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微步赏茶园,罗袜生尘指古代哪位美女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上传时间: 来源:
第一篇: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句出自曹植的《洛神赋》 “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基本有两种解释一、 《文选》李善注“陵波而袜生尘,言神人异也。”就是说,洛神走在水面上而 袜底腾起尘埃,这是不可能的;但洛神是神,和人不一样。二、 《文选》五臣注,吕向曰“微步,轻步也。步於水波之上,如尘生也。”这种 解释比较合乎情理,是说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 就像走在路面上腾起细细的尘埃一样。清代毛奇龄《经问》卷一“曹植《洛神赋》曰‘罗袜生尘’ ,而解之者谓歩波而如践 地,一如履之亲地而底有埃者。”此解与吕向相近。黄侃《文选平点》 “ ‘陵波微步,罗袜生尘’二句,上正意,下比辞,言履险若平地 也。后人多不得罗袜生尘之解,缘注误之也。“注”指李善注。”
第一篇: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绝密 ★ 启用前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至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第 I 卷第 1 页至 6 页,第 II 卷第 7 页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 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 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选择题(第 I 卷 1 ~ 6 题,第 II 卷 15 ~ 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 ... 上 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 I 卷 7 ~ 14 题,第 II 卷 18 ~ 21 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 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 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 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 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 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 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 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 、 《窦娥冤》 、 《红楼梦》 ……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 是因为它们的思想 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 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 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 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 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 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 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④ 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 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 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 惠者。⑤ 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 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 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 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 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 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 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 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 误区。(选自《新华文摘》2013 年第 23 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 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 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 技术使用的受惠者。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 艺术生产中的作用。【答案】D 【解析】A 不只是大型文艺晚会,应包括文化工程、文艺演出等;B 应为“源于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 ; C“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错,原文是“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 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 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B.② 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 本末倒置;③ 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C.④ 段与② ③ 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 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 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答案】B 【解析】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通常主题贫乏。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 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B. 古代思想家反对 “文胜质” , 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 “炫技” 势必干扰人们对于 “道” 的持续关注。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 虑技术使用的意义。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 步和文化的繁荣。【答案】A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解析】B 不是反对,而是“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 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是现代社会技术崇拜导致的;D“如果??就能”太绝对化。试题分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 (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 ,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 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 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 书, . 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 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 . 唐开成故事 ,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 .. 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 ,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 . 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 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 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 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 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 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 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 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 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 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 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去而 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 书 逸:散失 .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 故事:先例 C.未遇 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 殷勤:周到 【答案】D 【解析】殷勤,在此处指情意恳切深厚。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乃 不敢引疾 B. 御制诗以 纪其事 . . 臣乃 敢上壁 . C. 四海好学能文者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答案】A 日削月割,以 趋于亡 . D. 去而 人爱思之 . 临清流而 赋诗 .
【解析】A 副词,才;B 来/以至于;C??的人/??的地方;D 表转折,却/表顺承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 ,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 不汲汲于仕途。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 产生深远影响。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 论学终日不辍。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 学子亲若同辈。【答案】D 【解析】应为“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诸生) ”亲若同辈。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译文(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译文(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译文【答案】 (1)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在于文字词句的解释,在安徽刊印发布许氏的《说文解字》 。(2)朱筠已经资格深厚名声显著了,就极力说翰林应把读书和树立品行当做职责,不能趋炎附势,去 拜谒地位重要的人。(3)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纵横奔放,对于经义道理事物的情感态度没有不包含的,想说的内容没 有不说彻底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南宋]马子严 ①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 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 ② 波 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答【答案】 “番腾妆束闹苏堤” ,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 ,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试题分析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答【答案】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 游苏堤的人,是“面”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 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 如果两题都答, 则按甲题计分。) (6 .......... ............. 分)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 子下》 ) 乙:① ,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 ②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 ) ③泻水置平地, 。(鲍照《拟行路难》 ) ④ ,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 【答案】甲:①必先苦其心志②劳其筋骨③饿其体肤④空乏其身⑤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 乙:①芳与泽其杂糅兮 ⑥梦入芙蓉浦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②沉吟至今 ③各自东西南北流 ④玉露凋伤枫树林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独木舟之道
[美] 西格德 ? F. 奥尔森 ① 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 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 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 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 一如手臂 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 滑雪几近相同, 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 小舟灵活敏捷, 任你摆布; 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 融为一体 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 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② 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 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 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 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 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 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倘若你 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 荡舟。③ 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 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 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 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 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 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 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 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 线是何等欢快! ④ 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 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 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 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 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 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 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⑤ 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 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 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 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⑥ 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 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 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 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⑦ 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 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 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 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 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 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⑧ 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 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 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 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⑨ 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 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选自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 ,有删节) 11. 根据③ ④ 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4 分) 顶风破浪冲过急流【答案】顶风破浪:挫败浪头,有得奋战乐趣;晚上休息时,有得意的乐趣;凭机智穿越时,有欢快 的乐趣。冲过激流:全神贯注中有隐隐不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超然的乐趣;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时,体验 到欢乐的乐趣。12. 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答(2)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答【答案】 (1)运用拟人,写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 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2)写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 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 深深的沧桑感 13. 有人认为第⑤ 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 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 分) 答【答案】不能删。从内容(强调重点、对比手法、对全文主题情感)和结构(承上启下)方面分析。14. 在本文中, “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 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 。(8 分)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答【答案】 (1)自由和毫无约束; (2)与传统联系在一起,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 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3)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4)赞成年轻人敢想敢做的精神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四、 (24 分)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蓓 蕾/烘焙 级/拾 麦穗 箪 食壶浆/殚 精竭虑 . . 拾 . . . . B.倚 重/旖 旎 . . C.毗邻 /聆 听 . . D.翡 翠/斐 然 . . 【答案】B 【解析】B 、yǐ ,chá n,zhì ;A、bè i,shè / shí ,dān;C、pí / lí ng,zā/ zhā;jì ;D、fěi,tuò ,rá o /ná o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切蹉 编纂 归谬法 满腹经纶 循循善诱 B.水榭 巍峨 紫禁城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C.暮霭 霓虹 雷震雨 春风骀荡 静水流深 D.关隘 戍守 烽火台 克敌致胜 捷报频传 【答案】B 【解析】切磋,雷阵雨,克敌制胜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2013 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 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 B.随着 4G 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 .... 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 ,这表明我国专利申 .... 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 10 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 1.8 万亿元,凭此成绩, 我国当仁不让 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答案】A 【解析】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 。含褒义。B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 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望文生义。C 蒸蒸日上:一天天 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象错。D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 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合语境。18.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 分) 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 11 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40600 份。③在 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 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④报告显示,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 4.77 本,与 2012 年的 4.39 本相比,增加了 0.38 本。⑤报告 禅 趣/口头禅 . . 包扎 /扎 辫子 . . 开拓 /拓 荒者 . . 卷帙 浩繁/秩 序井然 . . 济 世安民/光风霁 月 . . 物产丰饶 /百折不挠 . .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中值得注意的是,约 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 ,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序号 修改
【答案】①在“由”前加“是” ;③“2013 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引号改书名号;⑤删去“约” 或“以上” ;⑥“减少”改为“降低” 19.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所中学科技节期间一块展板上 的内容。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作介绍。要求:简明、生动、得体,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100 字。(6 分)
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图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环聚合龙图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效果图
名 称: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选址特点: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 构造特点:球冠状反射面由约 1800 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建造特点:利用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铺设超大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 用 途: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 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 意 义: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未来 20~30 年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答【答案】略 【解析】注意语言礼貌,运用修辞,口语性强。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 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 三大特色。一是 甲 。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 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 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 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 乙 。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 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 滋补养生之道。(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答(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甲乙【答案】 (1)④①③②(2)甲:就地取材,选料严谨
乙:讲究食补,以食养身
五、 (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 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析】 试题分析:安徽 2012 年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是一篇比较富有哲理的命题;2013 年&为什会能或 者不能这样&则十分抽象, 这类作文命题比较考验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对语言的艺术雕琢。往年的作文更 加关注学生的文学能力考察,命题的一般较为抽象,有艺术感,文学色彩浓重。今年的作文在对学生 能力的考察上发生了转变。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结合更为紧密,思辨性更强 作文命题的务实风倾向反映出了当前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能力的新的要求。今年的 作文题目更强调学生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地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踏踏实实的提高自 己语言表达的功底,不要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和背诵一些万能、通用的事例,而要锻炼自己独立的思考 能力,认真分析和把握题目内涵,才能完成一篇合格的文章。这一命题方向的转变正反映出了考生在 学习语文中的重点所在,这充分说明了语文的学习正向着结合实际,结合生活,结合应用的方向发展。
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
学科网 ? 版权所有
+申请认证第一篇:凌波微步罗袜生尘2014 年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南安市诗山中学 洪培欣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分) 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 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 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 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 借以转移愁情, 可又因心事重重, 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迴之感。春风吹雨 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 飞” ,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 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 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 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 ,开帘待燕, 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 “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 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 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 ,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
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 ,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 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 。艺术 性高多了。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 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 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 绪。(新课标 2 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①韦庄(约 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 ,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 分)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 “实” , 写自己 “等闲挥袂” “别家” “客天涯” 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 “虚” , 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 ,即思家梦。诗人将 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 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 “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 表露无遗。【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 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 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鉴赏评价 D。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 ,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 分)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 ,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 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 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 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 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鉴赏评价 D。【赏析】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①含山:唐武德六年(623),分历阳县西部地区原龙亢县境域设含山县,县 以境内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横山。《清一统志》说“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 巍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 《太平寰宇记》又说; “以县境众 山所含,故名含山县。”一说含山在今山西闻喜。②袂:衣袖。③觉:睡醒。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在唐代诗人那里, “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对于锐 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 ,决不轻易 还家,必须坚忍地前行。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 “别家”当作一种习惯,成为 生活常态。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 “等闲挥袂 客天涯” ,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切之感。韦庄的行迹遍及 大半个中国,是唐末乱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这句诗,最能表现唐代士子气度。但是乡思功名两不弃, 又谁也克服不了谁,自然会让许多诗人不约而同地将 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韦庄一生
又是饱历艰辛,读书时数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尝寇乱,间关顿踬,其漂泊 流浪之苦、 去乡怀国之痛的体验不可不谓深刻,这些在他的诗作中都表现得淋漓 尽致。“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 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疑,那是一种凄 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作者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 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羁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际遇,而在离乱的时代更不足为奇。他善于从内在 的角度契入, 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这种人之常情显得格 外动人。全诗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隐,其间却处处涌腾着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 昂扬,那思念,那怆然,甚至那惆怅迷茫的叹息都发自内心深处,若隐若现,既 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挚,令人品味不尽,使人想见风度。夜深人静,好梦 搅醒后的诗人,兴尽悲来,他心头袭上的哀感绝不止一己的生命飘泊无着之感, 更是人类生命的苍然之悲感。韦庄这种清丽柔婉诗风,属于典型的晚唐格调,于 此诗犹见一斑。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同 为“花间”重要词人,与其并称“温韦” 。有《浣花集》 。宿渔家 [宋]郭震
(作者夜晚住宿在海边渔民的人家,晚上就和房主开始唠嗑) (渔民)几代 以来都一直生活在海边上,有几间小屋就在海边(让我想起了 “门朝大海,春 暖花开” ) , 在屋子的周围到处可见芦苇花。我和屋主点上小油灯在桌前说笑谈话, 等着那出海的家人回家, (听到划水声,这个是我猜的)我向外看去,一轮明月 照耀这回家的船只,慢慢向家里划来。整首诗语境恬淡,表达了作者向往平静的生活,和美好的时间观 (现在房 价真贵啊)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 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 留春春怎知? 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 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4 分) 答【答案】 “番腾妆束闹苏堤” ,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 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 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 落在地上沾了泥, 无法移步, 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 , 写雨后春去, 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通过人物动作神态” 这一限制。花褪雨,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答【答案】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 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 堤的人,是“面”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 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 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点” ,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
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 ,指的是对人事 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 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考点:鉴赏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赏析】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 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释】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作者简介】 马子严(生卒年不详) ,南宋文人,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 建瓯)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铅山尉,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 隐然有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 《嘉靖铅山县志》卷九) 。能诗,尝 与赵蕃等唱和, 《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 ,谓《乌林行》辞意精深,不 减张籍、王建之乐府” 。尝知岳阳,撰《岳阳志》二卷,不传(刘毓盘《古洲词 辑本跋》 ) 。其馀事迹无考。据集中《金陵怀古》 、 《咏琼花》诸作,知其足迹遍及 大江南北。近人赵万里辑有《古洲词》二十九首。《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全 宋诗》卷二六五 O 录其诗五首。(湖北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 分) 【答案】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朱明, 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 “独”表明由于时间尚 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 “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 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诗词鉴赏中的 “一字领全诗” 的题型, 这类题目解答时. 要 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的,也就是关健方法,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 分) 【答案】 “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
相反的方向前行, 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赛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 的思乡之情。【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 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作者罗邺 luó yè (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 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 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 ,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 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 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 、 “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 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 ,如“恼煞人” ,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 相成之趣。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 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 ·王 象巽《游曲江》 ) 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①(3 分)C ②(4 分)B E ③(4 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 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赏析】 《杜臆》 :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 乃行乐之胜地。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 在乾元初耳。【钱笺】 《雍录》 :吕图,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 之西也。杜曲,在启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通志》 :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其一 韦曲花无赖①,家家恼杀人。绿樽须尽日②,白发好禁春③。石角钩衣破④,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⑤,头戴小乌巾⑥。(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下四,寻 幽之意托言以寄慨。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汸注】起用俗语,豪纵跌 宕。《杜臆》 :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 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说得 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①《汉·高帝纪》 “始大人常以臣亡赖。”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 为亡赖。” ②沈约诗“忧来命绿樽。”扬雄《河东赋》 “尽日盛酒。”
③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然禁春须用樽酒,意中实不能禁矣。朱注 云:禁,是禁当之禁。④《仇池记》 :石角外向。⑤占,据也。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 。⑥《南史》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 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筹怀莫展,不觉 对酒伤情耳。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 边” 。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 。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 “杜少陵”等, 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 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跟另外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 家。(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 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 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 分)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 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 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 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 即可。)
《双调·蟾宫曲·自乐》
草团标正对山凹①,山竹炊粳②,山水煎茶。山芋山薯③,山葱山韭④,山 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⑤,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⑥,山景堪垮,山外晴 霞,山下人家。①草团标正对山凹:酒店挂的幌子正对着山凹。②山竹炊粳(jīng) :用山间野竹烧饭。粳:米不粘为粳。③山芋:番薯。④山韭(jiǔ) :山韭菜。⑤山溜响冰敲月牙山上冻结的冰溜子被风折断发出的响声,如同是冰敲月 牙发出的声音。⑥元佳:美好。元:美。赏析 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 此作就是写他对自己隐居生活所感受到的乐趣。生活 简朴,山竹炊粳米饭,山水煮山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住在山 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 ,伟岸的山、崇高的山, 使得他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感到高洁。很显然,这里饱含着与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 情绪。(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8.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 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 分) 8. (5 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 生动。9. (6 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 仍在的无奈、 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 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 愁的畅快、 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 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作者 周晋(生卒年不详) ,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 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 为福建转运使干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 ,知汀州。晋富藏 书,工词。词作多散佚。《绝妙好词》卷三载其词三首,分别为《点绛唇》 , 《清 平乐》 , 《柳梢青》 。赏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 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 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昼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 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 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 谓“尽放春愁去” ,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 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苹香的地方,自然充 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 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 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矣氏花园。“移舟去” ,写 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
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话外音 《鹅湖归病起作》词云“诗未成时雨早催。”他们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不 同。相似处是都写以雨催诗;不同的是,杜诗辛词均已明点此意,而周词则含而 不露,意在言外。特别是借写梨花滴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 香,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词人虽云“未成新句” ,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 (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 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 (1)①艳丽 ②清幽
① “园花经雨百般红” 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 一场雨后, 园中姹紫嫣红, 色彩艳丽。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 意境清幽。(2)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 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抽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 ,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 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赏析】 (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 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 分) (2)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 分) (3)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4 分) (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3) 《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 流年之叹; 《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 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赏析】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 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叫表现手法?(3 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 分)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 春、痛惜衰败的感情。(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 分) 【答案】 《论语》 【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侍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生对课本的熟悉。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 A。(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6 分)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 ,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 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 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 ,处境艰难,但 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 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 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②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这三首诗作于公元 1099 年(元符二年) 。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 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他身为“罪人” ,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 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 ,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 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 友。诗篇浅易如话,毫不雕琢,又写了最粗俗的东西,但读起来使人感受的不是 “浅俗”而是雅,不是“粗丑”而是美。把朴素内容写得生动而富有风趣,于毫 不经意间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活泼姿态,确是大家气格。(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 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 “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 一枝”意为终老山林。【解析】 诗人简介:赵执信()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 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 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 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 “文意为主,言语为役” 。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 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 “不为秋悲” ,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 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 “落叶” “孤鸿” “残菊” “短烛” “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 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 “偏”两词的妙处。(3 分) 【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 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答案】 ⑴“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 “偏” 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 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 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
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答案】 ⑵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 ,诗人 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 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 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 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江苏卷)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 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1)乘兴而往 怅惘不遇 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
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 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 伤春心”句。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 分) 21.答案:猿声 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2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 “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 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 “那堪” 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 辨析猿声 “不自然” , 愁在人心。解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 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 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①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 【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 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 景。【解析】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 法。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 分)
【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 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 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 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 分) 桃夭( 《诗经》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 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 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答【答案】 (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
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 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 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解析】 (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 一篇都分若干章, 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 字面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2)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 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 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试题分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 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 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 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 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 早生贵子, 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 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 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 , 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 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 喻诗意也渐次变化, 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 自然浑成, 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 “桃 花运” ,当源出于此诗。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 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 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 2 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 2 分。(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 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 分) 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 2 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 2 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⑴。白云依静渚⑵,春草闭闲门⑶。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⑷。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 ,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 ,木屐的印迹,此处指 足迹。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2] 作品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作品鉴赏 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 766-779 年)前后,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 意表现感伤色彩, 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 政治苦闷、 人世困惑, 而追求宁静、 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 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 在居所远近寻找, 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开始 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 ) ,一路寻来。语言浅 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 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 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 用意侧重 “闭门” 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 ,为远望。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
看则“春草闭闲门” ,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 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 ,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 然的心境也“闲” 。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 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 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独闭的闲门, 摇曳的小草, 使人浸润在 “绿满窗前草不除” 的幽静自在境界, 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上四句叙寻而不遇, 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 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 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 ,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 ,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 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 “随” 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 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 色” ,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 ,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 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 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 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过雨” ,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 ,和静静白云 一样,已在写“禅意” (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 ,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 ,却浮起“禅意” ,从幽溪 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 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 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 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 中,而领会出“禅意” ,因用“与” ,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 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 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 “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作者简介 刘长卿, 唐代诗人, 字文房, 河间 (今属河北) 人, 天宝 (唐玄宗年号, 742-756) 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诗 多写政治失意之感, 也有反映离乱之作, 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以五七言近体为主, 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6 题。(8 分)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B、近体诗 ) (1 分) C、歌行 ) (3 分)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B、 “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C、 “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D、 “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 分) 14、A 15、B 16、评分说明: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 美丽(外貌) 、活泼可爱(性格) 、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 形象, 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 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凌波微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