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101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还原和重构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医基础理论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17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经络腧穴学》实验教学大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络腧穴学》实验教学大纲
上传于||文档简介
&&《​经​络​腧​穴​学​》​实​验​教​学​大​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doc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于||文档简介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d​o​c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3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长寿新说--兼论经络系统的重构
一,古代养生长寿可分常态下养生和得道养生两类,得道养生又分宗教和百姓日用两种。百姓日用可以《黄帝内经》的得道养生学说为代表,其特点是“道无鬼神”(素。8.25);“形与神俱”(素。1.1);“生之本,本于阴阳”(素。1.3);“黔首共饮食莫知之也”。《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其察焉至乎天地”是也。它渊源于上古,形成于战国,盛行于汉魏,隋唐由盛转衰,宋代以后才为宗教道功取代,失传久矣。
二,何谓得道?《素问》云:“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1.1),“不治已病,治未病”(1.2),“苟疾不起”。道者养生的要求是健康地活到百岁以上,不生大病,最后自动地安乐死,古称“无疾而终”。据儒,释,道,(道家,仙家和道教)历史人物11918人的统计,(公元前472~1910年),其中道家百岁以上最多,有31人,占173人的17.92%。清龙门6代至11代13个传人,百岁以上5人,占38.46%。可见即使宗教道功最高也可有1/6至1/3超百岁。(1)仙经云:“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正是得道养生的优越性。
三,得道养生的实质是重构经络系统,《内经》的经络学说和许多穴位的名称都是重构的实践的产物。历史的经验表明,重构的要点是:
1.改变任脉和督脉交通的方法,开通玄窍,伏气结胎,建立积精全神的新机制。要使呼吸频率自动地减少至一半以下,使经气与营气,卫气趋向同步运行。逐步改变行反应过程中,肾气和天葵大量外泄的本能,使它们穿尾闾,沂流而上至脑,又从脑下至小腹封固。
2.自下而上地逐步地反复多次地建立人体内气的上,中,下,“身肌宗一”的神,气,精的三个吸引中心,和“气中生气,真气自生”的机制。
3.以照海和申(神)脉为起点,即“机发于踵”《庄子。应帝王》,《大洞玉经》名“百关之穴”(18.下。16),开通蹻脉,使它由络脉的功能提高为奇经,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形成左,中,右神气高速运行的三条大通道。(2)神气的“使道隧以长”《灵枢。天年》是百岁的首要条件。
4.开通承山和承筋,建立经筋系统能量转换和传递的新机制。东汉刘恕《释名》卷二“筋,靳也。肉中力气之元也”。《素问》:“诸筋者,皆属于节”(3.10),《灵枢》:“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1.1)。故“节”是肉中力气的元气气机发动和转换的窍位,是中国功夫的来源,也是百岁后动作不衰的基础。明《易筋经》:“道莫先于易筋”此古义也。
5.开通百关,三焦和四肢十二节,拓宽和加深五藏经脉,最大限度地开发络脉和孙脉,形成练骨易髓,理蒸毛泄的态势。其最高要求就是《素问》的“通天”,“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1.3)。近五千年前良渚文化反山遗址玉琮(M12.98)的神人纹饰,正是最早的原始的“生气通天”的图像。
四。重构经络是在易气补气和“积精全神”(素。1.1)的过程中,自动地实现的,并不是人为的结果。《管子。内业》:“彼道自来”,《老子》:“道法自然”,达摩的“理入为主”根据都在这里。但是“术存则道亡”,“得道易,成道难;成道易,守道难”,益精易形是个长期的曲折的甚至是剧烈的艰苦的锻炼过程。在古代它只能是山野之人的专利品,只有在现代才有可能成为中老年的福音。
1.《素问》认为成年人的肾气和天葵随年龄增长而递减(1.1):男八八,女七七之前精气有盛衰之分;《显道经》:“年少者气易行,年老者气难行”(578.薄。1.1)。这些差别之中都没有后世道书丹诀说的“青牙始生之气”,“真铅”,“先天之气”有无之分,后者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有害的。《素问》还认为这个衰减过程是可逆的,“去七损,治八益”,可以使“老者复壮,壮者益治”(2.5)。
2.《灵枢。病传》:“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又《本神》:“两精相抟,谓之神”,这是生神之理的总纲。《老子》:“谷神”,《庄子。在宥》:“抱神”,《文子》:“养神”,《楚辞。远游》:“孔神”,《吕览。论人》:“知神”等等都是指“元神”,它们只能在男女两种元精“相抟”时才产生的。故史伯曰:“夫和实生物,同者不继”(《国语。郑语》)。《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也”。葛洪称它为“道本”,张伯端名“真种子”,朱熹称“百谷之实”。(3)
《内经》说:“脉舍神”(灵2.8),“心藏神”(素。7.23),“在体为筋,在藏为肝”(素2.5),这些都是元神的应用,它们是一个整体,共存共荣。故全神既要通过“两精相抟”不断地使元神得以产生和恢复,还要把练神惯穿到易脉和易筋的全过程中,而不是去搞什么“还虚”,“面壁”。这是百姓道功与宗教道功的区别之一。
《素问》:“阴气者,静者神藏,躁则消亡”(12.43),因此生神必须“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2.1)。这是对人体“加剧紧张的冲动”的性本能的改造。(4)古代认为学道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原因正在于此。
&& 3.易气和补气是重构经络的主要动力
《玄示经》:“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572.3.1)。《医心方》卷27:“空又宜虚,不可饱满”。《抱朴子。释滞》:“行炁大要,不欲多食”。五代陈抟:“《诀》云:‘以阴炼阳,其真可长’,其法须在一夕属阴也”(59.4.2)(新2.878)。要懂得“持满”,“精盈必泄,精出必补”(5)合理地掌握交接频率。唐《鍊气诀》“十日,五日一度为候”(519.上。7),《黄庭外景经》注:“行道之要七日一合”(679.12.41)。大洞迴风混合帝一之法:“当六十日一行之耳”(新22.219)。要“数交而已泄”(《千金方》卷27),如五日益候,则月一泄。“每施泄讫,辙导引以补其虚”(《千金翼方》(12.141)),“定倾”是也。唐《元道真经》:“元炁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通”(533.7.15),故补气无论得道,成道以至守道都少不了它。
&& 五。古代得道的数学模型
《素问》:“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5.8)。二千多年来,这个鲜为人知的生神行气都有从定性到定量的描述,比发现火药的金石药外丹术毫不逊色。唐(九转琼丹论》:“大丹之要,非数莫之能成”,“入鼎须凭漏,无漏不成丹”(741.6.12)南宋入室口诀:“周天息数微微数,玉漏声寒滴滴符”(),确是。
&& 1.《灵枢》的经气运行公式
《脉度》认为人经脉28条,共16丈2尺。经气在其中循环运行,昼夜不息。《五十营》:“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息脉搏四次,呼吸频率合今18.75(次/分)。设呼吸频率为C(次/分),呼吸次数为S,运行时间为t(分),运行周数为P(周),则P=Ct/270&&
又P=S/270&&&&&&&
(2) 道藏内外行气火候之谜,都可从这两个公式中求解。
& 2.昼夜百刻模型
《五十营》:“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吕洞宾称它为“内丹生矣”的“百刻之神符”(642.9.13)。(6)&
P=50(周)=1440(分)9.375(次/分)/270 & &
按常态下成年人昼夜以27000息计,经气运行是100周。今息减半,经气运行周数也减半。唐《九仙篇》:“凡一息一为之,是为胎息之气者也”。(7)昼夜13500息事胎息模型。
& 3.二刻和二候得药的模型
& 《五十营》:“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
& & P=1(周)=28.8(分)x9.375(次/分)/270
这个模式在医家和仙家中都失传了。道家经过一千多年的独立地探索,反复地修正实验的数据,终于在南宋由《悟真篇》的注家发现了与《灵枢》基本一致的二候得药的模型。无名子云:“一时之中分作六候,下功不逾两候,金丹立成”(126.27.15)(68.2.18)。龙眉子《金液还丹印证图》:“兔遇上元时便止,鸡逢七月半为终”(68.6.10),把丹经二候360息中,卯(二月)酉(八月)沐浴的60息,增加为90息,下火实用时间t为30(分),息数为270息,C为9(次/分)。故P=1(周)=30(分)x9(次/分)/270
& && (5)
& 4.四候合丹的模型
元。陈致虚《金丹大要》:“一时之中,分为六候。止用二候,以为采取。则一时之中,尚余四候。四候之内,却各合丹”。(8)这是各自单行练己的模式。宋《金丹泥金》说“自饮刀圭”的定息为“定乎一息则为十六动焉。其得二尺四寸,此流珠之药也”(9)&
C=4.5(次/分),t=80分,P=1.33(周)=80分x4.5(次/分)/270 &
&& 5.单行练己的模型
《真仙秘传火候法》:“得种子之后,未能成丹”“于子时后,午时前,乃复姤二卦,行自身中之息火”,“半个时辰”。(133.芥4.7)
& P=1(周)=60(分)x4.5(次/分)/270
练己过程中胎息频率是递减的,C从3(次/分)到1(次/分),故t也可从90分到270分。
&& 以上公式(1) -
(5)中的P代表肾气和天葵为主的精气流的计量单位,C是得药的分岔点,270是周天运行的生成的常数。
&& 6.内丹术的系列模式
“行气以渐”,“丹生混沌”。它是在渐变的基础才引起突变,由随机变成必然。近代内丹术的发展回答了这个量变的规定性:“百日筑基”(P=200周,t=200小时,断绝房事);“十月结胎”(童体;二候得药P=72周,体8小时,四候合丹P=95.76周,t=96小时,单行练己P=720周,t=720小时,十月即一年,合计P=887.76周,t=864小时);中老年“结胎”,则“十年之损,一年补之”(10),如以50岁学道,约须四年(t(P?)=3551.04(周),t=3456(小时);“三年哺养”(P=2663.28(周),t=2592(小时));“九年易形”(P=7989.84(周),t=7776(小时)练己中至少一半时间由静功转为动功)。以上共计16年又100天(中老年得道)P=14404.16(周),t=14024小时。其中生神行气共768小时,占总时间的5.476%。这是得道的全过程,此外还有成道和守道。《灵枢.病传》:“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道枢。泥金》把道功分为十年(童体),18年,81年,180年四个阶段,与百姓日用的得道养生比较接近。
《黄庭内景经》:“一百二十年犹可还”(33章),这是极而言之。《老子》:“夫唯啬,是谓早服”(59章),《吕氏春秋。情欲》:“论早定”,“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2.1),所以中老年还是要有宋人说的“下手速修犹太迟”的禁迫感,挤出业余时间,争取早日学道,延年益寿为好。
附记:以上是我十年来,近二万小时的读练《内经》和《道藏》行气原理的总结提要。为了更多的中老年健康地过百岁关;为了振兴中医从治神入门的道医的传统;为了振兴中国功夫在生活技能中应用的传统;为了迎接华夏民族经济复兴后文化复兴,首先是道文化复兴的高潮的到来,我看现在是到了打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陋规,总结行气的历史经验,探索新时代的人民的公开的道功的时候了。本文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而已。
& & & 注释
1.据姜亮夫《历史人物里传碑年综表》,陈垣《释氏疑年录》,陈国甫《道藏源流考》,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俞慎初《中国医学简史》统计。儒,释,医的统计人数,平均寿命和百岁以上占%,分别为9536人,2206人,103人;62.5岁,68.22岁,73.62岁,(道81.2岁);0.13%,1.27%,4,85%。
2.《太平经》称此神气大通道为“左无上,右玄老,中太上”(斯4226),密宗名“中脉及左,右二脉”(元,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清龙门派称任督是后天的赤黑道,初学下手处,只有黄中脉,“道介赤黑中缝”,才是先天的“仙道”。(台,肖天石《道藏精华》(1.5.138)
3.《抱朴子。微旨》(江浙本)。《悟真篇》《道枢》单行本175页,马济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元李冶《古今黈》《丛书集成初编》(216.77)。
& 4.美魏尔德《理想的婚姻》杨慧林等译,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16页。
5.马王堆汉墓医简《天下至道谈》,《十问。容成》。周一谋《中国古代房事养生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243页,171页
& 6.《道枢》单行本》纯阳篇》(9.94)。 7.(31.314)。
10.《灵宝篇》(42.460)。 9.《金丹泥金篇》(23.217)
& 8.徐兆仁主编《东方修道文库。金丹集成》 人民文学出版社88年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龙祥巜经脉理论还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