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a9怎么玩魔法粒子表白版下载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br&&br&最近杂事缠身,没有时间详细回答了,简单地贴一个读书笔记给大家。&br&&br&&b&《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b&&br&&b&&br&读书四问:&/b&&br&&br&&b&1&/b&&b&、这本书的主题?&/b&&br&&br&讲述阅读的四种层次,以及每种层次所需要的、截然不同的阅读方法。&br&&br&&b&2&/b&&b&、作者的主要声明与论点?&/b&&br&&br&作者提倡的阅读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br&一、带着问题阅读,时刻不忘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br&二、高速阅读,以最短的时间了解一本书的全貌,然后决定是否值得再次阅读。&br&三、解构内容,以笔记的方式,列举全书的大纲。&br&四、海量阅读,深度阅读同一领域里的经典著作。&br&五、思考与评价,要有足够坚实的理由去赞同或者反对一本书,否则不要轻易评价。&br&&br&&b&3&/b&&b&、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b&&br&&br&有一定的道理,至少给原来不求甚解的读者当头一棒。但是作者的思想有点片面,阅读方式对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br&&br&&b&4&/b&&b&、这本书与自己的关系?&/b&&br&&br&以前自己更多注重阅读感受,现在明白理性阅读也很重要。&br&&br&&b&引文摘要:&/b&&br&&br&【1】阅读过程中的四个问题:&br&1、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如何依次发展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关键议题。&br&2、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组合成作者传达的特殊讯息。&br&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这本书做出自己的判断。&br&4、这本书与自己的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认为这件事很重要?自己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还启发了自己,就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br&&br&【2】阅读的四个层次:&br&1、基础阅读&br&2、检视阅读&br&3、分析阅读&br&4、主题阅读&br&&br&【3】基础阅读必备的四种能力:&br&1、词义的认知能力&br&2、信息的查阅能力&br&3、读写的记录能力&br&4、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br&&br&【4】检视阅读的两个阶段:&br&一、简略的阅读&br&(1)先看书名和序言,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然后将书在脑海中进行归类。&br&(2)研究目录页,对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br&(3)检阅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br&(4)阅读出版介绍、广告文案、宣传文案。&br&(5)从目录当中挑选几个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读。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br&(6)跳跃式阅读,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后阅读后记。&br&二、粗浅的阅读&br&(1)关注自己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东西而停顿。&br&(2)快速阅读一部陌生的书籍,尽量选择默读,避免阅读过程中视线的逗留或倒退。&br&(3)学会判断一本书的难易程度,以此决定自己的阅读速度。&br&&br&【5】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br&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br&(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br&(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br&(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br&(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br&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br&(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br&(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br&(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br&(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br&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br&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br&(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br&(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br&(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br&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br&(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br&(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br&(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br&(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br&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br&&br&【6】主题阅读的两个阶段:&br&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br&(1)针对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br&(2)浏览书目,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br&二、主题阅读:阅读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br&(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br&(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使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br&(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使大多数的作者为解读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br&(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br&(5)分析这些讨论。以突显主题为原则,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议题以其共通性来决定排列的先后顺序。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br&&br&【7】读书笔记的方法:&br&(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br&(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br&(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br&(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br&(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br&(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br&(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br&&br&&b&简评:&/b&&br&&br&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一个人读书,不是说他逐字逐句地念过一遍就能叫做“读书”,那顶多算是翻书。人家说,“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到”。读书同样如此,“读过了”和“读懂了”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而“读懂了”和“做到了”之间,也有一段距离。这本书就是告诉你一个如何才能“读懂”一本书的方法,至于能否“做到”,这需要看一个人的执行力,以及他的实践精神。与其说这是一本实用性的书籍,不如说是一本“成功学”的书籍。在这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如何能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能力,才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资本。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 最近杂事缠身,没有时间详细回答了,简单地贴一个读书笔记给大家。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读书四问: 1、这本书的主题? 讲述阅读的四种层次,以及每种层次所需要的、截然不同的阅读方法。 2、作者的主要声明与论点? 作者…
思考的深度,和处世技巧的纯熟,很多时候,这是两个问题。&br&&br&如果,单单从哲学和心理出发去看生活,没有考虑到生活是自然性、生物性、世俗性、随机性、非理性等等因素形成的复杂系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应该是如何如何,我的内在应该是如何如何,客观世界应该是如何如何,那就还是处于题主所谓的一定的“幼稚”状态。&br&&br&思考分很多种,在这一题目下,我想,可以分成形而上的思考和形而下的思考。&br&&br&一个人,如果只会形而上的思考,不会形而下的思考,不会脚踏实地的行动,他注定没有明白人生的本质。&br&&br&理想的状态,我想应该是,上有一套价值体系可以指导自己做人,下有一套生活策略可以支撑自己做事。&br&&br&哪怕是一个和尚,如果只会念经,不会赤脚托钵云游化缘,没有吃过人生诸苦,终究也不会悟道。&br&&br&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落实不到现实,如果,空有一大堆的想法,现实中可怜的工资、苦逼的加班、迷茫的上升路径、无奈的随波逐流、低效的人际交流、薄弱的自我管理。。。那想法再多有什么用?&br&&br&毕业那几年,我脑子里的哲学道理比今天多得多,卑微的收入卑微的位子、快混不下去,还自以为怀才不遇各种困惑。今天我带了几百人,努力打造一个强大的事业,我忘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只感悟了一些最简单最实际最落地的事情。&br&&br&反过来,我们也不一定需要自己的世俗生活过多介入精神生活。一个人的内在世界,体现在外在,能够让别人觉得“这人懂得蛮多”,或者“相处蛮舒服的”,其实就可以了。除非有某些机缘深入的讨论或者长期的相处,才会发现“哦,原来他想的是这样的东西。”&br&&br&我想,我的员工们也一定不知道我还会有时间在知乎上修改自己几年前写下的答案。而我也不需要他们知道。(此段补充)&br&&br&这就够了。&br&&br&我觉得不需要世俗世界了解自己今天又读了哪些书,写了哪些文字,做了哪些思考,有了哪些感悟。学心理学也不是因为要靠心理学吃饭,更不指望靠它出名,而是我知道它会让我更明白人生,更积极快乐,在短短几十年生命中,在深度上走得更深,在广度上走得更广,在清晰度上看得更清。我在知乎上写东西也不强求别人看,而是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己能有收获,而且,利他也是自利,仅此而已。&br&&br&学了心理学,不意味着就变成了比较完美的人。积极心理学的大师马丁塞利格曼也有过失败的婚姻。我这俗人身上的毛病更是说不完。但大方向上总归没有问题,幸福感强,复原力好,抗压力好,小事不计较,大事不含糊,认清自己的毛病,更努力发挥优势。&br&&br&想得深,做得实。有点儒商的味道。这是我向往的一种觉悟的人生。如稻盛和夫,就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和欣赏的一个人。&br&&br&把境界的深邃摆在嘴上,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这也是没学透吧。&br&&br&以下写在2016年国庆前夕:&br&今天我把下面解释的一堆话删了,上面补充了两句。越发清楚:听不懂的人解释也没用,想得明白做得出来的,也不用多解释。&br&每个人的人生,就是由价值取向和生活策略决定的,这是我几年前写的答案,这两年,我一直照着上面说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往前,现实中也算小有成就,可能很多人还曾在新闻里看过我和我的项目了,无非不知道我是这个答主而已。&br&但这些不算最重要的,最主要是过得越来越简单而坚定,离理想又近一点,总是开心的。&br&行得通、拿得出结果,才是最好的证明,你们觉得呢?
思考的深度,和处世技巧的纯熟,很多时候,这是两个问题。 如果,单单从哲学和心理出发去看生活,没有考虑到生活是自然性、生物性、世俗性、随机性、非理性等等因素形成的复杂系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应该是如何如何,我的内在应该是…
努力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br&&b&&br&不要降低标准&/b&。&br&&br&不要降低什么标准?不要降低自己的标准,不要降低自己在人生理想、学业目标、德行操守、生活习惯乃至生活品味上的标准。&br&&br&由于以下原因,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很容易放弃或者大幅降低自己的标准:&br&&ul&&li&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li&&li&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li&&li&不称职的老师引发的失望&/li&&li&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li&&li&……&/li&&/ul&&br&&p&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于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则受环境所左右。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一个年轻人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恰恰是致命的。正如以鸡汤成名的我把「大师」作为约束自己的标准且持续从中受益,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勇敢地以985高校学生中的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也是恰当的,也一定会从中受益。&/p&&br&&p&其实这个题目本身就源于一个思维方式上的错误,也是自降标准的结果。因为&b&竞争的本意,就是强化差异,而不是抹平差异&/b&。如果你在意的是一个所谓「公平」的竞争环境,那么也就意味着,你会遭遇海量的竞争对手(想象一下公务员考试中不限专业岗位的招考比),你的获胜机会便更加渺茫。即便就业市场做到了(虽然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对不同学校背景的求职者一视同仁,但先天的颜值差距和部分先天的智商差距等因素依然会对招聘官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以及官二、富二也不会主动把爹灭了来和你同场竞技,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存在巨大的不公平。假使把以上这些因素都抹平,追求一种「绝对的公平」,那么就相当于让所有人在一起玩一个抽签决胜负的游戏,就相当荒诞了。&/p&&br&&p&所以,&b&正确的竞争策略不是寻找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恰恰是寻找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利用自己的优势得利&/b&。严格来说,二三流大学的本科生也是某种不公平竞争环境的受益者,因为「看学校」的现实帮助他们屏蔽了大量的专科生和中学生竞争者。但是这种「不公平」远远不够。你需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更高的标准,努力达成这个标准,从而有机会挑战一个「更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并最后胜出。假如某类工作对英语有非常高的标准,并对不具备某些证书的竞争者带有「歧视」,那么你的机会就来了;假如某类工作对编程有非常高的标准,并对不具备某种编程经验的竞争者带有「歧视」,那么你的机会就来了;又假如,某类工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有非常高的标准,并对无法默写某些篇章的竞争者带有「歧视」,那么你的机会就来了……&/p&&br&&p&最搓的求职者是从大四开始找工作的求职者,希望靠几个月的努力就为自己开启人生几十年称心如意事业的起点简直是天方夜谭。正确的求职策略是从大一开始,给自己树立严苛的高标准,识别「高度不公平」的竞争机会,然后付诸努力。树立严苛的高标准意味着你要屏蔽二三流高校的环境对你产生的「向下拉」的负面影响,识别「高度不公平」的竞争机会意味着你要突破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中去遨游。&/p&&br&&p&一个本来对大学生活充满希冀的大一学生,一旦到了一所不那么理想的大学,当教学环境、师资、同学等让他屡屡失望时,便很容易随之沉沦。一个更高的自我标准,就是抵挡这种沉沦的方法。树立和坚持这种标准,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你「抛弃」掉自己的学校,抛弃掉「某某大学学生」的自我身份设定。&/p&&br&&p&凭什么「我」一旦进入这所学校,就一定接受这所学校给我安排的一切:校园、专业、老师、同学、身份、自我期待还有命运?凭什么「我」一旦成为了这所高校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一定要从事这所高校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所应该从事的职业,去期待一份两千起薪的工作?凭什么「我」一定要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用于忍受一个糊涂蛋老师的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凭什么「我」一定要接受周围同学对我的期待去和他们一样浑浑噩噩地混过每一天?……&/p&&br&&p&为什么「我」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像一个英雄一样学习和生活?&/p&&br&&p&由于心中有了更高的标准,「我」可以选择「炒掉」这所学校、这个专业、这些老师、这些同学、这些这些……也就是脱离旧环境,进入新环境,比如「我」可以这样做:&/p&&ul&&li&高度的自律,订立自己的标准,实施自己的计划,摆脱周围的老师、同学的影响;&br&&/li&&li&在线学习,进入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的在线课堂,学习最好的课程,你可以为自己订立某一个标准,比如每学年拿到多少门MOOC证书;&/li&&li&自学并掌握一门核心技能,达到「精通」,注意是真正的精通,而不是写在简历里的那种「精通」;&/li&&li&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不论是线上和线下,寻找机会去接近高手,和名校的学生交流,参加在线学习组织,看看优秀的人在干什么、想什么;&/li&&li&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泡图书馆,给自己订立一个标准,每个月读多少本书,建议不低于十本,还要写读后感发到网上;&/li&&li&到知识、科技、文化、商业的核心地带,翻过学校的围墙,去北京、上海(如果你的高校不在那边的话)参观各种展览,看各种演出,听各种讲座,去尝试各种(合法的)未曾有过的体验和经历,而不是每天,教室寝室两点一线吃泡面。&/li&&li&……&br&&/li&&/ul&&br&&p&&b&你心中的标准决定了你可能达成的上限。&/b&一个过低的标准,比如一个「二三流大学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了你只能走到有限的那一点点高度。一个人最可怕的状态,就是早早地给自己设定一个「我只能是XXX」的魔咒,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人生去应验这个魔咒。你得明确一点的是,你不是由你的学校所定义的,而是由你全部的心智、勇气、理想和行动所定义的。&/p&&br&&p&如果你发现你和你的环境八字不搭,你要做的,不是去适应你的环境,而是替换掉这个环境。你还需要构造出你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由你的经历、思想、知识、技能等叠加。你不是奢望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所谓「公平」竞争的舞台,而是寻觅并登上一座「高度不公平」的竞争舞台。&/p&&br&&p&所以,怎样和好学校的人竞争?就是把自己的学校界别扔掉,把那些矫情的委屈、幻灭感、颓废姿态扔掉,从以一个高标准重新定义自己开始。&/p&&br&&p&&b&给自己插播一则广告:我的第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上市啦,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平台搜索“很厉害的人”即可。&/b&&/p&
努力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
不要降低标准。 不要降低什么标准?不要降低自己的标准,不要降低自己在人生理想、学业目标、德行操守、生活习惯乃至生活品味上的标准。 由于以下原因,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很容易放弃或者大幅降低自己的标准:…
我是个傻傻的没有什么技能的人,所以在这里看到一两百个答案,不由地既惶恐又羡慕。我没什么技能,大抵是因为我觉得技能的习得需要时间和实战的磨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学会,而我又是懒惰和懒散的人,所以只剩下了临渊羡鱼的份。仔细想想,较短时间学会又对生活帮助很大的技能,还是有一些的,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无非是客套、开车和打麻将三样,而遗憾的是,我又统统不会,显著地落后于时代了。&br&&br&题主提了这个问题,大抵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生活的诀窍”,“人生的必杀技”等等。这估计也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不过很多年前,我就可悲地断了这个念想。我发现,好的技能虽然实用而高效,但通常具有“领域特殊性”的特点,即一个技能只能解决特定的一类问题,却很难对整个人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斩获整个战役的胜利,这一点爱打游戏的朋友可能有同感。而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要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比如“三观”。&br&&br&我发现“毁三观”是一句挺傲娇的话,因为若一个人连三观都没有树立起来过,又何谈一个“毁”字呢?建立一个“好”的三观确实不容易。而在三观中,世界观又殊为重要,统领着人生观和价值观。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你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而这又决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一连串技能的组合(“技能包”)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所以,谈什么技能能(或者可能能)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如先谈谈你的世界观。&br&&br&那就谈谈我的世界观吧(准确地说,只是残缺的世界观,因为我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完整)。我认为,在我所见所感所知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或者多个)&b&“隐藏的世界”&/b&。我对隐藏世界的存在深信不疑,几乎上升到信仰的程度。那么怎么才能确信隐藏世界的存在呢?举个最通俗易懂的例子:你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里搜索,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交网络里寻找,都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可信的信息:明天哪只股票会涨停。可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少部分人知道明天哪只股票会涨停,比如亲自坐庄某只股票的操盘手,可在公开、可见的互联网世界里,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你都无法直接得知哪只股票会涨停。也就是说,这个东西确实存在,可是你看不见。你看不见的世界,就是隐藏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很大,大过你的想象。&br&&br&但是另一个方面,通过公开、可见的信息,通过对显性世界的观察和分析,也可能一探隐藏世界的奥妙。比如每天的时政要闻,可能就暗藏着“哪知股票会涨停”。举个最近的例子,关于习总仿俄,20日早间有一则新闻&a href=&///?target=http%3A///a/06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争取在习访俄期间签订天然气协议&i class=&icon-external&&&/i&&/a&,结果金洲管道(002443)等天然气管道制造公司在21日就涨停了。也就是说,任何人,不需要什么内幕信息,只要在20日上午看到这则新闻后买入这只股票,就能在第二天收获涨停。而如果你只看了这则新闻,仅仅是止于“知道”了新闻字面上的内容,或者编个好笑但速朽的段子调侃一下,那么这则新闻对你的生活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对于隐藏世界及其意义的笃信,让我去追寻一个伟大的技能:&b&对隐藏世界的洞察力&/b&。&br&&br&知乎上有几位新晋高手,已经展露了他们对隐藏世界的洞察力。比如&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南山子& data-hash=&7cb1ed091d052df2796a& href=&///people/7cb1ed091d052df2796a& data-hovercard=&p$b$7cb1ed091d052df2796a&&@南山子&/a&先生说(大意是)他只要根据公开可见的新闻就可以推测出高层未来的政策走向;比如&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飞鸟冰河& data-hash=&b8d44bacdccb& href=&///people/b8d44bacdccb& data-hovercard=&p$b$b8d44bacdccb&&@飞鸟冰河&/a&大侠分析伯恩“借助电话黄页获取陌生人住址信息”,其实包含了“多种语言交流、试探、区域散布判断”等多种技能,而他自己就是具备这些技能的“调查员”;比如&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徐湘楠& data-hash=&d18b77d8bf4a22d49fbb5b05e451fe20& href=&///people/d18b77d8bf4a22d49fbb5b05e451fe20& data-hovercard=&p$b$d18b77d8bf4a22d49fbb5b05e451fe20&&@徐湘楠&/a&小朋友看《西游降魔》看了五、六遍,因为他要把“所有的情节都过滤掉,只考虑作者的创作思路”,这样他才算“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而他自己写小说时的创作思路是画在AutoCAD上的)。写到这里,我似乎可以武断地说:一个聪明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一定程度的对隐藏世界的洞察力。我在以前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上的「名人」是如何写出高质量答案的?&/a&中说,一个好的回答,不仅应看到题主问了什么,还要看到他潜藏的思维限制,然后帮助他打破这个限制,由此可见这种洞察力在知乎也是颇为必要。&br&&br&不过遗憾的是,洞察隐藏世界的技能,没有教程,没有老师,也没有习题集,这个技能正如它要挖掘的对象一样,本身就是隐藏的。也就是说,要想掌握洞察隐藏世界的技能,必须先洞察出这个技能的存在以及重要性。同时,洞察隐藏世界的技能本身又隐藏在隐藏世界中,所以,我们每多一发现一次隐藏的世界,就可能多寻找到这个技能的一点踪影。&br&&br&有很多踪影来自文学。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他认为好的小说就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读者直接能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则由作家构建在水面之下,等待读者去发现。这个观点让马尔克斯颇为受用。知乎上有个问题讨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鲁迅「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妙在哪里?&/a&很多人不知道鲁迅的这句开头隐含了他的视线变化的信息:先看到了一棵,然后头转了一下,再看到另一棵,然后再抬头看到夜空。如果读者看出这种动作暗示,他就更能有一种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作者(也就是观察者),去观察眼前的这幅画面。类似的,在库切的小说《等待野蛮人》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隐藏“镜头”的由近至远的层递变化:第一段写“我”对“他”的特殊眼镜的观察,距离很近;第二段镜头拉远一点,提到“我们坐在旅馆最好的房间里”,以房间为空间尺度;第三段则后退到更大的空间,“这是镇上食宿最好的旅馆”,并随之展开了故事的部分背景信息;第四段则继续拉到宇宙星空的背景俯瞰众生(“在屋顶上,借着月光,我可以辨认出其他睡觉人的身廓”),并亲扫一笔拉长了叙述的时间跨度(“我年轻时到过首都,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那儿”)。然后故事的大幕就拉开了。这种“立足点”的变化是营造故事的好手段,但如果你不细细品咂,又怎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呢?&br&&br&上段的例子,其实是开启“作者模式”的例子。即虽然我们通过信息媒介(书、报纸、电视、互联网等)获取各种信息,是一个读者的身份和视角,但是我们可以提醒和训练自己去开启“作者模式”,站到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信息,模拟(哪怕是基于虚构的模拟)作者的动机、手段、策略等,然后就能窥探出原先无法察觉到的隐藏世界。比如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不仅仅是盯着荧幕本身,而是想象出一台摄像机,把自己当作扛摄像机的人或者机器,去分析画面拍摄的机位,那么也许立马就会有种“做导演”的感觉,也许导演的某些小心思小算盘也能够猜到几分。&br&&br&但是从“读者模式”升级到“作者模式”也是殊为不易,一个原因是,由于“关注/订阅”这种模式的发明,我们都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被饲养者”,再加上“营销”、“公关”这种意蕴丰富的学问的出现,使得我们既无法(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和获取信息,又被诱导着形成对这些信息的种种肤浅、僵化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说,我们被优雅(对,“优雅”)地训练成了一种“读者”。我们满足于接受各种明星八卦、荤素段子、心灵鸡汤、成功秘笈、秘闻轶事等等毫无用处的信息,我们满足于“看过”、“听过”、“知道”并且告诉别人自己“看过”、“听过”、“知道”各种流行的文化产品,我们追逐热点、热衷于谈论各种时新的热门话题、新闻和趣事。我们被一个发光的耀眼的世界所俘获,却对水面之下更大的世界浑然不知。&br&&br&当然,正如前面所说,鉴于隐藏世界技能的隐藏特性,所谓“作者模式”也不过是一个踪影,远不是技能的全部。作为“作者模式”的升级版,还有一个“超作者模式”,即对于一段信息(或者一个作品),并不局限于作者原本的观点、视角和格局,而是进行重新的演绎和加工,以得到超越原作者预想的信息,以挖掘出一个新的世界。当代最博学的人之一安伯托·艾柯拥有五万册的私人藏书,其中三万册藏于他在米兰市区的公寓,另两万册藏于郊外的庄园。艾柯选书有其独特的口味:“作为一个珍本收藏者,我对于人类对离经叛道思想的偏好很着迷,因而收集的书,&b&都是关于我本人不信的事&/b&,像犹太神秘教、炼金术、魔法、胡编乱造的语言。书本会骗人,尽管是在你不知不觉中。我有托勒密的书,没有伽利略的,因为伽利略讲的是事实,我更喜欢疯子学说。”显然,艾柯在看这些“疯子学说”时,并不是一个乖乖好学的“读者”,也不是要成为第二个原作者,而是成为“超作者”,他从这些书中受到启发,并进行重新的组织和演绎,然后用于写作他自己的那些“离经叛道”的小说和学术作品。我们无法完全想象艾柯从这些书中得到的乐趣,只有像他这么渊博和智慧的人,才能充分地(对,充分地)从这些书中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万花筒一般的隐藏世界。&br&&br&另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超作者模式”的案例是塔勒布讲对他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并不是某位哲学家的著作,而是记者夏伊勒写的《柏林日记:二战驻德国记者见闻()》。在读这本书之前,塔勒布已经读过“黑格尔、马克思、汤因比、阿隆和费希特关于历史哲学及历史特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基于一种“事后解释”的隐藏观点,即提供一种可解释的逻辑的观点去阐述历史。而《柏林日记》这本书的价值,是以实时记录的方式记下了这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夏伊勒是在“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撰写这本书”。于是塔勒布在这本书中惊讶地发现当历史行进时人们对不确定性和未来风险的巨大无知,这与人们在回顾历史时那种言之凿凿的分析和确定无疑的阐述完全不同。这使他反思自己原来的思想,开启了对不确定性的极大兴趣,并走上了研究不确定性和极端事件的几十年的征程。所以,在“超作者模式”下,一本日记完全有可能引发一场风暴般的哲学思考和实践,去发现一个奇妙的隐藏世界。&br&&br&有趣的是,隐藏世界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是隐形的,而不是外显的。在投资领域有一个“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在有效市场里,一只股票的价格就已经反映了人们当前能获得的有关它的全部信息,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掌握的信息和别人的一样,那么你就不会有获利的机会。而只有你经由自己独立的信息获取和分析,发现了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才能发现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从而通过投资获利。另外,在投资领域,有很多模型和技术指标,但是再高明、预测力再强的指标,一旦被很多人使用,就会钝化,失去原来的威力。由此可以推断,那些靠技术分析赚得大钱的人,一定是独自发现了一个隐藏的世界,在这个不为人所知的世界里编制着独一无二的魔法。其实这些思想大可以延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洞察隐藏的世界可以帮助你获得独一无二的优势,而只知道接受广为传播的信息、只能够理解显而易见的事物、只会伸手向别人要答案的人,则很可能成为人生的输家。&br&&br&很抱歉我无法精确地描述“洞察隐形世界”这种技能,我只能采用“作者模式”、“超作者模式”这样含糊的类比,希望能展现它的一点点光影。在追寻这个技能的征途上,我只是一个瘦弱的幼童,瑟瑟行进在真伪难辨、优劣难分的信息洪流的狂风暴雨中。在奢谈某个技能之前,我只能说,我只是慢慢培养出了&b&对显性世界的将信将疑和对隐藏世界的充满敬畏&/b&。我只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缺陷和不可把控,我只是孕育了对更多可能性和无限意蕴的期盼。村上春树说他开始写一篇小说的时候,并不会事先想好故事情节,而是“等待着故事发生”,如果写的是一桩命案,他并不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而是写到快结束时才发现。因此我想,如果说“自由的精神,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那么&b&智慧的精神,就是对何谓已知不那么确定的精神吧&/b&。&br&&br&忘记那些你以为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去洞察那些隐藏的世界,那里有无尽的可能性,那里有崭新的自己。&br&&br&&b&给自己插播一则广告:我的第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上市啦,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平台搜索“很厉害的人”即可。&/b&
我是个傻傻的没有什么技能的人,所以在这里看到一两百个答案,不由地既惶恐又羡慕。我没什么技能,大抵是因为我觉得技能的习得需要时间和实战的磨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学会,而我又是懒惰和懒散的人,所以只剩下了临渊羡鱼的份。仔细想想,较短时间学会又对…
相对论的视觉效应是一项非常有趣、却在科研中常常被忽略的内容。 科研中出现的图画大都是效果图,正式叫法是“艺术家眼中的印象图”,是为了表现体系的某个或某些特色而作。除非另有声明,所引的图都是效果图。 很多时候, 尤其在广义相对论中, 印象图甚至可能是所谓“上帝视角”,即从高维空间(通常是三维)观察嵌入低维空间(通常是两维)的时空弯曲。&br&&br&&u&&b&先说狭义相对论,即高速运动物体的视觉效应&/b&&/u&&br&狭义相对论认为高速(v ~ c)运动的物体其尺度会沿运动方向收缩(尺缩效应),所以在伽莫夫著名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里面,高速动体的视觉效应被描述成扁扁的 (图一)。&blockquote&&img src=&/7e1fd9c5dac8c108cfb122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e1fd9c5dac8c108cfb1229_r.jpg&&图一:《物理世界奇遇记》中的动体的尺缩效应效果图&/blockquote&直到192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兰帕才意识到这不是动体的视觉效应,因为眼睛(和照相机)看到的像是由同时到达眼睛(和相机)的光形成的。直到1959年,这个现象被泰瑞和彭罗斯再次发现以后才引起人们关注。一般来说,由于相对论效应,高速运动的物体的像会产生畸变和转动(图二)。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球形物体仅有转动,这种效应称为彭罗斯-泰瑞转动。&br&&blockquote&&img src=&/5f2c5b8df830cfbb28be7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图二:低速(下)运动与高速运动(上)的骰子的畸变效应效果图。 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spacetimetravel.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ce Time Travel&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另外一种效应是多普勒频移。也就是说,物体的颜色会产生变化(图三)。&blockquote&&img src=&/e7c0bfdf3f95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图三:多普勒效应示意图&/blockquote&&br&现在,这些狭义相对论的视觉效应已经很常见,譬如下面这个相对论视觉引擎截图:&br&&img src=&/4e0efc8d42cc09ecbb6b19f474e7ce9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e0efc8d42cc09ecbb6b19f474e7ce98_r.jpg&&&br&图三又二分之一:游戏 &i&Slower Speed of Light &/i&的截图(MIT GameLab)&br&&br&你可能会觉得,人们既然几十年前终于弄懂了动体的视觉效应,在画图时应该会考虑到吧。完全不是。几乎所有涉及到高速运动的图中,人们都忽视了这些效应 —— 这不仅包括闪电侠、超人等漫画和科研电影还包括了严肃的科研报告。比如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的讲座中,大家还是画两个“盘子”代表洛伦兹收缩以后的相对论性重离子 —— 即高速运动的原子核(图四)。 在重离子领域,几乎所有的示意图都画成图四这样 —— 气人的是,你说他们不精细吧,重离子里面的核子他们还给你画成3D的,还上了色(显然这个颜色不是为了展示多普勒效应)。&br&&blockquote&&img src=&/4c2ba3a272de877d27b6ae7e68e5dfcf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4c2ba3a272de877d27b6ae7e68e5dfcf_r.jpg&&图四: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过程的效果图&/blockquote&&br&&u&&b&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场中动体的视觉效应&br&&/b&&/u&引力场中动体的视觉效应其实比较复杂。首先,光在引力场中会产生偏折,这会带来物体图像的畸变、放大或缩小,该现象叫做引力透镜效应(回忆透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偏折光线)。引力透镜效应一般是很复杂的,但可以通过光线追踪法来加以计算。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尤其强。如果仅考虑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且假设观察者和成像的天体都在远处(即黑洞附近没有特别明亮的光源),效果大致如图五所示,这也是常见的(史瓦兹谢尔德)黑洞的形象。&br&&blockquote&&img src=&/a750ce2a26c23acbecda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750ce2a26c23acbecda_r.jpg&&图五(甲):远处观察者眼中黑洞对远处星系的引力透镜效应效果图甲。&/blockquote&&br&&blockquote&&img src=&/18de306f3d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8de306f3db_r.jpg&&图五(乙):黑洞引力透镜效应效果图乙。&br&&img src=&/b9f4e1fcb364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b9f4e1fcb364d_r.jpg&&图五(丙):基于Thorne公式的黑洞引力透镜效应效果图。&/blockquote&&br&这当然不是全部。另外,引力,尤其是强引力会对附近射入光产生蓝移、射出的光产生红移。因此周围物体的颜色也会相应改变。这些还都不是困难的地方。麻烦的是黑洞附近有什么。首先黑洞会有霍金辐射,而且会有落入黑洞的天体因释放引力势能被加热到甚高温,在天文观测上表现为,黑洞是很好的X光射线源,这表明黑洞四周是非常明亮的,这引发了类似图六的示意图。&br&&br&&blockquote&&img src=&/0aa19db1bcce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图六:黑洞霍金辐射效果图,未考虑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blockquote&并且像大多数大质量天体一样,黑洞会大量捕获附近的物质在它周围产生较大的吸积盘和相对论性喷流,因而会引发了类似图七的示意图,而由于这些物质和霍金辐射的存在,黑洞附近必定进行着非常复杂、非常强大的电磁学过程,而弯曲时空的电动力学是很复杂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加以考虑。注意,图六、图七都没有考虑前面所说的引力透镜效应和引力频移。&br&&br&&blockquote&&img src=&/989aad17e04eb59cd733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89aad17e04eb59cd7330_r.jpg&&图七:黑洞四周的吸积盘和喷流效果图,未考虑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blockquote&&br&Interstellar的一大贡献是它们考虑到了引力透镜效应和引力频移对吸积盘的成像的影响(图八)。他们的说法是,引力透镜效应使得背后的盘能够被看到,而高能量的X射线使得所有频率的光的亮度都很高,因此吸积盘显得非常明亮 —— 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假设。 当然宇宙飞船必须能防护这些高能射线。另外,在&u&遥远的地方看&/u&,吸积盘的颜色可能有些颜色,而不一定非要是白色。&br&&br&&img src=&/1b94cd64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1b94cd64_r.jpg&&&blockquote&图八:星际中的黑洞效果图 &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Jc%7D%7BGM%5E2%7D+%3D+0.6+& alt=&\frac{Jc}{GM^2} = 0.6 & eeimg=&1&&(该值越大表示黑洞自旋越快,其值应当小于1)。这是真正的艺术家们的印象图。Credit: Oliver James et al 2015, Gravitational lensing by spinning black holes in astrophysics, and in the movie &i&Interstellar&/i&, Class. Quantum Grav. 32 065001 doi:10.81/32/6/065001。&/blockquote&不过,根据James等人的说法,这张图片也不是真正的黑洞视觉效应图。为了满足电影效果,他们根据导演的要求,去掉了多普勒频移、引力频移等效应,并添加了光晕效果。更加真实的黑洞效果图,可以参看James-Tunzelmann-Franklin-Thorne 文章的图15c.&br&&br&&img src=&/900a9f694234dfe119db12435dfeec3b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1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900a9f694234dfe119db12435dfeec3b_r.jpg&&有吸积盘的黑洞很可能自己带有较大的角动量,这种黑洞叫做克尔黑洞。原本在若黑洞附近物体轨道半径大于黑洞视界时,可以绕黑洞打转,但是在史瓦兹歇尔德黑洞附近半径小于两倍视界的轨道是不稳定的,转圈的物体很快就会落入黑洞之中。 而克尔黑洞附近小于两倍视界时则存在稳定轨道,因此图九中吸积盘延伸到接近克尔黑洞视界的地方。 如果黑洞带电荷,那就更复杂些,其电磁现象也会更重要些。黑洞还可能会产生引力波,这个会不会产生视觉效应,我就更不知道了。&br&&blockquote&&img src=&/1770bad5c19e8d36aadb_b.jp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1770bad5c19e8d36aadb_r.jpg&&图九:没自旋的黑洞与有自旋的黑洞的效果图&/blockquote&&br&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涉及到黑洞的基本性质。这里仅仅举一个例子,就是黑洞信息佯谬。人们认为信息是守恒的,但黑洞视界以内既然无法探知,落入黑洞的物质携带的信息也就永远失去了,更要命的是,加入两个粒子处于纠缠态,一个粒子落入黑洞,纠缠态必然会消失否则我们可以以此来探测黑洞内部信息,但纠缠态凭空消失又是量子力学所无法理解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有人认为纠缠态会被破坏,但是代价是放出巨大的能量——大到可以打破广义相对论或量子力学,因此结论是,黑洞视界周围是一圈“火墙”(图十),代表巨大的能量释放过程。&br&&blockquote&&img src=&/bc886eecf21064dff363cb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bc886eecf21064dff363cb_r.jpg&&图十:黑洞信息悖论与火墙模型示意图&/blockquote&这还仅仅是黑洞未解之谜的一个例子。事实上,黑洞,尤其是奇点附近的物理可能需要量子引力来理解,广义相对论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我们对黑洞实际上非常的不了解。更不用谈黑洞到底看起来是什么样。&br&&br&上面所引用的图大多数没有完全考虑所有的引力效应,特别是引力透镜和引力红移。 而且这些图都是远处观察者所看到的。 至于进入黑洞能看到什么,所需要考虑的物理是相同的,只不过所选用的参考系不太一样罢了。网上有一些视频介绍这些,注意这些视频也并非将这里提到的所有效应都考虑全了。第一个和第三、四个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安德哈密顿(显然这个家伙开发了一个黑洞飞行模拟器,但目前是闭源的,URL:&a href=&///?target=http%3A//jila.colorado.edu/%7Eajsh/insidebh/intro.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side Black Holes&i class=&icon-external&&&/i&&/a&),大致认为落入黑洞的人仍然一直能看到黑洞外的世界,只不过黑洞黑外被一个伪视界分开。第二个视频来自VSause的分钟物理,大致认为,落入黑洞的人看到的外面的视界会越来越小直到消失,眼前的黑洞洞越来越大直到什么都看不见。 其中第四个视频号称是&u&&b&真实场景的模拟,不仅仅是艺术家眼中的印象&/b&&/u&。&br&&br&1. &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kyMjE4MTg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进入史瓦兹歇尔德黑洞的旅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br&&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kyMjE4MTg4.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进入黑洞的旅行& data-poster=&/FA64E95EF9F055D4DA67B586AF5-0EDA-C5EE-895A-23A8C969AB52&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FA64E95EF9F055D4DA67B586AF5-0EDA-C5EE-895A-23A8C969AB52&&&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进入黑洞的旅行&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MzkyMjE4MTg4.html&/span&
&/a&&br&&br&2. &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gzNTEzODU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煎蛋小学堂08:跳进一个黑洞会怎样?&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br&&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gzNTEzODUy.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煎蛋小学堂08:跳进一个黑洞会怎样?& data-poster=&/0BCC2BCBFAE3E6AE-4B47-FFC2-957E-77&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0BCC2BCBFAE3E6AE-4B47-FFC2-957E-77&&&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煎蛋小学堂08:跳进一个黑洞会怎样?&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DgzNTEzODUy.html&/span&
&/a&&br&3. &a href=&///?target=http%3A//jila.colorado.edu/%7Eajsh/insidebh/r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ourney into and through a Reissner-Nordstrm black hole&i class=&icon-external&&&/i&&/a& 进入雷斯勒-诺德斯特洛姆黑洞,该黑洞视界内有个虫洞,将旅人送到宇宙的其他地方。&br&&br&&br&&br&&br&&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I2ODU5MDQw.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Journey%20into%20and%20through%20a%20Reissner-Nordstr?m%20bla...& data-poster=&/3A481A2B870C0CF-14A6-A85BD07C57&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3A481A2B870C0CF-14A6-A85BD07C57&&&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Journey%20into%20and%20through%20a%20Reissner-Nordstr?m%20bla...&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ODI2ODU5MDQw.html&/span&
&/a&&br&4. 落入一个真实的黑洞。&br&&br&&br&&br&&br&&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I2ODU2ODY4.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relativistic visualization of a disk and jet around a black hole& data-poster=&/4664EFAEAEF03A481A23C0A03AF-90B7-5C86-94D9-8E3A32BDC82A&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4664EFAEAEF03A481A23C0A03AF-90B7-5C86-94D9-8E3A32BDC82A&&&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relativistic visualization of a disk and jet around a black ho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ODI2ODU2ODY4.html&/span&
&/a&&br&5. PBS 2006: 星河中的怪兽 &br&&img src=&/195fe708f3cb73f6c8c13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195fe708f3cb73f6c8c13_r.jpg&&&a href=&///?target=http%3A////science/28prof.html%3F_r%3D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cience/28prof.html?_r=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6. &a href=&///?target=http%3A//bcove.me/f7lxzai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gle Video Play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u&关于引潮力(tidal force)&/u&&/b&&br&引潮力(显然是一个三维张量)与曲率张量有关,&img src=&///equation?tex=%5Ctau_%7Bij%7D+%3D+R_%7Bi0j0%7D+%2B+R_%7Biljl%7DV%5Ek+V%5Ej& alt=&\tau_{ij} = R_{i0j0} + R_{iljl}V^k V^j& eeimg=&1&&,这里&img src=&///equation?tex=R_%7B%5Cmu%5Cnu%5Clambda%5Crho%7D& alt=&R_{\mu\nu\lambda\rho}& eeimg=&1&&是黎曼张量,&img src=&///equation?tex=V& alt=&V& eeimg=&1&&是速度。黎曼张量大致正比于黑洞的密度。黑洞的半径(视界),&img src=&///equation?tex=R_s+%5Csim+%5Cfrac%7B2GM%7D%7Bc%5E2%7D& alt=&R_s \sim \frac{2GM}{c^2}& eeimg=&1&&正比于质量,而密度&img src=&///equation?tex=%5Crho_s+%5Csim+%5Cfrac%7BM%7D%7BR_s%5E3%7D& alt=&\rho_s \sim \frac{M}{R_s^3}& eeimg=&1&&,因此黑洞的密度&img src=&///equation?tex=%5Crho_s+%5Csim+M%5E%7B-2%7D& alt=&\rho_s \sim M^{-2}& eeimg=&1&&反比与黑洞质量的两次方。就是说,黑洞越大,其密度越小,其引潮力也会越小(除非在奇点附近,这些关系不再成立)。恒星级别的黑洞(质量为几个到几十个太阳质量)是相当致密的,人在其附近很容易被撕成面条——如果不被其他高能辐射杀灭的话。一般认为在星系的中心,存在着巨大质量的超级黑洞(质量在几百万到几百亿太阳质量),其密度是很小的,甚至可能远小于气体密度。其引潮力也是比较弱的。如果要跳黑洞,应该选择这样的黑洞跳。当然,即使这种黑洞,在靠近奇点的地方引潮力也会变得十分巨大,人会被拉成面条。 不过假如黑洞不存在奇点,而是一个可以允许时空穿梭的虫洞,那就爽了。。。不过这些还都是科幻,总起来说跳黑洞生还的可能性极低。&br&&br&&b&&u&全息原理、额外维度、量子引力超对称弦和 AdS/CFT&br&&/u&&/b&&br&不了解。&br&&br&&u&&b&THORNE &/b&&/u&&br&“The thing I most wanted was that the film have real science embedded in it—a range of science, from well-established truths to speculative science.” —Kip Thorne&br&译:“我最希望的事情是这个电影能够嵌入真正的科学 —— 从牢固建立的事实到科学假说”&br&&blockquote&&img src=&/8fa693fa207f74b9a36cd6c5e3f5bc44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8fa693fa207f74b9a36cd6c5e3f5bc44_r.jpg&&图: Thorne 和 洁西卡姐姐(饰墨菲·库珀)&/blockquote&&br&&a href=&///?target=http%3A//iopscience.iop.org//6/065001/article%23cqg508751bib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ravitational lensing by spinning black holes in astrophysics, and in the movie Interstella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Throne组发了不少文章,题目都是关于弯曲空间的可视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br&&br&&a href=&///?target=http%3A//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06.15110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ame-Dragging Vortexes and Tidal Tendexes Attached to Colliding Black Holes: Visualizing the Curvature of Spaceti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Robert Owen, Jeandrew Brink, Yanbei Chen, Jeffrey D. Kaplan, Geoffrey Lovelace, Keith D. Matthews, David A. Nichols, Mark A. Scheel, Fan Zhang, Aaron Zimmerman, and &u&Kip S. Thorne&/u&&br&Phys. Rev. Lett. &b&106&/b&, 151101 – Published 10 April 2011&br&&br&&a href=&///?target=http%3A//journals.aps.org/prd/abstract/10.1103/PhysRevD.84.12401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ualizing spacetime curvature via frame-drag vortexes and tidal tendexes: General theory and weak-gravity applications&i class=&icon-external&&&/i&&/a&&br&David A. Nichols, Robert Owen, Fan Zhang, Aaron Zimmerman, Jeandrew Brink, Yanbei Chen, Jeffrey D. Kaplan, Geoffrey Lovelace, Keith D. Matthews, Mark A. Scheel, and &u&Kip S. Thorne&/u&&br&Phys. Rev. D &b&84&/b&, 124014 – Published 5 December 2011&br&&br&&a href=&///?target=http%3A//journals.aps.org/prd/abstract/10.1103/PhysRevD.86.08404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ualizing spacetime curvature via frame-drag vortexes and tidal tendexes. II. Stationary black hol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Fan Zhang, Aaron Zimmerman, David A. Nichols, Yanbei Chen, Geoffrey Lovelace, Keith D. Matthews, Robert Owen, and &u&Kip S. Thorne&/u&&br&Phys. Rev. D &b&86&/b&, 084049 – Published 25 October 2012&br&&br&&a href=&///?target=http%3A//journals.aps.org/prd/abstract/10.1103/PhysRevD.86.10402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ualizing spacetime curvature via frame-drag vortexes and tidal tendexes. III. Quasinormal pulsations of Schwarzschild and Kerr black hol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David A. Nichols, Aaron Zimmerman, Yanbei Chen, Geoffrey Lovelace, Keith D. Matthews, Robert Owen, Fan Zhang, and &u&Kip S. Thorne&/u&&br&Phys. Rev. D &b&86&/b&, 104028 – Published 11 November 2012&br&&br&&a href=&///?target=http%3A///2014/11/metaphysics-of-interstella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rstellar Almost Had 6 Wormholes and 5 Black Holes&i class=&icon-external&&&/i&&/a& (WIRED 采访THORNE 和 NOLAN)&br&&br&总结,首先取决与模型和设定,因为我们对黑洞及黑洞附近的物理尚不完全清楚;在比较简单的模型和假设下,落入黑洞的所见大致是可以计算的,诺兰他们的工作大致是这一类。具体感兴趣的话可以读读Thorne组的文章。&br&&br&&b&&u&番外篇:&/u&&/b&&br&&blockquote&&img src=&/bebfacaab59a_b.jp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图十一:Futurama 中的黑洞&/blockquote&&br&什么叫“艺术家印象” 呢? 参看如下示例图:&br&&blockquote&&img src=&/a939ae399fc5b084d7f3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艺术家眼中的耶稣与其门徒&/blockquote&&br&--&br&&b&瓜子和蜜饯 (持续更新中):&/b&&br&&br&&b&光迹:&/b&&br&光在引力场(弯曲时空)中的运动方程 &img src=&///equation?tex=x%5E%5Cmu%28s%29+%3D+%5Cbig%28+c+t%28s%29%2C+%5Cvec+x%28s%29+%5Cbig%29& alt=&x^\mu(s) = \big( c t(s), \vec x(s) \big)& eeimg=&1&& 满足:&br&&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d%5E2+x%5E%5Cmu%7D%7Bds%5E2%7D+%2B+%5CGamma%5E%5Cmu_%7B%5C%3B%5Cnu%5Clambda%7D+%5Cfrac%7Bd+x%5E%5Cnu%7D%7Bds%7D%5Cfrac%7Bdx%5E%5Clambda%7D%7Bds%7D+%3D+0%2C& alt=&\frac{d^2 x^\mu}{ds^2} + \Gamma^\mu_{\;\nu\lambda} \frac{d x^\nu}{ds}\frac{dx^\lambda}{ds} = 0,& eeimg=&1&& 和&img src=&///equation?tex=g_%7B%5Cmu%5Cnu%7D%5Cfrac%7Bdx%5E%5Cmu%7D%7Bds%7D%5Cfrac%7Bdx%5E%5Cnu%7D%7Bds%7D+%3D+0& alt=&g_{\mu\nu}\frac{dx^\mu}{ds}\frac{dx^\nu}{ds} = 0& eeimg=&1&&,&br&其中,&br&&img src=&///equation?tex=s& alt=&s& eeimg=&1&& 为某一参数,可以最后在坐标中将其消掉得到&img src=&///equation?tex=%5Cvec+x%28t%29& alt=&\vec x(t)&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g_%7B%5Cmu%5Cnu%7D+%3D+g_%7B%5Cmu%5Cnu%7D%28x%29& alt=&g_{\mu\nu} = g_{\mu\nu}(x)& eeimg=&1&& 叫做度规张量,这是描述引力场的基本量。电影中所遇到的黑洞是所谓的Kerr黑洞,带有自旋,其度规为:&br&&br&&img src=&///equation?tex=g_%7Btt%7D+%3D+1-%5Cfrac%7B2GM%7D%7Bc%5E2%7D%5Cfrac%7B1%7D%7Br%2B%5Cfrac%7BJ%5E2%7D%7BM%5E2c%5E2+r%7D%5Ccos%5E2%5Ctheta%7D& alt=&g_{tt} = 1-\frac{2GM}{c^2}\frac{1}{r+\frac{J^2}{M^2c^2 r}\cos^2\theta}&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g_%7Brr%7D+%3D+%5Cfrac%7Bc%5E2+r%5E2%2B%5Cfrac%7BJ%5E2%7D%7BM%5E2%7D%5Ccos%5E2%5Ctheta%7D%7Bc%5E2+r%5E2-2GMr+%2B+%5Cfrac%7BJ%5E2%7D%7BM%5E2%7D%7D& alt=&g_{rr} = \frac{c^2 r^2+\frac{J^2}{M^2}\cos^2\theta}{c^2 r^2-2GMr + \frac{J^2}{M^2}}& eeimg=&1&&,&img src=&///equation?tex=g_%7B%5Ctheta%5Ctheta%7D+%3D+r%5E2+%2B+%5Cfrac%7BJ%5E2%7D%7BM%5E2c%5E2%7D%5Ccos%5E2%5Ctheta& alt=&g_{\theta\theta} = r^2 + \frac{J^2}{M^2c^2}\cos^2\theta& eeimg=&1&&, &img src=&///equation?tex=g_%7B%5Cphi%5Cphi%7D+%3D+%5Cleft%28+r%5E2+%2B%5Cfrac%7BJ%5E2%7D%7BM%5E2c%5E2%7D+%2B+%5Cfrac%7B2GM%7D%7Bc%5E2%28r%2B%5Cfrac%7BJ%5E2%7D%7BM%5E2c%5E2+r%7D%5Ccos%5E2%5Ctheta%29%29%7D%5Cfrac%7BJ%5E2%7D%7BM%5E2c%5E2%7D%5Cright%29%5Csin%5E2%5Ctheta& alt=&g_{\phi\phi} = \left( r^2 +\frac{J^2}{M^2c^2} + \frac{2GM}{c^2(r+\frac{J^2}{M^2c^2 r}\cos^2\theta))}\frac{J^2}{M^2c^2}\right)\sin^2\theta&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g_%7Bt%5Cphi%7D+%3D+g_%7B%5Cphi+t%7D+%3D+%5Cfrac%7B2GM%7D%7Bc%5E2%28r%2B%5Cfrac%7BJ%5E2%7D%7BM%5E2c%5E2r%7D%5Ccos%5E2%5Ctheta%29%7D%5Cfrac%7BJ%7D%7BMc%7D%5Csin%5E2%5Ctheta& alt=&g_{t\phi} = g_{\phi t} = \frac{2GM}{c^2(r+\frac{J^2}{M^2c^2r}\cos^2\theta)}\frac{J}{Mc}\sin^2\theta& eeimg=&1&&,&br&其余分量为零。对于更现实的引力场度规,可以在其附近做近似得到。&br&&br&&img src=&///equation?tex=%5CGamma%5E%5Cmu_%7B%5C%3B%5Cnu%5Clambda%7D+%3D%5Cfrac%7B1%7D%7B2%7D+g%5E%7B%5Cmu%5Csigma%7D%5CBig%5C%7B%0A%5Cfrac%7B%5Cpartial+g_%7B%5Csigma%5Cnu%7D+%7D%7B%5Cpartial+x%5E%5Clambda%7D+%0A%2B%5Cfrac%7B+%5Cpartial+g_%7B%5Csigma%5Clambda%7D+%7D%7B%5Cpartial+x%5E%5Cnu%7D+%0A-%5Cfrac%7B+%5Cpartial+g_%7B%5Cnu%5Clambda%7D+%7D%7B%5Cpartial+x%5E%5Csigma%7D%0A%5CBig%5C%7D& alt=&\Gamma^\mu_{\;\nu\lambda} =\frac{1}{2} g^{\mu\sigma}\Big\{
\frac{\partial g_{\sigma\nu} }{\partial x^\lambda}
+\frac{ \partial g_{\sigma\lambda} }{\partial x^\nu}
-\frac{ \partial g_{\nu\lambda} }{\partial x^\sigma}
\Big\}& eeimg=&1&&;&br&希腊字母&img src=&///equation?tex=%5Cmu%2C%5Cnu%2C%5Clambda%2C%5Ccdots& alt=&\mu,\nu,\lambda,\cdots& eeimg=&1&& 等为时空坐标,在笛卡尔坐标下取&img src=&///equation?tex=0%2C1%2C2%2C3& alt=&0,1,2,3& eeimg=&1&&;在球坐标下取&img src=&///equation?tex=t%2Cr%2C%5Ctheta%2C%5Cphi& alt=&t,r,\theta,\phi& eeimg=&1&&;重复的&b&&i&上下&/i&&/b&指标表示求和&img src=&///equation?tex=a_%5Cmu+a%5E%5Cmu+%3D+%5Csum_%7B%5Cmu%3D0%7D%5E3+a_%5Cmu+a%5E%5Cmu& alt=&a_\mu a^\mu = \sum_{\mu=0}^3 a_\mu a^\mu& eeimg=&1&&。 &br&&br&这是个关于&img src=&///equation?tex=x%5E%5Cmu& alt=&x^\mu& eeimg=&1&&的二阶非线性偏微方程、关于&img src=&///equation?tex=v%5E%5Cmu+%3D+%5Cfrac%7Bdx%5E%5Cmu%7D%7Bds%7D& alt=&v^\mu = \frac{dx^\mu}{ds}& eeimg=&1&&的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第二个条件进一步限制了解的形状。&img src=&///equation?tex=v%5E%5Cmu%28s%29& alt=&v^\mu(s)& eeimg=&1&&可以通过数值积分解出来。不过,用它做光线追踪(Ray-Tracing)显然比起经典光线追踪来要添了极大的计算量。目前Kerr黑洞最好的并行光线追踪代码可能是GeoKerr(&a href=&///?target=http%3A//www.astro.washington.edu/users/agol/geoker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ric Agol, UW Astronomy&i class=&icon-external&&&/i&&/a&)、 Ray(&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pdf/.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pdf/&/span&&span class=&invisible&&v2.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和其GPU加速代码 GRay( &a href=&///?target=https%3A///chanchikwan/gra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anchikwan/gray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 )。Intersteller 使用的代码叫做 Double Negative Gravitational Renderer,跟以上代码比使用了光束而非光线追踪,这样可以产生平滑的效果。&br&&br&&br&&img src=&/0f824eea93cab185bad7b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5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0f824eea93cab185bad7b_r.jpg&&&br&&b&成像&/b&:&br&像的形状是由同时到达的光线的光强的二维角分布&img src=&///equation?tex=I%28%5Cvec%5Ctheta%2C+t%29& alt=&I(\vec\theta, t)& eeimg=&1&&决定的。&img src=&///equation?tex=I%28%5Cvec%5Ctheta%2Ct%29& alt=&I(\vec\theta,t)& eeimg=&1&&由两部分信息决定:光源和光线的传播。为了联系光源和像,我们可以逆向追踪光线,然后根据光源的信息来决定光强。&br&&br&首先来看牛顿引力下的引力透镜成像。如果光源与观察者的距离比其尺度远大,光源的纵向分布可以忽略,光源上不同点之间的发光时间差也可以忽略,从而可以用一个二维角矢量来描述:&img src=&///equation?tex=I_s%28%5Cvec+%5Cbeta%29& alt=&I_s(\vec \beta)& eeimg=&1&&。那么,忽略光在传播过程中的改变,&img src=&///equation?tex=I%28%5Cvec%5Ctheta%29+%3D+I_s%28%5Cvec%5Cbeta%29& alt=&I(\vec\theta) = I_s(\vec\beta)& eeimg=&1&& 只要光从&img src=&///equation?tex=%5Cvec%5Cbeta& alt=&\vec\beta& eeimg=&1&&传播到&img src=&///equation?tex=%5Cvec%5Ctheta& alt=&\vec\theta& eeimg=&1&&。这正是光线追踪可以提供的信息。&br&&br&在弱引力情况下,光迹实际上可以通过一阶近似直接给出解析表达式。为了方便,定义两个偏折角,&img src=&///equation?tex=%5Cvec%5Calpha+%5Cequiv+%5Cvec%5Ctheta+-+%5Cvec%5Cbeta& alt=&\vec\alpha \equiv \vec\theta - \vec\beta& eeimg=&1&& 和&img src=&///equation?tex=%5Chat+%7B%5Cvec%5Calpha%7D+%3D+%5Cfrac%7BD_%7Bds%7D%7D%7BD_s%7D%5Cvec%5Calpha& alt=&\hat {\vec\alpha} = \frac{D_{ds}}{D_s}\vec\alpha& eeimg=&1&&。引力透镜成像成立的条件是透镜天体的纵向分布尺度远小于纵向距离(薄透镜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光的偏折角可以用经典偏折公式:&img src=&///equation?tex=%5Cbegin%7Bsplit%7D%0A%5Chat%7B%5Cvec%5Calpha%7D+%28%5Cvec%5Ctheta%29+%0A%3D%26+%5Cfrac%7B4G%7D%7Bc%5E2%7D%5Cint+dz%27+d%5E2%5Cxi%27+%5C%2C%5Crho%28%5Cvec%5Cxi%27%2C+z%27%29+%5Cfrac%7B%5Cvec%5Cxi+-+%5Cvec%5Cxi%27%7D%7B%7C%5Cvec%5Cxi+-+%5Cvec%5Cxi%27%7C%5E2%7D+%0A%5Cend%7Bsplit%7D& alt=&\begin{split}
\hat{\vec\alpha} (\vec\theta)
=& \frac{4G}{c^2}\int dz' d^2\xi' \,\rho(\vec\xi', z') \frac{\vec\xi - \vec\xi'}{|\vec\xi - \vec\xi'|^2}
\end{split}& eeimg=&1&&,&img src=&///equation?tex=%5Cvec%5Cxi+%3D+%5Cvec%5Ctheta+D_d& alt=&\vec\xi = \vec\theta D_d& eeimg=&1&&&br&注意,不同的像&img src=&///equation?tex=%5Cvec%5Ctheta& alt=&\vec\theta& eeimg=&1&&可能对应相同的点源&img src=&///equation?tex=%5Cvec%5Cbeta& alt=&\vec\beta& eeimg=&1&&,也就是说,引力透镜效应有可能会产生多个像。参看:doi:10.-64-8 &br&&br&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一般成像。对于一般成像,首先要选择一个二维像平面 &img src=&///equation?tex=%5CSigma_O& alt=&\Sigma_O& eeimg=&1&& 和一个2+1维平面&img src=&///equation?tex=%5CSigma_S%5Ctimes+%5Cmathbb+R& alt=&\Sigma_S\times \mathbb R& eeimg=&1&& 作为光源的世界管。上面提到过,只有同时进入观察者眼的光才会成像,用GR的语言说,仅需要考虑观察者过去光锥(past light-cone)上的光迹(参看下图,盗自:Frittellia 等,PRD 63, 023007, (2000))。因此像平面&img src=&///equation?tex=%5CSigma_O& alt=&\Sigma_O& eeimg=&1&&上的每一个点对应观察者过去光锥上的一条光迹或类光测地线,因此&img src=&///equation?tex=%5CSigma_O& alt=&\Sigma_O& eeimg=&1&&上每一个点表示一个立体视角&img src=&///equation?tex=%28%5Ctheta%2C%5Cphi%29& alt=&(\theta,\phi)& eeimg=&1&&。&br&&br&&img src=&/04c7ff3bb8bd17427dd4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4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
相对论的视觉效应是一项非常有趣、却在科研中常常被忽略的内容。 科研中出现的图画大都是效果图,正式叫法是“艺术家眼中的印象图”,是为了表现体系的某个或某些特色而作。除非另有声明,所引的图都是效果图。 很多时候, 尤其在广义相对论中, 印象图甚至…
&p&&b&天塌了自己扛着&/b&&/p&&br&&br&&br&&p&&b&什么事都一个人,也习惯了一个人&/b&&/p&&br&&p&如果突然多了一个人,反而不习惯了&/p&&br&&br&&br&&p&跨年倒数是跟小伙伴一起过,生日情人节儿童节圣诞节都是跟小伙伴一起过&/p&&br&&p&就是那种一群要么单身要么不单身的人 一起高举火把庆祝&/p&&br&&br&&p&每次遇到小情侣秀恩爱,一秒切换成这种模式:&/p&&br&&br&&img src=&/e928a7e6fc0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p&遇到对自己有好感的人,第一反应是躲&/p&&br&&br&&p&没有牵过手没有一起穿过情侣装没有人陪吃第二杯半价没有恋爱纪念日没有约会一百天纪念日生病时关心你的是父母和闺蜜姨妈痛也只有自己喝热水加红糖吃红枣委屈被欺负时连撒娇的对象都没有&/p&&br&&br&&p&没有学生时代的恋情没有早恋没有早恋没有早恋没有早恋T.T&/p&&br&&br&&p&每次看少女漫就对着男主角犯花痴(*??`*) &/p&&br&&br&&br&&p&圣诞节时一个人默默的听陈奕迅的《圣诞结》:&/p&&br&&p&“写了卡片能寄给谁&/p&&br&&p&心碎的像街上的纸屑”&/p&&br&&br&&br&&br&&p&一个人去看电影被熟人看到了,她们都会惊讶的问:&/p&&br&&br&&p&“你怎么一个人来看电影阿?”&/p&&br&&br&&p&就好像,我一个人看电影没人陪是件很落寞的事情一样(..。) &/p&&br&&br&&p&都没有绯闻没有人调笑我是某夫人唉&/p&&br&&br&&p&朋友圈或是空间如果有小两口秀恩爱的话,一定会是一堆人回复:秀死早&/p&&br&&br&&br&&p&总是调侃自己:&/p&&br&&p&&b&反正我是注孤生&/b&&/p&&br&&br&&br&&p&碰到小伙伴分手重新回归单身状态时张开怀抱拥抱他:&/p&&br&&p&欢迎重新回到FFF团&/p&&br&&br&&br&&br&&p&一个人要是做了件很棒的事,都没有对象可以炫耀&/p&&br&&br&&p&从超市左手拎着电饭煲右手拎着榨汁机就想我要是有个男朋友多好怎么会这么辛苦自己(..。) &/p&&br&&br&&p&回国时转机觉得行李特别特别重想着我要是有个男朋友多好这些肯定要他帮我拎&/p&&br&&br&&p&如果我有个男朋友,我就算喝水呛到了我也会哭着找他&/p&&br&&br&&p&可惜没有&/p&&br&&br&&br&&p&所以&/p&&br&&br&&p&一直以来&/p&&br&&br&&p&不开心的情绪自己消化,受到的委屈一个人承受,觉得悲伤被欺负自己哭完然后继续向前走。&/p&&br&&br&&p&饮水机上的水桶我一人搬得动,电脑坏了也自己研究,买数码产品前先自己研究透。&/p&&br&&br&&p&错过了末班地铁就自己打的回家。&/p&&br&&br&&p&&b&天塌了都是自己扛着。&/b&&/p&&br&&br&&br&&br&&br&&p&有时候也会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会跟怎样的人在一起&/p&&br&&br&&p&不知道他在哪里,何时会出现&/p&&br&&br&&p&看到身边成双成对的小两口,即便高举火把我也是一脸羡慕&/p&&br&&br&&br&&p&有时候也会幻想&/p&&br&&p&幻想未来的恋人会是怎样的&/p&&br&&p&甚至觉得&/p&&br&&p&如果可以&/p&&br&&p&我一定会把我拥有的所有都给他&/p&&br&&br&&br&&br&&br&&p&可是,&/p&&br&&br&&p&一直以来,&/p&&br&&br&&p&这些路都是我一人走来&/p&&br&&br&&p&我想我也会继续一人走下去&/p&&br&&br&&br&&br&&p&生活终于把我锻炼成了一条糙汉纸&/p&&br&&img src=&/7dcceff7b8e9f41dde5a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99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7dcceff7b8e9f41dde5a_r.jpg&&&br&&br&&br&&br&&p&大概就是这样吧&/p&&br&&br&&br&&br&&br&&br&&p&还有一个体验→_→&/p&&br&&p&在没有人陪吃第二杯半价的情况下,&/p&&br&&p&我自己一个人吃两杯→_→&/p&&br&&br&&br&&br&&p&但是。。。。&/p&&br&&p&你们如果敢在我面前秀恩爱的话&/p&&br&&br&&p&刀我的刀呢!&/p&&br&&br&&br&&br&&p&&/p&&br&&p&楠晗&/p&
天塌了自己扛着 什么事都一个人,也习惯了一个人 如果突然多了一个人,反而不习惯了 跨年倒数是跟小伙伴一起过,生日情人节儿童节圣诞节都是跟小伙伴一起过 就是那种一群要么单身要么不单身的人 一起高举火把庆祝 每次遇到小情侣秀恩爱,一秒切换成这种模式…
看到很多人收藏,我再编辑一下文字吧。&br&--------------------------------------------&br&在我这几年看过的将近500本书里面,下面的书应该算是最震撼或者影响最大的吧:&br&(PS:主要是国外的经典教材和一些学术著作)&br&&b&1.《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29120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一些人把它当作圣经,比如我,可以在知乎里面搜索一下这个书名,看一下评价。一本讲人工智能的书,对我的影响极大,使我对逻辑学,系统论,认知科学,复杂性科学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br&&br&&b&2.《逻辑学导论》&/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06049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逻辑学导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国外的逻辑学教材,非常不错,逻辑学入门必读。我之前觉得逻辑学学起来必定枯燥无味,读了这本教材才发现本身枯燥的东西还可以讲得很有趣。&br&&br&&b&3.《政治科学》&/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368275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政治科学(第九版)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br&同,国外教材,适合政治学入门。&br&语言比较浅显易懂,讲得也比较有意思。但是我觉得有两个问题:1.文本内在的逻辑有一小点欠缺;2.以西方以及美国政治为模板,可能对了解国内政治帮助不大;&br&&br&&b&4.《经济学思想史讲义》&/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3759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这本书虽然讲的是经济学,但是涉及了哲学,数学,社会学,生物学,政治学等等等等东西,包容并蓄之中,给人一种全局观:做学问本身就是做学问,没必要局限在学科既有的框架之内。&br&本书有两个优点:1.不时有闪光点出现,发人深省;2.难得的非纵向的经济思想史;(一般的经济思想史都是纵向的,比如斯坦利 L 布鲁的《经济思想史》)&br&&br&&b&5.《亲密关系》&/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595248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亲密关系(第5版)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看着很像是什么畅销书,实际上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心理学著作,讲两性关系的,读完很受震动。(要是早读完,我也不会让几个妹子从我生命里面只是悄悄经过吧---工科生已哭晕在厕所)&br&另外,这本书一直在黑以《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为代表的伪心理学科普畅销书。。。&br&&br&&b&6.《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b&&br&&b&豆瓣:&/b&&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32817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一本社会心理学学术著作,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菲利普·津巴多---虽然是大教授的学术著作,但是内容还是很浅显的。这本书能让人感受到社会框架是如何加到个人与社会群体之上的。&br&(当初是奔着理解洗脑、传销、社会控制、邪教的想法去读的,读完感觉还是挺震撼的)&br&&br&&b&7.《传播学概论》&/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53606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br&这本书属于科学系统地研究传播学的著作,写的很简单,很有亲和力,对理解当代传媒,理解信息社会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本书之前的,传播学领域的开山之作,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我也读过,虽然书里面也有许多亮点,但是实在受不了李普曼作为一个专栏作者那犀利的吐槽)&br&&br&&b&8.《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3223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br&讲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书,对于一个人的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很大改观。&br&我是学自动化的,但是偏技术,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动化、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所以我看的时候,有一种从山脚走到珠穆朗玛峰的感觉。&br&这本书不止适合自动化的人读,它里面所涉及的深刻思想,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了解的。强烈推荐!&br&&br&&b&9.《宇宙的结构》&/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宇宙的结构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br&理解宇宙的第一本书!&br&这本书应该算是宇宙学科普著作里面,就我个人而言迄今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书了,里面把相对论,量子力学,时空,乃至最前沿的理论物理与宇宙学研究的理论都讲得很浅显但不失透彻。&br&一个人活着,不只是作为动物活着,作为社会人活着,也是作为宇宙人而活着。&br&&br&&b&10.《管理的实践》&/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45702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管理的实践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br&这本书在管理学领域的地位很高很高----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br&这本书很老,但是它的思想真的一点儿也不过时。&br&管理学方面的书,在这本书之前我也读过不少,但是读完这本才第一次感觉到:思维的冰面被破冰船破开的感觉。&br&&br&&b&11.《隐蔽的秩序》&/b&&br&&b&豆瓣:&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509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隐蔽的秩序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br&理解中国政治,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b&官场&/b&的一本好书。&br&&br&经典好书其实还有很多,我推荐的主要是偏&b&学术方面的读起来很有意思,不太难但是很受震动的神作&/b&。&br&&b&PS:不要推荐鸡汤书畅销书了---我实话说吧:读完这些比较浅的偏学术的书之后,你会发现那些畅销书,即使是评价很高的畅销书,也真的不过尔尔。&/b&(哎!妈的!各位知友可知我也是趟过了几百本烂书的泥泽才找到这些绝顶好书的清流的啊!对比那真是强烈!)&br&&br&&br&PPS:某种程度上说,知乎其实害了大家---在这个信息消费快餐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想花最小的力气获得最多的知识。当然,知乎也帮了我们很多,比所知的中国互联网上任何知识类网站给与的帮助都要大。&br&只是知乎刷久了,效用也是会递减的,甚至产生副作用,给人一种“博学”的错觉。&br&可是,那些厉害的答题者,知识都不是在知乎上学的啊---我敢打包票他们大都是从书里面学的。&br&&b&所以,多看书,少刷知乎吧。&/b&&br&&br&&br&PPPS:最近比较忙,&b&我也许还会持续更新的。&/b&&br&&b&已转移至:&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对于世界的抽象认识与复杂性研究,你有哪些心得和书籍推荐?&/a&&/b&
看到很多人收藏,我再编辑一下文字吧。 -------------------------------------------- 在我这几年看过的将近500本书里面,下面的书应该算是最震撼或者影响最大的吧: (PS:主要是国外的经典教材和一些学术著作) 1.《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
谢谢邀请。&br&&br&我说几个点:&br&1.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于学习而言,&b&一点儿都不重要;&/b&&br&2.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b&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际关系;&/b&&br&3.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b&学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谈什么价值。&/b&&br&&br&稍微解释一下:&br&&b&1.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于学习而言,一点儿都不重要&/b&&br&我大学里面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什么学生会,就我个人而言,把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还不如多读几本书。&br&大学开始的时候,我也很迷茫,我也觉得大学就是来玩儿的,通过玩儿,通过参加各种协会,我可以认识许多非常厉害的人,这样我也就扩展了我的人脉。&br&&br&仔细看看我上面这句话的逻辑,有没有觉得十分可笑?&br&想通过玩儿,想通过和别人扯淡,去建立什么人脉?这样建立起来的人脉,是什么人脉?&br&&br&还有一些人想通过进入某些大学社团,锻炼所谓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br&扯淡吧,中国大学里面那些组织,成员大多都十分幼稚,组织也十分松散,组织管理这些人,特别浪费时间。&br&&br&当然,我没有说参加社团一无是处,至少你可以找点儿乐子,外带认识妹子。&br&&b&只是如果要把参加社团和学习来做个比较,那它屁都不是。&/b&&br&等你毕业了,你把你的社团经历写进你的简历,HR看都不会看一眼,只会觉得是浪费纸张。&br&&br&醒醒吧!大学生!&br&&br&&b&2.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b&&b&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际关系&/b&&br&想要建立人脉,想要结交厉害的朋友?&br&那你得先把自己收拾好,让自己变得厉害。&br&等你厉害了,等你成为大牛了,自然有志趣相投的人主动找上门来和你做朋友。&br&&br&为什么?一方面,如标题所言,人际交往的本质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人越有价值,掌握的资源越多,人际交往,自然就是通畅的。&br&当然,我这里探讨的,是你至少在性格上是个普通人,性格要是特别坏,你越牛逼,树敌越多。&br&&br&另一方面,为什么志趣相投的人都会主动跑来找你?&br&&b&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牛逼的人都是很寂寞的!&/b&&br&牛逼的人都想跟牛逼的人做朋友,你牛逼了,别人自然会靠过来的。&br&&br&&b&人脉这个词,本来就是功利的,我并不喜欢。&/b&&br&但是既然要谈,就必须明确:人脉的质量重于数量,认识一百个傻逼远不如认识一个大牛。&br&&br&&b&3.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学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谈什么价值&/b&&br&怎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br&那就是学习!&br&&br&大学给你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图书馆,比如厉害的老师,几乎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忧虑。&br&&br&但是,学习不只是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了!&br&我见过好多人,在大学学习完全是高中那一套,虽然学得很好,每年都拿奖学金,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喜欢自己学的东西,根本从来就没有哪怕深入思考一点点关于他们所学的知识。&br&&br&&b&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b&&br&&br&人真的不能活得跟个计算机一样,只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br&&b&要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就必须要在学习的同时,勤于思考,勤于总结。&/b&&br&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大学生,上大学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导致进了大学,对自己的专业课,完全没有兴趣,一上课就昏昏欲睡,完全学不进去。(说实话,大学里面的老师的授课,学生所用的教材,大多都太差,不能全怪学生。)&br&那该怎么办呢?&br&&br&找到你的兴趣点,然后致力于去学习就行了。&br&&br&真的,不要怕,不要以为你不是那个专业的,你就比不过人家。&br&没这回事!&br&&br&中国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人生计划的,都是没有理想的,都是没有学习的兴趣的。&br&你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好好用心学几年,毕业的时候,秒杀那些专业的学生,完全不是问题!&br&&br&&br&最后,为了让一些人醒一醒,言辞比较激烈,不好意思。&br&&br&以上。
谢谢邀请。 我说几个点: 1.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于学习而言,一点儿都不重要; 2.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际关系; 3.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学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谈什么价值。 稍微解释一下: 1.大学里面的人…
在我的文章《高情商、低情商与人际关系》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原文链接: &a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13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八章:高情商、低情商与人际关系&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br&&br&你的情商怎么样? &br&你的伴侣、子女情商怎么样? &br&你的老板、同事、客户的情商怎么样? &br&&br&首先,上一个快速的评估: &br&&br&1) 解读他人情感和意图的能力&br&2) 掌控自我情感的能力&br&3) 影响他人情感的能力&br&4) 关注他人情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法粒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