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振风塔附件的住宿人说住你口袋什么意思

爱情里常说喜欢有口袋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四川人说别人口袋是什么意思?
悦少_mqvcak
多半是听岔了,应该说的是:别个口袋,如“你猜别个口袋里头有啥子东西?”意思是:你猜偶口袋里有什么东西?是别个口袋,不是别人口袋.别个指本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安庆老汉电话成红娘专线 帮80后小伙哄回准媳妇_新浪安庆
安庆老汉电话成红娘专线 帮80后小伙哄回准媳妇
万家热线评论
  因常年外出务工,在农村,不少青年男女利用春节返乡的短暂时间谈婚论嫁,从2013年腊月到马年正月,对于安庆六旬老汉吴师傅来说,家里的电话俨然成了“红娘专线”,前来找其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吴师傅也成了当地方圆数十里乡村的说媒红人。
  家中电话成“红娘专线”
  “吴师傅,新年好呀,可有可靠的姑娘替我家儿子搭搭线呀?”这样的电话,在安庆枞阳县杨市村农户吴师傅家里,马年春节期间每天至少要响一遍。
  “电话都是找爸爸的,还不如给爸爸配一个专门的手机,这样随时随地都可以聊。”吴师傅的二女儿笑着说。吴师傅的大儿子还真给父亲买了一部手机,还教他学会了如何手写发短信。
  面对老伴的“生意”繁忙,吴师傅的妻子一直不乐意:“每天为别人的事情磨嘴皮不说,还到处奔波,鞋底都踏破了,过年都不落个清净。”
  这不,马年新春正月里来,大家都忙着走亲戚拜年,吴师傅当起了“红娘”,整日奔波在说媒路上。早在去年腊月底,吴师傅就把走亲戚拜年的“任务”分配给儿女们:“老大去舅爷家,二姑娘去外婆家,小女儿去大姨家……”
  义务说媒撮合成20对夫妻
  今年刚到花甲之年的吴师傅,是当地有名的种田大户,与方圆数十里的农户不但结识,哪户儿子、姑娘到了婚配年龄,哪家人厚道朴实,吴师傅都知根知底。
  于是,不少村民家娶媳妇、嫁闺女都来找吴师傅,希望他帮助物色个“好人家”。
  谈起这些年来义务帮人说媒,吴师傅数数至少撮合成了20对,“都是受熟人所托,面子上过不去,所以就试试看,第一对我撮合成的夫妻现在孩子都上五年级了。”吴师傅颇有成就感地回忆道,“小夫妻俩很客气,每年还来给我拜年。”
  教80后小伙发短信哄回准媳妇
  不过,给别人说媒可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儿,这不,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同村的一位80后小伙吴敏带着爸妈还坐在吴师傅家里,焦急地等着吴师傅“出面”挽回一桩亲事。
  经了解,去年腊月,吴敏经吴师傅介绍,与隔壁村的一位姑娘相识,经过半个多月的接触了解,双方家庭同意了这门亲事,并把婚期定在正月初六。
  但随后,因在县城买婚房的问题上,吴敏跟丈母娘和准媳妇闹僵了,“老家的房子都装修好了,一时间哪有那么多钱去县城买新房?”吴敏发牢骚道。
  “现在农村的姑娘嫁人要求也高了,不但要小伙子长得帅,还要能赚钱;家里的老房子做婚房不行,还要婆家在县城买新房;20年代初流行买摩托车,现在改要小轿车了。”吴师傅回想起这些来说媒的经历感慨道,“哪像我们当年,双方看着人忠厚能干就在一起踏实地过日子了。”
  不过,再难缠的丈母娘和小媳妇,吴师傅都有一套自己的“本领”,为了帮吴敏哄回准媳妇,吴师傅教其发了一条短信,短信先夸对方姑娘善解人意,再通过事例展示了吴敏赚钱的能力,最后承诺婚后两年就去城里买新房,给丈母娘吃了定心丸。最终,吴敏和准媳妇的婚礼按期举行。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 13 页
安庆方言大家谈--更新:拉花街的‘花’
作者:海门夕照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
安庆俚语:“好老母鸡不得到四牌楼。”作者:毕家龙
001kTEcMgy6FKWuTwhta3&690.jpg (94.49 KB, 下载次数: 0)
15:01 上传
安庆俚语:“好老母鸡不得到四牌楼。”四牌楼在人民路中段往南一条街的繁华区。早先,乡人从北门进城,要经过高花亭、棋杆街、南庄岭、小街、张家坡、碟子塘、城门口、北正街、拐角头、孝肃路、吕八街,才能到四牌楼。你想想,乡人拎着一只老母鸡从北门进城,上街来卖。一路走来,有多少人要看货要问价,价廉物美的好老母鸡早被人买了去,能到四牌楼吗?“好老母鸡不得到四牌楼。”一般用在比喻货不好,人不好。譬如:有人向你兜售一款手机,又便宜又时尚。好友劝说:“别买,别买,‘好老母鸡不得到四牌楼。’”譬如:有人要给你介绍一个女朋友,不要房,不要车,不讲男方个头、不讲男方文凭,谈了,马上就结婚。好友劝说:“不能谈,不能谈,‘好老母鸡不得到四牌楼。’”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一:
安庆人说“一”作者:海门夕照
13_wxKXy.thumb.600_0.jpg (95.17 KB, 下载次数: 0)
18:12 上传
& & 安庆老百姓对‘一’情有独钟,以‘一’打头的词语不胜枚举。试举几例: & &&&‘一个粑拓(读tuō)子’,安庆方言形容完全一样,就像一个模子拓下来的一样。为什么突出‘粑’,可能是因为以前老百姓做粑,就像做月饼一样也用模子,使之整齐划一。‘这孩子就像他老子,简直是一个粑拓子’,‘王家俩双妹(读音shuàng mei&&双胞胎)一个粑拓子,我一直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 & ‘一轧齐’,表示物体长度一致,排列整齐,或是表示动作整齐,步调统一。就像草料被铡刀轧过一样。比如:‘刘海剪得一轧齐’,老师要求学生‘把课桌椅排好,横、竖都要一轧齐’;‘国庆阅兵的队伍真是练得好,不止是人走起来一轧齐,汽车开起来也一轧齐,丝毫不差’。  &&安庆方言表示训斥、叱责,俗说‘一呲拉’。呲,zi 、ci,在这里读ci,表示态度强烈地拒绝别人的要求,或是斩钉截铁地抨击别人的错误言行。比如:‘小张刚才在这里散扯,我给他一呲拉’;‘不犯着找老板借钱,到时候给你一呲拉划不来’。还有一个近义词‘一尺一’,语气稍缓和,也表示训斥。
& & ‘一溜烟’,方言里表示动作快,迅疾。安庆方言说是‘一路烟’,(路,读音lòu)并且往往在前面加上‘拍拍屁股’,这样意思就有了细微的变化,表示逃避责任,远离麻烦。比如:‘你把事情搞着一包饺,想拍拍屁股一路烟,好意思得啊?’‘那些当官的只晓得搞政绩,最后丢下一个烂摊子,拍拍屁股一路烟。’ & & ‘一伙闷(mēn)’,也说‘一番闷’,表示好一会,较长一段时间,特别强调是因为事情难办而导致的迟缓。比如:‘我打字就是快不起来,这么一伙闷,才打了两行字’;‘这把锁是不是坏了,刚才我开了一番闷,都开不开’;‘你走路生怕踩死了蚂蚁子,让这么些人等你这么一伙闷’。&& &&‘一乎不乎’,安庆方言形容没有任何长处,什么事都干不了。但凡被人如此评价,肯定是一无所长,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打拳。‘你就感(讲)一张白嘴,叫你做事一乎不乎’;‘现在你不好好念书,长大没本事,管么事一乎不乎,只有回老家去眦牛屁丫’。这个词还有一个粗俗的版本‘一屌不屌’。 & & ‘一大辣’,安庆方言取‘辣’字猛烈之意。比如:‘高兴着一大辣’, 就是说高兴得很,高兴得不得了。类似说法还有“把我懗着一大辣”等等。同样的形式有时是反话,“喜欢你一大辣”,“痛(亲嘴)你一大辣”,意思是根本不喜欢,或是不要想得美。后一句有人夸张地说成‘痛你一炸搭一甩’。 & & 安庆方言在“一大”后面接形容词表示强度大,比如‘一大辣’、‘一大饱’;在‘一大’后面接动词表示程度高,比如:‘一大跳’、‘一大截’;更多的是接名词表示数量多,比如:‘一大包’、‘ 一大堆’、‘一大把’、‘一大步’、‘一大锅’等等。前两种用法好像是安庆地方特色。
安庆方言常用‘一包’后面加名词,表示混乱、无序、糟糕。比如:‘一包糟’、‘一包饺’。有网友认为应该是‘一包搅’,取其搅浑水的意思,窃以为‘搅’,方言里读为‘搞’,如‘搅屎棍’读为‘搞屎棍’,而且‘一包’后面鲜见接动词。夸张一些说成‘一包饺搭一火球’,形容非常混乱。
安庆方言还用‘一包’加名词,表示物体因损坏,变成碎片,垃圾。比如:‘一包渣’、‘一包粉’、‘一包落索子(垃圾)’。比如:‘好人把坏人打着一包渣(儿童语)’;‘茶杯掉在地上碎成一包粉’;‘好好一本书被你扯成一包落索子’。市民百姓往往随机接上多种名词,听起来贴切幽默。
‘一趄坡’,安庆方言表示从高到低,呈阶梯状有序排列。趄,qiè,斜。‘早年,县下坡从怀宁县衙往下有好几座牌坊,一趄坡排下来威武气派’;多年前虽然经济贫困,可生育却没有节制,‘一趄坡’就被用来形容孩子多。‘他家两年一个,一趄坡七个光头’;‘那时候,家家都是一样的,孩子一趄坡’。
  ‘一路遐’,安庆方言形容排列整齐,逶迤绵延。遐,xiá,远。不仅整齐,而且阵势长。‘三十年前,搞罗马大会,宜城路两侧的售货棚一路遐’。同音近义还有一词‘一路霞’,形容整齐有序,光鲜灿烂。‘新建的皖江大道,路灯漂亮,一路霞’;‘防洪墙景观带,一到晚上灯火璀璨,一路霞。’
& & ‘一门头’,在安庆方言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品种单一。比如:‘这孩子一门头只吃荤菜,怎么养得好’;‘这是百圆裤业,只卖一门头的裤子’。二是表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比如:‘他一门头上自己的班,从来不管别的’,‘孩子就要一门头好好念书,不要监心玩’。或可写为‘一门投’,投入。
  ‘一搨糊(hù)’,如同普通话的‘一塌糊涂’,表示混乱,头绪不清,‘搨’,是安庆方言做饼,做粑的动词,‘搨粑’如果粉和得不好,就搨不成粑,就成了‘一搨糊’。也说‘一搨糊球饼’。‘你这孩子把家里拉着一搨糊,路都没法走’;‘这场雨把院子里堆着的煤球冲得一搨糊球饼’。
&&‘一马起初’、‘一马了’,都是表示开始。在不同的语境意思略有不同,前者特别强调从一开始以来。比如‘我一马起初就在这里住’。‘一马了’往往与‘末末了’结合起来表示一个过程。‘你做事总是一马了还好,末末了就糊鬼’。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二:
安庆人说‘二’ 作者:海门夕照
sy_.jpg (193.27 KB, 下载次数: 0)
17:18 上传
在安庆方言用词里,但凡以‘二’打头的,基本上都是贬义的,& &&&譬如:‘二流子’,尽人皆知,是地痞流氓,混世的;& &‘二百五’,是愚钝、浑噩,是‘八’,是‘二’;& & ‘二老假’,是假惺惺,假马的,是装佯儿;& &‘二进宫’,是屡教不改,重新犯罪;& &‘二老哕(yue)',是獐头鼠目,拉里拉瓜的。& & ‘二五兮’,说人是董达达的,洋哕哕的,说物是质量低劣的;& & ‘二舅子’,非常有趣是指很忙碌的人,忙得小脚不黏灰,忙着屁炸流星,忙得像‘二舅子’样的;& &‘二哥哥’,是早年城乡差别大,城里人歧视农村人,称之为‘乡下二哥哥’,是相对于‘工人老大哥’而言,当然现在没人说了。& &&&现在,坊间渐渐又流行一句歇后语:你真是个井。什么意思?是说横竖都是‘二’,‘八’到着功。& & 溯前几十年,还流行用‘二’作为男性下身的代称,说是‘老二’、‘二和尚’、‘二老板’,在家排行第二的男人最尴尬,往往被人取笑。小男孩,也是互相打趣,把‘你头我二’当歌唱。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三:
安庆人说‘八’
作者:海门夕照
2572289__Z596062_thumb.jpg (90.88 KB, 下载次数: 0)
16:24 上传
& &&&安庆方言借用一个数词‘八’,骂人笨,冇转智,拎不清,弱智…并且引申出一个系列的同义词:“三八”;“八搭”;“八五儿”;“十三点”;“八不搭五”;“八个大五”;“八不大五”;“八张大五”,最简洁时只需一个字“八”。& & 安庆灵山秀水,安庆女人漂亮聪慧,所以安庆女人最‘刁灵’,也最忌讳“八”。女人之间有了矛盾,相骂无好言,但有个底线,一不能骂‘偷人’,再就是不能骂‘八’。如若指着某位女士骂其“八”,必定暴跳如雷。也正因此,旧时安庆女人吵架,用的最多的就是“八”系列词,因为伤人最深。现在文明程度高了,吵架少了,但忌讳还在,外地人要切切谨记。& & 安庆人有时也骂男人“八”,一般是老婆骂老公。不过男人一“八”,就到了极致。一位男人不知说错了什么话,妻子一通好骂:“你这个男八怎么这门八实着心,我在前头卖生姜,你在后头卖不辣,八着生痛的,一句话把我塞巷道里去着,八着伤心,八着一下响…..”。好在安庆男人老脸皮厚,挨了骂,还低头笑,似乎很享受,其实这样的夫妻感情好着呢。& &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四:
讲作者:海门夕照
589bda29gb&690.jpg (148.49 KB, 下载次数: 0)
15:15 上传
&&讲,jiǎng, 安庆方言读“港”,年轻人认为是安庆土话,其实不然,这是几千年的古音留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标注为‘古項切,音港’。粤语现在读为gong2,与古音已经有了些微差别。‘讲’和许多字一样,是安庆方言顽强地字正腔圆地保留着的‘舌尖上的古化石’。&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把‘讲’(港)加上状语组成系列词组,表达不同含义。’如:“找着港”-没话找话;“支着港”-提前猜测;“诌着港”-无中生有;“吣着港”-显摆卖弄;“喊着港”(喊是撒娇之意)“嗲着港”“嬲着港”三词都是矫情做作,后者还有撩事讥讽之意。& & 二零一一年三月中旬末三天,旗杆街两邻居张二姑和李大婶的对话正好诠释“港”系列词组:& &17日,张二姑:“日本福岛县核电站震坏了,胰岛县核电站不知怎样”(找着港);& &李大婶:“海水污染了,盐就不能吃了”(支着港)& &18日,张二姑:“街上盐都抢空了,听说前列县还有,赶快去买。”(诌着港)。& & 下午,李大婶:“你谬买到盐吧,我得着抢了两百斤,我老公也抢了两百斤,送一挑子(一勺子)给你炒菜。烦死着,都没地方堆”(吣着港) ;& &19日一大早,张二姑:“盐敞开卖了,我才不劳(抢购)呢。我只买了一袋,还你两挑子。你家盐堆不下吧,放点搁我家卫生间小拐下…”(喊着港)。&&中午,张二姑劝李大婶说:“四百斤不算多,武昌有个老几买了一千三百斤,能吃几代的。听说东西越陈越值钱,几百年以后说不定靠这些盐发财呢。”(嗲着港);& & 下午,张二姑又‘好意’叮嘱李大婶:“天气预报明天转晴,把你家盐赶快晒晒,上半年雨水多,省得受潮长毛….”(嬲着港)。& & 李大婶忍无可忍,说:“你哈见见不识已摘,(得寸进尺) , 港着不得掉棹子(无休无止),落实得你在这里港巧舀(得便宜卖乖,说风凉话),昨个早上是哪个港到前列县去买盐的摘?”& &&&张二姑无语......& & 安庆人还把讲话聊天称为誻乏,是有其深刻的道理的。【康熙字典】注释:誻誻,多言也,誻誻然而沸。就是说誻表示话多,说起来就像炉子上的开水。安庆人誻起来,水里水乃,水嘴聊洪,誻乏能誻睏着着。有一些话痨,誻乏成瘾,遇到电线杆子能誻半天,抱着大树能讲(港)三天三夜。& &安庆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一句新歇后语“打牌不现飘——港币”。现在打麻将,斗地主讲究刺激,输了就付钱,叫现飘。大多数人都喜欢一牌牌付清,可就是有人不爽快,土话说不‘撩俏’,找理由欠着,要么说‘头顶着’,要么就说‘下一牌一把付’,反正就是不愿意让我的现钱到你的口袋里去。牌桌上称这种仅凭嘴讲不付现钞为付‘港’币。& &玩牌的人都不喜欢跟这种人玩,可有时也不得已。一天听到两人议论牌桌输赢。一个说:“你开始背,不胡牌,后来手气顺了,应该扳回来了吧?”那人愤愤不平:“谬感头了,老子先输的是现钞,后赢的是港币。他赢了就揣着,输了就该(欠)着,有么法子,下次打牌我也付港币。”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五:
窠作者:海门夕照
8276.jpg (431.45 KB, 下载次数: 0)
15:13 上传
&&‘窠’,kē,本义:筑在地洞里的鸟窝。【说文解字】称:在樹曰巢。在穴曰窠。这个字安庆方言常用,读kuō。基本含义是‘巢’、‘窝’,如鸟窠、鸡窠、狗窠;称狗发情叫‘草狗起窠’、鸡孵蛋叫‘母鸡菢窠’。坊间还常把杂乱无章比喻为‘窠’。比如:‘烫个爆炸头就像顶着个翻毛鸡窠’;‘不晓得收捡,家里搞着就像狗窠,谬落地哈脚(没地方下脚)’。 & &&&安庆方言还将‘窠’延伸为指巢状物,如摇窠、窠桶等等,指草丛为草窠、灌木丛是柞刺窠。老城里称深宅大院是大屋窠,农村里称集中在一起的房屋为屋基窠。最有意思的是把灿烂的阳光照到的地方称为太阳窠:‘冬天太阳窠里真暖和,晒着虱子翻跟头’;‘公园里老人家在太阳窠里誻乏(聊天),快活打悠秋’。 & && &安庆人还把‘窠’引申出细心呵护的含义,做动词用。如:‘外头风大,把孩子窠着怀里’;‘他家要不是老奶奶窠着早就散掉着’;人们劝慰丧夫的女人:‘苦几年,把伢子窠大着你就出头着’;当然,细心呵护过头了就成了溺爱:‘你就像个老母鸡,就晓得把孩子窠着翅膀蔸哈(底下),害着他喔!’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六:
拐作者:海门夕照
ncf13d0.jpg (95.33 KB, 下载次数: 0)
16:11 上传
‘拐’,汉语字典、词典解释做动词时有转弯、诱骗、用肘部碰等义项;做名词时有支持身体的棍的意思,如拐棍、拐杖;做形容词时有跛行之义,如他走路一拐一拐的。安庆方言沿用了这些用法,但在做名词用时又有拓展和延伸。 & &比如,做名词用,表示转折处、转弯处,或是有转折的角落。例如:墙拐;屋拐;门拐。称角落为‘小拐哈’,‘箱子拐哈’、‘抽屉拐哈’。对于曲尺型的街道往往也称为拐。早年,安庆老城里南有杨家拐;北有张家拐;两者和龙山路共同构成了‘Z’字形。老城西北有北正街和近圣街结合处的大拐角头;东南有进士第与火正街连接处的小拐角头。这四处基本都是由于城墙的阻隔,迫使街道转折形成的街名。由于城墙拆除、老城改造,现在只有张家拐街名还在正式使用,其他的只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或是口头上。
& &安庆人还把‘拐’用在身体部位上,基本含义还是转折处。如称手肘为‘手拐子’,这个不难理解,同理推论,应该称‘膝盖’为‘腿拐子’吧,却又不,称为不知所云的‘开立波’。不过,下肢还有个地方称为‘脚拐子’,却是脚踝。约定俗成,没道理可讲。 &&诱骗为‘拐’,所以安庆也称‘拐骗者’为‘拐子’,大人恐吓小孩子说:‘别乱跑,回头拐子把你拐走卖掉’。安庆方言称呼一种人际关系叫‘拐子’关系,那可不是相互欺骗,恰恰相反,是相互帮扶,肝胆相照的铁哥们关系,那是朋友关系的最高程度,是‘二十四个指头抓痒’,是‘除了老婆,其他不分你我’。总觉得这种说法很难理解,是不是能够牵强地这样解释:‘拐子关系’,就是手挽手,手拐子扣着手拐子,亲密无间,共同进退。谁知道呢?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七:
雀巴、托钵&&作者:海门夕照
444aa919gde1d.jpg (167.06 KB, 下载次数: 0)
15:48 上传
& && &安庆方言中有两个词,意思相近又有区别。一为“雀巴”,一为“托钵”,都含有蒙,骗之意。先说“雀巴”,一层意思是欺骗。如:“你雀巴我到前列县去买盐,我跑了几山搭几洼,也谬找到,买你个头”。另一层意思是整蛊,如:“他睡着了,雀巴他一下,给他画个胡子”。& && &记得早些年读过一篇文章,说“托钵”这个词体现了安庆方言与佛学的深厚渊源,洋洋洒洒,有理有据。这个话题在我是不能承载之重,避过。我知道它的一层意思是哄托,诱骗干某事。如:两科员对话:“你面子大,跟科长关系好,你去说说……..” ,“莫雀巴我,我不听你托钵,谬那个本事。”& &‘托钵’的主要意思是曲意奉承,拍马溜须。在使用中衍生出‘托’,‘托屁’‘托屁油’.‘苏哈托’等等。两科员私下议论另一科员:‘快看,那个托屁油又跑到科长那里托屁去着’,‘什么东西,苏哈托总统,看他托钵托到个么名堂’,‘托钵托得好法子,半夜里吭着头往局长嘎里勒,森怕人嗄晓得着,哪个不晓得摘’。& &&&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八:
‘憨’、‘弄’ 作者:海门夕照
61e7df1ftw1efkrngn5kuj20fu0cbabr.jpg (88.21 KB, 下载次数: 0)
16:34 上传
安庆称呼性格‘憨’的人为‘憨鳖’,尾音‘儿’化。有时也称之为‘憨鳖牯’。一个‘鳖’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把‘憨人’四平八稳、不慌不忙的性格和行为特征描绘了出来。‘憨鳖牯’本意是慢牛,形容‘憨人’更是十分形象。喝叱不急,鞭打不跑。‘憨人’的言行一个字形容之:慢,做事、说话慢掏掏。市井俚语也称为‘摸’,往往也称‘憨人’为‘摸摸’。不过,摸只是动作慢,‘憨人’一定摸,但是,“摸摸”不一定憨。‘憨’主要是性格,往往话语少,‘磨子压不出个屁来’,心理素质好,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摸摸头一百二十岁’,不管发生什么事,把头一摸,嘿嘿笑两声,就没事人一样。天塌下来都不慌,家乡方言有一句话,把憨人的性格形容到了极致:‘老虎撵来着还要回头看看是公是母’,谬得感了。‘弄’,安庆方言中的这个形容词表示软、弱。好像‘脓包’的‘脓’意思更接近,但声调不对,似乎没有更多的词语能够注释它。可反义词却很多,如能干、强悍、精明、扎干等等。在这些反义词前面加‘不’,就能注释‘弄’了。‘弄’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性格不坚强,行为不果断,自理能力弱,不善于语言表达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弄’。‘弄’还表现在各个年龄段。年轻妈妈议论自己的孩子:“我家宝宝弄弄不知稀,吃饭穿衣都不照,谬你家宝宝能”。中年妈妈指责自己的女儿:“管么四都做不来(不管什么事都不会做),‘弄’着象鼻涕样的,看你门朝(明天)怎么嫁人。”孰不知,‘老母鸡窠小鸡,捂出着酣’,责任在你大人。&&孩子‘弄’倒还不怕,还会成长,成年以后还是这样,就会一事无成。往往听到妻子埋怨丈夫:“现在社会上‘老哇感弄的啄’(乌鸦拣软的啄),看你‘弄’着怎么搞,真是‘弄’泥巴糊不上墙,‘弄’狗屎拓(ta)不上壁。”恨铁不成钢,话语里透着无奈。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三十九:
‘挨’、‘扼’ 作者:海门夕照
117665.jpg (184.67 KB, 下载次数: 0)
15:32 上传
& &安庆方言将墨守成规、呆板僵化的人称为挨〈eái〉、扼〈eīe〉或阿〈eǎ〉,这三个字实际上都是安庆方言口头用字,新华字典里没有同音字,代用的三个字发音只是近似,要在前面加上〈e〉拼读而成。&&先说‘挨’人,他的特点就是一成不变,从不变通,一切照既定方针办,心无旁骛,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上升到理论上就是经验主义者、教条主义者。老乡们总是这样说:“他哇,抱着杨树兜洗澡,生怕淹死着”,或者说:“ 那个人一根筋,卖柴不解捆子”。被说到的人一定是个‘挨’人。当然还不是“五毛钱俩,一块钱不卖”,那样就是弱智了。‘&&‘扼’人也称为‘阿’人,他有‘挨’人的所有特点,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挨’人是消极的、被动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而‘扼’人是积极的,主动的,走自己的路,还不让别人说。倔、犟、固执,认死理、港阿理,尽着一根蔑抽到兜。‘扼’人听不得别人对他说‘不’,总是要和人辩。而且说话特别‘铳’,特别‘堆’(děi),往往把人“‘铳’到壁根上,抠都抠不下来”。以前家乡老人用一句很土、很俗的话形容‘扼’人:“‘嗷’ (eǎo,咬)着JB往炸刺棵(荆棘丛)里拖,老母鸡腿子都换不下来”。&&比较‘挨’人和‘扼’人,我觉得前者可取之处更多一些。他虽然固步自封,却也稳重,有把握,‘穿着钉鞋上宝塔’,一步一个脚印,不能与时俱进,却也不出大格,不会有大的失误,让他做财务工作绝对让人放心;而后者却不管对的错的一概坚持,坚持真理当然好,可非要说月亮是方的,而且是正方,就不可理喻了。他一旦犯错误,就一定是大错误,而且不知悔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不会尖头滑脑,不会油嘴滑舌,安排得好,使用得当,倒是令人放心。这好像是领导学和人才学的范畴,离题万里。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
作者:海门夕照
Img.jpg (166.07 KB, 下载次数: 0)
16:28 上传
& &“我对你还不是二十四个手指头抓痒,我们是么关系,拐子迈,不用得感的。”这是安庆人爽快应允帮人办事时说的话,外地人听不懂,还要翻译一下:我们是拐子关系(铁哥们),不用多说,一定帮你办。用二十四个手指头帮别人抓痒,表示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帮别人办事。& &帮人抓痒当然是善事一件,可是顶多只能用上十个手指,连脚趾用上也才二十个,怎么会有二十四个呢?这就是安庆口头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夸张。暗示为帮人办事恨不得长出六指,还四肢末梢都长。日常生活中,老乡们之间也常用这句话维系关系、增进感情。& &在安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夸张无处不在。最典型、最常用的就是‘死着’。高兴可以高兴死着;着急可以着急死着。任何事情都可以夸张到极端-——死着。这比外国语言中的最高级还要高级,因为它不仅用在形容词后面,还可以在动词后面,比如,跑死着,笑死着等等。& &安庆人常常这样自嘲:“每天用无数种方式死无数回”。不信你听:我昨天累死着,晚上睡死过去着,清早一睁眼睛,七点了,嚇(吓)死着,一伙(快)穿衣洗脸,抓(手忙脚乱)死着,跑到车站等车把人急死着,下车把人跑死着,还好没迟到,高兴死着,不然扣奖金,把人气死着。看看,死了多少回。& & 大人喝斥孩子不听,就要乌轰劾炸的吓唬他:“一贯栗儿(爆栗子)把你括(敲)五个包”、“一巴把你脸刷(扇)到背后去”、“一锤(拳头)把你头括到颈子里头去”、“一巴把你乎(扇)到八国去”、“一脚把你踢到八国搭九州去”,是不是极尽夸张之能事。& &家乡方言常常用夸张手法讥讽一些人的不好的禀性,有时夸张得离了谱,令人发笑。比如,说人“憨”:“老虎追来了还要回头看看是公是母”,真是憨得可以;又比如,说人“坏”:“头上害疮,脚底板淌脓”,彻头彻尾的坏;再比如,说人“滑”:“油里滑、滑里油,滑到油里不沾油”,比泥鳅还滑;尤其是说人“皮厚”:“皮有城墙搭一垛子厚,正月初一戳一针,腊月二十四才出血”,从西伯利亚输送原油也只要几天,可一滴血走了三百六十天,这皮该有多厚。当然还有厉害的,说人“挨”(呆板,不活络):“划个圈站里面,初一到三十晚上都不出来”。呆到家了。& &乡土民谣也夸张得有趣。举两例:一是说蚊子大:“枞阳菖蒲夹,门子(蚊子)大似鸭”,这蚊子怕是能把人咬死;一是说风大:“大树吹得连根拔,小树吹得无影踪,乡下的牯牛吹进着城,磨坊的磨盘当风筝”。这风可真大得邪乎。安庆又不是沿海,哪来这么大的风。& &夸张得最邪乎的是家乡戏曲,黄梅戏尤其是早期的乡村小戏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热闹极了,一曲【打哈叭】就夸张得没了边,夸出了安庆地界:& &“六月里,热洋洋,顶头遇了个胖婆娘。胖婆娘生来真是胖,赛过庙堂四大金刚,一个头有笆斗大,鼻子耳朵赛过筛箩筐,眼睛好比红灯笼,牙齿也有扁担长。四十八匹纱做不到一件褂,拉拉扯扯盖不到胯。三十六匹布做不到一条裤,四十八个裁缝斗(连接)不起裆。& &一个鞋子不晓得有多大,蒲包破片要用船来装,正月初一动手做,一直做到五月端阳,四十八个皮匠搭起来缮,一缮缮到九月重阳。胖姑娘打扮真好看,一心要看干姨娘,姨娘接她吃餐饭,一屁股坐倒她的屋梁,每餐要吃三石六斗米,青菜豆腐要吃几水缸。& &胖姑娘庙里去烧香,一脚踩死八个小和尚,胖姑娘吓得慌慌战,一躲躲在高山岗。高山岗上撒泡尿,冲到芜湖并九江,城里官员吓得慌慌跑,城外的百姓个个逃水荒,往年的洪水也还好,今年的洪水臊气真难当。……”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一:
‘精跩跩’、‘筋拽拽’、‘惊乃乃’ 作者:海门夕照
t010f726.jpg (102.51 KB, 下载次数: 0)
15:35 上传
& &安庆方言里有读音相近,意思相近的三个词:‘精跩跩’、‘筋拽拽’、‘惊乃乃’。要注意的是三个词都要尾音儿化,是那种极短、极轻的,能感觉到却不一定能听到的‘儿’。 ‘精跩跩’,大多指老人精神矍铄。安庆方言单独用‘跩’字,往往是贬意,是说人摆谱,字典解释‘跩’是形容鸭子行走摇摇摆摆的样子,这倒真的契合‘跩’人端架子、扮范儿的味道。从这个字衍生出‘跩味’、‘跩精味’、‘跩着象皮蛋样的’、‘精味淘江’等等,意思都是‘烧包’、显摆。‘精跩跩’就是褒义词了,说人有精、气、神。 ‘筋拽拽’是指食物筋斗,有劲道,有嚼头。安庆有一道出名的地方土菜:山粉圆子烧肉,吃起来筋拽拽的,那叫一个美。筋拽拽是烹饪食物的高级境界,太熟了就是‘稀化的’,反之就是夹生,‘筋筋跘跘’的,都摆不上桌面。&&‘惊乃乃’,主要用来形容人精神、精明,其意思和‘精跩跩’相似;‘惊乃乃’更侧重描述人的警醒,紧张。比如,小孩子到新的环境不适应,大人会说:“这孩子惊乃乃的,过一会就好了”。人们用这个词一般都是赞许,不过已经到了临界点,再过了,就是“惊张失尔”,风声鹤唳,以至于“惊慌失措”。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二:
‘钉钉碗款’ ‘大海呆的’ 作者:海门夕照
pic_6524.jpg (107.6 KB, 下载次数: 0)
16:29 上传
& & 如果问:“前面路口停着一辆卡车,大海呆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安庆人都知道,是说前面路口停了一辆很大的卡车,常见的定语后置。‘大海呆的’就是很大的意思。但是,如果换一个语境,同样一句话,一字不改,在和人争论前面路口是否停着卡车时,说这句话,意思就是不容置辩,确确实实。这时‘大海呆的’就是表示某个事实客观存在,毫无疑问。以前听到有人评价安庆方言博大精深,我总认为是溢美之辞,现在,自己也有点觉得是了。不是多年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怕是很难深刻理解、自如运用的。& & 在公园里老人们聚集聊天,常常听到‘大海呆的’。老人们聊着聊着就抬起杆子,一个说“退休金涨了六年了”,马上有人‘扳驳’,“七年,大海呆的”。那人还坚持“六年,大海呆的”,争着俺睛翻。菜市场侃价也常说,“昨天笋子只卖一块八,今朝你就要两块五,掉着经(超出常理)”,小贩信誓旦旦“昨天两块七,大海呆的”。& & 有一个词‘钉钉碗款’,和‘大海呆的’有些意思相通,前者更侧重强调不可更改。板上钉钉,大海碗反过来罩着,还能跑得掉吗?一位邻居为儿子今年高考焦虑,大家都劝他“你儿子从小念书发狠,年年前几名,进重点大学钉钉着、碗款着,把心放着肚子里头”。公园里的老人们,争过了自己的事,又讨论起国际大事,“本拉登是二号打死的吧”,“一号,大海呆的”。“不晓得可真的是他”,“肯定是滴,不搞着钉钉碗款,他总统敢宣布啊”。说得在理。& & 趣谈安庆话,准确地标注读音是个难题。上面提到的两个词,‘大海呆的’读音是对了,但是不能望文生义,‘钉钉碗款’第四个字,连读音都没法拼出来,只能谐音。常为此纠结。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三:
‘把’、‘驮’ 作者:海门夕照
Img.jpg (79.02 KB, 下载次数: 0)
15:33 上传
安庆方言有两个动词比它们在普通话里的意思,有较多的扩展。&&第一:‘把’。普通话里是拿、控制、看守三个意思。安庆方言在此基础上还有几种用法:1:‘替’,如:这包太重了,我把你拎一下。2:‘帮’,如:我去骂他,把你出气。3:‘给’,如:你边上那本书递把我。4:‘送’,如:我买了新手机,这只旧的把你。5:‘嫁’,如:他家女儿去年把婆家了。6:‘喂’,如:孩子饿着哭了,快去把奶。7:‘端、抱’,如:给小孩把尿(屎),别拉在床上。&&另外,普通话将‘把’字放在数词或量词后面表示约数,如百把、丈把。安庆方言往往再加上数量词表示数量大、程度高。如百把百,丈把丈。说起来就含有强调的语气。如:今天看龙船人挤人,总有万把万人;应酬太大了,一天要条把条烟。&&第二:驮,普通话是负载的意思。安庆方言还增加了以下用法:1: ‘被’,如:驮骂,驮打;2:‘借’,如:驮债、驮贷款;3:‘承受’,如:驮霉,驮名声。& &另外,还创造了形容词用法,表示使劲的,拼命的意思。如,那个小偷见到警察,嚇着驮起来跑。
收听听众帖子
本帖最后由 安庆老爹爹 于
15:26 编辑
之二百四十四:
‘不得掉棹子’
作者:海门夕照
e97a.jpg (206.23 KB, 下载次数: 0)
10:41 上传
“你这孩子,好吃的东西吃着不得掉棹子,就像搜嘎(家)挠一样,不搞完不放手”,常常听大人这样数落孩子;还能听到人们这样指责得理不饶人的:“人家都没有做声了唛,么事这么不得掉棹子宅?”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安庆方言里的‘不得掉棹子’,是不休不止的意思,略带贬义。& & ‘不得掉棹子’使用的范围极广,几乎任何行为不加节制,都可以称为“不得掉棹子”。比如:“那个女的骂人骂着不得掉棹子”;“钻到电脑里去着,玩着不得掉棹子”;“喝酒象孬子一样,不得掉棹子”;“美国、法国跩着利比亚打,炸着不得掉棹子”。& &一直推敲它到底是哪几个字。一开始随便地写为‘不得吊找子’,当然是不伦不类。又想是不是‘掉爪子’也觉得不贴切。联想到安庆江城特点,许多用语与水上生产、生活有关,觉得可能是‘不得掉棹子’。首先读音对了,再看意义。经查,‘棹’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有‘船桨’的意义。曾经在盛唐山巅说过安庆‘此地宜城’的郭璞,在【江赋】里写道“舟子于是搦棹”;【后汉书。皇甫嵩传】也称‘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江上行船,短桨长棹。正好比:小车不倒尽管推,棹子不掉,不是要一直摇吗?& &继续推敲‘掉’,记得早年大木船上的棹子,都是用粗麻绳或是皮条悬扣在船舷边的立柱上的,很难松脱滑掉的。掉棹子应该不是丢失、滑落的意思。是不是还有古义呢?经查,‘掉’在古语中还有‘摇动’的意思。【左传。昭公十一年】有言:“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既如此,‘不得掉棹子’就是‘无法摇动船桨’的意思。试想,在滔滔长江中,无法摇动船桨,大木船失去动力,无法控制,必然不能节制,无休无止地顺流而下了。这就和历朝历代安庆乡民使用这句话的引申义完全吻合了。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五:
‘泡人’与‘水嘴’ 作者:海门夕照
86a1tbclo3uwj21hc0u0af4.jpg (58.31 KB, 下载次数: 0)
15:53 上传
& &家乡方言里常常用一个字形容某人的性格特征,极其准确传神。如阿人、扼人、憨人,还有一个就是泡人。泡(pāo) ,第一声,字典介绍:1. 鼓起而松软的东西:眼~。豆腐~儿。2. 虚而松软,不坚硬:~桐。木料发~。老乡们形容人,是把这两层含义融合到了一起,就是虚而松软还偏偏要鼓起来。&&胸无点墨,可言谈举止偏偏要装出学富五车;能力低下,偏偏装出才高八斗;就连祖宗家世也能随意臆造,就如同鲁迅笔下的阿Q:‘我们祖上……阔’。人们常常这样评价他:“跟这个泡人谬得感,你感天文,他晓得天上天﹔你感地理,他晓得地下地” 。“他是一个枣子煨一吊罐,泡掉着筋”。 ‘泡人’总是和‘水嘴’紧密联系的,‘水嘴’,词典解释:“方言。指好闲扯且无节制的人。”可我琢磨,在安庆方言中,‘水嘴’除了此含意外,还是吹嘘,夸耀且亳不知羞的人。他怎么表现自已满腹经纶,当然是自吹自擂、喋喋不休,怎么显示自已才高八斗,也只能是杜撰捏造、夸夸其谈。 ‘泡人’心理素质好,不看别人脸色,只顾自说自话。哪怕人家早就知道他的底细,照样吹牛不打稿子,水嘴聊洪,感着水牵丝,嘴角冒白潽(沫)。实际上,越是这样喜欢自我表现的人,越是内心缺乏自信,严重自卑,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引人注意,受到尊重。结果恰恰适得其反。&&现实生活中,这种‘泡人’虽然令人生厌,却也不必拒之千里。他对别人对社会并无恶意,只是心理状态有些障碍,领导、老板使用上要费些思量。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五:
‘泡人’与‘水嘴’ 作者:海门夕照
&&非‘泡’,应是‘奅’。物虚大是‘泡’,人虚大是‘奅’。
360截图57031.jpg (137.62 KB, 下载次数: 0)
16:56 上传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六:
‘挖谷搂根’ 作者:海门夕照
ba1b79ce5cefe.jpg (82.85 KB, 下载次数: 0)
15:59 上传
&& 曾经看到一段国外视频,一位父亲耐心地回答女儿的问题。可无论他怎么详细地回答,女儿总还有一个“Why?” 等着他,几分钟的视频,总有十来个“Why” ,可怜的父亲焦头烂额。我思忖,如果换成某位没有耐心的安庆人,肯定早就说:“不要这么挖谷搂根的问,长大了就晓得着”。& &‘挖谷搂根’,是安庆方言形容词,由两组近义的动宾词组组成。‘搂’在词典中解释为弯曲手指,向内用力。本义是扣扳机的动作,在这里是作为‘抠’的近义词,与词典解释也吻合。这个词我理解的主意是:无止尽的追索。主要用在两个语境,一是形容无穷无尽地追问答案,打破砂锅问到底,二是形容对物的无休止的占有和使用。第二种用法常常指向孩子,譬如两位母亲聊天,其中一位说:“我家宝宝样样都好,就是一门,好吃的东西非要挖谷搂根,搞着光滑滑的才放手”。另一位往往附和:“是的哟,都一个德性。”& &以往也常说这个词,但从没有深究它究竟由哪四个字组成。开始写成‘挖骨娄根’,有位博友老师指出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应该是‘挖葫芦根’,因为葫芦的根系发达,要挖清是很费事的,很有道理。可转念一想,‘挖葫芦根’没有必要性,只有收获薯类、花生等五谷杂粮时,才必须认真搂清地下块茎和果实。另外从语法角度来看,这也符合安庆方言的语法习惯,许多形容词如‘挡手绊脚’、‘清汤寡水’, 都是这样由两组并列的同义词组组成的。& & 回到篇首,对于孩子挖谷搂根的追问,从道理上大家都知道要有耐心,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的求知欲望,可真正遇到视频中的小女孩,怕是难以捺住性子。殊不知,孩子少时求学问,长大做人、做学问都离不开这种挖谷搂根的求索精神,千万不能粗暴地喝斥。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七:
作者:海门夕照
content_e2.jpg (90.86 KB, 下载次数: 0)
15:44 上传
&&‘瘪嘴凹腮’和‘瘪嘴歪衰’,是家乡方言中两个读音极相近的形容词,小时候根本分不清谁跟谁,曾经好长时间郁闷,大人这么说老人家,怎么也这样说我。‘瘪嘴凹腮’好理解,是说老年人“掉着牙齿瘪着腮”,这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而‘瘪嘴歪衰’更多的是心理状况的外在表现。& &望文生义,一个人瘪着嘴,歪着头,情绪衰落,一定是心情压抑,萎靡不振。原因不外乎生病或是挫折。朋友们鼓励病人“小毛病,不要瘪嘴歪衰,愁眉苦脸的,对恢复不好。”对于正处于失恋、失业、失意或是失败之中的人,“瘪嘴歪衰”于事无补,重要的是自我调节,收拾心情,从头再来。& &乡亲们用这个词的对象更多的是孩子们。人们常常这样调侃小朋友:“昨天还是神头鬼脸的,今天怎么这么瘪嘴歪衰的,装狗(生病)了吧?” “骂着你就瘪嘴歪衰的,车过背天都抓得上。”小孩总是这么被父母训斥。对于情绪低落的孩子大家都很宽容:“你看他瘪嘴歪衰的,要哭不得yué,莫惹他。”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八:
泼皮 作者:海门夕照
QQtupian56.jpg (61.14 KB, 下载次数: 0)
16:01 上传
& & 畜牲,这恐怕是对人的最恶毒的咒骂,最鄙薄的侮辱了。但凡正常人都对此讳莫如深。可家乡人就是怪,己所不欲,偏施于人,而且偏偏施于自已万千宠爱的宝贝子女。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和小猫小狗扯在一起,这就是家乡流传久远的育儿风俗:把孩子当畜牲养。这是因为畜牲最泼皮。& & 安庆方言形容动、植物生命力旺盛、坚强蓬勃,用这样一个词‘pō pi’,第二个字发轻音。一直没深究是哪两个字。最近看到一位博友老师用了‘泼皮’,心里很不以为然。因为‘泼皮’就是流氓、无赖,典型的贬义词,怎么可能还有如此对比鲜明的强烈褒义呢?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 & 查典籍,‘泼皮’确实有另一注释就是生命力旺盛,抗摔打,倔强,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仔细一想这两层解释在意思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那就是不论环境怎么恶劣,无论外界如何打压,都要顽强、倔强的生存、生长,哪怕是不择手段。当然,这显得很牵强。有聊胜于无,姑且用之。& &把孩子当畜牲养,当然不能当真,追求的也只是一些形式。比如给孩子取乳名,多是狗蛋,狗剩,二狗子;孩子生病说是‘装狗’;孩子生日说是‘长尾巴’;童年时脖子上一直要戴红色绳圈,名曰‘套狗索’;特别来之不易的男孩要在后脑勺留一条小辫子,说是猪尾巴,企盼蒙骗天王老子。& &美好的愿望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早年穷人家经济窘迫,孩子又多,吃饱都是奢望,哪里还能顾及营养,医疗更谈不上了,自然而然就任其靠天长了。&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文明程度高了,人们不再过份关注老的形式。但是希望孩子泼皮,健康茁壮地成长的愿望更强烈了。营养均衡,保健全面。其实家长们更要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培养,让他们从小象野花野草、小猫小狗那样经历风雨,经受挫折,适当地承受磨难,这样才能真正的泼皮成长。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四十九:
‘玩桡子’
作者:海门夕照
.jpg (168.79 KB, 下载次数: 0)
15:48 上传
& &又是端午。博友们热烈地议论吃粽子划龙舟。很自然地想到两个词‘听鼓下桡’和‘玩桡子’。前一个词是全国通用的成语, 早先划龙舟只是为了纪念屈子,后来演化成龙舟竞渡。一条龙舟,代表一村一乡的荣誉,竞争格外激烈。鼓手用激越的鼓点,指挥划手统一行动,下桡、划水、提桡,整齐划一,龙舟似箭。& &我小时候长江对岸也属安庆区划,年年看端午节龙舟赛在湍急的长江上进行,上自东流、杨套,下到江心洲、长风,都派龙舟到大南门至迎江寺前江面比试。那时比赛不象现在设一终点,各划各的水道,而是追抢活物,可想而知比赛愈加火爆激烈。随着一声锣响,商家往江中抛入扎红的鸭子,顿时鼓声震天,千桡争挥,鸭儿扑腾,数条龙舟都追鸭而去,各舟迫近时往往桡子互击,互相干扰。终有一舟抓住精疲力竭的鸭子,敲着得胜鼓点,划住岸边领彩,得意洋洋,好不风光。没有抓住鸭子的龙舟并不服气,指责对手‘玩桡子’,有时甚至为此发生械斗。&&‘玩桡子’应该是安庆地区特有的俚语。指在龙舟赛中用桡子干扰对方。现在已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指耍小聪明,私下做小动作,或是居心不良,设套蒙人,意思已经远远延伸。常可以听到有人这样警告别人:“莫跟我玩桡子、搞门道,不甩你这一套”。也有人识破别人伎俩,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跟我玩这些小桡子,把我当么人。他做鬼,我是捉鬼卖的”。‘玩桡子’还有一处出典,‘打鼓的不会玩桡子’,是指分工明细、各工一行。当是又一层含义。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五十:
古韵悠远一声‘嗟’
作者:海门夕照&&
1636957preview4.jpg (65.12 KB, 下载次数: 0)
15:48 上传
& &家乡老幼随口而发的‘嗟’,却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文言叹词,【康熙字典】注释几百字,简括为:音借,伤歎也、痛惜也、自佐也(语气助词)。也含呼唤之意,《礼记·檀弓下》记载的春秋时齐国默敖施舍饥民,呼喊:“嗟!来食”,被愤然而拒,给中华文库留下一句成语,也留下‘廉者不取嗟来之食’的名言。不可思议的家乡方言,将这‘嗟’不可思议的原封不动的传承了下来,不仅读音没变,表示各种感叹的语义也没有变化,实在令人惊诧。特别的是,不少方言用语随着普通话普及而渐渐变成了古董,而‘嗟’的使用频率却从未下降,安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随口说着文言词,个个俨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学者。& & 现在家乡方言中,用‘嗟’表示伤叹、痛惜,还用来表示疑问、不屑、训斥,也用来表示惊奇、欣喜。戏迷票友中还传颂着严凤英巧加‘嗟’字的佳话。黄梅小戏(打猪草)有一句唱词:“用目来观看,猪草就爱坏人”,严凤英在中间加上‘嗟’,唱成:“用目来观看嗬舍,嗟,猪草就爱坏人,呀子咦子呀”。欣喜之情,溢然而出,意趣盎然。& & 市井陋巷的芸芸众生个个都是语言大师。安庆人在‘嗟’字前加上‘啊’读成‘啊嗟’表示惊和喜,更奇妙的是通过发‘啊’音的长短诠释惊和喜的程度,“啊-嗟,突然下这么大的雨”,人们被没有预报的大雨惊呆了;“啊---嗟,你儿子考进清华了哇?恭喜你啊!”邻居大妈也为有出息的好孩子大喜过望。那么大师们怎么表示惊或喜的最高程度呢?就是在‘啊’后面加‘嗟’的叠字,一位老奶奶这样表示对物价上涨的诧异:“啊嗟嗟,猪肉都卖到十五了啊”,在家乡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夫妻观灯}中的这一句台词,把‘嗟’用到了极致:“么四啊,街上有灯哪,啊嗟嗟嗟,我就是欢喜看灯迈,走走走,看灯气哟……”(附注:另一古汉字--- 唶 , jiè,子夜切,音借。表示嗟叹。赞叹。又助伯切,音柞。唶唶,象聲也。似乎更接近安庆方言中这一叹词的意思,只是生僻了些。)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五十一:
见见不识已作者:海门夕照
UDDT54.jpg (67.35 KB, 下载次数: 0)
15:06 上传
&& 安庆人指责别人得寸进尺,往往会说“不要见见不识已”。比如,女士在服装店买衣服,开价100元,还价到60,还要砍,店主会说“你不要见见不识已了,再还我就要赔本了。”再比如,两人争吵,一人得理不饶人,喋喋不休,咄咄逼人,另一人忍无可忍,反唇相讥:“你还真是见见不识已,蹬鼻子上脸,我是忍着罢了,当真是你一个人的理呀”。& &见见不识已,这句安庆方言俚语还时常挂在老乡们的嘴上,可究竟是那几个字,很费思量。要做到读音和意思都吻合,很不容易。有几位老师说是“奸奸不识已”、“件件不适意”,我反复推敲,认为还是‘见见不识已’比较恰当。& &见,在安庆方言中有‘每、个个、样样’的意思。如:‘见人发把枪’;‘见天35度,热死人了’。见见,就有‘每每’、‘总是’的含义。识,词典解释是知道、懂得;已,是停止 ,结束。那么,见见不识已,就是‘总是不晓得停止’的意思,这就和方言俚语的意思吻合了。
另外,‘渐渐不识已’似乎也可用,而且‘渐渐’有‘越来越’的含义,形容得寸进尺应该更恰当。转念一想,这个问题恐怕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所谓见仁见智,有时也只能各持己见了。这正是研究方言的乐趣所在。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五十二:
作者:海门夕照
t01cbae6f26.jpg (50.44 KB, 下载次数: 0)
16:45 上传
&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不少人不明就里。其实,这很正常。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年轻人没听过、没说过老的俗语,如:哭孬急、募斯募妈;反过来现在年轻人之间流传的,如网上风行的蓝精灵体里的安庆俚语,我看了也一头雾水。&&第二个原因就是方言的区域性,同是安庆城,东南西北门都有细微的差别。‘不拉位子’就是南门江边居民常说的俗语。以前长江黄金水道航运繁忙,整日里汽笛声声,特别是恶劣天气里更是汽笛长鸣,互相告知方位。江边人称之为‘拉位子’。为什么这么说,只能说是约定俗成。& &望文生义,‘不拉位子’就是比喻互相不理睬,不打招呼,引申为互相交恶,不相往来。有一个同义词叫‘不来哉’。“你说老张哪,我跟他早就不拉位子了”。“小李和老王不大来哉,上次为提拔搞着不快活,现在根本不拉位子”。当然,更多的安庆人还是欢快地互相拉着‘位子’,和睦相处,和气生财。& &安庆方言中与‘不拉位子’意思相近的一句大土话就是‘脚萌丫不夹(读为嘎)臭鼻子’,当然,后者使用的范围要小得多,一般只是在背后表示对某人的不屑,夸张到不愿用脚丫去夹对方的鼻子。“老吴算什么东西,我脚萌丫不夹他臭鼻子”。似乎人家的鼻子比他的脚丫还臭,尖酸刻薄。&&我的印象中这句话在花样年华的大姑娘之间对话时,使用的频率最高。小姐妹议论小张正在狂热地追求小李:“小李脚萌丫才不会夹他的臭鼻子呢”。闺蜜审问小娟是否和小江谈恋爱,她急忙辩白:“我脚萌丫怎么可能夹他的臭鼻子”。其实很可能等会就要去和小江鼻子对鼻子,故弄玄虚先。
收听听众帖子
之二百五十三:
‘搭浆’、‘半料子’作者:海门夕照
e.jpg (164.22 KB, 下载次数: 0)
08:40 上传
& &曾经的安庆造纸厂有两个工种,一是‘拌料’,一是‘打浆’,这两个名称正好和安庆方言俗语中的两个贬义词读音相似,工人们就互相用这两个工种的谐音调侃打趣。“你这个半料子”;“你这个搭浆货”。一位师傅调换了工种,自嘲地说“我昨天还是半料子,今天终于升为搭浆货了。”&&‘半料子’,和‘半吊子’、‘半油篓子’属于同义词,主要形容人。意思是虽有些学识但不渊博;虽有些才干但不精深,本来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情况,因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毕竟凤毛麟角。但往往越是‘半’,越要‘晃’,所谓‘半油篓子晃得很’,这就引人反感。做人还是应该低调。&&关于‘搭浆’,业余研究家乡方言的方教授说到一个故事:明末清初之际,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为太仓文人吴伟业等演唱昆曲,因被临时召来服饰未全,乃就急用棉筋纸裁制,糊上浆糊,制成了一套西施穿的服装。事毕,陈圆圆惊恐地说:“从今再也不敢搭浆了”。当然,这只是一个蹩脚的故事。& &方教授认为:搭浆是旧式缝衣的一道工序。因丝绸面料轻薄软滑,缝纫操作时殊为不便,故在缝纫前常在剪裁好的衣片边上均匀地搭上一层薄浆,再收干压平,便以定型不走样。因这道工序手艺不强,常由学徒担任操作,所以在外人眼中刚进店的学徒其手艺自然属于搭浆之流。&&‘搭浆’,使用范围很广。任何人、物、事不好,都可以说是搭浆。人品不好,人们会说‘那个人搭浆’;商品不好,会说‘质量搭浆’;事情没办好,会说‘这件事办搭着浆’。随着语境的不同,它几乎可以替代方言中表示‘不好’的所有的贬义词,如‘砸锅’、‘泡汤’、‘差乎’、‘不赫显’等等。
12 / 13 页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腾讯微博
|||||||&&&
Powered by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庆巨石山 住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