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三国记经典战役版战役

日本军国主义源于《三国演义》?
[摘要]从明代中国到江户日本,从《三国演义》到《日本外史》,一本在只是带有朱子学正统史观的历史小说,两百年后,却化身为有政治企图与愿景的小说化历史。作者:蔡孟翰(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日本某国立大学副教授。)《日本外史》与《三国志演义》写到这里,读者可能很纳闷,《日本外史》在导读上篇与中篇里的分析诠释,看来是一部日本以及东亚政治思想史上的大部头著作,因而并非一般人都会爱读的书籍,可是却为何能从幕末到明治日本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畅销书呢?原因除了是,《日本外史》以基于朱子学的尊王攘夷与时代精神契合,进而带动时代风气以外,最重要的是《日本外史》对于幕末明治的日本人,甚至一直到二战结束以前,其实就是一部日本版的《三国演义》。此话怎说呢?简单说,就是读《日本外史》等于复习《三国演义》,如同《三国演义》换成了日本的人物与情节,读《三国演义》等于为阅读《日本外史》做了内容上与思想上的预习。《日本外史》正如书名中外史一词显示,即是野史,因为非正史信史,究其实,更似演义小说。《日本外史》与《三国演义》是一体两面的存在与阅读体验。由于《日本外史》读来有如读历史小说,有如读幕末明治时期日本人早已熟悉的《三国演义》,所以《日本外史》一书才得以大行于世,读书人几乎人人手里一部《日本外史》。日本人非常喜爱《三国演义》,日本男性尤其沉迷阅读《三国演义》各种的日文翻译版,狂热到漫画,卡通,到电玩都有《三国演义》,对三国里的人物与战役,朗朗上口,牢记于心。日本人对《三国演义》热爱,并非是二战后的现象,而是可以上溯到江户初期。事实上,日本收藏的《三国演义》明代刻本种类数目为全球之冠,今天要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源流,如果不来日本,不可能有扎实的研究成果。《三国志》11游戏早在庆长九年(1604),德川幕府的儒者林罗山,在《罗山林先生集》附录卷一的藏书书目中,即有记载《通俗演义三国志》一书。之后,各种明清版本的《三国演义》陆陆续续来到日本,但却一直没有翻刻本或加了训点的原文翻刻本[1]。所谓训点,就是在原文汉文旁边除了加上句读以外,更有日制符号与介系词,方便日本人阅读时将汉文的句型倒装回日文的文法,这样的阅读方法就叫训读。在江户时期一直到今日,日本人读汉文(文言文)多是采取训读法,而非直读。到了元禄四年(1691),湖南文山翻译的《三国演义》,由京都的书商栗山伊右卫门以《通俗三国志》的书名出版,这亦是第一本翻译为日文的外国小说。根据京都大学金文京的研究,这个《三国演义》的日文译本,并不完全依照原文翻译,而是有加油添醋之处,这些译者加上的部分,往往与日本著名的军记小说《太平记》相似。之后,到了天保七年至天保十二年()之间,出版了《绘本通俗三国志》,将原来的片假名改为对一般人更为易读的平假名,同时加上日本风的插图,使得《三国演义》在日本更加普及。此外,歌舞伎早在宝永六年(1709)于大阪就上演过《三国志》,而人形净琉璃(木偶戏)亦随歌舞伎之后,在享保九年(1724)上演了《诸葛孔明鼎军谈》[2]。因此,可以说在《日本外史》首次出版以前(1836),《通俗三国志》在日本社会的传播,已经相当普及,并且渗透到其他艺术娱乐领域。三国人物浮世绘,歌川国芳绘《三国演义》不同于正史的《三国志》,而是继承朱子《资治通鉴纲目》的正统观,以蜀汉为正统,以魏为僭国,这在《日本外史》导论中篇已经详细讨论过。再加上前述,言及在日本流传的版本,并非《三国演义》的原文版,而是翻译为日文的《通俗三国志》,《通俗三国志》增添的语言,又往往与军记小说《太平记》类似,所以,读者读来不很费力,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而有亲切感,使得《通俗三国志》在日本更加容易广为接受喜爱。《太平记》是一本关于日本南北朝之争的小说,小说中亦是寄情于南朝,大力推崇南朝楠木正成()与新田义贞(),成功刻画了两位忠臣的伟大形象,深入人心。这亦是日本人从江户时期起,就特别喜爱诸葛孔明的原因,战前甚至有一首著名的军歌《星落秋风五丈原》追悼歌颂忠臣诸葛孔明,便以日本著名诗人土井晚翠()同名诗的第一部分为歌词。因此,从《太平记》到《通俗三国志》,可说是在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正统观与名分史观的延长线上延伸,以及在日本社会里新一波的扩散。《日本外史》便是继承《太平记》与《通俗三国志》的后起之秀。《日本外史》与日本军国主义《三国演义》在史实与创作之间,两者比例是所谓的“七实三虚”,就是七成是史实,三成是虚构。《日本外史》即使不是七实三虚,亦是八九实,而一二虚,就是最多只有八九成是史实,其他则是虚构,捏造或夸大不实,但《日本外史》虚构的历史实有明确的政治的意图,而非纯粹只是为了文学表达或娱乐效果而虚构。赖山阳虚构历史的目的,即是倡导朱子名分史观与正统论下的尊王攘夷,更经由此虚构历史,宣扬日本忠于天皇,不屈服外敌,而是勇于对抗中国/外国,建构关于日本民族历史光荣武威的迷思。这点与世界上许多民族主义的国家建构过程,其实大同小异,不足为奇。以下举两点示范赖山阳如何经由虚构捏造扭曲历史,传达其政治意图。其一,卷四,《北条氏》言及元朝派兵侵略日本,乃因日本多次严拒元朝要求臣服元朝,又数次斩元使,导致元世祖震怒,派兵十余万侵略日本,而最后元军全军覆没,在《日本外史》中,如此叙述:“大风雷,虏舰败坏,少贰景资等因奋击,鏖虏兵,伏尸蔽海,海可步而行,虏兵十万,脱归者三人,元不复窥我边,时宗之力也。”[3]《日本外史》对战役多有叙事,此处却简略不详,先说大风雷(台风)败坏元朝的船只,接着就说与元军力战,杀死元军多到海上布满尸体,都可以在海上步行了,结尾说十万元军,只有三人逃离。这段短短不到60字描述,不但简化整个战争过程,而且以文学笔法夸大元军死亡情景,媲美《旧约·出埃及记》摩西劈红海一段,尤有甚者,移花接木,将《元史·外夷一·日本国》中没有逃离日本的残留十万军队中,只有三人逃会中国,扭曲夸大为元军全军只有三人逃回。《元史·本纪十一·世祖八》至元十八年(1281)就说:“余军回至高丽境,十存一二”,实际上东路军与江南军合算,元军全军大概十五万人左右,以此计算,最起码有一两万人逃回,就算以十万计算,也有最少一万人逃回,总而言之,绝对不是三人而已。网野善彦在《蒙古袭来》一书中,提到日本战前流行三人逃回的说法[4],但他没指出这个荒唐的说法,其实就是源自赖山阳《日本外史》“虏兵十万,脱归者三人”这段。同时,赖山阳这段强调大风雷的作用,亦成为日后元军被神风歼灭的说法。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夸大扭曲的历史,赖山阳在《日本乐府》里,竟然亦有诗附和,继续推波助澜,《蒙古来》:“蒙古来吾不怖,吾怖关东令如山,直前砍贼不许顾,倒吾檣,登虏舰,擒虏将,吾军喊。可恨东风一驱赴大涛,不使羶血尽膏日本刀!”他恨台风摧毁了元军,所以,不能使所有这些畜生的血滋润日本的刀。这段诗与上述《日本外史》那段互为表里,合读之下,再读此诗,怎能不令日本男子热血澎湃,士气高涨,为尊王攘夷的大义名分抛头洒热血呢?!这就是《日本外史》的扭曲夸大历史的目的,这亦是政治军事浪漫主义的文学表现。其二,在《日本外史·丰臣氏中》卷十六,记载日本丰臣秀吉派兵侵略朝鲜,在日本即是所谓的朝鲜出兵或文禄·庆长之役,在朝鲜,则是壬辰·丁酉倭乱,在中国便是万历东征。日本迅速横扫朝鲜半岛,之后,明朝派军到朝鲜,先由祖承训大破小西行长,再由李如松攻下平壤城,是为平壤大捷。李如松乘胜追击,然而,在碧蹄馆之战,反遭包围,惨败,李如松几乎丧命。此后,两军战情胶着,于是明朝倾向与日本讲和。万历二十三年(1595),讲和有了进展,明神宗颁发敕谕给丰臣秀吉,册封他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聆听敕谕时,如此反应:“读册于秀吉之傍,至曰封尔为日本国王。秀吉变色,立脱冠冕抛之地,取册书,扯裂之,骂曰: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这段丰臣秀吉拒绝明神宗的册封,固然属实,但撕裂册书一事,则是完全虚构捏造,因为,明神宗的敕谕原本今天就存放在皇居的宫内厅里,丝毫无损,千叶县佐仓市的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亦有复制本,我曾亲眼看过。尽管如此,撕裂明神宗册书此一虚构历史,在战前日本是很普遍的历史认识,即使今日恐怕仍有人持有这个虚构的历史认识,信以为真。明神宗敕谕这段虚构的历史,亦在《日本乐府》中出现,而且是最后一首,寄托深远,将《日本乐府》《日本外史》两书宗旨呼之欲出-洗刷足利义满接受明代册封为日本国王的奇耻大辱,激发日本人的爱国心,鼓励为日本奉献牺牲。《裂册书》:“史官读到日本王,相公怒裂明册书,欲王则王吾自了,朱家小儿敢爵余,吾国有王谁觊觎。叱咤再喋八道血,鸭绿之流鞭可绝。地上阿钩不相见,地下空唾恭献面。”此诗如同《蒙古来》,高调激昂,有不可一世之气势,而且文字竟然与《日本外史》的文字差不多,可见历史写作与文学创作,对于赖山阳在《日本外史》里,界线很暧昧模糊。这首诗激发爱国心,无可厚非,但在激发爱国心的同时,亦明显流露如同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狰狞凶残的一面,请看这两句“叱咤再喋八道血,鸭绿之流鞭可绝”,就是说再到朝鲜国(朝鲜的行政区域分为八道)杀人喋血,鞭打到鸭绿江的水都停了下来,如此的不人道。这实在亦是从朱子学脱逸而出,不在儒学藩篱了。这同时呈现如同赖山阳强烈工具理性的思考(势权机利的现实主义)与高度政治化中立化的道德观如何容易异化变质,同时,赖山阳在《日本外史》与《日本乐府》两书充满了政治浪漫主义的气息,对已经容易异化的赖山阳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更是容易走火入魔。小岛毅在《靖国史观——重读日本思想》[5]一书里,曾经为赖山阳辩护,指出赖山阳在另一本书《日本政记》里,对丰臣秀吉的朝鲜出兵是持批判态度,但是我以为赖山阳的批判,主要是检讨日本为何战败,而不是纯粹站在道义上来讨论是非对错。所以在《日本政记·后阳成天皇》卷十六,他的评论,即是从“兵所以胜负者,机也”说起,中间说到“不得已而斗者必胜”,接着顺着说“朝鲜与我隔绝大海,本不相干涉,彼未启衅于我,而我无故击之,是以我将士无怒彼之心”,结尾,他说:“其国人皆怒我而拒我,我何以胜之?”请注意他最后归结在“何以胜之”(如何能打胜战),而不是以儒家自古以来的义战论来讨论,在此他已经再度脱逸。当然,赖山阳的论证尚属清明理智正派,但这种行走边缘灰色地带的国家理性政治思考,在一个责任不明确的政治体系里,就容易糊里糊涂地暴走上“超国家主义”之道,这就是日本大正昭和初期的写照。尽管如此,赖山阳对日本朝鲜出兵的反省,仍是相当深刻,在《日本外史·丰臣氏下》卷十七卷末,外史氏的评论里,他提出一个结构性的解释,说明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有不得不然的原因,原因就在于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方式在“分赃”,将土地大量授予支持他的人或有战功的人,这问题导致丰臣秀吉下面的诸侯很多都是贪得无厌,等到国内统一后,没有土地了,不得不往海外抢夺土地。这个解释至今仍相当有说服力。原文如此议论:“然吾粪土授之,彼亦粪土受之,未尝德我,而以为当然。彼之所求无穷,而我之所有有尽。以有尽供无穷,其势不得不取之海外以赛之。”真是伟见!文字利落,刚劲有力。虽然,赖山阳,在我看来,与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之路,推动大东亚战争大有关系,但日本从明治末年,日俄战争以后,对世界与东亚形势的判断,则是越来越不靠谱,完全缺乏赖山阳在这段评论里展现的睿智与洞见。走上军国主义之道然而,赖山阳另外一个主张,对日本军队的训练与战术,后来的影响,甚大甚为不智,则是在《日本外史·北条氏》卷四卷末外史氏的评论里,他提倡日文所谓的白兵战或中文里短兵相接的白刃战(close combat)。赖山阳这个影响在机关枪发明以后,竟然更加成为日本陆军训练的重点与战术的核心,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但是回来看赖山阳的评论,就可以看出蹊跷。虽然,赖山阳在《日本外史·北条氏》中对日本与元朝的战役语焉不详,但是在卷末外史氏的评论却是略有着墨,他说他看到元寇图卷,元军以砲礮攻击日本军队,而日本军队只有日本刀,但“挥刀奋前”之下,元军亦无法回击,因为“不暇发焉”。他从这个经验总结说:“盖是时,我未有火器相敌,吾是以知,兵之胜败,在人不在器,我长技自有在为可恃也。”这就是美化歌颂武士道与膜拜日本刀的原点,主张精神胜利论,小看热兵器的威力。所以,后来日本在二战中,1942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以来,日本军的“白兵战”都是沦为美军的打靶而已。后期日本战事完全不利时,更是一股脑采取玉石俱焚的“玉碎”以及神风特攻队,对战情毫无助益,亦可以上溯到,受到此段评论中,日本刀的膜拜与日本精神至上论的误导,其中玉碎与神风的意象,都是在上述讨论的《日本外史》篇幅里即有之,想来触目惊心,百多年前的书面文字,竟然在百年后以人命无谓牺牲的悲剧上演。在幕末对军事国防议题执牛耳的松代藩(今长野县长野市)儒者佐久间象山()对于热兵器-火炮无比重视,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制造大炮枪械,甚至还模仿易经,推其意,发明出一个新的卦-礮卦,大赞礮之为用,与赖山阳形成强烈的对比。佐久间象山还进一步将礮与政治改革结合,所以他说“革故以新”。《礮卦》:“六五,革故以新,已日乃孚,终用誉命”[6],因此,他在最后说,“后世知者,易之为礮,铸金为弹,合药火之,碎坚及远,以示有备,外邦以畏,中国以肃(按:此处中国指日本),盖取诸睽。”[7]他自己后来在《省諐录》里,就说的更直白了:“予礮卦之著,不但有益于武学生徒,兼有俾于国家武备”[8],又批评魏源的《海国图志》不懂铳礮,“皆类粗漏无稽,如儿童嬉戏之为,凡事不自为之,而能得其要领者,无之”[9]。以此观之,赖山阳对日本刀的崇拜,不无文人纸上谈兵之嫌,值得警惕。后来,深受赖山阳《日本外史》启发,而写了《近古史谈》一书的幕末著名儒学学者大槻磐溪(),评论朝鲜出兵一事时,就在赖山阳的议论的基础上展开,于是比赖山阳更加脱逸不醇,认为盖世之雄如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朝鲜,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如果他年轻一点,早五六年出兵,肯定可以瞬间灭掉朝鲜,说不定早于满洲人而征服中国了。他大大推崇古今东西扩大军事扩张领土的政治人物,如丰臣秀吉,忽必烈,亚历山大,与拿破仑。他认为秦始皇汉武帝还沾不上边,这样赤裸裸,嚣张的政治与战略思考,可说几乎是军国主义的前奏了。此外,这本书是还是日本战前中学的汉文教材,可见从《三国演义》,经由《日本外史》,再到《近古史谈》对战前日本影响有多广泛深入。且看《近古史谈》在征韩之役一条,以下将此段评论全部抄录,他评道:“太阁征韩之役,世多有议焉者。余则谓,以盖世之雄,立无事之朝,咄咄不堪髀肉之生,则外征耀兵,亦势之所必至,特主将不得其人,加以暗地理,而公之龄亦从颓矣。假使其事在五六年前,而公自任亲征之劳,则转瞬灭韩,旦暮过江,明社之倾,未必不在觉罗氏之先也。故余尝厉论宇内英雄,定为四杰。曰,丰太阁(按:丰臣秀吉)。曰,忽必烈。曰,厉山王(按:亚历山大)。曰,那波烈翁(按:拿破仑)。而秦皇汉武不与焉。猗与!伟哉矣!”[10]从明代中国到江户日本,从《三国演义》到《日本外史》,一本在中国只是带有朱子学正统史观的历史小说,没有明确的政治意图,没有时代的紧迫感,还是在分分合合的天下大势观里转来转去,还是逗留在对英雄好汉,忠臣孝子的赞叹唏嘘。虽然情节引人入胜,文字流畅,人物刻画鲜明,令人爱不释手,然而,最后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娱乐闲书,如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罢了,有对人生历史的乐天豁达,却缺乏政治思想的深度与张力。然而,《三国演义》到了日本,两百年后,却转身间,化为《日本外史》,成为一本有政治企图与愿景的小说化历史,一本培养日本民族主义与激发爱国心的政治,历史与文学经典。在思想上与情绪上,最后却无意间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与暴走,实在令前人再世亦难以想象,令后人如我等难以捉摸历史的吊诡。无独有偶,四大奇书的另一本《水浒传》,在中国亦在近百年开花结果,致使中国与日本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而在日本,《水浒传》这条上梁山泊的路,就被曲亭马琴()驯服后,牢牢锁在《南总里见八犬传》里了。回顾既往,到底,哪朵绽放是“恶之华”(Les Fleurs du Mal)?(未完待续)(后记:此文写作前,曾与台湾“中央研究院”陈宜中教授在书信上讨论过,在此铭记致谢。)重订日本外史/赖山阳 著、久保天随 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注释1.上田望 ,“日本における『三国演義』の受容(前篇)-翻訳と挿図を中心に-”,《金沢大学中国語学中国文学教室紀要》第9輯、2006年3月,第2页2.金文京《三国志の演義世界》,東京:東方書店、2010年5月,278-283页3.賴山陽,《賴山陽全書 全集 上》,東京:國書刊行會,1931。在此导论上中下里,所有賴山陽著作,皆引自賴山陽先生遗迹彰显会编纂,国书刊行会出版的《賴山陽全書》。以下赖山阳著作不再另外标注。4.网野善彦,《蒙古袭来·上》,東京:小學館,页。5.小島毅,《增補 靖國史觀——日本思想を読みなおす》,東京:筑摩書房,页6.佐久间象山,信侬教育会编纂,《象山全集 上》,東京:尚文館,页7.同上,712-713页8.同上,13页9. 同上,15页10.大槻磐溪,若林丈(注释),近古史谈全注释,東京:大修館書店,页…………………………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medea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知乎:为什么三国题材游戏如此泛滥?_97973手游网_iOS游戏频道
> 正文
知乎:为什么三国题材游戏如此泛滥?
日 10:26& &来源:魔方网
  听过一句玩笑话:大街上抓一个做游戏的,问他做过三国题材嘛?他肯定会说“做过!”为什么三国题材游戏在中国这么泛滥这么火,知乎用户有话说。
  主要观点:
  ◆受日本游戏影响太深;
  ◆题材易被玩家接受;
  ◆无版权限制,故事背景易开发;
  孟德尔:三国游戏火是因为因为受日本游戏影响太深。
  ――这个答案恐怕是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的,但这就是事实。
  非此,不能解释为何四大名著只有三国这么火爆,明明更适合做成游戏的水浒和西游题材却比三国少那么多,几乎与红楼梦比齐。
  有人认为三国题材受欢迎,是因为民间认知度高,而且适合做游戏。前半句对,后半句错。以战略SLG的特性来说,势力多游戏性更高,因此春秋战国是更适合的题材。光荣也知道这点,所以才会在剧本中安排大量其他势力。如果是侧重战术的SLG和RTS,那么楚汉这样的对称势力才是最合适的,战役脚本也更好安排。这两个道理游戏经验比较丰富的人都不难理解。三国真正的优势在于角色认知度高,但民间对角色的认知更偏重蜀一边,而且也有很多偏差,魏吴的很多角色反而是靠游戏打出名气的(问问身边的人,谁知道五子良将是谁?)。
  中国游戏业起源于台湾,而台湾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日本游戏业的分支发展的(话说回来,美国的主机游戏业何尝不是呢?),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照搬了日本。而大陆游戏业,早期是借鉴,后期干脆就是抄袭,也都是从游戏业已有的作品发展而来,至于抄袭的对象,你猜?
  日本社会因为《横山光辉三国志》的影响,对三国题材一直很有兴趣,而日本游戏业喜欢三国志,民间知名度是一半原因,另一半原因恐怕是光荣社长襟川阳一的个人影响,如果不是他出于对中国史的偏爱打造这么个王牌系列,三国在游戏界的影响不会有这么大。日本几乎所有游戏类型都有三国题材出现,对于中国游戏公司来说,既然类型和题材日本人都已经做好了,甚至连数值都调节得尽善尽美,不抄那不是傻吗?同理,在日本不太招人待见的西游记和水浒传,中国人想做就要原创,就算玩家愿意,游戏公司老板可不想花这个成本。
  只说一个细节:光荣的历史人物绘像之权威业内尽人皆知,中文网上资料不提,连CCTV都直接抄。而国产三国游戏的人物绘像也都属于“光荣的同人”或“世嘉的同人”。(非恶搞类的,恶搞的另说)
  三国游戏很多,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SLG,源自日本光荣的《三国志》
  对于大陆玩家来说,人生接触的第一个三国题材游戏,毫无疑问是NAMCO《霸王的大陆》
霸王的大陆
  SRPG,源自光荣的《三国志英杰传》
三国志英杰传
  对了,《三国群英传》抄的是SEGA的《龙之力量》
  2 清版ACT,源自CAPCOM的《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战》。(IGS的街机《三国战纪》严格说是抄袭《龙与地下城》,反正都是CAPCOM的啦)
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战
  3 RPG,源自CAPCOM的《吞食天地2》
  4 乱斗类,源自光荣的《真三国无双》
真三国无双
  格斗类最早倒真是台湾原创的,熊猫软体的《三国志武将争霸》
三国志武将争霸
  《三国无双1》是后来出的。
  5 卡牌类,虽然是起源于Bang!,但是它的卡片绘制方式确实是受到SEGA《三国志大战》启发――SORRY,是抄袭自《三国志大战》
三国志大战
  还有些比较另类的,《横山光辉三国志》
横山光辉三国志
  PS:我猜可能会有人在回复里批判我污蔑中国游戏业,我的回答是:
  为什么中国的游戏业有病,要我吃药?
  雨声敲敲:三国游戏火是受众层面广
  “因为受日本游戏影响”不是根本原因:
  首先,日本还出了大量信长的游戏和机器人题材的游戏,但是国内没受多大影响。
  其次,说中国做三国是受日本影响,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日本做三国又是受什么影响?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三国题材游戏”本身的特点上。
  三国题材游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受众大适合做成游戏 。
  具体理由如下:
  1.学习成本低――了解三国的人太多了(有日本三国游戏的功劳),即使你不说大家都知道吕布比刘备牛逼,相比之下要玩希腊神话,罗马帝国,二战等题材,则有很多人会产生迷茫――到底选哪个角色(阵营)?到底买什么武器?。不要小看学习成本这个东西,在娱乐至死的年代,玩游戏时想着学习的人太少了好吗?
  2.世界观和剧情完整――暴雪设计魔兽的世界观和剧情用了十多年,还在一直补充。相比之下,三国?有时候甚至不用设计,照搬好了。
  3.素材丰富,符合游戏概念――阵营,装备,人物,战争,战斗,坐骑,奇术,地图,故事应有尽有甚至取之不尽。相比之下西游记人物太少,水浒传阵营太少,红楼梦什么都没有。同理,火影就比海贼王适合做成页游。
  4.移情作用――三国有非常多招人喜爱性格各异的角色,花钱买一个关羽多牛逼,但是花钱买一个玉皇大帝(西游记)。。。。。。恩值得考虑。
  5.平衡――三国题材没有明确的正邪和主次。这一点击败了很多题材,很多故事都有明确的正邪主次之分,写小说这一点是必要的,做成游戏就不一定了甚至是硬伤,多人游戏没有平衡性生命力就会很短!
  6.版权问题,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7.滚雪球效应和跟风心理――被改编得多了,比较被市场看好,可参考素材丰富,风险低。
  同理,适合改编为网游的题材还有:
  修仙(玄幻小说,而且可以无缝连接国产题材――修仙三国,修仙水浒,修真江湖)
  火影(动漫,但是有版权问题)
  武侠(主要是金庸,古龙全是景色,同样有版权问题 )
  下一个IP是啥?Dota么
  楚云帆:三国题材易被玩家接受
  有富翁想做游戏,于是找来三个资深游戏人,一个说做DOTA类游戏比较火,一个说FPS市场今年比较火爆,一个说军事题材的细分会有市场。最后富翁做了一款三国题材的MMORPG。
  这个段子是随手编的。
  对于楼主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国网游市场最广泛的人群的知识文化程度涉猎范围所决定的,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的人群,对三国以外的历史时期或者西方奇幻文化也会有很多人有知识空白,陈庆之慕容垂李克用种谔这些历史人物和事迹不是什么人都知道,所以做三国题材是最容易让用户在世界观上上手的。
  对于开发商而言,因为多数都无法在玩法上有大的创新,有的只是细节上的修缮,所以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对自己的游戏感兴趣就成了最保守的策略。三国的背景设定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不需要做二次培养,故事和人物多数玩家都耳熟能详。而其他题材或者西方奇幻或者架空的世界观都会有很多人又知识空白,这样一方面在市场推广阶段就会损失一定的用户聚焦,即便新拉的用户也要重新培养对背景设定的认知,这个过程中又会造成一定的流失,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三国题材或者武侠题材或者(武侠)名著改编。
  所以:如君所愿,梦回三国。
  当然这种三国题材泛滥也不是正常的生态,但游戏的题材从来都不是决定游戏品质的最重要元素,即便是都做三国题材也有优劣之分,主要体现在对各种细节的把控上。很多时候也没必要要为了不随大流而选择一些生僻的题材或者自己架空一个世界,玩法的突破才是重点。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著名战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