诗醉前级pf一r前级关机键在哪里?

咨询该品牌授权经销商
电话://020-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388号佳乐(高盈)音响城一楼1AF20铺
有问题?点下面:
产品规格参数和简介
该产品入选:
说完这么多优秀史,接着说一下本次测评的产品。从外形上,ET3典雅大气,雍容华贵,并采用香槟金色铝制拉丝前而板与中规中矩的机身设计,这种审美明显归属于80年代的贵族气质,但同时也迎合今天的“土豪金”特点。在前面板左上角“conrad-johnson”的丝印字体清晰醒目且富于视觉吸引力。而中央的圆形显示窗,2组2位嫩绿色的七段数字显示管显示了与两个声道相对应的前级模拟输出信号电平数值。圆形显示窗左侧设有5个竖向排列的嫩绿圆形LED发光二极管,可显示当前所选定的信号源;圆形显示窗右侧也设有5个竖向排列的嫩绿色圆形LED发光二极管,可显示着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圆形显示窗为中心,前而板左下方的电源开关,工作状态轮选按钮和信号源选择按钮,与前面板右下方的静音按钮、音量提升按钮和音量减降按钮呈对称分布。这6个略带金赤色泽的圆形操作按钮有着适当的面积,满足“指面”点按的需要,且操作舒适,给人得心应手。当然ET3还具备遥控器。
ET3多项主要技术均移植自位居旗舰的conrad-johnson GAT电子管前级放大器。ET3的放大电路采用无负反馈的结构,使用1个6922电子管以三极管的方式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为了保证整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用电压检测电路对电源输出电压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以实现电压和电流的稳定供应。音量控制部分采用与上级型号conrad—johnson CT5电子管前级放大器结构相同、由分立元件和高度可靠稳定的小型继电器所组成的步进式电位器,只是限于成本而没有采用上级型和旗舰所采用的全平衡电路结构。ET3本身设有唱头放大电路,并有高增益版本和低增益版本可供选择,输入电阻可在200Ω至47kΩ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便与各种唱头相匹配。其中,高增益版本使用了3个12AX7电子管,而低增益版本则使用了2个12AX7电子管和1个12AU7电子管。一如conrad-johnson公司的其它器材,conrad-johnson ET3以手工方式进行焊接组装和性能检测,所使用的电子管都经过精选,以保证具有优秀而稳定的品质。
HIFI发烧友对该产品的评说
浙江 - 杭州 2010年开始HIFI之旅
评说于 10:29:15
购买渠道:评测试用产品
购买价格: 元人民币
使用环境/使用时间/与它搭配的产品等介绍:
本次测评使用了Classic Sixty电子管后级放大器、SACD版本的《舞迷心窍》、Davis Acoustics MV One落地式扬声器、龚玥《禅是一枝花》。
详细评说:
对电子管放大器爱好者而言,晶体管放大器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地位,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短暂的情况,但当晶体管技术趋于稳定和成熟时,电子管放大器独有的声音优势仍为众多爱乐人士所津津乐道,尤其那带“毒性”曼妙绵密的声音特质,确实让不少玩家所钟情。时至今日,不少知名的电子管放大器厂家都转向晶体管放大器的研发和生产,抑或做出相应的转型,能够把初衷和工艺延传至今的也为数不多,而今天笔者要介绍的conrad-johnson就是其中之一。
conrad-johnson品牌来自美国,至今也有一定的历史时长,该品牌由William Conrad先生和Lewls Johnson先生于1977年创办,品牌名称即是两人姓氏的结合。而让笔者感到好奇的是,William Conrad和Lewis Johnson两位先生为经济学博士,履历大有来头,与音响发明显得风马牛不相及,那究竟是什幺因由把这两位经济学博士与音乐研究拉上关系呢?在此需要搞清一些事情发展的起因。首先肯定的是William Conrad和Lewis Johnson都是电子管爱好者,当时两位仁兄对市场上购买器材的表现并不是很满意,同时他俩很希望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经典式电子管系统会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差异。于是他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决定通过研制和调校一台电子管前级放大器对这一问题作一次有系统的分析,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处女作PV-1前级放大器在业界一举成名,PV-1前级被视为当时不可多得的杰作。所谓“没想到”,对William Conrad和Lewis Johnson来说属于谦辞,研发过程中肯定有着一定深度的钻研,PV-1前级放大器之所以让业界认同,当中确实开发出了一套崭新科技以及与众不同的线路架构,并在业内得到了任何。随后William Conrad和Lewis Johnson在美国共同创立conrad-johnson Dcsign,INC,目前至今已超过三十年历史。接着第一台后级放大器MV75相继诞生,其出色的性能和高质量表现以及优雅的声音味道引来了一群高级电子管放大器粉丝的追捧,conrad-johnson品牌也逐渐在圈子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笔者确实佩服两位经济学家的勇气,俗话“初生牛犊不怕虎”,外行的勇气就是不同,不过对于当时走下坡的电子管放大器,晶体管更是风光无限之时,能成立一家专门生产电子管放大器的公司,这或多或少都充满叛逆性的决定。就连一些大牌的电子管器材生产厂商如麦景图、马兰士在经营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凭借无名的conrad-johnson想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又谈何容易。两位仁兄得益于勇气和浪漫主义色彩,也凭这种“运气”在接下来的30年历程中创制了数个宽广的系列,产品也从电子管放大器扩展到晶体管产品,从数字到模拟,甚至还包括了扬声器产品等。
初衷不变,经典永留
如果要细数conrad-johnson的经典产品,数量也是不少,首先是1978年推出的Premier One大功率全电子管后级,每声道可以输出200W,在当时是该公司conrad-johnson的第一台高科技产品,曾被《Absolute Sound》杂志在创刊十周年时将此器材评为“十年来对音响刻画最细腻的放大器”。接着是1983年的Premier Three,同被《Absolute Sound》杂志所好评,把这一部全电子管前级视为“十年来声音最佳的前级”。1983年conrad-johnson的PV5也是极受戏迎的全电子管前级,被当时的许多评论家视为参考级机型;1985年conrad-johnson的MC7属于公司“Motif”品牌的半导体机型。它使conrad-johnson公司的设计师在高级半导体音响产品领域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从而使该公司顺利地开辟半导体产品的新战线,直到第二年,Sonographe SD1诞生,其属于一部廉价的CD播放机,也是conrad-johnson公司步入数码领域的里程碑。当时众多爱好者普遍认为此机的音质可以媲美高级别的CD机;随后在1988年诞生的Premier Seven是当时前卫的双单声道前级放大器,也曾被世界各地的权威评论家举为“最佳产品的标志”。1992年的Prcmicr Eight全电子管式275W单声道后级放大器,它保持了conrad-johnson公司在放大器领域中的超类拔萃性能,接着在1997年诞生的Anniversary Reference Triode(ART)前级是全电子管前级顶尖的产品,被当时最具权威性的许多评论家举为“声音最美的产品”。关于这部ART级还要作特别说明的是,连Lewis Johnson本人也认为ART前级是conrad-johnson中最好的产品,也成为他自信的源泉,不过这部ART前级属于限量版生产,目前早已停产。
Conrad-johnson ET3电子管前级放大
说完这么多优秀史,接着说一下本次测评的产品。从外形上,ET3典雅大气,雍容华贵,并采用香槟金色铝制拉丝前而板与中规中矩的机身设计,这种审美明显归属于80年代的贵族气质,但同时也迎合今天的“土豪金”特点。在前面板左上角“conrad-johnson”的丝印字体清晰醒目且富于视觉吸引力。而中央的圆形显示窗,2组2位嫩绿色的七段数字显示管显示了与两个声道相对应的前级模拟输出信号电平数值。圆形显示窗左侧设有5个竖向排列的嫩绿圆形LED发光二极管,可显示当前所选定的信号源;圆形显示窗右侧也设有5个竖向排列的嫩绿色圆形LED发光二极管,可显示着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圆形显示窗为中心,前而板左下方的电源开关,工作状态轮选按钮和信号源选择按钮,与前面板右下方的静音按钮、音量提升按钮和音量减降按钮呈对称分布。这6个略带金赤色泽的圆形操作按钮有着适当的面积,满足“指面”点按的需要,且操作舒适,给人得心应手。当然ET3还具备遥控器。
ET3多项主要技术均移植自位居旗舰的conrad-johnson GAT电子管前级放大器。ET3的放大电路采用无负反馈的结构,使用1个6922电子管以三极管的方式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为了保证整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用电压检测电路对电源输出电压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以实现电压和电流的稳定供应。音量控制部分采用与上级型号conrad—johnson CT5电子管前级放大器结构相同、由分立元件和高度可靠稳定的小型继电器所组成的步进式电位器,只是限于成本而没有采用上级型和旗舰所采用的全平衡电路结构。ET3本身设有唱头放大电路,并有高增益版本和低增益版本可供选择,输入电阻可在200Ω至47kΩ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便与各种唱头相匹配。其中,高增益版本使用了3个12AX7电子管,而低增益版本则使用了2个12AX7电子管和1个12AU7电子管。一如conrad-johnson公司的其它器材,conrad-johnson ET3以手工方式进行焊接组装和性能检测,所使用的电子管都经过精选,以保证具有优秀而稳定的品质。
Classic Sixty电子管后级放大器
conrad-johnson为在保持产品质量和优秀的音质水平上,设计和制造一款更为高性价比的电子管放大器-Classic Sixty经典六十放大器,该产品建基于其前款产品ART,并保留了其出色的乐器还原和优美的人声表现力,把录音现场真实再现,当然Classic Sixty更不添加人为因素去影响音色,并很好地捉住听者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听者。
对于Classic Sixty来说,没有什么神秘的技术,而其出色的音乐表现则归功于其高质量的零部件以及执行着最优秀和简单的电路。厂家认为电子管线路设计越简单则越好,而技术人员则只使用了7支电子管即可。线路上分三级,首先输入信号被三极管放大,然后再将输入的信号进入倒相级进行反相,这个高电流的三极倒相级可以提供平衡且低阻抗的驱动力给输出级。Classic Sixty在输出级每声道上使用了一对具有超线性EL34,而对于SE版本则采用KT120。而内部稳定的电压则由非常有效的离散电压调节器提供。的改良管,它的最大屏压大约在220V左右,大约是6DJ8的一倍半,它的声音比其他不同类型的电子管显得快速而分析力高,音染极少,拾取微弱信号的能力强,且6922具有很好的可替换性conrad-johnson也为之设计了可插拔式的管座设计。另外,在它们的输入级以及倒相级上还使用了独立的,低阻抗的离散性DC电源,以防止该部分受到输出级的影响。在电源供电部分使用了大量专门定制的聚丙烯电容,没有使用电解电容。最后Classic Sixty还具有简单的用家偏置调整装置,内部具备偏置指标。
在此播放RR公司的SACD版本的《舞迷心窍》、《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低频较为充足的《鬼太鼓座疾走》等软件。扬声器搭配的是Davis Acoustics MV One落地式扬声器。
在播放《舞迷心窍》时,管弦乐的色彩亮泽,带有光辉感,表现出灿烂夺目的一面,而在动态的爆发上则显示出更多的劲力与厚重感,冲击力同样强力而且恢弘庞大。在乐器的表现上,像真度非常高,在空间中的定位有着准确的一面,同时音场以及庞大的空间感也是展露无遗。在高潮乐段重播时,更有着壮阔、辉煌、通透、典雅的高贵表现,在大音压下并没有出现松散、凝聚不力、音染过多失真等问题,相反整体控制力和瞬态的速度依然有着沉稳大气的一面,场面再生与细节重现都是非常出色的。
在《奠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上,开声之际,立感有一份音乐背景宁静、干净的纯洁。对于小提琴琴声的演绎,声音是松融自然又透明华丽,它既保持着相当厚度的质感的同时,又流露出一份明净通透之美。其高频细腻圆润、表面光洁而富有美感,同时其穿透力和延伸感都是相当精彩。在小提琴独奏之时,conrad-johnson整套器材所呈现出优势的音乐线条美感,弦音清晰充满光泽,质感鲜明柔韧,琴腔木味醇和明见,泛音细致悠扬,空气形态感和密度感极佳,细节信息方面颇为丰富。而到钢琴方面的演奏,能够感觉钢琴触键极其富有弹跳感,琴音质感鲜明光滑,各个音阶的能量感与过度都非常平均,起伏感与节凄轻快灵动,音乐味出色,余韵一流。而在低音区域,钢琴强奏时不仅扎实有力,而且共鸣厚度又富有优秀的凝聚度,浓郁的音乐味非常讨好人。
接着播放《鬼太鼓座o疾走》,灵动和庞大的舞台空间感再次展现,表演者脚步声扎实不松散,当中急促的呼吸声极为清晰。在打大鼓环节conrad-johnson整套产品有着充沛能量的表现,压迫感也是相当出色,毛糙和松散现象较少。在龚玥《禅是一枝花》曲目上,conrad-johnson不仅表现出龚玥甜美清润的声线,甚至能感受到她行腔运气的共鸣喉音和秀丽的高音唱腔,气息与节奏变化连贯而富有均衡感,口型结像和聚焦都有着极佳的表现,在conrad-johnson演绎下,女声的甜美很好展现了出来。
这次听感是悦耳的,心情也是愉悦的,或许受到诗歌般音色的感染,让笔者早已陶醉,优美和甜意绵绵的旋律让人动容,如果能搭配上大口径的书架箱,笔者深信其“胆味”的魅力会尽显。最后有一点需要说的是,conrad-johnson在资深的电子管评论家和玩家心目中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认为其能与世界著名电子管放大器品牌平起平坐,不过有些遗憾的是,conrad-johnson的年代虽然久远,但是它的规模始终不大,之前的行事也比较低调,所以30年来这个品牌都是藏于陋巷,半红不红,而国内媒体对其宣传力度也不是很足。而所幸的是,在询问部分老一辈电子管玩家时,虽然现在conrad-johnson产品露面较少,但在他们心中对conrad-johnson的“毒瘾”还是念念不忘!
All right reserved.
HIFISHUO发烧影音评说网
京ICP备&&&&&&&&面向HIFI影音发烧友的第一互动媒体和交流社区美国诗醉conrad johnson ET3 电子管前级放大器_HIFI功放_汕头新天音响商行-发烧音响-家庭影院 - 音响贵族网
& 美国诗醉conrad johnson ET3 电子管前级放大器
美国诗醉conrad johnson ET3 电子管前级放大器 全新正品保修
ET 3 前級放大器是conrad johnson " The GAT"旗艦前級放大器中的"嬰兒"版本, 這家族的相似性比皮膚深, 由三極管真空管提供的電壓增益,零反饋線級電路的ET3,配合它的DC穩壓器,密切複製GAT的電路。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ET3特徵於功能用GAT 及CT5的加強衰減器電平控制電路。這些都是只有那些更昂貴的機型中的平衡控制功能中發現的類型,一般都沒有出現過。
ET3 另可自行選擇配合唱頭放大器, 它是從相關質量TEA1中借助它的零反饋音頻電路。 ET 3 前級放大器跟ET3配唱頭放大器都是建立於高品質標準。
ET3前级(高电平)
增益:25dB
最高输出:20Vrms
失真:&0.15%THD
输出阻抗:100Ohms
噪音:98dB(2.5V)
电子管:6922 ×1ET3
唱头放大部分增益:54dB(高增益)、40dB(低增益)
RIAA:±0.25dB(20Hz-20kHz)
噪音:﹣80dB(10mV)
电子管:12A×7×3(高增益)、12A×7×2、12AU7×1(低增益)
体积(DWH):13.125×19×3.515英寸
重量:13 lbs音乐感染力无法挡-诗醉&Conrad-Johnson&ART前级
ART是一部令人喜爱的前级。令人喜爱的原因完全不是因为它的外观,而是它端端正正、清清楚楚、不游不移、不偏不倚、不肥不腻、不软不硬的声音特色。
原厂公布规格:二箱式左右声道分离真空管前级,二声道共享10支6922双三极管,增益26dB,最大输出15V
rms,输出阻抗500Ω以下,THD失真0.2﹪,频宽2Hz-100kHz,哼声与噪声96dB(1V时),尺寸15.75&19&3.5英吋,重量
50磅(二箱)。进口总代理:怡众(02-)
ART为左右声道分离二箱式真空管前级,每声道各有自己的电源供应部分,反而是微处理控制部分左右声道共享,以一条讯号线连接传送。
ART的内部几乎被大颗电容占满,放大音乐讯号的心脏5支6922双三极管则挺立在右上角。
测试软件:Kempe指挥的理查德史特劳斯「Eine A Also Sprach
Zarathustra」是DVD Audio,您也可以用DVD
Video音效来听。无论怎么听,您都会惊讶怎么以前没有感受到这个版本的录音竟然这么优秀。在气势磅礡、复杂交响中,各声部、各乐器的旋律线条以及乐器
质感依然是那么清晰的浮现出来,这让人更能体会理查德史特劳斯管弦乐配器手法的杰出。诠释独特、录音出众,像这样的软件怎能不收藏呢?(EMI
96 9 2)。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jpg" BORDER="0" HEIGHT="450" WIDTH="332"
TITLE="音乐感染力无法挡-诗醉&Conrad-Johnson&ART前级" />
ART代表什么意思?艺术吗?当然也是!不过更精确的说,它是Anniversary Reference
Triode的缩写,这是Conrad-Johnson在1997年为了庆祝该公司20周年庆所推出的旗舰纪念前级,我在CES中已经看过它好几年了,现
在总算真正听到它的声音。说到Conrad-Johnson,我的心里不免升起一股淡淡的戚戚焉,在台湾,大家都知道它的名字,不过真正听过他家机器的人
并不多。Conrad-Johnson1977年由二位经济学博士音响迷William Conrad与Lewis
Johnson合创,并于同年推出他家第一部产品PV-1真空管前级,第二年推出MV-75真空管后级,1979年更推出著名的Premier
One 200瓦后级。此后机型繁多,不过大家比较有印象的应该是1983年的Premier
Three前级、1988年的二声道分离Premier Seven前级、1992年的Premier
Eight每声道275瓦后级,以及1997年的ART前级。
实力被低估了
在十几年前真空管机盛行的年代,横挡在Conrad-Johnson前面的是Audio
Research这块大石,在后则有无数小厂扯着它的后腿,所以虽然他家机器声音了得,但总是无法大红大紫。而最近十年由于Hi
End奢华风盛行,他家机器朴素的外观又无法与许多精致炫丽者争宠,以致于Conrad-Johnson始终被低估了。借着这次写ART,我想建议读者们
不妨对这个品牌多留意些,您不必把目光焦点凝聚在ART身上,毕竟它的售价不低。反而是许多较便宜的机种都有相当不错的声音表现,这才是比较实惠的投资。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25413GA.jpg" BORDER="0" HEIGHT="234" WIDTH="300"
TITLE="音乐感染力无法挡-诗醉&Conrad-Johnson&ART前级" />
有些人可能会以为ART是Conrad-Johnson特别为20周年庆而去开发的机种,其实并不是这样,ART原本就是Conrad-Johnson在
工厂里自己用来当参考的前级,它原本的角色是「生产工具」,大约在1996年时Conrad-Johnson才决定要把这部成本昂贵的参考机商品化。由于
成本昂贵,而且Conrad-Johnson自认再也无法设计出比ART更杰出的前级,所以总生产量只限定250部,每一部ART的背板上都有一个牌子载
明您所拥有的是250部中的第几部,有如版画般。
从正面看,ART是二箱室左右声道分离前级,每声道各有自己的电源线,而且机壳结构也一样,在二个机箱的右侧都有相同的横栅状黑金属片,里面各有五
支6922双三极管,这就是ART的音乐讯号放大心脏。不过其中一部只有显示部分,另一部则有四个按钮负责切换输出入、静音与电源等,此外还有板状音量控
制(100级,每级约0.66dB)与遥控接收窗。至于左右声道平衡控制并未设在面板上,而是在遥控器上。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s/.jpg" BORDER="0" HEIGHT="246" WIDTH="300"
TITLE="音乐感染力无法挡-诗醉&Conrad-Johnson&ART前级" />
拆开顶盖,您可以发现内部布满二十几个大颗的Polystyrene电容,包括电源供应部分也一样,此外还有昂贵的Vishay电阻。这些电容几乎
占满整个空间。除了电容之外,您所看到的还有电源部份以及输出入切换控制微处理线路与继电器。所有的线路板都用避震胶悬浮于机壳之上,显见设计者认为线路
板的振动会影响声音回放的质量。
在背板上,ART只有RCA端子,并未备有XLR平衡输出。ART特别注明它是「反相输出」,到底「反相」(Invert)与「非反相或正相」
(Non-Invert)输出有什么不同呢?它会影响声音表现吗?另外我们还常接触到一个名词「绝对相位」(Absolute
Polarity),它与反相输出、非反相输出又有什么关连呢?通常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讯号如果相位一样,我们就称为非反相输出,而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讯号如
果相位相反,我们就称为反相输出。
为什么扩大机会有反相输出与非反相输出呢?其实这是因为扩大机内增益级所造成,当讯号进入增益级内放大之后,它的相位会与输入时相反,所以,假若一
部扩大机的增益级数为单数时(例如一个增益级或三个增益级),它最后的输出端一定是反相的。反之,假若一部扩大机的增益级为双数时(例如二个增益级或四个
增益级),它最后输出的讯号就是非反相或正相的。
与喇叭反相不同
要注意的是,扩大机的反相输出或非反相输出与我们通常所说「喇叭反相」是不一样的。喇叭反相是指二声道中,其中一声道的喇叭接端正、负相反,另一声道的喇叭接端正接正、负接负,这种接法会使得某些声波相互抵销掉,声音会变得虚虚空空的,高频量感增加,低频量感减少。
无论是反相输出或正相输出,我们都称为「绝对相位」输出,因为二者都不会产生左右声道相互抵销的问题。好!现在您一定会问: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分反
相或正相输出呢?其前面已经说过,这并不是故意要设计成反相或正相输出,而是因为扩大机内增益级是单数或双数使然。反相输出有什么好处吗?其实这源自一种
说法:录音时,有些器材会接成反相去录音,有些则接成正相录音;有些乐器正相发声,有些反相发声。因此,假若我们能够让扩大机的输出相位方式与录音时完全
一致,就可以听到最好的声音。
反相输出声音会比较好吗?
到底这种讲法有多少可信度?我们的耳朵听得出正相输出与反相输出的差别吗?还有,反相输出的扩大机就一定会比正相输出的扩大机好声吗?先说录音时正
相或反相的可信度,在录音与混音时音乐讯号会通过非常多的「关卡」,就算乐器发声会有正相反相之分,在经过那么长的路径之后,正相反相也早已模糊了。最后
要把音乐讯号录制在母带上时,一定要把其中一个讯号当作「正极」讯号,另一个讯号当作「负极」讯号,这样才有办法录下来。换句话说,当录音器材已经「自作
主张」分好正极或负极讯号之后,我们的音响器材只要一路正接正、负接负不要弄错,就可以得到绝对相位的声音。
最后,就算您知道某个录音是反相输出,我们用反相输出的扩大机来听,声音就会比较好吗?有些人或许信誓旦旦的说可以听出正反相切换开关切换时的不同,但是
可以听出不同并不意味着切在反相位置上声音一定会比较好。所以,有些扩大机其实是反相输出,但并不一定会特别告知,因为他们认为这并不会影响声音的好坏。
有些厂商则会特别告知,此时您可以不做任何对应动作,就与平常一样听音乐就可;您也可以把喇叭线接端的正极与负极对调(左右二声道都要),试试看声音是否
会比较好。
只有一个增益级
ART虽然是二箱式设计,但实际上它的线路设计却非常简化,简化到只有一个增益级而已(所以是反相输出),而且没有施加整体回授与局部回授。有关
ART的线路结构以及其它设计重点,我已在本期另文说明,在此我就不再重述,以下让我们直接进入ART的声音表现评量。首先要告诉您的是我的搭配器材:后
级使用Manley 350,讯源则是Pioneer DV-S733A SACD/DVD Audio/DVD
Video三用兼容机。喇叭除了Mirage M-1之外还用了Onix Reference
One小喇叭,M-1大部分用来探测ART的低频段表现,其它评量大部分由Reference One负责。可不要小看它,Reference
One的各项表现绝对足够用来评量前级。
24字来形容ART的声音表现
开门见山,我要说ART是一部令人喜爱的前级。令人喜爱的原因完全不是因为它的外观,而是它端端正正、清清楚楚、不游不移、不偏不倚、不肥不腻、不
软不硬的声音特色。什么叫做端端正正?就是声音听起来就是很真实,所有乐器的质感让人激赏,音色也那么高贵。什么是清清楚楚?无论是定位感、层次感、解析
力、透明感都那么的清晰自然,丝毫没有做作、但却又那么明晰。什么是不游不移?就是音像特别清晰,不会飘移。什么是不偏不倚?各种乐器音色精准,乍听之下
没什么刺激感,听久了越发了解其珍贵处。什么是不肥不腻?中频段与低频段都不会特别丰满,久听没有压力。什么是不软不硬?声音不尖硬也不肥软,个性适中。
看来ART好像是一部很完美的前级,似乎找不出什么声音上的缺点。老实说我的意思就是如此,假若以客观的角度来评量,ART的确是一部成就非常高的
前级,当然我所谓的客观角度包括您对声音没有特别的偏向,您的空间也没有特别强烈的声音个性。假若您有特别的声音癖好或空间有驻波或其它不当布置的音染,
以上我所说ART的优点可能就要大打折扣。
您有「浓情巧克力」电影原声带吗?片中弦乐、吉他、笛子的表现令人兴奋。我所谓的兴奋并不只是因为音乐跃动所带给人的感觉,更重要的是ART所表现
出来的那些乐器的音质、音色都很美而真实,而且清晰不带火气,尤其是长笛的光泽与甜美更令人动容。您知道吗,听「浓情巧克力」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首
(18首)的音效,那是很单纯的吉他弹奏与简单伴奏,但是ART却让我听到吉他弦(尼龙弦)被手指弹出来后在空气中激起的软质弹性,这种弹性是可以在吉他
的尾音中表现出来的。我不知道您是否也听到这样的吉他质感?假若您也听到,那就代表您府上的音响系统相当好。如果您没有听到,那可能也代表ART在这方面
的表现胜过您的器材。不要忘了,假若您有这张唱片,一定要仔细听听最后一首的表现。
几张杰出DVD Audio
当我听Kempe指挥的理查德史特劳斯「柴拉图斯特拉如是说」DVD
Audio时,很惊讶以前怎么对这张唱片的录音效果没有深刻印象。那层层迭迭的管弦乐配器以及华丽的音响色彩真是绚烂极了。我听Previn指挥的
Hoslt「行星组曲」(EMI 99 9)DVD
Audio时,音乐蕴含的各种力度变化以及瞬时反应都灵动活现,音乐的律动逼人起舞。听Simon
Rattle指挥的马勒「第十号交响曲」时,气势雄浑中不掩各乐器质感。到底是DVD
Audio音效杰出或ART成就出众?我看二者皆有。
国乐器的声音对音响器材来说是个严苛的考验,因为经常会遇上尖瘦的声音。假若器材与空间都没问题,尖瘦的声音还能保有乐器美丽的音质与音色;若器材
与空间出问题,那尖瘦的国乐器就会变成钻耳的魔音,让人坐立难安。我有一张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内中有『活着』、『太阳鸟』、『菊豆』、『霸王别姬』等
等)就是如此,它可说也是器材与空间的试金石。这次用ART来听它,老实说国乐器的音响问题通通没有了,它所带给您的就是正确的国乐器优美的音质与音色。
更美的是,赵季平喜欢用来与尖瘦空灵乐器相衬的低频不仅不会臃肿,反而显出柔软的丰美特特质清晰的低频乐器质感,这也是ART优异之处。
音乐感染力无法挡
美食当前,我们不会多言,一定饱足之后再回味品评。美女当前,我们不会左顾右盼,一定目光直盯幻绮想不止。美声当前,我们不会理性剖析,一定感性相待,身心陶醉。ART,说不上有什么特别,它就是让音乐的感染力充满美食美女的诱惑,看您怎么抵挡!
焦点…音质醇美,音像清晰浮突,乐器的层次感与定位感非常好,乐器的质感非常真实,高中低频段没有特别饱满丰满之感,但听起来很平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醉前级搭配pass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