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式太极拳站桩要领十大要领及注解

细说传统太极拳的“十大要领”——叶式史 ——中国武术在线 沙龙信息
细说传统太极拳的“十大要领”——叶式史
文/叶式史日
当今,无论是学习太极拳的,还是传授、教打太极拳的,都有一个正统、规范的教学模式:用祖传的太极拳论作为理论依据,背得滚瓜烂熟、头头是道;以&十大要领&作为传授的根本方法,来传授太极拳的理念;拿太极拳套路拳作为版本,依样画葫芦地进行太极拳动作的演练。
结果几十年下来,浑身上下铁板一块,连最起码的太极拳棚劲都不知道,除了蛮力,就是犟劲。根本不懂什么才是太极拳的&松&与整体劲。甚至冒足了劲,拼命地震脚、冲拳,还洋洋得意地认为这就是太极拳的发劲和寸劲。
相当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口口声声讲的是太极拳的拳理,念念有词的是太极功夫、太极论述。到头来,打的太极拳僵硬无韵;推手如同顶牛;真可惜了几十年的煞费苦心和财力、精力的投入了。
导致如此结果的根本原因:
一、传统太极拳拳论没有真实、一目了然地阐述清杨露禅开创的传统太极拳的真谛和精髓:
1、祖传的太极拳论,不是杨露禅亲自撰写的,而是有传统太极拳传承中的、佼佼者的、文人墨客们,根据自身对传统太极拳的领悟和演练的切身体会、编制而成的。
2、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著作者自身的夸张与自我素养;更多的是偏重于意念的传承,而唾弃了杨露禅毕生寻求无敌天下的技击和一往无前气概的武魂,融入了老子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的&和为贵&的、阴阳理念。
3、时至今日,拳论已经背离了杨露禅创导传统太极拳是&拳打天下、威振四海&的宗旨,而演变成文人墨客的、阴阳太极之道。
二、传统太极拳源远流长的&太极拳十大要领&,不是心法、功法,而是杨露禅毕生修炼中国传统武术,并且开创传统太极拳的切身体验和演练而成的功夫的结晶:
1、&太极拳十大要领&仅仅是轻描淡写地描述了在打传统太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功夫的表象,根本没有、丝毫涉及到传统太极拳最最核心的精华。它不是训练传统太极拳的方法,也不是某些人讲的是技巧、方法。
2、只有真正领悟到传统太极拳的真谛和精髓,才能得心应手、潇洒自如地展现 &太极拳十大要领&的种种形态和表象。
3、 &太极拳十大要领&的真正精髓,就是传统太极拳时时处处讲究的&松&和一动无有不动的、绵绵流长的整体劲。倘若做不到这两点,那么,就根本无法理解&太极拳十大要领&,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传统太极拳的高手和太极拳的明师。
三、用太极拳套路拳来训练、教学传统太极拳,必将一事无成,庸人之道,到头来一事无成。
1、传统太极拳原本是单操的、模仿动物、生态、自然形态,动作简单实用,毫无任何的观赏价值。
2、传统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是你死我活的、搏击、撕杀的绝招,瞬间秒杀,而致对方于死地。绝对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多余花招。
3、便于教学和传授传统太极拳,传统太极拳的创导者,将单练动作根据实战的需要,因势利导地串连、组合成一系列连贯的太极拳动作,形成绵绵不断、一气呵成的传统太极拳套路。
4、如今盛行的种种太极拳套路拳,都是解放后,有国家体委统一编制而成的。抽取了技击和拼杀的内涵,形如拳操的太极拳套路拳,便于推广与普及。而今,已从普及型向比赛型和表演型,以致商业化、产业化方向演变。
5、当前的太极拳套路拳只要求动作规范、统一、标准,柔、飘、璇,充分显现表演性、竞技性和观赏性为目的。
6、如此的太极拳,根本无法真正体现 &太极拳的十大要领&,怎么可能练就一身真正的传统太极拳功夫。
四、名副其实的演绎 &太极拳十大要领&的示范:
例、&含胸拔背&:顾名思义胸要含,背才能拔。
(一)、要做到胸要含,不是简单的胸内收就可以了:
1、首先,肩要塌,锁骨能够拉开,整个肩关节连同肌腱、韧带,统统可以随心所欲地舒展、收缩;导致整个肩关节全方位旋动自如。通俗地讲就是真正做到斥骨松筋的&松肩&。
2、在松塌肩关节的同时,节节贯通地压缩、牵动两肋根根肋骨,似如手风琴的风箱收放自如地舒展、压缩,进而引发体内所有软组织同步舒展、压缩。使得整个胸腔松柔、绵收、轻灵自在。
3、与此同时,敛臀、收腹;塌腰、落胯,使得人体从肩部到腹部(人体的整个躯干)整体可以一泻(松)到底,体内气息可以绵绵不断地松沉到脚底。
4、此时此刻,人体的胸部才能如愿以偿地做到含胸。
(二)、只有在完成了含胸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做到拔背:
1、当体内气息从肩部到腹部,以致直达脚底,整体一气呵成、松沉到脚底。人体必定是准确无疑地做到了&尾闾中正&。
2、这个时候,人体徐徐处于含胸、松沉。人体正面的体内压强缓缓加大。
3、由于人体是一个全封闭的生理皮囊,根据力学能量守恒定律,人体内、气息形成的压强&&内力,一定会从脚底向人体背部方向自下而上地延伸。(强压力向低压力方向流动的力学原理)
4、此时此刻,只要稍稍用意念向上引领&&&虚灵(顶劲)&,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人体的气息&&内力,有脚底引向人体整个后背。(这就是人体的整体张力&&内劲&&实实在在的太极拳的棚劲)
5、这个时候,人体的整个背部充实而拔地鞠起,舒畅而挺拔。
(三)、看似简单的含胸拔背的功夫,其实却包含了&太极拳十大要领&一系列的真功夫,才能完美无缺地达到&含胸拔背&的真正硕果:
1、&太极拳十大要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只有真正做到松沉,才能天衣无缝地达到&太极拳十大要领&的最高境界。
3、&太极拳十大要领&充分体现了传统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的真谛和节节贯通、缓缓推进、绵绵不断的松柔、轻灵的精髓。
4、要练就&太极拳十大要领&的真功夫,必须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修炼传统太极拳的一系列基本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才能实实在在地修炼到货真价实的传统太极拳的真功夫&&&太极拳十大要领&
5、试图通过太极拳套路拳来领略、感悟、学到、以致掌握&太极拳十大要领&的真功夫,只能是天方夜谭的、竹篮子打水,其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仅仅是玩玩太极拳操而已。
五、&太极拳十大要领&的任何一个要领,都是包含着无数个错综复杂的、人体内在的松沉、屈伸、开合;一动无有不动的、绵绵不断的整体运行、组合、凝聚而成的:
(一)、绝非是单凭&头若提线,脚若生根&;立身中正,腹内松净;顶头悬。口头标语式的文字可以演绎的:
1、人体的内在气息、川流不息,前后、上下、左右,何处不在,何时不动。只有掌握了自身气息的运行,才能&头若提线&。
2、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都可以同时完成气息的逆向运行、同向运行、错综复杂的交叉运行。只有具备了随心所欲地掌控自身气息运行的功夫,才能真正做到&立身中正&;&脚若生根&。
3、要做到&腹内松净;顶头悬&,的话,只要能够自然而然地完成&含胸拔背&。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二)、单单讲:&静极思动,调身、调息、调心&,就是传统太极拳一辈子的修炼过程:
1只有通过&调息&&&自然而然地调节人体自身的呼吸,随心所欲地掌控自身的气息,才算是开始传统太极拳所要求的&调息&。
2、渐渐地挥洒自如地掌握了&调息&,然后才能进入到&调身&的阶段。慢慢地学会、掌握、熟练太极拳的每个动作,而反反复复、深思熟虑地调整、纠正、最后熟能生巧地掌握、运用好每一个动作,方才完成&调身&的工作。
3、只有当&调息&、&调身&运用自如了,方能慢慢地进入到&调心&的阶段,而&调心&才真正是步入传统太极拳门槛的第一步。
4、当人体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到&调心&的净、静的境界,才会出现、形成&静极思动&的太极拳绝佳状态。
5、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忘我的神态,那么,传统太极拳的意动、气动、形即动的最高水准,就得来全不费工夫了!
6、到那时,才真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地做到了&静极思动,调息、调身、调心&的绝佳境界。
也只有到那个时候,&太极拳十大要领&顷刻间就会本能地、活灵活现地展现不已。这才是传统太极拳的真谛、精髓所在!上传时间:
24式太极拳基本功 松腰和虚领的方法和步骤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142
播放次数:16,364,778
太极拳基本动作规格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太极拳十大要领 - 百度文库
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
第1 / 21页
贡献者:北宋李志强学杨式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
学杨式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
【太极拳】 学习啦编辑:万红
本文已影响 人
  本文主要介绍学杨氏太极拳的要领&静松正慢匀稳&知识。记得先师最早口授给我的学拳要领是:&正舒松慢匀稳&。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又合乎拳理,多年来我奉此为信条。二十多年后,在先师所著《杨氏太极拳正宗》这本书里,把此要领修订为&静松正慢匀稳&并告于天下。多年来,我暗自揣摩赵师修订后的&六字&真义,似有所悟,著文如下,以供方家指正。
  静&静中触动动犹静&。&静&是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属性。
  先师常以拳祖张三丰&学太极拳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以喻练太极拳之真谛。静,就是调心调息调身。习拳一定要静下心来,专心致一,&致虚极,守静笃&,不得心浮气躁。预备式(无极式)要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摒除杂念,呼吸自然,努力进入物我皆忘的空灵精神境界。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要做到稳静安舒,心神泰然,集中心志,意识领先。在意念上,当有人若无人,当无人若有人。内敛精神,外示安逸。先师曾诙谐地说,万籁俱静可以修养脑力,悄无声息可以修身养性。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动静开合,以静御动的运动。静中藏动机,动中存静意,一静俱静,一动俱动,无静无以制动,无动无以见静。其&松&,其&正&,其&慢&,其&匀&,其&稳&,都是在澄静的状态下成就的。
  保持平静、恒定和平常心,靠平静的过程使污浊沉淀,万物清明。因此,杨式太极拳被后人称誉为活的雕塑,动的静功。
  松&一松百松,柔若百折若无骨&。&松&是杨式太极拳的核心和基础。
  先师经常告诉我们,杨式太极拳是内家拳,跟其它拳打人不一样。一般拳打人是皮肉伤,一看就知道伤轻重在何处。而杨式拳外若柔绵,内坚如钢,其功夫是松沉纯净的内功,用的是整体劲,瞬间产生弹抖力。打人疾弹冷脆,入里透内,伤其内脏,皮肉却没有任何异象。所以,杨式拳也叫&松拳&、&绵拳&。
  关于松,先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神拳&杨无敌&(杨露禅)曾在永年家乡一条河边钓鱼,忽有一人从背后猛扑过去偷袭。说时迟,那时陕,&杨无敌&利用微妙的感应,顺其扑力,突然低头松腰,含胸拔背,将其顺着后背抖人河中。
  先师说,这样的上乘功夫,关键在于&抟气致柔&,就是一个&松&字。打人不入内,感应不灵敏,是松的功夫不够。&松&是杨式太极拳的生命线。
  松,包括内松和外松。内松,即意松,指的是精神内敛;外松,即身松,指的是周身松开。通过练&松&,达到内外兼修。&松&的高层境界是松净、松柔与松沉,以求实现松净透空。这个&松&,非几十年千锤百炼而不可得。
  我体会太极拳诸要领中惟&松&难度最大,全身关节肌肉全都松开更难。特别是背脊和胯根更不好松,常常影响拳式。此缺点须循师教而努力克服之。
  寒冷的冬天,我赤手空拳,一趟85式打下来,手指肚发胀,两手掌徐徐发热,有麻酥酥的感觉。我知道这是松柔下来,气血贯通,神经末梢有了感应的缘故。
  夏日练完拳后,突然发现全身通透,有一种形容不出的完全轻松舒服飘然的感觉。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周身关节打开,经络畅通,肌肉松净透空并克服了拙力的结果。练了多年拳,这样至善至美的感觉不是很多,但我知足了。我相信,只要有恒心,今后会有更多的如此美妙的感受。
  正&身躯宜中正而不倚&。&举动练习,务求正确&。&正&是杨式太极拳的立身之本。
  对&正&的理解,先师教导宜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方面、身架中正安舒
  虚灵顶颈,尾间正中,松腰敛臀,头顶与小腹自觉一气贯通。自颈下直垂到两脚之间形成一条身中垂直线。用这条垂直线确定重心,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平送腰胯,平衡肢体。练拳时,如遇身法倾斜、伸缩、旋转等引起&中正之偏&,也要坚持内劲中正,&斜中寓正&。
  观先师拳架,中正大方,八面支撑,无过无不及,展现出大师庄重、严谨、和顺的风范。
  第二方面、姿势正确到位
  杨式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是很讲究的。每个姿势和动作都具有攻防含义,学习不正确,练习不到位,就习拳而言,徒劳无益。所以,对于每一姿势动作的四肢距离、身势重心、屈伸起落、进退转换,其方向、角度、高低和幅度都要学习到位。而后对身体各部位,包括头颈背掌腕肘肩腰胯膝脚的规矩,也都要一一纠正到位。只有形似做好了,才有可能求到神似。只有拳架纯正了,才有可能体用结合,技法娴熟,脱规矩而合规矩,从心所欲。
  慢&迈步似猫行,运劲如抽丝&。&慢&是杨式太极拳的特色和真谛。
  杨式太极拳的动静、开合、伸缩、转换均符合人体经络生理的需要,有着循经络而行的功能和效果。经络以头身为总纲,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皮肉筋骨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是十二经脉,作为精气储藏的中转站,是奇经八脉。它们沟通里表,协调阴阳,平衡虚实,一气贯通。杨式太极拳正是靠习拳练功潜心打通经脉,保持周身血脉和五脏六腑通畅,促进了人体的阴阳互生,阴阳平和,从而防病养生,祛病延年。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气行则血通,血通则人健。先师讲,这就是杨式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太极拳之运动是五脏六腑的运动,太极拳之内劲是经络的力道。这些都是靠&慢&来实现的。慢才能做到运动无微不至,全身各部位恰到好处,气遍身躯,中气贯足。而快必然会处处滑过,无法贯通经络,致使气散血滞。
  经常有圈外人对杨式太极拳的缓慢不以为然,对它的拳路和劲道提出了质疑。殊不知这个&慢&正是杨式太极拳的特色和真谛。用意不用力,靠意念使气血贯通。拳打稳静,拳打舒坦,拳打调息,拳打轻灵,拳打悟性。招熟、懂劲、神明,都需要缓缓地、细细地审查着劲道去品味,去练习。
  杨式太极拳之慢,犹如水中行走,自觉克服浮力和阻力;犹如迈步似猫行,虽动犹静,轻灵之极;犹如运劲如抽丝,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日积月累,慢中寓快,逐渐出落成一种灵感。这种灵感靠微调与潜移默化,进而变化成虚灵的气势和浑厚的整劲。
  匀&速度均匀,上下相随,圆活连贯,绵绵不断&。&匀&是杨式太极拳的动律和气韵。
  先师讲,式式相连不断,&势&也。意思是说,定式要做到位,定式与过渡动作的转换,上一式与下一式的转换,要不显山,不露水,不着痕迹,无断续凸凹处。这就要靠节奏平稳,速度均匀,呼吸深长又自然,式式相连无起伏来实现。这就是杨式太极拳的&匀&。
  先师还讲,&匀&是最不好练的。不&匀&好练,快慢、高低、起伏随意而作,但这样已经不是杨式太极拳了。
  杨式太极拳的&匀&,在中华武术套路中是一大特色。它最忌陕慢相间,上下起伏,飘浮不定,矫揉造作。它要求的是道法自然,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圆活连贯,绵绵不断,委婉曲折,行云流水。如滔滔江水,&逝者如斯夫&;如云舒云展,宠辱皆不惊;如观山重水复,如闻柳暗花明;如飨清风细雨,如望云海日出。真正地透出一股浩然之气,呈现出杨式太极拳的松柔美和形象美。
  稳&以腰为轴,虚实分明,轻而不浮,稳而不僵&。&稳&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素。
  先师讲&稳&,关键是一个&重心&。在运动的过程中依靠身中垂直线的平移稳定重心。重心的稳定,决定了下盘稳固上盘灵活,然后才有可能&一身之劲,练成一家&,&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稳要气沉丹田,稳要分清虚实转换,稳要腰部旋转松沉,像中轴一样稳定而灵活,稳要&一身备五弓&,稳要身体各部位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或对拉的支撑。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稳如泰山,支撑八面是稳的形象表现。
  在稳的基础上,&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由于稳,太极拳方能轻灵沉着。轻灵而不流于飘浮,沉着而不犯僵滞,在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的互换中形成整体运动。
  &静松正慢匀稳&相辅相成,互相联系,浑然一体,不可断然分割。它是杨式太极拳的法度,是修炼的方法和途径,是赵斌先师对杨式太极拳在理论上的贡献,是先师丰富而宝贵的太极文化遗产其中的一部分。
  先师对太极之道深有感悟,他在九十高寿时提出&动则生,静则松,松则通,通则轻,轻则灵,灵则活&,是对杨式太极拳的高度概括。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极虚静然后极精神,极松柔然后极坚刚,极缓慢然后极迅猛,极稳固然后极轻灵,这是对&静松正慢匀稳&的最好诠释。
[学杨式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太极拳】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4式太极拳要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