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前辈们小时候是怎么练原始太极拳桩功功的

一门功夫,完整的训练流程是怎么样的?
发现知乎上有不少武术高手,而我们外行却难窥其门径。所以想了解下,一些广泛流传的功夫,大致有哪些必要的流程。我们也好选择与习性相符的一门功夫,慢慢练下去。
感谢邀请!说说我门内的练法吧。我练孟村八极,最近也在学韩派八极。要说完整的训练流程,咱们就从刚见师傅开始讲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我见师父之前练过一两年的陈式太极拳,忽悠过一点点形意。师傅在外省,开着个医馆,靠点穴治病生活。起初是一个朋友去找师傅治病,打电话给我:“你不是想学医么,这老师傅有功夫有医术,快来快来!”于是我就去了。说这些题外话,是为了说明,我门内的练法可能有别于其他八极门人的练法。师傅把桩功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就我所知,有些八极支派是不怎么站桩的,现在韩派这边就不这么强调站桩。初见师傅,互相了解了一下,师傅看了看我之前练的玩意儿,说你这协调可以,功力基本为零。于是开始指点孟村八极的两仪顶。师傅讲解之细致,比我之间接触到的形意三体式也不多让。真是头肩肘手尾胯膝足掰了个遍。让站了5分钟,定了定式子。然后讲怎么呼吸,再站一会儿。然后讲要领,说你就照着这些要领来,其他的不要多想。告我明天早上4:00(当时暑假)到某某地来,咱们一起练拳。一起学的还有一些师傅的学生(当时都不是徒弟),去了后教了压腿等各种拉筋的办法,开筋。10分钟后大家各自拉筋完毕,开始站桩。10~15分钟后收桩,静默立2分钟。开始练拳架。我初到,一式一式得教了,跟着来。5~8遍之后。讲单式,然后每种单式练3个来回。讲打臂,然后两两捉对打三靠臂。打完互相按摩揉捏。然后师傅会给讲点架子的东西。最后还有空练的,再站10~15分钟的桩。这时候一般就6:00到6:30了,该上班的就走了。当时每天早上大家一起练的就这些。然后买早餐,去师傅家一起吃了,收拾了,师傅开始治病,我们就站桩。累了就歇,歇会儿再站,一上午就过去了。下午师傅给朋友治病,我就在外面练架子,单式,朋友出来了一起站桩,师傅给纠一下。然后两人打臂,聊会天,吃晚饭。晚上师傅的徒弟、学生都会过来,师傅给讲点东西,大家聊聊练练。散场回去休息。一个月后,我和师傅的双向了解都很满意,师傅同意收我为徒弟。我家里也同意我磕头。于是开坛祭祖师爷,递帖奉茶、磕头拜入八极门。现在想来,也是双方都满意,否则不会这么短时间就会拜师。--------------------------------------------------------------------------------------------------------------------------------------------师傅因为靠内劲行医,所以对桩功看得很重,当初收我,也有意说以后若桩功有成,传些医术。站桩是一点点看着,纠正,试桩,调整。我在师傅那儿一个月,每天的训练量里有将近一半都是在站桩。后来快走时,师傅怕我回学校了没别的练,又不在身边,懈怠了,就填鸭式地教了小架一路、撑锤撑掌等7种单式、三靠臂揉腿等5种打桩法、两仪顶等3种桩功。但是最后虽然讲得很快,我学起来却很轻松,想来是一个月的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把八极的架子给定了下来。======================================================================其实您问流程,我倒觉得从体系上回答更合适些。一门拳术,其训练一定是为其格斗思路服务的。二者当一脉相承。八极的长于贴身靠打,这么近距离的搏斗要求习练者拥有稳健的桩功和坚实的中盘。韩派这边站桩少,就靠盘架子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加之罗疃八极架子更硬,震脚更多,所以他们的练法更强调跺子。入门时每天至少10遍地走架子是必须的,这是在定型,定式。把习练者的身体感觉培养出来,一出手就是那个位置,眼神就跟到那儿了,脚下就上到那儿了,这个过程最难熬,因为有时候你怎么也做不对,那一遍遍地训练挺虐心的。不过这时候正是好时候,你还啥也没有,毛病也少呢,有师傅看着,往出磨吧。我师曾言,想成,每天起码10遍,想有大成,不上20遍不算。韩派这边也有说法,10趟小架算1“功”,不到10趟不长功夫的。我去……20遍!您知道最后那5遍是怎么咬牙熬下来的么……那酸爽……这个过程不会很长,要是在师傅身边,依照个人悟性勤奋,大概半年到1年就下来了。然后师傅就会加入各种功法和单式。八极的各种打桩就是这时候加进来的,训练靠打的铁山靠、训练桥手(用这个名词比较省事儿)的三靠臂、训练接手的刁抓、训练支撑结构的推手(和太极的练法有区别,这个上来就是使劲推。鼓励你化劲,但是要求你使劲)、训练胫骨的揉腿,每练完一个都要有相互的按摩。这个过程就长了,有人一辈子都在这上面耗过去的也有,因为这个过程很迷人。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强健起来,有种异常美好的充实感。现在愿意讲打练打的也不多,所以很多人就这么一练一辈子。师傅不大愿意给我讲打,怕我惹事儿。再者他想传我医术,所以总跟我说,动手啥的你就不要多想了,等你功力再深点再给你细讲,现在你就练练打桩和六肘头就够。赶快把桩功练好。说实话,站桩是个很享受的事情,空胸实腹,气沉丹田,呼吸绵长,精神内敛,要多惬意有多惬意,要多养人有多养人~但是师傅不会真的啥也不讲了,各种拆解一个也少不了。老人家给自己找辙:“这是为了传承,不能丢了东西。”不过师傅的拆解不同于我在视频上看到的那些,他会跟你强调这里面的要点和规矩,说守规矩比记细节要重要得多。当他在你身上试用讲解的时候,你就发现真是如此。你对规矩的理解不够深,穷于细节,反而总被他抓住最有利的位置。他没给我像站桩一样细讲过打法,也没给我量身定做什么打法,我见过老爷子给一个做警察的师兄设计的掸手用法,简洁实用,各种角度地给拆讲。师兄的掸手能打出脆响。师傅说,做警察嘛,用得着,而且还不能伤人太重了,这个封眼好用,也有打击力,便于得手后实施后面的东西。======================================================================所以您看,流程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师傅心里的那套体系,他知道这么些功法技法,哪个是核心,哪个是枝叶,哪个是奇招,哪个是王道,知道你什么时候到了什么阶段,该强化什么了。这套训练体系是最重要的。一个明白师傅,是传承了这玩意儿的。他厉害不算本事,让你也能跟他一样厉害才叫本事。一个好的训练体系,一定是可以大量复制的。
形意拳,我师父的教法:一开始推掌三个月,想象自己站在齐胸的水里,水上有根大圆木,用双手手心含住圆木拢到胸口,再推出去,不令跑掉,马上再用双手手心含住拢到胸口,如是反复。大概我是练了3个月,每天20分钟。后来腕子感觉涨满,换成推一根根圆木。同时练推手,揉肩,抡臂。一开始推手能坚持15分钟,肩就酸疼抬不起来,疼的跳脚。我师父双臂仍然摆在空中,站那儿等我……只好咬牙又上。最多一次三个小时,第二天完全抬不起胳膊。这个过程持续4年多。揉肩半年,开劈拳,学了三个月,学钻拳,然后崩炮横陆续学全,花了一年半。又学五行连环拳,前前后后学了三个月,一套劈挂掌学了一个月,现在都不怎么打了……然后是八卦转掌——就是转,没有别的招数,他带着我俩人粘在一起转。然后是大五行发力练了半年,然后才学了一套85式老架杨氏,陆续学了有一年,现在也不怎么打了……然后是八极拳发力,然后又打回大五行,然后是金刚八式,学了半年。期间集中玩了一段大枪,九节鞭,短棍。目前在学八卦掌套路。我师父教徒主要特点就是所有项目都是贴身练,用他自己的功夫带出来的。像我一个师叔描述那样:开直升机拽着,没见过这么带的……比方说五行拳,肯定是他先打我,然后我再打他,打到他感觉对了算完,不明白接着挨打。我大嘴巴挨过无数,屁股向后的平沙落雁经常摔,狗抢屎也偶有发生。八卦转掌他能一口气转一个小时,我这边都快死了。练短棍最倒霉,也就不用说了…………
1 第一次见面每次早起练拳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冒着严寒,去见冯老师的那个下午。如果不是去冯老师家,我也不会发现北京还有这么偏僻的地方,一出地铁站口,就发现偌大的一个集市,让我还以为误以为回到了山东农村老家的菜贸市场。在昏天暗地的黄土中,我匆忙给冯老师打了个电话,才知道还得打个5块钱的蹦蹦车才能到老师家。就在漫天的黄沙中,我渐渐的抱怨自己来,明明是朋友推荐了两个老师,非觉得近处没有风景,想先跑到这么远的地方自讨苦吃,简直是被驴踢了。七曲八拐的找到了冯老师家,一推门才发现两个彪形大汉在屋里,我心中暗叫一声不妙,不会是什么人口拐卖集团或者是割肾组织吧,不过一想到怎么说也是朋友推荐,似乎不会这么明目张胆,所以也就稍稍安了心。冯老师一看我进门,倒了点茶水,然后对着我介绍了另一个人说,这是张总,群里的网名叫做“披甲熊”,某某年的全国健美冠军。我打了个招呼,心想这是太极教练学健美呢还是健美冠军学太极,莫不是走错了片场。披甲熊见我来找冯老师,也赶忙告辞,说今天先学到这,我这才知道看来没有走错。和冯老师坐下来聊了聊天,冯老师问我为什么想学拳,我说主要是自己有点驼背,想通过练拳矫正一下,不知道能否起作用。冯老师说太极拳讲究虚灵顶劲,对于驼背的矫正完全没有问题。和现在的网友一样,我也问了一个大部分人很好奇的问题——为什么传统武术不上擂台呢?冯老师说任何一个项目如果希望在比赛中取得成绩背后都是一个团队的支持,营养师、康复师、医疗保险等等等等,仅仅靠一两个人的单枪匹马肯定还差得远,传统武术虽然挺好,但是这方面确实还做的很差。最简单的例子,我以个人身份参赛,比赛中万一受了伤,这个费用现在谁负担的起呢?所以也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越不敢上擂台越让人觉得传统武术不行。我觉得回答的挺实在,没有那些“高手都在深山老林”“习武之人讲究武德”之类的故弄玄虚。我又问冯老师是不是练拳对人各个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冯老师说提升肯定是有的,但也不是说会个太极拳就无往不利了,我自己做生意就经常赔钱,才发现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还是老老实实教拳。听到这个回答也是感觉很有意思,蛮以为得到的答案是灵魂得到净化之类的。后来又聊到冯老师学拳的经历,在大学学习武术的故事,才知道原来老师在大学就是学的武术专业,后来才找老师学的太极拳。聊了一个小时,觉得老师有文化,有功夫,人还蛮有趣,突然觉得没有见下一个老师的必要了。人生的很多岔路口,回头观看的时候发现生活已经发生了改变,然而当时觉得也无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天。2 初窥门径由于要放寒假,所以正式学拳是年后,交完学费之后算是学生,要是成为弟子,还要等几年正式拜师才行。我问冯老师是不是练太极拳也要站桩,冯老师说拳主要是站活桩,每个定式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桩,平常还是以练拳为主。第一天,先学起势,冯老师说如果整个拳值一千的话,起势起码值八百,因为起势包含了太极拳所有的动作要领——呼吸提吊领落。什么叫做气沉丹田,虚灵顶劲,沉肩坠肘,立身中正,以前只是在书本中听到,这次才真正见到太极拳里面这些门道,发现果然是博大竟然,不是一天能学完的。满以为练的不错,拍着胸脯和冯老师保证说每天练个两三个小时不在话下,老师微微一笑说,不用每天练二十分钟就行,你现在练的都是错的,练多了反而不好。当时我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合着下劲练了一下午,练的都是错的。冯老师说当初披甲熊和我第一次学完拳,给我打电话说,先不练了,东西太多,打算先把手头的东西处理完再好好练练。我一听连忙吐了吐舌头,感觉自己真是记不得,学拳还是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后来,有一次我在公园闲逛,听到有人在旁边教拳,便好奇的过去看了一下,一帮人跟中了魔似的一边练拳一边大声呼喊“节节贯穿,螺旋缠绕”,笑了笑离开了。拳谱上说的东西是要印证的,不是要背诵的,每天喊一万遍功夫练不到身上也是完全没有作用。好多东西,你开始学的时候也未必觉得有多好,但是真正看其他人练的时候,不禁莞尔:怎么还会这么差。如果说太极拳历史上哪个宗师练拳水平最高,这个不好确定,但是如果说教育水平最高的,非陈清平莫属了,教出了和式、武式等几大开门立派的宗师,又有忽雷架等等弟子拳架的流传,老师会并且老师会教实在是太难得了。3 继续学习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起势和无极桩是合在一起学的,也正应了“无极而太极”的说法,只不过不太重视单独站桩。很多人学拳都是从套路开始学,自以为学完了一个套路,便学会了一套拳,但是实际上还差的远呢,否则满大街都是太极高手了。学完了起势,接下来就是学习上金刚,上金刚包含了太极拳中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劲法,古人把上金刚排在第二位,的确是寓意深刻,一个上金刚当时练了大概有两个月,这还有很多问题,我至今觉得在所有的一百零八式里面,上金刚是我练的最好的一招,但尽管如此,还是觉得问题很多。学完上金刚之后,接下来就是学野马分鬃和倒撵猴,倒撵猴和野马分鬃是很有意思的两招,而且一个是“往前走”,一个是“向后退”,据说在赵堡当地,很多小孩子上学,练拳练到起劲的时候,都是野马分鬃去,倒撵猴回来。其实学完这几招,已经是好几个月过去了,真正练完和式太极拳的精要十八式,足足有十个月之久。我在老家的时候有一次去楼下的公园练拳,遇到一个母亲的同事,问我是不是在练太极拳,我回答说是,刚学完精要十八式。结果阿姨很热情的“指导”我说,最好从24式简化太极拳开始,再学个38式,然后是56式,72式,一直到108,156式,什么时候学完了,每天打几遍,自然就成了高手了。我笑了笑没有反驳,社会上对太极拳误会太深,每天早上一帮老头老太太听音乐练太极拳,就让大家误以为这是太极拳的全部,实际上还差的很远。4 大班教学后来我和冯老师说,师大很多学生也很想学拳,不如在师大开个集体学拳的大班,这样上课也方便一点,这样冯老师就被我“拉下水”。开始了正式在师大教拳的历史,刚开始教拳的时候师大还有好几个教太极拳的站点,每天晚上一帮人“听着音乐练拳”,每次路过的时候,我和披甲熊看看他们练的拳架,都会摇摇头走开了,心想练拳哪有放音乐的。每次练拳都巴不得找个地方安安静静的练一会,放着音乐听着歌算个什么情况。有一次聊天说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们学拳的人能超过对面,冯老师笑笑说没有问题,肯定很快就会超过了。我当时还不太相信,现在每次我们一大帮人练完拳回来,看着对面稀稀拉拉的几个人,觉得感慨万千。和式太极拳的精要十八式是在师大的大班学完的,前前后后一帮人学了十个月左右。后面的一百零八式反而学的很快,大概又过了几个月学完了,其实学拳应该是前面教的规矩多,学的稍微慢一点,后面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自然而然就快起来了。再说学拳就是不断和自己较劲的过程,听着音乐放着歌,哪里还练得了拳。在师大一直教拳的时间,很多很多人来了又走,但是不知不觉中,队伍在发展壮大,一步一步的前进中。后来学完108式,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情停了多半年,现在毕业工作,终于又有时间重新开始打卡练拳了。你要是问怎么杨振宁怎么获得诺贝尔奖,问郎平怎么得奥运冠军,估计他们也是笑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一步又一步踏实的走,该来的也就会来了。想起来我去爬泰山,只管低头走脚下的路,哪里去想前路的艰险,不知不觉中也就爬到了顶峰!爬山如此,学拳何尝不是呢。附上练拳前后的照片做为对比,人丑大家不要见笑:练拳后:练拳后:******************************************************************************************************************************************************************************************************************************其他回答:
3嗯,学过三年散打,现在在练咏春,个人感觉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的训练还是有区别的,我就说说咏春和散打的比较吧。 我当时先练的散打,可是散打老师跟着他老板出国了(他是个保镖)我就想在我们市找一家武馆学拳,因为对传武比较感兴趣,个人也比较喜欢咏春拳(好吧,主要是觉得身高矮学咏春比较合适)我就着重留意了咏春拳馆。济南比较有名的有三家,为了摆脱广告我就不细说了,前两个武馆并没啥不同,交钱,学拳,几个月学到什么什么程度啊之类的,后来到我师傅这个馆,他第一句话我就觉得挺有道理,他说我不能保证多长时间教你多少东西,这得看你自己悟性和努力,我当时一想这有种江湖骗子的口吻啊,但是既然来了就试试呗。 我们每天训练一百个正蹲,一百个侧蹲,一百个转杆,一百个转腰,这就是每天的基本功,我老师的理念就是不管什么功夫下盘要稳,正所谓力从地起,劲发六合,只有有力才能发力,正蹲侧蹲是练习力量的,转杆转腰则是练习发力的。每天的基本功做完了,开始站桩,对,你没看错,咏春站桩,我师父虽然学的咏春,但是他一开始学的陈氏,所以我们会站四平马,后来他觉得三体式和两仪桩也有利于培养整劲我们也站过(这里插一句我们老师常说有型的桩是为了以后无形的桩,架子整了怎么站都是一个桩)。每次训练三个小时以上项目加休息大约就一个小时了。 接下来就是套路了,咏春套路有小念头,寻桥,标指(不造木人桩算不算,老师还没教),现在我只学了小念头,套路要放松打,练松活,大约六遍四十分钟左右,开始黐手和拉打,黐手拉打属于对听化劲的运用和手法联系,在实战中作用很大。 黐手拉打完应该还有四十分钟,就该做穿杆了,主要是练习下盘的移动啊什么的,再练习步伐,进马退马转马之类。一般三天左右要有五分钟连续日字冲拳(一开始三分钟就累了),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去打靶子,然后就是快速举实心铁杆练习爆发力。以上就是一节课的内容,有时候还要有腰力练习,两人对抗,仰卧起坐,跑步,抗击打(两个人同时用靶子打你练习抗击打和反应),移动靶打击训练等等等等。综上所述一门功夫无外乎基本功,套路,身体素质,实战,但是功夫不同,老师不同,训练方法就会不同,所以大家要多多交流取长补短。最后,第一次答这么长的答案,也许逻辑不清晰大家见谅,我只是初学者,可能有些地方认识不到位,还要麻烦各位前辈朋友不吝赐教,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o?_o?)?
题主匿名要干货,实在有点不尊重人。各位练武的朋友也是花了心血得来的体悟,你这样遮遮掩掩的,这让大家怎么有兴趣搭理你呢?
1.找个好老师2.听老师的这不是抖机灵========================================补一个具体的吧,不过这不是完整训练流程,只是一个阶段训练的流程:
啊,好问题。不过谈这个得加钱。
简单讲一下我练太极拳的道路,其中心法我不会讲,只是讲个过程大略,若有缘者可以看看以作笑资,就不用参考了,没多大的价值有人说初学者入门三年桩,在下不敢苟同,我以为所谓桩者,本身是一个内养的东西,就譬如一棵树吧,你若跟想往地下扎,那么首先树干就要冒出来,看那些工地里打地基的,首先要有一个桩子才能往下打,你若练最基础的都没有,又怎么往下扎呢所以我看有些人,说什么站了几天几个月的桩,身体好了,力气大了,推手厉害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凡此种种皆是虚假,都是外养而成,就譬如跑步打球之类的运动甚至效果还不如这些再一比喻,譬如冬天吃膏方我不知大家都知否,吃膏方的目的则在养生,若是说你吃了膏方,效果马上就出来了,我们把这叫没补进去,好的膏方是这样的,吃下去没效果~而是藏在体内~随着次年慢慢散发出来,以滋养人体所以站桩既是内养,内养之前就要打基础,而最好的基础就是练体能好吧,咱们又绕回来了,我刚说练拳的第一步先站桩是错的,因为要练体能,怎么现在又要大家练体能呢我师常说:基础决定你走的有多远我以为,站桩的目的不是练体能,要练体能,就要老老实实地练譬如跑步,譬如俯卧撑,譬如仰卧起坐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说为了打架力气大一点,太极拳重在以松打人,不靠力气,那为什么还是要练体能呢因为练体能的同时,其实就是练气的过程,这又颠覆了一般人的想法,人所为练气,不外乎舟车搬运,大小周天,我为何说练体能却是练气中医有言,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简单来讲,气血是相生的,体力练足了,则气旺血行,自然带动周身内气,当然此时之气散布在四肢百骸,你不可用,不可运,更不可练,反正很长一段时间是无用的东西,但是你还需坚持不可间断,日后自然有用至于所谓的大小周天之功,我没练过,亦不好多说,不过据原理推测,就譬如抽水机,水这这么一点,自然要用东西把他抽上来,而我这法则不同,譬如喷泉,日后压力足了,不用你所思所想,亦能达到同种效果两者原理想同,路径不同罢了体力足了,基础打牢了,然后呢自然是盘架子,架子是个好东西,我不明白为何有人会说架子无用论,既然架子真的无用,那为何那些大师要盘一辈子?譬如孙禄堂学了武派太极却自创孙氏拳,他干嘛不照着练?盘架子的目的其实也是打基础,刚才是身体上,那现在既是思想上的,为的就是打一个习惯。这就是中西思维的区别,国外科学会从基础的教起,如1+1怎么等于2,如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几何等,等你学会了,渐渐递上,直到学什么量子力学为止,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东方文化则不同,就是个背,讲的难听点就是死记硬背~如三字经,如百家姓,如千字文,如论语,学中医的要背伤寒论,本草等不管你懂不懂,先背了再说,背会了在理解~这其实也是有好处的,我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文字生以为然————————————————————————————————修学的最初方便,最初下手入门处,无过于背诵经典。经典,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是佛祖圣哲们亲证的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只能悟,不可求解,因为实相是圆融无碍的,所以经典中字字句句也都包含无量义理,开悟之后一切明了,才能证得其大用无方无量妙义。因此,古德教童 蒙,佛门教沙弥,都是自背诵经典入门。背诵经典时,自然不起妄想,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圣贤自性实相般若,是善中之善,背诵就是“众善奉行”,这是修 根本戒学;背诵时,必须收拾放心、专心一志,这是修根本定学;背诵时,字字句句了了分明,这是修根本慧学。直至背过千遍万遍,三学成就,三慧顿开,大彻大 悟,明心见性,转识成智,顿超三乘,成佛作祖,如是殊胜功德利益成果,即使十方诸佛也是说之不尽!背诵经典乃是三学三慧一次完成的最究竟、大圆满的修法,好老师无不劝导学生背书,就是这个道理。背书的目的,不是在熟记书中文辞义理,而是在修戒定慧,是在求大彻大悟。背诵是完成三学三慧的方便法门,这一点是必须明白的。-----------------------------------------------------------------简单的讲,现在的什么快乐教育,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是狗屁,小孩子就是要背书,日久自然见真知,这不是那些功利思维所能明白的当然在下不是佛教徒,这段话题有点扯远了说回来,盘架子就是一本三字经,不是为了让你打架,不是为了实用,也许你练了一辈子的拳架不一定能用的上一招半式,但是他却能培养你的思维,直到有一天,师傅告诉你一个东西,你可以随手比划一下,也许那个动作你从没练过,但你知道就是这个东西,这就是盘架子的效果架子定了,再练什么,说白了还是基础,但是这个基础稍微深一点,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就是整劲很多人都说,整劲有多少多少厉害,怎么怎么的,其实我可以告诉你,在整劲的阶段两人推手,本事上就跟两个小孩拼发育一样,谁的身材大,体重重,谁就赢,还不如相扑呢我刚入门之时救生受其害,本来个子矮,体重轻,每每跟个180的打一块,就跟QQ被悍马碾过一样,推推不动,打打不过,胳膊又没人长,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被人打出去,当然这是我要说的一个东西:沉在提点一句,整劲要练好,就跟前面说的那样,这东西一时半会还不那么厉害,但是还是要练好,要好到什么程度,身形要定,譬如你和高手推手,被推出去时候一举一动还是要保持太极拳的身法很多人一推就散,一散就随便被人怎么玩了,这就是基本功不扎实。什么是整,本质上是一个外三合的过程,一举一动不离外三合,当然这个要求已经很高了,能把这个基础打牢了,内家拳想学什么只是一张纸的功夫整够了,自然要沉,此时之沉,还是外家拳之沉,也是外面大部分人的方法,身体拼命往下坐,就是为了身体不被打出去,真正的沉自然不可能是这样的,好的沉和松是在一起的,他不是为了挨打,或者被推出做准备的,沉就是为了打人用的这 种东西在我现在看来还是很初级的东西,但在当时看来确实很厉害的,我前面说了,我比较注重基本功,当时我只凭这一招就横扫我家附近的大部分所谓的高 手,当然也有输的的时候,比如我们这有个瞎子练吴氏的,也许因为瞎了却在听劲上十分灵活,我能把他的几个徒弟打得像狗一样,但是就是放不到他,现在想来那 是十分天真,也明白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再去的话肯定是能放倒的,不过毕竟人家是要吃饭么架子能定了,基础的身法也有了,接下来就是练真的身法,当中可以试着学学推手,推手的作用也不是为了实战,是为了验证身法上的哪些不足,之于身法的问题,个门有个法,但总的来说,不离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膝坐跨,尾闾正中等其实每一身法,都有一专门针对性的练法,很多拳论都会告诉你这是什么东西,但至于如何练,一般少有人会透露,在这里我也不好说不过我可以说的是,如果你师父开始教你练这个的话,恭喜你,你已经半只左脚踏进太极的门了,同时,你可以试着站桩了不过此时的桩功也是长力气的,但他却能涵养身法,所以不能荒废啊~以上几个,总的来说就是外三合之法的练法,学会这些之后,并不是说可以学内三合了,而是要返工,重新开始学架子,架子只是个承载,在这个阶段,我们虽然还 是练架子,但是和初学者已经大不同了,不如你要捉摸,怎么样才能一动无有不动?怎么样才能轻灵,怎么样才能赛外三合合的更好~这些都掌握了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学太极拳内外三合的接引之法,松松是太极拳内外三合的衔接,松很难,所以在松之前,是要做一个好的准备,这个准备,我们称之为静~很多人都说静,也练静,比如站桩,打坐的,但在我看来,这些人说是练了一辈子的静,其实都不静,我与他们交手,往往一打手就能把他打的浮起来真的静不是这个样子的,我的练法是以上就是静的练法,有了静,我们才算是看到了内家拳的门,并且用松这个钥匙打开它心静的下,自然就可以松的下,太极拳讲究松,有些老拳师说,松了一切都有了,或者说一辈子的拳一辈子的松,这些都说明了松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松是很难练成的如何松,就不多讲了,网上的讲松的方法很多,有真有假,大家自己鉴别吧~这里说一些主要的问题我见过有些朋友,自练拳开始,师傅就叫他练松,由开始贯彻,甚至有的练的时间长的人对我说:我一直在练松,现在我感觉人都快瘫在地上了~然而当我与他们交手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一个能松的下来的,一般2招内就可以把他打出去,或者僵,或者软的像摊烂泥一样这也是很多人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根本没有经过基本功的打磨比如架子,比如身法,比如整劲,比如沉劲这些东西,他们永远不会懂的,松要松而不懈松归松,要回舍己从人,舍己从人归舍己从人,但自己也会主动调动,主动调动却不能忘了时时刻刻保持外三合的身法如此松下来,日久才能见功夫,同时也能开始练气了顺便说一句,这个时候差不多可以开始学站桩了~顺便说一句,有些人说练什么打法什么,这些东西,在太极中,又叫做一时短打,意思是用在一时,在你功夫还没出来之前靠这个来保护自己对于这些东西其实我向来以为他是小技巧,是不练。因为太极拳本身是违反身体的本能行事的拳法,所以一举一动都是打法,就算我学了打法,也不太用,只不过思考一下其中的原理,这就够了有的时候,出去在外面看那些师傅教徒弟打法,做徒弟的死活学不会,但是我瞟一眼基本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对我而言,基本功才是最重要,就算现在一直在练气的东西,我还是会不停地打磨基本功初级入门的大概就是这些吧之后就是如何运气练神,最后敛气入骨,骨响齐鸣,打电击劲的东西,不过这东西实在太虚了,对于科学武术派,我不知道我写了之后会喷成什么样子所以还是少给自己找麻烦了,老老实实练拳吧~============================全文完=====================================
任何一门拳法练得都是打斗的技术。要获得打斗的技术首先要具备劲力,然后练习劲力的使用方法也就是打法。所以任何拳法入门都是练得劲力,这其中有站桩,单操,组合,套路等等,一系列的训练方法,但这一切,练得都是劲力,发力前的身体状态体会,定步单次发力,定步连续发力,动步单次发力,动步连续发力,各种身形,各种步法发力等等,练得最后,要求就是不必依靠拳架,任何动作任何状态都能发力。劲力练习的方法各异,但总的来说需要静态的站桩,一是体会发力时身体的感觉,二是有个基本的定型,然后通过某个拳架,从劲力的大框架练起,腰胯带动手臂,慢慢的把大框架的劲力打出来,然后填充这个框架,让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参与发力。一个定式的劲力打出来后,就变换各种拳架练习这个劲力,后面组合着连续发力等等。还可以练推手,练习接触对方时短距离发力,以及劲力的控制等等。劲力的练习可以通过猛烈的爆发练习,也可以通过揉缓的动作练习。猛烈的爆发会很快把劲力的框架打出来,揉缓的练习需要慢慢的体会腰胯脊椎催动四肢的感觉,如果体会不到,那很难练出劲力。总之这个阶段练习的就是劲力。然后是打法,打法可以在大框架发力雏形具备后就穿插着练习,打法主要是培养拳感,通过基础的对练,复杂的对练,条件对练,完全开放的对练,等等手段练习拳感,就是什么时机出拳的感觉。过程中,还会有一些辅助手段,比如两人体会劲力的一些方法等等。还有兵器,抛去刀枪剑棍中花哨的动作,练习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攻击动作,等等。
谢邀。如果是太极拳,首先做八段锦、或者你说是广播体操也行,总之就是伸筋拔骨活动开。然后踢踢腿,练练窜蹦跳跃(可以省)。然后站桩,站那么几个有代表性的。然后盘架子,单操,整体盘,分段盘都算在里面。然后拆手,就是演习招式用法,注意这个可以两个人、五六个人一块玩、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玩。然后散手,也一样可以群练也可以单练。然后推手找劲,然后器械单练、对练、粘杆粘剑,然后放松走走活动、收功、休息。打坐、卧功,你要打算躺着睡,就先打坐,你要打算坐着睡就先卧功。这是全套的,但是不用全套练全套会,都可以有主攻方向,甚至唯一。比如可以专攻推手、专攻散手、专攻套路,专攻打坐,都行。一般来说我们练拳的第一天就是走全套的,但是时间有限,所以主攻套路散手推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氏太极拳桩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