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是木偶还是布偶布偶戏也有游戏了吗,什么时候可以玩啊?

[切换城市]
[06-04]学闽南语,看动画片两不误,主推台湾的霹雳布袋戏,真正有够赞的哦存档
UID:797025
在线时间110小时
小鱼币615经验值265魅力值0人气值21
1 基本介绍  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在1980年代开始新发展出的一种电视布袋戏,隶属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长黄强华及总经理黄文择所领导制作,采长篇单元剧方式演出。由于每出剧集名称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名。  目前霹雳布袋戏是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的作品,也是该公司最主要的形象来源。剧中人物是霹雳台湾台的图像商标,而另外一位人物傲笑红尘则为衍生电影作品《圣石传说》的主角,也是该电影图像商标上的人物。2 布袋戏  布袋戏源于明末初,起于泉州。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布袋戏自从清代发展以来,日趋普遍,尤以泉州、漳州一带为甚,无论仔戏偶,戏曲、戏台都自成一格,艺师辈出,将原本的江湖小艺,蜕变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民间娱乐。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布袋戏仔福建一带蓬勃发展,泉、漳、潮俨然成为掌中戏重地,戏班的组成也渐由个人转为师徒相承。此间,有不少福建艺师或自台湾前来习艺的艺师返台,将掌中戏流传到台湾,广受民间欢迎。自此,布袋戏更加发达,演出形式更为丰富,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偶戏。  与有千丝万缕干系,上可追溯,为传统的脉流。可以说布袋戏是地方戏,又兼备中国传统戏曲特性,盛行闽南语地区。像布袋戏这样的区域性戏曲在那个年代遍地都是,至今流传下的仍有“昆曲”、“黄梅戏”等等。而相较这些已经成为高雅艺术的代名词的戏曲,布袋戏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它在台湾毅然与商业传播结合,运用新的演绎手法,使得布袋戏更生在电视连续剧的里,并由此发展出包括霹雳布袋戏在内的一系列精彩作品。  霹雳布袋戏于1980年代被开发出来,因其每部戏都以“霹雳”二字打头而成名,如早期《霹雳金光》《霹雳紫脉线》,至如今的《霹雳兵燹之圣魔战印》《霹雳兵燹之问鼎天下》。自其上演后就一发不可收,连续播出十多年,迄今一千多集,剧中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千,宏大直逼三国,细致堪比红楼。剧情亦真亦幻,既环环相扣,又可独立成章。3 发展历史  如果认真算起霹雳布袋戏的源头,可追溯至1984年黄俊雄发行的第一套录影带()开始,原本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也曾经红遍三台,缔造多项空前的收视记录。并捧红了史艳文、黑白郎君等正反“偶”像明星,但是受到新闻局三十分钟内只能演出五分钟武打戏的禁令影响,使得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渐渐做不下去,后来就改成发行录影带,靠着中年族群史艳文迷的捧场,还勉强混得下去。早期虽然输给港剧一点点,但在黄强华接手后情势就慢慢改观了,加快的节奏与金光闪闪的拍摄手法,加上贴近现实的剧情及平易近人的对白,渐引人瞩目。  在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内容,或可视为观众与剧团之间良性循环的产物;因为观众爱看,愿意付钱支持,于是布袋戏与不断变迁的社会以及它所面对的观众所究织的互动关系。  将布袋戏视为一种民间“艺术”,是相当时髦的说法。当然,出色的艺人所演出的精彩好戏,无疑的是十分值得珍视的艺术传统;但是如果从传统的社会脉络来看,班数众多、遍布全台的布袋戏,基本上,对演戏的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对看戏的人来说是一种娱乐;对酬神戏的请戏人来说,布袋戏是宗教或仪式的一部份;对戏院或电视台的老板来说,布袋戏是生财工具。有了这样的了解,或许才能比较持平的来讨论布袋戏,也才能真正思考布袋戏的历史、其所面临的问题及反映的社会意涵。  研究布袋戏的动机源于自身热爱观赏布袋戏,从小就看史艳文(“云州大儒侠”布袋戏的主角),直到现今的素还真(“霹雳”系列布袋戏之主角),布袋戏一直是我童年深刻的记忆,除了横跨电视、录影带、VCD、电玩之外,还进军大荧幕,耗资三亿台币拍摄首部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甚至登上国家剧院的舞台表演,这说明了台湾的民俗技艺——布袋戏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的一部份。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让人深切感受到布袋戏的魅力已经再度复苏,更让人好奇布袋戏再度风靡台湾的原因,希望借着本篇文章,能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台湾的民俗技艺-布袋戏。  黄海岱一家三代在布袋戏界中,是改革者,将布袋戏从野台带到家家户户都有的电视、电影,这个过程正是布袋戏演变史,从中可以看到黄氏一族如何发扬布袋戏,使得布袋戏再次活跃于日常中,更可以明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文化等。所以本文的研究方向着重于黄家三代如何将布袋戏推陈出新,使其避免成为消失的技艺,甚至成为流行娱乐的一股风潮,而布袋戏的再流行又反映怎样的社会文化,然而本文并不强调其他流派、布偶造型分类、舞台的地点、结构等问题,乃是因为这方面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不需笔者再赘述了。4 开创世纪  霹雳布袋戏的崛起有两个灵魂人物,黄强华与黄文择这对在性格与专长上互补的兄弟档,一个心思细密、饶富文采就负责企划与编剧统筹事宜,另一个擅长布袋戏最重要的口白绝学,以一人配上所有戏偶的旁白,这是掌中戏精神亦是家训。黄文择说:“这是父亲(黄俊雄)希望即便是盲眼人也能靠旁白达到听戏的效果……最高曾经配上一剧戏里的二十几个角色。”  从小就生长在布袋戏世家的两兄弟,自小即耳濡目染地接受种种布袋戏的薰陶。阿公是鼎鼎有名的五洲派布袋戏创始人、与李天碌齐名的国宝级老艺师黄海岱;父亲则是轰动江湖、惊动万教的电视布袋戏教父黄俊雄。身为黄家的第三代传人,黄强华与黄文择并没有太多的其他选择,虽然年轻时也很想耍帅搞乐团,可是终究布袋戏还是选择了他二人。然而,他们并不墨守着日趋式微的传统布袋戏,等着时有时无的野台戏演出,相对地他们随着时代快速的转轮,积极地开创布袋戏的春天,就这样创造了霹雳布袋戏。5 营运方式5.1 影音  将最新出的剧情录制成DVD(早期是录像带、VCD),分送至出租店出租。维持每周五发行两集新剧集的进度,代理商则为巨邦国际公司。  2009年9月起,霹雳布袋戏与合作5年之代理商结束代理关系,通路全面转移至全家便利商店。5.2 电视播映  较旧的剧情于霹雳卫星电视台(已于日改名为霹雳台湾台)播出,周一至周五播较旧剧集,周六周日则播较新剧集,目前新旧剧情之间大约差了106集左右。  为拓展至国际,霹雳布袋戏亦曾拍摄成电影。2000年上映的《圣石传说》便是以傲笑红尘为男主角所架构的霹雳布袋戏电影,号称票房打败同期于台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2》。而2001年的作品《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亦曾改编为英文版,在美国的卡通频道(CartoonNetwork)上映。6 再次流行6.1 黄海岱开创剑侠戏  黄海岱先生就是名满全省的黄俊雄的父亲,民国前十一年,黄海岱一出世就是戏看百家、汉乐盈耳的环境。黄海岱的幼学即在父亲教演布袋戏与北管音乐的薰陶,以及十一岁起,父亲送他去学堂读汉学,建立起文、乐操演于一身的基础。这样的锻炼,使黄海岱在十八岁的时候已能独当一面,父亲接戏多时,“锦春园”就分成父、子两团分别出演。  在二十多岁时,台湾布袋戏界已是北中南名家辈出,武林争雄的局面暗潮汹涌。此时布袋戏团多搬演以北管戏为本的“正本戏”,及由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封神榜》等改编入戏的“古册戏”。年轻的黄海岱要杀出一条戏路来,就得锐意出新招,在文戏胜乎武戏的时代,他偏从武戏下手,将《七侠五义》、《小五义》等富有剑侠色彩的章回小说改编成“剑侠戏”,在操偶动作上加快加多比武的份量,在人物刻画上加重侠骨豪情。此外,对木偶头面目雕制力求新颖生动,衣冠服饰力求华美精致之外,又首创大型的布袋戏偶人,其高度最高有超过一公尺者,几与大孩子一样高大,演台亦抛弃了沿用多年的古典彩楼,转而用立体化的背景,声光电化的机关布置,凡是能加强演出效果、增加观众兴趣的无不尽力而为,完全击破了传统布袋戏的形态。  民国十七年,父亲黄马过世,享年六十六岁,黄海岱二十八岁已娶妻生长子黄俊卿两岁了,弟程晟也已入赘完婚,兄弟二人仍同台演出。隔年,黄海岱将“锦春园”改名为“五洲园”,取“名扬五洲”之意(日据时代,台湾行政区设三厅-澎湖、花莲、台东及五洲-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又聘请北管师父王满源任头手吹,成为前后场阵容坚强的班底,开创“五洲园”及“五洲派”剑侠布袋戏的大千世界。  民国初年,“五洲园”首次公演,获得出乎意料之外的成功,好评不绝,万众瞩目,流风所及,中南部布袋戏界群起效尤,“剑侠戏”一推出马上造成轰动,同业间更是互有浸染,一时间布袋剑侠戏俨然成风弄潮。剑侠戏不容易一人为之,“加官屏”的帘幕之后,黄海岱与弟弟程晟搭配得极好,不但合议推演剧情,戏偶开打的动作灵活细微,兄弟俩联演的默契更是别团难以望其项背的。  民国二十二年次子黄俊雄出世。黄俊卿、黄俊雄两兄弟从小看到的却是日本殖民政府禁制之下的演艺变貌、变招。  台湾光复后,五洲园的剑侠戏因黄海岱的独门绝活-一口五音,可做出生、旦、净、末、丑的声腔口白,而更受欢迎。黄海岱又擅于编写脚本,“五洲团”以前演出的戏目,如“精忠说岳”、“朱明大侠传”、“清宫秘史”等剧均以强调忠、仁、孝、悌、节、义、廉、明的真谛,及闻述一福善祸淫的因果,劝人向善为主旨,确能寓教化于娱乐中收潜移默化之效。“请戏的多得要排队”,亦可见光复后民俗曲艺复苏的情景。黄海岱所传教的多名徒弟日后更是开枝散叶各有成就,黄俊雄即于民国三十五年入五洲园从父学布袋戏。  偶人变大,演台扩充也使布袋戏能够进入戏馆演出,这种习尚的丕变,当然也引起一些熟衷于傅统艺术、古典风尚布袋戏观众不满,他们认为这种改变破坏了布袋戏古雅的韵味,纯朴的美感,简直就不像布袋戏,不足为训。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各人喜好的问题,见仁见智,我们不予覆评,但是布袋戏能有今日进步,由在街口庙前演野台戏进入戏院公演,黄海岱可算第一功臣也,而“创新改革,发扬布袋戏”似乎是黄海岱家族三代共同的使命和特征。6.2 编剧  早期(约《霹雳异数》以前)由本名黄文章的主导;到1993年的作品《霹雳狂刀》结束之前,则加入王瑞碧、杨月卿夫妇等人共同编写。之后分工愈趋细腻,设立有专属的编剧组负责撰写剧情,由黄强华总审、指导,并维持这样的编制至今。  其他曾参与编剧,或目前仍在职的成员包括:周志忠、郑国政、林奎协、庄雅婷、席还真、罗陵、欧阳莹、三弦、苏俊宪、秋棠、苏雅雪、杨月卿、杨雅玲、周郎、廖明治、王艺婷、舒文、乐山白、镜湖、隽尚、八叉、素问、伯风、太平等人。6.3 配音  所有的角色台词都承袭传统布袋戏的方式,一人配音,由号称“八音才子”的黄文择担纲演出;至今的两个例外,则为2000年的电影《圣石传说》中,邀请、王伟忠、、柯一正等名人为国语版配音,以及旧片,霹雳孔雀令由他人代班。6.4 拍摄  从早期美地坞电视广播录制有限公司发展至如今的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云林虎尾拥有占地数千坪的片厂。每天四班24小时拍摄。编剧群之一的三弦曾于个人部落格表示,片厂拍摄进度比出租进度领先九个月左右。6.5 配乐  早期智慧财产权不发达时,设有灰姑娘音乐工作室,专司选用各种罐头音乐与现成的音乐名家作品进行配乐。高福顺先生即为当时著名的配乐师。随着智慧财产权的发达与时代进步,霹雳从1998年之后成立无非文化、2002年之后亦与动脉音乐合作,制作布袋戏配乐并发行各种原声带。音乐创作者包括:孙敬凡、、洪信杰、吴骏毅、张乃仁、艾玛、章世和、黄浩伦、黄名伟、赖畯笙、彭帆、张翰群、浩旭、黄建秦……等人。6.6 国际影响  霹雳于2000年制作的电影《圣石传说》,由、、等声优配音,被引进到日本并公映。6.7 创造金光布袋戏  在竞演较技的群雄逐鹿中,各家祭出奇人怪侠的故事、唱白声情夸张的本领,大多数演师都在自己身上加艺加技,黄俊雄则注意到承载所有演技、观众视觉的主体-偶,偶的造型及偶的尺寸。他开始为他的表演“前身”添妆增色,为偶加大尺寸,布袋戏的新面貌正露出了曙光。  民国四十二年黄海岱“五洲园本团”演出的《三百年秘史》已经加入各式布景,武术剑招更是奇幻,“金光布袋戏”型态已略具雏形。同样一出戏黄俊雄演来视觉效果更加惊人,赢得观众的赞赏。从此他开始研发声光变化,不断尝试。此时,黄俊雄已然噪响出名。  民国四十年代,民俗曲艺的年代,此时布袋戏界名家辈出,年轻的黄俊雄在表演艺术上与其他后起之秀互有影响、相互较劲,在争奇斗艳的奇幻剧情中各自“研发”出金光闪闪的绝招秘技,为“金光布袋戏”注入更丰富的创意与扣人心弦的“连续剧式”发展情节。6.8 布袋戏由电影到电视  五十年黄俊雄却新组“世界大木偶歌舞特艺团”以双眼可开合、手掌能动的新奇三尺大木偶配上电动布景,演出不以剧情起伏取胜而以歌舞拟真、动作细腻的表演风格巡回全省,观众反应热烈,却因开销庞大盈收不多。此后又以大木偶来筹拍布袋戏电影《大飞龙》、《大相杀》,卖座情形并不理想。  布袋戏成为电视宠儿,开始于民国五十九年。黄俊雄以其招牌名戏“史艳文”在台湾电视公司编演“云州大儒侠”,连演五百三十八集,轰动一时,戏中主角史艳文、怪老子、二齿成为全台妇孺皆知的人物。“啊!史艳文今天怎么会瘦得这么多,太可怜了!”而观众竟能体察入微,且关怀起木偶人的健衰否泰,木偶人史艳文一时竟取代杨丽花在闽南语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传出“史艳文打倒杨丽花”的笑谈,而史艳文成为家喻户晓的“”,布袋戏的兴盛可见一斑。在此后三年之间,黄俊雄续演“六合三侠传”、“云州四杰传”、“西游记”、“三国志”、“大唐五虎传”诸篇,使黄俊雄成为电视布袋戏的霸主。  黄俊雄发展出来的电视布袋戏持续在中午时段上演四年,报章舆论给予极大压力,认为剧情荒诞影响青少年行为,甚至影响午休时间导致“妨害农工正常作息”,而在六十三年六月全面禁演。但是史艳文的印象已深植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  退出萤光幕的黄俊雄仍巡回全省歌厅、剧院演出。民国六十九年更在家乡虎尾开起饭店并设置专为布袋戏录影的摄影棚。黄俊雄几个儿子也都在麾下工作,长子黄强华更转入幕后专研、创作的工作,黄文耀、黄文择则在表演上各练专精。  民国七十一年电视布袋戏准予复播,黄俊雄五十岁时再度推出电视布袋戏节目,此时更是大量运用剪辑及科技视觉效果,自资筹设摄影棚让布袋戏录影更能发挥电视媒体的长处,而黄家第三代亦全力投入这波电视布袋戏热潮中。因为黄氏家族的投入,累积了许多电视布袋戏的“台湾经验”,因此不仅在当时三家电视台轮播外,在录影带市场亦占有一席之地。民国七十八年电视布袋戏因广告等种种原因退出三台萤光幕,黄强华与黄文择继续在录影带市场发展,寻求另一个表演舞台。6.9 开创霹雳旋风  黄文择是黄俊雄之子初次演出“苦海女”时,吃过不少苦头,据说他一开始时,一集五十分钟的布袋戏口白,甚至有录了将近一个星期的记录。后来黄文择被逼着训练过半年后(日后果真口白老练,可以一口配许多不同的声音),推出了一连串“霹雳系列”的布袋戏节目,包括“七彩霹雳门”、“霹雳震灵霄”、“霹雳神兵”、“霹雳金榜”、“霹雳真象”、“霹雳万象”、“霹雳天纲”、“霹雳侠踪”等八出,陆陆续续跨越了三年之久,虽然被新闻局评为“内容无稽”,封杀了“霹雳真象”而紧急换上“三国演义”。但是他创造新的英雄“黑白郎君”、“荒野金刀独眼龙”、“刀锁金太极”与“网中人”,其收视率往往突破百分之三十以上,足可证明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并且为现今风靡的霹雳系列布袋戏奠定了基础。  黄强华是黄文择之兄,不擅演也不擅口白配音,他却以精于铺陈光怪陆离、诡谲曲折的编剧长才与具企业经营理念两项特质见长,他利用己之特长为“霹雳”系列电视布袋戏开创剧情诡谲多变,配合社会变迁,融合现代观念的新风格,打破布袋戏必得兼具演、音双全,方能出头的惯例,他不能演、不能念,却成为跻身布袋戏风云榜的怪杰。  黄强华、黄文择开创的“霹雳”系列电视布袋戏,这几年俨然已是公认的布袋戏新,戏迷尤以大专学生为主力,且善于与异业结盟、开拓新观众,像结合中华职棒联盟发展棒球布袋戏,与东立漫画出版社拟推出布袋戏漫画,扛金光布袋戏招牌进军皇冠艺术节,研发以布袋戏人物为主角的电视软体等等,甚至与当前政治人物相互印衬、彼此哄托,“霹雳”布袋戏声势之高,已压过这几年已暂时消失萤光幕的黄俊雄。  布袋戏在民艺表演中,可谓最跟得上科技脉动,而黄氏家族一脉相传的创造力,一如日新月新的科技发展,从“金光”上电视、上电影,继而“霹雳”多彩,能够数十年独领几代风光,诚是布袋戏中的异数。遥想黄马当年拜师学布袋戏,传教儿子黄海岱、程晟苦读汉学诗书、学习北管乱弹戏时,一定不曾想到黄家子孙会将布袋戏事业继承下来,并且全面的改造,为布袋戏演出型态开创“金光”开创“霹雳”,一代一代吸引了为数可观的观众,为布袋戏缔造霹雳发光的新图腾。6.10 再流行现况  从黄强华与黄文择设立霹雳卫星电视台,兄弟俩发展出来的霹雳系列布袋戏节目创造了一定的收视群,霹雳系列中的主要角色像素还真、叶小钗、一页书、海殇君……等,更有“影迷”组织影友会定期聚会,并有定期的刊物(霹雳会月刊)供同好发表文章讨论剧情,霹雳卫星视台甚至必须因应影迷要求印制偶像的T恤、月历、笔记本、马克杯……以满足影迷需求,到了横跨、录影带、VCD、电玩之外,还进军大荧幕,耗资三亿台币拍摄首部霹雳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于西元二○○○年一月廿二日上映),甚至登上国家剧院的舞台表演,让人深切感受到布袋戏的魅力已经再度复苏,印证了布袋戏再度风靡台湾。6.11 再流行的原因  (1)加强技艺、扩展表演舞台  民国六十九年,黄俊雄在家乡虎尾设置专为布袋戏录影的摄影棚。黄俊雄几个儿子也都在麾下工作,长子黄强华更转入幕后专研导播、剧本创作的工作,黄文耀、黄文择则在表演上各练专精。  民国七十一年布袋戏准予复播,黄俊雄五十岁时再度推出电视布袋戏节目,此时更是大量运用剪辑及科技视觉效果,自资筹设摄影棚让布袋戏录影更能发挥电视媒体的长处,而黄家第三代亦全力投入这波电视布袋戏热潮中。因为黄氏家族的投入,累积了许多电视布袋戏的“台湾经验”,因此不仅在当时三家电视台轮播外,在录影带市场亦占有一席之地。民国七十八年电视布袋戏因广告业务等种种原因退出三台萤光幕,黄强华与黄文择继续在录影带市场发展。黄氏一族不断地扩展表演舞台,将布袋戏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可以方便地接触布袋戏,自然而然地接受它。  (2)运用现代行销手法  黄强华善于与异业结盟,开拓新观众,像结合中华职棒联盟发展棒球布袋戏,与东立漫画出版社拟推出布袋戏漫画、扛金光布袋戏招牌进军皇冠艺术节,研发以布袋戏人物为主角的电视游戏软体等等,甚至与当前政治人物相互映衬、彼此烘托。  黄强华充份利用行销手法,将霹雳布袋戏强力包装,吸引媒体目光,进而引起人们注意,达到推广霹雳布袋戏的目的。  (3)反映社会  霹雳布袋戏之所以能够再度造成风靡全台湾的魅力,不但拜电视台的开播、技艺的改进之外,更因为霹雳布袋戏能忠实的反应现在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及社会情形,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一项民间技艺的流传,最重要的是与社会相结合,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6.12 所反映的社会意涵  从“云州大儒侠”到“霹雳布袋戏”所反映的社会意涵  史艳文和是二个布袋戏极盛时期的主要角色,反映着当时社会风气、文化,极具代表性,富含浓厚的民间思潮,更别提其本身为布袋戏所具备的民间技艺流传的意义了。  (一)“云州大儒侠”所反映的社会意涵  1、同辈演师间的关系-洲阁之争  在布袋戏演师群中,除黄俊雄是以“东北”/“西南”来区分外,与之对立的“阁派”布袋戏,则以“东南”/“西北”来分好人、坏人。为什么“东南”/“西北”会成为“好人”/“坏人”的对抗标帜呢?如果把黄俊雄的善恶对抗的分类法,与“阁派”作一比对,将发现两者对善恶认同最大的区则在“南”/“北”的认识上。而在布袋戏演变的流派上,黄俊雄所属的“洲派”是属于“北”的,习的是“北管”,拜的戏神是“西秦”;而“阁派”是属于 “南”的,学的“潮调”,拜的戏神是“田都元帅”。而这两支布袋戏流派,分则以“虎尾”与“西螺”为中心由于两地相距不远,且戏迷的分布有重叠的现象,因此久远以来双方时常有“拼戏”的清况,观众甚至下赌注来比赛那一派的观众人数多,这就是所谓的“洲阁之争”(注16)。  2、反映的社会现象  黄俊雄所创出的人物,几乎就是一整个社会的缩影,几乎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他布袋戏中的角色,包括:  (1)小贩-“勇伯米粉”、“鱼丸姑娘”、“良心汤”等。  (2)乞丐-“拾字郎”、“捡垃圾的乞丐”、“十一乞魔”等。  (3)医生-“女医生”、“女华佗”、“怪药生”等。  (4)江湖术士-走唱的“卖唱生”、“老和尚”、算命的“一诚子”、“天生散人”等。  (5)流浪者-“三缺浪人”、“六流星”、“孤单老人”等。  (6)风尘女-“虎”、“歌姬文卿”等。  乃至“卖花郎”、“茶翁”、“孝女”、“樵夫”、“牛郎”等,都是黄俊雄布袋戏中人物的职业或绰号(注17);甚至就代替原来的名字而为观众所熟悉,进而产生亲切感。  3、反映的文化意涵  (1)忍的哲学  这里史艳文的行为,像佛陀本生经故事“舍身饲虎”之类的忍辱,或可视为舍离“人相”、“我相”的菩萨行为,故称之“”还差不多。有些特殊的是在此选择“五月五日端午节”为决斗日,因屈原是为国尽忠而死谏,而史艳文却没有特别交代“死谏”之事,虽在“云州大儒侠”与“大儒侠”中,史艳文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朝内奸臣恐其权旁落,说史有叛国通贼之行为,由于路远难以查证,便软禁萱姑为人质,派两名钦差前去调查”或“明皇宠妃商妃对史心存妒意,故向明皇进言恶语,遂使史再度陷入万劫重围之中”或“当今明朝皇上,听信了兵部尚书齐泰的谗言,说你在边疆,非但没有平定干戈,反而煽惑乌斯藏的臣民和苗族人联台起来图谋不轨,圣上已下旨,要捉拿你的夫人和公子史献忠……”这类奸臣在皇帝身旁谗言并陷之于不义罪名的情节,屡见不鲜,因此,在此巧合“端午节”的日子,或许是以屈原为类比的隐喻。  (2)男女关系  “云州大儒侠”主角史艳文是源自于“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而在“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拥有不少红粉知己成为他的妻妾,而且这些女子都甘心为妾,彼此不嫉妒,就像是旧日所有“大男人主义”者的梦想。  但到了黄俊雄的“云州大儒侠”中,却表现女子“爱之愈深,妒之愈深”的清惑,不但史艳文的元配夫人刘萱姑如此,连对他爱慕的女人之中亦如此,而且这些女人对史艳文的示爱方式亦有所不同。他们之间亦有彼此嫉妒而大打出手的情景,而主角史艳文却似乎从未对这些爱慕者作正面回应,虽然最后亦至少娶了三个妻妾。可能是因为时代转变,现代女性早就难以容许这种三妻四妾的情景而且公开炫耀吧!或许这正可反映黄俊雄心目中的英雄,如果史艳文是个性格有气魄的人物,怎么不会有女子会去爱慕他呢?  因此整个来说,黄俊雄把他的道德哲学或人生观简化为“忍”, 虽很通俗,可是还是可以藉着实际的情节或人物,来表这样抽象的观念,包括忍辱、牺牲小我,或者是安然通过“美人关”的考验等,总之就是存着一颗如:不动的赤子之心或良知,而且在环境无论如何恶劣或艰难的情况下,都可以坚持下去或熬下去。  史艳文之所以能够造成风靡全台湾的魅力,不但拜电视台的开播、技艺的改进之外,更因为史艳文忠实的反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民国六〇年代)、社会心理(只要坚持,就能渡过难关)及社会情形,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一项民间技艺的流传,最重要的是与社会相结合,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二)“霹雳布袋戏”所反映的意涵  1、角色分类的模糊  以往的布袋戏(仍是指传统及早期的电视布袋戏,以下通称“古典布袋戏”)角色都分得很清楚。由于中国传统戏剧精神极富于社会教化的意义,对于善恶忠奸之辨一向十分重视而且强调,这种精神发扬的结果,便是喜欢朝“类型”方面发展,无论是角色的安排,的规定,长相、说话……莫不希望在木偶一出场时,即让观众能一眼看出其身份与性格…等。所以,看传统布袋戏很明显可看得出来,正派主角就必定是面庞开阔、天庭饱满,眉清目秀、神色安详;而反派角色、坏蛋不是獐头鼠目、尖嘴粗眉,就是眉骨突出,颧骨高耸,整张脸变化多端、丑恶而复杂。  但是现在的布袋戏(指霹雳布袋戏)可不是这个样子,等分类已经模糊了,我们常可看到这种情况是——一名气宇轩昂、眉清目秀的角色,看到最后竟然才渐渐发现他其实是个反派,如大家熟知的魔域的一花香、儒教的圣贤诸;或神情慈祥之老者,其实却是心中坏点子多多的奸邪人物(如:道境高人孤愁先生);这种情况从早期的霹雳系列到现在晚近的霹雳系列大家可看得出这种趋势。而相反的,面恶心善的角色也是时有出现(如:命七天等)。而这种剧情表现的方式,往往采用让观众惊讶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在给观众错愕感的同时,常也为剧情增添了趣味及悬疑的可看性。  由于我们现在的布袋戏已摆脱传统“印象式”的表现手法,而以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分类似的“写实式”、“社会化”表现。这种形式使得角色分类由原本的基本分类越分越多,终至今日模糊的情况。我们更可以发现:现在的布袋戏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弱点的真实情况,也纳入了其角色分演的紧密思维之中。因此,布袋戏角色在每个木偶的作为上或多或少产生了可批评点,一个角色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对某一个角色,有人可能会直接切入观察,有人可能会横向剖析角色,将一个角色担纲的世俗命定,化成如现实一般的情、缘、恩、愁,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人际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类似,故“霹雳布袋戏”能引人入胜也往往在于此。  从“霹雳布袋戏”主角素还真的、行事作风即印证了角色模糊的情形。他本身的个性揉合了许多领袖人物的特质,打破了旧有的英雄神话,深刻的描述正义的背后,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私心,一些些的不择手段。在霹雳戏中,素还真拥有一人三化的能力,这满足了英雄神话的需求;但是素还真也常常以易容的姿态来进行一些离间的工作,事后又死不认帐,让人直觉这不是光明磊落的行径,于是又推翻了英雄必须用正当手段来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则。此外,他还是个专业演说家。面对舆论,他可以声泪俱下的为自己辩解。大敌当前,他可以满口仁义道德滔滔不绝。谈文论武,集百家之精华令人张目结舌。更教人惊叹的是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完成任务,甚至要别人为他而牺牲。从他身上我们警觉到时代潮流瞬息万变的今日,素还真的处事哲学-怀柔作风、权变的领导风格,较能顺应时势,这不就是布袋戏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最好证明。  2、经验思考模式的加入  观古典布袋戏,其演出的剧情大多不外乎大概以下几种:  (1)有关忠孝节义的民族故事:如岳飞传、二十四孝等。  (2)闻扬智仁勇的民间故事:如弦高退敌、缇萦救父等。  (3)民间传奇与小说故事:如、河伯娶妇等。  (4)成语故事:如望梅止渴、草木皆兵等。  由以上的内容来看,大多为教教孝的内容,主要作用也在教化人心。但是之后的布袋戏已有朝向纯娱乐发展,剧情也朝荒诞不经(非荒谬,只是多了更丰富的想像空间)的武侠小说式发展(我们看霹雳系列布袋戏有着现实由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生存空间所不能接触到的,如:取之于佛教“四圣谛”的苦、集、灭、道四境域;魔域与中原的分野)。除了因为用布袋戏去处理精致的感情戏比起武侠戏等更加不容易讨好观众(当然,佳作也是不少,但比起来总是比较少)和显示不出某些特色及趣味性之外,这种教忠教孝的布袋戏也比较不符合今日人们经验思考模式,也显示台湾文化已经从拘谨保守转型成为兼容并蓄的性格,只不过布袋戏是种特殊。7 剧情特色  ·以剧集系列,区隔,作为剧情连贯,基础  播出迄今,剧情寿命最短的该属6集的《叶小钗外传》剧集,而寿命最长的属60集的《》剧集。  ·剧情延伸自金光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但已完全脱出原有架构  随着剧情的发展,早期黄俊雄所塑造出来的角色如、藏镜人等逐渐退出剧情,而改以《》、《》、《》等剧集时期新创的人物、叶小钗、作为主角,仅保留了早期的丑角秦假仙作为重要人物之一。  ·权谋斗智、人性刻画逐渐成为重点  剧情不同于云州大儒侠时代标榜正直好人史艳文的风格,而以诡谲多变的权谋斗智和江湖争霸为主轴。剧情编排和谋略运用,也较金光布袋戏缜密长远。然而重视正义与道德的普世价值观仍能在剧中见到。  另外,剧情的重心也从外向内推展。从史艳文时期堆砌大量武戏与许多角色快速出、退场的风格,演进为更重视不同立场人物在矛盾中的心路历程。人物的思考和抉择也更臻复杂。  ·天马行空的时空设定、故事发展  其剧情的特色,在于除了传统布袋戏中剑侠戏的基调,以及文戏里诗词文采和诙谐搞笑的特色之外,更发展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剧情,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日本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如灭境、集境、道境、苦境)、外星人(叶口月人)、吸血鬼(等人)、机器人()、人造人(诡龄长生殿精华作品无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如九霄铁龙帆、瀛幡御龙艇)等等。8 表演手法  其表演手法与传统布袋戏有所不同。其特色是在金光布袋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包括加强声光爆破效果、使用特效、戏偶的加大与精致化、改进操偶方式等等。这些包括:  ·布景演进  从早期的背景或小规模布景、单一操偶师地道,演进至今有大型布景、隐形地道、动画合成背景,甚至实景拍摄。剧情不同于云州大儒侠时代标榜正直好人史艳文的风格,而以诡谲多变的权谋斗智和江湖争霸为主轴。剧情编排和谋略运用,也较金光布袋戏缜密长远。然而重视正义与道德的朴实价值观仍能在剧中见到。  ·木偶改良  木偶的眼睛部分,从早期的笔画眼演化为玻璃眼;毛发部分,就传统的塑胶假发演进为真实的植发;尺寸与造型方面,戏偶尺寸加大、造型俊美化与拟真化;双手从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手指只能弯不能动的木手,演进到五只指头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双脚从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改良为装设关节后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等等。  补充:近年开始引入“BJD”系统的娃娃制作技术,便是所谓的“可动关节人形”的高度拟真技术。日本著名的Volks公司就是早期的“BJD”市场先驱。随着“可动关节人形”的成熟进步,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的“BJD”娃娃,霹雳也有开始学习的倾向。  ·操偶革新  除了基本的文、武戏、甩偶等等,更加入了电影特有的吊钢丝效果。又如在层次布景里,操偶师得面临  看不到戏偶却得演活戏偶的状况,甚而应需要潜水拍摄等。2000年上映的电影《圣石传说》里,操偶师为了拍摄主角傲笑红尘和剑如冰乘船的画面,而潜水操偶,就是典型的例子。
UID:1126776
在线时间148小时
小鱼币575经验值9678魅力值-2人气值228
这个我真看过啊
APP倒计时?天
UID:246426
在线时间1275小时
小鱼币3434经验值1213魅力值0人气值36
我觉得现在金光的剧情会比霹雳的好,天地风云录系列比较好看
UID:162449
在线时间1428小时
小鱼币667经验值1706魅力值-6人气值4
用户被禁言或禁访,该帖自动屏蔽!
UID:15102
在线时间898小时
小鱼币938经验值2398魅力值10人气值0
想重头看到尾,对结果有些片太老了,根本就看不了
UID:444917
在线时间356小时
小鱼币313经验值491魅力值0人气值60
你这样COS大霹雳网站,不怕被发律师函吗????
明晔不与明月同,屈指西风几时来,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UID:797025
在线时间110小时
小鱼币615经验值265魅力值0人气值21
回 4楼(annycat) 的帖子
现在新剧有加入特技效果,不逊于电影
UID:26086
在线时间69小时
小鱼币84经验值113魅力值0人气值0
以前没有接着看的人,就不要去翻老剧了,完全可以看新的。我个人也是觉得现在的金光剧情写得比霹雳好!
UID:1169642
在线时间51小时
小鱼币151经验值207魅力值0人气值2
UID:78200
在线时间1863小时
小鱼币505经验值912魅力值0人气值83
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
UID:315018
在线时间3537小时
小鱼币16301经验值20448魅力值35人气值2386
真诚&&&&&& 专业&&&&&& 永远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霹雳布偶戏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