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河面解冻的小河了开始()开始()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开始解冻B.夏天,草丛中出现露水C.深秋,屋顶的瓦片上下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春天,冰封的河面开始解冻,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夏天,草丛中出现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C、深秋,屋顶的瓦片上下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为您推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的状态变化,就可得到正确选项.
本题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A.冰封的河面解冻B.钢水浇铸..
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
A. 冰封的河面解冻 B. 钢水浇铸成车轮 C.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D. 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难来源:江苏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A.冰封的河面解冻B.钢水浇铸..”主要考查你对&&凝华现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②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③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特点: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物态变化解释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A.冰封的河面解冻B.钢水浇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745219315328553431504088766029当前位置:
>>>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泰安
A、冰是固态的,解冻是变为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B、“白气”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C、雾是液态的,散去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D、冰冻的衣服是固态的,变干了就是变为了水蒸气,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主要考查你对&&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汽化及汽化的特点,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升华现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汽化及汽化的特点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升华现象
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熔化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的原因:熔化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如图)的方法,利用水的对流,使受热更均匀,测量更科学。影响熔点的因素 (1)压强平时所说的晶体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情况。对于大多数晶体,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晶体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金属铋、锑以及冰这样的晶体,熔化过程中体积变小,当压强增大时,这些晶体的熔点降低。 (2)杂质如果液体中溶有少量其他物质,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变化。如果水中溶盐,凝同点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晶体的熔化条件&&& 晶体的熔化有温度达到熔点与继续吸热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晶体就不能熔化,仍然处在固态。如果可以从外界继续吸收热量,则晶体开始熔化,进入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如冰属于晶体,像冰变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当冰的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也叫冰点)时,并继续吸热,冰便从同态逐渐变为液态。温度等于熔点时,晶体的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同液共存态。汽化: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3. 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特点:液化放热。 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白气” 1.含义:“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中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冰箱门打开时冒出的“白气”;飞机的白色尾气。 2.分类:“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 “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 (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切记: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定义: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生活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2.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3.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4.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5.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6.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特点: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发现相似题
与“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32021572025204225154921564229372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
分析:整个冰层的温度时不相同的,因为冰层的温度上下表面接触的物质不同,所以温度不同;上表面接触的是空气,其温度与气温相同;下表面接触水,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答:(1)河面上冰的上表面和空气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10℃;(2)冰的下表面的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3)水在4℃时,密度是最大的,河底水的密度是最大,温度等于4℃.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冰的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以及水密度的特殊性;需要注意的是水的温度和密度的关系.
严冬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但冰下的鱼仍在游动,小明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他在冰上打了一个小洞,要用实验室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测得结果更准确?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层结了一层冰花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封的江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