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鲨鱼世界旋齿鲨鲨世界的锐齿鲨

世界上最丑的鱼:皱纹鲨水滴鱼“丑到没朋友”_高清图集_新浪网
键翻阅图片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显示更多文字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一些长着可怕牙齿的鱼类,有一种长着“人牙”一些长着可怕牙齿的鱼类,有一种长着“人牙”今日头条羊乘龙百家号1、食人鱼,也称食人鲳,是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中的一种鱼,是水虎鱼(Piranha)的一种。它的牙齿非常锋利,像剃刀一般,一群食人鱼能在短时间内将猎物吃到只剩骨头。2、 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个性凶狠且具侵袭性,爱联群出动,因其较大的体积(可长达1.8米)和凶猛的外形而广为人知。梭鱼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下巴阔大,头如梭,长有突出的犬牙状牙齿。3、 大白鲨(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称噬人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长10厘米,令人望而生畏。其它鲨鱼的牙齿与它类似,只是小一点。4、鮟鱇鱼属硬骨鱼类,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5、海鳝生性凶猛,样子丑恶,它长着满口尖牙,而且更奇怪的是,它和异形一般,有一个附口器。6、 达摩鲨嗜食乌贼、鲔鱼,是一种相当凶暴的寄生型鲨鱼,它会借由腹部的发光器引诱猎物,待对方上钩后会先用下颚那如锯齿般的锐利牙齿咬住,再以身体回转的方式撕扯下其肉,被它攻击过的猎物身上会留下多处如同坑洞般的伤痕,达摩鲨通常会攻击鲸、鲨、海豚等大型的鱼类和海洋生物,有时甚至破坏潜水艇或海底电缆。7、 鳄雀鳝(学名:Atractosteus spatula):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米。体延长,上下颌亦长。口裂深,长有锐齿。被美国人称为对抗“亚洲鲤鱼”的利器。8、 锯腹脂鲤,俗称切蛋鱼,属淡水鱼类,最大能长到90厘米长,25公斤,主要生活在亚马逊盆地流域和奥里诺科河盆地。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和美国的几个州,也都发现过这种鱼的踪迹。锯腹脂鲤与食人鱼的长相很类似,几乎无法从外观上区分,但两者的牙齿不同,锯腹脂鲤的牙齿较平和有力,更适合碾碎食物。它的牙齿非常类似人类牙齿,这是最令人惊奇的地方。9、 非洲虎鱼(Hydrocynus vittatus)是一种贪吃的肉食性动物,它因其巨大如剃刀般锋利的牙齿为人熟知。虎鱼身上漂亮的斑纹、红色明亮的鱼鳍及邪恶的牙齿都让它十分引人注目。10、深海龙鱼属于巨口鱼目,它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者。它有一个大头,有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今日头条羊乘龙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脚下的影子,从来不肯试着像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第一章 第四节 硅藻的分类 一、分类系统:硅藻门(Bacillarophyta)分为: 中心硅藻(Centriae)和羽纹硅纲(Pennatae) 纲的分类特征:以壳面花纹为主 中心硅藻纲的分类特征:以细胞主体为一级特征, 细胞突出物为二级特征; 羽纹硅藻纲的分类特征:以行动胞器为一级特征, 细胞的对称为二级特征。 硅藻门(Bacillarophyta) : 中心硅藻纲(Centriae) (多数浮游、少数底栖) : (1)壳面花纹呈同心的辐射对称 (2)不具有壳缝或假壳缝,不能运动 (3)色素体小而多 羽纹硅藻纲(Pennatae) (浮游、底栖) : (1)壳面花纹两侧对称,呈羽纹状排列 (2)多具壳缝或假壳缝,可运动 (3)色素体大而少 二、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 (一)中心硅藻纲(Centriae 辐射硅藻纲、圆心硅藻纲) : 壳面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花纹一般作辐射状排列。 断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角形及扁形等。 无纵沟,不能行动。色素体一般小而多。 生殖方式:间接分裂、小孢子、休眠孢子、复大孢子是直接产生。 大多营浮游生活,大部分是海产,淡水少。 细胞外面常有突起和刺毛。 本纲包括 3 个目: 1.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 2.盒形藻目 (Biddulphiales) 3.根管藻目(Rhizosoleniales) 1.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 :壳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花纹一般由壳面 中央向四周辐射排列,包括 7 个科,这是一类最重要的海洋浮游硅藻,在浮游植物中常占优 势。 (1)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 : (2)直链藻科(Melosiraceae) : (3)海链藻科(Thalassiosiraceae) : (4)骨条藻科(Skeletonemaceae) : (5)辐杆藻科(Bacteriastraceae) : (6)环毛藻科(Corethronaceae) (7)细柱藻科(Leptocylindraceae) 1)圆筛藻科 介绍 3 个常见属。 ①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 ② 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 : ③ 小环藻属(Cyclotella) : ①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细胞一般圆盘形,壳面圆形,少数椭圆形,壳面花纹呈六角 形孔纹,明显而排列较均匀,有时边缘具小刺。色素体小而多。 ② 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 : 细胞圆盘形,壳环面四周有翼状突 ③ 小环藻属(Cyclotella) : 细胞呈圆盘形,壳面花纹分外围和中央区,外围有向中心伸入的肋纹,肋纹有宽有窄,少数 呈点条状。 (2)直链藻科(Melosiraceae) : ①直链藻属(Melosira): 细胞圆柱形或圆球形,靠壳面连接成念珠状直链。 代表种海水: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2 个细胞间有凹纹, (3)海链藻科(Thalassiosiraceae) : 海链藻属(Thalassionema):最常见 细胞圆盘形,以 1 条胶质线相连成串,有许多小刺. 诺氏海链藻 (Thalassionema nordenskioldi): (4)骨条藻科(Skeletonemaceae) : 我国常见 2 个属,3 种。 骨条藻属(Skeletonema) 指管藻属(Dactyliosolen) 娄氏藻属(Lauderia) ①指管藻属(Dactyliosolen) ②骨条藻属(Skeletonema) :细胞呈透镜形,壳缘着生 1 圈细刺与壳环轴平行,中肋骨条藻.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细胞呈透镜形或圆柱形,壳面圆而鼓起。 细胞间靠细刺组成长链,刺的数目有 8-30 条。 ③娄氏藻属(Lauderia) 壳面边缘有许多小刺 5)辐杆藻科(Bacteriastraceae) :细胞圆柱形,壳面扁平,壳周射出一圈刺毛,和壳环轴平 行, 6)辐杆藻属 Bacteriastrum:细胞圆柱形,壳面扁平,壳圈射出一圈刺毛和壳环轴平行, (6)环毛藻科 Corethronaceae:细胞圆柱状,壳面呈半球形鼓起。上下壳上各有一圈细长的 刺,向四周射出,壳环面有不明显的鳞状纹。 ①环毛藻属(棘冠藻属 Corethron) :在上、下壳上各有 1 圈细长的刺,向四周射出, (7)细柱藻科(Leptocylindraceae) ①细柱藻属 Leptocylindrus:以壳面紧密相接成细长的链状群体, ②几内亚藻属(Guinardia) 2.盒形藻目(Biddulphiales) :细胞形似面粉袋,壳面形状多样,有长椭圆形、多角形,以 至长形,偶有圆形。细胞各角常有突起,有的还具小刺。 介绍 2 个科:盒形藻科和角毛藻科、弯角藻科。 (1)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 :绝大多数为海产浮游生物。 盒形藻属(Biddulphia) :常见 双尾藻属(Ditylum) :常见 三角藻属(Triceratium) 四棘藻属(Attheya) 半管藻属(Hemiaulus) ①盒形藻属(Biddulphia ) : 细胞面袋形,壳面椭圆形,两端有突起,突起细长,在突起附近壳面有 2 根刺毛,壳面有肋 纹, 我国沿海的主要代表种类:中华盒形藻( Biddulphia sinensis) ②双尾藻属 Ditylum:细胞三角柱形、四角柱形或圆柱形。壳面中央有一粗直中空的长刺, 与贯壳轴平行。有的种类在壳面四周有许多小刺, 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 :壳面中部有许多小刺。 太阳双尾藻(Ditylum sol) :壳面中部无小刺。 ③三角藻属 Triceratium:壳面三角形、四角形至多角形,各个角偶有略高的突起, (2)弯角藻科: ①弯角藻属 Eucampia:在长轴的两面极各有一个突起,呈折扇状或螺旋状。胞间隙大。 (3)角毛藻科 Chaetoceraceae:细胞短圆形,壳面椭圆形、圆形,从细胞的四隅有 2 个突起 并有长角毛, 角毛藻属 (Chaetoceros) :细胞短圆柱形,细胞借角毛与邻胞交接而成链状群体或靠壳面连 成群体, 3.根管藻目(Rhizosoleniales) :壳环轴伸长呈管状,壳环面延长,具节间带, 根管藻科(Rhizosoleniaceae):根管藻属(Rhizosolenia):细胞两端常有突起,其上有小刺,刺 常伸入邻细胞而连成链状群体。间生带呈环形,半环形或鳞片状。 (二)、羽纹硅藻纲(Pennatae) : 1.无壳缝目 2.单壳缝目 3.双壳缝目 4.管壳缝目 1.无壳缝目 Araphidiales :脆杆藻科 Fragilariaceae 常见属: ①星杆藻属 Asterionella:细胞棒状,两端异形,细胞借助粗的一端相连成螺旋状或星形群 体。无纵沟,拟纵沟不明显。 ②海毛藻属 Thalassiothrix:壳环面针形,两端形状不同, ③海线藻属(Thalassionema):细胞棒状,相连成锯齿链,壳面两端圆形,等大,无纵沟或拟 纵沟。 ④针杆藻属(Synedraa): 细胞为长线形。壳面中央常有方形或长方形的无纹区。具假壳缝, ⑤脆杆藻属 Fragilaria 细胞以壳面相互连成带状群体 平板藻科 Tabellariaceae: ⑥楔形藻属 Licmophora:群体如扇,用胶质柄附着在藻类或其他物体上。 2.单壳缝目Monoraphidinales:上壳壳缝退化,下壳具有壳缝. 穹杆藻科或曲壳藻科 Achnantaceae ①曲壳藻属(Achnanthes)单细胞或连成链,或以胶质柄附在它物上,上壳具假壳缝, ②卵形藻属(Cocconeis) :上壳具有拟纵沟,下壳具有纵沟和中节,无节间带和隔片, 3.双壳缝目 Biraphidinales: 舟形藻科 Naviculaceae 常见属有: ①舟形藻属(Navicula):细胞一般为舟形。 ②布纹藻属 Gyrosigma: ③曲舟藻属(Navicula) ④羽纹藻属(Pinnularia) ⑤双壁藻属(Diploneis) 桥穹藻科 Cymbellaceae ⑥桥穹藻属(ymbella) 新月硅藻 4.管壳缝目 Aulonoraphidinales 菱形藻科 ①菱形藻属(Nitzschia) 洛氏菱形藻 奇异菱形藻(海水) 双菱藻科 ②双菱藻属 Surirella ③马鞍藻属 Campylodiscus:马鞍形 小结: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的特征 壳面形状 壳面花纹排 列 辐射对称 纵沟及运动能力 色素体 分布中 心 纲 羽 纹 纲圆形、多角形 不规 则形 大多舟形或针形没纵沟,不能运 动 极大部分有纵 沟,能运动小而多海水多左右对称呈 羽纹状排列大而少淡水多第一章 作业: 排出下列硅藻门常见属的检索表: 圆筛藻属、盒形藻属、根管藻属、角毛藻属、星杆藻属、海线藻属、曲舟藻属、菱形藻属 复习题: 1、写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常见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 2、尝试作检索表区分直链藻属、圆筛藻属、骨条藻属、角毛藻属和盒形藻属。 3、写出硅藻的同化产物。 第二章 其它海洋浮游植物 第一节 甲藻门 Pyrrophyta 二、细胞形态特征 (一) 、体制和细胞形态: 多为单细胞生活,少数以群体形式生活。 细胞形态多样,球形、卵形、多角形等。 (二)细胞壁: 1、主要成分: 纤维素。 2、形态结构 横裂藻亚纲:上壳(epitheca)或上甲、上锥部, 下壳(hypotheca)或下甲、下锥部; 具横沟与纵沟,许多板片组成 纵裂甲藻亚纲:种类少,左右两片组成。 (三)鞭毛:活动的甲藻均有 2 条鞭毛,其构造及运动方式随种类而异。 甲藻的运动为旋转式的前进。 横裂甲藻亚纲:横鞭和纵鞭 (四)色素体: 除了全动营养种类如:变形甲藻、夜光藻和寄生的种类外, 甲藻均有叶绿体 纵裂甲藻的色素体数目少 横裂甲藻类的色素体小而多 色素体:含叶绿素 a、c、?-胡萝卜素、棕红色的甲藻素、暗红色的多甲藻素、黄绿色的绿 色素等副色素, 故色素体多为黄褐色, 也有红褐色或蓝绿色的。 色素多个, 位于细胞的周边, 同化产物为淀粉或脂肪。 (五) 、细胞核 1 个、大而明显。 甲藻是间核生物, (六) 、细胞器 1.液泡(pusule) 2.眼点 3.丝泡(trichocyst) 三、繁殖 细胞分裂 ――普遍 形成孢囊 仅有少数种类具有有性生殖。 小结:一、概述: 二、细胞形态特征 (一) 、体制和细胞形态: (二)细胞壁:1、主要成分: 纤维素 2、形态结构:上壳、下壳、横沟与纵沟 (三)鞭毛: (四)色素体:含叶绿素 a、c,?-胡萝卜素、甲藻素、多甲藻素、绿色素等副色素。同化 产物为淀粉或脂肪。 (五) 、细胞核:1 个、大而明显。甲藻是间核生物 (六) 、细胞器: 1.液泡, 2.眼点, 3.丝泡 四 甲藻门的分类 (一)、纵裂甲藻亚纲(Desmokontae) 1、纵裂甲藻目(Desmonadales) 2、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细胞呈卵形或略似心形,鞭毛 2 条,齿状突起,色素体 2 个。 (二)横裂甲藻亚纲(Dinokontae) 细胞表面有一层薄的纤维质膜,或具有多块小板构成的外壳。 壳面有 1 条纵沟和 1 条或更多条的横沟。 有纵沟的一面称为腹面, 横沟将细胞分为上壳(或称前体部)和下壳(后体部) 。 除极少数例外,横沟都能环绕细胞一周。 大多数种类的横沟常呈螺旋状, 左面的横沟更靠近细胞前端的叫“下旋”或称“左旋” ,多为左旋。 右面的横沟是靠近细胞前端的叫“上旋”或称“右旋” 。 本亚纲分以下 5 目:5 目中,以多甲藻目最为重要, 多甲藻目:能运动的细胞类型 常见 夜光藻属(Noctiluca――常见) 裸甲藻属(Gymnodinium――常见) 多甲藻属(Peridinium――常见) 角藻属(Ceratium――常见) 1、裸甲藻亚目(Gymnodiniineae) :细胞裸露(1) .裸甲藻科(Gymnodiniaceae) :裸甲藻属 ( Gymnodinium ) 蓝色裸甲藻(裸沟虫) :纵沟达上锥部的顶端,表膜有纵列条纹。 (2) .夜光藻科(Noctilucaceae)夜光藻属(Noctiluca) :鞭毛退化,具有 1 条能动的触手。 夜光藻:细胞圆球形,成体横沟不明显, 是发生赤潮的主要种类之一。 2、翅甲藻亚目 Dinophysidineae:细胞左右侧扁,横沟靠近细胞前端,上锥部小,下锥部大, 纵沟短,邻接横沟与纵沟的各块甲板都有翼状的边翅。甲板上有明显的网状花纹。 翅甲藻属(Dinophysis) :有边翅和孔纹 3、多甲藻亚目 Peridiniineae 外壳由横沟分成上壳及下壳两部分,具有厚的细胞壁, 板式:横裂甲藻亚纲。 上甲:顶孔板(p) ,顶板(’,沟前板(’ ) ’),前间插板(a) 下甲:沟后板(’’),底板(’’ ’ ’’),后间插板(p)。 横沟:3 个板片。G1 G2 G3 纵沟:6 个板片,左前板 la,右前板 ra,左鞭毛孔板 lf,右鞭毛孔板 rf,连接板 co,后围板 po。 顶板 沟前板沟后板 底 板(2).膝沟藻科:本属特有一块小的延长的副顶端板,纵沟直达顶部。 (3)角藻科 板式为:4’ 5’ ’ 5’’ 2’’ ;缺前、后间插板, ’ ’’ 三角角藻(海) ,长角角藻,单或棱角角藻(海) ,叉分角藻(海) ,飞燕角藻(淡) (三)意义 3、药用微藻开发 小球藻,杜氏藻,雨生红球藻 (四)生殖: 营养生殖:细胞分裂,主要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动孢子、静孢子、似亲孢子。 有性生殖:较普遍。 二、常见种类 团藻目(Volvocales):藻体均有鞭毛能游动,单个细胞或群体。 1、衣藻科(Chlamydomonaceae) 扁藻属(Platymonas) 2、盐藻科 Polyblepharidaceae 杜氏藻属(Dunaliella)或盐藻属(Dunaliella) : 无细胞壁。 绿球藻目:无鞭毛,不能运动 小球藻属(Chlorella) 卵囊藻属:卵囊藻 第三节 金藻门 二、主要特征 2、同化产物:白糖素和脂肪。 3、细胞壁 4、细胞核 7、生殖方式:动孢子和内生孢子 三、常见种类:球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 第五节 蓝藻门 二、主要特征:无色素体。 三、常见种类 颤藻藻目(Hormogonales):丝状体,明显有极性,多数藻丝外被粘质鞘,藻丝有运动出鞘的 能力。 颤藻科:螺旋藻属 第二章 复习题 1、详述甲藻细胞壁结构。 2、赤潮发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 3、写出甲藻、绿藻、金藻、蓝藻各 2 个代表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 4、写出甲藻、绿藻、金藻、蓝藻各门的色素成分和同化产物。 1、详述硅藻细胞的形态特征。 2、详述硅藻的繁殖方式及其意义。 3、详述甲藻细胞的形态特征。 4、写出硅藻、甲藻、绿藻、金藻、蓝藻各门的色素成分和同化产物。 5、写出硅藻、甲藻、绿藻、金藻、蓝藻各 2 个代表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 第一章 作业: 排出下列硅藻门常见属的检索表: 圆筛藻属、盒形藻属、根管藻属、角毛藻属、星杆藻属、海线藻属、曲舟藻属、菱形藻属 复习题: 1、写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常见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 2、尝试作检索表区分直链藻属、圆筛藻属、骨条藻属、角毛藻属和盒形藻属。 3、写出硅藻的同化产物。 第二篇 海洋浮游动物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一、原生动物的特征 1.形态上:最原始,最低级,单细胞动物。 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核,质,膜; 2.结构上:具有类器官,具有外壳和骨针,具有突起物 3.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混合性营养 4.呼吸:5.排泄 6.刺激 8.包囊的形成 二、分类 抱球虫属 第二节 肉足纲 以伪足作为运动胞器,通常没有坚实的质膜,这类原生动物全是异养性的。 第三节 纤毛虫纲 二、分类 (1)全毛目(2)缘毛目①钟虫属②单缩虫属③聚缩虫属④累枝虫属(3)筒壳目① 薄铃虫 属②拟铃虫属③类铃虫属④网纹虫属⑤游仆虫属⑥棘尾虫属⑦喇叭虫属 1.试述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主要特征。 2.写出原生动物的分类系统。每个目例出一个属,写出其主要特征。 分类:根据运动胞器的类型和细胞核的数目将原生动物分为:2 个亚门 5 个纲 1(6)体表无纤毛----------------------------质走亚门 2(3)无运动细胞器--------------------------孢子虫纲 3(2)有运动细胞器 4(5)运动细胞器为鞭毛----------------------鞭毛虫纲 5(4)运动细胞器为伪足----------------------肉足虫纲 6(1)体表具纤毛----------------------------纤毛亚门 7(8)纤毛终生存在--------------------------纤毛虫纲 8(7)纤毛仅出现在幼体阶段------------------吸管虫纲 3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又是最复杂的单细胞动物?二者有矛盾吗? 第四章 腔肠动物 一、主要特征(B) :腔肠动物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辐射对称(radial symmerty)或两辐对称: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 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2、两胚层――即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由内外两胚层所围成体内的腔(即 原肠腔)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循环功能,所以叫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 cavity) 。 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也从口里吐出来,代谢废物由体壁排入水中。 3、出现简单组织分化:上皮和肌肉组织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刺胞能分泌毒素,刺胞是腔肠动物最主要的分类依据之一 4、具有神经系统――动物界首先出现 它基本上是由二极和多极具有形态上相似突起的神经细胞, 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松疏的网, 称 神经网 nerve net 。 5、繁殖行无性出芽生殖或两性生殖。 6、生活史具世代交替 7、具有水螅型与水母型 8、触手:是腔肠动物的一个明显特征,其结构数目、排列、长短随种类而异,是分类依据 之一。 二、分布和意义(C) 三、分类概述(C) :分为 3 个纲: 1.水螅水母纲 2.钵水母纲 3.珊瑚纲(底栖) 第二节 水螅水母纲 一、形态结构 (一)外部形态 1、伞部: 外伞――上伞部 内伞――内伞部 中间的腔为伞腔 2、缘膜:是伞缘伸向伞腔内的 1 环薄膜,肌肉发达,运动 3、垂管或口柄:是伞下部中央生出来的下垂部分。 4、触手:一般在伞缘,数目、长短是分类依据,有的基部膨大――触手球。捕食器官。 5、刺囊细胞:分布在触手上,功能是防御和捕食,其形态是分类依据,排列方式:成环排 列和不规则排列。 第二节 钵水母纲:全部海产 第五节 水母类的生活习性(C) 一、对浮游生活的适应: 二、食性:捕食 三、生殖和生活史: 四、共栖、共生、寄生现象 五、发光现象 六、再生现象 七、生态分布:分布广。 八、经济意义 1.有益 (1)渔业对象,如海蜇、黄斑海蜇、叶腕水母等,这种渔业在辽、江浙、闽、粤沿海较发 达。 (2)作为药物:海蜇和荸荠混合制成雪羹汤,能降血压。 (3)有些可作为海流指示生物,对探索渔场位置是有帮助的。 2.有害 (1)大量繁殖时会阻塞或破坏渔网,使产量减低 (2)捕食经济鱼、虾、贝类幼体,破坏水产资源。 思考题 1、水母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第五章 海洋浮游甲壳动物 第一节 一、主要特征(A) : 1、身体分节,身体分化为头、胸、腹 3 个部分, 2.具有外骨骼 3、具分节的附肢,故名节肢动物; 附肢的类型: 双肢型(biramous) 单肢型(uniramous) 两类。 双附肢的基本构造: B 原肢(protopodite) Ri 内肢(endopodite) :分 5 节 Re 外肢(xeopodite) :常退化或消失而成为单肢型。 附肢可分为: (1)触角:一般 2 对, 小触角(antennule) (A1)――第一触角, 大触角(antenna ) (A2)――第二触角, 位于头胸部前端,具感觉功能。 (2)大颚(mandibula)(M) :是一对具齿状突起的几丁质板,用于咀嚼,有时具有颚须。 3)小颚:2 对, 第一小颚(maxillula ) (m1 ) 第二小颚 (maxilla ) (m2 ) 都是小型,呈叶状,与摄食和呼吸有关。 (4)颚足(maxilliped) (Mp1-3) :由胸肢分化而成,1-3 对,有触觉及摄食功能。 (5)步足或胸足(pereiopod) P1-5) 对,常为单肢型,用以爬行和捕食, ( :5 (6)游泳足或腹足(pleopod)(Pl1-5): (7)尾足(uropod) (Up)以上这些附肢,除触角,大、小颚外,并不普遍存在, 在软甲亚纲,一般都有颚足 Mp 、胸足 P、 腹足 Pl 、尾足 Up 之分。 4.消化系统: 消化道:分前(食道、胃) 、中(肠) 、后肠(直肠) ; 消化腺:肝胰脏。 5.循环系统:具有心脏、心孔, 循环方式:开管式, 6.呼吸系统:小型种类体表进行气体交换,高等的种类用鳃呼吸 7.排泄器官 :绿腺和颚腺 8.神经系统和感官:索式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眼、平衡囊、触角、以及化学感受器等。 9.生殖及发育:雌雄异体, 二、分类(C)分为 6 个亚纲:浮游生活的种类分属 4 个亚纲 1.鳃足亚纲(如枝角类) 2.介形亚纲(如海萤) 3.桡足亚纲(如哲水蚤) 6.软甲亚纲(常见 7 目) :浮游的种类有 糠虾目(糠虾) 磷虾目(磷虾) 端足目(如虫戎亚目) 十足目(如毛虾、莹虾、对虾、蟹) 1.鳃足亚纲(Branchiopoda) 2.介形亚纲 3.桡足亚纲 4 .软甲亚纲(Malacostraca) 蔓足亚纲(如藤壶、茗荷儿)和鳃尾亚纲的幼体阶段浮游。 第二节 枝角类 一、形态构造(A) : 1、枝角类的身体短小,左右侧扁, 壳瓣(也称背甲 Carapace)透明,呈介壳状 身体不分节。 分为 头部 :大小因种而异,头部在复眼之前的部分称为额 额向下后方延伸形成鸟喙状突起,称为吻。 躯干部 被颈沟分开(头后的的个缺刻) 。 躯干部由胸、腹部合成。胸部有附肢,而腹部则无。 在雌性个体躯干部的背面有 1 个孵卵室或称育室,是孤雌生殖(夏)卵的发育场所,它的大 小和产卵量成正比。 具有壳瓣的多数种类,在腹部背侧有 1-4 个指状突起,称腹突,它有堵塞育室阻止卵子逸出 的作用。 在腹突之后有 1 小节突, 在节突上生出 1 对尾刚毛。 腹部自着生尾刚毛的小节突起直到末端 为止,称后腹部,由最末腹节变成,在后腹部末端边缘部分遍生微小肛刺,是鉴定种类的重 要依据之一。大部分种类的躯体完全被包于壳瓣之内。 2.附肢 (1)A1:不发达 (2)A2:位于头部后面,具发达的柄部和分节的内、外肢。内外肢的节数及其刚毛数目种 类而异,称为刚毛公式,是鉴定种的特征之一。 外肢的节数及刚毛数 刚毛公式= 内肢的节数及刚毛数 这对发达的触角是枝角类的运动器官。 (3)大额 M: (4)小额 m: (5)躯肢 P:腹部没附肢,短小 第二节 我国沿海常见的枝角类(B) 一、枝角类的分类系统: 真枝角亚目 (二)常见属的主要特征 1、仙达蚤科(Sididae): 尖头蚤属(Perilya): 鸟喙尖头蚤(Perilya avirostris) 鸟喙尖头蚤:头部小,眼小,额角尖,呈鸟喙状,刚毛公式=2?6/1?4 2、大眼蚤科 (1).僧帽蚤属(Evadne,三角蚤属) :三角形,无颈沟 ①诺氏僧帽蚤 刚毛公式=1?1?4/0?1?1?4, ②肥胖僧帽蚤 (2).大眼蚤属(圆囊蚤) 分类的主要依据: ①背甲的形状和壳纹 ②栉的有无 ③A2 刚毛公式 多型大眼蚤 三、繁殖特点(B):枝角类有两种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单性生殖) :两个世代相互交替,在海洋浮游 有性生殖 甲壳动物比较特殊。 孤雌生殖是枝角类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当外界条件比较适宜的温暖季节(水温较高、饵料 较丰富) ,一般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出现的个体为雌体, 所产的卵称为夏卵,又叫非需精卵:卵膜薄,不需受精,它在母体的育室内迅速发育,孵出 的幼蚤已和母体基本相似(无变态) ,并且全是雌的。 遇到条件恶化时,如水温降低(秋后)食料贫乏,进行有性生殖,在种群中出现雄体和有性 生殖雌体。 两者交配后,雌所产生的卵称有性生殖卵(冬卵、需精卵) 四、经济意义 1、作为经济水产动物及其幼体的良好饵料: 2、作为水团和海流的指标: 海洋枝角类的分布常受外界环境(如温度、盐度等)的影响,从而可根据枝角类的平面分布 来探索水团和海流的变化。 3、对水域的自净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消除悬浮物,增加氧气,从而促进水域自净) 4、作为污染的监测生物 小结 (1)体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2)具有两片甲壳,甲壳包被躯部两侧; (3)头部有显著的复眼,复眼周围带有水晶体; (4)A2 发达,枝角状,双肢型,其刚毛公式因种而异,是主要的游泳器官和分类依据; (5)胸肢 4-6 对,扁平叶状,摄食器; (6)一般行孤雌生殖,发育过程没变态。 第三节 桡足类(Copepoda) 一、形态结构 (一)一般形态(B) :桡足类的体形是多种多样,颜色和大小不一,这和生活环境有关。 1、体形: 浮游种类的躯体呈圆筒形,附肢刚毛较发达,扩大身体面 积, 适应浮游生活 底栖种类则扁平、狭长,适于爬行 寄生的种类,常有吸盘,附肢退化 2、体色:多样,具有保护意义――保护色――拟态 3、大小 (二)身体分区、分节 身体分节明显,由 11 体节组成。 身体分为: 前体部:宽大 后体部:细小 这二部分之间有一个活动关节,其位置为分类依据之一。 活动关节: 哲水蚤目,第五胸节和第一腹节之间, 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位于第四、第五胸节之间。 1、头部: 5 个体节愈合而成 有的种类第一胸节和头部愈合,称为头胸部。 前额:头部的前端部分,形状是分类依据,如:锚状突起,前额截平、前端钝圆,呈三角形。 额角:在它的前腹面常有刺状或线状突起,称为额角。 眼:在前额的背面常有 1 个单眼或 1 对晶体。 2、胸部:由 3-5 节组成,末节后侧角的形状是分类依据之一。 3、腹部 最末腹节称肛节或尾节,肛门位于其背面末端。 4、尾叉:尾节的后端有 1 对分叉,叫尾叉。 (三)附肢(A) :11 对,包括两种类型:单、双肢型 A1:为单肢型的,细长,分节的附肢,发达。 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性 A1 具有感觉毛或感觉棒,左右不对称,右触角常特化为执握器, 交配用,在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左右 A1 均特化为执握肢。 A1 是桡足类主要游泳器官。 A2:双肢型,位于 A1 后方,一般由 2 节基肢、2 节内肢和 5-7 节外肢组成,与摄食有关。 摆动――水流――带来食物。 M:是一对口器附肢,位于 A2 后方的上唇下面,口的两侧,一般为双肢型,基肢 2 节,基 节为几丁质板。面向口的一端是锯齿状,称口缘或咀嚼缘,其上有不同形状、大小、数目的 缘齿――形状和构造与食性有关: 滤食性:哲水蚤,呈臼齿状,具硅质冠,用以磨碎硅藻; 捕食性:异肢水蚤,呈犬齿状,不具硅质冠,齿数少。 M1:又称小颚,很小,双肢型,构造复杂,随种类和食性而异,滤食者有较多的刚毛,捕 食者则刚毛退化。 M2:又称第一颚足,单肢型,较小,位于 M1 的后方,是头部的最后 1 对附肢,由发达的 基肢和简单的内肢构成,外肢退化。 (M、M1、M2 刚毛组成过滤器――帮助滤食) Mp 颚足:也称第二颚足,为胸部第一对附肢,单肢型,基肢 2 节,较长,各具刚毛,内肢 分 5 节,各具长刚毛,肉食性的 Mp 特别发达,具强刺。 P 胸足:位于胸节的腹部,共 5 对 ,第 1-4 对为游泳器官,都是双肢型,结构基本相似。 原肢 2 节(基节和底节) ,内外肢各 3 节,内肢和外肢内缘常有刚毛。 P5 构造随种类改变,是鉴定种类的最主要依据,有显著雌雄区别。 (四)内部结构(B) 1.消化系统:消化器官为一条狭长的管道。 口――食道(短)――中肠(胃――肠)――后肠――肛门 2.排泄系统:为一对颚腺,开口于第二小颚基节的内缘, 无节幼虫期的排泄器官为触角腺。 体表和消化道的后段也有一定的排泄作用。 3.循环系统: 哲水蚤目:第二、三胸节的背面有一卵圆形的心脏, 一条大动脉从心脏前端通向头部。 剑、猛水蚤目,没有心脏和血管。 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脑叶) 围食道神经环 腹神经索。 感觉器官:无复眼和额器 5.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单个,位于胸部背侧。 雌:卵巢单个,位于头胸部背面中央。 卵巢――1 对输卵管,伸向后腹部,与肠平行――生殖孔。生殖孔位于第一腹节(生殖节) 的腹面,在生殖孔两侧各有 1 个纳精囊,有一短管与生殖孔相连。 雄:精巢单个,位置同卵巢。 精巢――1 条输精管――短粗的贮精囊――精荚囊――射精管――生殖孔。 复习题: 1、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附肢的种类,分类系统。 2、何谓孤雌生殖?叙述枝角类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有什么特点? 3、枝角类第二触角在分类上的意义。 4、写出枝角类分类系统(科) ,写出主要的分类依据;每科写出两个代表属,写出其主要特 征。 5.叙述枝角类腹部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6.桡足类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桡足类 二、繁殖与发育 1.生殖方式:一般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只见于猛水蚤目少数种类中。 2、雌雄区别:雄一般较为瘦小,腹部的节数较多,A1 常变为执握触角,有的类群(哲水蚤 目)雄 P5 较发达。 3、交配方式:在生殖季节,雄体以 A1、P5 抓住雌体,把生殖节上的精荚挂在雌体生殖节 腹面,精子通过精荚的颈部流入雌体的纳精囊里,带有精荚的雌体能正常受精,受精过程发 生在卵细胞从输卵管排出时完成。 4、桡足类的产卵方式: (1)自由产卵于海水中。 (2)带卵囊:大部分种类为带卵囊的,由输卵管分泌物把卵集聚成大小、形状和位置不同 的卵囊。 (3)粘性卵: 5、产卵量:产卵量受内在因子(个体大小或年龄)和外界因子(主要是温度和饵料)的影 响。 6、桡足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 7、个体发育: 间接发育,具无节幼虫和桡足幼体两个阶段。 无节幼虫: 受精卵在水中孵化成无节幼虫(六肢幼虫) ,体呈卵圆形,不分节,背腹略扁平,有 3 对附 肢(A1、A2、M) A1 单肢型, A2、M 双肢型; , 身体前端有一暗红色的单眼,无复眼,也无额器。 无节幼虫为 6 期:前 3 期吸收卵黄为营养,第 4 期肛门开口,开始摄食。 各期无节幼虫形态区别在体长、附肢的刚毛数、尾刺的数目等特征。 桡足幼体: 桡足幼体分为 5 个龄期,雌、雄形态的分化开始于第 4 龄, 各期桡足幼体形态区分:身体大小、A1 节数、颚足的刚毛数、胸节和腹接的数目。 发育过程及其环境的关系: 6 次蜕皮 5 次蜕皮 受精卵 无节幼虫 桡足幼体 成体(不再蜕皮) 桡足类发育的快慢因水域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尤其与水温有关, 同时也与适口饵料的多寡有 关。 发育时期有 3 个敏感期: ①受精卵 无节幼体 ②无节幼体 3 无节幼体 4(肛门开口,开始摄食) ③无节幼体 6 桡足幼体 三、食性 桡足类的摄食方式有三种:滤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1.滤食性:大多数哲水蚤是滤食性动物。 主要依据 A2、M 大颚须、第一小颚外肢不停颤动(速度 600-2640 次/分) ,引起身体侧面的 涡流,当水流通过第二小颚和颚足的羽状刚毛交织而成的过滤网时,食物颗粒,如单细胞藻 类、细菌、原生动物以及有机碎屑等被过滤下来,并由第一小颚内小叶的刚毛的活动而送 入口中。 滤食性桡足类的大颚咀嚼缘齿较多,呈臼齿状,并具发达的硅质齿冠,它们有助于磨碎硅藻 的硅质细胞壁。 人工培养的种类为滤食性的种类。 2.肉食性(捕食性) :捕食性桡足类具有发达的颚足 3.混食性(杂食性)兼有过滤食物颗粒和主动捕食的能力。 小结(桡足类) 1.身体外部形态:由椭圆形的前体部和狭小的后体部组成,分节明显 2.A1 发达,单肢型,是桡足类主要游泳器官,在雄体,特化成为执握肢 3.附肢 11 对,头 6 对:3 对构成口器;胸 P5 对,均为游泳足。 4.生殖孔开口于第一腹节(生殖节) 。 5.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发育过程有变态。 6.摄食方式三种,与口器附肢相适应。 四、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二)常见三个目的主要特征 哲水蚤目―前体部比后体部显著宽大;活动关节位于最后胸节和第一腹节之间;A1 长一般 超过胸部。 剑水蚤目―前体部比后体部显著宽大;活动关节位于 4、5 胸节之间;A1 长一般不超过胸部 猛水蚤目―前后体部差别小,体呈蠕虫形;活动关节位于 4、5 胸节之间;A1 长一般不超过 头部 1.哲水蚤目 双齿许水蚤 2、剑水蚤目――常见 4 个科; 大眼剑水蚤科,叶剑水蚤科,长腹剑水蚤科,隆剑水蚤科 3.猛水蚤目,小星猛水蚤属 第四节 糠虾类 一、形态特征 1、体型:细长,背甲(头胸甲)后端凹陷,没有覆盖整个头胸部,后 1-2 个胸节裸露在背 甲外;背甲薄、软,表面光滑,有额角,有 1 对具眼柄的复眼,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2、附肢:头部 5 对 有些种类的尾足分节,其内肢基部内有一平衡囊(内含一块大而圆的平衡石) 。 第五节 端足类 (虫戎)亚目的端足类才是真正营浮游生活。 一、形态构造 分为头、胸、腹 3 部分。 头部由头节和第一胸节愈合而成,形态变化很大,有球形、四方形、圆锥形、三角形等,是 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的种类头部前端伸长为额角, 其伸长程度也是随种类而异的, 如棒绒的额角长度约为头部 的 2 倍。 头部复眼发达,无柄,几占了整个头部。 胸部由 7(第 1-2 节愈合)节组成,没有背甲覆盖,有愈合现象。 复习题: 1、桡足类的食性有哪几种类型?桡足类的口器附肢如何与食性相适应。 2.海洋浮游桡足类主要分哪几个目?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详述海洋桡足类的经济意义? 4.糠虾类的主要特征 5.端足类的主要特征 第六节 磷虾类(A) 一、形态特征 1、体形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 21 节:头 6 节、胸 8 节、腹部 7 节。头胸部完全愈 合,外被背甲覆盖;背甲向前伸出额角; 2、附肢 A1 双肢型,具有分为 3 节粗大的柄部,在第 3 节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相当于内外肢) , 鞭细长,多分节。 A2 双肢型,有分为 3 节短粗的柄部,外肢宽大扁平,呈叶状;内肢由柄部(3 节)和一条 长鞭组成, 在雌性与 A1 的鞭毛等长; 在雄性比 A1 的鞭毛更长。 腹肢 5 对,双肢型,基部粗大,内外肢呈片状,边缘具有羽状毛,游泳的功能。雌性腹足 均用形;雄性第 1,2 腹足内肢改变为交接器,交接器的形态随种而异,是鉴定种的重要根 据之一,和对虾的相似。 鳃:磷虾的鳃为指状足鳃,是胸足基节外侧里出的枝状物。 3、复眼:大,眼柄短。 4、发光器:除了深海磷虾外,其余的磷虾都有发光器。发光器呈球形,中央有发光细胞, 光淡蓝色。 有 3-10 对,其数目随种属而有所不同,位置:眼柄,P2、P7 基部,腹部第 1-4 节的腹甲中 央及腹足基部之间。 二、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及经济意义 1、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 (1)深海磷虾科,深海磷虾 磷虾科,磷虾属,太平洋磷虾、南极磷虾 2、经济意义 (1)磷虾是许多经济鱼类、须鲸类、海豹等动物的天然饵料, (2)可作为海流、水团的指示生物,如小型磷虾、近缘手磷虾和宽额假磷虾曾被用作对马 海流进日本海的指示种,长脚拟樱磷虾可作为亚北极水团的指示种。 (3)磷虾具有明显的集群习性,是声散层的主要成员之一, (4)磷虾可作为直接捕捞对象,供人类食用。如日本捕捞太平洋磷虾的年产量可达 2 千至 1 万吨。 第七节 樱虾类(A) 一.形态: 1、外形 身体侧扁,由 20 个体节组成,明显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头部 5 节,胸部 8 节;腹部 7 节,分节明显,最后第7节细长,为尾节。 具有柄的复眼。 在莹虾,眼睛大小和眼柄长短是分类根据之一; 在毛虾,眼睛大小及柄长短有雌雄差异。 雌雄个体在外形上有差异: 莹虾:雄性第 6 腹节下缘有 2 个大小不等的小刺;尾节腹面中央有 1 个大突起。 毛虾:雌性第 3 腹足底节及其间的腹甲变成为 1 对下陷的囊,为纳精囊。 2、附肢: A1 单肢型,柄部细长分 3 节,第 1 节基部有一个平衡囊,第 3 节毛虾有明显的雌雄区别 ――雄性很长,顶端有 2 条不等的细鞭,短的内鞭特化为抱握器。 A2 双肢型,柄部 2 节(莹虾愈合) ,外肢扁平叶状,内肢包括 1 个短小(分 3 节)的柄部 和 1 条细长的触鞭。 樱虾亚科 毛虾属,尾肢内肢上有若干红点 中国毛虾:尾肢外缘无刺,内肢有一列红点,是中国海特有。 日本毛虾:尾肢内肢一般有一个较大的红色圆点,南海多。 莹虾科 莹虾属(Lucifer)身体细长,头部向前延伸 2.经济意义 (1)作为经济鱼类和大型虾类的天然饵料 (2)毛虾可作为直接捕捞对象。 (3)莹虾类有些种类的分布与水团、海流密切相关 第八节 介形类 会发光 一、形态构造 1、体形 身体不分节,完全被两瓣背甲所覆盖,两壳大小不等, 2、附肢 二、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及经济意义 海洋浮游生物中常见的是壮肢目和尾肢目的种类。 海萤属(Cypridina)复眼 1 对,着生于眼柄上,侧面观近椭圆形,不透明,因上唇能分泌发 光物质(腺体)故称海萤。是发光生物的著名代表,是研究发光生理、生化良好材料。 (二) 、经济意义 1.介形虫是发光生物的著名代表,是研究发光生理、生化的良好材料。萤光素和萤光酶在 水中溶解、混合而发出淡蓝色光。 2.对于石油资源的勘探、地质年代的研究以及海洋古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小结:海洋甲壳类 1.鳃足亚纲:枝角目――最主要的特征,刚毛公式 2.介形亚纲:海莹 3.桡足亚纲:主要的特征,三个目的主要特征 4 .软甲亚纲(Malacostraca) 糠虾目(Mysidacea) :主要特征 端足目(Amphipoda) :主要特征 磷虾目(Euphausiaca) :主要特征 十足目(Decapoda) : 樱虾科(Sergestidae) 樱虾亚科:毛虾(Acetes) : 主要特征 莹虾亚科:莹虾(Lucifer) 1.何谓孤雌生殖?试述枝角类的生活史 在有性生殖的动物中,母体产生的卵(2n),不经过受精而能单独直接发育成子代的一种生殖 方式。形成的个体为雌虫。 2.桡足类的食性有哪几种类型?桡足类的口器附肢如何与食性相适应。 3.海洋浮游桡足类主要分哪几个目?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详述海洋桡足类的经济意义? 5.试述海洋浮游甲壳动物与海水养殖业的关系。 6.甲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第六章 海洋浮游软体动物 (C) 第一节 概述 腹足动物(Gastropoda)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的一个纲,主要是营底栖生活,仅有后鳃亚 纲(Opisthobranchia)的翼足目(Pteropoda)和前鳃亚纲(Prosobranchin)的异足亚目 (Heteropoda)及海蜗牛科(Janthinidae)的种类,终生营浮游生活,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 大类群。 适应浮游生活形态变化:腹足变成鳍状,外壳退化或消失,降低比重。 第二节 翼足目( Gastropoda ) 一、本目的主要特征:腹足背部发育成一对发达、呈翼状的鳍,以适应浮游生活,故名“翼 足” ,这类动物的内部器官左右不对称,中枢神经系统为直神经,一般眼晴极退化或完全消 失,雌雄同体。 二、分类: (一)、被壳亚目(Thecosomata) : 1、主要特征:一般具有一个左旋或伸直的石灰质外壳,或具一透明的软骨质内壳,壳是鉴 定被壳翼足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螺旋形外壳可分为两部分: 螺旋部:动物内脏盘曲之处,一般有许多层,壳顶是螺旋部最上的一层,为动物最早的胚壳 体螺层:贝壳的最后一层,一般最大,容纳动物的头、足部。 壳口是动物伸出体外的开口处,有的种类具厣,由后足分泌的角质或石灰质组成,它是一种 保护器官,当动物缩入壳内时,厣便将壳口盖住。 头不明显 二)裸体亚目(Gymnosomata) 没有外壳、外套膜及外套腔,体呈纺锤形 第三节 异足亚目及海蜗牛科 一、异足亚目 (一)主要特征: 头部较发达,位于身体前端,具有触角和眼,身体透明, 足有变异分化,分为前、中、后足 3 部分, (二) 、分类:肉食性 有 3 个科在我国沿海都有常见种类: 1.明螺科(Atlantidae) 二、海蜗牛科 壳薄,螺塔呈锥形,光滑或具有微弱的褶纹,壳口卵圆形,有的壳轴末端形成角状,无厣, 壳口缘锐利。 海蜗牛属第七章 毛颚动物门 第一节 概述 一般特征 : 毛颚动物门属于后口动物,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相似。 后口动物(deuterostome)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原肠胚,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 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内外胚层相互紧贴,穿成一孔,形成为动物体的口,以这种方法 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毛颚动物头部两侧各有成排的几丁质钩状颚毛(颚刺) ,故又称毛颚动物, 第二节 毛颚动物的形态特征 一、外部形态 身体细长似箭,有侧鳍和尾鳍。 身体被隔膜分为三部分: 1-头部 2-躯干部 3-尾部 1、头部(head) (1)头巾:头被一层可以伸缩的表皮称为头巾(hood)包围,位于颈部 头巾具有保护头部和游泳时减低阻力的作用。 (2)颚毛(或颚刺) 颚刺基部稍膨大,并有肌肉附着,顶端尖锐,为捕食器官。 颚刺的形状、数目为分类的依据之一。 (3)小齿:大多数种类在头部前端两侧具有 1-2 列小齿, 前齿(前列齿 anterior teeth )约 3-10 枚, 后齿(后列齿 posterior teeth)较多,有的超过 30 枚。 齿列的有无、齿的形态及齿数是鉴定种类的依据之一。 小齿也是几丁质结构,有助于抓捕饵料生物。 (4)眼:1 对,位于头部背面中央。 (5)纤毛冠(环 corona cilliata) :为位于头部背面,有的种类可延伸至躯干部,是由数列 纤毛细胞形成的环状结构,其位置和形状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其位置和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甲型:位于头部背面,不向躯部延伸,一般呈卵圆形。如肥胖箭虫。 乙型:自脑(比眼稍前,咽背面)后开始,向躯干部延伸,一般狭长,两侧呈波浪状,如 百陶箭虫。 丙型:自眼后开始,向躯干部延伸。如强壮箭虫,或位于躯干部上。 6)触毛斑(sensory spot or toctil body) :体表由成堆的许多支持细胞及位于其中的纤毛细胞 形成的略呈圆形或椭圆形斑状点,分布于躯干背面。 2.躯干部(trunk)具有下列构造 (1)领 (2)侧鳍,鳍内有微细的鳍条,有的种类鳍条没有达到鳍的基部,形成无鳍条带――是分 类依据。 若有 2 对侧鳍,则前 1 对位于躯干部,称“前侧鳍” 。 后 1 对一般跨于躯干部及尾部之间,称“后侧鳍” 3.尾部 (1)尾鳍:以水平的尾鳍作上下打水,而使身体跳跃式的前进。 (2)贮精囊 :一般只在性成熟的个体中出现,为尾部两侧不同形状的突起。是鉴定种类的 重要根据之一。 二、内部构造: 1.体腔:发达。体腔是消化道和体壁之间的腔 2.消化系统:较为简单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位于头部中央, 向前发出 1 对神经――眼的视神经 1 对神经――纤毛环的纤毛神经 向后发出 1 对神经――食道神经 从背部发出 1 对神经――支配颚毛的伸缩肌和触毛斑 腹神经节:侧面发出神经――腹部的腹面和侧面 后面发出神经――躯干部和尾部 (2)感觉器官:眼 1 对、触毛斑、纤毛环等 (3) 4.肌肉系统:为横纹肌,十分发达。 5.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雄性先成熟。精巢 1 对 第三节 毛颚动物的分类 一、毛颚动物的分类依据 1、尾长和体长的比例以及身体的大小 2、颚毛的数目和形态 3、有无齿列、齿列和齿的数目 4、纤毛环的形态和位置 5、有无泡状组织以及其发达程度 6、侧鳍数目、位置以及鳍条分布情况 7、储精囊的位置和形状 8、有无盲肠,触毛斑;性成熟个体卵巢的性质等特征。 为了看清上述构造,特别是纤毛冠、侧鳍条分布情况等,进行染色(如明矾、洋红等)是非 常必要的。 二、我国沿海常见的毛颚动物 百陶箭虫 10-15mm,肥胖箭虫具有无鳍条带 强壮箭虫,太平洋箭虫不具有无鳍条带 翼箭虫属 Pterosagitta 侧鳍 1 对,位于尾部。泡状组织非常发达,几乎包围全身,本属仅有 1 种:龙翼箭虫 撬(qiao)虫属 Krohnitta 侧鳍 1 对,跨躯、尾部 ,无泡状组织 太平洋撬虫 第四节 毛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意义 一、毛颚动物的体色、运动和食物 1、体色:一般无色。 2、运动方式:靠身体后半部做有力的背腹摆动,以水平的尾鳍作上下打水,而使身体跳跃 式前进,侧鳍在动物静止时维持漂浮。前进一会,静止一会,反复运动。 3、食性:肉食性 二、繁殖:雌雄同体, 全等卵裂,没有幼虫期。 三、毛颚动物的经济意义 饵料生物 复习题: 1、毛颚动物的主要特征。 2、简述毛颚动物的外形特征。 3、写出毛颚动物常见种类属的主要特征。 4、总结毛颚动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 写出下列箭虫的检索表:百陶箭虫 、肥胖箭虫 、太平洋箭虫 、强壮箭虫 、龙翼箭虫 、 太平洋撬虫。 答案: 1(8)有 2 个侧鳍 2(5)有无鳍条带 3(4)细长,前侧鳍比后侧鳍长,或纤毛环乙型------------------------百陶箭虫 4(3)肥胖,前侧鳍和后侧鳍等长,或纤毛环甲型---------------------肥胖箭虫 5(2)不具有无鳍条带 6(7)泡沫组织非常发达,前鳍略短于后鳍------------------------------强壮箭虫 7(6)泡沫组织不明显,前鳍略和后鳍等长---------------------------太平洋箭虫 8(1)有 1 个侧鳍 9(10)泡沫组织发达----------------------------------------------------龙翼箭虫 10(9)泡沫组织不发达-----------------------------------------------太平洋撬虫 写出下列箭虫的检索表: 箭虫属(2 个侧鳍) (有鳍条带):百陶箭虫 、肥胖箭虫 、 (无鳍条带):太平洋箭虫、强壮箭虫 、 翼虫属(1 个侧鳍): 龙翼箭虫 撬虫属(1 个侧鳍): 太平洋撬虫。 箭虫属 Sagitta:侧鳍 2 对,具前后两列齿,种类较多,营浮游生活。 (1)有无鳍条带 肥胖箭虫:肥胖,前侧鳍和后侧鳍等长,或纤毛环甲型 百陶箭虫:细长,前侧鳍比后侧鳍长,或纤毛环乙型 (2)不具有无鳍条带 太平洋箭虫:泡沫组织不明显,前鳍略短于后鳍 强壮箭虫:泡沫组织非常发达,前鳍略和后鳍等长 第八章 被囊动物 被囊动物的有些种类可发光 第二节 形态特征 被囊动物的一般特征如下: (1)除有尾纲在尾部还存在脊索外,成体一般没有脊索,在幼体其尾部有脊索存在,称为 尾索动物。 (2)身体呈囊状或圆桶状,被一由其皮肤分泌的、近似植物纤维质的被囊(tunica)所包 围,故也称被囊动物。 (3)成体没有感觉器官和管状神经系统,具有开管式的循环系统。 (4)成体的鳃裂进行呼吸,咽部大。 (5)多数为雌雄同体,以两性生殖、出芽生殖和世代交替等方法进行繁殖。 无性的出芽生殖:(纽鳃樽)是在身体后半部的腹面突出芽体(生殖根) ,长大后离开母体。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精卵不同时成熟,不自体受精,需要异体受精。不同个体的精子依靠 水流带入围鳃腔内进行受精。 第三节 分类 有尾纲(幼态纲 Appendicularia) 海樽纲 一、有尾纲(幼态纲) 1、主要特征: (1)发育不经过变态,成体还保留着幼体的尾巴和脊索,故又称为幼形纲。 (2)鳃囊简单,只有两个鳃裂。 (3)内柱短,管状,两端不开孔 (4)雌雄同体,一般为雄先熟。 (5)身体外面有由表面上皮细胞分泌胶质的囊,构成“住屋” (house) ,常可脱落由新生 的“住屋”更替。一般 3h 内更新一次。住屋起着保护作用,是滤食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2、形态构造: (1)外形:身体可分为躯体和尾部两部分,躯体一般呈圆锥形,前端较狭,后端向背腹方 向扩大,尾部是从躯体腹面延伸出的细长部分。 (2)消化系统:口――咽或鳃囊 ――食道 ――胃――肠――肛门 (3)循环系统:简单的囊状心脏 (4)生殖系统:精巢和卵巢 (5)神经系统:神经节,平衡囊 3、分类 (1)分类的主要依据 ①躯体和尾部的大小主其形态; ②口腺的有无,形态及位置; ③内柱的形态; ④鳃孔的位置; ⑤胃的大小形态; ⑥生殖腺的形态; ⑦尾部有否亚脊索细胞,其排列如何; ⑧帽(即躯体背面的膜状附属物)的有无,等 。 (2)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 二、海樽纲:是一类具有永久性透明胶质囊的浮游被囊动物 1、基本形态 入水孔和出水孔,肌带或环:胶质囊(被囊)下面为外套,外套上的肌带数目、宽度、排 列方式、完整与否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体内有个大的腔,内柱位于鳃囊的腹缘。 海樽为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 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其有性个体与无性个体形态上有明 显的区别: 有性个体 无性个体 无芽茎,背芽突和听囊 有芽茎、背芽突和听囊,囊中有一耳石为平衡 器官 生殖腺有 无 2、分类:本纲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包括三个目 (1)磷海樽(火体虫)目 营群体浮游生活,群体圆柱形 (2)全肌目 环状肌带完全包围较薄的囊壁。 (3)半肌目 复习题: 1、被囊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九章 其它海洋浮游动物 第一节 轮虫动物门 一、概述 轮虫(Rotifera)是一类很小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圆筒形,前端有 1 丛纤毛的头冠或轮盘 (corona ) ,故称为轮虫――轮虫动物门;在口腔下面的咀嚼部分,膨大而形成一咀嚼囊 (mastax ) 。 分布:主要分布于淡水,少数生活于海水, 二.形态构造 身体表面常有一层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有些种类,角质膜增厚成为兜甲。 1.外部形态 (1)头部:轮盘(纤毛环或头冠) :位于身体的最前端,丛生不同大小的纤毛,形如 1 个 漏斗形。 轮盘部是行动兼摄食器官,也是轮虫的主要特征之一。 (2)躯干部(trunk) 体外有角质膜,有的种类加厚――硬化成被甲,有背腹甲之分。 (3)足部(foot) :身体的末部,呈柄状,常分节,末端有 1 对能动的足趾(toe) 。 足部内常有 1 对能分泌粘液的足腺(pedal gland) ,用于附着在物体上。 营浮游生活的种类,足部经常退化,甚至完全消失。足部的有否、大小、形状随种而异。 2.内部构造:各种构造结构简单。 (1) 假体腔或原体腔(primary coelom) : 位于体壁的下方和消化管以及其它内部器官之间 (体 壁由角质膜、表皮及表皮下的环肌和纵肌组成) ,假体腔充满液体。 (2)消化系统:直接或经过具纤毛的口管 咀嚼囊内有一对咀嚼器,是磨碎食物的器官,它的构造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 咀嚼器由 7 块板组成,分为: 槌板:1 对槌钩,1 对槌柄 砧板:1 个砧基,1 对砧枝 (3)排泄系统:原肾管细长,扭曲,分出很多短小枝,枝的末端生有焰茎球。原肾管末端 与膀胱相联。 (4)神经系统:一个咽上神经(也叫脑)和一个咽下神经节,从咽下神经接的后端生出一 对腹神至躯干部。 (5)感觉器官:触角、刚毛、眼点 (6)轮虫没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7)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雄体常较雌小, 小结:轮虫动物有 3 个主要特征 头冠:身体的前端扩大成盘状,上面生有一定排列的纤毛,称为头冠。 咀嚼器:消化道的咽喉特别膨大,变为肌肉发达的囊,称咀嚼囊,囊内具有咀嚼器。 原肾管、焰茎球:体腔的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原肾管末端有焰茎球。 3 .繁殖方式 主要是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还有有性生殖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温度较高、食料较丰富) ,由雌体产生不需要受精的卵子,可以直接发 育正常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 这些雌个体称为不混交雌体,它们所产的卵都是非需精卵,卵壁较薄,在成熟时不进行减数 分裂,也不受精,就能直接孵化。 有性生殖是在环境恶化时(水温很低、水域冰冻或干涸,饵料贫乏等)进行的,这时出现的 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轮虫的卵:非需精卵(夏卵)较大,卵膜薄而透明;需精卵(冬卵)未经受精者,较小, 约为非需精卵的一半,卵膜较薄而透明;受精后的需精卵,即休眠卵,体积变大,具坚厚的 卵壳,不透明,壳面上常有突起或雕刻花纹,下沉水底。 三、我国沿海江河口地带常见的种类 轮虫的分类依据主要为卵巢的数目、轮盘及咀嚼器的构造,被甲的有无和形状,足的有无、 形状及足趾的数目等。 游泳目:海洋浮游生物中的轮虫. 游泳目: 轮盘部正常,具有 2 个足趾。常见有 3 个科: 臂尾轮虫科 晶囊轮虫科 疣毛轮虫科 1. 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壶状臂尾轮虫(河口) ,萼花臂尾轮虫(河口) 萼花臂尾轮虫 中间一对突起较两侧的两个为大,或者两对几乎同样长短;在周期性变异中其被甲后半部 膨大之处,还生出一对刺状侧突起。 龟甲轮虫属 第二节 多毛动物 二、形态特征:沙蚕是多毛类中最常见的种类。 1 身体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又重复排列的体节所构成,称分节现象。一 般可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同律分节:身体除头部与体末最后一节外,其他体节形态结构都基本上是相同的,叫同律 分节。 异律分节:动物各体节形态结构不同,执行不同的生理机能,叫异律分节 (1)头部: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 (2)躯干部:位于围口节之后,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每节各具一对疣足,位于身体两 侧,是体壁外突形成,疣足是运动器官,兼有感觉和呼吸作用。疣足上具有疣足刚毛,刚 毛具有许多不同的形状,是鉴定多毛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3)尾部 2.具有真体腔 真体腔―由中胚层裂开而形成的体腔,也称裂体腔,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 假体腔―相当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与肠系膜。 3.生殖系统:多毛类雌雄异体 1、总结轮虫分类依据。 2、详述轮虫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3、写出轮虫的主要特征。第十章 海洋浮游幼虫 第一节 概述 海洋浮游幼虫包括两大类: 终生营浮游生活的各类动物的幼体; 成体营底栖生活,而幼体营浮游的种类,属于阶段性浮游生物。 在形态上,多种多样,与成体差别很大,有的动物的幼虫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海 洋浮游幼虫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一、定义:终生营浮游生活和阶段性浮游生物的各类动物的幼体。 二、研究意义: 1、有助于阐明种间的关系; 2、对附着动物(如藤壶等)的浮游幼虫的附着机制的研究,是制定清除附着生物方案的重 要依据――海损; 3、是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的生物饵料; 4、对水产养殖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采苗预报,活饵料的培养。 三、研究浮游幼虫复杂性――分类鉴定困难,解决方法: 1、可以直接从海洋中采集不同时期的幼虫阶段,在实验室内培养,直至变态到成虫,辨认 是那种动物。 2、可以在海洋中采集已经产出的卵袋、卵块、卵粒,分别在实验内培养――发育变态―― 成虫――辨认。 3、可以从海洋中采集已经成熟的雌雄个体,在实验室内受精――培养――发育变态。最理 想的解决方法。 4、借鉴国内外的资料进行分类鉴定。 第二节 我国沿海常见的浮游幼虫 一、海绵动物(Spongia) :海绵 二、腔肠动物 具有浮浪幼虫,辐射幼虫 actinula:筒螅,碟状幼虫 ephyra:钵水母 三、纽形动物: 纽虫(生活在海洋) 帽状幼虫 pilidium larva 四、扁形动物 Platyhelminthes ――牟勒氏幼虫:8 个纤毛瓣 涡虫纲,多肠目,漂浮时间短,改营低栖生活。 五、环节动物 Annelida(多毛类) 1、担轮幼虫 2、后担轮幼虫 metatrochophora 又称疣足幼虫 nectochaeta 由担轮幼虫发展而来,身体拉长在身体两侧长出刚毛,故又称为刚毛幼虫。 九、节肢动物 (一)甲壳动物 1、桡足类(Copepoda) :无节幼虫(nauplius) 2、蔓足类,蔓足类无节幼虫,蔓足类腺介幼虫(cypris larva) 3、磷虾类(Euphausicea) 无节幼虫、节胸幼虫,带叉幼虫,节鞭幼虫 4、十足目(1)我国沿海常见的长尾类(Macrura,包括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的种类) (2)短尾类幼虫 蟹类凶从壮妫和沸夭拷戏⒋铮臣子 1 根向上伸长的刺, ⑥大眼幼虫――蟹类大眼幼虫 5、口足类――虾蛄属有两种类型的幼虫: ⑧前水蚤幼虫 ⑨假水蚤幼虫(pseudozoea) 身体透明,仅具有第 1、2 胸肢,不具有外肢,第 2 胸肢强大,腹部完全分节,尾节的侧刺 数有 4 或 4 个以上,触角节有中央刺,眼柄较长。此类幼虫连续发育成为阿利玛幼虫(alima larve) 。 十一、棘皮动物 口前腕:1 对,由口前纤毛环生出,位于前端腹面两侧; 中背腕:1 个,由口后纤毛环伸出,位于前端背面正中; 前背腕:1 对,位于两侧前 1/3 处。 后背腕:1 对,位于两侧后 1/3 处。 后侧腕:1 对,位于后端两侧。 口后腕:1 对,位口后腹面两侧 2、蛇尾的长腕幼虫 后侧腕:最长,外侧; 口后腕:肛门前面两侧; 前侧腕:口前端两侧; 后背腕:背面口后。 第三节 浮游幼虫的生态 一、浮游幼虫的生态类群: 根据变态前后的生活方式,分为两大类群: 永久性或终生性浮游生物 holoplankton:幼虫和变态后均营浮游生活的类群,如:管水母类、 浮游甲壳类、箭虫类以及被囊类等。 阶段性或临时性浮游生物 meroplankton: 幼虫经过变态后变成固着或底栖等非浮游的生活方 式,如;多毛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二、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种类繁多,形态多样 1、出现的周期性:该种生物的生殖周期 2、出现的短期性:该种生物的发育周期 3、分布的不均匀性:浮游幼虫有群集现象 4、分布的沿岸性 复习思考题: 1、多数甲壳动物需要经过多个幼体期,这有何生态意义? 2、浮游幼虫的生态类型 3、请列举出海洋浮游动物有哪些主要类群?他们是如何适应浮游生活的?第三篇 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 第十一章 海洋浮游生物生态(第一次)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三、对浮游生活的适应(B)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2、减轻身体的比重以增加浮力 (3)外壳和骨骼的退化或消失 :浮游腹足类贝壳消失 海洋浮游生物构造的共同特点是: 身体柔软,缺乏骨骼组织; 一般没有外壳,若有,壳薄。 如:甲壳类背甲软、薄; 浮游腹足类贝壳消失 硅藻细胞壁钙和硅的含量低,细胞壁薄。 2、减轻身体的比重以增加浮力 (5)降低体液中较重的离子浓度,使体液的比重等于或小于海水的比重――是浮游生物适 应浮游的一个重要生理机制。 1、海洋浮游生物对浮游生活的适应有哪些表现?试举例说明 2、请举实例说明海洋硅藻是如何适应浮游生活的。 3、请举例说明海洋浮游植物有哪些主要类群?他们是如何适应浮游生活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把各个生物成员联结成一个整体,这种食物关 系称为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条,叫做食物链。 海洋浮游生物生态(第二次) 一、种群(B) 1、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 2、种群的属性:种群的数量、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 比例等。 生态学研究中,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通过种群来实现的, 其结果在种 群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中心和数量变化表现出来。 1、定义:群落(community)是一定的地区所栖息的各种生物种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的自然组合。群落的个组分之间以及群落和环境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系――食物和空间 关系。 2、群落的划分:P232 第五节 发光现象(第十六章) 二、发光种类与类型 1、浮游生物的发光种类 细菌 甲藻类――甲藻 原生动物――放射虫类 腔肠动物――水螅水母类、钵水母类、栉水母类 甲壳动物――介形类(海莹和火莹) 、桡足类、糠虾类、 磷虾类、十足类等 被囊动物――有尾类、海樽类、磷海樽 其它浮游动物:浮沙蚕、叶海牛 没有发光的浮游生物――硅藻、毛颚动物等 2、浮游生物的发光类型 细胞内发光和细胞外发光 四、赤潮:在海洋浮游生物中,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殖,并高密度集 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称为“赤潮” (red tide) 。 1、赤潮和赤潮生物的种类(A) :赤潮种类:甲藻、硅藻、金藻和蓝藻 第四篇 第十二章 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 海洋浮游生物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生物生产力的现状、潜力和展望,为海洋生物资源的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国防及海洋工程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本资料。软骨鱼硬骨鱼有什么区别?软骨鱼系的主要特征: (1)软骨(2)口在腹面, 肠中有螺旋瓣(3)体被盾鳞(4)无鳔 (5)尾属歪尾型,如鲨鱼、银鲛、孔鳐等。 硬骨鱼系的主要特征: (1)硬骨(2)大多数是体被骨鳞(3)口通常位于前端,肠中通常 不具螺旋瓣(4)有鳔(5)尾多呈正尾型 现存脊椎动物亚门中,鱼纲种类最多,有 24000 种左右,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其中中 国约有 2500&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海水鱼有 1,500 多种,淡水鱼仅 800 种左右。通 常根据鱼类骨骼性质的异同, 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两大类。 以前把这两类作为两 个系,隶属于鱼纲。软骨鱼和硬骨鱼从有化石记录开始,就是两股道上发展来的,目前较新 的材料都将这两类升为两个独立的纲,即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鱼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一纲,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本纲是有颌类的开始,故为 有颌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纲。这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分类类群,远在泥盆纪就已派 生出很多的边缘支系,发展和演变至今成为各种复杂体形的鱼类。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系 (纲)和硬骨鱼系(纲) 。 1.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 200 多种, 我国有 140 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其主要特征是: ①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②体表大都被J鳞。 ③鳃间隔发达,无鳃盖。 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1)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两鳃瓣之间的鳃间隔特别发达,甚至与体表相连,形成宽大 的板状,故名板鳃类,鳃裂 5~7 对,不具鳃盖。口位于头部吻的腹面,宽大而横裂,亦有 横口鱼类之称,大多数眼后有喷水孔 1 个。皮肤鳍条为角质鳍条,歪尾形,不具鳔。输卵管 前端开口于体腔。具泄殖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本纲现存鱼类有鲨目和鳐目。 1)鲨目 Squa1ifomes 鲨又叫鲨鱼或鲛,是本目的统称。为一群比较凶猛的大型食肉型软骨 鱼类, 共分 14 科, 约有 250~300 种, 我国海域中约有 130 多种, 最大的鲸鲨体重可达 5000kg 左右,长可达 20m。多数鲨鱼身体呈长纺锤形,鳃裂 5 对(极少数 6~7 对) ,开口子头部两 侧,又称侧孔类。鲨鱼类的肝脏是制鱼肝油的主要原料之一,鲨鱼鳍叫做鱼翅,是具有较高 经济价值的海味。有些鲨鱼的胆、卵、肝、肉、鱼胎等能作药用。现将有药用价值的七个科 介绍如下: a.须鲨科 Orectolobidae:头形稍尖,眼无瞬膜。有口鼻沟。鳃裂 5 对。背鳍 2 个,无棘,第 1 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 2 背鳍常位于臀鳍前面。椎骨内的石灰质片,围绕椎体成放 射状。多栖于近海海底,以鱼类、软体动物或甲壳动物等为食。我国海域境内有 5 属,常见 豹纹鲨属 Steg0stoma、须鲨属 OrectOloous 和斑竹鲨属 Chiloscyllium,其中少数可入药,如 条纹斑竹鲨(又名狗鲨、大鲨)Chiloscylliumplagiosum(Bennett) 。 b.皱唇鲨科 Triakidae:普通鱼头形,眼具瞬膜。牙齿细小,呈带状或铺石状排列。喷水孔显 著。鳃裂 5 对,最后的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 2 个,无棘,第 1 背鳍位在腹鳍前方, 尾鳍歪尾形,上叶远较下叶为长,尾柄无侧棱。近海栖息,我国沿海一带有产。主食虾、蟹 及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我国有 3 属,即星鲨属 Mustelus、丽鲨属 Ca11iscyllium 和皱唇鲨 属 Triakis。供药用的有灰星鲨 Mustelusgriseus(Pietschmann) 、白斑星鲨 M.ManzoBleeker 等。 c.真鲨科 Carcharh inidae:头部稍尖,眼具瞬膜。牙侧扁而大;使用 1~3 行。喷水孔细小或 无。鳃裂 5 对,最后的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 2 个,无棘,第 1 背鳍位于腹鳍前方。 歪形尾鳍, 尾柄无侧棱。常生活在暖水性海域, 广布于太平洋、 大西洋及印度洋。我国东海、 南海有产。本科分 11 属。具药用价值的有黑鳍基齿鲨(明鲨)HypoprionatripinnisOhu、阔 口真鲨 Carcharhinuslatisto musFangetWang、黑印真鲨 C.menisorrah(MulleretHenle) 、侧条真 鲨 C.pleurotaenia(Blkr) 、乌翅真鲨 C.melanopterus(QuoyetGaimard) 、沙拉真鲨 C.sorrah (MulleeetHenle)等。 d.猫鲨科 Scyliorhinidae:头形稍尖,眼无瞬膜。无口鼻沟。鳃裂 5 对。背鳍 2 个,无棘,第 1 第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 2 背鳍常位于臀鳍后面。椎骨内的石灰质片,围绕椎体成 放射状。我国产 6 属。供药用的有梅花鲨 Halaurusburgeri(MulleretHenle) 。 e.多鳃鲨科 Hexanchidae:本科主要特征是背鳍单个,鳃裂 6~7 对。如扁头哈那鲨(又称扁 头七鳃鲨)Heptranchi asplat ycealus(Tenore) ,为黄海主产的经济鱼类,肉食用,皮制革, 肝能提鱼肝油,鲨胎入药能养血调经。 f.双髻鲨科 Sphyrnidae:头呈丁字形,似双髻而得名。眼位于髻的末端,具瞬膜。鳃裂 5 对, 最后 1 对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 2 个,无棘,第 1 背鳍位于腹鳍前方,尾鳍歪形,上叶较 下叶长。如锤头双髻鲨 Sphyrnazygaena(Linnaeus)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g.鲸鲨科 Rh incodontidae:体形较大。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 成多行。鳃裂 5 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 1 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 方。背鳍 2 个,无棘,第 1 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 短于上叶。如鲸鲨 RhincodontypusSmith. ,可供药用,长可达 20m。 2)鳐目()Rajiformes 本目鱼类身体扁平形、菱形或圆盘形。胸鳍极度扩张,沿体侧直达 头部,并与头部和躯干郁相互愈合,使鱼体构成菱形或圆盘形。口和鼻孔位于腹面,鳃裂 5 对,开口在头部之腹面,故又称下孔类。眼和喷水孔在背面,躯干和尾退化成细鞭状。是一 类营海底栖生活的软骨鱼类,游泳能力不强,以贝壳或其他底栖动物为食。本目分 9 科,具 药用价值的有以下 3 科。 a.科 Dasyatidae:身体扁平菱形或扁圆盘形。头部与躯干愈合。胸鳍前部不分化为吻鳍或 头鳍,背鳍单个或缺。尾较细长,似长鞭,尾上常具锯齿状长棘。由尾刺、外包皮膜和皮膜 中的毒腺构成毒器,能刺伤人。营海底栖。我国产有 5 属,沿海均有分布。供药用的有花点
Dasyatisuarnak(Forskal) 、赤 D.akajei(MulleretHenle) 。 b.锯鳐科 Pristidae:形体似鲨,不具圆盘。吻长而呈锯齿状故名。背鳍 2 个。尾较短,后尾 上无锯样长棘。本科仅 1 属。我国南海和东海产的尖齿锯鳐 PristiscuspiatusLatham 可入药。 (2)全头亚纲 Holocephali 头大而侧扁,两侧有鳃裂 4 对,有鳃盖状的皮膜遮着,外面只见 1 对鳃孔。体光滑无鳞,侧线发达。尾细长成鞭状,歪型尾。本亚纲因上颌骨与脑颅互相愈合 而得名全头类,是一原始的、为数不多的深海鱼类群。共分 2 目,即软鳝目 Chondrenchelyiformes(化石)和艮鲛目 Chimaeriformes。我国沿海及日本、朝鲜产的黑线艮 鲛。 ChimaeraphantasmaJordanetSnyder, 就属艮鲛目科动物, 它的背鳍和胸鳍是有名的“鱼翅”。 2.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 2 万种以上,大部 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其主要特征是: 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 ②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 ③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 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鳔。 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⑤大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变态。 硬骨鱼 系共 分 3 个亚纲,即总 鳍亚 纲 Crossopherygii、 肺鳍亚 纲 Dipnoi 和辐鳍 亚纲 Actinopterygii。其中辐鳍亚纲有多数种类可供药用。 辐鳍亚纲 Actinopterygii 占世界上观存鱼类总数的 90%以上,是鱼类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其主要特征是:①偶 鳍和奇鳍的鳍叶均由真皮性的辐射状鳍条支持。 ②几乎全为硬骨。 ③一般被的骨鳞为圆鳞或 栉鳞。④多数为正形尾。⑤无内鼻孔。③无泄殖腔,肛门开口于泄殖孔的前方。辐鳍亚纲分 为古鳕总目 Pa1atonisci、 多鳍总目 Brachiopterygii、 硬鳞总目 Chondrostei、 全骨总目 Ho1ostei 和真骨总目 Teleostei。现将有药用价值的硬鳞总目和真骨总目介绍如下: (1)硬鳞总目 Chondrostei 本总目是辐鳍亚纲中较原始的鱼群。骨骼多为软骨,体表被硬鳞(或裸露) ,又叫软骨硬鳞 鱼。体形呈纺锤形,似鲨鱼。头骨中脑颅为软骨组成,外表覆盖膜骨并形成鳃盖。吻发达, 口腹位。终生具脊索。歪形尾。肛门和泄殖孔分开。现仅存鲟形目。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为辐鳍亚纲中比较古老的类群,体形较大,呈纺锤形。皮肤裸露或被覆 5 行硬甲(硬鳞) 。 我国有鲟科和白鲟科。 1)白鲟科 Po1ydontidae:体表皮光滑无鳞。吻较长,头长为身长的一半。齿多而形小,触须 1 对。尾鳍具支鳍板。如白鲟 Psephurusgladius(Martens) ,为我国特产鱼种,吻形长如象鼻 而得名象鱼,重可达千斤以上,肉味肥美,分布在长江和钱塘江。 2)鲟科 Acipenseridae:体表有 5 行硬鳞。吻较短。头长不到体长的 1/3。无齿。口前具触须 2 对。奇鳍悉具支鳍板。本科分 2 属。其中东北鲟(史氏鲟)Acipenserschrelicki(Brandt)、 . 中华鲟 A.sinensisGray.、 长江鲟 (达氏鲟) A.dabryanusDumeri1. 鳇鱼 Huso daztricas Georgi) 、 ( 等的鳔可作中药鱼嫖胶; 肉和卵可食, 尤以为名贵; 骨可制高级涂料, 是我国大型经济鱼类。 (2)真骨总目 Tdeostei 是辐鳍亚纲中最高等的种类, 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数量最多 (鱼类中 9 种 6 属此总目) , 经济价值最高的一总目。主要特征是:①体表被圆鳞或柿鳞(有少数种类无鳞) 。②骨骼高 度骨化,具有特殊的单个犁骨、续骨、尾舌骨、齿骨及隅骨等。③奇鳍鳞质鳍条的数目与骨 鳍条数目相等。④动脉圆锥退化,代以动脉球。⑤肠内不具螺旋瓣。⑥有鳔,与食道相通或 不相通。⑦大脑半球不发达,中脑及后脑发达。⑧卵巢与输卵管相连,输尿管和生殖导管分 开或形成共同管,开口于肛门后方。⑨正型尾鳍。全总目共分 40 余目,4H 多科,2 万种, 下面介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或常见有经济价值的 11 目。 1)鲱形目 Clupeiformes 本目是现代真骨鱼总目中最原始的类群,体表被圆鳞,头骨骨化比较差;膜骨仍保留原始的 表面位置,下咽骨不呈镰状;背鳍及臀鳍无坚棘,腹鳍腹位,鳍条柔软分节;脊椎由若干个 相同的椎体组成,大多骨化,中央有孔,无口须;鳔管发达,与食道相联通。多数分布在热 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为海生,其中也有淡水生活的,或生殖期进入河湖产卵受精而为洄游 性的鱼类,本目中供药用的主要有 4 科。 (A)鲱科 Clupeidae: 主要特征是无脂鳍;无侧线;口裂适中,不达眼后;上颌具 2 附骨,形大,犬齿状小或缺。 本科现有 160 多种,隶属 50 余属,主产在印度洋及太平洋的热带水域,其次是北大西洋, 以及非洲淡水域中。可供入药的有鳓鱼 I1ishaelongata(Bennett) 、青鳞鱼 Harengu1azunasi (Bleeker) 、中华青鳞鱼 H.nymphaea(Richardson) 、大眼青鳞鱼 H.ovalis(Bennett) 、太平 洋鲱 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鲥鱼 Macrurareevesii(Richardson)等。 (B)科 Engraulidae: 本科与鲱鱼科主要特征相似,不同点是科鱼类口裂甚大,远达眼后方;上颌附骨狭长。为 小型成群的海滨鱼类,共分 5 属。我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以及附近湖泊中均有分布。可 供入药的有刀鲚 CoiliaectenesJordanetSeale、风鲚 C.mystus(Linnaeus)等。 (C)银鱼科 Salangidae:有脂鳍;体无鳞(仅雄鱼臀鳍基底有鳞一行) ;背鳍在腹蜡后;上颌 前端无吻钩,口底无大褶膜;幽门和育囊不存在,多生活在近海及海河口。可供入药的有尖 头银鱼 SalanxacuticepsRegan、长鳍银鱼 SalanxLongianalis(Regan)等。 (D)鲑科 Salmonidae: 为最重要的世界性经济鱼类之一。本科动物的主义特征是体表被鳞;上颌前端无吻钩;口底 无大褶膜;有脂鳞,背鳍与腹鳍相对或稍前;幽门育囊存在。全科有 2 亚科 9 属,我国产 6 属,分布在北半球的淡水和海水中。可供入药的有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Reta(Walbaum) 等。 2)鲤形目 Cypriniformes 为鱼类中最大目之一。体表被圆鳞或裸露,头部无鳞;有中喙骨弧,下咽骨呈镰状,脊椎的 最前四枚常愈结,且两侧附有 4 对鳔骨(带状骨,舟状骨、间插骨及三脚骨等)构成韦伯氏 器连接鳔的前端和内耳,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背鳍 1 个,腹鳍腹位,鳍多无硬棘,即使 有也是没有超过 3 根的假棘。目前已发现本目有 5 千种以上,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淡水域, 只有 2 科为海产,我国约有 600 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有鲤科、鲇科、鳅科,胡子鲶科、e科, d科等。 (A)鲤科 Cyprinidae:体侧扁,呈棱形,体表多被圆鳞,头不被鳞;唇须 1~2 对或不存在, 上、下颔无齿,特有咽齿 1~3 行,至多不超过 8 个;下颌骨形大而呈镰形;无脂鳍。分布 在世界各地淡水中。本科占鲤形目总数的 70%~80%,现有 2 千多种,隶属 200 多属,我 国有 100 多属 500 种左右,可供药用的有青鱼 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 、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CuvieretValenciennes) 、bu 鱼 AcanthorhodeuselongatusRegan、白鱼 Anabariliusalburnops(Regan) 、金线鱼(小鲈鲤)Sinocyclocheilusgrahami(Regan) 、倒刺 Barbos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等。 (B)鲇科(鲶科)Siluridae:体粘滑无鳞,表面裸出或具骨板;有须 4~6 条;口大,两颌有 利齿,下咽骨正常具细齿;鳃盖下骨不存在;无脂鳍,背鳍甚小或缺,无棘;臀鳍大而长, 分枝的鳍条约 50~85,尾鳍亦小。本种分 2 属,普遍分布在我国各地,为食肉性底层鱼。 可入药的有鲶鱼 Parasilurusasotus(Linnaeus)等。 (C)胡子鲶科 Clariidae:主要特征与鲶科相同,但背鳍甚长,有 8 条须。主产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尤以非洲的种类最多,我国分布 1 属两种。如胡子鲶 Clariasfuscus(Lacepede)可 供药用。 (D)鳅科 Cobitidae:体呈筒状,鳞细或退化,上颌边缘仅由前颌骨形成,咽喉齿 1 排,齿 数常较多,有 6 至 8 或更多的须,其中常有一或两对吻须,一或两对颌须,还常有鼻须或颐 须。胸鳍与腹鳍均不向左右平展。鳔形小,外包以骨质壳。本科鱼的最大耳石在椭圆囊中。 本科共分 3 个亚科 10 余属 50 多种。常作药用的有泥鳅 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 、 大鳞泥鳅 M.mizo1epis(Gunther) 、滇泥鳅 M.mohoityyunnanNichols 等。 (E)e科 Sisoridae:本科鱼类的两鼻孔很靠近,共有须 8 枚,鼻须生在两鼻孔之间,颌须 的基部有皮片连吻部,故基部甚宽。鳃孔在下方两边相距很远。脂鳍存在,有时可发展为有 鳍条的第 2 脊鳍。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山谷溪流之中。共分 4 属。可供入药的有藏e Glyptosternonmaculatus(Regan) 。 (F)d科 Bagridae:d科鱼类有 2 个背鳍,第 1 个前背鳍短,有锯齿状的棘,第 2 个为脂 鳍。鳃膜与峡部相连。有须 4 对,1 对鼻须,1 对颌须及 2 对颐须。我国有 6 属 50 多种,各 地均可见到,为最普通的一类。可入药的有中臀黄颡鱼 Pseudobagrusmebianalis(Regan) 。 3)鳗鲡目 Angviliformes 本目鱼类体形圆而长。一般无腹鳍,背、尾、臀三种鳍连为一体不 能区分,鳞极细或退化。脊椎骨数目甚多,最多可达 260 枚。本目分 2 亚目 25 科,有 100 多种。我国主产在南海。常见药用的有以下 3 科。 (A)鳗鲡科 Anguillidae:头部圆锥形,体有鳞退化后埋于皮中,排成斜行。鳃盖骨发达, 鳃孔显著。舌明显。齿针状。胸鳍发达。本科有 1 属 3 种,主产在温热带海域。入药的有鳗 鲡 AnguillajaponicaTemmincketSchlege1、花鳗 A.MarmorataQuoyetGamard 等。 (B)海鳝科 Muraenidae:本科鱼均无鳞。体长或很长(身长可达体高的 40~50 倍)无舌。 鳃孔小,呈圆形或水平裂缝样。无胸鳍。为温热带珊瑚丛、洞中生活的近海浅水鱼类。本科 分 6~7 属,有 60~70 种。可入药的有网纹裸胸鳝 G.ymnothoraxreticularis(Bloch) 、斑条裸 胸鳝 G.punctatafosciata Bleeker) 斑点裸胸鳝 G.meleagris Shaw) 花斑裸胸鳝 C.pictusAh1. ( 、 ( 、 、 波斑裸胸鳝 G.undulatus(Lacepede)等。 (C)海鳗科 Muraenesoceidae:体长,无鳞,前部近圆而后部侧扁,尾部与体躯几乎等长或 稍短。心脏近在鳃后。头长眼大,鳃孔显著,鳃盖发达。舌形狭,尖端稍游离。犁齿形大, 无侧线。本科仅有 1 属 3 种。广布于东南亚一带,为凶猛底层海中肉食性鱼类。例如灰海鳗 Muraenesoxcinereus(Forsk) 。 4)海龙目 Syngnathiformes 口前位,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或前颌骨与颌骨共同组成管状吻。无颅顶骨和后耳骨。咽骨退 化。鳃常呈簇状。脊鳍、臀鳍及胸鳍均不分枝,只有腹鳍与尾鳍部分分枝,若有第 1 脊鳍存 在必为刺鳍,腹鳍如存在必为腹位或前腹位。雄性腹部有由皮褶形成的育卵袋。本目为体形 特殊的小型海鱼。仅介绍供药用的海龙科。 海龙科 Syngnathidae:全体被膜质骨片。鳃呈丛簇圆叶状。脊鳍 1 个,全由软条组成,无腹 鳍。尾细长,适于卷附在海藻上。肾小管及尿管均在体腔的右侧,随右主静脉而行。本科分 10 余属,广布于世界各处,我国产有 9 属。本科鱼类无食用价值,但为名贵中药,例如粗 吻海龙 Trachyrhamphusserratus(TemmincketSchlegel) 、刁海龙 Solenognathush ardwickii (Gray) 、拟海龙 Syngnathoidesbiaculeatus(Bloch) 、刺海马 HippocampushistrixKaup.等。 5)鲈形目 Perciformes 无鳔管。鳞片多为栉鳞。鳍有棘,背鳍通常由鳍棘和鳍条两部分组成。 腹鳍多为胸位,也有喉位,多为 1 鳍棘 5 鳍条。口先端常呈斜裂状,锐齿着生在颌骨、犁骨 和腭骨上形成齿带。鳃盖发达。本科为硬骨鱼系中最大的一目,有 8 千多种,我国产并入药 的常见以下 7 科。 (A)l科 Serranidae:全体(连头部)被鳞,鳞片表面稍粗糙,犹如毡毛一样。侧线完全。 下咽骨不结合,上颌骨不被眼前骨所覆着。犁骨与腭骨通常具齿。胸鳍的鳍条大都相似而多 分歧。背鳍单个,其软鳍部臀鳍较长,臀棘 3。我国有 18 属 63 种,多产于温热带海域。入 药的有鲈鱼 Lateo1abraxjaponicus(CuvieretValenciennes) 。 (B)石首鱼科 Sciaenidae:上颌骨多少被眼前骨所覆着,下颌不具触须。或间有 1 单独短 须。下咽骨不结合。腭通常无齿。胸鳍或具腋鳞。本科有 13 属 37 种,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 鱼 类。可 供入药 的有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 Richardson) 、黄姑 鱼 Nibeaalbeflora (Richardson) 、|鱼 Miichthysmiiuy(Basilewsky)等。 (C)科 Leiognathidae:本科鱼类身体方长而隆起,多少侧扁,体被圆鳞。前颌骨具有强 度延伸性,当完全伸出时成一水平、向上或向下的管。我国有 4 属 20 种。人药的有黄斑 Leiognathusbindus(CuvieretValenciennes)等。 (D)石鲈科 Pomadasyidae:体形方长而侧扁。被中或小形栉鳞,眼前有鳞。侧线完全,线 上鳞片较小。两颌长短相差不多,稍能伸缩,上下颌具分离齿,侧齿不作臼齿状。鳃盖骨不 具刺。背鳍不呈深凹状,或具硬长而扁平的棘,臀鳍棘 3,第 2 棘最长。本科为生长在热带 或 亚 热 带 的 中 型 肉 食 鱼 类 , 我 国 有 5 属 21 种 。 可 入 药 的 有 纵 带 髭 鲷 HapalogenysrishinouyeiSmithetpope.、横髭鲷 H.mucronatus(EydouxetSouleyet)等。 (E)金线鱼科 Scatophagidae:体形侧扁菱形。全体(包括头、脊鳍、臀鳍的鳍条部)均被细 小的栉鳞,仅眼前无鳍。侧线完全而隆起,依背部的外廓向后行。头小,口小,前位,不能 伸缩。有 1 属 9 种,广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各大河口中。可药用的如金线鱼 Scatophagidusargus(Linn)。 (F)带鱼科 Trichiuridae:体形扁长如带故名。脊椎骨 100 以上。背鳍与臀鳍很长,并彼此 连续看不出分界,腹鳍退化或不存在。无尾鳍。 牙齿锐长。 我国有 2 属 4 种,分布在暖海域, 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能入药的有带鱼 Trichiurushaumela(Forskal) 、小带鱼 T.multicusGray.、沙带鱼 T.savala(GuvieretValenciennes)等。 (G)鲭科 Scombridae:体呈梭形而稍侧扁。被细小圆鳞。脂脸发达。两颌上的牙齿细弱。舌 小而光滑。脊鳍两个,彼此分离很远,鳍条低于刺部。臀鳍与鳍条相似而相对。尾鳍深叉, 尾柄上有上下两条较小的棱。 本科有 2 属 2 种, 例如鲐鱼 PneumatophorusjaponicusHouttuyn., 可人药亦能食用。 6)鳢形目 Ophicoephaliformes 体被圆鳞。颌舌弓与第 1 鳃弓的上鳃骨形成褶鳃呼吸器,副 鳃腔及咽喉分布有很多微血管,也可进行呼吸。鳃很长,无鳔管。鳍无棘。若有腹鳍则为前 腹位。本目仅一鳢科 Ophicephalidae。其中乌鳢(乌鱼)OphicephalusargusCantor。既可人药 亦可食用。 7)形目 Tetraodontiformes 本目鱼类颌骨与头骨固结。鳃孔小,鳃腔上无气室。体表裸出, 或被粗鳞,硬盾或密生硬刺。前背脊不具吸盘。腹鳍左右不相并。有侧线。尾鳞形状不一。 全世界有 200 多种,我国产 60 多种。通常分布于温带及热带的海域或河里。 (A)兰子鱼科 Siganidae:体方长而侧扁。被很细小的薄圆鳞。侧线完全而简单。口小,前 位,不能伸缩。腹鳍具外棘与内棘各一。尾柄形细而稍圆。为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水区域的 食草鱼类。我国产 1 属 10 种。入药的有黄斑兰子鱼 Siganusaramin(BlochetSchneider) 。 (B)三刺科 Triacanthidae:体侧扁,多少被细小而粗糙的鳞,鳞上多少有小刺。口小。 各颌齿排列成 2 列,前列齿呈门齿状,后列齿稍圆。腰带不具活动性。背鳍棘部具 3 棘。可 供 入 药 的 有 短 吻 三 刺
TriacanthusbrevirostrisTemmincketSchlege1 . 尖 吻 三 刺
、 T.strigiliferCantor 等。 (C)科(河科)Tetraodontidae:体圆形,有时很宽。裸露无鳞,光滑或有小刺,体躯能 鼓气膨胀如球。两颌齿愈合成一片,中央有一缝。鳃孔小,紧位于胸鳍的前方。鼻孔形状特 殊。胸鳍短宽。尾鳍明显。 本科鱼类大多有毒, 特别是产卵期中,其毒多含在肝脏与卵巢中, 可致人死亡。能药用的有黑免头 Lagocephalusinermis(TemmincketSchlegel)、大眼免头 L.lunaris(BlochetSchneider) 、 棕 斑 免 头
L.lunacisspddiceus(richordson) 、 虫 纹 东 方
Fuguvernicularis(TemmincketSchlege)等。 (D)刺科 Diodontidae:体宽而短,背部平扁。腹部能鼓气。全身除唇部和尾柄外,被有 长刺而得名。上下颌骨齿板成鸟喙状。背鳍不具棘部。为生活在炎热浅海水草和珊瑚礁的鱼 类。供药用的有九斑刺 Dio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饿鲨世界冰齿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