喳喳电脑qq兴趣部落在哪里2016 可以在哪里玩?

  【行走部落田野之间】之一:【远看山有色, 静听水无声】    “远看山有色, 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有“诗佛”之美称王维的诗句。诗人将内心的虚静与自性,物性,佛性,诗性融入到澄明静美的万物生机盈然的本真体验,又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无心而又有意地观照着自然界中的云生云起、花开花落,种种纷纭变幻的色相;也只有当心境淡泊虚静,彻底去蔽的澄明敞亮时,才可能对大自然最神奇而又最微妙的动人之美,有一种会心的感受与体悟,而大自然的一切才能历历如在镜中朗现出它们本来生机活泼、自由兴作的飞跃生命。  这里载录的是笔者作为部落(微论-来吧)斑竹,这四年来【行走部落田野之间】之读诗文感言的系列片段,谨存留记。  (1)  作为部落新人刚来时四处走动,我觉察到每个网吧部落的风格取向各异,形成较为固定的基本读者群之阅读口味为其选择特色,其中最大的乐趣是作为一群志趣接近进而熟悉的文友,在一起自在无拘束地茶聚交流的场所;其中有常来的,有路过的,有暂别离开回来的,有新加入的,有坐在台上的,有在人群中深藏不露的,有独行侠,有交游广阔海陆空三栖的等等,一般上大家来去自由,是一道十分有趣的人生百态风景线。在天涯部落也看到有些博文一开始就一稿多投的现象,或许是作者有意急于和大家分享其作品的缘故,或意在广交朋友,或避免大海遗珠,或担心后浪推前浪,前浪搁浅沙滩上,这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在意点击率,有意在上《首页》的,但多数志在参与,自娱自乐之余或引来鼓励掌声。部落喜欢写诗的朋友蛮多的,其中不乏高水准佳作;最让我惊讶的还是古体诗词高手云集而且多产,好像有写不尽的题材和创作热情,其中酬应雅对高妙,一石激起千层浪,情景壮观,心里十分敬仰;随笔感悟文章时评应节作品随手拈来,眼前一亮;摄影佳作构图格调题材新颖情趣高雅,赏心悦目,十分期盼。最值得赞扬的还是部落的酋长斑竹们,十分尽责,在个人繁忙工作生活之余,还抽空定时花心思作精美编辑配图配乐,或精辟点评或温馨鼓励,为红尘闹市分布五湖四海天涯海角的我们提供一个幽雅茶叙之所,值得大家珍惜与维护。聊寥数语,谨借广场一角表达谢意。  (2)   扬州瘦西湖附近之《个园》景点,我猜是《竹园》的意思,片片竹叶呈现个个思考姿态,竹身独有的筒青笔直有节中虚无求,每次宁静冥想后颜色好像就更深了一点,那沉着的墨绿涂抹的林子,在五彩花色之外无忧地绿着,每次经过那里,我都停留片刻。最近阅读《宋画与书法》知道有“竹藏风雨”之说,犹为另眼相看。  (3)  问好来访的朋友。每枚墨晕,必然开展一次无止境的旅程,像酣觞的一尾鲲鹏,飞旋千里,然后泯化在苍瞑波涛天色中。  (4)  大家继续的支持,让我心存感动,特地找来长颈鹿感动图的样子以作表示。长颈鹿因为在大草原生存环境下,长期保持警惕性,能吃到高处的绿叶果实等原因而渐渐长成这个样子,相比之下我们不能因而缺乏前瞻远见,虽然等待岁月之日日中,思念也会无限地长长,我们一样珍惜。  (5)  正如大家熟悉的婺源四月油菜花名满天下确实遍野尽是黄金甲,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的油菜花也是很漂亮,各有特色。秋景也是一样,我知道的除了九寨沟,还有北京香山每年举办《红叶节》,苏州天平山也有《枫叶节》等等著名的旅游推广节目。其他不同花季的花展或入山赏花也是令人怡心悦目之事。  (6)  有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哲理问题:如果前面没路可走,又不能回头,那你该怎么办?有些朋友可能会选择:那就休息一下呆阵子再说,但多数的朋友会说:那就选择向左或向右走啦。是的,人生道路曲折,若在拐点不懂转弯那意谓路道已到尽头;若能变通,那道路将延续前进,两旁风景不断,我想确实应该是这样。  (7)  附上趣味新闻图片分享,图为一位旅客在金沙大酒店顶楼露天游泳池自得其乐,其背景是新加坡金融商业区。这几天因风向关系,新加坡严重遭受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传统农耕烧芭季节吹来的烟尘颗粒的影响,全国一片雾霾弥漫,昨晚PSI指数更惊人高达321,环保问题总掺杂着太多大自然人文及政治等因素,躲在家里也不能免受其害,所谓“净土”如果真有,也只能留在心中的某个小角落。  (8)  深夜异乡孤灯下欣赏美图一舟划过蔚蓝湖面的壮阔气象,牵动的何止是一道波痕浪迹而已。  (9)  征服天空和大地的好像是高竖的楼厦,其实无意占据任何空间的翅膀早已无痕飞过。  (10)  湖上的荷花都盛开了,夏天尽是一片喧妍;是谁还在静静亭亭地回眸等待,这花语啊含苞千年,就在今宵楼西凝望处,为你绽放成一轮满月。  (11)  外国人看中国多是崩溃论或威胁论,余秋雨说:今天强大中国像巨人(5千年文化和13亿人口)突现路上,因不知其性格充满警惕也属常态。对事物看法取决立场不同讯息不对称另加知识讯息爆炸,人们有更高知情权欲望而公民社会形成将扮演更大舆论角色,大众得靠认知判断梳理讯息渠道可信度再判断。  (12)  近期拜读钧座好几篇讨日诗文,浩气秉然,令人刮目相看。国际政治格局与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互动,这很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高手之间眼神对视的刹那就已经交手了几轮,中国无需动武,但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附图为浙江大学好几个月前刚研发的一种新材料,质地若铁轻如花。  (13)  我愿是图中那人,凝望着连绵巍峨的山莽云彩蓝空,在奔流不息的文学江河浅滩上,高举钓杆,坚守一片宇宙恒古的静穆。  (14)  有作者比喻人生就像乘坐火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时开时停,短暂间聚散随缘,有人陪你坐几站,也有陌生人总在你身边起起落落来来往往,窗外的风景迎面而来又快速消失远去;刚开始时,还煞有其事地一本正经凝窗欣赏注视,然后就进入对周遭风景事件产生了麻木无视的状态,其间临站的广播在那片刻提醒了你还在前进的路程上,但很快又陷入反应迟钝状态。生活有时又像坐过山车,紧紧抓着扶手,深怕失手跌得粉身碎骨,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年纪稍大时,觉得人生更像摆渡,从这个岸边摆渡到另一岸边,但到底那个才是人生追求的对岸呢?前面好像永远有另一个岸边在等你,然而真正的对岸又在哪里?想着、想着,我於是放慢了节奏,开始享受那片刻的清醒,其实真的无需匆忙赶路,而忽略了周边的人与事和风景。  (15)  我分享了持续写作的目的,刚开始时它确是一种煎熬绝对不是什么炫耀,而是对自己的挑战,比如先知识思想然后文字组织,它也是一个进修自审的过程,写完后有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内心作为知识份子的快乐。和他人分享是之后的事情,尤其是得到圈子内朋友的肯定甚至交流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当周边很多老同学都开始显得老态龙钟的时候,我警觉到时光的不留人,若自己思维清晰能阅读写作的时刻不做点事情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尤其是正能量的分享,是辜负了自己年少时光逃离文学留下的遗憾。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再盲目追求经济上多大的财富或虚名,但一定不能放弃精神世界拓展无限的努力,精卫衔沙填海是为不知量力,既然是小小的蜡烛能发点光就无需隐蔽,燃烧的生命不会因为分享或缩短或延长,即使只能照亮自己,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16)  一对简单的镇纸木雕诗文”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秋色古黄虞“,笔者收藏了十多年,偶尔兴起对前人艺术品的鉴赏,一番探究之后,让人从心底衍生起水掬月在手的惊喜。正是:水流涧石瘦,寸心千古情。曾经一度十来天穷追不舍探究《四壁书声小邹鲁,一庭秋色古黄虞》的内在含义和相关文献,至今几个月后重读小记,还是心有戚戚焉。那种感觉就像沿着图片中河上小石板路走向秋天深处,就没想再回来。  (17)  拙文引述部分的传世诗文,多是来他们在人生失意情况下,或登楼或登阁或登亭,而留下旷达积极的感言,吾等瞻仰学习先辈人格风范。人生就是由自己做出的一连串选择组成的,但愿这种选择的价值是最大化的、是听从了自己内心召唤的、是无怨无悔的、是经过慎重思考的、是负得起责任的。人生的快乐是相对的,没有经历千辛万苦,何谈快乐?更谈不上快乐的价值。不经历风我们的精神世界要有一颗登高远眺的心,自己的生命高度,等待再次的跨越, 没有风雨,怎见彩虹?  (18)  我们的精神世界要有一颗登高远眺的心,自己的生命高度,等待再次的跨越。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宁静的角落,坐看云舒云展,花开花落,用思维的翅膀丈量蓝天的胸襟,那也是一种情趣,你说呢?。吾生有涯,而学无涯,喜欢登高的就登高,喜欢大海的或飞或游,继续的努力就是在于追求一种状态。  (19)  欧洲有两城市因为五四作家予以经典译名而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即徐志摩把Florence(佛罗伦萨)译为“翡冷翠”,朱自清把(Fontainebleau)译为“枫丹白露“。  佛罗伦萨(Florence)的另一个译名“翡冷翠”更富诗意及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那是由五四时代著名诗人徐志摩首译的,诗人自身著有《翡冷翠的一夜》一书,以及散文作品《翡冷翠山居笔记》。Florence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鲜花之城”,香港人叫“佛罗伦斯”。 翡冷翠虽然看上去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这个精致美丽的名字倒颇让人有些幻想,不过佛罗伦萨的基调并不真的如翡翠般嫩绿,这里最典型的天气是阳光下的蓝天白云,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才是这里的标志色彩。  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是法国巴黎大都会地区内的一个市镇,位于巴黎市中心东南偏南55公里处。“枫丹白露”由朱自清首译得名,而徐志摩将它译为“芳丹薄罗”。其实 “fontaine belle eau”的法文原义为“美丽的泉水”。枫丹白露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最美的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画廊,室内有众多的寓意画、水果装饰品、花环彩带和丰富的石膏花饰、雕塑品,是带意大利风格的法国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这座16世纪的宫殿,直到19世纪它的修缮扩建都未停止过,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众多著名的建筑家和艺术家参与了这座法国历代帝王行宫的建设。在枫丹白露有一个安静的小村落名叫“巴拉松”据说那里的每一个树都像是:“被一圈彩色盒子围绕起来的模特“,赫赫有名的”巴拉松画派“便在这里诞生,被誉为”十九世纪最出色的风景画家-柯罗“即其精神领袖。  (20)  朋友推荐了一本期刊叫《悦读》,说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阅读趣味尽在其中”,十月份出版的34期,印象深刻的其中有篇邰浴日先生题为《在布鲁佩斯领略看得见的历史》的大作洋洋大观有16页,结尾是:在如今的布鲁佩斯街头,这些“看得见的历史”可谓随处可及。它不仅在预示着这个民族历史的丰富与深厚,同时也彰显了她的开放与智慧,使这座千年古城时刻彰显着令人无法抗拒的永恒魅力。“旅游欧洲诸国最大的感触是中世纪的历史就在你身边,它既不是近年仿古新建的古建筑,也无需支付高价门票排队进闸满眼商品的现代变相购物区,即使它也能满足我们五千年文化的自豪和骄傲,文化反思都在山水风景之外。  (21)  我突然觉得自己一直在一往情深地凝望着,向千年之外,向千里之外,看似遥远但又临近,看似清晰但又模糊,镜头不断地交叉而产生错觉。我深情地凝望、再凝望,就为了写下瞬间,就像花鸟与阳光和蓝天每天的约会掺杂着几分喜悦,就在那山那水之外。  (22)  欣赏《松雪清音》系列摄影,雅兴不错情致更高。松雪呈海星状或更像白色珊瑚礁,若有雾凇飘髪或钟乳垂滴造型那就绝妙了。  欣赏作者细腻的艺术观察力及热爱生命的情怀,透过阳光看到叶子背面纷繁交错的叶脉体现的生命脉动,确实让人觉得震撼。叶子的颜色与舞姿各异,若能展现其多姿多彩的部分将更完美。  (23)  我来踏雪寻梅,却意外听到《梅花三弄》的曲子就推门进来了,那是我以前到Karaoke必唱歌曲之一。据悉这是九十年代电视连续剧改编自台湾琼瑶著名小说《梅花三弄 -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而创作的主题歌词,引用了元朝16岁少年元好问()的诗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而衍生歌词如下:“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至于中国古曲的《梅花三弄》, 原是笛曲或箫曲后改编为琴曲,它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子)演奏而作,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三个变奏即高声弄,低声弄,游弄;这种反复的处理,意在赞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以及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我们希望真正的爱情一如梅花那么高洁。  (24)  我在《谁曾在浔阳江头放怀高歌畅饮》一文中提到一个小典故,话说诗仙李白有首著名的《夜宿江心寺》写于湖北黄梅县:“危楼高百尺,可以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查考这寺庙内有一棵东晋时的梅树,俗称晋梅,至今已历1600余年,相传该树原生长在九华山,后经僧人友遁移栽至江心寺。生于东晋末期的陶渊明与此梅树几乎同龄,而且心意相通。也是据说,此梅树为了让当时家住江西柴桑的陶渊明能跋涉赶来赏花,特意为他每年冬春二度开花,故称“二度梅”,有诗云:“九华山上受禅机,接木黄梅傲雪飞。疏影欲邀陶令识,花开二度遍翠微。”,有后人质疑路程距离的问题,查从长江北岸的湖北有小天竺之称的黄梅,到长江南岸的江西九江浔阳故城约七十里路。补充谨作赏梅花乐趣。  (25)  岁月如歌,因为这是心里的歌,歌里珍藏着一个故事,一段情感,一个梦想,一段岁月。这是心里的一首歌,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总能送来大海的宽阔,森林的静谧,山谷的回响。  《待续下文》....
楼主发言:77次 发图: | 更多
  (26)  独对黄昏,夕阳如河,满天的霞光,把我孤单的背影拉得又细又长,像是晚风暮色里,前世回来找我的一缕炊烟。当你转身离去前,请你一定要回头一看,满天的彩霞正为你喝彩叫好。  (27)  《好习惯就会有好效果吗》?我以为只要了解“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的辩证关系就不会有困惑,两者之间有“关联性”但不是“必然性”。另,类似的哲理命题首先该是价值中立,之后再有道德判断;比如李煜和赵佶在词创作和书法绘画上取得的成就,若相对他们在政治上的无能,那就属于不同命题的讨论了,故而我们不会以后者去否定前者。至于《细节决定成败》,我的理解是其旨意在于广义宏观上“从一朵花看天堂,从一粒沙看世界”,而非执著于狭义上的“微观管理”而陷入“得了芝麻失去西瓜”之困局。  (28)  欣赏作者观察入微知性睿智的文字,几笔素描再加勾勒,风景纵深迭起,意象韵味自现,感性抒情之间不经意流露几分哲理思索,是的,冬天暖阳下风里轻舞的几疏花影树姿何尝不是一次精彩灿然的生命体现。  (29)  欣赏了中国唐诗宋词“静“的境界,我继续读到俄国作家伊凡蒲宁有篇题为“静”的散文写得也非常出色,佳句连篇,值得介绍给大家。“合上双目,我们静静聆听着,世界一片静谧,只有小船两侧流过的湖水发出单调的汨汨声。而这汨汨之声,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湖水的清净透明……我把桨从水中拎出来,汨汨声也逐渐消散了,桨上滴下一滴又一滴…..”’深山的某处有一座小钟楼,正用它孤寂而又荡气回肠的声音歌颂星期天早餐的安宁…….我有一种预感,总有一天我会和这恒古不变的寂静融为一体……记得易卜生说过:你聆听到这寂静吗?我也想问你,你听到这群山的寂静吗?……。  伊凡蒲宁()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祖传的地主庄园里度过的。1901年因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6月,蒲宁病逝于巴黎。他的诗以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诗句优美。他的散文绘声绘影、简练生动。他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优秀短篇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俄罗斯命运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对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与惋惜,对现实生活的冷漠。  (30)  谢谢加上配乐,那是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的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乐曲,那是陈其钢的作品。这里播放的曲子不选钢琴版而是小提琴加上六弦琴和笛子,特别有味道,尤其是背景音乐里轻轻吹起的风,就如漫天的狂风沙尘;我遂想起了许鞍华导演的《书剑恩仇录》电影的片头:铺天盖地的钱塘江大潮席卷而来,黄沙扑扑苍茫中,有一座轿子徐徐穿过无声的画面,非常有震撼效果,仿佛天地静止在那一瞬间。  (31)  对于“静”,它更多涉及美学、诗学、禅学、哲学及宗教等境界。对"静“而言,相对是”动“,静的前提是心’’净", 走”近“大自然融成一体,听“尽”天籁之声,而得到身心的体会,那是一种心灵上莫大的愉悦和享受。王维的“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真的是入禅了,如此奇妙得不可思议的幻觉通感,就是因为诗人在其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中,能以静穆的观照,感受到宇宙万物与自己那清寂而又灵动的生命进行对话交流。  (32)  虽然盛唐不复再有,但作为幸运的读者,我们一样可以像诗人一样,在与大自然之真的融和契合之中,感到愉悦。艺术境界不是单一层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受的描写到活跃生命的传达,从而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每次闲暇欣赏唐宋诗词片刻,我都会有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一样的感受,不亦乐乎。我以为即使身为海外华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幸福的,尤其是留给我们的唐诗宋词等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若不予以珍惜那就太可惜了,我无意沉迷其中毕竟那个时代已不复返,但前人的生活智慧和境界所形成的文化基因,有时还是可以作为困惑之现代人精神上正能量的泉源,这是我最乐意分享而且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33)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从三皇五帝始祖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一共有462位帝王,其中有中流砥柱,也有顺流朽木,他们个人的是非功过,荣辱得失,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就是王朝兴替和国家盛衰额缩影。自秦代以后,历史进入一个怪圈即每隔200~300年就必定天下大乱,人口大减,然后就是新朝建立,天下大治,之后又是人口大增,然后再次天下大乱。笔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中国历史上一治一乱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真不该走弯路,历史的杀戮已经够多了。电视连续剧有首刘欢唱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敢问路在何方?是所有有识之士应该关心的课题。  (34)  走入静听《听雨》的配乐每次深有体会。有人说时局如棋或人生如棋,拼搏驰骋在楚河汉界的马走日象走田的游戏规则,时有精彩缤纷或残局突围的江湖传奇故事,让人热衷于《葵花宝典》或《梅花谱》甚至《鬼谷子的神机妙算》,面对历史总在一治一乱或稳健或跛脚前进,常令读史者或击案叫好或掷笔长叹。  (35)  庄子在《天道》中提出,逍遥游并不遥远,它在于我们心灵的修炼,要保持自己心灵的虚静。什么叫心灵的虚静呢?就是排除万物干扰,达到一种宁静。提倡虚静,不是为了达到一个功利的目的,而是说参照万物,要尊重万物。庄子又说: “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关键是要做到万物不要干扰你的心灵,这个就是虚静的本意和虚静的境地,他提倡一种心灵的修养和自我的宁静,提倡一种人格,提倡一种心灵的超越,他讲的是一种人生哲学不是宗教。
  (36)  大自然是我们生命体验中最好的老师,花自开自落,水自聚自流,感性豁达的体会,将带给我们的生命带来诸多喜悦。我常静望窗前沉默的树,在风里轻巧地和阳光摆舞着,她好像回应我说:即使几疏花影,也算是一种灿烂。  (37)  拜读《一个一直不能称为问题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被认为是问题,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分析局限于《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论》非黑即白的困惑之中。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1923年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提出〈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心理动力论。谨供参考。  《本我意识》:又称原我意识,在这生理或心理年龄阶段,人的行为举止在于满足眼前的一切欲望,以唯乐主义为目的的一种本能的驱动,那是《动物性-兽性》的我。婴孩即处于这种无道德无意识无是非的状态。但人在成长期若不压制《本我意识》,那兽性的我就会突破欲望的界限跑出来。  《自我意识》:人类通过社会化的教化与约束过程(比如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法律道德等渠道),成长为受到国家社会习俗及附属团队认可的个人,这个个人有自我约束和克制的能力,把个人的自私唯乐以及动物性兽性的部分压制起来。〈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  《超我意识〉: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即一般人所谓的可以牺牲个人(小我)完成大我,它是利他主义。弗洛伊德认为,三个“我”倘若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本我》太强内心常因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超我》太强则个人正常心愿得不到满足。  《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  (38)  我漫步天涯来吧部落也有一年了,得悉博客人群中谈论文化的较少,戏弹历史的较多,部分还有谩骂恶语相对的情况。我以为尊重文化是知识分子最起码的底线,关心与落实&中国梦&是我们这代人的殷勤希望。  (39)  欣赏《苍茫天山月圆时》感情澎湃气势恢宏的《千年之恋,我的楼兰》佳作。回望历史深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在西部茫茫荒漠里掩盖着西夏等36个古国,像楼兰新娘这样的故事,一如一百多年前轰动世界的敦煌莫高窟重现天日,而现代人只有在旅途缓缓阳光里,风里隐约驼铃声中,参杂着几声惊叹。  (40)  推荐大家欣赏喜多郎的丝绸之路乐曲的同时,缅怀敦煌学者伟岸的身影,我想学文的人都身怀某种知性和感性,一个民族的脊梁就是这样前续后扑地或挺起或撑起或坍下或塌下。今天兴盛强大的中国,大可自信地面对历史的哀伤,放开胸襟展望未来,亦是一喜,吾等当从《丝绸之路》有所体会感悟。一个重视自己文化的民族绝对是个强大有脊梁的伟大民族。  (41)  东方人看星空总是那么深情缠绵的思念。让我们看看西方人是怎么看的。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德国的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这说法是震撼人心和令人深思的,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两件东西,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越在我们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不断增长,仰望星空源于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期许,而立足大地则是为了获得母亲的怀抱,可是现代人越来越陷入大地不能自拔,对星空的仰望变成了对星星的摘取,因为看到的只是闪烁的星星,而忘记了宇宙的深邃。  (42)  中学读书时代,喜欢台湾张晓风的散文,今天偶尔刚翻到一页,有这样的文字:“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是的,我们无法逮着现实中的月,让我们网罗唐诗宋词最有代表的月色来给大家欣赏。  (43)  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看小见大”的体会。自己家里养过观赏鱼,大学时宿舍的衣橱,突然有一天跑出三只刚出世不久“身白脚黑”像是着黑袜的白猫我取名小黑的,但生灵性动物的饲养常带来多情感上的牵挂。原以为莳花弄草简单一点,后来感觉到它们也是各有灵性和天性的,不敢种花是因为需要太多花开花落的关爱,故而种盆栽的时间多一点。现在家里前院及楼顶天台花园的植物种类较多,也会抽出时间让每棵植物或每个枝桠有其舒展的空间而勤作修剪工作(还得看书学习一下),看到新绿吐蕾都是生命的喜悦,这比职场上的成功学之追求,有不同的意义和满足感,但这也是见人见智的生活态度与选择。  (44)  盆景是一种传统艺术,一个小小的盆栽花盆,经过精心培育和加工,呈现出多重千姿百态的景象、意象、形象的美感,给人赏心悦目享受。诗人《好雨》说:“人之慨常有,或囿于一隅,或束于方寸,夫天地之大于我渺渺,岁月之浩于我匆匆!由盆景悟道,豁然而自安”。故有诗人又云:“刬来三山秀,荟萃五湖春。莫言方寸小,玲珑现乾坤。”  (45)  公元663年那场改变了东北亚千年历史格局的《白江口之战》之后,中国虽然大大影响了邻国日韩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走的路和中国是不一样的,尤其在民族主义的浪潮下,已完全掩盖了一厢情愿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想法。  上个星期三(6月12日)是农历五月初五,它在中日韩三个国家却冠以不同的节日名称,其具体意义也不同。在华人地区,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和粽子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而韩国在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引起中韩网民的争议。实际上,韩国的端午节虽然最初是从中国传入,但庆祝方式不同。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天中节、端阳、戌衣日、水濑日等,除了驱瘟之外,也包含各种祭祀典礼;此外,端午节时也进行荡秋千、假面制作、韩国传统摔跤比赛、拔河等游戏。韩国在过去有在端午节吃艾蒿糕、樱桃,以及用菖蒲水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的习俗,因为五月份的韩国的艾蒿和菖蒲长得旺盛,有营养又能杀菌,在古代会用艾蒿水为初生婴儿沐浴。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兼北大教授高丙中也解释说,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和纪念屈原是两回事。端午节虽然曾是韩国的三大节日之一,但在今天已不再是公定假日,韩国除了江陵地区外,其他地方对端午节这传统节日已相当淡漠。  在日本,端午节是固定于每年的阳历5月5日。由于日语中“菖蒲”和“尚武”谐音,所以日本的端午节渐渐变成了儿童日(男孩节)。端午节这一天是日本的公定假日,凡是有男孩子的家庭都会竖起鲤鱼旗,食用日本粽和柏饼来祝贺。从下方仰望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就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动着,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将来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与中国人的“望子成龙”有异曲同工之意。  (46)  在黄昏里,坐看彩霞若焚如熊熊野火,又如热血旗帜染红天际;中华儿女一次又一次在壮怀激烈的历史烘炉中茁壮成长,如傲骨铁铮的枝桠望着一轮明月升起。(摄影图片)  (47)  背后的天空就像是过去的历史,铮铮傲骨般的枝桠,竖立在背景是满天霞焚如火的镜头前面,我们内心的历史感,在向晚的暮色淹覆而来之前,有某种片刻的窒息感觉。(摄影图片)  (48)  历史与我们隔着时空,好像在楼栏企首之际,眺望隔江烟雨中的远山,最后消失在视野之外。最近朋友发来几张北京雪后春景,构图空灵高洁明净,就像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形容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几分静穆中期待暖阳的到来,值得介绍共赏,亦是一件乐事也。  (49)  很久没有读到这么细腻温婉的散文,不拘文笔行间而是海阔天空。就说高超驾驽语言的能力,几乎在轻轻举手挥洒凝望扬眉不经意之间毫无痕迹完成一幅动人的巨幅;起笔看似轻描淡写,细微之处的表情与心理变化清晰可见;温馨笔触流淌浓浓情意洋溢纸外,暖阳秋叶之间隐现斑斓色彩。之后几幅更是洋洋洒洒,几笔勾画引入绝美意境及心境,文中写到“别在碧玉簪上梅花深处走来的那些绮想”还有’’风月走散后,是一轮新月默默照应帘幔,桌上一卷一茶一枝笔,醒时明月,梦里清风,捧在掌心里这场盛事还有它朝云暮雨的妄念,余在光阴谁可一叙契阔?"这样的描述抒怀就如万里蓝空风淡云轻午后竹影花墙自然自在,任何请轻微的脚步或惊讶都是一种多余的扰挠,但按捺不住还是留言拜读了。  (50)  谢谢蓝天给了我像飞鸟般可以翱翔的思维,谢谢大家和我一起来歌颂萌绿璀璨的花树生命,你是蓝天,你是阳光雨露,你是山外的那座山。  整理于日
  (61)  故事说北欧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在大海捕鱼回港过程中,绝大部分沙丁鱼都因窒闷而死,结果渔夫卖不到好价钱。有个聪明的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当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生性好动便四处游走,这让济济一堂的沙丁鱼感到十分紧张而不时避让,于是沙丁鱼便在蹦跳中活着回到港口。这著名的“鲶鱼效应”的理论被充分引用到企业管理上,即通过引入“鲶鱼型人才”来改变企业相对僵化的状况;但也由于鲶鱼型人才的特殊性,企业得予以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另一方面,“鲶鱼型人才”也必须懂得韬光养晦功成身退,历史上就有很多“鲶鱼型人才“最终没有落得好下场的案例。“鲶鱼型人才”何喜何悲?  (62)  你问到有关日语俳句是否也有平仄押韵字数等格律规定,笔者特地上网研究了一下,谨答复如下,错漏之处还请有识之士予以纠正。  &日语俳句&是日本人的传统诗体,它分上、中、下(五、七、五)共17个音组成,而且要求必须有一个“季语”,(又称“季题”, 即表示季节的词语,季语通常放在首句)。为了方便中国读者的阅读情趣,许多俳句被译成平仄押韵的五言或七言绝句的汉诗风味,但事实上日语俳句是没有平仄押韵的,比如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期&的俳圣,他的&古池&:“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我特地发邮件请教日本朋友得到日语原文:furuikeya kawazutobikomu mizunooto,另被告知原诗没有押韵或平仄。俳句短小有句调美,但它不是用理性或感情来欣赏,几乎全凭感觉。俳句在用极简练的语句来借景抒情、咏物明志和彰显意境之美方面,受到唐诗的影响,与唐诗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我庭小草复萌发,广阔天地行将绿”。“伊良古崎冬日到,喜间只鹰击长空"。  &汉俳&即指直接用汉语写俳句,有押韵平仄这方面的讲究,汉俳又称俳律,是诗苑小型的律体诗,也是极轻捷的一种文学形式。但由于中文为单音节语言,与复音节的日语不同,汉俳改俳句的十七音为十七字,同样分三句,为“五七五”的体制。句子节奏参照五言和七言近体诗,五字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三式、三二式、一四式;七言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五式、三四式、四三式,个别的还有一六式等。汉俳分自由体和格律体两种,后者也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又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  (63)  同意你对李清照的分析与评论,即“纵观一部中国文学史,能与李清照比肩的女性似乎没有,而能与她颃颉的须眉也寥寥可数”。李清照个人的不幸婚姻遭遇在宋朝忧戚的风雨飘摇大时代背景下,更显得委婉哀怨,但更重要的是李清照通过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开辟了宋词的新境界,毫无保留大胆地抒发了人性的真诚与深情之内心情怀。相信大家会同意如果中国诗词文坛少了三李 -李白,李煜及李清照,那将大为逊色。只是现代商品社会市场经济,重新来看历代女性文学及特色的研究好像少了,电影《色戒》的热潮带来对张爱玲的回眸一瞥。李安决定重拍《埃及妖后》,我以为也是再度重现世人对绝色女性在男人政治斗争中的爱怨情仇悲剧下场之千古一叹。  (64)  非常喜欢你的摄影作品,高远悠扬回荡不息的配乐更增加欣赏的乐趣。记得1993年秋作为外方代表来华主管二间合资厂职务,中方管理层就提醒我说公司有很多员工来自安徽的砀山应该去那里看看。隔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我就去了,迎接我的除了县长外,还有黄河故道高低起伏小山坡上满眼粉红一片的桃花林,我爬上了一棵较粗壮的枝头还拍了不少相片。参观途中也看到平整的土地上整齐地栽种着一排一排的梨花树,树干黝黑花色雪白,好像天要下雪的样子,走在树间花下,立刻产生一种肃穆起敬的感觉,和看桃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离别时我回赠几首旧体诗作给县长,县长笑说看到这么美丽的桃红梨白,当然还有大又甜的砀山梨,不被引发诗情好像很少,建议最好来这里投资发展棉花纺织厂,我回去后向总部做了介绍,但后来总部还是选择到新疆去,因为那里的棉花是长纤维品种适合做高级纱。当我看到你的摄影图片,听到这高远悠扬回荡不息的乐曲,一直闪现在我梦里的那满山遍野的桃红梨白,又历历浮现在眼前,春天里花香麦青土壤草根的味道悠悠地漫溢出来....  (65)  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见水不是那山那水,再回到见山见水还是这山这水”几个境界替换,兄台的深情柔肠之千回百转中,不露痕迹带出人生哲理,入尘世而超然其上,敛悲捺伤,由内省升华仰瞻,举重若轻,收发自如之间,情文并茂之际,留下思考给读者,真佳作也。  (66)  特别感谢换上《高山流水》配乐。这乐曲包含着俞伯牙与钟子期非常感人的故事,即得一知己人生无憾。版本最先出自《吕氏春秋- 列子汤问》,传说高人雅士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善鼓琴,村野樵夫钟子期听后即能辨别:“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高山流水知音之说由此而来,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这典故美传千秋万代,为世人所瞻仰钦羡。后人牟融有诗云: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薛涛也说: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还有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有专文介绍如何欣赏《高山流水》,说古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令人回味无穷。祝大家欣赏愉快。  (67)  兄台胸有成竹,行笔游走饱藏天地风雨,无声可听涛。枝叶一顾一盼,字句各具姿势,静穆显亦恢弘。淡墨染绿,虽雅亦醇。拜读佳作,赏心悦目。  (68)  《渔舟唱晚》被选为《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乐曲,而走入千户万家广为人知。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渔舟唱晚》古筝曲,附录分享的应该是《娄版》。根据近代音乐学者考究,《渔舟唱晚》是山东古筝名家金灼南(),在1912年根据1873年(前)流行山东民间的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编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在20世纪20~30年代,金先生在北京传授此曲;其后魏子猷在1929年进行改编,故有《魏本》,其后,娄树华在1938年再次改编,故有了《娄本》。金灼南在其《筝学探源》一文有解释其创作《渔舟唱晚》希望表达的意境内涵。从网上我们也知道有很多长笛,小提琴,钢琴,西洋乐器或独奏或合奏的《渔舟唱晚》演奏版本,但个人总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听后觉得前者或过于清亮昂扬或皎洁明快,感觉上少了《渔舟唱晚》应有的夕阳诗意的清净,暮色晚风似淡而浓似清而厚的触觉感受,还有婉约流水的滑音以及高远空旷的回音。找书来看一下,才知道古筝技法上有音质、音色、力度,速度对比变化的严格讲究,含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听音乐,让我们融入优美的乐曲音色中,有更高更深层的艺术情趣,享受古筝所体现的圆、润、甜、脆、轻、松、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等特色美,其实各种乐曲乐器都是我们现代烦躁繁杂生活节奏的最佳调剂和陶冶的选择。  (69)  欣赏佳作。精妙提炼人生透彻的领悟,不愿喧哗取宠,以萤自喻,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在默默耕耘中奋不顾身追求与坚守自己的理想,在孤灯下沉思尘世中的一明一灭,心境空灵透明自得没有忧伤一如夜之泪染白高洁的雪莲。  《续下文》....
  (70)  最近刚好看到一篇文章分析怀旧与乡愁,才真正明白Nostalgia(怀旧)的深层含义,顿然开朗一如晴空万里,谨摘录大意共享。  我们都知道外国文学描述较多的是Nostalgia(怀旧),这和中文的乡愁(home-sick)具有不同的语意(semantics)。乡愁- 它是漂泊游子的思乡情怀,主要是由于地理(空间)隔离引起的;而Nostalgia则是对过去时光所生的眷念之情包含思乡的情绪,它更关乎个人对历史(时间)的感喟。  我们欣赏的唐诗宋词各三百首,其中半数是写乡愁思绪。乡愁好像是中国人集体意识里的生活基调,它是痛苦的,源自时局的分割与历史的断层,其中有或因战争或仕途或生活离乡背井。又比如现代化带来的大量城乡流动以及国际奔波又增加多少游子思乡?  但我体会到一种新的乡愁,它更是一种寻根的情怀,不完全来自百分之百对故土的眷念,而是一种对历史对文化的向往与牵挂,也算也一种转型的乡愁,普遍存在于海外华人的心上,是念旧,一种想握住过去、寻回既往的心里。享誉海峡两岸的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就被大家广泛引为美谈。  还有一种乡愁,除了追念既往也遥想无穷的未来,人生当何去何从,对生命本身感到迷惘。还有诗性哲理性的乡愁,一如旷古的大寂寞,杀那的悲情和頴悟。比如唐朝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怆然泪下。”Nostalgia就是属于一种甜蜜的忧伤(念旧情怀),记忆中某种音符,旋律、气味等感官刺激遽然勾起浓烈鲜明的回忆。英文歌曲中的《乡村音乐》牵动着很多留学海外学子的心,一如《红歌》它牵动着更多上山下乡《知青》那段燃烧岁月的回忆。  (71)  你问我:“假如可以选择出生在世界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选择哪一个地方哪一个时间段呢?”其实一般“假设性”的问题都不容易回答,或无从回答。作为曾经的文学青年,我也有过梦想结识一下作品中的一些大家,尤其是随口可颂唱几句豪迈或婉约的唐诗宋词的作者,那是我们在深入走进他们作品之后受到感动,而萌生神交与他们对话的念头,毕竟隔着时空总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人生在世,总是充满太多的机缘际遇和轮回因果,我以为我们生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其实并不重要,就比如我们无从选择我们的父母及出生一样,我们无怨无悔不喜不悲而心存感恩,其中蕴含的是一种单纯但千古传唱的亲情爱心,对我们生存的时代和国家也是一样,其实我们都可以活得简单豁达一点,少一点自我中心,珍惜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对周边付出自己能力所能及的,即使是那么一丁点或什么的都好。回答这假设性命题最好的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大自然。五四的宗白华()的诗作《夜》:”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著星流。一会儿又觉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著。“这与英国的布莱克()的:“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在你掌里盛住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永远恒”一样是静观宇宙衍生深沉的哲理感悟。  (72)  我多年的人生历程虽然还算顺利,但也是战战兢兢地走过来,每遇“行到水穷处”,我常以“坐看云起时‘来自勉,曾托朋友请寺庙名主持书写墨宝“坐看云起时“挂在办公室。有时也挂另一幅1995年的自题诗:”吾同梧桐两相通,走过春夏兼秋冬;荣枯晴雨谁在意?晨曦晚霞一望中“。现在年纪大了,心静如水,波涛不惊,办公室墙上已经不挂字画了。  (73)  笔者在博文中提到阜应及王钻忠著作的《改变历史的战争》,该书由《知兵堂出版社》在2007年7月出版,书中除了《白江口之战》,还提到《西汉征朝鲜之役》,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跨海登陆战。据《文献通考&记载,西汉十分重视水军的建设,拥有四千艘战船,20多万水兵的庞大舰队。战船类型有楼船(用于战逐,船建楼三重,为主力战舰)、艨舯(形体狭长机动用于攻击)、先登(用于快速冲锋战船)、斥候(侦察船)、槛(装甲舰),其他类型还有赤马、戈船、下濑、横海,各配设将军职务,具体用途待查。由于政治地缘关系,朝鲜半岛自古便是东北亚周边大国相角逐之地,中国与朝鲜更有千年的不解之缘,几乎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在强盛时都免不了陷入这个半岛的纷争中。汉灭卫氏朝鲜、隋帝伐高句丽,唐军讨平百济,蒙元征服高丽,万历抗倭援朝、日清甲午战争,直到新中国之初的抗美援朝,甚至今日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74)  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于11月18~23在云南的昆明举行,图为北朝鲜的舞蹈《Azalea》表演,我上网查了一下Azalea知道是杜鹃花的意思。我猜想这和一首著名朝鲜的诗词而每个韩国人都会的诗歌&金达莱花&有关联。谨附录中文译文如下,作者金素月() 原名金廷湜,朝鲜著名诗人,朝鲜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如果你已如此厌我,想离我而去,我会静静地让你离去,默默无言。在宁边的药山,我会采一大把杜鹃花,铺在你的路上。离开的脚步,要轻轻地踩,你脚下的鲜花。如果你已如此厌我,想离我而去,就算死去,但没有眼泪。“  诗歌的大意上是讲封建婚制时期朝鲜族女性的心声,表达作者金素月()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由于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诗人以及他的作品在朝鲜文化以及韩国文学作品中都是一个革命性的巨作。  (75)  欣赏你的《朴实的乡村一瞥》的原创摄影及古琴笛声雅韵闲意的乐曲。现代人多有逃离大城市的心态但又放不下物质上的便利,故而常选择周末或假日到乡村或大自然一走,清洗一下心灵累积多时沾满世俗的尘埃。其实生活这就像河的两岸,各有景色,我们得有随时过桥的准备。  (76)  楼主提出蛮多有意义的诗创作与欣赏的课题,其中涉及的范畴太过广泛,不是一两回或三几句讨论能说清楚,比如诗的本质与创作之社会功能,内容倾向与表现手法等等,离不开时代背景整个文学主流思潮及社会急速转型下人们生活情趣感情抒发取舍价值取向等课题。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近距离接触开始于一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学白话文运动,当时很多学贯中西的学者以及翻译盛行倡导及催生了包含《新诗》在内的新文学体裁及创作风格,还有国难民族存亡的大时代背景,正如楼主文中提到二三十年代象征主义的李金发,戴望舒以及延伸到八十年代的《朦胧诗》等等。但随着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各个层面随着与世界的重新接轨碰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比如杨克主编漓江出版社的《90年代实力诗人》一书自序就题为《在一千种鸟鸣中梳理诗的羽毛》。笔者作为侨胞也关注到近二十多年中国南方的好几所大学的中文系也开始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含港台新马等地这几十年涵盖《现代诗》的文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开展了一些双边交流。楼主提到的相关诗创作的课题,在这些地区都曾有过深入广泛的讨论,比如诗作的懂与不懂,创作与欣赏以及诗作是否应该大众化的争论,大陆熟悉的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其他台湾风行诗期刊及各种风格的诗作者在七十年代也有轰动文坛的讨论,即使规模较小在新马文坛也发生过相同历时长久的新兴《现代诗》与传统《新诗》的讨论。但笔者以为以《笔谈》的形式未必能理清其中复杂的课题,若民间诗创作团体或大学的中文系的朋友能举办学术性讨论,则对整个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有其历史的意义,但文人相轻之风、门派学阀分歧割据山头自古已然,诗门一如江湖不一定能说清楚,但楼主的心意,笔者敬佩欣赏之余,表示支持。  (77)  当年读书时代看历史章回小说, 每当看到“夜观天象“这样的字句,就知道天下要发生大事了,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懿惊喜曰:“孔明死矣!”即传令起大兵追之。“,及长时看《水浒传》,开篇即提到石碣天书,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字,另一边是「忠义双全」四字,顶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其他龙章凤篆,蝌蚪之书,则是义士大名,镌雕其上的108将,有名有姓,还有绰号、座次 和星名,分别为天罡星36员及地煞星72员。故而自小就对星空的神秘充满敬畏.。  (78)  网上评论说《贞观之治》的丰碑是建在凄惨血腥的《玄武门》政治斗争底座之上,我想是的,历史冥冥之中的天道荡荡,告诉我们-唐太宗李世民的14个儿子都面临可悲的结局,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后又被流放。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又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也是李世民的悲哀。读史常令人毛骨发寒,笔者前些时候就写了读史记趣:急流勇退或兔死狗烹的进退之间。  (79)  特来欣赏美诗美图美编美乐。鸟鸣啁啾一湖空灵,催醒了睡梦中的芙蓉,这时女声轻唱四起,有暗香在缓缓低沉弹拨的古琴声中流溢回荡再回荡,嫣红姹紫便开始随着悠扬柔和的箫笛和小提琴声,慢慢浮出水面,边摇曳边纷纭绽放,有粉妆有金黄有淡紫,若隐若现的几声小钟铃,不经意中惊动了几尾静默的鱼,然而牵动一湖涟漪,按捺不住的却是局外旁观的我。  &续下文》...
  (80)  有位西方作家说:”人像一根麦秸,“说的是麦苗冒土而出成长为麦秆顶起颗粒丰收的麦穗,之后就剩下麦秸在风中萧索飘摇,麦秸只能相互依靠紧紧抓住土根,生命才能延续下去。说的是个人在民族命运受挑战下顽强的精神。兄台引述中国古代精辟诗文,说的更多是人面对生命体现的壮志豪情和洒脱豁达,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内心更加强大。  (81)  谢谢先生介绍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大作《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般上,我们认为因贫穷而生活窘困而称之为贫困,它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至于说起饥荒,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九五九至六一年遍及全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但到底是“自然灾害”还是”困难时期”?是天灾还是人祸?历史自有论断。阿马蒂亚-森在书中认为,贫困还不仅只是经济概念,更关乎基本的公民权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利和能力的贫困。他在书中还说:““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比如与高额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对应的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的能力缺失;也就是说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在这个跨世纪奔小康追寻中国梦的当儿,或许有不少人会说我们早就跨越了贫困与饥荒的时代。先生精辟地为我们作了分析,贫困它不但包含社会物质生活也包含精神生活。  (82)  看标题《入梦江南》吸引而来,几个慢镜头转换然后凝结在一个点上隐去又浮现,手法高明,欣赏佳作。也突然想起小时候老师诵唱白居易的一首猜谜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83)  先生的文章很有深度,启发深思。在充彻媚俗或谩骂网络浪潮中犹显可贵。文章提到姓“社”姓“资”的争论,我想起了由马立诚、凌志军撰写,今日中国出版社,于1998年3月出版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它描述了1978年以后意识形态斗争的曲折进程,以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僵固的意识形态转向实用主义的历程,揭开了这一段历史的神秘面纱,引起了轰动,成为一部顶尖的畅销书。书中描述第一次思想解放是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凡是派”的禁锢,打破个人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是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破除“姓社姓资“;第三次思想解放就是1997年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冲破“姓公姓私”。当然,思想解放是永恒的主题没有止境的,永远是后浪推前浪川流不息,一次接着一次。文章提出三次只是一种概括方法,作者说根据是以大的突破作为标志,只要思想还活着,就有束缚和解放的斗争。  如何来看这30年的改革开放?在当时马立诚认为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转型,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深刻、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成就,这是没有疑问的。但与我们要达到的目标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我们的改革只搞了一半,工业化进程搞了一半,城市化进程也是搞了一半。要想继续突破,继续前进,完成现代化大业,当然需要不断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表现在各个方面。从经济方面来看,比如说,金融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的银行离真正的商业银行差得很远。财政体制也还有很多课题需要解决,到省里去看看,那里就不是实行分税制。解决国企垄断的问题,才刚刚起步。发展私营经济也还要迈过很多门槛。最近不断有人主张进行新的“土地革命”,建议给农民土地所有权,理顺土地产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解放思想。从政治方面来看,发展民主政治,建立真正的法治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显然有待于进一步思想解放。从社会方面来看,解决社团建设、非政府组织和农会的问题,都需要解放思想逐渐探索。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克服左的思想和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当然还有利益调整问题。解放思想和利益调整互相交织,非常复杂。但是,观念的更新显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后改革中国最终是为了崛起在21世纪的中国,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诚然如此,宪法是神圣的,宪法高于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法治国家才是人类社会的最文明表现,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才能保证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  (84)  路过看到熟人就推门进来欣赏。11楼的是红掌,13楼的是粉掌。这好像是热带的花卉,我九十年代初期派驻毛里求斯(印度洋岛国)居住的院子就栽满红掌,听说是他们的国花(也叫红掌),但好像颜色较深一点,折一支高瘦的作为插花的缀饰还是别有风味。粉红色的粉掌花瓣玲珑小巧,选数枝小盆栽种,也是蛮好看的,我现在新加坡的家院也有种,妆态纤瘦谁看犹怜。刚才路过也看了一篇写水仙的随笔,但是借花说事但没插图;现在冬季应该是养水仙的好季节,听说福建漳州那里的品种不错,有一年朋友送了几株,还盯咐有时要放在窗口吹北风,我出差回来,桌上的水仙就像许多小手向我召唤,又像竖起的许多小耳朵在聆听我归来的脚步。赏花种花也是一种乐趣。  (85)  欣赏你写的《夜晚怎么了》所表现的思想上在追求。这让我想起中国文坛到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和《伤痕小说》一起出现的是《朦胧诗》,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新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朦胧诗派以顾城()为代表,在他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也满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然是淡淡的,但又像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86)  谢谢兄台介绍《入谷仙介》的《王维研究》,文中提到有“诗佛”称誉的王维。中国传统文人,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他们徜徉于大自然追求山水之审美体验,以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和洽之境界。唐朝王维的诗作更进一步把这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特别喜欢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只有在“人闲”“夜静”“山空”时,诗人才能感受到月出鸟鸣,觉察到细小桂花轻落;也只有在“夜坐空林寂”时,诗人才能感觉到“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由于心境之特别虚静,他甚至可以感受到阶下院中那青苔绿幽幽的颜色,正静悄悄地向自己衣襟上爬来。如此奇妙得不可思议的幻觉通感,如果不是心境极其虚静的诗人,又有谁能做得到呢?王维是在“静穆观照与飞跃生命“构成的二元艺术境界中与大自然和光同尘,从而获得寂静、圆满、和谐、自足的本真之性的。通过这种见物之性、物之境的审美体验,从而体悟自己内心中澄明敞亮、无挂无牵、无缚无累的自我之性的;按照佛教的说法,这就是明心见性。诗人就在这种将自性、物性、佛性都融合到澄明寂静之美之特性的体验中,实现了解脱与超越,进入了涅寂静的境界。诗人于其中所领悟到的,也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更是一种宇宙的哲理、生命的哲理。网络上有〈佛之鱼〉写的《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有非常深刻精辟论述。  (87)  一张飘落的A4大小的纸张,摊开的却是一幅久远厚重的历史画卷,执着艰辛的写作历程就像红柳胡杨长在无限沙漠,又像马蹄跨过冰封河面,仗剑而立,面对排山倒海市场经济物质现实,最后只剩下手中可以横空傲世的诗作若箫笛,由远而近穿过那片森林,诗句凸显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前景期望,娓娓婉约陈述中展现了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欣赏少有佳作,拜读。  (88)  我是路过的,有趣的讨论进来旁听学习,受益不少。《无常》说他发现一个古怪的现象:白话文以来,新诗写得好的古诗都不行,古诗做得好的没一个可以把新诗写得像样的。他既说这是一个古怪的现象,我想他或会同意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好像打羽毛球和网球,前者多用灵活的腕力,后者却以整个臂力的挥动,若用打羽毛球的方法打网球将会伤到手腕,各种球类如文学体裁,规则方法不一,精通者犹少,领会旁通各得其趣。打搅雅兴失礼了。继续学习。  (89)  前来欣赏诗作,作者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在距离之外用超脱环视的角度来概括美好岁月的云舒云展,诗作中的沧海礁岩、花籽春秋以及琴弦竹影都是很多人向往的境界追求,听听周遭的天籁歌声,阳光明媚,风淡云清,心情还真的愉快无比。  (90)  欣赏你的《春暖花开》,也喜欢轻快的配曲,敲击声乐中好像遍野的小草都踮起脚跟,一声号令随着春回大地踏步前进,桃花儿红了,风也暖了,心情也好了,你的歌声飞向千山万水。  整理于日
  【走在部落田野边上】之三:我停舟等待你:在岁月的码头    人生路难走:不在山,不在水,而是在人心的反复之间。在天涯,我们喜欢停舟在岁月的【愚人码头】, 因为这里是:启航与织梦开始的地方;泛舟高歌,聚首谈心的地方;思念因告别从此而起的地方;停泊与重新出发的地方;疗伤的港湾;远航归来,洋溢乡情的地方;这里风景独好。  首席一面湖水告诉我,八月十五日是【愚人码头】成立七周年的好日子,嘱咐看看一下如何庆祝。笔者作为新人,追问下才知道部落的名字乃源自熊天平演唱的【愚人码头】,那是一首情歌,歌词是这样写的:“时间是码头,它收留我停泊。满载的渔获,原来是你我拥抱的失落。在爱情的码头,我燃烧我的船,怕夜黑时候,你疏忽错过,我焚心等候,我已不能回头。天,它可愿意帮我,你在何处漂流,你在和谁厮守,我的天涯和梦要你挽救,我已不能回头。即使你伤我这么久,但愚蠢的我,为何还要痴痴固守这愚人码头”。  是啊,岁月如水,文字如舟;我们的情感思绪,总是不经意地和码头渡口联系在一起。回想自己也曾写过【一则传奇】的诗篇:“如果你打江南走过,临溪浣纱的我不曾抬头,那吴越春秋会不会改写呢?季节里,疏落的珠帘外,三月的烟雨正和着春寒的杏花,披洒着红的绿的十里长堤…… ,其实,不必再凝望了;扬州此去千里,春天也早已走远了。今夜,小楼外,二十四桥边,谁还会为你点灯吹箫呢?此刻,我正打从江南走过,那些飘在风里雨里的绿绿柳条,仍然留守在每个渡口。我就不信,东风唤不回,几阙长短句,和一片晓风残月。”  这岁月的码头,在千百年的历史文学长河里,又曾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故事和情怀呢?我不禁好奇,作了如下探索。  (一)码头,这里风景独好  欧阳修《采桑子》有诗云:“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是呀,诗人说这里(颍州)西湖码头风光好,轻舟划桨多逍遥。碧绿的一面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笙乐歌曲,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水面无风,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这首词作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你会联想到【愚人码头】吗?  再读一首宋祁的《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东城外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也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已深了,只有在早晨的时候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微浅啊!愿拿千金换一笑。为你端起斟满的酒杯,也邀请夕阳一起来干一杯。希望金色的夕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宋祁在另一篇《浪淘沙近》还说:“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这词最精彩的还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是说【愚人码头】有点闹吗?这里风景独好啊。  (二)码头,它是我们- 启航的地方,梦开始的地方  毛润之在他的《沁园春-长沙》忆往昔峥嵘岁月,不禁引亢高歌,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的树林也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雄鹰矫健飞翔,鱼儿在清澈水里轻快地畅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不禁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是由谁来决定主宰的呢? 回想过去,我和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心头。当时大家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意气奔放。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同粪土。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激流中一起游泳,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舟船?'  这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词作,很形象地形容了启航激流的意气风发。还有首《青春从这里远航》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初升的太阳,地平线在梦开始的地方”。我们远看那海水澎湃中透着蔚蓝,每一朵踊跃的浪花,都赋予航程的行进;在码头边,扬帆起锚的船只,正昂首等待启航的辉煌时刻。  朋友,从【愚人码头】启航吧,这里的文章带给你的:是一颗水手般坚毅的心,一片希望的蔚蓝就在远方。  (三) 码头,它是我们- 告别的地方,思念开始的地方  李白在25岁离开四川时写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就将要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在【码头】不免使心生缱绻之情,故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充满着由衷感激之情意。  李白还有一首诗写给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齐鲁秋天,两个知心朋友难舍难分依依惜别,就如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李白在码头告别时,仍表达了希望重逢欢叙的热烈心情。  孟浩然有首《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样写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人追问远去的友人,在日暮之时,你的船会停泊在什么码头啊?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那就让【愚人码头】来分担你的忧伤吧。  王湾有诗【次北固山下】写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行客经过苍茫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进。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致意北归的雁儿啊,烦劳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吧。  诗人一路行船而来,当在北固山下的码头停泊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当代诗人席慕蓉有首题为【渡口】的作品:"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年华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或许在【愚人码头】可能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但我们可以寄托云彩,把祝福别在衣襟上,送给来访的朋友,祝你晴空万里,开朗顺心。  &续下文&...
  (四) 码头,它是我们- 泛舟高歌,聚首谈心的地方  在李白心心相印的朋友中,应首推孟浩然,在28岁时,他游襄州专程前往谒见诗名满天下隐居在鹿门山年约40岁的孟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倍感亲切。于是相约到江夏,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二人在黄鹤楼相别,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诗虽是码头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诗人对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李白还有一首:“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此诗反映了诗人乐观豪放的情怀,从码头远望:碧海青天,水天一色,雁翔长空,景色如画;送别会上美酒玉壶,驻马畅饮,宾主们或歌唱或奏曲,各得其乐。  人生是一场无止境的旅行,相遇随缘,码头是我们告别也是期待聚首谈心的地方。  (五)码头,它是我们- 停泊重新出发的地方  著名的夜泊诗词,大家熟悉的有两首。其一是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的意思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我在码头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纷纷飘落。  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之作,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溢满诗中。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诗题下原有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颂咏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如此雅逸之事,【愚人码头】还少吗?  其二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篇,当时张继进京赶考,名落孙山,郁郁还乡,途经苏州,夜宿枫桥,触景生情,写了这首意境深远的《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其中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成了千古绝唱。诗人运思细密,全诗以一愁字统起,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旅客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后来张继重游寒山寺时,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诗文是:“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六)码头,它是我们- 休息疗伤的港湾  苏东坡在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虽然被贬官下放,但性格豁达的词人,面对着平静的江面,幻想自己能像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余生,体现了作者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这码头旁的“小舟”就成为作者遭遇极大的打击之后,在苦涩中的一点寄托。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好似整个人只有驾一叶扁舟遨游江湖才是最佳出路的选择。舟行江河湖海,看似远离官场的争斗和世俗的拘管,可以暂时忘却那些功利性的东西,获得心灵的自由。但李白一生纵情山水却不远离尘嚣,啸傲江湖从来就不是他的生活目标。  笔者在【你可知道谁曾在《浔阳江头》放怀高歌畅饮吗?】一文中就举了几个先后在浔阳江码头高歌的历史名人,其实大家都认识,他们官职不大却满身抱负,除了喜欢写诗外,还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喝酒。他们身在仕途时,无法耐受官场的倾轧,但一旦纵情于江湖,又不忘尽忠报国,他们的一生都徘徊在入世和出世之间。  晋朝的陶渊明(365~427年),浔阳柴桑人,曾任彭泽县令81天,辞官归隐,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当时年纪约41岁。  唐朝的李白(701-762年),安史之乱期间获罪流放夜郎,途中下狱浔阳城,当时56岁。身份是没落诗人,遇赦后5年,在安徽当涂江上饮酒,因醉入水捉月溺死,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话剧《李白》即取材这时间段。  唐朝白居易(772~846年),推荐作品《琵琶行》,时44岁,官职司马,是被贬下放的天涯沦落人,号称“乐天”的他,确能沉得住气,活到74岁。  宋朝的宋江,山东郓城县押司刀笔小吏,怒杀阎婆惜入罪发配途中,途经浔阳城登楼喝酒,写了反诗“西江月”,小说写他上出场时“年及三旬”即30多岁。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有阴天,也会有雨天和雪天。人生的旅途上,有平川坦途,也有险滩暗礁,更有无舟的渡口和无桥的河岸。生命的心灵深处,我们都需要一只船,在面对困境时,可以把自己摆渡出去。朋友们,不论人生得意或失意,请来【愚人码头】一起叙抒情怀,同悲共喜。  (七)码头,它是我们- 远航归来满载思念的地方  温庭筠有诗《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码头江岸景色翠微怡人,让我们学学温庭筠待船归,探看那忘却五湖烟水的范蠡回来了没有。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意大概是说: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若单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但在字里行间也寓着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诗中的“绿”字是吹绿的意思,作动词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愚人码头】亦如明月千载,伴随你的人生天涯路。  人生岁月里,天涯路漫漫。我们行舟靠岸,停泊在【愚人码头】,因为这里是我们:启航与织梦开始的地方;泛舟高歌,聚首谈心的地方;告别与思念从此而起的地方;停泊与重新出发的地方;疗伤的港湾;远航归来,洋溢乡情的地方;这里风景独好啊。  备注:日写于离开中国回新加坡前夕,祝贺愚人码头成立七年茁壮成长
  【走在部落田野边上】之四:七周年纪,码头雅聚,击舷而歌,唱和留曲    【前曲:烟雨江南的情缘】  笔者近期在【愚人码头】发表【烟雨江南与我的文学梦】诗文集篇,被推荐【聚焦:部落精华】,亦获同宗斑竹赋诗相送及酬对为乐,谨留文为记。  (一)薛志鹏【寒风居士】 《赠同宗薛依云老师》《烟雨江南》  江南春色好,海外忆花红。居士冰城远,依云嫩柳丛。  同宗黄帝骨,一脉本家翁。窃喜天涯遇,驰书寄雨风。  《备注》:志鹏家居北国冰城哈尔滨,天涯巧遇同宗前辈,欣喜之余,赠拙作以表喜悦,问候前辈同宗!  (二)薛依云感谢同宗薛志鹏贤弟(寒风居士)赋诗相送,谨回应一首聊表心意:  白山黑土地,烟雨江南天。万流泉涌处,滴水思自缱。  故土留祖祠,先辈闯新篇。天涯喜相逢,遥望起湖涟。  《备注》:   问好居士及【愚人码头】诸位斑竹及朋友们。河过千山不忘其滴水涌泉之出处,万流归宗始见天涯辽阔之境界,向诸位学习了。  (三)薛志鹏【寒风居士】《接龙一首回赠薛依云老师》  遥望起湖涟,码头两岸烟。依云留墨宝,拙弟醉诗篇。  少壮离阡陌,家翁守薄田。江南知夜雨,回首忆河川。  (四)薛依云酬对同宗薛志鹏(寒风居士)诗一首。  寒风燕山北,横槊鲲鹏志。依云狮岛南,舟行万里浪。  人生多摆渡,高歌击舷栏。何日一樽酒,共话秋水长。  (五)薛志鹏《英雄会》  雪暗山村傲月风,依云隔海会英雄。金戈铁马留佳作,句暖词馨醉夜空。  【续曲:虎溪三笑的情缘】:薛依云,雪暗山村,寒风居士酬唱    (一)薛依云题【虎溪三笑】美谈  高山流水广陵曲,虎溪三笑传美名。禅莲松菊习相近,层峦云霭共一色。  峰岫峣嶷忘路遥,闲澹疏豁误暮瞑。他日扶醉上庐匡,对月邀影话天明。  (二)薛志鹏(寒风居士)《和依云先生佳律一首》  雪暗山村铁马隆,依云隔海巧相逢。寒风居士金戈盼,虎啸清溪醉夜空。  (三)薛志鹏(寒风居士)《虎溪三笑天涯醉》  高山流水遇知音,三笑亭前虎涧深。犹忆庐山儒佛道,举杯邀月伴风吟。  (四)雪暗山村:答谢两位老师(寒风居士,薛依云)  北雁依云望南国,寒风一夜染秋色。三人笑谈松涛远,雪村留韵惠馀泽。  依云看山小,寒风著色深。山村烟暮里,柴门迟归人。  (五)薛依云致意:雪暗山村和寒风居士   雪村早梅一枝开,寒风摇月盼君来;依云出岫涛无迹,高山流水尽天籁。  (六)寒风居士致意:雪暗山村老师,配图作,意境深远,言在画外,诠释悠悠深情,感怀了许久,附和一首助兴!  依云寻古韵,雪暗映山村。和曲天涯笑,寒风悄掩门。  (七) 薛依云致意:寒风居士和雪暗山村两位贤弟,雪寒犹显花枝俏啊,愚兄实感敬佩。既是酬唱,虽笔拙亦并凑一首。  雪梅村前开,香随寒风来。诗成松月在,云深水流长。  (八)雪暗山村致意:薛依云,寒风居士,一面湖水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祝码头的朋友们、三位兄弟端午节愉快!两位的诗作激励了我,再奉和一首”春曲“。  飞燕依云晗春泥,寒风回暖柳新绿。山村桃枝花千树,一面湖水泛涟漪。  (九)雪暗山村 再续一首“秋色”  依云悠悠雁阵长,寒风烈烈草原黄。层林染尽枫又红,一片山村带夕阳。  (十)寒风居士解读雪暗山村(九)诗句意境  依云悠悠雁阵长:无尽的悠然自得,悠远而意味深长,足见山村依云老师,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怀。  寒风烈烈草原黄:寒风身居塞北,山间秋色金黄,美不胜收,原野千里,可见山村老师了解地大物博的中国。  层林染尽枫又红:笔锋又转,描写秋霜尽染枫叶,万山红遍,是秋的另一种美。  一片山村带夕阳:山村里的夕阳,是一种归和恬淡的清心之隐士情怀,无言无语,西风笑夕阳,此情可引人深思。  优雅,引人遐思的佳作,问好老师!  (十一)  薛依云致意:寒风居士和雪暗山村,二位贤弟诗才斐然意境高远;愚兄确实捉襟露肘,谨凑回文诗一首两读三弦齐乐,记趣此中情谊。  前村山暗雪初晴,拨弹三弦对歌吟。闲云依岫思归雁,凛风寒江钓月明。  明月钓江寒风凛,雁归思岫依云闲。吟歌对弦三弹拨,晴初雪暗山村前。  (十二)  既有”春曲“和”秋色“,雪暗山村再献上“夏意”助兴  杨柳依依依云长,一塘新荷映夕阳。山村牧童弄短笛,居士踏歌舞墨香。  (十三)  雪暗山村读薛依云【孤云出岫】的人生体会有感,不禁想起在山里观察拍摄云海时的情景与心情,那感觉真的是奇妙。(雪薛同音自是一家)  雪舞苍茫不见天,依依群山隐于前。云起溪涧细流处,峰峦不露峨嵋尖。   (十四)薛依云谨赋藏头诗一首回赠雪暗山村。  雪花飘飞若柳烟,暗香梅韵满画篇。山色有无瞬念间,村溪潺湲过云天。  备注:致意诸位好友,时逢七周年纪,谨汇总近把月码头雅聚,击舷而歌,唱和留曲为念,天涯相遇结情谊,也算佳话逸事。  整理于日
  (13)一般上我们说:“深水缓流,浅水喧哗”。我读青色雨滴的 【年轮】,它具有楼主散文一贯的风格,描写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点滴如浅水,却有深流的效果。经过楼主筛子般的文笔,如大树叶隙流泄而下的晨光曦影,映现出一幅亮丽而温馨的生活组诗,读者开始惊讶,生活原来是这么精彩的。  楼主的另一篇【天不淡云不轻】的文字,亦呈现“静水流深”的思考状态。曾经读过对这句成语的经典解读说: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集。  笔者还联想到“静叶不沉”。一枚净叶是不会沉入水底,纷沓的红尘只能把纯净的心灵淘洗得更加纯净,即使身处淤泥,它也会绽出一朵洁美的莲花。  (14)我们读楼主蔡万破的【一树柳一树花】,随着文中的脚步,在清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潮起潮落的文海浮沉中,看到,一个全新的你,在树下徘徊,有朵花在心中含苞待放。它的周边,一树的白,一树的洁净。不喧染,不张扬,静悄悄地开着,浑然忘了时光的存在。这时,天空飘着似鹅毛的雪,席卷愚人码头...............围观的大伙儿,都看呆了。  (15)拜读木益生的【柳岸行】诗两首, 兄台好雅致,柳岸漫步,吟诗抒怀,情趣自在,让人钦羡。  话说唐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也曾沿着清溪游吟独钓听曲,面对气势巍峨山石和沿岸的绮丽风光,诗人留恋不已,留下著名的《清溪行》组诗:“我携一尊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迥日西照。永赖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可谓:语通千古,情怀同调。  (16)楼主良子天地写【让忧伤在春夜睡去】。是的,明朝醒来,阳光里,依然花香满院。  近代诗人戴望舒()除了【雨巷】还有其他经典的诗句:“假如有人问我的忧伤,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假如有人问我的忧伤,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17)问好秋凉如水2011 想念或思念都好,它牵动着弦的两端,就等风来,满山飘飞的蒲公英,不论是谁寄给谁,到了来年的春天,这些落地的种子,生根,开花,在风里再度飘飞,在你独有的一片天空... .....祝福诗人。  (18) 喜欢长弓大叔 的【鹊桥仙】展现的春光欢乐景象,虽然“忘了归路”和“却惊起沙鸥无数”,隐现几句李清照《如梦令》的意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般诗词描写湖景的少不了‘长堤翠柳’,尤其宋词多带“系愁难尽”,但这首充满“童男玉女笑盈湖,欢歌阵阵”,境界明快爽朗。”一叶扁舟飞渡“在“一湖碧水”,也怎么都比”春江万里云涛“舒意几许。“却惊起沙鸥无数”一句历代词人都多喜欢,描写舟过人语,惊动了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被吓得飞起来了。  末句“繁星几点夜来时,依恋不舍惜日暮”甚有创意,把意境提升到更高的欣赏情趣,让读者回味无穷。  (19) 楼主王振江写那阳光灿烂的日子确实童趣横生,到西河铁桥“撂炸蛋”多轰动的事啊,这些记忆就像乡居门上的春联,在岁月的风雨中渐渐剥落远去,楼主笔下少了伤痕,多了乡野土田里冒芽之生命历程的朴实坚韧。  (20) 楼主黄继有提到【玄学】,历代是有学者通过古代著名预言巨作,来寻求现实政治的解决方案和答案。这些谶纬文化,以唐朝的推背图与明朝的烧饼歌为主,还有邵雍的《梅花诗》、诸葛亮的《马前课》、姜太公的《乾坤万年歌》以及《步虚大师预言》等广为流传。但由于历代严禁,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被人篡改,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故其本来面目已渺不可考。更有学者研究五行而推算出:唐(土),宋(木),元(金),明(火),清(水)的政权替代的顺序排列。问苍茫大地,只是不知今后谁主浮沉?  (21) 欣赏楼主良子天地 【清明节观梨花感人生】,古人亦有诗云:“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花季时逢清明时节雨纷纷,难怪古今诗人笔下梨花的形象多是带雨犹怜。  直到多年前我去了安徽的砀山,才真正领略了李白写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纳兰性德笔下的:“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彻底改变了我原有的印象;那里产梨称著,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黄河故道穿越期间。大片花海,一边梨花如雪,另一边桃花艳如霞,场景非常壮观。  (22) 拜读禅心侠影的【暂别天涯诗友】天涯之外,还有路要走…… 谨赋诗一首致意:“一曲广陵非绝响,琴声依旧剑霜寒。易水萧萧燕地远,春到码头好上岸“。  (23)欣赏楼主狂飙梦古哥的【你之于我,我之于你】。这飞蛾扑火象征一种不言放弃的情愫,一曲悲壮的赞歌。意喻对坚贞爱情之痴心无悔全身心的追求,谨祝福楼主和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也意喻对理想及目标之完美坚持不舍的追求。南朝梁朝的皇帝萧衍曾赠诗给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诗云“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见唐朝姚思廉《梁书-到溉传》),意思是说:“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非常自如。这时就像飞 蛾扑火一样,完全忘记了自身可能会毁灭”。  (24)拜读古尧的【父亲,今天我们喝点小酒】,20年前的生活琐事历历在目,串联起来就像指心抚摸紫檀念珠,细数着父亲宽厚热情勤勉爱家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不禁泪下如雨。谨赋诗一首致意:清明时节倍思亲,滴嗒廿载水穿石;今日把盏感怀嵩,彩霞一抹酒半酣。  (25)楼主蔡万破 的【从中年醒来】写来朴实感人,随后11楼更有惊人的感悟说:“前面的路都已听到了锹响,一下子击中了我,陷入茫然“...。  笔者有时,也会有这样的体会,但生命是坚强朴实的,镢响和大地,不正也巧妙地萌发组成生命的动力和乐曲吗?这让笔者联想起去年在网上读到一个非常精彩之李小超的雕塑作品题为《一个村庄的记忆:老镢头》。  他的文字也一样精彩:“老镢头在房子的另一个角落里,看着一堆堆圈起的粮食,想起自己和主人在干涸的土地里,主人握着它油黑发亮的把子,一下又一下刨进了土里,它深深的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来自土地深层的力量,这种力量让它明白村上人常在它耳边说的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少年后,老镢头依然那样静静的躺在院子的老墙脚下,把子已深深的埋在土里,好像要生根发芽了“。  生命里一步一脚印,“锹响”:是大地敞开胸怀,向天空的高歌。  初稿日,3月7日补充,4月5再作补充添加
  【走在天涯部落田野边上】之五:眺望码头  最近【愚人码头】部落人潮攒动,热闹非凡,笔者只好踮起脚尖,瞄看到几篇好作品,先载录读后感如下:  (1)欣赏楼主老别啊【自画】好诗篇。真是:锋藏毫墨间,一剑万山惊。曲成千江静,鲲鹏秋水天。  (2)欣赏楼主狂飙梦古哥的 抒怀壮志好诗【步短路长】,欢迎常来【愚人码头】观繁星,听风语,曲罢当高歌,一面湖水,明月照人还。  (3)问好良子天地,虽然说人生像“逐春水似流烟“。人如桃花“只俏得、无几日、实堪怜”。  其实一千二百年前白居易老先生就留有解签诗云:“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白先生之后还特地抱歉说来迟了,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邛人部落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