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没有叫巴金旺甲个人资料的人

世纪老人巴金的情感世界_中国作家网
世纪老人巴金的情感世界
来源:新文化报
  今天是已故世纪老人巴金的诞辰,谨以此篇表达我们的敬意。
  对巴金的作品,我最先记住的就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后来又知道他在晚年时写了一部《随想录》,那里面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怀念萧珊》,相信看过的读者也会像我一样深受感动,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巴老与夫人萧珊的真挚爱情。在萧珊去世后,巴金曾写道:“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
  巴金曾说,他写作,不是因为他有才华,而是因为他有感情。的确,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对家人、对爱情,甚至对革命。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巴金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篇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纪老人的情感世界。――编者
  本期看点
  本期关注:巴金
  作品推介:《做大哥的人》
  作者简介:
  巴金(日~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并第一次使用巴金这一笔名,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看点一:巴金的大哥与《家》中的觉新
  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巴金曾以多篇文章,讲述他的两位哥哥:大哥李尧枚,三哥李尧林。
  在我们今天读到的这篇充满感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那位做大哥的人:一个从小聪慧,有着抱负、理想,又受着“五四”新文化深深影响,而生性懦弱,最后被旧礼教、旧思想逼上绝路的旧知识分子。他最早将五四新文化思想带进家庭;他断送自己的前程,承担起一个没落大家庭全部的生活重担;他将最爱的两个弟弟送出去读书;他在家庭最为困难的时刻,支持四弟巴金去法国……巴金说,大哥是爱他最深的人。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了《家》中的觉新?对,觉新即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
  看点二:巴金语录
  关于写作――
  我写小说从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关于《随想录》――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像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
  关于冰心――
  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关于人生――
  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关于讲真话――
  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做大哥的人(节选)
  我的大哥生来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到父母的宠爱,在书房里又得到教书先生的称赞。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母亲也很满意这样一个“宁馨儿”。
  他在爱的环境里逐渐长成。我们回到成都以后,他过着一位被宠爱的少爷的生活。辛亥革命的前夕。三叔带着两个镖客回到成都。大哥便跟镖客学习武艺。父亲对他抱着很大的希望,想使他做一个“文武全才”的人。
  每天早晨天还没有大亮,大哥便起来,穿一身短打,在大厅上或者天井里练习打拳使刀。他从两个镖客那里学到了他们的全套本领。我常常看见他在春天的黄昏舞动两把短刀。两道白光连接成了一根柔软的丝带,蛛网一般地掩盖住他的身子,像一颗大的白珠子在地上滚动。他那灵活的舞刀的姿态甚至博得了严厉的祖父的赞美,还不说那些胞姐、堂姐和表姐们。
  他后来进了中学。在学校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他又名列第一。他得到毕业文凭归来的那一天,姐姐们聚在他的房里,为他的光辉的前程庆祝。他们有一个欢乐的聚会。大哥当时对化学很感兴趣,希望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者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念书,将来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装满了美丽的幻想。
  然而不到几天,他的幻想就被父亲打破了,非常残酷地打破了。因为父亲给他订了婚,叫他娶妻。
  这件事情他也许早猜到一点点,但是他料不到父亲就这么快地给他安排好了一切。在婚姻问题上父亲并不体贴他,新来的继母更不会知道他的心事。
  他本来有一个中意的姑娘,他和她中间似乎发生了一种旧式的若有若无的爱情。那个姑娘是我的一个表姐,我们都喜欢她,都希望他能够同她结婚。然而父亲却给他另外选了一个张家姑娘。大哥对这门亲事并没有反抗,其实他也不懂得反抗。我不知道他向父亲提过他的升学的志愿没有,但是我可以断定他不会向父亲说起他那若有若无的爱情。
  于是嫂嫂进门来了。祖父和父亲因为大哥的结婚在家里演戏庆祝。结婚的仪式自然不简单。大哥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在这些日子里他被人宠爱着像一个宝贝;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他似乎有一点点快乐,又有一点点兴奋。他结了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我们有了嫂嫂,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是他自己也并非一无所得,他得了一个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年轻,她读过书,她会做诗,她会画画。他满意了,在短时期中他享受了以前所不曾梦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中他忘记了他的前程,忘记了升学的志愿。他陶醉在这个少女的温柔的抚爱里。他的脸上常带笑容,他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娘。
  他这样幸福地过了两三个月。一个晚上父亲把他唤到面前吩咐道:“你现在接了亲,房里添出许多用钱的地方;可是我这两年来入不敷出,又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们用,我只好替你找个事情混混时间,你们的零用钱也可以多一点。”
  父亲含着眼泪温和地说下去。他唯唯地应着,没有说一句不同意的话。可是回到房里他却倒在床上伤心地哭了一场。他知道一切都完结了!一个还没有满二十岁的青年就这样地走进了社会。
  他没有一点处世的经验,好像划了一只独木舟驶进了大海,不用说狂风大浪在等着他。
  在这些时候他忍受着一切,他没有反抗,他也不知道反抗。
  后来他的第一个儿子出世了。祖父第一次看见了重孙,自然非常高兴。大哥也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儿子是他的亲骨血,他可以好好地教养他,在他的儿子的身上实现他那被断送了的前程。
  他的儿子一天一天长大起来,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孩子,得到了我们大家的喜爱。
  接着五四运动发生了。我们都受到了新思潮的洗礼。他买了好些新书报回家。我们(我们三弟兄和三房的六姐,再加上一个香表哥)都贪婪地读着一切新的书报,接受新的思想。然而他的见解却比较温和。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依旧顺应旧的环境生活下去。顺应环境的结果,就使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旧家庭里他是一位暮气十足的少爷;在他同我们一块儿谈话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了,这种生活方式是我和三哥所不能够了解的,我们因此常常责备他。我们不但责备他,而且时常在家里做一些带反抗性的举动,给他招来祖父的更多的责备和各房的更多的攻击与陷害。
  祖父死后,大哥因为做了承重孙(听说他曾经被一个婶娘暗地里唤做“承重老爷”),便成了明枪暗箭的目标。他到处磕头作揖想讨好别人,也没有用处;同时我和三哥的带反抗性的言行又给他招来更多的麻烦。
  我和三哥不肯屈服。我们不愿意敷衍别人,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主张,我们对家里一切不义的事情都要批评,因此常常得罪叔父和婶娘。他们没有办法对付我们,因为我们不承认他们的威权。他们只好在大哥的身上出气,对他加压力,希望通过他使我们低头。不用说这也没有用。可是大哥的处境就更困难了,他不能够袒护我们,而我们又不能够谅解他。
  然而另一个更大的打击又来了。他那个聪明可爱的儿子还不到四岁,就害脑膜炎死掉了。他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他的悲哀是很大的。
  他的内心的痛苦已经深到使他不能够再过平静的生活了。在他的身上偶尔出现了神经错乱的现象。他称这种现象做“痰病”。幸而他发病的时间不多。后来他居然帮助我和三哥(二叔也帮了一点忙,说句公平的话,二叔后来对待大哥和我们相当亲切)同路离开成都,以后又让我单独离开中国。他盼望我们几年以后学到―种专长就回到成都去“兴家立业”。但是我和三哥两个都违背了他的期望。我们一出川就没有回去过。尤其是我,不但不进工科大学,反而因为到法国的事情写过两三封信去跟他争论,以后更走了与他的期望相反的道路。不仅他对我绝了望,而且成都的亲戚们还常常拿我来做坏子弟的榜样,叫年轻人不要学我。
  我从法国回来的第二年他也到了上海。那时三哥在北平,没有能够来上海看他。我们分别了六年如今又有机会在一起谈笑了,两个人都很高兴。我们谈了别后的许多事情,谈到三姐的惨死,谈到二叔的死,谈到家庭间的种种怪现象。我们弟兄的友爱并没有减少,但是思想的差异却更加显著了。他完全变成了旧社会中一位诚实的绅士了。他在上海只住了一个月。我们的分别是相当痛苦的。我把他送到了船上。
  他回到成都写了几封信给我。后来他还写过一封诉苦的信。他说他会自杀,倘使我不相信,到了那―天我就会明白一切。但是他始终未说出原因来。所以我并不曾重视他的话。
  然而在一九三一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他果然就用毒药断送了他的年轻的生命。两个月以后我才接到了他的二十页的遗书。
  他被旧礼教、旧思想害了一生,始终不能够自拔出来。其实他是被旧制度杀死的。然而这也是咎由自取。在整个旧制度大崩溃的前夕,对于他的死我不能有什么遗憾。然而一想到他是悲惨的一个,一想到他对我所做过的一切,一想到我所带给他的种种痛苦,我就不能不痛切地感觉到我丧失了一个爱我最深的人了。
  本文写于1933年,最初收录于1934年11月出版的《巴金自传》,后重编新集,命名为《忆》,1936年7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后不断重印。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ExerciseSeven;Translatethefollowingint;1.《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2.调查显示,对于“婚前财产公证”的态度,随着时;1.Familymaynotbethebestf;andthechangeoftheeditorf;2.Investigationshowsthat;
Exercise Seven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 1.《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2. 调查显示,对于“婚前财产公证”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宽容和接受了,尤其是中高学历者,46%的本科学历者“做过或打算做婚前财产公证”。在调查中还发现,传统方式上,婚后一般双方的财产是放在一起管理的,可是目前,未婚者对于财产的管理比已婚者更倾向于“保留自己的部分财产,然后把余下的部分共同管理”这种理财方式,经济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不失一个家庭的作用。这种不失个人独立的家庭理财方式,在调查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中有30%的人接受。
1. Family may not be the best fiction by Ba Jin, but it is certainly the most popular among readers. However, it was not without trouble for the fiction to get published. It first came out in series in the Times at a rate of 1000 word daily. But the publication was interrupted because of the war, and the change of the editor for the Times made things even worse, for Ba Jin got a letter from him complaining the fiction too long to go on publishing. On receiving the letter, Ba Jin posted him the manuscripts for the rest of the fiction, declaring he was willing to have it published without any royalty. To use his own term, “as a writer for his readers,” he “has done what he should do.” And thus came out the whole story of Family.
2.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people have a more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s the practice of Pre-marriage property notarization,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ith a medium or advanced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which 46% bachelors \notarized or are planning to notarize the property before their marriage.\also shows that in the past the property of the two parties were managed together, while today those to get married tend to \property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parts being managed by the two parties together\They believe that this way of managing their property can ensure they remain independent economically while respecting the role of family. Investigation shows this idea is accepted by 30% of those with a bachelor or higher degree.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56中译英练习---《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等内容。 
 巴金作品分析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中西文化...上可能走向彻底干 净的否定,但在创作上绝对是不...三、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描写 (一)《家》中觉...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变化 一、巴金的整体创作风格 1、巴金创作的两个时期: 一般认为,巴金在 1949 年以前的创作,以 1937 年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  中译英练习---《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  从 1929 年到 1937 年,创 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中的 《...《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 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  《随想录》(5 集);译作有长篇小说 《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相关评论:《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 ...  《家》 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 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 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  浅谈巴金《家》中的家族文化――解读巴金《家》中的“家” 朱智慧摘要: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作为巴金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 成功的反映...  尤怡婷 巴金的家和《家》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它对每个人来说,也许有忧 伤,有痛苦,有不幸,但...自然,人们中 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金人物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