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书院仙岩寺

塘下中学关于征集校园楼宇命名的通知
全体师生:
校园楼宇建筑的命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为充分拓展校园文化领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丰富办学内涵,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美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主人翁精神, 增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决定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校内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的命名。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命名对象
1、2、3号教学楼、实验楼、图文信息大楼;1、2、3、4、5号学生公寓;
1、2号教师公寓
二、征集时间
2015年1月21日至2015年3月9日
三、命名要求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历史传承,符合学校“厚德崇文经世致用”校训和“厚德崇文心致远,经世致用实为上”的办学理念。(可参考三个附件)
2.既要体现建筑设施的功能作用,反映校园整体设计思想,充分兼顾命名物本身建筑特点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还要结合学校已有文化建设,彰显“实文化”的文化特色,又要格调高雅,寓意丰富,对全体师生有激励作用,对我校长远发展有昭示作用。
3.采用汉语命名,言简意赅,发音响亮,易读易记;每个命名不超过4个汉字,并对命名涵义附有简明阐释。
4.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和语言文字规范,不得带有封建、不健康及宗教色彩,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和名誉权。
四、成立评审小组
&& 组& 长:王国强
&& 副组长:木康高&& 陈少云&& 陈爱国&&& 邵万莲
成& 员: 周智荣& &徐秀岳& 张伟银& 黄国梁& 方文杰& 陈权& 张锋
& 蔡建荣& 彭纪林& 朱学贵& 王培义& 周程远 张池 戴奇峰&& 卢君
五、评选及奖励办法
1.评审组对所征集的命名进行鉴别、评议,遴选出20名优秀入围命名作品。
2.评审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通过校园网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再投票评出5个候选命名作品。
3.根据广大师生的修改意见,评审组再次进行讨论、修改,然后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
4.进入 20名优秀命名作品,学校即给予一定奖励。命名一经采用,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每条楼奖励400元。
5.设班级组织奖,各班级至少要提交一种方案。
六、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各科室、年级段要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征集活动。各班级要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经过充分酝酿,形成征集方案,以班级名义投稿,班级投稿由各班主任组织,将附件4打印稿交学校办公室。老师、学生个人投稿,请直接将附件4打印稿交学校办公室或将电子文稿发送到邮箱,来稿应注明作者姓名、班级、详细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2.来稿请注明“命名征集”字样,所有来稿恕不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3.若出现报送命名重复的,以较早登记的命名为准。
4.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
附件1:学校光辉历史
附件2:校训、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
附件3:深化新课程改革、努力打造“实”文化
附件4:塘下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等楼宇命名方案表
附件1:&&&&&&&&&&&&&&&&&&&&
塘下中学光辉历史
浙江省塘下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塘下片区首所高中。学校现坐落于美丽的大罗山南麓塘下韩田村,系省文明单位,省重点中学。校园占地面积228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学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硬件条件已达到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标准。
塘下中学前身是瑞安县第三初级中学。1956年春,原瑞安县文教局拨款在场桥小学礼堂后侧建两个教室,8月,经考试招收初中新生100余人,分甲、乙两班。学校行政由场桥小学校长郑日形兼管,按当时初中每班2名教师的编制标准,县文教局调派宋维远、林国华、林德贤、沈敬蝶等4人为瑞三初首批任课老师。宋维远任初中教导,负责教学工作,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暂由场桥小学教师兼授。开学不久,校址即迁往海安东门,利用原双穗场场公署旧地,改建成教室、宿舍、厨房等用房。原春季在场桥小学礼堂后侧建造的两个教室,划归场桥小学。
1957年秋,招收初一新生二个班。9月,县文教局又调派4位教师来校,校长未任,由徐怀珍任教导,负责学校工作。
1958年3月,县文教局调杨路禾同志任校长。上半年,政府拨款在场公署内新建平房一幢,计有4个教室。秋季扩大招生,招收一年级甲、乙、丙三个班,全校学生人数有400人左右。同年秋,塘下区小招收附设初中两个班。1959年,区小又招初中2个班,丽岙也办起了华侨中学,招初中一个班。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学校推行勤工俭学制度,瑞三初的校门两侧墙上,写着“勤工俭学”四个大字,每字近2米见方。学校办农场、畜牧场。由于片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度出现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过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959年,塘下区党政部门规划将仙岩建设成文化区,决定在仙岩办一所全区性中学,将海安瑞三初迁校,塘下区小附设初中班和丽岙华侨中学一起并入。是年2月,瑞安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任命杨路禾同志为塘下中学校长。&&& 1960年,塘下中学开始在仙岩建校。当时,瑞三初仍在海安,也名海安中学,华侨中学尚未并入,仍在丽岙。1960年2月,中共瑞安县委任命杨路禾同志为海安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周光澄同志为海安中学副校长,陈安民同志为丽岙华侨中学副校长。4月,中共塘下区委为了加强文教战线的领导,决定由区委书记李福同同志兼任塘下中学校长。这一年,塘下区小附设初中班的全体学生和海安中学部分学生到仙岩上课,以仙岩寺为校舍,同时建造了有十二个教室的教学大楼。师生共同参加建校,一边学习,一边劳动。秋季,除向塘下全区范围内招收初一新生之外,又向瑞安城关招收初中新生。同年,首次向塘下区内招收一个高中班,塘下中学的规模空前扩大,有仙岩本部和海安分部,班级总数增到21个班,教职工有80余名。&&& 1961年上半年,仙岩塘下中学新教学大楼建成,丽岙华侨中学随之并入。暑期,海安分部并到仙岩,塘中完成并迁校任务。这一年,学校贯彻执行党中央有关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高中停办,上年招入的高一学生,并到瑞中,初中招生减少到三个班。经济困难时期,流生甚多,再加上部分学生下放劳动,到1962年上半年, 在校学生减少到只有10个班级,教职工人数相应缩减。相仿的规模,保持到1966年。
六十年代前期,学校开始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简称五十条),明确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学、生产劳动和生活,党的教育方针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造反派组织成立,学校领导“走资派”被靠边站,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铺天盖地。不久,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学校,组长王金松同志。学校停课闹革命,处于混乱状况,连续三年停止招生。
1968年4月,复课闹革命,学生陆续回校复课。当时未有正式教材,所谓闹革命,是批判“走资派”,批判“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白专道路”,连学校以教育为主的三中心(课堂、教师、课本)也受到批判,片面强调以社会为课堂,搞开门办学,教学秩序仍然混乱。秋季,仍旧停止招生。
1969年,各公社纷纷兴办小学附设初中班,塘下中学解体,大部分教师到各公社附设初中班任教,一所全区性的塘下中学更名为仙岩公社中学,只负责招收仙岩公社的学生。秋季,招收两个初中班,学制缩短为两年,学校的教学工作由许季康老师负责。
1970年8月,蔡振华同志奉调来校,负责恢复一所全区性中学,校名为“塘下联社五七工农兵中学”(简称塘下联社中学,塘下五七中学,或仍称塘下中学),校址设在仙岩寺,原属塘中的教学大楼划归仙岩公社学校使用。70年春季,初中招生一个班级,编为第三排。
1971年初,宋志恳副校长主持塘中工作,蔡振华同志调离。春季继续招初中2个班,秋季招高中2个班,创办两年制高中。 &&& 1972年,废除校长制,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县委任命塘下区委书记彭克兴兼任塘下联社五七工农兵中学革委会主任,宋志恳同志为副主任,主持学校工作,金陵、徐怀珍等七人为革委会委员。
1974年8月,宋志恳同志调往温师院。
1975年6月,县教育局调叶成庚同志来校主持工作。&&& 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遭受十年动乱的学校进入复苏阶段。1977年,正式撤消学校革委会,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整顿校风、校纪,恢复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事业重新获得生机,高中招生的班级数和学生数均逐年扩大,1978年秋季招高中新生4个班243人。
1978年暑假,叶成庚同志调离,曹经国同志任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因校舍拥挤,1975、1977、1979年,塘下五七学校分别只招收高中新生两个班。1981年秋季,高中招生出现危机,原计划录取的四个班新生,大部分没有来校注册,虽然上级教育部门发文重申,坚决不允许初中毕业生“回炉”,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初中毕业生不愿读普通高中,致使塘中高中招生班级数又减为2个班。&& &84.8曹国经担任塘中校长:
1981年,在塘中历史上是转折的一年。是年夏初,僧人和善男信女在校礼堂(原是仙岩寺大雄宝殿)摆设佛坛,晨钟暮鼓,佛事不段,严重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有关领导部门考虑到仙岩是风景区,因旅游、文化诸事业和佛教的需要,仙岩寺院将重新修建。瑞安县教育局党组和塘下区委商定,决定塘中校址从仙岩寺迁出,在塘下镇邵宅村建造新校舍。从1956年瑞三初建立,塘中经过25年历史,校址几经易地,到1981年仍无正规的校舍。1981年,在塘下邵宅村建北教学楼。1982年、1983年和1984年,分别建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厨房和南教学楼。1986年再建学生宿舍。1991年和1993年两次建成教学实验大楼。1995年建成简易体育馆。至此,学校占地33.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210平方米,塘中的校园已初具规模。& &&87.2戴宗敏担任塘中校长。
1985年,普通高中学制向三年制过渡。翌年,首届三年制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升学率22%,打破了由于初中毕业生中考被重点中学先择优录取,塘中近几年二年制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无望的局面。随后,塘中高考录取人数逐步增多。
90.2钟锦焕担任塘中校长。
1987年,根据县控制普通高中,发展职业高中的意见,秋季招生除招收普高2个班外,首次与塘下区乡镇企业联办财会专业职业班一个,学制两年,开创了塘中的职业高中教育。1987年6月,学校举行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此后,学校教代会形成制度,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办学中的主人翁作用和学校工会的参谋与桥梁作用。
1988年,瑞安市教委批复同意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瑞安市教委聘任,教职工由校长聘任。
08.8赵永生担任塘中校长。
1991年,学校被温州市教委列入继省重点中学之后第二梯队的14所普通高中之一。
1992年,因瑞安撤县建市,塘下区中学改名为瑞安市第三中学。时任校长赵永生提出以“团结、民主、求实、创新”为新校风,口号是“同心同德、锐意改革,把我校办成市一流学校”。
1993年,瑞安市教委批准我校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实施“教职工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与瑞中、任岩松中学等五所学校率先全面推行“三制”改革。是年,瑞安市教委对学校进行全面综合督导评估,学校被评为二级,在瑞安市非重点高中中属于首位。同年,瑞安市人民政府命名学校为瑞安市文明单位。学校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1993年底,瑞安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瑞安市三中学校总体规划》会审会议,原则通过学校的总体规划机方案。据规划,学校规模24个班级,占地48.6亩,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扩建一座图书阅览大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健身房、餐厅和教工宿舍等,总建筑面积达11780米。
1994年高考,创学校高考历史记录,应届毕业生上线66人,录取55人,上线率47、37%。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初中毕业生激增,学校的办学规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年,校长赵永生启动新校迁建工程。由于上级支持,经多方努力,特别是以赵永生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殚精竭虑,日夜兼程,占地228亩的新校舍在韩田动工兴建。
2004年8月,学校的一个段开始在新校上课。
2005年8月,塘中整体迁建工作完成。一所占地228亩、功能齐全、大气而又精致的现代化校园凭借塘中速度,悄然矗立在塘下人民面前。
2008年8月,唐伟丹同志任校长。2009年8月,木康高同志任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开始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与镇海中学深度合作,创办镇海中学塘中实验班;成立塘中教育基金会等。同时开始大手笔的建设:购买校车;安装大屏幕led;建设校史馆、教师书吧;树校训石、陈傅良像等,校园文化日新月异。
2010年,学校成功创建为温州市现代化学校。
2011年,学校成功创建为温州市数字化校园。
2011年7月,学校更改校名,复名塘下中学。借校友力量成立塘下中学教育基金会。
2012年8月,王国强同志任塘中校长。时值全省高中兴起省一级、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创建热潮,王国强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全力以赴,积极开展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塘下作为瓯越文化的典型代表,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王校长带领塘中人传承永嘉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厚德崇文,经世致用”为校训,以“勤奋、严谨、创新”为校风,努力贯彻“厚德崇文心致远,经世致用实为上” 的办学理念,全面建设“品德厚实、知识扎实、理想朴实、工作务实”的“实文化”,以“培养具有务实担当意识、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育人目标,以“创办学特色鲜明、示范作用彰显、服务当地社会的现代化学校”为办学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三级重点高中”、“省语言文字示范校”、“省示范实验室”、“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数字化校园”等荣誉称号,为塘下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校友遍布国内外,不少塘中人在科技、教育、行政、工农业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条战线上,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各自绽奇葩”。塘中人将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塘下人精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以勤奋扎实的作风为创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温州名校”而努力。
附件2:学校办学理念、校训、办学目标等
一、办学理念:厚德崇文心致远,经世致用实为上
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提炼出学校的校训“厚德崇文 经世致用”。“厚德”是指崇善求美、顺应规律、包容和谐,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文是指好学求新、聪明勤奋、耕读传家,自春秋战国始,“崇文”即为吴越地区一重要文化特性。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侧重“形而上”;“致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的功效思想,侧重“形而下”;“经世致用”,是塘下历史名人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功利之学的核心思想。
塘下中学在历史沿革中,确立了&& “厚德崇文,经世致用”的校训,彰显了塘中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将我校的文化传承和地方本土文化特色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塘中人将远大理想抱负和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努力相结合,使新时期塘中人的追求和目标得到完美的体现。
我校的办学理念“厚德崇文心致远,经世致用实为上”,根植于塘下中学日渐肥沃的土壤,具有传承既往,接壤未来的意义。面临深化新课程改革,在继承先贤思想的基础上,重新设置以办学理念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秉承务实精神,着眼于师生的长足发展,必将对我校的校园文化的再度丰满,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大幅提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校校训:“厚德崇文,经世致用”
学校以厚德崇文、经世致用为校训。“厚德”一词,出自《易?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意为推崇、崇尚,“德”是指品德和操守。“厚德”,就是胸怀广阔、心态平和,诚恳和善、勤劳务实,尊重他人、善于合作;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包容和谐。“崇文”一词,出自《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崇文是指好学求新,聪明勤奋、耕读传家。“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经世致用”,秉承陈傅良在仙岩书院所宣讲的“浙学”,体现了我校的文化传承。
“厚德崇文、经世致用”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与人文的关怀,是一种教育规律的智慧演绎,更是一种和谐均衡的美感。塘下中学坚持以此为校训,将引导塘中学子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点滴滴做起。
三、育人目标
&& 培养具有务实担当意识、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凝聚“实文化”特色的塘下中学有利于培养务实担当的人才,践行“经世致用”,实现“中国梦”需要开拓创新的新一代。学校地处瑞安市塘下镇,商品经济发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学子容易缺失担当、开拓的品质。作为当地社会上规模的普通高中,理应担当起培养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的任务,极大限度地挖掘学校的育人潜力,以务实、创新的意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我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务实担当意识、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适合校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办学特色定位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塘下中学形成了“实文化”特色。
自古以来,塘下作为瓯越文化的典型代表,比户书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南宋重要的爱国政治家、永嘉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陈傅良更是其中的代表。南宋淳熙年间,陈傅良辞官归里,创建仙岩书院。永嘉学派所强调的“经世致用”注重研究经世致用“事功之学”,提倡学术接触实际,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这一学派的思想,对温州以后的学者及社会各界都有较大的影响。1960年,塘下中学搬迁到仙岩,校址就在仙岩书院的隔壁。我校校训当中的“经世致用”,秉承陈傅良在仙岩书院所宣讲的“浙学”,体现了我校的文化传承。
“实文化”也是塘下中学历史的真实写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习推行勤工俭学制度,在校门两侧墙上,就写着“勤工俭学”四个近2米见方的大字,学校还办农场、畜牧场。1987年,塘中首次与塘下区乡镇企业联办财会专业职业班一个,开创了塘中的职业高中教育,后来陆续开出机械班、幼师班。今天与瑞安二职合作开出校外选修课也正是普职融通思想的体现。
从“厚德崇文、经世致用” 解读“实文化”,可以把它作为今后塘中人的一种办学价值追求。塘中人把“厚德”定位在“明德”、“修德”。“明德”要求学生有辨别能力,有审美眼光;“修德”则要求学生多做善事,进德修业。两者都强调塘中人要立足本人实际,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崇文”定位在“尚文”、“笃文”。“尚文”即重视学习,敦品励学;“笃文”则强调坚持学习,厚积薄发。两者都意在引导塘中人要脚踏实地做学问,实实在在学知识。
&“经世”定位在“精思”、“治事”。“精思”一词源出汉代王充《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放置于塘中校园文化中,即是强调学生要关注社会现实;“治事”则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不尚空谈。两者都意在鞭策塘中人立足社会实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务实情怀和实干精神。
“致用”定位在“践行”、“践志”。“践行”要求塘中人履行自身承诺,实行既定计划;“践志”要求塘中人梦想贴近现实,实现远大抱负。两者都意在引导塘中人把远大理想和不懈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厚德崇文、经世致用”引领下的“实文化”,从根本上对我校的课程设置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办学定位
办学特色鲜明,示范作用彰显,服务当地社会的现代化学校。
借助深化新课改的契机,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教师素养、教育质量、社会声望,打造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学校,一所在浙江省内有一定示范影响力、温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促使教师务实从教,学生踏实求学,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日益浓厚,育人成效更加显著,更好地服务当地社会。
附件3:深化新课程改革、努力打造“实”文化
深化新课程改革& 努力打造“实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是一种品位,是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文化厚重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成就学校。《周礼》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文化影响力之巨大。“实”是塘下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塘中以“实文化”创建务实的团队,打造朴实的育人环境,凸显厚实的德育内涵,引领学校的踏实发展。
一、“实文化”的历史传承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意识影响而形成的,必将是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
自古以来,塘下作为瓯越文化的典型代表,比户书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南宋重要的爱国政治家、永嘉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陈傅良更是其中的代表。南宋淳熙年间,陈傅良辞官归里,创建仙岩书院。永嘉学派所强调的“经世致用”注重研究经世致用事功之学,提倡学术接触实际,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这一学派的思想,对温州以后的学者及社会各界都有较大的影响。1960年,塘下中学搬迁到仙岩,校址就在仙岩书院的隔壁。我校校训当中的“经世致用”,秉承陈傅良在仙岩书院所宣讲的“浙学”,体现了我校的文化传承。
“实文化”也是塘下中学历史的真实写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推行勤工俭学制度,在校门两侧墙上,就写着“勤工俭学”四个近2米见方的大字,学校还办农场、畜牧场。1987年,塘中首次与塘下区乡镇企业联办财会专业职业班,开创了塘中的职业高中教育,后来陆续开出机械班、幼师班。今天与瑞安二职合作开出校外选修课也正是普职融通思想的体现。
二、“实文化”的内涵解读
第一,“实文化”的本义。崇文厚德心致远,经世致用实为上。“厚德崇文、经世致用”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与人文的关怀,是一种教育规律的智慧演绎,塘下中学坚持以此为校训,将我校的文化传承和地方本土文化特色相结合,也将引导塘中人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点滴滴做起。
塘中“实文化”以“品德厚实、知识扎实、理想朴实、工作务实”为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塘下的实际情况、接轨契合塘下人“社会责任、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精神,形成了外拓内敛的“实文化”。具体包括:
品德要厚实。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意为推崇、崇尚,“德”是指品德和操守。“厚德”, 是指胸怀广阔、崇善求美、顺应规律、包容和谐。作为塘中人更要强调厚实的品德。
知识要扎实。“崇文”是指好学求新,聪明勤奋、耕读传家。学校一贯强调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素养,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
理想要朴实。“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胸怀天下。但是理想要接地气,要朴素而不是好高骛远。
工作要务实。“致用”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讲究实践能力和实践过程,更强调要有实践的精神。
第二、与时俱进,塘下中学“实文化”的现代解读
与时俱进,结合塘下中学校情,塘下中学“实文化”紧密联系学校校训,可从以下方面予以现代解读:
(一)“厚德”定位在“明德”、“修德”。“明德”要求学生有辨别能力,有审美眼光;“修德”则要求学生多做善事,进德修业。两者都强调塘中人要立足本人实际,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二)“崇文”定位在“尚文”、“笃文”。“尚文”即重视学习,敦品励学;“笃文”则强调坚持学习,厚积薄发。两者都意在引导塘中人要脚踏实地做学问,实实在在学知识。
(三)“经世”定位在“精思”、“治事”。“精思”一词源出汉代王充《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放置于塘中校园文化中,即是强调学生要关注社会现实;“治事”则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不尚空谈。两者都意在鞭策塘中人立足社会实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务实情怀和实干精神。
(四)“致用”定位在“践行”、“践志”。“践行”要求学生履行自身承诺,实行既定计划;“践志”要求学生梦想贴近现实,实现远大抱负。两者都意在引导塘中人把远大理想和不懈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三、“实文化”的建设途径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而目前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必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而校园文化将对课程建设起到统领的作用。
如今,塘下的实体经济和经世致用精神远近闻名。塘下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国汽摩配产业基地,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工业产值占瑞安市三分之一;塘下拥有“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浙江省汽摩配区域名牌”等三张金名片,目前拥有汽摩配生产企业16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35家。由于生存空间的狭小、资源匮乏,塘下人民在长期的创业过程中,形成了塘下人独特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社会责任、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追求卓越”成了塘下人最好的精神写照。塘下产业的发展与塘下人精神追求迫切需要培育具有责任担当意识的新一代塘下公民。
鉴于此,我校与时俱进丰富了校训的内涵――“厚德崇文、经世致用”。确定了符合学校实际、坚守教育终极目标的办学精神和文化体系――“实”文化。深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实文化”的建设途径有:
第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学校起草“实”文化建设方案,请有关专家论证并形成总体规划,报上级领导审批,在学校进行宣传发动,着手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做好校园新增文化设施的建设。
第二、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坚持固化于制,建立和完善“实文化”考核机制。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实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过程考核、日常检查、评比总结等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约束职工行为的运行机制,使“实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共建“实文化”的强大合力。坚持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搭建平台。坚持内化于心,提炼弘扬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实实在在发展”、“实干兴校”的“实文化”建设理念。
第三、加大行为文化建设。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融会到具体多变的实际生活中去。组织学生调查研究、参观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开展教学教育科研活动、教学比赛等培养教师勤奋又务实的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坚持外化于行,切实把“实文化”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文化建设的“化”须逐渐渗透、综合作用。“化”需要始终如一的自律和方方面面的他律共同促成。比如以班训为载体把“训”化到实处。
第四、加大实施“实文化”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学校制定《塘下中学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围绕校训所包含的“明德”、“修德”,“尚文”、“笃文”,“精思”、“治事”,“践行”、“践志”四类八大方面内容,建设特色课程群。通过特色课程群的开设,借助文化内涵的细节化、常态化、课程化落实,把我们的“实文化”变成塘中人自觉的信念操守和稳定的行为习惯。
四、“实文化”的建设愿景
以“实文化”创建务实的教师团队,以“实文化”打造朴实的育人环境,以“实文化”凸显厚实的德育特色,以“实文化”引领学校的踏实发展。
第一,以“实文化”创建务实的教师团队。“实文化”整合学校管理思路、管理模式,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以促进整体优化为重心,建设一支“思想解放、作风朴实、开拓进取、精诚团结、工作务实”的高素质领导团队,铸造一支“师德风范高尚,知识功底扎实,教育业务精湛,教学一专多能、身心素质良好”师资队伍来凸显“厚实扎实朴实务实”的校园文化。
  第二、以“实文化”打造朴实的育人环境。以校园环境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朴实的环境文化中,感受朴实的氛围、接受朴实的熏陶、引导朴实的行为,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第三、以“实文化”凸显厚实的德育特色。我校德育工作立足塘下这一大环境,求真务实,结合“崇文厚德心致远,践行文明实为上”的学校办学理念,培养心胸宽广、务实敬业并具有强烈责任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序列化、精细化、特色化。以艺术节、体育节、校园网、各种专项比赛、各种大型活动以及特色课程等为平台,凸显厚实德育特色。
第四、以“实文化”引领学校的踏实发展。“实文化”将推动学校人文环境显著优化,教书育人氛围更加浓郁,更加显著地呈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特点,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从而引领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塘下中学校园文化经历了长期积累与不断提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文化”,既总结过去,烛照现在,又指引未来。作为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塘下中学“实文化”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应,学生乐学务实之风正在形成,教师善教务实之行愈益明显。这一种校园精神也必将引导塘中人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开更矫健的步伐,使塘中的教育教学走向更好的明天。
附件4:塘下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等楼宇命名方案表
投稿人姓名:&&&&&& 班级:&&&& 联系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州仙岩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