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ppt句

卢美玲(mllu_104t)
修改病句的方法及原则
一般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图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主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宾语一般也由名词和代词充当。
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学习”“这个经验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判断病句的方法
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几种常见语病举例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句出了毛病,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说话、写文章应该努力避免出现病句。如果出现了病句,就应找出原因,做出修改。
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例如:
①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②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③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这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所以意思都不清楚。从例①里不知谁“听了校长的报告”,“谁”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修改时应加上主语,可以改成:
我们了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或者改成:
听了校长的报告,同学们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这里的例②例③句并不是真正地缺少主语,而是因为滥用了“经过”、“通过”一类的词,将主语隐藏起来了。修改时只要删去“经过”、“通过”,主语就露出来了。例②可修改成:
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这次讲课”是这句话的主语,回答“什么”对大家启发很大。例③可以修改成:
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或者改成:
通过讨论,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前者的主语是“讨论”,后者的主语是“决心”。
以上讨论的是主语残缺的病句。
有的句子缺少谓语。例如: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这句话提出了话题,没有回答“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在春天“怎样”了,也就是没有对话题进行陈述。修改的时候要加上谓语,可以补充为: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还有的句子缺少宾语,也是不完整的,例如: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这句话主语是“少先队员们”,谓语是“响应”。“响应”一词一般和“号召”、“倡议”搭配,和“学习雷锋”不搭配。“学习雷锋”是“号召”或“倡议”的具体内容,只能作“号召”、“倡议”的附加成分,所以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响应”搭配的宾语,也属成分残缺的病句。应该改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或者改写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倡议。
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了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二)用词不当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例如:
①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②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③谢明因病落下三天课,他乞求老师帮他补习功课。
④他家墙上挂着一幅对联。
以上四句话都是用语不当的病句。例①“宽广”用得不恰当。“宽广”和“宽敞”都有面积大范围广的意思,但“宽广”比“宽敞”形容的范围更大,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一般与“房间”、“礼堂”、“庭院”等词语搭配。这句话是说教室比较大,应用“宽敞”来形容,原句没有分清近义词的大小范围。例②中“果断”一词使用不恰当。“果断”是形容“办事或说话”坚决,不犹豫,是褒义词。例②意思是说小明独断专行的,含批评的意思,也属于用词不当。例③中“乞求”一词使用不恰当。“乞求”是“苦苦哀求”的意思,用在请老师补课上太重了,这里使用“请求”才恰当。这句话里没有分清近义词轻重,也是用词不当。例④中的“一幅”不恰当。因为“对联”有上、下联,只能说“一副”,不能说“一幅”。
可见,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三)搭配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
①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②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③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
④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⑤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⑥我们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以上句子都有搭配不当的毛病。例①是主语“同学们”和谓语“驰骋”不搭配。“驰骋”是说“骑着马奔跑”,参加长跑不能说是“驰骋”,应改成“跑”。例②“倾泻下来”和“狂风”不搭配,“倾泻下来”陈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风”,应删去“狂风”。例③是谓语“参观”与宾语“经验”不搭配,应把“参观”改为“学习”。例④中的“穿着”与“上衣”搭配,与“帽子”不搭配,应在“一顶蓝帽子”前加上“戴着”。例⑤是主语“造纸”和宾语“四大发明”不搭配,“造纸”只是四大发明之一,应在“四大发明”后面加上“之一”二字。例⑥中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手”和前面的修饰部分“聪明”不搭配,应去掉“聪明”。
我们在说长话,写长句子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粗心大意,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应细心检查,使句中的词语彼此搭配得当。
(四)词序混乱
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例如:
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
句中“无比”是修饰“热情”的,应放在“热情”前头,“无比”与“走”毫无关系,改正的时候应把“地”去掉。原句变成:
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热情。
我们十个班级里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学校十个班级的少先队员统统去王奶奶家打扫卫生。也可理解成: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去帮助王奶奶打扫卫生。显然,前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词序调整一下,意思表述得就明确了,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应修改成:
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五)指代不明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你、我、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
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这句话里的“我”,究竟同意李明的建议呢,还是同意陈新的的意见,不明确。句中的“他”指的是谁,应直接说出来,意思才清楚。可改成:
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陈新的意见。
中午,马铮和马跃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这句话中的“他问他”究竟指的马铮问马跃呢,还是马跃问马铮呢,不明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写清“马铮问马跃”或者“马跃问马铮”。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应懂得,使用代词时,指代要明确。
(六)重复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吕圩浮@纾
①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②他兴高采烈地跑来,高兴地说:“今晚的电影票买到了”。
③舍己救人的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以上几句都犯了重复碌拿 @①中“不禁”和“忍不住”意思相同,去掉其中的一个,句子才显得简洁明了。例②中“兴高采烈”和“高兴”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例③中“舍己救人”的意思就是“为救他人献出生命”,与句中的“为救……献出了宝贵生命”重复。可以去掉“舍己救人”几个字,句子就简洁明了了。
(七)分类不当
有的时候,人们把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分类不当的错误。例如:
①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②游行的队伍来了,工人的队伍,粗犷豪迈;农民的队伍,像丰收的田野;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解放军的队伍,英姿飒爽;学生的队伍,风华正茂……。
以上两个例句都犯了分类不当的毛病。例①中“打球、翻杠子、跳高”都从属于“锻炼身体”这个概念,它们不能并列使用,可改成:
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例②中“小学生”从属于“学生”这一概念。就是说“学生”里包括“小学生”。与句中“工人、农民、解放军”并列的应是“学生”。把这句话的“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删去。句子就正确了。
克服分类不当的毛病,可以避免概念的混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正确。
(八)逻辑错误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合实际,前后存在着矛盾,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例如:
①经过一段休养,他的健康痊愈了。
②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相互作了自我批评。
③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
以上三句话都有逻辑错误。例①中不能说“健康痊愈了”。因为“痊愈”就是病好了,身体恢复健康了。应改成:
经过一段休养,他的病痊愈了。
例②中没搞清“自我批评”这个概念。“自我批评”就是自己批评自己,不能互相“自我批评”,只能互相“批评”。这句话应改成:
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各自作了自我批评,还互相提出了批评意见。
例③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年三十”是农历的月末,这时夜晚是见不到月亮的,怎么会有“月光”呢?所以说“月光下放爆竹”不合事实。应改成:
年三十晚上,我们放爆竹。
要避免逻辑错误,就应搞清概念的内涵,弄清事实。
(九)用错关联词
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例如:
①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
②他不但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两句都是用错了关联词。例①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年纪小”不能成为“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应该把“因此”换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确、明白了。例②中,前后分句有递进的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有些关联词是成套使用的,不应弄混,像这句中把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和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混用,当然不对了。
以上分析了常见病句的种类型。
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不让病句出现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语句通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可有些同学写作文,明明有很好的材料,意思也不错,但句子却写得罗哩罗嗦,含糊不清,读,读不通;看,看不懂。怎样才能避免语病,把文章写通顺呢?
多练习朗读
我们学习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句通顺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应该多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把课文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句子通顺,不出病句。
自己的作文,也要多读,那些读起来不顺口的句子往往就是病句。自己发现病句,然后改正,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好习惯。
想好了再写
有些同学写作文贪图快,意思还没有想清楚,也没有把意思编成通顺的话,就匆忙下笔,病句也跟着来了。因此,要把表达的意思想清楚,先在心里编出能表达这个意思的话,再把编好的话默念几遍,发觉不顺口的地方,就在心里修改好,再写在纸上。
把句子写得短些
短句子接近口语,容易写好,读起来也顺口,意思也一目了然。长句子结构复杂,不容易写好,读起来费力,听的人看的人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同学们初学作文,句子宁可写得短些,一句长话,宁可分成两句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分类――]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 页
共: 0 条记录
如果你不是罗湖网的用户,请使用这个窗口提交评论
访客身份快速设置: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一次提交,计算机将保留身份
如果你是罗湖教育网用户,请先登录,然后下面的提交按钮可用:
用户名:&&&&&&&&&
用鼠标点此按钮
&&标题&&&&&&&&&&&&&
请输入标题
&&姓名&&&&&&&&&&&&&
&&我的博客&&&&&&&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附件上传:
使用罗湖网账号发表有效评论3次,评论者可加一分,此博客的评论每增加5条评论可增加1分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市文锦中路螺岭小学综合楼7楼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修改病句练习(可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姓名:&&&&&&&& 一、教教你。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不要随意添加原句以外的其它内容和文字。常见的病句种类有:(l)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拢(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请按顺序写出第一题中10句的病句类型。(写序号)二、考考你。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4.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6.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7.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8.我们在学习上应当有不怕困苦的精神。三、改正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1.我们庆祝李明评上了“三好学生”。2.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情趣。3.抗日战争时代,我国出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四、改正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1.他那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慈爱的光亮。2.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3.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4.两山之间流动着弯曲的小路。5.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五、下面的句子不完整,请加以补正。1.我们必须讲卫生的习惯。2.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3.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4.清明节前的晚上。六、改正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不当的地方。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3.校门两旁的迎风招展红旗。4.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5.阳光照在透过玻璃的桌子上。6.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7.老师表扬了好人好事李小明助人为乐。七、改正下列句子中词义重复的地方。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2.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3.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天空中的星星。4.春天,路两旁栽上了绿油油的绿树。八、改正下列句子中不妥当的地方。1.《中国少年报》和《儿童时代》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2.灿烂的阳光淡淡地照耀着大地。3.花园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黄菊花。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5.他的家乡是北京人。九、综合练习。1、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2、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3、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5、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6、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7、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8、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9、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0、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11、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2、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3、《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14、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15.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15.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1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17.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18.妈妈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十、修改段落。老师傅听了这话,一下子,搂住了徒弟的肩膀,一棵泪珠涌出了多皱的眼角,他异口同声地说:“真多亏你了,否则,还不知怎样结果呢!”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修 改 病 句
下载积分:1142
内容提示:修 改 病 句,修,改,病,句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0|
上传日期: 00:31:50|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修 改 病 句
官方公共微信修改病句练习题
1.修改下列病句。
&#9312;&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
抗SARS药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 “唤来”改为“吸引”
&#9313;&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增加”改为“提高”
&#9314;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长时间”“久久”保留一个
&#9315;新闻工作者要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
结尾添上“的舆论氛围”
&#9316;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天然的”与“~一个”位置互换
&#9317;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鄂某部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防止”改为“做到”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A项“防止”和“不”形成矛盾,B项“分享”和“苦恼”搭配不当,D项“无时无刻”后的“都”应改为“不”)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9312;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动。&#9313;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9314;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9312;介词不当,“在”改为“从”,或删去“在”
&#9313;搭配不当,“进入”改为“作为”
&#9314;词序不当,“广泛”移到“传唱”前,或删去“广泛”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的病句。(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9312;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9313;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八年了,&#9314;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本是我的财富。&#9315;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9316;我感慨很多。&#9317;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9318;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9319;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9320;对自我的警醒和鼓励。
&#9315;偶尔翻看旧时的日记
&#9319;但是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
5.修改下面病句。
(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2)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1)把"发扬"和"继承"交换顺序。
(2)删去"是否"。
6.下面是一位初中生习作中的一段文字,画线处都有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可是,如今又有谁见过真正的大自然呢?西亚的阿拉伯半岛,A到处弥漫着硝烟的炮火;中国的黄土高原,B滚滚东流的黄河水翻滚夹杂着万千泥土,奔向渤海;拉丁美洲的亚马逊平原,C数以万计的树木在电锯下从容倒下……有谁看见自然在流泪?
(1)A处搭配不当,请改正。
(2)B处语言不简洁,请删去多余的词语。
(3)C处有一个词用得不当,请用合适的词替换。
(1)到处弥漫着炮火的硝烟
(2)删去"翻滚"
(3)"从容"改为"悲惨""悲伤"或"无奈"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撒谎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