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风采排列7福采网快三有什么游戏种类?

&&&&中国社科客家文化&【TH】客家学刊(第3辑)&罗勇&中国社科&5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206字 数:1印刷时间:开 本:16开纸 张: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5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精华区文章阅读
GuoXu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yaclear&(清一),&信区:&GuoXue
标&&题:&|册府元龟|&卷一至卷一百
发信站:&水木社区&(Sun&Mar&12&22:12:42&2006),&转信
宋?王钦若&等
  ●卷一
  ○帝王部?总序
  昔雒出书九章,圣人则之,以为世大法。其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帝王之起,必承其王气。大古之世,鸿荒朴略,不可得而详焉。庖牺氏之王天下也,继天之统为百王先,实承木德,以建大号。三坟所纪,允居其首。盖五精之运,以相生为德。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乘时迭王,以昭统绪。故创业受命之主,必推本乎历数,参考乎徵应,稽其行次。上承天统,春秋之大居正,贵其体元而建极也。前志之论闰位,谓其非次而不当也。共工氏任智,刑以御九域,霸而不王,虽承太昊之後,而不齿五德之序。神农氏以火承木,故为炎帝;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少昊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氏;颛顼以水德王,号曰高阳氏;帝喾以木德王,号曰高辛氏。帝尧以火德王,号曰陶唐氏。帝舜以土德王,号曰有虞氏。繇虞氏以上,皆承运更起,应期正位。参列五辰之次,而克当统纪。至於正朔、服色之改度,戎祀朝会之所尚,记籍斯逸,罕得而述焉,夏后氏受有虞之禅,是谓金德,正用建寅,其色尚黑;商汤代夏以水德王,正用建丑,其色尚白;周武以木德王,正用建子,其色尚赤。三代之际,各居一统,错综其数,以通其变。顺三微之序,极三才之致,咸享祚长久,盖得夫天历之正也。三季之衰,秦兼天下,独推五胜不当。正统汉祖以断蛇之符,上系成周,是为火德,起自沛中,旗帜皆赤。至文帝时,鲁人公孙臣推终始之传,谓汉承秦,当用土德,土德之应,黄龙当见,宜改正朔,服色尚黄。时丞相张苍引河决金是,以为汉当水德,以十月为正,其色外黑内赤,遂罢公孙臣之议。明年黄龙见,成纪乃用土行,改历服色,而贾谊亦以为然。孝武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盖以秦为水德,据汉土而克之,从所不胜,遂顺黄德。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乎震,故庖牺氏姓受木德,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农轩历唐虞三代,汉得火行,上合天统,当时虽建,厥议未克,遵行世祖,中兴乃用其说。魏氏始基,有黄星之应。又太史丞许芝言,戊寅黄龙见,此受命之符最著明者也。又《易运期谶》有“黄气授真人出”之言。又太微中,黄帝坐尝明,赤帝坐尝不见,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亡之渐。又荧惑失色,十有馀年,苏林董巴等,又言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於行运合,於尧舜授受之次。既而受汉禅,改元黄初。议更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以乘土行,以夏数为得天,即用夏正,而服色尚黄。然尚循汉正朔,弗之改也。明帝在东宫,著论以为五帝三王,虽同气共祖,祖不相袭,正朔自宜改变,以明受命之运。即位久之,从高堂隆之议,乃推三统之次,以魏得地统,遂用建丑之月为正月,服色尚青,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朝会建大白之。齐王嗣位,以夏正得天,改用建寅为正月。晋武泰始二年,有司举唐尧舜禹,不易祚改制,至於汤武,始推行数。今晋继三皇舜禹之迹,应天受禅,宜用前代正朔服色,如虞遵唐故事。而史臣之记,晋为金行,服色尚赤。後魏道武天兴初,始诏有司,议定行次。有司曰:国家继黄帝之後,宜为土德,有土畜之瑞,及黄星之符。遂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牺牲用白,行夏之正。孝文太和中下诏,以丘泽初制,配尚宜定,五德相袭,论有异常。帝令百辟集议,高闾以为汉用火德,徵斩蛇之符,上继於周,弃秦之暴,越恶承善,不以世次为正。自时厥後,乃以为常。魏承汉火生土,故魏为土德;晋承魏土生金,故晋为金德;赵承晋金生水,故赵为水德;燕承赵水生木,故燕为木德;秦承燕木生火,故秦为火德。今魏宜承秦为土德。李彪、崔光等,以为宜绍晋金德,不当次於僭伪。建议各殊,称年不定。既而穆亮等大臣共议,宜上承晋世,定为水德。孝文下诏,特从其说。後周革命,有赤雀之祥,群臣奏议,请更正朔,定为木行,以承水德,服色尚乌。隋文受禅,次用火德,以有赤光之瑞,车服旌旗,悉皆尚赤。而帝服戎服,悉皆以黄。唐氏承统,盛德在土。至开元中,有请改为金德者,终报罢之。天宝中,令诸卫绯色幡,改为赤黄色,以应土德。朱梁建国,如秦之暴,虽宅中夏,不当正位。同光缵服,再承绝绪。晋承唐後,是为金德,汉氏承晋,实当水行。周祖即位之初,有司定为木德。自伏羲氏以木王,终始之传,循环五周,至於皇朝。以炎灵受命,赤精应谶,乘火德而王。混一区夏,宅土中而临万国,得天统之正序矣。凡帝王部一百二十八门。
  ○帝王部?帝系
  夫结绳之初,朴略茫昧莫获,而详书契之。後辨姓授氏,可得而记。太昊之前,谱牒盖阙,帝鸿之後,世绪具存。司马迁著之《史记》,以存系表。明乎受天命,膺帝期者,盖以祖宗实有茂德,所以後世承乎发祥。若乃后稷播植周室,於是隆兴。唐尧文思,汉绪繇其增盛。盖瓜瓞之相属,故萝图而有融。魏晋以还,方册可考,罔不缅藉先烈,诞启丕图。若乃累积之懿传继之盛盖繇德有厚薄源有浅深凭旧烈者蕃衍无世资者衰替今并考旧史披帝详究初终率用论次俾有条而不紊庶百世而可知矣。
  太昊庖牺氏风姓,母曰华胥,作网罟以畋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氏(一云:取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是为牺皇後世。音谬,谓之伏牺,或谓之宓牺),一号皇雄氏,继天而王。故曰帝太昊。庖牺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一云女帝),亦风姓,承庖牺制度。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任己,有乔氏女,为少典妃生。帝以火承木,故为炎帝(一云南方生夏)。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一云农皇,或云帝炎)。本起烈山氏,或称之。一号魁隗氏,纳奔水氏女,曰听谈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次帝里,次帝榆罔。自炎帝至榆罔,凡八世。
  黄帝轩辕氏,少典之子(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一云姬姓),母曰附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一云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一号帝鸿氏(亦曰归藏氏),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或云寿三百岁)。
  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子。黄帝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一作俎),为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即少昊也。邑于穷桑,以登帝位,故谓之穷桑帝。以金承土,故天下号曰金天氏(金主西方秋,故曰少昊),在位百年(一云八十四年)。
  颛顼高阳氏,姬姓,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谓之女枢),生帝,以水承金,天下号曰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
  帝喾高辛氏,姬姓,黄帝之曾孙,父曰乔极,乔极父曰玄嚣。帝於颛顼为族子(其母不见),以水承木,天下号曰高辛氏。在位七十五年,年百五岁(一云:生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帝位)。
  帝尧陶唐氏,伊祁姓,帝喾之子。帝喾娶陈锋氏,生放勋,И訾氏生挚(一云帝喾纳四妃,有台氏女曰姜原,生后稷;次有氏女曰简狄,生契;次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И訾氏女生挚),挚於兄弟最长,即位封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一年而放勋立,是为尧帝。以火承木,天下号曰陶唐氏,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
  帝舜有虞氏,姚姓,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尧禅舜以天下,以土承火天下,号曰有虞氏。始,舜生三十徵庸(言其始见试用),三十在位(历试二年摄政二十八年),五十载陟方,乃死(方,道也。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狩,死於苍梧之野,而葬焉。)年百一十二岁,(通服尧丧三年也。一云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称行天子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年百岁)。
  禹夏后氏,姒姓,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舜禅禹以天下,以金承土,天下号曰夏后氏。禹年八十六,摄行天子事五年,年九十馀。舜丧明,年即真年,百岁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启,在位九年。启生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太康弟仲康,在位十三年,仲康生相(一名相安),在位二十八年,相遗腹子母,有仍氏之女生少康,在位二十一年,少康生宁(一作杼,又作季杼,或曰松曼),在位十七年。宁生槐(一作莽,一作魁,或曰祖武),在位二十六年,槐生芒(一云荒和,或曰帝荒),在位十八年,芒生泄(一云泄宗),在位十六年。泄生不降(或曰江戍),在位五十九年。不降弟扃(一作扃,又作丙,或曰高阳),在位二十一年。扃生廑(一作<厂墨>,或曰廑江),在位二十年。不降生孔甲,在位三十一年。孔甲生皋(一名皋苗),在位十一年,皋生发(一名后敬,或曰发惠),在位十一年。发生履癸,是为桀(谥法,贼人多杀曰桀)在位五十三年,为汤所灭(禹自戊戌岁建国,尽己酉十五代十七王,通羿浞四百三十二年)。
  殷汤子姓其先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有在不周之北)。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为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封於商(商今在雒商是也),赐姓子氏(祖以玄鸟生子也)。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就契封於商,一云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相土生昌若(一云景若),昌若生曹圉(一云根圉),曹圉生{宀具},({宀具}为司空,勤其官事,死於水中,殷人郊之){宀具}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之妃曰扶都,生天乙(以乙曰主),是为成汤。自契至汤十四世。汤践天子位十三年,年百岁。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在位三年,外丙弟仲壬在位四年,仲壬兄太丁之子太甲,在位十四年,年百岁。太甲生沃丁,在位三十年(一云二十九年),沃丁生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太庚生小甲(一云弟),在位十七年(一云三十年),小甲弟雍巳,在位十二年。雍巳弟太戊,在位七十五年。太戊生仲丁,在位十一年(一云十二年),仲丁弟外壬,在位十五年。外壬弟河甲,在位九年。河甲生祖乙,在位十九年。祖乙生祖辛,在位十六年。祖辛弟沃甲(一云开甲),在位二十五年。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在位三十二年。祖丁弟沃甲之子南庚,在位二十九年。祖丁之子阳甲,在位七年。阳甲弟盘庚,在位二十八年。盘庚弟小辛,在位二十一年。小辛弟小乙,在位二十年(一云二十一年)。小乙生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年百岁。武丁生祖庚,在位七年。祖庚弟祖甲,在位三十三年,祖甲生廪辛(一云冯辛),在位六年。廪辛弟庚丁,在位二十一年。庚丁生武乙,在位四年。武乙生太丁(一名文丁),在位三年。太丁生帝乙,在位三十七年。帝乙生受辛,天下谓之纣(谥法,残义损善曰纣),在位三十二年。(汤自乙未岁建国,尽戊寅,子孙十七代,三十王,共六百四十五年)。
  周文王姬姓其先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姓原字,或曰:谥号)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忄乞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艹麻}菽麦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一云:祖饥祖始也。)尔后稷播时百封弃於邰(今乡在扶风)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生不不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而不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不生鞠鞠生公刘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财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庆节立国於豳(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姜弗姜弗生毁俞(一作体俞)毁俞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能率稷者也。周人报之)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类公叔祖类生古公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獯鬻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与之已复攻之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渡漆沮(水在杜阳岐山杜阳县在扶风)逾梁山止於岐下(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始改国曰:周)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分别而为邑落也。)作五官有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此殷时制也。)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太姜有邰氏之女太任挚任氏之中女)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尝在水中故断其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以让季历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始自岐下徙都丰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虞在河东太阳县芮在冯翊临晋县)在位五十年太子发立是为武王在位七年武王生成王在位三十七年成王生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康王生昭王在位五十一年昭王生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年百四岁穆王生恭王在位十二年恭王生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恭王弟孝王在位十五年懿王太子夷王在位十六年夷王生厉王在位三十七年厉王生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生幽王在位十一年幽王生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平王生太子泄父蚤死立其子是为桓王在位二十三年桓王生庄王在位十五年庄王生王在位五年王生惠王在位二十五年惠王生襄王在位三十三年襄王生顷王在位六年顷王生匡王在位六年匡王弟定王在位二十一年定王生简王在位十四年简王生灵王在位二十七年灵王生景王在位二十五年景王生悼王在位一年悼王弟敬王在位四十四年敬王生元王在位七年元王生贞定王在位二十八年贞定王生哀王在位九十日哀王弟思王在位百五十日思王弟考王(一云考哲王)在位十五年考王生威烈王在位二十四年威烈王生安王(一作元安。又作原安)在位二十六年安王生烈王(一作夷烈)在位七年烈王弟显王(一作显圣)在位四十八年显王生慎靓王(一作顺靖)在位六年慎靓王生赧王在位五十年(周自武王己夕阝岁建国至赧王三十一代三十七王共八百六十七年)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母媪(史失其姓)其先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後也。晋大夫范宣子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即刘累也。)在商为豕韦氏(国名在东郡白马县东南)在周为唐杜氏(二国名唐太原晋阳县杜京兆杜县)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言晋为霸王范氏为晋卿)鲁文公世奔秦後归於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奔於魏秦灭魏迁大梁都於丰故周氏说雍齿曰:丰故梁地也。高祖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筮世祠天地缀之以祀(缀言不绝也。)高祖初封汉王五年平项籍即皇帝位在位通为王十二年年六十二太子立是为惠帝帝吕后之子在位七年高祖中子文帝立母曰:薄太后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七太子立是为景帝母曰:窦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八中子武帝立母曰:王美人在位五十四年年六十九少子昭帝立母曰:赵妤在位十三年年二十六无子立武帝孙昌邑王贺父曰:昌邑哀王在位二十七日立武帝卫太子之孙史皇孙之子是为宣帝母曰:王翁须在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元帝母曰:恭哀许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成帝母曰:王皇后在位二十六年年四十六无子立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是为哀帝母曰:丁姬在位六年年二十六无子立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是为平帝母曰:卫姬在位五年年四十无子王莽立宣帝玄孙孺子即位始生二岁孺子父题祖勋皆为广戚侯曾祖楚孝王嚣宣帝子也。在位四年为王莽所灭莽死平陵方望复立孺子为帝数月遇害年二十二(汉自高祖乙未岁建国至孺子己巳凡十代十五帝二百一十一年)。
  後汉光武南阳蔡阳县人(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随州枣阳县西南)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长沙县今潭州县)发生舂陵节侯买(舂陵乡名本属零陵元帝特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今在随州棘阳县柬)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钜鹿郡在邢州县也。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回生南顿令钦(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顿城县西)钦生光武母曰:闻都南阳樊重之女王莽末与更始举义兵兴复长安更始为赤眉所破光武即皇帝位平赤眉在位三十三年年六十二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阴皇后在位十八年年四十八太子立是为章帝母曰:贾贵人在位十三年年三十一第四子立是为和帝母曰:梁贵人在位十七年年三十二少子立是为殇帝母曰:邓皇后立百七十日年二岁章帝孙清河孝王子立是为安帝母曰:左姬在位一十九年年三十二章帝孙济北王子北乡侯立二百七十日安帝废太子济阴王立是为顺帝母曰:李氏在位十九年年三十太子立是为冲帝母曰:虞贵人在位一年年三岁章帝玄孙千乘贞王曾孙乐安夷王孙渤海孝王子立是为质长沙县今潭州县舂陵乡名本属零陵元帝特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今在随州枣阳县东钜鹿郡在邢州县也。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顿城县西帝母曰:陈夫人在位一年年九岁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孙蠡吾侯子立是为桓帝母曰:氏在位二十一年年三十六章帝玄孙河间孝王曾孙解渎亭侯孙立是为灵帝母曰:董夫人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四子弘农王立在位百三十八日王弟陈留王立是为献帝母曰:王美人在位三十一年年四十禅於魏魏文帝封为山阳公明帝青龙二年薨年五十四(後汉自光武乙酉岁至献帝庚子凡八代十四帝共一百九十六年)。
  魏太祖姓曹氏汉相参之後其先出於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後封曹快於邾春秋之世与於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於沛汉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一云:嵩夏侯氏之子之叔父太祖於为从父兄弟)嵩生太祖仕汉为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薨年六十六太子嗣丞相位魏王其年受汉禅是为文帝母曰:卞皇后在位七年年四十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文昭甄皇后在位十四年年三十六无子养子齐王为太子在位十五年为司马景王所废年二十三文帝孙东海定王子高贵乡公立在位七年年二十太祖孙燕王字子尝道乡公立在位七年年二十禅於晋武帝封为陈留王薨年五十六(魏自文帝库子岁至陈雷王乙酉岁凡四代五帝四十六年)。
  晋宣帝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邛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邛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州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隽字元异隽生京兆尹防字达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仕魏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加相国封安平郡公固让嘉平三年薨年七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繇来者魏自文帝庚子岁至陈留王乙酉岁凡四代五帝四十六年十三追谥宣帝世子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母曰:宣穆张皇后明年迁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累加相国固辞正元二年薨年四十八追谥景帝母弟继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累加相国封晋王咸熙二年薨年五十五追谥文帝世子嗣相国晋王位母曰:文明皇后其年受魏禅是为武帝在位二十六年年五十五太子立是为惠帝母曰:武元杨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八皇太弟武帝第二十五子立是为怀帝母曰:王太妃在位七年年三十武帝孙吴孝王《晏子》出继秦王立是为愍帝在位五年年十八为刘聪所害宣帝曾孙琅琊恭王觐之子立为晋王明年即皇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母曰:夏侯太妃在位五年年四十七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豫章郡君荀氏在位三年年二十七太子立是为成帝母曰:明穆庾皇后在位十七年年二十二母弟琅琊王立是为康帝在位二年年二十三太子立是为穆帝母曰:康献褚皇后在位十七年年十九成帝长子琅琊王立是为哀帝母曰:章太妃在位四年年二十五母弟琅琊王立在位六年大司马桓温废为海西县公大元十一年薨年四十五元帝少子琅琊王立是为简文帝母曰:简文宣郑太后在位二年年五十三太子立是为孝武帝母曰:孝武李太后在位二十四年年三十五太子立是为安帝母曰:安德陈太后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七母弟大司马琅琊王立是为恭帝在位二年禅於宋其年遇害年三十六(晋自武帝乙酉岁至恭帝庚申凡七世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
  後魏道武姓拓跋氏其先出自黄帝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一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後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於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屯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其後有节帝贷庄帝观明帝楼安帝越宣帝推寅,於是南迁大泽方千馀里厥土冥洳沮。又有景帝利元帝侯和帝肆定帝机僖帝盖威帝侩献帝邻时有神人言於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献帝年时衰老乃以位授子圣武帝诘汾献帝命令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於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时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初圣武帝尝率数万骑田於山泽见辎自天而下既至见美妇人侍卫甚盛帝异而问之对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遂同寝宿旦请还曰:明年周时复处此处言终而别去如风雨及期帝至先所田处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养视之子孙相承当世为帝王语讫而去子即始祖神元力微也。故时人谚云: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神元生而英睿元年岁在庚子先是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於没鹿回部大人窦宾始祖有雄杰之度时人莫测後与宾攻西部宾军败失马步走始祖使人以所乘骏马给之宾归令其部内求与马之人当加重赏始祖隐而不言久之宾乃知大惊将分国之半以奉始祖始祖不受乃进其爱女宾犹思报恩故问所欲始祖请率所部北居长川宾乃敬从积十数岁德威大洽诸旧部民咸来归服二十九年宾临终戒其二子使谨奉始祖其子不从乃阴谋为逆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弘上马二十馀万三十九年迁於定襄之盛乐四月祭天诸部君长皆来助祭唯白部大人观望不至,於是徵而戮之远近肃然莫不震慑始祖乃告诸大人曰: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於是与魏相亲神元飨国五十八年年百四岁子章帝悉鹿立诸部离叛国内纷扰飨国九年弟平帝绰立雄武有谋略威德复举飨国七年神元孙(太子追谥文帝沙漠之子)惠帝弗立聪哲大度为诸父兄所重政崇宽简百姓怀服飨国一年神元子昭帝禄官立分国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长子桓帝猗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以桓帝弟穆帝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自始祖以来与晋和好百姓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馀万昭帝统部十三年穆帝天资英特勇略过人遂总摄三部为一统三年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铁木刘虎举众於雁门应之攻晋新兴雁门三郡并州刺史刘琨来乞师帝使弟子平文皇帝率骑二万助琨击之大破白部次攻刘虎屠其营落虎收其馀烬西走渡河窜居朔方晋怀帝进帝大单于封代公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琨求句注陉北之地琨自以附闻之大喜乃徙马邑阴馆楼烦繁崞五县之民於陉南更立城邑尽献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帝乃徙十万家以充之八年晋愍帝为代王置官属食代恒山二郡帝飨国九年子晋根立月馀而薨晋根子始生恒帝后立之其冬晋根子。又薨思帝子平文帝郁律立姿质雄壮甚有威略元年岁在丁丑二年刘虎据朔方来侵西部帝逆击大破之虎单骑遁走其从弟路孤率部落内附帝以女妻之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弘上马将有百万飨国五年桓帝中子惠帝贺亻辱立以五年为元年政事太后临朝四年帝始临朝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於东木狼山徙都之飨国五年弟易帝纥那立五年出居於宇文部贺兰及诸部大人共立平文帝长子翳槐是为烈帝三年石虎遣将李穆率骑五千纳烈帝於大甯国人六千馀落叛易帝易帝出居於慕容部烈帝复位以三年为後元年城新盛乐城在城东南十里是年平文帝次子昭成帝什翼犍立帝生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身长八尺隆准龙颜立委地卧则乳垂至席烈帝顾命使弟弥自诣邺奉迎即位於繁之北时年十九称建国元年二年春始置百官分掌众职三年春移都於中之盛乐宫飨国二十九年为苻坚所破国众离散坚使刘库仁刘卫辰摄国事七年坚败于淮南慕容文等杀库仁库仁弟眷摄国事九年库仁子显杀眷而代之明年昭成嫡孙即位於牛川建元登国凡九年。又改皇始凡二年。又改天兴是年即皇帝位改国号魏迁都平城是为道武皇帝父曰:献明皇帝母曰:献明贺皇后并追尊成帝已下及后号谥道武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九长子相国大将军齐王立是为明元帝母曰:刘贵人在位十五年年三十二长子太平王监国是为大武帝母曰:密杜皇后在位二十九年年四十五嫡孙立是为文成帝父曰:景穆皇帝母曰:宫闾皇后在位十四年年二十六太子立是为献文帝母曰:李贵人在位六年传国於太子是为孝文帝年二十二孝文母曰:李夫人在位二十九年改国姓曰:元氏年三十三太子立是为宣武帝母曰:高夫人在位十六年年三十三太子立是为孝明帝母曰:胡充华在位十三年年十九孝文曾孙京兆王愉孙洮王宝晖子刘立为幼帝在位六十日为尔朱荣所害献文孙彭城王勰第三子立是为孝庄帝母曰:李妃在位三年年二十四为尔朱兆所害尔朱世隆立太武玄孙长平王晔在位六十日废之。又立献文之孙广陵王羽之子是为前废帝母曰:王氏在位一年年二十五为高欢所害立章武王驰第三子是为後废帝母曰:程氏在位二年年二十逊位於孝文之孙广平王怀第三子是为出帝母曰:李氏迁都长安为宇文泰所在位五年年二十五泰立孝文孙京兆王愉之子是为西魏文帝母曰:杨氏在位十七年年四十五长子立是为废帝母曰:乙弗后在位三年弟立是为恭帝在位三年禅於後周(後魏自丙申岁道武建国至恭帝丙子岁凡七代十八帝共一百六十一年)。
  後周太祖文帝姓宇文氏代郡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後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是曰:献侯为魏舅生之国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其子陵仕燕拜附马都尉封玄菟公魏道武将攻中山陵从慕容宝御之宝败率甲骑五百归魏拜都牧主赐爵安定侯天兴初徙豪杰於大都陵随例迁武川焉陵生系系生韬并以武略称韬生肱任侠有气正光末沃野镇人破六汗披陵作乱远近多应之其伪署王卫可孤徒党最盛肱乃纠合乡里斩可孤其众乃散後避地中山遂舀於鲜于礼礼令肱还统其部众後为定州军所破没於阵武成初追尊曰:德皇帝太祖德皇帝之子仕西魏为太师大冢宰大将军封安定公恭帝三年薨世子嗣大将军位其年受魏禅即天王位是为孝闵帝追尊太祖为文王武成初追尊文皇帝孝闵母曰:文皇后在位二百七十日为宇文讠所废太祖长子大将军宁都郡公立是为明帝母曰:姚夫人即天王位四年年二十七太祖第四子大将军鲁国公立是为武帝母曰:叱奴太后即皇帝位十八年年三十六太子立是为宣帝母曰:李太后在位二年传位于太子是为静帝宣帝自称太上皇年二十二静帝母曰:朱皇后在位二年禅於隋(後周自闵帝丁丑岁建国至静帝辛丑凡三代五帝二十五年)。
  隋高祖文帝姓杨氏弦农华阴人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後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惠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大司空隋国公忠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开皇初追谥武元皇帝忠生高祖受周禅即皇帝位复姓杨氏母曰:吕皇后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四太子立是为易帝母曰:独孤皇后在位十四年唐高祖立帝之孙元德太子昭之子是为恭帝母曰:韦妃在位二年禅於唐封为隽阝国公明年薨年十五(隋自高帝己酉建国至恭帝戊寅凡三代三帝三十八年)。
  唐高祖神尧帝姓李氏陇西狄道人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其子孙绵历虞夏代为理官遂为理氏殷末有理徵者直道不容获罪於纣子利贞逃难於伊侯之墟食李实得全。又改理为李氏周时有李氏处者生子曰:重耳字伯阳周柱下史道家称老君秦将李信即其後也。信曾孙广为汉前将军自此後代为牧守广十六叶孙李是为凉武昭王薨子歆嗣位为沮渠蒙逊所灭歆子重耳奔於江南仕宋为汝南郡守复归於魏拜弘农太守赠豫州刺史生熙起家金门镇将後以良家子镇於武川都督军戎百姓之务终於位因遂家焉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时追赠司空公生太祖景皇帝虎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轻财重义雅尚名节深为太保贺拔岳所重元颢之入雒也。从岳击平之以功封晋寿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拜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复与岳破万俟鬼奴留镇陇西累迁东雍州刺史寻转卫将军贺拔岳既镇陇右以太祖为左相大都督委以内外军事岳寻为侯莫陈悦所害太祖哭之甚恸阴怀复雠之志时岳兄胜在荆州太祖星夜赴告劝胜入关收岳之众胜不能从俄而周文帝起兵图悦太祖闻之自荆州还至阌乡为高欢将所获送诣雒阳魏武帝将收关右见太祖甚喜拜为卫将军赐以金帛镇关中因与周文帝平侯莫陈悦遇高欢入雒太祖帅师迎魏武帝於潼关以功拜骁骑将军加仪同三司遇灵州刺史曹泥拥兵作乱太祖率兵击之时有破野头贼屯聚塞下太祖遣使谕之皆来降服遂徵其众并力攻泥四旬而克灵州平会阿至罗部落别道断其归路太祖亲率骁锐袭击大破之悉虏其众进封长安县侯食邑五百户太祖不受让於兄子康生周文帝许之後从文帝破高欢於沙苑斩级居多有贼帅梁企定据河州作乱太祖以本官兼尚书左仆射为陇右行台总兵以击之部将乌军长命潜与企定相连阴图不轨太祖斩之以令三军贼闻而大惧不敢战遁走河北太祖将济师於河企定率众降获男女数万口以实三辅进位开府仪同三司馀如故南岐州兵杨盆生马僧等聚众反与梁汉中相影响太祖以还师便道击之军大散遣人谕以祸福盆生遣使伪降太祖察知其怀诈因令军曰:贼既降可休士放马以俟还期遣其使反盆生大喜遂不为备放兵於外营求粮食太祖因而趋之天将晓围城已合外兵不得还城中大扰因令壮士排闼而入无敢动者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於是安辑其众留别人镇守俘盆生以归周文帝嘉叹之遣使劳问寻授岐州刺史遇莫折後炽寇秦州太祖。又讨之军临贼境後炽惧而降归收其精卒数千人会丁母忧哀毁过礼及葬特给せ京车太祖因庐於墓侧负土成坟优诏起令视事尝与周文帝阅武於北山下时有人为豹所噬无敢救者太祖不暇持杖趋往捉豹杀之周文帝大悦曰:公之名虎信不虚也。後徙封赵郡公历渭秦二州刺史复击叛胡平之徙封陇西公进拜太尉迁右军大都督柱国大将军少师周受魏禅录佐命功居第一追封唐国公生世祖元皇帝丙世祖性至孝沉深有识量少为周文帝所礼在位十七年封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寻拜抚军大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俄转车骑大将军袭封陇西公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隋受禅袭封唐国公拜御中正大夫历州刺史安州总管为政简静甚获当时之誉寻迁柱国大将军赠少保同华等八州刺史高祖即元皇帝之世子母曰:元贞皇后七岁袭封唐国公义宁二年受隋禅即皇帝位在位九年传位於皇太子是为太宗年七十太宗母曰:窦皇后在位二十三年年五十七太子立是为高宗母曰:文德长孙皇后在位三十四年年五十六太子立三十六日母武太后废为庐陵王立次子相王六年。又降为皇嗣赐姓武氏太后遂革命称周凡十五年复以庐陵王为太子寻即皇帝位是为中宗在位六年年五十五太子立是为少帝母韦庶人临朝凡十七日相王第三子临淄王隆基平韦氏乱奉相王,即皇帝位,是为睿宗,在位三年,年五十九太子立,是为玄宗母,曰昭成窦皇后,在位四十四年,传位於太子,是为肃宗。玄宗称太上皇,年七十八。肃宗母曰元献杨皇后,在位七年,年五十二太子立,是为代宗。母曰章敬吴皇后,在位十七年,年五十四太子立,是为德宗,母曰睿贞沈太后,在位二十六年,年六十四太子立,是为顺宗。母曰昭德王皇后,在位百八十日,传位于太子,是为宪宗。顺宗称太上皇,年四十六。宪宗母曰庄宪王太后,在位十五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穆宗,母曰懿安郭太皇后,在位四年,年三十太子立,是为敬宗。母曰恭僖王太后,在位二年,年十八,弟穆宗第二子江王立,是为文宗。母曰贞献萧皇后,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二弟穆宗第五子颍王立,是为武宗。母曰宣懿韦皇后,在位四年年三十二宪宗第十三子皇太叔立是为宣宗母曰:孝明郑皇后在位十三年年五十太子立是为懿宗母曰:元昭晁太后在位十四年年四十一太子立是为僖宗母曰:惠安王皇后在位十五年年二十七母弟立是为昭宗在位十六年年三十八第九子辉王立是为哀帝母曰:积善何太后在位四年禅于梁梁封为济阴王明年薨年十七(唐自高祖戊寅岁建国至哀帝丁卯凡十五代二十帝通武后革命共二百九十年)。
  後唐太祖武帝本姓朱耶氏其先陇右金城人也。始祖拔野唐贞观中为墨离军使从太宗讨高丽薛延ヌ有功为金方道副都讠因家於瓜州太宗平薛延ヌ诸部於安西北庭置都讠以属之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ヌ都督府盖北庭有碛曰:沙ヌ故因以为名焉永徽中以拔野为都督其後子孙五世相承曾祖尽忠贞元中继为沙ヌ府都督既而为吐蕃所陷乃举其族七千帐徙於甘州尽忠寻率部众三万东奔俄而吐蕃追兵大至尽忠战没祖执宜即尽忠之长子也。收合馀众至於灵州德宗命为阴山府都督元和初入为金吾将军迁蔚州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庄宗即位追谥为昭烈皇帝庙号懿祖烈考国昌本名赤心仕唐朔州刺史咸通中讨庞勋有功入为金吾上将军赐姓李氏名国昌仍系郑王一房出为振武节度使寻为吐蕃所袭退保於神武川及武皇镇太原表为代北军节度使中和三年薨庄宗即位追谥为文皇帝庙号献祖太祖即献祖之第三子也。母曰:秦氏仕唐为河东节度使累封晋王天四年唐哀帝已禅于梁改元开平而太祖犹称天至五年薨年五十三长子嗣晋王位是为庄宗同光初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庄宗母曰:贞简曹皇后天二十年即皇帝位於邺都其年平梁在位四年年四十三蕃汉马步总管李嗣源为三军所立百寮劝进是为明宗明宗北代人生於应州之金城县世事太祖及其赐姓也。遂编入属籍四代祖聿赠麟州刺史天成初追尊为孝恭皇帝庙号惠祖曾祖敖赠朔州刺史追尊为孝质皇帝庙号毅祖祖琰赠蔚州刺史追尊为孝靖皇帝庙号烈祖考霓赠汾州刺史追尊为孝成皇帝初孝成事献祖为爱将献祖之失振武为吐浑所攻部下离散孝成独奋忠义解蔚州之围明宗即孝成之元子母曰:刘氏追尊孝成懿皇后在位八年年六十七第三子宋王立是为愍帝母曰:昭懿皇后在位百五十日出奔於卫州太后令降为鄂王薨年二十一明宗养子潞王立是为末帝姓王氏镇州人母曰:宣宪魏皇后在位三年年五十三晋高祖入雒自焚(後唐自庄宗癸未岁建国至末帝丙申凡三代四主十四年)。
  晋高祖姓石氏北京晋阳人也。本卫大夫昔之後至汉奋自河内徙家长安与子庆等德位俱盛时号万石君汉衰关辅乱子孙流徙西裔有居甘州者四代祖以唐元和中与沙陀军都督朱耶氏灵武入附宪宗嘉之隶为河东阴山府校以边功累官至朔州刺史天福二年追尊孝安皇帝庙号靖祖三代祖郴早薨赠右散骑常侍追尊孝简皇帝庙号肃祖祖昱任振武防御使赠尚书右仆射追尊孝平皇帝庙号睿祖考绍雍蕃字曰:臬捩鸡善骑射有经远大略始从後唐太祖平定巢贼及事庄宗拒梁人战上党柏仁讨蓟门刘守光有功功与周德威相亚德威镇蓟庄宗承制授平州刺史行事多抗於德威德威惮其名尝以礼下之俄改州刺史薨於任赠太傅追尊孝元皇帝庙号宪祖高祖即宪祖第二子也。母曰:何氏追谥孝元懿皇后高祖事後唐尚明宗女永宁公主为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封赵国公清泰三年契丹酋长耶律氏至太原册立为大晋皇帝是年入雒在位七年年五十一从子齐王立是为少帝父曰:敬儒为庄宗骑将早薨母曰:安太妃在位五年为耶律氏所陷(晋自高祖丙申岁建国至少帝丙午凡二代二主十一年)。
  汉高祖姓刘氏其先本沙ヌ部人也。四代祖湍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曾祖昂赠太保追尊为恭僖皇帝庙号德祖祖亻巽赠太傅追尊为昭献皇帝庙号翼祖考典事後唐武皇为列校赠太师追尊为章圣皇帝庙号显祖高祖即显祖之子母曰:安氏追谥章懿皇后高祖仕晋为河东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封北平王开运四年正月晋少主为耶律氏所陷二月高祖即皇帝位于太原称天福十二年五月至东京在位二年年五十四第二子周王立是为隐帝母曰:李太后在位三年禅於周(汉自高祖丁未岁建国至庚戌凡二代二主共四年)周太祖姓郭氏邢州尧山人。或云本常氏子,幼随母郭氏故冒其姓高祖广顺初追尊为睿和皇帝庙号信祖曾祖谌赠太保追尊为明宪皇帝庙号僖祖祖蕴赠太傅追尊为翼顺皇帝庙号义祖考简赠太师追尊为章肃皇帝庙号庆祖初唐咸通中代北徐方用兵伐叛信祖僖祖从戎师接战以勇敢知名义祖事後唐武皇为帐中亲信乾宁中从征泽潞邢雒累授河内马步军都虞候武皇平安敬思再定邢雒移授邢之军职因卜居尧山县武皇经启霸图观兵大卤刘仁恭陆梁燕蓟窥伺中原梁氏蚕食两河寻戈不息庆祖为武皇内牙爱将专掌亲军指麾所行无不景从攻城野战勇爵崇高天复中武皇兵出居庸山北克捷以庆祖为顺州刺史太祖即庆祖之子母曰:王氏追谥章德皇后太祖仕汉为枢密使兼侍中乾四年受汉禅在位四年年五十一养子开封尹晋王立是为世宗本姓柴氏盖太祖圣穆皇后之侄在位六年年三十九子梁王立是为恭帝在位一年禅於大宋。(周自太祖辛亥岁建国至恭帝庚申凡三代三主共十年)。
  ●卷二
  ○帝王部?诞圣
  夫帝王之生,必有休应,,岂非天命所属,历数斯在,警生灵之耳目,为天飞之兆朕者乎!?故神幽赞灵物保护{宀具}符梦感昭启圣迹纷纶杂沓触类而长谅不可谈悉矣。历代而下质文斯变缘情之礼随时而作亦以极臣子之诚显邦家之庆纪乃诞日崇乎!美名繇是陈宴享之礼洽鱼藻之欢设桑门之馔福田之事公卿士庶为节物以相遗诸侯牧守奉贡珍而来觐斯亦一时之盛观百王之所不易者矣。
  伏羲氏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帝於成纪。
  神农氏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人身龙首感女登於尝阳而生帝。
  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郊野感附宝而孕二十月而生帝於寿丘。
  少昊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感而生帝。
  颛顼母曰:女枢少昊之末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女枢於幽房之宫生帝於。若水。
  高辛不见其母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曰:。
  尧母曰:庆都观於三河尝有龙随之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帝於丹陵。
  舜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帝於姚墟。
  夏禹母曰:巳山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背剖而生禹於石(一云胸折而生)。
  启母曰:涂山氏初禹治洪水通に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汤母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故号天乙。
  周文王母曰:太任梦长人感已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汉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於丰(臣钦。若等曰:自此以下有年无月及无年月者史阙)初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宀具}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於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一云:母名含始游于雒池有玉鸡御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取而吞之)。
  惠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於丰。
  文帝以汉王四年生初帝母薄姬高祖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高祖曰:是实贵徵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帝於河南。
  景帝以孝惠七年生於代宫。
  武帝以孝景前元年生於长安初帝母王夫人内太子宫(臣钦。若等曰:太子即景帝也。)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娠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是贵徵也。遂生武帝。
  昭帝以太始三年生於钩弋宫母曰:赵亻予(二字或从女)本以有奇异幸(谓望气者言有奇女天子气)生帝亦奇异(十四月乃生)。
  宣帝以征和二年生於太子宫。
  元帝以元平元年生於长安尚冠里。
  成帝以甘露三年生於甲观画堂(甲观甲乙丙之次也。画堂画以为饰)。
  哀帝以河平四年生於定陶。
  平帝以元延四年生於中山。
  孺子以元始四年生於广戚。
  後汉光武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於济阳县舍有赤光照室中。
  明帝以建武四年五月甲申生於尝山元氏。
  章帝以中元二年生於雒阳。
  和帝以建初四年生於雒阳。
  殇帝以元兴元年秋生於雒阳。
  安帝以永元六年生於清河邸。
  顺帝以元初元年生於雒阳。
  冲帝以汉安二年生於雒阳。
  质帝以永和三年生於渤海。
  桓帝以阳嘉元年生於蠡吾。
  灵帝以永寿三年生於河间饶阳解渎亭。
  弦农王以熹平二年八月丙寅生於雒阳宫。
  献帝以光和四年三月癸巳生於雒阳宫帝母王美人初任娠畏何后服药欲除之而胎安不动数梦负日而行。
  魏文帝以後汉中平四年冬生於谯时有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高贵乡公以正始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生其日天气晴朗堂上黄耀久之乃散。
  晋元帝以咸宁二年生雒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
  後魏道武母贺氏因迁徙游於泽寝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然有感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帝於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
  明元以登国七年生於中宫。
  太武以天赐五年生於东宫。
  文成以太平真君元年六月生於东宫。
  献文以兴光元年七月生於阴山之北。
  孝文以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於平城宫神光照室天地氤氲和气充塞。
  宣武母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於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遂有娠以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於平城宫。
  孝明以永平三年三月丙戌生於宣化殿之东北有光照於庭中。
  後周太祖母王氏初孕五月梦抱子天不至而止寤以告德皇帝(太祖父也。)帝喜曰:虽不至天贵亦极矣。及太祖生有黑气如盖下覆其身。
  孝闵帝以西魏大统八年生於同州。
  明帝以永熙三年生於统万城。
  武帝以大统九年生於同州有神光照室。
  宣帝以武成元年生於同州。
  静帝以建德二年六月生於东宫。
  隋高祖以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於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
  唐高祖以後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生於长安是日紫气充庭神光照室。
  太宗以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於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於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高宗以贞观二年六月生於东宫之丽正殿。
  中宗以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长安。
  睿宗以龙朔二年六月己未生於长安。
  玄宗以垂拱元年八月五日生於东都。
  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以降诞之日大置酒张乐宴百寮於花萼楼下终宴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等上。表曰:臣闻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王泽深则风俗传其後故少昊著流虹之感商汤本玄鸟之命孟夏有佛生之供仲春修道祖之追始乐原其义一也。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清明总於玉露爽朗冠於金天月惟仲秋日在端午常星不见之夜祥光照室之期群臣相贺曰:诞圣之辰也。焉可不以为嘉节乎!比夫曲水禊亭重阳射圃五日采线七夕粉筵岂同年而语也。臣等不胜大愿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臣钦。若等曰:诞圣节名始於此)著之甲令布於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臣钦。若等曰:上寿自此始)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丝结承露囊更相遗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神上明玄天光启大圣下彰皇化垂无穷异域占风同见美俗帝手诏报曰:凡是节日,或以天气推移或因人事表记八月五日当朕生辰感先圣之庆灵荷皇天之眷命卿等请为令节上献嘉名胜地良游清秋高兴百方熟万宝以成自我作古举无越礼朝野同欢是为美事依卿来请宣付所司。
  十八年六月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後坐饮从之。
  八月丁亥御花萼楼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已上金镜珠囊缣采赐五品以下束帛有差上赋八韵诗。又制秋景诗(臣钦。若等曰:自此已後或连年不书皆史氏阙文)。
  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御制千秋节诗序时小旱是日大厨雨百官等咸上表贺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帝御广达楼宴群臣奏九部乐内出舞人绳伎颁赐有差下制曰:自古风俗所传岁时相乐亦合因事大小在人朕生於仲秋厥日惟五遂为嘉节感庆诚深今属时和气清年渐熟中外无事朝野安不因此时何云:燕喜卿等即宜坐饮相与尽欢。又召京兆父老等宴之宣敕曰:今兹节日稼有成顷年以来不及今岁百姓既足朕实多欢故於此时与父老同宴自朝及野福庆同之并宜坐食食讫乐饮(兼赐少物宴讫领取)。
  天宝七载七月,文武百官、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照等,及宗子咸上表,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从之。
  肃宗以景二年九月三日乙亥,生於东宫之别殿,祥光照室。至德元年七月即位,二年九月戊寅以降,诞日,王公已下咸有进献,帝以行在不受(臣钦。若等曰::时安禄山盗据两京,。故曰:行在)。
  乾元元年八月甲辰上皇降诞日於金明楼宴百官赐采五百疋二年九月丙寅帝降诞日宴百官於宣政殿前赐绢三千疋。
  上元二年九月天成地平节於(臣钦。若等曰:史不书置节年月)三殿置道场。
  代宗以开元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生於东都上阳宫之别殿时玄宗幸汝州之温阳有望气者云:宫中有天子气玄宗即日还宫是夜帝降诞宝应元年四月即位十月宰臣等上言今月十三日皇帝降诞日望准天长节休假三日帝以山陵未毕不许宰臣。又上言休假一日从之。
  永泰二年十月降诞日诸道节度使进献珍玩衣服名马二十馀万计以陈上寿自是岁以为常。
  大历二年十月降诞日宰臣及常参官率钱修斋度僧尼道士凡数百人。
  三年十月降诞日诸道节度使上寿各献衣服名马及绫绢凡百馀万。
  四年十月降诞日百僚於章敬寺修斋行香陈乐大会。
  六年十月降诞日众僧斋于资圣寺百僚行香诸道使各献方物上寿。
  八年十月降诞日於资圣寺修一千僧斋度僧尼凡二百馀人。
  九年十月降诞日百僚分寺观行香颁赐茶药。
  德宗以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长安东宫别殿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贞元六年四月乙酉帝降诞日京师诸司百官多於佛寺斋会。
  十二年四月庚辰帝降诞之日近岁常以其日会沙门道士于麟德殿讲论帝每谓三教与儒教所归不殊但内外迹用有异尔是日兼召儒官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四门博士韦渠牟与沙门谈延道士万参成等数十人迭讲坐论三教初如矛戟森然相向後类江河同归於海帝大悦颁赐有差(是岁昭义节度使王虞休上。表曰:臣闻於师夫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音以知声审乐以知政则治道备矣。清明广大终始周旋与天地同其和与四时合其序岂止於钟鼓管磬云:乎!哉!伏见开元天长节著于甲令每于是日海宇忄娱称万寿之无疆乐一人之有庆故追尧接舜迈禹逾汤自周已後不能议矣。今陛下降诞之辰未有惟新之典无乃臣子之分或有所阙愚臣不揆顽昧敢思祖述之私歌窃忭忘寝与食久矣。遇有知音者与臣论其章乐探微致奥穷理尽情臣乃追造继天诞圣乐一曲大抵八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凡二十五篇法二十四气而足成一岁也。每篇一十六拍象八元八恺登庸於朝也。冀与门咸池永传於律吕空桑丝竹合荐於宫县不闻┎滞之声长作中和之乐可使九方之人顿忘於肉味四夷之俗皆审於薰风与唐惟休终古尽善臣不胜恳款屏营之至谨昧死陈献以闻其所造曲谱谨同封进先时有太常乐人刘流落至潞州虞休因令造诞圣乐起於此也。
  顺宗以上元二年正月十二日生。
  宪宗以大历十三年二月十四日生永贞元年八月即位十二月太常奏太上皇正月十二日降诞皇帝二月十四日降诞并请休假一日诏可。
  元和七年二月降诞日宰臣举旧制例进衣一副李吉甫独进马二匹赐通天犀带一条金石凌一合。
  九年二月降诞日御麟德殿垂帘命沙门道士三百五十人斋会于殿内食毕较论于高座晡而罢颁赐有差。
  穆宗以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生於大明宫之别殿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闰正月辛亥太常礼院奏准玄宗降诞为千秋节。
  肃宗降诞为天成地平节并假一日自後累圣降诞虽不别置节名其休假献饣鬼如旧今皇帝七月六日降诞准故事合休假上礼从之。
  七月乙巳诏曰::昔者圣王之法以孝理天下也。广爱敬之心推于四海尽奉养之志示于兆人然後自诚之化有情思感朕以眇身荷鸿业皇太后就安长乐朝夕承颜慈训所加庆感兼极伏以今月六日是载诞之辰奉迎皇太后宫中上寿朕既获申欢慰亦欲公卿大夫同之宜以今月六日平明於光顺门集百寮及外命妇进名贺皇太后朕御光顺门内殿与百寮相见永为常式。又诏御麟德殿观僧道讲论颁赐有差先是尚书左丞韦绶以东朝旧恩多所陈奏请降诞日诏百官诣光顺门先贺皇太后然後上皇帝寿书之史册光示万古帝忻然纳焉其後竟以降诞受贺礼无所据罢之。
  长庆元年七月庚子降诞日百寮於紫宸殿称贺毕诣昭德门外命妇诣光顺门并进门奉贺皇太后去年降诞称贺百寮与命妇并集於光顺门群情以为非便故改其仪。
  二年七月甲午降诞日宰臣率百寮入阁奉贺讫。又诣光顺门进名贺皇太后。
  敬宗以元和四年六月九日生长庆四年正月即位四月庚辰朔中书门下奏皇帝六月九日降诞伏准故事休假一日从之其日帝御三殿命浮图道士讲论内官及翰林学士诸军士驸马皆从既罢赏赐有差。
  宝历元年六月敕降诞日文武百寮於紫宸殿称贺及诣光顺门奉贺皇太后自今已後宜停国朝本无降诞日贺仪盖长庆初尚书左丞韦绶率情上疏行此礼至是方罢。
  二年六月降诞日御三殿命兵部侍郎丁公著太常少卿陆亘前随州刺史李繁与浮图道士讲论内官翰林学士及诸军使公主驸马皆从既罢赏赐有差文宗以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太和元年十月降诞日召秘书监白居易等与僧惟应道士赵常盈於麟德殿讲论赐锦采有差。
  二年十月壬戌以降诞日召吏部侍郎杨嗣复吏部郎中崔戎等赴麟德殿讲论赐锦采银器有差。
  四年十月辛亥降诞日命道士僧徒讲论于麟德殿是月盐铁使王涯进降诞绫罗锦采等共一万四千八百匹银器一百事判度支王起进绫绢夹缬杂采等共一万四千三百匹御衣一副镜一面诸方镇称是。
  五年十月甲戌降诞日命沙门道士讲论于麟德殿七年八月中书门下奏臣闻帝王有必著之符神灵无虚应之兆所以电绕枢极气感虹流玄鸟祚商赤光启汉考验今古章焯图书伏惟皇帝陛下驭三统之元膺千年之运当诞圣之日为河清之祥玄律应期乾宫以之定位开冬戒节水德表其灵长道。若合符事光载籍臣等伏见前史称汉宣之德则曰:修武帝故事并以汉之隆平莫如武帝後之为理无及孝宣举此二主以为极盛今陛下功济天下道覆寰中威统百灵宰御群品祖宗之德莫如贞观开元。且太宗幸庆善之宫即降诞之所赋诗赐宴播为乐章玄宗降圣之辰为千秋之节王公上寿士庶交欢流于管弦书之甲令此时张说宋历恳献章二臣之心必无违礼国史所载昭然可徵近者广集缁黄多为法会诚有资於景福。且未叶於旧仪夫四时成岁百成实必在首冬用成神化今臣等不胜大愿请以十月十日为庆成节著在令式以示四方是日陛下於宫中奉迎太皇太后与昆弟诸王盛陈宴乐群臣诣延英门奉觞上千万岁寿天下州府置宴一日积嘉祚於元命庆延洪於昌期上表中兴之耿光次复开元之盛典臣等无任恳款之至制曰:省表具知朕以诞生之日延集缁黄式遵常仪用宏二教卿等启心辅德叶志纳忠稽贞观开元之旧章述庆善千秋之令范爰崇诞日请号庆成顾予寡昧惧忝彝典今以同欢心於万国申盛礼於两宫深嘉诚勤是用依允十月甲午延英对宰臣因谓曰:降诞设斋起自近代朕缘相承已久未可便革虽置斋会唯对源中等暂入殿(臣钦。若等曰:源中姓王为翰林学士)至僧道讲论时尽不临听宰臣等奏曰:伏以诞圣之辰普天同庆陛下只合侍皇太后与诸王盛陈宴乐以奉慈颜斋会诚资景福。且非中国教化伏自开元十七年张说宋请以降诞为千秋节事颇得宜今。若修祖宗故事至是日奉迎两宫太后欢宴实为盛美帝深然之。
  八年九月敕庆成节宜令百寮诣延英上寿仍令太常寺具仪注闻奏仍准上已重阳例於曲江锡宴。
  九年十月庆成节诏宰臣及文武百官庆成节赴延英殿庭奉觞称贺礼毕锡宴於曲江亭。
  开成元年十月庆成节宴于延英殿太常进韶乐宰臣及翰林学士赴宴。又锡百寮宴於曲江。
  二年九月诏曰:庆成节朕之生辰天下赐宴庶同欢泰不欲屠宰用表好生非是信尚空门将希无妄之福恐中外臣庶不谕朕怀广置斋筵大集僧众非独凋耗物力兼恐致惑生灵自今宴会蔬食任陈脯醢永为常例咸使闻知。又诏庆成节宜令京兆府准上已重阳於曲江宴会文武百寮奉觞宜权停。又诏庆成节假宜依上元日休假三日十月降诞日帝幸十六宅与诸王宴乐是日赐宴百寮于曲江。
  三年十月庆成节命中人以酒脯并仙韶乐锡中书门下及文武百寮宴於曲江亭。
  四年十月庆成节宴中书门下及文武百寮於曲江亭命中人以酒脯及仙韶乐宣锡之。
  武宗以元和九年六月十一日生开成五年正月即位五月中书奏请以六月十一日帝载诞日为庆阳节从之。
  会昌元年五月辛未敕庆阳节百官率醵外别赐钱三百贯文以素食合宴仍委京兆府量事陈设不用追集方市歌舞。
  宣宗以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会昌六年三月即位号寿昌节。
  懿宗以太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大中十三年八月即位号延庆节。
  僖宗以咸通三年五月八日生於东内十四年七月即位号应天节。
  昭宗以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於长安东内文德元年三月即位龙纪元年三月帝载诞之日宰臣等表为嘉会节从之群臣上表贺曰:臣闻圣人受命天必降其殊灵王者应生国必蒙其介祉故华渚有流虹之异玄枢呈大电之祥而皆近感神明远符乾象叶千年而启运契六合以居尊伏惟皇帝陛下德迈方圆道融三五因社鸣而正位逢井聚以乐推膺彼昌期宏斯丕构今者发生司律历数在躬值清明驭气之时当仁寿悦随之始固可年同鹤算岁比山呼永符垂拱之风长保後天之庆。
  哀帝以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天元年八月即位是月中书门下奏皇帝九月三日降诞伏以电曜绕枢轩顼乃降天之日光辉照室明元实命代之辰,爰自我朝乃崇令节著为故事抑播前文伏惟皇帝陛下九五飞龙四三应运国称利见天表殊休当诞圣之时感真人以卫室居在藩之际实羽客以献符是以克绍丕图光膺宝祚敢循故典爰定美文臣等商量以降诞日为乾和节《易》曰:乾健也。盖乾以自强不息和则众汇皆同远徵易文实谐圣德请依令式休假献贺从之诏文武百寮诸军诸使诸道进奉官准故事於寺观设斋不得宰杀只许酒果脯醢。
  後唐庄宗以光启元年十月癸亥生於晋阳宫在妊时太后尝梦神人黑衣拥扇夹侍左右载诞之辰紫气出於窗户同光元年十月壬辰万寿节百官斋会於开封府。
  二年十月丁亥万寿节宴群臣於长春殿。
  三年十月辛巳万寿节宴长春殿赐百官分物。
  明宗以咸通八年九月生於代北之金凤城。
  天成元年六月中书奏九月九日皇帝降诞之辰旧例特置节名以其日为应圣节休假三日仍令京都天下设乐以申祝寿从之。
  九月九日应圣节百寮於敬爱寺设僧斋召缁黄众於中兴殿论难经义。
  二年九月九日应圣节四方诸侯并有进献丁巳百官奉为应圣节於敬爱寺行香设斋宣教坊伎宴乐之宰臣枢密使以下咸进寿酒各赐锦衣召两街僧道於中兴殿讲论。
  三年九月九日应圣节召两街僧道谈经於崇元殿宰相进寿酒百官行香修斋於相国寺宣教坊乐及左右厢百戏以宴乐之。又僧道虚受等赐紫衣师号共六十人。
  四年九月九日应圣节百官於敬爱寺斋设赐宰臣锦袍香囊手帕酒乐帝御广寿殿近臣献寿各颁锦袍复御中兴殿听僧道讲论。
  长兴元年九月九日应圣节百官於敬爱寺斋设帝御广寿殿听僧道讲论。
  二年九月九日应圣节帝御中兴殿观僧道讲论赐物有差。
  闵帝以天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庚申生於晋阳旧第。
  末帝以光启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己卯生於平山。
  清泰元年九月壬申宰臣李愚等奏臣览国史开元十七年宰臣张说源乾曜奏改朔体元固圣主之能事良辰嘉会亦俗化之大端盖周人有合宴之仪汉代有赐之律所以歌咏皇德启迪人情至。若泛菊高台遂号重阳之节流杯曲水永为上已之游在昔偶行於今不改岂足比君临四海运应千年画图而敬授民时秉玉烛而节宣和气身为律度德合乾坤仰惟枢电之祥最是寰区之乐愿从人欲特创节名封函寻示於允俞自此永编於令式旧章斯在列圣尝行将有拟伦预惭肤浅伏惟皇帝陛下动遵典法克叶祖宗方今玉镜高悬枢广运告成功於朝社正大礼於宫闱是以舞干率服於三苗班瑞雍熙於万国臣等以献岁元正之月是猗兰降圣之辰梅花映雪於上林椒酒迎春於秘殿江边野老愿銮辂之时巡陌上游童醉尧樽而献祝谓,於是月特举节名副与人共乐之言致率土交欢之义臣等谨案玄宗皇帝以八月五日载诞张说等请以其日为千秋节臣等不揆庸暗辄体宪章请以来年正月降圣日为千春节从之。
  二年正月乙巳中书门下奏遇千春节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後请重系者即俟次月轻系者即诞圣节前奏覆决遣从之戊戌於佛寺供僧张乐甲子宴群臣於长春殿。
  晋高祖以唐景福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太原汾阳里时有白气充庭。
  天福元年十二月宰臣冯道等奏曰:臣闻惟睿作圣千年乃契於贞期大德曰:生万国咸思於令节将诠懿号仰庆休辰倾心未出於常名近意有尘於嘉会伏惟皇帝陛下应天顺人握图御拯寰瀛於否极俾动植以泰来允符鸣社之祥方显绕枢之瑞而况斗柄正卯律吹仲春当帝王出震之方是天地同和之月斯辰诞圣众灵咸归顾前代而罕同在旧章而宜举垂诸不朽简编既溢於徽猷必也。正名称谓须符於景贶伏愿以来年二月二十八日为天和节庶夫觞称万寿稍申将顺之心节配四时永洽好生之德从之。
  二年二月辛亥天和节帝御长春殿召左右街僧录威仪入内谈经。
  十月两浙钱元进天和节大排方龙座金腰带一御衣十二事。
  三年二月乙巳天和节岳牧玉帛皆至是日宴近臣於广政殿召僧道讲论各赐有差。
  四年二月庚子以天和节宴群臣於广政殿赐物有差(臣钦。若等曰:五年事史臣不书)。
  六年二月戊午天和节宴群臣於广政殿赐道释紫衣师号并寺额。
  十月福州进天和节银一千两。
  七年二月壬子天和节帝御武德殿宰臣率文武百官上寿如仪退就佛寺行香宴乐而罢其年诏天下郡县不得以天和节禁屠宰辄滞刑狱。
  少帝以天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於太原汾阳里天福七年六月即位八年六月宰臣冯道以诞辰率文武百官上。表曰:臣等闻大电绕枢哲后继牺农之运五星聚井真人启文景之基昌图允洽於千年嘉号宜光於载诞不有称述曷显休明伏惟皇帝陛下玉律调元金华启旦上帝锡九龄之梦遒人闻下武之诗德协无为民知有庆当大雨时行之日乃常星不见之辰将欢县之心窃效华封之祝臣等不胜大愿望以六月二十七日为启圣节著于甲令告彼万方使地角天涯望南山而祝寿九州四海仰北极以倾心诚乖致主之功辄敢称君之美从之。
  汉高祖以唐乾宁二年二月四日生於太原以晋开运四年即位於太原宫复称天福十二年是年八月文武百寮上表请以二月四日降诞日为圣寿节从之。
  隐帝以唐长兴二年三月九日生於邺都之旧第乾元年十二月辛卯百寮上。表曰:色变长澜肇皇灵之宝构光流华渚开圣绪於瑶图莫不庆洽同文光昭大象刻玉波氵公於凤纪鸣金飚振於洪猷所以颢气凝空编为令典神光烛夜允叶昌期皇帝陛下守位以仁继明以德化敷有感庆洽无疆当九龙洽圣之辰是五纬联光之夕凡蒙地载共祝天长皇帝三月九日诞圣请以其日为嘉庆节休假三日群臣宴乐上寿从之。
  二年三月壬子嘉庆节群臣诣佛寺斋设祝寿。
  三年三月丙子嘉庆节御广政殿文武百寮上寿酒初举乐将相大臣献金宝鞍马为寿礼毕群臣入相国寺斋设赐教坊乐。
  周太祖以唐天甲子岁七月二十八日庚寅之夕生於尧山之旧宅载诞之夕赤光照室初有声如炉炭之裂星火四迸母王氏惧戒使者曰:勿外言。
  广顺元年六月甲午宰臣率百官上。表曰:恭以少昊乘乾曳祥虹於华渚轩辕出震流瑞电於枢星所以玉牒表天地之贞金策纂皇王之异仰惟圣德允叶昌期伏惟圣帝陛下德辉三五道焕古今开阶成周室之昌启运得尧基之典,岂可使方浊澄明之状未显洪名图清灿烂之文不章懿号臣等倾诚紫禁都庆丹丘愿隆百代之基冀正万年之祚臣等请以七月二十八日皇帝降圣日为永寿节群臣上寿内外宴乐从之。
  七月戊子永寿节帝御广政殿百寮进酒上寿班退赐衣服分物有差群臣赴相国寺斋设。
  二年四月癸丑敕永寿节每年诸道节度防御团练等使刺史奏荐僧尼道士紫衣师号等今後见任节度使带使相僧尼道士紫衣师号可共奏三人见任节度使不带使相共二人见任防御团练刺史等氐奏一人在朝文武臣寮及前任官今後更不得奏荐七月丙辰敕内外文武臣寮遇永寿节辰皆於寺观起置道场便为斋供访闻皆是率醵不唯牵费兼。且劳烦念忠节以可嘉在诚抱而增愧所宜减损以便公私今後中书门下与文武百寮共设一斋枢密使与内诸司使副使等共设一斋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已下共设一斋其馀前任官员及诸司职掌并不得更请开置道场及设斋。
  壬午永寿节群臣诣广政殿上寿毕赴相国寺斋设宰臣学士内诸司使前任节度使防御团练等使侍御诸军都将刺史等赐衣各一袭。
  三年七月京城居民晁绪等言以永寿节各於门首斋燃灯三昼夜从之乙巳永寿节太祖御永福殿群臣上寿赐将相大臣禁军大将等衣有差群臣赴僧寺斋会。
  世宗以唐天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丙午生於邢台之别墅。
  顺德元年七月壬辰文武百寮上。表曰:伏以寿丘降迹爰符出震之期里社应祥式契乘乾之运顷观旧史抑有彝章幸当载诞之辰仰奉延洪之称伏惟皇帝陛下道超九圣祚启千龄绍文武之耿光比成康之迪哲自登天宝益显圣功运龙韬而亲御戎车仗金钺而立平贼寇破幽并之妖孽救泽潞之生灵观兵而直抵晋阳奋武而远临代北元凶假息杂虏摧锋还京阙而契人心谒园陵而伸孝道饮至才逾於旬日覃恩已被於八方四塞关山渐息烟尘之警万邦臣妾咸登仁寿之乡今则候属澄河时当降圣是甲观悬弧之日乃铜律御户之时水鹣林望尧而献祝桓圭璧趋禹会以骏奔臣等叨遇休明俱尘禄位荷君父巍巍之德伸臣子之诚率典谟尊奉宸极臣等不胜大愿谨以九月二十四日降诞日奉上节名为天清节所冀金相玉振贞宝历以弥新地久天长焕青编而不朽从。
  之九月乙未天清节帝御广政殿宰臣率文武百寮上寿如仪颁赉有差。
  二年九月己丑天清节帝御广政殿文武百寮上寿。
  三年九月癸丑天清节赐文武臣寮衣有差宰臣率百官诣广政殿上寿如仪。
  四年九月丁未天清节百辟上寿如仪赐内外臣寮衣有差。
  五年九月壬子天清节赐文武臣寮衣有差既而诣广德殿上寿江南进奉使商崇义代李景捧寿觞以献既罢百官诣相国寺修斋。
  恭帝以广顺三年八月四日生於澶州之府第显德六年即位其年文武臣寮上表请以八月四日为天寿节从之。
  ●卷三
  ○帝王部?名讳
  周官小史掌王之名讳名讳之起繇周道也。上古帝王敦尚质朴名号虽建制度未备故尧舜则有放勋重华之名而禹汤。又去唐虞之文从高阳之质以名为号先儒之说,或以为名,或以为字,或以为谥而尚书所纪即皆褒德之称盖传述之异也。自汉以来所记详矣。至。若贵易讳而难知避五行之胜伏亦皆有旨焉。
  黄帝名曰:轩辕盖受国於有熊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云: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
  少昊名挚字青阳。
  颛顼高阳。
  帝喾高辛(高阳高辛皆所兴之地名颛顼与喾皆以字为号上古质故也。)。
  帝挚。
  帝尧名放勋。
  帝舜名重华。
  夏禹名文命。
  帝启。
  帝太康。
  帝仲康。
  帝相。
  帝少康。
  帝宁(一作杼)。
  帝槐。
  帝芒。
  帝泄。
  帝不降。
  帝扃。
  帝廑。
  帝孔甲。
  帝皋。
  帝发。
  帝履癸是为桀。
  殷汤名履字天乙。
  帝外丙。
  帝仲壬。
  帝太甲。
  帝沃丁。
  帝太庚。
  帝小甲。
  帝雍己。
  帝太戊。
  帝仲丁。
  帝外壬。
  帝河甲。
  帝祖乙。
  帝祖辛。
  帝沃甲。
  帝祖丁。
  帝南庚。
  帝阳甲。
  帝盘庚。
  帝小辛。
  帝小乙。
  帝武丁。
  帝祖庚。
  帝祖甲(一作帝甲)。
  帝廪辛。
  帝庚丁。
  帝武乙。
  帝太丁。
  帝乙帝辛是为纣。
  周文王昌。
  武王发。
  成王诵。
  康王钊。
  昭王瑕。
  穆王满。
  恭王ム扈(一作伊扈)。
  懿王<喜>(一作<喜>)。
  孝王辟方(一单名方)。
  夷王燮。
  厉王胡。
  宣王静。
  幽王宫涅。
  平王宜臼。
  桓王林。
  庄王佗。
  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
  简王夷。
  灵王泄心。
  景王贵。
  悼王猛。
  敬王丐。
  元王仁(一曰赤元王)。
  定王介(一曰具定王)。
  哀王去病。
  思王叔。
  考王嵬。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显王扁。
  慎靓王定。
  赧王延。
  汉高祖皇帝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臣下所避以相代也。
  惠帝讳盈之字曰:满。
  文帝讳恒之字曰:常。
  景帝讳启之字曰:开。
  武帝讳彻之字曰:通。
  昌邑王讳贺(臣钦。若等曰:史氏不载其讳字)。
  昭帝讳弗之字曰:不帝初为皇太子名弗陵後但名弗以二名难讳也。
  宣帝讳询字次卿询之字曰:谋帝初名病已盖以夙遭屯难而多病故名之欲其速差也。元康二年诏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元帝讳之字曰:盛。
  成帝讳骜之字曰:俊帝初生於太子宫为世嫡皇孙。
  宣帝爱之字曰:太孙。
  哀帝讳欣之字曰:喜。
  平帝讳ぅ之字曰:乐帝初名箕子元始二年诏曰:皇帝二名通於器物(箕用器也。故云:通于器物)今更名合於古制使太师光奉太牢告祠高庙。
  後汉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秀之字曰:茂初光武生济阳县舍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逢九穗因名曰:秀。
  明帝讳庄之字曰:严。
  章帝讳旦(丁达切)之字曰:著。
  和帝讳肇之字曰:始。
  殇帝讳隆之字曰:盛改河内隆虑为林虑。
  安帝讳佑之字曰:福。
  顺帝讳保之字曰:守。
  冲帝讳炳之字曰:明。
  质帝讳缵之字曰:继。
  桓帝讳志之字曰:意。
  灵帝讳宏之字曰:大。
  献帝讳协字伯和协之字曰:合(灵帝以帝似己故名之)。
  魏文帝讳丕字子桓。
  明帝讳字元仲。
  齐王讳芳字兰卿。
  高贵乡公讳髦字彦士。
  陈留王讳奂字景明初为尝道乡公名璜甘露五年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皇太后立之诏曰:古者人君之为名字难犯而易讳今尝道乡公讳字甚难避其令朝臣博议改易列奏遂改之。
  晋武帝讳炎字安世。
  惠帝讳衷字正度。
  怀帝讳炽字丰美。
  愍帝讳邺字彦旗建兴元年即位改建邺为建康改邺为临漳。
  元帝讳睿字景文。
  明帝讳绍字道畿。
  成帝讳衍字世根。
  康帝讳岳字世同。
  穆帝讳聃字彭子。
  哀帝讳丕字千龄。
  简文帝讳昱字道万。
  孝武帝讳曜字昌明。
  安帝讳德宗字德宗。
  恭帝讳德文字德文。
  後魏道武帝讳。
  明元帝讳嗣。
  太武帝讳焘。
  文成帝讳。
  献文帝讳弘。
  孝文帝讳宏。
  宣武帝讳恪。
  孝明帝讳诩。
  孝庄帝讳子攸。
  前废帝(亦曰:节闵)讳恭字修业。
  後废帝讳朗字仲哲。
  孝武帝(亦曰:出帝)讳循字孝则。
  西魏文帝讳宝炬。
  废帝讳钦。
  恭帝讳廓。
  後周愍帝讳觉字陀罗尼。
  明帝讳毓小名统万突太祖长子太祖临夏州生帝统万城因以名焉。
  武帝讳邕字祢罗{穴}。
  宣帝讳ど。
  静帝讳阐初名衍。
  隋高祖讳坚小名那逻延。
  易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麻女}长寿元年立为皇太子改广川县为长河县。
  恭帝讳侑。
  唐高祖讳渊。
  太宗讳世民幼时有相者云:未年二十当济世安民高祖以为神阴采济世安民之义遂以名焉武德九年立为皇太子令曰:依礼二名义不偏讳尼父达圣非无前指近代以来曲为节制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诰今宜依据礼典务从简约仰效先哲垂法将来其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者并不须避至高宗即位乃改民部为户部以避之。
  高宗讳治即位初有司请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帝以贞观时不废先帝二字不许有司奏曰:先帝二名礼不偏讳上既单名臣子不敢指斥从之。
  显庆五年正月壬寅诏曰:孔宣设教正名为首戴圣贻范嫌名不讳比见钞写古典至於朕名或缺其点画或随便改换恐六籍雅言会意多爽九流通义指事全违诚非立书之本意自今以後缮写旧典文字并宜使成不须随义改易。
  中宗讳显仪凤二年十月封英王改名哲圣历元年册为皇太子复名显神龙元年正月即位改显政殿为昭庆殿显德殿为章德殿显圣侯庙为昭圣侯庙睿宗讳旦初名旭轮总章二年封冀王单名轮永淳三年始改名旦。
  玄宗讳隆基先天二年正月诏改隆州为阆州自馀州县等名有与皇帝名同者便令所司改定至宝历元年正月太常寺礼院上言玄宗庙讳准故事祧迁後不当更讳制可之。
  肃宗讳亨初名嗣开元十五年改名浚二十三年改名二十八年改名绍有献书者言宋太子名恶其声类天宝三载。又改名亨。
  代宗讳豫初名ㄈ乾元元年十月立为皇太子因降诞日豫州奏百姓李氏有嘉禾生及是册礼肃宗诏改名豫宝应元年即位改豫州为蔡州泗州宿豫县改为宿迁县兖州方与县改为鱼台县洪州豫章县改为锺陵县豫宁县改为武宁县古州乐豫县改为乐山县。
  德宗讳适大历十四年即位改括州为处州括苍县为丽水县。
  顺宗讳诵宪宗元和二年八月刑部奏改律卷第八为斗竞律(咸通十二年分司侍御史李进状曰:臣准西台牒及金部称奉六月二十七日敕内园院郝景全事奏状内讼字音与庙讳同奉敕罚臣一季俸者右臣官位至卑得蒙罚俸屈与不屈不合有以事至分明别关理体。若便隐默恐负圣时愿陛下宽其罪戾使得尽言臣前奏状称准敕因事告事旁讼他人是咸通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敕语臣状中具有准敕字非臣自撰辞句臣谨按礼不讳嫌名。又按职制律诸犯庙讳嫌名不坐注云:谓。若禹与雨疏云:谓声同而字异注疏重复至易分晓伏惟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陛下明过帝尧孝逾大舜岂自发制敕而不避讳哉!故是审量礼律以为无妨耳即引陛下敕文而言不敢擅有移改不谓内园使有此论奏也。臣之罚俸实为小屈然今者非敢诉此罚俸也。实以从来制敕及百官表奏曾有避嫌名例而因臣致罚即旧章自此有援引敕格者亦须委曲迥避便成讹弊臣今已罚俸不合上闻臣闻赵充国为将不嫌伐一时事以为汉家後法魏徵为相不存形迹以致贞观太平臣虽未及将相忝为陛下持宪之臣,岂可以论俸为嫌而使国家敕命有误也。且顺宗庙讳万国仪刑诚不可同於小事愿陛下留意察纳别下明敕使自後章奏遵礼律处分则天下幸甚敕寻免所罚)。
  宪宗讳纯初名淳贞元二十一年册为皇太子始更之永贞元年即位改桂州纯化县为慕化县蒙州纯义县为正义县。又改淳州为睦州还淳县为清溪县横州淳风县为从化县淳于姓改为于以音与帝同名故也。古者不讳嫌名禹与雨丘与{艹区}临文不讳文王名昌武王名发周《诗》曰:克昌厥後。又曰:一之日发鲁庄公名同春秋曰:同盟于幽襄公名午《书》曰:陈侯午卒之类是也。古今时变故广避焉。
  穆宗讳(同于真宗)初名宥元和七年立为皇太子始更之十五年即位改常岳为镇岳常州为镇州定州常阳县为曲阳县常王房子孙为氵氐王房。
  敬宗讳湛。
  文宗讳昂初名涵即位更之。
  武宗讳炎初名会昌六年三月制曰:王者照临万名岂尚于难知敬顺五行理宜避于胜伏徵诸前史义实炳然昔炎汉之兴雒傍去水所都名号犹乃避之况我国家祚昌土德,岂可以王气胜于君名所以宪宗继明之初贵以舍水必有{宀具}数协于祯祥汉宣帝柔服北夷弘其祖业功德之盛侔於周宣御历十年乃从美称朕远追大汉之事近禀圣祖之谋爰择嘉名式遵令典庶承天意永保鸿休宜改名为炎仍令所司择日分命宰臣告天地宗庙其旧名中外奏章不得更有迥避告报遐迩咸遂闻知。
  宣宗讳忱初名怡即位更之。
  懿宗讳ㄘ初名温大中十三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始更之。
  僖宗讳儇初封晋王名俨咸通十四年七月立为皇太子乃更之。
  昭宗讳敏初名杰龙纪元年十一月辛亥将有事於圜丘始更之。
  哀帝讳祝初封辉王名祚天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监国乃更之即位先是太常寺有止鼓两字乐器上字犯御名中书门下奏臣等谨按故事汉室以北山改郡盖为文皇国朝以复姓称于实缘宪祖或易建康之县或更昭穆之音皆因践祚之初合举避行之典按《尔雅》释乐篇鼓谓之止谓之{甄}今者陛下肇承丕祚始值迁都凡厥惟新式叶正始窃详《尔雅》肇亦训始臣等商量望改为肇从之。
  後唐庄宗讳存勖。
  明宗讳初名嗣源天成元年六月敕曰:古者酌礼以制名惧废於物难犯而易避贵便於时况徵彼二名抑有前例以太宗文皇帝自登宝位不改旧称时即臣有世南官有民部靡闻曲避止禁连呼朕猥以眇躬于人上止遵圣范非敢自尊应文书内所有二字但不连称不得迥避如是臣下之名不欲与君亲同字者任自改更务从私便庶体朕怀。
  二年正月制曰:王者敬宗祧统临寰宇必顺体元之典特新制义之文朕以眇躬获承丕构袭三百年之休运继二十圣之耿光驭朽纳隍夕惕之心罔怠法天师古日跻之道惟勤今则载戢干戈混同书轨荷玄穹之卷佑契兆庶之乐推简玉泥金非敢期於薄德耕田凿井诚有慕於前王将陈享谒之仪即备郊丘之礼宜更称谓永耀简编今改为凡在中外宜体朕怀宣记百寮称贺兼差官告郊庙社稷(清泰二年五月中书门下奏准天成元年正月十六日敕本朝列圣及四庙讳近日中外表疏偏旁文字皆阙点画凡当出讳止避正呼傥迥避於偏旁则亏阙於文字宜从朴素庶便公私凡庙讳但迥避正文其偏旁文字不在减少点画今定州节度使杨坛檀州金坛县等名酌情制义并请改之其表章文案偏旁字阙点画凡臣寮名涉偏旁亦请改之诏曰:偏旁文字音韵悬殊止避正呼不宜全改杨坛宜赐名光远其馀依奏)。
  愍帝讳从厚小字菩萨奴。
  末帝讳从珂清泰二年中书言御名上一字与诸王相连太宗玄宗故事人臣诸王合避相联字单名从之。
  晋高祖讳敬塘少帝天福七年敕应殿名及州县名职名等有与高祖讳犯者悉改之明堂为宣德殿唐州为沁州思唐州为思化州密州附唐县为胶西县蔚州兴唐县为灵山县博州堂邑为河滨高唐为济城定州唐县为博陵莫州唐兴为宜州真定府行唐为永昌堂阳为蒲泽彭州唐化为彭山蜀州唐兴为乡城道州延唐为延喜福州福唐为南台寿州盛唐为来化鄂州唐年为临江杭州钱唐为钱江唐山为横山台州唐兴为台兴随州唐城为汉东代州唐林为广武汉州金堂为汉城合州石镜为仙览复州竟陵为景陵中书政事堂为厅堂後官诸房头为录事馀并为主事所有诸邑人姓名犯者并改。又改陕府甘棠驿为通津驿。
  少帝讳重荣。
  汉高祖本名知远即位初前州节度使折从远改名从。
  阮乾元年敕曰:朕膺景命肇启鸿图当建号之初宜举正名之典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养民载考格言抑有彝训顾性寡昧敢忘率循但君父之名贵於易避臣子之敬难以斥尊苟触类以妨言必迂文而害理况宗庙方建祀匪遥祝嘏将期於正辞称谓所宜於稽古爰从改革庶叶典章凡百臣寮当体朕意今改名故兹札示想宜知悉。
  少帝讳承。
  周太祖讳威广顺元年正月即位相州张彦成澶州李洪义侍卫步军指挥使曹英前陈州刺史马令琮庆州刺史郭彦钦皆以名下一字与御名同改为成义英琮钦。
  二月泾州节度使史康懿言臣名下一字与御名同改之。
  三月诏邓州军额改为武胜军灵武属郡宜改为环州避御名也。
  八月环州刺史雷彦洪以名下一字犯御名改之。
  十二月御史台奏唐景三年改左右屯卫大将军为威卫。又唐高宗名治其时改治书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盖臣子上书合避名也。请诸卫中旧是屯卫者复旧名从之。
  世宗讳荣。
  ●卷四
  ○帝王部?运历
  昔郯子述五代之官纪盖有伦矣。稽之於易本其世数乃知庖牺之王正得天统共工继起位非其序少昊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始复建重黎之官以司天地其後三苗干纪二官咸废尧命羲和以纂其业授时定岁众功允治既而授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三代之际牲服殊典汉绍周世议论累叶讫於中兴始定厥制魏晋而下南北迭起而天禄永终实在中夏至或徵诸儒之说集盈庭之言敷引异辙氵公袭相戾及夫循五德终始之传叶三统因革之义颁正朔立制度咸推历而更王居正而惟叙者矣。
  太昊帝庖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为太昊帝。
  炎帝神农氏继庖牺氏以火承木故为炎帝。
  黄帝轩辕氏继神农氏火生土故为土德。
  少昊氏黄帝之子青阳也。继轩辕氏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继少昊氏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青阳玄嚣之孙也。继高阳氏水生木故为木德。
  帝尧陶唐氏封於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
  帝舜有虞氏尧礻以天下(礻曰:禅让字也。)火生土故为土德伯禹夏后氏虞舜嬗以天下土生金故为金德故夏后氏尚黑(以建寅之月为正物生黑色)戎事乘骊(戎兵也。马黑色曰:骊《尔雅》曰:来牝骊牡玄)牲用玄(玄黑类也。)。
  汤伐桀践天子位乃改正朔服色尚白朝会以昼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商後曰:殷(初契封商汤居殷而受命故二号)故殷人尚白(以建丑之月为正物萌白色)戎事乘翰(翰白马也。)牲用白。
  周武王伐纣践天子位水生木故为木德号曰:周室故周人尚赤(以建子之月为正物萌色赤)戎事乘原(原骊马白腹)牲用も(も赤类)。
  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周始与秦俱黄帝後是合也。至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是别也。别後五百载谓自秦仲至孝公大周显王致文武胙于孝公复与之亲是复合也。)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从此後十七年而秦昭王立武王昭王皆霸至始皇而王天下)。
  汉高祖起沛旗帜皆赤繇所杀蛇白帝子所杀者赤帝子故也。既代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
  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服色上黄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是时河决金是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十月阴气在外故外黑阳气尚伏在地故内赤也,或曰:十月百草外黑内赤也。)与德相应公孙臣言非是罢之明年黄龙见成纪(天水之县也。)文帝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申明土德草改历服色事自汉兴之初庶事草创唯一叔孙通略定朝廷之仪。若乃正朔服色郊望之事数世犹未章焉至於孝文始以夏郊而张苍据水德公孙臣贾谊更以为土德卒不能明武帝太初元年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数用五儿宽司马迁等犹从臣谊之言(公孙臣贾谊)服色数度遂顺黄德彼以五德之传从所不胜(五帝相承代尝以金木水火相胜之法。若火灭金便以火代金)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庖牺氏始受木德其後以母传子终则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矣。(向父子虽有此议时不施行至光武乃用火德耳)。
  後汉光武建武二年正月始正火德色尚赤(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旗帜尚赤服色,於是乃正)。
  魏文帝以汉延康元年十一月受禅给事中博士苏林董巴上。表曰: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於行运合於尧舜授受之次遂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承土行十二月幸雒阳以夏数得天故即用夏正而服色尚黄。又诏以汉火行也。火忌水故雒去水而加佳魏於行次为土土水之壮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明帝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荏县言黄龙见,於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初文皇帝即位以受禅於汉因循汉正朔弗改帝在东宫著论以为五帝三王礼不相袭正朔自宜改变以明受命之运及即位优游者久之史官复著言宜改乃诏三公特进九卿中郎将大夫博士议郎千石六百石博议议者,或不同帝据古典甲子诏曰:夫太极运三辰五星於上元气转三统五行於下登周旋终则。又始故仲尼作春秋三微之月每月称王以明三正迭相为首今推三统之次魏得地统当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考之群议厥义章矣。其改青龙五年三月为景初元年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太赤之朝会建大白之改太和历曰:景初历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於郊祀迎气礻勺祠尝巡狩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初高堂隆以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变民耳目故三春称王明三统也,於是敷演旧章奏而改焉帝从其议改青龙五年春三月为景初元年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从地正也。)。
  齐王芳以景初三年即位十二月诏曰:烈祖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繇变改也。又夏正於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後十二月。
  晋武帝以太始元年即位二年九月群公奏唐尧舜禹不以易祚改制至於汤武各推行数宣尼答为邦之问则曰:行夏之时辂冕之制通为百代之言盖期於从政济治不系於行运也。今大晋继三皇之踪踵舜禹之迹应天从民受禅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有虞遵唐故事於义为弘奏可(史臣曰:晋为金行服色尚赤考之天道其违甚矣。)。
  元帝以丁丑岁称晋王置宗庙使郭璞筮之云:享二百年自丁丑至禅代之岁年在庚申为一百四岁然丁丑始系西晋庚申终入宋年所馀惟一百有二岁耳璞盖以百二之期促故婉而倒之为二百也。(习凿齿临终上疏曰:臣每谓皇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後为三恪而身微官卑无繇上达怀抱愚情三十馀年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遂长怀此当与之朽烂区区之情切所悼惜谨力疾著论一篇写上如左愿陛下考寻古义求经常之表超然远览不以臣微贱废言其所论曰:或问魏武帝功盖中夏文帝受禅於汉而吾子谓汉终有晋岂实理乎!。且魏之见废晋道亦病晋之臣子宁可以同此言哉!答曰:此乃所以尊晋也。但绝节赴曲非尝所悲见殊心异虽奇莫察请为子言焉昔汉氏失御九州残隔三国乘间鼎峙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虽各有偏平而其实乱也。宣皇帝势逼当年力制魏氏蠖屈从时遂羁戎役晦明掩耀龙潜下位亻免首重足鞠躬屏息道有不容之难躬蹈履霜之险可谓危矣。魏武既亡大难获免始南擒孟达东荡海隅西抑劲蜀旋抚诸夏摧吴人入侵之锋扫曹爽见忌之党植灵根以跨中岳树群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业亦固景文继之灵武冠世克伐贰违以定厥庸席卷梁益奄征西极功格皇天勋侔古烈丰规显祚故以灼如也。至於武皇遂并吴混一宇宙清四海同轨二汉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开九域之蒙晦定千载之盛功者皆司马氏也。而推魏继汉以晋承魏比义唐虞自纯臣,岂不惜哉!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德则其道不足有静乱之功则孙刘鼎立道不足则不可谓制当年当年不制於魏则魏未曾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於曹则曹未始为一日之王矣。昔共工霸九州秦政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赵风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