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海战策略游戏上策是什么?中策是什么?下策是什么?

查看: 6058|回复: 84
站在英法美的当时的情况上分析(也就是不要开上帝模式),有没有比绥靖政策更好的方式?
总有人觉得那些绥靖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蠢货。实际上,他们精着呢。绥靖政策,实际上是由一战和大萧条共同影响组合出来的怪胎。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很危险,但是没有办法,他们只能相信希特勒有自己的终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先理解一战在那一代欧洲人心中留下了多大的创伤。不过分的说,一战流尽了欧洲的血液。“欧洲的灯光落下了,在我们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它升起”,这就是一战开始前的预言,而且,它成真了。一战开始前,欧洲各国正处于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看上去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然后一战来了。一战和二战相比,战场上的残酷程度高的多。无尽的战壕,停滞的战线,可能今天的人很难体会到那时人心中的绝望。战壕病,伤残者,一代人年轻的血流的几乎毫无意义。二战起码有机动性,能跑,一战有什么?一条战线维持1年?
人类从一战中学习到了总体战的可怕,而且英法国力几乎被绞尽的事实也使得后来的和约变成了赤裸裸的掠夺。那一代人根本就不想有战争,因为记忆的伤痕实在太重。后面又来了个大萧条,英国受到了打击,而法国虽然在优秀的经济政策下撑住了,但是经济也很脆弱。
然后,德国在一战中根本没被打服.......一战末期德国形势一片大好。东线俄国退出战争,腾出手来的德军在西线进攻不要太开心,几乎把英法打到了崩溃的边缘。然后国内革命,第二帝国崩溃。这在一些人心中留下了“我们本能赢,但是万恶的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暴徒毁掉了我们的国家”,这也是希特勒的意识形态之一。换言之,小胡子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布尔什维克的苏联。资本主义可以活,苏联必须死。所以也不用探讨苏联和德国联手的历史问题,没有可能。事实上如果苏联再表现的强大一点,很有可能历史上就会出现英德法联盟了。但是1936年的大清洗和两位出色外交家(李维诺夫,莫洛托夫)的表演毁掉了这种可能。
对英法而言,他们不是不知道德国的野心,但是国内民意在那里,另外小胡子对苏联肯定是满满的恨,“祸水东引”政策,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苏联是看了英法靠不住,一方面警惕德国,另外一方面希望苏德开片,果断脱身签不可侵犯条约“祸水西引”,在放弃各国的兄弟党的情况下同时加强内部备战,准备和小胡子死磕。对于英法,他们希望希特勒能够满足,能够用最小代价换来最大成果——胡子和苏联死磕,自己背后发展。
可惜历史是不如愿的。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就是在为第二帝国复仇。闪击战的成功,多少也有一战欧洲流了太多血,英法血流殆尽没有恢复的因素在,同时一战阴影也是希特勒迟迟不做工业动员的原因之一。
差不多就这样。民意和希望,绥靖政策并不是差选,实际上大家都在或多或少备战,不过民主国家,不能步伐迈那么大,民众太厌战。至于后来人的差评,更多是来源于英法在外交上的失败。
包括二战意大利打那么差,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部队的厌战。一战的影响,就有这么大。
------------------------------------------------------------------------------------------------------------------------------------------
半年前的答案为什么会出来。城市论坛这是在发什么疯。
当时只是随口一答,结果今天这么多人来点赞.......里面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下面也提到了。
这个答案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一战的厌战情绪及国力的空虚,第二层是英法的算盘。现在这个混乱的结构,是随手写没照顾的后果。
修订一下。以下内容是补充。补充和正文关系.......就当是另一段随口吐槽吧。
首先,希特勒想打世界大战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强调一战的原因。很多人对那个时代没有直观认知,当然一战对中国而言记忆确实不深刻。死了一代人,在文字上很轻飘飘,但是如果你是这一代人的亲人,那就是十分沉重的。
此外,转引李德哈特的说明(上海人民出版社09版,我改了改译文,译文有些地方我觉得语句不通顺):
“战后有一大部分德国档案都已被俘获,而且也可供研究之用。这些文件显示出德国人对自己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
第二,希特勒不西进是有可能的吗?非常有可能。
希特勒一直到1939年夏天(8月22日)都在向他的将军们强调,在6年之内绝对不会向英国开战。
在《霍斯巴赫备忘录》内,记录了一份希特勒计划的译文,这个计划大意是这样的。
德国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去容纳人口增长。外贸德国经济没那么大的实力,而且有战时被卡脖子的风险,自己生产是不能自足的,因此应该去在人口稀少的东欧获得较多的农业空间。
希特勒的真实想法就是东进。固然希特勒要为一战复仇,不过要不要A死西欧,那还是值得考虑考虑的,至少希特勒本人很在意英法。
第三,英国人怎么看?
英国人当然知道希特勒的东进理想,虽然未必那么清晰。依旧引哈特:
“在1937年到1938年之间,他们(指英国政治家)中的很多人在私下讨论中都是很坦白的。而在英国的政界也已有许多的议论,主张容许德国向东扩张,以减轻对西方的威胁。他们对德国获取生存空间的愿望是很同情的,而且希望德国知道。
1937年11月和1938年2月的几次英德会议给了希特勒一种感觉,英国已经对德国东进打开了绿灯。
希特勒对波兰其实兴趣不大。不过波兰作死。原本希特勒希望把波兰拉上自己的战车,在1938年一直在努力。波兰在38年瓜分捷克中分了一杯羹(没错,波兰就是个趁火打劫的国家,又去抢了捷克一块地。丘吉尔回忆录中一点也不掩饰对这个波兰的鄙视),和苏联有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刚独立就去打苏联,结果被红军逆推到华沙差点亡国)。希特勒的条件是收回但泽港。不过平独镇露大波波觉得自己很牛。“骑兵远征柏林!”这个计划当时是真实存在的。
乔治劳合非常反对给波兰保护。他的说法很正确,在没有苏联参与的情况下,这个承诺就是自杀,将会直接导致世界大战。波兰可以脑残,英国跟着脑残就不对了。丘吉尔在回忆录中也是这样的反思。
1939年3月英国政策的突然转向,使得高压锅的压力突破了爆炸的点。历史不容许假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想一想,假如英法不给波兰保护,祸水东引是否就能成功?
苏联在做什么?1938年,整整一年,苏联的外交家们忙着去西方谈判,希望与西方一同行动,遏制希特勒。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冷遇。所以“祸水东引”,至少莫斯科是这么认为的。39年5月,李维诺夫去职,苏联对西方彻底失望。4月,苏德开始接触。希特勒希望稳住苏联,同时他和劳合想的是一样的。没有苏联,任何对波兰的保护都是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英国人疯了吗?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对张伯伦的政策有精彩的评论,虽然这掩盖不了39年时丘吉尔也在叫嚣保护波兰。另外张伯伦对苏联的不友好是有历史的。
和一战一样,没有人想开一场世界大片。所有人都认为,眼前的危机是暂时的,是可以解决的,是有人会优先退让的。于是开片了。
最后说一下国联。
国联这个问题,是战后提出来的问题。但是当时人,都没有把国联当回事。
国联开始就没有美国,而机制被破坏,至少从918之后就开始了。李顿调查团日本人根本不care。日本退出后,国联就彻底是个跛脚鸭了。对跛脚鸭,还有什么指望?
相信国联与信春哥没什么本质不同。
其它几个细节。
意大利。意大利的表现实际上远远没传说中那么差。意大利是北非战场的主力,在东线也有不多的亮点。北意大利的游击队简直无法无天搞得法西斯政权头疼不已。意大利海军的奋战也算努力。现在意大利陆军是北约最能打的陆军。可能欧洲除了毛子也就法国能拼一拼。
李维诺夫,莫洛托夫。两个人政策南辕北辙,但是在外交技巧方面都值得称道。相对而言,莫洛托夫的外交能力较弱。这里提这两个人,是为了说明苏联外交的努力。
整军备战,英国一直在忙,美国也在忙,苏联更是忙,大家都在整军。
苏联战前努力非常可观。为了保证列宁格勒的安全,先与芬兰谈判希望交换领土,谈判未果打了一场苏芬战争(然后苏联被逐出国联了.......)。军队换装,边境筑垒地域的建设,人才的补充都在进行中。大胡子对小胡子竟然会撕毁条约准备不足。即使如此,苏联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表现的。
说一下一战问题。
1917年和1918年的战局总结起来,就是德国还远没到不能打的境界。有两个评论对“情况大好”,“英法崩溃”存在疑问。应该说这个疑问是没有问题的,这两个说法过于夸张。英国是还有一口气,法国的确不一样,基本气绝了。1918年的鲁登道夫攻势很强,截至到3月底效果很大。问题是把德国的军事潜力拼光了。在6月前后出现了“福煦拯救盟军”的说法。1918年战局的最大问题是南线崩溃,土保奥被击败。
李德对此的评述是,假如德军不在18年初进行攻势行动,专心防御,要想结束战争还要长的多的时间。德国的投降主要是内部原因。有人说德军攻势没有战略意义。首先,你对一战战法极不了解,二,你对德国人究竟打成过什么样极不了解。
如果对此有更多兴趣,可以去看看丘吉尔是怎么记录这二十年的历史的。看完后会对一战到二战期间的历史有个小小直观的感受,这个问题理解起来会更容易。显示全部
那美国方面的原因呢?是不是因为它在一战中吃了肉,这回打算再吃点?
看不清楚换个脸
稍微补充一下,抛砖引玉吧。
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除了简单的厌站和一战创伤,以及经济萧条的负担之外,还有一个背后很深刻的原因。不理解这个,很难真正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也很难理解二战后国际间政治的规则。
首先回到二战前夜最关键的那一刻:
在希特勒第一次进军莱茵非军事区的时候,法国并不需要再次冒着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就能阻止希特勒。甚至法国甚至不必冒全面开战的风险,彼时法国军力依然是毫无争议的欧陆最强,也差不多是世界最强了。如进军莱茵非军事区,驱赶德军,英法的判断是最多面临小规模摩擦。
而希特勒在这一刻则下定决心,一旦法军动作,立刻撤回德军。
这有点像现在一个小偷当街偷东西,周围人看到了,大喊一声的话,最好的情况就是大家一起把小偷按住,最坏的情况是小偷恶狠狠的威胁。而实际上小偷的想法是只要有人喊,拔腿就跑。
结果呢,竟然是所有人眼睁睁的看着小偷把苦主摸了个遍。
以今天的视角看,这可能是阻止二战爆发最完美的时刻。我个人从历史决定观点出发,甚至认为这有可能改变希特勒本人的行为和政治性格。那个时候的希特勒算不上好人,可是远远算不上坏蛋。
到此,已经可以回答楼主提问了。
法国为什么没有出兵呢?
原因简单到愚蠢,不想承担风险,哪怕这风险仅仅是一次小规模的摩擦。就像坐视阿尔及利亚和日军侵华一样,国联毫无行动力。
我以为,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家对于集体安全这一新型国际政治观念理解不完整。
一战前的国家间关系,大概有点像一个棋局,大家都是棋手也都是棋子。下棋嘛,没什么道德观,怎么合纵连横都是我自己的能耐,子多棋力好,吃你吃得天公地道。
结果呢,下到最后,还真有点像下象棋的时候,双方都无限的用一个子去照看另外一个子,最后下成了一个死局,不破局谁都以为最后自己手里剩的多。
打完一战之后,美国人跳了出来,狠狠的鄙视了一下欧洲坏蛋,你们都不是好东西。大教授威尔逊第一次把道德观引入国际政治,搞出来一个国际联盟,开始执行集体安全。
集体安全是啥? 最简单的黑帮规则。打狗要看主人。当然相比之前弱肉强食的自然发展还是要进步一点,毕竟进入人类社会了。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黑帮规则上。对边把我的小弟打了,我怎么办?说什么也要把场子找回来把对方的人揍一顿。要不然以后谁跟我混?这么简单的一条道理,其实是集体安全的核心。
可惜一战后那些政治家不懂。他们的做法是,自己小弟挨顿揍,回来诉苦,反而劝小弟,何必呢,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就这么算了养养伤正经八本过日子好了。就为你这么点小事跟对面大哥开干实在不值当啊。
这么玩下去,以后谁跟他混不说。别人把他小弟打了个遍,就剩他老哥一个,削他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等到比利时被揍的时候,英法终于想明白了。这个时候自己的小弟们已经被削得差不多了。是的,我说的就是比利时,在此之前直到德军闪击波兰的时候,英法依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坐看自己在东方最重要的小弟被人痛殴。
当然正经的说,国联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执行力,最后美国缺席更加使国联执行集体安全行动变得毫无可能。
关于德国没有做总动员,这点是有历史原因的。
在一战的时候,人类工业化进展恰到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这个时候铁路发达,公路和机械化运输能力却很稀缺。这就导致了一个十分古怪的特点:一个国家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来动员。而一旦完成动员,却可以迅速的摧毁敌方常备军。除非敌方也同时动员了差不多的军力。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信心长期的维持总动员状态。
有点像一枚定时的核炸弹。如果对手安置了这个炸弹,我最好也这么做。至于后面用得上用不上,不管。
更倒霉的是,越弱的国家,比如俄国,总动员需要的时间越久。他们需要提前所有强国作出判断。
说白了,这玩意就是一个有缺陷的博弈规则,最后得出最差劲的博弈结果也并不奇怪。
德国一战坏事就坏在这个总动员上了。所以二战的时候对这一点比较忌讳。
二战的时候英法坏事,也坏事在对总动员的这个记忆上了。他们俩还等着大家一起动员,等上两个星期然后一起开打呢。可惜这个时候技术已经使闪电战成为可能。总动员的时代过去了。
说到底,还是核弹好,20分钟,近点10分钟,远点最多30分钟,大家瞬间玩完。一个完美的游戏规则,最后得出最好的博弈结果。
二战后人类吸取教训,终于赋予了安理会行动权。而这一点也终于在日后的国际政治博弈中证明了自己。二战后不论局势如何变化,两个霸权从来没有对一个国家提出过一吞并为目的的赤裸裸的领土要求。大国和小国打来打去,最终都是要扶植一个代理人。除了阿拉伯国家对于以色列的存疑的领土要求,联合国面临对其集体安全准则最赤裸裸的挑战,是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而最终也证明了联合国证明了自己。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说,由如此多且对立的国家构成的安理会,在大部分时间都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这一点倒是和国联很像。
而现今,能比较完整的执行集体安全理念的,是北约和美日同盟。
================
二战后的集体安全策略,受到意识形态对抗和核战争的双重影响,变得比较难以检讨。一个事件的成因,恐怕很难说清楚到底是那个因素在其决定作用。
先说联合国。这东西建立在集体安全基础上没错,但要理解联合国的集体安全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它到底代表了谁的集体安全,以及界限在哪里。
从本质上说,联合国的核心和真正有意义的部分,全在于安理会。没有安理会的执行能力,联合国就是另外一个国联。
安理会,就是围绕五个常任理事国设计的。这五国之间采取了集体安全最为标志性的协商机制:一致同意原则。本质上,它是同盟国在二战后的延续.它声称执行的集体安全策略,假想敌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一代轴心国。它号称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用于维护五个常任理事国自身的安全。
现在看到的安理会常显无能,那是因为这个假想中的新一代轴心国从来没有出现的可能。安理会动武次数有限,但每一次行动都恰当的维护了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利益(想请仔细思考下朝战对于时任五常的各个国家是什么意义。)
安理会的问题。第一就是集安策略不可能作用于一国内部的政权更迭。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说到底集体安全策略不过是盟约的终极表现形式。而想要阻止一个国家政权的更迭,则意味担负起宗主国的责任。
第二对于参加安理会的小国,实际上在承担一种负向的集安责任。按照安理会的原则,老大不爽了,他们得跟着这五个老大出去干架。可是自己被欺负了,老大出不出头,要看老大们的情绪。身处热点地区的小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从未寄托于联合国,而是转而寻求更加实际的盟约。这些盟约千奇百怪,甚至有个叫做“不结盟”的同盟。所有这些盟约都在试图贯彻集体安全观念,可惜照猫画虎,邯郸学步。做的最好的,到底还是美国人搞出来的北约和远东地区美日-美韩-美菲安保条约。
======================================
集体安全其实仰仗于清晰的传达信号。我在以前一个回答里把它描述成理性疯狗,就是采取集安策略的一方,必须让自己的潜在对手知道,一旦盟友遭到攻击,自己会不计代价参与反击。
对中日关系而言,中国对日本施加的压力愈大,以武力威胁日本,结果一定是美国传达更加清晰的信号给中国。钓鱼岛问题的实质性升级是去年火控雷达照射事件之后,、在此之后中方即降低对抗强度,但美方依然不断的明确,不接受单方武力改变现状,直至最后明确钓鱼岛适用安保条约。这个趋势我曾在以前的回答中预计过。
如果一定要走向对抗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某些目的,那么首选目标也不应该是日韩菲三国。显示全部
超越另一个自我
是啊,二战中的意大利部队完全就被丑化了,人家不想给法西斯卖命打仗,有什么不好的?
春华秋实—薛城
我觉得是中策不算下策。仗肯定是要打,早打晚打的问题而已,而晚打英法觉得对自己更有利。另外一个就是错误估计了苏德的实力。
二战就是英法的霸权过渡给美苏德日的过程,只不过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而已,英法是需要检讨的。至于美国……美国根本就是最大利益获得者好不好?他有什么需要检讨的?
英国就是不愿意送炮灰才让二战发展成这样,最后他也没死多少人,他的目的难道没达到吗?要说英国战后的衰落了,那是必然的,战后逼迫英国最狠的可是美苏不是德国,不靠工业实力就靠国际政治当大国是不切实际的,挨这巴掌是迟早的事,二战失误也不过多挨了一次而已。英国被炸那么几下,看看德累斯顿简直是太轻微了,说是活该都不为过。
说来说去,只有法国人是算错了。
具体到政策,所有的政策都是有风险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大家说这是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一开始就和德国打一架?那么这个上策除了没丢法国外最坏结果和现实差不多,最好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而绥靖政策的最好结果是不花钱毁掉两个强敌,最差结果就是现实。你不能说现实很糟糕,换个相反的方法就一定成功,很可能只是换种方式失败而已。
——————绥靖—————— 威胁
成功——90%德国自灭————30%德国克制,欧洲第一强国
普通——9%克制普通强国 ————60%整体对战,德苏战败西欧打烂
失败——1%德国占领西欧————10%整体对战,德苏战胜西欧打烂
很多人反绥靖不是反绥靖,而是从后果推出来这样不好。正如有的人说日本是反战败,不是反战一样。如果绥靖成功,同样一批人,就会赞同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二战前的特殊形势,绝大部分站在希老板位置上的人在英法的绥靖政策前,都会妥协或者在头两次进攻中就失败了。绥靖不代表着永远忍让,大多数情况只是一种策略——不然大家就可以批评常凯申的对日十年绥靖了。
你说对德绥靖是错误的,那二战后大家岂不是都对苏联绥靖了?二战的后期就不该给苏联搞租借法案,直接英美二挑二打完德国立刻继续战争总动员打苏联,绝对打得过!苏联青壮年都死光了,美国的还只动用了十分之一呢!英国只是穷了点,炮灰也大有人在。苏联的威胁比德国大多了,有了第一次教训怎么就不吸取呢,绝对应该大打特打!但是呢……这次绥靖就很成功吗。苏联不是自我灭亡了吗?
大家可能说,早点开打希老板不可能打得过英法,可以直接吓阻。然后呢?吓住了希老板一时,能永远吓住吗?秦国修郑国渠的故事大家没听说过吗?绥靖政策和全力围堵,其实就是长期和短期的选择。你要爬科技树,就不能暴兵;你要暴兵,就不能爬科技树。希特勒的扩张,其实就是极限暴兵的走钢丝赌注式打法,99%自己把自己玩死,不用对攻,打野的时候可能就完蛋了,正常人看来有什么可怕的?不说打仗,光大家集体经济封锁,德国就能立刻没脾气。德国大量的机械可都是美国人贷款提供的啊。为什么?大家都要熬过一战后经济危机的短期需求,哪怕资敌也要先顾了短期再说。英法不是一条心,英国国内民众和政客也不是一条心,不绥靖就等着下台吧。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没人能够狠下心来先苦后甜。
英法最怕的反而是苏德的稳打稳扎式打法。以德国和苏联的发展速度,苏联再玩两个五年计划,北欧一样要丢。中欧也够呛,东欧肯定是丢给德国了。对于英法来说,丢给两家比丢给苏联一家强点,也强的有限。德国战后不是缩了吗?现在德国在欧洲强不强?
像德国那样早期每赌必赢,越打越强的怪物,像苏联那样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青壮年死光国力反而急剧上升的怪物,在正常思考中一般是不在计算内的。你家的汽车有装防泥石流的装置吗?防陨石的呢?这种怪物以后见之明来说,有而且必然存在,但是当时的英法以那个时代的眼光,是看不到的。
反过来,绥靖政策最后肯定还是会打,但是如果不是希老板太给力的话,德国铺子摊得越大,力分则弱,自我崩溃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际上如果不是希老板和大胡子,大部分欧洲国家搞德国的扩张,肯定是经济崩溃打败仗,根本不能以战养战。风险其实并不大。
其实英法的最优选择就是承认英法的世界霸权迟早会失去,一战后对德国别那么狠,大家结成欧洲联盟,规范管理国内资本,对苏联友善点,早点承认美国霸权——也就是早点主动过渡到二战后的体制。但是,这比和德国步步对抗更不现实。显示全部
别匿名让我关注啊:(
确实是下策。
而且不用开上帝视角就知道是下策。
因为希特勒是个很“诚实”的人,我们回头看,希特勒一直到死,他所有的政治战略都是按照《我的奋斗》里的理念来执行的。所以说,绥靖没有用,是必然的,因为在《我的奋斗》里已经很明确的写清了希特勒对犹太人、对其他民族,对欧洲以及对德国命运的构想。
其次,斯大林比张伯伦要没下限很多,独裁者之间也比较容易达成共识,所以英国和苏联比赛献菊,肯定是苏联姿势多,更紧致,希特勒更喜欢,所以其结果必然是先联苏,而不是联英,祸水东引不成立。
张伯伦和法国当时政府太软弱,看张伯伦几次见希特勒的记录,张伯伦真是要啥给啥,给的时候还注意服务态度,我们看到后来丘吉尔上台时其实英国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但是丘吉尔在比张伯伦差很多的环境下没投降。最后才迎来了二战的胜利。
所以说,绥靖是个无比糟糕的政策,是短视和无知的产物,如果法国人能在莱茵派出几个师,也许历史就会美好很多。
明天会美好
结果都这么清楚了,还不蠢?
裸奔的蚂蚁一家
上策 --20号以后我会写一个超长的兵棋推演来说明
而且任何一个有过三方制衡战略经验的指挥官都会这么做。他们错只错在妄图依靠防御来抵抗进攻。进攻只能用进攻瓦解,所有静态防守都会被快速动态进攻瓦解。这是战术失误,法国还以为这是一战会进入到战壕焦灼战斗状,而德军已经有了一套全新的进攻战术(即机械化部队撕开口子,步兵将口子撕大)
回头分析战略原因。
有一个兵棋推演游戏强烈推荐希望了解欧洲战争战略的人玩下,是一个星际2地图:risk revulsion
如果你玩了超过3个月,你会非常清楚的明白为何不能打苏联,以及为何要快速的占领西欧,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等等。里面涉及到的知识和各种博弈是我从未在其他游戏中体会到的,其中无任何战事和操作,仅几个人在谈判就可能持续几个小时。
你届时就会了解无论是欧洲,苏联,德国都是用的上策。盟国犯的只是一些战术错误,相反轴心国犯了几个严重的战略错误(主要是日本意大利两个不靠谱的盟友)。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上策,中策,下策。不看会后悔
上策,中策,下策。不看会后悔
每日一篇,「戒而论道」(healthyforyou)导读:破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总结原因,找出原因,下次杜绝,真的做到了,戒色不难了。上策,中策,下策、不看会后悔了文by丨戒色养生下策,是强戒,世界上能做到的很少,有努力看戒色文章,但是还是看黄,手淫是戒不了的。中策,杜绝黄网,学习还不够,生活没有计划,能戒一百多到几百,但是最后还是会破戒,上策,杜绝黄网,每天学习戒色知识,孝顺行善,正气常存,邪不可干。行动第一,一心戒懒,戒色与生活习惯也是息息相关的,一定要爱干净,洗衣服,房子收拾干净,洗澡,对戒色也是至关重要。一个人如果懒,戒色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不难理解,戒色每天必做的功课,必须每天都做,要把每天的任务不做当做会破戒一样,其实每天的任务其实也是在提升自己,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仁者无敌,意思是一个仁者没有敌人。当人改变了,命运也就改变了。最后一定要守好黄毒这关,我们小时候没有接触黄毒是不会知道手淫的。戒手淫意淫终极方法,前提是你真心想戒,不再贪恋手淫快感1. 经常洗脑自己,每天早晚跟自己说,对于欲望很大的兄弟至关重要,黄毒就是痛苦看黄必破。看黄一辈子别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女朋友,一辈子孤单老去看黄一辈子亏对父母亲,一辈子是个不孝子,手淫的人是没有精力照顾父母亲。看黄身体就像八十老爷爷一样,相信伤精的人都可以证明。看黄让我事业,感情,人脉,身体,都跨了,人不像人,是畜牲。当有意淫的时候,这几句话马上出现,意淫马上就断,至少我能做到,意淫马上断身为男子汉是不应该意淫女孩的,不应该想着占有她,而是应该保护她,疼爱她。有人如果还是会意淫,看黄的话,我只能说,你活的很阴暗,活在自己世界里。有什么办法呢??我曾经就很阴暗,一天有时候说话不到十句。那么我是怎么走出来的2, 黄缘意淫度绝了,戒色就上路了,每天学习戒色精品,师兄们一直说要学习学习,重点强调,是至关重要的。我给出的意见是好的贴子要经常看,别老想看新贴,这里看,那里看,都没看懂,怕难提高觉悟。sy后遗症治疗吧,吧主一直强调,帮助吧友,让贴吧充满正能量,我们都会一起进步。帮人就是帮己。我一个月来我一直这样做,确实有很大的效果。提高觉悟快。还说恢复身体靠孝顺父母,父母是我们的根,想恢复就往根上浇水,一朵花没有根是枯萎的,一时的风光还是会死的。陈大惠老师说开水煮鳝鱼,鳝鱼死后头尾都朝下,把鳝鱼肚子剥看肚子里有小鳝鱼子。鳝鱼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还是是屠夫杀牛,小牛看见屠夫走看把刀吃肚子里了。多么的感人,不孝顺父母就不是人,连畜生都不如。我们都应该按照自然规律做人做事。大家抽时间多看看,陈大惠老师中国传统文化视频,还有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想戒色一定要多看~~慢慢学习,做一个好人,才会活的好。每天行善,可能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善事没有做,我曾经每天拣一条公路的垃圾,当时是每天晚上,晚上没有人,怕别人看见,当时我是很猥琐的。但是我戒色没有成功,因为我自己心不善。我是为了戒色才去拣垃圾的,满世界拣也没用,可想而之,戒色成功后不会再拣。然后我不再拣垃圾。前几天,很随意的拣了一片纸屑,效果比前面一条接的效果好。身心非常舒畅。为什么呢???我信佛,但是没有学佛,佛说的是很正确的,做善事看发心,发心很慈悲,哪怕施舍一粒米,功德无量。发心不好,施舍一万斤米还不如菩萨施舍一粒米。这就是我当时没有戒色成功的原因。做一个好人,多替别人考虑,一切都会变好,因为你中了善的种子。迟早会发芽。比如我们今天看了黄色,当时不破戒,以后还是会破戒,我们的脑子里把黄色段从起来了,在我们脑子里了。就像光明师兄说的,脑里有手淫的思想,有黄段子,但是我们可以把种子拔出来,就是通过学习,行善,孝顺父母。正气常存,邪不压正。&3,运动,运动就不多说了,身体虚的做无氧运动,身体好点的做有氧运动。师兄们强调说运动,跟戒色是什么关系,首先是为了恢复健康。还有最重要的是,不难理解运动身体好了,心理健康了,毅力,坚强,自制力都会加强。通过跑步能发泄不良情绪,使心情变好。4 虽然我们一直在学习,做一个好人,但是做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下就是好人了,通过生活的练金场,慢慢来,慢慢做好。欲望还是会来犯我们,因为我们一下还是达不到那个境界。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治意淫,黄色,高危思想。十年如一日。5,欲望来了一定警惕好,好多师兄们躺床上容易破戒,我得建议是,躺床上是戒不了色,这是对于欲望大的师兄。我就是欲望大,我会把第一条的看黄必破好好洗脑。如果还是控制不住,我会起床。运动,但是我还是能控制的。其实躺床上我们意志力是很差的,老是心浮气躁,睡不着,这时候最容易破戒。警惕~~~当学习到一定的悟性,当然不用起床。。。欲望来了,双手合十,人会自觉闭上眼睛,能收住心神,不在心浮气躁。或者做仰卧起坐,还有欲望再做累了为止。总之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行。6,破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总结原因,找出原因,下次杜绝,真的做到了,戒色不难了。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破戒,安安静静的想,到底为什么,提高觉悟。破戒不等于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不努力绝对没有成绩。师兄们都是一次次破戒才戒除的最后兄弟们,我们都是男子汉,一定会戒色成功的。
▲ VIA:公益自媒体戒色联盟。▲我们致力于打造最精品的戒色咨询与心理辅导平台:▲戒色领域质量最高、最值得用户期待的公众平台。重拾节操,笃行美好精讲戒色方法,养生之道老人,充电新人,学习一个微信和他倡导的生活戒色养生公益宣传、投稿、众筹请联系Q Q: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战策略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