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和哈(“和”字删去)游戏中,跟zhu(zhujia第四声 shi第三声)筹劳不够(“劳”字换成“ma”三声)会怎样

(小毕先生)
(思维公社)
第三方登录:398被浏览65,618分享邀请回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0MDM4MDY0.html?from=s1.8-1-1.2
NO2.诗号霹雳中大部分角色都有自己的诗号。其中很多角色的诗号中暗藏了自己的身份。比如说之前提到的问天敌。(这个角色在后面的剧情中还有复活重新出场,找一页书报仇的桥段)他的诗号是:纵横无界为主,问天可敢为敌。暗藏了自己 无界主问天敌。连名字带绰号都有了。此外还有以下人物:枫岫主人笑看嫣红染半山(枫),逐风万里白云间(岫);逍遥此身不为客(主),天地三才任平凡(人)。枫岫主人的诗号每一句都是谜面,谜底连起来恰好是枫岫主人四个字。而且在剧情中没有提及,算是个文字上的小彩蛋。我是自己发现的哦~黑白郎君黑夜穿梭幽灵影,白色骷髅形似马;郎唤南宫名带恨,君扬怒眉杀天下。黑白郎君本名南宫恨,是横跨了霹雳布袋戏和金光布袋戏的著名角色。这是他在金光布袋戏中的诗号,藏头的诗号点出黑白郎君,另外第三句还道出自己本名。刀无极天纵英才笑古今,下尘倾局何足论,封名神武无人及,刀震乾坤傲群伦。刀无极作为天下封刀之主,诗号藏头了天下封刀。极道先生尚风悦少独知音绝,返归尚白雪,人皆笑风狂,谁奏神人悦蕴果谛魂蕴果是非因,谛魂千万身,原乡飘渺处,天佛度贪嗔。诗号中既点出自己名号,又道出自己出身天佛原乡。罪剑问天谴天无私意,伐无私刑;罪剑问生,天谴判死。抗日英雄问天谴,外号罪剑,兵器名罪剑。因其经典嘴炮「吾之身前,便是界限。吾之身后,不存东瀛之人!」而出名。击珊瑚冰瑶千岁,烟镜百亩,一夜星河舞。渺渺心语向无处,击碎珊瑚,散作明月珠。凤凰鸣【诗号1】: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满城烟雨,回首不入烽云。【诗号2】: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满城烟雨,回首再入烽云。【诗号3】: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满城烟雨,昂首不悔烽云。道隐凤凰鸣:其诗号并不藏头。他刚出场时,身为道教高人,是以退隐避世的姿态出现的。所以诗号表现的是:回首不入峰云。后来随着弃天帝、未来之宰、太学主等反派纷纷现身,为保苦境安宁,凤凰鸣终于出山对抗邪恶,诗号变为:回首再入峰云。最后为了保卫灭境,力挡复活的佛业双身(天蚩极业、爱祸女戎),力战不敌而死。死前有感,吟出了此生最后一次诗号: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满城烟雨,昂首不悔烽云。 道隐负手横剑,昂然视敌,一身浩气,散如轻烟……NO.3伊达我流VS天草二十六这是霹雳界的两位逗比。伊达我流跟随师父东瀛剑圣柳生剑影来到中原。甫到中原,伊达我流就遭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对手:天草二十六。双方一番比试之后,彼此的剑都指到了对方的喉咙。武艺不分伯仲,彼此佩服,自然要在嘴上争个高下。天草二十六:你叫什么名字。伊达我流:中原人,我叫伊达我流。看来你也算得上是一名八格牙路。天草二十六:八格牙路,你是东瀛人。八格牙路是什么意思?伊达我流:在东瀛,八格牙路,就是英雄、高手的意思。天草二十六:这样哦。那你也是一名龟儿子。伊达我流:龟儿子,什么意思?天草二十六:在中原,跟八格牙路的意思相同。这一番言辞交锋,看起来是不分上下,直到……伊达我流这个逗比看到自己的师傅柳生剑影高超的剑术之后,十分激动,大声称赞:师傅您真是大大的龟儿子!柳生剑影年幼时就曾来过中原,当然听得懂这是什么意思-。-……一掌轰飞伊达我流……后来伊达我流问天草二十六,你为什么知道我在骂你?天草告诉他:你看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是东瀛人……当然听得懂东瀛话T.T伊达我流,败。NO.4 戢武王逼杀衡岛元别4.1 人物简介本剧出场4个人物。戢武王:化名一卷冰雪玉辞心。道友爱称为王姐。女扮男装,为杀戮碎岛之国王。棘岛玄觉:杀戮碎岛的摄论太宫,文官之首。虽目不能视,但天生拥有四耳,具有敏锐的玄感,能测知未来局势动向。作风较保守,拘泥於传统和制度,与长老团枝气相连,屡为政事议论和什岛广诛辞辩争锋。什岛广诛:杀戮碎岛的伐命太丞,武官之首。与棘岛玄觉为戢武王最亲信的左右手,但两人却常因意见相左而冲突不休。衡岛元别:衡岛之人,其所居住的衡岛过去曾遭戢武王之父——前任杀戮碎岛国王雅狄王屠杀,幸得棘岛玄觉求情保住一命,更在棘岛玄觉提拔下官拜伴食尚论,得以在杀戮碎岛殿堂上与戢武王等共议政事。4.2 剧情简介棘岛玄觉收留衡岛元别,以父子之情待之。衡岛元别虽然感念棘岛玄觉的恩情,但是对于衡岛之屠仍不能释怀。虽然棘岛玄觉为其担保,让其为官发展仕途,但他仍然以报仇为念,私通杀戮碎岛的敌国火宅佛狱,试图暗杀戢武王。4.3 经典对话(加粗字体为点评)元别之死(枭皇论战十四集):『碎岛大殿』什岛广诛:参见王。戢武王:你可知罪?什岛广诛:守护杀戮碎岛不力,让火宅佛狱趁虚而入,掳走皇后,属下失职,请王降罪。戢武王:单有此罪吗?什岛广诛:让外境之人入侵而浑所不知,惊动长老与王,广诛罪该万死。戢武王:吾入祭天台闭关的期间,曾有两名刺客意图闯上祭天台。能无声潜入杀戮碎岛防线,来到内围祭天台,广诛,吾对你失望了。什岛广诛:是。戢武王:每十年一次的祭天典礼时间并不一定,火宅佛狱能算准吾闭关的时间来攻,谅必是你督严不周,让佛狱细作探听到消息了。什岛广诛:是,广诛无能,让境内细作猖狂,以致危害到祭天大礼之圆满,甚至扰王潜修,如此罪愆,广诛不敢推过。戢武王:私通火宅佛狱,作乱杀戮碎岛,此人罪该万死。若广诛你不能纠出细作,我留你何用?(点评:戢武王言辞犀利,明是在职责什岛广诛,其实暗指自己已知晓细作是衡岛元别,句句在敲打棘岛玄觉)什岛广诛:唉……戢武王:摄论太宫,你认为此事应该作何处置?摄论太宫:若吾愿用一身功勋,换得谅情一人呢?什岛广诛:啊!太宫你……(点评:此时摄论太宫棘岛玄觉已经明晓戢武王用意,想要保住衡岛元别。可怜什岛广诛听不出来两人的弦外之音,还以为棘岛玄觉所说的谅情一人是指自己。)戢武王:吾谅情的还不够吗?摄论太宫,你有几年的栽培,吾便有几年相忍。你说过,杀戮碎岛的未来与一己私情若有冲突,你会当机立断。现在你要将问题丢给我吗?(摄论太宫闻言连退数步,元别上去扶住)衡岛元别:太宫,你怎样了?(点评:虽未明说,但动怒的戢武王已经把话说的没有余地了。可是衡岛元别身为当事人也没有听出来,智商差评。)什岛广诛:王,请不必为难玄觉。吾将这万世冠袍卸下便是。(抬手欲卸冠)戢武王:广诛,此冠的意义是容得你这般轻卸吗?(广诛收回双手)戴上此冠,你便不再只是什岛广诛,享受荣耀的同时,此冠所系的杀戮意义,你亦要一并背负。一旦冠落,世上再无你什岛广诛。碎岛的未来,吾准你卸下了吗?下去静待发落。什岛广诛:是。(离开)(点评:什岛广诛无端躺枪,自己也不明白为何戢武王的对自己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全程莫名其妙……)戢武王:摄论太宫,你八代功延在身,更是先王得力要臣,该如何突破吾之难题,你必有所谱,好生思量吧。(摄论太宫单手捂着耳朵)摄论太宫:元别,扶我下去。(元别欲言又止)衡岛元别:王,属下与太宫先行告退。(点评:戢武王该说的话已经说完,剩下的就看棘岛玄觉如何取舍。可怜衡岛元别仍然在状态外……所以说,如何理解领导真实意图,十分重要。)【旁白:无语,却是更为杂乱的心绪奔窜。缓行的人,交煎在一条名为不舍的路上。踏下的每一步,都是疼痛。】(摄论太宫在前,衡岛元别在后,两人同行)衡岛元别:太宫,这是要去婆罗堑的方向,你不是要回听思台吗?摄论太宫:你想回听思台吗?好,咱们回去。衡岛元别:嗯。(摄论太宫伸手,衡岛元别接过扶着,两人并肩而行)衡岛元别:太宫,王他……摄论太宫:吾耳觉不适,咱们此时不谈公事。元别,我遇上你那一年,你几岁了?衡岛元别:十三。摄论太宫:哈,十三,好久远了。我的视力,只来得及看你十三岁的面容,此后便失明了。你在吾身边,觉得适应吗?如果能让你再选一次,你还会跟随在吾身边吗?衡岛元别:太宫……摄论太宫:吾记得衡岛之人擅弹船琴,但吾一直无缘听得。若吾想听,你能否为吾弹奏?衡岛元别:太宫,你有心事?摄论太宫:不愿意为吾弹奏吗?衡岛元别:待到听思台,吾便为太宫弹奏。摄论太宫:还是先到婆罗堑吧。(摄论太宫抽出被元别扶着的手,转身向婆罗堑)衡岛元别:太宫……摄论太宫:你知晓般咒桥桥头人像的由来吗?衡岛元别:听过。听说是吾衡岛先祖之灵所化。摄论太宫:你不想知晓吾到婆罗堑的理由是什么吗?衡岛元别:太宫想去,吾便陪同。摄论太宫:跟在我的身边很辛苦吧。衡岛元别:太宫,是不是师尹之事……摄论太宫:吾之耳觉十分不适,我们还是先回听思台,听你奏船琴。(摄论太宫说完又转身往听思台,元别随后)衡岛元别:嗯,王出了什么难题给太宫你,若是元别……摄论太宫:吾记得你初来时,曾被广诛诸多刁难,你会恨他吗?衡岛元别:太宫?摄论太宫:如果吾能将他拉下太丞之位,你会因此欣喜吗?衡岛元别:太宫曾说过,欢喜的心情,不可能在仇恨中寻得。屡屡太丞对我有所刁难时,让我记得的,总是太宫挺在我身前的诸多回护。(摄论太宫猛然停步转身,随后的元别停步不及,两人相撞)摄论太宫:咱们到婆罗堑吧。(摄论太宫说完又自顾前行,步伐加速,再次撞到元别)衡别元别:太宫……【旁白:无章的步伐,不定的方向,几次回头,几次转向。太宫太宫,声声太宫,究竟要怎样才能走出这份不舍的迷宫?】『婆罗堑』(摄论太宫双脚踏入土中,停步不前。元别看到石像激动向前。)衡岛元别:这就是我……我的衡岛先祖吗?我从不敢来到此地,太宫,我……(未及言毕,元别转头望向摄论太宫之际,被一刀断颈)【旁白:刹那的惊愕、不解,随即了然阖目。】衡岛元别:哈。(内心独白: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追随在太宫身边。只是在一开始,我便会奏船琴让你听。)【旁白:多年费心,将恩与怨交织得错综复杂,如今抽剑,不及说清的一切,了在一剑之下,无声嚎哭。】(摄论太宫右手提着滴血的剑缓缓走近元别,左手捂住耳朵,全身颤抖。婆罗堑石像流下血泪。)(点评:这一段描写,极尽虐心之能事。几次转身,充分说明了棘岛玄觉内心的挣扎和不舍。最终终为国家计,为王计,忍痛杀掉衡岛元别。)NO.5 魔王子魔王子可说是霹雳原编剧、金光现编剧 三弦 在霹雳中创做的最后一个高人气有性格的角色。他的性格反覆疯狂,叛逆无可捉摸,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爱憎之表现异于常人。台词极富个性,可以说句句都是经典。虽然他的武功高强,但是这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魔王子最让人恐怖的地方在于,他视一切制度如无物,所有社会伦理规范,薄如纸张,可鄙又可笑。下面节选一些他比较经典的台词:1.这世上蠢人多,而聪明人少,多数表决其实是让多数蠢辈决定蠢事。2.有权力的人,只要轻声细语,每一个人也能听得详细;没权力的人,就算声嘶力竭,也没人听闻。3.所谓的会议,不过是一群彼此不能被说服的人,在努力呻吟而已。你们可以继续呻吟,吾喜欢看,看一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保持风度的丑态。4.信用,是将自己利益无条件交给他人掌控,弱者遵守信用,因为他们必须依靠一套名叫道德的规则存活,敢背信的人,是拥有对方不敢报复的自信。5.真正的忠心是丧失理智的服从,莫非你的忠心不过尔尔?世上没真正的忠心,忠?是一个诈欺的游戏,尽忠者得到了尊严、虚名与赞叹,被尽忠的人得到了统御与利益,如此而已。6.当维持比重建更费心力时,就有人用历史与传统当作阻挡进步的藉口,如果百年是历史,那九十九年就不是了?认清吧,不过就是拆掉的危楼而已。7.爱情,能使人痴迷,两个字,就包括了生物的求偶本能,占有欲望与自毁倾向。8.画了一条线,再限制自己不可跨过这条线,这世上,还有比道德更愚蠢的事情吗?9.当你报不了仇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原谅。10.难道宽恕不是美德,只是故做大方,只是妄想用得到的补偿代替伤害。11.每一个祈求原谅的人都与吾一般,不同的是他们凌虐的是对方的心灵,吾凌虐的是肉体,相较之下吾更善良。12.嫉妒,人类最原始的心思之一,无论男女,一样沉重。13.血缘,一个藉口,用来找寻最初的利用对象,因为帮助亲人的人,也希望被亲人帮助,所以彼此利用。仔细想想,用你微薄的智慧想想,生你的人生了另一个人,与你,有什么关系?14.企望所谓的报应,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美丽幻想,用来宽慰自己的愤怒以及掩饰自己的无能。15.不管任何事情都必须付出代价,但是代价的大小往往是依能力来衡量,你应该感谢吾,最少吾让你欢喜快乐了这段时间,虽然有一点短,但是只要记住这刹那间的幸福,那便是永恒。16.你的生命对吾有何意义,为什么你为别人而死,吾却要感到你伟大,因为弱者多而强者少,所以弱者洗脑强者,强者阿,赶紧替我们牺牲,这样我们会永远记得你,等你死了,我们会继续吃好睡饱,有空时替你上一炷香。17.谨守著道德的底线,限制自己、困住自己,吾可以说,你真是一个贱人吗?18.怜悯是什么?因为期望被人帮助,所以订下了帮助别人的规则。恻隐是什么?是恐惧这样被人对待,所以伸出援手,潜藏在人心深处的美德,真相是这个世间最大最丑陋的利益勾结。19.就算被人怨恨了又如何,怨恨是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煎熬,别人的痛苦影响不了你的快乐。20.神啊,人因为无知与无能所创造出来的假象,用来愚弄无智之辈再适合不过了。21.面子,多少人愿意为这虚荣的外衣付出一切,甚至性命。22.佛修者广布慈悲,渡化魔邪,或者,渡化不成大义捐躯,魔阿,总是成就佛之功德,所有留传万世,可歌可泣的事迹,皆有魔之踪迹。23.信仰,是一种排除异己的方式,就因为佛渡不了,所以将魔驱逐,这就是你所信奉的教义。137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1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方言与湖南方言
我的图书馆
中国方言与湖南方言
中国方言与湖南方言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在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
目录 [隐藏] 1 分类及构成 2 历史渊源 3 特色词语 4 方言笑话 5 过级考试 6
语法研究 7 参考资料 湖南方言-分类及构成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湖南方言 根据其内部差异,湘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
1、长益片: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益阳、沅江、桃江、南县,以及岳阳、安乡、安化、浏阳、平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衡阳、衡东、衡南、衡山也可划入此片。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一般读成不送气清音。
2、娄邵片:包括娄底、双峰、湘乡、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邵东、新邵、武冈、新宁、城步、祁阳、祁东,以及安化、隆回、绥宁、洞口等县的部分地区。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较完整的浊音系统。
3、辰溪片:包括辰溪、泸溪、溆浦三县。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们湖南不是每个地方都说湘语。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西南官话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根据内部差异,大致可以将西南官话分为四片:
1、常澧片:包括常德、汉寿、桃源、津市、临澧、澧县、石门、慈利、华容、以及安乡的大部分地区
2、吉永片:包括吉首、古丈、保靖、花垣、永顺、张家界、桑植、龙山、凤凰,以及沅陵大部分地区。
3、怀靖片:包括怀化、芷江、新晃、靖州、通道、洪市、洪区、会同、麻阳等地。
4、湘南片:包括永州、东安、双牌、新田、宁远、道县、蓝山、江永、江华、嘉禾、桂阳、临武、宜章、郴州、郴县。该片属双语区,共同交际语为西南官话,同时各地的土话并存。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湘东南的汝城、桂东,以及攸县、茶陵、平江等县的部分地区。 湖南方言-历史渊源
湘语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湘、资流域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向西南方向以邵阳、武冈等混杂性方言作为过渡,有城步、绥宁两个点,向东南方向以衡阳、耒阳(耒阳虽然归入西南官话,但混杂程度很高)作过渡,有永兴、资兴两个点。这四个点就整个音系来看仍属湘语,但都不纯粹,城步的韵母系统属官话系统。
西南官话方言点为湘西北、湘南两片。湘西北片与湖北、四川、贵州境内的西南官话连成一片,湘南片与广西境内的西南官话连成一片。两片加起来有四十四个方言点,是湖南省势力最大的方言。从整个音系来看,湖南境内没有真正的赣方言点,但赣语的影响可从湘赣交界的混杂性、独立型方言点中看出来。独立型方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湘乡型”,包括隆回、祁东在内。这种方言可能原来就是独立的,受周围方言影响较小,原来的特点保留得比较多,因而不同于其他方言,同属独立型方言的方言点之间的关系尚需研究。另一种是“醴陵型”,醴陵话的音系就整个系统来说很难把它归入湘语或赣语,可又都同时具备湘语和赣语的一些特点。这种方言大概属于因方言间的相互影响(当然也有自身的音系特点)而产生的既不同于甲这种母方言也不同于乙那种母方言的新型方言,这类方言还有攸县、茶陵、桂东、汝城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需进一步的研究。混杂性方言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湘语和赣语相混杂的“平江型”,一种是湘语和官话相混杂的“衡阳型”。平江型只有一个点,衡阳型则有祁阳、江永、武冈、洞口、邵阳、新化、会同、黔阳,桃源等十一个点,这十一个点可以合成一类。从衡阳到黔阳一线的混杂性方言点正好处于湘语东北片、湘语西南小片和湘语东南小片的分岔处,也是官话湘西北片和湘南片被沅、资、湘三水分割的地带,事实上是湘语和官话的交接处,这一地区的方言成为混杂性方言,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事。从整个分区的结果来看,所有的混杂型方言或因混杂而成的独立型方言都处于方言区交界处,可以说,这样的分区结果是比较合乎语言事实的。
这个分区可以用湖南花鼓戏的流行地域来验证。
花鼓戏是湖南省各地民间小戏的总称。湖南各地花鼓戏名称有别,源流亦异,但其曲调唱腔都与当地人的山歌小调密切相关,唱词道白都使用当地方言,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因此,其流行的地域与方言的地理分布是大致平行的,可以相互证明。
长沙花鼓戏内部可以分为长沙路(流行于长沙、湘潭、株州等地)、宁乡路(流行于宁乡城乡)、平浏醴路(主要流行于平江、浏阳、醴陵等地)、西湖路(主要流行于洞庭湖西岸的南县、益阳、沅江等地)四种小类,其分布范围与湘语中心区域是一致的,其之所以分为四路,也与湘语内部的方言差异有直接关系,如平浏醴路。前述诸家多把平江、浏阳、醴陵划归赣语,完全可以想象让平浏醴路长沙花鼓戏分别在长沙和南昌演出时两地观众可懂程度的大小。
除长沙花鼓戏外,湖南还有两种重要的花鼓戏,这两种花鼓戏的流行地域与混杂型方言密切相关。一种是衡阳花鼓戏,流行地点主要有衡阳、衡山、常宁、耒阳、安仁、永兴、郴州、茶陵等地。从其流行地域可以看出,它既可在衡山,永兴等湘语区流行,也可在郴县、常宁等官话区流行,还可在茶陵等因混杂而成的独立语区流行。另一种是邵阳花鼓戏,其流行的地点主要是:邵阳、邵东、武冈、隆回、新宁、城步等地。和衡阳花鼓戏一样,邵阳花鼓戏也可在湘语、官话、混杂型方言区流行。从邵阳花鼓戏的形成历史来看,它和湘西阳戏、零陵花鼓戏有密切关系,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程度很深,从分区第二图看,这地区的方言的韵母系统就颇具西南官话的特征,大多可以划入西南官话。
其他还有常德“喀喀戏”、零陵花鼓戏、湘西阳戏等,其流行地域均与官话湘北、湘西、湘南各片相对应。 湖南方言-特色词语
傲【Ao】不错,好。[例]那咯只手机就还显得傲些喃。[例]如今哪个当官的冒得点路啰?只看他玩得傲不傲。 湖南方言
齿【Chi】理会。[例]她何解不齿人啰?[例]你调皮啰,冒得那个齿你的喃。
吊【Diao】痞;不一般。[例]X伢子有蛮吊喃,莫去惹(nia)他。[例]咯za主页做得真的是吊!
憨【Han】动作慢。[例]哎呀,你就真的是憨喃,我都打回转哒,你还冒搞圆。
乐【Le】逗乐,滑稽。[例]他好乐的,跟他一起做事蛮出味,尽开乐心。[同]勒
磊【Lei】说得人哑口无言。[例]你讲得他赢?他一句话就把你磊起哒。[近]撑,挺得壁上
绿【Lou】取笑,开玩笑。[例]莫绿我啰,咯za俩个人![近]恬[Tian]。[例]莫抓哒我恬唦!
绵【Mian】欺骗,蒙骗。[例]我们俩缴伙去绵他一下吧?[例]去到老板那里去绵几石钱来咪一餐唦。
仰【Nian】活动,溜达,跑。[例]结巴子好讲,掰子(瘸子)好仰。[例]她驮哒七八个月的毛毛,还四路子仰起去哒。
憩【Qi】看看。[例]冒事也链常回来憩哈子啰。[例]去憩一下看,何什冒得声音哒啰?
琐【Suo】不好。[例]琐!快莫是咯样哒。[例]咯气子的皮鞋的质量就真的是琐喃!一个月都穿不到岸。
下【Xia】不好,差,烂。[例]那她是有蛮下的!(意指她这人很差,很不好),繁衍词:西下(XiXia),[例]这鬼崽子作业做得西夏的。(意指这孩子作业做的很烂)
咻【Xiu】训人,装腔作势。[例]他是有蛮咻,我连看不惯![同]咻崽
嬴【Ying】(虚词)。[例]搞得赢啵啰(忙得过来吗)?哈!连搞手脚不赢咧。
呆滞【AiCi】不灵泛,不灵活。[例]该只伢子就有蛮呆滞喃,算盘子样的,拨一下动一下,碰场拨都拨不动。
安哒【AnDa】吹捧,安抚。[例]好生把他安哒啰宝哎,横直会有你的路得咧。
熬实【AoShi】健旺,身体好。[例]你屋里娘老子咯晌子还健旺啵?劳为嗯男家挂心,还蛮熬实的咧。
霸蛮【BanMan】一定,坚持,固执。[例]好跟你讲咧你不听,霸蛮要是咯样搞啰!
扳俏【BanQiao】拿一手。[例]莫扳俏唦,作古正经咧你又上不得正板啰!
跘逮【BanTia】出事了,绊跤了。[例]你是咯样搞啰,总有一天会绊逮(tia)的啰。
宝气【BaoQi】骂人的话。[例]莫搞哒,我会发宝气哒喃![近]宝里宝气,出宝,大宝六,发哈
备坨【BeiDuo】预先商定,打招呼。[例]他冇跟你备坨的啊?[例]事先把坨备熨贴,省得到时筐瓢。
背躬【BeiGong】被动。[例]早就要准备好唦,搞得临时打背躬!
吵棚【ChaoBeng】吵闹,吵架。[例]算哒算哒,退得把他算哒,省得他在咯里吵棚,耽误我的生意。 湖南方言
扯皮【CheBi】吵架。[例]三伢子,咯房契就随便借不得的喃,明里只扯得皮赢!
衬棚【ChenBeng】帮忙(吵架),壮胆。[例]你也(ya)帮忙衬下(ha)棚唦,人影都冇看见一个。[近]骢上坡下(ha)棚唦,人影都冇看见一个。[近]骢上坡
搭帮【DaBang】幸亏,多亏。[例]搭帮你来哒,不然我会翻哒饺子。
达摩【DaMo】笨重,蛮。[例]原来那种8200的手机就有蛮达摩喃,砖头一样的。[近]摩荷
打破【DaPo】反对,破坏。[例]咯只路径我就要打破一下看。[例]那他们两个不般配,我要打破。
堂客【DangKe】老婆;成年妇女。[例]我想是想上网啊,只是我屋里领导(堂客)还冇批准。
得路【DeLu】捡便宜。[例]三伢子堂客今天倒是得哒路啰,笑咪哒的,那买菜的多找哒几块钱给她。
顿兜【DenDou】下决心,义无反顾。[例]那我就会顿兜的喃! 底岸【DiAn】把握。[例]搞得成搞不成,我心里硬是冇得一点底岸咧。
点水【DianShui】告密,举报。[例]X老板昨夜黑子打牌被逮(tia)起哒。那只怕是被那个点哒眼药水吧?
丁弓【DingGong】用弯起的手指敲他人(小孩)的头部。[例]不听话啰,老子叉你两丁弓![同]栗壳
丢Gou【DiuGou】出丑。[例]咯za字都不认得,好丢Gou的咧!
懂味【DongWei】理解;默契;支持。[例]他不蛮懂味,我也懒得去光顾他那里了。[例]好生搞啰,我会懂味的唦。
笃于【DouYu】正好。[例]我笃于冇带钢笔,你就要写字,好讨嫌![近]得人
逗把【DouBa】不认真,不正经;故意打岔。[例]好点搞哒,莫逗把喃![例]那za事情就逗不得把喃,晓得啵?
肚里【DouLi】里面。[例]包装还是蛮nia噻的,肚里是za么子场合,那就搞坨数不清了。 驮肚【DuoDou】怀孕。[例]那她驮哒肚
冒得【DuoDou】含义同湖北话、广东话等地方的方言,意指 没有 嫁【Ga】同嫁的意思
刘光蓝【LiuGuangLan】一无所有,主要用于指人。[例] 他自己是个刘光蓝,你还准备嫁得把他?
溃刘【KuiLiu】即将一无所有,或则要输了,已经输了。[例]今天打牌运气真差,输得要溃刘了。[例]2人在打星际争霸对战,某一方的基地被拆了,可以说:我已经溃刘了
湖南方言-方言笑话 湖南方言
一、宁乡有个夏铎铺镇,可宁乡人说出来居然是:哈脱裤。——哦,那里的人有事没事全都脱裤哩。建议成立红灯区。   
二、娄底某县。省里派员到该县考察妇女工作,县妇联主任发言感谢上级领导的“支持”,可她说出来的话居然成了这样:“我们县的妇女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鸡鸡’,领导的‘鸡鸡’是最大的‘鸡鸡’,是强有力的‘鸡鸡’。”全场领导立即晕倒!
晚上搞文艺活动,唱卡拉OK,曲名是《刘海砍樵》,妇联主任与一领导对唱。妇联主任唱:“我把你比牛卵(应为郎)不差好分……”
领导谦虚:“那我就比不上哪……” 妇联主任再唱:“你比它还要长哪嗬……”   
桃源人打电话成了这样——县政府办公室一干部打电话到人事局,不料打错了,打到粮食局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精彩对话。
——“你人是zhu吗?”(你人事局吗?) ——“不是的,我娘是zhu(我粮食局)。”    另有一人的电话:
——“你叫肉zhu吗(教育局)?” ——“搞错了,我们是典型zhu(电信局)。” 湖南方言-过级考试 一、听力理解
湖南方言 1,女:快点出牌咯! 男:搞不得搞不得,我扮禾。 问:这男的的意思是: A,他要去乡下做农活了
B,他要假扮成禾苗 C,他马上就出牌 D,他自动认输 2,女:走呗,电影7:15开始。 男:我要丢堆!
问:这男的的意思是: A,他的什么东西丢了,可能在那堆衣服里 B,今天不去看电影了 C,他要大便
D,电影院今天肯定有一堆人 湖南方言 3,女:张满哥诶,一向冒看到你,又驮哒几个腿咯?
男:冒咧,钱都冒得还驮腿。 问:这女的想知道什么? A,这男的是不是驼背 B,这男的是否去找女朋友了
C,这男的是否入选了校足球队 D,这男的腿有些罗圈 4,男:赖匝妹子长得满好看咧。 女:赖是匝画胡子咧。
问:这个女的意思是: A,那个女人脸上有胡子 B,那其实是个男人 C,那个女人喜欢画长胡子的男人 D,那个女人不正经
5,女:诶,我们好像到了。 男:(大声)踩一脚咯! 问:这个对话发生在什么地方? A,足浴馆 B,足球场
C,拥挤的公共汽车上 D,中巴上 6,下面问题由这篇长对话给出: 甲:来来来,我们先港好规矩啊,看哦死过玩法。
乙:玩大开放带海底漫游带抓鸟的咯。 丙:好的好的,赶快架场。 湖南方言 ...哔里巴拉...
丁:诶,慢点咯,我还冒补张咧,你想让我变相公哦! ...哔里巴拉... 甲:碰得好碰得好,上碰下自摸。 ...哔里巴拉...
乙:(腻啊)你的,老子就不信,来,神仙怕左手。 ...哔里巴拉... 丙:你哦四就和嘎达咯,我还冒听牌咧,先欠哒嘬啊。
丁:哎呀,你该匝别西夏的,尽打点港币。 问:1)这段对话发生在什么时候? A,逛海洋公园的时候 B,兑换外币的时候
C,拜神祈福的时候 D,打麻将的时候 2)乙说神仙怕左手的意思是: A,神仙都没有左手 B,他要打左边的人一嘴巴
C,他要用左手摸牌 D,他要拜拜财神再来玩 3)最后丁的意思是: A,丙是西夏人却给了他港币 B,丙必须给他港币
C,港币是由西夏人发明的 D,丙是个烂人,光讲不给钱。 7,下面问题由这篇讲话给出:
早一向有一匝超级靓腿摆得老子的门口,但是老子冒塞起,等到散嘎场答才晓得
耶哒屁,该杂世界上最造孽的就是国哈路情。如果老天可以把老子一杂再来一次 的机会的话,老子会跟那杂妹子港"踩一脚"。要是她停下来听我策,我会对她
丢一句:"来咯,先打个波咯!" 1,这段讲话表达的主要心情是: A,开心 B,气愤 C,无所谓 D,后悔
2,讲话者在散场之后才知道: A,自己想放屁 B,自己已经放了一个很臭的屁 C,完完了,可惜了
D,最好在电影散场后再放屁 3,讲话者最后想和女孩: A,打球 B,游泳 C,打胸部 D,亲嘴
二、语法结构 1,你国匝家伙,鬼舞---的,冒得哪个齿你咧。 湖南方言 A,十六 B,十七
C,十八 D,十九 2,你们两个瞎哒眼咧!带老子的---吧,跟老子到派出所克啰! A,板子 B,盖子
C,猴子 D,笼子 3,拿国样好一手牌不喊庄,你故意---哦。 A,打手枪 B,打坦克 C,打飞机
D,打飞碟 4,原来那种8200的手机就有蛮---啦,跟得砖头一样的。 A,弥勒 B,菩提 C,释加
D,达摩 5,小栗子,不听话啰,老子敲你两---! A,甲弓 B,乙弓 C,丙弓 D,丁弓
湖南方言-语法研究 湖南方言的特殊语法:词序倒置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和其他的湘语一样,具有词序倒置的特点。
作为和新湘语关系最亲近,联系最密切的淮语(江淮话)的黄孝片(湖北的黄陂,孝感)也具有以下类似的特点,以后大家去这些地方会听到仿佛很亲切的“乡”音哦~
废话不说了,下面来看一看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危险”的句式: “打不他赢,打他不赢”――打不赢他
“赚得钱到”――赚得到钱 “把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1、“打不他赢”————〔动词+“不”+宾语+补语〕
变体:“打他不赢”————〔动词+宾语+“不”+补语〕
如果有学过德语的同学,应该对德语“可分动词”的印象比较深刻吧……其实我们湘语何尝没有类似“可分动词”的东西呢?
打赢他——打他不赢,“打赢”这个词组从中间被拆开,外省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使语法错误,其实不然,这是我们湘语(湘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区别于大部分官话(北方方言,特别提出一下,包括重庆话、常德话、张家界话等等和我们很近的方言)的鲜明特征。这是我们湘语的正统规则,反倒是北京话“打不赢他”的说法在我们湖南话下属大部分方言是不合语法的。
例句: 我搞不砣清来!——我弄不清楚 个键盘打不得字出。——这个键盘打不出字。
2、“赚得钱到”————〔动词+“得”+宾语+补语〕
类比“打不他赢”的表达方式,把“不”换成“得”,就是“打不他赢”的否定式了。简单吧:O 湖南方言
疑问方式是“……得……到”,其他的类比了。 例句:
你怕你个誜(shóo)样范搞得么子出咈(bah)!——你以为你这三脚猫能做成什么事情呢? 个火就有蛮大,烧得水开!——这火还真是大,能烧开水了!
3、“把本书我”——〔“把”+宾语+主语〕
这个说法退化得特别快。个人意见,我们应该维护我们的固有表达方式,说好纯净的长沙话,北京话式的表达方式是不可取的。 例句:
张爹,把杯水我啰!——老张,给我一杯水啦! 我还无(m?w,音[冒])把钱你来!——我还没给你钱呢!
为什么说以上三个句式“危险”,实在是它们没有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往往被北京话的语法替换了去。长此以往,长沙话可能步常德话的后尘而从湖南话脱离加入北方话,这个结果应该也不是大多数湖湘文化承载者想看到的吧……
中国方言的分类   官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 闽话要分北和南。
一,中国的第一大方言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
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
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其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是方言,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
吴越地区一直是北方汉族贵族和全国各地文人的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里,或晚年定居于此。东晋、南朝、南宋时期曾经是南方汉族政权的官话(南京历史上也是吴方言区)。近千年来,吴越地区文化发达,昆曲、弹词皆是以吴方言为载体的。所以,其语音面貌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特色,为中国文学的贡献也最大。但是,解放后吴方言受政策限制、文化歧视相对闽、粤方言大,使用人口比例下降较快,有可能使用人口数很快会降到闽粤方言之後。
其语言特点是,保留有全浊音、保留入声,不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可以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三,粤语或称广东话,第三大汉语方言,原来分布在广东省广州地区,解放后**相对重视,加之香港不在中央**治下,所以保存较好,使用人口数稳重有升。广东话内部原来也有差异,也有以东莞话为尊的历史上。但是现在以广州话为准,省内也在推广。
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是一般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的“p,t,k”三种促音、鼻音的“m,n,ng”三种韵尾。声母“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四,闽方言使用人口和粤语相当,分为南北两片,也有将其分为两大方言区的,闽北话主要是福州一带,闽南话分布较广,包括厦门、潮州、台湾、海南,东南亚侨民也多使用。和普通话差异最大,内部差异也最大。
其语言特点是,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部分次浊音变为“[g][dz]”三个浊音声母;入声有“p,t,k,?”四种促音,鼻音有“m,n,ng和鼻化音”四种韵尾。声母“f,h”不分。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
五,湘方言分布湖南,原来老湘语也有全浊音,推普后基本清化。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无翘舌音,声母“n,l”不分,甚至“f,h”不分。
六,赣方言分布江西,全浊音清化,但属于阳类声调与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不分前后鼻音。声母“n,l”有时不分。
七,客家话是早期北方移民后裔的语言,带有较多唐代以前北方话特征。原来全浊音清化,但是全部转为全清音,并且属于阳类声调与全清音不相混;保留入声;没有“f”声母;也没有翘舌音。
八,晋语:山西一带的一种方言,不等于山西方言,其与周围北方话的不同在于,保留了入声。推普后入声也在趋于消失。
九,平话:分布在广西,是新被确定的方言区之一。 湖南方言分类及构成
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
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在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根据其内部差异,湘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
1、长益片: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益阳、沅江、桃江、南县,以及岳阳、安乡、安化、浏阳、平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衡阳、衡东、衡南、衡山也可划入此片。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一般读成不送气清音
2、娄邵片:包括娄底、双峰、湘乡、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邵东、新邵、武冈、新宁、城步、祁阳、祁东,以及安化、隆回、绥宁、洞口等县的部分地区。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较完整的浊音系统。
3、辰溪片:包括辰溪、泸溪、溆浦三县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们湖南不是每个地方都说湘语。
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西南官话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根据内部差异,大致可以将西南官话分为四片: 1、
常澧片:包括常德、汉寿、桃源、津市、临澧、澧县、石门、慈利、华容、以及安乡的大部分地区 2、
吉永片:包括吉首、古丈、保靖、花垣、永顺、张家界、桑植、龙山、凤凰,以及沅陵大部分地区。 3、
怀靖片:包括怀化、芷江、新晃、靖州、通道、洪市、洪区、会同、麻阳等地 4、
湘南片:包括永州、东安、双牌、新田、宁远、道县、蓝山、江永、江华、嘉禾、桂阳、临武、宜章、郴州、郴县。该片属双语区,共同交际语为西南官话,同时各地的土话并存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湘东南的汝城、桂东,以及攸县、茶陵、平江等县的部分地区。
推广普通话,其积极意义在于全国各族人民有一件交流工具。但不等于,南方话、南方文化比北方话、北方文化下贱。语言是文化载体,不仅是交流工具。为了推普工作南方人民是做出牺牲的。所以,希望大家也了解南方话也有普通话不可能替代的文化功能。请大家尊重南方汉语
方言的分类
方言我们具体地做进一步地分类,可以把它分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所谓地域方言就是指这个语言在它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指这个语言的社会变体,根据它的社会阶层的不同产生的社会变体。地域方言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刚才前面举的所有的例子都是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指社会阶层,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是在天津,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语言表现。但是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主要是地域变体,也就是地域方言。
那么汉语在第一层次上,到底有多少种方言呢,有七个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粤方言就是广东话),客家方言,湘方言(王老师说的是湘方言),赣方言,七个有了吗?七个方言。这是第一级层次上的大的方言。那么这七个方言是怎么形成的?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会觉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好像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这七大方言,其中六个大方言是在哪里呀?在长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东南角,而整个广袤的长江北岸地区只有一个方言,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不平衡的趋势?如果说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是像一棵树上长出来的枝枝杈杈,它应该是呈一种离散现象,应该是一种随机的。为什么中国方言的地理分布,却是那样的不平衡?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涉及到汉语方言是怎么产生的。
汉语方言的形成原因及地理分布
那么汉语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移民是从中华民族历史政区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汉语的方言地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文白异读则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它每个层次之间的演变,语言演变的不一致性造成方言分歧。我们重点想要探讨的是移民,中国历史社会上的移民是怎么形成了今天七大方言的地理上的分布。
几大方言的形成过程
我们前面说了汉语有七大方言,这是根据一般的分类,当然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我们不用管它,有认为是八种方言,有九种方言,甚至有十种方言的。但是我们根据一个比较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解释,是七个方言。那么这七个方言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假设它都是从广义的中原地区产生的,最早产生的这个方言是吴方言。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当年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他的次子仲雍,为了让位给他们的弟弟,叫季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让位给季历,所以太伯跟仲雍就逃离、南迁,往东南方向迁,然后一直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今天的江苏苏州、无锡、常州这一带,这是他们把那时候渭水一带的方言、语言,带到了苏州、无锡、常州那一带,然后跟那里当时的古越族人,就是百越之人的语言融合、接触,这是古吴语最早的底层。北方汉人后来在整个过程当中,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奠定了今天现代吴语的规模。这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就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在江南的发展,大量的汉人在这个地区繁衍。还有是两晋之交,西晋和东晋之交的时候,永康之乱,带来一批中原的人到了江浙这一带。还有就是两宋之交,北宋末,金人南侵,整个迁都杭州,又带来一批北人,这个规模既形成了今天现代吴语的格局,又产生了一个方言岛,那个方言岛就是今天的杭州话。杭州话它的语音系统是吴方言的系统,但它的词汇和构词法是北方话的系统。这是吴语的产生。
湘语,王老师的湘语是怎么产生的呢?湘语产生得也非常早。根据记载,在殷末,就是在殷代的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跟原来的那些少数民族语言融合,就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张洪明:下面产生的是粤语,粤语是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这一带,两广这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的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今天现代粤语的鼻祖。
所以最早从中原汉语分出来的是这四个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还有一个是赣方言。赣方言的地位非常特殊,这个赣方言的产生,赣方言我们叫做吴头楚尾,它是吴方言的头,楚方言也就是湘方言的尾,这两个方言夹击以后产生了赣方言,当然它也是跟移民有关。当时是唐初的时候,唐代初年的时候,大量的移民进入了江西北部。宋元的时候,这一批人又从江西移民到福建西部和广东北部,产生了今天的客家话。所以在第一层次上,从中原汉语最早分出来的是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和湘方言。另外两个方言,闽方言和客家方言是在第二个层次上分出来的。闽方言的产生是吴人,就是吴方言的人南迁,到闽地、到福建这些地方产生的闽方言,所以闽方言不是直接从中原汉语里面分离出来的,是中原汉语先分离出吴方言,然后从吴方言里面分离出闽方言。所以从这七大方言的分布产生可以看到,汉语方言之所以在地理上呈现出这样一个不平衡的趋势是跟移民、跟政区的变迁直接相关的。
方言中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信息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语言、文化的发展跟语言、方言的演变关系。方言的演化和文化的扩散,我们不要举古代的例子,我们就举一个最直接的现代的例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这之间的关系。比如最近20年整个国内说话的风气有一种港风南渐的趋势,特别是在演艺圈,那些歌星唱完歌了以后,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就是谢谢,对不对?谢谢这个词在北方话里面,在北京话里面,这个尖音和团音早就已经相混了,尖、团早就不分了,但是今天很多的即使是说北京话的一些歌星也要把那个尖、团要分开,认为这是一种时髦,认为香港文化在这一个地区好像是一种强势文化,高位文化,粤语也变成了一种强势语言。这种语言跟文化之间的例子是很多的。还有从历史上来说,有些文化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比如像我们今天吃的饭是稻子,稻子原来叫禾或者谷,我们从禾和谷它的发音的演变,在各个方言里面的不同的发音,它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稻谷的起源,最早是从中国南方过来的,是从两广地区,是世界上稻子的发源地,整个稻的文化的分布就是跟着语言跑的。
至于最明显的忌讳词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更多了,比如说北京人忌讳“蛋”,所以一般像松花皮蛋,他们不说松花皮蛋,就说松花,就是要避那个字,蛋经常用在坏蛋、混蛋、王八蛋,用在这些地方。上海人不忌这个蛋,忌这个“卵”,上海话那个“卵”都是用在非常难听的骂人的话里面,算了,你们以后有兴趣自己去研究吧。还有在中国很多的地方还忌一个字“虎”,老虎的虎。刚才我还跟王老师说,我上星期在湖南大学访问,我在吃饭的时候,豆腐乳,他们不说腐乳,他们叫“猫乳”,不说腐乳,那是因为在湖南话里面,腐和虎是一样的发音,是一个音。很多地方都忌虎,老虎不说老虎,要么说大猫,像温州话说大猫,北方话是说大虫,湖南是说老虫。
王鲁湘:我们那儿说老虫。 张洪明:孙二娘明明是个“母老虎”,结果说她是什么?“母大虫”。
另外,从借词也能够反映出一些文化交流的途径,比如沙发,英文是sofa,从普通话、北京话来翻译的话,翻译得一点都不好,译音不太对应,但是我们马上就能猜到它是从什么地方进来的这个词。
王鲁湘:广东?
张洪明:上海。上海的沙发是念“梭发”,上海的“沙”是念“梭”。加拿大,普通话是加拿大,英文是Canada,上海话的加拿大是嘎拿大,与Canada是非常接近的。也有一批词是从广东进来的,比如鸦片,叫奥片(opium),那就是广东话的发音,今天用普通话根本就不像。最令人困惑的是“的确凉”,那是70年代初的时候非常流行的一种衣料,但是我那时候买了一件的确凉的衣服,我穿在身上一点都不凉,就像我现在一样的大汗淋漓。
王鲁湘:不透风的。
张洪明:不透风的,为什么叫的确凉呢?是从广东话翻译过来的,的确是从Dacron过来的。但是那个靓,广东话是漂亮的意思,这个衣服是中看不中用,很漂亮,很挺括,正符合70年代人的审美观念,所以,就把它变成了“的确靓”,结果这个靓因同音字就变成了凉快的凉了,实际上是漂亮的意思。但是从这些东西我们马上就知道,这批字一定是从广州那里过来的。
其它反过来反向的借词也是一样,今天英文的tea,法语叫the、德语叫tee,都是从闽南话te过去的,然后在波斯语,土耳其语,希腊语,俄语这些都是念chaa,那些是从北方,从西北陆路传过去的,而英语、法语、德语,那个发音都是从海路,东南这一带,沿海路过去的,我们马上就可以根据它的分布,知道这个文化的传承是怎么样的一个线路,马上可以根据语言的资料把它确定。英文当中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词叫ketchup,ketchup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广东话。广东话茄汁,广东话的茄汁传到了英文当中。从语言中还能够看出一些社会、人类文明的遗迹,在有些方言当中,比如在贵州东南部的苗语方言里面,它的词序跟我们今天汉语的词序是很不一样的,比如父母,它叫做mi6-pa3,它的意思其实是母父的意思。夫妻的意思是vie3-zio6,它的意思其实是妻夫。我们汉语的词是男性在前,女性在后,我们很早就已经完成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换,但是在这些地区有些仍然还是母系社会,有些还刚刚过渡到父系社会,还有一些母系社会的遗留,这些都能够看到方言的演变跟文化传承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我想最后一个问题,就留着让大家讨论的时候来继续探讨。
我们的语言政策应该非常谨慎
王鲁湘:刚才张教授做了关于方言的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一些演讲,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其实我们平时日用而不知的一些知识,其实天天我们都在说方言,但是我们却关于方言的知识,关于方言的来历,关于方言和文化之间的一些关系,可能有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我这里在听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在民间老有一种说法,说方言是跟着水走的,从刚才您的讲话中间,我也觉得民间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您刚才说到中国七大方言中间,特别属于东南地区,长江以南的五大方言,基本是一种由历史上的多次移民造成的,我们知道古代的移民,特别是大规模的集团性的移民是跟着水走的。
张洪明:水路是其中的一个。
王鲁湘:基本上是跟着水走的,因为过去最大的交通线是水线嘛。这样的话,我从这儿大概能够明白这个意思了。但是我一直在想,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像黄河,曾经我过去有一个认识的朋友,做过一个水体雕塑,就在黄河从源头一直到入海口中间每隔多少公里,截取一个水体,放在一个透明体里头装起来,然后一下截取了一下百多个大的透明的水箱子,把这个水箱子摆成一堵墙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颜色的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非常好看。那么我也在想比如说方言随着水走,像一条大河,从上游一直到下游,有没有人做过这一种研究,比如说拿黄河来说,我们从黄河上游青海开始,少数民族语言我们不说它,就说汉语言,一直到山东入海口这个地方,一条大河的方言能不能像这个水体一样会有这样一个渐变的,互相之间有这样一个关系呢?
张洪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刚才王老师这样一个设想,其实有一些学者,我们说大规模的、大面积这样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展开,但是在局部的这种研究已经有,比如说有一位学者研究山西方言,他就沿着整个汾河流域,觉得山西方言的分布跟汾河流域的走向有一种对应关系,他就沿着整个汾河流域一路调查,看着语言结构之间是怎么样进行变迁的,做出来的效果应该跟您刚才说的可以相当一致,这个理念应该是相当一致的。
王鲁湘:还有一个说法,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戏曲之乡,我们有很多的地方戏曲,我们还有很多的说唱艺术,不管是说唱艺术也好,还是地方戏曲也好,它其实是方言的一种延伸,如果没有这么丰富的方言,我们很难想像中国有这么丰富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现在有一些搞地方戏曲改革的人,好像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比如说河北梆子,就有人曾经说,你们把河北梆子改成说英语,唱英语,因为你想你唱河北话,说外国人听不懂,不利于国际交流,所以假如你们唱英语,人家就听得懂了,所以他们也就尝试过用河北梆子唱英语,您觉得这可行吗?
张洪明:这只是作为一种尝试,作为一种尝试是可以的。英语和汉语这两个例子比较极端,我找一个比较不太极端的例子,在中国戏剧史上我想是有先例的。比如说黄梅调,黄梅戏,它原来是湖北黄梅县的一个地方戏,那是鄂语地带,湖北这个地带。但是今天的黄梅戏是用安徽话来唱的黄梅戏,这个曲跟词之间可以互相对应,这没问题,但是也可以错位,这种错位成功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但是我自己个人认为,各种做法都可以尝试,但是都不能极端,如果说因为黄梅戏尝试成功了以后,我把全中国的戏曲都做这样尝试的话,那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都不能尝试,那我不知道尝试的结果会怎么样,我们看不到一种新的气象,所以我觉得对待这些文化问题,跟对待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一样,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理性的态度,既要有包容性,但是又要有它自己一定的标准。
王鲁湘:我想今天可能在座的同学听了张教授的报告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有问题要提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首先谢谢张老师精彩的讲演,我可以先说一段方言吗? 张洪明:可以,欢迎。
王鲁湘:你考一下他,看看听得懂吗? 学生:这东西非常非常地小,放在这里没有事,放在那里没有事,放在哪里都没事。
张洪明:这是日本话? 学生:其实很多同学听起来都像日本方言。 张洪明:你是安徽人是不是?
学生:不是,我是靠得非常非常近和您的家乡上海,是江苏南通的。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这东西非常非常得小,放到这里没有事,放到那里没有事,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哪里都可以。
王鲁湘:都没有事。
学生:江苏南通应该和张老师的家乡上海离得非常非常近,可是张老师还是猜不出来。因为南通方言运用的地方特别小,南通一市六县的方言都不通,我很想知道像这样大家都猜不出来是什么意思的方言,以后会不会消失?谢谢。
张洪明: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一个问题,其实是方言将来的命运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这在学术界也是个很敏感的问题。方言、母语跟民族共同?/
*行为 文字构造
所谓六书,是后人归纳中国文字造字方法所得的类名。六书就是六种文字构造的方法,这六种方法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可分为三组:一组是象形、指事,一组是会意、形声,另一组是转注、假借。前二组虽有「文」(独体为文,如「日」字)与「字」(合体为字,如「信」字)的差异,但都是造字的基本原则,后一组则是造字的辅助原则,前人所谓「四体二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就是转注、假借。现代人讲六书,多半依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次序,但并不表示中国文字中所有象形字造完了才造指事字,不是所有指事字造完了才造会意字,也不是所有会意字造完了才造形声字,它们中间有犬牙交错、先后而造的现象。
——中国文字的造成,是由语言的声音和涵义,创造图形。因此,一个字的图形,可表现一个「物象」,或者表现一种「事象」,由这些物象或事象,代表著语言中的某一个声音,因而形成形、音、义三者合一的文字。
——中国文字的创造方法和藩衍滋多,所以在先有文字的创造成功之后,才有学者的分析归纳而成六种文字创造的方法,我们称为「六书」。
——「六书」一词,首见於《周官地官保氏》。 ——「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文字创造的方法。
——有关「六书」之目次,各家说法不一,而以宋代学者徐锴所定之次序较为合理,即: 〈1〉象形 〈2〉指事
〈3〉形声 〈4〉会意 〈5〉转注 〈6〉假借 六书总说 名称 说文解字 备 注
释 义 举 例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 以形象表物,多为名词 独体为文 指事 视而可见,察而见意 上、下
以形象表意,多为形容词、动词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 合二文以上成字,以表字义。 合体为字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
合二文以上成字,一表义,一表音,中国文字以此类最多。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 一义多字,为增字法 文字之藩衍或借用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 一字多义,为增义法 手语
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哑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听障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而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听障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的对应起来,听障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手语的历史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哑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教育却是四百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他的助手认为应该编手语字典,也花很多时间致力于手语编辑工作,可惜手势太复杂,不能泛广被人使用,何况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尤其抽象的表达更难,所以在1880年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
  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者并开始使用手语。日本模仿力强,1880年也在东京设立第一所聋哑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耐德夫人,在大陆山东成立启瘖学校,她采用口语教学,出版一套用贝利字母拼音编辑的《启瘖初阶》读本,聋人间也有他们使用的大陆型手语,而且广行于北平、上海、南京和广东,甚至香港各地,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在台的日本老师被遣送回国,三十八年大陆沦陷,有些大陆聋校的老师栈台北启聪任教,于是台北混合了一些大陆语。左营启英聋校姜校长毕业于大陆启瘖学校,则采用大陆系手语。再加上聋胞散居各地,北、中、南三所聋校地区隔离,于是聋人所使用的手语逐渐现差异。
手语的价值
  听觉障碍者沟通的方式有口语法,手语法及并用法,虽然目前世界潮流系以口语法为主干,但无可否认的手语仍不失其正实的价值。聋生要一口气才发一个单音很累,所以聋生不爱讲话而喜欢手语,除了养护训练课(上课时戴上助听器,便于口语教学)外大部份是手语教学为重,或采并用法,由其初、高中生、或全聋者都必须仰赖手语沟通。
手语的使用
  聋人之间为了简便,往往喜欢打自然手语,但文法欠顺。例:“我聪明不是”“我收到有”“她漂亮很”“你衣穷”(你穿的衣服太少了),还有一些聋人之间的专用语,于是造成语文程度较差或词句颠倒的现象,因此在校时我们尽可能的指导他们打出文法手语,或配上口语以弥补语文能力的短缺。目前推广的手语都是统一的新手语,但愿学员带动扭转聋人的语文。但初与聋人沟通时的话语仍要“简短、具体”方能引起共鸣,因听障全赖眼力看手势易疲倦,还有千万别问一些文绉绉的抽象话,例:你们学校风气如何?学生的气质怎么样?聋人往往以打手语的好坏来评价对方,因此长官莅校一定先学会一、二句打招呼用语,视察时很受聋生敬爱。所以最好以对方能接受的手语程度来沟通较好,万一有一些打不出来手语就宜用谈,但也以简短、易懂为主。
  学手语并不只是便于与聋者沟通,常人间也可以使用,如吵杂的工厂,公共场所,用手语沟通方便多多,手语研习班中的年长者表示,年纪愈大,听力愈差,因此想及时学手语,以便教会家人,便于沟通。身任教职者表示教儿童手语歌(童谣),可以促进儿童唱游表演创造能力,聋人亲人表示学手语可以减少误会,增进情感。人人可学,老少皆宜,各行各业人士皆可使用手语,例如:有位牙医自从学会手语后,聋人竞相传告,凡有患者皆到他诊所,业务蒸蒸日上,其余好处不胜枚举。
手语的语言性特征
  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杨军辉
《中国特殊教育》页)。它“用手来表达语言,手形是它的物质载体,通过手的形状、位置、运动来传递信息” (《手语性质分析》
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中国手语在使用中还可以分为手势汉语(Signed Chinese)和自然手势(Chinese Sign
Language)(《手语性质分析》
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打出来的,因而它没有独立的语法和构词体系,它的语法和构词规则是从属于现代汉语的,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语言。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两种不同的手语》哈平安
《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3期第35页),有自己特有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本文所探讨的就是指这种自然手语。   (一)手语具有社团性、社会性
  手语对听障人来说是最好的语言,是听障人交流和学习知识的手段。每个民族都有他的本族言语,对本族言语蕴蓄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听障人不是一个民族。但生理上的残缺和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自然而地形成了一个集团。交际手段的需要产生了他们的特殊言语――手势语。手势语实际上是听障人的“民族言语”――社团语言,他们对手势语怀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手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手语是由劳动产生,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伴随着语言一起成长,依赖于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同时要受到社会和语言的制约。语言的产生先有口语式的喊叫还是先有手势式的交流,目前尚有争论,正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的人认为,人类最初的语言不是有声的语言,而是手势语。有声语言是在手势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德国心理学家冯德(w.N.wundt)认为,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语言学系列教材
应用语言学》桂诗春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达思想。苏联的语言学家马尔(Mapp)也认为人类开始时只有“手的语言”,(《语言学系列教材 应用语言学》桂诗春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后来才被有声语言代替。正是古代猿人的直立行走、前肢变为手,使得猿人用身势语进行交流成为可能,由于生理上的进化和交流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有声语言,而作为没有声音的听障人来说,随着社会的进化和语言的发展,手势语越来越丰富、规范,而成为现代独立的一种语言。自60年代以来,由于欧美两地对听障人手语的重视并且正式把它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对象,使得手语在欧美国家已经作为语言的一个种类而进行研究。在欧美,不光是听障人要学习手语,对于接触听障人比较多的人来说,他们同样也在学习手语,以便与听障人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为听障人服务,促进了手语的进一步发展。
  手语是约定俗成的产物。“约定”的意思品“共同议定”,“俗成”的意思是“大众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当然,这里的“共同”最初是由听障人自己在生活和交流中双方都能理解的手势,当形成大家都能理解时,则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听障人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由于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加入,对听障人手语进行归纳、研究和创造,使得手语的词汇量不断丰富,手语不断的规范化,形成了现在的这种手势语言。
  (二)手语是听障人交际和思维的主要工具
  手语是听障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这种手语和摩尔所说的“姿势语言”是不同的。“姿势语言”使人们之间用来暂时的表达情感、态度等动作,而作为现代意义的手语则是经过了约定俗成的听障人之间能够共同使用、相互理解的交际工具,经过了研究者和教育者的研究和规定,用一定的规律,构词法则,手势的命名规范。
  听障人也是能够思维的。听障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育器官,人们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听障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听障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交际工具分语言的交际工具和身势等非活言的交际工具,听障人既然得不到语言的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感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听障人视觉很灵,通常用手势来表达意思。第三,
“眼观六面耳听八方”,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听障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
  人无论是说出言语或领会别人的言语,都离不开思维活动,没有言语,也就没有思维。听障人用手势语交谈,海阔天空,引经据典,有思想感觉的倾泻,也有不同观点剧烈争论。没有思维活动,这些丰富、活泼的具有逻辑性的言语岂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听障人思维是否通过手语进行思维的,这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但毋容置疑的是,手语是听障人进行思维的工具之一。当听障人进行思考的时候,往往会自然的掰动他的手指,例如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把事情的经过轻轻的用手语演示出来。聋哑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课文时,除老师禁止使用手语外,学生一般都要使用手语。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笔者曾对班级的13名学生进行测试,例如:356+678这个算式,2名学生能直接算出答案,6名学生先列出数式,然后再用手势在竖式下方比划,先写4,在打出进1的手势,然后打出12+1,写上3,如此写出答案。4名学生则完全用手势将各个位上的数字全部打出,按照进位法则写出答案。1名弱智学生则完全把数字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相加。手势语可帮助聋儿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如教聋儿学习“猫”一词,过程是理解词语、模仿发音、表达词语,手语可以帮助聋儿区分“猫”和其它动物的特征,从而记忆“猫”的表达形式,是帮助聋儿进行思维活动的有利手段。
  不可否认,文字、具体的事物都能成为听障人思维的工具,但显然,手势应当是听障人思维的工具之一。可见,手语能帮助听障人积极地思维,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听障人在没有掌握有声语言之前,自然的手势是他与人交流的语言,同时通过自然手势语及体态语促进了听障人的思维的发展。
  (三)手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手势的起源是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而把手势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则和聋哑教育同步的。在没有聋哑学校之前,社会的个体的简单的形象根本不称为手势语。聋教育的发展,教学上的需要和听障人彼此的需要,使手势语的词汇逐渐增加并形成它的言语规律,进而形成了一种语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聋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手语,开展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发表了论文、专著。从手语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证明手语的语言价值和地位,从手语构成的表意法(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等)、构词法(词根、词缀)、造句法(所谓“倒装句”、“省略句”)三方面作了初步分类、归纳、整理,认识了手语的结构体系。
  中国手语采用表意法来表达词的意义,沈玉林在《中国手语与美国手语表意法比较分析》(《特殊教育研究》1998.4)中把中国手语归纳为五种表意方法,即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字形、书空字形等的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如“之、山、细”等。
  上海教育学院蔡浩中在《简论聋人手势语的构成要素》(《现代特殊教育》页)中认为手语词类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但不用量词,没有叹词,而且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手语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有主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子的结构,有宾语前置、定语倒置、状语倒置、省略介词等常见特点。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是相关的事物,才能使用前缀和词根”(《手语――聋哑人的语言》赵锡安
第169页)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1993年,《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主编沈玉林先生在它的《中国手语语素分析》中运用切分法,对手语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找到了手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手语语素,并将手语与汉语在构词方法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语素构成方面的区别,证明了各有自己的构词规律(《特殊教育研究》
1993.1)。手语语素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构词方面与汉语词没有必然的对应规律,例如词语“冰”,汉语词只有1个、而手语语素是2个,一个是块,一个是冷的手势,表示冷的块状物体,这样就由两个手势组成。“房屋”汉语是用了两个语素,而手语直接用手搭成房屋的样子,用了一个语素。如果否定手语语素的特点、机械地摹仿汉语构词方式,结果只能使聋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在1983年提出了“视觉语言学”,并将手语纳入语言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他对当今语言学界的研究情况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和众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生理现象,然而历来的语言研究,过分偏重听觉方面,只顾舌头和耳朵,忽略了视觉方面,不顾眼睛和双手。他觉得这种偏颇给语言研究的深入造成了障碍。发掘手语材料以促进和更新语言理论的研究。正因为这样,他决定独辟路径,全力投入手语的研究。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几年的调查,他的看法日趋成熟,进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视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游顺钊的研究中发现,手语与口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平行现象,手语(尤其是自然手语)的资料不仅可以,而且完全应当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
手语属于语言范畴的证明
  (一)关于语言是否起源于手势,目前尚有争论。但无可否认,手语对于语言的形成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百科全书派的刚迪额克(condiHac)认为人类最初之所以有语言,是由于感情冲动而发出各种喊叫,并伴以各种手势,后来这些喊叫变成指称各种事物的声音,就成为了语言。(《论语言的起源》)德国的心理学家温德曾经在他的一些著作里详细地论述手势语的理论。他在《民族心理学》里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从人类一些有表达性的身体姿势发展而来的,这种姿势或活动就是一种原始的身势语。俄国的语言学家阿弗夏尼柯—库利可夫斯基也主张人类语言起源于手势语的理论。他断言人类在几万年的岁月中只*手势说话,有声语言是以后才有的。马尔也有类似的见解。(高名凯
, 《语言论》 ,
第354页)当然,这些观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笔者无意肯定这些观点,但从这些观点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合理性的因素,那就是手语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二)许多语言学论著已将手语或者身势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我国聋人教育专家赵锡安先生在1989年提出了“手语是聋哑人的语言”(《手语--聋哑人的语言》)。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更在“视觉语言学”的范畴对手语进行了研究,把手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爱德华·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肯定了身势语在语言中的作用。许多语言学家或语言学专著仅仅将身势语作为情感交流的普通的手势作为语言的补充,却很少涉及已经成为听障人交际工具的手语,既然身势语已经成为语言的组成部分,那作为听障人交际工具的手语理应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
  (三)对于斯大林有关语言问题的两句话的争论。
  (1)“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征的本质”(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这句话体现了语言的本质特征是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这两个特征,手语基本具有,手语专家、聋教育专家经过研究、论证,上述手语的语言学特征表明,手语具有它特定的构词规律,句法结构,由此说明,手语应当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2)“由于所谓的手势语言极端贫乏和有限,他(手势语 笔者注)在这方面是微不足道的。其实这不是语言……”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许多人以此为据,说明手势语不是语言。手势成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正是这样,斯大林只是将手语对于语言的界定仅仅局限在手语所表达的“量”上,即“贫乏”“有限”,在当时的情况下,在手语的研究、教育还不甚发达的昨天,应该是正确的。而在今天,随着教育和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手势语言已经极端丰富,手语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现在的手语词汇量已经不是斯大林那个时代的词汇量,而且,现代的手语还在不断的丰富和创造中,毋庸讳言,手语即使不在今天,就是在手语更加丰富的明天,必将成为一门语言。因此说,手语天生不是语言,最初只是言语交流的工具,只是用的人多了,产生的词语多了、词汇丰富了,形成了它特有的特点和规律,就变成了语言。
  凡是言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职能,如符号固定职能,概括职能,交流职能,翻译职能等等。手势语基本上都具备着。所不同的,手势语没有声音,是无声的言语。每种语言者有其共性又容许有其特殊性。手势语具备语言职能的共性,又有适应听障人生理残缺需要的无声的特殊性。它和汉语、日语、英语、德语等都是语言,民族语言的一种,不承认手势是语言,不但影响听障人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影响听障人的感情,影响健全人与听障人的团结。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认识手语,认识手语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和研究手语的规律,促进手语进一步的规范化发展,使其在我们的聋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手语在性质上有打意(自然手势)与打字(文法手势)两种,而统一的手语画册其基本字词是以打”意”为主,打”字”为辅。如果加以分类大约可分为如下:
  01、指物本身就是手语:   例:头、鼻、耳、嘴....   02、描写或解释形状的手语:
  例:香蕉、橘子、柚子....   03、代表某一动作的手语:   例:跑、来、去、洗、看书....
  04、指东西或某一事物的某一部份的手语:   例:鸭、鸟、房、牛、狗、羊....
  05、指与东西本身有关的手语:   例:想、记得、聪明....   06、文字手语:
  例:人、工、主、王、日、月....   07、模仿或象征的手语:   例:写、床、冷、热....
  08、方向手语:   例:告诉你、爱你、问他....   09、反方向表示相反词的手语:
  例:进步、退步、知道、不知道、会、不会....   10、英文手语:
  例:WC(厕所)、博士、硕士....   11、名字手语。   12、打不出来的手语就直接用食指写出指文字:
  例:一枚硬币的“枚”....
手语有些不可能一个手势带表一个字,有时一个手势就能带表一句话,例:不知道、告诉你,相反的也有一个字须打出两三个手势方能表达清楚的,例:恩,也有几个词汇使相同的手语,甚至还有些字无法用手语打出来,只能拿现有的有限手语来解释,或使用指文字手语,通常具体的较易表达;抽象的、形容词较难,这也是各国手语共同的阻力现象。
各地方言详解 一、东北话速成手册(完整版):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
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 一,平卷舌:
不区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
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 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 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
安排(nan-1 pai),肮脏(nang-1 zhang-1),爱人(nai-4 yin),恩爱(nen-1 nai-4)。
三,声母r 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 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 四,声调
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福读作fu-3等等。
五,其它 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另外,V和W不分(如新闻(xin-1 ven-2)),iu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六,特殊字变音
有些字变音无规律,下面给出几个常见的例子: 学(xiao-2),宿(xu-3),跃,乐(yao-4),纠(jiao-3),街(gai-1)等。
以上是东北方言总体的读音规则,一些地区还有许多差异。以辽阳为界,辽阳以东以北的(含辽阳)基本上符合上述规则,而辽阳以西的说话带了些京津河北味儿,辽阳以南的又带了些山东味儿。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东北虽然地域辽阔,可是说话却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部分:特色词汇 (带*号需要特别注意,许多东北的年青人已经不会说了,可以请教长辈) 带###符号的需要特别记忆,属于常见词汇。
*为方便大家查找,我是按照从字母A到Z的顺序给出特色词汇的。虽然总结比较辛苦,但我认为值了 东北方言 发音 普通话对照
挨排儿 :按顺序 * 懊糟 :ao-1 zao 发愁 * 熬啃 :nao-2 ken 饿,馋 扒拉: 拨弄 扒瞎: 说谎
半拉儿: ban-4 lar-3 一半儿 波罗儿盖:be-3 le ganr-4 膝盖 掰扯: 分析,计算 白唬:bai-2
hu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鼻嘎吧:bi-2 ga-2 ba 鼻屎 备不住: 有可能,也许 包源儿: 全部,全包了 冰流子: 冰柱
不靠谱(不靠盘儿): 不符实际 扯蛋:胡说八道 *呲哒: ci-1 da训斥 撮子:装垃圾的容器 刺挠: 痒
刺猫乎:ci-1 mao-1 hu-1 眼屎 藏猫儿乎: 捉迷藏 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 **打八刀:
离婚,分手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打狼:最后一名 打奔儿: 1,接吻 2,停顿,卡壳 * 叨菜: 夹菜 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 耳残: er-3 chan-2 耳屎 二虎八鸡: 傻乎乎 二椅子:不男不女 ###嗯呢:是
疙瘩(简称疙):地方 姑娘:女儿 旮旯儿:ga-3 la-2 角落 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 * 嘎:ga-3
:1,小气,吝啬 2,蛮不讲理 嘎:ga-4 超过,比下去 嘎拉:ga-3 la 贝壳 ###高:放,搁 果:吸,吮
刚刚的: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嘎拉哈:ga-3 la ha-4 一种用动物关节做的儿童玩具(有失传的危险哟)
干仗(才知道这也是东北话,一直当普通话用呢,呵呵):打架 咯应: 讨厌(这么重要的词居然忘了,该打啊) 含拉子:ha-2 la-2 zi
口水 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忽悠: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会的来打我 * 划开拐: 想通了 ###急眼:ji-1 yan-3 发火
迹哥:闹别扭 ###嗑尘:ke-1 chen 1,难看 2,丢人
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老鼻子:很多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老嘎瘩:兄弟姐妹里最小的那位 老天扒地:形容一个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唠嗑:聊天 * 妈灵:ma-1 ling 蜻蜓
埋汰:脏 毛楞三光:做事情不加思考,很着急的去做。 末了儿:最后了 磨叽:me-4 ji 罗嗦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尿性(东部方言):有骨气,真汉子 ###闹听;闹心 *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 蔫吧:没精神,枯萎
pia-4迹:一种硬纸片做的游戏工具 七吃喀嚓: 麻利,干净利落 ###欠儿蹬:应该是好出头,多事的意思气管子 曲咕:小声说
戚儿:qier-3 客人 日日的:ri-2 ri-2 de 速度快 * 如作: ru-1 zuo 舒服
赛脸:明知不对,故意那样做 ###啥:什么 水勒巴察:水性大 秃噜:失败,放开 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
###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 妥了;行了,好了
屋脊六兽:是形容一个人像古代建筑屋脊房檐儿上雕刻的兽一样,那兽立着一动不动,人就像它一样闲的没事不知道干什么好。 舞马长枪:张牙舞瓜
武武玄玄:同上 *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稀里马哈: 马虎 邪乎: 厉害 ###向着:偏袒 兴许:可能,也许
寻思:xin-2 si 思考,想 稀罕:喜欢 ###一整(就):总是,动不动(就)…… 有一嗑:you-3 yi-4 ke-2
有一拼,能比一下 杨了二正: 是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 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
眼力价:形容一个人看人准不准,多指会不会来事儿。 ###咋整: 怎么办 作死:zuo-2 si-3 寻死 * 张程:办法,能力
抓瞎:毫无办法,无法解决 准保:保证,一定 ###贼:非常,很 特色成语例句:
特别声明:这些词使用的频率在全东北都是越来越少,大有失传的危险。希望各位老乡们本着爱家乡的原则,使这些生动的“成语”继续得以使用。
无机六瘦 例句:这一天到晚在家呆的我无机六瘦的,闹停死了。 暴土杨灰
例句:前两天大风刮的我家前面暴土扬灰的,都出不了门儿了。 杨了二正
例句:你也别成天杨了二正的摇哪儿烂走了,赶紧找点正经事干干吧。 埋了咕汰(一声)=埋了八汰
例句:你这几个月没洗澡了,埋了八汰的。 得得(四声)搜搜
例句:就你好,那天还得得搜搜的跑到精神病院去做演讲去了(摘自小品:小崔说事) 吭吃瘪肚
例句:你可别在那儿吭吃瘪肚地浪费大家时间了,没准备好的话赶紧下来吧。 ber2搂瓦块儿 例句:那家伙脸长的,~搂瓦块儿的
,棵碜死了。 突鲁反仗 例句:他做事突鲁反仗的,把这事交给他还真让人不放心。 傻了八叽 例句:略
二虎八叽 例句:略 斯斯哈哈 例句:这外面老冷了,冻得我斯斯哈哈的。 老天扒地
例句:我现在都老天扒地了,还结啥婚啊,一个银过吧。 老么卡眼儿 例句:同上。 皮儿片儿
例句:老王家那小子把家里造的皮儿片儿的 魂儿画儿 例句:你这脸上抹啥了,造的魂儿画儿的 破马张飞
例句:你这是嘎哈啊,破马张飞的,能不能消停点儿 武武玄玄 例句:同上 舞马开枪: 例句:同上
吊儿郎当 例句:老李家那小子成天啥也不干,一天吊儿郎当的  五迷三道
例句:那几天喝得我五迷三道的,钱包丢了都不知道。 毛愣三光 例句:你能不能稳当点儿啊,别成天毛愣三光的让人不放心。
疙不溜脆 例句:那天他疙不溜脆的就把几个小流氓给收拾了。 七吃咯嚓 例句:同上 急了拐弯
例句:那道也成难走了,急了拐弯的 习里马哈 例句:同毛愣三光 得儿(一声)喝的
例句:你别成天得儿喝的行不,正经点儿吧。 得(四声)了八瑟(一声)=得(四声)了八搜 例句:同得得搜搜 犄角旮旯
例句:那天考试出的题尽是些犄角旮旯的东西,肯定砸了 鸡吃歪(掰)脸 例句:你这人咋回事的,一说话就鸡吃掰脸地
甩(水)裆尿裤 例句:你看看你儿子,整天甩裆尿裤地,你媳妇也不好好整整 费劲扒拉
例句:我费劲扒拉的总结这些词,大家多多捧场啊!谢谢啦 披哩扑噜 当一有人经过的时候,河边的那些青蛙披哩扑噜地全跳进了水里.
二、四川方言大汇集
【首先声明四川(包括已经独立出来的重庆直辖市)的范围很大,各地说话尽管大致相同,但发音仍有差异,我这里说得肯定是不全面的,做为一名普通的下川东人(现属重庆直辖市)只希望帮助外省人理解常见四川方言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