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听说全娱乐圈我最好像有个这个顶尖娱(乐?场里面的都有些什么游!戏呢?可以有两个账号吗怎么样的?谢谢

潇湘晨报:有多少古装戏可以胡来
日 13:35来源:潇湘晨报字号:|
这个不需要多解释了吧。(图出《武则天秘史》)
黄老邪的&碧海潮生按玉箫&很有名,只是这个是笛子还是箫呢?(图出《神雕侠侣》)
注意前景!这不是16世纪才传入台湾的火龙果吗?怎么五代十国就有了?(图出《倾世皇妃》)
这年头,看戏不挑刺几乎是件稀罕事儿,逢上&秘史&&后宫&等题材,不戏说恶搞一番,似乎都没法彰显出观众的存在价值与智商优越感,微博上、电梯里、饭桌上、论坛里,最新的雷剧囧照总能被堂而皇之端上台面。天涯常客&斯库里&也是众多吐槽客的一员,他曾经每天花四个小时,将电视剧一帧一帧截图,这样乐此不疲,就是为了找出BUG。
本报记者沈参展娟娟长沙报道
最受青睐的&吐槽&对象
喊个名字都这么穿越
历史题材的剧最容易出错的就是称谓了,最近被网友挑刺最多的是开篇中武则天自我介绍的那句台词(如果不了解,可自行百度之)。
再想象一下,自己口中碎碎念的,居然是自己死后的谥号,有没有一种惊悚感?这样的错误比比皆是:在里,饰演的孝庄太后在剧中一口一个&我孝庄&&&&每次我看到斯琴高娃在那说&我孝庄&,我就有种冲进电视机里面吼她的冲动:拜托,你还没死啊!&一个深受历史学浸染的网友调侃。中也曾出现过齐国侍从报齐威王驾到的场景。&孝庄&也好,齐威王也好,都是谥号,建议在使用前多翻翻资料。
今为古用,穿越千年遇见你
没事卖弄一下古文一直被认为是很有范儿的事,但如果错用,那就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了,不信往下看&&
去参加会盟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这句话实际是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
更荒唐的是,《大清御史》客厅里挂的字画竟然是的《卜算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里王莽劝谏皇帝说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话怎么跑到一千年前了?)
玉米、火龙果,辣椒&&
玉米和辣椒总能让不少正史剧流露出&穿越&气息,从到新版《水浒》,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梁山好汉,想要果腹,好像就只能联想到玉米棒子。但考据派说,玉米应是到了明朝时期才正式引进,在或北宋时期,想都没得想。此类穿帮还有,中的火龙果(16世纪传入台湾);《新还珠》中的《独唱团》&&
表演篇&&无故反弹琴?
为了展现一下古人的闲情逸致,高雅风度,古装剧里弹琴吹笛往往是不可少的。不过这种场面给专业人士看了,估计又得泪奔了。&横吹笛子竖吹箫&是笛子与箫之间最直接的差别,在TVB版电视剧里,从黄老邪到东邪门人程英都是拿着箫横摆吹得不亦乐乎。听说过反弹琵琶,没见过&反弹琴&,版《神雕侠侣》中小龙女一场弹古琴的戏被不少人吐槽,因为她把琴拿反了。古琴一头大一头小,大的那边即为琴头,弹琴时琴头在右,但小龙女则是将左右搞混。中,宁静也被挑出了好几张&反弹琴&的照片。
&专业吐槽家&的挑错情结
4小时解析一集,是每天最兴奋的活儿
与&秘史&&后宫&等剧几乎同时出现的,大概就是贴吧论坛里的专业吐槽帝,网友&斯库里&就是天涯常客,今年年初《宫》热播时,他每天要花四小时看上一集&&不是网速太慢,而是&兴趣点&太多,所有台词、剧情、道具、称谓等不合时宜的BUG,都能成为他的吐槽对象。
潇湘晨报:作为天涯有名的烂剧&吐槽&控,你几乎要一帧一帧截图来普及历史常识,一般看上一集电视剧要花多长时间?
斯库里:我记得当时吐槽《宫》时,是每天七点半就开始在微博上守着吐槽,通常要4个小时左右吧。
潇湘晨报:每天用4个小时,动力和成就感怎么来呢?
斯库里:《宫》是号称&翻了20遍清史稿&的&正剧&吧,哈哈。其实要是《倾世皇妃》这类摆明了是普通穿越剧、架空剧或者戏说题材,我反而没有激情吐槽了。成就感这方面,很多看官的回复都非常棒,看帖回帖也是个乐子。有些老师看过我的吐槽帖后,还回帖跟我说,用我的言论去告诉学生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这个真的特别有成就感。
潇湘晨报:最近《武则天秘史》几部热剧BUG层出不穷,像这种剧犯哪几种错误是你坚决无法容忍的?
斯库里:这个不好说,各人标准不同。比方说《后宫》里演员的台词中出现&英宗&这个庙号,庙号是皇上死后进太庙时上的尊号,没死的话是不可能出现的。我对于这种常识错误就不能忍了。
潇湘晨报:据说很多人都有烂剧受虐症,不少片方也会有意无意制造雷点提升话题度,你怎么看?
斯库里:这方面,毕竟我也不是业内人,所以不好评价。不过这种行为对于快餐剧(提升人气)来说确实是最有效的。
潇湘晨报:判断历史失实,你一般是根据哪些资料得出的结论?
斯库里:一般来说,除了明显和记忆中不符的BUG&&比如前面提到的庙号,大多数失实只要简单地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答案。如果搜索答案看起来不太靠谱,就会尽量地查资料去做各种交叉比对。网上的信息量基本上足够了,我也经常打电话去找人请教。遇到实在拿不准或资料不齐全的,就会在微博上列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不过这类的BUG也不常见。
潇湘晨报:什么原因让你有了吐糟的欲望?
斯库里:很早就喜欢吐槽了,《王朝》的那句&我孝庄&的经典台词,还有张纪中的金庸剧等等,在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就常提起。至于在微博上用四个小时吐槽一集&&因为《宫》实在BUG太多了。
郦波:形成合力,传播正确的东西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节目《非常靠谱》常驻嘉宾
喜欢找BUG的,还有不少历史学家。每一部古装剧播出,就会引起一些专家学者关于剧情与史实不符的批判,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差错、戏说会影响到观众对于历史的判断。对此,曾在《百家讲坛》主讲的郦波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目前大家对于&历史剧&的挑剔,大多是没有明确的定位:&像秘史剧、穿越剧这种,它就点明了是在进行艺术演绎和加工,它需要一些噱头,像《步步惊心》这种它来自于小说,本身就是借助一个桥段进行演绎,虚构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正史剧历史题材还是要能够尊重历史。
对于网友和专家指出来的各种历史错误,郦波表示,偶尔出现差错很正常,但这也跟过于商业化有关,&谁都会有错的时候,但很多影视剧现在是为了凑集数,生搬硬套一些剧情,导致出错太多&。
相比起一些专家学者对于这种错误会&带坏&观众的忧虑,郦波反而认为,这间接造成了一个良性合力,&比如现在一部电视剧出现错误,网友或者专家在网上将其揪出来,然后媒体再报道,再公布出真实的史实,一来二去,它反而形成了一种合力,将正确的东西传播出去,引来了大家关注&。所以他坚持认为历史不应该成为历史学家的禁脔,&没必要对影视剧有过高的要求,拍电视剧不是搞学术研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姜燕]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刘德华:谢霆锋比我拼命10倍 我怎么会有亲密戏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刘德华&&& 广州日报1月17日讯
昨日,导演陈木胜、主角()到广州为影片宣传。()整个过程大谈影片避谈太太,但也会用一句“我怎么会有亲密戏呢”来开自己的玩笑。有媒体报道日前刘德华在上海出席活动时表示“今后的30年我都默许给了我的老婆”,刘德华对此表示否认:“我完全没有讲过这句话。还好你们问到,否则我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笑着练习七星拳&
  接拍《新少林寺》刘德华难以避免被拿来跟老版《少林寺》的()比较。在导演陈木胜眼中,()、刘德华两位都是顶尖的演员,但风格不同,李连杰比较偏重武打,而刘德华在他眼中是演技派。
  片中的刘德华身为魔头军阀被所害,为给妻女报仇练武,没想到人性从此转变,导演陈木胜表示,禅武跟的截拳道一样,背后都有一套精神和道理,打起这套功夫人会很愉悦,这也导致了《新少林寺》少林武功不像旧派动作片风格那样追求一个“快”字。
  记者:当时练拳时有没有受伤?
  刘德华:基本没有受伤。本来需要练两三个月的拳,但我练这套七星拳练到第3个星期的时候,师傅跟我说不用练了,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关于禅武他说得很玄,我想我至今也还没有完全参透。但师傅说过,练拳不应该想着杀人,不用嘿嘿哈哈地打得很猛。其实,你的拳打对面这个人,要用多少力,是要发乎心里的情感,而不是想着杀死他。我是用笑的、自在的态度在练这套拳,那种感觉挺好。
  记者: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觉得你现在打得比他还好看,干脆以后他拍文戏你拍武戏算了。
  刘德华:我是长得比较好看而已,哈哈哈。
  陈木胜把马当汽车来用
  记者:你觉得片中的动作场面怎么样?
  刘德华:对,陈木胜导演设计得很棒,我演的这个军阀非常讲排场,到处出行都是出动多驾马车的大阵仗,有一场打戏,陈木胜是个喜欢拍追车戏的导演,但这次他把马车当作汽车来用,非常好看,很有现代感,放在当时的历史也很合理。
  少林有些武功比较特别,有些是躲在桌子底下打的,我和霆锋在大殿横梁上面有一场这样的打戏,拍了一个星期,后来整段都剪掉了,连一个镜头都没有。
  记者:文戏方面呢?因为影片长度,你的角色的转变过程不能完全体现在影片里,哪一段戏你会觉得没能剪到影片中比较可惜?
  刘德华:我觉得3个半小时的导演剪辑版比较好,里面讲到我饰演的这个魔头怎么跟太太相处,他怎么跟社会相处,他怎么跟女儿相处,他怎么跟敌人相处,这个过程被删掉不少。没办法,为了市场被删掉了。希望这个导演剪辑版能够跟大家见面,等电影票房三四亿的时候吧哈哈。我和一些恩爱的戏也被剪掉了。
  记者:那些戏份很亲密?
  刘德华:没有,我怎么会有亲密戏呢?
  ()比我拼命10倍
  记者:你和20多年没有合作,这次感受如何?
  刘德华:其实我和他一路都算是有合作,1986年我到嘉禾拍片之后,他做过不少导演、动作指导的工作,就算是大家分开拍戏,也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戏怎么样怎么样,也常常在一些场合进行沟通。
  记者:这次谢霆锋表现怎么样?
  刘德华:他呀,拼命三郎。如果说我很拼命的话,他比我拼命10倍。在表演方面,他一直有自己的方向和路向,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觉得他很有自己的见解,这次他在《新少林寺》中的表现也很有亮点。
  记者:谢霆锋比你拼命,片中另一个合作对象也跟你一样是劳模,这些长江后浪会不会带给你压力?你会怎么应对?
  刘德华:我就随波逐浪就好了,嘿嘿,没所谓。我从徐克导演身上看到,每一个电影人应该和前辈、后辈分享见解。
  记者:在香港刚刚上映,怕它抢掉《新少林寺》的观众吗?
  刘德华:它一定会呀,怕也没办法。
&&&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张亚男)
黄晓明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娱乐?大视野
娱乐大事件
影讯&&& 电视节目
今日焦点关系:
已有58,329人关注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
刘涛微博晒孩子照片,女儿清秀儿子可爱……
近期热点关注坚守者孔笙:做什么都得像回事儿
[摘要]有种矛盾常年盘踞在孔笙的作品中:一端永远是“评价高”,另一端有时是“没获奖”,但更多时候是“没人投”、“没人买”,和“买下来了也没人看”。直到《琅琊榜》打破这个魔咒。腾讯娱乐专稿(文/秦筱 策划/邓佳 摄/隋希)11月8日,导演发表了他注册微博五年来的第十条信息:“前两天有位记者问我:‘您的作品中您最中意哪部啊?’我当时笑了笑说:‘我的作品,我自然是都喜欢呀。’昨天喝茶喝多了,睡不着,半夜打开宾馆的网络,恰巧有,无意间点开了一集,没想到一口气看了三集。在我自己的作品里,《生死线》还是我的最爱。”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提起他们最喜爱的“孔导作品”,总是、《战长沙》、《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这些名声在外的热剧,但对孔笙来说,2009年播出的《生死线》却有着更大意义:正是这部豆瓣评分9.0的剧确立了他“内地一线电视剧导演”的地位,但也正是这部剧奖“是我们所有作品中唯一没获过奖的”。这种矛盾常年盘踞在孔笙的作品中。矛盾的一端永远是“评价高”,另一端有时是“没获奖”,但更多时候是“没人投”、“没人买”,和“买下来了也没人看”。“你们这个戏吧,口碑肯定很好,但是收视率不会达到最好。”在北京东四环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孔笙向腾讯娱乐记者转述这些年来他从各电视台得到的最多的反馈。事实的确如此:他那些“被认为很好看”的作品只能在豆瓣上收获文艺青年的拥趸,却始终没有挤入过同档期电视剧收视率的前三名。“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他引用电视台的论断。直到《琅琊榜》打破这个魔咒。它不仅收获了豆瓣史上国产电视剧的第二高分9.3(第一是2003年张黎导演的作品,9.6分,而张黎是孔笙最喜欢的导演),而且引发了近乎疯狂的全民观剧热潮。孔笙和侯鸿亮的名字也随之成为“良心剧”的代名词,投资人纷至沓来。“看,我们也能做好商业的东西。”侯鸿亮兴奋地对孔笙说。但孔笙依然不敢让自己过于乐观。接受腾讯娱乐采访的前一天,他的新剧在上海杀青,《温州两家人》则刚刚在央视开播。“《温州两家人》写的是宏观经济生活,不是现在小孩喜欢的东西;《欢乐颂》虽然是五个女人一台戏,但也不是走的多么时尚范儿,它的类型化更明显一些,也很容易受众面窄。”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灰色夹克,胡子拉碴,陷在黑色沙发中的孔笙叹了一口气:“你知道,我们真的是不容易。”——但,就是想做啊。这句没说出口的话,伴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而且还将继续走下去。孔笙对《琅琊榜》的“情怀”的解释是,匡扶正义的主题正好回应了当今社会的诉求。小女生们问我《欢乐颂》里有没有“撕X”,我接受不了《欢乐颂》拍到一半,孔笙剪了个一小时的片花给圈内朋友们看,得到的反馈是“蛮好看的,跟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故事片感觉不太一样”。这个“不太一样”让他高兴又忧心。这些年,孔笙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拍“新的东西”——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欢乐颂》本想由年轻导演操刀,但孔笙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自己来。不是不信任年轻人,是他自己心痒痒:拍了20年的“男人戏”之后,一部以都市女性——而且是五位都市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对他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故事大致是由五位主角经历串起的一部都市女性生存手册,整部剧讲的是一个海归精英(饰)、一个叛逆富二代(王子文饰)、一个“凤凰女”(饰)、一个平凡小镇姑娘(饰)以及一个中产家庭乖乖女(饰)先后住进“欢乐颂”小区22楼,从陌生邻居变成闺中密友,甚至齐心协力为彼此解决生活中种种问题的温情故事。孔笙尽力让它显得“既生活化,又有喜剧效果,还有一点点时尚因素在里面”,总之,跟过去的都市剧“不太一样”。但在侯鸿亮眼中,这意味着商业上的冒险:电视台收购剧集的人会根据过去的收视数据总结经验,因此,每一次推翻旧有经验的创新都存在被拒绝的风险。早年这曾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每一部戏都要经历质疑,电视台只看到大纲是不会买的,一定要看到样片才行。”所幸,“到播出的时候,他们又会觉得比预期要好,所以我们一步一步从质疑声中走出来了,大家发现,这个团队可以拍主旋律,可以拍谍战戏,居然还可以拍古装。”而孔笙的新目标是:“一直说我们不会拍女性,我想改变大家的想法。”他以自己20多岁的女儿为蓝本,了解年轻女孩们的生活,还从网上、隔壁公司找来一群“小女生”,搞了两次座谈会。“她们的思想太活跃了,”他对腾讯娱乐记者感慨,“过去的女性比较辅助,现在女性喜欢主导,而且她们在一起的时候会拿男性当玩笑来开,有一点点女权的东西。”小女生们戏称他是“直男癌患者”,孔笙一脸茫然:什么意思?而女孩们口中最令他震惊的词是“撕逼”。“她们给我解释了,我受不了,都什么呀,太逗了。”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位“60后”山东汉子仍然秉持传统朴素的价值观,他怀念自己在《父母爱情》和中刻画的那种大院生活——“谁家包个饺子,来来来,一块儿吃”。他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讲点文化,讲点情怀,传递正能量,让这个社会温暖多一点”。就像他对《琅琊榜》的“情怀”的解释:“匡扶正义的主题正好回应了当今社会的诉求。”但显然,现实中的观众,相比“匡扶正义”更热衷于讨论梅长苏和靖王的CP。《琅琊榜》的另一位导演、他的徒弟李雪曾被问到过“CP”的问题,气得差点当场摔了记者的电话。但他也并非对年轻人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也看韩剧,也看综艺节目,包括《我是歌手》()都挺好看。你别看韩剧、韩国综艺节目简单轻松热闹,人家是在文化输出;你不能也把电视当娱乐了,像打鬼子那些剧,是不对的——日本人要是这么容易打,还用八年抗战吗?你得把这个东西搞清楚。另外告诉他们,战争是残酷的,不管打赢打输都不是好事情,不要认为就像做游戏一样,玩儿一样。至少不能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吧?”“如果让你拍个呢?比如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之类。”曾有记者问。他的语气波澜不惊:“看剧本吧,不否认这样的剧本可以拍。但我们的总裁不会一下子就是总裁,肯定要经历过什么,最重要的是真实接地气,编得太离奇,让人看了不踏实。”在正午阳光,山影的传统依旧存在。政府领导与艺术家间的互相理解,成就山影辉煌为了“真实接地气”,拍《温州两家人》之前,孔笙与编剧高满堂陆陆续续花了一年半时间,顺着温州商人的足迹,从温州到北京再到非洲,访问了一百多人。出于不想重复的原则,最初温州市政府提出拍《温州一家人》的续集时,孔笙拒绝了。政府说服高满堂来当说客,“他说,应该有人去拍点真正现实主义的东西了,这十年发展上的问题,家家跳楼,家庭下一代的担当……”前几年流行的所谓“生活剧”,家长里短,婆媳矛盾,“虽然生活中也有,但它还是小,琐事,实际上是在逃避现实,而《温州两家人》一下子关照了整个中国近十年来的经济生活,几乎是你的全部。”这个理由打动了孔笙。事实上,刚拍完《琅琊榜》的他正隐约意识到,古装戏、年代戏都是在逃避现实,“拍点正义,拍点善良,拍点真善美,就行了”,那,“要不要响应一下国家对现实题材的呼吁?”一个艺术家一旦与国家、体制扯上关系,似乎就变得不那么纯粹,必须以抗争来证明自己的艺术追求。但在孔笙的导演生涯中,“国家”从来不是一个禁忌词。他初执镜即入山影(山东影视电视剧制作中心),在体制内待了十几年,凭借众多“国产正剧标杆作品”开辟了“山影的黄金时代”。侯鸿亮、李雪、《温州两家人》联合导演孙墨龙、《他来了,请闭眼》导演张开宙、《马向阳下乡记》导演张永新……这些现已成长为当下中国电视产业领军人物的创作人员,都是从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是靠着体制的庇佑,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搞创作:“不管市场怎样娱乐化,至少这种文化感和情怀是国家提倡的,我们也不求挣多少钱,只要它能生存、不亏本,我们就能坚持下去。”即使在离开山影、成立“正午阳光”后的四年后,孔笙仍告诉记者:“离开是为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但山影的传统依旧在。”所谓传统,被他解释为“互相理解”:领导理解创作者,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足自由;创作者也理解领导的处境,“脑子里绷着根弦,别胡来”——谁说妥协不是一种理想主义?在外界看来,“山影的黄金时代”恰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与开明的体制共同铸就的辉煌。做现实题材,孔笙再三感叹:“我们真的是不容易。”《温州两家人》因太真实而被删戏,看来还是有些学习没跟上但在《温州两家人》的送审过程中,孔笙第一次感到了“不理解”。片中提到当年温州商人在海外的遭遇:因为大量出口低价鞋,威胁到国外的制造业而惹上《国际反侵销法》官司,德国、土耳其甚至爆发了抗议中国商人的游行,西班牙人则将中国制造的鞋当街烧毁。央视要求把其中涉及到的国家名全部隐去。“这是当年的真实事件,媒体都有报道,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反而不让提?”孔笙不理解。另一件事是,2001年,温州男装品牌“法派”总裁彭星给白宫发了一封邮件,开价200万美元邀请刚刚卸任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担任其品牌代言人。尽管代言并未成真,但彭星得以在2003年克林顿访华时与其共进午餐,并让其穿着“法派”西服与自己拍了张合影。时隔四年,这张合影出现在福州一座大厦的电子广告牌上,引起轰动,一时间,“法派”名声大噪。孔笙在采访途中听说了这个故事,一开始觉得“挺荒诞”,但越琢磨越兴奋:“这不就是温州人的特点吗?敢想敢干,什么都不怕,太生动了!”他特意跑到彭星的办公室,看到那张合影还挂在墙上;回来就将这个故事安在扮演的服装商人“侯三寿”身上,拍了整整两集,作为全剧的开篇,并且小心翼翼不去碰那根“弦”——“按照创作规律来讲,克林顿的形象是不能出现的”。但这两集最终还是被一刀“砍”了——没给任何理由。孔笙几乎是痛心疾首——对于人物塑造来说,这样的故事真的太难得了。但他劝自己“理解中央台,作为一个国家台要考虑国际关系”,但还是忍不住抱怨:“为什么美国的可以提布什,可以提普京,我们就不能提克林顿?”他还特意查了当年关于这件事的几乎所有新闻,“完全没有负面,没有说引起美国人抗议的”。“我理解不了。”他说,赌气似的,“我一直以为我脑子里是有一根弦的,但现在看来还是有些学习没跟上。”但没过几天他就释怀了,原因是在《温州两家人》的开播发布会上,央视一位领导上台发言:“做现实题材真的不容易,你们的用心、你们的追求,我们都能感觉到。”“这么说我就爱听,这是理解我们。”顿了顿,孔笙又重复了那句话,“你看,我们真的是不容易。”做什么都得像回事儿,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价值观不过,这种委屈的情绪在孔笙20年的职业生涯中并不常常出现。“大部分时候是享受的吧?是吧。”他自问自答。有人曾向媒体描述在《他来了,请闭眼》剧组探班的场景:只要孔笙或者侯鸿亮来到剧组,张开宙、、等人,甚至在隔壁剧组拍戏的,就围到他们身边,喝茶聊天,“一群大男人,不知道天天聚在一起聊什么,每次都还聊的非常开心”。不拍戏的时候,孔笙和李雪也都爱在办公室里坐着。李雪说:“在家没意思,还是办公室呆着安心。”这些年来,李雪见证了侯鸿亮的儿子从出生到快上大学,也看着孔笙的女儿从小朋友长成20多岁的大姑娘。三人自己则从青年迈入中年,2005年筹拍《闯关东》起以他们“铁三角”为核心组建的团队也已经走过了十年,却始终初心未改。李雪认为,能够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的,正是在孔笙的影响下整个团队非常一致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价值观?”记者问。“就是……”孔笙思索片刻,“你做什么都得像那么回事儿。”他带记者参观办公室里的书架,《琅琊榜》中静妃用来捣药的铜杵、梅长苏整日抱在手中取暖的手炉都收藏其中。打开手炉盖,膛中有黑色斑痕,是拍戏时烧炭留下的痕迹——“你不能让演员捧着一个冰冷的手炉,假装在取暖”。即使观众几乎不可能看到手炉中的炭,但仍不能是用现代木炭充数,必须是传统的烧制木炭,这是执行导演王永泉的要求——就是剧中“夏江”的扮演者。“戏痴。”孔笙说王永泉,“他看戏从来不看前景中的演员演得好不好,只看后景。后景安排的好,这个戏就是认真,不敷衍,是好戏——我们团队里都是这样的人。”《琅琊榜》播出后,分析其构图精妙、服装道具精美、礼仪准确的帖子纷纷涌现,被网友疯转。侯鸿亮问孔笙,嘿,看到了吗?各种夸我们呢。孔笙一看,“太夸张了,怎么会火成这样?我们只是做了一直在做的事而已。”量身定制戏服并非《琅琊榜》开创,早在《北平无战事》里,、的军装就是在上海的裁缝铺子里量身定制,一人好几套,一套好几千。孔笙开玩笑,“香港一件戏服穿20年,反正古装剧、宫廷剧、现代戏轮流拍,总能用上,我们一个类型就拍一次,连再穿的机会都没有。”他说,目前这些衣服已经堆不下了,要租一个更大的仓库,好好整理整理,看怎么利用起来。一场十分钟的攻城戏拍七天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在横店,孔笙的团队以占景时间长而出名:一般电视剧剧组在一个取景地就是“简单搭个景,拍几天,拍完就走”,他们一占就是两个月,实木重新装修,戏也一条条过,精雕细琢,“每多呆一天都是钱啊,一般的电视剧剧组不敢这么做,才可以”。侯鸿亮说:“他(孔笙)永远在考虑替我省钱。”我从来都不排斥商业,也懂要替制片人省钱你很难想象,这样舍得“花血本”的侯鸿亮是圈内有名的控制成本高手。他的“法宝”,是规定每部戏的演员片酬加起来不能超过投资的50%——其余全部用在制作上。但仍有无数演员愿意加盟。《北平无战事》大牌云集,没人为低于平时的片酬斤斤计较。陈宝国原本签了两个月合约,后来足足拍了三个月,只字未提加钱。孔笙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导演”的骄傲,也是一个“真正的演员”的骄傲:拍出一部好作品的成就感,不是钱能买到的。“说实话,我从来都不排斥商业。”他透露,在《温州两家人》中,有广告商想植入的车型恰好不符合故事中的年代,怎么办?“有时候也会妥协一下。好故事摆在那里是谁也动不了的,如果他愿意出这点资金,在制作上有所帮助,为什么不接受呢?应该接受。”他再一次提到了“理解”:“制片人要理解创作,导演也要理解市场运作,这样才能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侯鸿亮也曾说过,他与孔笙二十年来最默契的地方,就是“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满足他在艺术上的追求,而他永远在考虑替我省钱”。七天的攻城戏,第一天用1000个群演拍完“人山人海”的全景,后几天就只需200个人来拍局部画面,这便省下很大一笔。“真不是我多么高尚,只要你动一下脑子,以及有心,任何一个导演都能做到。”孔笙说。他有些焦虑,不仅观众,连圈内人也把行业基本线当做触不可及的天花板来膜拜。在侯鸿亮看来,“这不过是回归了审美的常识和本质”。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ustinjde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说全娱乐圈我最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