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那里可以大灯改装日行灯灯??仁寿附近城镇也可以啊

论坛快捷通道
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围观仁寿县县城总体城市规划设计说明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阅读:35799
发表于: 0:12:1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仁寿社区。
。已有帐号? 或使用
说明书目录&一、&&&&&&&&&区位二、&&&&&&&&&SWOT分析三、&&&&&&&&&总体规划及现状分析四、&&&&&&&&&定位五、&&&&&&&&&规划原则六、&&&&&&&&&主要概念和策略七、&&&&&&&&&布局特色八、&&&&&&&&&交通系统规划九、&&&&&&&&&总体城市设计导引十、&&&&&&&&&分区城市设计导引十一、&&&&&&&&&&&城市主要景观轴线设计十二、&&&&&&&&&&&城市主要景观节点设计十三、&&&&&&&&&&&开发控制十四、&&&&&&&&&&&开发模式图示&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3:44
仁寿县县城城市设计说明&一,&&&&区位&&北距成都79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约50公里,西距眉山约30公里。二,&&&&SWOT分析&&1.1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城市化的内在需求动力较大。本地商贸业较为发达,且人才和教育资源丰富,品质较高。城市依两山而建,城市和山的互动格局较好。城市近郊有可以发展的黑龙潭等独特旅游资源,可能成为吸引都市区消费的重要产业资源。1.2劣势:产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属于欠发达地区县城区人口不到全县总人口的10%,说明其吸纳城市化人口能力还不足。城市化低,尚未进入加速期门槛(30%是国际认可的进入城市化加速期门槛),近期城市化进程面临刚性约束。目前对外交通条件欠佳,尤其是通往区域核心都市的道路等级不高,影响了借助大都市发展自己的策略的实施。目前市区的水系水资源不够丰富,对城市新区的景观塑造品质不利。1.3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带来的倾斜性政策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发展条件。国际性空港双流机场的一小时交通圈之内,借助于合适的发展策略,可能会享受到大都市的外溢和辐射效益。和成都及周边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成赤卫高速开通,将极大改善本地发展条件,且本身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将长期提供大量的城市化人口,为城市的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刚性的需求动力。目前老市区人口密度很大,达到1.55万人/每平方公里,城市本身具有较强的向外扩张的内在动力。1.4威胁面临着成都周边地区大量的市县市同质性竞争压力,能否享受到成都大都市的产业和消费辐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长期的高等级高路的缺乏,主要客源地的可达性不佳,使得当前的本地区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的旅游和地产业缺少足够的竞争力。市区边缘用地比较少,且地势较低,开发成本较大,而且本地区的经济规模尚小,对周边的服务和辐射、吸纳能力尚不强。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4:28
三,总体规划及现状评析3.1,总体规划3.1.1,城市的公共中心布局不利于兼顾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弹性,对小城市的初期混合功能特性认识不足,对远期发展也缺少前瞻性的安排.由于城市中心不可能在近期大规模投资形成,近期的开发标准又不可能太高,未来的城市核心区将难以形成高品质的区域。3.1.2,路网密度过小,街区规模过大,土地开发效益难以体现,也难以形成较宜居的社区感.&过大的街区,土地整合难度加大,不利于以中小整体开发规模为主的小城市的开发特点模式。3.1.3,新城的城市中心和交通性干道功能冲突较大,商业沿着交通性干道发展会带来功能上的矛盾。3.1.4,T型的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力不够,其南面为公园,投资巨大的中心区,其服务范围和经济效应却难以辐射到相应的居住社区。5,开放空间的公共效益不足,应将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布置在开放空间边界,提高开放空间的利用效益。3.2现状分析结论:3.2.1,仁寿县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期的前奏阶段,经济发展程度不高,需要寻找适合欠发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它既能保证满足近期较为经济的发展模式,又能够为将来城市功能升级留出必要的弹性和机会。3.2.2,城市研究表明,经济是驱动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且是基础性和长久性的动力,因此寻找较为经济和高效率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最核心任务之一。3.2.3,由于基础设施是城市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城市的结构必须有利于节省初期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具体而言,近中期务实和经济,远期相对理想和保有弹性的模式:近中期发展要依托已有的城市资源和对外交通干线,以较少的基础设施成本带来最大的收益,同时也为远期留出较大的高强度开发的弹性发展空间。3.2.4确定合适的路网密度(街区)规模,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合适的路网密度(街区规模)需要兼顾基础设施成本,土地价值的实现,交通效率,以及宜人的社区环境。本规划采用200*300为基本模数的街区(可组合和合并成更大的单元),该街区规模能够较好地协调以上的各要素,利于中小城市的开发。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5:09
三,总体规划及现状评析3.1,总体规划3.1.1,城市的公共中心布局不利于兼顾近期和远期的发展弹性,对小城市的初期混合功能特性认识不足,对远期发展也缺少前瞻性的安排.由于城市中心不可能在近期大规模投资形成,近期的开发标准又不可能太高,未来的城市核心区将难以形成高品质的区域。3.1.2,路网密度过小,街区规模过大,土地开发效益难以体现,也难以形成较宜居的社区感.&过大的街区,土地整合难度加大,不利于以中小整体开发规模为主的小城市的开发特点模式。3.1.3,新城的城市中心和交通性干道功能冲突较大,商业沿着交通性干道发展会带来功能上的矛盾。3.1.4,T型的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力不够,其南面为公园,投资巨大的中心区,其服务范围和经济效应却难以辐射到相应的居住社区。5,开放空间的公共效益不足,应将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布置在开放空间边界,提高开放空间的利用效益。3.2现状分析结论:3.2.1,仁寿县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期的前奏阶段,经济发展程度不高,需要寻找适合欠发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它既能保证满足近期较为经济的发展模式,又能够为将来城市功能升级留出必要的弹性和机会。3.2.2,城市研究表明,经济是驱动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且是基础性和长久性的动力,因此寻找较为经济和高效率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最核心任务之一。3.2.3,由于基础设施是城市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城市的结构必须有利于节省初期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具体而言,近中期务实和经济,远期相对理想和保有弹性的模式:近中期发展要依托已有的城市资源和对外交通干线,以较少的基础设施成本带来最大的收益,同时也为远期留出较大的高强度开发的弹性发展空间。3.2.4确定合适的路网密度(街区)规模,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合适的路网密度(街区规模)需要兼顾基础设施成本,土地价值的实现,交通效率,以及宜人的社区环境。本规划采用200*300为基本模数的街区(可组合和合并成更大的单元),该街区规模能够较好地协调以上的各要素,利于中小城市的开发。四,定位&&&。川西经济区的组成部分,成都大都市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的重要中心城市。&。眉山东部中心城市,仁寿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载体。&。仁寿县&160&余万人的综合社会服务基地。&。以商贸和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山林城市。&4.1&广域功能&仁寿作为成都大都市区的经济腹地,是成都向南辐射的重要前沿。&新一轮的区域分工和合作,仁寿会吸引部分该区域的中高级居住、特色商业、博览展示、休闲旅游业、知识性和资源型工业的积聚。&4.2&城市功能&作为仁寿&160&多万人的综合性社会,行政,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中心,随着仁寿进入城市化进程加速期,带来未来大量农村致富人口转变为城市新增&人口,需要中心城市承担更大和更多的服务功能。&4.3&特色功能&城区山城一体的格局独具特色,传统商贸业发达,黑龙潭水库为川西最大水库,湖面山水景观资源丰富,将会形成川西重要滨水度假休闲区。&仁寿的历史人文传统,丰富的本地美食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度假区的有机结合,也应得到展示。&五,规划原则&5.1&远近结合&5.2&因地因时制宜&5.3&统筹兼顾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5:34
六,主要概念和策略&&6.1借鉴新城市主义的核心理念,结合仁寿的实际情况,采用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为分片集中的开放式布局结构,即点式核心聚集和和线性辐射带动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近中期沿着主要基础设施线性和对外交通干线道路,混合性功能发展。远期则在几个城市片区的交汇处进行高强度高密集开发。6.2主要策略:。混合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体的公共产品核心区,使其服务效率最大化。人性化尺度,合理区分交通性和生活性道路的功能,近期交通多元化,远期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结构。善用仁寿的天然山体和水系格局,塑造优质的开放空间6.3.&设计主题6.1.&规划开发单元(PUD――PLANNING&UNIT&DEVELOPEENT)以规划开发单元(PUD)作为基本空间单元、沿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社会服务设施构成的复合公共品单元,是保持城市结构稳定,同时能应对市场弹性的开发模式。本规划采用200*300为基本模数的PUD(可组合和合并成更大的单元),这样的规模开发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社会服务社会投资具有较高的效率:较低的前期投入,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的土地产出,适合中小城市的开发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社区单元&&&&规划开发单元(PUD)边界由街区道路组合而成,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块开发单元――具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及开放空间环境的混合性单元。其内部的社民到社区服务、交通节点和开放绿化带的最大空间距离不超过“舒适的步行距离”(步行10分钟,约600米)。在PUD内配套日常生活必需的邻里服务设施,包括邻里商业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以及邻里中心绿地等。&&&?基础设施单元&&&&主要是道路为载体的市政基础单元,沿生长轴铺设市政工程管线,为建设配套齐备、技术先进的信息化设施提供物质支撑条件。在交通组织上,规划将各项邻里服务设施集中布局于规划开发单元PUD的核心位置,并就近设置公交站点,形成紧凑的TOD社区(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交通导向的开发单元)。&?环境景观单元由于周边开放空间的围合和分隔,每一个规划开发单元(PUD)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相对统一、和谐的、具有标识性的景观风貌,居民对邻里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个单元配备有较好的社区绿地,并且与周边的社区共享城市开放绿地。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6:01
七,布局特色&7.1山城同构,山城互动7.2城市主要功能结构可分为:“一带六片”一带:沿仁寿大道呈带状发展的区域。六片:(1)以教育卫生为主的城北科教文化卫生片区。(2)以行政为公、金融、商业服务为主的中央商务片区(3)以生活为主的综合生活片区(4)以工业为主的城南现在工业片区(5)以科技创新及现在物流为主的城东科技物流片区(6)在原有风貌上更新改造、充满历史韵味的城西老城片区&7.3.发展概念?川西之门&&&&外围快速交通系统的构建,将极大改变仁寿在区域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地位,因此带来的经济聚集效应将很快出现。如果说仁寿以前偏居川西一隅,那么,今后的仁寿将担负其成都向西部地区辐射窗口的责任,成为名副其实的“川西之门”,为成都“同城结构,功能互补,组团发展”的川西区域发展战略赋予新的实际意义。?山水绿城&&&&仁寿背山面野,依靠龙泉山脉的飞泉山、翳嘶山,金马河流经城市,生态和景观格局卓越。规划利用现状生态资源,合并临近的山林保护区,构建仁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背景。&?宜居城市&&&&由于山体、林地、水域的阻隔,新中心城区将呈现依托旧城,靠山向东,北和南的三大组团发展态势,新的交通干线是重要的吸引力,组团规模在6-8平方公里之间,城市组团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00米之内,以快速路、主干道相联系。?创业新城&&&&利用仁寿新区靠近高速公路的大片土地资源,将创意型科研和教育培训产业引入城市,以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外来的资本和市场,设置创意型,文化类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提升土地综合价值。结合本地发达的商贸资源,发展有城市特色的会展区,并通过特色酒店,延续传统岭南农耕文化,形成仁寿面向未来的特色文化产业区域。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6:21
八,交通系统规划&8.1.&道路格局?基地路网采用格网式布局方式,主要交叉口确保600――1000米,通过对外交通、主干道、次干道、以及街坊内部道路构成基地内的道路网络。?对外交通道路:对外交通通过主干道或快速路迅速地与片区外围的高速公路、公路相连。。城市交通道路:主、次要道路主要功能为组织片区复杂的城市生活性交通,均衡的配置在基地内,其道路红线宽度为18米――60米(仁寿大道70米,中央大道90米),横向连接滨河路及组团主要道路。8.2.&静态交通系统在各组团中心区外侧、公共活动中心区等处布置相应的地面社会停车场,居住区、商业文化建筑等停车位按照片区的控制性规划相应要求配置。8.3.&公共交通由于土地开发采用PUD发展模式,城市主要公共交通走廊成为区域的生长轴,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发展动力之一。&&&&主要的公交线路经过主次干道,次要的公交线路分布于支路,中央干道和公园路通行观光型公交线路。规划开发单元(PUD)之间依靠公交系统联系,其空间尺度将是步行友好的。8.4.&步行系统步行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出行方式,是规划开发单元(PUD)内部主要出行方式,也是保证城市和社区的内聚力的重要手段。规划通过对主要社区进行单元模式的重点性地高密度开发,努力形成环保型的、生活必需功能均集聚在步行区内的、富有效率的市区。步行道分为功能性与休闲性两类。&&&&功能性:主要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满足短建筑之间的联系和日常生活需求。&&&&休闲性:独立的多功能步道,主要分布在绿化景观环境种,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要。多功能步道不仅能满足人行散步、健身、游览、观光等需要,还可与自行车道相结合,组成多样化的游憩系统。&&&&规划最终形成以片区内的干道、支路、街区内道路为基础,以滨河步道为辅助的行人空间网络,通过安全且舒适的行人空间连接规划开发单元(PUD)内主要的设施以及交通节点。在行人适宜的各步行距离段,配置用来休息和提供信息的公园、小广场(间隔约600m)。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7:16
九,总体城市设计导引&9.1.城市风貌总体控制和引导&(1)自然景观风貌“山林城田河”的区域生态格局。城市西侧为山地,更远处为黑龙潭水库,东南北为田园和和河流。城市背靠山林,面向田园,城市和山林互动格局明显,山城互相依存,阴阳交汇,山、林、城、田、河互相交融的格局,应在规则中得当延续、表现和加强。从黑龙潭一侧发源的穿越城市的两条河流,应该得到梳理,并结合城市功能区得以积极利用,对水系的生境保护应得到加强。以山体、河流,公园、街道绿地为主要开放空间架构的体系,是城市的特色所在。(2)城市建筑文化特征开放,亲切:仁寿文化渊源流传,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依山而居,和自然和谐协调共生共处,街区和街道的尺度亲切宜人,安居乐业的传统,在新发展时期应得到延续和发扬。屋顶花园是仁寿比较普遍低成本、生态型绿色建筑手法,在新区这种适合本地特色的传统建筑手法,应得到鼓励和发扬光大。多元、包容:传统川西文化是一种灰调子文化,这种文化和川西特有的日照不足的湿润气候和人文地理相适应。保留和延续有古朴的西北街的传统民居,魁星楼等历史文化建筑,引入现代风格的新建筑,将现代营造技术、新材料和新建筑风格,结合本土文化融合进城市,形成既有川西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多元的新城市景观,形成城市的有形文化资产。(3)城市建筑色调和高度色调:整体上,建筑色调以灰色调为主体,局部商业性、公共性和标志性场所的建筑,或者建筑的局部构件采用相对活跃的色调,形成既整体又有变化的建筑风格。鼓励采用地方建筑材料和绿色环保材料和传统风格。高度:建筑高度上,高层建筑离开山体一定距离,靠近山体一定距离(按不同地段300-500米)禁止建设高层建筑,并且相对集中布局,使得高层建筑和山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形成山和高层之间的互动格局,避免高层建筑对山体景观的破坏。原则上建筑高度不超过山体高度,最高控制在100米之内。严格控制高层面向山体的建筑面宽,避免遮挡城市观赏山体景观视线。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7:53
9.2.城市空间轮廓控制(1)城市西侧沿山地带突出半山腰沿东南干渠450米左右高程带上观赏城市的要求以及城市与山林亲近的愿望,以低层建筑为主,并随纵深推进逐步向多层过渡。(2)文林街以西的旅游假区为低层建筑零星分布,突出建筑与山林相互掩映的特点。(3)两大生态公园周边地带以低层建筑为主,并逐步向多层过渡,在中心区、交叉口转折处,适当点缀高层建筑。(3)建筑制高点:以城市中心区临主要干道交叉口为第一制高点,以城东南中心、街心花园广场附近、城北中心和城南中心为第二、三、四、五制高点,形成较为突出的高度隆起,并沿仁寿大道及陵州路形成高低差落有致的隆起走廊。&9.3.城市眺望系统(1)视点:市区级中心主要高层建筑、跨鳌山、飞泉山、李子园公园、梅子埂等相对制高点。(2)眺望点:城市中心区主要高层建筑、土主山、飞泉山及李子园公园的主要制高点及东、南干渠沿线等,规划设置相应的观景平台和休息设施。(3)视线通廊:土主山、飞泉山分别至奎星阁和各区中心的视线通廊。9.4.建筑形态&&&作为城市的核心城区,其建筑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城市形象。该片区各功能的建筑应该与本区的功能相呼应,形成不同特色的建筑分区。分区不严格以街道来划分,可以用跨街区的方式,将建筑群有效地融合。建筑设计还应与城市肌理协调,并且挖掘川西地区的文化内涵9.4.1建筑总体指导原则&&&&本节所含的指导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因具体的建筑设计决策,而影响城市的整体空间的统一性和城市风貌的表现。指导原则的重点在于协调单项建筑在整体规划上对于城市空间、景观、视觉和形式方面的建议与规范。○创造城市新形象;&○塑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区域;○保持城市的空间网络结构,突出城市空间的层次性;○突出重要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标志性地位;○建筑的功能、形式和空间关系应具有逻辑统一性;○提倡建筑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和生态技术;○城、山、水整合设计,构建高效、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注重提取城市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创造人性化的尺度和人性化的使用设施。9.4.2建筑群体形态&&&&&建筑群体组合应该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位于高处的建筑注重其四个立面的造型组合,以取得“前后顾盼景自移”的动态美感;在两山的视觉暴露区内,处于其俯瞰范围内的的建筑则注重其第五立面的造型与构图,以获得“高低俯仰皆成画”的全方位美感,充分体现仁寿山城一体的特色。&&&&群体组合形态在设计中应该体现以下原则:&。层次性原则―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空间序列的营造;&。围合原则―基于整体感,创造场所精神;&。可识别性原则―满足人对环境的认知;&。多样性原则―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适宜性原则―尊重市民的行为、习俗和地域文化。&&&&同时,城市设计对建筑造型提出的环境元素:下沉广场、屋顶花园、空中客厅、地下步道、空中天桥。在总体原则下,针对不同功能分区,我们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8:27
9.43.&开敞空间(1)开放空间体系&&&&展现山水组团型城市特色,显露飞泉山、翳嘶山等山体、金马河及支流,加强这些要素与周围的开放绿地的联系,结合场地要素,建设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将开敞空间分为公园与水体、庭院空间、滨河景观带、城市广场四类进行控制。策略:&&&&严格保护总体规划中确定保护的自然山体、水体、林地等非人为开敞空间,防止城市建设侵占自然开敞空间;&&&&强调等自然开场空间之间的联系,构成完整的开敞空间系统;&&&&城市地块建设时,结合水系支流,留出多条生态廊道,保证规划区绿色的大背景。&&&&结合城市活动和路径设计,增强开敞空间的可达性;&&&&对于视觉敏感度高的区域,如飞泉山、翳嘶山和公园周边区域等,严格控制开发,避免建设不适宜建筑群落,对开放景观产生严重破坏。(2)公园与水体?飞泉山公园:以植物、寺庙、登高观景、自然保护为主的生态性综合公园。?土主山公园:以游乐、体育、动植物为主的综合公园。?金马公园:为城市中心以文化、娱乐为主的综合公园。?城南公园:为以花卉观赏及生态保护为主的综合公园。?城北李子园公园:为日常游憩性公园。公园与水体作为城市各类生物的栖息地所在,为城市提供自然生态的绿色背景,在城市开发中须以自然为肌理,生态为主导,严格控制,精心设计公园尽量与城市生态河流廊道结合设计,提供生物以自然生境,公园面积不宜过小,进深应>50m或是超过该地区的边缘效应影响范围,设计多元化,提供以不同的物种的不同生境;&&&&城市公园远离河流廊道时,当尽量与周围的道路绿地联系,形成陆地生物流廊道,当其作为独立的绿地时,可适当扩大面积,或可部分分散作为生物跳跃斑块;&&&&岸线以自然生态性岸线为主,令水流流线自然曲化,保护河流滩地;&&&&植栽以本地植物为主,尽量原地保留植被,避免出现大面积同类树种林带,多选择季节性植物;&&&&考虑自然水位的季节性变化,配置水迹植物,倡导游人体验变化的自然景观;进行游人容量控制,限制机动车的进入,于部分生态敏感地区限制游人进入。(3)庭园空间&&&&庭院作为私密性的开敞空间,被其不同的使用者赋予不同的精神个性,带予城市别样风情。策略:&&&&庭院空间为居民提供私密性空间;&&&&&庭院空间多样化,可提供各样的小型活动空间,如儿童游戏场所、休憩场地等,满足各类使用者需求;(4)滨水景观带&&&&打造不同性格的滨水景观带,形成高质量的绿色滨水系统。规划设置5类滨水空间:亲水泊岸、新城区泊岸、老城区护堤泊岸、生态型泊岸、湿地泊岸。&&&&规划5类滨水空间应具有不同特征。亲水泊岸&&&&亲水泊岸提供亲水台阶,亲水平台,提供亲水的可能性;&&&&创造各类亲水活动场所,营造动静水景;&&&&考虑季节性水位变化,结合营造不同高程不同时段使用亲水平台。新城区泊岸&&&&柔性堤岸,自然生态型岸线;&&&&营造滨河绿带,宽度>20m,内设游憩步道;&&&&堆坡造微地形,提升防洪能力;&&&&近河处等应设置休憩亭、小广场等面积小,视线开阔的观景处。老城区护堤泊岸&&&&保留现有堤岸,接合布置滨河散步道,宽3-5m,管制车辆进入;&&&&营造滨河休闲绿带,宽度>3m,内设游憩步道;&&&&可考虑建设少量滨水商业建筑,创造活力岸线。生态型泊岸&&&&柔性堤岸,坡地防洪;&&&&营造河流生态廊道,本土生物物种保护地;&&&&营造各类场地,空间活动多样性;&&&&生态重点保护地段控制游人进入;&&&&原生植被保留,栽植本地树种。湿地泊岸&&&&生态型湿地泊岸,坡地防洪;&&&&休闲景观区,提供旅游以及垂钓的可参与性;&&&&控制车辆交通,控制游人容量。(5)城市广场&&&&建设覆盖性强、功能明确、适于人休憩活动的高水准广场系统。对广场一般规定、广场建筑界面和广场景观等进行控制。策略:&&&&形成商业中心广场和若干市民广场组合的城市休闲广场群。结合绿地、水系建设高质量市民广场;&&&&在居住社区社多个广场,均匀分布,服务半径控制600米,使广场使用辐射一个生态社区单元;&&&&广场要提供R35%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又要保证R35%的绿地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市民广场可按不同主体,不同使用条件设计;广场―建筑界面。&&&&建筑风貌应和广场风格相协调,对于建筑和广场的结合处、过度空间其材料、饰面的运用及处理手法应与广场有较强的关联;&&&&通过增加景观元素增强建筑界定感;广场―景观&&&&结合不同性质广场控制不同风格的广场景观要素,广场内部的景观要素尺度与广场尺度保持一致;&&&&广场内部的绿化配植应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起到遮阳、适于休憩的作用,尽量使用生长周期较短,景观效果良好的树种。(6)行道树&&&&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行道树间距为5至7&米,树种采用干直、冠大、树叶茂密、分枝点高、落叶时间集中的乔木,一个街区最好选择同一树种,保持树型、色彩等基本一致。&&&&&&行道树采用仁寿当地树种,体现地域特色。树种可以选择黄果树,樟树,大小叶榕树等川西城市常用行道树种。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19:12
9.4.4.&道路交通(1)道路设计道路断面&&&&&主干道分为中央景观大道(90米),70米(仁寿大道)、60米交通性主干道和40米生活性主干道,次干道道路红线为24米。&&&&主干道:机动车道中间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绿化带1.5米。&&&&&次干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绿化带2米。&&&&临路一侧的建筑退离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为:主干道20米至25米,次干道15至20米。&&&&&具体的道路断面应视具体情况具体设计。地面铺装及设施&&&&人行道铺装要求统一设计,采用当地天然材料,突出本土特色,&&&&路面标识和道路设施,如座椅、广告牌、路灯等,要求风格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城市气象。道路交叉口&&&&交叉口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安全视距范围内不得栽种植物和设置其它设施遮挡视线。&&&&相邻地块设置机动车禁止开口段,增加建筑后退界线。&&&&人行道和停车线明显区别其它道路铺切图案,保证行人安全。&&&&交叉口设置方向引导标识,强化方向感。(2)交通组织以高效、安全为原则,道路网系统结合开发强度、用地性质,形成结合地形、局部加密的变形方格网系统。&&&&以交通主干道路为骨架,建立规划区与老城区之间多种模式的交通网系统。&&&&主干道考虑连接的便捷性,次干道按间距300――500米进行布置。&(3)静态交通结合建筑开发容量,配备停车设施,包括公共停车场和各类设施的配建停车。公共停车场结合广场和公园绿地、公共活动中心区;配建各类停车设施时,采取地面、半地下和地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停车指标按相应控制性规划管理的相应要求配置。9.4.5&景观控制(1)概述&&&根据不同景观要素的功能、特质,同时兼顾规划区自身之特征,景观体系按照街道景观、山体和俯瞰景观、广场与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其它重要景观等部分论述。本导则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指引与规定,以协调景观风格、控制景观品质,塑造层次丰富的、人性化的都市景观空间,降低开发对生态的不利影响。(2)总体景观指导原则城市建筑:采用现代设计风格,高度控制在100米,原则上不超过飞泉山山体绝对高度,高层区以大疏大密为主,采用现代风格结合本土特色、结合具体功能要求的设计手法;控制材料、细节、色彩和饰面等景观元素,提升片区整体氛围;○细腻又不乏现代感的饰面材料。绿化系统○绿化要素趋于多元化、结构趋向网络化、功能趋近生态合理化并满足景观欣赏;○尽可能采用本土、易于管理维护的植物;○尽可能采用透水性好的铺面材料;○采用现代、简洁、高品质的街道家具,提供完备的户外设施,同时应舒适、易清洁、养护、管理。(3)街道景观目标○创造整体连续的城市意象○明确道路景观特征(绿化或商业),创造具有个性的街道景观○提供舒适的车行与人行环境原则○街道铺装应具有连贯性,并且有一定的变化○步行街道景观设计应活泼,创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创造连续的街道界面植栽树种○速生树种与一般树种间植○树叶茂密、高大,有遮荫效果○主树种建议采用本土性,以已经驯服归化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需做好防护可能的病虫害入侵的措施。布局○行道树规整排列,树间距5-6米○行道树连续栽种○隔离带灌木应满足视觉设计要9.4.6广场与公园景观目标○创造整体连续的城市意象○创造生态景观○提供人性化设计,营造舒适的休憩环境○具有可参与性原则○公园景观强调生态性,要满足观赏、休憩、交流、锻炼等功能○公园景观以软质景观为主,但避免大面积使用需人工修剪的草坪○城市广场要满足休憩、交流等基本功能,空间尺度及设施要满足人性化设计○广场景观应层次丰富,连续而富有变化植栽(1)树种○树叶茂密、高大,有遮荫效果○可布置一些季相树种、景观树○植物配置时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尽量多创造绿荫空间○商业广场宜使用适宜本地的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2)布局○路边行道树规整排列,树间距5-6米○景观树可以丛植、孤植○植物配置应注意色彩搭配,并形成生态群落9.4.7滨水景观目标○创造整体连续的生态廊道○提供人性化设计,营造舒适的休憩与步行环境○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避免非生态化的河堤原则○要满足观赏、休憩、交流、锻炼等功能○以软质景观为主,创造绿意景观,但避免大面积使用需耗费大量维护成本的人工修剪的草坪○布置沿河步行道,增强可达性○景观应层次丰富,连续而富有变化○营造亲水平台、软质岸缘植栽(1)树种○保留原有大树;○为强调城市轴线关系,沿河、沿路有规律地种植树形优美的银杏和有等量感的垂柳,有序地强化连续性;○岸边植被带以树形优美的常绿树种为主。配置不同季节的观花树种、红叶树。(2)布局○水河岸边缘栽植侧枝发达、垂挂性好的灌木,是枝条在岸边悬垂或轻拂水面,以遮挡并柔化硬性的河岸;○乔灌草合理搭配,增强河流横剖面植物群落的层次感;○可以成片布置草本观花、观叶植物。并注重其色彩、层次的组合。水质保护&&&沿岸用地除景观工程用水处,均不得向河道取水,污水应全部进入排污管道,汇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合格后方能向河道排放。9.4.8其它重要景观元素照明创造丰富多样的夜景氛围,达到夜间基本的环境安全标准○公共活动中心:中性优雅○混合区:时尚、欢乐○商业与娱乐区:多元、时尚○居住区:安逸、祥和○公园与河岸区:低调、静谧环境导向系统标志○整个区域的指针系统要求统一,设计风格简洁现代,具有个性○指针系统用不锈钢或着色镀锌钢制作,色彩宜素雅○标志系统应该采用反光材料制作,以加强夜间的可读性○所有标志系统都应该保留从柱子中心到人行道边缘的0.5m退让红线距离○标志牌后面尽量少留空地○支路性标志牌不可与地域性标志牌一起安装公共艺术(1)公共艺术作品的主题应该与文化、环境及历史产生联系以强化地域特征(2)艺术作品的尺度应该与所处具体区域的空间特征相一致(3)艺术作品应该考虑其坚固性和耐久性(4)艺术作品应该考虑其白天和夜间的效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0:04
十、分区城市设计导引&10.1.旧城居住区城市设计导引10.1.1&设计概念旧城居住区建设密度较大,改造成本高&,规划对旧城居住区进行城市空间肌理梳理、功能置换与完善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将旧城居住区更新成为既适应现代生活,又延续仁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新区。&&&&通过对老城空间肌理的梳理,将原被阻隔的外围山体、水体引入到城市大环境中来,改善生态环境、展现山水城市特色。10.1.2建筑形态导引导引一:建筑高度和体量①建筑体量:旧城居住区改造以现状建筑的梳理为主,现状建筑的体量、高度予以保持。新建建筑要以和老城现状建筑相协调为原则。控制老城区的高层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70米之下(最高山体相对高度100米之三分之二),并且尽量避免老城区形成高层建筑线性排列,形成高墙遮挡新区观赏两山的视线。在梳理、组织居住院落的空间时,考虑住宅高度与院落大小的比例关系和院落本身的长宽关系,形成良好的院落空间。②建筑高度以及退界:以山体为背景,形成连绵有致的建筑高度群体组合。建筑高度分布形成错落的山体天际线。老区新建建筑应避免阻隔山体视线的墙式建筑带,沿山体不布置板式高层,面向山体线的第一排多层板式住宅≤4层(12m),点式高层≤24层(70m),裙楼≤4层(20m),随后可逐次向山体相反方向增加高度,形成山景观资源最大化利用格局。保留建筑退主干道15m,退次干道10m,退支路5m,新建建筑退主干道20m,退次干道15m,退支路6m,退界距离从垂直外立面开始计算。导引二:建筑形式。旧建筑形式的改造要既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又体现时代特色。对少数影响景观的建筑物和建筑形式、风格不符合要求的危旧建筑物实行拆除。重建;对建筑物质量较好、建筑立面保存完整的建筑物实行外观改造或整修。&。新建建筑要与保留建筑形式统一,具有山地城市建筑特有的风格,同时通过运用传统建筑符号等设计手法,在其中融入川西地区的特色以及仁寿本地文化特质。。在上述要求下,依照地块的用地性质和使用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建筑形式。导引三:建筑立面。滨山体立面要保证协调性和延续性,同时也要富有变化,吸引视线。。街道立面要根据不同的街道营造不同的氛围,交通性街道立面要求简洁、大方,生活性街道立面要求和谐、宜人。。统一安排和设置建筑立面空调机以及排水管等附属物的悬挂位置,在设计中尽量弱化其位置。。立面体量组合宜丰富,但形式应统一,保证整体片区的风貌完整性。。建筑面向山体和金马河一侧应充分考虑观景的需要,强调立面的变化及节奏感,并保证景观视廊良好的通透性。导引四:建筑材料与建筑色彩。旧城居住区现状建筑主要色彩以中明度灰色等较为缓和的色彩为主,局部采用较为鲜亮的颜色来吸引视觉上的注意力,规划继续延续这种风格。。色彩方案应采用采用不易褪色、耐脏的外墙涂料。同时尽量采用本地特色建材,以体现地域特色。。滨水建筑色彩和材料可采用较多变化,营造视觉吸引力。导引五:屋顶。现状居住建筑多采用平屋顶或平屋顶为主局部有缓坡屋顶的形式,规划予以保留,新建居住建筑遵循这种风格。。现状公共、商业建筑多采用平屋顶形式,规划予以保留,新建公共、商业建筑遵循这种风格。。建筑屋顶不可随意加建构筑物,屋顶覆盖物的宽度最多不得大于建筑整体进深的1/3,其他屋顶设施应予以遮蔽。10.1.3开放空间导引:导引一:开敞空间体系。把握建筑尺度与开放空间的比例关系,尺度适配。。该区域的现状区域以改造为主,滨水线形空间可相对设计较为丰富,满足不同人群对亲水的各种要求。。各地块内部建筑与道路后退,形成绿化带,与滨河绿带一同组成片区的绿廊,沟通城区与自然水体、山体,形成片区的绿色基质。。设计人行散步道,提供完善的座椅、垃圾桶、公厕、电话亭等设施,以及适当的夜间照明,将人的活动带入开敞空间。。在旧城居住区结合绿地系统、山水视廊、周围地块使用功能。。把穿越老城市的河道,两边梳理出小块线型开敞空间,逐步将河道两边的商业,改造成休闲性的商业,部分可作为公园和小休息广场使用,分散改善老城生态环境质量。导引二:滨水空间。河两侧道路适当后退,形成开放的滨水绿带。。设计连贯的散步道,结合道路节点设计广场,岸边设计亲水广场,亲水踏步,创造公共休息活动空间,结合设计通畅的人流交通路线与人流聚集广场。。滨水建筑群组织景观视线通廊,显山露水,点式高层视廊宽度≥30m,并注重组织丰富的滨水天际轮廓线。。弱化河两侧滨河路的交通功能,和滨水绿带一同作为滨水开敞空间设计,&导引四:半公共庭院开放空间。居住建筑地块中梳理和组织出集中的绿化庭院空间,成为每个建筑空间的特征性展示,也成为居民生活的私密性空间。。将庭院空间与人行系统和组团内部公共配套建筑联合布置,切实庭院空间的可达性以及利用率。。居住地块内部绿化庭院空间的营造可采用块状和带形两种形式,视实际情况而定。。块状绿地:≥30×60m,带形绿地:宽度≥20m。10.2.城东新区组团10.2.1&设计概念新区为老城区以东,仁寿大道东中段南北两侧的片区分两段布局,东段:是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它近邻高速公路,对外交通便捷,承担新区新产业拓展的主要功能,大城区的外溢效应,主要功能是:创意型和研发型企业办公,教育培训、产业科技研发,技术产品生产,展览交易中心,会展,主题酒店级配套居住和相应服务设施。中段:城市门户地段。主要功能是:商业娱乐,办公,教育,社区带型公园,酒店,娱乐综合体,绿色居住社区,社区学校.仁寿大道的中段,有四个形态各异,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广场,和一个跨街呼应的门型高层建筑组成,是仁寿西门户主要展示片区。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0:49
10.2.2&建筑形态导引导引一:建筑高度和体量①建筑体量:。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建筑体量、高度适当放宽,鼓励节约用地,向中高层发展,高度整体控制在40米之内,局部标志性建筑可以适当突破,但避免出现过密的高层群体遮挡山体景观,尤其避免形成板式高层密集呈线性排列的状况。。居住区建筑应在步行可视的高度以内,具有适宜的细部尺度,尺度合理,比例恰当。。居住区建筑具有合理的建筑体量设计,保证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以及保持视线的通畅。。在梳理、组织居住院落的空间时,考虑住宅高度与院落大小的比例关系和院落本身的长宽关系,形成良好的院落空间。②建筑高度以及退界:。以山体为背景,形成连绵有致的建筑高度群体组合。建筑高度分布形成错落的山体天际线,在高度分区的基础上尽量形成相近高度的建筑群落。。建筑退主干道20m,退次干道15m,退支路6m,退界距离从垂直外立面开始计算&。。建筑退离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为:主干道20米至25米,次干道15米,支路6米至10米。导引二:建筑形式。依照地块的用地性质和使用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建筑形式。。住宅建筑应整体上采用现代的设计风格,在其中体现仁寿特有的地域风情文化与特质。。整个片区保证色调和总体格局统一和谐的建筑形式同时,各个片区可结合特定功能采用个性化的建筑形式,但应注重环保和节能设计。。商业风情街区可以采用本地特色的民居风格或者采用具有适应开发主体的建筑风格,但应有脚明显的边界。建筑形式结合功能要求,应不拘一格,应创造出地区的新地标。&导引三:建筑立面。立面要体现新区的时代特性,在遵循城市总体设计整体控制景观的大格局之下,同时也要富有变化,鼓励多元化的建筑表现手法。。沿街面和其它重要的景观面,统一安排和设置建筑立面空调机以及排水管等附属物的悬挂位置,在设计中尽量弱化其位置。。立面体量组合宜丰富,但形式应统一,保证整体片区的风貌完整性。。建筑面向山体和生态湿地公园应充分考虑观景的需要,强调立面的变化及节奏感,并保证公共景观资源的景观视廊良好的通透性。导引四:建筑材料与建筑色彩。色彩方案鼓励采用不易褪色、耐脏的外墙涂料或者高品质外墙面砖。同时尽量采用本地特色建材,以体现地域特色。。沿仁寿大道和公园的建筑,色彩和材料可在城市整体设计的前提上,采用较多变化,营造视觉吸引力。导引五:屋顶。建筑屋顶不可随意加建构筑物,屋顶覆盖物的宽度最多不得大于建筑整体进深的1/3,其他屋顶设施应予以遮蔽。。节点和景观小品等建筑作为片区活跃因素,屋顶形式可不拘一格,。鼓励采用节能型的屋顶花园和其它平台绿化。10.2.3.开放空间导引:导引一:开敞空间体系。把握建筑尺度与开放空间的比例关系,尺度适配。。各地块内部建筑与道路后退,形成绿化带,与仁寿大道和大型生态湿地公园绿带一同组成片区的网络状绿廊,沟通新城区与城内外的自然水体、田园,还有和老城区的绿带连接山体,形成片区的新的绿色基质。。会展中心段南北街面处,面向仁寿大道处主入口前,需留出带型开放绿地;。片区中靠仁寿大道北侧的邻河一侧设置具有本土建筑风格的特色滨水风情旅游商业区,并考虑多种功能混合及土地复合使用的可能性,支持城市24小时活动。10.4.2&建筑形态导引&&&&&&。规划多处山水相通的开敞廊道,将各个片区的开放绿地连为一体,充分的体现仁寿山水城市新区的特色。。设计人行散步道,提供完善的座椅、垃圾桶、公厕、电话亭等设施,以及适当的夜间照明,将人的活动带入开敞空间。导引二:滨水空间。公园两侧道路后退,形成≥20m的滨水休闲绿带。。设计连贯的散步道,结合道路节点设计广场,公园岸边设计亲水广场,亲水踏步,创造亲水活动空间,设计容纳横跨湿地水体的栈道,开挖一定面积的水体,通过水工处理,形成公园湖面,结合设计通畅的人流交通路线与人流聚集广场。。滨临公园的建筑群组织景观视线通廊,显园露水,临公园边界,尽量避免形成高层建筑线性排列,形成连续的密集高墙遮挡新区观赏公园的视线,点式高层视廊宽度≥30m,并注重组织丰富的滨临公园的天际轮廓线。。弱化河两侧滨河路的交通功能,和滨水绿带一同作为滨水开敞空间设计,导引三:开放空间。在人流密集处,设计硬质广场和亲水台阶和平台等参与性强的功能设施,基地植物尽量原地保留,植物种植以本地树种为主,多配置景观性和季相丰富的植物与落叶乔木,营造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导引四:半公共庭院开放空间。在居住建筑地块中组织出集中的绿化庭院空间,成为每个建筑空间的特征性展示,也成为居民生活的私密性空间。。将庭院空间与人行系统和组团内部公共配套建筑联合布置,切实庭院空间的可达性以及利用率。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1:32
10.3.城北片区城市设计导引10.3.1&设计概念片区为仁寿大道西段、仁寿大道以北,老城区以东的区域,包括中央商务片区和科教文化片区。仁寿大道西段是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综合段。主要功能是:商业娱乐综合体,特色旅游商品街,滨水风情休闲商业街,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场馆,市民广场,游客中心,城市级学校,医院,公园湿地等。是城市近中期开发重点新片区的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仁寿大道以北区域分三层布局,第一层是混合商住层,它近邻老城区地段,承担老城区的外溢效应,主要目前布置针对近期市场的现代结合传统商业、贸易、娱乐和居住,以及部分文教用地;中间腹地则预留出大片地块,将承担起城市远期未来发展中心的重要功能,包括城市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综合体、城市中心带型市民广场,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大型新型休闲娱乐和餐高级公寓,高层沿着山体走向布局,可以使得山体和高层群体互相观赏,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价值最大化。最外层的东部则布置以中高级的居住社区为主,北边布置局部的工业等。这样的服务中心区布置在中心层的格局,能够兼顾近远期,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投资成本最小,服务效益最大化。10.3.2&建筑形态导引导引一:建筑高度和体量①建筑体量要求:在公共服务核心层,以宽阔的中央公园绿轴为中心,两侧形成强烈而清晰的高层群体,非对称均衡布局,形成大疏大密的富有表现力的现代城市格局,它的强有力的区域城市秩序感,和两山的自然遥相呼应,形成山城一体的新格局,这也是仁寿面向未来的城市中心区。。办公建筑体量要求原则上不超过山体高度(100米),高度从南到北呈波浪形升高,以一组具有控制性的高层双子塔作为轴线的节点。高层的轮廓线应遥相呼应山体的轮廓线,体现整个仁寿城市的山城互动的整体概念。。区内住宅建筑应在步行可视范围内,具有适宜的尺寸,建筑连续长度≤80m,营造宜人的氛围。。中心区的建筑裙楼,要求形成比较连贯的,具有为围合中央公园的效果,体量应和中央公园和高层的体量高度向协调,成为具有中等现代城市空间尺度的,川西北部区域的新城市中心形象。②建筑高度及退界。强调商务办公中心区建筑群,总体上要求节点内建筑不宜高于山体(≤100m),建筑高度由中轴线向呈现波浪形轮廓线。为营造中心的天际线,轴线北端高度≥30层(90m)。。为呼应山体,形成互为对景,城市公共中心层的主题建筑,应在建筑20层(60m)――30层(10&0&m)之间,以形成呼应性地标建筑。。住宅公寓建筑一般为6层(20m)――≤13层(40m)。局部可以适当提高。。具体重要建筑详细高度和体量参看下文各类建筑详细设计导引。。建筑退离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为:中央公园主干道20米至25米,城市主干道20米,次干道15米,支路6米至10米。。步行商业街建筑宜控制在1―4层(5―15m)引导二:建筑形式。片区内建筑采用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展示新仁寿的整洁与高效。建筑单体雨篷、栏杆、门窗等建筑细部应协调统一。。具体重要建筑详细形式控制参看下文各类建筑详细设计导引。引导三:建筑立面。沿中央大道两侧建筑要求立面联系感强,整体统一,贴线率≥75%。要。单体立面长度超过100m,建筑应该采取退台,体量错接,添加构架等手法减弱立面过大的压抑感。&引导四:外墙材料与建筑色彩。建筑材料鼓励高质量的现代材料和手工艺,鼓励可循环利用材料的使用,如石材、钢、玻璃等。。建筑色彩的选择要求简洁大方,元素不应杂乱,局部可采用鲜亮的颜色体现片区个性化的外观。。具体重要建筑详细外墙材料与建筑色彩控制请参考下文各类建筑详细设计导引。。特色旅游休闲街内公共服务建筑如商业步行街内的建筑外墙和色彩可较多变,以适应其娱乐休闲功能。&10.3.3&开放空间导引。中央大道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广场空间为节点区内核心开敞空间,轴线感强烈。中轴线的起点为仁寿大道,终点为双子塔综合体广场。。中轴线开敞空间和滨河开敞空间相互渗透,并在市民广场处形成倒“T”形交汇点,应统一设计。。市民广场上景观建筑小品应结合时尚元素,强调时代特征及丰富多变的形式。临近河与大片开敞空间的建筑,建筑肌理上垂直于开敞空间的长边。并且建筑之间预留≥50m的空间,作为渗透绿地或视线通廊。。片区内部有面积较大的开放绿地,设计路径时应考虑人们的各种公共和私密性活动丰富需求,设置足够的公共活动场地和供休憩游玩的建筑小品等。。植物配置应多元化,色彩明快。10.4.&城南片区城市设计导引10.4.1&设计概念&&&城南片区主要有以生活为主的综合生活片区和以工业为主的现在工业片区组成,从南到北,非为三层,最南为工业区,中间是商业居住混合区,北面是商业、娱乐、文化公共服务区。&&&&&&&&&&&&&10.4.2&建筑形态导引导引一:建筑高度和体量①建筑体量。工业区区建筑以方正大体量建筑为主,园区体现现代工业园区环境景观特色。。休闲区建筑应整体设计建筑群,风格统一,体量不宜过大,有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结合。。特色观光度假区建筑以小体量别墅为主,内部步行街商业街建筑也以低层小体量建筑为主。②建筑高度及退界。片区内工业建筑除相关办公主体建筑外,工业建筑以低到多层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13层(40m)。。区内住宅建筑群高度应错落有致,主体会展中心建筑控制在10―13层(30―40m)。。建筑退离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为:快速干道30米,主干道20米至25米,次干道15米,支路6米至10米。导引二:建筑形式要求:应体现建筑内在功能的特殊性,建筑风格应突出现代风情和本地气候和文化特色。。工业区建筑形式应体现建筑内在功能的特殊性,强调现代、简洁大方,以实用功能为主,沿着主要道路景观面立面应重点设计。。商业服务区建筑形式应活泼多变,主体建筑的设计应通透轻盈;。文化体育建筑造型应协调统一,造型可灵活多变但有同样的构成元素,建筑群应具有一定体育建筑的特色。导引三:建筑立面。沿公园界面,公共建筑立面宜以简洁通透的玻璃与钢材为主,辅以一定的实墙面,虚实结合,使室内外的空间能适当融合;体量组合宜有变化,但材质、立面形式应协调统一。导引四:外墙材料与建筑色彩。公共建筑色彩方案应选择以现代材料,灰色、白色、银灰色、银白色、浅蓝色为主。。公园界面上的建筑可适当限量使用亮度较高的色彩(以暖色为主,如浅黄色、浅红色、浅绿色等),以营造视觉上的吸引力;。公共服务建筑如商业步行街内的建筑外墙和色彩可较多变,以适应其娱乐休闲功能。导引五:屋顶。工业建筑屋顶宜采用平屋顶为主。。公共服务区内公共建筑以及滨临公园的居住建筑可采用平屋顶、单坡或双坡形式,坡度不限。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2:04
10.4.3&开放空间导引导引一:开敞空间。城南公园充分利用城市生态公园优美的生态环境,结合现有的水系、绿地,结合游息休闲广场,营造丰富的开敞空间。整个公园片区的绿地率要求≥75%。。整个片区的绿地率要求≥35%。。商业服务区内的开敞空间应考虑游人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步行空间,路径的选择及空间的设计应以人行尺度为主要参考依据。。临公园建筑布置应均以点状为主,使公园景观渗透到周边建筑群以及城市片区中来。。开放空间应形成自然而有机的肌理,同时应有亲水设施及步行道。。滨水休闲区水岸设置相关亲水活动场地和设施,同时设置滨水的步行休闲空间。设计路径时应考虑人们对亲水的需求;水面上适当设置供休憩游玩的建筑小品等。。片区内景观建筑小品应结合时尚元素,强调时代特征及丰富多变的形式,植物配置多元化,色彩明快,满足人们对时尚休闲娱乐的需要。10.5.住宅区设计导引&&10.5.1&设计导引&&&&住宅规划开发单元(PUD)由城市道路围合而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单元,形成良好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环境。其内部的居民从住所到绿化带的最大空间距离不超过“舒适的步行距离”(步行10分钟,约600m),PUD的适宜范围为600×600m。10.5.2&&建筑形态导引导引一:建筑高度和体量①建筑体量:。居住区建筑应在步行可视的高度以内,具有适宜的细部尺度,尺度合理,比例恰当。。居住区建筑具有合理的建筑体量设计,保证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以及保持视线的通畅。。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PUD生长性道路两侧布置,可单独设计体量不同的建筑,也可采用裙楼,骑楼等形式。②建筑高度以及退界:。考虑滨水景观,除标志性特色建筑,面向滨水岸线的第一层多层板式住宅≤8层(24m),点式高层≤13层(40m)。。生长轴两侧建筑高度为营造丰富的生活街道尺度,建筑高度可变化丰富些,最多≤&13层(40m)。。沿街界面后退城市主要交通道路20m,次干道退界15m,退支路10m。导引二:建筑形式。住宅建筑应采用现代的设计风格,在其中体现地方特有的地域风情文化与特质。。居住区的商业会所等公共服务建筑的建筑风格须与住宅建筑相协调。。居住建筑通过门廊、凸窗和阳台的处理,取得形式上的协调。。建筑照明应该突出重点,强调整体色光的和谐。重要的公共建筑以及标志性建筑及周边建筑群,可选择为泛光照明对象,其余建筑的泛光照明应从严控制。居住建筑不宜泛光照明。导引三:建筑立面。主要景观界面上的建筑立面需要保持整体的协调,同时富有变化与节奏感,吸引人的视线。。立面设计鼓励采用具有地域性的元素符号。。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的立面设计丰富,整体简洁局部又富于变化。导引四:外墙材料与建筑色彩。建筑外墙,其质地、特征、图案和颜色应与总体环境一致,宜采用不易褪色、耐脏的外墙涂料或者高品质外墙砖。。建筑色彩以中性色调偏冷为主,限制使用大面积的高彩度和低明度的色彩。。居住建筑采用比较缓和的暖色系,多采用浅黄等,公园边立面可限量使用亮度较高的色彩,如银灰色,创造视觉亮点。。公共建筑、服务建筑采用缓和的冷色系,多采用灰色、浅灰、白色等,幼儿园建筑可采用较为明亮、鲜艳的色彩。导引五:屋顶。除重要地标建筑外,建筑群中相邻建筑的屋顶形式应考虑协调、呼应。居住区屋顶鼓励采用屋顶花园和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鼓励建筑的垂直绿化。屋顶禁止随意搭构筑物,屋顶覆盖物的宽度最多不得大于建筑整体进深的1/3,其他的屋顶设施应该予以遮蔽。10.5.3开敞空间导引。清晰的区别公共空间与私有领域,创造怡人的邻里空间。。居住区内部建筑后退,形成≥60m带状的组团内部公共绿地。。设计连贯的散步道,具有完善的路灯、座椅、垃圾桶、公厕、电话亭等基础设施,将人的活动引入开敞空间。。人行为主,设计连贯的散步道。设计节点广场,提供居住区居民的活动场所,促进住区居民的相互交往活动。。体现居民各自特色的特征空间,具有可识别性。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2:31
十一、城市主要景观轴线设计11.1.&仁寿中央大道(公园)设计――未来之轴由中央公园和两边的大型公共商业,文化建筑及高层商务办公楼、城市酒店、公寓楼群体组成。这是仁寿城市发展远期(年)之的未来之轴。因仁寿建成区密度过大,新区地势较低,2015年之后,城市化进入高速增长期之后,土地资源更为宝贵,为了充分利用宝贵土地资源,中央大道采用比仁寿大道稍高的高层(20-30层)加裙房(3-5层)的建筑形态模式(预留局部两个大地块,结合城市广场建筑超高层双子塔,作为未来城市制高点控制,以应对未来发展的弹性要求)。这样既能使土地价值最大化利用,同时和中央绿带相对应,塑造未来城市核心区的密集效应。这种裙房加高层的模式,依然是仁寿未来新核心区开发经济效率较高的可取开发模式。整体高度控制造100米之下,轴线终端的双子塔节点可适当突破,一方面是建立强有力的,具有统领性的景观轴线需要,它和山体遥相呼应,也为未来城市发展留下弹性空间。主街面,主要由商务办公,大型商业,文化娱乐,高级酒店等公共性、半公共性的建筑、建筑综合体和部分高级公寓组成。竖向界面它们主要由富有表现力的不同高度的高层建筑和具有整体感的裙楼组成,既保持了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同时也富有节奏感。水平界面上,则结合用地功能和中央公园的宽阔绿地,有节奏的城市广场、街角广场和街头绿地,塑造能够具有表现力的川西重要城市的新城市核心区的街景景观。11.2仁寿大道设计――拓展之轴11.2.1设计概念因仁寿建成区密度过大,新区地势较低,为了充分利用宝贵土地资源,仁寿大道采用18层以上(开挖地下室较为经济)的高层加裙房的建筑形态模式。这样既能使土地价值最大化利用,新区尽快形成集聚效应,街景富有表现力,同时合理利用地形,是仁寿现代新区开发经济效率较高的主要模式。整体高度控制造100米之下,一方面是和山体相呼应,同时避免超高层建筑的不经济,适合中小城市的面向未来的新区开发。主街面,主要由公共性和半公共性的建筑和部分住宅公寓组成,竖向界面它们主要由富有表现力的不同高度的高层建筑和具有整体感的裙楼组成,既保持了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同时也富有节奏感。水平界面上,则结合用地功能,采用宽阔的街道绿地,有节奏的城市广场和开放绿地,塑造能够平衡环境、社会,经济效应的新城市门户地区的街景景观。11.2.2具体分成三段”(1)、东段:“创业新城”,约1200米。主题:科教文化创业产业园区,以机会导向的创新思路,利用仁寿良好的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承接成都作为西部创意之都的产业外溢效应,打造仁寿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功能:创意型和研发型企业办公,教育培训、产业科技研发,技术产品生产,展览交易中心,会展,主题酒店该段有富有新科技建筑特色的建筑群体和园区环境组成,其中段的带型创业广场,结合城市会展中心,形成仁寿大道东入口的重要景观,表现主题是:创业之墙。(2)&&&&&中段:“仁寿之门”,约1900米。功能:商业娱乐,办公,教育,社区带型公园,酒店,娱乐综合体,绿色居住社区,社区学校仁寿大道的中段,有四个形态各异,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广场,和一个跨街呼应的门型高层建筑组成。(3)、西段:“仁寿之心”约2100米。主要功能:商业娱乐综合体,特色旅游商品街,滨水风情休闲商业街,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场馆,市民广场,游客中心,城市级学校,医院,公园湿地&是城市的综合展示地带,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的核心区域。“仁寿之心“广场以抽象的景观语言表现仁寿的大城市山水格局。最西端的对称性“双龙广场”:两个平面的、抽象的眼睛型水池,呼应西边竖向的,绿色飞泉山,翳嘶山两山,球状雕塑,蓄意于双龙戏珠之式,寓意仁寿为川西明珠。整体上表现仁寿城区从黑龙潭经过龙泉山脉的飞泉山,s嘶山,经由老城区,向东延伸的转变过程。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3:06
十二、城市主要景观节点设计13.1创新广场节点详细设计布置创业著名企业和创业家的雕刻墙,主题雕塑,结合街道休闲绿地),结合城市会展中心,形成仁寿大道东入口的重要景观,其表现主题是:创业之墙。12.2“仁寿之门”节点详细设计&&&&&&由一组门型高层标志性建筑和东南西北和四个开放广场组成。城市门户中心的是集中展示仁寿新城的新形象的节点,是高速公路进入城市东区新片区的重要节点,四个形态各异,在统一主题下,丰富变化的城市广场,展示了仁寿新区的开放和活力,新秩序和新景观形象,大气又亲民的新形象。其周边有寓意“门户”的综合体高层双子塔、大型商业娱乐休闲中心、高级酒店和高级公寓等;其造型现代,简练,华丽,建筑体量感强,是整个仁寿新区景观轴线上的重要地标之一;在过境公路两侧设有宽阔的城市观光绿带,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广场的人工塑造山体,廊架及各种休憩设施,不仅丰富了广场竖向设计,同时还提供人们不同感受的休闲特色休息空间。12.3&“仁寿之心”&(体育公园广场)节点详细设计仁寿之心广场,用抽象的手法体现仁寿的大景观格局,城市从黑龙潭发源,金马河水流在寓意两山(寓意飞泉山和翳嘶山)的坡型绿地之间穿过老城,向城市的东部和南部流去,广场的三层台地,象征仁寿经过的过去、现代、未来几个发展阶段。坡型绿地和景观水体和溪流,同时也是市民观赏和休息的好场所。大方格网的铺地粗线条分隔线,寓意城市街区,同时具有容纳市民各类活动的实用功能。在广场的北,南,东部,设置空框架的抽象门,象征城市的几个重要门户。抽象化的水流寓意城市的金马河及其它水系。广场的人工塑造山体、廊架及各种休憩设施,人工水池、叠泉、喷泉、瀑布、水流,不仅丰富了广场竖向设计,同时还提供人们不同感受的休闲特色休息空间。12.4&&&仁寿湿地公园(仁寿之肺)――生态湿地公园节点设计12.4.1设计概念:将金马河流入城市东区的水系进行重新设计为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的主要开放公共绿地,新城中心片区的一个重要功能节点。改造现状的河道,通过水工处理结合景观的处理,恢复和美化原河道自然的曲线形式,设计自然生态驳岸与人工湿地,以生态方式净水,打造生态湿地公园。整个人工湿地作为进行水处理的“设施”,也作为生态教育的基地,将湿地原理、湿地植物、湿地动物,湿地展示点与湿地观察站穿插其中,为人们提供近距离接触与研究湿地的机会,让整个河流成为一个向人们传授大自然如何净化水质的活课堂。同时,湿地公园的大量新增水面,同时也可以作为城市的新型污水处理示范基地。另外,自然河流本身,也寓意着金马河道从上游黑龙潭水源地流经老城区,进入新城区之后,再次回归自然形态。12.4.2生态湿地净水分析:湿地公园的生态湿地部分由曝氧池、藻类池、沉水植物池、挺水植物池、水生动物池以及湿地内岛构成。第一步:混浊的河水由取水口泵入沉淀池,进行“活水”净化的第一道工序。泵入池中的污水一部分经物理沉淀作用,使比水水重的悬浮物沉于池底,从排泥管排出。比水轻的悬浮物浮于水面,由人工清理。另一部分经池中的厌氧微生物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等难溶气体排入大气,或成较低分子有机物随水流出,进入下一道净化程序。  &第二步:经过初步沉淀的水,流入曝氧池。引入水力学原理,利用落差产生的冲力,使水在一个个石花瓣中活泼欢跳。这一方面极富动感和观赏价值,同时使水在回旋、震荡中充分地日暴气充氧,增强水中的含氧量。 第三步:水通过曝氧池后,进入微生物池,即“藻类植物池”。污水在池中被微生物部分净化后,从微生物池流入植物池。 第四步:植物池是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分为它是公园水处理工程的核心部分,由植物塘与个植物床组成,分为沉水植物池与挺水植物池,养殖的植物以本地植物为主,种类尽量的多,建议包括:漂浮植物(浮萍、紫萍、凤眼莲)、挺水植物(芦苇、水烛、茭白、伞草、菖蒲、马蹄莲、灯心草)、浮叶植物(莲、睡莲)、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等。第五步:河水流过植物池后,流入动物池,动物池内主要有多种鱼类、昆虫和两栖动物。当中种植各类植物,为池内的各类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境。第六步:河水流入湿地内岛,在这里,提供给人们一个观察生态净水成果的场所,人们可以直接接触被净化的河水,看见被净化的河水与未被净化的河水相融合,体验生态净水的高效与环保。最后,在活水公园中得到净化的水从这里流向下游水道。在湿地公园中,来参观的人可以亲身体验与大自然、与净化后的清水直接接触的感受。同时,公园中应该有一系列的景观设施为公众提供生态教育、展示和休闲的机会。结合的平面布置,为了给公众带来富有趣味的生态体验,活水公园的生态教育路线建议分为三个主题区域――湿地原理、湿地植物、湿地动物,将湿地展示点与湿地观察站穿插其中,为人们提供近距离接触与研究湿地,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湿地公园的植物种植原则为适地适树,尽量采用当地植物,使其成为更多的鸟、昆虫、两栖动物等野生动物有栖息地,并成为当地动植物的物种保护地之一。12.5&&&仁寿双龙戏珠广场节点设计&&设计概念:该节点位于新旧区的交界处,是新老过渡地带,具有继往开来的寓意,承担着新旧城区景观延续历史,展望未来的象征意义。通过两个船型的水池,同时也是抽象眼睛形状的,中间是圆形的叠泉主题雕塑,寓意仁寿作为川西的明珠,乘着时代之船,从西向东北两个方向驶向当代和未来。自由的波浪形绿地,形态上像是抽象的横卧的龙身,寓意城市向龙腾飞一样的向前发展。同时它们也具有实用功能,给市民提供尺度不同的小休息环境,有树荫的曲线优美的休息座椅,创造简练大方,又实用的城市景观。该广场是旧城和新区的交界节点,在景观的塑造上,混合采用传统和现代的造型元素、色彩、材质相结合,创造了历史和现代交融、历史向未来演变的主题。根据南北两个不同界面的特点,北面体现商业娱乐的风格、特色的活动休闲空间,南边靠近湿地公园,以连续、自由曲线的观景平台、曲折蜿蜒的散步道,构成了丰富的休闲、观景等活动空间。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3:41
十三、开发控制&13.1建筑密度分区&&&&仁寿作为中小城市,依山而建,土地资源宝贵,建成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开发密度大,平地绿化用地比例小,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较少,城市形态受原有过境线的切割。仁寿近期经济发展程度受制约,充分利用主要交通干线的效应,必须集中主要干道做密集的线性开发,尽快形成新区的拉动和辐射效应。规划中通过将城市山水资源最大化引入城市的策略,构建新旧有别的网络式的绿化、山、水体系统,提升建成区,拓展新区双管并用,建成区以控制开发强度,提升环境品质,改造和更新为主。仁寿近期经济发展程度受制约,必须集中密集开发,引导新的市场需求向新区战略转移,尽快形成新区的聚集,辐射和拉动效应。在城市新的核心地区,经济策略上,必须进行节约基础设施开发成本的集约,高密度开发模式,同时这也是景观策略上,尽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新的景观地区、门户地区,确立标志性的城市形象区的良好途径。&&&片区按不同的地块控制密度,分为五类地区禁建区:&&河流水系、自然山体、防护绿地等为禁止建设区限建区:&&公园、街头绿地区、广场以及滨水开放空间:建筑密度小于5%;低密度区:别墅区:建筑密度15%―20%;高层住宅区:建筑密度20%―30%;高层办公区:建筑密度25%-35%:中密度区:多层住宅区:建筑密度30%―35%;多层办公区:建筑密度35%-40%;13.2建筑高度分区&&&&&作为山水组团型城市,城市总体空间格局要求显山露水,保护并利用现有自然环境中的积极景观因素(山体、河道、漫滩等),保持主要山体与水面之间的视觉通畅和活动联系。&&&&片区高度分区根据山水格局设置,分为四类地区:&&&&低层区:包括别墅区、公共绿地区等地区;&&&&多层区:包括多层商业区、多层居住区、展示型公共建筑区、工业厂房区;&&&&中高层区:包括小高层住宅区、政府办公区、组团商业中心办公区;&&&&高层区:包括仁寿大道,中央大道和生态公园周边的城市地标区域。13.3地块容积率分区片区按不同的地块控制容积率,分为五类地区禁建区:&&河流水系、自然山体、防护绿地等为禁止建设区低容积率区:山体、城郊边缘区、景观导向的文体开发区和一类居住区:容积率小于0.9;中低容积率区:容积率为1~2中高容积率区:容积率为3~4.513.2.4&实施建议管理机制(1)&&建立有完善开发政策的组织机制,由政府授权具有一定政府职能的“公共开发公司”统筹实施,负责规划的编制与组织开发,负责征购、开发和出让土地。&&&&促成良性的资金循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同地块开发商的利益平衡;促成开放空间、公共绿地、公共通道等设施的实施,以及建筑实体形态的引导和有效控制(2.)&实施建议过程控制(1)城市专家委员会&&&&由城市规划与设计、交通、建筑、政府相关部门等几方面专家构成,人员固定,从城市设计一开始便参与,并跟踪实施全过程。&&&&专家委员会有权对地块建筑、影响地区环境的各个因素,包括绿化、市政设施、道路等行使否决权,管理部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专家委员会受到后续控规文件的制约。(2)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本身拥用从规划设计到建筑、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权。开发公司通常会以聘请总设计师的形式实施对环境的全过程控制;开发公司亦受到后续控规文件的制约。(3)绿地平衡基金&&&&绿地被认为是对地区内所有地块都有益,靠近集中公共绿地的地块被认为更多地享受到这种利益。根据上述原则,按地块与集中绿地的位置关系,确定专项基金的收取标准。(如与集中绿地相邻地块,承担集中绿地建设费用的60%,其余40%由地区内其余地块平均分担等)。&&&其操作程序为:评估集中绿地建设成本→确定基金分担原则→按分担原则收取专项基金→基金增值→绿化建设
成长值:648
发贴数:136
发表于: 0:24:04
十四,开发模式图示:商业区开发模式居住区混合区商务区开发模式十五,开发时序&图示前期和中期(),由于城市化初期主要是居住和商业的需求为主,沿着现有道路有策略地就近拓展城市,将老城的功能自然延伸,重点发展建成区以东,高速公路入口以西,仁寿大道两侧的区域和生态湿地公园周边的土地,实施商业和居住的混合性的开发,这一阶段,以街道的线性商业为主,重点在控制好道路的交通和商业功能的兼容性,协调好交通和生活功能,这个阶段开发湿地公园,提升该新门户地区的综合环境吸引力。中期,远期城市功能相对完善,建设主要的交通环路,在新区形成骨干性的交通网络,并开发道路两边的土地,该阶段已混合开发为主,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和娱乐设施,形成新区的初步服务框架。远期(),城市功能区域完善,城市实力大为增强,城市化程度大为提高,土地价值大为提高,城市服务业发较为发达,专门的商务办公,大型商业和娱乐业,以及发展型(如博物馆,各类专门的艺术中心,演艺中心等)的文化设施需求出现,高强度密集型开发成为现实需求,城市整体功能趋于完善,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力大幅度提高。&
发表于: 9:32:46
发表于: 17:00:40
太专业看不懂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电话:028- 广告: 传真: 邮箱:
地址:四川省仁寿县奎星街49号进修校内左侧二楼 邮编:620599
Copyright & &仁寿新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x4日行灯改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