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意义有怎样的意义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_幼儿园游戏活动教育
幼儿教育网,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科学对待幼儿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我们知道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游戏贯穿于语言,音乐、美术、锻炼、数学等各项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做为幼教一线的工作者,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游戏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更好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打下基础,让幼儿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游戏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而游戏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众多活动中,游戏总是贯穿其中,使我们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意义深刻。
1、游戏具有自愿性。
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发自内心的,是安全主动自愿的,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根据教师投放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游戏,根本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安排、督促,他们自己充当各种角色,设计游戏过程,自行支配各种玩具。
2、游戏的自主性
幼儿园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游戏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在游戏中,幼儿尽情发挥想象,让思维在想象与现实间自由驰骋。
3、游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时,非常关注游戏的过程,他们不注意结果会怎样,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就好。
二、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这使我们更高层次地意识到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非常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进行的,如在音乐教学中插入音乐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户外活动中的体育游戏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年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度调整,调动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比较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借助游戏材料及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自由进行各种模仿、共同操作、探究,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区域活动中,我为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准备了五颜六色的手工纸,刚开始,我发现幼儿只会把各种颜色撕成条或片堆放在一块儿,后来我参与其中,用红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凉拌胡萝卜丝&,这下孩子们可得了劲,纷纷大展厨艺,做了很多道菜,还有回族的特色面食,如麻花、馓子等,我清楚地记得,我班的马夏天小朋友用绿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拍黄瓜&,他在周围用红色的手工纸撕了一些&红椒丝&,上面用白纸屑浇了一层&蒜泥&,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各种颜色,学会了审美,更明确了现实生活中各种颜色的合理搭配。
3、游戏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在诸多游戏情节中,幼儿要多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制订一些游戏规则,还是拿&娃娃家&来说吧,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爸爸,谁做妈妈,谁来做小宝宝,另外,再设计一些其他角色,如客人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比较关注弱小群体,让他们当小宝宝,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与照顾,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年龄小的幼儿,还懂得了怎样有礼貌地去接待来客,简直玩得不易乐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去关爱、帮助别人,集体意识在幼儿的无意识中得到了体现。
4、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各种角色游戏的开展,既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更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如在音乐活动《理发店》中,幼儿不只学会了歌唱,教师还投放了各种理发道具,如剪刀、推子、吹风机、毛巾、夹子、工作服等,幼儿模仿理发店的员工们如何洗、剪、推、吹等一系列动作,幼儿在享受店员热情的服务后,不但要说谢谢,还要付钱,尊重别人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另外,幼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能发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胆怯等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三、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一定场所开始游戏活动,这时孩子们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共同商量玩什么游戏,有的说玩这个,有的说玩那个,意见统一了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游戏中,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会无目的地分别去寻求新的伙伴,由此可见,游戏是出自幼儿内心的兴趣和愿望,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游戏都要让幼儿去自主选择、自主发挥,有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尊重了幼儿意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首先,教师要精心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游戏活动前准备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开展游戏的各种材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的&医院&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听诊器、白大褂、护士帽等,幼儿相互商量,分配好角色,假设了情境,上演了一幂白衣天使拯救人民群众的生活剧,另外,还摆放各颜色手工纸、蜡烛、香、火柴等,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自制香烫画的游戏&&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同时不要太花哨,以免让幼儿无从下手,还要不定期的更换活动材料,由简向难适度推进,不要让幼儿的思维停止不前。
其次,教师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尽情地玩游戏。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有时会在孩子玩了一半时,让他们收拾材料,停止游戏,看到他们一脸的不情愿,我还真不忍心去打扰他们。
组织一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游戏表现出来,其实是孩子们能力的一种释放,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成就感。
第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的难易程度,教师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与方法,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对于一些新的游戏,如果幼儿不知道怎样去玩,势必会打消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游戏前,教师要用简短、明了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及玩法,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互相学习、掌握游戏规则,学会玩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更要细心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实践证明,游戏是一种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由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将游戏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第二幼儿园 马桂英 马桂兰)
上一篇: 下一篇:
看过《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玩游戏对孩子的意义重大
咱们中国人总是说玩物丧志,现在这种说法已经有很多人不是完全认同了。其实玩耍对于孩子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玩可以增强体魄、开发智力、促进交流、带采欢乐。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外采的压力和强迫,由于所反映的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所以孩子的情感得以诊治,情绪稳定、愉快、积极。同时游戏也丰富和深化了孩子的情感,例如孩子扮演老师,不仅模仿老师上课、带孩子做游戏,也模仿老师体贴、爱护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对孩子的情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孩子还可以在玩中自由抒发情感,排除不愉快、愤怒、紧张和恐惧等消极情绪。
孩子必须在与同龄伙伴玩耍、打闹、博弈、友情、冲撞以至恶作剧中锻炼自己。一个健全的人需要的不仅是理性的指示,而且是人格的发育和情感的成熟。后者只能在”游戏竞争”中获得。孩子在玩的时候,可以充分体验到各种情感,例如经历到被别人冷落了怎么办,被别人误解了怎么办,被别人欺骗了怎么办等等情感问题。使得孩子必须在愤怒与忍让,生气与宽容,害羞与勇气,仇恨与和解,留恋与割舍,伤心与快乐等情感纠葛之间作出自己的选择。蔓议家长多给孩子创设群体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与同龄、异龄,同性、异性伙伴充分交往。
当然所有事情物极必反,孩子玩耍还是要父母掌握。不要耽误日常的生活才行。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寿光市候镇地沟中心幼儿园&&
作者: 赵连平
热度39票&&浏览7862次
时间:日 21:33
【内容提要】:&游戏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是保证游戏活动的发展和教育作用的重要依据。作为老师都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探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孩子的选择、积极支持并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放弃权威思想,发现幼儿每一天新的探索、幼儿自发生成的技能、想法,通过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从小成为一个环境的探索者,发现者,发明者,让幼儿开心度过自己美好的童年。关键词:游戏&& 尊重&& 理解&& 探索&
正文:多少年来,我们幼儿教师一直习惯于按照成人设计的蓝图去塑造幼儿、要求幼儿,使儿童纯真美好的天性受到压抑,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得不到童年应有的快乐,致使他们蕴藏的巨大潜力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则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学前儿童是在做游戏的活动中成长的,学前期是游戏期,剥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便是窒息了他们的童年,将造成他们发展的畸形。因此,必须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并要研究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怎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在游戏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并达到教育目的呢?
一、为幼儿提供自由游戏时间和空间,而不是要求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模式进行活动游戏是幼儿自愿的活动,事实上表明是自由的,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儿童在游戏中凭着心愿,反映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刻意地、机械地反映,而是在创造性地自由反映,因而同一主题的游戏,不同幼儿的玩法也各不相同。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对游戏的强烈性的模仿。单凭此种自愿的性质,游戏便使自己从自然过程的轨迹中脱颖出来,儿童之所以游戏,是因为他们喜欢玩耍,在这种喜欢的过程中,就有着他们的自愿,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由,才有可能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如在我们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我们把游戏做了安排,教给孩子游戏的内容……结果我们把游戏玩具拿出来时,孩子们表现的不是那么积极的投入,随之出现的是交往能力太差、游戏水平太低,孩子们不喜欢这些游戏。所以在游戏中,必须还给孩子自由。
二、为幼儿提供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材料,而不是要求幼儿按照教师规定的方式操作材料在游戏活动中,材料对幼儿的作用至关重要,幼儿的操作材料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状态——主动状态和被动状态。在前一种状态下,幼儿往往有很强的活动动机,他们自愿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材料,活动中会有幼儿很多的游戏体验;在后一种状态下,幼儿表面上也是在操作材料,但是这种操作是按他人的意志而进行的,幼儿的活动主要是一种模仿性质的活动。儿童做游戏离不开操作材料。要使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的、充足的玩具操作材料。在多数情况下,幼儿的游戏是由玩具引起的,如儿童看到了关于小医院的玩具,(如镊子、担架、照口腔的小镜子等等)他们便玩起了打针的游戏,看见积塑和积木便玩起结构游戏。总之,操作材料均是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实现假想、满足愿望的必须物,没有操作材料便没有游戏活动。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的生活伴侣,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教科书。及时更换或增添游戏材料,可以使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增加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如用积木搭“汽车”,为“医院”游戏增添听诊器等,在中、大班还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或废旧物品,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所需的游戏材料。
三、在尽可能少的干预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插入或融合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游戏和教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游戏主要价值在于儿童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自然发展;而教学的主要价值则在于将儿童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游戏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组织和安排幼儿园游戏活动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插入或融合教学。如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教师可直接参预到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以不干扰幼儿游戏行为的原则,要尽量保持幼儿做游戏的自然状态,避免因教师观察游戏而影响幼儿游戏的真实感。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外部与内心的表现,如幼儿的动作、对人的态度、情感等等。对幼儿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与支持、赞许与鼓励,对不正确的应加以纠正。如观察小班幼儿的娃娃家游戏,有的幼儿将娃娃挟在腋下,或将头朝下抱着,教师不是直接的纠正,而是装作听到了娃娃的哭声,问幼儿娃娃为什么哭了,启发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自行纠正。这样做的既尽可能地少干预幼儿自由的游戏活动,又要有效地将易被幼儿接受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幼儿,将教学与游戏有机的融合成一体,这是实现游戏与教学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旨在最高效的实现两种活动的不同价值,在这类活动中儿童或多或少地在游戏,或多或少地获取游戏体验。
四、以协商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可能产生的冲突,而不是以强制甚至惩罚的方式解决矛盾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冲突本是很自然的事,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着眼于让幼儿自己去解决,使他们通过协商、妥协或退让去消除冲突,学习与别人相处的技能。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冲突较为剧烈,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教师应成为幼儿矛盾冲突的协调者,以讨论和协商的方式调节幼儿之间存在的冲突。绝不能以强制惩罚的方式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只会使幼儿原已产生的心理紧张更为加剧,从而损害起心理健康。
五、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而不是根据教师的意愿和想法“左右”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发起,并根据其意愿而展开的。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明白儿童进行游戏活动的动机和意愿,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懂得儿童的发展水平及其内在需要,因此如若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左右”幼儿的游戏,那么会使游戏最终演变成为教师“导演”的一场“戏”。
在尊重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在这种以完全平等的姿态参与的活动中,教师拟以讨论的方式与幼儿对话,或较多的听取幼儿的意见,支持幼儿自己的活动,这种以儿童为中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要,才会有益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建构,才会让幼儿玩得更开心。如在参观理发店后,对在游戏中玩理发店地游戏的给与支持,在游戏开始时,可启发引导玩“幼儿园”游戏中的“老师”说:“小朋友的头发这么长了,怎么办呢?”或把准备好的自制的推剪及梳、镜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孩子们自己提出玩理发店地游戏,然后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支持他们开展游戏。如果教师在参观理发店后,在游戏时间很生硬地说:“前两天我们参观了理发店,今天玩理发店游戏。”边说边拿出推剪等,“现在,某某做理发师,某某、某某做顾客。”教师这种直接指挥游戏的方式,幼儿也能按教师的意愿玩起来,但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却大大的被压抑了,削弱了游戏的教育作用。
新的世纪需要者能使环境发生变化的人,我们期望每一个老师都来尊重孩子的探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孩子的选择、感受和想法,积极支持和大胆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放弃权威思想,发现幼儿每一天的新的成功探索点、幼儿自发生成的技能、想法,让幼儿从小成为一个环境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让每个幼儿都开心、快乐的度过美好的童年时代。
【已经有8人表态】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幼儿的游戏的意义
幼儿的游戏的意义
幼儿的游戏的意义,尽量详细些,用于个案分析
幼儿在游戏治疗中常常应用说故事的技巧,让幼儿把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感情,通过自己原创的故事中表达出来,而成人通过故事中的隐喻来探析幼儿的内心世界。讲故事时,先由幼儿讲一个原创的、有头有尾、有内容的故事,教师或咨询师倾听并推敲其中的意义(根据该幼儿的有关背景资料),然后用类似情境中的相同人物编讲一个包含更健康的观点和处理问题方法的故事。
  当幼儿被要求讲故事而不是谈论他自己时,内心的抗拒会有所减少。在这种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幼儿会在故事中讲出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他们对主题的选择、角色的安排、故事中出现的冲突及解决冲突的方式的设计,会透露出他们的担忧、害怕和对生活中问题的处理策略。而教师或咨询师在讲自己的故事时尽可以用到幼儿原创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某些情节,在隐喻的层面上介入幼儿的内心,提供他们可接受的故事及结局。
  过家家
  幼儿常玩的过家家游戏除了具有帮助幼儿了解、熟悉现实世界、认识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之外,还能因幼儿将自己的经历、感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幻想中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等物品上,帮助幼儿通过认同某一个角色,从而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例如玩“在医院里”的游戏,有助于害怕上医院看病的孩子表达出对医生、医疗器械、疾病与死亡的恐惧。在游戏治疗中,我们让幼儿扮演医生,而由教师(或家长、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现出孩子的害怕与需求。比如在幼儿扮演医生不停地给洋娃娃打针时,教师可在旁边替洋娃娃说:“哎哟,好痛啊,你把我弄痛了,我不要来这里,我要走!我要回家!”在这个游戏里,孩子被赋予医生的力量,并在成人的协助下把作为患者的弱势角色投射到洋娃娃身上,获得控制感。这类游戏不仅能重现幼儿的经历,而且可以释放他们的恐惧,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实现玩伴间的相互认同、支持。
  教师还可利用各种玩偶和房间模型,和幼儿一起玩“家庭剧”的游戏,一方面通过幼儿摆放房间物品的格局,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了解他对家庭的认识,一方面在下一步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或象征幼儿的那个玩偶)在房间内经历某些事情,实现心理成长。
幼儿通常很早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电话的浓厚兴趣,每当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他们往往会抢着去接听。接打电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能像成人一样做事。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玩具电话,可以模拟出假想情境下与另一个幻想角色的对话,幼儿既可以作他自己,也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如妈妈、医生、朋友、已离开(包括去世)的亲友。这时,教师或家长可以配合幼儿的想象,扮演他想像的那个人与之对话。在电话中,幼儿往往会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说话,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绪体验、生活经历。在使用电话时,幼儿会获得这样的体验:当我不想讲话时,我只要把电话听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与人交互的活动的。这是一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有意义的控制感。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对幼儿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