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用怎样的心理战术来抵制网络游戏 心理健康课

《功夫世界》心理战的考验 神器终结者
《功夫世界》心理战的考验 神器终结者
  江湖PK,打的就是心理战。武学飞跃,打的也是心理战。连得到一把武器,怎么也流行起来心理战了呢?
  眼下的潮流,心理学术已经广泛应用。连《功夫世界》的宗师也和玩家们周旋起来,想拿到我手中的神器,你的心理战术成不成?
  各位兄弟姐妹们,把你们在《功夫世界》习得的悟化令再次衍生,让神器在你的手中终结。九大职业,九把新式神器,缠龙、幽刹、开天、皓月、噬魂、虎魄、火舞、昆吾、太乙都来源于上古兵器重新铸造,要获得它们,心理战轻松解决。
  玩家们只需要登陆《功夫世界》官方首页,寻找到十大宗师猜猜猜,让我们一起来和心宗师紫黛玩一场心理学的较量,和他比拼一下到底游戏中的谁此刻会思念着紫黛。注意我们宗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索要神器就是如此简单。
  玩《功夫世界》,品游戏中的江湖色彩,可不光光是体验古今中外的名流武学,更可要好好欣赏下古代江湖的那种心智计谋,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帷幄大权。也只有玩心智才能让整个江湖即有紧张氛围又少了那么杀戮气息。
  你是心理学高手吗,你是军事吗,神器终结者有没有你的份?《功夫世界》智谋团,等着你的加入!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类型:大型RPG
特征:动作
类型:大型RPG
特征:沙盒
类型:大型RPG
特征:沙盒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玩的就是心理战术  前言:一切战争都是心理战  有人说“人生是一出戏”,也有人说“人生是一个战场”。我想这二者都对,对于强者,人生就是一出戏,因为强大,所以你可以游戏人生。对于弱者,人生就是一个战场,你得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去战斗。用一句很经典的话来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不记得在什么时候,懂得了这么一句话:一切的战争都是心理战,一直把它奉为经典。我小时候非常喜欢《三十六计》,非常佩服中国古人的计谋和智慧,在今天看来,这些无疑都是心理战的胜利,没有学过心理学的古人,原来早就开始运用心理学的智慧。  在学习、交友、恋爱、求职、工作、销售等场合中,如何从心理层面上去影响、驱驾、改变对方,减少失败的几率,达到自己的目标,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在《海外文摘》中,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汤姆打算向正在公园漫步的一对情侣推销公司的产品,但是如何才能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推销呢?  汤姆没有像以前的推销员一样直入主题,而是以调查员的身份与这对情侣攀谈。  汤姆大方的走上前打招呼:“你们好,我是在校大学生,不知道能否请你们接受一个社会调研?只占用你们两分钟的时间。”  一看是在校学生在做调研,于是这对情侣降低了对汤姆的戒备,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后,男士问道:“调研什么?”  汤姆赶紧说:“是关于手表方面的。一共有5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自己手腕上的手表吗?第二个问题:你身边的朋友有多少人在使用手表?第三个问题:你们会在什么情况下送朋友手表?(汤姆通过这3个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谈论的问题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第四个问题:我手里有几款我们公司生产的新款手表,而且准备在年底推向市场,你们能不能给我一个建议零售价格?(这是汤姆设计好的一个圈套,通过这个建议零售价会让这对情侣从理性上认同汤姆所提供手表的价值,类似于做了一个让对方会用多少钱来购买这款手表的承诺。)  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这个价钱是值得的?(汤姆利用这个问题,不仅让对方认同了这个价位,还让他们注意和肯定了这款手表的每一个细节,从心理和感情上喜欢这款手表。)”  当然在与这对情侣交谈的过程中,汤姆又在看似无意间透露了这款手表在纽约的零售价格是100美元,并说这座城市这个价位也许过高了,所以不会开拓这里的市场。在谈话结束后,汤姆不失时机地说:“特别感谢你们的配合,而且我觉得你们都很喜欢这款手表,如果按你们所说的价钱,先生会买来送给你的爱人吗?我可以给经理打电话,就当你们是内部认购。”  就这样,汤姆在几分钟之内轻松以超出零售价的价格卖掉了这款手表。  汤姆的推销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我想这主要还在于他对顾客心理的了解,对心理战术的灵活运用。  同样,生活中的你,也许没有资金、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美貌,有时你也许会唱“你可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有时你也许会想,“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动地球。”但支点在哪里,白手起家真的有那么难吗?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在找到一团湿雪和一段长长的山坡。”当我在历史的海洋里冲浪,在生活的经验中漂流,在生意场上拼搏,我才懂得,“心理战术”就是你白手起家的支点,“心理素质”就是你成功路上的湿雪。  如果你懂得运用心理战术,你就能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削弱对方的自信、左右对方的情感,在对方还没有作出相应的对策之前及时出手,帮助我们在各种操纵关系中摆脱被动局面、占据主导地位,从心理方面去影响与控制他人。  本书虽不是文学的经典,但却是你生活中最实用的宝典,阅读它,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人类史上最诡谲、最强大的心理战术,不露痕迹地掌握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方法,激活智慧潜能、提升自我生存发展的空间,使你的人生游戏变得更加精彩,最后成为终极的赢家。  生活中的心理战术——成功人生从战胜自己开始  弗洛姆效应:谁扰乱了你的方寸?  弗洛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而是把他们带到了一间黑暗的房间里。  在弗洛姆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了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看清楚了房间的布置,不禁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这间房间的地面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1条大蟒蛇和3条眼镜蛇。有好几条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吱吱地吐着信子。水池上面有一座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桥上走过去的。  弗洛姆看着学生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间里的另外几盏灯。学生们揉揉眼睛仔细看,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安着一道安全网。  弗洛姆大声问:“你们当中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学生们仍然没有人做声,谁也不敢上前。  “现在看到了安全网,你们为什么还是不敢过桥呢?”弗洛姆问道。  “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一个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道。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当初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给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其实,水池里那些蛇的毒腺早已经被除掉了。”后来心理学家将人们在这一实验中所表现出的心态称为“弗洛姆效应”。  人生也是如此。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而是因为把困难看得太清楚,以至于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很多时候,人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也是因为被未知的困难吓倒,觉得成功离自己很远。  自我设限:谁限制了你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的选择进入的是良性循环的轨道,他会变得越来越成功。但如果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那就只能在“自我设限”中打转。生物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些跳蚤,不过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他们重复了几遍实验,但结果都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了。  接下来,实验者把这些跳蚤再次放进杯子里,同时在杯口加上一个玻璃罩,“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们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但是一次次地被撞经历,使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玻璃罩,而是在罩下自由地跳动。  几天后,实验者悄悄地拿掉了玻璃罩。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被去掉了,还是按原来的高度继续跳跃。一周后,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动——其实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它们已从一只只跳蚤变成了一只只可悲的“爬蚤”!  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一个点燃的酒精灯。不到5分钟,玻璃杯被烧热了,所有的跳蚤在感应到热量之后发挥了求生的本能,再也不管头是否会被撞痛(因为它们都以为还有玻璃罩),奋力跳起,结果全都跳出玻璃杯以外。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把过去的失败牢牢地刻在记忆中。他们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看不到形势的变化,以为过去办不到的事情,今天同样也办不到。他们不敢努力向前,不敢冲破自我限制,常常是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了。  另外,当一个人在遭遇失败或受到挫折后,还会产生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的情绪,从而错失下一次机会。这样,他们就永远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找不到成功的出路。  跳蚤变成“爬蚤”并不是跳蚤本身已失去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社会学家把这种失败暗示的心理现象称为“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不敢追求成功,并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这件事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其实,成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高度”并非无法超越,只是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思想限制。  实际上,许多障碍刚开始在我们眼里都是沉重和无奈的,但是等到我们鼓足勇气克服掉以后,就会发现它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克服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你需要的只是调整心态,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所以在没有结果前,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林肯在给马维尔的信的末尾也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只要你走出自我限制、相信自己、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  幸福公式:谁影响了你的幸福?  想不想换一个工资更高的工作?  当然想。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工资呢?  为了生活更富裕。  生活更富裕为了什么呢?  如果乞丐比盖茨更加快乐,我们是应当羡慕盖茨还是羡慕乞丐?如果幸福只是一杯巧克力冰淇淋,这个世界也许会美好许多。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他看来,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效用与欲望。  显然,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说明,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当欲望既定时,人的幸福就取决于效用,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小越幸福。总之,效用越大越幸福,欲望越低越幸福。  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看,欲望就是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能满足自己的爱好,能过上养尊处优的晚年,一生平安,无忧无虑。  一份20世纪末的社会调查问卷,关注的就是“快乐”这个主题。调查的结果显示:美国人快乐水平是比较高的,60%的人感到自己是快乐的。而中国大陆的情况却令人沮丧:认为自己快乐的人只有10%。其他各国情况不一。  在某一阶段内,幸福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收入最大化。但是无论多富有的人,他所拥有的财富都是有限的,即便衣食无忧的人,如果他有无穷愿望,则难免“欲壑难平”。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来,无论效用有多大,与无限的欲望相比,幸福都等于零。  科恩说:“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但是有了钱、有了好车、了大房子的人,却并不比其他的人幸福。”  学会享受生命,珍惜所拥有的,就是幸福。  狄德罗效应:谁挑动了你的欲望?  在法国的18世纪,有个叫丹尼斯•狄德罗的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一天,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踱来踱去时,却发现越踱越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慢慢地,旧物件挨个儿更新,先是桌子,然后是椅子、地毯,最后书房也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狄德罗终于坐在帝王气十足的书房里了,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把这种感觉写成文章,题目就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读到了这篇文章后,发出了相同的感慨。在她出版的《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她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指的就是新睡袍导致新书房、新领带导致新西装的攀升消费模式。  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也信仰简单主义,他出版的《奢侈是一种热病》讲了一个烧烤架的故事,与狄德罗的睡袍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20世纪80年代,弗兰克教授花100美元买了一个烧烤架。后来烤架的点火钮坏了,架板也生了锈。弗兰克教授在修理它还是买新烤架的抉择中,犹豫了很久。当弗兰克教授最终决定还是去买一个新烤架的时候,才发现烧烤产品的进步是那么快。  弗兰克教授的旧烤架可同时烤上两只火鸡、一只小乳猪和40斤玉米,这些功能对弗兰克教授来说已经足够了。当他得知这种烤架已经很落后,而换代产品售价5000美元时,他简直无法想象其功能会是什么样。  弗兰克教授最后还是选择了修烤架,拒绝斥巨资购买功能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烤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想,因为新烤架在美国的年创产值已经达到12亿美元。为此,弗兰克教授深刻地感觉到,这种无意义的先进产品正驱赶着人们不断消费,人们对奢侈品的盲目欲望就像热病一样蔓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狄德罗效应无处不在,奢侈的热病又四处蔓延,要想让人们回归简单,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互相攀比:你为什么过得不快乐?  10年前,一个有钱人乘快艇来到太平洋的小岛上玩,出来迎接的岛民对他说:“你们有钱人真好,真羡慕你们啊!”而这个人却回答说:“别开玩笑了,我才羡慕你们呢!我努力工作存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闲的假期才可以来南方的岛上游玩,哪像你们可以每天享受生活,你们才是令人羡慕的呢!”  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却安全和平;可以获得很多物质的人会陷入“这是理所当然”的错觉中,而变得更贪得无厌,羡慕别人。  有的人一直抱怨“因为我没学历,所以不能出人头地,真羡慕那些高学历的人”或“我的身体没有别人好,所以做什么都不行”。  幸福的效用是需要在比较中得以凸显的,比如你最近在上海的市中心买了一幢别墅,你觉得很开心。但实际上你觉得开心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为你住进这样的房子里,更多的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  从时间性比较来说,如果你以前住在阁楼里,那么现在你住别墅就会感到非常幸福;如果你以前住的是花园洋房,那么你不会感到特别开心。从社会性比较来说,如果你和你周围的人(你的朋友同事)进行比较时发现,其他人都还住在普普通通的公房里,而你已经有自己的别墅了,你当然会很开心;如果说你周围的人现在已经住在更好的地方了,那么你就算住在别墅里也不会非常开心。所谓“人比人,气死人”。  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想要实现成功的愿望,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拿别人和自己比较。不要有“因为某人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某人有那个东西,所以我也要一个”“明明某人是那样,而我却条件不好、环境不好”的思想。  希尔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莉莎和艾伦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走向了社会,但莉莎开始羡慕起艾伦来。因为艾伦已经去国外旅游好几次了,但她却直到25岁也没有出过国。“艾伦每次去国外,都像是炫耀似的搜集各种名牌货回来。我明年也要出国!而且要去艾伦还没去过的法国,买更多的名牌货。”莉莎心想。  有了这一决心的莉莎,因为定期存款到期和拿到比预想更多的奖金,所以愿望出乎意料地很快实现了。她利用暑假来到了神往已久的法国。但是,旅行本身却不能说愉快,理由有两个:  一是因为她并非真的像艾伦那样热衷名牌,即使买到最新的名牌货,也不会有满足感,甚至产生了“实在不该花了这样一大笔钱”的后悔念头。  另一个就是食物的问题,对莉莎来说,每天吃法国餐使食欲减退,最后发展到一看到食物就觉得厌恶。对于莉莎来说,想去法国旅行的愿望并没有伴随着“无论如何也要”“绝对”等从心里涌出的强烈欲望,只是纯粹的要和艾伦比较和所谓“想和她站在同等地位或自己要占上风”这样的虚荣心。  如果有“别人是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的念头的话,就要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真正希望这样子的吗?”不要总看邻居的草坪比较绿,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花园更适合种植哪一种花草才对。多一些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觉,少一些无谓的攀比,无谓的忧天,固守自己想要的,珍惜自己得到的,在幸福中时才不会错过这种美好感觉。  酸柠檬效应:谁决定了你的心情?  柠檬属于柑橘类水果,柠檬果实椭圆形,果皮呈黄色,果实汁多,芳香扑鼻,味酸微苦,不能像其他水果一样生吃鲜食。柠檬二三月份成熟,味道很酸,所以孕妇、肝虚者很喜欢吃,又有“宜母子”或“宜母果”的美誉。  有一次卡耐基先生去访问芝加哥大学校长,他向校长请教怎么处理忧虑才会有效,校长回答说:“我一直遵循西尔斯百货公司总裁罗森华的建议——你手上如果有一个酸柠檬,就做杯可口的柠檬汁吧!”  但是,一般人却刚好反其道而行之。如果某人发现命运送给他的是一个柠檬,那些愚蠢的人会立即放弃,并对自己说:“完了!我的命运太糟糕了!完全没有希望了!”于是他处处与世界作对,并且沉迷于自怜之中;如果命运把柠檬给的是个聪明人,他会问自己:“从这次不幸中,我能够学到什么呢?在这次经验中,我发挥了哪些优点呢?我怎么样做才能改善目前的处境呢?怎么样才能把柠檬做成柠檬汁呢?”  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中被盗,知道这一消息的朋友纷纷向他表示安慰。但他并没有把这一问题看得十分严重,而是说:“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第一,他只偷去我的财产,而没有要我的性命;第二,他偷去的只是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我的所有财产;第三,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人之所以不快乐,往往就是因为钻进“牛角尖”所致。他们常常陷入得失之中不能自拔,或者误认为某一关口就是人生的终结。实际上,只要跳出那些心灵圈套,就立即海阔天空了。不要怨恨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要抱怨自己的处境恶劣。换个角度,哪怕简单地松弛一下,也有可能从恶劣的情绪中走出来。不仅如此,说不定当初被你看成悲剧的,换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喜剧。  逆境给人的受挫感固然会增添心灵上的痛苦,但也可能把人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因此,掌握一套对付心理挫折的防卫方式,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卡耐基先生曾多次说过:“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从享乐中得到的,它多半是来自一种对困难的征服。”我们的快乐还会来自一种战胜失败的成就感,一种超越挫折的胜利,一次将命运的酸柠檬榨成可口的柠檬汁的经验。  活在当下:什么时间最重要?  一天傍晚,一位美丽的少妇坐在岸边的一棵大树旁,梳洗着自己的头发,一位老渔夫在湖边泛舟打鱼,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可是,当渔夫撑船准备划向湖心时,却听到身后传来“扑通”一声,老渔夫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了。老渔夫急忙调转船头,向少妇落水的地方划去,跳进水里,救起了她。  “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渔夫问。  “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我无依无靠,没有什么精神寄托了,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少妇哭诉道。  “两年前你是怎么生活的?”渔夫问。  少妇的眼睛亮了:“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得无比幸福……”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当然没有。”  “可是现在,你同样是没有丈夫和孩子呀!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又送回了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记住!孩子,那些结束对你来讲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少妇仔细想了想,猛然醒悟,心中又燃起了新的生活希望。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切都一帆风顺。当你遭遇到失败时,当一切似乎都暗淡无光时,当你的问题看起来似乎不会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时,你该怎样做呢?难道你要无所作为,听任困难压倒你吗?每种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种子,只要心存信念,勇敢地站起来,总有奇迹发生。  在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市场交易所,依文斯工业公司是一家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公司。但你可知道,公司的创始人爱德华•依文斯却因为绝望而差点自杀?爱德华•依文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起先靠卖报来赚钱,然后在一家杂货店当店员。8年之后,他才鼓起勇气开始自己的事业。然而,他总是很倒霉,他替一个朋友背负了一张面额很大的支票,而那个朋友却破产了。  不久,那家存着他全部财产的大银行也垮了,他不但损失了所有的钱,还负债16万美元。他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开始生起奇怪的病来:有一天,他昏倒在路边,以后就再也不能走路了。医生告诉他,他只有两个礼拜可活了。想到自己已时日无多,他突然感觉到了生命的宝贵。于是,他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打算好好把握余下的每一天。  奇迹出现了。两个礼拜后依文斯并没有死,6个礼拜以后,他又能回去工作了。经过这场生死的考验,他明白了患得患失是于事无补的,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现在。他以前1年曾赚过两万块钱,可是现在能找到一个礼拜30块钱的工作,就已经很高兴了。正是有这种心态使爱德华•依文斯的事业进展非常快。几年之后,他已是依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了。正是因为学会了只生活在今天的道理,爱德华•依文斯才取得了人生的胜利。  昨天属于死神,明天属于上帝,唯有今天属于我们。把握好今天,我们才会拥有一个真实的自己。充分占有和利用好每一个今天,我们才能挣脱昨天的痛苦,踏平一路的坎坷,耕耘今天的希望,收获明天的喜悦。  有一首诗,说得很好:不要为昨天叹息,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只是个未来,昨天已成为过去/未来的不知是些什么,过去的只能留做记忆/只有今天,才是你真正的拥有/今天,是你冲锋的阵地/缅怀昨天、把握今天、迎接明天/昨天是成功的阶梯,明天是奋斗的继续。  塞里格曼效应:谁决定了人生的结局?  197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塞里格曼做了个实验:他把狗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塞里格曼先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狗无法逃脱的,里面还装有电击装置。然后给狗施加电击,其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结果发现,这些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发觉仍然无法逃脱后,就放弃了挣扎。  随后,塞里格曼把这一组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而易举就跳过去的,隔板的一端有电击,另一端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发现它们除了在刚开始的半分钟惊恐了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在地上接受电击,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都不去试一下。  而把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它们能全部逃脱电击之苦,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这个实验在心理学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因此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习惯性无助”,又叫“塞里格曼效应”。  由“习惯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正是很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如何防止这一心理因素的产生,塞里格曼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重新设计了两个实验。  首先,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方法是先把狗放到可以躲避电击的笼子里,狗在受到电击时,只需轻轻一跳,就可以逃避这一痛苦。如此反复几次,等到狗学会轻易地从笼子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按照前面介绍的实验程序,对它们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它们已经不太容易陷入“习惯性无助”的境地。  其次,改用那些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狗做实验,进行同样的处理,发现它们也不容易得“习惯性无助”。  后来有许多学者采用其他动物进行重复实验,均得到了与之相同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塞里格曼的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美国某保险公司对雇佣的5000名推销员进行培训。然而,雇佣后的第一年就有一半人辞职,4年后这批人只剩下1/5。原来,在推销人寿保险的过程中,推销员需要面临一次又一次被人拒之门外的窘境。为了确定是不是那些比较善于对付挫折、能够将第一次拒绝当做挑战而不是挫折的人就可能成为成功的推销员,该公司负责人向塞里格曼请教。  塞里格曼对参加过两次测试的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究,—次是该公司常规的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自己设计的用于测试被测者乐观程度的测试。  这些人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常规测试但却在乐观测试中取得了“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跟踪研究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们的推销额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以后,通过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便成为了被录用为该公司推销员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经常遭遇失败或受到挫折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习惯性无助”的特征,因为当他们发现无论如何努力、无论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就会觉得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整个局面,精神支柱也会随之瓦解,斗志进一步丧失,最终会放弃一切努力,并陷入深度的绝望中。  乐观是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结于某些他们可改变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克服困难、改变现状,争取成功。乐观又与人的经历有关,就像前面实验中的小狗,如果我们想远离绝望,远离意志消沉,远离抑郁……就需要有坚强的信念。用乐观的心态练就在磨难中战胜环境的本领,永不放弃自己的希望,最终你会走上成功之路。  自我暗示:心灵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他人暗示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施加的暗示。  根据暗示对人的作用,心理暗示又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  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即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时间长了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的希望落空。于是在这种心情的影响下,当自己月经过期还没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现象。  积极暗示对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与消极暗示恰恰相反。比如,它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做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人在朗读前,主试者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第二组人在朗诵前,主试没有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在临床中,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最常见的就是心理咨询。咨询师常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语言、手势、表情、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含蓄间接地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来访者顺从咨询师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咨询的目的。  关于心理暗示治疗疾病有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例子,是关于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的。  赛蒙顿医生是一位专门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专科医生,他提起了一次治疗一位61岁喉癌病人的经过。当时这位病人的体重大幅下降,癌细胞的扩散已经使得他无法进食。  赛蒙顿医生告诉这位患者,自己将会全力救治他,帮助他与病魔作斗争。同时,赛蒙顿医生对病人的病情毫无隐瞒。他让这位病人充分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希望这样能让病人缓解不安的情绪,使其努力与医护人员合作。  结果这位病人的治疗情形非常好,治疗过程也进行得十分顺利。赛蒙顿医生还教这名病人运用想象力,想象自己体内的白血球大军在与癌细胞对抗,并最后战胜了癌细胞。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星期之后,病人体内的癌细胞不再扩散。这位病人战胜了癌症。对这个杰出的治疗成果,就连赛蒙顿医生也感到十分惊讶。  其实,赛蒙顿医生正是因为运用了心理疗法来治疗这名癌症病人,才获得了如此成功的疗效。他对患者说:“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比你想象的更多的主宰权,即使是像癌症这么难缠的恶疾,也能在你的掌握中。”他还说:“你完全可以运用心灵的力量,来决定你的生或死。甚至,如果你选择活下去,你还可以决定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品质。”  是的,生命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让我们来看一个奇迹:有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只是心理性的失明。医生用了许多方法都没能把这位妇女医治好。  后来医生决定用催眠治疗法。催眠师在对她进行了催眠之后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5个数,数到5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1、2、3、4、5,当数到5的时候,病人醒来,果真发现自己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上面这个例子中的催眠以及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的方法或技术。  心灵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它既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拯救一个人,就看人们是抱着积极的心态还是抱着消极的心态了。  99一族:是谁掌控了你的行为?  有位国王,天下尽在其手中,照理,他应该满足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  国王自己也纳闷,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还不满意,尽管他也曾有意识地参加过一些有意思的晚宴和聚会,但都无济于事,总觉得缺点什么。  一天,国王起个大早,决定在王宫中四处转转。当国王走到御膳房时,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循声望去,国王看到一个厨子在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国王甚是奇怪,于是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是个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家里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带回家哪怕一件小东西都能让他们满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乐。”  听到这里,国王让厨子先退下,然后向宰相询问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这个厨子还没有成为99族。”  国王诧异地问道:“99族?什么是99族?”  宰相答道:“陛下,如果您想确切地知道什么是99族,请您先做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包里,放进去99枚金币,然后把这个包放在那个厨子的家门口,您很快就会明白什么是99族了。”  国王按照宰相所言,令人将装了99枚金币的包放在了那个快乐的厨子家门前。  厨子回家的时候发现了门前的包,好奇心让他将包拿进了房间,当他打开包,先是惊诧,然后是狂喜:金币!全是金币!这么多的金币!厨子将包里的金币全部倒在桌上,开始清点金币,99枚?厨子认为不应该是这个数,于是他数了一遍又一遍,的确是99枚。他开始纳闷:没理由只有99枚啊,没有人会只装99枚啊,那么那一枚金币哪里去了?厨子开始寻找,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又找遍了整个院子,直到筋疲力尽,才彻底绝望了,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他决定从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挣回一枚金币,以使他的财富达到100枚金币。  由于晚上找金币太辛苦,第二天早上他起来得有点晚,情绪也极坏,对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责怪他们没有及时叫醒他,影响了他早日挣到一枚金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他匆匆来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样兴高采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只是埋头拼命地干活,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在悄悄地观察他。  看到厨子的心绪变化如此巨大,国王大为不解,得到那么多的金币应该欣喜若狂才对啊。他再次询问宰相。  宰相答道:“陛下,这个厨子现在已经正式加入99族了。99族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拥有很多,但从来不会满足,他们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他们苦苦努力,渴望尽早实现‘100’。”  很多人之所以会像故事中的厨子一样,是因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任由行为支配自己的思想,从而心理失衡,生活失去了本来的快乐。  谈判中的心理战术——兵不血刃的较量  威慑战术:借题发挥、虚张声势  希尔顿饭店是世界著名的大饭店,其创始人希尔顿先生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商业巨子。我对希尔顿先生崇拜之情由来已久,但真正让我受益的,是他的谈判技巧。  希尔顿曾是一名军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退伍回家的希尔顿在德克萨斯州寻求发财的机会,最后他买下了莫希利旅店,从此翻开了“希尔顿王国”辉煌的第一页。  创业之初,希尔顿资金匮乏、举步维艰,特别是在修建希尔顿饭店时,建筑费竟然高达100万美元。希尔顿为此一筹莫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他灵机一动,找到了卖地皮给他的房地产商人杜德。希尔顿告诉他说:“如果饭店停工,附近的地价将大大下跌,假如我告诉别人饭店停工是因为位置不好而将另选新址,那你的地皮就卖不了好价钱了。”  杜德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他当然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困境,于是同意帮助希尔顿将饭店盖好,然后再由希尔顿分期付款买下。  希尔顿在进退两难之际,巧妙地运用威慑战术,最终说服了地产商杜德乖乖地接受了他的要求,帮他建好了饭店。希尔顿此举并未花费太大的代价,只是虚张声势,稍费了些口舌,就“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愿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谈判中够运用威慑战术的地方有很多,除了虚张声势外,如果对方不小心犯了点小错,我们还可以借题发挥、小题大做,以此来威慑对方。  美国密德兰地区的一家银行有一位非常难缠的客户——埃利。埃利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有过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但后来由于经济萧条,他的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  由于过去埃利所经营的顾问公司一直和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银行也一直认为他所经营的公司是一家运营良好的企业。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银行却不愿意给予他太多的贷款。埃利则希望能够找到机会重建昔日辉煌,千方百计地希望银行能贷款给他,但是都未能如愿。  过了一段时间,埃利想到了另外一种方式——罗列所有的罪状,削弱对方的气势。于是,他让会计部门整理出好几条针对银行的抗议事项。  银行对于客户的这种抗议,显然有些措手不及。银行经理立刻打了道歉电话。但是,埃利又以银行办事能力太差、手续太慢,致使该公司向外国购买一项产品的计划被拖延,并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为由,大表不满。  还有某位银行职员一个小错,也被埃利又借题发挥、大发雷霆。原来因为这位职员的一时疏忽,使得一笔原来应该存入埃利账户的款项,阴差阳错地存入了另一家公司的账户。为了这件事,并把银行以往所犯的种种“罪状”全部列举出来,要银行作出解释以及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  两个星期之后,埃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那位银行经理在听到客户诸多的不满后,心中已作了最坏的打算,准备接受一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这时,埃利给银行打来电话。意外的是,他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竟然绝口不提,反而以轻松的语气问道:“对于两年以上的贷款应该怎么算?”  那位经理事前一直预想银行方面会遭受激烈的攻击,但听到埃利的口气并不严重,便松了一口气,将利息的算法详细地说明出来。  “这样贷款是不是一般市面上最有利的方式?”  “当然!”经理赶快回答。  “据我所知,这是目前最有利的一种贷款方式。”经理的语气十分惶恐,生怕再得罪这位难缠的客户。埃利很希望和银行恢复往来,并要求银行的经理让他获得一笔贷款。结果银行经理真的允许了他的要求。  找出对手的弱点,再小的弱点也可以借题发挥,虚张声势,从而起到威慑对手的作用,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认知对比:要想赢得多,就要提高筹码  我有一个外国朋友叫布莱恩,他是一家大公司的采办。平常的时候,他很少自爆家丑,但有一次我们聊得不错,他也酒后吐真言,说了他在谈判中如何遭到暗算。  在一项采办中,有位卖主的报价是50万元。于是布莱恩委托公司的成本分析人员去调查卖方的产品。成本核算的结果表明,卖方的产品只须44万元就可以买到。布莱恩看过成本分析资料后,对44万元这一数字也深信不疑。  一个月后,买卖双方开始谈判。谈判一开始,卖方便使用了很厉害的一招:“先生,很抱歉,对于上一次50万元的报价,我必须做一下更改。原先的成本核算有误,致使我方错报了价格。经过重新核算,我现在要求的价格是60万元。”  卖方的发言语调沉稳,使人感到坚定不移。  一时间,我的朋友布莱恩对自己所做的成本估计反而产生了怀疑。于是,买卖双方在60万元而不是50万元的价格上争论。最终谈判的结果是以50万元的价格成交。  事隔几年之后,布菜恩向我说起这次谈判时还心有不甘:“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60万美元的喊价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我仍清楚地记得,当我最后以50万美元的价格和他成交时,我感到很满意。”  其实,布菜恩的卖主只是运用了“认知对比”的心理学原理。他先向布莱恩先生报一个惊人的高价,然后再做出让步,将价格逐渐降到原来的报价,以此来促进成交。  当然,这样的谈判技巧在生活中遍地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每件事都有一个心理预期,只不过这预期并不固定。它会随着具体的情况以及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将心理预期比作秤砣的话: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  一家机械公司打算与一家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但是又觉得对方的价格太高了,于是总经理向该厂提出了一份书面要求,希望对方能够降低价格。  一周后,零部件供应商约他们去见面,希望可以就价格一事进行协商。但是当机械公司的代表到达零部件厂后,对方负责人并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向他介绍了公司的销售情况和成本,并为难地说道了来年不容乐观的财务前景。  机械公司的代表很纳闷,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为了掩盖自己的尴尬,他随意地翻看着自己手里的会议材料。放在最上面的一份材料是他们提出的那份书面要求。  他突然发现这份书面材料上经理提出的希望对方降价12%的建议,被秘书错误地打成了21%(而他们的最低底线是8%)。他现在终于明白对方无厘头的开场白。  这样一来,他的心里就有数了,于是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静观其变。结果,通过几个回合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以15%达成协议。  虽然这次谈判,机械公司赢得有点侥幸,但是这次的歪打正着让他们总结出一个谈判的技巧:要想赢得多,开价就要高。  现在,这种在谈判桌上提高价钱的方法已经很普遍了,但是仍然很奏效。所以出于对这种对比心理的考虑,人们在谈判时总是会在开始时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然后再提出一个妥协方案,当然这个妥协方案同样的苛刻,只不过它比第一个方案要宽松一点,对方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会觉得这个妥协方案要宽松得多,所以乐意接受。  这种在谈判中时常会出现的秘诀,该如何操作呢?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就是在初始阶段不能畏首畏尾,低要求是得不到高回报的,要大胆地提出过分的要求,当然这种要求也不能太离谱。因为要求过高,可能会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认为你没有诚意,从而破坏谈判的氛围,使谈判进入僵局。  第二步就是在对方讨价还价中要学会适时妥协,提出一个比原定方案要低的方案,当然这个方案相对来讲还是对自己有利的。这样一来,对方就会觉得这个方案比第一个方案要低一些,于是产生错误的认知:对方已经作出了让步。  当然,掌握这一原则还要注意一点,即在制定谈判的标准时千万要三思而行,不能太苛刻或离谱。  双赢思维:让步也是重要的谈判手段  美国谈判专家奥狄思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每一次谈判中,你都应准备向对方做出让步。”美国著名谈判学家尼伦伯格提出:“一场圆满的、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应是胜利者。”,尼伦伯格所说的这种“每方都是胜利者”的谈判,即“双赢”谈判。  换句话说,就是把谈判当作一个合作的过程,通过谈判,不仅要找到最好的方法去满足双方的需要,还要解决责任和任务的分配,如成本、风险和利润的分配。能和对手像伙伴一样,共同寻找满足双方需要的方案,使费用更合理、风险更小。  2004年5月,可口可乐谈判代表与温州开发区管委会及招商局之间进行了大大小小20余场的谈判,最后在香港达成协议。谈判大多围绕地价、税收、过路费等等敏感问题展开。因为问题敏感,所以每次谈判都十分激烈,谈到接近双方底线的时候就变成了将声音提高八度、语速加快一倍的大声“争吵”。整个谈判过程双方就像恋爱中的男女一样,吵吵闹闹、分分合合。  有时谈到“痛”处,管委会和招商局方就大喊:“这么苛刻的条件,我们不干了!”有时可口可乐方也会因为管委会不降低门槛而“翻脸”。但一旦有一方强硬起来,另一方就会“软”下来,好言相劝、降低价码,以维系双方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既像谈了一场恋爱,又像孕育了一个孩子,既痛苦又快乐!不过最后他们在彼此的妥协和谅解中走向了“联姻”的殿堂。  让步是一种重要的谈判手段,是以退为进的一种哲学。让步的技巧在于:谈判前,要充分调查了解对方的情况,分析哪些问题是该谈的,哪些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还要分析什么问题对于对方来说是重要的,以及这笔生意对于对方重要到什么程度等等。同时也要分析自身的情况。把要问的问题事先列出一份问题单,仔细思考,否则谈判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缺乏经验的谈判者,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用心听对方发言,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谈自己的情况,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反驳对方的反对意见。因此,在谈判中,他们总是想下面该说什么,不注意听对方发言,失去了许多宝贵信息。他们还错误地认为优秀的谈判员是因为说得多才掌握了谈判的主动。  其实,成功的谈判员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是用来听的。“谈”是任务,而“听”则是一种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天分。“会听”是任何一个成功的谈判员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谈判中,应尽量鼓励对方多说。  如果对方拒绝我们的条件,就换其他条件构成新的条件问句,向对方作出新一轮发盘。对方也可用条件问句向我方还盘,双方继续磋商。  对于让步,不管是生意的买方还是卖方,都要注意一次让步不能过大。如果买方一次就做大笔金额的让步,会引起卖方对价格的坚持。所以,买方在让步时必须步步为营,一次只做少许的让步。再就是,在没有得到某个交换条件的时候,不要轻易让步。换句话说,不要不经充分讨论就让步。  占据主场:如何赢得谈判的主动权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能产生一种优势心理效应,这就是“居家效应”。后来,“居家效应”被广泛地运用到谈判中。  日本的钢铁和煤炭资源短缺,渴望购买煤和铁。澳大利亚生产煤和铁,并且在国际贸易中不愁找不到买主。按理来说,日本人应该到澳大利亚去谈生意。但日本人总是会想尽办法把澳大利亚人请到日本谈生意。  澳大利亚人一般都比较谨慎、讲究礼仪,而不会过分侵犯东道主的权益。澳大利亚人到了日本,使日本方面和澳大利亚方面在谈判桌上的相互地位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澳大利亚人过惯了富裕的舒适生活,他们的谈判代表到了日本之后没几天,就急于想回到故乡别墅的游泳池、海滨和妻儿身边去,在谈判桌上常常表现得情绪很急躁。而作为东道主的日本谈判代表则不慌不忙地讨价还价,他们掌握了谈判桌上的主动权。结果日本方面仅仅花费了少量款待作“鱼饵”,就钓到了“大鱼”,取得了大量谈判桌上难以获得的东西。  日本人在了解了澳大利亚人恋家的特点之后,宁可多花招待费用,也要把谈判争取到自己的主场进行,并充分利用主场优势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使谈判的结果最大程度地对己方有利。  有时候,在和谈判对手你来我往之间,常会感到自己置身在不利处境中,一时又说不出为什么。比如,座位刚好晒到太阳,阳光刺眼刺得看不清对手的表情;会议室纷乱嘈杂,常有噪音,干扰的听不清对方谈话的内容;连续谈判,使我方疲劳得不想再谈,急于结束谈判,而在我方疲劳和困倦的时候对方提出一些细小但比较关键的改动让人难以觉察。  更甚者,利用外部环境形成压力,例如,我国知识产权代表团首次赴美谈判时,纽约好几家中资公司都“碰巧”关门,忙于应付所谓的反倾销活动,美方企图以此对我代表团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所有这些场景,都属于谈判对手的主场优势,这些优势有可能是客观条件,也有可能是主动设置,但蕴涵的原理都一样,利用心理战术——居家效应。这是因为在自己的领地,我们通常比陌生人生活的时间要长,在环境熟悉上占有优势。而陌生人由于环境的生疏和时间的关系,对很多事情都表现出好奇和笨拙。  所以在很多谈判与社交领域,很多人都选择“主场优势”,来发挥自己的“居家效应”,这也是为什么球场上有主客队的战绩区别很大的原因。  拖延战术:仓促达成的协议比达不成协议更糟糕  英国谈判专家克伦特在总结自己的谈判经验时说:“仓促达成一项不尽如人意的协议比根本达不成协议更糟糕,粗糙地做完一件有损失的工作比根本不做工作更糟糕。因为不做还造不成损失,仓促的谈生意,对买卖双方都不是好事。”  2001 年,朱宝麒代表美国磁源公司,带着微硬盘项目来中国寻求发展。经人介绍,朱宝麒与南方汇通前董事长惠金根合作,成立了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66 亿元人民币,总股本1.66 亿股。  但项目的技术研发很快出现了问题,被日立公司提出诉讼。日立环球存储拥有5000 项硬盘专利,对硬盘技术的覆盖可以说是无所不至,如果设计不出适当的专利策略,就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除技术专利的隐忧外,资金不足是另一隐患。为了满足微硬盘项目扩张的需要,朱宝麒开始与贵州世华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接洽,世华公司的主要股东是贵州茅台集团和兖矿集团,双方达成合作协议,2003 年8 月成立了贵州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80 万美元,由朱宝麒担任总裁。  但这个仓促上马的高科技项目并没有给贫困的贵州带来振兴。贵州省银监局局长邓瑞林在《贵州日报》上指出,截至2005 年末,农、建、交、商四家商业银行共向贵州微硬盘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1.75 亿元,产生不良贷款8.7 亿元。  现在贵州微硬盘项目深陷泥潭,至今,整个项目已经资不抵债,仅合1 亿余元,投资已无法收回,而从磁源公司引进的微硬盘技术也在迅速贬值。虽然贵州方面正在进行努力的重组,但难度相当大。  企业间不能仓促地达成协议,国家间更是如此。因为一个协议关系到两个国家的利益。中国和美国关于纺织品的谈判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2005 年8 月31 日,中国和美国针对纺织品贸易纠纷进行第四轮谈判。但由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再度无果而终。  此前,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大卫•斯普纳曾表示,美中都迫切希望解决这个问题。美中纺织品旧金山磋商结束后,双方已经接近达成协议。但是两国一致认为,宁愿多花一些时间达成一个好协议,也不愿仓促行事,斯普纳说道:“不能仅仅为了一个协议而达成一个坏协议。”  通常,在仓促的谈判中,你无法得到最佳的结果。仓促不利于作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而且,花时间仔细考虑协议的后果也是十分重要的。你和你的公司都可能会为你在仓促之中达成的协议后悔不已。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人生并不是一个辛苦的奋斗经历,而是一场轻松的心理游戏;这本书能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意掌控局面。
  人生并不是一个辛苦的奋斗经历,而是一场轻松的心理游戏;这本书能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意掌控局面。
  对于在职场上奋斗应该比较有用吧
  纸上谈兵
  我觉得蛮有用!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战术 你知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