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的夜莺与玫瑰第—自然掠有什么好处

迟子建《枕边的夜莺》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枕边的夜莺》练习及答案
【www.ruiwen.com - 迟子建】
【《枕边的夜莺》原文】
  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苏轼、、李煜、纳兰性德、温庭、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的《》,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词就是我枕畔的《》。
  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是《》,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阅读视点】
  有人认为&作家迟子建写,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皆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更是文字表达力的语言功夫之体现&,本文即是这一观点的有力注脚。作者叙述自己读古典诗词的历程,描写自己读古典诗词的感悟,着实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情感的共鸣。
【能力提升训练】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你对&枕边的夜莺&的理解。
  2.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在作者看来,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原因是什么?
  4.品读全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有位名人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感悟。作者在文章第七段中结合具体的说出了自己的感悟。请你仿照画线句也写一句读书感悟。
【参考答案】
  1.放在枕边经常用来夜晚阅读的中国古典诗词的书籍。
  2.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书籍的形象,并且说明了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作用。
  3.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的作品有着大悲悯、大哀愁。
  4.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代诗词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和人生感悟。
  5.示例:当你不能与家人团圆,心生伤感时,读一读苏轼的《》和李商隐的《无题》,你就会觉得眼前的离别与伤感都是美好人生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
瑞文网 ruiwen.com 版权所有《枕边的夜莺》阅读答案_牛宝宝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我的图书馆
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
自主招生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1分)
1、古诗文默写。(9分)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论语》十二章)&
& ,家书抵万金。 & &
& &(杜甫《春望》 )
& ,肯将衰朽惜残年。 &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 &
& & (袁宏道《满井游记》)
⑤ &春冬之时, &
& ,回清倒影。 & &
& & (郦道元《三峡》)
⑥ &塞下秋来风景异,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⑦ 俄顷风定云墨色,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写船尽江空、斜阳江水含情的句子是 &
2、请根据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著知识,完成下列填空。(4分)
①“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 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 & 以上语句出自鲁迅的散文《
》,语句中提到的“《陶庵梦忆》”的作者是 & &
② 请写出下面语段中的A、B两处人物是谁。A: & &
小说《红岩》塑造了许多意志坚定、无所畏惧、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在狱中,A受尽了折磨,凶
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
铁铸成的!”B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
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3、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3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进行新闻概括及新闻短评。(5分)
某寄宿 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一周只有周末能见上父母。为了多接触孩子,陪伴孩子
成长,有些母亲放下原先苦心经营的事业,应聘该校既辛苦待遇又不高的“宿管员”职位。学校出于公平考虑,有意将她们与自己的孩子错位,她们必须将所有精力放在自己负责的学生身上,无暇顾及自己孩子,“只能在食堂里、操场上远远看到自己的孩子”。“陪读”成了一种心理安慰。但妈妈们仍觉得能与孩子同处校园而安心幸福。
①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②你如何看待母亲们的选择?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不超过30字的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表达通顺,反对或赞成的理由充分。(3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曾卓的诗歌《遥望》,回答后面问题。(5分)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 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5、诗歌共两节,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2分)
6、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枕边的夜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
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辩。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
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其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
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7、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有什么特色与效果?(3分)&
8、文中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请作简要分析。(3分)
9、根据上下文说说划线句“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的作用。(4分
10、根据上下文意,简要赏析下面语句。(3分)
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11、文章第④段,作者说“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
梦,那就是古诗词。”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古诗词是“一个永不破碎的梦”?(3分)
12、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 (选自韩愈《马说》) &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
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
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①虽有千里之能 & &
& &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 &
&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
& ②若见而不收养&
D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
& &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 心也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
& &B.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 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
&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5.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2分)
&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6分)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 ③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17.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
& & 的主旨。(2分)
三、写作。(40分)
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如
: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道小程序,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痛,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 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四、语文积累与运用。(21分)
3、古诗文默写。(9分)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论语》十二章)&
& ,家书抵万金。 & &
& &(杜甫《春望》)
& ,肯将衰朽惜残年。 &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而 城居者未知 之也。 &
(袁宏道《满井游记》)
⑤ &春冬之时, &
& ,回清倒影。 & &
& & (郦道元《三峡》)
⑥ &塞下秋来风景异,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⑦ 俄顷风定云墨色,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写船尽江空、斜阳江水含情的句子是 &
① 博学而笃志 & &
& &② 烽火连三月 &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⑤ 则素湍绿潭
&衡阳雁去无留意
⑦ 秋天漠漠向昏黑 &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
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该句不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 &
4、请根据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著知识,完成下列填空。(4分)
①“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 & 以上语句出自鲁迅的散文《
》,语句中提到的“《陶庵梦忆》”的作者是 & &
② 请写出下面语段中的A、B两处人物是谁。A: & &
小说《红岩》塑造了许多意志坚定、无所畏惧、大
智大勇的英雄形象。在狱中,A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
铁铸成的!”B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
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2、① &《狗·猫·鼠》 & 张岱
& A江竹筠 (江姐) & B华子良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并不大,只要熟记名家名篇,了解故事梗概,就能做出正确答案。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 &
3、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3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内容表述不完整,不符合少儿听众特点或有语病,酌情扣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看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少儿听众的特点”“不得改变原意”,所以表述要符合儿童语言表达的特点,多用生动形象的口语,避免文言词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进行新闻概括及新闻短评。(5分)
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一周只有周末能见上父母。为了多接触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有些母亲放下原先苦心经营的事业,应聘该校既辛苦待遇又不高的“宿管员”职位。学校出于公平考虑,有意将她们与自己的孩子错位,她们必须将所有精力放在自己负责的学生身上,无暇顾及自己孩子,“只能在食堂里、操场上远远看到自己的孩子”。“陪读”成了一种心理安慰。但妈妈们仍觉得能与孩子同处校园而安心幸福。
①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②你如何看待母亲们的选择?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不超过30字的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表达通顺,反对或赞成的理由充分。(3分)
(1)母亲(或家长)(1分)入校(1分)(或辞职或应聘宿管员)“陪读”。(1分)(若表达为:“母亲为陪读应聘学校宿管员”之类也算对。超字或有严重语病的扣1分。)
(2)①母亲陪读,给自己心理安慰,也给孩子温暖支持,值得肯定。
&②家长沦为孩奴牺牲太多,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对孩子成长不利。
&③家长对孩子不肯放手,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培养,不值得提倡。
&④母亲为儿女牺牲事业放弃社会责任,对社会对教育孩子都不利。
(观点鲜明1分,有具体的反对或赞成的理由2分。超字或有严重语病的扣1分。)
试题分析: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要包括陈述对象、时间、地点、事件,即谁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表达要简练。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要有明确的观点,再陈述理由。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五、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曾卓的诗歌《遥望》,回答后面问题。(5分)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的故乡
5、诗歌共两节,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2分)
6、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 样说,表达了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3分)
5、年轻时遥望生命的未来,年老时追逝去的年华。意思对即可。
6、 指的是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艰辛感受和顽强奋斗精神。(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比喻手法,或者是象征,指的是人生旅途中经历的挫折和磨难。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学科网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枕边的夜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
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辩。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
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其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
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7、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有什么特色与效果?(3分)&
8、文中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请作简要分析。(3分)
9、根据上下文说说划线句“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的作用。(4分
10、根据上下文意,简要赏析下面语句。(3分)
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11、文章第④段,作者说“有一类书始终
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古诗词是“一个永不破碎的梦”?(3分)
14、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7、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古诗词比作夜莺,形象地写出了古诗词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写出阅读古诗词给予自己的美好的精神享受与诗意情怀的熏陶。
8、交代读书的氛围,(1分)烘托读书的惬意 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2分)
9、写出作者对阅读有自己的认识和独到评价,表达出对好书的喜爱之情和对庸常作品的鄙弃。(2分)从结构上与第⑼段内容相呼应,强调了好书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2分)
10、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把优秀的作品比作日出(1分),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优秀作品影响范围深广,感染力的强大。(1
11、古诗词让我对“个人的生活遭遇变故”有所感悟;(1分)古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1分)伟大诗人的诗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1分)(如果考生立足文本有自圆其说的合理的解释,酌情给分)
构上呼应标题,(1分)收束全文;(1分)内容上升华中心再次强调读书能够滋润心田给人美妙的感受,(1分)表达作者对阅读的喜爱之情。(1分)
试题分析:文章以“”为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有什么形式
(修辞);是不是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内容;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即与主题的关系;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后再分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语句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结构上的作用,考虑与情节的关系、与上下文的
照应、与标题的关系;内容上考虑与小说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理解这类句子,一般要注意以下四点:①抓关键词。有些句子,只要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③关注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④揣摩表达意图。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常带有鉴赏的性质。如弄清修辞手法,常常能破解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其实此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对我的影响,对我的帮助,在我生活中的作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结构上的作用,一般看段落所处的位置,如在开头可考虑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题、引出话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中间可考虑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结尾可考虑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学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 (选自韩愈《马说》) &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
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
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 ①虽有千里之能 & &
& &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 &
&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
& ②若见而不收养&
D.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
& &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
& &B.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 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
&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5.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2分)
&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6分)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 ③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18.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
& & 的主旨。(2分)
15、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①难道就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认识千里马啊!
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③(张元)马上请医生来救治叔父,不久治愈了。
17、托物寓意(托物言志) &
&关爱动物,善有善报(2分)
试题分析:A“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代词“它”;B“其”分别为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那”C“见”分别为“显露”“看见”;D都为表转折的连词,译为“可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是名词作状语,ABD都是此种用法;C“腰白玉之环”“腰”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以下几点(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也叫比兴)。"其真不知马"是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作者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的人材。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写作。(40分)
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道小程序,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痛,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 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忽视的亲情
我常常想,如果我能早点长大,早点懂事,或许和姥姥的僵持局面会早点化解。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真希望能早点去理解她,关爱她,那该多好啊……
寂静的夜晚,我正在倒开水。这时妈妈进来了,脸色显得有些不自然.说:“你在家学习吧,我和你爸去看看你姥姥。”“怎么了?”我清描淡写的问,头也没抬。她说:“病的很重,骨癌确诊了。”
“啊?”我一手哆嗦,开水溅到手上,我忍着疼痛说了声:“那你们快去吧!”说完,端这杯子,回到卧室,关上门。我惊讶这一刻自己的平静仿佛是发生在陌生人身上的喜怒哀乐,而我只是个冷眼旁观者。
印象中的姥姥很爱笑,但 只对妹妹一个人。小时候,我们一起住在姥姥家。她对妹妹百般呵护,但对我却视而不见……
一次,姥姥对我说了许多贴心话,并试图摸摸我的头,表示喜爱。可我却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慌乱,迅速的闪开了。看着她眼中的不解与随即而生的厌恶,我以为她会打我,却没有,而是离开了。后来她说我是个怪孩子,就再也没有亲近我,再也没有……
如果我没躲开的话,也许我们之间的隔阂就能化解。至少不用现在拿眼泪来偿还。
后来,我渐渐长大,她渐渐老去。经常生病。每次探望她,都说的是那几句再普通不过的关心话,轻飘飘的,再没有分量,平淡得就像白开水。但姥姥似乎很高兴,每次都絮絮叨叨地说很多……
最近一次去看姥姥的时候,她破天荒地的把我叫到了卧室,并关上房门。她小心翼翼地从柜子的深出拿出一沓钱,很厚,但却都是些5块、10块的小钞。我很惊讶,姥姥说:“我就快不行了,你上学需要钱……”我连忙打断她的话:“不会的,不会的病总可以治的。”她笑了笑说:“我自己的身体,我最清楚……”她没再说下去,而是紧紧握住我的手。这一次,我没有躲,试着感受她的体温,好凉。
姥姥爱我,很爱我!可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不明白。是我的粗心,是一直被愤恨蒙住的眼睛,使我忽略了这一份亲情。当我终于理解姥姥时,太迟了。很多话,很多事,我没有做,没有说,留下一大段无法填补的空白……
如果我能早点明白亲情的方式,或许就没有今天的遗憾,可现实永远没有假设……
我本想姥姥一个甜蜜,理解的微笑,而不是伤心的眼泪。但这一刻,我却控制不住泪水,任它肆无忌惮地滚落,砸在心上,劈啪作响……。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夜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