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庙新编龙船调巫师作法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查看: 8236|回复: 49
“道县龙船”的热度胜桂林?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桂林龙船 于
21:33 编辑
& && && && && && && && && && && && && &&& 千人百舸潇水竞渡赛龙船
& && &早闻在桂林东北170余公里与灌阳相邻的湖南道县,扒龙船久负盛名。前两年桂林市职工摄影协会曾组织前往道县创作,在《桂林摄影网》上看到过很多影友贴的道县赛龙船的激情、热闹、壮观图片。我一直有亲临现场观看的愿望。2015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四,我与脚夫、夜猫、才子佳人等四位“桂林摄影网”影友驱车赴道县,亲身探访、观摩、拍摄了道县扒龙船的盛况。
一、道县的龙船
& & 道县的龙船属古道州型,造型奇特,与别的地方的龙船有很多不同之处。我对道县的龙船关注了许多年,最吸引我的是道县龙船的整体结构和形状,与桂林市解放前的龙舟相似,船首和船尾都翘得很高。每艘龙舟都有固定的名称,船头雕刻有龙、虎、凤、麒麟等不同标志。且龙头标志做工精良,栩栩如生,极具古道州特色。我很想了解其建造结构和方法。
2015年的道县龙舟赛是初一下午举行开幕式,初二下午热身、练习,初三、初四下午比赛。期间,我们利用每天上午时间,分别登门采访了道县最有名的造船师傅刘兴衡和当地的几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们都确定地说,当今的龙船结构和形状是传统式样,只是采用电动工具后效率提高,四人十天可造一条龙船,船长18米,宽1.3米。工料费二万多元,师傅到村里现场制作,仅刘师傅率几个徒弟今年就造了二十多艘新船。
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新船开工,龙骨上木马时要烧纸钱香,师傅抓雄鸡念咒语,杀鸡滴血在龙骨上,燃鞭炮,营气氛,祈求施工全程顺利平安,主家还需给师傅封包。龙船造好,全村会聚餐庆祝。
& &&&我对道县的龙船的船体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龙船由船中央的底板(龙骨),旁边的芯板,侧面的照梁及船边的扶起木(拿木)组成。船仓隔板上有横木坐板。与兴安龙船构架相同,兴安龙船龙船的弯曲度是由船中央的龙筋(弦木)紧固的,道县龙船改良使用钢丝绳紧固调整方便,而且更牢靠了。
道县龙船的剖面是V字型,由于吃水浅、吃水面积小,扒行速度比现桂林龙船U字型船快,适合竞赛。但道县龙船的最大缺点是容易翻船,这从后来我们看到许多龙船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全船翻倾,人如落汤之鸡而得到验证。
参加龙船比赛的船员包括挠丁(划船手)、采头(龙头指挥)、鼓手、锣手、梢公(舵手)共计24人。虽然现在使用的竞技龙船都是传统龙船,但各参赛队的龙船长短、宽窄基本相同,在船只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就看船上人员是否练得一手坚实的基本功了,讲求的是全体船员的划水动作与鼓声、锣声必须相一致,配合要默契。划水稳而不乱,频率既不能快,又不能慢,爆发力和耐力相结合,藉此提升了整体速度。力量的均匀使用,确保了耐力的持久性,也确保了龙船能匀速直线前进和加速冲刺,以致最后夺得好成绩、好名次。尽管如此,我也发现各龙舟中50、60岁的挠丁(划船手)也不少,老、中、青均有,队员中体重也并非一致,其胖、瘦兼有,经打听后方知:重在参与。难怪道县每年举办的龙舟赛,都博得潇水河畔两岸群众的热烈喝彩。
二、道县的龙船庙宇
& &&&除了解道县的龙船结构和建造过程,我们还驱车前往有8艘龙船参赛的阳乐田村,那里有一座保存完好叫乌龙庙的龙船庙宇,从一个侧面了解了道县的龙船庙宇文化。
道县龙船,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明万历三十六年( 1608 ),与桂林相当。规模较大的庙宇有火神庙、黄龙庙、白龙庙,但都损毁于那不认祖宗的年代,如今只存留阳乐田村的乌龙庙。为了保存在乌龙庙,村民在庙内办小学堂,从而躲过了“破四旧年代”的摧毁,而得以保存至今。
该庙南临濂溪河,风景优美。座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2米。始建于明代,乾隆、光绪、民国均修缮过。庙的南部那进为民国时中西结合风格,庙的中、后部又具有清代特点,部份柱基石构件有明代特征。庙内有菩萨和大量壁画,庙内存放乌龙头及龙船。我发现庙里的壁画宣传村里的英雄故事,如1929年村民田鹏在乌龙庙组织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进行斗争。抗日时营救苏军飞行员的场景,还在墙上展示族谱,很真观。我们桂林近年也修了好多庙宇,可否利用这块宝地也宣扬村族的光荣历史,激励后人呢?值得借鉴。
三、赛龙船盛况空前
& && &道县赛龙舟,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宋代,是为祭祀屈原,同时也是祭祀五月初五出生的北宋大理学家道县人周敦颐的。新中国成立后,道州龙船数量逐年增加,规模逐年扩大。文革期间停扒,改革开放后恢复。2002年,道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间,我与脚夫上到指挥船采访了本次龙舟赛的总指挥陈群(县龙舟协会主席)、副总指挥田文成(县龙舟协会副主席)以及文体局长。他们听说我们是桂林来的,很高兴地把道县划龙舟的历史给我们娓娓道来。还邀我们与他们开船巡视了一周。
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一上午,扒船的村子都会举行为龙头点睛仪式,给沉睡一年的龙头沐浴敬香化纸钱,鸣鞭炮,将龙头安装在龙船上,移动到河里起水,扒船活动都是午餐后举行,初一、二练习,初三、四比赛,初五端午百姓按习俗在村里过节。
& &&&村里的青年多在外地工作,每年端午节前都回家参加此项具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体育竞技活动。由于申请采头(龙头后指挥者)的人多,须抽签确定每天采头者。采头者要承担当天的挠丁扒船的所有支出约一万元。若按每年每船花销6万元,十年计60万元,桂林十年一大扒,从除夕闹到九月九,船均花销约20万,看来桂林龙船还是省钱的。
& & 本次龙舟赛,县政府拨款20万元,企业赞助了20万元,全部交由龙舟协会开支使用。组织指挥都由龙船协会主席、副主席负责,他们都是退下来的县领导,开幕会上现任县领导只到场捧场,由龙船协会副主席主持,主席、赞助商讲话。几天的活动由龙船协会统领,管理得有条有序,公安、体育、预备役、海事、水文积极配合。如此大规模的活动,由民间协会指挥是道县管理的一大特色。
& & 在道县的那几天下午,我们来到周敦颐公园,这时道县四乡八村的龙舟逐渐汇集来到濂溪江与潇水的交汇处。只见江面上足有100余只龙舟,在为后天的比赛热身。他们往往几条船凑在一起就互相追逐、比拼起来。一时锣鼓喧天、鞭炮阵阵、人声鼎沸。岸边观众人头攒动,不时发出阵阵加油声,也有人不时点然一串鞭炮,霹霹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龙船上的锣鼓声相应和着,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相当壮观、令人震撼。
& &&&我们几个人兴奋地跑来跑去,不断变換位置角度,总想多拍点、拍好点,可总是不能令人滿意。看有几条船在上游比,急忙跑过去,谁知他又不比了,这时下游又有几条船比起来了,待我再跑回来时,船又不比了,好象专门跟我过不去一样。累得我们个个气喘吁吁,出了一身又一身臭汗。
& && &初三、四两天下午正式进行扒龙船比赛,在廉溪江与潇水交汇处的潇水江面上进行,设四个赛道,从西山公园前端出发到月岩中路潇水桥止全程500米。道县的3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近50个行政村100余艘,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事。廉溪江与潇水河上百舸争流、龙船竞渡;两岸游人如织,观者如潮,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深感道县官员的智商高,能顺应民意,巧妙地实现了“龙舟搭台,经贸唱戏”战略,提升城市内涵,展示了团结奋进的精神、扩大了本县的对外影响、联络社会各方情谊,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
& & “脚夫”承担过桂林市体育局几届龙舟赛的策划、指挥工作,他看了道县的赛龙船后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县,每支龙舟队划着自己的龙船参加比赛,共有100艘,其规模全国罕见(桂林虽也有100多支队伍参赛,但桂林是一个市,而比赛船只有16艘);由县政府引导并出资,企业赞助,协会组织,各相关部门协同,各镇、乡、街道办事处协助的组织、管理形式,也非常值得借鉴。
& && & 我们还询问了有关扒船斗殴的事,这是历任管理者最头疼的事情,桂林明、清朝代也因此多次禁扒龙船。他们告诉说,解放前道县也发生过龙船帮派斗殴的情况,现今群众法律观念提高,管理、化解到位再也没发生此类现象。
四、有关桂林扒龙船的情况
& &&&桂林扒龙船“十年一大会,五年一小会,”的习俗在明代《赤雅》一书已有记载。
& & 改革开放后,日举行首届漓江龙舟竞赛开始,到日已成功举行八届。顶峰是第八届,共147队参加。其中114个男队,33个女子队,参赛健儿共4500多名。传统龙船彩饰巡游也出尽风头,每次组织很成功,也取得很丰富的经验。
& & 由市府申报的“桂林龙舟习俗”已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桂政发〔2008〕46号)
& && &2018年又是桂林龙船大扒之年,群众习惯除夕春节开鼓,二月初二为“龙王抬头”,龙王下殿、众游、家游,验船、造船,扒旱船、练船歌、走众亲,采青、起水、游江、五月五、六月六……一直热闹到九月九才算扒完龙船,船上岸,龙头上殿方结束。传承好桂林龙舟习俗是件系统工程,必须领导群众同心同德才能发扬光大。学习借鉴道县龙船的策划、组织经验也是必要的。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旧时的桂林龙船
(32.38 KB, 下载次数: 1)
20:24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道县的龙船属古道州型,造型奇特,与别的地方的龙船有很多不同之处。我对道县的龙船关注了许多年,最吸引我的是道县龙船的整体结构和形状,与桂林市解放前的龙舟相似,船首和船尾都翘得很高。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桂林龙船 于
21:28 编辑
道县的龙船都有固定的名称,船头雕刻有龙、虎、凤、麒麟等不同标志。且龙头标志做工精良,栩栩如生,极具古道州特色。
(142.09 KB, 下载次数: 2)
20:28 上传
(145.36 KB, 下载次数: 1)
20:28 上传
(148.11 KB, 下载次数: 0)
20:28 上传
(140.73 KB, 下载次数: 1)
20:28 上传
(146.26 KB, 下载次数: 2)
20:28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桂林龙船 于
20:54 编辑
&&我们利用每天上午时间,分别登门采访了道县最有名的造船师傅刘兴衡和当地的几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们都确定地说,当今的龙船结构和形状是传统式样,只是采用电动工具后效率提高,四人十天可造一条龙船,船长18米,宽1.3米。工料费二万多元,师傅到村里现场制作,仅刘师傅率几个徒弟今年就造了二十多艘新船。
(147.01 KB, 下载次数: 1)
20:31 上传
(143.01 KB, 下载次数: 1)
20:31 上传
(142.93 KB, 下载次数: 2)
20:31 上传
(146.96 KB, 下载次数: 1)
20:31 上传
(142.21 KB, 下载次数: 2)
20:31 上传
(137.06 KB, 下载次数: 1)
20:31 上传
(136.63 KB, 下载次数: 0)
20:31 上传
(131.69 KB, 下载次数: 0)
20:31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桂林龙船 于
20:58 编辑
道县龙船的剖面是V字型,由于吃水浅、吃水面积小,扒行速度比现桂林龙船U字型船快,适合竞赛。但道县龙船的最大缺点是容易翻船,这从后来我们看到许多龙船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全船翻倾,人如落汤之鸡而得到验证。
(144.28 KB, 下载次数: 2)
20:33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桂林龙船 于
21:00 编辑
道县的龙船庙宇除了解道县的龙船结构和建造过程,我们还驱车前往有8艘龙船参赛的阳乐田村,那里有一座保存完好叫乌龙庙的龙船庙宇,从一个侧面了解了道县的龙船庙宇文化。道县龙船,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明万历三十六年( 1608 ),与桂林相当。规模较大的庙宇有火神庙、黄龙庙、白龙庙,但都损毁于那不认祖宗的年代,如今只存留阳乐田村的乌龙庙。为了保存在乌龙庙,村民在庙内办小学堂,从而躲过了“破四旧年代”的摧毁,而得以保存至今。该庙南临濂溪河,风景优美。座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2米。始建于明代,乾隆、光绪、民国均修缮过。庙的南部那进为民国时中西结合风格,庙的中、后部又具有清代特点,部份柱基石构件有明代特征。庙内有菩萨和大量壁画,庙内存放乌龙头及龙船。我发现庙里的壁画宣传村里的英雄故事,如1929年村民田鹏在乌龙庙组织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进行斗争。抗日时营救苏军飞行员的场景,还在墙上展示族谱,很真观。我们桂林近年也修了好多庙宇,可否利用这块宝地也宣扬村族的光荣历史,激励后人呢?值得借鉴。
(127.33 KB, 下载次数: 1)
20:35 上传
(145.16 KB, 下载次数: 0)
20:35 上传
(133.94 KB, 下载次数: 1)
20:35 上传
(139.66 KB, 下载次数: 2)
20:35 上传
(141.51 KB, 下载次数: 1)
20:36 上传
(138.61 KB, 下载次数: 1)
20:36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 &我与脚夫上到指挥船采访了本次龙舟赛的总指挥陈群(县龙舟协会主席)、副总指挥田文成(县龙舟协会副主席)以及文体局长。本次龙舟赛,县政府拨款20万元,企业赞助了20万元,全部交由龙舟协会开支使用。组织指挥都由龙船协会主席、副主席负责,他们都是退下来的县领导,开幕会上现任县领导只到场捧场,由龙船协会副主席主持,主席、赞助商讲话。几天的活动由龙船协会统领,管理得有条有序,公安、体育、预备役、海事、水文积极配合。如此大规模的活动,由民间协会指挥是道县管理的一大特色。
(112.52 KB, 下载次数: 3)
20:44 上传
(140.81 KB, 下载次数: 1)
20:44 上传
(143.18 KB, 下载次数: 1)
20:44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137.12 KB, 下载次数: 0)
20:48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赛龙船盛况空前
道县赛龙舟,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宋代,是为祭祀屈原,同时也是祭祀五月初五出生的北宋大理学家道县人周敦颐的。新中国成立后,道州龙船数量逐年增加,规模逐年扩大。文革期间停扒,改革开放后恢复。2002年,道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28.32 KB, 下载次数: 3)
21:03 上传
(139.07 KB, 下载次数: 3)
21:04 上传
(125.93 KB, 下载次数: 2)
21:04 上传
(145.1 KB, 下载次数: 1)
21:04 上传
(134.41 KB, 下载次数: 2)
21:04 上传
(143.61 KB, 下载次数: 1)
21:04 上传
(146.25 KB, 下载次数: 2)
21:04 上传
(139.07 KB, 下载次数: 0)
21:04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 &初三、四两天下午正式进行扒龙船比赛,在廉溪江与潇水交汇处的潇水江面上进行,设四个赛道,从西山公园前端出发到月岩中路潇水桥止全程500米。道县的3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近50个行政村100余艘,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事。廉溪江与潇水河上百舸争流、龙船竞渡;两岸游人如织,观者如潮,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深感道县官员的智商高,能顺应民意,巧妙地实现了“龙舟搭台,经贸唱戏”战略,提升城市内涵,展示了团结奋进的精神、扩大了本县的对外影响、联络社会各方情谊,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
(146.9 KB, 下载次数: 1)
21:09 上传
(141.27 KB, 下载次数: 0)
21:09 上传
(144.54 KB, 下载次数: 2)
21:09 上传
(148.64 KB, 下载次数: 2)
21:09 上传
(147.64 KB, 下载次数: 1)
21:09 上传
(142.76 KB, 下载次数: 2)
21:09 上传
(139.75 KB, 下载次数: 2)
21:09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 && &改革开放后,日举行首届漓江龙舟竞赛开始,到日已成功举行八届。顶峰是第八届,共147队参加。其中114个男队,33个女子队,参赛健儿共4500多名。传统龙船彩饰巡游也出尽风头,这次组织很成功,也取得很丰富的经验。
& &&&由市府申报的“桂林龙舟习俗”已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桂政发〔2008〕46号)
& & 2018年又是桂林龙船大扒之年,群众习惯除夕春节开鼓,二月初二为“龙王抬头”,龙王下殿、众游、家游,验船、造船,扒旱船、练船歌、走众亲,采青、起水、游江、五月五、六月六……一直热闹到九月九才算扒完龙船,船上岸,龙头上殿方结束。传承好桂林龙舟习俗是件系统工程,必须领导群众同心同德才能发扬光大。弘扬苏市长的亲民作风,学习借鉴道县龙船的策划、组织经验也是必要的。
(122.69 KB, 下载次数: 2)
21:25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51, 积分 136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9 积分
今年还去吗?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45, 积分 100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6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37, 积分 68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 积分
楼主好技术,好装备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39, 积分 75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 积分
楼主好兴致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37, 积分 68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4 积分
今年还有吗?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05, 积分 111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56 积分
和桂林差不多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今年还有吗?
每天都有,五月初一开始初四结束。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2,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桂林龙船 于
15:32 编辑
今年还去吗?
今年不再去了,桂林龙船的田野调查还继续。希望市有关领导、主管去看看,别将民俗当“群体事件”打压。
桂林生活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天下龙舟看道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昆明市湖南永州商会
地址:昆明市西山区西昌路249号弥勒寺公园C栋办公楼三楼
当前所在位置: >
文化风俗多层隐喻的辐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州龙船赛》调研
& & & &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道州龙船赛》不仅具有传奇性的悠久历史渊源,多元性的地方风俗特征,持续性的传承发展态势,还融入和内蕴着社会文化、宗族文化、乡情文化等诸多的精华所在。针对这种充满积极的文化意义的非遗项目旺盛的生命力和面临的问题,我们从其项目的整体构成和其内在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研。
  一.道州龙船赛的区域环境及其历史渊源
  道县位于湖南南部,地属于永州市。其东邻宁远,南界江华、江永,西接广西灌阳、全州,北连双牌。
  道州龙船赛主要分布在道县以县城濂溪办事处和西洲办事处为中心的周边五个办事处和三镇,36个行政村之间。南起万家庄办事处五洲村,北至上关办事处鲤鱼坝村,南北距离16公里,东西相距10公里范围内。县城潇水河段西起含晖岸岩,东止东洲山,全长5公里水域为主要活动赛区。
  道县划龙船,已有几千年历史习俗。相传舜帝南巡,溯湘江、潇水而上,迎接他的就有道州龙船。舜帝发病苍梧,病故于道州。百姓更是化悲痛为激情,以划龙船来表达追思之意。春秋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愤而投江后,道州百姓划龙船,撒粽子,以示崇敬和追悼。北宋时期理学鼻祖周敦颐,道州楼田村人,出生时辰为农历五月初五的午时,划龙船作为纪念。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出生在道州东门村,金凤头是其巨腕风骨的杰作。
  但是,历代统治者多次阻扰道州百姓划龙船,统治者信奉“龙”是“天子皇帝”的象征,将道州龙船赛活动中百姓骑龙视为一大忌,因此,道州龙船赛累累遭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祖在乾德元年和开宝五年间三次传旨,不准湖南、四川一带人民“为龙舟戏”。《道州志》记载,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州守韩子祁革龙舟40艘,改为浮桥,供人过河往来之用。无奈,道县人为避讳忌,只好将龙船头改为“虎头、凤头”等,这才让道州划龙船的习俗虽历经沧桑而长盛不衰。没想到,文革期间,道州龙船赛活动竟然被视为“四旧”,又被禁止10年,直到1979年才恢复活动,保留至今。
   二.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1.道州龙船头是最有特点的,分龙、虎、凤、麒麟四大类。然后,再按油漆色彩分类,又分为十三种,即龙头型分为红龙、黄龙、金龙、青龙、乌龙、白龙六种;虎头型分为红虎、黄虎、金虎、黑虎、白虎五种;金凤型一种;麒麟型一种。工艺造型上,根据各村族姓祭祀庙宇供奉的神龙(神灵),演变成各类龙、虎、凤、麒麟等造型,代代传袭。其中,龙嘴有张嘴和呡嘴,其它部位有局部变化。龙头一般用柳树、樟树制成,柳树、樟树木质硬而细腻,不易裂缝,防水、防腐,经久耐用。过去用樟树材料制作的龙头重达40-45公斤,现用柳树材料掏空制作的龙头重量仅15-20公斤。
  2.沿用器具有大木桶牛皮鼓、小木柞牛皮鼓,铜锣、彩旗,指挥用红色三角令旗,划船木浆(道州叫木挠)。船身大多用樟木制作,现在也有樟、杉木混用的。划船木浆则用苦楝树木(木质轻、省力)制成。
  3.道州龙船与外地龙舟造型不同,船身一直沿用传统造型,龙船身长18-20米,中间宽约1.3-1.5米,抬头翘尾。每条龙船中间设鼓、锣一套,最尾端装饰彩旗,还配有长约5米的“关刀舵”,用来控制方向。船体材料用杉木制作。此外,划船桡片设置有三种,龙船前的抽水桡片,长1.26米;中间部分的鼓卷桡片,长1.05米;后面的飞水桡片,长1.4米。
  正常情况下,龙船上共配24人。设指挥、鼓手、锣手、舵手、各1 人,桡手数量不超过20人。
  三.道州龙船赛的社会内涵
   &我们通过对历年参与龙舟赛的社区、居委会、行政村的龙船队主要成员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到道州龙船赛活动的开展、延续与传承,具有如下几个文化特征。
  1.宗族文化的坚守指认
  道州的龙船几乎都与当地的庙、祠堂或门楼具有密切的关联。遗憾的是,由于有些庙、祠堂或门楼年代久远,早已不存在或只是留下了一些残迹,至今依稀尚存或正处破败的一些宗族性标志,只有东阳坊火神庙、东阳红门楼、东门进士楼、阳乐田乌龙庙、水南黄氏宗祠、白地头王氏宗祠、北门黄龙庙、双桥丫王庙、五洲青龙庙、青龙祠堂、阳尹青龙庙、濂溪白龙殿、白石岩白龙庙、上关三宫庙、下关(韩)护龙庙、下关(李)状元庙、石厨头何氏宗祠、万家庄水府庙、湘源白虎堂、十里桥将军庙。
  道州龙船见头便能知村。由于龙头的每种造型及颜色都与当地的庙宇、祠堂或门楼有紧密或相关的联系,因此,每一种龙头,都是一个村或一个族群的文化标识,其他村或族的龙头绝对不允许使用、混淆宗族信仰的相同颜色。在东阳坊我们得知:因为坊中有供奉“火神爷”的火神庙,东阳坊的龙船就是火焰一样的金色,被称为金龙。东阳坊管辖4个社区和3个行政村,只有其辖区内的社区和行政村的龙船才可以打造金龙头,或者说,金龙头就是东阳坊约定俗成的“专利”,是一种认祖归宗的传统遗训,任何其他社区和行政村都不能也无权使用金龙头。
  在道县历届龙船赛中,东阳坊社区素有九龙二虎之称。
  东阳坊社区的九条龙,是根据这个地方有个仙龙池,里面供奉了九条神龙的传说而来的。两个虎,是因为这里有两个将军庙,将军是属虎的,所以只打两个虎头。
  营江乡的阳乐田村有供奉“乌龙神”的乌龙庙,其龙头就是乌色的乌龙。以此类推,北门村有黄龙庙,西洲社区有白龙庙,所以北门村的龙船就是黄龙头,西洲社区的龙船就是白龙头。
  至于龙头和虎头又分为张嘴龙头、呡嘴龙头、开口虎头、闭口虎头,按历代传下来的说法,就是,张嘴代表豪放,呡嘴代表文雅,包含了文武两种风格之寓意。
  道州龙船的龙头中,还有一种凤头,其中也有一个很神奇的传说。
  有个著名风水先生,给自己在朝中做官的父亲选中了东洲山一处宝地。这块宝地面朝城池方向,前景开阔通达。待官员父亲下葬那天,刚挖开石板,突然飞出一对金凤凰,一只飞到了洲北面的东门村,另一只飞到了洲南边的水南村。此后,这两个地方都出了很多探花、进士,其中,著名的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就出自东门村。当何绍基衣锦还乡后,为记住金凤凰带来的吉祥,就将东门村的龙船头定为金凤头,并一直传到现在。
  在寿雁镇十里桥村一个宽广的田野中,我们在一个简易的棚子里,看到了停放在这里的六条龙船,这就是道州龙船的后起之秀麒麟头龙船。十里桥村由十个自然村,七个姓氏组成,由于离县城太远,以前没有参加道县的龙船赛。后来,村子里陆陆续续有很多人住到了县城,每年看到壮观的龙船赛,他们不甘落后,就有了参与的冲动。直到2007年,几个在县城做生意赚了钱的老板,就合计起来要打龙船参赛。可是,这个时候,龙头虎头凤头都有了,十里桥村又不能重复别人的龙头,最后,他们想到了十里桥村的七姓与吉祥物麒麟谐音,就取麒麟为龙头。虽然是最晚才参加的龙船队,但他们却是后来者居上,最多的一年是七条龙船参赛。他们的龙船从远离县城的寿雁镇十里桥村出发,两部板车带一条龙船,在马路上拉着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开赴县城的赛场,浩荡而又壮美。这支由十个自然村组成的龙船队,更进一步向人们演绎了一个宗族一个村庄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和魅力。
&2.和谐文化的流水浪花
道州龙船赛无疑是一种既具有包容性又充分彰显了地域习俗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要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道州龙船它有各种不同的头部造型,即金龙头、黄龙头、青龙头、红龙头、白龙头、乌龙头、金虎头、黄虎头、红虎头、白虎头、黑虎头、粉红凤头、张嘴龙头、呡嘴龙头、开口虎头、闭口虎头、麒麟龙头一齐上阵云集赛场,充分展示了道州龙船的审美意趣和宗族信仰。
  二是每年的两场赛事,即端午和中秋,由龙船赛习俗又递进的演释出情人节、赶庙会、恰商会、联谊会、促销会现象。趁此机会,年轻人借机谈情说爱增进了感情;亲友们趁机会面走动加深了友情;商界朋友趁机抓住商机可以交流商业信息,社会各界可以相互结伴观看赛事促进团结加深友好。
  三是无论身在他乡多远的道县年轻人,即使春节不回家过年,但每到龙船赛,都会放下一切赶回家乡参加龙船赛,或陪同一家人或结伴亲朋好友赶回来观看这一盛大赛事,从中让人不难感知到他们对家乡这一习俗文化的热爱、呵护和支持,不难让人感知到他们把家乡看得高于一切的和谐精神。一江流水,满河龙船,汇集的是道县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浪花与力量。
四.道州龙船赛的祭祀习俗
  道州老百姓打造新龙船时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即:“选日子”:请师傅择黄道吉日确定打造新龙船时间;“选材料”:旧时一般选樟树,选中后,在砍树时要在树前烧香化纸、杀鸡涂血、放三眼铳。意在求得神明保佑,吉祥平安;“架马”:这是打造新龙船的开始,开工之前由打船师傅上香化纸、杀鸡溅血,祈求一番后,再下第一斧,随后开始正式打造。因制作龙头的龙船第一道工序都用斧头,所以都用斧头杀鸡。“架马”要杀公鸡,选所杀的公鸡需要去“偷”,所“偷”的公鸡必需是村里最强健凶猛的,越飞跑得快越好,然后由村的健壮小伙子去追抓这只公鸡。还有“偷”龙骨树:所谓龙骨树就像人体的脊柱,是固定龙船两边边板的重要支撑。在砍树时,故意让树的主人知道,让主人来追抬着树奔跑的年青人,跑得越快越好,意在新龙船下水划船时,飞奔直前,劈波斩浪。龙船打造完工后,也要进行一系列民俗活动,如“倒马”、“落龙”、“搭台祭祀祈祷”、“打犁头火”、“划阴龙船”、“暖龙”、“摆酒祝贺”等。“暖龙”就是为新打龙船的村下贴,邀请关系友好的村坊,接到请贴的村坊划着自村的老龙船来接新龙船下水,最能体现各村各族的友情关系。
  龙船竞赛时,船头一人掌头,此人叫“掌龙头”,为全船的总指挥。被推选的“掌头人”一般来说必须是村中德高望重者或名人学子。旧时“掌头人”是由众人推举产生的,现今是对龙船赛有爱好的村中人毛遂自荐。“掌头人”在龙船活动开展期间,要提供全船参赛者的餐食、酒水、香烟等费用。除了“掌头人”,龙船上还有掌握全队划行速度的鼓手、打锣者和经验丰富的老舵手。打锣者居船中,坐于船内与击鼓者并排,鼓手是全船的节奏指挥者,挠手配合 “呛咚”“呛咚”的锣鼓声和“划呀”“哦嗬”的吆喝声,听鼓下挠,或快或慢,动作整齐有序,一同随着鼓点的轻重缓急而划船,场面相当震撼。旧时的竞赛,终点用一竹篙挂着猪肉,比赛开始,各个船队竞相争流,意为“抢标”,第一名则是猪肉的获得者,另得一面锦旗以示鼓励。赛时必待日落,兴尽方归。如遇刮风下雨,也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体现出道州龙船和道州人粗犷、彪悍、坚韧及勇争上游的豪迈性格。
五.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传承人
  道州龙船系列制作传承人主要居住在潇水河一带的五洲村(万家庄乡)和青口村(白马渡乡)。五洲村以刘姓和蒋姓为主,青口村以周姓为主。其中雕刻龙头以东阳社区陈斌寿的为最佳。而梅花镇贵头村,主要制作黄牛皮大鼓和小鼓。
  道州龙船赛项目主要传承人是龙头制作者陈斌寿传承至陈晴天;船身制作者刘杰传承至刘兴恒;祭祀周为德传承至周龙军。鼓制作何申宗,传承至儿子何录林。
  六.存在的困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道州龙船赛每年的赛事,虽然都由当地政府组织,但龙船、龙头等器具制作和习俗活动资金,还是由各地民间自发组织资金,更多的是在外地做老板的道县人义务捐资打造龙船。由于一条龙船一般只能使用三五年,民间集资打造龙船,无法保证龙船更新换代的需要。
  2.龙头雕刻师傅的生活一般相对较低,导致雕刻师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龙船雕刻工艺传承的滞后。
  3.一些龙头在不能再使用后,还可以由相关部门收集起来按年度编号给予保存,作为这个非遗项目的实物传承下去,为道州龙船赛这个省级非遗项目留下历史沿革和见证。可是,这就需要一个理想的馆藏,而这笔资金怎么落实,也是一个困惑。
雅俗共赏 祁阳小调
祁阳小调,是衍生并流布于湖南祁阳的一个民间曲艺,基本唱腔是从山歌、灯调、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成。它是一种词、曲结合,结构完整,曲调欢快优美,地方风味浓郁,雅俗共赏的调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明末清初时,祁阳小调演唱已广为流布。祁阳小调有传统曲目150多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编祁阳小调曲目50多个。
&&&&&&& 祁阳小调的曲体结构,有单曲体与不完备的联曲体结构两类,单曲体,即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各段唱词来叙述故事,一个曲牌名称即为一首祁阳小调名称。单曲体中有上下两句对称的结构,也有短小方整形的四个乐句为一段的曲体结构。曲调虽然短小,艺人们运用扩充,加花,变化重复及润腔,加说白等多种技法,使你唱而不倦,听而不厌。
&&&&&&& 祁阳小调的演唱形式,较多的是一女演唱,一男伴奏的对唱形式。即女的手拿碟子站立,男的坐着拉二胡,二人对唱,动作幅度不大,重在二人的面部表情。
&&&&&&& 第二种演唱形式是:一男手拿花扇、一女手拿小手绢,二人边唱边舞的对唱形式(即对子调),有时男的下桩半蹲,围着女的边唱边打圈,活泼风趣。
  第三种演唱形式是坐唱:用小型的丝弦乐队伴奏,演唱者坐于乐队前面演唱,这种形式多以演唱祁阳丝弦小调。
  第四种演唱形式是表演唱,这种形式是七十年代后发展成的,一般由8-12人表演,集唱、说、数一起,形式生动活泼。
&&&&&&& 祁阳小调用弦乐器伴奏,有二胡、月琴、三弦,扬琴等,有的曲调也加入竹笛、小唢呐和打击乐器,同时伴随着曲调打碟子,叩酒盅。这也是祁阳小调演唱中不可少的一种道具。
  祁阳小调,为全国曲艺品种之一,被《中国曲艺志——湖南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南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音乐词典》等科研项目收入。
  祁阳小调最能贴近生活,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传承祁阳小调的前提下,吸取祁阳小调的素材、新编了许多新的祁阳小调曲目,为现实生活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祁剧,比京剧的历史还早400年的地方剧种,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清末又名“楚南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是湖南地方戏曲中流行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剧种。湖南省八个古老的地方大戏剧种中,只有祁剧占据了永州、衡阳、郴州、邵阳、怀化、娄底等大半个湖南省的地盘。 解放后,祁剧多次进京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演出,毛泽东还亲自为祁剧《昭君出塞》改过唱词。祁剧先后创造出了《封神榜》、《孟丽君》等传统戏,《孔繁森》、《郑培民》等现代戏。现代祁剧《走廊宽,走廊窄》曾获省田汉戏剧一等奖;《孟丽君》历时20多年,演出5000多场。 祁剧兼有高腔、昆腔、弹腔3种声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永河、宝河两大流派,其舞台语言均统一使用祁阳官话。演唱时永河派由鼓师帮腔,宝河派用唢呐帮腔,声调高扬、激越。祁剧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是弹腔为主的多声腔的湖南大戏种。
江永“洗泥节”
&洗泥节又叫苦瓜节,每年春耕忙种之后的农历五月十三,举办的农耕庆典活动,主要活动在湘南边陲的勾蓝瑶古寨。相传洗泥节起源于唐代,流传于湘桂粤交界的100多个平地瑶村寨。&据考证:勾蓝瑶洗泥节始于“洪武九年招安……镇守邑门户湘粤隘口”&之后,他们不仅沿袭了洗泥节的风俗,还把本土族人的节庆活动项目内容融合其中,发展成为祭拜、休闲、狂欢、联姻、联谊的盛大节日而久传不衰。
  洗泥节活动包含了勾蓝瑶优秀的建筑、饮食、婚姻、生产、生活、节庆等传统文化内容,她承载着勾蓝瑶人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她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勾蓝瑶人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勾蓝瑶人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她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对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音美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具有杰出的研究价值,她是弘扬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 随着时代变迁和强势文化的冲击,风靡上千年,流传湘桂粤的洗泥节活动正逐渐消逝。目前传承较为完整的也只有勾蓝瑶寨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代表性承传人都年过古稀,年轻人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加上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这一古老的瑶族民间节庆活动在此也正面临自然消亡的厄运。至今尚存的代表性承传人还仅有68岁的欧阳绪珍等&2&人。
&&&&&& 江永县委县政府已经将洗泥节列入了5年保护计划,2008年9月成功申报了“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瑶家女子拳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毗邻广西,旧时盗贼活动频繁,因此该地女子普遍会打拳,称为瑶家女子拳。相传明朝时社会动乱不安,男人都到石墙门守夜,只有女人老小在家。某个夜晚半夜时分,突然鸡鸣狗叫,把睡梦中的人都吵醒。女人爬起床来,一看才知道有十几个强盗偷着从山上进了村。村里一位三姐身有武功,她大声喊起能动的女人,一齐来对付强盗。强盗一看全是女人,以为好对付,于是一轰而上。哪知三姐带的这班女子,个个手握棍棒,很有还击招数,把强盗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这样一来,瑶寨女子的功夫不胫而走。瑶寨女子看到了学习拳术的作用,就代代流传下来了。三姐成了瑶家崇拜的偶像。她死后,瑶人为她建了庙,不叫三姐了,改叫李三娘庙。又建了一座与两位男士将军共享的“三将军庙”,李三娘与男将军享受了同等待遇。
&&&&&&&&瑶家女子拳有岩鹰展翅、猛虎下山、观音坐莲等十几个套路,最初以自卫为目的,渐而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而今,瑶家女子拳不仅在村民中传承,而且已进入当地中小学生课堂,作为学生的体育类课程进行推广,其目的则以健身、娱乐为主,防身为次。
唯一女性文字 女书
女书是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一带妇女中的特殊表音文字体系,是目前世上仅存的人类唯一的性别文字,约有原创字符700余个,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世界文字之奇观。与其他文字相比,具有五大独特之处:一是妇用男不用;二是传女不传男;三是记录当地方言土语,并用当地土语唱读;四是字形奇特,右高左低,呈长菱形;五是人死书焚,陪葬送终。具有区域特性、人文特性、唯一特性、可持续性和濒危特性。女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以来,迅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焦点。
  女书作为人类文字史上罕见的性别文字,因女性而生,为女性所用。女书作品多为七言韵文作品,少数为五言体韵文。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扇面、布帕、纸片之上,分别叫做纸书、扇书、帕书。女书文学是苦情文学,诉苦是女书文学的基本内容,凄婉哀怨是女书文学的主题和基调。女书作品内容主要有自传、结交、叙事、婚嫁、祭祀、民间唱本、翻译等,而婚嫁中的“贺三朝”和自传诉苦歌是女书作品的主体和精华。独特的女书习俗如坐歌堂、贺三朝、结拜姊妹、斗牛节、过庙节、吹凉节、乞巧节等为女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女书文字、女书习俗、女书作品、女歌、女红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女书文化。
 && 女书,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有人在研究收集女书资料,但直到八十年代初才被媒体公诸于世。经国内外专家学者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女书对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妇女学、民俗学以及民族文化史和民间文学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女书的最后一名自然传人阳焕宜老人直至2004年9月方才以95岁高龄辞世。目前,能比较熟练的阅读和书写女书的已寥寥无几。女书是永州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女书原件的大量流失,以及女书自然传人的相继去世,女书传承危在旦夕,抢救保护迫在眉睫。抓紧抢救世界文化瑰宝江永女书,已成了国际学术界人士的强烈呼声。2002年以来,当地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实施了“女书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成立了女书文化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江永女书抢救保护规划()》、兴建了女书抢救、保护和研究中心基地“女书园”、建立了“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和“江永女书数字博物馆”、培养了一批本土女书研究学者和女书传承人、命名了5位“女书传人”、恢复了部分女书习俗、注册了“永明女书”商标,为女书文化永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和原生态环境。2002年4月,女书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5年10月女书以“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被收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2006年6月女书习俗列入中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女书正积极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是流传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及邻近瑶族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其来历民间口头传说是一个久远的关于瑶族始祖盘王打猎跌落山崖而死的动人故事。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它是抒发瑶族人民情怀和反映瑶族人民生活的精神产品,它所表现的内容,都是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在艺术上的真实写照。展现民族文化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安武术源于三国时期的峨嵋拳,有1700余年的发展演变历史。东安历代武师吸收少林拳、黑虎拳、蜘蛛拳之精华兼大胆创新,使东安武术在南方武术各流派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东安武术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竟技活动,提高民族自信心,展现民族文化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12年东安武术被列为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安自古便有“外出拜师学艺,请师到家授徒”的传统习惯,在湘南一带享有“打不过东安”的美誉。建国以后,东安武术运动提高与普及并举,优秀武术运动员层出不穷,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武术比赛,共获奖牌186枚,先后向湖南省武术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3人,考入大专院校近200人。东安县先后荣获“全国武术之乡”(1992)、“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1)、“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1997)、“湖南武术之乡”(1984)、“湖南省民间武术挖掘整理先进集体”(1986)等光荣称号。
  && &东安武术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影响巨大,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竟技活动,提高民族自信心,展现民族文化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零陵花鼓戏
&&&&&& 零陵花鼓戏又称永州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剧种之一,旧称花灯,或名调子,零陵花鼓戏是由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合并而形成的地方戏剧种,是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其流传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了。分布区域主要在:永州所属九县以及衡南、新宁、邵阳、常宁和粤北、桂北等地,是分布区域相对较广的地方戏剧种。
  零陵花鼓戏融剧情、音乐、舞蹈三位一体,以四功(唱、做、念、打)和五法(手、眼、身、法、步)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戏剧种特色,《中国戏曲志?湖南卷》和《湖南地方戏剧种志》均有收录。零陵花鼓戏已成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尚存的、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乃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零陵花鼓戏,旧称花灯或调子,源于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祁阳花鼓灯源于清嘉庆年间形成的民间“车马灯”和巫师的“出脸子”两种歌舞演唱形式。道县调子戏则由乾隆年间传人的民间“狮子戏”发展而成。新中国建立后,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艺人会合于永州,组成专业剧团,逐渐融汇而定名零陵花鼓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巫师作法木棍寻客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