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游戏为什么用二矢半作为壶与投者之间的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

投壶[古代投掷游戏] -
战国时期,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投壶[古代投掷游戏] -
发展战国时期投壶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汉族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秦汉
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
秦汉以后废除了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图中间是主宾两人对坐投壶,旁有侍者三人。投壶虽然已不是正规的礼仪,但仍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据《东观汉记》记载,东汉的大将祭遵,”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投壶和雅歌连在一起,成为儒士生活的特征。
汉代的投壶方法较之春秋战国时期有极大改进。原来的投壶是在壶中装满红小豆,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汉代不在壶中装红小豆,可使箭杆跃出,抓住重投;可以一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西京杂记》说,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魏晋
魏晋时也流行投壶,晋代在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中,《投壶新格》投壶方式对投壶的壶也有所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因此在投壶的花式上就多了许多名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等。
投壶和我国古代的足球、围棋,都东传到朝鲜。据《新唐书·高丽传》记载,“高丽其君居平壤城,俗喜弈、投壶、蹴鞠”。
由于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汉代投壶成为儒士的高雅活动。魏晋以后,投壶翻出了不少花样,一些正宗儒派于是大为不满。变革
宋元时期,投壶仍在士大夫中盛行。宋代大儒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颇为不满。他根据封建礼节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竭力使其达到教育目的。他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他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以“礼”的眼光,做了修改。司马光的意见,使投壶染上了政治色彩。
司马光更定的新格即《投壶新格》一卷,作于宋神宗熙投壶游戏宁五年(1072年)。在投壶方式上,司马光定有“有初”(第一箭入壶者)、“连中”(第二箭连中)、“贯耳”(投入壶耳者)&、“散箭”(第一箭不入壶,第二箭起投入者)、“全壶”(箭箭都中者)、“有终”(未箭入壶者)、“骁箭”(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着又投入中者)等。
投壶这项活动,东汉以前礼教意味甚浓,魏晋南北朝开始向技艺多样化发展,增强了娱乐性。隋唐亦如此。《投壶新格》中反映了1072年以前投壶多样化的内容。司马光“更新定格,增损旧图”,对投法加以限制,实际阻碍了这项活动向技艺多样化、复杂化发展,某种程度也影响了它的娱乐性。但这种“改进”对巩固当时统治政权是有好处的,所以,《投壶新格》在明清两代不断被士大夫重刊。衰落入明之后,投壶并未拘泥旧法,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繁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明代也有不少投壶著述。如明末侯(王向)《投壶奏矢》称,当时的投法有140种之多。到了清朝,投壶日趋衰落。不过,到清朝末年宫中也还在流传。如今,北京中山公园内还有一个十字形亭子,叫“投壶亭”。公园还保存了六只古代铜质投壶,这大约都是清代皇帝的遗物。
投壶几经演变,流传了两千多年,一度极为兴盛,在士大夫中玩得热火朝天。之所以如此,首先因为它是一项“古礼”,士大夫们认为是一种雅致的娱乐,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乐于接受。其次,这种娱乐本身可以修身养性,并有健身的意义。
投壶虽然从最初的礼仪演变成娱乐游戏,但它始终伴随着一整套繁琐的礼节,没有完全割断同“礼仪”的联系。这样,就使投壶的流传范围变得狭窄,只限于士大夫阶层。到了清末,随着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投壶退出了历史舞台。
投壶[古代投掷游戏] -
投壶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都有《投壶》篇专门记述。投壶礼举行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左传·昭投壶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在两国诸侯宴饮中也举行投壶,可见,投壶在春秋时代已成为一种正规礼仪。
投壶源自于射礼,郑注《礼记》云:“投壶,射之细也。”又司马光《》云:“其始必于燕饮之间,谋以乐宾,或病于不能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寄射节焉。”由此可知,投壶是由于场地因素或个人因素的限制不能举行射礼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因此投壶与射礼在仪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二者都以司射为仪式的主持者,二者都用《狸首》为节等等。作为礼仪的一种,投壶不仅继承了射礼的仪节,还继承了射礼正己修身的礼义,正如清徐士恺《投壶仪节》云:“投壶乃射礼之变也。
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
投壶[古代投掷游戏] -
准备投壶投壶是在宴饮时所行礼仪,行礼者皆着汉服。&参礼者
主人1人:投壶礼的主持者
宾1人:投壶礼的参与者
司射1人:投壶礼的具体指挥者
乐工1人:演奏音乐礼器
投壶两尊:金属制、陶瓷制等均可。先秦投壶无耳,壶中盛矢以红小豆,使箭矢投入后不至于弹出。标准尺寸为壶颈长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一尺二寸,容斗五升,壶腹五寸。(皆周代度制,一寸合2.31厘米)
矢:若干。古礼要求以柘木制,此处不拘泥,以竹、木等均可,削成矢状,矢长二十厘米,首端锐尾端钝。制作时可参考:
矢需准备至少八支以上。
壶与矢是投壶最重要的礼器,制作时宜尽量精美。
算:若干。竹木制,计算成绩之用。以竹木片。
酒爵1对:宾主饮酒用
投壶[古代投掷游戏] -
1.宾主就位。宾主于各自席位上。投壶之礼开始。 2.三请三让。主人奉矢到宾面前。主人请曰:“某有,请乐宾。”宾曰:“子有,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赐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向主人行拜礼,接受主人奉上的四只矢。主人答拜。宾主相互行揖礼,于宾主席上正坐,面对壶所在的席之方位,做好投壶准备。 3.进壶。司射把两尊壶放到宾主席对面的席子上(壶离主宾席位的距离为二矢半),分别正对宾与主人。返回司射席位。向宾主宣布比赛规则:“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再令乐工奏《狸首》。比赛开始。《狸首》,诗经名篇,瑟曲,已失传。今可用琴曲替代。投壶动作应与节奏相和。 4.投壶宾主依次投壶,将八只矢投完。为一局。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17:43
贡献光荣榜7位病人将因他赠送的这份无价的生命礼物而重获新生。
汇了钱之后,小高以被拐卖为由,将警察带到了老何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徐乐乐 《投壶图》
  汉代绿釉陶投壶 河南博物院藏
  投壶,顾名思义,就是由游戏者轮流站在离壶一定距离的地方,用手把箭投向壶中并计算得分的游戏。这种运动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当时,诸侯之间友好往来时要投壶,贵族聚会也要投壶,堪称燕饮必备节目,是愉悦宾客的重要助兴手段。
  由射礼演变而来
  古代射礼
  投壶最早由先秦时期的射礼演变而来,射箭是古代优秀男子必备的六艺之一,在很多重要场合,大家都得轮流展示射箭功夫,而且有两条很重要的成规,第一是射不中靶的人要罚酒,第二是不会射箭的人不能说你不会,而是要以身体不舒服告假。
  南阳汉画馆所藏《投壶图》
  这两种情况都是很丢面子的,尤其是第二种,所以最初贵族士大夫们还勤加练箭,以免尴尬。但时间长了,有些人确实拉不动弓,总不能回回喝罚酒、请病假吧?身居高位,脸面往哪搁?为了让他们不那么难堪,投壶应运而生。因为投壶的运动量很小,所以即使你手无缚鸡之力,也能参与。
  国君之间的赌注
  西汉水波纹原始瓷投壶
  投壶的门槛虽然很低,但既然是具有一定竞技性质的游戏,输了是要罚酒的,所以投壶比赛有时也会弄出火药味来。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公元前530年,晋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投壶比赛事件,对阵选手分别是晋昭公和齐景公。当时,两位国君把诸侯盟主作为投壶的“赌注”,最后却打成了平手,一场原本和睦的外交宴会也由此闹得不欢而散。而这场比赛,也是投壶在史料中留下的最早记录,在古代体育史上流传数千年的投壶,就此揭开辉煌一页。
  宴饮玩耍乐无穷
  明代《朱瞻基行乐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在绝大多数流行时间内,投壶体现的并不是火药味,而是一起宴饮玩耍的其乐融融。这一游戏一来应了射礼的古制,显示主人盛情待客,可以让嘉宾多喝酒,二来主宾互动,增加了宴会的喜庆气氛,所以备受古人欢迎。
  清初投壶游戏中使用的壶
  春秋战国以后,除了贵族圈,投壶在民间也开始流行,并在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一批准度、花样令人瞠目结舌的明星投手。比如《西京杂记》说,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直到清代,仍有一些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对投壶乐此不疲。投壶之礼多繁缛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礼记》中有《投壶》和《少仪》篇,专门介绍投壶的礼数。那时候,一场投壶游戏的开始,必须是这样的:宾客来访,主人拿出箭矢,司射(裁判)捧着计分器“中”,另有人拿着投壶,主人要客套说:“我这有粗陋的弓箭和投壶,不嫌弃的话咱耍一下吧!”宾客这时就是急着想玩,也不能立即答应,一定要婉拒两次,主人第三次邀请时,才能参与投壶。
  司马光《投壶新格》中的部分投壶之式
  投壶开始前,场地边上的乐人要奏《狸首》。《狸首》是诗经名篇,瑟曲,已失传。比赛开始,主宾每人四支箭,主人站左边,客人站右边,在距离投壶两箭半的位置开始投掷。拿箭的姿势也有讲究,地位高的人才可以把箭摆在地上,投一箭拾一箭,地位低的,必须把所有箭都抱在身上。
  汉代算筹
  主宾每投一箭,就由司射计分,方式是两方各有一个计分器“中”,上面有孔,投中了就把相应数量的计分棒“算”插进去。宾主八支箭都投完算一局,司射要在胜者的计分桶前“立一马”,也就是得分的标记。之后,胜者要赐给败者罚酒,败方要跪下受酒,不可抵赖不喝。比赛采用三局两胜,两胜就是大赢家,监礼人司正就会隆重宣布:恭喜赢家。全场喝起庆功酒,然后司射会宣布,游戏结束,“撤马”,也就是收场。
  冯超然 《投壶图》
  投壶几经演变,流传了两千多年,一度极为兴盛。之所以如此,首先因为它是一项“古礼”,是一种雅致的娱乐方式。其次,这种娱乐本身可以修身养性,并有健身的意义。但它始终伴随着一整套繁琐的礼节。这样,就使投壶的流传范围变得狭窄。随着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投壶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投壶之器有讲究
  乾隆铜投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礼数繁多,当时为一场投壶游戏服务的人竟有十余之众,投壶所用的器具,除了壶、箭矢、中、记分的“算”之外,还包括各种盥洗用具和酒樽之类,所以是典型的贵族礼仪活动。
  明嘉靖清华四仙贯耳投壶
  学者们认为,当时所投的箭矢跟打仗时所用是不同的,没有箭镞,即没有金属箭头。矢有三种长度,室内用二尺,大厅里用二尺八寸,户外则用三尺六寸的;壶也有讲究,必须“(脖子)修(长)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尺二寸,受豆斗五升,壶腹修五寸”,壶内装有小豆,是为了防止箭矢投入后弹出。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视角决定观点,专业源于数据,第一艺术服务门户。
192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平康的传统游戏。
历代文献中有关投壶的资料甚多,由《礼记·投壶》及其他文献的记载,结合河南南阳出土的东汉投壶画像石实物观察,可知早期投壶游戏,是在室内、堂上或庭院当中,置一广口大腹、壶颈细长的酒壶,以壶口为目标,宾主按规定的距离(离壶五至九尺),跪坐于壶的周围,依次将一根根柘木或棘木做成的矢向壶口投去(矢的形状一头尖,一头齐,颇似没羽之箭,故名)。矢有三种长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者为胜,负者须饮酒。有专职的“司射”于旁监督,并以算筹记录比赛成绩。为了不使投的箭跃出,壶内实有小豆(赤豆)。
另一方面,随着技艺的提高,后世的投壶已不为古礼所拘束,向游戏进一步发展。《西京杂记》卷五称:“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不求还,故实小豆,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是说郭舍人改棘矢为竹箭,壶内不实 小豆,投中后箭从壶中激还,接在手中又投,一投一激连续百余次不断,称之为“骁”。再如《晋阳秋》记王胡之能闭目而投、《晋书》记石崇的家妓能隔障而投、《朝野佥载》记薛赍惑能背身反投等等,均可见投壶游戏的花样越玩越多了。
投壶之戏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原初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礼记·投壶》郑玄注:“投壶,射之细也。”用白话来说,投壶是从 射礼演化而来。但周朝“六礼”之一的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等多项系列,适用的场合与意义各有不同,投壶是哪一种射礼“之细” 呢?
一说认为,投壶是从“大射”、“乡射”演化而来。这两项礼仪,是奴隶制国家自上而下的军事训练制度,所谓“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乐,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 (宋吕大临语),含有明确的整军习武的政治目的。可在室内、堂上、庭院,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不便射箭,遂采用以手投箭入壶、用壶代的(即箭靶)的游戏方 式。郑玄所谓“射、投壶皆所以习武因为乐”,可以印证。对此说法,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以为,投壶并非用箭射的,而是以箭投壶,相应的手势动作与射箭毫无 关系。从有关规则看,投壶其实是一种近距离的投掷游戏,最远的距离不超过九尺,近的仅五尺或七尺,起不到如同投掷武器(标枪、匕、戟)那样的效果。显然,投壶与校场上真枪实箭的习武是毫无关系的。
一说认为,投壶是从“燕射”演化而来。《周礼·春官·乐师》:“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孙诒让正义:“燕射者,王与诸侯、诸臣因燕而射。《梓人》注云: ‘燕谓劳使臣,若与群臣饮酒而射。’是也。”可见燕射是诸侯招待国宾一起在宴会场所举行的射,本义是借此观察双方对军事训练是否重视。由于其“耀武扬威” 的色彩过于明显,与宾主交欢的氛围不太协调,遂改为投壶,配以彬彬礼节和音乐伴奏,从而达到“乐宾”多饮的目的。但因这种游戏毕竟从燕射演变而来,故早期 的投壶依然带有炫耀武力的色彩。《左传·昭公十二年》有一段投壶之戏的记载:公元前531年,时为霸主之国的晋国嗣君晋昭公即位,齐景公、卫灵公、郑简公 三位国君前去朝贺。晋昭公设宴招待,席间举行投壶娱乐。晋昭公先投,齐景公次投,晋臣荀吴起来致辞说:“有酒如淮水滔滔,有肉如水中小岛。我们国君若一箭 投中,要做各国的盟主(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言讫,晋昭公一投而中。身为一等大国国君的齐景公很不高兴,执箭自己致辞说:“有酒 如渑水流长,有肉如堆成山岗。我若一箭投中,要替代贵国盛强(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致辞毕,也一投而中。参加宴会的晋臣伯瑕埋怨 荀吴:“晋国本来就是霸主,何必要以投壶中矢来证明?齐君当面挫弱我君,以后不会再来朝会了。”荀吴反驳说:“我军将帅刚猛强悍,士卒竟力勤勉,现在还像 过去一样,齐国哪敢背盟?”由此可见,当时的投壶虽有“揖让”遮掩,骨子里仍是各怀鬼胎的较劲。
还有一种说法,也同意投壶是燕射礼的演变,但关于演变的原因则别有见解,即认为由于奴隶主阶级渐趋腐化,许多人不通射艺,甚至拉不开弓,上不了马,于是改射礼为投壶,以宴会上的酒壶为“的”,用特制的箭来形象“射”。至于娱乐宾客的功能,其实产生于秦汉时。
此外,有论者认为投壶本与射礼一样,是“圣人”创制的一种既可“用诸乡党”、亦可“用诸邦国”的全民性活动,目的在于“纳民心于中正”。北宋大儒司马光阐 释投壶要领与治心修身之关系云:“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观夫临壶荷矢之际,性无密莫 不耸然恭谨,志守中正,虽不能久,可以习焉,岂非治心之道与。”(《投壶新格·序》)比较前几种见解,这种观点的影响似更大,孙传芳倡导投壶的理论根据亦 可谓尽在于斯了。
投壶本是产自民间的一种游艺或竞技活动,然后被纳入“礼”的范围并加以规范,更切近历史真实的认识吧。
投壶之礼的程序
①&& 宾主就位
宾主于各自席位上。投壶之礼开始。
②&& 三请三让
主人奉矢到宾面前。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赐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宾向主人行拜礼,接受主人奉上的四只矢。主人答拜。
宾主相互行揖礼,于宾主席上正坐,面对壶所在的席之方位,做好投壶准备。
司射把两尊壶放到宾主席对面的席子上(壶离主宾席位的距离为二矢半),分别正对宾与主人。返回司射席位。向宾主宣布比赛规则:“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
再令乐工奏《狸首》。比赛开始。《狸首》,诗经名篇,瑟曲,已失传。今可用琴曲《鹿鸣》替代。投壶动作应与节奏相和。
宾主依次投壶,将八只矢投完。为一局。
发表评论:雅歌投壶、射之细也
雅歌投壶、射之细也
雅歌投壶、射之细也
——“投壶之礼”操作方案
天风环佩(溪山琴况)、杨岚撰
  柯列葩布,匪罕匪绸,虽就置犹弗然,矧逈绝之所投,惟兹巧之妙丽,亦希世之寡俦,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纷纵奇于施舍,显必中以微观,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环玮百变,恶可穷赞。
——三国 魏 邯郸淳《投壶赋》 代题记
图:投壶之礼示意图
第一部分:筵席边的射礼——投壶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不管什么原因,投壶脱胎于射礼是公认的,两者在形态、意趣、方法、规则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投壶是一种以矢代箭、以壶代侯的小型的射礼,是一种“筵席边的射礼”。
  为什么要行投壶礼?不如问,问什么要行射礼?礼射是汉民族特有的民族礼仪,讲究道德引导、立德正己与君子之争,投壶之义即含礼射之义。
  投壶的发展简史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这是投壶比较早的记载。《礼记》出现了一篇《投壶》,详细记载了先秦投壶的规则和方法。投壶活动在汉魏时期仍是王公大臣的娱乐活动,在河南南阳汉画馆中珍藏的一块刻有投壶场景的画像石常被提及,画像中部一壶一酒樽,壶内有两矢,樽内有勺,在鼓乐声中,宾主二人正抱矢投壶。投入壶中的为胜,投不中者为输,对输者要进行罚酒,由旁边的司射裁判。如图:
图:汉画像石中的投壶
  东汉以前,投壶“礼”的意味较浓,魏晋南北朝开始向技艺多样化发展,增强了娱乐性。宋代大儒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颇为不满。宋神宗熙宁五年,他著述了《投壶新格》一卷,根据古礼之义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他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他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以“礼”的眼光,做了修改。在投壶方式上,司马光定有“有初”(第一箭入壶者)、“连中”(第二箭连中)、“贯耳”(投入壶耳者)、“散箭”(第一箭不入壶,第二箭起投入者)、“全壶”(箭箭都中者)、“有终”(未箭入壶者)、“骁箭”(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着又投入中者)等。
  明代,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繁盛,投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明《投壶奏矢》称,当时的投法有140种之多。到了清朝,投壶日趋衰落。但直到清朝末年宫中也还在流传。现在,北京中山公园内还有一个“投壶亭”,还保存了六只古代铜质投壶。
  组图:各种投壶实物和投壶活动
图:明宣德掐丝琺瑯缠枝莲纹投壶
图:《投壶新格》投壶方式
图:古画中的投壶
图:韩国民间节日时的投壶
图:台南艺术大学投壶
  “投壶之礼”和“投壶之戏”
  投壶自产生时起就具有两种属性,一为礼仪,一为游戏。早期的投壶,“礼”的成为为主,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投壶游戏性的一面日益加重,规则也不断变化。
  投壶,既具有与射礼相同的礼义,如立德正己、君子之争、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等,又具有投壶独特的礼义和价值。投壶是一种主人在宴会上娱乐嘉宾的游戏,同时又有防止宴饮欢乐过于放纵的作用。宾主礼让,安心宁神,既有游戏之乐,又保证了欢宴娱乐的分寸。投壶显然可以愉悦身心,矫正怠情。魏邯郸淳《投壶赋》曰:“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晋傅玄《投壶赋序》曰:“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
第二部分:投壶之礼操作方案
  投壶之礼与射礼具有类似的复兴价值,在此不再赘述。复兴投壶,并不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古典礼仪和游戏的复原。追求人与人的相互礼让与虔敬,提倡以君子之风相处相争,同时起到愉悦身心、丰富礼宴娱乐的作用,这正是我们提倡重温投壶的原因所在。
  我们把投壶之礼分为标准型、简易型和表演型3种。三者的区别为:
  标准型:以《礼记》等经典礼仪典籍的记载为依据,结合现实条件,适当调整,使其成为日常可习可行的民族礼仪与娱乐活动。
  简易型:尽量简化,使投壶简便易行,相应地,使用一些代用品为投壶工具。简易型投壶主要是一种宴饮娱乐活动。
  表演型:忠实复原经典礼仪典籍的记载,礼器使用、礼仪程序均需严谨、规范。
  本方案主要提供标准型和简易型投壶的做法,表演型投壶,实践者可根据典籍记载自行研习。
  (一)标准型投壶
  1 投壶之礼的准备
  投壶是在宴饮时所行礼仪,行礼者皆着汉服礼服。
  ①参礼者
  主人1人:投壶礼的主持者
  宾1人:投壶礼的参与者
  司射1人:投壶礼的具体指挥者
  乐工1人:演奏音乐
  ②礼器的准备
  投壶两尊:金属制、陶瓷制等均可。先秦投壶无耳,壶中盛以红小豆,使箭矢投入后不至于弹出。标准尺寸为壶颈长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一尺二寸,容斗五升,壶腹五寸。(皆周代度制,一寸合2.31厘米)
  矢:若干。古礼要求以柘木制,此处不拘泥,以竹、木等均可,削成矢状,矢长二十厘米,首端锐尾端钝。制作时可参考:
  矢需准备至少八支以上。
  壶与矢是投壶最重要的礼器,制作时宜尽量精美。
  算:若干。竹木制,计算成绩之用。以竹木片。
  酒爵1对:宾主饮酒用。
  2 投壶之礼的程序
  ①宾主就位
  宾主于各自席位上。投壶之礼开始。
  ②三请三让
  主人奉矢到宾面前。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殽,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宾曰:“某赐旨酒嘉殽,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宾向主人行拜礼,接受主人奉上的四只矢。主人答拜。
  宾主相互行揖礼,于宾主席上正坐,面对壶所在的席之方位,做好投壶准备。
  ③进壶
  司射把两尊壶放到宾主席对面的席子上(壶离主宾席位的距离为二矢半),分别正对宾与主人。返回司射席位。向宾主宣布比赛规则:“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
  再令乐工奏《狸首》。比赛开始。《狸首》,诗经名篇,瑟曲,已失传。今可用琴曲《鹿鸣》替代。投壶动作应与节奏相和。
  ④投壶
  宾主依次投壶,将八只矢投完。为一局。
  ⑤释算
  即计算成绩。司射在宾主投壶过程中同时计算成绩,有投入的,就将一枚“算”放到一侧的地上,宾投中放于右,主投中放于左。
  宾主投完,司射说:“左右都已投完,下面宣布成绩。”
  报数时,单数称奇,双数称纯。一算为一奇,二算为一纯,三算为三奇,四算为二纯……谁人胜了,司射报曰“某贤于某×纯(奇)”,平局便称为“均”。
  ⑥酌酒
  司射说:“请胜者为不胜者酌酒。”此时,胜者向败者罚酒。
  胜者为败者酒爵中斟满酒,奉上,败者接过,说“赐灌”。胜者答:“敬养”。败者将罚酒饮下。
  ⑦复始
  第二轮投壶开始,方法同上,直至宾主尽欢。
  (二)简易型投壶
  投壶起源于儒家射礼,因射礼不易操作及诸侯不工射艺,于是采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代替。但若按照《礼记》规定,应该说仍然是比较繁琐的。作为一种日常宴饮的娱乐活动,投壶简便易行即可,欢愉而有分寸,仍然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宴饮娱乐。事实上,即便在投壶还比较盛行的年代,真正按照《礼记》的规定进行投壶的也为数不多。
  简易型投壶是在标准型投壶的基础上做较大简化,可使用一些代用品。
  投壶,可下载投壶的图片请陶瓷店制作,低廉的只需要几十元。没条件的,用家中现有的瓷瓶、水瓶等也可以代替。矢,两支轮流使用即可,竹制,长度在20厘米左右,头端裹上棉布以增强命中率。更简单的办法则是用筷子做矢。算,以竹签。还可以牙签、石子或其它器物代替。有条件时弹《鹿鸣》,无条件时可代以CD音乐。
  具体程序为:
  ①开始:宾主相揖后就位。
  ②投壶:宾主于席上依次投壶。
  ③释算:计算成绩。
  ④罚酒:胜者向败者罚酒。
  ⑤复始:进行下一轮。
(方案完)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距离矢量协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