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全民公投结果人数占比有要求吗?

全民公投有谱吗?才2天,英国“反悔”想再投人数近300万
北京晨报6月27日报道,英国政府和议会请愿网站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6日6时,要求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再次举行公投的人数已超过250万。英国民众通过公投决定退出欧洲联盟后,“脱欧”(Brexit)仍连续几天占据国际主流媒体头条位置,但英国民众的关注点似乎正发生变化。网络社交媒体上,“悔脱欧”(Regrexit)正成为替代“脱欧”的新热词。包括部分“脱欧”派人士在内,不少人通过网络表达悔意,希望能有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瞧瞧我都干了什么?!”微博客网站“推特”上,一些在公投中投下“脱离”票的英国民众在结果公布后不断发帖,表达“悔不当初”的感慨。一些人甚至称,他们原以为“留欧”成定局,所以投“脱欧”票无伤大局。“我个人投了‘脱离’票,轻信了那些谎言,”网民“坎比”留言称,“我后悔得不得了,感觉自己的投票被抢走了。”投票前,脱欧派宣传,要让英国“Great Again”网民“罗伊萨·康普顿”留言:“曼彻斯特的‘脱欧’票选民中,不少人告诉我们,他们(第二天)醒来(发现‘脱欧’派获胜),惊呼‘瞧瞧我都干了什么?!’根本没有想到英国会脱离。”来自曼彻斯特的选民亚当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觉得我的投票不会产生什么作用,因为我们肯定留在欧盟……老实讲,(首相)戴维·卡梅伦辞职让我震惊了,我们今后几个月将经历的不确定性会进一步放大,我真的担心。”另一名网友称:“我的一个亲戚是‘脱欧’派,(投票第二天)早上8点就后悔了。如果今天下午去投票,情况会截然不同。”英 格兰东南部的康沃尔过去十年每年能从欧盟项目基金处获得6000万英镑(约合8200万美元)支持,却在这次公投中投出了“脱欧”票。如今,这一地区的官 员约翰·波拉德说,既然英国真的要脱离欧盟,当地将采取紧急措施,寻求中央政府支持,确保将要“落空”的欧盟资金能得到全额填补。民众反悔法律能反悔吗?英国政府和议会请愿网站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6日6时,要求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再次举行公投的人数已超过250万。英国保守党议员本·豪利特25日晚证实,议会请愿委员会定于28日会商这一请愿。请愿者达到数百万量级,是否意味着“二次公投”可能性加大?一些政治分析师对此表达疑虑。首先,按照规定,一旦请愿人数超过10万,英国政府有义务作出正式“回应”。不过,法律人士认为,英国政府没有法律义务正式“执行”请愿的要求。英国广播公司时政记者伊恩·沃森认为,“二次公投”虽然支持者众多,但付诸实施的概率几乎为零,最主要原因就是英国没有与此次公投相关的“可追溯性法律”。
根据请愿活动组织者的要求,如果支持留在欧盟或脱离欧盟的票数都没有超过60%,而且投票率低于75%,应当再次公投。24日的英国“脱欧”公投投票率为72.2%;51.89%人支持“脱欧”。不过,这一要求并没有事先纳入与此次公投相关的法律规定中。“你不能因为在失利一方,而随便(为公投结果)制造新的障碍。”沃森说。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请愿者指望的“技术障碍”在英国的公投历史上有先例可循。1979年,苏格兰曾就成立地方议会举行公投,超过半数投票者投下支持票。不过,因有关此次公投的规则中有一条“技术障碍”,要求支持票必须占所有“符合资格投票者”的40%以上,公投结果才会被认可。鉴于投票率只有64%,超半数投票者所占“符合资格投票者”的比例实际只有32.9%,公投结果最终不予认可。这一状况引发投支持票的民众广泛不满,最终导致时任首相詹姆斯·卡拉汉领导的工党内阁辞职。不过,与“脱欧”公投不同的是,上述“技术障碍”在公投前已经列入相关法律规定中,所有选民都清楚“游戏规则”。
大家还在看媒体:蔡英文搞的“全民公投”是个什么鬼?|蔡英文|侠客岛|公投_新浪新闻
资料图:蔡英文。
  原标题:蔡英文搞的“全民公投”是个什么鬼?  
  来源:侠客岛
  要剖析今天的时事焦点,不妨先回顾一下历史。
  全民公投起源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冷战后,全民公投尤其是独立公投,突然被运用得多起来。虽然,公投独立往往伴随着暴力与战争。台湾搭上创设“公民投票法”的“民主号”列车,是在2003年11月陈水扁主政时期。
  围绕这部法规条文的博弈,蓝绿双方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当时蓝营在“立法院”占绝大多数席位,为防止民进党“公器私用”,不仅对“公投”的具体事项作了严格规定,而且设置了很高的“公投”门槛:必须要有选举人数千分之五提案,总数百分之五连署;成案后,则要具投票权人总数一半以上投票,获过二分之一同意才能通过。也就是说,按照当时岛内人口,“公投”提案至少要有近94万人连署、约470万人投票同意,才能过关。
  从当时局势看,绿营远没有达到立法初衷,面对的一个雄关漫道、几乎无法超越的“公投”门槛,颇为泄气;蓝营排除了将统独问题列入“公投”,“搅局”成功,似可高枕无忧;大陆方面虽然不悦,但木已成舟,也就暂时按下不表了。问题是,“公投法”一旦激活,就是一个“星星之火”般的存在,它埋下了变量和隐忧的种子。别忘了,条文是死的,人是活的。
  梦寐以求
  岛内蓝绿博弈从未消停。就“立法院”而言,10多年的时间,就足够风水轮转、攻守易势了。
  这不,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台湾“立法院内政委员会”近日审查“公投法”部分修正草案,初步达成共识,一方面放宽“公投”门槛,另一方面将全台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增列“领土变更案之复决”,并新增两岸政治协议事前、事后都必须经由“全民公投”才能换文生效。
  对于民进党来讲,当年力推“公投法”的那个胡汉三又变本加厉杀回来了。“大选”胜利后,绿营在“立法院”单独过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惯性,加上“且待老僧伸伸脚”的傲娇,都在“独”性不改的问题上显露无疑。台湾新一期“立法院”会期开议未久,绿营即提出三个版本的提案为“公投法”松绑。
  根据闯过第一关的修正草案,公投通过门槛由现行规定的双1/2高门槛,下修为“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数达有投票权的人总数25%以上”的“1/4制”共识。
  开闸放水,这是绿营梦寐以求的目标。
  自从设立“公投法”一来,绿营一直都是“公投”的铁粉,对之青睐有加。从2003年到2008年,“公投”和贪腐一样,几乎成为时任领导人陈水扁的政治资产标配。
  原因嘛,不外是“火中取栗”四字。细心人都会发现,几乎每次岛内“公投”都是绑“大选”。比如2004年3月,陈水扁为了竞选连任,面对不利选情,强行搞所谓“防御性公投”,猖狂挑衅大陆。背后动机不外乎刺激大陆借力打力、打压蓝营收割选票。显然选举动员考量要高过“公投”议题本身的内涵。
  虽然绿营对“公投”乐此不疲, 2004年举办的“强化国防”“对等谈判”等“防御性公投”,2008年举行的“讨党产”公投和“入联”公投,都是屡战屡败。而据台湾绿媒的盘算,如果按照新修标准,“防御性公投”和“入联”公投,同意票都达到1/4,均算通过。
  正因为如此,绿营一直对现行“公投法”耿耿于怀,攻击其为“鸟笼公投法”,不断要求加以修改,但苦于在“立法院”中处于少数席位,始终无法得逞。
  如今,机会来了。
  一语中的
  绿营如此钟情“公投”,绝不仅是为了选票“来乱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这次修订案的出炉,是在“大选”刚刚过后,直接目的跟选票算计无关,反而更像是“台独原教旨主义”理念上的反映。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一语中的表示,民进党提此修改,很明显就是走向“法理台独”。
  按照大陆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的观点,利用“公投”搞“法理台独”,是“台独”基本教义派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牌“台独”人士张灿洪即曾赤裸裸地说过:台湾能否独立,不在国民党,不在民进党,也不在中共,而在台湾民众。因此他主张“多在民间,透过运动,将目前已十分普遍的‘台湾意识’转化为支持‘台湾主权独立’的政治意识,为未来进行‘住民自决’铺路。”——张灿洪这里所说的要在“民间”推动的“运动”,就是当年“台独”人士所极力倡导的所谓“新台湾运动”。其揭橥的“台独”路线图是:“新台湾运动”——“政治台独”——“法理台独”。
  都是套路。
  说穿了,图谋修改“公投法”,乃是妄图实现“法理台独”的前奏曲。
  暗度陈仓
  根据“公投法”修订案的初审条文,两岸之间的政治协议,应先由“总统”经“行政院院会”决议,交付“中选会”办理公投,通过后才能开始进行协商;其次,签署的协议文本,须经“立委”3/4出席、出席“立委”3/4同意通过后,再由“国会”于10日内交付“中选会”办理公投,有效同意票达选举人总额半数,才可换文生效。
  对比“公投”门槛要由双1/2下修为“1/4制”共识,民进党果然是个“宽以律己、严以律人”的典范。台湾《中国时报》直言,上述规定门槛之严苛,更甚于现行的“鸟笼公投”,“两岸和平、军事互信协议等深水区谈判几乎无望”。
  绿营的如意算盘,就是挟“公投”以令民意,给两岸交流的列车打造一个大大的刹车皮。宁可卡死熄火,也绝不允许超过他们心里默许的时速和距离。
  往远里说,也是堵死4年或者8年后万一蓝营上台,再现如同马英九那样的人物,缺少掣肘、大刀阔斧推进两岸交流。
  某些时候,民意其实是个面团。它可以作为随时喊卡的刹车皮,也可以是暗度陈仓的障眼法。如今人们对蔡英文的疑虑越来越多。她虽然一再宣称,上台主政后将“坚持现行的宪政体制”、“维护两岸现状”,但她在进一步诠释她的两岸政策时,又提出所谓四个“关键元素”,其中特别强调“台湾的民主原则以及普遍民意”。而这个“民主原则”和“普遍民意”,语义含混,既可理解为蔡英文要跳脱民进党的一党纲领,放弃追求“台独”,也可理解为蔡英文暗含要打着“民主”的旗号,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
  再进一步分析,蔡英文从来不说“宪法”,只提“宪政”,虽一字之差,意涵却大不相同。“宪法”本文是死的,静态的,而“宪政”则是动态的过程。蔡英文宣称“坚持现行的宪政体制”,并不等于她将谨守“宪法”,更不意味着她已默认“宪法一中”。可以设想,倘若“公投法”修正案得以通过,一旦她认为形势需要推动“统独公投”,她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称,她并未违背当初“坚持宪政体制”的承诺。
  逾越雷池
  5·20前一刻,“公投法”修订案闯过第一关,自然触动了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
  跟绿营咄咄逼人“交相辉映”的,是蓝营的弃守与不作为。据台媒报道,就修正案进行审查时,国民党“立委”全部缺席,只有民进党和“时代力量”的“立委”到场。甚至有蓝营“立委”建议,既然民进党要下修,“完全执政让他们完全负责”好了。没有了“立法院”的多数制衡实力,看来蓝军要未战先降了。
  问题是,如果修正案涉及“领土变更”,民进党新当局胆敢把“领土”缩限到台、澎、金、马,毫无疑问踩到了大陆“片面改变现状”的红线。国台办发言人对此说得很明白,反对“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谓的“公投”“制宪”“修宪”等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事实上,大陆一直把民进党的相应“公投”视为“台独”的先行指标,“公投制宪”更是被列为最可能武力统一的时机之一。正因如此,当年制订“公投法”时,国亲阵营就联手提高提案与联署门槛,并排除领土、“宪法”的适应性,以降低可能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危机。
  当前的关键,还是蔡英文的态度,默许,踩刹车或者煽风点火?急独的力量,蔡英文可以不听,但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情绪。对岸的威慑,蔡英文可以反弹甚至抗议,但最终还是要权衡鸡蛋与石头的不同角色。赖士葆预测,蔡英文到最后可能会对该修正案的条文“踩刹车”或者做若干的再修正。
  有媒体直言,如今,在大陆对蔡英文并不信任,两岸关系可能重陷“冷对抗”之际,民进党本应要求其党公职人员格外谨言慎行,然而民进党中央却纵容其“立委”提出这些可能更加刺激大陆反弹的法案,令人不得不怀疑,究竟是民进党中央没有政治智慧,还是故意跟“立委”唱双簧?
  不管如何,如果把纳入“领土变更”的修正案作为与大陆讨价还价的本钱,一旦逾越雷池,“公投”就是个定时炸弹。民进党试图利用小聪明小步前进,不断向“公投”里塞进所谓民意的TNT,最终可能成为地动山摇的导火索,玩火不成,反噬自身。
  在国际法上,“全民公投”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原则。它只适用于殖民地、托管地、非自治领地,以及原本就是独立的民族和国家,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变更等方面所进行的公民投票。一个地区的居民没有权利片面地宣布独立。
  如果某直地区、未经中央政府和全体人民的批准,片面地宣布“独立”,那就会被视为企图分裂领土的叛乱分子,中央政府有权使用各种手段镇压叛乱。
  文/东鲁虬髯客
责任编辑:王浩成
只要认识到空无的道理,生命就无往而不胜。生命想透了其实与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无异,什么都不必太过执着,喜欢干点什么事就干点什么事而已。
“特朗普现象”其实是美国新教文明进入衰退期以后的一次自救。特朗普和他背后的美国群众,是对内外挑战的坚决应战,是美国文明不甘沉沦的生命活力迸发。而与之对立的建制派,则是腐朽的、堕落的。特朗普参选的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是走向中兴还是就此沉沦。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党与社会党开始不同程度的互相交往、联合斗争。中共自1982年以来也与社会党国际和多国社会党建立联系,甚至多次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社会党国际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代表大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小镇家族人数上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