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主宰手游极卍装备须弥甲怎么处理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續燈正統第二十六卷至第二十八卷(原文)
我们始终秉承的信念:
1.大恩怙主晋美彭措法王金刚语:显密本圆融 愚执自他宗 圣法原一味 无偏应普弘 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团结和合 清净戒律闻思修行弘法利生
2.如意妙宝珠开经偈:南无上师佛法僧宝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今遭遇 我心见闻乐受持 信解行证如来意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84冊
No.1583 續燈正統 (42卷)
【清 性統編集】
續燈正統卷二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鑑下第二十四世
天童一禪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呆菴敬中普莊禪師
台之仙居袁氏子。依天童左菴芟染。久之不契。出遊參了堂於天寧。堂問何來。師曰天童。堂曰。冒雨衝寒。著甚死急。師曰。正為生死事急。堂曰。如何是生死事。師以坐具作摵勢。堂曰。敢來者裡捋虎鬚。參堂去。一日室中舉庭前栢樹子話。師擬開口。堂劈口便掌。從此悟入。初出世撫州北禪。後遷雲居。洪武癸酉。詔徵天下高行沙門。師應詔。對揚稱旨。是年秋銜命祀廬山。禮成。詔主徑山。僧問。如何是雲居境。師曰。路轉溪迴空院靜。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太平時代自由身。曰人境已蒙師指示。願聞一句接初機。師曰。無毛鷂子貼天飛。
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時如何。師曰。達道者方知。曰和尚何得干戈相待。師曰。捉賊不如嚇賊。曰明眼人瞞他一點不得。師曰。情知你不是好心。
問新到。我者裡虎狼塞路。荊棘參天。上人到來。有何忙事。曰特來禮拜和尚。師曰。入門一句則不問。脚跟下草鞋。甚處得來。僧擬議。師便喝。又問。昨離何處。曰廬山。師曰。不勞再勘。
師甞勘僧曰。近奉公文。務要打點上座。僧曰。某甲不是奸細。師曰。也須勘過始得。曰和尚莫倚勢欺人。師展手曰。把將公驗來。僧擬議。師便掌。一僧曰。久聞和尚有此機要。師曰。山僧失利。一僧問。承聞和尚有打點之機。是否。師熟視曰。汝來自首那。曰學人掀倒禪牀去也。師曰。汝是甚處人。曰高著眼。師曰。者依草附木底精靈。
鏟草次。僧問。者片田地。幾時剗得乾淨。師舉起鋤頭曰。未審上座喚作甚麼。僧無語。師拋下鋤頭曰。者片田地。幾時剗得乾淨。
問。騎虎頭収虎尾。中間事作麼生。師曰。渠儂得自由。曰只如古人道。我也弄不出。意旨如何。師曰。入水見長人。
徑山上堂日。僧問。九重天上承恩澤。五髻峰頭據祖關。四海禪流齊側耳。願聞一曲萬年歡。學人上來。請師舉唱。師曰。須彌頂上擊金鐘。曰與麼則過量人明過量事。太平時唱太平歌。師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曰和尚遠辭京國。近到徑山。如何是不動尊。師曰。待盋盂峰[跳-兆+孛]跳。即向汝道。曰適聞疏中道。千年枯木逢春。一代曇華現瑞。可謂誠實之言。師曰。汝用許多心識計較作麼。曰龍象筵開當此日。等閒掣取錦標歸。師曰。不是龍門客。切忌遭點額。
僧請益。師曰。汝自己分上。少箇甚麼。却來請益。僧擬對。師曰。只知貪程。不覺蹉路。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盋盂口向天。曰此是古人底。師曰。老僧用得恰好。曰如何是奇特事。師曰。千年田八百主。曰學人不會。師曰。至今將不去。留與老農耕。
問。如何是道。師曰。木落崖石出。曰只如先德云。山上有鯉魚。井底有蓬塵。意作麼生。師曰。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上堂。舉雲門曰。平地上死人無數。出得荊棘林是好手。時有僧曰。恁麼則堂中上座有長處。門曰。蘇嚧蘇嚧。師曰。雲門與麼道。雲居則不然。平地上活人無數。入得荊棘林是好手。忽有人出來說長說短。拈拄杖劈脊便打。何故。水流溼火就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示眾。宗師家不得已一言半句。無非為學者抽釘拔楔。解粘去縛。如善舞太阿。自然不傷其手。近代據師位訓學徒。記持文字。崇飾語言。誇耀後來。增長惡習。不知有自己出身路。如衣壞絮行棘林中。不能自由。少林直指之宗。於此墜地。良可痛傷。汝輩行脚。各須帶眼。莫教墮他網中。出頭不得。只如古人道。入此門來莫存知解。若約山僧見處。直饒知解頓忘。猶是門外漢。到者裡。須辨緇素始得。珍重。
上堂。觸目不會道。運足安知路。古人與麼道。大似勞而無功。山僧見處。也要諸人共知。驀拈拄杖卓一下曰。但得雪消盡。自然春到來。
浴佛上堂。真佛無形。浴箇甚麼。毗藍園裡妄見空華。雲門令行不到今日。驀拈拄杖召大眾曰。今日事作麼生。昆明池裡失却劍。曲江江上撈得鋸。卓拄杖下座。
上堂。老僧開荒時。於法堂基上。掘得一箇鈯斧子。久聚兄弟。若有用得著者。兩手分付。若是荷負不去。老僧收得來。著甚死急。不如颺向擸[木*(天/韭)]堆頭。從他日炙風吹去也。驀拈拄杖卓一下曰。鞭起鐵牛耕大地。誰能井底種林檎。
上堂。舉盤山示眾。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洞山曰。光境未忘。復是何物。師曰。二尊宿。弄物不知各。各與二十拄杖。不見道。見義不為。何勇之有。
冬至上堂。舉洞山冬夜。與泰首座喫果子次。問曰。有一物。明如日。黑如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過在甚麼處。坐曰。過在動用中。洞山令侍者掇退果桌。師曰。當斷不斷。反招其亂。若是徑山。見他道過在甚麼處。便與掀翻果桌。亦使旁觀知有宗門爪牙。雖然。也須脚踏實地始得。拈拄杖曰。不向藍田射石虎。何人知是李將軍。卓拄杖下座。
上堂。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一暗一切暗。一明一切明。所以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聖人法。聖人不會。聖人若會。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即是聖人。到者裡。塵勞煩惱菩提解脫。縛作一塊。且道。非非想天。即今有幾人修因證果。拈拄杖曰。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日日從今日始。拄杖子亦從今日始。卓拄杖曰。擊碎三玄三要門。普天匝地清風起。
上堂。舉玄沙因鼓山至。畫一圓相。山曰。人人出者箇不得。沙曰。情知你向驢駘馬腹裡作活計。山曰。和尚又作麼生。沙曰。人人出者箇不得。山曰。為甚和尚恁麼道却得。某甲恁麼道却不得。沙曰。我得你不得。師曰。玄沙與鼓山。難兄亦難弟。若要出得者箇。總欠悟在。雪竇曰。只知貪觀白浪。不知失却手橈。緇素眼何在。驀拈拄杖畫一畫曰。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闌干。
浴佛上堂。舉藥山因遵布衲浴佛話。師曰。藥山能縱不能奪。布衲能奪不能縱。總未具超宗眼在。黃龍南曰。二尊宿一出一入。未見輸贏。三十年後。不得錯舉。早是錯下名言。徑山見處。也要諸人共知。今日殿中普請浴佛。者箇那箇。不得動著。杓柄到手。更莫顢頇。擊拂子曰。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永樂癸未十月二十三日。示寂於不動軒。世壽五十八。僧臘四十五。闍維。煙焰所至。舍利如貫珠。塔于凌霄之陽。
壽昌源禪師法嗣
寧波府天童元明原良禪師
寧海周氏子。初住瑞巖。後遷天童。有侑宏智祖塔辭曰。嗚呼山不讓塵。故能成其高。海不讓流。故能成其深。師非宿備六度萬行之願輪。則曷由樹斯大法之功於古今。聖人出興。作百世師。千載一時。惟師得之。巍巍窣堵。鎮茲東谷。洞上一宗。真規復復。昭告菲詞。深勒崖谷。願師再來。為法作則。
徑山悅禪師法嗣
寧波府慈谿定水見心來復禪師
南昌豐城王氏子。至正壬午。祝髮于邑之西方寺。走雙徑謁南楚。久之乃得證入。無何避兵會稽。遂主慈谿定水。凡廢者煥然一新。以干戈間阻。不能省母。作室于澗東名蒲菴。取陳尊宿義。後遷鄞之天寧。杭之靈隱。
舉馬祖遣人送圓相上徑山話。頌曰。緘回特地謝殷勤。海月山雲見處親。莫怪南陽太饒舌。乾坤誰是不疑人。
舉僧問馬祖離四句絕百非話。頌曰。一幅氷綃五色新。玉梭巧織鳳池春。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鍼度與人。
舉文殊維摩各說不二法門話。頌曰。妙喜天中問疾過。機先勘破老維摩。剎塵常說虗空聽。一默相酬早是多。
舉文殊令善財採藥話。頌曰。是藥拈來會得麼。神方不必問耆婆。若言殺活全工巧。大地羣生病轉多。
舉靈雲見桃花玄沙未徹話。頌曰。盡向長安踏早春。紫騮隨處逐芳塵。年年歌管東風裡。解識桃花有幾人。
洪武戊申。召至京。賜食內庭。慰勞優渥。適建鍾山大會。敕師陞座說法。復命蜀王椿。從師問道。有答蜀王問參禪法要書。一千餘言。又答晉王問禪要書。五百餘言。所著有蒲菴集。及蒲菴外集。行世。
靈隱明禪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休菴無旨可授禪師
台州臨海李氏子。年十二。依季父沙門仲智於石門寺。十九得度為大僧。參普覺於靈隱。問答之頃。疑情頓釋。至正丙戌。出世台州安聖。閱五年。遷隆恩。又二年。補真如。明年行宣政院。選主龍華。一坐十三夏。洪武癸丑。杭郡侯命主中竺。至則淨慈諸勤舊。相與力爭。屢却不聽。不得已強居二載。退臥竹院。一日示疾。召左右曰。吾逝矣。左右進觚翰。師麾去曰。吾宗本無言說。泊然而寂。世壽六十九。僧臘五十。火浴。齒牙貫珠不壞。設利光瑩。色如金晶。其徒斂諸不壞。并遺骼。歸龍華塔而藏焉。
天界信禪師法嗣
溫州府江心覺初慧恩禪師
久依孚中信。信居護龍河上。師甞分座說法。後信示寂。師出世建業之聖泉。次遷永嘉雅山。未幾江心虗席。牧守請主之。所著有三會語錄。
天目本禪師法嗣
金華府義烏伏龍無明千巖元長禪師
蕭山董氏子。年七歲。從諸父比丘曇芳於富陽法門院。十九薙髮。受具戒。學律於靈芝。會行丞相府飯僧。中峰適在座。遙見師。呼而問曰。汝日用如何。師曰念佛。峰曰。佛今何在。師擬議。峰厲聲叱之。師作禮求示法要。峰以狗子無佛性話授之。縛茅靈隱。脇不沾席者三年。一日聞雀聲有省。亟往見峰。峰復叱之。師憤然歸。夜靜。忽鼠翻食猫器。墮地作聲。恍然開悟。復往質峰。峰曰。趙州何故云無。師曰。鼠餐猫飯。峰曰未也。師曰。飯器破矣。峰曰。破後如何。師曰。築碎方甓。峰乃微笑。囑曰。善自護持。時節若至。其理自彰。師受囑。隱天龍之東菴。笑隱主中竺。力薦起之。宣政院脫歡。亦遣使見迫。師皆不諾。居亡何。諸山爭相勸請。師度不為時所容。遂杖錫踰濤江。東至義烏之伏龍山。山如青蓮華。乃卓錫巖際曰。山有水吾將止焉。俄山泉溢出。作白乳色。師遂依大樹以居。時泰定丁卯十月也。初山有禪寺名聖壽。久荒廢。師入山。鄉民咸夢異僧來。遂相率為伐木構精廬。尋因舊號。成大伽藍。朝廷三遣重臣降香。錫號佛慧圓鑒普濟禪師。并賜金襴法衣。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野馬入牛欄。
問。如何是佛。師曰。今日好雨。曰如何是道。師曰。此去義烏不遠。
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當胸叉手問他人。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堂上坐來日正午。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有時歡喜有時瞋。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橫按鏌鎁無佛祖。
問。如何是露地白牛。師曰。草裡臥。曰甚麼人騎得。師曰。無髭鬚鬍子。曰三身中那身說法。師曰。賣油婆子水梳頭。曰德山棒臨濟喝。意旨如何。師曰。惡人先做大。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無力竪拳頭。
問。達磨面壁意旨如何。師曰。有口開不得。
問。浩浩塵中。如何辨主。師舉拳示之。曰辨後如何。師曰。你主在甚麼處。
問。釋迦彌勒猶是他奴。未審他是阿誰。師曰。糞掃堆頭破苕帚。曰學人不會。師曰。問取淨頭。
上堂。僧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有口如啞。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有眼如盲。曰如何是第三句。師曰。棒折也未放你在。乃擲下拂子曰。此是老僧第二句。如何是第一句。便下座。
上堂。僧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日照山河影動搖。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背水陣圓增勇健。曰如何是人境俱奪。師曰。任是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野老不知堯舜力。鼕鼕打鼓祭江神。僧禮拜。師曰。有麝自然香。何用當風立。乃曰。轉山河國土歸自己則易。轉自己歸山河國土則難。拈了也。父母未生前。道將一句來。
示眾。今朝初一。上殿已畢。喝囉怛那。西方日出。
示眾。舉德山托盋因緣。拈曰。末後句子。德山巖頭雪峰。總跳不出。乃喝一喝曰。大丈夫當作真王。何以假為。
示眾。良久曰。大眾會麼。會則事同一家。不會則萬別千差。臨濟道。我在黃檗喫六十痛棒。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量一頓。誰為下手。時有僧出曰。某甲下手。濟度杖與僧。僧擬接。濟便打。看他的的顯示。者些子無你近傍處。豈常情所能測。老僧尋常痛口罵你。痛棒打你。你不作無明會。便作佛法會。又何曾夢見我先祖門風。所以古人云。臨濟之道。將墜于地。痛哉。正與麼時。合作麼生。超群須是英靈漢。敵勝還他師子兒。
示眾。傅大士曰。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分毫不相離。如形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者語聲是。玄沙曰。大小傅大士。祇認得箇昭昭靈靈。洞山聰曰。且道。衲僧家日裡。還曾睡也無。保寧勇曰。要眠時即眠。要起時即起。水洗面皮光。啜茶溼却[此/束]。大海紅塵生。平地波濤起。呵呵阿呵呵。哩哩哩囉哩。三尊宿。大似徐六擔版。傅大士又俗氣不除。若論向上宗乘。總欠悟在。且道。無明具甚麼眼目。不見道。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
示眾。今朝臘月二十五。雲門一曲曾無譜。爭似無明調轉高。等閒唱出千山舞。大地為琴。虗空為鼓。拍拍相隨。聲聲相助。汝諸人須聽取。白雪陽春何足數。箇中端的孰知音。寥寥永夜松風度。
示眾。舉文殊普賢起佛見法見。被世尊威神。貶向二鐵圍山。師曰。大眾不起佛見法見。還免得貶向二鐵圍山麼。世尊也是憐兒不覺醜。
示眾。舉瑯琊覺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好一堆爛柴。大慧曰。作賊人心虗。雖然如是。恩大難酬。師曰。一人作佛法商量。一人作世諦流布。檢點將來。總欠悟在。無明見處。也要諸人共知。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響。
示眾。江月照。松風吹。面面青山展笑眉。經有經師。論有論師。莫怪老僧無法說。勞汝諸人立片時。
示眾。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要會箇中意。日午打三更。諸禪德。與麼說話。四稜塌地了也。乃喝一喝曰。且道。是賓是主。是照是用。又喝一喝曰。只者是賓。只者是主。只者是照。只者是用。又喝一喝曰。且不是賓。且不是主。且不是照。且不是用。是箇甚麼。又喝一喝曰。進前求解會。特地斬精靈。
示眾。龍門水急。一句截流。茅屋風高。千山起浪。三世諸佛望風結舌。六代祖師斫額有分。天下老和尚仰羨不及。是汝諸人。到者裡。作麼生與無明相見。驀拈拄杖曰。與麼與麼。人境俱奪。不與麼不與麼。照用同時。卓一下曰。龍生金鳳子。衝破碧瑠璃。喝一喝。
示眾。世尊拈華。眼裡撒沙。迦葉微笑。全身落草。達磨面壁。皇天苦屈。二祖安心。老鼠居金。德山行棒。莽莽蕩蕩。臨濟下喝。喫鹽止渴。偽山水牯。泥裡洗土。仰山插鍬。性命難逃。俱胝竪指。是何道理。雪峰輥毬。老不知羞。石鞏張弓。誑謼盲聾。趙州勘婆。大有誵譌。玄沙未徹。話作兩橛。者一隊不唧[口*留]老凍膿。生前鹵莽。死後顢頇。罪犯彌天。髑髏徧野。無明忍俊不禁。與渠一坑埋却。拈拄杖卓一下曰。直得十方世界風凜凜地。法堂前何止草深一丈。汝諸人向甚麼處出氣。良久曰。擬心湊泊。二鐵圍山。放之自然。七穿八穴。復卓一下。
客至上堂。披衣登法座。道者是高僧。將謂多奇特。元來百不能。西風吹細雨。落葉滿空庭。有客來相訪。青山自送迎。
日本國請法衣上堂。舉石門聰曰。西天二十八祖。盡得傳衣付法。東土六祖之後。得道者多。只傳其法。不傳其衣。無明則不然。衣以表法。故謂之法衣。人能弘道。故謂之法身。無處不徧。無處不明。故謂之法眼。高峰老祖法衣一頂。今日對眾請。與高麗國金剛山供養去也。幻住先師法衣一頂。我得來三十年矣。如今大拙首座。又要請歸供養。雖然如是。從上諸祖各各有三十棒分。無明亦有三十棒分。眾中莫有下得者般毒手者麼。有則出來。如無。他時後日。不得向背地裡呌苦呌屈。擊拂下座。
元順帝至正丁酉六月十四日。示微疾。沐浴更衣。集眾說偈曰。平生饒舌。今日敗闕。一句轟天。正法眼滅。奄然而逝。世壽七十四。僧臘五十六。弟子用陶龕奉全身。瘞于青松菴。諡佛慧鑑禪師。
蘇州府師子林天如惟則禪師
吉安廬陵談氏子。受業禾山。得法中峰。住後僧問。佛佛授手。祖祖相傳。畢竟傳箇甚麼。師曰。脚未跨門。與你三十棒了也。
問。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還有為人處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為人處。師曰。浴院裡燈籠。笑破半邊口。曰莫便是學人轉身處麼。師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曰今日多幸。得聞師子吼也。師便喝。僧禮拜。師曰。拜則任你拜。者一喝不曾倒地在。
問。如來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未審和尚如何為人。師曰。蝦蟆[跳-兆+孛]跳上天。蚯蚓驀過東海。曰恁麼則超佛越祖去也。師曰。你向那裡見得。曰今古應無墜。分明在目前。師曰。杜撰禪和。
華嚴會。僧問。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既有自他。如何不隔。師曰。懷州牛喫禾。益州馬腹脹。曰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既有始終。如何不離。師曰。天下覓醫人。灸猪左膞上。曰此會翻宣教典。毋勞說禪。且望和尚直談教文。師曰。山僧無兩箇舌頭。曰一真法界。十種玄門。還有自他終始也無。師喝曰。那得許多骨董來。曰既無許多骨董。畢竟華嚴所說何義。師曰。說華嚴。曰離却法界玄門。華嚴經在甚處。師曰。在你諸人手裡。曰與麼則信受奉行去也。師曰。贈你三文買草鞋。
問。德山小參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意作麼生。師曰。我者裡不打。有問即答。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又作麼生。師拈棒。僧便走。師曰。作賊人心虗。
問。禪門一派。分為五宗。其間還有優劣也無。師曰。五五二十五。曰臨濟一宗。兒孫徧地。他有何長處。師曰。細魚齩斷鸕鷀脚。白鷺驚飛上樹梢。曰涅槃心易曉。差別智難明。五宗異同。請師開示。師曰。退身三步。
示眾。趙州道箇無字。開口見心肝。因甚諸人自生障礙。有僧請益曰。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為甚狗子獨無。師曰。莫說狗子。直饒你問他釋迦彌勒還有佛性也無。他也道無。僧曰。趙州禪在口唇邊。因甚只會道箇無字。師曰。趙州見處只到者裡。僧曰。和尚不肯趙州那。師曰是。僧曰。趙州是古佛。因甚不肯他。師曰。趙州在那裡。隨後便喝。
示眾。諸方有海蠡禪。海蚌禪。鐵剗禪。老僧者裡。却似水上葫蘆。觸著便動捺著便轉。活鱍鱍地。無你奈何處。昨日一陽來復。見說生根了也。諸人為我提起看。
示眾。有時伸出佛手。有時放出驢脚。錯。有時拍禪牀。有時擊香桌。錯。有時舌生毛。脣生醭拄杖長年靠壁角。臨濟德山鼻孔。一時穿却。錯。諸禪德。向者三箇錯處。認得老僧。請你喫無麫餺飥。
示眾。臨濟大師道。我者裡是活祖師西來意。一切臨時。要用便用。遂拈拂子搖曳曰。我者裡也是活底。要用便用。一切臨時。且道。與臨濟底。是同是別。擊一擊擲下曰。臨濟大師。猶欠者一著在。
示眾。佛祖行不到處。行取一步。佛祖說不到處。說取一句。召眾曰。一舖是九里。三舖廿七里。者箇是佛祖行不到處。老僧行到。今日初三。明日初四。後日初五。者箇是佛祖說不到處。老僧說到。喝一喝曰。寧與有智人廝罵。莫與無智人說話。
示眾。舉譬如牛過窓櫺。頭角四蹄都過了。惟有尾巴過不得。師曰。者箇是東山演祖不了事處。老漢參方三十年。也有兩件不了底事。是甚麼兩件事。饑來要喫飯。困來要打眠。
示眾。跛者命在杖。渡者命在舟。有來由沒來由。一身還有一身愁。衲僧門下。奪食驅牛。擬著眼看。便與閉却戶牗。擬開口道。便與塞却咽喉。夜廊無月不點火。露柱從教撞破頭。
示眾。慈悲不是佛。忿怒不是魔。明州布袋橫拕竪拕。人人自屎不覺臭。淨潔地上正好放屙。金窠草窠相去幾何。歲寒落葉無人掃。一任門前堆積多。
示眾。天如老漢一箇獃僧。爭奈諸人認他不著。道他卓卓巍巍。他却藞藞[卄/磋][卄/磋]。道他藞藞[卄/磋][卄/磋]。他又卓卓巍巍。或時做善知識模樣。談玄說妙。或時現三頭六臂。發瞋發惡。如是等處。一一認他不著。殊不知。老漢不在諸人眼睛裡。却在諸人鼻孔裡。諸人不信。伸手摸看。總饒摸他不著。也摸著自家鼻孔。
示眾。舉臨濟道。我在黃檗先師處。喫六十痛棒。如蒿枝拂相似。師曰。好箇頑皮癩骨。不知痛癢底麤漢。何似近代兒孫。箇箇皮下有血。動著他絲毫不得。也奇哉。
示眾。舉百丈野狐因緣。師曰。前云不落。後云不昧。引得野狐。隨群逐隊。喝。當時若下得者一喝。前後五百生。一時粉碎。
示眾。釋迦老子推不開。達磨大師趕不出。引得一畮之田。三蛇九鼠。盡道呼蛇易。遣蛇難。拍膝曰。有甚麼難。家有白澤之圖。必無如是妖怪。
示眾。女子臨出嫁時。治家作活之法。一一請教父母。惟有生子養子。不待教而自能。所以俗書曰。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誠哉。近代宗門衲子則不然。先學說法。然後學做佛。寧可不做得佛。不可不會說法。怪哉。
師不領院事。居恒隨機開導。行省平章。咸稽顙執弟子禮。屢起浙江諸名山。堅却不赴。遁跡吳淞間。弟子就吳中構地結屋。如叢林規制。名師子林。居十有三年。道價日振。元至正甲午。帝師錫以佛心普濟文慧大辯禪師號。兼賜金襴法衣。示寂後。塔于水西原。
日本國建長古先印原禪師
本國相州藤氏子。藤為國中貴族。師生有異徵。年十三。父母頓捨出家。航海南詢。初謁無見于天台。見指參中峰。峰命給侍。師屢呈見解。峰呵之曰。根塵不斷。如纏縛何。師退而悲泣。食寢俱廢。峰憐其誠。因語之曰。此心包羅萬象。迷則生死。悟則涅槃。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驅斥。涅槃之悟。猶是入眼金塵。當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則焦首爛額。惟存不退轉一念。生與同生。死與同死。自然與道相符。脫使未悟。千釋迦萬慈氏。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總是虗妄塵勞。皆非究竟。師聞悚然汗下。一日有省。趨告峰曰。印原撞入銀山鐵壁去也。峰曰。既入銀山鐵壁。來此何為。師釋然領解。峰因囑曰。善自護持。復參虗谷陵。古林茂。東嶼海。月江印諸老。咸以師子兒稱之。會清拙澄歸國。載師同返。遐邇欽敬。初出主甲州之慧林。歷遷八剎。後住相州之建長。一日示疾。謂侍者曰。時至矣。可持觚翰來。乃曰。吾塔已成。未書額耳。大書心印二字。端坐而逝。時甲寅春正月也。初門人欲畫師像。預索讚語。師作一圓相。題其上曰。妙相圓明。如如不動。觸處相逢。是何面孔。世壽八十。僧臘六十七。
般若誠禪師法嗣
建寧府高仰山古梅正友禪師
貴溪丁氏子。依末山本受業。後參絕學。發明宗旨。流寓江淮。垂三十年。入閩。初主南浦之天心。泰定甲子。建陽簿蔣德懋。洎長者陳益宗。捨園作菴。迎師開山。敕額大覺妙智。室中每舉狗子無佛性話。鉗錘勘騐。不少假借。
結制上堂。仰山結制。尋常活計。眼裡放光。鼻孔斢氣。遇饑而餐。遇困即睡。諸方撒土揚沙。高仰心空及第。
解夏上堂。九旬禁足。特地成錯。三月安居。無繩自縛。布袋解開。乾坤寥廓。放去若龜毛。收來懸兔角。試將兩眼挂虗空。一陣凉風生殿角。
上堂。九旬禁足。又過一半。心地未明。如牽火鑽。光陰莫虗度。了却閒公案。平地無端捉得賊。老僧出來為汝斷。
小參。月落山頭慘。雲橫谷口陰。欲明生死事。直見本來人。還有會得本來人底麼。良久曰。夜靜不勞重借月。玉蟾常挂太虗空。
師生於元至元乙酉。寂於元至正壬辰。說法二十九夏。住世六十八秋。全身塔于本山。
智者義禪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德隱普仁禪師
蘭谿趙氏子。年十歲。依寶石秋潭受業。十四祝髮。二十參方。時了然義。弘道智者寺。師往叩。機鋒觸發。旋命侍香。復見南楚於雙徑。分座說法。至正乙未。出世西峰淨土。戊戌。明高帝親帥六師至婺州。幸智者寺。詔師主之。甲辰。遷淨慈。一日示微疾。屈指計曰。今夏五月矣。左右曰然。師曰。八月八日最良。吾將逝矣。至期。整衣端坐而逝。世壽六十有四。僧臘五十。有山居詩。三會語錄。行世。
淨慈林禪師法嗣
杭州府止菴德祥禪師
本郡人。與同菴俱為平山嗣。德業風雅。為時賢所重。一日將涅槃。眾請說偈。師忽倚座曰。者一隊噇酒糟漢。我爭如你何。竟趨寂。
江寧府天界同菴易道夷簡禪師
洪武戊午。主南屏淨慈。兵燹之餘。殿堂鐘鼓。為之一新。父子繼席。傳為盛事。二十五年壬申。奉旨主大天界寺。
海門則禪師法嗣
湖州府弁山白蓮南極懶雲智安禪師
嘉興沈氏子。出家海寧淨妙。謁天真。發明別傳之旨。韜光晦迹。交聘不赴。晚居弁山之白蓮示眾。萬法歸一。無孔鐵鎚當面擲。一歸何處。抹過西天並此土。青州布衫重七斤。寒巖古木璚華春。仁者殷勤問端的。孃生鼻孔從來直。倘然言下解知歸。九九方明八十一。後退歸淨妙示寂。塔于弁山之南阡。所著有南極語要。
華頂覩禪師法嗣
處州府白雲福林智度禪師
麗水吳氏子。年十五。從禪智寺空中假薙染。習定楞伽菴。越數夏。出遊七閩。旋還里之白雲。築室以居。曰福林。後參靈石芝於淨慈。謁斷崖義於西峰。俱不契。聞無見說法華頂。往叩之曰。西來密意未審何如。見曰。待娑羅峰點頭。却與汝道。師擬進語。見便喝。師曰。娑羅峰頂。白浪滔天。華開芒種後。葉落立秋前。見曰。我者裡無殘羹餿飯。師曰。此非殘羹餿飯而何。見頷之。遂服勤數載。辭去。見囑以大法。師佩服之。復往長沙見無方普。雲居謁小隱大。至正甲午還福林。尋主龍泉之普慈。移茆山。遷武峰。明洪武己酉。詔徵天下高僧。建法會蔣山。師應詔。事解。嚴還至杭居虎跑。秋趨華頂。明春示微疾。仍回福林。五日忽沐浴。索筆書偈曰。無世可辭。有眾可別。太虗空中。何必釘橛。擲筆而逝。壽六十七。臘五十三。闍維舍利五色。齒牙數珠皆不壞。建塔瘞於西院。
天童砥禪師法嗣
寧波府大梅護聖無作文述禪師
明之慈溪人。幼不御不潔。讀書入口成誦。子史百家無不徧覽。一日閱佛書。忽心融神會。如素習者。白父母。從東溪牧落髮。就大用諿具戒。首參元叟東嶼。皆以器許之。然不自許可。遂入天童見怪石。與語契合。典藏鑰。甚得深旨。出世住鳳躍山等慈寺。次遷大梅。為眾說法。脫略窠臼。一時名緇奇衲。風靡而至。帝師錫以覺智圓明號。後歸老福昌。而士夫名宿。益勤過從焉。年七旬。畏煩退居花嶼湖。居恒臨眾甚嚴。至接賓則又津津然。喜見眉目。示寂於元皇慶癸丑九月也。
續燈正統卷二十六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84冊
No.1583 續燈正統 (42卷)
【清 性統編集】
續燈正統卷二十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鑑下第二十五世
伏龍長禪師法嗣
蘇州府鄧尉萬峰時蔚禪師
溫州樂清金氏子。襁褓中見僧。輙微笑合掌。十六得度。十九至杭受具戒。參虎跑止巖。巖令參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話。抵明州達蓬山佛趾寺側卓菴。晝夜力參。一日聞寺主舉溈山踢倒淨瓶話。驀地觸發。說偈曰。顛顛倒倒老南泉。累我工夫費半年。當日有人親在側。如何不進劈胸拳。遂往謁無見於華頂。見囑師住山。仍返達蓬。單丁十載。後造千巖。巖曰。將甚麼來。與老僧相見。師竪起拳曰。者裡與和尚相見。巖曰。死了燒了。向何處安身立命。師曰。漚生漚滅水還在。風息波平月印潭。巖曰。莫要請益受戒麼。師掩耳而出。明日普請砍松次。師拈圓石作獻珠狀曰。請和尚酬價。巖曰。不直半文錢。師曰瞎。巖曰。我也瞎你也瞎。師曰。瞎瞎。即呈偈曰。龍宮女子將珠獻。價直三千與大千。却被傍觀人抉破。誰知不直半文錢。巖謂左右曰。蔚山主頗有衲僧氣息。遂命居第一座。一日巖陞座。舉無風荷葉動決定有魚行語。師出眾震聲一喝。拂袖便出。乃卓菴於蘭溪之嵩山。凡九載。巖寄以偈曰。鬱鬱黃花滿目秋。白雲端坐碧峰頭。無賓主句輕拈出。一喝千江水逆流。三為手書招之。愛重彌至。旋[由/廾]以法衣頂相。
僧問。如何是嵩山境。師曰。四面好山擎日月。一湖秋水浸青天。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三仙描不就。終不與君傳。
問。如何是目前事。師曰。眉毛眼上橫。曰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師曰。錯認定盤星。
二僧參。師問。那裡來。僧曰隴西。師曰。我聞隴西有鸚鵡是否。僧曰。是。師曰。還會吟詩作賦麼。僧曰會。師曰。會吟甚麼詩。試道看。僧無對。師便打曰。妄語漢。汝不從隴西來。第二位道看。僧作舞勢。師曰。似即似。爭奈口口不同。自代曰。上大人丘乙己。
開堂。拈香畢乃曰。千聖難明不了因。遞代相傳古到今。今日嵩山重舉似。鐵樹華開別是春。向無影樹下打眠。宏開飯店於虗空。背上經行。大闡宗乘。塵塵剎剎全彰。物物頭頭合轍。擊碎魔王窠臼。斷送衲子命根。不作奇特商量。不作玄妙解會。直得淨名杜口。共贊昇平。巖頭密啟。咸宣至化。正與麼時。祝聖報恩一句作麼生道。一片精光輝宇宙。直教萬國奉君恩。
上堂。舒兩手曰。大開方便門。便從者裡入。復握拳曰。閉却牢關。說家裡話。且道。不開不閉一句。又作麼生。斂僧伽黎便下座。
上堂。三世諸佛如是說。歷代祖師如是說。天下老和尚如是說。嵩山亦如是說。若有不如是說者。與他三十棒。若有如是說者。亦與他三十棒。何故。卓拄杖曰。嵩山門下。令不虗行。
上堂。月頭是初一。光明漸漸出。月尾是三十。光明何處覓。假饒老釋迦。也道拈不出。拈得出萬事畢。有人道得。出來道看。如無。嵩山與諸人露箇消息。展兩手曰。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
後遊姑蘇鄧尉。喜其山水盤結。遂駐錫焉。未幾四眾咸集。成大伽藍。名曰聖恩。明洪武辛酉正月二十九日。集眾曰。老僧時節至矣。即說偈曰。七十九年。一味杜田。懸崖撒手。杲日當天。語畢泊然而寂。奉全身瘞於院西岡。塔曰永光。世壽七十九。僧臘六十。
松江府華亭松隱唯菴德然禪師
里之張氏子。幼從無用貴祝髮。徧叩諸方。未有所契。後於千巖會中。聞上堂語。豁然悟入。石屋珙謂師曰。子緣當在華亭。因書松隱二字授之。於是歸里。築室於郭匯之陽。遂名松隱。足不踰閫者三載。甞刺血書華嚴。有天華滿庭之異。感居民為建寶坊。洎千巖遷化。眾請繼席。
開堂日。僧問。遠離松水。來據龍峰。海眾臨筵。請師祝聖。師曰。萬年松在祝融峰。曰祝聖已蒙師指示。列祖家風事若何。師曰。冬到寒食一百五。曰莫便是和尚為人處也無。師曰。斧頭是鐵作。曰恁麼則龍門無宿客也。師曰。早已點額。曰若不登樓望。焉知滄海深。師曰。你道老僧眉毛有幾莖。曰一堂風冷澹。千古意分明。師曰。蹉過不少。問承古有言。向上一路千聖不傳。還端的也無。師曰。那裡得者消息來。曰賣金須遇買金人。師便喝。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瞖。又作麼生。師曰。好向繡湖湖上看。月明夜夜散金波。曰三十年後此話大行。師曰。杜撰禪和如麻似粟。曰大眾證明。學人體拜。師乃曰。第一義諦。已被東白和尚一槌擊碎了也。未免向第二義門。露箇消息。山僧數年。搓得一條龜毛索子。今日拈來。將三世諸佛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天下老和尚鼻孔。一串穿却。且道。山河大地草木叢林森羅萬象有情無情。甚處得來。良久曰。莫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復舉三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興化道。我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師曰。者兩箇老漢。同門出入。宿世冤家。人一向孤峰頂上臥月眠雲。一人向十字街頭揚塵簸土。點檢將來。二俱漏逗。各與三十拄杖。且道。新龍峰與麼提持。是賞渠是罰渠。驀拈拄杖卓一卓曰。天上有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
上堂。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有來由無途轍。六月炎炎撒氷雪。文殊無處著渾身。普賢特地呈醜拙。是真說非真說。若無閒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喝一喝。
謝藏主維那上堂。天無門地無戶。俊快衲僧一任來去。藏裡摩尼照徹十方。洞裡桃花千葩競吐。假劫外之春風。應今時之律呂。海神夜半看鮫珠。眼光挂在扶桑樹。喝一喝。
結制上堂。煖氣相接。正在斯時。深深冷灰裡。撥著星兒之火。向死柴頭上。發機燎起互天烈焰。燒却舜若多神面皮。敢問諸人。作麼生回避。擲拄杖下座。
上堂。達磨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眾。作麼生說箇見性成佛底道理。良久曰。幸是無瘡勿傷之也。
結制上堂。蠟人為驗。始於今日。九十日中。推功辨的。黃面老瞿曇。結住布袋頭。百萬人天咸皆受屈。松隱結制總不恁麼。以手作搖櫓勢曰。山僧即今駕無底鐵船。普請大眾。同入大圓覺海遊戲去也。喝一喝曰。看取定南鍼。
歲旦上堂。元正啟祚。萬物咸亨。驀拈拄杖曰。拄杖子昨夜抽條。今朝吐蕊。花開五葉。香徧大千。且道。還當得新年頭佛法也無。卓拄杖一下。喝一喝。
臘八上堂。明星一見出山來。剛道孃生兩眼開。不是髑髏乾得盡。爭知春色上桃腮。
上堂。德山棒臨濟喝。拈放一邊。諸人脚跟下。道將一句來。以拄杖畫一畫曰。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示眾。佛是眾生界中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中不了事人。若欲決了此事。但向十二時中四威儀內。折旋俯仰。與人酬酢處。看是甚麼道理。忽爾妄想滅。知見忘。突出自家一段光明。洞徹十虗。無絲毫隔礙。始知佛與眾生。本性平等。一身清淨多身清淨。一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無一塵不是真如境界。無一剎不是解脫道場。所以永嘉道。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供如來合。斯言豈欺我哉。
示醫士。話頭一則耆婆藥。大藏諸經和劑方。抹過二途開口笑。不勞鍼砭起膏肓。
化燈油。劫初一點光明種。猛烈工夫拶出來。瀉入碧瑠璃裡去。三千諸佛笑顏開。
洪武初。以有道徵。未幾以病還。甞曰。學佛法人。無徒恃見地。一知半解。濟得何事。顧力行何如耳。戊辰四月十四示寂。塔全身於松隱。
金華府清隱蘭室德馨禪師
義烏方氏子。年二十五。投伏龍祝髮。執侍數載。始徧參諸方。久之歸覲千巖。至正壬辰。乃結茅城西。榜曰清隱。會巖遷化。後出主聖壽。蘇平仲甞過訪。寒溫外不措一辭。蘇曰。千巖老師見客。口如懸河。師今默然何也。師曰。道無隱顯。焉有語默。昔吾先師未甞不言。然而未甞言。今吾未甞言。然而未甞不言也。蘇乃擊節稱賞。洪武壬子十一月十四日示微疾。集眾訣別。端坐而逝。留龕七日。顏色如生。茶毗。五色舍利無數。世壽七十。僧臘四十有六□□□□□。
杭州府天龍水菴無用守貴禪師
婺州甄氏子。十八歲。投康侯山芟染。泰定間遊逝西。適千巖居龍華。師叩之。默有所契。龍華去天龍密邇。大道平。力圖起廢。挽師與巖主之。會巖去義烏。師與俱焉。至正丙戌謁中峰。羣疑頓釋。旋居嘉禾。一夕夢大道曰。我已棄人間世。師驚疑。拏舟訪之。由是復主天龍。辛丑八月一日。忽索筆書偈曰。一蝸臭殻。內外穢惡。撒手便行。虗空振鐸。天龍一指今猶昨。擲筆而逝。行省丞相達識鐵木爾。為主後事。築慈濟堂院於天龍西岡。奉全身瘞焉。師生平不畜長物。寒暑一衲。律身甚嚴。甞墮一齒。弟子函櫝中。生舍利五色。世壽七十有二。僧臘五十有五。
金華府華山明叟昌菴主
浦江人。縛茅里之華山。往謁千巖。巖示以入道旨要。旋歸晝夜孳孳不怠。一日忽辭眾說偈曰。生本無生。滅亦無滅。撒手便行。長空片月。語畢端坐而逝。時洪武丙辰十月三日也。
江寧府天王山般若法秀禪師
甞居婺之聖壽。為第一座。元大德末。棲遲此山。至正甲午。明洪武主渡江。單騎入山。與話相契。時遣繆總制者送供焉。師久之遊廬山。莫知所之。而所居佛龕亦蕪矣。洪武丁卯。上憶其事。詔工部侍郎黃立恭諭之曰。然渡江來曾謁法秀禪師與語。卓有識見。今其亡矣。爾可選一辦道僧。即舊地。重新創建一菴。以見朕意。立恭乃舉僧紹義引見。受命而去。于其山蓮菂上立菴。賜名般若禪院。左春坊鄒濟。作般若禪院記。紀其事甚詳。
高仰友禪師法嗣
鎮江府金山慈舟濟禪師
西竺作禮曰。某甲拏得賊來。請和尚決斷。師曰。贓存甚麼處。竺拍案一下。師往復徵詰。復曰。諸佛不說。列祖不傳。除却搖脣鼓舌瞚目揚眉。還我到家一句來。竺默然。師曰。去聖時遙。尚有此子善自護持。
一峰寧禪師
西竺呈見解。師為勘驗。示偈曰。青山疊疊雨濛濛。師子金毛撥不鬆。我也自知時未至。十回放箭九回空。
白蓮安禪師法嗣
湖州府碧巖空谷景隆禪師
姑蘇洞庭黿山陳氏子。初見嬾雲。後於虎丘。禮石菴祝髮。會菴遷靈隱。師相隨七載。因往天目。禮祖塔。憩錫歲餘。忽有省入。還嬾雲。雲為助喜。後住碧巖。
僧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曰。此問最親切。曰覿露堂堂時如何。師曰。途路未為真。曰南人如問雪。我道是楊花。師曰。喚鐘作甕又爭得。
晚年於西湖修吉山。卜地為生壙。築室以居。名曰正傳塔院。復自製塔銘。其略曰。嗚呼死生一夢。骨塔奚為。葢表佛法流芳。靈蹤不斷。即幻明真。以致佛祖命脈。源遠流長矣。幻身雖滅。佛性不遷。後之來者。見窣堵峻嶒。峰巒蒼翠。鳥鳴喬木。泉瀉幽巖。不馳外境。不執內心。盡忘愛惡。陶然泰和。始知法界為身。虗空為口。萬象為舌。晝夜說法。未甞間歇。於此見得明透得徹。如醉忽醒。廓然領悟。便見佛祖不曾涅槃。老僧不曾圓寂。大圓鏡中。覿面相見。西來祖意。兩手分付。如古師嗣雲門。青師嗣太陽。無前後無去來。大千沙界。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嬾雲和尚。是景隆受業師之受業師。景隆心法。受印可於嬾雲。即南極安禪師也。得臨濟正傳二十世。上泝天真。則無極源。雪巖欽。前後嗣法亦無定規。理貫古今詣實為至。銘曰。廓周法界。空蕩無涯。群靈昇墜。恒無已時。佛祖垂應。為導為師。宿膺微幸。值斯化儀。不善弘道。隨力所宜。卒於武林。骨窆山崖。窣堵奠安。山同壽期。以幻歸幻。有為無為。成住壞空。斯道坦夷。正統八年癸亥春。景隆五十二歲。其所著有空谷集。尚直尚理編。
福林度禪師法嗣
江寧府天界古[矢*出]俊禪師
姑蘇松陵人。年十三。投越州日鑄寺出家。十五祝髮。受具戒。首謁石屋珙。次見三衢嬾。牧得禪定工夫。復往叩古梅於高仰。禮拜起依實供通。梅打趂出。如是三度被打。遂結伴歸里。立限壁觀九年。每三年燃一指。歷燃三指。一日忽然瞥地。乃往參福林。法戰相契。遂留首眾。時年二十八矣。眾推出世。師遁跡出山。留偈曰。半載相依唱祖機。幾番談道奉嚴威。出山便說歸時路。又是重添眼上眉。韜光巖壑三十餘年。有平生最愛隈巖谷。三十年來嬾送迎之句。洪武間。奉旨剃度千僧。至繁昌。眾請東廬山開堂。
示眾。禪之一字。亦是強名。云何曰參。在信而已。擬議即乖。開口即錯。若是發心不真。志不猛利。者邊經冬。那邊過夏。今日進前。明日退後。久久摸索不著。便道佛法無靈驗。却向外邊記一肚抄一部。如臭糟甕相似。是者般野狐精。直饒到彌勒下生。有甚交涉。真正道流。若要脫生死。須透祖師關。祖關透生死脫。不是說了便休。要將從上諸祖做箇樣子。趙州四十年不雜用心。為甚麼事。長慶坐破蒲團七箇。為甚麼事。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為甚麼事。乃至歷代真實履踐。尅苦勵志。為甚麼事。山僧今日口喃喃地。引古驗今。為甚麼事。諸禪德。既有從上不惜身命積功累德妙悟親證底樣子。何不發大勇猛。起大精進。對三寶前深發重願。若生死不明。祖關不透。誓不下山。如是發頭。截斷千差路頭。不與萬法為侶。向長連牀上七尺單前。高挂盋囊。壁立千仞。寬立限期。急下手脚。盡此一生做教徹去。若辦此心。決不相賺。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虗也。永樂丁亥。復奉旨于天界終老焉。
大鑑下第二十六世
鄧尉蔚禪師法嗣
蘇州府鄧尉山寶藏普持禪師
萬峰付偈曰。大愚肋下痛還拳。三要三玄絕正偏。臨濟窟中獅子子。燈燈續燄古今傳。後繼席聖恩。為第二代。虗白參。師問。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汝云何會。白向前問訊叉手立。師呵曰。汝在此許多時。還作者見解。白乃發憤。至第二夜大徹。師示寂後。塔于萬峰之側。
武昌府九峰無念勝學禪師
隨州應山陳氏子。九歲從本州寶林緣受業。初謁無聞。聞示以高峰一歸何處話。遂入嵩山。苦心研究。一日有省述偈。有萬象全彰一鏡中之句。乃奮志徧參。後抵姑蘇。見萬峰。于喝下領旨。峰付偈曰。五派傳來臨濟宗。入門一喝露全鋒。老婆心切能容易。試看泥蛇化作龍。後住九峰。明洪武壬戌。孝慈皇后賓天楚王。聘諸山名衲。集於洪山。見師驚異。特留邸館。請問法要。上召見便殿賜坐。應對稱旨。禮遇優渥。欲留主京剎。師力辭。命中官送還九峰。丙子御製懷僧無念詩文一軸。命中官賷送。諭慰彌至。敕曰。前者僧無念。戒行精於皎月。定慧穩若巍山。暫來一見。此去常懷。懷之不已。遣人就見。特以松實松華供之。兼以詩文勞之。師亦以偈進曰。萬機之暇究真玄。百草頭邊大有禪。毛孔徧含塵剎土。毫端現出性中天。定回坐看雲橫谷。行樂閒觀石湧泉。林下衲僧何以報。祝延聖壽萬斯年。中官回奏。上大悅。永樂甲申。一日集眾說偈曰。世尊七十九。無念八十年。踏翻華藏海。依舊水連天。泊然而逝。奉全身塔於師子巖。諡清福廣慧禪師。
杭州府東明海舟普慈禪師
蘇州常熟錢氏子。幼出家破山。聽楞嚴。至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處有疑。往參萬峰。問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何是實義。峰劈頭兩棒。欄胸一踏。踢兩踢曰。只者是實義。師起曰。是即是。太費和尚心力。峰然之。嗣以偈付之曰。龜毛付囑與兒孫。兔角拈來問要津。一喝耳聾三日去。箇中消息許誰親。復囑曰。子當匿跡護持。莫輕為人師範。師領旨。結廬洞庭山塢。二十九年。一日過訪東明。明曰。和尚曾見甚人。師曰。見即見一人。說出恐驚人。明曰。但說何妨。師曰萬峰。明與論宗旨喜甚。乃曰。東明一席。敢煩和尚相繼也。慧旵不出月亦去也。明至二十八辭眾。廿九夜示寂。當正統辛酉六月也。師欲歸洞庭眾堅請。乃繼其席。上堂。舉僧問睦州。一言道盡時如何。州曰。老僧在你盋囊裡。師曰。者僧如出林虎。被睦州收入重網深坑裡。埋却了也。時有僧問。未審那裡是他重網流坑處。師曰。你禮拜著。僧拜起理前問。師哭曰。我爺[口*耶]我孃[口*耶]。僧罔措。師直打出。
上堂。舉僧問智門。如何是般若體。門曰。蚌含明月。曰如何是般若用。門曰。兔子懷胎。師曰。古人如此問答。饒你通身是眼。也覰不見。通身是手。也摸不著。還委悉麼。以拂作圓相曰。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
舉雪峰因僧禮拜起。峰打五棒。僧曰。某甲有甚麼過。峰又打五棒。師拈曰。前是殺人刀。後是活人劍。無奈者僧不悟。若悟。管教雪峰喫拳有分。
舉黃檗見趙州來。便閉却方丈門。州入法堂呌曰。救火救火。檗開門捉住曰。道道。州曰賊過後張弓話。頌曰。一擒一縱兩施能。戟去鎗來展大勳。彼此機關誰識得。至今疑殺李將軍。
舉巴陵示眾。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既不是風幡。向甚處著。有人與祖師作主。出來與巴陵相見。頌曰。商鞅立法太嚴酷。連累鄰邦人膽寒。如有縱橫無犯者。秦王高拱樂函關。
舉趙州訪茱萸。纔上法堂。萸便曰看箭。州亦曰看箭。萸曰過。州曰中。頌曰。季春芣苡生前徑。三月桃花茂小園。可惜芳春人不識。樹頭百舌更能言。
沈貫問。圓覺經云。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此理如何。師舉手曰。經也月也指也。貫罔措。師拍案一下曰。月落寒潭。貫有省。乃曰。吾師之道。非凡情所能測。師年臘竝尊。出世僅十載。遽唱滅。臨終說偈曰。九十六年在世。七十四載為僧。中間多少誵訛。今日一齊鎖殞。釋迦至我。有不可數老和尚。乃以拂作圓相曰。都向者裡安身。咄。擲拂而逝。當景泰康午。門人塔全身於東明左側。
蘇州府鄧尉山果林榮禪師
虗白參。師擲蒲團曰。汝試道看。白曰。只此消息。本無言說。破蒲團上。地迸天裂。師曰。且道裂後如何。白擬議。師便打出。
松隱然禪師法嗣
失錄姓氏。矢志礪行。有乃父風。常行般舟三昧。永樂丙申示寂。遺偈曰。不會掘地討天。也解虗空打橛。驚起須彌倒舞。海底蝦蟆吞月。踏翻生死大洋。說甚漚生漚滅。世壽七十有七。
金山濟禪師法嗣
建昌府新城壽昌西竺本來禪師
崇仁裴氏子。七歲出家觀音寺。年十三參一峰。執侍七載。一日聞讀清淨經有省。偈曰。幾年外走喪真魂。今日相逢逈不同。身伴金毛石獅子。回頭吞却鐵崑崙。峰寂。走見慈舟於金山。禮拜起便問。某甲拏得賊來。請和尚斷。舟曰。贓在何處。師拍案一下。舟便喝。復舉香嚴上樹話。反覆徵詰有當。乃承印可。初住劍江壽聖。寧藩致書聘師。三返不赴。僅答問道書。授慧光普照頓悟圓通之號。永樂乙酉。開法壽昌。
上堂。拈香畢乃曰。天日高明暑漸隆。榴花噴火耀庭中。衲僧眼裡真機露。無位真人覿面逢。直下知端的。擬議隔千重。要達己躬事。黃龍最上峰。便下座。
後往閩之杉關。重開福田。壬寅十月八日。忽索筆書偈曰。者箇老乞兒。教化何時了。顛顛倒倒只隨流。是聖是凡人莫曉。咄。來來來。去去去。海湛空澄。風清月皎。書畢趺坐而逝。世壽六十八。僧臘五十五。奉全身於法堂供養。
天界俊禪師法嗣
□□府東普道林無際明悟禪師
別號蠶骨。蜀之安岳通賢鎮莫氏子。年二十棄家。初習禪定工夫。後參樓山清。清舉趙州無字話。師當下有省。行住坐臥常在定中。一日坐次。忽然光明洞照。無一毫可得。占偈。有虗空包不住大地載不起之句。西江悟首座。指見無念。會念謝世。遂參古[矢*出]。禮拜次。[矢*出]謂侍者曰。者僧有福德相。拈拄杖靠椅坐。命師供說行脚。師為直敘。[矢*出]曰。你且去。我不知你者樣工夫。一日復上方丈。[矢*出]震聲一喝。拈拄杖作打勢。師呈身就棒。[矢*出]曰。我棒頭有眼。不打者般死漢。拽拄杖便出。師拱立不動。[矢*出]復還坐。驀劄問曰。大地平沉。你在甚麼處。師曰。全露法王身。[矢*出]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速道速道。師曰。不道。[矢*出]曰。因甚不道。師曰。亘古亘今。[矢*出]曰。亘古亘今即且置。你在西川。甚麼物恁麼來。師不語良久。[矢*出]曰。啞子得夢向誰說。一日[矢*出]為更號無際。師曰恁麼則無際亦未在。天下老和尚。盡向者裡成道。歷代祖師。盡向者裡成佛。即今有說佛說祖底出來。盡教伊出門去。不如某甲者裡齁齁打睡。[矢*出]笑曰。者漢此後不受人瞞去也。
走馬燈偈曰。團團馳走不停留。無箇明人指路頭。滅却心。中些子火。刀鎗人馬一齊休。門下法嗣七人。有付法偈曰。我無法可付。汝無心可受。無付無受心。何人不成就。
河南府伏牛物外無念圓信禪師
金臺高氏子。生宣德己酉。九歲出家。受具。首見無際于隆恩。有省。入天須己卯。歸牛山結茅。辛巳復詣繁昌參月幻。幻問。何處來。師曰牛山。幻曰。人在者裡。牛聻。師曰。覿面不相識。全體露堂堂。幻曰。雖然爭奈頭角不全在。師曰。某甲今日山行困。幻復拈起竹篦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上座作麼生。師曰。有勞神用。幻曰。未在更道。師便進前奪竹篦擲於地。幻軒渠大笑。師曰。某甲罪過。便作禮。幻乃撫而印之。師菴居三十載。開法伏牛。
僧問。龐居士道。一種沒絃琴。惟師彈得妙。今日請和尚彈看。師欬[口*敕]一聲。僧曰不會。師曰。鐘作鐘鳴。鼓作鼓響。曰意旨如何。師曰。馬祖去世久矣。
問。如何是即心即佛。師曰。富兒易嬌。曰非心非佛又作麼生。師曰。窮坑難滿。曰某甲不會。師曰。若道即心即佛。大似好肉剜瘡。若言非心非佛。何異灸瘡加艾。直饒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是平地喫交。且道畢竟如何。良久曰。坐來拭几添香火。粥罷呼童洗盋盂。
江寧府祖堂幽棲性天如皎禪師
四明周氏子。從正菴中芟染。往謁古[矢*出]。一夕推簾見月有省。乃曰。元來恁麼。翌旦趨見[矢*出]。便震聲一喝。[矢*出]曰。貧人得寶邪。師曰。寶即不得。得即非寶。[矢*出]曰。憑何如是。師趨前問訊叉手而立。[矢*出]曰。還我向上一句來。師遽掩耳便出。復呈偈曰。午夜推簾月一灣。輕輕踏破上頭關。不須向外從他覓。只麼怡怡展笑顏。[矢*出]為助喜。度嶺至西坑築菴。影不出山者二十年。宣德壬子。赴武林虎跑請。後應祖堂幽棲。臨終示眾曰。文章佛法空中色。名相身心柳上煙。唯有死生真大事。殷勤了辦莫遷延。大眾且道。如何了辦。良久曰。吾今無暇為君說。聽取松風澗水聲。語畢而逝。弟子奉全身。塔于菴左。壽七十。
何密菴居士法嗣
揚州府素菴田大士
僧問。補陀路向甚麼門出。士曰。上座即今從甚麼門入。僧曰。抑勒人作麼。士曰。看脚下。僧擡頭進前三步。士曰錯。僧便退後三步。士曰錯。復曰。且道是你錯。是我錯。僧曰。未舉已前。早知錯了也。士曰。正好喫棒。僧無語。士曰。若到諸方。分明舉似去。示眾。近來篤志參禪者少。纔提箇話頭。便被昏散二魔纏縛。殊不知。昏散與疑情。正相對治。信心重則疑情必重。疑情重則昏散自無。工夫斯得之矣。咄。
續燈正統卷二十七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84冊
No.1583 續燈正統 (42卷)
【清 性統編集】
續燈正統卷二十八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鑑下第二十七世
鄧尉持禪師法嗣
杭州府東明虗白慧旵禪師
楚王氏子。父為丹陽稅課司。遂家焉。幼穎悟。年十四。從玅覺湛然受業。適作務次。然問。汝在此作甚麼。師曰。切蘿蔔。然曰。汝只會切蘿蔔。師曰。也會殺人。然引頸。師曰。降將不斬。然異之。會然遷撫之疎山。師聞唯菴唱道松隱。將往見。至一小菴自誓曰。此行若不徹證。決不復回。一定六日。忽舉首睹松。豁然有省。遂返。晝夜危坐。端如鐵幢。諸方因號旵鐵脊。後抵姑蘇鄧尉。謁果林。林指令參寶藏。具迷悟由。藏曰。佛法如大海。轉入轉深。那裡泊在者裡。一日室中侍立。藏問。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汝云。何會。師向前問訊叉手而立。藏呵曰。汝在此許多時。猶作者般見解。師遂發憤。寢食俱廢。至第二夜。驀然徹證。遂述偈曰。一拳打破太虗空。百億須彌不露踪。借問箇中誰是主。扶桑涌出一輪紅。藏笑曰。時節若至。其理自彰。雖然。也須善自護持。師受囑辭去。於天目之平山堂。結侶坐千日長期。後遊安溪古道。山峰巒秀拔。遂有終焉志。一住三十餘載。影不出山。宿衲爭趨。成大精藍。宣德乙卯。敕額東明禪寺。嗣領眾重修淨慈大殿。正統辛酉六月廿七。忽集眾敘謝訣別。眾請偈。師曰。一大藏教無人看著。爭用得者幾句閒言語。廿九辰刻。跏趺而逝。茶毗。舍利無算。塔於本山東塢。壽七十。臘五十有五。
壽昌來禪師法嗣
建寧府天界雪骨會中禪師
大闡參。師問。何處來。闡曰。逼塞虗空。都無來去。師曰。既無來去。阿誰拕皮袋到者裡。闡曰。內外俱空。皮袋何有。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西來豈有意邪。師曰。臘月三十日到來。向何處安身立命。曰信脚踏翻。乾坤獨露。師乃示以偈曰。的是金毛親出窟。法輪掉轉入廛來。一聲驀地遙空吼。野犴聞之腦裂開。
道林悟禪師法嗣
安慶府桐城投子楚山幻叟荊璧紹琦禪師
蜀之安唐雷氏子。幼從玄極通受業。首參無際。一日聞版聲有省。復參壞空有賊不打貧家一段語。正統癸亥。再參無際。際問。數年以來。在甚麼處住。師曰。廓然無定。際曰。有何所得。師曰。本自無失。何得之有。際曰。者是學得來底。師曰。一法不有。學自何來。際曰。莫落空耶。師曰。我尚非我。誰落誰空。際曰。畢竟事作麼生。師曰。水落石出。雨霽雲收。際曰。莫亂道。只如佛祖來。也不許。縱爾橫吞藏海。現百千神通。到者裡更是不許。師曰。和尚雖則把住要津。其奈勞神不少。際拍膝一下。師便喝。際曰。克家須是破家兒。恁麼幹蠱也省力。師掩耳而出。至晚復召師。詰曰。汝將平昔次第發明處說來看。師從實具對。際曰。還我無字義來。師呈偈曰。者僧問處偏多事。趙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際曰。如何是汝不疑處。師曰。青山綠水。燕語鶯啼。歷歷分明。更疑何事。際曰。未在更道。師曰。頭頂虗空。脚踏實地。際乃記莂焉。壬申抵金陵。訪月溪海舟。出住後僧問。如何是天柱境。師曰。澗濶雲歸晚。山高日出遲。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額下眉遮眼。腮邊耳搭肩。曰如何是天柱家風。師曰。雲甑炊松粉。氷鐺煑月團。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海神撒出夜明珠。曰學人不會。師曰。文殊失却波璃盞。
問。如何是佛。師曰。生鐵秤鎚。曰如何是法。師曰。石頭土塊。曰如何是僧。師曰。黑漆拄杖。
景泰乙亥。遷投子。上堂。僧問。遠離皖山。來據投子。海眾臨筵。請師祝聖。師曰。鼎內長生篆。峰頭不老松。曰祝聖已蒙師的旨。投子家風事若何。師曰。提瓶穿市過。不是賣油翁。曰只如祖師道。不許夜行。投明須到。還端的也無。師曰。雖然眼裡有筋。爭奈舌頭無骨。曰趙州道。我早猴白。渠更猴黑。意作麼生。師曰。不因弓矢盡。未肯竪降旗。問和尚今日陞座說法。未審有何祥瑞。師曰。麒麟步驟丹霄外。優盋華開烈焰中。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雪消山頂露。風過樹頭搖。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師曰。神號鬼哭。曰出匣後如何。師曰。佛祖吞聲。曰出與未出時如何。師曰。無鬚鎖子兩頭搖。僧提起坐具。師便喝。僧擬議。師便打。乃曰。毒蛇頭上揩癢。猛虎口裡橫身。也須是恁般人始得。適來者僧。大似一員戰將。敢來者裡奪鼓攙旗。惜乎龍頭蛇尾。死在棒下。若解轉身活路。自然不犯鋒鋩。所以道。弄蛇須是弄蛇手。不會弄蛇蛇齩殺。復舉法燈開堂日。葢為清凉老人。有未了公案話畢。師曰。大凡宗師出世。先要拈出己見。然後方可定斷古今。看他法燈如此作略。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幻叟今日亦為蠶骨老人。有未了公案。出來為渠了却。若有問蠶骨老人。有甚不了公案。應聲便喝。他若眼目定動。連棒打出。大眾。山僧恁麼提持。且道與法燈用處。還有優劣也無。若緇素得出。許他是箇同參。
上堂。拈拄杖曰。只者些子誵譌。多少師僧。到者裡開口不得。思量不及。舉揚不出。即今落在山僧手裡。橫也由我。竪也由我。提起放下卷舒殺活。總由我。以拄杖空中點一點曰。正當恁麼時。從上佛祖天下老和尚。到者裡只得乞命有分。眾中莫有為佛祖出氣者麼。良久卓拄杖一下曰。[翟*支]瞎金剛正眼。靠倒空王寶座。汝等諸人討甚麼盌。便下座。
上堂。眾集。師斂衣就座。良久曰。大眾分明記取。便下座。
示眾。選佛場開定祖機。辨明邪正在鉗鎚。禹門浪暖風雷動。正是魚龍變化時。眾中莫有衝波激浪者麼。良久以拂子打圓相曰。機先一著。覿面全提。擊禪牀一下曰。句外一言。和聲揭露。不許停思顧佇。那容擬議分疎。眨得眼來。劍去久矣。縱饒佛祖到來。也只攢眉有分。何故。葢為非言路可通。非心識可測。若是英俊衲僧。向未舉以前。便當點首一笑。猶較些子。近世人心不古。學者不務真參實悟。惟是接響承虗。以學識依通為悟明。穿鑿機緣為參究。破壞律儀為解脫。夤緣據位為出世。以致祖風凋弊。魔說熾然。塞佛祖之坦途。瞽人天之正眼。使吾祖教外別傳之道。於斯委地。大覺世尊。於二千年外。早已識得眾生心病。預設多方。曲垂規則。故曰。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惟益多聞。增長我見。又曰。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所以結制安居。尅期取證。過三期日。隨往無礙。故知解結之有時也。諸大德。於九十日中。還曾證悟也無。已悟者且置勿論。未悟者。則此一期又是虗喪了也。若是真正道流。以十方法界。為圓覺期場。無論百日千日。結制解制。但以舉起話頭為始。一年不悟參一年。十年不悟參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盡平生不悟。決定不移此志。直要見箇徹頭徹尾真實究竟處。方是放參之日。所謂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豈虗語哉。驀竪起拂子曰。還知落處麼。幻叟今日不辭饒舌。更為諸人下箇註脚。猛火鑄成金彈子。當機揑碎乃渾圇。等閒得失俱拈却。風送潮音出海門。
師到園。見冬瓜。問園頭。者箇無口。因甚長得如許大。頭曰某甲不曾怠惰一時。師曰。主人公還替你出些力氣也無。頭曰。全承渠力。師曰。請來與老僧相見。頭便禮拜。師曰。者猶是奴兒婢子在。頭轉身拈篾縛架。師乃呵呵大笑。回顧侍者曰。菜園裡有蟲。
性空首座。請益蒙山三關語曰。蟭螟蟲吸乾滄海。魚龍蝦蟹向何處安身立命。師曰。長安路上金毛臥。曰水母飛上色究竟天。入摩醯眼裡作舞。因甚不見。師曰。五鳳樓前鐵馬嘶。曰蓮湖橋為一切人。直指明眼人因甚落井。師曰。明月照見夜行人。曰請師頌出。師曰。好與痛棒。曰棒則甘領。頌則乞師不吝。師乃大笑頌曰。當機把斷聖凡津。擬議知渠屈未伸。欲識蒙山端的旨。垂鉤意在釣金鱗。
天順丁丑。由匡廬歸蜀。韓都侯於方山建雲峰寺。迎師住持。成化癸巳三月中示微疾。眾請末後句。師展兩手曰。會麼。復曰。今年今日。推車撞壁。撞破虗空。青天霹靂。阿呵呵。泥牛吞却老龍珠。澄澄性海漚華息。泊然而逝。世壽七十。僧臘六十一。建塔天成。
雲南府古庭歸化善堅禪師
本郡昆明丁氏子。十九參栢巖。宣德庚戌。走金陵參無隱道。道示以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苦心窮究。未有所入。乙卯。抵貴州雍蘿山。入蜀。脇不至席者數年。始大悟。正統間。袖香走隆恩。參無際。際曰。子見處因甚與老僧不同。師展兩手曰。者箇非別。際頷之。一日辭際。際曰。甚處去。師曰。十字街頭訶佛罵祖去。際曰。子還來否。師曰。不違和尚尊顏。禮拜便行。初遊金臺。止大容山。復南還住金陵天界。天順間。遷皖桐浮山。
示眾。汾陽無業道。古德道人得意後。茅茨石屋。向折脚鐺。煑飯喫過二三十年。名利不干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召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吾輩貪利愛名。汩沒世途。如短販人。有少希求。便忘大果。誠哉是言。我等惟掠虗頭。妄自尊大。無明三毒。潛結于心。逆惡境緣。知無解脫。據實而論。且莫管你是知識非知識。除却一切施為動靜語默文字。生死到來。畢竟作麼生脫去。不得認著箇死搭搭。向良久處妄想。不得執著箇轉轆轆。向活脫處狂蕩。但有絲毫差別見覺。直饒你脊梁似生鐵鑄就。機辯如懸河瀉水。未免閻老子打入阿波波阿吒吒八寒八熱。萬死萬生。灼然灼然。擊拂子曰。昨夜蟭螟吞六合。虗空撲碎落巖前。復召大眾曰。珍重。
後歸里古庭。建歸化禪林。以弘治癸丑七月二十日示寂。古庭與盤龍。南北竝峙。至今二大士肉身存焉。
田素菴大士法嗣
□□府佛跡頤菴真禪師
示眾。青山疊疊。綠水滔滔。於斯會得。獨步高超。雖然。也是尋常茶飯。古人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機不離位。墮在毒海。語不驚群。陷於流俗。若向擊石火裡辨緇素。掣電光中明殺活。可以坐斷千差。壁立萬仞。諸兄弟。還知有恁麼時節也無。今時諸方說禪浩浩。盡謂脚跟點地。鼻孔撩天。究竟具正眼者。落落罕聞。所以偏正不一。各立異端。堅執己解。弗通實理。所謂正法難扶。邪說競興。古人道。信有十分則疑有十分。疑有十分則悟有十分。可將盡平生眼裡所見。耳裡所聞。惡知惡解。奇言玅句。禪道佛法。貢高我慢等心。徹底傾瀉。莫存毫末。只就未明未了公案上。立定脚跟。竪起脊梁。無分晝夜。無參處參。無疑處疑。直得東西不辨。南北不分。獃椿椿地。却如箇有氣底死人相似。心隨境化。觸著還知。打破髑髏。不從他得。豈不慶快平生者哉。
大鑑下第二十八世
東明旵禪師法嗣
江寧府東山翼善海舟永慈禪師
成都余氏子。生洪武甲戌。幼孤。見僧輙喜。一日聞生死事大。遂發心出家。奮志參尋知識。首見太初。初問。父母未生前。那箇是汝本來面目。師即從東過西叉手而立。初曰。未在更道。師曰。兩眼對兩眼。宣德丁未。出峽遊燕京。南詢至武林。謁東明問。無相福田衣。何人合得披。明便掌。師曰作麼。明又掌。師曰。一掌不作一掌用。又如何。明復掌。師曰。老和尚名不虗傳。遂展具三拜。未幾復遊金陵。正統丁巳。太監袁誠。請師住持翼善。庚申五月二十八日。東明遺偈曰。分付慈海舟。訪我我無酬。明年之明日。西風笑點頭。明年辛酉。東明如期果寂。成化丙戌師示寂。壽七十三。臘五十餘。塔於寺左。
蘇州府水心月江覺淨禪師
姑蘇范氏子。年十五。從古[矢*出]芟染。永樂壬寅。參峴山宗。後見東明。親依最久。一日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明曰。你那裡去來。師進前曲躬曰。和尚那裡去來。明便喝。師亦喝。明打出。後菴居天目。天順間。遷里之水心。成化己亥正月十九日。戒飭徒眾。說偈而逝。壽七十九。臘五十一。
天界中禪師法嗣
邵武府君峰大闡慧通禪師
建寧邵氏子。從斗峰祝髮。往參雪骨中。一夕有省。成偈曰。手把龜毛索。毗盧頂上推。三千諸佛祖。一串穿將來。旦詣丈室見中。中曰。還我話頭來。師復衝口曰。坐斷恒沙界。全心一物無。浮雲都散盡。獨耀一輪孤。中可之。後住君峰二十餘年。清遠之風。從化者眾。弘治辛酉二月十七日。集眾說偈曰。人生七十古來稀。更添一歲事尤奇。若問老僧何處去。虗空獨露笑嘻嘻。沐浴更衣。趺坐而逝。
投子琦禪師法嗣
順天府涿州金山寶禪師
參楚山。山問。面南看北斗。且道明甚麼邊事。師曰。和尚合取口好。山曰未在。師曰。瞞別人即得。山曰。如何是透關眼。師振聲一喝。山曰。向上一機又作麼生。師曰。青天日卓午。山曰。未夢見在。師曰。木童拈玉綫。石女度金鍼。山曰。轉身一句速道速道。師曰。雨添山色秀。風來竹影移。山拈拄杖。師便喝。拂袖而出。山曰。放汝三十棒。師轉身作禮曰。謝和尚慈悲。山曰。子雖有滔天之浪。且無湛水之波。師俛首默然。山肯之。
□□府唐安湛淵奫禪師
依楚山最久。一日入室次。山問。如何是至理一言。師曰。有口說不得。山曰。松風流水。為甚麼却說得。師曰。為渠無口。山曰。你道他說些甚麼。師曰。和尚適來問甚麼。山曰。祇如絕音響處。還有說也無。師曰。有則灼然有。只是聞不及。山曰。聞即且置。你道他說箇甚麼。師乃竪起拳頭。山曰。還有聞得及者麼。師以手指香爐曰。是渠却聞得。山曰。因甚渠却聞得。師曰。為渠有耳。山曰。汝亦有兩耳。為甚聞不得。師曰。雖然聞不得。瞞他一點不得。山曰。放汝三十棒。師便禮拜。
襄陽府大雲興禪師
久侍楚山。一日山出郡歸。眾途迎。山曰。我不曾下山。亦未甞出郡。且道甚處去來。師曰。大眾久立。請和尚回寺。山曰。那裡是寺。師曰。鐘聲響得好。山呵呵大笑。師便禮拜。後山付偈曰。躬自西州定宗旨。親從投子付袈裟。他年出世提綱要。不立孤危是作家。
順天府房山石經海珠祖意禪師
掩關次。一日楚山到關前。擊門一下曰。請關主相見。師斂手鞠躬而立。山曰。趙州無字作麼生。師曰。只為婆心切。肝膽向人傾。山曰。不涉有無時如何。師曰。某甲到者裡却不會。山曰。待汝出關。與汝一頓。師曰。某甲即今亦不在關內。山指關門曰。爭奈者箇何。師便喝。山曰。天氣炎烝。善加保護。師便禮拜。
□□府長松大心真源禪師
三池張氏子。謁楚山問。從上佛祖言不及處。行不到處請師直指。山拈拄杖曰。聻師便喝。山便打。師又喝。山又打。師便禮拜。一日室中侍立次。山曰。向父母未生前。道一句來。師曰。道不得。山曰。因甚道不得。師曰。他沒口。山曰。大好沒口。師曰。謝師答話。
□□府松藩大悲崇善一天智中國師
彭縣人。體貌奇異。年十二。從月光受業。後居松藩。一日楚山過其廬。師述悟由。山曰。如何是無字意。師曰。出匣吹毛劍。寒光射斗牛。山曰。趙州因甚道無。師曰。波斯嚼氷雪。不覺齒牙寒。山曰。拈過有無。如何湊泊。師曰。夜深誰把手。同共御街遊。山曰。向上奇特一句作麼生。師曰。秋夜家家月。春來處處花。一雙青白眼。何用撒泥沙。山印可之。
□□府中溪隱山昌雲禪師
參楚山。山問。汝名甚麼。師曰昌雲。山曰號聻。師曰隱山。山曰。雲在山中隱。如何又出山。師曰。只因夜來鶴。帶過嶺頭關。山曰。化為霖雨時如何。師曰。徧潤寰區。山曰。忽被猛風吹散時如何。師曰。依舊青天白日。山呵呵大笑。
順天府房山石經豁堂祖裕禪師
成都巨氏子。久從楚山遊。一日山閱經次。師詣前曰。和尚看底是甚麼。山喝一喝曰。你道是甚麼聻。師亦喝。山舉起經曰。百千三昧無量妙義。皆從者一卷經流出。且道者一卷經。從甚處得來。師彈指一下。山便休去。
□□府三池月光常慧禪師
簡州李氏子。參楚山。山曰。久聞上座甞覽大藏。是否。師曰。和尚莫謗某甲好。山曰。白底是紙。黑底是墨。畢竟如何是經。師曰。和尚太殺不本分。山曰。作麼生是不本分底道理。師曰。經聻。山曰。似即似。是即未是。師便禮拜。
□□府翠微悟空禪師
關西人。久依楚山。一日入室次。山問。踏翻大地無寸土。徹底窮源事若何。師曰。有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山曰。還假履踐功用也無。師曰。履踐則不無。功用即不可得。山曰。只箇不可得處亦不可得。子又作麼生。師擬進語。山震威一喝。師曰。恩大難酬。便禮拜。
江寧府高座古溪覺澄禪師
蔚州人。從雲中天暉昶芟染。閱大藏歷五寒暑。於無字話染指。乃叩月溪。復往投子見楚山。親炙久之。得盡其旨。隱固始之南山有年。明天順間。住金陵高座。
結制小參。三條椽下坐堆堆。把定身心若死灰。撥出爐中些子火。驚天動地一聲雷。還有不惜眉毛者麼。良久乃曰。有時三世諸佛。與火爐說法。覓火和煙得。有時火爐說法。三世諸佛諦聽。擔泉帶月歸。於斯會得。芥子納須彌也得。須彌納芥子也得。正眼觀來。兩箇火爐。三世諸佛。結住于青州布衫。一粒芥子。百億須彌。收歸於雲門胡餅。兩堂雲水穿又穿不得。齩又齩不得。大眾。正當恁麼時。畢竟作麼生。還會麼。拍案曰。眉間拶出金剛燄。露柱燈籠盡放光。成化癸巳八月九日。集眾訣別。端坐而逝。少頃眾泣。師復開目曰。不須如是。復瞑目長往。
珪菴祖玠侍者
因病次。楚山入寮躬視。時值心上座來。山顧師曰。如何是心。師曰。開口不容情。山曰。未在師返顧心曰。何不禮拜和尚。心便就禮一拜。山休去。後病革。有痛苦聲。山曰。平日得力句。到者時節。還用得著麼。師魁首。山曰。既用得著。又呌喚作麼。師曰。痛則呌。癢則笑。師曰。只如三寸氣斷。向何處安身立命。師曰。雨過天晴。青山依舊。山曰。從今別後。再得相見否。師曰。曠劫不違。今何有間。山曰。恁麼則子不曾病耶。師曰。病與不病。總不相干。山復執師手曰。者是甚麼。師便合掌曰。某當行矣。振身端坐而逝。
廣善潭禪師法嗣
鳳陽府槎山護國無用文全禪師
濟南商河劉氏子。年十九。投靈巖祝髮。初見月天。次參別傳有省入。傳問。虗空粉碎。大地平沉。汝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師曰。昨夜泥牛吞皓月。今朝木馬吐清風。傳曰。一歸何處聻。師曰。一自白牛歸雪嶺。直至如今不見蹤。傳頷之。復往金山。謁無極。極囑師見寶月。月問。有草鞋錢麼。師曰。青山不露頂。曰如何是應物現形。師曰。孤光明月普天輝。萬象森羅全體現。一日月入堂坐次。呌曰。寒寒。師便搬火爐向前。月曰。如何是火爐邊事。師敲火爐三下。月微笑而出。入室次。月拈拄杖子。者是拄杖子。且道主在甚麼處。師奪拄杖擲地。叉手而立。月曰。看者漢撞却拄杖子了也。師拂袖便出。月為印可。後出世槎山。
上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本無言。因言顯道。今來龍象交參。諸山共處。感皇上之洪恩。賢士大夫之護佑。安立禪期。助斯聖化。命山僧舉揚宗眼。令末運得種善根。雖然。猶未是衲衣下事。且作麼生是衲衣下事。
僧問。三乘即不問。直指事如何。師曰。雙峰頂上鶴棲樹。九龍山下鳥啼花。曰西來祖意蒙師指。東土相傳事若何。師曰。嶺上青松千古秀。澗邊流水萬年清。
問。如何是白水境。師曰。一片荒田堆四野。三間茅屋壯諸山。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白虎頭邊天子廟。黑龍潭上帝王基。曰人境兩忘時如何。師曰。蘇武不知青羝意。七郎常恨白鴉歸。僧禮拜。師拍案一下。
江寧府崇福大慧覺華禪師
維揚劉氏子。初見海舟有省。復參寶月於繁昌。獲印證。住後上堂。舉拂子曰。威音那畔只是者箇。如今目前也只是者箇。若喚作拂子。瞎却人天眼目。不喚作拂子。亦瞎却人天眼目。大眾。畢竟喚作甚麼。若也直下見得。便知迦葉微笑。得紹如來傳燈。二祖覓心。堪續祖宗正脈。驀竪拂子曰。還見得麼。良久曰。千聖不能識。擊拂子下座。
河南府伏牛翠峰德山禪師
關陝西夏人。幼質朴。年三十始出家。從雲南牛首海為弟子。海寂。師得遍參。而礙膺之物。終苦未除。因古峰指參寶月潭。潭曰。子期心固遠。特欠一番徹骨在。過此從死中活來。向人出言吐氣。始有著落。不然。總沒交涉也。師聞。於是入伏牛。苦心六年。始得大悟。出世瓣香。為潭公拈出也。異日在都門吉祥時。以眾廣。朝廷聽讒言致怒。師為捨眾。歸伏牛。眾益盛。說法凡三十年。一日謂眾曰。歸歟歸歟。吾北人歸化首丘願也。遂還京居延壽。未幾示寂。年八十有一。弟子奉全身。瘞於寺普同之後。有贊師像曰。有風斯清。有月斯明。猗歟翠峰。玉振金聲。
大岡澄禪師法嗣
杭州府天真毒峰季善禪師
鳳陽吳氏子。父宦遊廣東雷陽而生。年十七出家。初遇源明。明示以無字話。師當下便能領解。舉陳明。明曰。我二十年看箇無字。如蚊子上鐵牛。子纔學做工夫。便有許多知見。復曰。觀子根器雖異。切莫被人哄去作長老。悞汝大事。師蒙誨。誓此生以悟為期。正統壬戌。入川參無際。會際赴召入京。遂掩關。關中不設臥具。惟置小凳。昏重并去凳。一日聞鐘聲有省。說偈曰。沉沉寂寂絕施為。觸著無端吼似雷。動地一聲消息盡。髑髏粉碎夢初回。其時適際遷化。遂依月溪。溪曰。佛法不是鮮魚。怕爛却那。日惟東敲西擊。暗垂勘驗。一日侍溪園中坐次。溪曰。你向來看甚麼話頭。師曰無字。溪曰。如何是無。師曰。如今看來。恰似口金剛王寶劍。溪曰。如何是金剛王寶劍。師曰。寒光燄燄。耀古騰今。溪曰。還我劍來。師曰。擬動則犯他鋒鋩。溪曰。橫按當軒時如何。師曰。佛來也殺。祖來也殺。溪曰。老僧來聻。師曰。亦不相饒。溪曰。殺後如何。師曰。且喜天下太平。溪曰。畢竟如何是無字意。師曰。贓賊分明。溪曰。賊即且置。還我贓來。師曰。六六三十六。溪曰。未在更道。師曰。夜短睡不足。日長饑有餘。溪曰。牛過窓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師曰。了無一法當情。瞥爾通身露地。溪曰。你即今向甚麼處安身立命。師曰。何處不稱尊。後辭溪。抵浙掩關天目萬峰菴。月溪亦蒙旨欽賜歸金陵大岡。遣書召師付囑。師適因事他出。溪臨委息。命送衣拂[由/廾]之。師住山凡四十餘載。天順間。建西湖之三塔。洎天目之招明。吳山之寶蓮。南山之甘露。成化初。掩關石屋。後住慈雲嶺天真。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前江潮急魚行澀。後嶺峰高鳥泊難。
僧請益曰。高峰道。海底泥牛銜月走。巖前石虎抱兒眠。鐵蛇鑽入金剛眼。崑崙騎象鷺鷥牽。此四句內。有一句。能殺能活能縱能奪。若人檢點得出。一生參學事畢。未審是那一句。師曰。待汝悟即向汝道。曰不會。師曰。不見道。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
示眾。寶劍全提日用中。高揮大抹肯從容。卷兮魂膽迎風喪。舒也髑髏徧地橫。萬死萬生渾不顧。一鎗一騎便收功。趙州性命分明也。血刃參天不露鋒。以拂子拂一拂曰。虗空廓徹無消息。萬里無雲天漢碧。拶得須彌入藕絲。彌勒釋迦齊叫屈。倒騎鐵馬逐西風。驚得泥牛從海出。諸仁者。若作奇特會。孤負己靈。不作奇特會。抱贓呌屈。且作麼生會。良久曰。解藏天下於天下。始見林梢挂角羊。
成化壬寅。示寂於天真。塔建本山。
太原府五臺山普濟孤月淨澄禪師
西河張氏子。首參月溪。溪令看趙州無字話。三日有省。溪異之。復入蜀。獨居飛雪山三年。一日炊飯定去。覺時飯已成醭。以地坐久。足為冷濕所侵。不能起。得人荷至後山調息始愈。一日坐木上。聞爆竹聲。豁然大悟。自是一切時中。洞然明妙。謁廣福呈所得。福問。大死底人却活時如何。師曰。眉毛橫眼上。鼻孔大頭垂。曰大地平沉虗空粉碎。汝又向甚處安身立命。師曰。雲消山巖露。日出海天清。明天順丁丑。還清凉。代王延詣內掖問道。尊禮之。令旨建寺於華嚴谷。額曰普濟。命師住持。有山居偈曰。甘貧林下思悠悠。竹榻高眠枕石頭。格外生涯隨分足。都緣胸次一無求。自住丹崖綠水傍。了無榮辱與閒忙。老僧不會還源旨。一任山青葉又黃。臨寂坐脫於本山。
江寧府大岡夷峰寧禪師
付法偈曰。祖祖無法付。人人本自有。汝證無授法。法法無前後。
潼川州蓬溪智林天淵福湛禪師
以勤苦入道。獲記月溪。及開堂弘化。大為楚蜀禪學所歸。壽七十七。寂時。有倒騎鐵馬吼西風。明月清風一樣同之句。葢辭世偈也。有天淵錄二卷。行世。
續燈正統卷二十八
3.如意妙宝珠回向偈:皈依上师佛法僧见闻受持大藏经一心念佛极乐去乘愿普度如母众和谐中国从我做起
心和人和普天下和爱国爱教和乐有情 圆成喜乐 极乐佛乐
团结一心凝结共识奋力前行早日实现中国梦世界梦法界梦萨度萨度萨度
4.如意妙宝珠祝福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最大的利何在?诸君请看——佛经有大利!承佛神力。愿您平安!愿您喜乐!愿您马年马到成功!愿您早日解脱成佛!嗡嘛呢叭咪吽实现中国梦世界梦法界梦梭哈。萨度萨度萨度。
5.如意妙宝珠生活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佛声皆入耳耳闻目睹返闻自性了不可得无所有。。。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佛事尽关心心大欢喜普利有情无勤任运毕竟空。。。
<font STYLE="word-wrap: word-break:" COLOR="#.如意妙宝珠感悟偈:(1)嗡啊吽舍喇嘛亲南无上师三宝尊愿行具足菩提心清净光明任运显常乐我净转法*轮(2)明心十法界见性了无痕空乐悲无住念念转法*轮(3)佛在我心我在佛心心心相印本来一心(4)众生见我如见佛我见众生皆如佛佛佛光明常照我我心光明常照佛(5)愿我愿力遍法界上师三宝悉皆闻慈悲喜舍护念我念念成佛转法*轮(6)愿我愿力遍法界如母有情悉皆闻慈悲喜舍利众生常乐我净转法*轮(7)诸佛菩萨护念我&乃至究竟菩提果与您同愿度众生与您同样成佛果
7.如意妙宝珠演绎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处处惹尘埃
诚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众生与我等皆共成佛道
。。。。。。。。。。。。。。。。。。。。。
顶礼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皈命三宝三根本。乘佛威神。一心祈请慈悲哀佑加持护念我等四众佛子并所有如母有情心皈上师三宝。真发菩提心。我愿作佛。我当作佛。我
必作佛。我能作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众生无边我愿度。我当度。我必度。我能度。烦恼无尽我愿断。我当断。我必断。我能断。法门无量我愿学。我当学。我
必学。我能学。佛道无上我愿成。我当成。我必成。我能成。自然开示悟入。我与无边如母众。本来即是正觉尊。了达如是之自性。常住无上菩提心。菩提自性本来
清净。善用此心。直了成佛。啅抧吒吒罗啅抧 卢呵隶 摩诃卢诃隶 阿罗 遮罗 多罗 莎呵
&唵 妹怛隶野 娑缚贺
&唵菩提吉打母得巴达雅弥
&&嗡补达至达盘则二沙玛雅阿吽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 顿忘人法解真空 &如来味重重句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南无如来会上佛菩萨
&纳谟薄伽伐帝钵唎若波罗蜜多曳怛侄他
&&唵纥唎地唎室唎戍噜知三蜜栗知佛社曳莎诃
&&纳玛赞礼班匝扎卓达雅
&合勒合勒帝查帝查
&班达班达哈纳哈纳阿玛热得吽帕的
&唵乌伦尼娑婆诃
&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奇哉佛陀无量光
&右侧至尊观世音
&左侧勇识大势至
&无量诸佛菩萨绕
&稀有无量之安乐 名为极乐彼世界
&祈愿我等命终时
&不隔他世即往生
&面见彼佛阿弥陀
&如是我发之此愿
&祈祷十方佛菩萨
&加持无碍得实现
&阿哇波达呢梭哈(索达吉堪布译此文乃门杰多吉活佛十三岁时
&于藏历火鸡年四月初七日亲见本尊主眷之际
&无量光佛亲宣)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婆毗
&枳多迦利 梭哈
&&伊提履伊提泯伊提履阿提履伊提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
泥履 楼醯 楼醯楼醯楼醯多醯多醯多醯 兜醯 耨醯 &唵阿尾啰吽佉左洛
&摩诃斫迦罗嚩吽团结一心凝结共识奋力前行早日实现中国梦。世界梦法界梦。
萨度 &萨度
&&&&&&&&&&&&&&&&&&&&
本师传法偈: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明心十法界 &见性了无痕
&空乐悲无住
&念念转法轮
&&&&奉至仁至慈本师之圣名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 护念一切如母有情喜极佛乐 实现中国梦 世界梦
法界梦耶所哈 &萨玛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铝阳极氧化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