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儿子迷恋网络游戏,父母梦见别人跳水自杀杀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网游的世界,让人眼花缭乱也容易让人迷失。成人如此,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容易沉迷。尤其让人痛心的是,未成年人因为沉迷网络而迷失自己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也时有发生。如何让孩子认识到沉迷网络的伤害呢?看下面的内容,让专家给您答案!
  案例 寻求刺激把早餐钱“送”进网吧
  小可升入初中以后,由于环境陌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考试时成绩一不理想,父母便说他没出息,同学也笑话他。为了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现实,一到周末他便到网吧通过打游戏来寻求刺激。
  由于钱包“干瘪”,他就想到把父母给的早餐钱省下来去玩游戏。结果时间一长,不仅学习越来越不上心,肠胃也感到不适。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胃十二指肠溃疡。
  分析 认清危害不要患上“电脑自闭症”
  学生沉迷网络,不仅会引起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发育都产生危害。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赵辉律师分析,有的孩子在虚拟世界中会做出欺骗、盗窃的事,还会把网络中“供给他人是合理的”认识带到现实社会中来,如果缺乏控制力,还会发生暴力事件。
  当下独生子女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本身就很缺乏,若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容易产生自闭倾向,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导致产生心理障碍,影响与他人正常交往。 支招 拒绝沉迷要从家长做起
  有的家长天天抱怨孩子埋头网络,每天热衷于上微博,上班级群,反观自己,却也时不时会吃着饭刷微信朋友圈,睡前捧着手机看新闻,休息时间也会长时间打游戏。
  目前,80后已经“进驻”家长圈,这代人正是伴随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赵辉建议,想让孩子远离网络,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那么, 如何起到榜样的作用?
  1、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玩网络游戏,自己不能沉迷于网络,最好要对孩子每天的上网时间进行限制。
  2、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利用网络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不是将自己与现实世界隔离开来发泄情绪。家长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减少在网上玩游戏、刷微博微信的时间,多陪伴孩子。
  3、家长要告诉孩子,网络上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运用好能让人进步,反之则害人害己。要让孩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汲取网络中的有益信息和先进文化,激发创新创造灵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
  ★★★★★★★★★★★★★★★★★
  想了解最新的幼儿入园、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教育(微信号:chendujiaoyu)。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最新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资讯,最前沿教育信...
1013文章数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广州市儿子迷恋网络游戏,父母跳水自杀_百度知道孩子迷恋网络游戏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孩子迷恋网络游戏
  有没有出息?游戏知道答案 - 孩子迷恋网络游戏
  7岁的浩浩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他妈妈参加我的亲子关系培训课程时,专门带了一张期末考试成绩单。现在很多小学校不允许用分数评判学生,所以我看到家长或孩子带来的单子上,往往都是以“优、良、及格”等标注孩子的学习检测状态。浩浩十几门功课的成绩单上,整篇仅
  有一个是“及格”,其他都是“不及格”,这在小学低阶段的孩子中是很少见的。
  初次见到他的时候,看到他虎头虎脑、东张西望的样子,会以为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我建议他在妈妈填写咨询表的时候去玩沙盘,他不知道沙盘是什么,很有兴趣地跑过去了,但是马上又一阵风似的跑回来了。
  “不好玩吗?”
  “嗯,好玩。”
  “需要我给你讲讲怎样玩吗?”
  “不。”
  “是不想玩,还是不愿意玩?”
  “我想玩电脑。”
  坐在桌子旁边的妈妈突然起身,“啪”地打了浩浩一巴掌,生气地骂:“没出息!你怎么总是说话不算数?你还记不记事?你又想挨打了吗?……”
  浩浩挨了一巴掌,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似乎已经习惯了。他站在原地不动,只是低下头不再说话了。在我的干预下,妈妈停止了指责孩子,继续填写表格。
  浩浩在行为习惯方面都还好,主要问题就是迷恋上网打游戏,一点心思都不愿意放在学习功课上,甚至连上课的时候都在想游戏的事情,经常遭到老师的投诉。家长是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却没有更好的方法改变孩子,为此十分苦恼。
  我问妈妈:“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迷恋上电脑游戏的?”
  “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候我们工作忙,顾不上管他。他很聪明的,自己就学会了打电脑游戏。到上学的时候再禁止他,就已经来不及了……”
  浩浩在上学之前,父母没有特别限制他,所以每天都在电脑上玩游戏。上学以后,一开始规定每天写完作业再玩电脑,但发现他写作业很马虎,又改变为隔天玩一次,结果浩浩变得更烦躁急切。后来变成三天一次,再到一周一次,随着玩电脑游戏的时间限制得越来越严,浩浩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坏,而且整天没精打采。
  浩浩坐在我的面前,根本不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那样活泼精神,却像个小老头一样弯腰驼背地窝在沙发里,无聊至极的样子。我看看他被妈妈指责为“胡乱应付”的一幅画,对他说:“这几个小人,好像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僵尸,挺吓人哦。”
  “嗯,是的。”他马上来劲儿了,探过身来指给我看,“这个是,这个也是,小的这个不是……”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这个游戏,有一个小朋友还教过我呢,我也会玩。”
  “真的?我妈妈就不喜欢玩,也不让我玩。”
  “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玩吗?”
  “她说喜欢玩游戏的人没出息。”
  “妈妈没有说全面,应该是,玩游戏耽误了做事的人没出息。”
  “那,要做什么事?”
  “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做的重要的事。比如像我,要工作挣钱,家里人才能有饭吃有衣服穿有东西用,回到家里要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家人。你妈妈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是,我爸爸可不爱干活,都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妈说他懒得越来越胖了。”
  “爸爸要负责在外面做更多工作挣更多钱。家里的一些大事,比如买房子、车子、家具、电视等,都需要爸爸去做的。”
  “还有电脑,我们家两台电脑都是爸爸买的。妈妈不懂哪个好。”
  “对,爸爸、妈妈和孩子,所要做的事情都不一样的。你知道孩子要做什么吗?”
  浩浩已经不像前面那样无精打采,他很敏锐地觉察到说话的方向往哪里走,紧紧抿着嘴巴,灵活地躲着我的视线,想了一会儿,突然说:“小孩子就不做事的。舅舅家的小表弟就是整天躺在摇篮里,什么事都不做。他才半岁,不能做事。妈妈说我小时候也是躺在摇篮里的。”
  “谁说小孩子不做事的?虽然他还没有学会说话,但是他会用哭声来跟别人交流哦,肚子饿了他要哭,他要吃奶,这样才能健康地长大;不舒服了也会哭,提醒大人及时关注他是不是生病了,要好好地照顾他;想睡觉了都会哭,想要大人抱着哄他送到舒服的摇篮里……”
  “还有,他要拉 、撒尿了也会哭的。”
  “对呀,所以说小孩子也要做事的,想想看,他躺在摇篮里什么事都不做,会发生什么事?”
  “就没人管他了,就要饿死了,对不对?”
  “不会很容易就饿死的,大人会尽量照顾好小孩子。但是也有很多大人不明白孩子的需要,小孩子就不会很舒服、很快乐。比如肚子饿了,小孩子要喝一瓶牛奶,有时候大人以为半瓶就够了。奶瓶被拿走了,小孩子一哭闹,大人就知道,哦,原来他还没有吃饱。你表弟是不是这样的?”
  “是,我舅舅说他是能吃的小胖猪,每次都要吃很多,不让吃就不睡觉,太好玩了。”
  “是呀,你看,是不是每个人除了玩耍,还有重要的事要做?”他没有说话,只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就是,就是,我只喜欢玩游戏。”他扭扭捏捏地说完,不安地看着我。
  “那么你告诉我,玩游戏能带给你什么舒服的感觉?”
  “快乐。”
  “还有呢?”
  “在同学面前很神气,他们都不如我打得好。”
  “是吗,那你就是打游戏最棒的了。还有什么舒服的感觉吗?”
  “嗯,还有,别人会说我很聪明。”
  “当然,一定是很聪明的人才玩得好。我认识一个大哥哥,因为玩游戏还得了大奖呢。”
  “真的吗?也是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吗?”
  “有这个游戏,他还玩很多游戏,像你一样会画游戏里面的形象。后来,他制造了一个像游戏人物的机器人参加科技大赛,得了第一名。”
  “我也想制造机器人,比游戏里面的还厉害。”
  “你知道怎么制造机器人吗?”
  “不知道,那个大哥哥怎么知道的?”
  “他学习了很多知识,看了很多书哦。因为要看懂怎么制造,要画图,要设计,要用电源等。”
  “他在哪里学的?”
  “当然是学校了,就像你们现在一样,在小学要学习认字,理解课文的意思,以后就能看懂制造说明书了;还要学习数学,以后才会计算要设计成多大才合理;初中阶段还要学习几何知识,这样才知道怎样把画出来的图做成立体的机器人;还要学习物理,懂得怎样利用电源才能让机器人像真人一样会动。那个大哥哥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棒的哦。”
  “哇,他好厉害!比我们班长还厉害,班长只是学习成绩好,一个游戏都不会玩呢。”
  “班长学习成绩好,是不是也有很多人羡慕他,说他厉害?”
  “嗯,老师最喜欢他,同学也愿意跟他玩,可是他都不会玩游戏。”
  “你想不想比班长还厉害?”
  “当然想了,我就是要比他厉害。有一次,他还跟我的好朋友说不要跟我玩,说我是差生。”
  “你听了一定很不高兴了,是吗?”
  “是,我都不喜欢跟他玩。”
  “想想看,如果你像那个大哥哥一样,玩游戏本来就很棒,学习成绩也好,是不是比班长还要厉害一些?”
  “是的,我玩游戏是最棒的,他们都比不过我。可是,我考不到100分怎么办?”
  “不是考100分才叫学习好的,你要先为了自己的理想,喜欢上学习,考试的时候分数肯定就跟着提高了。你愿意为了以后比别人都厉害,让自己学习成绩好吗?”
  “愿意。”
  “你愿意为了制造出很厉害的机器人,学习更多知识吗?”
  “愿意。”
  “那么你肯定愿意以后听别人这样称赞你:哇,浩浩真聪明!不仅玩游戏是最棒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因为这么优秀,还能制造出先进的机器人,真是太厉害了!想不想听到这样的话?”
  “想――”他拖长了音调,脸上满是笑容,甚至兴奋地在沙发上颠了几下身体。
  在接下来的几次辅导里,我帮助浩浩订立了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目标,从兴趣方面增加更多引导,不断强化他想要的理想,同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相应的指导。
  我建议家长跟浩浩共同商量后,把玩游戏的时间恢复到每周两次。浩浩多了玩游戏的时间,也很痛快地答应,每次一定是完成作业之后再玩游戏。
  我请家长配合:既然允许孩子玩游戏,就不要因为他没有做好别的事情,用禁止玩游戏的手段处罚孩子,以免孩子产生对抗或增强对玩游戏的渴望心理;玩游戏的时间一定要有限制,但不是硬性的,如果游戏过程比较长,可事先提醒时间或适当延长一点,如果孩子耍赖,一定要在下一次缩短游戏时间以示警告,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利用孩子喜欢电脑的优势,有意引导他在网上学习一些感兴趣的知识,淡化孩子对游戏的专注和痴迷程度……
  浩浩愿意把注意力转到学习方面以后,变化非常明显,几乎每一次学习测验的成绩都有提高。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也让浩浩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在我面前,他除了分享游戏和人际关系,慢慢开始主动分享学习方面的成功:得到老师表扬了,认字比别人多,数学竞赛得到奖,英语对话比班长还厉害,爸爸奖励带去香港迪士尼玩,等等。辅导两个疗程后,孩子的成绩已经稳定地达到班里中上等的水平,而且还在不断提升。虽然还是喜欢玩游戏,但是已经不满足以前那几个简单的游戏,自己学会在电脑上寻找更有挑战性的游戏。有时在上网的过程中,会被一些有趣的知识吸引,导致游戏的时间不够,但是只要家长提醒到了,他即使有点沮丧也会及时停止。
  妈妈反映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是,孩子突然喜欢看课外书了,特别是科普方面的书,看得津津有味,讲起来也头头是道。他做的科技小报还被老师挂在教室墙上展览,为此他骄傲了好久。我告诉家长,浩浩真的在往自己“厉害”的理想方向前进,而且肯定会成功。所以,一定要多多鼓励他,支持他,肯定他。同时家长也要学习更有效的引导方式,而不只是老一套的交换、批评或控制。
  不懂孩子的爱,如何爱孩子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的创始人李中莹先生,曾经总结出推动孩子学习的“招数”,也就是孩子喜欢追求的价值是:神秘、新奇、意想不到、节奏快、变化多、挑战、竞赛、可以得到肯定、能够帮助别人、可以证明自己很有力量等。
  小孩子喜欢玩游戏,正是因为可以在游戏里得到他所需要的这些“价值”,从而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如果在学习成绩方面不理想,身边人的否定和批评,会使孩子更愿意选择沉迷于电脑游戏,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满足自己想要的“价值”,极力逃避去面对现实。
  如果我们能够在希望孩子做的事情里,添加、创造或增大孩子感兴趣的、想要的“价值”,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在正向行为方面获得巩固,摆脱负向行为的困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济宁29岁小伙沉迷网络游戏 父母无奈求助媒体
关键词:济宁 沉迷网络游戏 父母无奈 求助媒体
[提要]家住济宁市区和欣家园的潘先生反应说,他的儿子小潘今年已经29岁了,但是终日沉迷网络不出家门,无论家里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这可把一家人给急坏了。
  家住济宁市区和欣家园的潘先生反应说,他的儿子小潘今年已经29岁了,但是终日沉迷网络不出家门,无论家里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这可把一家人给急坏了。
  潘先生告诉我们,小潘整日沉迷于电脑游戏两年多,不思进取,为了方便打游戏,连床都搬到了阳台的电脑桌旁边,家里人也经常劝说小潘应该振作起来,出去找工作,可小潘就是听不进去。母亲看着儿子堕落,身体每况愈下,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告不仅没有效果却反而常常惹恼小潘。
  小潘的家人告诉我们他们怀疑小潘一定是得了什么病才会这样,但是又苦于找不到治病的方法。为了了解小潘的真实想法,我们来到了小潘家里,此时的小潘刚刚买完早饭回来,只见小潘体型消瘦,神情疲惫,但是一说到游戏小潘就立马像换了一个人,口若悬河的介绍他在游戏里取得的战果。通过深入的交流,很快小潘对我们放下了戒心,聊起了心里话。
  交流中小潘说网络挣钱更快更容易,并透漏以后将通过网络直播来挣钱养活自己,他认为家人的不理解只是因为父母没文化所以不明白而已。在采访过程中,小潘对于妈妈的劝告表现的十分不耐烦。
  采访中,我们仔细倾听了小潘的想法,帮助他分析了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对家庭造成的巨大影响、对自身发展的种种危害。在这个社会中,挣钱不是唯一的目的,也不只有一种途径,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性,经过我们的耐心劝导,权衡利弊后小潘承诺自己会尽快找一份合适工作,走出家门,尝试着改变自己。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父母表示愿意给小潘时间恢复,同时也会考虑通过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希望小潘能够尽快走出网络,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记者&谭谈&刘雪梅)
【 延伸阅读 】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李蕾、李晓]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探班 洪涛:讲述历史征程 追寻信仰的力量" ><>探班 洪涛:讲述历史征程 追寻查看: 14916|回复: 3
孩子迷恋上网络游戏怎么办?
注册中国教师俱乐部,享受无限精彩!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是一14岁男孩的妈妈,孩子很聪明,自从上初中以后,便迷恋上网络游戏,从此学习便一路下降,现在已经上初三了,竟然连作业也不写了,只要一提学习便发生口角,而且说什么都不听了,非常着急,今天老师发短信,又说家长没有尽心,中午回家不知如何面对他,盼赐教
post_newreply
北京赵老师:
孩子到了初三,如果有网络游戏问题,多半孩子在家和学校里得不到认可。多为指责,孩子在这个时期,有压力,需要放松,这个时候恰恰有网络游戏让他感觉自己有了成就感。这个时候的成就感加重了对游戏的迷恋,就我们我们大人吸烟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面对这样情况,建议家长不要和孩子针锋相对,要和孩子缓和交流,这个时期,您抓学习不该是重点了,应该保证孩子不离开家,不让孩子往外跑,是重中之重工作。建议妈妈。关心孩子,另外,建议孩子父亲站出来,和孩子建议良好的信任关系。
初中语文张老师:
我想补充一点个人的见解,学生到初三,叛逆心理重,家长和学生已经疏于沟通,这个时候要想把孩子的行为改正过来,我认为不妨先从孩子玩儿的游戏入手。了解了孩子玩儿的游戏,和孩子才好沟通,既然他迷恋游戏,要想沟通,首先得让他认同。孩子大了,只有有了认同感,才能听进去你所说的话,才会和你交流,最终有共同语言,得到校正行为的目的
其实孩子内心很空虚的,希望妈妈能走进孩子内心。不妨抽点时间,让孩子暂时把电脑关起来,好好谈谈。首先,家长的语气要平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现在学习肯定不好,心里难过;也许没什么朋友,很孤单···妈妈慢慢讲,讲到孩子心坎上去,然后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其实也优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自己有决心和毅力,成绩会好起来,朋友会找你玩,只要自己不要放弃自己。孩子无论你怎么样都是妈妈的孩子,妈妈希望你能振作起来,需要什么帮忙跟妈妈说好吗?我想你这么大了应该会思考,现在是初三了,可以说马上面对人生的一个选择,希望孩子你能把握好。妈妈不求你有多优秀,只要你努力过,做到自己不后悔就好了。妈妈相信你一定行的!加油!从现在开始吧。如果学习感觉很吃力,妈妈帮你请个家教,只要你肯学,成绩会提上来的,我们试试好吗?即使再苦再累,就一个学期,即使考试失败,以后也不会遗憾。孩子从今天开始行动吧,妈妈支持你!永远!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杀小队的小丑女跳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