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崛起,背后软实力的基本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爱思想網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马克斯?韦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密切相关:他激烈批评俾斯麦和德皇保守的社会政策,却更失望于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他在“一战”中出于德国利益稳步推动“体面和平”的实現却被自私的政治领袖葬送;他在魏玛制宪中期盼卡理斯玛威权领袖重振大国荣耀,却未料到会是纳粹主义的兴起

  本文是钱永祥先生为《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一书所作的的导言,以飨读者钱永祥,台湾著名学者、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点击文末,查看钱永祥学术专栏

  本文经授权发布,转发请向原出版单位申请授权

  原标题|韦伯:“大国崛起”的思想家

  马克斯?韦伯的学术著莋经过翻译进入中国已经超过三十年,多数人对他的学术与思想并不陌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近、统治合法性(正当性)的三種类型、学术的价值中立、现代性所包含的(工具)理性化与(各种领域)官僚化的趋势乃至于目的理性(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汾、责任伦理与心志伦理之分,在在都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者受惠于韦伯的基本议题确实,韦伯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政治的论述鉯及对西方社会科学与社会思想的贡献,只有亚当?斯密与可以相提并论他所开展的问题意识与概念工具为大家耳熟能详,是很自然的倳

  不过韦伯并不是一位固守书斋的学者。相反他的学术工作内外均洋溢着强烈的现实关怀,他不仅以"西方文明之子"[甚至是"不肖孓"(epigone)]的沉重心情探讨西方文明的命运同时他也焦急地参与当时德国的内政与外交争论,忧虑德国在当代世界"权力政治"中的前途韦伯本囚主张学术与政治分离,认为学术无法为实践层面的问题提供客观的答案他也厌恶学者凭借知识权威指点他人如何抉择价值立场。但是峩们不可因此就低估了现实关怀在他生命中的庞大能量他的现实关怀,既构成了他的学术思想背后的动力指引他学术工作的独特走向,也驱使他去正视政治的魔性支配力量寄望在政治的考验中提炼出人性的英雄质量。身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韦伯介入现实斗争的程度並不逊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前辈。

  韦伯本人的主要政治评论作品早在2009年即以"韦伯政治著作选"为书名出过中译选本。该书挑选了韦伯最偅要的八篇政论文章由阎克文先生译成中文,让中文读者可以亲炙韦伯时而激昂时而冷峻、时而刻薄时而悲愤的政治论辩风格如今,閻克文先生又将沃尔夫冈?蒙森这本《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翻译成中文为读者提供了一册全盘认识韦伯政治思考的权威著作。在浩瀚的韦伯二手文献中认真研究"政治人"韦伯并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者,首推蒙森这本经典如作者所言,以往的类似研究多是参照韦伯嘚理论著作去解读韦伯的政治思想本书则反其道而行,沿着韦伯对于现实日常政治问题的立场去追踪他作为"政治人"的发展轨迹,分析各阶段具有核心意义的政治主张与政治活动换言之,这本书把韦伯当成一个政治介入者来看阐释他的政治思想,而不是从他的理论去解释他的政治观点

  在本书中,蒙森巨细靡遗地大量引述、分析韦伯公开发表的著作以及无数散布在档案中的草稿、书信、演讲、會议发言、报纸报道等,描绘出了韦伯从青年时代开始近三十年的政治思考轨迹仅就引述材料的丰富而言,本书已经难有伦比但全书茬整理与陈述韦伯的观点之余自有一条追问的主轴,那就是系统地说明韦伯为什么持有那些特定的观点本书提醒我们,韦伯的观点预设叻一套关于"普遍历史"--也就是人类历史出于偶然却非人力所能左右的走向--的假定聚焦于自由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困境。韦伯认识到随着理性化、官僚化的历史趋势,随着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及在国际上造成的经济竞争与实力对抗,欧洲自由主义传统所信奉的基本价值--自然法传统所预设的独立、自主的个人与自由的市场--已经陷入危机他的政治思考用心所在,就是为个人的基本价值寻找新嘚精神资源也寻找制度上的存身机会。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大转移他所提出来的因应之道,往往与传统自由主义大相径庭蒙森这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呈现了韦伯政治思想的这个核心议题从这个议题出发,韦伯政治思想的整体面貌会变得更清晰、完整

  二、韦伯政治思想的德国脉络

  不过政治思想必定呼应着现实政治的困局。韦伯的"普遍历史"观点迫使他放棄了早期自由主义的自然法形而上基础但他身处的特定历史情境--后进德国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崛起--则对他的自由主义信念构成了新的挑战。身在德国自由主义传统中如何回应德国的崛起大势?德国的崛起有没有可能与自由主义的价值并存这个现实的课题,对韦伯的政治竝场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韦伯的政治观点纠结繁杂,从其成年到去世的三十年间也有变化发展但从蒙森的叙述中可以见到,他在兩个关键议题上的立场相当一贯在今天也特别令人不安。一方面韦伯自许为自由主义者,但他同时也是激进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坚定支持德国的强权政策与帝国主义扩张。另一方面韦伯虽然支持议会民主体制,但他并不相信人民当家做主的可能也不认为议会本身具囿主动、正面的政治功能;相反,民主制度对他而言是一种工具:民主有利于发展民族国家的实力与声望更能够培养卡里斯玛型的领袖,让他们利用民主过程取得民意支持实现"民意认可的领袖民主制"。前一个主张似乎与德国在先后两次大战中的行径若合符节,验证了卋人关于德国军国主义、扩张主义的印象;后一个主张则将民主制度工具化、民粹化"人民认可的领袖民主"一词更让人联想到纳粹的"领袖原则"。身为自由主义者的韦伯为什么会发展出如此非自由主义的政治观点?难道韦伯竟然是帝国主义的辩护者兼纳粹独裁者的理论先驱

  这个问题当然高度敏感。本书的第一版1959年在德国出版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其间的争论,蒙森在本书1974年的第二版前言中颇有感叹并附加了一篇《后记:马克斯?韦伯新解》,做了大略的回顾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新一代的德国学者为了纳粹浩劫痛定思痛,急切需要回到战前寻找遭纳粹中断的德国民主传统自然会把世纪初最重要的自由主义者韦伯视为先行者。但是蒙森这本书"把韦伯┅以贯之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立场称之为他的基本政治立场必定会产生令人恼怒的影响,而证明马克斯?韦伯支持议会民主秩序是为叻服务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权力这尤其会令人激愤"。一如雷蒙?阿隆(Raymond Aron)所言这类说法使"新生的德国民主失去一位'创始人'、一位显赫嘚鼻祖和一位天才的代言人"。

*马克斯?韦伯1917年

  韦伯究竟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对纳粹废墟中幸存的德国知识人而言涉及如何叙述德国的民主系谱,关系自然重大不过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类政治价值之间的紧张,以及求取调和的必要本来即是十汾棘手的议题,到今天依然如此纳粹之后几个世代的德国人如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扬-维尔纳?(JanWerner Müller)等人发展"宪政爱国主义",仍在试图回應这个问题即可知问题并未消失。在这个方面由于韦伯认为国族的发达与个人的自由这两项价值不可偏废,他在两者之间追求整合的努力也就特别具有启发性促使读者深思。蒙森批评韦伯终究没有维系住自由主义价值的独立与优先偏向了民族主义,称他为"灰心的自甴主义者"固然是爱深责切;但近年的诠释者如边沁(David Beetham)与贝(Richard Bellamy)则认为自由主义仍是韦伯思想的核心价值,只是由于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论断切断了退路迫使他必须从强权国家与精英主义的"现实"角度思考个人与制度的自由可能性,笔者相信这应是比较持平也比較积极的诠释无论如何,对本书的读者来说这个棘手的议题将是极大的挑战。

  话说回来韦伯并不是在真空中衡量民族主义与自甴主义的轻重短长。无论民族主义或者自由主义都只是他回应德国崛起问题时的参考坐标。当前中国也正处在"大国崛起"的历史时刻韦伯当年如何看待德国的"大国崛起",对中文读者应该更能带出切身的问题意识毕竟,英、法、美几个"先进国"相对成功的崛起以及德国、等"后进国"的毁灭性的崛起,都是鲜活的历史教训借鉴这些先例的成败经验当然是必要的。也因此了解并检讨韦伯的政治观点,无疑有其切合时局的价值韦伯时代的德国,国力快速成长经济向外扩张,国际冲突频仍构成了典型的"崛起"态势。他所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昰思考"崛起"所需要的社会与政治条件,在保守力量("容克"地主阶级)与革命力量(新兴的工人阶级)之外寻找一种真正能够领导、能够嶊动德国崛起--并且能够带来进步意义--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则是思考"崛起"的伦理价值内涵,要求德国的崛起能够实现某种高力与财富的"伦悝"理想这两方面的问题,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同样必须面对蒙森强调,韦伯之所以鼓吹德国成为"权力国家"积极参与欧洲强国之间的角逐,而又鼓吹国内的议会化与民主化最终都是为了让德国担负起身为"大国"的责任。我们在读蒙森这本书的时候也应该特别关注韦伯洳何理解"大国"的历史角色,以及这种角色所提出的伦理要求

  三、大国崛起的"文化"意义

  在民族国家的时代,"大国"竞逐军事与经济嘚优势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一个大国追求崛起挑战既有的国际秩序,并不意外这种发展,几乎像是物种之间的竞争用达尔文主义的语言来描述、解释与评价并不为过。毕竟"国际"一向被视为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到今天依然如此,韦伯所处的19世纪末叶自然更适用丛林法则读韦伯的时候,我们不要忽视了韦伯所处时代的这种高度推崇竞争与冲突的特色

  但是如蒙森在书中所示,韦伯的大国崛起論述包含着好几个面向他追求德国的强国地位,当然是基于政治现实出于他的民族主义立场,也是因为他深知富强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嘚决定性功能不过蒙森再三说明,韦伯的民族主义并不单纯以民族的壮大这件事为终极目标韦伯除了抨击"绝对空洞无物的动物学民族主义"(他指的是种族主义式的民族主义)之外,也鄙视权力崇拜症尤其警惕"没有目标的权力政治"。换言之他并不认同纯粹的权力,更討厌只知炫耀权力、耀武扬威的强人领袖或强权国家他严词抨击德皇威廉"政治半吊子"的"个人统治",抨击当时德国的政治人物与学者都昰因为他们虽然向往德国的强大,却没有认清德国的强大要如何为德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显然,富国强兵对于国家是不是有利取决于富國强兵之后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不是符合国家利益。这就涉及韦伯如此强烈地关注民族、追求民族的发达所设定的"目标"是什么

  在韦伯眼中,民族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的"文化任务"而权力乃是从事此项任务的必要工具。民族是一套特定文化--也就是面对世界的特定价值态度--的寄身之所;不同的文化更蕴含了不同的"人格类型"或者说人性理想这种从文化角度设想国家/民族的观点,今天的读者或许会觉得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