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一个双人小游戏大全闯关是一个人闯关的,然后特别容易死,每死一次,智商就会减50

超现实主义画家安东尼·布朗绘本大师课
“求门票!亲,怎么才能得到一张见面会的票!”288元、350元、800元……礼包门票抢购一空。这可不是年轻人的追星会,而是一群专业读者去看一个画童书的爷爷!
&&&&北京阅读季,最火热的当属安东尼·布朗的读者见面会。安东尼·布朗,广大绘本爱好者心中的大师,以超现实主义风格闻名,横扫图画书世界各种大奖。三场北京见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教师、200多绘本创作者、500多普通读者……有的连夜坐火车,拖着拉杆箱来会场;有孕妇把听大师的演讲当作最好的胎教;还有很多全职妈妈带着珍藏的图书,全程用流利的英文交流。最后一场记者的小型交流会,原定一个小时,结果延长了一个半小时还无法结束。前台的工作人员嗓子都哑了,不停地对闻讯而来的读者道歉:“对不起,小熊没有了,大猩猩没有了,库存全都没有了。”
&&&&出生于1946年的安东尼,按照中国人的算法,已是古来稀的年纪,却非常年轻而有活力。他身材不高,修身的棉质浅色衬衣和白裤子,让他保持良好的身材显露无遗,又不突兀。他说话的时候,温和谦逊,也不乏幽默。北京阅读季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天哪,七十岁了,他的眼睛好像会放电,太迷人啦。”另外一个记者说:“采访完后,我心怦怦跳,想马上转行做绘本图书编辑!”
&&&&启发文化从《我爸爸》开始,陆续出版了19本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发行200万册,光是《我爸爸》就卖了100万册。很多人是从《我爸爸》、《我妈妈》这本书开始接触安东尼·布朗的。有一个新闻出版局的领导问:“为什么没有《我爷爷》?”安东尼·布朗大笑,我的女儿快要生孩子了,我现在可以画一本《我爷爷》!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安东尼告诉你,就是玩,你不会玩,就和孩子一起玩!
&&&&安东尼说他小时候画的并不比其他孩子好。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人们长大以后,创造力却消失了。只有少数人依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自由行走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绝大部分人却只是正常、无聊、无趣的大人。还好,有绘本,你可以再次找回童年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安东尼·布朗的创作秘籍
从5岁到70岁一直在玩形状游戏
“烦透了(fen&up)”——这是30岁的安东尼在他的第一本图画书《穿越魔镜》的第一页写下的词。
&&&&安东尼·布朗小时候就梦想成为画家,不过不是给孩子们画绘本,而是“画那种人们会挂在墙上的画”,“我在伦敦上艺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我很不喜欢平面设计,它也不喜欢我。我感觉这个课程想培养的人是做广告公司的那些人,而不是真正地画画、把手弄脏的人。”从艺术院校毕业后,他从事过不少工作,当过老师、在医院画人体解剖图和设计贺卡,1976年,30岁的安东尼已经是一位技巧成熟的画家,但是他感到厌烦。
&&&&他画了一面镜子,这个魔镜为烦透了现实的人打开。跨过魔镜,里面是一个颠倒的世界,狗牵着人散步,老鼠追着猫,海报上的狮子冲出画面,天空是画笔刷出来的,唱诗班的孩子如同雨点一样从天而降。这就是他的第一本书《穿越魔镜》。虽然这本书没有让他出名,赚的钱也不够生活,但是他发现这是一个让他喜欢的工作,从此画下去。第二本图画书是《在公园里散步》,也不是一本成功的图画书,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本给大人看的图画书,而不是一本给儿童看的图画书,甚至还有人嘲笑他是在“作一次以自我为中心的旅行”。当然今天人们颂扬这是一部杰作。直到1984年出版《大猩猩》,安东尼一举成名,获得凯特格林威及艾米克两项大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工作,人们付钱给我让我做我小时候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又付钱让我到中国来。”
&&&&安东尼·布朗继承了超现实主义描绘梦境和幻象的风格,将马格利特、达利等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转化为天真无邪。《穿越魔镜》好几幅图画和马格利特的名画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又进行了解构和变形。比如马格利特有一幅名作《禁止复制》,一个男子站在镜子前,镜子里出现的却是背影而不是男子的脸,给人一种神秘、怪诞甚至惊悚、不安的感觉。安东尼将之转变为一个烦恼的孩子,面对魔镜,魔镜里出现的也是他的背影,当男孩穿越了墨镜回到家中,镜子里出现了他的笑脸,说明男孩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这本书的封面,镜子里男孩和现实中的男孩的脸全都面向读者,将压抑的情绪化为舒畅和开放。
&&&&安东尼·布朗甚至有两本书《形状游戏》、《一起玩形状游戏》,就是直接告诉读者怎么玩这个游戏。从事美术教育的李有有说,形状游戏这本书绝对脑洞大开,思维发散太经典了,兼具教育意义又不失趣味性。绘本爱好者叶敏说,她的孩子特别喜欢《形状游戏》,激发了他天马行空的的想象。
&&&&《一起玩形状游戏》是安东尼和妻子汉纳·巴托兰一起玩出来的。汉纳·巴托兰是丹麦插画家,他们还没有结婚的时候经常通信,发现彼此小时候都玩过形状游戏,在信中他们就玩形状游戏,一个人随手画一个形状,寄过来;另一个人添几笔,变成另一个图案,邮寄回去。他们结婚以后一起散步,有的时候安东尼会说“带着线条去散步吧”,他们在森林中捡到一根树枝,添上几笔,就变成了蝴蝶。
&&&&安东尼·布朗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威利系列,其中一书叫《威利的画》,跟16位艺术大师的代表作玩形状游戏,甚至把《蒙娜丽莎》变成了大猩猩。
&&&&比较温馨的小熊系列也是一个形状游戏,比如《小熊的童话大冒险》中小熊拿着一支画笔走在森林中,突然窜出三只小猪里的大灰狼,小熊不慌不忙地说:“你看这是什么?”它画了一个简单的线条,下一页,线条变成了大野猪。除了大灰狼,小熊还遇到了巨人、女巫、三只小猪,小熊都用画笔战胜恶意、甚至化敌为友。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中国的神笔马良,但是小熊的童话大冒险,巧妙地对经典童话进行解构,同时又是那样无邪、安全、充满趣味。《小熊的童话大冒险》还隐藏了很多经典童话的细节,有灰姑娘的水晶鞋、白雪公主里的毒苹果、小红帽里的红斗篷……他在书中和读者玩捉迷藏,也是隔着时空和自己的童年玩游戏。
&&&&1&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玩得很好,大人却不会
&&&&“您是从哪里得到创作的灵感?”这是读者问得最多的问题。
&&&&安东尼·布朗说,就是从和你们同样的地方,比方小时候看过的书、做过的游戏。
&&&&安东尼·布朗五岁的时候,经常和哥哥玩一个游戏,安东尼说:“我曾经以为这是我们发明的,后来我发现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在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一个人随意画一个形状或者线条,另一个人在此基础上添几笔,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有点像一个画画的接龙游戏。安东尼把它叫“形状游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但是本质、核心是创造力。”安东尼说他发现孩子们总能把形状游戏玩得很好,成年人却感叹画不出来、不知道怎么画。
&&&&这次来北京,安东尼带来了一幅画,是他童年唯一留下来的一幅画——一双腿在孤独地走,鞋子里画了一个海盗。他说:&“向孩子们展示这幅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画得并不比他们好,所有的孩子都是会绘画的。但是当孩子们长大之后,他们就觉得自己不会绘画了,这是为什么?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幅画有点像在玩形状游戏,这个腿有点像那个形状,画上海盗就好像把这个图画变形了。”
&&&&实际上,安东尼认为自己一生都在画着童年的这种画,只不过是更复杂一点的版本。
&&&&2&烦透了,就来玩游戏,玩成艺术家
&&&&所有的艺术家都在玩形状游戏
&&&&形状游戏对安东尼的职业生涯是如此重要,他甚至认为所有的艺术家实际上都是在玩形状游戏:“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就发现毕加索也在玩形状游戏,他用的技巧就是把一个事物看起来好像另外一个事物。&事实上达·芬奇也在玩形状游戏,达·芬奇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他说如果你去看一段很老很旧的墙,看它的裂缝、看它上面的污渍,如果你看的时间足够久,然后你就会发现有怪兽、战争、各种景象,整个世界都可以从这个墙上的痕迹里面看出来。&&&&&还有人说在文学世界里,事实上只有七个故事,作家在讲故事的时候,实际上是以某种方式来对这七个故事进行变形。
&&&&我认为当一个人画一幅画、创作一个故事或者是作一段曲的时候,实际上他都是在玩形状游戏。”
3&把童年记忆变形
&&&&安东尼还有一种变形来自童年阅读、童年生活。他读过的第一本书是关于一个太妃糖镇的,这里的河流里流淌的是巧克力,房子都是饼干做的,非常超现实。他小时候物质匮乏,这本书给他的印象非常深。《格林童话》里,他最喜欢的故事是《糖果屋》,里面的房子是可以吃的糖果,这太馋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他童年最喜欢的书,好像做梦一样。“我做的也是这样的事,看起来是一个故事,实际上是一个梦。”
&&&&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是《我爸爸》这本书,一个穿着睡袍的男人变身超人无敌爸爸。回想起来,安东尼说爸爸大概得了战争综合征,他会把一个吸尘器当成德国士兵,痉挛倒地。安东尼17岁那年,和哥哥一起被选入了橄榄球的第一梯队,“对我和我家庭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父母都来看我们打球,要走很远的路。我父亲很为我感到骄傲,我也很为自己感到骄傲。这一天,天气晴朗,而且我们也打赢了,我非常开心,有点像一个必须通过的仪式,就是说我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我父亲可能想修理一下插头插线板,他突然就慢慢地开始倒向地面,在地上挣扎,发出一些可怕的声音,持续了十分钟,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是非常非常可怕。”父亲的突然去世,让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20年后,安东尼发现了爸爸留下的一件睡袍,这件睡袍把他带回了五岁时候的记忆。他创作了令父母飙泪的《我爸爸》,被评价为“天才”、“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颂扬了父母”、“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大猩猩形象,也是献给父亲的,父亲是安东尼现实中的金刚。他妈妈总是鼓励他和哥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让他创作了一个超级无敌的《我妈妈》。小黑鱼亲子读书会的louise、李小米就是从这两本书开始爱上安东尼的。
&&&&《隧道》也是对他童年生活的变形。小时候他和哥哥爬过一个很危险的隧道,“当时的男孩子想要证明自己很勇敢,一定要爬过那个隧道,女孩子没有那么傻。小时候经历的隧道有点像形状游戏里面的形状,但是我不是按照当时发生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而是把它进行了一点变形。我把我和哥哥换成了一个哥哥和妹妹,在这本书里面,男孩子刚开始爬进隧道的时候,非常兴奋,觉得自己非常勇敢,但是后来他感到非常害怕,他害怕的时候就变成了石头。他妹妹实际上比他更害怕,但是她还是进到隧道去救他。”安东尼说,他创造的勇敢的女性形象实际上也是源自母亲。
&&&&安东尼谈阅读
&&&&分级阅读?荒谬!
&&&&中国把安东尼吓了两跳
&&&&这次邀请安东尼来中国的是中国图画书市场的开拓者之一启发文化,负责人曲小侠说:“我们三年前就开始邀请他来中国,他一个很忙,全世界都在邀请他参加各种活动,另外他开始并没有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去年他收到一笔稿费,吓了一跳:怎么有这么多钱?哪里来的?经纪公司告诉他这是中国来的。截至去年年底,光是《我爸爸》在中国就卖了100万册。这次他来中国又吓了一跳: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多粉丝!而且是对绘本很有研究的钢丝!”
&&&&安东尼·布朗
&&&&1946年出生于英国谢菲尔德郡。特有的超现实风格,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画面每个小地方都藏着意涵丰富的幽默趣味。获过许多奖项,包括两次凯特·格林威奖和三次库特·马斯勒奖、德国绘本奖、安徒生大奖、荷兰银铅笔奖及艾米克奖。
&&&&大人常常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当下中国引进了国外的分级读物概念,给不同年龄的孩子推荐不同的书。我问他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安东尼说,他曾经两次当老师,并不成功。一次在艺术学校只呆了半天,一次在一所大学呆了三个星期。他很谦虚地说:“我不能假装我对这个问题很懂。”但是他很明确地表示不赞成把读书当作考试,也不赞成限制某一本书给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英国曾经也有这样的事情,考试的时候给孩子们读一段很美的文字,然后问你认为这写的是哪里。我就一直在想怎么回答才能得分更高。”
&&&&安东尼不觉得阅读分级是一个好的办法。不同年龄理解的东西不一样,同一本书三岁时感受的和五岁时感受的不一样,不能说这本书只适合三岁的孩子读。“英国政府也曾经在书上印刷这本书推荐给五岁的孩子,结果八岁的孩子就不愿意去碰。这是很荒谬的。大人常常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能理解很复杂的哲学问题。”安东尼的不少绘本用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家庭问题,比如《大猩猩》里爸爸总是很忙,只有大猩猩带孩子去玩;《朱家故事》里爸爸和孩子不干家务都变成了猪……在绘本馆工作的妈妈苏林开始担心孩子看不懂这些书,但是孩子却很喜欢,觉得很神奇。
&&&&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价值非凡的体验
&&&&安东尼认为好的阅读方式是一起交流,一起讨论细节,交流感受,享受乐趣。
&&&&“一起阅读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乐趣。”当他孩子很小的时候,安东尼每天晚上都给他们读书,最开始是绘本,孩子大一点,就开始读小说,但是有很多年他们既读绘本,也读小说。“不仅仅是读,我们还讨论。我觉得就有点像阅读小组,但是更为放松,我们讨论故事的时候,就像我们讨论看过的电影、电视节目或者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读绘本和读故事书是非常不同的体验,它反映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读绘本的时候,通常孩子们是看图,而父母是读文字,我和我的孩子们会分享一些意想不到的、相互激发的谈话。在最好的绘本书里,在文字和图画中间有一个非常神秘的空白,这个空白通常是由孩子们的想象力来填充的。有的时候这些插图与文字讲述的故事稍稍有点不同,有的时候插图甚至会和文字相矛盾,光、影、形象都比文字有更自由的方式。孩子通常比大人能发现更多细节,比大人发现得更快。”
&&&&安东尼认为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价值非凡的体验,绘本里的插图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件艺术品,阅读绘本也鼓励了他的孩子绘画、写自己的故事。在阅读中,也提醒家长学会倾听,“我相信如果我们真正地能够去倾听对方的话,我们都会变得更为快乐。”
“睡觉!玩耍!干家务都比读书更重要。”
比读书更重要的事儿
&&&&“起床啦起床啦!”明仔大喊大叫。妈妈一看闹钟,还不到六点呢。平时三个闹钟都吵不醒的家伙,周末干吗起这么早?
&&&&“平时起来就是上学,周末是自己的呀,睡觉不是亏了!”明仔上蹿下跳。
&&&&去,爸爸勒令明仔安安静静地自己玩。
&&&&半个小时后,妈妈觉得安静得很不正常,睡眼惺忪起来查看,下巴都快惊掉了——冰箱门大敞,明仔趴在地板上,就着冰箱灯看漫画。
&&&&“你干吗呀这是?冰箱的菜要被你弄坏了!”
&&&&明仔无辜地说:“看书呀?你们不让我吵,我没吵,你们不让我开灯,我也没有开灯。”
&&&&起来,跟妈妈做早饭!
&&&&明仔嘟嘟囔囔地不肯起身,为什么要先干家务、后看书?“为什么去姥姥家,他们总是说看书去吧,什么都不用你干;你们却总是说先干家务,有空再看书?”
&&&&来,咱们一边做饭一边聊聊读书这件事:
&&&&“快写作业,快去看书,别老惦记着玩耍!”这是很多家长经常说的话,可这些家长自己看书吗?他们是不是一边搓麻将或者一边玩手机,一边训斥孩子:“就知道玩!”明仔家没有电视机,也不玩电子游戏,明仔最多的玩具就是书,但是明仔爸爸妈妈经常说的却是:“等一下再看书,先玩耍!等一下再看书,先做家务!”
&&&&“为什么呢?因为爸爸妈妈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还有很多比读书更重要的事情。”
&&&&“睡觉!睡觉比读书更重要。”明仔一边洗菜,一边说,“要是学校半夜上学,我肯定旷课。”
&&&&“是的,首先是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妈妈小时候书很少,只能抓住一切机会看书,小学三年级就把邻居哥哥的高中语文书读完了。因为读书识字早,所以13岁就上了高中。代价是什么呢?近视眼、身体不好。妈妈的体育成绩总是班上最后一名,但是因为学习成绩好,老师和家长都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爸爸就不一样,虽然他也喜欢看书,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但是他每天都去打球,所以眼睛没有近视,身体也能承受长时间的工作。”
&&&&“玩耍也很重要!”明仔说。
&&&&“是的,自己玩,和别人玩耍,都很重要。特别是和别人一起玩。我小时候为了看书,很少和人玩,长大以后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怎么和别人玩。而且那时候好歹还有兄弟姊妹,而你们现在关上门就只有一个孩子,其他的场合,无论是学校还是课外班都有大人看着,哪有机会在和同龄人的互动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呢?”
&&&&明仔啃了一口洗好的西红柿,“我没人玩呀,都要写作业,上课外班。”
&&&&“所以只要别的小朋友有时间来找你玩,我们就说快去吧,等下再写作业看书,可别耽误玩!玩你们自己设计的游戏,吵吵闹闹、哭哭笑笑都没有关系。”
&&&&明仔洗盘子:“小狮子也是在和其他小狮子打架中学习捕猎的。不过,狮子不用刷碗。”
&&&&“比读书更重要的还有劳动!我们都是家庭的一分子,都有责任和义务分担家务劳动,我们小时候的观念是只要读书好,什么家务事都不用做。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读书好,就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其他都是浪费时间。妈妈爸爸可不同意!一个死读书的、不会照顾自己也不关心别人的家伙,多没劲!生活处处都是书,我们希望你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的人,能独立生活,让自己吃饱吃好,会自己找乐子,也能和人友好相处,不给社会添乱,不让家人闹心——这就是一个成功人士。”
&&&&“买菜、洗菜、洗碗、倒垃圾、叠被子、收玩具,找小朋友玩,爬树、踢球,抽空写作业、看漫画。”&明仔在小黑板上写着今天的日程安排,“当个成功人士还真忙啊!”
谢其章、杨小洲对谈民国旧书肆和伦敦旧书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怀旧”
藏书家谢其章和作家、出版人杨小洲最近各自出版了一本关于搜旧书的书,分别是《佳本爱好者》和《伦敦的书店》。两人一京派一洋派,搜的书也是一民国风一英伦范,一起对谈起书和书店来,意见时而一致时而相左,倒也是妙趣横生。
&&&&谢其章称自己是“佳本爱好者”,这挪用的是鲁迅宣传《死魂灵》的说法。他在新书里分章节,也不叫第一部分或第一章,叫“第一分”,一共三“分”。“这是民国人的用法,我偷学来的”。他专注收藏旧书报刊几十年,还偏爱鲁郭茅巴老曹之外的“民国非主流”,把张爱玲发表过文章的杂志刊物都收集齐全了,简直就“仅次于见过张爱玲本人”。还有《北京晚报》,从日创刊到“文革”结束,他竟然一期不差。他对什么算是“旧书”也有界定:一是至少要和现在隔开二十年,二是要价格便宜,能“捡漏”,能用低价“买到你很喜欢的遥远时代的书”。所以,就算是两块钱也要还到一块八,因为旧书不标价,“价钱可以胡标”,再不还价的话,买主的心里就觉得买亏了。
&&&&在《佳本爱好者》里,谢其章讲了不少自己访书的故事,2011年到2012年,还足足记了一年的“买书月记”。但令他颇为遗憾的是,现在北京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旧书店了,甚至打“文革”以后就“气数断了”。琉璃厂的古籍虽名声在外,其实都是高端精装的仿古样子,全然不是给工薪阶层买的,谁也不可能上那儿去翻检林语堂编过的杂志。而那些装修小资的新书店,店员们都漠漠然,没了“古风”,也丝毫不会像旧书店店员那般善于察言观色,知道你是什么人,会看什么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怀旧”,谢其章借黄裳的话感慨道。
&&&&和日新月异的北京不同,伦敦是有“古风”的,还“古”了几百年。杨小洲本就喜爱美丽的书籍装帧,又肩负着把正宗莎士比亚带回中国的重任,在伦敦豪掷万金,买了一本1895年出版、存世仅20本的莎翁剧作《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伦敦有107家独立书店,形形色色的都有,有的专门卖地图,有的只卖一个瑞典人写的书,有的是同志书店,专卖有关同性恋的书,当然还有鼎鼎大名的查令街84号。杨小洲说,英国人到现在还是比较依赖纸质书阅读,书店经营也显得比中国从容得多。“二零零几年的时候,有一家书店也搞过数字阅读,结果失败了,伦敦人民比较抵制。”
&&&&伦敦的旧书店旧得名副其实,好多历史达一二百年之久,各自都有些压箱底的宝贝,锁在珍品书柜里,两百年前出版的书摸起来跟新的一样。杨小洲认为,这得益于西方的书籍装帧艺术十分考究。而中国大陆出书总是要节约成本,有时还偷工减料,几十年前出的书籍纸页一碰就碎,需要不断重版重印,十分浪费。为了做一番尝试,他这本《伦敦的书店》就模仿了一本他自己花398英镑买来的19世纪的书:32开小开本,皮面、烫金、死籍、手工装帧,印刷用纸价格不菲,拿在手里小巧玲珑又显得低调奢华。
&&&&杨小洲,是个率性又任性的人,之前就在岳麓书社的“书房一角”丛书里出过精装本,他做书和买书一样,都有点不惜一切的意思。
&&&&不过谢其章倒并非完全同意这种“小资”。比起西洋派,他还是更惦记不复存在的民国旧书肆。“当年的书街怎么地摊,怎么跟人勾心斗角,怎么砍价,都特别有意思。”他觉得,伦敦的书店离中国人太远,是个“遥远的月亮”,高大上而遥不可及。“民国这个虽然也算遥不可及了,但是还能是中国,与咱们自己亲呀。就张爱玲讲了,这个事是我们的,与我们亲。”谢其章评价说,杨小洲在中国书籍装帧上,是往前走的人,而自己正好跟他相反,是要往回走、回到民国的人。
不客观,不理性,不公正,纯粹个人主张,是本评测的宗旨。
俗啊,但是俗才能卖
今天我来评测一下《古董局中局》。和以往的评测不同的是,这次我打算将这个书的系列三本放在一起一锅炖,省得麻烦了。
&&&&这套书是号称鬼才作家的马伯庸的长篇悬疑小说,题材方面书如其名,正是最近几年大热的古董题材,当然或多或少要涉及盗墓什么的。这书据说在商业上相当成功,销量非常不错,各方面的宣传也是铺天盖地的。
&&&&当然,评测和这些毫无关系。
&&&&先概括一下这三本书都讲了什么。
&&&&话说这男主角许愿是一个古董家族的传人,该家族属于古董鉴定界的“大门派”五脉,这五脉各自掌管着不同的古董类别,许愿的家族专门鉴定金石器的,然而因为一些陈年往事,他们许家被逐出五脉,再也不过问其中的事情了。这许愿有点儿本事,日子过得也挺滋润。某日,五脉的相关人士找上门来,将他带入到佛头流落到日本的大案当中。原来此案和许愿的祖父许一城有着重大关联,甚至有传言说,正是许一城将文物卖到了日本,是民族的罪人。为了解开先人留下的迷局,也为了给祖父洗刷冤屈,许愿开始了自己的调查。
&&&&在佛头案结束之后,许愿又被牵连到了《清明上河图》可能涉假一案。几次调查,许愿发现自己虽然和反派斗智斗勇,但还是在他人设下的圈套当中不断迷失,只要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将黑白颠倒、真假混淆。还好,他最后坚守了去伪存真的信念,没有铸成大错。
&&&&在讲完许愿的故事之后,小说进入到第三本。第三本是围绕东陵盗案展开的,而故事的主角从许愿变为了他的祖父许一城。在牵扯到清朝宗室、各路军阀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情况之下,许一城一方面要查清盗案的真相,一方面还要保护文物不要流落到他国。
&&&&好了再多说就剧透了,下面来说说这套书的看点。
&&&&1&流畅度很高。在我看过的国内悬疑小说普遍磕磕巴巴、不说人话、装神弄鬼、胡说八道的情况下,这样语言流畅、写作扎实的小说还是相当可看的。我读过的国内悬疑小说当中,凡是古代背景的大多数不错,作者似乎在不断研究资料的过程当中磨练了相当的文字水平,使得最后呈现出来的小说比较流畅。但是,以近现代背景写作的,特别是所谓都市悬疑的,大部分文字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生作文的水准,不说人话是这类小说的共同特点。
&&&&我从来都不担心马伯庸的文字水平不好,实际上他文字水平最差的小说我已经看过了,叫《她死在QQ上》,当然那都是很早之前的书了。这套《古董局中局》从来不会因为写作技术上有问题而导致阅读感觉不佳,我觉得如果悬疑小说都要是这个水平的文字,估计我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2&通俗的故事。这三本书无论从设定还是故事走向来说,都可以用“通俗”来概括。比如男主角的设定,一个看似与世无争的人,实际上有点儿本事,而且来自于一个不平凡的家族。这个家族有着国仇家恨,需要完成一个高大上的任务。再看故事走向,三本都是在推进过程中不断以小的反转制造高潮,用大的逆转来完成结局的。这和好莱坞电影是一个道理。
&&&&通俗的故事一般都会有较好的阅读体验,也会有好的市场效应。事实上也是如此,这里不再多提。
&&&&3&知识小说的价值。《古董局中局》被读客归在了知识小说的范畴当中,而读客对知识小说的定义是“每部小说都在精彩的故事中,融合了丰富系统的人文知识”。我认为读客的这个系列当中,有一些小说并不具备他们所宣传的知识小说特性,比如《暗杀1905》,这小说更像是武侠小说,没什么人文知识在其中。这是营销的策略,这里姑且不多说,不过《古董局中局》还是能承担“知识小说”这四个字的,书中有数量可观的古董知识,而且很贴心地用黑体标注。虽然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流畅性,不过保证了其专业性。像我这种对古董毫无兴趣、完全不了解的人,读起来还是很开心的。
&&&&槽点&一个不怎么机灵的马伯庸
&&&&1&主角的不稳定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本和第二本当中。在小说的第一本可以知道,主角本事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不至于天才,但人也比较机灵。可是到了第二本,主角许愿的智商直线下降,故事当中大部分的冲突,都是因为他看起来太笨了导致的。
&&&&这种主角没有任何成长反而倒退了的写法,看起来相当诡异。有时候我都在怀疑,我是不是在看同一个主角?虽然可以说,在第二本当中主角涉及到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所以变笨了,但是除了古董知识之外,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主角也显得比第一本笨拙很多,完全不像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再一次遇到风波时的表现。
&&&&这么说吧,这第一本里的男主角还有那么点儿韦小宝的意思,到了第二本里突然变成郭靖了!这实在是让我难以理解。
&&&&除了男主角之外,女配角黄烟烟的性格突变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第一部里的冷美人,第二部里直接就小鸟依人了,这也太突兀。
&&&&还好,第三本里直接换了主角,不然我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故事顺利进行,作者准备进一步削弱男主角的智商了……
&&&&2&故事当中有牵强的内容。我觉得这是必然的,大部分悬疑小说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人喜欢用环环相扣来形容好的悬疑小说,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夸赞,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环上有一点儿缺陷的话,故事就会显得牵强。
&&&&在这里,我想用“都合主义”来形容这样的故事。所谓“都合主义”,主要表现于当关系到剧情发展的时候,无视此前的设定以及伏笔,硬是新增设定或者用过分的偶然,使得故事进行下去。举例而言,主角所前往的地方发生了连续杀人事件等难解的事件,能够解决此事的人(有时包括主人公)恰好在场。
&&&&这种牵强感在第二本的时候特别强烈。明明只要一两个漏洞就能让局完全破坏,但故事还是那么进行下去了。看起来好像是环环相扣,实际上偶然的因素又特别多。
&&&&这其实和第一个问题是一样的,因为主角智商下降了。为了让弱智化的主角能够继续故事,当然得安排一定程度的偶然。
&&&&3&缺了灵气。怎么说呢……这是我对这套书最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套书,也不知道这套书的作者是谁,光是让我看完,我绝对不会认为这是马伯庸的作品。
&&&&这可能是我的偏见。我看马伯庸的作品,大多数是短中篇,每次看得都不亦乐乎,有时候甚至要不由得笑出声了。比如《末日图书馆》,比如《湘西航班》,比如《欧陆儿女江湖老》。这些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机灵。
&&&&换个说法,脑洞特别大。
&&&&甚至于他写的《风起陇西》(事实上我觉得这是马伯庸最好看的长篇)也是一样,虽然是以三国为背景的,但这部小说却更像是三国时代的间谍小说。作者脑洞了太多本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代的东西,但是在他的完整构架之下,又相当合理。
&&&&可是看《古董局中局》,虽然古董题材什么的看起来特别容易脑洞,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来,缺乏了他最为擅长的灵气。
&&&&过于中规中矩了!
&&&&总结&可读,没必要读
&&&&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果闲没事儿了(比如你在长途旅行)拿出来看看还行,而且看完也就看完了。
&&&&或许,这样的商业化写作才适合当前很多读者的口味,马伯庸的那种短中篇更适合小圈子传播,但是我仍然喜欢他的那些短中篇以及《风起陇西》,我实在是难以给《古董局中局》更高的分数。
“私人定制”孩子书单
&&&&据一位爱好星座的童书专家分析,白羊座的家长自己不爱读书,也不爱陪孩子读书,其他星座则有家长不爱读书,但能陪孩子读,或者自己爱读书,不爱陪孩子读的。我在朋友圈晒这条微信的时候,很多白羊座表示很受伤,不知道怎么一觉醒来就成了没文化的一家人,哈哈。其实这不完全是玩笑,一份亲子阅读报告数据显示,虽然90%中国家长都重视孩子阅读,但缺乏行动力,超过4成家长基本不陪孩子阅读;超过半数的家长对于童书的种类不了解,有超过两成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书,5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提升孩子阅读兴趣。
&&&&其实如果我们能在挑选书籍的时候,用关键词或一些条件来搜索,不爱读书或者懒惰的家长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书,给自己的孩子来一份“私人订制”。比如在当当的“童书”和亚马逊的“少儿”,可以按年龄段或图书种类或者中外的分类方式来选择,但由于设置比较简单,只能进行单一条件筛选,诸如选了“0-2岁”就只能继续往下一级选,不能像在淘宝买东西一样,同时进行诸如类别、品牌、性别、发货地、人气、销量等多项多级选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软件诸如“读读DuDu”等APP,在探索通过多维度来为孩子订制个性化书单,比如根据年龄段设置的学前训练、幽默智慧、幼儿逆反期、性教育等关键词,比如针对孩子行为特点的“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孩子总马虎等”。但经过体验,“读读DuDu”在挑书方面还有可以改善的空间,倒是晒单晒娃的功能挺发达。希望有更多的软件能借助大数据运算,根据用户的搜索行为不断优化,可以让用户更快更有效地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看的书。
&&&&最近有种论调是爱读书有什么了不起,没错,成人爱读书没有什么了不起,连个特长都不算,但是在孩子的启蒙及成长阶段,大部分的知识都来自书本,能让孩子爱读书就很了不起。
&&&&都说女人一生孩子傻三年。其实并不是生孩子这事本身让妈妈变傻,而是为了陪孩子成长,你要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保持跟孩子的视角一致,那对于成年人而言就是降低到你本已完成的成长期。所以,我特别建议,到孩子年龄允许的时候,多看一些科普书,妈妈会发现,你不知道的也很多,求知的乐趣一定多过每天讲那些知道得不能再知道的事。
&&&&比如最近果壳出的一套《生活习惯简史》,包括四本:《用七十万年造好床》、《用七十万年煮好饭》、《用两千年洗好澡》、《用两万年修好路》,我本来打算翻翻再送给闺蜜的小孩,结果我自己看得挺带劲,都不打算送人了。煮饭、修路、大床,都是随人类进步慢慢出现的,但洗澡却经历了一段严重的退化。原来在2000多年前罗马人就很会洗澡了,城市里有很多的浴室供大家每天洗白白,衣服也会送到洗衣店里去。但战争让浴室成了废墟,罗马人也放弃了这优雅的习惯,瘟疫在城市里流行。很多年后,罗马人才重新回到浴室。这样的故事,不是学欧洲史的,大概没几个妈妈知道吧,就很适合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才叫共同成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思考的魅力》是给大一点的孩子看的,这套书被誉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之一”,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顶尖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10年创作,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内容,启蒙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培养孩子好的灵性和德行。
&&&&【主题:公平】《有绝对的公平吗》
&&&&“这不公平!”“为什么他比我多?”很多人这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怒火,无法理解凭什么有的人得到的多,明明一样的法律,惩罚却有轻有重……不公的念头此起彼伏,尤其在分配、惩罚、诺言三方面更为明显。其实,公平真的存在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主题:生命】《我不想变老》
&&&&人们越来越长寿,但却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衰老迹象越来越难以接受。面对衰老,每个人都会有想不明白的问题——老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衰老是一种疾病吗,退休后的人都去哪儿了呢……
&&&&哲学也许会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衰老不是放弃欲望与激情,而是花时间回顾和思考活过的日子,以及自己愿意赋予它们的意义。衰老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学会了如何优雅地老去。
&&&&这些问题或道理,不是我们成人也没想明白的吗?有时候我觉得,装得跟孩子一样无知很难,但如果在一些问题上是真的无知,才能真的跟孩子同步。我同事的孩子光仔特别爱跟我玩,他说别的阿姨都是装小孩的语气来跟他说话,但是蔡岫阿姨是真的跟我一起讨论大怪怎么打。回想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把光仔当孩子看,我是真心觉得矮马,这家伙怎么打过这关的,快教教我!我们不知不觉地就站到了同一个视角。我觉得看科普书也是这个道理,你有机会把自己放回起点,然后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往前走。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岛上书店》:写给爱书人的情书
&&&&朋友们最近常问我几个和书馆有关的事。其一是世上最孤独的图书馆,其二是一本和书店有关的书。
&&&&这座号称“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就在北戴河,但远离尘嚣,灰色单体建筑,面朝大海、孤零零地矗立在空旷的沙滩,恍若世界尽头……从北门进去,是巨大的两层看书空间,坐在空落落的大厅里,透过落地窗就是近在咫尺的海洋,寂静无边只有潮起潮落,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段视频直戳文艺青年们的小心脏,借助微信朋友圈疯传,仅用了一天时间阅读量便已突破10万+,点赞数高达5000余次。相信不少读者都被它感动过、刷屏过。
&&&&其实它就是北戴河三联书店公益图书馆,对所有人免费开放,今年五一期间才营业的。因为没有车道和捷径,需要光着脚踏着沙,一步一脚印,走上好几百米才能抵达,所以少有游客光临。但视频火爆传播,迅速带来各地游人慕名前往,一睹真容。据工作人员称接待游客日近两千人,450平方米面积都被挤爆,需要提前占座。一时间最孤独的图书馆变成了最热闹的图书馆!
&&&&不提追风的原因,这事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图书和阅读的一种情结。即便大多人只为游览,但进入后都愿意拿起书来翻阅一下。纸张在手掌间扑飞的瞬间,许多和书有关的记忆蔓生开来,让人不由自主安静下来。从这一点来说,真希望图书馆和书店多一些好。
&&&&另外那本口碑神书和须叔就更有关系了,它的名字叫《岛上书店》。
&&&&这是一本关于爱书人和书店的故事。爱读书的人,一般都难于拒绝关于书店故事,比如业界经典《查令十字街85号》,就深受历代书友喜爱。这本书也不例外,身为书店伙计,读来分外有代入感。
&&&&故事非常简单,和早前的“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差不多,一位人近中年的鳏夫A.J.费克里,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珍版书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内心沦为荒岛。就在此时,一位读者把2岁的女婴遗弃在了书店。这个意外打乱了A.J陷于孤独绝境的生活,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小镇警长、出版社女业务员之间的纽带,也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书中一句话印象深刻: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偎依互相取暖,逐渐走出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看完之后,我大为动容。首先佩服作者的文笔。几位边缘的角色,几个简单的情节,把这个悲伤又感人的故事演绎非常精彩。其中对人性温暖的描写,比《查令十字街》毫不逊色,而且更现代、更贴近当下生活。以写狗与人的暖心之作《我在雨中等你》享誉世界的作家加思·斯坦也欣然赞道:这本书提醒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关于人生的救赎与转化,它会在你胸中回荡许久。
&&&&另一个最可贵的优点更值得推荐,即写作风格没有流于愤世嫉俗、耸人听闻,或刻意地治愈系,而是严格地把控情感的宣泄,自始至终平静从容,反而带来更大的力量。《岛上书店》是一本写给全世界所有真正爱书的人,关于一个失去一切的人如何重新找到牵挂,书是外在表征,爱与同情才是美好生活的本真。这种反心灵鸡汤的气质,摒弃了故意煽情的元素,情感写得很克制,因而不会显得浅薄。看完不会流泪,而是深深感动,即使不美满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幸福而充实。
&&&&说到这本小书,过去一年可是创造了许多奇迹。2014年4月,《岛上书店》精装版在美国上市,立刻引爆twitter、tumblr、facebook、integral等各大社交网站,成为亚马逊榜单之王。一年之内风靡英、德、法、意、日、韩等25国,创下了出版史上全球化最快的畅销纪录。要知道,经典名著《飘》走红全世界花了62年,《哈利波特》登上《卫报》、《泰晤士报》等畅销榜花了15个月、中文引进版则晚了38个月,《岛上书店》则以不到一年的速度疯狂席卷《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日报》各大榜单畅销25国、半年多在伦敦书展开幕前就签约引进中国。“从没有一本书,像《岛上书店》这样,爆发力如此强大、传播如此之快。”该书的中文出版方读客图书的总编辑许姗姗说。专业顶尖的版权运作,成就了一本真正的现象级全球畅销书。毫无知名度的一个新人作者的新书,在不借助电影、游戏、周边的情况下行销全球,这样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是非常罕见的。这要归功于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有那么多热爱读书的人。
&&&&在内地图书市场,《岛上书店》表现也很优异。上市一周势如破竹,一路屠榜;开卖四天加印10万册,打破多个销售纪录。凭借其温暖又充满力量的内核深深打动了男女老少。其宣传语“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更是引发了读者共鸣。关于该书的线上活动“说说你人生中最难的那段时光”更是吸引近万网友的激情参与,留言遍及爱情、亲情、奋斗、漂泊等各方面。有趣的是,中文版的热卖还引发了英文原版的新一轮狂潮,某宝代购《岛上书店》原著精装版价格已经翻了两番,飙涨到每本近500元人民币。
&&&&曾代理过《追风筝的人》、《别相信任何人》等无数畅销书的知名版权经纪人谭光磊读完《岛上书店》后被深深吸引,于是自荐成为该书的中文翻译版权代理人。最终邀请到青年翻译家孙仲旭翻译。这也是孙老师的遗作,他生前在博客上写道:“译这本书,满足了我好几个心愿:译一本关于书的书、译一本类似梅芙·宾奇作品的书、译一本‘小鸡文学’。故事讲得很不错,我被感动了,另外感觉这本书有可能被改编成一部文艺片。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在孙老师完成初稿后,请好友李玉瑶进行了最后的修订工作。
&&&&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引发的现象。结合前面的新闻,更能看出现代人对图书的热情。也许,爱书,你就不是一座孤岛,你就始终拥有感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选择了如何死亡,意味着选择了如何生活
你如何选择死亡?
&&&&对不起,标题有些瘆人。此刻,我们需要敞开心扉,来谈一谈人生中最大的禁忌:死亡。
&&&&别怕。因为我和你一样害怕。
&&&&这个世界上,有人是人生导师,帮你指点迷津;有人是情感专家,为你抚平创伤。只是,这个世界上,唯独没有“过来人”告诉你死亡是什么。
&&&&也许见识了更多的死亡,会让你至少有勇气来思考这两个字。而让我有更大的勇气来谈论它,则是因为最近接连看完的三本书,它们描述了大量的死亡。约翰·赫西的《广岛》,上野正彦的《不知死,焉知生——法医的故事》以及瓦尔特·舍尔斯与贝阿塔·拉考塔合写的《生命的肖像》。
&&&&《广岛》会告诉你:在波云诡谲的时代,你无法选择生,也无法选择死,你的生与死都裹挟在时代的步伐里。一道巨大的闪电划过,你还在问它是什么的时候,你已经死去。
&&&&《不知死,焉知生——法医的故事》则通过一个反向的过程告诉你,如何通过死亡看到一个人生前的状态,你会惊奇地发现:人世间的“生”有多么精彩,人世间的“死”就会有多么的离奇。
&&&&《生命的肖像》,则告诉你,如何让“死”像“生”一样庄严。正如周国平在序言中所说,它是一本特别的书。大部分德国人的确有着哲学家的天赋,他们会将极为平常的生活升华为哲学的思索,同时,他们又能将终极层面的思考,具化为无比细致的细节。《生命的肖像》,就以一种剥去了任何渲染与形而上的思索、直面真真切切的死亡的方式讲述何为死亡,让你在猝不及防间,对于死亡一览无余。
&&&&在临终关怀医院里,瓦尔特·舍尔斯与贝阿塔·拉考塔拍下了数十人生前以及死后的照片,同时记载了在生命最后一段行程里,每个人都不一样的生活。有人早早准备好了一切,平静而安详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有人在最后一刻,使劲全身的力量抓住身边的人,希望他们带他脱离黑暗;还有没来得感受生命润泽的小天使,因为罕见的疾病回归尘土。
&&&&在如此多的死亡面前,你会非常同意其中一位受访者的说法:
&&&&“你问我害怕死亡吗?不,我不怕,我只是害怕疼痛。”
&&&&很多生命的死亡,皆因为无法阻止身体里的病毒像恶魔一样吞噬自己。当你无法预知疼痛会怎样吞噬你的时候,你也就会理解他们在临终前,对于生的渴望。同生而平等一样,我们无法对死亡做出高与低的评价。
&&&&以东方人的思维来看,《西藏生死书》里,高僧们都以让人平静甚至高兴的离去为最大的道义。殊途同归的是,《生命的肖像》告诉你,能够平静的对待死亡是人在生命中不断修行而得到的最完美的结果。用临终关怀医院首倡者希思黎·萨德斯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当我们不再把死亡当作禁忌,我们才能建立起一种与自己的死亡之间的人性关系。”
&&&&很多年前,电影《人类之子》表达了一种对死亡的豁然:你用死亡为后人带来更多的空间、资源。这是爱与生命的延续。
&&&&死亡注定要来,因此,你唯一能够占据主动的,就是选择如何死亡。
&&&&如果非要为这个沉重的话题,浇上一点“心灵鸡汤”的正能量,我会说:只有选择了如何死亡,才意味着选择了如何生活。如果选择从容面对死亡,那么余下的每一天里,你要学会豁达;如果想没有遗憾地离去,那么,同样,在不多的生命里,你就要尽可能地去朝着你的梦想而努力。
好杂志面前,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
&&&&希望来激发和鼓励孩子们利用他们天生的创造力,去享受学习的乐趣。每个版本都有大量精美的插图故事、游戏和活动来保持小孩子创意细胞的“嗡嗡声”。
&&&&即使是在迪斯尼,也从未看到过这样的精彩童趣。《Anorak》的出版者也非常有意思,他们不是职业的媒体人,而是由英国著名喜剧团体巨蟒剧团、英国著名插画师拉尔夫-斯特德曼,以及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里特组成。
&&&&2015年《Anorak》第一期的主题是“魔术”,前言中,编者写道:“我们在魔术的历史宝库钻研,试图发现谁是所有时代中最优秀的魔术师,甚至尝试让我们的读者发现读心术的秘密。Ta&Da!(类似于我们说的么么哒)。”
&&&&5年来,这本杂志做过的主题有:糖果、历史、城市、梦想、神话和传说、游戏、写作、发明、动物、马戏团、假期、体育、食品、玩具、快乐、维京人、户外、书、朋友。
&&&&比如,在“动物”的主题里,有猫头鹰专家分享动物的有趣特征,还有回顾罗马时期的祖先们的鸽子是怎样的,还有雀鸟介绍彩页和游戏。
&&&&在“历史”的主题里,孩子们穿越回到公元16世纪的都铎王朝,《Anorak》的插画家们用幽默搞笑的笔触重现都铎王朝的大人物和大事件,除了国王和皇后的故事之外,这本书里还有好玩实用的儿童资讯和纸上互动游戏。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很多人帮孩子挑选礼物的时候,会买玩具、书和小礼品,但如果有一本面向儿童的独立杂志,你会不会觉得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在一般人的眼中,独立杂志或者叫小众杂志,是指那些不依靠出版社等官方组织,由个人或小团队独立编辑出版的刊物,我们常见的独立杂志,大多是面向成人读者阅读的艺文类杂志。
&&&&一本面向儿童的独立杂志,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5月份举行的2015年上海书展,有一家来自英国的著名独立出版社Nobrow首次在国内展出,还带来了一本叫《Anorak》的杂志。
&&&&《Anorak》是一本儿童独立杂志,在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儿童独立杂志里独树一帜。《Anorak》创办于2006年,一年出版四期,三个月一期的季刊,在全世界销售。美国著名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的一名图书编辑Andrew&Losowsky曾经力推过这本杂志,他认为,对渴望与众不同事物的孩子们来说,这本杂志简直就是奇迹。
&&&&此杂志的受众群体为6到12岁的孩童,当然如果你是成年人也可以来找找童心。作为独特的儿童独立杂志,《Anorak》利用真正的环保纸张和植物油墨,让杂志成为安全又环保的产物,给孩子们没有污染、气味宜人的氛围,真正意义上的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宁静和平的世界。
&&&&《Anorak》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皮猴儿,这是一种风帽连着衣领的皮大衣,此外还有狂热爱好者的意思。有趣的是,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那些很淘气很调皮的小孩子也被称作皮猴儿。是的,这本杂志就是给那些不满足日常所学的小孩子看的杂志。
&&&&这本杂志每年出版四次,杂志的主编希望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们收藏的杂志,每一本都有一个主题(灵感来自英国国家课程),出版
&&&&它让我们知道,成年的我们以为幼稚的东西,其实也殊不简单。
&&&&从童年岁月里的温室走出来之后,总觉得世界好像是褪了色。原来事物有着另外的一面,世界上有战争、有饥荒……以前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事情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国内知名的《MING明日风尚》杂志,曾经在2011年就关注到《Anorak》,当时有一篇“返老还童找快乐”的文章写道:尤其是在这个道德高地下沉的时代,就连成人都未必能辨清大是大非;保留着一点童真,让孩子们保持他们应有的纯真心境,在他们投身社会之前,先培育好健康的心境,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能够真正的保留童真,也真的让孩子得到健康的心智成长,《Anorak》杂志不失为泥淖之中难觅的清泉。
&&&&这其实也是我想让我的孩子,或者说所有孩子得到的:自由。并不只是生理自由,而是摆脱学校普遍存在的古板教育模式,获得智力和情感上的自由。我希望他们拥有徜徉在森林原野上的自由,漫无目的的散步,不受拘束。
&&&&我希望他们顺从根植在DNA中的天性来发展,我希望他们爱上学习本身,而不是被迫或是为了奖励而学。我希望他们不必承受社会压力,以最自然的方式去看、去做、去思考。
&&&&我希望他们拥有作为孩子的自由,而这是任何人都教不会的。
&&&&最后,还是祝孩子们儿童节快乐。《Anorak》是一本英文的杂志,很多国内的孩子可能还看不懂,另外,国内一本价格近百元,也不是大众能够日常买得起的。我们每年出版这么多教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写作业的杂志,却没有一本教孩子如何全心全意去玩的杂志,这是一个深深的遗憾。
美女列传之五
&&&&中国素有“红颜祸水”之旧说。今天我们都早已抛弃了这种带有性别歧视和偏见的陈腐之论。男人们好色骄奢,荒淫无道,最终导致亡国灭身,怎么能够怪罪那些被他们玩弄的女人呢?不过,事情也不好一概而论。世界上除了一大堆坏男人之外,也确实有那么一类女人,身上充满了原始的情欲,又没有道德感,在男人之间周旋转换,或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了许多争斗和灾难。这一类能折腾的女人,未必都漂亮,但是如果恰巧很漂亮的话,杀伤力就会呈几何级数上升。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夏姬,其祸害人数之多,范围之广,为害时间之长,实在是中华独步。各路小狐狸精们,准备好你们的膝盖,膜拜你们的偶像吧。
&&&&别把孩子不当干部
&&&&夏姬的出身很高贵,是春秋时郑穆公的女儿,郑国的公主。夏,是他丈夫夏御叔的氏。姬是她自家(郑国)的姓。她的第一个老公是子蛮。子蛮早死,她又嫁给了陈国大夫夏御叔。夏御叔和他的前任一样,也是个短命鬼,很早就死掉了,不同的是他给夏姬留下了后代,有一个儿子夏徵舒。
&&&&不过夏徵舒到底是不是夏御叔亲生的,似乎有点可疑。因为陈国的国君陈灵公和两位大夫孔宁、仪行父,作为高级领导干部,丧失了其前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生活腐化堕落,长期与夏姬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他们与夏姬集体淫乱,不但不避开夏徵舒,而且互相之间关系也非常友好。陈灵公作为国君,毫无独占之心,绝不利用自己的特权搞特殊化,而是与部下打成一片,大被同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单从这一点来说,倒也是个好领导。他们甚至把夏姬的内衣也穿到身上,在朝廷上开会的时候也互相开玩笑,漏衣漏点,丑态百出。
&&&&大臣洩冶实在看不下去,劝谏灵公说:“公卿一齐公然宣淫,人民就没有好的榜样可以仿效了。而且这名声也实在太不好了,您还是把夏姬的内衣收起来吧。”灵公表面上说:“好,我一定改正错误。”一转头就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宁和仪行父。这哥俩说,洩冶真他娘的多管闲事,宰了他得了,免得老是瞎哔哔。陈灵公并不反对,也不禁止。二人明白国君默许了,就真的动手杀掉了洩冶。
&&&&洩冶死后,再也无人敢于忠谏了,陈国的政治更加一塌糊涂,陈灵公一伙更加肆无忌惮。按照当时的礼法,诸侯如果不是问病、吊丧,一般是不会亲自去臣子家里的。但是这伙淫棍可不管这么多,经常集体跑到夏氏那里去过组织生活。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这桩丑闻,并且编了一首诗来讽刺国君,这就是《诗经·陈风·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第一章的歌词大意是:驾着马车到株林去干什么呢?是去找夏南呢。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去株林这个地方,主要是为了找夏南这个人。诗中的夏南,就是夏徵舒。表面上说陈灵公去找夏南,实际上他找的是谁呢?呵呵,你懂的。
&&&&可以想象,夏徵舒从小就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和全国的舆论环境下长大,其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伤害。随着他一天天成长,变得懂事,他的耻辱感和仇恨就越来越深。终于有一天,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
&&&&这天三个淫棍又在夏氏家里喝酒。大家喝得醉醺醺的,陈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徵舒长得有点像你哟!是不是你的种啊?”仪行父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看那小子长得更像君上您呢。还是领导战斗力更强呀!向领导学习!”“哈哈哈!”“嘿嘿嘿!”这些话,好像说明在夏御叔死前,夏姬就已经与众人有染了,其中信息量极其丰富。夏姬当然也在场,但是史籍并没有记载她当时说了什么。作为一个酷爱八卦的没品文人,我很想知道她说了什么,因为她对于夏徵舒的父亲到底是谁,无论如何是最有发言权的。对于左丘明和司马迁不记录得更加详细,我一直愤愤不平。
&&&&当然,有人比我更加愤怒。上面那些话,都被夏徵舒听到了。多年来积压的怒火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这个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最冲动的年龄,啥都敢干。他取出弓箭,躲在马厩里。终于,陈灵公酒醉色饱,哼着小曲儿走出来了。一支利箭尖啸着飞来,钉进他肥厚的后背。陈灵公闷哼一声,栽倒在地,一身肥肉铺开了好大的面积。孔宁、仪行父逃出夏家,亡命到楚国去了。这两个人居然可以活着逃掉,说明夏徵舒做事情很不周密,只是头脑发热,逞一时之快。夏徵舒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发动政变,自立为陈侯。陈灵公的太子午逃奔晋国。
&&&&别太相信处处为你着想的人
&&&&楚庄王先是承认夏徵舒陈侯的地位,没过半年就又率兵讨伐陈国,抓住夏徵舒,把他车裂了,立太子午为陈侯,孔宁、仪行父也回国了。但是夏姬该如何处理呢?她的艳名播于天下,楚国一大堆人早就眼红很久了。夏姬此时大概三十出头,已经不算很年轻,但是仍然极有诱惑力。
&&&&楚庄王想把夏姬收了自己享用。申公巫臣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劝谏道:“大王,不可!您召集诸侯伐陈,是为了讨伐弑君的罪人夏徵舒。现在却纳夏姬,是贪图她的美色,给人的印象就是假公济私。贪图美色就是淫。淫会招来上天的大惩罚。请您好好想一想!”楚庄王是个明君,不然也不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他皱着眉头捂住胸口,心疼了半天,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放弃了夏姬。
&&&&大王退出比赛,但是另外还有好多人排着队呢。大臣子反说:“王上不要夏姬,我要。”申公巫臣就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夏姬这个人太不祥了。咱们掰着手指头算算啊,她一连克死两任丈夫子蛮和夏御叔,害死了国君陈灵公和儿子夏徵舒,让大臣孔宁、仪行父亡命天涯,造成陈国大乱,最终被我们楚国灭亡。一个女人造成如此大的祸乱,哪里还有比她更加不祥的吗?人生本就艰难,难道你想让自己不得好死吗?天下那么多美妇人,何必非得找夏姬这个不祥的女人呢?”子反挠了挠后脑勺:“你说的倒也是哈。”也放弃了。
&&&&最终,楚庄王把夏姬赐给了大臣连尹襄老。夏姬的克夫之名不是白来的,第二年,楚国和晋国就在邲地发生了大战,连尹襄老被晋国人射死了,连尸体也被抢走。襄老的儿子叫做黑要,趁机就与继母夏姬通奸。这个夏姬还真是来者不拒,兼收并蓄。
&&&&连尹襄老战死,估计曾经垂涎过夏姬的楚庄王、子反等人都倒抽一口凉气,暗自庆幸:幸亏我没有娶这个倒霉的黑寡妇,否则邲之战死掉的,恐怕就是我了!但是也有人不迷信,谁呢?你猜。就是劝这两个人不要娶夏姬的那位智者申公巫臣。他在楚国排位比较靠后,他知道按照正常程序,夏姬怎么也轮不到他来享用的,于是搬动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楚庄王、子反放弃夏姬。当连尹襄老识趣地战死之后,申公巫臣终于抓住了机会。他派人送了一封情书给夏姬:“我是您的脑残粉,梦想得到您的吻。请您暂时回郑国,聘您为妻望答允。”
&&&&夏姬见信大喜。这个申公巫臣在楚国到处污蔑我,说我是克夫的不祥女人,原来是想要自己占有我啊。看来我一直错怪了他。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守寡,与继子通奸,不是长久之计。还有正经贵族愿意娶我,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我要且行且珍惜。
&&&&巫臣又派人买通郑国人,来对夏姬说:“你老公连尹襄老的尸体,可以得到了,请你一定来迎接。”夏姬把这话报告楚庄王。楚庄王问智囊巫臣,郑国人这话可信吗?巫臣说:“可信。”并列举了数条理由,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楚庄王就让夏姬回她的母家郑国。夏姬临走的时候,对送她的人说:“如果得不到我老公的尸首,我就不回楚国来了。”巫臣秘密派人到郑国,要求聘夏姬为妻,郑襄公同意了这门亲事。
&&&&别以为逃亡外国的人
&&&&好欺负
&&&&楚共王即位,打算向北出兵,侵略卫国、鲁国,派巫臣出使齐国进行联络。巫臣等了数年,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带着家室和全部财产出行。路上正遇到申叔跪。申叔跪看见巫臣的脸色,奇怪地说:“巫臣带着军国重任出使,有戒惧之色,但同时又像要去赴一个甜蜜的爱情约会,满脸喜色。他大概会要偷了别人的妻子逃跑吧!”
&&&&巫臣到齐国完成了使命,回程时经过郑国,就把齐国回赠楚国的礼品交给副使,让其回国复命。而他自己就和夏姬团聚,再也不回楚国了。此时夏姬已经四十岁了,可见巫臣对她是真爱,也可见夏姬魅力之大,杀伤力之强。巫臣本来的计划是逃奔到齐国,但是齐国前不久刚刚被晋国打败。巫臣说:“我不呆在打不了胜仗的国家。”于是就跑到晋国去,当了晋国的大臣。
&&&&子反发现自己被巫臣大大地摆了一道,气得满地打滚:“哎哟,我的美人儿夏姬哟!可惜了了哟!”为了报复,他建议楚共王送给晋国人重礼,请他们对巫臣永不录用。楚共王说:“不要那样干!巫臣这个人,为自己打算是错误的,但是他为我们先王打算则是忠诚的,为我们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很大的。况且,如果他可以有利于晋国,那么即使我们给晋国送重礼,能够让晋国人不用他吗?如果他对晋国无益,那么晋国自然会抛弃他,哪里需要我们去送礼呢?”
&&&&子反的计谋被楚王否决,心有不甘,于是联合另外一位怨恨巫臣的贵族子重,把巫臣留在楚国的族人子阎、子荡、清尹弗忌,以及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等人通通杀掉,把他们的家财也都瓜分了。巫臣从晋国写信给这两个人说:“你们以谗慝贪婪事君,滥杀无辜,我一定要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巫臣为了娶夏姬费尽心机,饱经周折,不但自己付出了重大代价,被迫永远离开母国,而且还连累了一大堆亲友受害。为了报仇,他请求晋景公派他出使吴国。他教吴国人车战、列阵之法,怂恿他们叛楚。吴国于是开始不断骚扰、攻击楚国。子重、子反为了对抗吴国,到处驱驰,果然疲于奔命。从此以后,吴国逐渐吞并了许多楚的附属国,军事力量强大起来,成为春秋后期一个重要国家。有趣的是,吴国的兴起,与一个美女(夏姬)有关;而其灭亡,又与另外一个美女(西施)有关。真可谓是成也美女,败也美女。
&&&&夏姬终于找到了她的归宿——足智多谋的申公巫臣。而巫臣也笑到了最后,终结了夏姬克夫的命运,他们一起相守到老。夏姬以四十多岁的高龄,仍然给巫臣生了孩子,见于史籍的,起码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也像母亲一样美丽,被晋国著名的贤臣叔向(羊舌肸)看上了。但是叔向的母亲却不同意这门亲事,因为夏姬的名声实在太坏,怕这一家美丽而富含诅咒的基因会祸害他们羊舌氏。叔向听了母亲的话,也就害怕了,不敢娶。这时晋平公插手,强迫叔向娶了夏姬的女儿,生了个儿子叫伯石。叔向的母亲去看新生儿,远远地听见啼哭声,说:“哭得这么难听,这可真是豺狼之声啊!狼子野心。除了这个人,没有人能够毁掉我们羊舌氏。”于是掉头就走,不去看孩子。伯石长大后,果然获罪,导致他自己被杀,羊舌氏被灭掉。
&&&&古人总是很迷信,喜欢把各种事情用非理性的因素联系在一起来解释。我们不必接受其观点。但是这一系列故事之中的巧合之多,实在是史上少有的。看完这个故事之后,你还敢追美女吗?如果还敢,请允许我对你说:骚年,你可真是个性格坚强的唯(h&o)物(s&)主(zhī)义(t&)者(ɑ),愿申公巫臣在天之灵保佑你!
林则徐记载的一桩“灵异事件”
&&&&【叙诡笔记】
&&&&在我国古代浩繁卷帙的笔记小说中,记载有大量的奇案、诡案、悬案,囿于科学不昌,古人常常以“鬼怪灵异”作解,而本栏目则试图用现代科学结合历史考据,给这些奇案、诡案、悬案作出全新的合理解释,以便读者们了解到:谜莫迷,万端机巧终有解;诡非鬼,千帆阅尽道平常。
&&&&林则徐遣戍新疆期间,经常接到京中亲朋好友的来信,叙述都门内的所见所闻,他特地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抄录下来,汇编成一本名叫《輭尘私议》的笔记,其中记载了一桩诡异莫名的灵异事件,有个人死后阴灵不散,“犹著行装,时往来海淀,日昃辄见之”——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友、军机大臣王鼎。
&&&&林则徐:遣戍突“改道”
&&&&日(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正在浙江镇海前线积极参与海防建设,准备与英国侵略者继续周旋的林则徐,接到道光帝遣戍的命令:“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此前已经被一贬再贬的他,真的做到了在诗中述怀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拔腿就走。谁知刚刚走到扬州,就突然接到谕旨,让他先别这么潇洒的“一路向西”,改道去河南开封。
&&&&原因很简单,国家又出事了。
&&&&这一年的8月,河南祥符堤防决口,黄河泛滥,“漫决之处已刷宽八十余丈”,开封城被洪水围困,当地官员束手无策,清廷急命军机大臣王鼎赶赴河南治水。王鼎跟道光帝伸手要人:治水可以,但是您得把林则徐给我派来做助手。
&&&&道光帝立刻同意了,因为林则徐曾经做过东河河道总督,是治河能手,所以才有了前面说的那道谕旨。林则徐立刻赶赴开封城,这个在鸦片战争中一心为国却遭到不公正待遇,按照我们的理解本应对国事心灰意冷的人,却以惊人的热情投入了治河工作中,日夜奔波,栉风沐雨,亲自督率民工挑土筑坝,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将黄河堤岸决口胜利合龙。王鼎上奏道光帝:林则徐治河居功至伟,论功行赏应是第一,请求撤销遣戍的命令,让他继续为国家效力。
&&&&但是收到的却是冷冰冰的谕旨:“林则徐于合龙后,著仍往伊犁。”
&&&&王鼎不免老泪纵横,林则徐却以一句“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相赠,毅然决然地再次踏上前往伊犁的旅途。
&&&&到达戍所——伊犁惠远城之后,林则徐找伊犁将军布彦泰“签到”,有点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欢迎。原来在布彦泰和新疆地方官员心中,林则徐虎门销烟、发起抗英斗争,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这样的人被贬到伊犁,实在是新疆之幸——事实证明,这个论断一点都没有错。在新疆两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兴修水利、垦荒屯田、加强塞防、绘制地图,毫不夸张地说,他给新疆人民带来的福泽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是,在遣戍的岁月中,有一件事情一直横亘在林则徐的心中,每思有痛,那就是老友王鼎的死。
&&&&穆彰阿:奸相擅官斗
&&&&黄河堤岸决口合龙之后,总办河务的军机大臣王鼎回到京城,向道光帝力荐林则徐: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把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臣子戍边,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是道光帝不允。偏偏奕经在浙江战败,清廷对英国又兴起“议抚”之论,尤其是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积极支持与英国人讲和,引起了王鼎的切齿痛恨。
&&&&王鼎性情刚直,与“阴柔以售其奸”的穆彰阿本就不和,加上看着以身许国的林则徐屡遭踬踣,而穆彰阿这种庸佞之辈却风光无限,便“每相见,辄厉声诟骂”,但穆彰阿自有宰相涵养,“笑而避之”,倒显得王鼎缺乏官场混子都特别讲究的“雅量”。王鼎更加气愤,当着道光帝的面骂穆彰阿是秦桧严嵩一类的奸臣,道光帝很生气,王鼎上去拽着他的衣服“廷诤更苦”,然而皇帝还是拂袖而去。
&&&&王鼎“是夕自缢”。
&&&&王鼎的本意是“尸谏”,希望自己的死能让道光帝清醒过来,因此在遗疏中特别写道:“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可谓“惊天逆转”。
&&&&陈孚恩:死棋出活着
&&&&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一书中,对这件奇事的前后经过,有过详细的讲述。
&&&&王鼎自缢的第二天一大早,正当上早朝的时候,军机大臣之中,唯独王鼎没有到。军机章京陈孚恩向来机警干练,觉得事情有异,便驾车赶往王鼎的府邸,“其家方抢攘无措,尸犹未解下。”陈孚恩赶忙“命其家人急解之,检衣带中得其遗疏,其大旨皆劾穆相而荐林公也”。
&&&&到此为止,事情正常的发展应该是:把王鼎自缢的事情上奏朝廷,将其遗疏呈交道光帝,以王鼎在朝野的声望,势必对穆彰阿形成沉重打击。
&&&&但有人偏偏就有“死棋里面出活着”的手段!
&&&&这个人就是陈孚恩。
&&&&陈孚恩只对王鼎的儿子王沆说了很短的一段话:“皇上正在为你老爸总和他唱反调生气,这个遗疏递上去,你们家就完了。”
&&&&王沆只是个翰林院编修,书呆子一枚,登时吓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拉着陈孚恩的手泣求指教。
&&&&陈孚恩说:“很简单,把这份遗疏交给我藏起来,我再写个新的,尽表犬马恋主之情,你呈给皇上就是。”
&&&&这个主意放在今天,顶多是伪造遗嘱,但在古代却是不折不扣的欺君之罪,老实人想都不敢想的!但所谓富贵险中求,陈孚恩就是要豪赌一场,而偏偏他就押对了宝——王沆居然听了他的话。
&&&&于是,王家向朝廷上报,说王鼎死于“暴病”,道光帝看了伪造的遗疏,十分伤感,给王鼎“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
&&&&而陈孚恩凭着“按住了事儿”,得到穆彰阿的极大信任,“不十年,至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王鼎白死一场。
&&&&王鼎:回煞的真相
&&&&凶讯传到遥远的伊犁,林则徐伤痛不已,写下《哭故相王文恪公》的悼诗,其中一句“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极尽悲愤苍凉之情。
&&&&在《輭尘私议》笔记中,林则徐除了记载王鼎阴灵不散,“犹著行装,时往来海淀,日昃辄见之”的传闻外,还根据亲友的讲述,写了这么一件怪事:“(王鼎)回煞之夕,灵几前瓷器祭物抛掷齑粉,无一全者。棺前所布灰砂,书一‘人’字甚大,又于前后左右书无数‘人’字,极小,深有寓意……”
&&&&所谓“回煞”,是指人死之后,亡灵回家的日子。由于“煞鬼”凶狠,六亲不认,“入宅当损人物”,所以全家都要在这一天外出,就是所谓的“避煞”,老北京也叫“躲殃”。北齐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中,有我国关于避煞的较早记载:按照规矩,这一天要请方术之士“门前燃火,户外列灰”。列灰也叫布灰,在地面撒上草木灰,然后看草木灰上的痕迹,验“死者所趋”,如果是鸡迹就是投生为鸡,狗迹就是投生为狗,死者如有冤情,还可能出现其他指认真凶的“密码”。比如王鼎回煞时,棺材前所布灰砂上的痕迹,分明是指陈自己被无数小人所陷害,死不瞑目。
&&&&听起来荒诞不经的“回煞”,现代科学完全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首先,古代中国人在回煞之日“门前燃火,户外列灰”,并不是为了看死者投生为什么新物种,而是一种朴素的防疫方法:死者死亡后要在家中停棺数日,高度腐败的尸体会产生有毒气体。门前燃火,热气流上升,引起门前低压,会形成气流的循环,使室内的有害气体尽快排到室外,而草木灰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类似现在的“活性炭”,可以吸收和消解“尸气”,避免瘟疫发生。因此,清人刘玉书在《常谈》中说:“信死亡之气、疫疠之气触人成疾,不信殃煞扑人、疫鬼祟人。”
&&&&至于布灰上的禽踪兽迹,就更容易解释了。死者灵前必有供品,回煞之日家中门窗大开,鸡犬难免要来搜寻美食佳肴,布灰上的脚印并不是什么转世的踪迹,而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证据”——“王鼎回煞”的现场,“灵几前瓷器祭物抛掷齑粉”是翻找供品的结果,而灰砂上各种“人”字密布,足以证明罪犯是一群长着“凤爪”的家伙。
&&&&不过,由于王鼎死得实在太冤,人们还是宁愿相信他的“阴灵”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依然穿着平时的衣服,在人世间飘来荡去,伺机寻那些祸国殃民者的晦气。
巴黎寻找海明威
&&&&巴黎是个有灵气的地方,让来过的人念念不忘。“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如是说。
&&&&上世纪20年代初,新婚燕尔的海明威作为驻欧记者与第一任妻子来到巴黎生活。当时,“世界上最有趣的那些人”都住在巴黎。乔伊斯、毕加索、庞德、菲茨杰拉德、杜拉斯……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名字,经过这座城市的沐浴而熠熠生辉。20世纪,战争的硝烟弥漫于整个世界,战火最烈,文艺气息却最浓厚。人人都有责任感,人人都有情怀,因此诞生的大师们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海明威就是其中之一,他创作的起点,正是巴黎。巧的是,他写成并亲自修改校对的最后一部作品《流动的盛宴》,记录的也是对自己年轻时在巴黎生活的回忆。这个给过他灵感的地方,一直陪伴着他,走完了整个人生。
&&&&刚来巴黎的时候,海明威还十分贫穷,和妻子哈德利租住在先贤祠附近勒姆瓦纳红衣主教路(Rue&du&Cardinal&Lemoine)74号的一间公寓,“一个有两居室的套间,没有热水也没有室内盥洗设施,只有一个消毒的便桶。地板上铺一块上好的弹簧褥垫做一张舒适的床,墙上挂着我们喜爱的画,这仍不失为一个使人感到欢乐愉快的房间”。我特意去那条路上转了转,他的住所就在一家小书店的旁边,因为赶上放假,书店没开门,不过想来当时应该是没有的,因为他的回忆里并没有出现这样一家书店。而他喜欢的是那家西尔维亚·比奇(Sylvia&Beach)开在奥德翁路12号的图书馆兼书店——莎士比亚图书公司。
&&&&可以说,海明威写作的成就是离不开莎士比亚书店的。在那段没钱买书的日子里,他读的书都是从莎士比亚书店借来的。美丽善良的比奇小姐告诉海明威,书想借多少本就借多少本,连押金也可以等有钱之后再付。于是,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那些作品“写得那么真实,你读着读着就会改变你”,在那里,他“发现了文学作品的新世界”。
&&&&现在巴黎仍然是有莎士比亚书店存在的,但已经不是当年比奇女士开的那家了。因为二战时期受到纳粹骚扰,比奇的书店被迫关闭,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乔治·惠特曼在圣母院对面街道开了一家卖英文书籍的书店,后经比奇女士同意,该书店更名为莎士比亚图书公司。像比奇一样,惠特曼也将书店二楼辟为图书馆,摆放沙发、座椅供人阅读、休息,也成了二战之后文人们聚会的场所。我去的时候,门口有很多人排队,还有很多人照相,想必都是慕名而来。书店着实很有韵味,柔和的灯光打在满眼的书籍上,总觉得那是从过往时光里透出的丝丝暖意。二楼图书馆有一台打字机,路过的人很喜欢过去敲两下,打字机旁边摆着一架钢琴,有兴致的游客总爱弹上几分钟。当时我眼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金发的姑娘坐在钢琴前,缓缓弹奏着克莱德曼《秋日的私语》,旁边的沙发上,一对年轻情侣依偎在一起读书,时而交谈几句或者微笑着对望一眼。另一侧的书架前,父亲抱着不大的孩子,孩子的小手在书架上乱拍着,母亲不时满含爱意地说孩子两句。而周围的人们各自看书,互不打扰,却极其和谐,时光仿佛慢了下来,静了下来。有一刹那,我以为自己在电影里。
&&&&走出书店,我又去了奥德翁路12号,那个海明威挚爱的书店如今已经变为普通住宅,只有墙上钉着的一块牌子记录了它的伟大事迹:1922年,西尔维亚·比奇小姐在这里出版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部在英美都被视为禁书的作品,为其连载过的杂志编辑后来甚至被判刑。比奇当时的出版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但是她做到了,让世人尽早地认识了这位文坛奇才。而该书后来在叶芝、艾略特等知名作家支持下,才得以在美国出版,首版时间比巴黎晚了11年。乔伊斯的这本书写了8年之久,最后在巴黎完稿。他写作的地点离海明威住的地方非常近,就在海明威对门,红衣主教路73号,法国诗人Valery&Larbaud的家里。现在走过那里,还能看到为了纪念而钉上的牌子。而海明威和乔伊斯也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他们一起聊天,讨论文学,甚至海明威还帮乔伊斯打过架。
&&&&除了乔伊斯,海明威在巴黎还认识了不少朋友,斯泰因、庞德、埃兹拉、查普林……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菲茨杰拉德。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我就被其中的描写感染了,以至于后来记不太清具体内容的时候,还仍记得读完时的那种赞叹和喜爱的感觉。后来对他多一些了解,也就多了一些惋惜,就像海明威说的那样:“他(菲茨杰拉德)的才华像粉蝶翅膀上的粉末构成的图案那样自然。最初,他并不比蝴蝶了解自己翅膀那样更多地注意到自己的才华,他也不知道自从何时这些才能被洗刷和破坏。直到后来,他开始注意到他破碎了的翅膀和翅膀的结构,才明白不可能再次起飞了,因为对于飞行的热爱已经消逝。他唯一能够回忆的,是当初在天空中毫不费力飞翔的日子”。这文字那么优美,又那么忧伤,足见海明威的惋惜。他在《流动的盛宴》里,花了很多的文字去写自己和菲茨杰拉德的故事,自然又真切,是全书里最为生动的部分,看完竟心生几分羡慕。
&&&&巴黎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除了为海明威带来了众多挚友,还不断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经常就是走进一间咖啡馆,点一杯咖啡,从上衣里取出笔记本和铅笔就开始写作,写不下去的时候点上一杯酒,然后就沉浸在作品当中,那时,整个巴黎都是属于他的,而他属于那本笔记本和那支铅笔。他最爱的咖啡馆,当属蒙帕纳斯大道尽头的丁香园咖啡馆了。这个咖啡馆包裹在一片绿色植物当中,俨然是一座花园。咖啡馆内部也很舒适,在角落里,还保留着一张“海明威座椅”,椅背的铜牌上刻着海明威的名字。就是在这里,海明威阅读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下决心也要写一部小说。就是在这里,海明威用了两个月时间写出了那部伟大的《太阳照常升起》。如今,这个吸引过左拉、塞尚、魏尔伦、布勒东等众多名流的地方仍然富丽华贵,迎接着来来往往的客人。然而,那些来去匆匆的身影里,又有多少人知道,过往的岁月里,这里唤醒过多少才子,记录过多少故事。
&&&&离开巴黎近三十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来欧洲时再次经过巴黎,下榻利兹酒店,店方奉还他在1928年曾寄存的两个箱子。箱子里,海明威找到两本当年在巴黎留下的日记和随笔手稿。那里,承载了他青春中最贫穷却最美好的记忆。当年为吃饭发愁的他如今已成为需要安保人员护送的名人,陪伴自己的也不再是当时曾深爱过的妻子,连手稿里记录的很多人亦已不在人世。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顿时百感交集。于是,他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动笔书写了《流动的盛宴》,完稿一年之后,便饮弹自尽。书中的文字是平实的,没有什么过多的修饰,感情却是那么真挚。巴黎留给他的记忆,是无尽的,他说:“每一个在巴黎住过的人,回忆与其他人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么困难或多么容易。巴黎永远值得你去,不管你带给了她什么,你总会得到回报。”
&&&&他在巴黎留下的痕迹,除了那把海明威座椅,就只剩下钉在红衣主教路74号墙上的纪念牌,上面写着他的住所位置、居住时间等信息,还标明,这个街区(即拉丁区)是海明威最喜爱的街区,他在这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周围邻里也亲如一家。牌子的最下方,摘录了《流动的盛宴》里的一句话:“这就是我们在巴黎的青春岁月,我们最贫穷、最快乐的日子。”希望那些日子,巴黎,都记得。
一个漫画人奔跑的24小时
&&&&“周五下午3点,雨枫书馆东单店,布客帮出没注意。”
&&&&雨枫书馆月中正式开张了,每周末都有读书活动。参加了一次,活动的主题叫“大唐好声音”,《唐代教坊考》一书的作者王立主讲唐艺辉煌的制度原因。我是去听故事的。
&&&&一个是王立的故事。据王立的老同学、音乐人科尔沁夫爆料,王立是女强人,之前做出版很厉害。但是在让小孩入托的问题上深感北京“居不易”,决心移民。资格评估的人说移民也不易啊,学历要是研究生就好说了。王立为了孩子,二话不说就去考研。研究生读完了,评估的又说了,硕士虽好,博士更佳。于是,博士王立去了国外,潜心著书。
&&&&另一个是《读库》主编张立宪讲的。《读库》从2006年创办以来,发掘了一大批好作者好文章。王立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就是先刊登在《读库》上的。张立宪感慨,王立花了6年的心血拿出这份“博士论文”,到了国外才能静心写作。张立宪举了个反面例子,说来没来的学者萨苏不幸躺枪。张立宪说当年萨苏旅居日本时,从来不拖稿,有求必应,说写就写。自从回到北京,会多了,饭局多了,变成“拖拉机”了。北京“写不易”。张立宪是我佩服的,《读库》扎根北京近10年了,说来简单,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其实这份坚持大不易。
&&&&布客帮人有个打趣的说法:“快不快,看舒龑;忙不忙,看邹凯。”舒龑的生活是按了快进键的。他天天忙着跑活儿,写新闻,写小说,写评测,写公号……他竟然还能在一个周末陪不同的朋友看了5遍《复仇者联盟2》。大多人朝九晚五,邹凯的时间表是朝五晚九。很奇怪他哪里来的时间写专栏,还在写自己的长篇架空幻想小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这是布客帮作者的共同品质。
&&&&特别邀请邹凯写了一篇“苦水文”。只为表达——北京,爱你不容易。&&&&&&&&&&&&沈&沣
&&&&05:30&
&&&&耳畔轻轻响起柔和的八音盒声音。
&&&&我睁开微涩的双眼,看到东方天边的鱼肚白色正慢慢浸透窗帘。
&&&&关闭手机的闹钟。我把头又埋回枕间,尽量回忆着昨晚的梦,同时驱逐着困意。
&&&&我是个爱做梦的人。
&&&&梦也常给我灵感。
&&&&06:15&
&&&&我按下引擎启动键,驾车一路向东。
&&&&犹如黄金铸造的太阳,在上空迸发着耀眼的光芒。有时道路起伏,待到高高隆起的上坡,便显得格外贴近。如果够快,也许可以就那样直冲到上面!
&&&&作为一名从事漫画工作的人。我的头脑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妄想。
&&&&06:35&
&&&&办公楼里曲折的走廊仍是黢黑的,廊灯亮起,我看到公司门内贴着的“巨人”(《进击的巨人》)铭牌正睨视着这边。
&&&&这是一家不过二十人的公司,经营着一本月刊漫画杂志。这个时间,自然只有我一人。不过对于每天都是这个时间左右抵达公司的我来说,倒也欣然享受这份安静。
&&&&绕过前台,整个公司便可尽收眼底。有的编辑的桌上摊放着校对到一半的成稿,有的则布满了各式动漫周边。两人共用一组的立体书架上,摆放着漫画单行本、小说,或是那些我不曾踏入过的世界里的同人本。
&&&&左边的小仓库里堆满了淘宝店的商品,会议室的长桌则淹没在日文原版漫画杂志和单行本的海洋里。
&&&&我站在办公桌旁,遥望着映射在对面大厦上愈发灿烂的朝阳,缓缓呷入一口滚烫的咖啡。霎时,一股混合着柠檬酸味与黑可可的浓香充盈口中。
&&&&不知从何时起,我已习惯了黑咖啡。
&&&&最初觉得苦涩,但喝得多了,也逐渐明白了其中味道。不仅不苦,反而是种香醇。于是生活中再难离开这种独特的馥郁。
&&&&我点开电脑桌面上的文档,再次确认今天的工作安排,接着在QQ上查找了两个号码,发出申请认证。这是两名投稿的新人作者,我打算和他们取得联系。右上角的离线信息处,显示着数字“7”。
&&&&“第三十六期S老师的原稿已发到共享……”
&&&&“本期杭州经销商活动预算是……”
&&&&“您好!对我之前提出的大纲,您有什么想法?”
&&&&“您好!新的大纲,我发到您邮箱里了,请查收。”
&&&&“C项目的合同书日文译本已发邮箱……”
&&&&我快速浏览着的同时,收件箱发出一声提示音,我看到未读邮件中有来自K社N先生的邮件。
&&&&这家公司由国内G出版集团与日本K社合资成立。三年以来,一直秉承着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培育国内人才的理念。
&&&&K社是日本一家拥有一百零六年历史的大规模综合出版社,漫画出版名列日本三强之中,有着大量经验极为丰富的漫画编辑。
&&&&几年前,一部叫《爆漫王②》的作品使很多读者对于“漫画编辑”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一名合格的漫画编辑,不仅是负责催稿、校稿、联络这样的工作,更担当着把握方向、提出建议、发掘新人、培育新人等等责任。
&&&&K社一直坚持以派遣员工或远程指导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向国内的作者们和现地员工们传输着经验。
&&&&N先生写给X老师的邮件中,关于下期连载的章节,从一个画面中的人物表情该如何表现,到故事情节该如何展开,一如既往地提出了很多细节方面的建议。
&&&&N先生所在的漫画杂志每个月连载的作品超过二十部,容量超过八百页。仅他一人,就要担当十位以上的作者。工作强度之巨大,常人难以想象。
&&&&即便如此,对于中国的作者,他也从未怠慢,力求精益求精。这种不懈的匠人精神,一直以来激励着我。
&&&&08:55&
&&&&发行部和电子业务部的同事先后来到公司,大家相互问早的声音为这里增添了许多朝气。
&&&&我开始在新人作者提出的大纲里添加标注。这位作者一鼓作气发来了五部作品的大纲,之前我已经看过两遍,经过消化,这次我边看边为每部作品一一写下优劣点以及个人建议,准备回复给他。
&&&&一般来说,培育新人的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是个苦差事。但新人蕴含的热情与可能性是巨大的,能否成功,有时取决于如何迈出第一步。
&&&&三年前,我与当时还是新人的作者们一起出发。
&&&&今天,他们当中已有很多人获得不菲成绩,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将来,我愿继续做一名引路人。
&&&&10:20&
&&&&每周的高层例会即将开始。
&&&&由于大部分作者中午或下午才开始工作,因此编辑部也采取弹性工作制。包括在北京常驻的日本编辑在内,大家陆续出现在座位上。
&&&&13:00&
&&&&我边浏览日本网站的业界新闻,边把最后一块三文治放入口中。今天的例会比预想的时间要长,周围的餐厅早已人满为患。每当此时,地下一层的便利店总会成为我的首选。
&&&&再过一个小时,我与一家实力雄厚的网络漫画公司约好,在附近的咖啡厅见面。
&&&&不仅是电脑,包括移动端在内的网络电子化对纸面媒体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年轻人的使用以及消费习惯早已发生变化,我想任何传统出版行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只是,运营网络漫画也并非易事。尽管近来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但投入大,回报期长等等,依旧是大多数公司亟待解决的课题。
&&&&这时QQ的系统消息发出提示音,有位新人作者通过了我的验证申请。
&&&&简单寒暄过后,我要来对方的电话号码,准备进一步讨论作品事宜。也许80或90后的年轻人们都已习惯通过键盘交流,但我一直认为,只有话语和面对面的沟通才有助于快速地了解彼此,拉近距离。
&&&&电脑屏幕上的文字,终归是冰冷的。
&&&&也许是我太过保守吧。
&&&&听筒里的待机声音持续着,“会是怎样的一位作者呢?”每次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期待。
&&&&“喂?”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我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希望了解她的更多情况以及关于作品的设想。
&&&&“您好!我没想到真地能接到杂志社打来的电话!”对方非常激动,以至于我要把听筒稍稍移开一些才能听清她后面的回答。
&&&&这是一位二十七岁的新人作者,白天在公司任职,利用业余时间创作。
&&&&虽然没有刊载经历,但画画已经持续十三年。
&&&&关于作品,她还有很多创意。
&&&&关于创意,她还有很多想画的作品。
&&&&交谈大概持续了二十分钟,十分愉快。
&&&&我和她交流了一些有关短篇创作的技巧,并帮她把方向先集中到一个点上,希望在此基础上进行雕琢,然后再展开。
&&&&之后我要做的,便是等待她的修改方案,然后再重复类似的过程。
&&&&手表上的时针已走过五点。
&&&&公司之间的会谈结束了。与客户挥别,我走向十分钟路程之外的7-11便利店,准备晚饭。
&&&&回到座位,窗外的环路上,亮起的车辆尾灯连在一起,像是被堵塞的都市血脉。夕阳西沉,将耸立的高楼大厦烧成火红。
&&&&公司里的编辑们依然在与作者沟通着作品,或是准备稿件。热闹的气氛仿佛这才是一天的开始。
&&&&我揉揉略微酸楚的双眼,振作精神,打开电脑桌面上的文档。
&&&&这里有另外一位作者的六部作品的大纲。
&&&&20:15&
&&&&伴随着厚重的车门声音,我与外界隔离开来。
&&&&想起有位爱车的老前辈曾说过,车有个好处就是,关上车门就像回到家。
&&&&我深有同感。
&&&&所以在挑车的时候,我会格外在意车门声音的好否。
&&&&路上的车辆已少了许多,车灯划破着前方的黑暗。
&&&&随着道路起伏折转,我仿佛身处一条前进的溪流。我尽情享受着那克服重力急速奔跑的快感。
&&&&既然大海由无数溪流汇集而成,那便让我做一条奔跑的溪流吧。
&&&最近有一件事让我感慨不已。
&&&&5月22日,由动漫粉丝在动画角色网站“Charapedia”上投票选出的“人生最后一天,最后瞬间想看的动画”排行榜前20名作品公布。榜单一出,立刻在网上掀起波澜,粉丝们吵得不可开交,大概内容就是“为什么&&&作品没有排在&&&作品的前面”这类。
&&&&稍微看了一下这个榜单我就发现,上榜的动画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人小游戏闯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