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财团还有财团吗?

您的位置:
10:55:00 &&&&&&&&& 作者:&
  摘要 日本财团看似松散,实则联系紧密,其内部协调机制、人事制度和组织结构设计都确保其拥有强大的情报能力、执行力,最终助力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原标题:交叉持股、综合商社:神秘的日本财团这样成为渗透全球的巨无霸)
  日本财团,看似松散,然而通过特殊的企业形态与情报系统,在掌控日本经济命脉的同时如章鱼般触角遍及全球。财团内各个成员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在财团企业中,以&总经理会议&和互相持股为基础建立起了企业间的联合体,财团的向心力也随着成员企业间合作和资源整合而得到不断加强。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全面崩溃。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的竞争力远远比不上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世界100家大企业中,日本只有4-5家;在包括美国企业的世界100家大企业中,日本还榜上无名。
  为了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0年代,大企业之间合并、协作以及产业再组织论,成了当时日本政策思想的主流。日本政府认为,小企业体制是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迅速改变这种现状,扩大企业规模,扶植主导产业,就成了日本政府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培育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日本政府和经济团体联合会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3年,日本政府修改了《禁止垄断法》,放宽了持有竞争关系的公司的股份及兼职的限制,三井、三菱和住友三大旧财阀在美军占领时期被分割出去的企业又重聚起来了。同时,战后的一些&新财阀&也相互结合,形成芙蓉、第一劝银及三和三大新型财团企业集团,这就是日本著名的六大财团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以金融机构为中心,集团内各企业环形持股,即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交叉持股。
  此外,日本政府还鼓励大垄断企业相互之间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人事互派等纽带结成企业集团,以增强团体对外竞争能力。通过放宽对企业相互持股、系列贷款、人事互派等方面的限制,直接促进了日本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银等&六大企业集团&和日立、丰田、新日铁等若干&独立系企业集团&。这些大集团横跨各产业,构成日本经济的基础,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网状生存
  三菱、三井、住友、富士(芙蓉)、三和、第一劝银是日本著名的&六大巨头&,前三者是直接继承二战前财阀谱系的集团,大约在50年代前后形成;后三者是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主办银行为中心于六七十年代形成。
  战后六大财团和战前金字塔型的财阀在组织结构上迥然不同,财团内各个成员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在财团企业中,有一个连接各个成员企业的直接纽带经理会。这个名为&总经理会议&的会议是各个成员企业总经理定期聚会交换信息(情报)和交谊的场所,同时&总经理会议&也是各公司领导统一决策和协调财团战略发展的&总参谋部&。日本财团正是以&总经理会议&和互相持股为基础建立起了企业间的联合体,财团的向心力也随着成员企业间合作和资源整合而得到不断加强。
  以&总经理会议&为纽带的战后日本财团,表面看起来松散,而实际上确实联系紧密。在最高领导人的任用上就可见一斑,被称为东芝&重建之王&的前任社长土光敏夫曾经是三井财团另一企业石川岛播磨重工的社长。在东芝经营出现极大问题的时候,时任东芝董事长石板泰三(后出任日本经团联主席)直接任命土光敏夫为东芝社长(总经理)。这种高级经理人在财团内部流动,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十分普遍的,这种现象比较类似于中国国有大型企业间的高层变动(特别是电信行业)。
  财团的另一核心部分就是综合商社,综合商社是财团的情报机构,同时又是拓展海外市场的先锋,它在财团内部有巨大的协调能力。日本企业最初进入一个地区和国家的时候,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找到本财团综合商社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寻求他们的协助。各财团为了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综合商社,都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支持。1995年,世界500强的前4名都是日本综合商社,前10名中有6家是日本综合商社。
  以三井财团为例,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总经理会议),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共达150多家。而三井物产则在199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二,并且连续5年以上进入世界500强前三名。
  主办银行和综合商社在财团内进行资金融通及集团内交易,同时也组织成员企业参与巨型项目、共同投资和拓展海外市场等,这些集团进攻的案例在中国市场也屡见不鲜。但是现在的日本财团不存在上下支配关系,因此我们把财团称为&横向集团企业群&。成员企业间互相持股,谋求股东的长期稳定,是财团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一方面,&纵向集团企业&也是日本大型企业所必备的一个特征,这类集团企业是一个在母公司一元化、垂直领导下活动的有机的事业集合体。日本的几乎所有大型企业作为母公司在其系统中拥有大量的关系公司。所谓关系公司是指包括母公司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和持股超过20%以上的相关公司,在中国就有大量这种日本企业的关系公司。母公司不仅对关系公司投资,而且还向其派遣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经营。关系公司的数量按集团(group)不同有所区别,通常在100-200家左右,当然也存在像东芝、丰田等那样拥有1000家以上关系公司的集团企业。
  这些关系公司在母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和垂直性整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有通过资本参与,将现存的交易对象作为关系公司纳入集团旗下的,也有将母公司内部组织(部门)作为独立公司分离出去的情况。另外,随着日本经济国际化而出现大量海外子公司,已经占据了关系公司的相当部分。
  日本企业这种&做大做强&和中国企业的&做大做亡&形成了鲜明对比,其自身培养企业的方式与那种靠资本运作发展企业有本质的区别。没有强大的管理和技术基础,通过资本运作壮大企业,得到的企业成长是不稳定的,甚至会葬送企业。
  不过,应该强调的是,这两种集团并非各自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例如,三井物产是三井这一&集团企业群&(二木会)的重要成员企业,但同时又形成在其系统中拥有数百家关系公司的三井物产集团。事实上,日本企业的集团是由这两个层次的重叠构成的。
  日本的集团企业,通过母公司持股、派遣高层管理干部等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然而集团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并不仅限于集团内部,许多制造业企业将集团外部的中小企业群作为长期、经常性交易的对象,即&外包公司&,实际上将它们纳入自己业务经营的内部范围。&外包公司&有的朝着水平方向延伸,如三菱公司拥有190家成员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000亿美元;有的朝着垂直方向发展,像丰田汽车公司,拥有175个初级供应厂商和4000多个二级供应厂商。
  此外,在主要的制造商(像松下公司)和全国几千个零售商之间还存在着销售联盟。局外人要想打入系列内部,真是比登天还难。这样一来就将大量的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轨道,在互补、互利的基础上,增强抵御外国资本和产品的能力。它与富有日本特色的法人交叉持股体制一起,形成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复杂自我保护网。
  &法人资本主义&与&民有国营&
  日本企业的股份所有结构非常独特,其集团企业股权结构和欧美企业完全不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前,日本集团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会长)、总经理(社长)在内的董事会由40人左右的董事组成,同时他们又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
  2000年以后,日本有些集团企业,如索尼等,都开始改变股权结构引入外部股东,但是根深蒂固的交叉持股和企业间长期积累的关系并没有轻易改变。日本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和美国那种大众持股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析的方式不一样。日本公司的持股结构主要是由金融机构、事业法人、个人和外国投资者四类组成,其中一个特点是金融机构、事业法人、个人持股比例较高。例如,1992年,日本全部股票上市公司持股主体的持股比例为:金融机构持股为41.5%,事业法人持股为24.5%,个人持股为23.2%。这种相互持股的主要好处是有了共同利益的关系,企业间可以相互支持,互通情报,同心协作,共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非常低,虽然部分日本企业开始引入期权机制,但是大多数传统的日本企业董事会成员的持股依然变化不大。1992年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董事会成员36人,持股合计51万股,其比例仅仅为0.016%。当时被认为比例较高的松下电器,董事会成员为32人,持股合计1790万股,比例为0.85%,这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在代表日本的这些巨型企业中,经营者几乎并非具有实际意义的所有者。
  日本巨型企业的主要股东几乎为法人所有,因此这种资本主义被欧美国家称为&法人资本主义&。日本政府和财团对经济的影响和干预很大,而且企业管理者调动和任免一般都要服从财团和政府的安排,各个法人股东的持股率并不足以进行单独的支配企业,而且董事会大部分都是内部董事,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就落入职业经理人手里了。
  我们把这种公司治理称为&民有国营&经济。日本和韩国把那些本国的巨型企业称为&社会型企业&、&国民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有特定的股东,但是普遍的观念是这些象征国家的企业是全体国民所有的,并非个人财产。这些企业的兴衰存亡直接影响到&国运&。
  二战后日本经济急剧增长、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股票所有广泛分散,形成了从&按所有权支配&到&不按所有权支配&即&经营者支配&的结构。法人股东更多情况下与其说是为了&支配&本身,不如说是为了反映企业的关系程度,特别是稳定的交易关系。银行和金融业为财团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这些法人股东几乎从来没有干涉过持股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不要求过高的分红,这些为日本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走出&失去的十年&
  日本以财团机制进行国家经济管理是历史(战时)、地理(资源)、文化(儒学)和战略(反殖民)等各种综合因素的产物。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统治的世界中团结全民的力量,迅速获得有效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原料、技术和市场。日本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前后采取的政策,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对抗外国列强经济统治的意志和手段。
  正是这一时间开始,日本采取&稳定股东工作&的措施,重新组建主办银行和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聚集大型企业形成的以相互持股和外部董事为特征的财团体系。与此同时,国家经济命脉真正掌握在这些财团企业内部培养起来的、高度忠诚的、具有责任感的、实践型的职业经理人(穿西装的军队)。这种由财团机制建立起的日本模式,或由此形成的东亚模式成为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迅速跻身于经济强国,并形成持续发展能力的成功典范。
  在日本企业融合和形成新型财团时,有一个集金融、产业和商业的结合点&&综合商社。日本财团的本质就在于&财团&二
首页上一页1
责任编辑: Azure
文章来源:
【】 【】
 相关文章:
<IMG height=30 src="/Templets/images/news/corner21b.gif"
·主办: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旌华传媒
·官方门户: 中国在线
China Online official website
·版权所有: 中国在线 网络信息中心 (C) 2005 - 2016
·备案许可:世界上最大的财团是什么像索罗斯,高胜,等等谁最大?
酷的家族浺p
罗斯柴尔德,容克,洛克菲勒,摩根,美洲,个个都比高盛巨头,高盛不过是这些寡头财团的前台,索罗斯更是一个发言人的角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论点中心:以罗斯柴尔德为例,包括但不仅限于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大财团,如果这种家族真的像《货币战争》一书中说的一样,中国如何迎战,很显然下一个经济战场会在中国出现,至于在何时,以何种形式出现,无人知晓。辩论方分为两方:正方观点: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资本家控制着国家于世界,能横扫一切组织、国家。反方观点:社会体制决定了中国目前不会被这样的财团打败。中国的货币发现权乃至一切大权都控制在ZF手中,他们无法吃掉中国。  OK,天涯的强人们,开始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作者:@世界何曾美丽过
发表日期: 19:53:00    ----------------    楼主可以分析一下所谓“罗斯柴尔德财团”的组成,不要看见一个银行就唧唧歪歪称“财团”。按这种荒唐说法,岂不是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财团”了?!    
  我上面说了,包括,但并不仅限于罗斯柴尔德家族。
  如果让资本控制权力,在中国不行,因为与中国人性不符。  咱们还是一起牵手走向共产吧...哈哈。
  量和质的问题
足够多的话
做空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个豪赌没人敢
赌局最后就是战争 必然的~!
  没什么意思
  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大财团,是没有祖国的,资本贪婪着流动着    一是政府要夺回经济权,  二是夺回经济权的时候,肯定会发生财团暴力抗法,所以政府必须控制军队  三是要出师有名,媒体必须站在政府这边  四是人民在站在政府这边,可是市场经济,政府没钱财团有钱,财团还控制着人民饭碗和战略基础行业。    西方鼓吹,军队独立,媒体自由,市场经济。。。。。。    所以美国总统和政府打不过像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大财团。
  这里面有一个重点,就是到底什么才是财富。  馒头是财富,还是金钱是财富。  
  作者:腹家家 回复日期: 20:14:37 
      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大财团,是没有祖国的,资本贪婪着流动着        一是政府要夺回经济权,    二是夺回经济权的时候,肯定会发生财团暴力抗法,所以政府必须控制军队    三是要出师有名,媒体必须站在政府这边    四是人民在站在政府这边,可是市场经济,政府没钱财团有钱,财团还控制着人民饭碗和战略基础行业。        西方鼓吹,军队独立,媒体自由,市场经济。。。。。。        所以美国总统和政府打不过像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大财团。  ===================================================  哈哈,所谓的财团基本上都是脑残傻粪虚构了    上边有位说的好:见一个银行就唧唧歪歪称“财团”。按这种荒唐说法,岂不是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财团”了?!  
  我赞同正方观点。美国就是一个资本控制政权的国家;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不仅可以操控美国经济,还可以操控世界经济。    资本控制政权,也不是坏事,我认为历史是精英创造的。但为了保证精英能为民族利益服务,他们要经过受到民选代表的监督。    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的资本,斗不过以民族利益整合起来的资本。高盛的金砖观点论,能让几个发展中国家真的组织起来,维护自己利益。这肯定让高盛后悔,但也足见资本大鳄的能量。    中国就是要防止这些金融大鳄,象对付南美一样,做空中国、搞实体经济殖民化。同时,应该培养自己金融力量,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国有银行身上。
  士农工商 商为最下    中国人为士入世的儒家精神 从来没有断绝过    经商赚钱 在中国人的眼里不是最高的追求    所以 中国这块土地上 没有资本主义壮大的土壤    
    作者:迷雾连城 回复日期: 21:00:37   ======================  这正是我们需要改变的,尊重民营实业资本家,打击权贵资本家。    民营资本形成组织和规模,实业就能振兴,产业才能发展,才有力量跟世界资本力量一教高下。    打击权贵资产阶级,目的是剪断权钱交易,让资本在机会面前平等。而要想对权贵资本进行有效监督,就必须设计一套适合国情的相对民主的政治监督体制;因为只有全民参与监督,权钱交易才更大可能的被发现。
  作者:迷雾连城 回复日期: 21:00:37     ======================    这正是我们需要改变的,尊重民营实业资本家,打击权贵资本家。        民营资本形成组织和规模,实业就能振兴,产业才能发展,才有力量跟世界资本力量一教高下。        打击权贵资产阶级,目的是剪断权钱交易,让资本在机会面前平等。而要想对权贵资本进行有效监督,就必须设计一套适合国情的相对民主的政治监督体制;因为只有全民参与监督,权钱交易才更大可能的被发现。  -----------------------------------------------------  必须由政府控制资本。不要天真,不要被西方的媒体所蒙蔽,其实初中的政治书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由资本控制的社会,包括政府和军队。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间的剥削会越来越隐蔽。
  罗斯柴尔德太远太高了,据说罗斯柴尔德族长秘密访华跟邓小平、习仲勋、陈云胡耀邦、荣毅仁这些改革派设计师都有过深入的意见交换,之后跟罗斯柴尔德打交道的国有经济实体都是曾经急需巨额资金注入且急需打开对外交流途径的中信、中粮、石化三头怪这样的巨无霸,专走最上层路线的超级财阀对中国而言双方只是利益交换而已,各取所需,影响也仅仅存在于利上;对普通百姓、地方有巨大影响的,高高在上的罗斯柴尔德财阀就比不上日本累世经营的比如三井住友、伊藤忠、三菱这样从17世纪开始就对中国虎视眈眈、并且数百年来一直与日本统治者关系密切的大财阀了,通过最早投石问路的无偿援建宝钢、让利极大的铁路技术转让以及由他们掏腰包日本政府作为名义出资的援华无息贷款,还有影响巨大的标志项目中日友好医院,这些动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抵日情绪,借由这些举措,日本大财阀通过旗下控制的几乎所有日本当代重要企业以及与日资关系密切的台商,把触角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了中国大陆,并且于多年的经营下,在中国大陆培养了无数有影响力的利益攸关机构、利益攸关个人,再单单把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四地日资雇佣的劳动力、日资企业在GDP,在财政税收上的贡献加一下,日本财阀对华影响恐怕连拥有世界黄金定价权的罗斯柴尔德都自感不如了
  正方?反方?其实,讨论到最后你们发现会变成 中国VS美国
  那政府是怎样产生的?如果由权贵资产阶级以指鹿为马的形式产生的,结果归根到底不还是资本控制政府吗?    我也承认美国政府,就是一个军工联合体,是军火商和资本大鳄的联合体。可这个军工联合体,在民选代表的监督下,也确实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你可以说主要是为美国资产阶级服务的,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强大工会的制约下,也最大程度地代表了工人的利益,不是吗?毕竟,工会是民选组织,能为工人带来利益的工会,才有人加入。福特、通用其实不是败给丰田、本田的,是败给美国工会的,因为他们所支付的工人福利成本比起刚进入美国没多久日企高太多了,不是吗?
  中国需要分开层次的间接民主,即什么素质的人,讨论决定什么层次的事:百里之内的事,老百姓能清楚分辨谁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就由百姓直接选举带头人;千里之内和之外的战略,就由老百姓选出可信赖的职业政治家,来代表他们选出他们利益代言人。      民主与集权是相对的,也是对立统一的。追求过于绝对的民主,就是把老百姓没能力识别的战略问题交给他们去决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盲目;追求过度的集权,可以带来效率,但也可放大错误、形成一言堂、造成权力没有监督制约,毕竟人是自私的动物。
  中国的特殊国情是,有民族分裂势力。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只要加上一道程序,即参与报名选举地方带头人的参选人先报请省级人大进行筛选,给地方百姓留出2个以上的参选人,供老百姓选举;地方长官选出后,要向特首那样由省长认可后方可在地方人大的监督下行政。    民主的价值在于全民监督。
  有点营养
  在下内心深处是大汉民族主义者,却又信仰民主价值观。精液骂我是FF,傻粪骂我是JY。      在下经常象蝙蝠人一样两头挨骂,这心里真不是一般的纠结。
  吉利收购沃尔沃
  资本主义政治,就是财团控制的    总统,只是某些财团的代言人,竞选也是几个财团阵营间的脚力    我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有却别,在我国至少目前,财团还是不能左右政治的    看标题本以为LZ有些见识    闻名不如见面呀!
  不应该对抗 应该联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通灵佛教网&||||||
--(2247)[] newscj
还有多少阴谋?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毁灭中医早已被证实
各位朋友...我们深陷的世界...到底还有多少阴谋?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毁灭中医早已被证实Morris A. Bealle, essay by Hans Ruesch, 吕嘉戈 译THE HORNET'S NEST摘要: 《美国药品史话》是由已故美国出版家Morris A. Bealle经过深入调研后所撰写的对当时美国药品界卡特尔-洛克菲勒家族-的运作手段、利润分配以及其对美国人民健康造成的巨大损害等鲜为人知的内幕予以揭露的调查报告。尽管身处&新闻自由&的国度,该书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健康政策报道之一自1949年问世以来时至今日仍一直受到利益集团的封锁和打压,但这也不能阻止其创造到1975年再版33次的传奇经历。在其中&殖民化&一章中,作者着重披露了年间洛克菲勒家族对中国所进行的慈善募捐,兴办医科大学、药学基金会和学会等活动,以 &拯救中医中药&的美名,打着&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幌子,从而企图达到潜移默化地使中国人对自己的中医药学术的根源与体系产生怀疑,进而使之厌弃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和无法通过大规模动物实验来验证的古老针灸,最终达到占领中国医药市场的战略目的。原文较长,附于由Hans Ruesch撰写的书评正文之后,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关键词: Health and politics Medicinal cartel Rockefeller family&&约翰&戴维斯&洛克菲勒 ()&&所有的对他生平的公正研究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可能是所有的爱好中最丑陋的那种爱好的受害者,那种对钱的爱好,把钱作为目的。这是一幅令人不快的画面&&这个敛财狂秘密地、耐心地、持久地谋划着他如何可以增加财富&&他把商业变成战争,并将残忍、腐败行径充斥其间&&然而他将他的巨大组织称为善行,将他去教堂做礼拜和慈善事业作为他正直的证据。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最为错误的行为。这只能称之为&&虚伪。&& & & & --艾达&塔贝尔《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洛克菲勒制药帝国的真相&20世纪30年代,曾任原来的《华盛顿时代先驱报》当地新闻编辑主任的莫里斯&A&比利经营着一家县级地方报纸。当地的电力公司每周都在这家报纸发布大量的广告。每当广告费到帐时,比利的经济压力就会减轻很多。&但是,根据比利自己的陈述,一天,该报维护了一些受到电力公司劣质服务读者的立场,因此莫里斯&比利受到了电力公司广告代理的斥责,这是他一生中受到的最严厉的斥责。他们告诉他如果再有任何&越过雷池一步的行为&,将立即导致电力公司取消与其订立的广告发布合同,而且煤气公司和电话公司与其订立的广告发布合同也将取消。&就在那时比利明白了&新闻自由&的含义,他决定退出报界。他有资本这样做,因为他在马里兰州有地产,属于贵族阶层。但是并非所有的报纸编辑都那么幸运。&比利利用他的职业经验对新闻自由的状况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写出了两则爆炸性的新闻---《药品史话》和《洛克菲勒家族》。尽管他很熟悉编辑界,也有很多重要的人际关系,然而直到1949年他建立自己的公司&&&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哥伦比亚出版公司&&&之前,他都无法将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件事只是在&自由的土地和勇敢的国度&实施的悄无声息但却极为强硬的新闻审查制度的一个典型例子。尽管《药品史话》是美国所出版的关于健康和政治的最重要的书籍之一,但它却既不被任何一家大书店所接纳,也不被任何一家正规报纸所评论,它只能通过邮寄而销售。然而,当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已经是第33次印刷了,是由另一家出版社&&&犹他州奥勒姆的百沃达出版社出版的。&例证&正如比利指出的那样,能赚取其投资6%利润的企业就是盈利的好企业。斯特林药品公司是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大的控股公司,该公司及其68家附属企业1961年的税后营运利润是23,463,719美元,按其净资产43,108,106美元计算,盈利54%。洛克菲勒控制的另一家公司施贵宝公司,按照其财产的实际价值计算,在1945年的盈利不是6%,而是576%。&那是在利润丰厚的战争年代,当时的陆军军医局局长办公室和海军医药局不仅扮演着药品托拉斯推销商的角色,同时还强行将药品托拉斯的毒药注入到美国士兵、海员和海军陆战队士兵的血液中去,数量超过两亿剂。比利问道: 洛克菲勒一家,及其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联邦贸易委员会、商业服务监督局、陆军医疗部队、海军医药局中的走狗以及全国成千上万的卫生官员们相互勾结起来将各种形式不依赖药品的疗法排除在行业之外,这难道不奇怪吗?&&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后一次年度报告,&比利报告说:&详细记录了过去44年来基金会给予各个大学和公共机构的捐赠,这些捐赠总计超过了五亿美元。这些接受捐赠的大学,理所当然地向它们的学生传授洛克菲勒医药公司希望它们传授的药品知识。否则它们将得不到更多的捐赠,就象美国的那30多家学院一样,由于不采用那些基于药品治疗的理论,没有一家能得到捐赠。&&&拥有著名医学院的哈佛大学,已经收到了洛克菲勒药品基金8,764,433美元,耶鲁大学收到了7,927,800美元,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收到了10,418,531美元,位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收到了2,842,132美元,位于圣路易斯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收到了5,424,371美元,康奈尔大学收到了1,709,072美元,等等,等等&&。&随着对这些能够进行药品宣传院校巨额资金的捐助,洛克菲勒利益集团正在形成一个世界范围的网络,没有人能够完全探究其内里。早在30多年前,这个网络就已经大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致于让比利这样来描述:洛克菲勒利益集团创造、建立和发展了远非人类思维所能想象到的工业帝国。美孚石油公司当然是洛克菲勒实业建立的基础。作为冷酷的显现出工业掠夺倾向的老洛克菲勒的故事广为人知,但是今天却正被轻而易举地忽略着。这个庞大的工业帝国的支柱是大通国民银行(现已更名为大通曼哈顿银行)。&洛克菲勒的工业帝国对药业的控资并非微量。洛克菲勒一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药集团,并利用他们其他的利益集团对提高药品销售量施加压力。市场上12000种不同药品中的大部分都是有害的,药品托拉斯对这一事实毫不在意。&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初设立于1904年,当时叫作公共教育基金。表面看来是对公共教育基金补充的叫作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组织,成立于1910年,通过长期的欺骗和洛克菲勒大量钱财的投入, 它终于使得纽约立法机关于日对其颁发了特许令。&因此也就毫不吃惊,洛克菲勒公司在所有与卫生有关的联邦机构里都安插有自己的眼线。于是,最先是在父母和学校的帮助下,其次是在直接的广告作用下,最后,但不是最次要的,是在收益对传媒人的影响下,美国公众的&教育&舞台搭起来了,其着眼于把这种教育变成是药品和毒品依赖者大众化的过程。&《广告时代》杂志的一份汇编显示出,早在1948年,美国大一些的公司在广告上的花费总额高达1,104,224,374美元,那时一美元还值一美元,而不是象半个兹罗提那样不值钱。在这笔令人惊愕的巨额开销中,洛克菲勒&摩根联锁利益集团(摩根死后完全成为洛克菲勒的天下)控制了大约百分之八十,并用来操纵关于卫生和药品事业的公共信息&&&当时如此,而今日则更无所顾忌.&&新闻审查&&即使最独立的报纸也要依靠它们的新闻联社来获取国内新闻,&比利指出:&因此新闻编辑没有理由怀疑来自美联社、合众社或者国际新闻社的关系到卫生事件的报道受到了审查。然而,这种审查却接连不断地发生。&&实际上,20世纪五十年代,药品托拉斯在美联社理事会中有一名它自己的理事。他是美联社理事会中最强有力的人物之一,不亚于《纽约时报》的出版人亚瑟&海斯&苏兹贝格。&因此,对于洛克菲勒托拉斯而言,说服美联社的科学类编辑采用这样一种政策是极其容易的,即未经药品托拉斯&专家&的批准,不允许任何医药新闻过关,而且这位新闻审查官不会批准任何一条以任何形式有损药品销售的新闻。&这就向今天说明了为什么大量关于血清和医疗方法以及很快就要实现的对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的突破性胜利的虚假报道,会厚颜无耻地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美国及国外的所有日报上。&伊曼纽尔&M&约瑟福森,一位医学博士,尽管多次受到药品托拉斯的威胁,然而他并没有被吓住。他指出美国全国科普作者联合会被&说服&采用下列陈腐的笑话作为其道德规范的一部分:&科学类编辑者没有能力判断涉及到医学和科学发现的现象的事实。因而他们只能报告被医学权威认可的或者呈现在科学共识面前的&发现&。&&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美国最大的出版商班坦图书公司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最初其凭借热情和乐观给其名单上的3500名&科学作者&送去了《剥皮人魔》一书的赠阅本,以供他们评阅时使用;而没有将这些书送给那些不受医学审查影响的文学评论者们。只有一名审查官说&不&,《剥皮人魔》就销声匿迹了。&因而,尽管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报道,仅仅在美国1978年就有一百五十万人因为药品的副作用而住进了医院,尽管有勇有识的医疗界人士一再声明市场上的大多数药品最好的结果是不发挥药效,但从长远来看大多却更危及健康或生命,报纸上仍然充满了对药品及其宣称的疗效进行鼓吹的广告。&关于非药物疗法的真相被压制,除非它迎合新闻审查官颠倒黑白的目的。无论实施捏脊疗法的人们、实施物理疗法的人们、施行骨疗者、信仰疗法者、唯灵论者、草药医生、基督教科学派的人们或者运用他们自己的大脑思考的医学博士们如何有效实施这些疗法,你别想在大报上看到这些疗法的真实报道。&为了传授洛克菲勒药品思想论,有必要教授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自然在造人时,不知道她在做什么。但是联邦安全部儿童局的统计表明,由于药品托拉斯全力推进对人体系统注射麻醉药品、接种疫苗和注射免疫用的动物血清,美利坚民族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尤其是在儿童当中更是如此。现在的儿童,这也要&注射&,那也要&注射&,而科学所认知的唯一的安全卫士就是纯净的血流,但这只能通过清洁的空气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得到。这意味着自然、经济的方法。这也正是药品托拉斯所最反对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官员在被任命前都须得到洛克菲勒中心的认可。当其不得不将独立的外科手术师排挤出行业之外时,它总是不遗余力地去执行这些命令。但是这些命令并非直接来自美孚石油公司或者哪一家药店的董事。正如莫里斯&比利所指出的,美国医学会是药品托拉斯的前锋,它提供那些庸医,甚至在他们对涉及的产品一无所知的时候,去求证,那是他们深思熟虑的意见,即该产品没有疗效。&&迫害&比利写道:&&靠着纳税人的钱,药品托拉斯对其要牺牲的人千方百计地进行迫害。如果对方是小本经营,律师费和诉讼费就可以把他打垮。在一起案件中,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市名叫阿道弗斯&霍恩泽的医生,他曾说过维生素(他用的是天然维生素)对健康很重要,因他的产品&贴错了标签&而被告上法庭。美国医学会动用了十名医生证明&维生素对人体不是必需的&,从而推翻了所有已知的医学理论。面对与之相反的政府公报,这些医生宣称这些权威出版物已经过时了从而将其抛在一边!& & & & & &&除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比利列出了下列与&卫生&(指的是药品托拉斯的健康,实则是对人们有害的)有关的,由洛克菲勒支持的部门:美国公共卫生部、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空军军医局、陆军军医局局长办公室、海军医药局、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以及国家科学院。&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科学院被认为是全能机构,它能调查天底下一切事情,尤其是卫生领域的事情,并且在那个学科拥有面对胆战心惊的公众的最后发言权。在这个部门首脑中最重要的职位,药品托拉斯有他们自己任命的人担任。他正是阿尔弗雷德&N&理查兹,默克公司的董事和最大的股东,而莫克公司正从药品交易中攫取巨额利润。&当比利揭露出这一事实后,理查兹随即就辞职了,洛克菲勒一家任命他们自己洛克菲勒研究院的主任德特利佛&W&布朗克接替了他的这个职位。&&美国的医药卡特尔&医药卡特尔被纽约《尼亚加拉瀑布》的医学博士J&W&霍奇总结如下:&&医药垄断或者医药托拉斯,被委婉地称作美国医药联合会,不仅是所有存在过的最卑鄙的垄断组织,而且是最傲慢、危险、专横的组织,它一直致力于操纵这个时代和其他任何时代的自由民族。一切所有的能治病的安全、简便、自然疗法一定要受到攻击并被骄傲自大的美国医药联合会医生托拉斯的领导们斥责为假冒、欺诈和哄骗。&每一个行医者,如果不和医药托拉斯结成联盟,就会被掠夺成性的托拉斯的医生们斥责为&危险的江湖骗子&和假冒的医生。每一个公共卫生学家,如果试图采用天然手段而不采用手术刀或者有毒的药物、疾病分离血清、致命的毒药或者疫苗来让病人恢复健康,他马上就会遭到这些医学暴君和狂人的攻击、严厉斥责、最大限度的诬蔑和迫害。&&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林肯捏脊疗法学院要求课堂学习4,496小时才能获得学位,位于达文波特的帕尔默捏脊疗法研究所要求不低于400060分钟,位于丹佛的天然医术大学要求五年,其中每年1000小时。然而,医药卡特尔到处宣传这三所&持异端邪说的&学院的行医者们没怎么受过训练或者干脆说根本没受过训练。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他们不用药就能把病人治好。1958年,一位这种&缺乏训练&的医生,尼古拉&P&格里麦尔迪与63名医务工作者以及施行骨疗者一起参加了康涅狄格州委员会的基础科学考试,他取得了参加康涅狄格州委员会考试的医生所取得过的最高成绩(91.6分)。&殖民化&洛克菲勒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以至于在1927年发起了国际教育基金会作为小洛克菲勒自己的个人慈善事业,还捐赠了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准备毫不吝惜地给予外国的大学和政客们,当然要附带各种条件。这个基金会承担着输出洛克菲勒作为全人类恩主的&新&形象和他的商业任务。没有人告诉过那些受益人,洛克菲勒从窗户里扔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将会带着丰厚的利润从前门跑回来。&洛克菲勒过去一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兴趣,由于美孚石油公司几乎是&中国油灯&煤油的唯一供应者,因此他把钱用来设立中国医药基金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扮演着伟大的白衣父亲的角色,来施予他卑微的孩子们以知识。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达45,000,000美元用来&西化&(实际是摧垮)中医。&医学院校被告知,如果它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与中得到好处,它们必须使五万万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赤脚医生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到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大规模的动物实验来&验证&他们古老的针灸的有效性,这就不能认为有任何&科学价值&。西医对几千年来证实的针灸对人类的有效性毫不关心。&但是***党在中国执政以后,既然跟中国进行贸易已不可能,洛克菲勒一家也就对中国人民的健康突然失去了兴趣,并逐渐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日本、印度和拉丁美洲。【看到这里,好像狼走了,但是真的走了吗?,当时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但是到了1980年后,&&看看你的周围。】&&形象&&所有的对他生平的公正研究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可能是所有的爱好中最丑陋的那种爱好的受害者,那种对钱的爱好,把钱作为目的。这是一幅令人不快的画面&&这个敛财狂秘密地、耐心地、持久地谋划着他如何可以增加财富&&他把商业变成战争,并将残忍、腐败行径充斥其间&&然而他将他的巨大组织称为善行,将他去教堂做礼拜和慈善事业作为他正直的证据。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最为错误的行为。这只能称之为&&虚伪。&&这是艾达&塔贝尔在她的《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中对老洛克菲勒的描述,该文于1905年连载于广为发行的《麦克卢尔杂志》上。由于那是在&拉德洛大屠杀&前几年,因此老洛克菲勒当时还远未达到最声名狼藉的时候。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很难再看到不管是对老洛克菲勒,还是对小洛克菲勒的哪怕是一句批评,而小洛克菲勒已经步了老洛克菲勒的后尘;也看不到对小洛克菲勒四个儿子的批评,他们都在竭力效仿他们杰出的前辈。今天,在西方公共图书馆里现存的各种各样百科全书里,只有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赞扬,而没有其它。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老洛克菲勒一生中明显的最具负面影响的两次事件带来了对其有利的巨大的正面变化,其变化之大连他自己都无法预见到。即:&根据当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早已成为洛克菲勒的个人财产并已从牛津搬到了芝加哥),洛克菲勒&急流勇退&的那一年,即1911年,他被美国一家法院判决行为违法,并命令他解散由40家公司组成的美孚石油托拉斯。这次强制解散却给他的帝国增添了新的力量,这在现代商业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直到那时,托拉斯一直都以大家能够看到的形式存在着&&&一个暴露的目标。从那以后,它转入了地下,因此它的权力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它继续进行扩张,然而人们却看不到,因而也无法抗拒。&第二个明显的反面教训是1914年的一次事件,这次事件说服老洛克菲勒开始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此前他十分轻视舆论。&&拉德洛大屠杀&矿工联合会要求为卡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洛克菲勒旗下众多公司中的一家&&&的矿工们增加工资并改善生活条件。&这些矿工们大多是来自欧洲最贫困国家的移民,他们住在由公司提供的工棚里,支付着昂贵的租金。他们的工资微薄(每天1.68美元),并且是以只能在公司的商店里使用的代币券的形式支付的,而这些商店里的东西售价都很高。他们做礼拜的教堂的牧师受公司雇佣的;他们的孩子在公司控制的学校里上学;公司图书馆里不收藏笃信《圣经》的洛克菲勒一家认为具有&颠覆性&的书籍,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公司养着一支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由侦探、煤矿警卫、间谍组成,其任务就是对矿工们进行隔离,以消除他们可能联合起来的危险。&当矿工们罢工的时候,小洛克菲勒,那时已经正式掌管了公司,和他父亲的打手---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的浸信会牧师弗雷德里克&T&盖茨,甚至拒绝谈判。他们把罢工工人从公司的工棚中赶了出去,并从鲍尔德温-菲尔茨侦探所,雇佣了一千名工贼,然后说服州长阿蒙斯调集国民警卫队帮助镇压罢工。&公开的冲突爆发了。自从被赶出来以后就搭帐篷住宿的警卫、矿工、他们的女人和孩子们,被无情地杀害。直到惊慌失措的州长给威尔逊总统发电报请求派联邦军队来,最终才由威尔逊总统镇压了这场罢工。《纽约时报》,那时已经不能被指责为对洛克菲勒势力不友好,于日进行了报道。&&今天在拉德洛地区发生在罢工的煤矿工人与科罗拉多国民警卫队成员之间一场长达14小时的战斗终致希腊罢工工人领袖路易斯&泰克斯被杀,拉德洛的帐篷群落被焚毁。&&第二天报道:&&在拉德洛地区洛克菲勒控股的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地界发生的政府军队与煤矿工人之间长达14小时的战斗中,已知四十五人死亡(其中包括32名妇女和儿童),二十人失踪,二十多人受伤。拉德洛已是一片被烧焦的废墟,下面埋葬着工业冲突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恐怖故事。当火焰烧过的时候,妇女和儿童们在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来复枪火力攻击而挖的掩体里,象困在陷阱里的老鼠一样死去。在今天下午挖开的一个坑里面发现了十名儿童和两名妇女的尸体。&&全面的形象美化&由于全世界随之而来的反感,老洛克菲勒决定雇佣全国最有才能的艾维&李作为其新闻代言人,美化洛克菲勒这个工业血腥巨头的艰巨任务也就落在了他的肩上。&当李得知新组建的洛克菲勒基金有一亿美元要用于促进目的而却不知如何使用时,他提出一个计划,把大笔资金,不少于一百万,捐给著名的大学、医院、教会和慈善机构。他的计划被接受了。因此数百万美元的钱被捐出去了。而且他们在全世界用头版头条进行报道,因为在金本位制和五美分雪茄烟的时代,在报界有一句谚语,一百万美元总是新闻。&那就是用漂亮的词句堆砌起来的,关于新的&神&药和&即将实现的突破&的医学报告的开始。这些报告是在一流的新闻机构里炮制出来的,并延续至今。反复无常的公众很快就忘记了,或者说是原谅了那次对外国移民的大屠杀。取而代之的接受了在令人眩目的慷慨慈善事业掩护下洛克菲勒的形象,他的部分资产在新闻界如雷的鼓吹下,转到了形形色色&有意义的&组织那里。&收买舆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仅是新闻记者,而且全部报纸都或者被洛克菲勒的钱买了下来,或者要依赖其财政支持,或者由其设立。因此,当由亨利&卢斯于1923年创办的《时代》杂志陷入经济困境时,它就被J&P&摩根接管了。摩根死后,他的金融帝国土崩瓦解,以全面美化形象出现的洛克菲勒家族毫不犹豫地接管了这家编辑界的奇葩,以及她的姊妹杂志《财富》和《生活》,并为她们修建了自己的家,一幢昂贵的14层楼房&&&时代与生活大厦。&洛克菲勒还是《时代》的&对头&杂志《新闻周刊》的合伙人,这家杂志是在罗斯福总统&新政&早期由洛克菲勒、文森特&阿斯特、哈里曼家族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的其他成员和盟友们出钱建立的。&知识分子 & 一笔划算的交易&出于天生的玩世不恭,老洛克菲勒必须让他自己对所谓的知识分子是如此容易被收买感到惊奇。实际上,他们是他最好的投资。&通过对他在国内和国外的教育基金会的建立和慷慨的捐赠,洛克菲勒不仅成功控制了政府和政客们,而且控制了知识分子和科学界,首当其冲的是&医学的力量&,这个组织形成了&新宗教&的牧师们,他们就是现代的医务人员。普利策奖、诺贝尔奖或者其他类似接受捐赠资金并具有声望的奖金从来没有授予过公然宣称与洛克菲勒系统作对的人。&亨利&卢斯是《时代》杂志的正式奠基人和编辑,但是却一直依赖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广告,因此也就在对他的资助人的阿谀奉承上极尽能事。洛克菲勒的儿子对拉德洛大屠杀负有责任,而且在他父亲的大多数令人反感的行动中一直是一个顺从的合作者。然而,在1956年,亨利露西把小洛克菲勒作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并且将特写严肃地以&好人&来命名,报道中有这样的吹嘘:&&正是由于小洛克菲勒的一生是积极向社会奉献的一生,才使得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美国英雄,就如同一位为美国军队赢得胜利的将军或者代表美国在外交上取得胜利的政治家肯定会成为英雄一样。&&很清楚,即使在小洛克菲勒和亨利&卢斯死后,由于《时代》仍然依赖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广告,因此它的编委不可能改变论调。因而,在1979年小洛克菲勒的一个儿子纳尔逊&A&洛克菲勒死后,虽然他是越南战争和美国参加的其他战争中最强硬的鹰派人物之一,并且还应对阿提舍监狱的囚犯和人质的大屠杀负个人责任,《时代》在讣告中这样说他:&他受服务、改善和促进国家的使命所驱使。&这不是在嘲讽。&或许是因为所有的这些,当彼得&辛格教授在向意大利的法官们讲述时,他牢记着洛克菲勒基金会是一家慈善企业,致力于做好的工作。他们最好的一项工作看来就是资助彼得&辛格教授这位世界上动物最伟大的朋友和保护者。他声称&动物解剖是医学进步必不可少的&,并且20多年来拒绝提及众多的医学博士们所持有的相反的观点。&数百万元免费宣传金&《时代》杂志中的文章揭露出来的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很多年以前,辛格已经&感到惊喜,因为当时《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要求他把这个学科浓缩在大约30,000词汇之内,而这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我们如何行动的系统研究。&而现在我们谈及了资助及赞助的话题, 这并不总是意味着马上兑现,更重要的是长远利益。&几十年前,《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从牛津搬到芝加哥,因为洛克菲勒把它买下来了,以给他建立的第一所大学芝加哥大学及其医学院增加更多需要的光彩。&世界上最伟大的动物保护者&彼得&辛格教授总是为动物解剖和唯利是图的医学骗子大开方便之门,由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全球的广泛参与以及传媒界的一贯附和,辛格教授从洛克菲勒那里获取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的免费宣传金。&从《时代》杂志的文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辛格的母亲是落后农村的一名医生,这可能意味着他在吃奶的时候就接受了洛克菲勒全部关于动物解剖的迷信说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井财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