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威尔斯军营的上尉完本小说网?速求!谢谢!!

美国精神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作为一名在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从事了近30年努力的学者,我近年来尤其主张在后一领域的种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当中,必须有广义的文学透视方法,其地位不亚于我先前一贯推崇和实践的历史理解和哲理理解,更不亚于我本人往往警戒其可有弊端甚于誉赞其重大价值的狭义的“科学”方法。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人世间事以人--具有异常复杂的社会属性和更为复杂的心理属性的人为主角,更何况关于民族和民族国家的人世间事是以千百万性质如此的人和他们之间错综交织、能动易变的交往为内涵,充满着司马迁大概以“究天人之际”一语去表述的远非完全受制于“规律”的一切:人类行为和人类关系之中高度微妙、模糊可变和难以预料的一切。如果没有广义的文学透视方法,那么除了严厉地说怀抱无知的傲慢的那些人,谁敢宣称能够非常接近认识它们的真相和奥秘?
广义的文学透视既包括经典方式的史事叙述和以人类真实为基底的文学想象,也包括旨在认识和展示基本特性甚或深沉机理的那类“轶事讲述”。例如,在述说公元前5世纪初期希腊-波斯战争(其间包括众所周知的马拉松、温泉关和萨拉米斯战役)的《历史》一书开头,西方撰史之父希罗多德为了展示作为这场战争的“国际”人文背景的有关各族裔各邦国的概貌和特性,就多有这样的“轶事讲述”。无论如何,广义的文学透视首先依靠“讲故事”:辨识、思考、组织和讲述故事,以便认识和展示对象的基本特性甚或深沉机理。或者反过来说,从这个目的或动机出发,经过远非容易的成功地讲故事,形成或明示或隐含的主题,或曰主要道理。用一位当代著名的美国战略史家和战略思想家的话说,就此需要运用的工具包括“叙事、类比、矛盾、讽刺、直觉、想象力,还有--并非最不重要--风格”。
在我看来,《美国精神》一书就是一项系统的“轶事讲述”尝试。作者尹钛博士经过政治学领域的高级别专业训练,同时具备对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的比较坚实的认知,加上值得赞赏的文学透视意识和相当可观的文学透视本领,立意要通过多达二十二辑的“轶事讲述”比较全面地揭示和展现“美国精神”。我们仅需想到美国是个当今有大约3亿人口和幅员覆盖半个大陆的巨型国家,且已历经两个半世纪的民族精神形成和演化,就可以断定这是难度非同小可的抱负。在浏览了该书以后,我们还可以断定作者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抱负,既凭借辨识和思考故事的才能,也凭借组织和讲述故事的本领,而且书中的众多插图无疑增添了至关重要的“风格”特色。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它的社会弥漫平等信念和平等规则,同时却几乎处处可见不平等,并且不乏种种对不平等的辩辞;它崇尚个人竞争却又鼓励社会合作,崇拜英雄却又贬抑英雄,追求创新但同时青睐保守,张扬自身自由但同时自缚清规戒律,恰如希腊神话“尤利西斯的自缚”展示的;它的国内政治历经多番严重对立甚而分裂,党争派争更是差不多无处不在,但它的国家民族凝聚力之强却在各大国中间处于前列;它的总统大概是当代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物,同时却往往深感自己像被禁锢的狮子一样站在笼里面对民众;它关于国际政治秩序有其不乏众多创新因素的道德理想追求,但它的对外政策中也富含远离道德理想的权势政治和权宜交易;它重商重利,甚而往往唯利是图,但同时想象和宣称并时常自认追求普世正义;它是个“自由国家”,同时又是个与其他民族的自由、并且说到底与它自己的真正自由格格不入的当代帝国。
鉴于事情的本来性质,本书不可能穷尽“美国精神”,而且它在讲述、揭示和评判方面的“褒贬”不平衡使之更加如此。这种不平衡的一个原因,大概在于“美国故事”大多首先是美国人自己讲的,而几乎任何民族的大多数成员(特别是较多拥有宣讲本民族故事的机会和动机的“精英”成员)都差不多天然地倾向于在这么做的时候褒远多于贬。如此就需要其他民族的成员在讲美国故事的时候,较多地从自己的视野和经验出发,并且较多地具备分辨意识和旁观意识。
假如要找出一个相似程度较大的历史类比,以帮助理解“美国精神”,那么古代“雅典精神”大概是很适合的。在关于商业价值和海权优势的信念之外,民主雅典的政治文化还有三大成分:强权政治信仰、帝国主义理念和关于雅典民主体制、社会精神和“文明”的优越感,那由雅典黄金时期的领袖伯里克利的千古名篇--阵亡将士葬礼演讲--得到了经典的表述:“我们的宪法和使我们伟大的生活方式……是别人的模范”;“我宁愿你们每天把眼光注意到雅典的伟大。它真正的是伟大的”。活跃的民主政治、辉煌的商业成就和对波斯的意料之外的战争大捷培育了雅典人冒险、能动、革新、不甘安宁的大力进取性。雅典城邦的伟大和帝国的无限前景:这正是雅典的主**英们不断用来鼓舞雅典人的意识形态,用它去鼓舞他们的骄傲,激励他们献身“伟大的事业”,用伯里克利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冒险精神冲进了每个海洋和每个陆地;我们到处对我们的朋友施以恩惠,对我们的敌人给予痛苦;关于这些事情,我们遗留了永久的纪念于后世”。伯罗奔尼撒战争很大程度上因此爆发。到这场历时27年的战争的中期,崇奉雅典伟大辉煌的雅典人早已逾越了界限--所有希腊悲剧宣示的界限。或者如当时的雅典政治领导亚西比德所说,雅典人早已确信“我们已达到了一个阶段,我们不得不计划征服新的地方,不得不保持我们已经取得的,因为如果别人不是在我们统治之下,我们自己有陷入被别人统治的危险”。结果永载史册:雅典在战争中惨败,雅典帝国覆亡,雅典的辉煌一去不返。冒险和革新是雅典成长的关键,也是它过度伸展和惨败的诱因。
由于我的专业范围,我熟悉“美国精神”中直接与美国对外态度和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方面。这些方面的“美国精神”传统能够以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为主题得到界定,它们在不同的提倡者那里本着不同的根本依据:基于神定、基于种族或“自然”、基于宗教性或准宗教性的“使命”、基于现代世界发展。有关的主要历史形态包括:北美清教徒的山颠之城观念;天定命运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马汉的盎格鲁-撒克逊海权论;美国自由民主制的普遍主义使命理念,包括伍德罗·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世界政治哲学;关于自由国际主义经济政治秩序的霸权稳定论;当今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新帝国论等。然而,美国还有另一大对外精神传统--“杰克逊主义”或“好斗的美国主义”,它同样贯穿于美国对外政策史。
因此,最概括地说,可以辨识出美国对外精神和外交思想传统的如下三大主题,它们以其众多的历史形态和表现,合成了“美国精神”在对外态度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复杂图景:(1)现实主义,主导了美国作为国际权势政治中的传统大国的对外行为;(2)“杰克逊主义”或“好斗的美国主义”,主导了美国少有虚饰地单边追逐美国安全和“国家伟大”的极端民族主义对外行为;(3)理想性的自由国际主义,主导了美国缔造美国式理想世界秩序的普遍主义对外行为。第一类形态最突出地与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尼克松三任总统以及汉密尔顿、凯南和基辛格的名字连在一起,第二类形态在19世纪美国大陆扩张高峰时期之后以里根和当今的布什(特别是年期间的布什)为最大代表,第三类形态的典型则有“杰斐逊世界主义”、威尔逊主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理想、肯尼迪和克林顿行政当局的对外政策核心理念等。
当然,我这里讲的至少在形式和风格上大不同于本书的“轶事讲述”,然而目的和可能的功效一样,那就是揭示和理解“美国精神”。无论如何,本书是这方面在中国国内难得一见的比较独特的尝试,而且在我看来能够取得可观的成功。有如本书作者在与我交流时所说,本书依凭的那种感性的、细节丰盈的观察,虽然不可能成就一幅全面精确的“美国精神”肖像,但如同印象派肖像画之于古典派肖像画,它描绘的不是某一衣饰花纹、某项准确的线条或某块肌肉和骨骼的组合;它是要在光与影的复杂作用和色彩的模糊调和之中,去把握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那在某种意义上说更有可能达到深刻理解对象的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自序:自由帝国与帝国之自由
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跟两位前任的风格截然不同:他不喜欢正式的仪式,就职总统时他是从议会走到就职现场的,既没有英俊的坐骑,也无华丽的仪仗。外出的时候,他经常独自骑马,没有警卫,而在白宫的时候更是经常穿着皱巴巴的衣服和拖鞋,而且他拒绝给有钱人和权力阶层任何优惠。
就是这样一位大大咧咧的总统,却是个天生的生意人--1803年杰斐逊外出购物时为美国买了一大片土地,当时有些美国人着实觉得这太过分了,实际上杰斐逊自己也怀疑这桩买卖是否违宪。他从拿破仑手里买下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花了一千五百万美元,合计四分钱一英亩。做成了这笔生意后,杰斐逊有点得意和感慨地称这片土地是--“自由帝国”。这个“帝国”可来之不易。
日,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先后把13个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美国,美国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实验的开始。同年9月17日,富兰克林走出宾州政府大厦,他的朋友伊丽莎白·鲍威尔--费城市长夫人在等着他,她问他这个新的国家会有个怎样的政府。富兰克林答道:“一个共和国,女士,如果你能坚持。” 然而,自从罗马共和国消逝后,人类历史上再没有过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实行过共和制,而罗马共和国的衰落并蜕变到罗马帝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巨大的领土范围已经使得共和的制度与品德难以为继。
1783年到1789年,美国人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建立了一个可运转的政府,最早这些人都不知道怎么称呼自己:一些人自称美洲联合国家(American Commonwealth );另一些说是美洲联邦(American Confederation);还有人说联合国家(United States);只有少数人说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多数人还是认为他们首先是各州(state)的公民,让他们接受国家比他们珍爱的州更重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到1860年的内战时都没有改变的情形。他们甚至不喜欢国家这个词,经常称之为联邦(a union of states )。
1831年,这个政府试验了快50年之后,法国人托克维尔来到美国体验民主是怎么运作的。他把美国当作一个民主的试验场,“有意思的是这不仅仅是美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它不仅有关于一个国家,而是跟全人类有关。”
到今天,再也没有必要用华丽的词句、繁复的证据来论证这场实验对于全人类的影响了。我们只要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美国,世界将会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美国,英语不可能如此大范围地成为国际语言,世界的政治与观念领域的版图不可能是现在这样,我们可能还是会有计算机与互联网,有汽车与飞机,有电器,有辐射到人类生活各领域的各种我们已经离不开的物质产品,人类仍然可以登陆月球,探索外太空,仍然可以探究从微观粒子世界到宏观宇宙开端的各种奥秘,但是,这些代表人类能力扩展的标志性事件,不知会推迟多少年。
从1776年北美的殖民地宣布独立开始,甚至从17世纪欧洲的殖民开始,北美大陆上形成的这个从无到有的国家,在不到三个世纪的时间内建立了一个几乎支配全球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的巨大“帝国”。德国学者迈克尔·曼在《实力的历史》一书中分析了大帝国的四种实力来源: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实力。我们看到在这四种实力方面,现在的美国都史无前例地具有影响和支配全球的力量。
为何是美国,建成了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帝国?
原因数不胜数,每一个都可能是合理的解释。但富兰克林对于新辟疆土的命名,可能意味着其中的一个重要解答:这个国家与民族追求“自由”,而这种追求自由的理念,以及这种理念塑造的制度,以及这理念与制度规定的行为,使得他们具备了不断拓展领土,不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的“自由”。而且,他们一代代人都做到了富兰克林所强调的--坚持。我们可以将美国建成的全球帝国归因于机遇,归因于地域,但最终这些因素都要经过价值领域来发酵,来放大。所以,美国之所以强大,归根结底是因其独特的美国精神。
那么,美国精神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本书所采摘的故事,不过是美国精神这棵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大树上,为数不多的几颗果实,观赏和品味它们,并不一定是汲取了这棵大树的菁华,但至少,我们会知道这棵树,实在是每天每天都在吐纳天地英华,因而能常绿常新,日高日壮。
有朋友在翻阅本书稿之后向我们提出“抗议”,问我们为何所编选的故事中正面的多于负面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认一个国家还是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总存在着缺点和瑕疵。本书之所以选的“好”故事多于“坏”故事,是希望国人能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民族身上学到更多优良的东西,以便有所启发,从而促进我们自身的进步和强大。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美国地图的漫画版,只是没有画出阿拉斯加和其他海外领地。绅士装体现的绅士精神,金钥匙象征的商业精神,面带微笑的乐观与幽默神情,这就是美国。
12年没有总统的国家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从这个时候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在12年的时间里,美国没有总统,也没有中央政府。在这期间,美国“政府”只按《独立宣言》的原则运作。在那个时代,当杰斐逊说“我的祖国”时,他实际所指的是弗吉尼亚;当约翰·亚当斯说“我的祖国”时,他实际所指的是马萨诸塞。
华盛顿拒绝当国王
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取得了独立,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征。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坚决地辞去了总司令的职位,并拒绝了一些军官希望拥立他做国王的建议。华盛顿告诉这些“劝进”的人:再也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为国王,更令我觉得受到冒犯和谴责。华盛顿谢绝了所有的邀请,返回弗农山庄修剪花园,打理农庄,像从前一样过着农场主的生活。不愿当国王的华盛顿,不经意间为这个新国家预留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出军权的仪式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解散了部队,准备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是在回乡之前,他要把人民授予他的军权,交还给当时象征着人民权力的国会。这个交出军权的仪式,是托马斯·杰斐逊设计的。杰斐逊设计了这样一个仪式:华盛顿将军走进“国会大厦”,在国会议员们的对面他可以有一个座位。当议长向大家做出介绍时,华盛顿将站起来,“以鞠躬礼表示国家的武装力量对文官政府的服从”。而国会议员们“只需要手触帽檐还礼,而不必鞠躬”。然后,华盛顿将以简短讲话交出军权,议长也以简短讲话接受军权。
仪式开始了,华盛顿在交出军权的时候,他只说了几句话:“现在,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
议长的话也不长:“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激励子孙后代。”
在制定美国宪法时,参加制宪会议的55位代表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詹姆斯·麦迪逊为了解决不同派别的歧议,废寝忘食地攻读了几个月的历史和政治书籍,他努力探求方法,以既能满足人民保持个人自由的愿望,又能实施国家必须建立一个有效政府的需要。他终于找到了方法,那就是建立一个三权分立的政府--行政、立法、司法分立,而每一种权力又可制约另一种权力,这个设计直到今天还行之有效。
输得起的反对派
北美革命胜利后,13个殖民地成为13个相互独立的国家(邦)。它们本来是为了反对英国而建立的联盟,或者说只是一个没有中央政府的“邦联”。如果不是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设计出一种联邦制的形式,今天的北美很可能就像拉美一样四分五裂。
然而,甚至是这样一个中央权力非常有限的联邦宪法,也引起了一些制宪代表对集权的恐惧和猜疑,担心自己所钟爱和珍惜的自由会受到新政府的伤害,结果出席制宪会议的55个代表中,只有39人在宪法草案上签了字。这样的担心有相当的民意基础,这在宪法草案批准的交锋中充分体现出来。草案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个邦批准才有效,反对派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反联邦党人同盟,动员各邦民众拒绝批准宪法。当他们的努力失败时,他们并没有输不起,而是坦然地接受了民众的选择,没有出现任何致力于推翻宪法的组织,也没有策划退出联邦的阴谋。
乡镇社会中生长出来的民主
在开发美洲大陆初期,这里是没有政府的。于是住在一起的人们自由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自治机构。也就是说,美国是先有乡镇一级的社会管理,接着才有县一级的社会管理,然后在县一级管理的基础上,再发展出州一级的社会管理形式的。到17世纪50年代,新英格兰的乡镇政府就已完全和最终建成。这种乡镇政府实行自治,其形式是“民主共和制”:乡镇各自任命自己的各种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分配和征收自己的税款。新英格兰的乡镇没有采用代议制的法律。在新英格兰的乡镇,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也像在古代雅典一样,均在公众场所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决定。托克维尔在总结美国乡镇组织的经验说:“……也可以说乡镇自由并非来自人力。也就是说,人力难于创造它,可以说它是自己生成的。它是在半野蛮的社会中悄悄地自己发展起来的。使它日益巩固的,是法律和民情的不断作用,是环境,尤其是时间。在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中,可以说知道乡镇自由的国家连一个也没有。”他强调:“在没有乡镇组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虽然可以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但它没有自由的精神。片段的激情、暂时的利益或偶然的机会可以创造出独立的外表,但潜伏于社会机体内部的专制也迟早会重新冒出于表面。”
西部开发与民主传统
美国人向西部的扩张使美国社会充满了对冒险、金钱、自由和民主的向往。在西部,土地辽阔,所有权广泛分散,这里的一切领导机构都是拓荒者们自治的结果。土地的开发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无暇为制定那些繁琐的法律条款而咬文嚼字,套用东部各州那些最自由化的内容省时又省力,这就是西部政治民主的由来。西部社会也为那些民主见解的广泛流行提供了条件。在这里,一个穷光蛋会由于侥幸地发现了矿藏而变成当地的首富;一个低贱的农民会由于幸运的房地产投机而变成百万富翁;一个低级的酒吧女招待会因为嫁给一个富翁而身价陡增。人人都有可能富有,人人都应平等相称--这就是社会民主的由来。这种精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美国社会中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仆人,只有“助手”,助手们与雇佣他的那一家人同桌吃饭,同等地位地与客人交谈。西部富饶的自然资源本来就可供大人物利用也可供小人物利用。每一个移民都相信个人的努力最终会获得成功--他们从自己熟悉的故乡离开,去与新的土地同呼吸,每个人都坚信移民会给自己和全家带来改善与发达。尽管边疆居民赞成个人主义,但这并不排斥他们开阔的胸襟,在西进的途中,不认识的人互相照料,来自各处的车队行走得井然有序。两种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使命感。
印刷工富兰克林
日,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与世长辞。他一生创下了近乎神话般的丰功伟业:他是杰出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在电学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机械、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光学和金融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和建树,为此他成了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等著名学术机构的成员,获得了许多崇高的学术荣誉;他是卓有成效的社会活动家,为美国人民的公益和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民主思想和人文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并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他还是毕生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的政治家、革命家和外交家,《奥尔巴尼联盟计划》、《独立宣言》、《美法同盟条约》、《巴黎和约》和《联邦宪法》等重要的历史文件都与他的名字息息相关。但是他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竟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印刷工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美国民众最尊敬的历史人物,他富有独创力,还是万事通,扮演政治家、外交官、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教育家和实业家的角色。作为科学家,他是现代电学的奠基人之一;作为教育家,他1751年创办的费城学院后来发展成现在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他为人勤勉,喜爱自由,宽容而乐观,爱国并关心人权及社会福利事业,是典型的“善良的美国人”。他于12岁到印刷所里当学徒,从那时起,长期未脱离印刷工作,即使是他成为美国政治的元老也如此。1974年美国政坛发生水门事件时,在《美国新闻及世界报导》周刊上,美国近代史权威摩利斯教授(Richard Morris )评议着美国开国时期的政治家与当代政治家的差异,列举出七位“建国国父们”,第一位就是富兰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的墓志铭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出身贵族家庭,原本属于富有阶层。但是8年的总统生涯,使杰斐逊欠下了巨额债务,不得不另举债偿还以离开白宫。离开白宫之后,他回到老家蒙蒂塞洛。虽然拥有几间小作坊,和一个小农场,但入不敷出,尽管忍痛卖掉一些土地还债,但仍然还有将近5万美元的债务。于是还债成为困扰这位离任总统的难解之结。他的大女儿玛霞与他一起生活,在给父亲的信中,玛霞写道:“我什么都可以忍受,就是不想看到你年纪这么大还要为债务而烦忧。”
日,正值美国的国庆日,杰斐逊去世了。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墓碑上没有刻上他曾经担任过美国总统这个显赫的头衔,而是刻着他认为最值得自己骄傲的事迹:“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安葬于此。”
美国宪法像艺术品
法国著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宪法虽然很好,但不能夸大它对民主制度所做的贡献。他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他指出,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但“按贡献对它们分级……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先有市民社会,后有政府
19世纪中叶,在美国的新兴城市中,当地社会在政府建立之前出现,他们并没有遇到逃避清规戒律或者改变长期以来专制统治的问题。在突然兴起的城镇附近的人们,因具体而实际的目标连结在一起,首先感到的是他们的共同需要。随后他们才会建立起政府,由于周围环境因素影响,政府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早期芝加哥人只不过是联合起来供应自己的用水,提供自己的排污系统,修建自己的人行道、街道、桥梁和公园。他们建立医学院、大学和博物馆。由于需要兴办这些事业和其他的公共服务,他们便建立起市政府,并争取州和联邦政府的资助。一个新兴城市的政府既没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息,也没有专制统治的味道。它是同时为个人发迹和社会繁荣而服务的一种工具。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社会独特的市民性是其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说:“各种年龄、社会地位和脾性的美国人总是在建立各种结社组织。这些组织不仅是商业和工业性的--人们都参加这样的组织,还有其他数千种组织,宗教的、道德的、严肃的、无关紧要的、非常一般性的和非常局限性的、非常庞大的和非常小型的组织。……我认为,在美国,没有任何东西比这些知识性的和道德的结社组织更值得我注意。”
“人是不可靠的”
美国的政治体制就像一台机器,总统不过是这台机器上的一个部件,美国人也相信这种机器要比人可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美国本身的发展,美国政府的行政机构迅速膨胀,总统所掌握的财力人力物力甚至军力也水涨船高,无形大增。美国人又一次感到不安全了。尽管有罗斯福总统这样良性的例子,他们还是觉得应该在总统的连任上也加以限制。因此在1951年的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中,规定了一个人在总统的职位上只能任职两次(即连任一次)。这一修正案事实上更强调了对于“人是不可靠的”这一基本出发点的坚持。
别相信政客
美国第十三任总统菲尔莫尔当纽约州的主计官时,决定将自己有关法律方面的藏书卖给他当律师时的合伙人所罗门·G·黑文。他们请一位办事员清点账目,登记造册,但是菲尔莫尔与黑文就售价展开了讨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们仍然未能取得一致。
菲尔莫尔说:“索性我们也别争了,让上帝来决定吧,我们抛硬币决定价格。若正面在上,就按我讲的价格;反之,就按你讲的价格。”
黑文点头称是。于是菲尔莫尔掏出一个老式硬币,刚要抛,却被黑文挡住:“菲尔莫尔先生,最近三个星期,你一直在奥尔伯尼与一帮狡诈的政客鬼混,刚好有充分时间学到他们的各种花招儿,我得先检查一下是否两面一样。”经过黑文仔细检查,确实没有做手脚,但结果还是让黑文先生失望了。
别把不受限制的权力放到丈夫手中
约翰·亚当斯的妻子阿比盖尔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制宪会议期间,她从马萨诸塞写信提醒丈夫,想获得自由的并不是只有男性,她在信中写道:“在你们将要制定的新法律中,我希望你们能够记得女士们的利益。别把不受限制的权力放到丈夫手中。记住,如果男性能够拥有这种权力,他们所有人都会成为暴君。”
“复又成为百姓”
杜鲁门从记事起,就崇尚古罗马英雄辛辛纳图,辛辛纳图是位爱国农夫,国家受难之际他担任统帅,然后辞去领导之职解甲归田。他在日记中说,辛辛纳图不仅知道何时,也知道怎样放弃权力。杜鲁门还写道,美国的惯常信念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总统,然后时机一到,“复又成为百姓”。他在回忆自己的白宫岁月时说:“我对自己是谁,来自何方和将来返回的所在不敢丝毫忘却。”当时的《星期六评论》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戴副眼镜,腋下夹本书的小男孩,长相颇似杜鲁门。男孩走在一个朋友的身旁,朋友说:“就算你长大当了总统,甚至连任,那也才不过8年时间。你剩下的半辈子做什么呢?”杜鲁门在漫画底下用钢笔大胆而草草地划了一笔:“天晓得!!!”
老人的投票权利
美国正在走向老龄化社会,很多美国老人生活在养老院里。可是,如果老人很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他们怎么投票呢?根据法律,这些老人依然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们依然有投票权,保障他们的投票权是政府的责任。我们不妨以2004年美国大选期间的做法来看一看。
这些老人在美国社会中受优待,他们不必亲自去投票站,有关部门通过邮局把选票寄来,老人们填写了再寄回去。可是,有些老人连做到这些都困难了,比如有则报道里说,老人院里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该怎么办呢?在大选期间,选举委员会特地组成工作小组,前往老人院,一个老人一个老人地面谈,确定他今年是否有行使投票权的意愿。如果有的话,帮助他们完成填写选票的艰辛过程。为了防止工作人员有偏向地启发老人,选举委员会工作小组必须跨党组成,并且不能单独为老人服务。
纪念总统的邮票
美国对个人崇拜非常敏感,想尽办法防止出现对某个人的崇拜。例如在发行纪念邮票封面,尽管美国也喜欢用发行纪念邮票的方式来表示对作出贡献的人的怀念,但是规定,对于任何一个曾经任职总统的人,只有在他去世一年之后,才能够发行纪念他的邮票。
中学课本中的政治原理
美国的一本中学课本里,有这样的话:“写出美国宪法的那些人都经历过反英战争,他们无法轻易忘记,一个大权在握的国王如何夺走了人民的权利。他们还记得那些税法,和士兵们怎样在没有搜捕证的情况下,就搜查他们的家。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发现,政府太弱,就会没有法律和秩序。出于这些原因,他们对于新政府的建立给出一些很谨慎的思考,他们的这些思想在两百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在指导我们。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的这些思想。”这些思想就是政府的分权与制衡。
普通出租车司机的政治见识
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当天著名的学者和自由主义思想家哈耶克正在美国,他是在搭乘出租车时,从收音机中听到了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消息。他后来说,那位出租车司机表达的哀痛之情使他终生难忘。但是令哈耶克惊讶的是,这位司机高度赞扬了罗斯福总统的卓越功绩和伟大人格后,又特地补充道:“但是总统不应干预最高法院,他不应做这件事。”
美国1976年上映的电影《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主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
这部影片讲述一个越战退伍军人当上了出租车司机,为了吸引所爱的人的注意而预谋刺杀总统,但最终却在拯救一个小姑娘时献出了生命。因为它刻画了那个年代美国的普通青年人本性善良而人生迷茫的心理状态,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美国“第一猫”惹麻烦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一只叫“袜子”的猫,这只“第一猫”受到许多美国人的喜爱,还有大量的人给“袜子”写信。由于美国总统是民选出来的,要时刻讨好选民,所以“袜子”最好是能给喜欢它的人写回信。但是回信的任务实在太重了,于是白宫就专门指派一个人为“袜子”写回信。结果,白宫这一举动马上受到了舆论和国会的谴责,说“袜子”是总统家的私猫,怎么可以让一个拿纳税人钱的公职人员代它回信?白宫闻讯赶紧改正,唯恐给总统造成麻烦。
州政府破产
2003年,美国最富裕的加利福尼亚州正式宣告破产,许多公立机构被迫开始支用借贷款项度日。原来加利福尼亚州的财政赤字金额高达380亿美元,居全美之冠。南加州大学的政治学专家杰费说:“讽刺的是,名列全球最富饶之国的美国,旗下各州几乎全部破产,其中最有钱的加州,赤字额更是创下空前纪录。”11月,著名影星施瓦辛格当选新的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上任伊始就是要解决巨额赤字。
无独有偶,日,由于美国新泽西州州议会未能批准一项政府的平衡预算方案,致使该州政府将无权使用任何财政开支,州长科尔津不得不签署一项行政法令:关闭已经有权力支出任何预算的州政府。结果,州政府属下的大约4.5万名公务员处于半失业状态。
美国各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都受到议会的严格监控,没有正当理由的支出都会被代表纳税人的议会批评和抵制。所以,它们的政府建筑普遍都比较简陋,而且因为政府机构组成比较简单,也不需要那么多办公场所。对美国人来说,很多保守的人信奉的理念是,“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自由钟的历史只有250多年,重量有900多公斤,由多种金属混合铸成。1751年由宾州州议会以100英镑的价格从英国订购,当年工艺水平显然有限,第二年大钟运到费城,试敲时就破裂了。一年后两个当地铸造工重新铸造,总算成功。1835年庆祝华盛顿生日时,又被几个孩子敲出了一尺长的裂痕。十年后在同样的活动中,它被敲了几个小时,结果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著名的锯齿状裂缝,而事实上那并不是惟一的裂缝。自由钟再也无法修复,除了每年的独立日,全美大小教堂钟声齐鸣,头一个敲响的是自由钟,平时它极少被使用。
不自由,毋宁死
日,《独立宣言》的主要执笔者之一,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的帕特里克·亨利在大陆会议上发表演说,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演说的最后,他大声疾呼:“各位先生可以高喊:和平!和平!但根本不存在和平。战斗实际上已经打响。从北方刮来的风暴将把武器的铿锵回响传到我们耳中。我们的弟兄已经奔赴战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想要做什么?他们会得到什么?难道生命就这么可贵,和平就这么甜蜜,竟值得以镣铐和奴役作为代价?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们这样做吧!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从此,“不自由,毋宁死!”这个口号激励了无数的美国人。
“圣洁的名誉”
在《独立宣言》上签署名字的56个人中间,有两位后来成为美国总统,3位成为副总统,还有很多人当上了州长,有几位继续任国会里的参议员;但是也有4位在战争期间因负伤或劳累而死,5位成为俘虏,遭受监禁,几位失去了妻子和孩子,9位的家产被袭击并被摧毁。
在一致通过美国历史上最辉煌壮丽的文件的结束语时,这些签名者夸下的并不是海口:“为了拥护并支持《独立宣言》,坚定不渝地依赖着天意的庇佑,我们共同起誓,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和我们圣洁的名誉作担保。”
“圣洁的名誉”,在当今已经不是一个惯常使用的词语,但是每一个美国人的生活都受到来自这份历史馈赠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的感染,那就是自由,用鲜血来考验、用泪水来灌溉的自由。
大学里,谁是主人?
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是美国自由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培育美国人自由精神的重要园地。在美国的大学,资助大学的捐助人并不能干涉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不能随意因不喜欢教师的观点而解聘教师。
1901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罗斯因关于中国移民问题的言论触怒了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斯坦福夫人而遭到解职,该校7位教授随即愤而辞职。1915年,在杜威等人的领导下,一些大学教师在纽约集会成立“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这次会议上诞生了著名的《1915宣言》,宣布了学术自由的主要原则:教授作为教师和学者有权自由发表言论;除非不称职或有道德缺陷,教师的职位必须得到保证;教授受处分前有申诉的权利。大学教师类似于联邦法官的“行为良好便终身任职”的终身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学术自由,就好像法官的终身制是为了保证司法独立一样。
那时候学术自由还只是被理解为教授个人的一项言论自由权利。而大学校长则要同时捍卫教授的学术自由和大学的学术独立。1936年,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胡金斯(Robert Hutchins)在《美国高教》一书中,对那些指手画脚的校友和自以为是的董事,老实不客气地写下了这样的话:“如果你认为学校的毕业生因为向学校交了钱就自认应该控制大学,那么就请恕我提醒你,他们所发出的噪音是与他们所支付的钱成反比的。”“学校的董事与校友不同,他们至少无可置疑地拥有控制学校的法定权利。但是他们越明智,就越不会去试图行使这种权利。”
炮击自家房子的州长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弗吉尼亚州州长托马斯·尼尔逊指挥本州的民兵队伍抵抗英军。当英军统帅查尔斯·康华利将他的司令部搬进尼尔逊在约克镇的富丽堂皇的家时,法军、美军猛烈的炮火开始向这个城镇发起总攻,要彻底摧毁这座城镇。据传说法军指挥官德·拉法格侯爵请求尼尔逊指示炮火攻击的目标,尼尔逊把手一挥,指向他自己的住宅,说:“那儿,炮击那座房子。那是镇上最有军事价值的房屋。几乎可以肯定,在那里你会找到康华利勋爵,还有英军司令部。”7年之后,50岁的尼尔逊在穷困潦倒中撒手人寰。他的房子至今犹在,墙上累累弹洞依稀可见。
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
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的法律。”这是美国言论自由的宪法依据。当时,这条修正案的条文是针对国会,即联邦政府的,它大概无意将此扩大到各州。但最高法院1925年宣布,第十四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保护表达自由不受各州侵犯。1927年,在“芝加哥警察局诉莫斯利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表示:“最重要的是,第一条修正案意味着政府无权因表达所传递的信息、思想、主题或内容而对它进行限制。”
不实报导的“惩罚”
1960年代,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了给当时的民权运动扩大影响,与另外3位牧师一起,联络64位著名民权人士购买了《纽约时报》 日的一个整版刊登了《请倾听他们的呐喊》的政治宣传广告,为民权运动募捐基金。这幅广告猛烈地抨击了美国南方各级政府镇压民权示威的行经,其中特别谴责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警方以“恐怖浪潮”对待非暴力示威群众的行为。广告还称,这些“南方的违宪者”正在一意孤行,镇压并力图消灭黑人民权运动。可是,后来发现,广告中有个别细节不够真实。L. B. 沙利文(L.B.Sullivan)是蒙哥马利市的民选市政专员,负责当地的警察局。根据阿拉巴马州法律,沙利文可以要求报纸刊出更正启事,但《纽约时报》没有刊出这样的启事,只写信问沙利文,广告中什么词涉及了他,沙利文以起诉作为回复。沙利文称这一广告虽然没有点他的名,但他即代表广告中的警察,证人也指出,他们能从广告中辨认出警察局长。沙利文控告路德·金博士等4名牧师和《纽约时报》严重损害了他作为警方首脑的名誉,犯有诽谤罪。要求50万美元的名誉赔偿费。
初审判决沙利文获胜,但《纽约时报》不服判决,反复上诉,直到最高法院。1964年3月,最高法院以9票对0票一致否决了地方法院的判决。最高法院指出:如果阿拉巴马的做法“适用于公职人员对其执行公务行为的批评者所提出的起诉,那么,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否会因此受到损害?”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大法官们看来,美国宪政史上没有任何判决“赞成以诽谤罪压制对公职人员执行公务行为的批评”。联邦法院的法官们认为《纽约时报》虽然刊登了内容不实的广告,并且也的确对原告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由于原告是一名“政府官员”,他必须“明白无误地和令人信服地”证明《纽约时报》事先知道广告上的指控是假的,但仍然明知故犯,照登不误;或者证明《纽约时报》严重失职,对于广告上的指控存有严重疑问,但未作任何努力去查核事实真相。布伦南(Willian Brennan)法官将此称之为“实际的恶意”原则。
其实,早在1923年,美国的一个判决书就指出:“宁可让一个人或者报纸在报道偶尔失实时不受惩罚,也不能使全体公民因担心受惩罚而不敢批评一个无能而腐败的政府。”
不保护捣乱分子
对于美国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霍姆斯大法官自有高见。他说:“对言论自由最严格的保护也不会保护在剧院里谎称失火,并高声叫喊从而引起惊恐的人。”对于言论自由包括哪些内容,霍姆斯大法官认为:“对真理最好的检验是一种思想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使自己得到承认的力量。”
只许说不许干
美国的言论自由是什么呢?说白了,它的意思就是不管你说什么,写什么,只要不真干,都无人干涉。真干的话,必须受法律约束,合法的行,非法的不行。因此,基于美国复杂的移民背景,你在这里不仅永远可以听到不同声音,而且,可以听到超出你想象的千奇百怪的无数种不同声音,包括滥用言论自由者发出的不和谐音。例如,1918年,一个曾四次参加竞选总统的工人领袖尤金·德布斯,因为站在大街上公然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宣传社会主义而入狱,他的罪名是煽动不服从,非忠诚和叛变,煽动拒服兵役和阻碍美国征兵。
《权利法案》
在制定宪法时,反联邦党人同盟的存在不得不迫使联邦的支持者(联邦党人)考虑修订宪法,于是就有了保护民众言论、结社、信仰和刑事程序等权利的宪法前十项修正案,这就是著名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核心,就是以公民权利来限制政府权力。立法者认为,即使政府结构存在着制衡,但是由于权力本身必然带来腐化的诱惑,很难防止立法、行政、司法官官相护、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因此,公开的监督就是对政府总体最好的制约。
《权利法案》就是要用宪法所保障的言论、结社、请愿和出版自由来制衡和约束政府的官权,最终与宪法的原文一起,构建用权力制衡权力、借舆论监督权力、以权利限制权力的制衡、监督和限制权力的宪政体制。在《权利法案》所保护的自由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使代表“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包括社会主义者能够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也可以让当权者的政敌,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无情地揭露(或者相互揭露)政府的腐败与无能。
亚当斯不敢收取的手杖
1836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钳制言论法令》,规定“所有在任何方面……与奴隶制问题或废奴问题有关的请求,既不印刷也不提交,都要放到桌面上,不能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已经是众议员的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违背了宪法和众议院章程,侵犯了选民的权利。在以后的八年中,亚当斯一直执拗地斗争,用尽他力所能及的议会武器,要撤销这一法令。
一天晚上,一个支持亚当斯的代表团送给他一根银头象牙手杖,手柄是一只金镶的鹰,手杖上刻有亚当斯的名字,名字下边是“请愿权利必胜”,再下面还空着一块地方,准备加上《钳制言论法令》被取消的日期。亚当斯被这一礼物深深感动,但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他奉行一项坚决不收礼物的政策,因此他把手杖带到专利局,交专利局长保管。八年以后,《钳制言论法令》最终被取消,亚当斯请人在手杖上刻上了“日”的日期,并且把它馈赠给“美国人民”。
不受政府控制和审查的报纸
在美国开发西部的过程中,伴随着移民们步伐前进的还有多种多样而且分布广泛的报刊。这些报刊诞生在西进的路上,使得任何政府要加以控制或约束都难乎其难。比较起来,英国和欧洲大陆报刊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印花税、审查制度、政府控制以及部分地和逐渐地摆脱这一切的编年史;而那里的诽谤法又长期阻挠报刊的言论自由。但是美国报纸的自由程度却近乎无政府状态。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在报纸出版数量少且集中的国家里,报纸向首都以外的地方发行更有赖于邮递制度的确立,因此政府只要控制邮局就可以更轻易地控制报纸。可是在人流涌动的西进运动中,有谁能管得住分布在这广袤大陆的各个角落的报刊呢?这些报刊很大程度上可以更确切地称为“以地方社会为中心”:只关心一个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这并不是由于它们不喜欢外界,而是由于它们更喜欢自己的小天地。
受网络影响,美国报纸发行量加速下滑,但是各种媒体的影响却与日俱增。长久以来,美国的舆论被称为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之外的政治第四极,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
叛国者的地位
埃兹拉·庞德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诗人,但其在政治立场上极端右倾,更让一般美国人民无法理解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艰苦作战的时候,这位著名诗人居然跑到意大利主持一个反对同盟国的电台节目。战后他面临着叛国罪的审判,但他的一帮文学界艺术界的朋友竭力救助他,最后以他精神错乱的理由免除了起诉。然而,这位诗人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当时兰登书屋要出版一本《英美著名诗选》,书店老板贝纳特一看书稿中居然有庞德的诗,不禁勃然大怒,对于这个美国的叛徒,他说:“要是我出版埃兹拉·庞德,我就该下地狱了。凡是在我名下出版的书,一律不能收录他的东西。”在他的坚持下,第一版的《英美著名诗选》没有收录庞德的诗。但此书一出版就遭到舆论的普遍指责,几乎每一位重要的评论家都批评此书居然不收庞德的诗,是无法容忍的缺陷,这是一本诗集,而出版者选诗不是根据诗本身的艺术性,却根据诗人的政治立场,这是一种政治审查员的角色。出版商因为自己不赞同诗人的政治观点就扼杀诗人的诗出版的机会,这绝对是错误的。于是在此书再版时,贝纳特特意道歉,并在选集中增加了庞德的诗。
美国的民兵
美国有许多民兵组织,这是民间的合法武装力量,与官方没有关系。它们由老百姓自发组成,拥有法律所许可的武器装备,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聚集在一起,成立民兵组织。由于成员的成分不同,他们的宗旨、观点也各不相同。美国民兵的存在正是依据了《权利法案》的第二条:“组织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是必需的,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保障了人民拥枪的自由及其保卫自由的能力。虽然在选择这份自由的同时,每个人都看到,它并不使人感觉轻松,因为散布在民间的大量枪支毕竟不是那么好玩的。
美国作家梭罗零打碎敲的以文谋生的努力几乎从未给他带来什么稿酬。他发表的作品销路不佳,便不时在家中的小铅笔厂里工作。1845年,28岁的梭罗下决心撇开金钱的羁绊,在征得好友爱默生的同意后,在康科德附近爱默生家的土地上建了一座小屋。
1846年7月,当地的警官找梭罗,叫他支付投票税,梭罗拒绝支付税款,因为他已经数年未行使这个权利了。当夜,警官把他关在康科德的监狱里。第二天,一位未透露身份的人士──可能是梭罗的姨母支付了税款,他便获释了。不过,他表明了他的观点:他不能向一个容许奴隶制并且对墨西哥发动帝国主义战争的政府交税。他准备了一份解释自己行动的演说稿《论公民的不服从》,并于1849年发表了这篇演说稿。梭罗提出:“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政府的权威,……除非我同意,否则它无权对我的身心和财产行使权力。”
当时,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是到了19世纪末,这篇文章却成了经典之作,在国际上出现了一批追随者。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1900年读到这篇文章时,对它崇拜不已。印度“圣雄”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时,宣读这篇文章为触犯了种族歧视法规的印度人辩护,并且成了一位终生非暴力反抗和消极抵制非正义权势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小马丁·路德·金牧师也深受其影响,梭罗的主张便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得到了新生。
“逐丑”的舆论
美国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障,使得美国国内各种各样的批评大行其道。不谙此道的外国人看了,往往会以为美国政治毫无希望,美国社会一塌糊涂,整个国家没有一点前途。但是瑞典观察家格恩纳·曼瑞德尔在1930年代考察美国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说全世界都充分了解美国的腐化现象、有组织的犯罪和司法的弊端的话,那不是由于美国特别邪恶,而是由于美国人自己爱宣扬其缺点。”中国著名的美国研究专家资中筠教授对美国新闻界“逐丑(闻)”现象也有过这样的评论:“由于人性的弱点,每个社会都无法摆脱丑事的发生,但是,丑事能否成为人所皆知的‘丑闻’,进而通过制度的建设,来减少丑事的概率,却是衡量一个现代政府透明的程度、一个社会舆论监督力度的标志。”
真相与贞操
在新闻传媒和文化领域影响巨大的普利策奖的创立者普利策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一件事情的真相被彻底弄清楚之前,决不放过它。连续报道!连续报道!……一定要坚信,真实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女人一样重要。”
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在我们力求安定的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期待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被后人称为“四大自由”。这四项基本自由的内容是:“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1941年8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右)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虽然美国当时还没有参战,但这一举动向世界表明了美英将联手对抗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决心。在此次会晤中,美英两国首脑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这一历史性文件,该文件全文共8条,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和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如果说“四大自由”理念是罗斯福对于普世政治价值的宣扬和阐发,则《大西洋宪章》是他对于未来世界政治秩序的原则性构想。
别让真理溜进来
美国有这样一句名言:“在我们讨论问题时,不要开一条门缝,让真理溜进来。”它指的是我们不能以二元化的思维模式去简单判别多元化的世界--凡事都要分出是非曲直,都要讲出真理,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会给许多人一个借口:真理在我手,以捍卫绝对真理的大棒去打击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
日,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黑人裁缝罗莎·帕克斯登上了回家的公交车。那时的公共汽车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制,车厢里白人坐前半部分,而黑人只能坐在后排。可是那一天的黄昏正值下班高峰,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驾驶员(当然是白人)便命令坐在后排的四个黑人乘客站起来为白人让座,其中的三个照办了,只有帕克斯太太坐着未动。她因此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马丁·路德·金站出来告诉大家:“美国民主的伟大之处是公民有为权利而抗议的权利。”他号召黑人弟兄拒乘公共车。四天后,蒙哥马利市数千名黑人由拒乘开始,掀起了一场美国现代史上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
在拒乘了381天后,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关于蒙哥马利市在公共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为“违宪”的裁定,黑人们回到了久违的公共车上。
1999年的6月15日,美国国会议员、民权领袖及各界代表近千人齐集国会大厅,参加由克林顿总统亲自授予86岁的罗莎·帕克斯国会最高荣誉奖的仪式,大家称帕克斯太太为“美国自由精神的活典范”。
罗莎·帕克斯有一句名言:“我上那辆公共汽车并不是为了被逮捕,我上那辆车只是为了回家。”
三K党的言论自由权
1987年8月,美国堪萨斯市电视台20频道办了“公众参与”频道,宣称来者不拒,先来先播。不论是谁,都可以事先制作好一套录像节目,付一笔费用后就公开播放。有一天,一位三K党的领导人,拿来了一套名为《种族与情理》的录像带,要求每周播放一集。这一次电视台为难起来,因为电视公司的周围95%是黑人居民,如果播放这套节目,很可能失去公司的闭路电视订户,甚至会出现抗议和引起暴力冲突。于是电视台拒绝了这个要求,引起了三K党在电视台前集会抗议。日,堪萨斯市的市议会以9比2通过决议,授权电视公司干脆关闭这一频道。这引起了美国关于言论自由的一场辩论。三K党委托的律师斯蒂芬·潘弗的一段话,代表了一般美国人的看法:“自由言论就是自由言论,对于流行观点和非流行观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一边宣称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一边又把言论划为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两部分。如果有一种检查制度可以把三K党从电视里剔出去,那么,同样的制度也许早就把马丁·路德·金的讲话从阿拉巴马州剔出去了。”必须听那些听不下去的话,“这正是我们必须为自由支付的代价”。最后,堪萨斯市议会就此表决,由7票对3票通过: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原则下,“公众参与”频道重新恢复。三K党的第一集录像节目在日播出。
日白天,3K党在缅因州举行的一次公开游行
一个惊叹号与三个惊叹号
美国的一种中学课本上,画着一幅有趣的漫画,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前辈的思考。漫画上的一个人拿着一份宪法草案说:“我们需要一个有力的国家政府!”一个惊叹号;另一个人则激动地争辩:“你这文件上没有列出我们的权利!!!”三个惊叹号。
美国学者希尔斯曼在《美国是如何治理的》一书中写到:“不管民主的定义是什么,没有新闻自由,民主本身就无法存在。”有学者把美国的新闻自由的信条归纳为以下4个:(1)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来自广告商甚至来自公众干涉;(2)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知情权”服务;(3)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4)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在美国的南达科他州你可以看Mt.Rushmore ,Mt.Rushmore是一个很有名的名胜古迹。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四个美国总统像。他们的石像是利用山上的石头刻出来的。四位总统是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和杰斐逊。每一个总统代表不一样的意思:华盛顿代表独立,林肯代表平等,罗斯福代表世界的事物,杰斐逊代表民主。他们的石像高度是60英尺。
《“五月花号”公约》
日,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帆船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开始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本来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当时已是深秋,他们决定就在那儿登陆而不继续航行。由于他们不再是到一块他们持有执照的领地上,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签订了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公约全文如下: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据此于耶稣纪元l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如下。
《“五月花号”公约》第一次阐述了国家的来源是民众的契约,从法理上、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并以此结成了一个世俗的公民政治体,成为美国政体发展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勉为其难的汉考克
作为从各州召集起来商议殖民地独立事宜的大陆会议的主席,约翰·汉考克是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政治家,但他签署一项任命,委任乔治·华盛顿上校为新的大陆军总司令--尽管当时汉考克自己也希望赢得这个将获取巨大荣誉与权力的职位。当会议代表多数决定华盛顿为最佳人选时,汉考克服从了这一决定。
汉考克的名字已经成为英语中“签字”的同义词。
为英国士兵辩护的亚当斯
殖民地早期,英国军队驻扎在很多重要城市,如波士顿。殖民地人民和英军之间经常发生冲突。1770年3月这种冲突达到高潮。3月5日英军士兵与一名制绳工之间冲突再起。波士顿的绳索制造工人聚集在海关,向守卫海关的英国兵投掷雪球。晚8时,钟声大作,人们手持棍棒走上街头,高呼赶走可恶的“红虾兵”(蔑称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国军队)。聚集在英王街海关周围的人情绪更为激昂。英军前来镇压,面对情绪激愤的人们,士兵在慌乱中向群众开了枪,当场打死3人,伤6人,其中2人因伤势过重于次日死去。第一个被打死的是种植园奴隶出身的黑人群众领袖C.阿塔克斯。这次流血事件史称“波士顿惨案”。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城市,人们纷纷起来抗议英军驻扎。波士顿这座仅有1.7万人的城市,竟有5万人加入到给死难者送葬的行列中。英国军队被迫撤出波士顿。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上,英军将制造此次惨案的托马斯·普雷斯顿上尉及其8名下属拘留起来。一个星期后,一个大陪审团宣誓组成。在检查总长的要求下,普雷斯顿上尉及其8名下属被提起公诉,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当地律师约翰·亚当斯,就是被美国人尊为“开国之父(Founding Father)”之一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继任者。
亚当斯本来是极为反感英国政府对北美的殖民政策,也讨厌驻扎在北美的英军。但是,他是一位律师出身的政治家。当他看到没有人愿意为那些开枪的英军士兵做辩护律师时,他主动要求承担为他们辩护的工作,因为他相信,每个被指控的人都有权利获得辩护的机会。
私产与公权
美国建国之初,出现了一桩私立学院充公案。在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州,有一所名叫达特茅斯学院的私立大学,是美国著名的8所常春藤大学中的老八。1810年代,学院的校董事会与校长发生冲突,董事会炒了校长的鱿鱼。这位校长也不甘示弱,他曾经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过战功,于是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促使州议会通过法律,以学校乃属“公益事业”为由,将达特茅斯学院由私立改为公立。学院的董事会以州议会违反宪法中的契约条款(政府“不得通过损害契约义务的法律”)为由,把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以契约神圣,私产免受公权干涉为由,一致裁决,推翻了州议会的法律,而且它借题发挥,明确了私人企业和民间组织(即法人)可以像自然人一样,获得宪法的保护而免于政府的政治干预。最高法院的这个判例,为19世纪后半叶美国工业化时代的“自由放任”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开始了其为私有企业保驾护航的漫长历程。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爵士曾指出,该案成为19世纪“许多美国大铁路公司成功的基础”。正是它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保证了对经济力量的充分利用,由此取得了开拓北美大陆的成就”。当然,到20世纪初,企业法人以契约神圣权来损害个人特别是劳工基本权利的现象日趋严重,促使了最高法院开始缓慢地对契约权利加以必要的限制。
决斗的规则
在美国建国之初的数十年里,决斗是一种盛行解决争议的方式。在美国的一些老墓地里,有许多墓碑上镌刻着:“死于决斗场”。但是这种决斗非常讲究规则。那时人们用得最多的手册是《社会礼法》(又名《决斗者本人和助手通用规则》),出版于1835年,是南卡罗来纳州的州长约翰·莱德·威尔逊撰写的,再版了多次,最后一次是1858年。在路易斯安那州,人们则倾向于采用新奥尔良人约翰·麦克唐纳·泰勒所订的决斗《二十六诫》,因其规定得更为缜密。各地使用的武器也不一样,在路易斯安那州用剑,在肯塔基州用手枪。真正的绅士是要遵守有关礼仪的:下挑战书应当使用“彬彬有礼的语言”,避免使用辱骂性的字眼;应当拒绝非绅士身份的人的挑战;应给予自己的助手适当的权力。日,安德鲁·杰克逊将军和迪金森律师决斗的正式安排是由双方的助手签署的,内容如下:“双方同意距离应为二十四英尺,两人面对面而立,手枪与地面垂直。双方各就各位,一旦发出“开枪”信号,即可以自行决定迅速开枪。如果有一方在信号发出前开枪,我们保证立即开枪把他打倒。发信号者和位置的选择均由抽签决定。我们双方同意在涉及安德鲁·杰克逊将军和查尔斯·迪金森先生荣誉的事件中将遵守上述规定。”还有一次,有人向安德鲁·杰克逊挑战,要求决斗。杰克逊“知道此人不是绅士”,明确拒绝,但表示愿去任何“偏僻的小树林”进行非正式的射击,条件是双方达成明确的谅解,这就不是一次绅士决斗。
别出心裁的告示
美国纽约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每天吸引大批游客。人们纷纷前往观赏植物园内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植物园另一与众不同之处是其园门上方的一块告示牌,上书: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200美元。
好奇的游客问管理人员:“为何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盗花木者,罚款200美元’?”管理人员不假思索地答称:“要那么写,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
最危险的时刻也有规则
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的时候,许多人(包括美国人自己)对世贸双塔里那些人在危急关头的表现赞赏有加。在楼梯里,逃生的人往下跑,消防队员向上冲,大家都只用一半楼梯,秩序井然,毫不冲突。
在一架被劫持的飞机中,乘客们从与外界的联络中知道自己乘坐的飞机被劫持的目的是去撞击地面建筑,有些乘客决定和劫机的恐怖分子拼死一搏,至少不能让这架飞机成为恐怖分子操纵的空中炸弹。然而,当他们这么决定的时候,他们仍然深知这种涉及到机上所有乘客的生命的决策,需要征得机上大多数乘客的同意,于是这些乘客马上启动了微型民主投票机制,以决定是否要通过反抗而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结果是这架飞机上的乘客做出了勇敢的决定,没有束手待毙,而是通过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挫败了他们用飞机撞大楼的预谋。
安德鲁·杰克逊受审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第七任总统。1814年,美国军队与当时的英国侵略军在新奥尔良地区展开激战。当地的一位报纸编辑对时任美军司令的杰克逊的指挥很不满意,在报纸上说杰克逊“临阵怕敌”。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杰克逊担心这位编辑继续发表类似的文章,涣散军队的士气,于是逮捕和监禁了这位编辑,后来把接受编辑申诉的多明尼卡法官也一起关了起来。
没过多久,杰克逊指挥的“新奥尔良战役”胜利了。他取消了戒严令。被释放复职的多明尼卡法官却以“藐视法庭”的罪名发出传票,要杰克逊到庭受审。杰克逊放下手头繁忙的公务,立即出庭接受审判,并根据法院的判决,缴付了一笔罚款。当他走出法庭时,一群为他抱不平的人围住了他。他们不能容忍小小法官竟审判赢得战争胜利的大英雄。然而杰克逊却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法官的判决是公正的。你们不必为我抱怨这一判决,而且今后也要引以为戒,牢牢记住,不要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事。”
不能只有一条法则
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学家、《美国社会》的作者哈里特·马蒂诺说:“美利坚生来便包罗万象……合众国全境土质不一,气候参差,可说国中有国;因而任何事情若只定一条法则,都不足以概括全局。”
自己为自己制定规则
1845年,美国出版的《向俄勒冈与加利福尼亚移居者的指南》里有一段文字,记述兰斯福德·黑斯廷斯日率领一支160人的队伍从密苏里州独立城起程,向辽阔的西部地区进发的情况:
“现在我们出发了,投身直向人迹未到的‘西部世界’的莽莽荒原,无不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和满怀希望。我们之间感情融洽,目标相同,而且利害一致,这足以说明,在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上,纵或充满艰难险阻,但仍然可以保持秩序、融洽与和平。可是,我们离开了既有秩序而又安全的故土,只不过行进了几天,我们一些人的‘美国性格’就暴露无遗了。人人都摆出一副决意要管别人,而又不轻易让别人管的神气。在这里,我们处于无法无天、无拘无束的境地,处于低级社会的一片混乱、晕头转向和四分五裂的自然状态之中!这时有人忧愁,有人得意,勇者疑,怯者惧,形势大乱!于是,我们的队长建议:我们要‘来一个刹车’,安下营来,为日后这队人马的管理制定法规。这个建议马上得到大家一致的采纳。从此,所有的人无不依法行事了。”
西进运动(Westwood Movement)中向西部进发的殖民者。美国西进运动指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开始的向西移民的活动和对西部的开发,同时也是美国文化本土化的发展历程。1830年5月,安德鲁·杰克逊总统通过了《印第安人迁移法》,把印第安人押送出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殖民事业在这一地区迅速发展。美国西进运动中有100万左右印第安人被杀。与此同时,美国也向密西西比河以西扩张,用购买和战争手段兼并了法国、西班牙、英国的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大片国土。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为调动广大人民参加反对南方叛乱战争的积极性,林肯总统签署了《宅地法》。该法是美国西部开发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土地政策,它使大批贫苦百姓获得土地,对于促进西部开发具有划时代意义。西进运动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广大的西部土地并入美国,使美国成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西部的开拓,带动了大规模铁路的建筑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
淘金者的法律生活
1848年,数不清的淘金者涌向加利福尼亚矿区,在那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它建立初期,他们既不愿归当时加利福尼亚的所属国墨西哥法律管辖,也不受美国法律的约束。淘金者们以自动自发、地方主义和独立精神著称,并以这些精神来发展和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各个矿区根据当地矿山的规模,对采矿者的利害关系、开矿权的保证、犯罪的定义和惩罚,以及矿区的全部政务等,分别制定各自的规章制度。这类规定通常都是在全矿区的采矿者大会上起草的,他们这种非正式集会既是立法性质的,也是司法性质的,又是行政性质的。参加大会的成员资格非常模糊,每个出席大会的人都是成员,甚至年满15岁的孩子都有表决权。
美国学者罗伊斯在1886年出版的《加利福尼亚》一书中写道:采矿者们认为,法律有时是自行发现和自行实施的。“再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比永久的法律给这些早期的加利福尼亚人--通过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以更有力的教育了;它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秩序的权威,认识到他们对社会应有的忠诚。这甚至超过了旅途上的支柱(白天是天上的云彩,晚上是火光)对于沙漠里的传奇式的流浪者所起的作用。实际上,社会责任的神网高悬空中,不可抗拒地落在所有这些无忧无虑的淘金者头上,尽管他们吹嘘自己是自由自在的人。”
“鬼城”的游客
洛基山脉(Rocky Mountains)富存矿物。金银等贵重金属在印加帝国的时代就广为开发,后来也成了欧洲入侵者窥觑的对象。而在美国境内,洛基的矿物开采多开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先是加州的淘金热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移民,许多寻矿人继尔进入到Oregon,Idaho,Colorado,Washington和Montana辖区。而后美国内战结束,西部铁路开通,新兴的帝国得以对荒蛮的西部加速开发。于是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围绕矿点形成的城镇。随着矿点的枯竭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很多交通不便的城镇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乃至破败荒芜。今天的洛基山脉沿线便有许多这种无人居住的废弃的鬼城(ghost town)。近年来这些地方成了旅游开发地。
这些城镇的凋亡映衬着美国西进时代的结束。西部精神是美国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一部分。西进的先行者们筚路蓝缕,出生入死,追寻着野性和自由。然而这个历史时期带给土著印地安人的是衰落和死亡。这个西部的故事无法无天,荡气回肠,血泪交溅,扑朔迷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蒙大拿的维城(Virginia city,Montana)。1863年,在南北战争期间,一群南方人在该地发现了金子,继而建立了这个城镇,当时尚属爱达荷(Idaho)辖区。该镇迅速膨胀到上万的人口,包括一千多名华人。(这个比例与当时的加利福尼亚相似。爱达荷辖区当时的总人口估计在四万左右。)第二年蒙大拿辖区成立后,维城一度成为首府。
当了一天的美国总统
从法律和技术的角度讲,美国第12届总统是大卫·赖斯·艾奇逊,不过他只当了一天总统。如果这样算的话,扎卡里·泰勒成了第13届总统。原来,根据美国宪法,詹姆士·波尔克的任期于日届满,他的后任扎卡里·泰勒当天就要接任。可是那天恰好是星期日,按照泰勒的宗教信仰,星期日是不能办公的,因此要到星期一才宣誓就职。于是这一天波尔克和泰勒都不是总统,而副总统乔治·达拉斯已于前一个星期五辞去了参议院议长的职务,参议院选举密苏里州的参议员艾奇逊临时代替他。美国宪法规定,在总统和副总统暂缺的情况下,参议院议长将代理总统。因此,在泰勒宣誓就职以前,作为参议院议长的艾奇逊,就是法定的国家元首。不过,据说艾奇逊这天只是在办公室里打了一天瞌睡,什么公事也没有处理。现在,在密苏里州艾奇逊墓碑上还刻着:“大卫·赖斯·艾奇逊,,担任过一天美国总统。”
任何问题都不止一个答案
美国高等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说:“如果说,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在数学推理中是存在的话,在法律这样一门学科里则是不存在的。因为,法律解决的是生活中的问题,适用的也不是数学的逻辑,而是生活的逻辑。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答案。”
在美国有一个罪犯,被处以绞刑。但是就在行刑日期到来时,犯人提出:“我太胖了。如果要绞死我,肯定会把我脑袋勒掉,造成我身首异处,连个全尸都没有。这样太残忍,太不人道了。”
法院很重视这件事,专门召开会议,邀请了法律专家、生理专家、物理学家等等来讨论:一、是否在可能出现身首异处的情况下施以绞刑?二、依据犯人的体重,是否会出现身首异处的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不能把一个人身首异处,这样的惨状在现代文明国家绝不可以出现;二、依犯人目前的体重,实施绞刑完全有可能造成身首异处。于是法官决定:暂缓行刑,等犯人体重降至“危险标准”以下时再执行不迟。
当然,美国监狱中也没有人敢强迫这个死刑犯减肥,这家伙自然也知道:胖是他能够生存的本钱,当然会更加猛吃猛喝。这家伙在监狱中直到寿终正寝,也没等到能够行刑的那一天。
尴尬的贸易代表
与中国谈判“入世”问题的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她每次出国谈判,总要带点礼物回家,尤其是她们最喜欢的中国玩具娃娃。1998年来中国谈判时,巴尔舍夫斯基一口气买下43个玩具娃娃,没想到回国时这一堆娃娃被美国海关查获,海关官员称她违反最多携带42个玩具的规定。美国媒体对她这种“违法”行为也进行批评,迫使她不得不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道歉,最后以“我是一个母亲”的说法获得同情才得以脱身。
“守法”的劫匪
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法律规定,不满21周岁不得饮用酒精饮料。一次,一个劫匪持枪抢劫商场,逼着店员把现金都装进布袋后,又看中了一瓶酒,他要求店员将这瓶酒也装进袋子。店员已经在枪口之下将现金交给了劫匪,而当对方索要这瓶酒时,店员不干了。他对劫匪说:“我不相信你已经年满21岁了。”劫匪马上掏出驾照以证实自己确实已满21周岁。店员看了之后,才将这瓶酒与现金一起装进了口袋。待劫匪逃去,店员马上报案,根据驾照上提供的姓名和地址,警方两小时后就将劫匪抓获。
不扫门前雪,等着吃官司
在美国,每次大雪过后,家家户户的门口就会出现一片繁忙景象,人们纷纷冒着严寒,把自家门口的积雪清扫得干干净净。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自觉?当然扫雪是为了自己出入方便,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他人在自家门口千万别摔着。这来源于一个法律判例,美国人的房屋是私有的,土地也是私有的。如果买了一套房子,那么与房子连着的那块地就算买主所有了,每栋房子的前面或四周都会有些公共人行道,这些人行道也在私有之列。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在别人的家门口不慎摔倒,造成坐骨粉碎性骨折。小伙子坐在轮椅上向法院递了状子,状告房主没有扫雪致使公共人行道暗藏“机关”。法院判决房主赔偿一切损失。法院认为,小伙子再怎么不小心,也不会有意想把自己的坐骨摔个粉碎,而房主没扫雪,地上当然是滑的,滑地是潜在危险,作为地主的房主自然有义务消除地上的潜在危险。
法律与情谊
20世纪初,在美国东部某城市有两个情同手足的年轻人,两人穷困潦倒,一筹莫展。这一天,两人用身上仅有的钱在一家酒吧痛饮了一番,洒泪而别,分头去闯天下,发誓要混出个人样。同时他们也约定:无论如何,20年后的此时此刻,他们重新回到这个酒吧相聚。只要双方还在人世,就一定要赶回来,对酒当歌,重话20年的沧桑。
20年后,当年的约会之期到了。两兄弟中的一位悄然从遥远的西部赶回了这个城市,如约坐在这个酒吧中,坐在当年的那张桌子旁,把玩着手中的一杯酒,静静地等候着那一时刻的到来。
临近8时,进来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依稀便是当年的兄弟。但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却在不远处止步,转了两圈,踱了出去。8时正,门外匆匆进来的却是一位小伙子,他径直走到赴约的男子面前,问道:您是×先生吗?您是来赴一个20年的约会吗?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年轻人掏出了警官证:对不起,您被捕了。是您的朋友,也就是我们的上司让我们来抓您的,他刚才来过了,认出了您。您是他的朋友,也正是全国通缉的西部大盗。大盗平静地伸出双手。他冒着巨大的风险来赴一个20年前订下的友情之约,却被朋友送进了监狱。
自由女神险遭拍卖
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的象征,是联邦政府管辖的财产。1985年以前,因纽约自由女神脚下的一条输水管道年久失修而漏水,联邦政因此对泽西城欠下了近百万美元的水费债务。联邦政府既不修水管也不偿债。泽西城多次交涉却连连碰壁。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泽西城政府声称要拍卖自由女神像,因为这是联邦政府在泽西城的惟一财产。联邦政府理屈词穷,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告诫泽西城政府:美国人拍卖自由女神就是拍卖自己的祖母!是让美国在全世界出丑的事!由于这一巧妙的比喻,使泽西城政府无法再提拍卖之事,这才没有让自由女神登上充满铜臭的拍卖场。
不能站着看电影
1999年9月,好莱坞环球影城举办中国电影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首映式在好莱坞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制片厂观摩放映厅举行,上映一部中国故事片。由于影迷特别多,两个观摩厅同时开放,仍然容纳不下慕名而来的影迷,主放映厅的过道上站立许多观众,原定晚7时开映的电影,超时了5分钟仍没有开映。
这时,美国电影联合会主席杰克·瓦伦蒂走上舞台,用既兴奋又遗憾的口吻说:“我没有料到这么多的同行和影迷对中国电影感兴趣,谢谢各位的光临。可惜这里只有两个观摩厅。根据美国法律,电影放映时,放映厅里不得有人站着看电影。所以,请没有找到座位的观众退场。为了感谢影迷们的热情,10月2日将增映一场,我保证今晚退场的观众届时一定有座位。我本人今晚来迟了,也没有找到座位。现在,我同没有座位的女士们和先生们一起退场。”说完,瓦伦蒂走下舞台,沿着右边的通道缓缓走出放映厅安全出口,其他没有座位的影迷也转身慢慢走出离自己最近的安全出口。4名保安同时出现在舞台下面的4个通道口,确保没有座位的观众无一例外地顺序退场。
原来,瓦伦蒂引用的是美国的《消防法》。该法规定,电影开映时,放映厅通道里不得有人站着看,以免在发生火灾或不测事件时堵塞通道。如果放映厅允许观众在通道里站着看电影,轻则罚款,重则吊销营业执照。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市区西北郊,是游客到洛杉矶的必游之地。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影城,20世纪初,一些制片商开始在这里拍片,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强大阵容。三四十年代以来,好莱坞成为美国的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就住在附近的贝弗利山上。
环球影城是好莱坞最吸引人的去处,这里你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过程,回顾经典影片片断。影城内有三个游览区,分别是电影车之旅(全程40分钟的电影之旅,有专门的讲解员)、影城中心与娱乐中心。在影城中心你可以在电影拍摄现场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过程。娱乐中心主要有远古时代、回到未来、动物明星表演等。影城出入口旁还有一个50年代风格的购物区--宇宙城。
解决权力之争的法律大军
美国著名法学家施瓦茨在他的名著《美国法律史》中说:“美国对人类进步所作的真正贡献,不在于它在技术、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在于发展了这样的思想:法律是制约权力的手段。”他甚至声称:“在其他国家,权力之争由武装部队来解决;在美国,权力之争由法律家组成的大军来解决。”不过他似乎忽略了美国的南北战争。
格林斯潘的规矩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他的书里写到过这么一件事:他在里根任期内的时候领导过一个由民主和共和两党人士组成的养老保险改革小组,民主和共和两党对于如何改革养老保险有极大的分歧,使得他们对事实的解读也完全不同。他于是立下了一个规矩:在讨论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让所有人对有关的数字产生共识,然后再讨论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这种共识很容易达到,因为数字是没有党派的,最重要的是这样避免了很多人用良好的口才把黑的说成白的,于是使得解决问题成为可能。
“堕落”的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针对当时美国社会中的垄断、腐败和不公,发动了“进步主义”运动,主张用联邦政府的权力对现行秩序加以改革,使美国社会重新走向和谐。他把反垄断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他的改革理念是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在他看来,这是重建社会和谐的主旨。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西奥多·罗斯福发动了反垄断斗争,把矛头指向摩根的铁路控股公司--北方证券公司,对它提出起诉。他又强迫一个煤矿接受政府对罢工的调解,这是联邦政府第一次支持有组织的罢工。西奥多·罗斯福的这些行动得到了人民的称道,他因此获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但他也遭到了曾经支持他的大老板们的攻击,曾经操纵总统大选的幕后大老板马克·汉纳大骂他是“该死的牛仔”,华尔街的大亨们则因为他的“堕落”而“目瞪口呆”。
“金道钉日”,太平洋铁路通车庆典。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协同努力艰苦奋战,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承担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正是特别能吃苦和具有聪明才智的华工。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中午12点30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前加州州长斯坦福把一枚纯金的道钉放在钉孔中,然后举起银制的大锤用力砸下,却砸到了旁边的枕木上,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
“这个系统是这样的接近完美”
整个1787年的夏天制宪会议的代表们都在试图妥协以完成一部最好的宪法,华盛顿要求关上窗户以防止外面的人听到辩论,很多代表都热晕了。终于在9月17日,保密结束了,宪法完成了,就差被签字批准。当81岁的老富兰克林签名的时候,他停了停,手指着华盛顿任会议主席时坐的椅子,椅子上刻着半个太阳和它的光芒,他说他一直在想那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现在他知道了,那是清晨,太阳在上升。他签名的时候泪流满面:“我发现这个系统是这样的接近完美,我们的敌人也会大吃一惊的。”
由天才设计的可由蠢才运作的制度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难产,最后竟然只好由最高法院的判决来决定小布什当选,才打破僵局。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心里是一百个不服,但还是公开表示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定。著名自由派评论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一方面为戈尔鸣冤叫屈,批评最高法院的裁决不公,但另一方面,却为美国司法权威所体现出来的宪政精神大唱赞歌,声称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可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
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在宣布竞选失败的电视讲话中说:“所有法律学院的图书馆都有这样的座右铭:‘不服从于人,必须服从上帝和法律。’这是美国自由制度的最高原则,亦是我们民主自由的泉源。现在,美国的最高法院已作出裁决。我毫不含糊地表明:虽然我极不同意法院的决定,但我仍然愿意接受。”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8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遇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9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一个是坚定神圣地履行职责,一个是很不情愿地鄙视态度,似乎代表了美国人中对废除旧制度的不同态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学生脸上流露的庄重与自尊,她勇敢地走进充满敌意的校园,只是为了捍卫黑人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利。
人人生而平等
日,北美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其中最著名的段落是:“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砍断“人造贵族”的脚
长子继承法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盛行数百年。美洲殖民地最初大致沿用了英国的财产继承法,种植园的土地财产,由长子继承。这样,一个不断积累势力的垄断家族,会制造新的贵族特权阶层,一个家族可以仰仗世袭特权,持续积累财产势力,历久不衰。杰斐逊看到这个隐忧,他提出废除限定继承人法和长子继承制,主张家庭成员中所有兄弟都具有平等的继承权利,抑制贵族阶层在北美这块土地上滋生。
在议会中,杰斐逊等人与反对派展开激烈的辩论,本特顿曾经提出折中的提议,主张给长子以双份的继承权。对此,杰斐逊驳斥说:“如果能让我相信长子具有两倍的饭量,而且他能做双倍的工作,这会是支持他获得双份遗产的证据……而且,这种获得双份遗产的原则,也应该同样适用于他的弟弟们。”在杰斐逊的坚持下,终于废除了这个古老的制度,美国的同胞兄弟真正有了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同胞兄弟之间才算达到了“生而平等”。1813年,杰斐逊在给朋友的信中谈这件事时说:“我的提案,一斧头砍断了‘人造贵族’的脚。”贵族阶层在美洲大陆再也站立不起来了。
不修边幅的总统
美国总统们大多保持着浓厚的平民作风,尤其是早期的几位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的总统,从他们的衣着上可见一斑。托马斯·杰斐逊任总统时,有一次接见英国特使安德鲁·梅里,当特使在白宫自我介绍时,杰斐逊是穿着拖鞋和一件破旧的棕色外套接见他的。安德鲁·梅里事后曾大发脾气:“我穿着正式衣服,在他自己所约定的接见时间,被介绍给一个身为美国总统的人,他不但穿着便衣,而且竟然穿着拖鞋站着,裤子、外套以及内衣都显示出十足的邋遢和不修边幅,而且是故意的不修边幅。我不怀疑这出戏是事先准备好的,用意在于侮辱,不仅侮辱我个人,而且侮辱我所代表的主权。”
门罗总统的风格与杰斐逊相似。一次,一名欧洲外交官第一次到白宫,看到一个秃顶男人两眼泪水汪汪,身着有条纹的薄麻布外衣和沾满墨水的脏马甲,脚踏一双平底拖鞋,正在那儿伏案疾书。这位外交官感到奇怪,怎么美国总统竟会雇用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当白宫职员呢?当得知此人就是总统本人时,不禁大吃一惊。
总统卸任之后的工作
日,美国建国元老约翰·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也是总统,他任满离职之后的第二年11月,马萨诸塞州第十二区的选民选举他为国会众议员。他欣喜若狂,在日记里写道:“没有任何选举或任命比这次当选更使我高兴的了。”有人提到了他曾经的总统身份,但亚当斯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坦率地说:“没有人会因以众议员身份为民众服务而降低身份。就我看来,一个美国前总统也不会因以他的市镇行政委员的身份工作而降低身份,如果他是人民所选的话。”亚当斯从总统宝座下来,在众议院日复一日地为民众的利益奔波、抗争,不仅没有丝毫的权力落差感,反而觉得充实和幸福。日,亚当斯在众议院辩论会上中风病复发倒在会场上,两天后与世长辞了,终年81岁。托马斯·伯顿为此感叹道:“除了在工作岗位上,死神还能在哪儿找得到他呢?”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的藏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