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心理防御机制ppt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有意的 这个观点是对是错

!资料 心理防御机制-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学/心理学
!资料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3方面的胁迫,如果它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然而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3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即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以下十种: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5.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6.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升华作用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安宁与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利己利人。7.置换: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8.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9.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的行为。反向是指当个体受挫时,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在于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反向作用若运用得当,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过分使用,则会使自我意识扭曲,动机与行为脱节,导致心理异常。10.认同(自居)作用:个体的潜意识,有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自居作用或认同作用,是指个体在受挫时,效仿他人经验和行为,或把别人具有的优点加在自己身上,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信心,从而减轻内心的挫折感。
海德的平衡理论--社会心理学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平衡理论涉及到一个认知对象与二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例如,用符号P来表示认知的主体,用符号O与X表示二个态度对象。 O与X称为处于一个单元中的二个对象。认知主体P对构成一体的两对象O与X的评价是带有情绪性的,喜恶、赞成与反对。通常,认知主体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为此,当认知主体对一个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当对两对象有相反看法时,就产生不平衡状态。例如,喜欢某人,但对他的工作表现不能赞同。不平衡的结果会引起内心的不愉快和紧张。消除不平衡状态的办法将是,赞同他的工作表现,或不再喜欢此人,这就产生了态度转变的问题。现将上述的P--O--X的关系列成图解形式,以符号“+”表示正的关系,以符号“-”表示负的关系,那么,共有8种工,其中4种是平衡的结构,4种是不平衡的结构。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现举例说明这种三角关系。今有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X(男青年O自愿当清洁工)。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1.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2.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3.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在第三种情况下,P要达到平衡的解决办法为:1.P改变对O的看法,认为O很老实,肯干;2.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作的需要;3.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精神三种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前意识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
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生存,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四、梦的解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五、性本能理论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各种扔硬币祈福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怎么有效抵御这种心理依赖?
各种扔硬币祈福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怎么有效抵御这种心理依赖?
7月5日,山东济南趵突泉景区七十二名泉之漱玉泉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图中游客为许愿投下的钱币堆积在泉池内,原本供游客欣赏的“泉眼”如今成了“钱眼”。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往来旅游的游客习惯向泉水内投币以求平安。时间长了,泉眼处遍布钱币。事件一出,网上各种评论之声,有的质疑抛硬币给景区的管理带来了困扰,有的为水里鱼儿的健康堪忧,更多的则是自嘲中国人太喜欢扔硬币了。从“金钱眼”、景点水缸、神像甚至发展到了飞机发动机等等,无一不是人们投币的对象。这种“交易式信仰”其实在中国非常普遍,并非什么恶劣风俗,在心理层面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其实人们很难分清楚,这是出于一种心理需要,还是出于一种信有不信无的泛神论宇宙观。我们这里想说的是祈福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补充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了“心理防御”这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常常会面对来自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或现实情况与本能需要之间的矛盾压力,为了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心理系统获得平衡和舒适感,人们的心理就产生了一种调节的机制,这种调节机制就是心理防御。心理防御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合理化的心理防御,鲁迅先生所描写的“阿Q精神”就是这种心理防御机制。阿Q被小D欺负,一方面阿Q内心非常气愤,另外一方面现实情况是他又打不过小D,于是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潜台词就是小D是儿子,自己是老子,老子不跟儿子一般见识,于是不出手报复就“合理”了,自己心里也舒服了。生活中也很常见“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比如你被领导严厉批评一通,你又不敢反驳,而心里又很不爽,于是你可能会想“可能领导在家里被老婆训了”之类的理由,为自己内心平衡找到“理由”。除了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叫“抵消”。所谓“抵消”就是人们会以象征性的行动来抵消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最常见的“抵消”行为就是如果有人说了不吉利的话,听者或者说话者本人用吐口水的方式来“抵消”不吉利话产生的恐惧。有了以上知识的补充,我们就比较不难理解人们往泉眼,甚至有老人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祈福”的行为了。对“祈福”行为的热衷,通常有两种心理推动,一种是期待和需求,祈福行为的背后,是祈福者有一些美好愿望希望得到实现,但自身对于这种愿望的到来感到不确信,所以需要一些外力增强信心;另一种是从众心理,看到别人扔硬币,自己也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扔一下,否则万一有效,自己不是亏了吗?很显然,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幼稚的,这也恰恰是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之一,就是以看似合理、有意义而实际上是荒谬、无意义的行为来消除自己内心的痛苦。但这并不是说心理防御机制完全是错误的或者不好的,正是有了心理防御,人们才能够抵挡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痛苦,才能“幸福”地活下去。当然,由于心理防御的虚假性和幼稚性,当人们过度使用某种心理防御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比如上文所说的“抵消”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可能会引发强迫症,也就是有些人会用某些仪式性的行为(比如关门、检查煤气设施等)来抵消内心的恐惧,不做这些行为心理不安,做了之后又觉得幼稚无聊,于是产生纠结矛盾,便表现为强迫症了。对于心理防御机制,最好的处理办法是觉察,也就是知道自己某些行为是心理防御,这样就不会过度依赖这些防御机制,也不会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感到纠结。祈福的真正意义是加强内心的力量,增强追求幸福的信心。它不是依靠外力,而是祈福的当下,你会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进而产生愿力去追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走过拼过努力过,为了美好生活
作者最新文章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心理防御机制 (Mechanisms of Defence)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心理防御机制 (Mechanisms of Defence)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0种每个人都有的心理防御机制 - 壹心理
10种每个人都有的心理防御机制
发表于 15:44:53
文:刘才昕 | 授权转载自公众号Anonymous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与自己或他人相处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它的驱动之下,我们会错误的指责他人,将合理的批评视为粗暴的攻击,将他人真诚的话语曲解为挖苦讽刺的内涵。最出色的心理防御机制研究者是精神分析学家安娜·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老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心理防御机制,他的女儿安娜继承并发展,为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1895年安娜出生在维也纳,她是家里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19世纪即将结束时,她父亲正因其关于性欲与心理关系的激进理论在欧洲大陆声名远播。安娜起初被视为“平凡”的孩子,她在学校的生活十分的艰难,同学们给她起了个不吉利的绰号“黑色恶魔”。成年后,她成为了一名学校的教师,而后又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而且是儿童治疗领域的先驱者。在1934年,她出版了《自我与心理防御机制》一书,其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我们会本能的通过一系列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我(我们对自身所期望的样子)。对这些试图分担我们痛苦的行为进行分析的理论,就是防御机制理论。问题在于,在短期视角上我们对自己的防御行为,往往在长期看来是有害于我们自身的。从长期考虑来看,它会有害于我们在处理现实方面的实践机会,而这种实践才能带来我们身心的最终成熟。安娜·弗洛伊德提出了十种关键的防御机制。1. 否认 &&否认(Denial)是最常见的防御机制,它是指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我们拒绝承认当下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更愿意这样想:“我非常喜欢喝酒,有时的确会喝到宿醉,但我一般不会喝多!”;“我花了不少钱,但也没比其他人多花多少啦,在消费方面,我不认为我是一个不理性的人。”如果有其他人(亲属,朋友,家人)试图让我们承认自己的问题,我们往往过激的回应他们。这种下意识的防御行为,短期内使我们感觉一切都好。因为承认问题,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应付与其相关的所有困难。否认阻碍着我们认清事实本身所带来的长期性问题。有时,单纯的否认无法使人感到足够安全,于是人们开始站在问题的反面创造“证据”。一个九岁的男孩,他可能很喜欢从妈妈那里得到拥抱,但却羞于对自己承认这点,他可能声称妈妈是刻薄,讨厌的人。他向自己证明“我不需要她”,但当他感到脆弱和孤独时,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否认不等于说谎。这种防御机制更像是一个屏障,让我们很难认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2. 投射 &&投射(Projection)防御机制是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过失或不被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藉以减轻内心焦虑。你接到通知,老板想单独约你聊一些严肃的事。你的本能反应可能会想“我的天!他们一定是要开除我了“,你为自己给出多个他们发现你糟糕事情的假设。在你的头脑中,你将老板构想为冷漠强大,怒火中烧的样子,而当你到会时,听到的却是即将签订的重要合同的建议。所以这些情绪——恐惧、冷漠、愤怒可能都来自于你自己,你将情绪投射到了同事身上。又或者,今年你赚的钱比去年少,你可能开始感觉合伙人变得苛刻,你为此感到焦虑,开始想象你和他们之间即将产生裂痕,还有他们那没有表情的冷漠面孔。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产生这些感受。对于你可能没创造更多利润这件事, 他们可以真挚地理解你。对自己感到沮丧是一种很不舒服的体验,作为替代,人们往往会将情绪指向他人。毕竟,在你的假想中,有一个苛刻永不满足的合伙人,这会让你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感觉好受一些。为了不去想你无法赚到更多钱这一糟糕事实,你头脑构建了事情的另一版本:你有一个令人讨厌的合伙人。3. 转向自身 &&我们借助转向自身(Turning against the self)防御机制来挣脱痛苦上的折磨,尽管这听起来令人不解,但是伤害自己,和自己发脾气的确可能成为一种防御行为。这种防御机制可以追溯到童年,一个被父母遗弃或伤害的孩子很可能通过“伤害自己”这种思维来逃避现实,尽管冷酷,却好过其他方式。“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我没有用,不然我的父母不会这样对我。”所以,这个想法的结论是——“我的父母还是好父母”。这样的痛苦没有真相那么悲惨——事实上父母真的没有在乎他。4. 升华 &&升华(Sublimation)这一机制是指一个人受挫后的心理压抑向符合社会规范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向抒发的心理反应。许多音乐家将消极的生活体验,比如药物成瘾,社交问题,家庭问题……都升华在他们那些引人共鸣的歌曲和表演中,转而激励和鼓舞着大众。比如文森特·梵高这样精神失常的艺术家,深陷于对苦艾酒的迷醉之中,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他最后成功的将自己心中困惑通过艺术表达出来,升华为令人难忘的艺术画作。歌德也曾因失恋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他们都将内在的压抑升华为伟大的创作。还有一些例子,比如有骂人的冲动,结果可能升华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比如有打人的冲动,可能学习搏击来满足自己;比如有攻击性的冲动想要约束别人,可能会升华为想要使他一丝不苟,专注做事的决心;即使法西斯主义的冲动也可能转变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渴望。5. 退行 &&退行(Regression)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降低自己的焦虑。童年是最安全的时代,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没有艰难的抉择,做事也无需解释。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当退行发生时,当事人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变得孩子气。可能在当下重要的问题上犹豫不绝,迟迟不能做出决定与承担责任。退行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麻烦和自己没有关系,那都是别人惹来的。在孩子眼里父母主宰世界,他们无所不能。如果有什么事情不对了,他们也能让一切回归正轨。如果有谁是不能被责备的,那一定是孩子。发脾气是退行的另一特征,当事人可能通过哭闹来处理问题,而不是真正尝试去解决问题。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看起来挺疯狂。而孩子真的是需要通过哭闹、挥拳这些信号来获得帮助的。所以,像孩子那样发脾气意味着——你必须帮我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个孩子。6. 合理化 &&合理化(Rationalisation)防御机制是指当某一个追求目标不能实现时,会找某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使自己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时也会找出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行为和不愿承认的事实。合理化总是能给我们最好的结论:我是无辜的,我是很棒的,我是有价值的。它的一个典型情境就是对自己很喜欢却无法得到的东西进行贬低。在被一个公司拒绝后,防御性的合理化机制会说:“这是一个特无聊的公司”“我从来就没有想从事这个工作”。事实上我们可能很渴望从事这份工作,但承认这个念头是痛苦的,还会让自己感到羞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个理由——“嗯,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这不是对工作优势评估导致的结论,而是急迫要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7. 理智化 &&理智化(Intellectualisation)和合理化机制差不多。它是指,无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痛苦,并在我们头脑中上演一场高度理性化与事实完全不同的对话。和伴侣分手后的失落、内疚、背叛以及愤怒等伤疤可能变成古罗马帝国衰败问题或二胎政策的利弊。许多知识分子不仅仅是想得多,他们有时还会因为“理智化”而感到内疚;还会担心他们的问题能否持续化研究不会陷入困境。8.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是指我们的行为与最初的想法截然相反。我们也叫它“过度补偿(over compensating)”。一些人可能发现自己对青少年有性冲动,于是他加入一个强调青年禁欲的宗教团体;当我们被自己同学吸引而感到尴尬时,我们可能不愿承认自己的情感,甚至对这个人变得刻薄,恶言相向。9. 转移 &&转移(Displacement)是将我们渴望的行为(通常是带有侵略性的)重定向到发泄物上(通常是人)。当愤怒的情绪受到了压抑,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我们可能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替罪羊身上。一个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人在工作中被老板训斥了,不敢对老板发脾气,所以下班回家后将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10. 幻想 &&幻想是另一个逃避的防御机制,当事人通过将自己从现实剥离来回避问题。幻想可以体现在许多生活场景中,从发呆,读小说到观赏电影。我们通过这些或长或短的时刻将自己从这个纷杂烦扰之处传送到安逸舒适之所。特别是结束了一天头疼的工作回到家中,你可能只想安静地看场动作片,听着迷幻音乐发呆或在你懂的网站上流连忘返。凡此种种让我们能够暂时地从问题和顾虑中解脱出来,甚至整个旅游业也是建立在我们对这种解脱的需求之上。在完成防御机制著作的四年后,安娜为躲避纳粹在维也纳的迫害于1938年3月举家迁往伦敦。战后她与好友,青少年犯罪问题专家凯特?弗里德伦德(Kate Friedlaender)一起,在汉普斯特德(Hampstead)一家诊所开设了儿童心理治疗课程。安娜于1982年离世,她的骨灰被装在一只古希腊式骨灰龛中,安置于伦敦北部的格林火葬场(Golders Green Crematorium)她的父母及一生密友和同事桃乐西·蒂法尼-卜林厄姆(Dorothy Tiffany-Burlingham)旁边。结论 &&安娜·弗洛伊德以极大的包容心看待我们心理上的防御机制,她认为迫近的压力驱使我们采取这种回避态度。它是我们应对危胁和减缓心理伤痛的本能反应。安娜不断提醒我们这种防御并非出于自愿,不是我们有意识的选择。防御机制启动时我们并不能意识到我们的回避和防御,我们的克制和拒绝,以及内心的合理化调节。防御机制的任务是减弱和消除压力,而非探求真相。正如之前所说——短期视角上我们对自己的防御行为,往往在长期看来是有害于我们自身的。从长期考虑来看,它会有害于我们在处理现实方面的实践机会,而这种实践才能带来我们身心的最终成熟。图片来自123rf
美国注册社会工作师 美国心理学会会员
美国纽约州注册社会工作师; 美国心理学会合作会员; 世界500强企业EAP心理咨询师;明德国际医院心理咨询师;个案时长1000小时以上。擅长人本存在主义治疗、艺术治疗+CBT、合理情绪治疗等广泛应用的疗法。主要咨询领域:自我成长、婚姻家庭关系、职场压力(冲突)、职业规划、职业性格分 析、原生家庭创伤、哀伤陪护(关怀小组)、焦虑、抑郁、强迫症、人格障碍、饮食混乱。
350.00元/50分钟
xinli_238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