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踪迹,晋国霸业踪迹是什么意思思

历史记忆的碎片——参观山西博物院有感(辛宇)这是我第二次来山西博物院了。记得上次是刚开馆后不久,带我去的。虽然这次也是我们俩相跟着,但作为一次集体活动,还有众多同学的陪伴。
有时,让别人分担,会减半;而与他人分享,会加倍。对我来说,参观山西博物院是件乐事。在忙碌了半个学期后,我终于盼来了大学四年中第一次集体外出活动。对于渴望出游且对文物充满好奇的我来说,这无疑于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虽然已是立后第二天了,但下午的天气比较阴冷,这与我想象中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出游天气相去甚远。由于离这儿近,我们比学校的“大部队”早到半小时左右,于是,我和父亲就在博物院前的一片空地上四处闲逛。博物院的正门就距滨河西路不远,从远处眺望,那座造型独特,类似于“倒金字塔”被截去下半部的主体建筑,让我有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感觉,而等到再次走近它,来到建筑主体的入口处时,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雄伟和庄严。
每当周末回家从漪汾桥上路过时,我都会看见这一将传统与气息相融合的地标性建筑——山西博物院。她默默地伫立在汾河西岸,守望着朝阳下渐渐苏醒的龙城和落日余晖中车水马龙的都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世人诉说着三晋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句话说得好:“5000年华夏文明史看山西”。有时候,站在博物院前会感到自身的渺小,这不仅是因为尺寸比例,更是因为一种对历史,对祖先的敬畏。这种敬畏从何而来呢?它就源自于博物馆内众多的馆藏文物。“没有书本的房子,就如没有思想的大脑”。同样,没有珍贵藏品的博物院,就如没有的躯体。这样的建筑充其量只是外表吸引人罢了,它没有震撼人心的美。使山西博物院独具魅力的,不仅仅是独特新颖的建筑造型,更是众多货真价实,价值连城的馆藏文物。
山西博物院藏品众多,年代跨度大,种类也很丰富:从距今180万年的兽类头骨化石,到一具距今1.8万年的人体骨骼,我看到了最“原生态”的文物;从商周古拙的青铜大鼎到明清的各类瓷器,我看到了祖辈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艺术珍品;从形态生动的汉魏陶俑到内容丰富的北齐壁画,我看到了古人的日常也充满了情趣和美感……
在博物院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以“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和“佛风遗韵”为主题的展馆。透过玻璃,我看到了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兽形觥、龙形觥以精美复杂的纹饰向我们展示着商代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西周的晋侯尊让我在感叹古人青铜铸造技术的同时,也不禁为祖辈们的创造力所折服;还有西汉时期的雁鱼铜灯,它融美感和实用性为一体,是文物中难得的上品……( 网:www.sanwen.net )
透过这些满是铜锈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礼器,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由青铜铸就的伟大时代。但时光如流水会冲走一切,洗尽昔日的浮华与艳丽,留下的只有锈迹斑斑的铜铸躯体,沉淀的却是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这近在咫尺的一件件国之瑰宝,仿佛是历史的一个个碎片,在黄土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再次呈现在同是炎黄子孙的世人面前。它们是这样的古老,透过这些“国之重器”,我不仅嗅到了来自那个久远年代不可名状的幽深气息,更感到了一种历史的真实可感,一种的残酷无情,一种王朝的兴衰更替。斗转星移,日月山川依旧壮丽;物是人非,歌舞升平早已不再。这眼前的每件实物,都如时空隧道里的通衢,联系着和现在,古人和今人。
我为中华文明的伟大而骄傲,我为中国历史的厚重而自豪,但我同时也为古老文明的传承者未能很好地继承祖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而遗憾,更为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毁于战乱或漂泊海外的命运而痛心。能在博物院中展出的文物,已是“乱多治少”的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而能在华夏大地上供一代代后人参观的文物则是“文物幸存者”中的幸运者了。当然,也许还有大量文物被遗忘在的长河中,但只要能在适当的时机重见天日,深埋于地下也比毁于天灾人祸要强得多。
马未都曾断言:“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那么我们的一定是文化,而不是其他。”的确,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树曾是那样的枝繁叶茂。虽历经无数风雷电,也许叶落光了,枝折断了,树皮开裂了,树干倾斜了,但它始终没有彻底倒下,其顽强的力就源于它的“根”——一种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底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就如血液一样,使每张黄皮肤下的心脏都为之跳动;他就如灵魂一样,让每双黑眼睛里的神情都因之闪亮!而这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产生于13亿人的集体——五千年漫长而厚重的文明史。
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幅画卷,再多的线条和色彩也无法描绘其壮丽;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册,再多的和也不能穷尽其内涵;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段乐曲,再多的音符和声调也难以诠释其动听。那么,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面镜子,一面可以反映过去,照出现在,隐射未来的镜子。唐太宗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展厅中的每件文物都好似这面“历史之镜”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碎片,正是这些碎片拼凑起了我们脑海中关于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朦胧图像。虽然它并不完整,但透过这冰山一角的展示,我们发现在这真实的历史和无情的时光背后,在这物是人非的悲凉与沧海桑田的巨变背后,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争事实。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但我依然愿意机缘巧合,相信它们可以完好无缺地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并向我们坦露的秘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难怪诗仙李太白也嫉妒这轮,一轮能够见证历史进程的万古不易的皓月。
在我们即将结束这难忘的博物院之旅时,阴沉的天空下起了雨。雨势很猛,地面上升起了朦胧的水雾。我想倘若真有上苍,并且他也会流泪,那他是为中华文明的遗失无法被完全弥补而落泪,还是为历经千年岁月还有部分文物流传于世而喜极而泣,抑或是兼而有之?
(作者:辛宇
联系方式:
)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11-1009-2908-2008-1908-1808-1208-1108-11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山西博物院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是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山西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珍贵藏品约40万件。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外文名称 Shanxi Museum
适宜游玩季节
建议游玩时长
山西省太原市
免费,但需提前三天预定。
温带季风性气候
9:00-17:00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山西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珍贵藏品约40万件。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日,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成立。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原馆面积遂扩至9万平方米。博物馆成为图书馆的附设机构,馆员13人,藏书也增至13万余册。1930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与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合作,发掘了(今万荣)汉汾阴后土祠遗址,后经整理举办了土陶器展。1931年1月,山西公立图书馆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研究所、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联合发掘万泉荆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了庙底沟文化遗存,部分出土物入藏山西省公立图书馆。1933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遵照省府颁发的《山西省民众教育馆组织规程》,山西公立图书馆原址及所有图书物品,筹备开办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日,太原沦陷。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沦落日军手中,日军接管省立民众教育馆后,将其更名为太原图书馆,附设于&山西文化保护会&,由日军山冈部队管理。之后又先后易手日军舞兵团和山西陆军特务机关代管。1940年12月,由山西陆军特务机关移交伪山西省署。1941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日军从全省各地掠夺书籍、文物等以充馆藏,并且将一些珍贵文物、书籍运至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阎锡山委任王仲元为接收委员,恢复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名。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将兵工厂设于民众教育馆馆址文庙,博物馆工作被迫中断。1949年4月,省立民众教育馆由人民解放军太原军事委员会文教接管组接管,更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下设博物部。1953年9月,山西图书博物馆与太原文物馆合并,更名为山西省博物馆,人员编制增至70余人。1956年,山西省博物馆秉承&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地志博物馆模式陆续完自然之部、历史之部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部的基本陈列,并对公众开放。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陈列和藏品被列为&封资修&或&四旧&受到批判,博物馆事业遭到破坏。1971年11月,博物馆开始逐步恢复业务工作。1992年,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决定筹建一座现代化新馆。1997年,山西博物馆新馆项目批准立项。2001年,山西博物馆新馆奠基。2004年,新馆建成,定名为山西博物院。8月,陈列设计工程启动。日,&晋魂&陈列在新落成的馆址举行预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日,大型基本陈列&晋魂&正式向公众开放。
山西博物院占地面积112000m,建筑面积51000m展厅面积10000m。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庄重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雄伟的主馆。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表达了&和平发展&的象征意义和美好祝愿。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宽敞明亮。
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2007年,《晋魂》陈列入选&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展览名称展馆展出时间太行魂 故乡情--苏高礼油画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于非暗书画展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中国风--清代广东外销工艺品展山西博物院一层北临展厅-唯善呈和--万德书画作品展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新安画派书画精品展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深山寻古木--旅美艺术家王满晟作品展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特展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印度的世界--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印度文物精品展山西博物院一层临展厅-娄东画派书画精品展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腾跃--甲午马年展山西博物院一层北过厅-
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4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此外,山西博物院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基础设备、设施完备,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图书计16万余册,古籍11万余册,其中善本888函、5043册。 青铜器兽形觥:商代,高21.5厘米,长24厘米,1976年灵石县旌介村出土。酒器,整体状如蹲兽。前有宽流,下承高圈足。盖前端为龙首形,与上翘的流口扣合为颈,高浮雕粗角、尖耳,眉目突出,颈部起扉棱至盖面中部;盖后部作兽面,双耳高耸;器腹前、左、右起扉棱,后有兽首形鋬。盖部以云雷纹衬托两个兽头,器身则以三条扉棱为中轴组成兽面主纹,口沿下饰昂首卷尾夔龙纹,圈足饰夔凤纹,均以云雷纹衬地。三层花纹。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 鸮卣:商代晚期,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1956年石楼县二郎坡村出土。盛酒器,形如两鸮相背而立。盖为双鸮首,环目,尖喙,弯眉,盖中央置四阿顶方柱钮,饰雷纹。腹作双鸮身,子口微敛,垂鼓腹饰卷曲羽翼纹。身下为四爪,两两相背。盖腹相合,两鸮昂首背立。 陶、瓷器彩绘蟠龙盘:新石器时代,口径40.5厘米,高8.8厘米,1984年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泥质黄陶,敞口,折腹,平底。内壁磨光,涂褐色陶衣,在其上以红、白彩绘制蟠龙图案。头在外圈,圆眼,头两侧突出如耳似鳍,张口露齿,长信外吐如麦穗。身向内卷,尾部在盘底中心,周身饰双排鳞纹。该龙形实际以蛇为原型,综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为一体,表现出沉稳、神秘与威严,颇具礼器性质。属庙底沟二期文化遗物。 彩陶罐:新石器时代,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1989年芮城县金胜庄村出土。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侈口,圆唇,短颈,宽肩,上腹突出,下腹内收,小平底,上腹部以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青釉托盏:北魏,通高6.7厘米,盏口径9.1、足径3.3厘米,托口径15.3、足径6.4厘米,1957年山西省太原市东太堡村出土。盏口微敛,圆弧壁,小饼足,足外撇,底略凹。托为浅曲腹,矮饼足,底内凹,施釉至下腹,托中心有托口。赭灰色胎,胎质较细。施青绿釉,密布大小不等开片。 青釉龙柄鸡首壶:北齐,高48.2厘米,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睿墓出土。盘口微敞,龙口衔唇,龙颈接腹,细高颈,鼓腹,与龙柄相对处有一鸡首。两旁各有三钮,中间钮下贴宝相花一朵;龙柄、鸡首及六钮下个垂束莲、忍冬。腹部有棱,下贴四只展翅凤鸟。通体黄绿釉,有冰裂纹,釉面光亮,胎质略粗,呈浅黄色,质较坚。 玉器龙纹玉环:西周,直径15.6厘米,孔径6.8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两面相同,刻两条蟠卷龙纹。双龙首尾相追于涡旋线和卷云纹之间。双龙之间的空间刻有卷云纹。纹饰皆以双钩技法雕琢,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 龙凤纹玉圭形饰:西周,长10.3厘米,宽3.8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置于墓主人腹部,已沁呈褐色。双面刻有形制相同的凤鸟纹和龙纹。凤鸟有冠,弯喙,圆眼,展翅,尾羽上卷,蟠曲回旋至凤喙,凤爪置于龙身;龙身蟠曲,卷鼻,臣字目,吻前有一穿孔,内嵌绿松石。纹饰多以斜切线和较细的阴线相配合的技法,勾勒双线轮廓。 石刻石雕柱础:北魏,通高16.5厘米,底座边长32厘米,柱孔直径7厘米,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村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其中一件柱础为浅灰色细沙石质,方形底座,其上呈覆盆形,顶部高浮雕莲瓣,中心有圆形插孔。周边雕蛟龙穿行于群山之间。方座四边浅浮雕忍冬纹和云纹,方座四角上各有一圆雕伎乐童子,分别作击鼓、吹觱篥、弹琵琶和舞蹈状。柱础底座四边浅浮雕缠枝莲,其间为伎乐人物。共出土4件,大小、纹饰略有不同,是漆画屏风(木板漆画)的插座。 石椁:北魏,高240厘米,长348厘米,宽338厘米,2000年大同市曹夫楼村太和元年(477年)宋绍祖墓出土。由109件雕凿精细的青石构件拼装而成。外形为悬山顶式殿堂建筑,前设檐廊,面阔三间,一斗三升人字拱为所见最早。外壁雕多个铺首衔环,内绘有舞蹈、奏乐人物。 书法、绘画行书&水落江南天地秋&诗清:纸本,纵130.5厘米,横50厘米。释文:水落江南天地秋,西风吹子过东州。试开图籍寻佳处,便命舟车作胜游。爱古探奇亦可怜,锦囊玉轴不作钱。拟须跂马江头路,日日望君书画船。 吉人姻世沟 戊申二月张穆。 《&说文解字&序》四条屏之一清:纸本,纵168厘米,横40.7厘米。 王含光 仿沈周山水清:纸,纵292厘米,横55厘米。 梁檀 赠傅山山水清:绢本,纵79.5厘米,横32.8厘米。 梁檀精于绘事,临摹古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此幅作品曾为傅山所鉴赏。 杂项&无终&三孔布战国:通高5.4厘米,重7.3克,1986年襄汾县出土。首、肩、裆、足均为圆形,在首及两足端处各有一圆孔,面文&亡冬阝&释&无终&,今地在河北省蔚县境。背文&十二朱,十三&。属战国晚期赵国铸币,无终为赵国的地名。三孔布是战国布币中最珍罕的品类之一。 侯马盟书:春秋时期,年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
日,山西博物院举办&玩转小长假&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展览类、亲子参与类、传统节日类等不同活动的呈现,为观众带来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小长假。 日, 乙未年元宵佳节,山西博物院开放的&北美洲原住民艺术展&等文化展。 日为中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山西博物院结合馆藏文物及展览,推出&动物变辨辩&、&动物会汇绘&青铜主题活动,让观众换个角度去认识文物、欣赏文物进而呼吁大家保护文物,保护珍贵文化遗产。
专著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晋国史纲要》李孟存、常金仓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晋国史》李孟存、李尚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晋国伯业研究》刘文强台湾学生书局2004年7月《晋国文化十八篇》卫文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晋国人物评传》李孟存、李尚师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考古报告、论文集、图录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三晋文化研究论丛》三晋文化研究会学术部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太原晋国赵卿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6年12月《天马-曲村()》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4月《晋国赵卿墓》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2004年6月(博物院其他论著还可翻阅参考资料: )
2007年,山西博物院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13年,山西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授予&2013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2014年在9月19日,第9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山西博物院等38处场所被命名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农历腊月三十、正月初一闭馆。
主馆一层大厅总服务台提供中英文讲解服务。讲解内容为7个历史专题基本陈列。
乘6、602、803、807、831、845、866路公交车,漪汾桥西站下车,沿望景路南行约300米即到;乘865路公交车,山西博物院站下车;乘69路公交车,省博物院站下车即到;乘1、38、611、618、809、813、822、818、848、855、859、863、308路公交车,迎泽桥西站下车,沿滨河西路北行约500米即到。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香港卫视走进太原——山西博物院 - 山西信息港
|||||||||||||
|||||||||||||
山西信息港综合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内容摘要:山西信息港讯 香港卫视受邀参加港媒高层参访团赴晋“中华文明”之旅!在结束上午的参观后,在下午二时许,我们一行人奔赴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作为三晋文化的传承者、垦拓者、引导者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
香港卫视受邀参加港媒高层参访团赴晋&中华文明&之旅!在结束上午的参观后,在下午二时许,我们一行人奔赴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作为三晋文化的传承者、垦拓者、引导者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4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此外,山西博物院图书馆占地1000平方米,基础设施齐备,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图书计16万余册,古籍11万余册,其中善本888函、5043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它紧紧抓住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亮点&重点展示,并打破传统陈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广受赞誉的陈列风格。[2]
除基本陈列外,山西博物院还根据馆藏特色和时代要求,举办临时展览,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民国八年(1919年)10月9日,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成立。
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原馆面积遂扩至9万平方米。博物馆成为图书馆的附设机构,馆员13人,藏书也增至13万余册。
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与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合作,发掘了万泉县(今万荣)汉汾阴后土祠遗址,后经整理举办了土陶器展。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山西公立图书馆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研究所、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联合发掘万泉荆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了庙底沟文化遗存,部分出土物入藏山西省公立图书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遵照省府颁发的《山西省民众教育馆组织规程》,山西公立图书馆原址及所有图书物品,筹备开办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沦落日军手中,日军接管省立民众教育馆后,将其更名为太原图书馆,附设于&山西文化保护会&,由日军山冈部队管理。之后又先后易手日军舞兵团和山西陆军特务机关代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由山西陆军特务机关移交伪山西省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日军从全省各地掠夺书籍、文物等以充馆藏,并且将一些珍贵文物、书籍运至日本。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阎锡山委任王仲元为接收委员,恢复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名。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将兵工厂设于民众教育馆馆址文庙,博物馆工作被迫中断。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省立民众教育馆由人民解放军太原军事委员会文教接管组接管,更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下设博物部。
1953年9月,山西图书博物馆与太原文物馆合并,更名为山西省博物馆,人员编制增至70余人。
1956年,山西省博物馆秉承&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地志博物馆模式陆续完自然之部、历史之部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部的基本陈列,并对公众开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陈列和藏品被列为&封资修&或&四旧&受到批判,博物馆事业遭到破坏。
1971年11月,博物馆开始逐步恢复业务工作。
1992年,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决定筹建一座现代化新馆。
1997年,项目批准立项。
2001年,新馆奠基。
2004年,新馆建成,定名为山西博物院。8月,陈列设计工程启动。
日,&晋魂&陈列在新落成的馆址举行预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
日,大型基本陈列&晋魂&正式向公众开放。
2007年,山西博物院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山西博物院新馆于2001年8月奠基,2004年12月竣工,日对外开放。占地面积,建筑面积51000m2,展厅面积10000m2。[3]
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庄重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雄伟的主馆。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表达了&和平发展&的象征意义和美好祝愿。[3]
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内部空间先抑后扬,节奏鲜明。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宽敞明亮。
管理机制创新
做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和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建立山西博物院理事会,吸纳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博物院的规划和管理;依照《山西博物院章程》,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事务公开制度;做好内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推行岗位聘任制度,实现由 &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继续推进并完善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的运营模式和监管体制。
藏品征集与管理
1、积极开展藏品征集。按照《山西博物院藏品征集办法》,合理使用藏品征集专项资金,建立奖励机制,拓宽藏品征集渠道,优化藏品结构,提升藏品质量,重点抢救一批濒危的墓葬壁画;重点征集具有山西地方特色历代艺术珍品,建立具有山西博物院特色的藏品体系。加强反映当代活动、重大事件实物征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信息资料的征集;加强当代艺术品的征集。
2、加强藏品登记、建档和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完成三级以上重要文物档案建设;重点推进藏品数据库建设,完善藏品管理系统,实现藏品数字化管理;逐步建立藏品三维数字资源数据库;建立易损藏品动态记录,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藏品库房建设。以建设高标准的藏品库房为目标,逐步完善藏品库的硬件设施,做好漆木器、墓葬壁画、有机质等重点文物的专门管理,实现藏品&预防性&保护,藏品保存环境100%达标。
科学研究与科技保护
1、建立健全科研组织体系。鼓励支持研究人员承担各级课题,培养科研骨干;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以专家带头,中青年科研力量为骨干,建设结构合理、学科覆盖面广泛的人才队伍。重点加强晋文化、北朝文化、宗教文化、傅山研究、博物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全面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建立理论培训和实践培养相结合,内部培养和外部交流相补充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2、加强科技保护基地建设。继续加大文物保护的人力、财力投入,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实验室的配置;增配高精度文物科技保护设施;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组建技术联盟的方式,建设国内领先的文物科技保护基地。
3、完成文物保护及科研项目。建立重要文物健康测评,加强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工作。立足本省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现状及需求,做好文物保护与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及组织实施,做好研究成果推广。
1、改造提升基本陈列。跟踪学术动态和最新考古成果,及时补充、更新基本陈列;增强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增加展柜内的恒温恒湿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照明系统;定期进行陈展文物的保养。
2、举办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发挥馆藏文物优势,策划具有山西特色的高水平展览,实施博物馆精品工程;加强馆际间交流,实现优势互补,重点策划引进长江文明系列、边疆古代文明系列、少数民族风情系列、中国古代书画系列、近现代名人名家书画系列展览,每年引进境外展览2个,国内大型展览4个,中型展览10 个,小型展览24个。重点策划输出晋国文物、傅山书画、佛教文物、戏曲砖雕等系列展览。
3、加强与国际间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交流渠道与合作方式,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境)外优秀展览;积极参与中华文明展示工程系列展览,同时推出专题特色展览赴国(境)外展出,扩大山西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公共文化服务
1、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观众至上&,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实现&双语&服务。关注弱势群体,增加手语讲解、盲文介绍等。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志愿服务人数稳定在200人,团体志愿者队伍达10个以上。发展博物馆会员,逐步完善博物馆会员制,努力实现博物馆会员和社会资源良性互动。广泛征集观众意见,引入第三方对博物馆工作进行评估监督。
2、拓宽教育渠道。深化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开发与教学内容互补的教育品牌项目,开辟博物馆第二课堂;利用节假日,配合临时展览,策划主题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开展常规教育动手体验;建立流动博物馆;定期举办博物馆社会公益讲座。
3、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博物院网络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库,藏品信息资源展示平台,文物信息资源存储、加工平台建设;搭建博物院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通过网络等资源为公众提供及时快捷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4、提供特色文化产品。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充分运用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优惠政策,吸纳社会力量,开发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化产品,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1、加强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防护体系,坚持领导带班、中层领导值班、展厅安全管理、警卫队全天候巡查、保安公司夜间辅助守卫的24小时不间断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完备的职、责、权管理体系,完善检查监督手段和执行力度;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做好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工作,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2、做好安全技术防范。以&预防为主,确保重点&为原则,保证&110&联网报警系统畅通;增加高科技安全防范设备,做好安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运转;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重点区域的安全防范,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3、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空调、锅炉、冷冻水、给排水、电气等系统设备的定期维护;保证水、电、风的正常供应;保证藏品、图书、票务、物业等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不知道在这广袤的三晋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虽然它并不完整,但透过这冰山一角的展示,我们发现在这真实的历史和无情的时光背后,在这物是人非的悲凉与沧海桑田的巨变背后,是三晋文明曾经屹立于华夏的不争事实。
山西信息港信息员:张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维权邮箱: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已有条评论()
| 人员查询 |
|&合作加盟 |
版权所有:山西信息港-三晋信息港.&
&商务合作: &&&& &QQ:&&&&&&&邮箱:&&广告投放:&
山西省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广告经营许可证&&& 晋文网备&& 晋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国霸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