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炼习周天气功七年现在手心劳宫穴位位置图真气不断往外冲怎么也收不住请问怎么办

传统气功中的周天内容_养生者的家园_天涯博客
养生在于气,气为体能量;有气则命在,无气则命亡;气足则康健,气虚则病妨。气从食中取,亦在功中藏。帅气者为神,神正体安康。欲穷养生道,须在园中访。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83616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21201
(225)(23)(5)(2)(65)(5)(56)(92)(0)
(8)(45)(70)(125)
综观传统气功文献,周天的内容包括三大类型:一是神气沿一定的经脉循行,如环无端,它是周天气功的主要内容;二是神气在内脏中按一定顺序循行;三是神气按特定的顺序循行,下分述之。?  
(一)神气沿经脉循行的周天?  
此中又可分为卦爻周天、经脉周天、意念周天三种类型。?  
1.卦爻周天?  
(1)内容?  
此周天法门被视为道家少阳正宗的炼丹法门,但传至现代,尽管神气沿任督循行无大的分岐,但运周天的火候、法度已不止一途,而且各执其是。仅龙门派已有十数家之多,这里难以一一备述。就其一般规律而言,都是把任督二脉视为一周天,把此周天分为十二规程(有的则以十二消息卦名之),也叫十二时,身后六规起于子(会阴)、经于丑(尾闾上方)、寅(肾堂)、卯(脊中)、辰(陶道)、巳(玉枕),此为阳,神气从子至巳为进阳火;身前六规起于午(百会),经于未(印堂)、申(膻中)、酉(中脘)、戍(脐)、亥(中极),此为阴,神气从午至亥为退阴符。按龙门正宗认为运周天法度是有时、有数的。如何使神气沿任督十二时的循行符合周天365·1/4 度呢?方法是只用360度(而闰余数作为运周天后的温养)。这里所谓的360度不是指周天的圆周度数,而是指运周天时的借助呼吸“催逼”的呼吸数。此数是十二时中包含的策数,对此柳华阳曾有明确的阐述:?  
“子至巳六时为阳,阳合乾,故用乾爻乾策,乾爻用九,而四揲之为三十六,故阳火亦用九,同于四揲。子丑寅以次,皆用四揲之三十六。午至亥六时为阴,阴合坤,故用坤爻坤策,坤爻用六,而四揲之,为二十四,故阴火亦用六,同于四揲。午未申以次,皆用四揲之二十四。阳时乾策二百一十六,除卯阳沐浴不用,用实一百八十也;阴时坤策一百四十四,除酉阴沐浴不用,用实一百二十也,合之得三百息,周天之数也。闰余之数在外。”(《伍柳仙宗·金仙证论·风火经第六》)?  
一般而言,进阳火时用吸不用呼,退阴符时用呼不用吸,沐浴时不用呼吸。但是对此运周天的法度——360之数,也是各门派有不同内容,比如有把进阳火时每一规用9吸,退阴符时每一规用6呼者;有把进阳火每规用36吸,退阴符每规用24呼者;有一吸行满6规,一呼退完6规者;有以夜半子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者;有按64卦朝屯暮蒙逐日逐卦以进火退符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另外卦爻周天中,也分大周天与小周天,一般把采炼小药(外药)而沿任督运行称为小周天,把采炼大药(内药)而沿任督(外加两下肢)运行称大周天。对此,龙门正宗的伍柳派有较详的阐述,伍守阳说:?  
“天之周围三百六十五度有零,只是一个天,无二天,何有小大之异名?以用者小其机,故名曰小。”又说,“天固一也,而所用之工有大小之异也,小者有间,大周则无间矣;小者有时,大周则无时矣;小者有数,大周则无数矣。何为有间、有时、有数、无间、无时、无数?答曰:古云运罢河车君再睡,来朝依旧接天机,言有间也。古云子午工,是火候,卯时沐浴,酉时同,言有时也。古云二百一十六用在阳时,一百四十四行于阴候,言有数也。古云:工夫常不间,定息号灵胎,言无间也。古云:昼夜晨昏看火候,言无时也。古云:不在吹嘘并数息,天然(笔者按:此天然二字,可能是张紫阳所说的但安神息任天然,漏脱了字,否则,既不成文,又无意。张紫阳曾有“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与“但安神息任天然”之诗句。),言无数也。此炼气化神必然之候,为大周天之妙用也。初时一瞬一息为周一天,至一刻为一瞬息周一天,至一时为一瞬息周一天,至一日、十日、一月、十月为一瞬息周一天,元炁随呼吸气而俱住俱无,不似小周天之一时三十六、二十四周于天者之可易行也,非大而何?……?  
“小周天云者,坎离交媾之火候……所用者小,所谓十二时,意可到皆可为,一日内不知其几周天矣……凡觉照则用小周天……有升降,有升阳,可升时不可降……所以为小也。大周天者,乾坤交,阴阳混一之火候,法轮延缓,绵延昏默,终日间如醉醺,如浴起,而暖气融融……夫即以候之缓而周者,曰大,自然妙于缓,而不得不缓。候之速而周者,曰小,自然妙合于速,不得不速。然又当知小周天,本无天以周,而且建立为有,谓之从无入有也。大周天,始周有为,而渐入无为,无火候境界,谓之从有入无也。……?  
“小周天用于化炁时,真中玄妙,有子午二时之阳火阴符,然卯酉二时之沐浴也;大周天用于化神时,其中之妙,有不息,即有无之息是也。”  
(2)练法?  
练卦爻周天所强调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以及炼神还虚。炼精化气属小周天,把精化成气而阳关得闭,呈现马阴藏相、白发变黑,至阳光三现、六根振动而采大药行大周天。其起手功夫,有守上丹田者(如金山派),有守中丹田者(如青城派),有守下丹田者(如龙门正宗)。一般练卦爻周天多指从下丹田始者,要求凝神入炁穴(指脐与命门连线的前七后三的位置),先守而后忘,称种药。气聚于该处后将促进肾阳之发生出现性兴奋,称生药,然后通过胁腹进行调药,当出现性快感后称活子时,而行采药。收回丹田封固,静守温养,不久又出现活子时,甚至出现玄关窍开的现象:男性出现有射精的动作,但无精液射出,女性则出现阴道阵缩,尔后则需行进阳火运周天了。一般来说沿督脉上升时,应是在脊椎内上行;下降时,沿任脉深部(相当于体壁与体腔交界部)下行。?  
传统气功理论中,称此过程为采小药、炼小药(也叫外药)的过程,使元精元气不去生成有形的生殖之精,而是在神的驾驭下,收归丹田之中,与脏真混元气合而为一。这样气就不下行,生殖器官就不再有冲动,而呈现马阴藏相,这时就不能再运周天了,即所谓达到了停火的阶段。这时,就初步达到了“炼精化气”的要求。由于气已比较充实,神得到较充足营养而感知能力增强,开始感到丹田以及从丹田到头部的气光的出现,所谓阳光一现、二现、三现的景象。当三现时就是到了采大药的时机。需知若未达到马阴藏相,莫说目前现光,即使全身现光也不是采大药之时。所谓采大药,并不是真正的采而是要达到神气合一。所以集中精神,一心守定丹田中的气,关键是两眼内视中宫与气紧密结合,即邱祖所谓:金丹大药不需求,目视中田夜守留,水火自交无上下,一团生意在双眸。大药生时,六根震动。而后行服食过关之功,虽说是行功,实是自然而行周天,与小周天之神驭气行——以意引气而行——不同。此则是纯任自然(只在尾闾处微意引之),循环一圈,回归中宫,此即古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此之环转使中下二田合而为一。而守虚守之,一念不生,寂然不动。鉴于神炁已经合一,故常能自行环转于周天路线之中,逐渐二炁俱停,昏睡全无,进而百脉俱住,而六通显现矣。?  
总之,卦爻周天在内容上强调得药(小药与大药);在练法上强调有法、有度、有时;在效验上强调层层勘验,如小周天练成后必须达到马阴藏相,大周天练成必须达到百脉全无,无此效验则不是卦爻周天的小、大周天的成果。?  
2.经脉周天?  
经脉周天也是道家气功中的重要练法,它是在中医的经络学说得到一定普及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在真正练经脉周天者,为数不多。它以通任督二脉为大周天(小周天是五脏之间的气的运行,称为小炼形),它与卦爻周天不同之处:所炼之气不同,循行路线的具体体位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练经脉周天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叫神与气合,第二阶段叫神与脉合。第一阶段是预备阶段,第二阶段才是运周天阶段。下分述之。?  
(1)神与气合阶段?  
这里所说的神与气合,指神与呼吸之气相合。方法是:把意念和呼吸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微膨出,意随吸气下降至丹田(脐下1.3寸~3寸,腹前壁与后壁的前三后七处,即在体腔的靠腹壁的一边,与卦爻周天恰恰相反)。呼气时,膈肌上升,腹壁回收,意念随呼气上升至胸,这叫神与气合,也叫活守丹田,〔切不可死守(守住不动)丹田〕,此法是以呼吸之气来引发人体真气(究其实,是通过意念和呼吸运动相合而形成专一意念的上下往复运动,这一运动路线,恰恰是脏真混元气与躯体混元气的中心集合处,从而加强了两者的混化并聚合)。当真气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小腹部的温热感,甚至呈现内部的“气丘”感。对此称作“起火”,开始感觉微温,而后逐渐温热感增强,而呈现温热舒适感。至此,第一阶段神与气合就算达到了目的要求,需改行第二段功法。?  
(2)神与脉合阶段?  
当丹田呈现出温热舒适感之后,就必须及时地按“舍气从脉”的口诀练功,即意念不再和呼吸之气结合,而是和丹田内的温热之气丘结合,气丘逐渐膨胀增大而且温热的气流沿任脉下行,男经阴茎(或从阴茎根两侧绕过),女经玉门头到会阴。此时肛门要微微收缩一下,温热气流“飞”至尾闾,可沿督脉(脊椎的外面)上行,也可从尾闾分三路或五路上升(当中一条督脉,两侧是膀胱经),经背部,过大椎至玉枕,数脉合一上至百会。在整个背部的上行过程都有明显的温热的气流感。至头部后,温热感明显降低。从百会分道而下,中央一条沿正中线下降至印堂,至鼻根旁约两眼的内眦,而后沿鼻而下,尽管舌尖抵上腭,但舌所起的上下交通作用感觉多不明显,多有环口周围而下降至下唇之承浆,然后沿任脉下降至膻中,此时热感又复出现,而后至中脘。另外从百会分支到耳旁至面部,温热感不明显,多现面部似蚁行的痒感,从颊部下降至颈侧入胸,一支合于膻中,一支下降至期门、日月,会前脉于中脘,再下降到脐下丹田,至丹田后,就有内气“氤氲”缭绕之感,周身异常舒适,往往会伴有微微汗出的感觉,丹田内的气丘越来越充实,先是由小变大,当气充满丹田后,就又由大变小,最后达到入“玄牝之门”之效果。?  
鉴于督脉是周身阳脉之海,任脉是阴脉之海,所以当任督二脉之周天通后,使周身经脉都得到了调整,所以此周天一通,各种疾病应该得到治疗。唯行此经脉周天时,不可用意念引导。起火时靠神与气合的催逼;运周天时,只能神与流行经脉中的温热气流相合,既不能超前,也不能错后,实是一种“静观”其流动,但又不是离气脉的观察,而要求神与气脉合一。如果错误地引导气流,万一脱离经脉,就有走火着魔之虞。?  
若从医疗着眼,通此周天后即可达到治疗效果,但道家对此仅视为练功的基础,后面还有很多步骤以继续高攀,然而那些内容已不属周天学说的范围了。?  
3.意念周天  
意念周天,就是用意念想像来聚气,沿特定的经脉路线循行的周天。其实质是用意念引动躯体混元气沿经脉流动,这是当前练周天功的最普通的形式。鉴于常人有意念引气的作用,所以练这种周天,很快就可以形成沿周天循行的气感。经脉周天与意念周天的区别在于,前者调动了脏真混元气而且意念和气紧密结合进行了一定混化;后者仅是意念引气而未进行必要的混化。这一功法的周天循行路线,依功法要求而不同,形式最繁杂。现简要归纳如下:?  
(1)小周天?  
意念引气沿任督二脉循行,方法是用意念沿循行路线想,边想边移动,而引动气的聚集与流行。?  
有以督脉升任脉降为周天者。方法是:先意想丹田,待丹田有热感后,下移至会阴→尾闾 →命门→脊中→大椎→玉枕→百会→印堂→素髎→承浆→膻中→中脘→神阙(脐)→下丹田。?  
有任升督降者。先意守会阴,待会阴有热感或有跳动感后,上移至丹田→脐→中脘→膻中→喉头→承浆→人中→印堂→百会→玉枕→大椎→命门→尾闾→会阴。  
有任督循环加贯行中脉者(这里说的中脉指百会至会阴的一线)。方法是:沿督脉上升至百会,而后由中脉下降至会阴,然后由任脉上升至百会;再由中脉下降。也有只用其中三点者,如头中央的泥丸宫,胸中的绛宫以及下腹中央的下丹田神室。也可在循行至尾闾、夹脊、玉枕、百会、印堂、膻中、脐、会阴、泥丸、绛宫、下丹田神室。各穴位处加以发音法以聚气;也可在每穴位处加意旋转以聚气。这样可以增强其意念引动、聚集混元气的强度。另有任升督降与督升任降同时行双周天者,其内容是前两者内容的迭加,这里不复赘。  
(2)大周天?  
有以任督循行加四肢简易循行为大周天者。方法是从下丹田开始,下行至会阴,分至右腿沿后侧(或外侧)下行至脚,至足心沿足内侧上行,循腿内侧上行至大腿根到会阴,再行左腿,与右腿同。回到会阴后,过尾闾,沿督脉上升至大椎,分到右肩,沿臂外侧下行至手指背端,顺指掌上行,沿臂内侧至肩,回大椎,再行左臂与右臂同。待回大椎后,再沿督上升至玉枕、百会,前降至印堂、素髎、人中、承浆,沿任脉下降至丹田。此种意念大周天,四肢循环路线不是非常精确,有经络学知识者,可采取表里配合的阴经与阳经完成此一循环。一般练功者,只要有一大概路线即可。有以行奇经八脉为大周天者。奇经周天一般来说,都不是指全部的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而是有其特定内容,其中以《性命法诀明指》所述最为简要实用,现录之如下: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关升到头中为督脉,二呼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至炁穴(脐内)为带脉,双分开至背后双腰眼,双上双膀窝定住,四呼由双膀窝走两肘外为阳腧(即阳维脉),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腧(即阴维脉),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跷脉,过脚趾到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生死窍为阴跷脉,过生死窍上至真炁穴定住,十呼由真炁穴降至生死窍定住。?  
有以任督二脉循行加十二正经循行为大周天者。先意注中脘,而后沿任脉下行,按任督周天循行,回到中脘,然后沿肺经起点上行至喉,两侧分开双行肺经至腕部列缺穴 ,分开一至大指端,一至食指端交大肠经;双行大肠经上行至肩达颈上面,至鼻侧迎香穴,继上行交胃经,双行胃经;下行至足背之冲阳穴分开,一出二趾趾端,一交于大趾足太阴之隐白;双行脾经,上行至胸部的周荣穴分开,一至大包、一至腋下交于手少阴之极泉穴;双行心经至掌心之少府穴分开,一出小指之端的少冲穴,一出小指外侧指端交手太阳之少泽穴;双行小肠经,上行至肩达颈上面,至耳前之听宫,继之晴明穴交足太阳膀胱经;双行足太阳膀胱经,经头至背、下腿至小趾端之至阴穴,继斜趋足心交足少阴肾经;双行肾经上行至胸部神藏穴,横行交于手厥阴之天池穴;双行心包经至掌心劳宫穴分开,一出中指端之中冲,一出四指端之关冲交于手少阳三焦经,双行三焦经,至肩达颈上面,至丝竹空而后交于胆经之瞳子髎;双行胆经,至体侧下行至踝部丘墟分开,一出四趾端窍阴穴,一至大趾交于足厥阴之大敦穴;双行肝经,沿腿内侧上腹至期门,继之中脘,完此一大周天。行此大周天,必须熟悉经络循行路线,否则无法习练。?  
有以行64部为大周天者,这就是飨誉一时的意气功。方法是:先“一志凝神,力抑杂念,凭空设一意想,要使我周身之气团聚心上,复想此球沿一定路线运行:由心窝起→咽喉→上腭→鼻准→天庭→脑顶→脑后→脊梁骨→腰俞→尾闾→肾根→左大腿外侧→左小腿外侧→左足背→左大趾→左二趾→左三趾→左四趾→左五趾→左足心→左小腿内侧→左大腿内侧→关元→右大腿外侧→右小腿外侧→右足背→右大趾→右二趾→右三趾→右四趾→右五趾→右足心→右小腿内侧→右大腿内侧→气海→左乳→左肩膀外侧→左腕外侧→左手背→左大指→左二指→左三指→左四指→左五指→左手心→左腕里侧→左肩里侧→中脘→右乳→右肩外侧→右腕外侧→右手背→右大指→右二指→右三指→右四指→右五指→右手心→右腕里侧→右肩里侧→廉泉→舌心→心。”“此时口中津液正满,切勿咽下,将舌放平,叩齿三十六响,津液因叩成沫,一气咽下,再合口,以鼻呼吸三次,稍定,起七步为一次,往来七次,功毕,约以十分钟为标准”。  
4.如何对待这三种周天?  
沿经脉循行的周天,是当前气功最受重视、流传最广的功法。鉴于周天功法的繁杂,而学人仅知自己练的周天功法而不知其他功法的内容,致使出现了很多矛盾的意见,譬如练意念周天者可以很快通周天,于是就认为练经脉周天、卦爻周天所说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通周天的说法是保守,甚至认为自己功法高于他人等 。这是练意念周天者不了解练经脉周天,尤其是练卦爻周天所达到的效果的缘故。如谓不然,请核查练通意念周天者有几个能达到马阴藏相?只此一项就可以知各家所练内容不同,效果也各不相同,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不能比。又如练卦爻周天者把经脉周天与意念周天的在短时内可通周天,或者说是不可能,或者说得一无是处,是有害而无利。其实练这些周天功法也可起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对广大练功群众来说,他们练功主要目的就是要身心健康,而没想要达到超人的境界,更何况有不少鼓吹、宣扬卦爻周天的人,不仅未达到超人,甚至连一般的健康长寿的目的也未达到。我们认为今日练气功的目的首先是增强人的常态智能与身心健康,进而开发超常智能,达到这一目的之功法都应该说是好的,无需强调什么是正宗,也无需指责他人是旁门外道。如何鉴定功法的优劣,关键在于实践。如果离开实践而争论气功的优劣,就势必把气功学术争论形成为经院哲学式的无谓的辩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至于有些人以“教师爷”的唯我独尊的态度去教训别人,更不是气功科学工作者应持的态度。?  
(二)神气按内脏顺序而行的周天?  
一般来说,使神气沿内脏循行属小炼形范畴,也称作小周天,主要有按五行相克顺序与相生顺序循行两种。?  
1.相克顺序:首先集神于肾(偏于右侧),而上升于心,由心至肺,由肺至肝(右肋下之肝),由肝传中宫脾(相当于胰脏与胃的部位)。?  
2.相生顺序:首先集神于肾(偏重于左),由肾传至肝(左肋下之肝——现代医学脾脏的位置),由肝传心,由心传中宫脾,由脾传肺,由肺传肾。?  
练此功法时,每到一脏都要凝神意守、内观,按内脏之形体、功能观想,往往还需要配合发音与手诀式,其内容随师传而异。?  
3.还有一种特殊的周天练法,即观察体内七冲门的练法。闭目集神于印堂,再移至鼻尖,移至唇(飞门),继至齿(户门),继至会厌(吸门),继至胃上口(贲门),继至胃下口(幽门),继至大小肠交界处(兰门),继至肛门(魄门),然后由肛门处上尾闾,沿督脉上升,回至印堂,而后凝心虚空作观。?  
(三)按特定顺序运行的周天?  
1.以六字诀之呼吸为周天。《金丹心法》中说:?  
“按方端坐,叩齿咽津,呵心中浊气,吸天地清气以入鼎,如此六次;呼脾中浊气,仍吸以入之,又六次;呬肺中浊气,而吸以入之,又六次;嘘肝中浊气,仍吸以入之,又六次;吹以泻胃气,而吸以入之;以嘻泻肾气,而吸以入之各六次。是为三十六小周天也。又看何时起火,如亥子则嘻嘻,巳午则呵嘻,寅时则嘘嘻,申时则呬嘻,辰戍则吹嘻,丑未则呼吸,各加十八遍,仍呼以入之,是为中周天也。次又依前呵呼六字,以某时某字,再行一遍,是为大周天也。”?  
2.以手之十二支为周天。《至道真传》中说:?  
“天关在手,左手统十二支也。地轴由心,以神驭气数其息也。左手掐子纹,复卦主事,鼻微吸天地之清气入于玄关而至尾闾,为一吸。又呼气从尾闾穿夹脊而上泥丸为一呼。一呼一吸为一息,循环为端十八文、十八武三十六息,得玉露神水一口吞下送入口玄宫,浇灌灵根,得药一两。又移指掐丑纹位,临卦主事,再行十八文十八武呼吸三十六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二两。又移指掐寅位,泰卦主事,行文武三十六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三两。又移指掐卯位,壮卦主事,行文火十八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四两。木液旺,在卯洗心涤虑,注意规中,名沐浴,今人以两手摩面为沐浴者非也。又行文火十八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五两。又移指掐辰位,夬卦主事,行十八文十八武三十六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六两。又移巳位,乾卦主事,行武吸十二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七两。再行文吸十二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阳铅八两。又行武吸十二息,名曰首尾武,中间文也,此是进阳火三十六也……移指掐午位,姤卦主事,行十二武十二文共呼吸二十四息,吞送玉露一口至玄宫,得药一两。又移指未位,遁卦主事,行十二武十二文二十四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二两。又移指申位,否卦主事,乃西南之南,行文火八息,又行武火八息,末行文火八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三两。又移至酉位,观卦主事,行文火十二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四两,金精旺在酉,宜当沐浴,洗心涤虑,一意规中。又文火十二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五两。又移指戍位,剥卦主事,十二武十二文二十四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六两。又移指掐亥位,坤卦主事,行文火八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得药七两。又行武火八息,送玉露一口入玄宫,共得阴汞半斤。又行文火八息,一意规中……连前进阳火,退阴符吞玉露十六口,铅汞平均合为一斤之数,前降后升,共得周天三百六十度。”?
3.以特定的路线为周天?  
(1)带脉周天。从体侧带脉穴开始(男左女右)平绕脐、命门一周,沿体侧上升与中脘平,沿期门、中脘、脊中平绕一圈,上至大包,沿乳中、膻中平绕一圈,上升至腋下,沿肩关节前、上、后、下顺一圈,沿臂前内后侧(小指侧)下行至肘关节,绕关节一圈,下行至腕关节,绕腕关节一圈,沿掌侧至小指侧至指端绕至小指桡侧指根,至四指尺侧出指端,转至四指桡指根,至中指尺侧出指端,转至桡侧至指根,继至食指尺侧出指端,转至桡侧指根,再到大指尺侧出指端,转至桡侧指根。沿臂桡上升,经腕至肘、上肩、至颈侧上头,至耳垂下绕头(经鼻尖)一周,上至耳上、平绕头(经印堂)一周,上至发旋处绕直径约三公分的小圈后,意守圆圈片刻,从对侧下行,经耳上至耳下到对侧肩关节,绕关节一圈,(沿上、后、下、前方向转圈)下至肘绕一圈,下至腕转一圈,下至大拇指桡侧,转至尺侧指根至二指、三指、四指、小指,依次转绕,五指绕完后,沿小指尺侧上行,经腕、肘、至腋窝,沿体侧下降,经大包到章门,继沿体侧至胯关节外侧,沿前内后外方向转一圈,下至膝关节,沿膝转一圈,下降至踝关节,沿踝关节转一圈,沿足外侧至小趾侧,绕趾端至小趾内侧,而后至第四指外侧,绕至第四趾内侧,依次把三趾、二趾、大趾绕完后,沿大趾内侧上升,经踝到膝,达大腿根,达会阴,转至对侧大腿根内侧,绕胯关节一周,沿内侧下行至膝,绕膝关节一周,沿内侧至踝,绕踝关节一周,下行至大趾内侧,经趾端绕至大趾外侧,继至二趾,绕至趾端,至外侧,依次将三趾、四趾、小趾绕完后,沿小趾外侧至足外侧,上踝外侧,经膝关节到胯,继上行至带脉穴,而后回归脐中。此为一周天。?  
(2)卯酉周天。此周天有别于任督周天的前后升降,而是在体前左右环转,在传统气功中,多是为了收取大丹而行。方法是:神注下田,待气生足后,神意挟气从腹前左侧上升,经大横穴(脐旁四寸)上日月、期门,过乳中上会于璇玑、华盖,至右侧乳中,下降至期门、日月,至右侧大横而后还归关元(炁穴)。此为一周,行36周为进阳火,然后再右升左降行24周为退阴符。行此法的关键是以神光驭气而行。此法也可不在大药服食过关之后行之,而作为普通周天习练,只是两者效果不同而已。若作意气周天习练,除上述循行路线外,尚有另一路线,即从脐下关元至左带脉、章门、期门、中府、云门,上颈经天容至耳,上巅顶之百会,到右侧耳,下右颈之天容,至胸右之云门、中府,至肋弓之期门,下右章门,带脉,至右大横,回关元,此为一周,行36周为一度,而后反向行之,24周为一度。还有一更小范围者,从脐下关元至左大横至心口剑突下,至右侧大横,回归关元,左右各行24周。    ?    ?              
?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按摩劳宫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