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王龙志 联系方式什么好

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龙志辞职创业,组织回归PC门户,移动化之路还会好么?
今天,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龙志提交了辞职信,掀起外部对年内网易高管连续辞职的热议。随后 36 氪采访了龙志本人,“确实是个人原因,想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网易客户端组织架构拆解,人员归入到 PC 端团队,统称为内容中心,PC 端主编刘晶升任网易内容副主编,主编位置暂时空缺。
从 9月 到 11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网易总编辑陈峰,网易移动总经理徐诗先后辞职。此次跟着龙志一同离职的客户端高管还包括,曾负责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和自媒体平台的主编王銮峰,负责网易本地和商务的主编梁园媛,以及新媒体实验室组长许秋里。
龙志自 2013年10月 出任新媒体中心总监,客户端编制人员最多时达到了一百多人,但并没有频道之分,而是实施扁平化管理,下设多个内容产品经理,现在将客户端的组织架构拆解后,又变成 PC 端的高层按频道接管编辑人员。
这件事情其实几个月前就开始推动了,直到今天,网易离职群里又多了几位前高管,网易应当算是回归门户时代的 PC 端了。
就在网易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人们还看到,网易该季度营收 66.72 亿元,公司净利润为 18.82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2%。
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首的网易移动产品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106%。
网易新闻客户端显然是网易新闻最优质的资产,是网易所能想到的 PC 端向移动端转变的最好入口,对于网易而言,PC 端庞大的组织架构不能拆解,闲置的资源还是要安排起来。
与此同时,客户端商业化运营势头在加大,原创内容遭遇广告位开辟、软性植入、机器化快速编辑等问题,外表看似是内容与营销部门的博弈,但实际上,据龙志表述,“网易要向流量型平台发展,势必引入第三方的资源”,不禁让人猜想,网易对于原创内容后续还会不会发力。
环境变化,下决心辞职,做女性消费类创业
“以前做事情自由度很大,想到一个 idea,你可以马上行动,不需要一级一级的审核,不论是产品、运营、内容,都可以一条线去做这件事情。” 在龙志看来,新的组织架构不如以前工作起来高效,整个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编辑不是人们想的那样,死坐班,很麻木。” 龙志在当时提出内容产品概念,是因为他觉得一线编辑有敏感度,能够迅速的发现线索,转化给运营人员,比如最新的新闻实验室的 H5 页面,其实也是一线人员和产品经理共同沟通过,认为这样的产品形态能够更加的吸引读者后开发的。
反观,现在一些产品经理脱离一线,触角没有那么敏感,除非运营与产品经理、技术之间依旧能够保持沟通畅通,否则很难保持产品的活力。
“做了十多年记者,还是喜欢做让自己有感觉的事情”。
诸多因素的变化,帮助龙志下定了决心,南方系出身的龙志仍旧有内容情怀,作为中国调查记者代表性人物之一,辞职之后的龙志,决定做女性细分领域的产品,“一些朋友听闻我创业,”,但具体做什么还没有想好,有可能会是电商,目前已获取多方投资者的青睐。
至此,网易客户端的组织回归 PC 门户又进了一步,移动化之路还好么?
原创文章,作者:董雨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p/5040041.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频现离职潮,网易移动弯道超车后正走下坡路?--百度百家
频现离职潮,网易移动弯道超车后正走下坡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或许,网易的传统优秀基因会让新闻客户端重生;或许,网易新闻客户端会开始逐渐没落。而我,对其未来的态度很不乐观!除非,有更新的改变。
频现离职潮,网易移动弯道超车后正走下坡路?
不偏不倚的说,我最喜欢的门户网站就是网易,不是因为它的新闻,不是因为它的江湖诨号“黄易”,而是因为它的网友跟帖。不管是PC端还是客户端,网易上的网友跟帖就像一门艺术。相信,与我同感的人不在少数。
也许,是网易的新闻氛围和新闻传统才有了这种新闻之外的趣味吧,总之看网易的新闻+新闻跟帖是一种享受。不过,这种享受在今后还能不能继续要成为问题了。因为,网易又一次处于人事变动的风雨飘摇之中。
11月24日上午,据知情人士透露,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龙志已提出离职,据悉龙志离职后将在女性相关电商行业创业。
龙志属于正统“南方系”,曾任《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部副主任的他于2012年加入网易,曾担任UGC中心总监,后转任新媒体中心总监,掌舵网易新闻客户端。他任期内促进了网易新闻客户端iOS和Android运营团队合并,客户端用户从1亿增长到3亿。而在最近的一季财报中,网易新闻客户端对网易财报的贡献颇大。
龙志的离开,并不是一个人的离开。据传,网易新闻客户端负责订阅和自媒体平台的主编王銮峰、负责网易本地和商务的主编梁园媛,以及新媒体实验室组长许秋里等多位核心主管也提出了辞职申请。从这几位的职务和分管领域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网易新媒体老团队已经彻底分崩离析。
那么,龙志新媒体团队(可以这样称呼)的集体出逃,究竟是一种集体拆台,还是被网易扫地出门呢?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但从网易官方的说法看,至少在龙志等人出走后,网易客户端会有大的变动。有媒体报道称,对于龙志的出走,网易官方回应到,“这是网易传媒近期在内容架构布局调整的主动为之,是正常的人事变动”。网易官方还称,龙志对新媒体的业务管理和发展不符合公司预期,内容架构调整需要任命更有管理能力和远见的人才推动内容建设。而分管内容的副总编辑刘晶分析称,“随着新闻客户端逐步发展成为公司战略级产品以后,两套分割的内容团队(门户端和移动端)不仅架构臃肿还会影响效率,不利于两端新闻的快速反应,密切协作。”刘晶透露,截至11月11日网易传媒就已经完成了内容的重新布局。目前网易传媒“门户端+移动端”内容架构已整合为“核心资讯中心”、“原生内容中心”和“轻松一刻工作室”。
网易的回应,也许是为自己“遮臊”,也许是实情。假设说网易的回应是真实的,那从网易官方的回应看,不管龙志走或者不走,原有的网易新媒体框架和理念都需要打破,门户端和移动端都要摆脱分而治之的局面。那么,龙志的辞职,究竟是网易内部重组的必然牺牲品,还是网易新闻客户端走向倒退之路噩梦的先兆呢?
网易内容架构布局调整,以及龙志的离开,预示着网易新闻客户端可能彻底回归老PC的管理框架。我感觉,这并非一件好事。
根据比达(BigData-Research)移动用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智能手机用户的渗透率达62.02%,用户规模达5.38亿。几大主流手机新闻客户端产品日益成熟,其中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和今日头条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均超过1000万。”在各大新闻客户端的数据对比中,网易新闻客户端并不落于下风,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客户端为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地位i,很难说明“龙志对新媒体的业务管理和发展不符合公司预期”。除非,网易的预期更高,目标更加远大。或者,网易需要更“有管理能力和远见的人才”。
而让网易新闻客户端回归PC,我个人感觉这更像是一种倒退。诚然,让两套分割的内容团队(门户端和移动端)并存或许会是一种人力、财力上的资源浪费。但让PC内容统领新闻客户端内容,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掣肘?PC端的内容、分发、特色与客户端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与理念。要知道,目前有很多新闻客户端干脆就没有PC版。我甚至感觉,今日头条这种类型的客户端干脆就主导着PC端,不知道这是否是我的错觉。这就像农村赶马车,将正风头正劲的网易客户端这匹小马驹冷不丁的拽回来,让它套上PC这辆车,与其他老弱的、跑不动的马共同拉一辆车,效果会好吗?
目前的各大新闻客户端,都在内容上下大力气,都在谋图大发展。一些门户的新闻客户端,甚至都有了一些新的产品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尽管今日头条之前的“千人万元计划”更像是个大噱头,可是那种态度和理想是值得其他新闻客户端学习的。在别人想方设法努力在内容上前进之际,在网易云阅读等方面起步并不晚的网易,却在新闻客户端方面开了倒车,这很难让人理解。这究竟是理念的内耗,还是网易在新媒体团队分崩离析后不得已的选择与救火?这我们真的不得而知。但看看最近一段时间网易的离职大潮,其内中微妙着实值得我们遐思。
平心而论,除去文章开头近似于玩笑的话,我对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印象不错。因为作为一位作者,网易新闻客户端编辑的勤于沟通与谦虚让我印象深刻,相比落配的凤凰——凤凰网,相比一直还停留在PC年代的新浪,网易这个同为老门户的互联网产品还是蛮讨人喜欢的。唯一的遗憾是,它在互联网移动化的道路上走的还不够远。而这一次,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辞职,网易新闻客户端何去何从?是走向倒退之路?还是会有新的发展呢?我们只有慢慢看了。或许,网易的传统优秀基因会让新闻客户端重生;或许,网易新闻客户端会开始逐渐没落。而我,对其未来的态度很不乐观!除非,有更新的改变。(首发iDoNews专栏)
个人微信:jiangbojing-2014
微信公众号:jiangbojing2013,或搜索“姜伯静”,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2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如家来说,昨天也许是命运巧合的一天,也许是被人摆了一道的日...
舌尖上的篮球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我曾为一位姑娘写过诗而她已经远去
我曾为一位姑娘写过诗而她已经远去
23:49:43&&&&&&来源:画乡网收集于网络&&
&&&&摘要:让月光照亮你所有走过的路&&给少女邓哲玉    每天在我们身边,有无数&卑微&的生命非正常地消失,邓哲玉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个社会的不公正、腐败和治安的恶化,使弱势群体成为犯罪的最大受害者。面对苦难,即
让月光照亮你所有走过的路&&给少女邓哲玉
  每天在我们身边,有无数&卑微&的生命非正常地消失,邓哲玉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个社会的不公正、腐败和治安的恶化,使弱势群体成为犯罪的最大受害者。面对苦难,即使他们多么地热爱生活,多么地为之努力,但生命也许不过如此,象树上的叶子,无声地落掉了。
  像一朵朴素的花儿,在午夜凋零
  时光停留在忧伤的十九岁
  这一刻消逝的,还有
  一个少女所有的甜蜜的梦想
  在月光照不到的城市黑夜
  罪恶让美好变得脆弱
  我恶毒地诅咒所有有罪的人们
  是他们,合谋杀害了一位美丽的姑娘
  面对生活的苦难和不公
  你的微笑,曾温暖所有人的内心
  贫穷并未让你低头,你的坚持和努力
  让我们看到一个少女的高贵和骄傲
  只是,这一切,这一切都停止了
  停止在那个月光照不到的黑暗里
  少女的梦
  再也不能如花般地绽放
  今夜,我面朝南方点燃了这些文字
  祭奠你美丽的灵魂
  愿这一缕火光
  能温暖你通往天堂的路(06-08-30)
----------------------------------分割线-----------------------------
邓哲玉的世界一个打工少女的人生轨迹
记者 龙志 王海军 实习生 谢艳艳 林旭红
核心提示邓哲玉,23岁的湖南新宁县打工妹,在广州黄埔大道遭遇飞车抢夺。因为死死抓住手提包,头部遭受重击,终不治身亡。被抢时,邓哲玉的包里,只有一个破损的手机、一个名片夹、一个本子、一把雨伞和23元零钱
2001年夏天,新宁县树人中学一帮男孩子聚在宿舍里聊天,班长刘锋说&今后谁娶了邓哲玉谁就很幸福。&
在堂姐楼上租房的一个小伙子小余,也是邵阳老乡,看上了她。邓哲玉经常来楼上上网,查找招聘信息。小余教她设计求职简历,发到求职网站上。8月12日晚,两人又通了一次电话。&我都跟父母说好了,过两年我们回家结婚&
一大早,聋哑父亲跑到村老支部书记家里比划,&我女儿被坏人抢钱,摔伤了。&他指着电视屏幕说,&就是那些坏人啊。&
这是一个苦难之家。守着3亩贫瘠的坡田,至今仍欠下了4000多元的外账
堂兄邓清凉低声,&案子什么时候能侦破呢?&没人回答。警方仍在努力侦破当中
&那二十三块钱,是她所有的积蓄了,她新公司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没发&而对于新宁小山村的父亲邓丁群而言,则意味着整整两天两夜的工作时间。他可以编织一担箩筐,换到18元工钱
《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王海军实习生谢艳艳林旭红
租屋内,李柏梅叫醒睡在地上的儿子,其他5名亲戚也陆续爬起来,他们开始整理邓哲玉的物品。
一件邓哲玉的黑色旧大衣被翻出来,母亲李柏梅把它叠好,扫清皱褶,又放回箱子。邓哲玉的家当很简单,在广州辗转谋生5个月,她甚至没有拥有过一张自己的床。
到殡仪馆时,天开始下雨,邓哲玉的骨灰被装进638元的黑色木盒里&&殡仪馆最便宜的骨灰盒。然后,一家人赶往天河客运站。10个小时后,邓哲玉的骨灰将和母亲一起回到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独石村。在南方辗转打工三年后,这个姑娘又再次回到了生命的原点。
12天前,邓哲玉,23岁的湖南打工妹,在广州黄埔大道遭遇飞车抢夺。因为死死抓住手提包,头部遭受重击,终不治身亡。而包中只有23元钱。
走出茶楼的人
2001年夏天,新宁县树人中学一帮男孩子聚在宿舍里聊天,班长刘锋说&今后谁娶了邓哲玉谁就很幸福。&
他的观点出乎意料达成共识。如果要在高5班里选出一个令男生女生皆满意的对象,邓哲玉是唯一的人选。
这帮农村或县郊的孩子,天真而又青涩,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世界。在他们眼里,邓哲玉朴实而毫无戒备,&天生让人觉得亲近。&
一个哥们悄悄告诉刘锋他生日那天只有邓送给他礼物,其实他并没有向别人提起过他的生日。&有一天,我在打球,她提着一个礼品袋过来了,是镇纸。我当时正热火朝天地学写毛笔字。&刘锋说。
同学刘玲玲至今记得她低头作数学题的样子,&她读书很认真,数学特别好,是我们班上最勤奋的学生。&
这时候,邓哲玉的组织才能也展露出来。高一国庆节,班里组织联欢活动,她自告奋勇和另一个男生主持,老师们都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之后学校的文艺比赛她都会参加,有一次合唱比赛,她和一个女孩合唱的《祈祷》得了第二名。&她每天都很开心,我以为她家境应该可以,&刘玲玲说。
实际上,邓哲玉只是没有把贫困挂在脸上。1983年1月,这个小女孩一出生,似乎已经注定要经历更多磨难。父亲是个聋哑人,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农妇。夫妇俩都很清楚,改变家庭命运的指望,只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虽然贫穷,他们还是要供孩子读书。&借债、借债、借债&&&在送女儿的遗体火化后,母亲李柏梅坐在殡仪馆外低声数落着&外婆家、舅舅家、阿姨家&&&长期的欠债,让这个黑瘦的女人在谁面前都变得沉默而谦卑。
但是,女儿却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应对。她一有空闲,就去外婆家、阿姨家,或家中,或田边,边帮忙干活,边与表姐妹们说笑。尤其是在伯父一家,和在外上学、打工的堂姐堂哥们话题更多。&她性格温和,又很勤快懂事&,伯父邓炳炎说。
在班主任戴春林老师看来,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学生,自主性特别强。&那时,她妈妈在学校边上租了个房子,她跟弟弟住在那里。&
邓哲玉邀请戴老师到她家里坐坐。&我当时一看,以为是没人住,红砖砌的房子,只有一截,另一边是拆掉的,她和弟弟住在那一截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煮饭都是在别人家的猪圈边上。&
清晨,18岁的邓哲玉起床后赶紧做饭,8点钟上课,姐弟俩吃完后,朝着各自的学校跑去。班上有60多名学生,仅有的17名女生倍受关注。邓哲玉一年到头似乎只有两件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所以看起来,好像每天都在换新装。&
但对于家事,她只字不提,因而鲜有人知道。&她从不在我们面前提起家人,只有一次,她跟我说,她家很不好,父亲不能说话,是个残疾。这还是毕业以后才说的&,刘玲玲说。
2002年夏天,邓哲玉以距离分数线4分之差高考落榜。帮家里割完稻谷后,她拒绝了姑姑供她复读的提议,去了县城里的文化茶楼。
茶楼在设在文化局院内,一楼便是新宁县图书馆,在地处偏远的小城内,这是一个显得格外清雅的地方。
显而易见,刚刚走进社会的高中生,迫切需要这份工作。&很荣幸第一次工作能来到这样一个好地方,这里很正规。&邓哲玉在日记里写道。尽管每月工资,算起来,仅有300多元,有时候还要加班到晚上凌晨,但在新宁城内,这已经算份安定而体面的工作了。
与邓哲玉同时进去的有5个人,半个月培训后,只有3人留下。现在已经是主管的凌爱云回忆说,&她高中毕业,悟性很高,是这批新人当中最快学会茶艺的。&
事实上,在邓哲玉的日记里,每一篇最后都写有诸如&泡沫红茶纯桂花+祁门红茶,煮过后过漏再冷却,最后加水摇&的茶道窍门。以此加强巩固名目繁多的培训的内容。
但很快,枯燥而琐碎的茶楼工作渐渐消磨了她的激情,她表面坚强,内心却承受巨大压力。
有一天,茶楼打烊后,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聊天,大家喝了点酒,同事李艳霞提议把心中的苦事说出来,女孩们都说起各自的辛酸。轮到邓哲玉时,她还没说,便痛哭失声。这是李艳霞印象中她唯一一次哭泣。
只有凌爱云知道她的心事,有一次放假,她去了邓哲玉的家,&她家很穷,跟她爸打招呼,没反应,她妈妈的话也比较少,弟弟还在读书,只有两间木房,很冷清的感觉。&出来后,凌爱云觉得很酸。在回城的路上,邓哲玉才平静的告诉她,父亲是个聋哑人。
到了2003年春天,弟弟的新学期开始了,父母忙着筹备学费。邓哲玉去意已决。老板不同意,她说,&我要到长沙去读书。&老板只好放行。
她是第一个走出茶楼的人。日,作完生意后,茶楼为她举办了送别party,女孩们又哭又闹,一直到凌晨4点多钟。
李艳霞则哭着送了一首《城里的月光》给邓哲玉,她&希望月亮能一直照着她走过的路。&
从长沙到东莞
除了聋哑父亲,不识字的母亲,还有读书欠下的6000多元的账,并且弟弟还在上学。这时的邓哲玉像一只皮球,在生存压力不断撞击之下,在未知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她越来越不安于内衣专卖店的小店员,&表姐邓哲林说。
位于长沙市蔡锷北路的&依之尼&内衣专卖店,人来人往,已经换了几拨主人。这是邓哲玉离开家乡后第一站。
邓哲林从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大专毕业后,在长沙一家出版社找到工作。她是家族里唯一一个读完大学并留在长沙的人。这让邓哲玉很是羡慕,这份工作也是邓哲林介绍的。
&我希望她能多长些见识,如果不是家境恶劣,她比别人要聪明的多。&邓哲林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堂妹带出来,并且教会她一些生存技能。
到长沙后,每个月工资400元。对邓哲玉而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家讨生活,她几乎没有一件化妆品,她的衣服也还是高中时那两套,她把节省下来的钱存起来,寄给家里,寄给在怀化读技校的弟弟。但生活仍捉襟见肘。
她羡慕那些正在读大学的同学,&林姐,你说我去自考好吗?&她认为惟有文凭能改变她窘迫的现状。
邓哲林为这个堂妹骄傲起来,&你应该要读书的。&
&是啊,我不能一辈子作内衣店的小店员,一辈子拿400元的工资,&邓哲玉说。于是她又为为数不多,但对她仍是一笔巨大账目的书本资料和报考费发愁起来。
三个月后,邓哲林被调往广州,她希望堂妹能跟她一起去,&我不想丢下她,姐妹俩在外头至少有个照应。&
邓哲玉欣然而往。在离开长沙前,她还穿着那件黑乎乎的外套,邓哲林给她买了件鹅黄色的连衣裙。穿着这件新裙子,邓哲玉来到了广州。此时,南方已是酷暑。扑面而来的,是燥热的天气、巨大而喧嚣的城市,以及无数和她一样顶着烈日为生计奔波的外来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此时,广东的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1500万。他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遍布珠三角的各种工厂里面加班加点地出卖劳动力。
这次,相对于很多外来妹,命运终于眷顾了一次邓哲玉,她没有成为流水线上的女工。来到广州当天,她的堂兄&&邓哲林的弟弟邓清凉&&正好从东莞到广州办事,他是深圳美之高公司驻东莞的业务员,公司正在招一批促销员。有过营业员经历的邓哲玉很顺利通过了面试。她被分配到东莞樟木头镇百佳超市。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她每天除了向顾客兜售自己的产品,还要眼疾手快帮大量的忙,用于维持超市的融洽关系。
她性格开朗,几乎不费气力便融入新的环境。&她是一个很会关心人的女孩子,&她当时的主管李作军说,&我以为她应该出生在一个很健康幸福的家庭,因为她好逗,人际关系特别好,并且每年年底公司的春节联欢她都是活跃分子,后来我才知道她的父亲是聋哑人,她从来没有流露出自卑的情绪。我觉得非常不容易。&
公司规定每个月的营业额为1万元。邓哲玉进去后,业绩总在15000左右,因而被评为2004年优秀员工。
这个时候,高中同学李慧正在一家皮革厂打工,每个月只有500元工资&&这似乎是每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的宿命,&没有文凭,没有关系,只能干苦力活。&
&你来樟木头吧,我帮你找工作,&邓哲玉说。最终她说动了主管,让同学加入美之高的促销队伍。
&外出打工就两条途径,一是亲戚帮忙,二是同学或者朋友的关系,有时后者更重情谊,&李慧说。
租屋内,李柏梅叫醒睡在地上的儿子,其他5名亲戚也陆续爬起来,他们开始整理邓哲玉的物品。
一件邓哲玉的黑色旧大衣被翻出来,母亲李柏梅把它叠好,扫清皱褶,又放回箱子。邓哲玉的家当很简单,在广州辗转谋生5个月,她甚至没有拥有过一张自己的床。
到殡仪馆时,天开始下雨,邓哲玉的骨灰被装进638元的黑色木盒里&&殡仪馆最便宜的骨灰盒。然后,一家人赶往天河客运站。10个小时后,邓哲玉的骨灰将和母亲一起回到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独石村。在南方辗转打工三年后,这个姑娘又再次回到了生命的原点。
12天前,邓哲玉,23岁的湖南打工妹,在广州黄埔大道遭遇飞车抢夺。因为死死抓住手提包,头部遭受重击,终不治身亡。而包中只有23元钱。
走出茶楼的人
2001年夏天,新宁县树人中学一帮男孩子聚在宿舍里聊天,班长刘锋说&今后谁娶了邓哲玉谁就很幸福。&
他的观点出乎意料达成共识。如果要在高5班里选出一个令男生女生皆满意的对象,邓哲玉是唯一的人选。
这帮农村或县郊的孩子,天真而又青涩,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世界。在他们眼里,邓哲玉朴实而毫无戒备,&天生让人觉得亲近。&
一个哥们悄悄告诉刘锋他生日那天只有邓送给他礼物,其实他并没有向别人提起过他的生日。&有一天,我在打球,她提着一个礼品袋过来了,是镇纸。我当时正热火朝天地学写毛笔字。&刘锋说。
同学刘玲玲至今记得她低头作数学题的样子,&她读书很认真,数学特别好,是我们班上最勤奋的学生。&
这时候,邓哲玉的组织才能也展露出来。高一国庆节,班里组织联欢活动,她自告奋勇和另一个男生主持,老师们都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之后学校的文艺比赛她都会参加,有一次合唱比赛,她和一个女孩合唱的《祈祷》得了第二名。&她每天都很开心,我以为她家境应该可以,&刘玲玲说。
实际上,邓哲玉只是没有把贫困挂在脸上。1983年1月,这个小女孩一出生,似乎已经注定要经历更多磨难。父亲是个聋哑人,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农妇。夫妇俩都很清楚,改变家庭命运的指望,只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虽然贫穷,他们还是要供孩子读书。&借债、借债、借债&&&在送女儿的遗体火化后,母亲李柏梅坐在殡仪馆外低声数落着&外婆家、舅舅家、阿姨家&&&长期的欠债,让这个黑瘦的女人在谁面前都变得沉默而谦卑。
但是,女儿却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应对。她一有空闲,就去外婆家、阿姨家,或家中,或田边,边帮忙干活,边与表姐妹们说笑。尤其是在伯父一家,和在外上学、打工的堂姐堂哥们话题更多。&她性格温和,又很勤快懂事&,伯父邓炳炎说。
在班主任戴春林老师看来,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学生,自主性特别强。&那时,她妈妈在学校边上租了个房子,她跟弟弟住在那里。&
邓哲玉邀请戴老师到她家里坐坐。&我当时一看,以为是没人住,红砖砌的房子,只有一截,另一边是拆掉的,她和弟弟住在那一截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煮饭都是在别人家的猪圈边上。&
清晨,18岁的邓哲玉起床后赶紧做饭,8点钟上课,姐弟俩吃完后,朝着各自的学校跑去。班上有60多名学生,仅有的17名女生倍受关注。邓哲玉一年到头似乎只有两件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所以看起来,好像每天都在换新装。&
但对于家事,她只字不提,因而鲜有人知道。&她从不在我们面前提起家人,只有一次,她跟我说,她家很不好,父亲不能说话,是个残疾。这还是毕业以后才说的&,刘玲玲说。
2002年夏天,邓哲玉以距离分数线4分之差高考落榜。帮家里割完稻谷后,她拒绝了姑姑供她复读的提议,去了县城里的文化茶楼。
茶楼在设在文化局院内,一楼便是新宁县图书馆,在地处偏远的小城内,这是一个显得格外清雅的地方。
显而易见,刚刚走进社会的高中生,迫切需要这份工作。&很荣幸第一次工作能来到这样一个好地方,这里很正规。&邓哲玉在日记里写道。尽管每月工资,算起来,仅有300多元,有时候还要加班到晚上凌晨,但在新宁城内,这已经算份安定而体面的工作了。
与邓哲玉同时进去的有5个人,半个月培训后,只有3人留下。现在已经是主管的凌爱云回忆说,&她高中毕业,悟性很高,是这批新人当中最快学会茶艺的。&
事实上,在邓哲玉的日记里,每一篇最后都写有诸如&泡沫红茶纯桂花+祁门红茶,煮过后过漏再冷却,最后加水摇&的茶道窍门。以此加强巩固名目繁多的培训的内容。
但很快,枯燥而琐碎的茶楼工作渐渐消磨了她的激情,她表面坚强,内心却承受巨大压力。
有一天,茶楼打烊后,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聊天,大家喝了点酒,同事李艳霞提议把心中的苦事说出来,女孩们都说起各自的辛酸。轮到邓哲玉时,她还没说,便痛哭失声。这是李艳霞印象中她唯一一次哭泣。
只有凌爱云知道她的心事,有一次放假,她去了邓哲玉的家,&她家很穷,跟她爸打招呼,没反应,她妈妈的话也比较少,弟弟还在读书,只有两间木房,很冷清的感觉。&出来后,凌爱云觉得很酸。在回城的路上,邓哲玉才平静的告诉她,父亲是个聋哑人。
到了2003年春天,弟弟的新学期开始了,父母忙着筹备学费。邓哲玉去意已决。老板不同意,她说,&我要到长沙去读书。&老板只好放行。
她是第一个走出茶楼的人。日,作完生意后,茶楼为她举办了送别party,女孩们又哭又闹,一直到凌晨4点多钟。
李艳霞则哭着送了一首《城里的月光》给邓哲玉,她&希望月亮能一直照着她走过的路。&
从长沙到东莞
除了聋哑父亲,不识字的母亲,还有读书欠下的6000多元的账,并且弟弟还在上学。这时的邓哲玉像一只皮球,在生存压力不断撞击之下,在未知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她越来越不安于内衣专卖店的小店员,&表姐邓哲林说。
位于长沙市蔡锷北路的&依之尼&内衣专卖店,人来人往,已经换了几拨主人。这是邓哲玉离开家乡后第一站。
邓哲林从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大专毕业后,在长沙一家出版社找到工作。她是家族里唯一一个读完大学并留在长沙的人。这让邓哲玉很是羡慕,这份工作也是邓哲林介绍的。
&我希望她能多长些见识,如果不是家境恶劣,她比别人要聪明的多。&邓哲林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堂妹带出来,并且教会她一些生存技能。
到长沙后,每个月工资400元。对邓哲玉而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家讨生活,她几乎没有一件化妆品,她的衣服也还是高中时那两套,她把节省下来的钱存起来,寄给家里,寄给在怀化读技校的弟弟。但生活仍捉襟见肘。
她羡慕那些正在读大学的同学,&林姐,你说我去自考好吗?&她认为惟有文凭能改变她窘迫的现状。
邓哲林为这个堂妹骄傲起来,&你应该要读书的。&
&是啊,我不能一辈子作内衣店的小店员,一辈子拿400元的工资,&邓哲玉说。于是她又为为数不多,但对她仍是一笔巨大账目的书本资料和报考费发愁起来。
三个月后,邓哲林被调往广州,她希望堂妹能跟她一起去,&我不想丢下她,姐妹俩在外头至少有个照应。&
邓哲玉欣然而往。在离开长沙前,她还穿着那件黑乎乎的外套,邓哲林给她买了件鹅黄色的连衣裙。穿着这件新裙子,邓哲玉来到了广州。此时,南方已是酷暑。扑面而来的,是燥热的天气、巨大而喧嚣的城市,以及无数和她一样顶着烈日为生计奔波的外来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此时,广东的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1500万。他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遍布珠三角的各种工厂里面加班加点地出卖劳动力。
这次,相对于很多外来妹,命运终于眷顾了一次邓哲玉,她没有成为流水线上的女工。来到广州当天,她的堂兄&&邓哲林的弟弟邓清凉&&正好从东莞到广州办事,他是深圳美之高公司驻东莞的业务员,公司正在招一批促销员。有过营业员经历的邓哲玉很顺利通过了面试。她被分配到东莞樟木头镇百佳超市。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她每天除了向顾客兜售自己的产品,还要眼疾手快帮大量的忙,用于维持超市的融洽关系。
她性格开朗,几乎不费气力便融入新的环境。&她是一个很会关心人的女孩子,&她当时的主管李作军说,&我以为她应该出生在一个很健康幸福的家庭,因为她好逗,人际关系特别好,并且每年年底公司的春节联欢她都是活跃分子,后来我才知道她的父亲是聋哑人,她从来没有流露出自卑的情绪。我觉得非常不容易。&
公司规定每个月的营业额为1万元。邓哲玉进去后,业绩总在15000左右,因而被评为2004年优秀员工。
这个时候,高中同学李慧正在一家皮革厂打工,每个月只有500元工资&&这似乎是每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的宿命,&没有文凭,没有关系,只能干苦力活。&
&你来樟木头吧,我帮你找工作,&邓哲玉说。最终她说动了主管,让同学加入美之高的促销队伍。
&外出打工就两条途径,一是亲戚帮忙,二是同学或者朋友的关系,有时后者更重情谊,&李慧说。
小镇上的生活
最初的时候,两个女孩住在一起。一室一厅。卧室小的只能放下一张床。后来李作军和另外一个男孩子找房子,邓哲玉嫌每个月350元的租金太贵,于是四个人挤在了一起,两个男孩子睡客厅。&公司不包吃住,底薪1000元,有提成。那个时候,她每个月大概可以拿到1500元左右的薪水,&李慧说。但也只是经手而已,她要把那些钱如数寄给家,每个月只给自己留300元的生活费。
正好碰上家里都有急事,两个女孩子悉数寄钱回家,还向同事借了不少。去年8月,足足有一个礼拜,她们身无分文,锅都没的开。买了几斤米,每天煲粥喝,喝到晚上,肚子咕咕的叫,枯坐在家里,心闷的慌,出去走走,没几步便消化了,肚子又咕咕叫起来。
有一次,邓哲玉的姑姑到樟木头,打电话喊她出来吃饭,等了很久,大家没耐心了,吃完后邓哲玉才匆忙赶来。
姑姑问,&为什么才来?&
她说,&姑姑,坐摩托车一下子就到了,但坐摩托车要5块钱,石新医院有个免费接送病人的车,我等那趟车过来的。&
这种近乎吝啬的举动,仅仅针对自己。去年上半年,李作军家里出了点事。邓哲玉知道后,塞给他1500块钱,&那时她刚发工资,那个月她是借钱度过的。今年2月份还了600块,另外900块一直没机会还。之后在网上聊天时说还钱给她,她说等你有钱的时候再说吧。&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网上聊天,几天后,邓哲玉遭到抢劫,最终抢救无效。
没有什么大过亲情和友情了,邓哲玉也因此受累。弟弟邓青园比她小4岁,初中毕业,举债送到技校读书,不到一年,又退回来读高中,依然没有读到一年便离开学校,&心玩野了,已经静不下了&。
2005年暑假,他来投奔姐姐。有两个月时间,&他没找到工作,成天睡觉,醒来就去上网,话也不多。&姐姐经常被气的干瞪眼,下班后又要到处奔波帮弟弟找工作。
找到工作后,邓清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300元。他拿去买了一双100多元的皮鞋,这个时候,邓哲玉刚好把钱借给了朋友,连房租都付不起。没过几天,鞋子就坏掉了,邓哲玉领到工资又给弟弟买了一双近200元的鞋。弟弟的到来,非但没有改善什么,反倒给邓哲玉增加了不少麻烦。此后,她每月要支付两份房租和伙食费。
2005年7月,李慧离开超市,选择了工厂,&那里生活稳定,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不用太辛苦,&她对每天依然早出晚归的姐妹说。
邓哲玉只是笑了笑,她天生喜欢自由,不受框架禁锢。于是她们又聊到了将来,在每次精疲力尽回到小出租屋时,姐妹俩总喜欢躺在床上谈起那些若即若离的梦想,&存些钱回到新宁县城开家小店铺,作衣服,卖花都行。&
只有这时,她们才感到心灵和身体的平静。
&你不要老想着弟弟了,&李慧最后叮嘱她,&他都这么大了,成天依赖你。&
邓哲玉叹了口气说,&我也不管了,随他去。&
漂泊中的爱情
如果一切正常。三五年后,邓哲玉的生活应该是这样和男朋友回到家乡新宁,然后在县城里租个门面,结婚生子。这通常是极大多数出走农村的年轻人梦想中的惬意蓝图&&赚了一些钱,然后回到家乡,终止漂泊。
2005年11月,邓哲玉回家后再也没去过樟木头。那间几百平方米的卖场终究不是她的梦想。过完年后她来到广州,堂姐又一次接纳了她。这时候,邓哲林已经找到了一份月薪2000元左右的工作,在等待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
邓哲玉承认这种知识不均等造成的差异。她更要努力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她选择了作业务。&这个行业,做成了一单好买卖,有时可以抵好几个月。&
命运似乎开始向她微笑。住在堂姐楼上的余向军是个率性的小伙子,27岁,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广州作了5年IT销售。这个期间,邓哲玉经常来楼上上网,查找招聘信息。向军教她设计求职简历,发到求职网站上。
跟所有在这个城市中漂泊的心一样,他们的感情历程更是一种相互慰籍支撑前行。
&她跟别的女孩不同,她是我见过最亲和心地最好的女孩,&向军说。&她进取,对生活乐观,我喜欢听她的傻傻的笑,能消除任何疲惫和烦恼。&
自从高中被男生赞誉为最佳结婚对象后,邓哲玉身边不乏追求者。她也有过青春少女萌动的心思,只是在苦难面前,她想的更远。
&她追求的是一种感情和生活上最佳伴侣。&即便那些被她拒绝的男孩子,她也不愿意去伤害。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流于奔走的爱情是卑微的。5月,向军辞掉了工作。他开始沉溺于网络游戏。刚刚在一个环保产品公司谋得推销员工作的邓哲玉两头忙累。她回来还要照顾渐渐颓废的男友。有一天,她喊向军出去吃饭,没有应答,她一个人下去,拎了盒饭上来,男朋友仍不理会。邓哲玉心灰意冷的离开。仅半个小时候后,她再次回到出租屋,向军开始清醒,主动问候女友。这是他们唯一一次&闹别扭&。
和很多单纯的内地女孩子一样,一旦认定,她就要为这个义无反顾地付出。她曾经告诉一个女同事小甘,自己对这份工作不满意,但是,由于男朋友赋闲,她不敢轻易放弃。然而,工作实在不易。在拿到第一个月500元的工资后,公司宣布,下月起连底薪也要取消。邓哲玉还是选择了辞职,再谋生路。
&她不喜欢出去&,向军说。其实,他也明白,女朋友很清楚,在这个城市里,哪怕出去到步行街上走一走,至少都要花两块钱的车费。
生活异常节俭,但并不因此缺乏色彩。邓哲玉温和娴静的言谈举止间,常常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她喜欢新鲜事物,喜欢网络,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她称自己为&无雨&,她的宣言是&过快乐的生活&。
7月初,她终于又找到一家礼仪礼品策划公司,做业务员。这份工作让她相当满意。同事和老板都不错,重要的是,在这里,她说自己不止是挣钱糊口,还找到了做事的快乐。
邓哲玉有一个笔记本,记着她给自己定的目标,其中一篇写道
每天最少见一客户,每天要找一个信息,每天要打20个电话(不得少于20个);每周业绩一定不得少于四万(从第三个月开始实施);每月工资一定不得少于3000元,每月存入银行1500元&&寄回家过年,不得少于1000元,人情&&
工作之余,邓哲玉还在学习英语。&她说为找到好工作增加筹码&,男朋友说。在英语练习中,她似乎也偏爱积极词汇,笔记本上,满页写的都是optimist(乐观主义者)、active(积极的)等。
7月11日,向军回长沙应聘。邓哲玉没有去火车站送行,她只将男友送到棠下公交站台,&走吧,我没事,&向军说。
邓哲玉挥挥手,转身离去。从没有过的复杂心绪跃上邓哲玉心头,她在QQ主页里写道他有可能去长沙发展,那我呢?我一时间有点迷茫,如果我没和他在一起,会不会像他和他以前的女朋友那样的结果了?他说我想的多,可是这些我不得不想呀,关系着我们俩的将来&&
两人保持着每天一次的通话频率。8月12日晚,两人又通了一次电话。&我都跟父母说好了,过两年我们回家结婚,&向军说。
8月13日凌晨2点,在长沙的向军接到朋友电话,邓哲玉出事了。这个时候,离他原定回广州的时间还有10个小时。
守望的父亲
8月12日晚,邓哲玉告诉堂姐出去见一个朋友,就再也没有回来。
被抢时,邓哲玉的包里,只有一个破损的手机、一个名片夹、一个本子、一把雨伞和23元零钱。
23元钱,对邓哲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二十三块钱,是她所有的积蓄了,她新公司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堂姐邓哲林说。
而对于邓哲玉远在新宁小山村的父亲邓丁群而言,则意味着整整两天两夜的工作时间。他可以编织一担箩筐,换到18元工钱。
但现在,这个已经48岁的聋哑父亲更期盼女儿回家,他没心思去剥那些堆积如山的玉米棒,没功夫编织箩筐,他在等他的女儿回家。
&等这次回来,就不要让她出去了,在家里跟你作衣服,帮你带孙子。&他比画着跟姐姐&&邓哲玉的姑姑说。
8月13日凌晨,邓哲玉的母亲接到噩耗,连夜赶到广州。她安慰心急如焚的丈夫说,&阿玉在外面出了点事,不过不要紧,我去看看她。&
一大早,聋哑父亲跑到村老支部书记家里比划,&我女儿被坏人抢钱,摔伤了。&他指着电视屏幕说,&就是那些坏人啊。&
邓丁群一辈子没离开过独石村。没多少人能看懂他的手势,他嗷嗷哀嚎的声音,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悲情。他朴素而简单的世界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他没读过书,但能简单写些名字,诸如亲人的名字。在他家墙壁开裂的木板堂屋里,挂着一本月历,数字11日上方,他用红珠笔歪歪斜斜写下了&邓玉&两个子,&哲&字笔画复杂,他无法写出来。邓丁群指着月历上的数字问姐姐邓中秋,&阿玉还要多久回来?&
姐姐答不上来只好陪着笑撒谎,&大概还要一个星期吧。&
&怎么要那么久?&他指着后脑勺问,&是不是很严重?&
姐姐还是笑着说,&没事,已经快好了,快回来了。&
在有人聊天时,他聚精会神的听着,睁着眼睛无助的望着大家,他希望能听到关于女儿的消息。邓中秋知道,只要自己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个内心极为敏感的聋哑弟弟就会以为一切都好,一切都会没事。她把外甥女的所有照片收藏起来,怕弟弟看出端倪。
但邓丁群还是翻出了那本厚厚的相册,看到女儿时,他神采奕奕,欢快如稚童。他的意思是,&这就是我女儿。&
这是一个苦难之家。守着3亩贫瘠的坡田,至今仍欠下了4000多元的外账。这也是邓丁群极力供养女儿读书的原因。他不希望后辈也像他这样了却残生。村子有800多人,只有5个人读大学,他希望女儿也是其中之一。当梦想破灭后,女儿的坚强和孝心,让他感受到一点一滴的满足,他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
儿子去年回家,染了黄头发,还挂了耳环,邓丁群彻底失望了。女儿一直是这个家的骄傲。去年过年回家,她给父亲买了一个按摩器。此刻,见到有陌生人来访,父亲又乐巅巅跑进屋翻箱倒柜,找到那台包装精美的仪器,嗷嗷叫喊着,示范起来。每天太阳落山,邓丁群都会跑到门前的篱笆前,看着通往山村的唯一一条小路,发呆。
一切仍在继续的
&我们一直隐瞒着他,当他知道阿玉的消息后会是怎样?他喊又喊不出,说话又没人听得懂,他肯定会将心窝挠出血,走向极端。&姐姐邓中秋说。那天,在花都工作的刘峰接到在广州工作的同学李四强的电话,说邓哲玉出事了,现在在医院。
&我并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听说很危险。我去到医院时,医生已经宣布她脑死亡。&李四强问还记得你说过的那句话吗?现在谁也不能享受她的幸福了。
向军也不能。对于今后的生活,他一下子陷入迷茫。&没想过该怎么走,她一辈子在苦水里泡着,她为人这么好,怎么偏偏会是她?&
他的邮箱里至今保留着,女友最后的那些信件。在那些分别的日子里,他们几乎每天都有通信,最多一天连写两封。
最为痛心并懊悔的,莫过于邓清远了。他的黄头发已经褪色,耳环也取下来了,&我对不起我姐姐&他反复念叨着。在一旁的伯父说,&如果阿玉知道,弟弟开始愧疚,决定重新做人,她也会开心的。&
只有堂兄邓清凉低声在问,&案子什么时候能侦破呢?&
没有人回答。警方仍在努力侦破当中。
8月23日上午,邓哲玉的尸体在广州火化。两天后,母亲和弟弟会带着她的骨灰回到故乡。堂姐邓哲林也准备离开这座城市了。9月初,她要回去读研究生。&在外面打工真的很苦,这么年来,我已经累了,厌倦了,我想回家。&
就在这天下午,在新宁县文化茶楼里待了5年的凌爱云向老板提出了辞职,她准备来广州打工。她说,&我在这个县城里待了整整5年,我想到外面看看。&
我曾为一位姑娘写过诗,而她已经远去
本网站为综合性门户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均标明出处,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陕ICP备号 qq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凹凸曼 龙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