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口袋妖怪叶绿树果果已熟是什么颜色呢

32种常见可食用的野菜野果 记住了
这32种野菜、野草和野果比较常见,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如果你看到,千万别错过哦,这些都是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和中药功效的。今天庭院秀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样子和功效,以后看到可以辨识出来,知道怎么吃就好!1.荠菜又名菱角菜、东风荠护生草、地菜、地米菜属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全草。荠菜营养丰富,其氨基酸的含量居各类蔬菜之冠,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E以及磷、钾、钙、铁、锰等人体需要的矿物元素。2.堇菜属类分布广泛,花小,既有水生种也有陆生种。长茎上着生心形叶。花蓝紫色. 黄色或白色。花瓣五片,体积大小不等。嫩叶可烹烧,富含维生素A和C。3.大蓟又名野刺菜、鸡脚刺、牛口舌等,多年生宿根草本,茎高100多厘米,被白软毛。叶互生,叶绿具不等长浅裂和斜刺。。头状花序,单生枝头,花紫红色,花期 5~6月,6~8月结果。生在阴凉的山野,路旁.野刺菜嫩叶可凉拌、素炒或与肉炒食。秋天采挖其根,根状如人参,故有“土人参”、“土洋参”之称。根所含营养成分较叶丰富。一般炖肉吃。4.山莴苣分布于旷野多岩地带及草地。高10~20厘米,短梗叶椭圆形,微型蓝紫色花簇生;叶可生吃,或类比菠菜烹烧。5.蕨菜又名龙头菜、吉祥菜、龙爪菜、锯菜、乌糯、薏草、蕨萁鳖脚。二三月发芽,卷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春天采摘卷曲的嫩茎叶作菜,鲜叶可吃鲜;也可开水焯后,晒干备用,煮汤或烧肉都可用干品。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般家种蔬菜的几倍至十几倍。春天采摘萌发的嫩叶,可烹调成木须蕨菜、海米蕨菜、炒肉蕨菜、脆皮蕨菜卷、凉拌蕨菜、蕨额汤等品种,以红泽鲜嫩、清香味美而深受人们青睐。6.野慈姑多年生草本,水生或泥地生,具有走茎,走茎的末端膨大为小球茎;叶根生,具有长柄,长10~40厘米,叶片变化很大,通常为箭形而呈三叉状,连基部裂片长5 ~40厘米,宽0.5~13厘米。野慈姑春至夏季开花,总状花序,其嫩芽、幼苗及小球茎,都是可食的蔬菜,既可炒食,也可蒸食或煮食,用心烹调的话,味道是很不错的,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7.淡竹叶多年生草本,产于中国大陆长江流域、华南、西南等地,高约40~110厘米;茎秆丛生,须根稀疏,某些须根的顶端或近顶端处常膨大成纺锤状的贮藏根。叶呈广披针形,有短柄,具明显小横脉,叶身长5—20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近于圆形,叶舌边缘有毛。它的块根含有淀粉质,和加水煮或清凉饮料;叶片晒干后,则可代茶叶使用。8.鸭胚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斜上,基部匍匐生支柱根。叶互生,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先端尖锐,基部钝形,叶鞘抱茎,花序为蝎尾状聚伞花序,由二条总状花序组成。花瓣三片,紫蓝色。鸭路草的幼苗及嫩茎叶都可当野菜,幼苗洗净后直接煮食或炒食即可;成株之嫩茎叶则宜用沸水快速汤过,再行烹调,才更为可口。9.天门冬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略呈木质化,卷绕在他物之上,借以攀爬向上;地下有纺锤状之小块根,每年春至夏季萌生新枝新叶,叶片呈细鳞状;自叶腋处生扁平短枝亚~3枚;花l~4朵簇生于叶腋,单性,白色,花被6片,天门冬有时生长在坚硬的土壤里,除非携带良好的挖掘工具不易挖起块根。天门冬的嫩校及块根都可以当野菜。嫩校可像芦笋一样烹调,或炒肉丝或煮汤等,滋味相当好;块根洗净后,先用沸水煮熟,便可剥皮蘸糖或各种调味料吃,也可与排骨.猪脚5 等同煮,味道绝佳。10.钱菜又名鱼腥草、侧耳根,根茎发达,在地下匍匐生长,全株具有强烈腥臭味,只要轻轻碰触,便立即散发出来。叶片互生,心脏形或宽卵形,全缘,有细腺。点,两面叶脉上有柔毛,下面常呈紫色。)叶柄基部有长椭圆形的托叶。夏季开花,将其嫩叶冲洗干净,凉拌或下锅煮熟,散发出一种香甘味,让人吃了还想再吃。11.木莲常绿攀缘性大灌木,经常爬生于石壁、围墙或树干上。茎上处处长出气生性攀缘根,借以固持及攀爬;幼核黄色至红褐色,具少许毛茸;叶互生,二型,生于不长花序托枝上者小而薄,心状卵形,基部歪斜;生于长花序托的枝上者,较大而革质,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全缘.表面无毛背面有短毛。隐花果单生或成对着生于叶腋,倒卵状锥形或近似陀螺形,长4—6. 5厘米,宽3~6.5厘米,表面散生白色斑点,成熟时黑紫色。木莲为低海拔植物,多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下地区;木莲的小瘦果晒干后在冷开水中揉搓,可获得果冻,民间常用来做凉粉。12.酸汤菜蓼科植物酸模的嫩叶,又名舌头、牛耳大黄、酸溜溜、山羊蹄、水牛舌头。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肥厚,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叶卵状长圆形,叶较牛舌菜小,基生叶长柄,茎生叶较小,无柄且抱茎。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长在路边、山坡及湿地。13.火炭母草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细弱。全体光滑无毛,分枝有棱有沟;叶片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全缘,叶柄两侧有狭窄的翼,托叶鞘膜质。春至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再排列成顶生的圆锥或伞房花丛,花被白色或略带粉红色,五裂状、半张半闭,模样就像饭粒般。将饭粒般的花朵剥开阿见八枚雄蕊和三枚花柱;果实卵球形,包藏在肉质花被中,成熟后呈黑色,与花朵黑白相映成趣。火炭母草生命力十分强韧,从平地一直到海拔 2500米左右的山区,都有它的踪迹。生长在低海拔地带的植株,通常为常绿性;生长在中、高海拔地区的植株,当秋冬气温低降时,有老叶变红脱落的现象,甚至茎部长出了细微的毛茸。火炭母草的嫩茎叶略带酸味,但先以升水烫过厄,可以食用,既可直接蘸调味料食用,也可烫后再行炒食。火炭母草饭粒般的花及墨黑的果实都可以吃,被困野外时可以用来果腹。14.羊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粗大而中空,高约50~130厘米。根生叶具有长柄,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波状;茎生叶无柄或具有短柄,越到上部越小;晚冬至初夏开花,花序狭长圆锥形,有叶状苞片混生其间;花朵密生,绿白色,花被六深裂,外围三裂片(即外花被)较小,内花被较大且开花后会膨大并有翼翅;雄蕊六枚,花柱三枝,柱头细裂成毛状;坚果三角状卵形,密集簇生。乍看之下,羊蹄的模样有点像蔬菜,尤其在它尚未抽出花茎的时候。这主要是由于其根生叶很大,极像大家爱吃的莴苣。它在路旁、耕地、荒废地、水沟边及海滨空旷地,随处可见。羊蹄的嫩苗叶及果实都可以当野外求生的野菜。将嫩苗叶洗净,先以沸水快速煮烫一遍后捞起,可除去绝大部分的苦涩味,然后再行煮食或炒食,味道不差。成熟的坚果去皮后取出种子,先煮烫约五、六分钟,将水滤去,重新以清水煮汤或粥,也可加点小米、薏仁等共煮,味道还不错。15.夏枯草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轮伞花序,顶生,呈穗状,形如棒柱或锣锤。花冠紫色或白色。花期5~6月。小坚果,果期6~7月。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初夏采嫩茎、叶作菜吃。可做成凉拌菜,更宜煮汤喝。16.野苋一年生草本,株高约40~80 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少分枝;叶互生,菱关长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4~8厘米,宽2~6厘米,顶端微缺,具小芒洋。基部近截形,叶柄长3~6厘米。夏季开花,花单性或杂性,成穗状花序黄绿色,腋出或顶生,小花有膜质的苞片保护,每一苞片的先端呈芒刺状;囊果扁球形,有皱纹,成熟时横裂,露出黑亮的种子。野克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区极为常见的野菜,晚春及孟夏时节,肥嫩茎叶可以作为可口的菜肴,不论炒食或煮汤均佳。即使花穗已经长出,也可采收花穗,油炸食用,或摘取近顶端的茎腌渍,作为野蔬。17.马齿苋一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基部横卧地上,花枝倾斜向上,株高约10—20厘米;茎叶肥厚而呈肉质性,常带紫红色,几乎全株光滑无毛。叶互生或对生,长椭圆状卵形或匙形,。先端钝或圆,长约1~2.5厘米,宽约 4~8毫米。夏季开花,3—5朵聚集技一端,马齿宽在夏天清晨开花,小黄花相当可爱,将其茎叶洗净后,先以沸火烫过,再切段炒食,滋味颇佳;也可用沸水烫熟,再拌芝麻油等调味料食用。18.莼菜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行泥中。茎细,长达1米以上,沉浸水中。叶互生有细长叶柄。叶片浮出水面,卵形至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紫色。叶脉放射状。茎、叶上有粘液。花梗自叶腋抽出,梗长而有毛。花茎2.5厘米许,萼片、花瓣各3,外形相似。果实卵形。花期6~8月。夏采茎叶作菜,由于药荣富含氨基酸和多糖,煮汤吃不放味精也鲜美。可煮鱼吃,或与鲫鱼煮成鱼羹,或单用煮羹稍加姜醋。19.虎耳草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细毛,具有发达的匍匐茎,匍匐茎末端再生小苗,因此常成丛成片生长。叶片薄肉质而具长柄,自根际丛生,圆肾形,直径约4~10厘米;表面暗绿而有白色条斑,背面暗紫红色,两面有长伏毛,边缘浅裂状。春季开花,圆锥花序稀疏。虎耳草的最大特征就是“不整齐花冠”,五片花瓣中总有三片较小,另两片较大的情形。较大者通常位于下方,但有时则位于上方,披针形,颜色纯白;较小的三片则呈淡粉红色而散生浓红色斑点,呈卵形,通常位于上方,整体的形状甚为奇妙。其茎叶除了供作药用之外,还可炒食、煮食或烫熟后再拌调味料食用。20.茅莓攀缘性小灌木,高约 1米,茎有毛,并疏生柔毛及钩刺。叶互生,三至五出复叶,顶小叶倒卵形或近于菱圆形,宽约1—1.5厘米,常作三裂状;侧生小叶较小,倒卵形至楔状圆形Z无柄,叶缘有大小不一之齿牙;上表面有微毛,下表面则密生白色绒毛,叶轴亦生有软毛;叶柄长5—10厘米,上具柔毛及小皮刺。春至秋季均可开花,花等5片,花瓣5枚,紫红色或粉红色;单花聚合果球形,成熟时橙红色,带有甜味。茅莓的成熟果实看来好似由好几个小果实聚合而成,因为它的心具有多数雌蕊,每一心皮皆能发育成一个小果,各个小果再聚合起来,就成了单花聚合果了。橙红欲滴的野草莓,不但野生动物爱吃,人也可以摘它来吃。21.细本山葡萄木质藤本,蔓茎长达7米以上,小枝方形,老茎暗褐色,嫩茎叶有毛。叶卵状心形,纸质至薄革质,浆果球形,径5~ 8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径5~8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内藏种子2-3 粒。生长在海滨至低海拔山区丛林中,但数量并不多,在野外进行露营。踏青或野餐等活动时,要是能赶上细本山葡萄的熟果期,那么满枝满桠的山葡萄是可以用来解渴、充饥的。它那甜中带酸的果肉,足可生津止渴,多吃无妨,就跟吃市售的葡萄一般。22.荇菜又名荇丝莱、金莲儿。藕蔬菜、克葵、水镜草。荇菜为多年生浮水草本,茎细长,节上生根。叶卵状圆形,上面光绿色,下面带紫色,叶柄长。花黄色,聚生于叶腋,呈伞形花序。夏日开花,秋结蒴果椭圆形,先端尖锐。生长在池塘、河边、溪边。可炒食,煮汤食,与肉做成多种菜肴,如荇菜炒滑肉。劳菜肉丝汤、蒋菜炒肝片等等。23.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大部地区,多生路边、沟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卵形至广卵形,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苞片宽三角形,较萼裂片短,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故植物学上称之为“盖果”。车前草除可以作药材外,嫩叶可炒食,其长长的花轴,还是孩子们用来斗草的好材料。24.忍冬半常绿性灌木,攀缘性;全株被有柔毛,叶对生,全缘,椭圆形,长约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圆钝形或近于心形,两面有毛。春至夏季开花,腋出,成对开放,初绽时白色,其后转为金黄色,故名金银花,芳香。每年清明前后到端。午节之间,是忍冬的盛花期,忍冬的花已和茎叶也可以作为菜肴。花可蒸煮食或炒食,也可晒干后泡茶饮。嫩茎叶及新芽最好以开水烫过,除去异味后再炒食;也可以烫熟后沥干,然后蘸调味料食用。25.野葱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鳞茎外被缩存的纤维状叶鞘。叶披针形,基部鞘状,尖端细尖,两面平滑。花茎直立,由叶丛中抽出。伞形花序,顶生,花紫红色。朔果。生于高山坡、草丛等处,5~6月采全草鲜吃,可凉拌生吃,亦可放人汤中,还可炒肉食,煮鱼吃,都能增加清鲜味。26.野柿子落叶乔木,高达4米,树皮鳞片状开裂,灰黑灰黑的。树枝深棕色。叶互生,叶柄有柔毛,叶片椭圆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花黄色,花冠钟形。浆果,成熟时金黄色,人称“金果”。生在山野、林国,秋采嫩叶作菜,鲜叶含糖。脂肪、尤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嫩柿叶可生吃。凉拌吃,亦可煮肉汤,柿果汁多,甜美。27.黄鹌菜一至二年生草本,多生于路边、荒野。全株被有软毛,高约20~60 厘米,茎叶具乳汁。叶大多由根部丛生,倒披针状椭圆形、琴状或羽状深裂,裂片深浅不一,长6-15厘米,宽1.5~3厘米;顶裂片较侧裂片稍大,侧裂片向下渐小,有深波状齿,无毛或具有细软毛,叶柄具翅。四季皆可开花,头状花黄色,径约八公厘,排列成复伞房花序,总花梗细,所有小花为舌状花;总苞片排成两轮,外层5片,内层八片,开花后向外反卷,以便于瘦果飞散。瘦果扁平,红棕色或褐色,有八至九条纵沟,冠毛白色,长约3毫米。其幼苗、嫩茎叶和花枝都可作野菜,以大火快炒或蘸面粉蛋汁油炸,都相当可口。28.野薄荷又名摩眼子、香青兰。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株密被短毛,香气较浓。茎四棱形,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1.5~4厘米,宽0.7~1.3厘米。边缘锯齿状。花生于茎上部叶腋内,轮伞花序,每6朵成一轮。茎顶部轮较密,成穗状。生于干燥地,多见于田边、路旁、沙丘、草原等处。秋采叶作菜,其气芳香,所含营养成分与香茶菜相反。可作凉拌菜,煮汤时放几张鲜叶增加香鲜味。29.松子松树的种子,被称为“长寿金丹”。成熟的松果中含有种子,可生食、炒食更香。30.海蒿子多年生褐藻,高30~100 厘米。固着器扁平圆状或短圆雉形,直径可达2厘米。主轴圆柱形,幼时短,逐年增长,两侧羽状分校及腋生小枝。叶状突起大小不一,有技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长者可达25厘米;短者只 2厘米;宽者可达2.5厘米,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有明显的斑点,全缘有锯齿。在线形突起的腋部,长出许多丝状小技。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球形。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在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毫米,直径约1毫米。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夏。秋在海岸捞取。大叶海藻煮汤或炖肉,是缺碘者的佳肴美味。31.龙须菜又名海菜、线菜、江篱。藻体直立,丛生,高州~50厘米,可达1米,紫褐色L基部具一般状固着器,主于径1~2毫米,分枝1— 2次,向各方向互生或偏生,枝径0.5~1毫米。孢子囊紫红色,散在藻体的表面。囊果球形或半球形。生长在海湾石上,分布在沿海岸线各地。夏、秋采集整个藻体食之,酸醋浸泡.蒸肉,味美。32.海藻海藻尽管无毒,但有些种含有机酸,会刺激消化道,有些种会引起严重腹泻。如果遇到不能很好确定是否是已知可食种,就只能每次少量食用。即使是能够食用的藻类,开始时每次也尽量少吃一些,直至自己的肠道适应。如果缺少淡水,别食用海藻。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它们先放在淡水里清洗,以除去部分盐分。采集那些生长良好、附着紧密的藻类,而不要检那些被潮水冲上岸来的“次品”。所有闻起来有异味、很难闻的都不要。用手指碾碎一小块藻叶,放置几分钟,含有刺激性藻酸的藻类会释放出让人不舒服的气味。离开海水后若不及时晾干,所有种海藻都会很快腐烂。采集后要尽快食用,或者晾干保存。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Power&Media& 鲁ICP备欢迎来到作文网!
作文网订阅号
(www_zuowen_com)一手好文 一生受用
家庭教育家长帮
& 梦想与未来_100字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梦想与未来_100字
  像绿叶一样  像青草一样  像花朵一样  像大树一样  打开那扇大门  进入神秘世界  走进你的未来  洋溢在快乐时光  那片绿叶  那株青草  那朵红花  那棵大树  向着未来  前进  向着梦想  翱翔  向着天空  飞翔  迈着步子  往前走  属于你的未来  属于你的梦想  自由飞翔!  翱翔于天空
不够精彩?
我要点评:梦想与未来_100字
的其他文章
写作达人推荐画出不同类的,1:蓝天,青草,绿叶,红花,大雁,_百度知道
画出不同类的,1:蓝天,青草,绿叶,红花,大雁,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划去“大雁”因为其他词语都带有颜色划去“雪人”因为其他都是动物
蓝天,唯一没有生命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梦见绿叶,预示着运势很好,将会有机会找到新的工作。生意人梦见绿叶,预示着财运会回升,收入方面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随意消费的欲望会逐渐减退,投资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你多学些理财方面的知识。体力劳动者梦见绿叶,预示着健康状况不佳,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手部和肩部也需要多留心,如有不适要及时的去治疗。求职者梦见绿叶,预示着求职运势会走高,机会比较多,会被猎头主动联络,不过心思比较多,往往不够珍惜眼前的机会,很有可能会错失良机。梦见绿叶满枝,鲜花遍地,预示着最近的运势很好,生活上会丰富多彩,是祥兆。梦见树枝发芽,春草吐绿,预示着最近的工作将会出现新的生机。梦见收集绿叶,预示着你会为了生存做些低三下四的事情。梦见自己头戴绿叶环,预示着敌人会攻击你,建议你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备。
更多解梦请关注大师微信号》》》ssvip2280
08-2508-2207-2408-22【汉文化知识分享】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明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1,464贴子:
【汉文化知识分享】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原帖地址 经原作者同意授权转载
作者 舞天玄姬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等,而中国的、、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印染、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及颜色方面的常识。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花叶、花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石青等,动物染料,如,、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中提取靛蓝染成的(.劝学篇:“青,取之,而”)。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古代最初用的是,后来逐渐发现了、、、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粉末,后来有用()。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色。
,早期主要用。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所代替。
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古人根据不同的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条纹的毛布。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古代用植物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较复杂的印花技术也有了发展。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植物中的红色可以从、、苏方木等中提取,从、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而”的名句传世。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色彩名词释义红色系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色
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quester注: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quester注:不大于M70的色彩,有时可加入适量黄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quester注:RGB 色中的 R255 系列明度)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 朱色 丹色 (quester注:在YM对等的情况下,适量减少红色的成分就是该色的色彩系列感觉)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 (quester注:这个色彩方向不太对,通常洋红指的是倾向于M100系列的红色,应该削弱黄色成分。)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 (quester注:色相不变,是深浅变化)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黄色系
鹅黄:淡黄色(quester注:鹅嘴的颜色,高明度微偏红黄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quester注:Y100 M20~30 感觉的色彩,比较常用且有浓郁中国味道)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橙黄:同上。 (quester注:Y100 M50 感觉的色彩,现代感比较强。广告上用得较多)
橘黄:柑橘的黄色。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缃色:浅黄色。
橙**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1、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2、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
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棕黑:深棕色。
棕红:红褐色。
棕黄:浅褐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琥珀:介于黄色和咖啡色之间。
褐色: 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黄栌:一种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做染料。
秋色:1、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古以秋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秋香色:浅橄榄色 浅黄绿色。 (quester注:直接在Y中掺入k10~30可得到不同浓淡的该类色彩) 绿色系
嫩绿:像刚长出的嫩叶的浅绿色
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
柳绿:柳叶的青绿色
竹青:竹子的绿色
葱绿: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的样子
葱黄:黄绿色,嫩黄色
葱绿: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的样子
葱青:淡淡的青绿色
葱倩:青绿色
青葱: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
油绿:光润而浓绿的颜色。以上几种绿色都是明亮可爱的色彩。
绿沈(沉):深绿
碧色:1,青绿色。2,青白色,浅蓝色。
碧绿:鲜艳的青绿色
青碧:鲜艳的青蓝色
翡翠色:1、翡翠鸟羽毛的青绿色。2、翡翠宝石的颜色。 (quester注:C-Y≥30 的系列色彩,多与白色配合以体现清新明丽感觉,与黑色配合效果不好:该色个性柔弱,会被黑色牵制)
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
青色:1、一类带绿的蓝色,中等深浅,高度饱和。3、本义是蓝色。4、一般指深绿色。5、也指黑色。6、四色印刷中的一色。7、特指三补色中的一色。
青翠:鲜绿
青白:白而发青,尤指脸没有血色
鸭卵青:淡青灰色,极淡的青绿色
蟹壳青:深灰绿色
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
绿色:1、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2、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3、引申为黑色,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代指为青春年少的容颜。 (quester注:现代色彩研究中,把绿色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和其它红黄兰三原色并列研究,称做“心理原色”之一)
豆绿:浅黄绿色
豆青:浅青绿色
石青:淡灰绿色
玉色:玉的颜色,高雅的淡绿、淡青色
缥:绿色而微白
艾绿:艾草的颜色。偏苍白的绿色。
松柏绿:经冬松柏叶的深绿
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
松花色:浅黄绿色。(松树花粉的颜色)《红楼梦》中提及松花配桃红为娇艳 蓝色系
蓝:三原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quester注:这里的蓝色指的不是RGB色彩中的B,而是CMY色彩中的C)
靛青:也叫“蓝靛”。用蓼蓝叶泡水调和与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呈深蓝绿色 (quester注:靛,发音dian四声,有些地方将蓝墨水称为“靛水”或者“兰靛水”)
靛蓝:由植物(例如靛蓝或菘蓝属植物)得到的蓝色染料
碧蓝:青蓝色
蔚蓝: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宝蓝:鲜艳明亮的蓝色 (quester注:英文中为 RoyalBlue 即皇家蓝色,是皇室选用的色彩,多和小面积纯黄色(金色)配合使用。)
蓝灰色:一种近于灰略带蓝的深灰色
藏青:蓝而近黑
藏蓝:蓝里略透红色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黛螺:绘画或画眉所使用的青黑色颜料,代指女子眉妩。
黛色:青黑色。
黛绿:墨绿。
黛蓝:深蓝色
黛紫:深紫色
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古人以紫为祥瑞的颜色。代指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紫酱:浑浊的紫色
酱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紫檀:檀木的颜色,也称乌檀色 乌木色
绀青 绀紫:纯度较低的深紫色
紫棠:黑红色
青莲:偏蓝的紫色
群青:深蓝色
雪青:浅蓝紫色
丁香色:紫丁香的颜色,浅浅的紫色,很娇柔淡雅的色彩
藕色:浅灰而略带红的颜色
藕荷色:浅紫而略带红的颜色 浅色系
苍色:即各种颜色掺入黑色后的颜色,如苍翠苍黄苍青苍黑苍白(quester注:准确的说是掺入不同灰度级别的灰色)
水色:水红、水绿、水蓝、淡青、湖蓝、湖绿皆是浅色。
深色淡色:颜色深的或浅的,不再一一列出。 白色系
精白:纯白,洁白,净白,粉白。
象牙白:乳白色
雪白:如雪般洁白
月白:淡蓝色
素:白色,无色
荼白:如荼之白色
霜色:白霜的颜色。
花白:白色和黑色混杂的。斑白的 夹杂有灰色的白
鱼肚白:似鱼腹部的颜色,多指黎明时东方的天色颜色 (quester注:M5 Y5)
莹白:晶莹洁白
灰色:黑色和白色混和成的一种颜色
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色 (quester注:暖白)
铅白:铅粉的白色。铅粉,国画颜料,日久易氧化“返铅”变黑。铅粉在古时用以搽脸的化妆品。 (quester注:冷白) 黑色系
玄色:赤黑色,黑中带红的颜色,又泛指黑色
玄青:深黑色
乌色:暗而呈黑的颜色
乌黑:深黑;漆黑
漆黑:非常黑的
墨色:即黑色
墨灰:即黑灰
黑色:亮度最低的非彩色的或消色差的物体的颜色;最暗的灰色;与白色截然不同的消色差的颜色;被认为特别属于那些既不能反射、又不能透过能使人感觉到的微小入射光的物体,任何亮度很低的物体颜色。
缁色:帛黑色
煤黑象牙黑:都是黑,不过有冷暖之分。
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黎:黑中带黄似黎草色
黝:本义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
赤金:足金的颜色
金色:平均为深黄色带光泽的颜色
银白:带银光的白色
铜绿、乌金、老银:金属氧化后的色彩 补充:国画颜料名称: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古典文学常见色彩用词:
鎏金:中国传统的一种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
飞金、泥金、洒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洒金一说是指带斑点的图案。
描金:为使器物美观而在其上用金银粉勾图、描绘作为装饰。
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
云斑:在颜色比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无光泽的条纹或斑点(如在大理石上)。
云母纹:像云母断面及砂子闪烁光泽的纹理。
天然植物染料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利用植物染料也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
在古籍文献中亦记录了不少色彩的名称,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国产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单宁铁媒染)。
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植物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以下是一些植物染料蓝草
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 “ 蓝 ” 。蓝草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两期采集。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因形如淤土,故又称“土靛”。 十字花科的菘蓝为二年生栽培植物。主产于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等地。爵床科的马蓝则为灌木状多年生草木,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现江浙地区也有引种。靛蓝的粗制浮沫即中药青黛,蓝草的根即著名中药板蓝根,其果为中药蓝实。它们皆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药效,可用于防治流脑、流感及肝炎等传染疾病。
蓝靛是中国蓝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植物还原染色材料。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
在《诗经·小雅·采蓝》中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詹”, ;《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些古籍诗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蓼蓝。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来进行织物染色的国家。不过可以用来制作蓝色植物染料的蓝草除了蓼科的蓼蓝之外,还有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爵床科的马蓝等等。
东汉时期,马蓝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就有专业性的产蓝区。文学家赵歧路过此地,看见山岗上到处种着马蓝,有感而发,写下一篇《蓝赋》,作序说:“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以种蓝染绀为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进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他在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在靛蓝染色方面,书中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其最佳者为标缸。”。
据江苏的《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出如皋者尤擅名。”,详细记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两期采集蓼叶,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形如淤土,故称“土靛”。在“州志”中记载民间制靛的简单过程,足以说明蓝草的种植和蓝印花布的生产在当时物产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他取“蓝水”为人治病,认为“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路边青含黄酮类;蓼蓝全草含靛甙、黄色素及鞣质;菘蓝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及靛蓝等;草大青及马蓝叶均含靛蓝。都有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特别是用蓼蓝 (Polygonumtinctorium Ait.)制成的“板蓝根”中成药,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普遍使用。
在台湾早期的蓝草种植大都是以山蓝为主,山蓝又叫做大菁,曾经也是早期销往大陆的台湾产品。主要采集地区分布在北部的阳明山、坪林和猫空、三峡一带山区,中部地区是在苗栗、日月潭、埔里、溪头、阿里山、奋起湖等山区,目前尚可发现其踪迹。在清末民初之际,因为茶产业的兴起,加上化学合成染料的进口,导致山蓝的产业迅速萎缩,以致於消失。也因为经济价值的消失,大菁被野放至以上区域,近年来台湾各地所推广的蓝染活动,就是以这些被野放的大菁作为主力的。
蓝的染色使用,在国外也出现的很早,如印度在西元一世纪时,在一份航海的纪录文件中,就出现有利用海上运输蓝靛的纪录了。在南美安地斯山纪元前3-4世纪间的印加人的遗迹中,出土有染上蓝之棉布。纪元前2000年左右埃丵及的debe所出土的木乃伊之裹尸布里,就检验出含有蓝之色素。早期的埃丵及称蓝为「indicum」,也存在於纪元200年左右叙利亚地区所发现的盾牌上,被当成涂料。欧洲的商人早在13世纪时,就已经引进欧洲各国,在当时的英国还曾经把蓝靛当成是「恶魔的药」,立法限制使用。15世纪后,蓝靛也被当成是绘画的颜料之一。蓝靛就是靛花,靛花就是国画颜料中的花青。蓝素溶在水中时,是呈现绿色的状态;当出水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后,才改变色相为蓝色。而靛花则是靛水经过搅拌起泡后,让泡沫上的蓝素充分地接触到空气的氧才由绿转成蓝的色相。将变蓝的泡沫集中,乾燥后,就是一般国画颜料的花青。蓝所染出的色相,按照宋应星的说法有翠蓝色、天蓝、月白、草白等四色。这四色直接是以蓝靛的深浅控制,所染出的色相,并不混合其他的染材进行重复染。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现在学名Rubiacordifolia L.。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茜和蓝是出现於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早的染色植物之一。茜草的种类,主要有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其染出的色相并不一样。在中国使用的茜草是属於东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红色的感觉较低。西洋茜另外也因为其叶片有六片的缘故,也被称之为六叶茜,东洋茜则是四叶,因此也被称之为四叶茜。西洋茜主要产於地中海沿岸之南欧区域和西亚区域,是属於多年生的草类植物,叶片为六片轮生,根部主要含有黄色和红色的色素。
茜草的染色部位是在根部,根部的色彩是淡红土黄色;因其具药效,因此在中药店里仍可买到。染出色相会因其品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色相。中药店买的茜草是东洋茜,大都是四叶茜,偶而也会出现五叶或是六叶的情形,叶子的形状略成心型。繁殖是以其枝干斜插繁殖的,茎干因为是属於爬藤类,容易断裂且有倒钩,略呈四方形,大都生长於山地林边,三年即可采收其根部,根部主要含有Alizarin、Purpurin、Pseudopurpurin、Rubiadin、Purpuroxanthin、Munjistin等色素。印度茜染出的色相略呈较沉的暗红色,西洋茜则是彩度略高的鲜红se。
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茜草在《诗经》中被称之为茹藘、《本草经》和《尔雅》称之为茅搜或蒨、《说文解字》、《山海经》称之为搜、《山海经注》称之为蒨草、《诗正义》称之为韎、《诗传》称之为韎鞈、《诗疏》称之为地血或牛蔓、《史记》称之为茜、《蜀本草》称之为染绯草、《陈藏器》称之为茜根、《土宿本草》称之为血见愁或风车草、四补草或西天王草或铁塔草或风车儿草或四岳近阳草、《救荒本草》中有土茜苗、《本草补遗》中称之为过山龙、《陶弘景》称为染绛草、《尔雅义疏》有驴繖子、《植物实名考》中称之为金线草、《松村植物名汇》称之为苗根,另外尚有地苏木、活血丹、破血草、红根藤等等。
在茜草众多名称里,《诗经》中的「茹藘」和《山海经》的「搜」、《尔雅》的「茅搜」或「蒨」等名称算是出现的比较早的。「搜」、「茅搜」的称呼大约是和其红色的染色效果有关,红色是和血有关的色相,有血的草就像鬼一样,因此出现「搜」的字。「蒨」字则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由青加上人字边,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丽的人,被借用来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区隔。因此蒨字就带有美丽的意思,用蒨字来命名的草就有美丽的草,蒨草的美丽可能不是因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红色色相得名。至於后来的地血、染绯草、染降草等等名称都是因为其染色色相的特性而得名,或是带有地区性的命名,如牛蔓、血见草、过山龙、四补草、西天王草、铁塔草、四岳近阳草等,风车草和风车儿草大约是因为其心状叶子的形状是四片一组类似风车的造形,可推测因此而得名。可是为何后来舍弃不用,另立名称为「茜草」。
古文献中有关茜草的句子:
《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
《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
《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
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
《重修?山县志·卷十一》中附录《瀛壖百?》:“番妇自织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名达戈纹。达戈纹番以被体。汉以为衣包,颇坚致。”其后各地志书中屡见转摘本文,如《淡水厅志》、《嘉义县志》、《台湾府葛玛兰厅志》、《台湾通史》等内容,都与前文相当一致。 -------------------------------------------------------------------------------- ▓茜草的种类: 茜草的染色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东洋茜(Rubia cordifolia L)又叫做中华茜草。 2. 西洋茜(Rubia tirctorum L.)。 3. 印度茜(学名:Rubia cordifolia Linn.在印度被称之为Indian medder)。 ▓根据大陆的文献的说法,将茜草分成四类: 1.长叶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2.中华茜草(Rubichinensis Reg.et Maack) 3.狭叶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 4.黑果茜草(Rubia codifolia L.) 【古文献的记载】 1.诗经:「缟衣茹藘」 2.考工记:「一染縓再染赬三染纁」 3.唐诗里李商隐的〈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 李群玉的〈黄陵庙〉「黄陵女儿蒨裙新」 4.宋朝苏轼的〈浣溪沙〉「相挨踏破茜罗群」 5.清朝曹雪芹的〈桃花行〉:「茜裙偷傍桃花立」 染出色相也会因其叠染的次数,会出现《考工记》里称呼的:縓、赬、纁、朱、绛等色相。有时候也会直接以植物名来命名,叫做茜色或是茜红色等。 苏方
苏枋又名苏方、苏芳、苏木,是属於常绿豆科小乔木,树干有小刺,羽状复叶、黄色花,学名为Caesalpinia Sappun L.。其得名是因为印尼语的译音,印尼语sappan的意思为红色的树木,其现在的英文名是巴西英文字Brazil的小写brazil(巴西红),苏枋所含的红色色素因此就叫做Brasiln。原产地为印度、马来西亚。苏枋被当作染色材料,早在唐代时,就因为南洋的贸易而从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地被引进中国。引进的地点是在福建的泉州,一上岸就被当作是官方用品专门保管处理。目前主产地为广西、云南、台湾、海南岛、四川等,苏枋还具有促进血管收缩、抑制中枢神经、抗菌等的药用价值,因此还残留於中药店里。
苏枋的心材色彩呈现带有红色感觉的黄色,在欧洲曾经被用来作为红葡萄酒的染色用。苏枋是使用其树干的中心部,加上明矾的媒染,即可染出唐朝以来四品大官所穿的官服,其色彩被称之为绛色或绯色、红色、赤色、朱色等。明矾是较为安定的药剂,没有环境影响的问题;且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影响,请放心使用。另外,如果使用二氧化铁来媒染的话,就会得到偏紫的红色色相染色效果。
此外,苏芳木也是也是制作胭脂的原料之一。红花
红花又称之为红蓝花、黄蓝花、草红花、燕脂花、胭脂花、山丹花 学名为Carthamus tinotorius L.,原产地是在现今的埃及中亚西亚、美索布达平原,是越年的蓟草科植物,叶片呈现锯齿有尖刺。六月到七月之间,会由上往下开出黄色的小花,三日后才会由花根部逐渐长红色的色素,在日本也被叫做「末摘花」。另外,也传说是由韩国所传进的缘故,而称之为「韩红花」。红花的色素以黄色(Carthamin)和红色(Carthamone)较多,另含有蓝色色素和植物萤光物质。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现在学名Rubiacordifolia L.。茜草所染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红)。
茜和蓝是出现於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早的染色植物之一。茜草的种类,主要有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其染出的色相并不一样。在中国使用的茜草是属於东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红色的感觉较低。西洋茜另外也因为其叶片有六片的缘故,也被称之为六叶茜,东洋茜则是四叶,因此也被称之为四叶茜。西洋茜主要产於地中海沿岸之南欧区域和西亚区域,是属於多年生的草类植物,叶片为六片轮生,根部主要含有黄色和红色的色素。
茜草的染色部位是在根部,根部的色彩是淡红土黄色;因其具药效,因此在中药店里仍可买到。染出色相会因其品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色相。中药店买的茜草是东洋茜,大都是四叶茜,偶而也会出现五叶或是六叶的情形,叶子的形状略成心型。繁殖是以其枝干斜插繁殖的,茎干因为是属於爬藤类,容易断裂且有倒钩,略呈四方形,大都生长於山地林边,三年即可采收其根部,根部主要含有Alizarin、Purpurin、Pseudopurpurin、Rubiadin、Purpuroxanthin、Munjistin等色素。印度茜染出的色相略呈较沉的暗红色,西洋茜则是彩度略高的鲜红se。
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茜草在《诗经》中被称之为茹藘、《本草经》和《尔雅》称之为茅搜或蒨、《说文解字》、《山海经》称之为搜、《山海经注》称之为蒨草、《诗正义》称之为韎、《诗传》称之为韎鞈、《诗疏》称之为地血或牛蔓、《史记》称之为茜、《蜀本草》称之为染绯草、《陈藏器》称之为茜根、《土宿本草》称之为血见愁或风车草、四补草或西天王草或铁塔草或风车儿草或四岳近阳草、《救荒本草》中有土茜苗、《本草补遗》中称之为过山龙、《陶弘景》称为染绛草、《尔雅义疏》有驴繖子、《植物实名考》中称之为金线草、《松村植物名汇》称之为苗根,另外尚有地苏木、活血丹、破血草、红根藤等等。
在茜草众多名称里,《诗经》中的「茹藘」和《山海经》的「搜」、《尔雅》的「茅搜」或「蒨」等名称算是出现的比较早的。「搜」、「茅搜」的称呼大约是和其红色的染色效果有关,红色是和血有关的色相,有血的草就像鬼一样,因此出现「搜」的字。「蒨」字则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由青加上人字边,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丽的人,被借用来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区隔。因此蒨字就带有美丽的意思,用蒨字来命名的草就有美丽的草,蒨草的美丽可能不是因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红色色相得名。至於后来的地血、染绯草、染降草等等名称都是因为其染色色相的特性而得名,或是带有地区性的命名,如牛蔓、血见草、过山龙、四补草、西天王草、铁塔草、四岳近阳草等,风车草和风车儿草大约是因为其心状叶子的形状是四片一组类似风车的造形,可推测因此而得名。可是为何后来舍弃不用,另立名称为「茜草」。
古文献中有关茜草的句子:
《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
《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
《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
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
《重修?山县志·卷十一》中附录《瀛壖百?》:“番妇自织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名达戈纹。达戈纹番以被体。汉以为衣包,颇坚致。”其后各地志书中屡见转摘本文,如《淡水厅志》、《嘉义县志》、《台湾府葛玛兰厅志》、《台湾通史》等内容,都与前文相当一致。 -------------------------------------------------------------------------------- ▓茜草的种类: 茜草的染色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东洋茜(Rubia cordifolia L)又叫做中华茜草。 2. 西洋茜(Rubia tirctorum L.)。 3. 印度茜(学名:Rubia cordifolia Linn.在印度被称之为Indian medder)。 ▓根据大陆的文献的说法,将茜草分成四类: 1.长叶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2.中华茜草(Rubichinensis Reg.et Maack) 3.狭叶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 4.黑果茜草(Rubia codifolia L.) 【古文献的记载】 1.诗经:「缟衣茹藘」 2.考工记:「一染縓再染赬三染纁」 3.唐诗里李商隐的〈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 李群玉的〈黄陵庙〉「黄陵女儿蒨裙新」 4.宋朝苏轼的〈浣溪沙〉「相挨踏破茜罗群」 5.清朝曹雪芹的〈桃花行〉:「茜裙偷傍桃花立」 染出色相也会因其叠染的次数,会出现《考工记》里称呼的:縓、赬、纁、朱、绛等色相。有时候也会直接以植物名来命名,叫做茜色或是茜红色等。 苏方
苏枋又名苏方、苏芳、苏木,是属於常绿豆科小乔木,树干有小刺,羽状复叶、黄色花,学名为Caesalpinia Sappun L.。其得名是因为印尼语的译音,印尼语sappan的意思为红色的树木,其现在的英文名是巴西英文字Brazil的小写brazil(巴西红),苏枋所含的红色色素因此就叫做Brasiln。原产地为印度、马来西亚。苏枋被当作染色材料,早在唐代时,就因为南洋的贸易而从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地被引进中国。引进的地点是在福建的泉州,一上岸就被当作是官方用品专门保管处理。目前主产地为广西、云南、台湾、海南岛、四川等,苏枋还具有促进血管收缩、抑制中枢神经、抗菌等的药用价值,因此还残留於中药店里。
苏枋的心材色彩呈现带有红色感觉的黄色,在欧洲曾经被用来作为红葡萄酒的染色用。苏枋是使用其树干的中心部,加上明矾的媒染,即可染出唐朝以来四品大官所穿的官服,其色彩被称之为绛色或绯色、红色、赤色、朱色等。明矾是较为安定的药剂,没有环境影响的问题;且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影响,请放心使用。另外,如果使用二氧化铁来媒染的话,就会得到偏紫的红色色相染色效果。
此外,苏芳木也是也是制作胭脂的原料之一。红花
红花又称之为红蓝花、黄蓝花、草红花、燕脂花、胭脂花、山丹花 学名为Carthamus tinotorius L.,原产地是在现今的埃及中亚西亚、美索布达平原,是越年的蓟草科植物,叶片呈现锯齿有尖刺。六月到七月之间,会由上往下开出黄色的小花,三日后才会由花根部逐渐长红色的色素,在日本也被叫做「末摘花」。另外,也传说是由韩国所传进的缘故,而称之为「韩红花」。红花的色素以黄色(Carthamin)和红色(Carthamone)较多,另含有蓝色色素和植物萤光物质。
古代可以染红色的染料虽然还有茜草,单茜草为土红、又需要较为复杂的媒染工序,而红花所染为“真红”,而且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在古代无染料价值,而在现代常用于食物色素的安全添加剂;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沉积在纤维上,获得具有一定牢度的红色衣物。
根据南宋赵彦卫的《云梦漫钞》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说法,红花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所传进的物种,且描述染出的色相叫做「真红」。红花是绘画颜料、也是染料,同时是妇女的化妆品丵色料。红花的染色部位是使用其花瓣,所提炼出来的色素,和上油脂后,制出口红或腮红的化妆品胭脂,因此也被叫做胭脂花。
胭脂出现於较早的历史文献资料,被收录於《史记》和《汉书》中的《西河故事》里,之后被转记於唐《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十道志》,也出现於宋朝的《乐府诗集》、明朝的《丹铅总录》。记载有感叹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出征,将当时的匈奴赶出了曾经是红花产地的祁连山脉一带,也包含了胭脂山。匈奴人被赶出了焉支山,因而丧失了制作胭料的红花,感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汉武帝的时期,相当於西元前121年所发生的故事。在《史记索隐》里,引用《习凿齿与燕王书》里有如下的记载:「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绯黄,采取其上英鲜者作烟肢,妇人将用为颜色。」胭脂山也叫做焉支、燕支、烟支、烟肢、燕脂、胭脂、胭支、胭肢、胭支、阏支山等,约略相当於现今的永昌县西处。
关於红花的植物类记载,《急就篇》更早的《尔雅》的「茏古」、《诗经》的「游龙」、郭璞注释《尔雅》的「红草」、《别录》的「天蓼」和「石笼」、《本草拾遗》的「水」和「大蓼」、《汉英韵府》的「蓼」,另外尚有红兰花、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大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等称呼。红花具有血管扩张的作用,被用来当作治疗心脏病的良药。目前红花最大的生产国家是美国,主要是摘取种子,粹取油脂当作食用油,这是一般的红花子油。被当作是中药药材使用的产地是大陆,生产区域分部於四川、河南一带的山区。这一带生产的红花又叫做川红花,而产於西丵藏的红花,药材店称之为藏红花,藏红花采收不易,价格昂贵,通常只限於药用。染色用的红花,通常是川红花,属於蓟草科植物,叶片周围有刺。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胭脂,因其产地在古代中国的焉支山与祁连山的山麓,因此也被称之为焉支。另外也因为产地是在燕国之故,或是燕国所产的红花较佳之故,也称之为燕脂。胭脂也和匈奴的人名有关,根据唐朝张泌《妆楼记》中,如下的一段叙述:「燕支,染粉为妇人色,故匈奴名妻阏氏」,文中是说匈奴王妻子阏氏,喜欢以红花做成化妆品,而阏氏的发音和胭脂是相同的,因此也被借用。匈奴王妻子阏氏的说法出现於汉朝刘邦时期,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匈奴王冒顿,被围於平城(相当於现今大同),采用陈平意见,行贿冒顿的妻子阏氏,因而得以脱险。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化妆上的使用是以铅白打底,再上红花的提炼物,就可以得到桃红色,也称之为「桃花妆」。以铅白和红花调和所得到的色相,在唐代称之为檀红,也就是粉红色、浅粉红。至於大红色,则称之为绛唇。因为红花和女性化妆品的关系密切,促使红花带有些许的浪漫和女性化的倾向。以红花来比喻女性也颇为贴切的,红花的红色色素的褪色时间很快,只能在短时间里,显现出其亮丽的色相,就如同女性的美,只显现於短暂的青春期间,过不了多久,终究要人老珠黄,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蚀。红色色素的易褪和女人美丽的青春易逝,同样让人由然升起一股哀怜珍惜之感。红花和胭脂化妆品有著密切的关系,连带也使红字的使用状态,趋近於形容女性的美丽或是较为柔性化气氛之营造,明显地不同於赤字。
古人采用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过程如下: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清水浸渍。用布袋绞去黄色素(即黄汁),这样一来,浓汁中剩下的大部分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素。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到日本等国。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作用)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理,制成“红花饼”存放即可。待使用时,只须用乌梅水煎出,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几次,便可进行染色了。“红花饼”在宋元时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广。--------------------------------------------------------------------------------《本草纲目》里的红花记载,如下: 红蓝花:染材,【释名】红花。(开窦)。黄蓝。〔颂曰〕其花红色。夜颇似蓝。故有蓝名。〔颂曰〕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东月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花下作梂汇多刺。花出梂上。圃人乘露采之。采以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乾。以染真红。又做胭脂。〔时珍曰〕红花二曰八月十二月皆可下种。雨后布子。如种麻法。初生嫩叶苗亦可食。其叶如小蓟叶。至五月开花。如大蓟花而红色。侵晨采花捣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又捣以酸栗米泔清。又淘又绞袋去汁。以青蒿覆一宿。晒乾。或捏成薄饼。阴乾收之。入药搓碎用。其子五月收采。淘尽捣碎。煎汁。 黄蘖(黄柏、檗木、檗皮) (蘖 bò 古同“檗”:“锉~染黄丝。”)
黄蘖为落叶乔木,卵状椭圆状叶片、对生且是奇数羽状复叶,属於柑橘科。黄蘖的树干外皮厚实,内部则是黄色的,雌雄异株,树干外皮相软木状,果实呈现黑色。学名为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黄蘖也叫做黄柏、黄波罗、黄伯栗,又称为黄檗、檗木、檗皮。黄蘖是属於山椒科落叶乔木,生长於山地杂木群中,中国华北和东北都可见其踪迹。黄蘖的蘖字,有时也写成黄檗,其枝干是染黄的材料。黄蘖外形类似银杏树。染色的部位是树皮,黄蘖的树皮有两层,第一层没有色素,染色的部位是取第二层的树皮,染出色相是黄色。在中药店大都是被当作是整肠和胃药使用,黄蘖也叫做黄柏、黄波罗、黄伯栗,又称为黄檗、檗木、檗皮。是植物染色材料中,唯一含有盐基性色素的染料。
中药的名称为黄柏,含有的黄色色素是古代制纸时,染纸的材料。因含植物碱的缘故,也是很好的纸张制书防虫蚀药剂。以黄蘖染色的纸张所写的经文,曾出现於敦煌的藏经洞。黄蘖的染色是使用其树干,以高温热煮法、明矾媒染即可,可得略带绿色感觉的沉稳黄色。黄蘖也是古代印度僧侣,在诵经修行时,含在口中,防困的药材。
郁就是姜黄,又叫做郁草、郁金、宝鼎香,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郁金和姜黄是同科的植物,姜黄有称之为宝鼎黄、黄姜,染色的部位是其块根。在《本草正义》中记载著:「又一种则坚实光亮,其色深黄,乃如郁金,为染色之用,不入药剂者。」另在《纲目》中也有:「郁可浸水染色」之记载。姜黄染色的部位是根部,染出的色彩是差不多的,都是黄色系的,姜黄是较为鲜黄,有萤光色,也是咖哩料理的材料。
「郁金」,「郁金」也是一种染黄色的染色材料,也就是郁金香草,但不是现今的荷兰郁金香。唐代学者张泌《妆楼记》:「郁金,芳草也。」可将妇人所穿的裙子染成鲜明的黄色,且带有郁金本身的香气,但缺点在於不耐日晒,容易褪色。用郁金香草所染的裙子称为「郁金裙」,唐诗中也有记载,李商隐《牡丹》诗:「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这是一首描述牡丹花的诗,写花丛绿叶在风中的姿态。传说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爱穿著以郁金香染成的黄色裙子,於是成为当时的流行色彩,不论宫中嫔妃、仕宦之家女子争相模仿。唐李珣的〈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里也有「郁金黄」的色彩名。
《本草纲目》记载: 姜黄:染材,〔时珍曰〕近日以扁如乾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色。述形虽似郁金。而色不黄也。 栀子(水栀子、山栀子)
栀子是早的「粉粿」或是染饭的黄色染料,也是日据时期黄菜头(黄萝卜)的染料,同时具有利尿之药效。栀子又分成只开花不结果,观赏用之庭院花种,所开的白花市复瓣,叫做玉堂春等。可当生药或染色用的栀子,另分成水栀子和山栀子,水栀子是台湾所种植的栀子,性喜好日照和水分,为多年生低灌木。果实的形状是呈长椭圆形,山栀子的果实是略呈球状,两种的果实表皮上,都有稜。花的特徵是单重白色,山栀子学名为Gardenia jaѕminoides Ellisf. Grandiflora Makino.,果肉的黄色色素是Crocin。
栀子又名木丹、鲜支、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栀、金栀子、银栀子、山栀花、林兰、越桃、木横枝、玉荷花等。 -------------------------------------------------------------------------------- 《史记》〈货殖列传〉: 中记载著:「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 《本草纲目》: 栀子:染材,【释名】木丹。(本经)。越桃。(别录)。鲜支。(纲目)。花名薝卜。〔弘景曰〕处处有之。亦两三种小异。以七稜者为良。经霜乃取。入染家。用於药甚稀。〔时珍曰〕卮子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蜀中有红卮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则赭红se。 《说文》:「黄木可染者」 《广雅》:「栀子桃也」 《正字通》:「栀,小木夏花洁白秋实丹黄可染一名木丹」 《康熙字典》并引用了《图经》对栀子的描述:「生南阳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坚硬二三月生白花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又名鲜支。」 《唐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成功的,是我国第一部药典,《图经》即为其中一部份。经由约略了解,栀子的果实含有一种天然黄色素,自古以来就被作为染布的染料,此外,它也可以用於食品丵色素或作为绘画颜料。实际染出来的色相是比较鲜艳、且染色程序也比较简便,只要使用热煮法就可以萃取色素。另外,栀子也是古代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卮茜」指的就是栀子和茜草,茜草也是一种染色材料,可见秦汉时期采用栀子染色是很盛行的。
薯莨,别名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块茎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或用作染丝绸、棉布、鱼网;也可作酿酒的原料。
《梦溪笔谈》:《本草》所论赭魁,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五倍子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倍干燥后所得。此树皮的肿瘤含有丰富的可供染色用之鞣酸,当鞣酸和铁离子结合时,就可将纤维染成蓝黑色的色相。五倍子古代称之为「无食子」、「栎五倍子」,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於《酉阳杂俎》文献记载里,五倍子的蚜虫也寄生於西域一带的柽树。此外,五倍子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西域的五倍子是由现今的伊朗一带的波斯引进的,由波斯语直接音译为「无食」、「摩泽」。但是根据一些药书上的记载,五倍子却是生长於南方的越南、缅甸一带,不是西方的西域,如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五倍子和用蓝草深染的黑色色相是偏蓝色的黑色色相,这也和媒染剂的使用有关。一般传统的黑色或是叫做皂色的黑色染料之媒染剂,根据文献的记载都是使用叫做「铁浆」的媒染剂。铁浆的作法有两种,一是直接以生锈的铁块浸泡醋酸,三星期以上即可得到铁浆。另一种是以稀饭浸泡生铁块,一样可以得到铁浆,这是利用稀饭发酵后的酸性,其实是和直接以醋酸浸泡是一样道理,所得到的铁成分,叫做醋酸铁。醋酸铁媒染的染色效果是较偏向不带任何色系的灰色色相。如果是亚铁类的媒染的话,就较容易得到偏向带些许蓝色系感觉的黑色色系。
五倍子除了是中国古代的纤维染色材料外,也是染发剂和近代蓝黑色钢笔墨水的材料。五倍子染出的色相,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是叫做「皂色」,皂即是黑色的意思,皂字和现在的皂字是通用的,但在古代的字书里都是使用「皂」字。根据三国魏张揖《广雅》的说明,皂和早是相通的,皂的色相是藉由早起看不见东西时的黑色状态来比喻的。 乌臼
乌臼俗名: 臼仔、杍树、桠臼、琼仔树等,属於大及戟科木本植物,学名为Sapium sebiferum L.。叶片呈菱形,冬季变红落叶, 有微毒性,叶为黑色染料,可染木棉等物。
关於乌臼的记载,曾出现於《天工开物》、《神农本草》、《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千金翼方》、《云梦漫钞》等古文献中,可用以治疗脚癣、疥疮、湿疹等。《本草纲目》里,《释名》里称之为「臼」,《本草纲目》说其「叶可以染皂色。乌臼木:染材,〔藏器曰〕叶可染皂」。乌臼种子呈黑色球形,可以榨油,亦有毒性,亦可治疮疥,但不可染色。《本草纲目》也说明乌臼「子可压油。然灯极明。」《本草纲目》已经说明染色部位是使用其叶片,和铁化合物媒染后,可产生灰色的色相,深染后可得到黑色的色相,适合棉麻类之被染物。
紫草的又称为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藐,茈草,紫丹,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为紫草科紫草属的植物。又名山紫草、紫丹、紫草根,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山西、湖南、甘肃、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贵州、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主要产於中国大陆。紫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高约30-60公分,七月开小白花,根部是暗红紫色,染色的部位是根部,因此叫做紫草根或紫根。根部又分软根和硬根两类,软根的紫草较适合染色。紫草的被染物还是以丝质的染色效果较佳,棉麻质料的染著度较低,不容易上 se。
一般对《论语》〈阳货〉「恶紫夺朱」、〈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等的叙述,采取的解释是以衍生义作为主体的,事实在色彩上,存在著另一层的意义。在此对红和紫的色相所造成的印象,都是负面的,讨厌类比著非正式或是正规的、小人的紫色;又红色和紫色不可亲近的。尽管如此,在文献的记载里,却出现有紫色服饰大流行的记载。在《韩非子》里,就记载著:「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白绢)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日:"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於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中莫衣紫也。」
当时君主齐桓公喜欢穿著紫衣的纪录,一时间也带动了齐国穿紫色衣服的流行风潮。紫色的衣服在当时是很贵的,五匹素绢还不一定能换得一件紫色的衣服。为了要跟上流行,因此其国人要耗费财力添购紫衣,也间接影响到齐国的国力。因此管仲才劝说齐宣王,若要人民不穿紫色衣服的话,自己就先要带头不穿紫衣。齐桓公也适时地以紫草染色衣服很臭,而拒绝献进的紫衣。确实,以紫草染出的衣物,都会带有紫草所特有的臭味,且该臭味久久无法散去。可见《韩非子》的紫衣记载,还是很真实的。
紫字是由茈字借用来的,古文献中属於通用的。茈是和紫是同义,是属於形声字,紫是由此和糸、茈则是由草和此合体组成的,此在古义是具有微小的意思。在「恶紫夺朱」的解释中,为何恶紫可以解释为讨厌紫色,这是因为紫色的染色结果,没有控制好时,出现的色相容易和朱色相混之故。如果以染色的技术来看的话,中国古代紫色之染色方法两种,一是以紫草根部直接染成紫色,另一是以蓝草先染蓝色、再叠染上红花的红色。前者的方法,容易因酸碱值的变化,导致酸性染出之色相容易和朱之色相混。后者在染色份量的控制上,尤其红花的色素过多时,就容易出现和朱相混之色相。两者在技术上,均可确认朱和紫有相混的可能性。但也说明古代的朱和紫,在意义上是相近的,因此才可能相混,也可藉以推论色彩认知上的相通性。至於「红紫不以为亵衣」的技术性解释,是红色和紫色的染色工序繁复和价钱昂贵、材料不易得,哪有以辛苦高价染成的衣物,拿来当内衣穿之道理,延伸用以比喻适才适所的道理。
在《论语》的时代,紫和红的社会印象并不是很高的,是在赤、朱之下的。可是到了唐代在制定服制时,却把紫定在红色系之上,甚至出现「满朝文武皆朱紫」的诗句。其原因有三,一、受到茈草的染色工序繁复,且材料采集不易和其染色特性之影响。二、受到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响,三、受到西方的影响。关於工序难度,经笔者复原古法试染结果,一斤的乾燥紫草根,经过一早上的搓揉,只可染成两尺见方的丝质衣物,如要取得较深或浓的色相,则要经过反覆地染著,达约十数次。其染著力较强的布料是丝质衣物,并不是麻、棉、葛等较为平民化的布料的限制。关於紫和道教或佛教、神仙思想之关系,可以从佛教、道教中,出现的紫云、紫书、紫衣、紫云观、紫阳道人、紫气东来、紫霞真人等名词之使用得到一些理解。
晋郭璞解释《山海经》〈西山经〉时,就说明茈草就是染紫色的材料。 --------------------------------------------------------------------------------《本草纲目》 紫草:染材,【释名】紫丹(别录)紫芺(音袄)茈戾。(广雅音紫戾)藐。(尔雅音邈)。地血。(吴普)。 鸦衔草。(时珍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尔雅作茈草。猺獞人呼为鸦衔草。〔宏景曰〕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染紫者。方药都不复用。博物志云。平氏阳山紫草特好。魏国者染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之。色小浅於北者。 《花镜》:紫草,一名紫丹,又名茈戾(原文有草头),生砀山南阳新野,及楚地。其苗似兰香。茎赤节青,二月开花紫白色,结实亦白,惟根色紫,可以染紫。涩柿子
柿子的种类有1000多种,原产地在中国,在各地分布较广,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日本、韩国和巴西是主要产地。东方柿在中国和日本是一种广泛种植的重要果树,19世纪传入法国和地中海各国,后又传入美国。根据其在树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脱涩分为涩柿和甜柿两类。后者主要是来自日本品种中的“冬柿”,成熟时已经脱涩。而前者(我国上市的柿子大多数属于此类)必须在采摘后先经人工脱涩后方可供食用,引起涩柿涩味的物质基础是鞣酸(又称单宁酸)。在《本草纲目》中,将之称为「椑柿」、「漆」,文中说明将其捣烂取其汁液,可以当作是漆料,也可以染罾扇,因此也被叫做漆。
甜柿引进前,台湾所食用的柿子,是较硬的水柿和经过点柿变软的软柿子,是属於涩柿子。各种类分部的区域非常广,包含了中国的中北部、朝鲜半岛、日本、台湾等地。柿子是属於落叶乔木,叶片互生、椭圆形、叶背生有褐色的毛,冬天时叶片会掉光。花为黄绿色,果实为可食用的水果,其学名为Diospyros kaki Thunb.。
柿子的染法是使用柿树的未成熟果实,在果皮仍是绿色、还是涩味无法食用的阶段即可采用。其茎叶也可以染色,是以热煮法,煮出其色素,再浸入铁离子之化合物溶液里,就可得到较深的咖啡色色相。如浸入铜离子之化合物溶液里,就可得到较偏赭色的色相。涩柿子汁也可作为柿漆用,反覆涂布於棉纸上,可以防水,作为纸伞的防水材料或是作为防染用的型纸。 也是柿子,是利用柿子尚未成熟前的涩柿子,榨汁之后将之涂抹在布帛上,在经过石灰的媒染,可以得到深褐的黑色或是褐色之色相。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色彩名词释义红色系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se
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quester注: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quester注:不大于M70的色彩,有时可加入适量黄se)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se。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se。
樱桃色:鲜红se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quester注:RGB 色中的 R255 系列明度)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se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 朱色 丹色 (quester注:在YM对等的情况下,适量减少红色的成分就是该色的色彩系列感觉)
丹:丹砂的鲜艳红se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se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se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se。
嫣红:鲜艳的红se
洋红:色橘红 (quester注:这个色彩方向不太对,通常洋红指的是倾向于M100系列的红色,应该削弱黄色成分。)
炎:引申为红se。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se
绾:绛色;浅绛se。
枣红:即深红 (quester注:色相不变,是深浅变化)
檀:浅红色,浅绛se。
殷红:发黑的红se。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se
——————————————完毕
看成染色体了...==|||
原作者 舞天玄姬 有最新的版本,但百度贴吧发布出来,大家可以去她的空间里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油果熟透的颜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