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不是特别熟)让我帮他在QQ空间里分享一个东西,我不愿意,怎么才能让芒果熟做比较好啊

请大家帮我分析分析,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最近在QQ空间总分享一些,吃的啊,去过的地方啊,用过的东西啊_百度知道
请大家帮我分析分析,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最近在QQ空间总分享一些,吃的啊,去过的地方啊,用过的东西啊
请大家帮我分析分析,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最近在QQ空间总分享一些,吃的啊,去过的地方啊,用过的东西啊,分享到空间还不算,还指定的向我分享,我不是嫉妒她,她也没什么让我好嫉妒的,她打工,家庭条件普通而已,27还没对像,挺内向的女生,最近不怎么了总炫...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会不会她只是想和你分享她做过的事,希望得到你的关注
采纳率:44%
这是一种诈骗行为你去搜索一下朋友圈炫富的内容直接搜这几个字就有因为不能发链接所以不能直接给你就是指传xiao的另一个手段利用炫富来诱惑别人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她做别人小三了就是想发展下家估计跟你关系不好诱惑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个人觉得那是她自己的空间有权去用这个空间去展示她生活中的一些动态。没有结婚没有恋爱的单身的女性一般都有这个喜好,结了婚有了家庭以后就不会发得这么贫乏了。
很同意你说的。但她不光是分享在空间,她光是分享在空间,这个可以理解,我不能理解的是,她特意分享给我看。
估计你以前刺激过她!
这是样的,我呢也偶尔传照片啊,因为我已经成家有了孩子,有时会晒一些宝宝的,偶尔我的照片啊,她都不看我,你说能是这些刺激到她么?
我想既然是好朋友就不要纠结于此了吧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qq空间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判断不熟的朋友是【客气】还是【真心】...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如何判断不熟的朋友是【客气】还是【真心】邀请啊?
最近和不太熟的一个姑凉见面啦她过一阵要和另一个女孩粗去玩我也想去啊~喵~~~然后她挺热情的叫我一起,说人越多越好~可是我拿不准人家是真心邀请一起啊还是就客气客气。。。。这个可以通过微表情或是神马试探性的方式知晓嘛?
程序猿 代码格式化洁癖 理想主义洁癖 等
你答应说去不就好了。然后就换成对方纠结了。
如果觉得仅仅答应也有反“热情”或“客套”的嫌疑,就让对方知道你开始买东西为旅行做准备了,最好真的买点小东西(哪怕一包路上吃的零食)看她什么反应。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串门时和不太熟的亲戚聊天有什么技巧?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串门时和不太熟的亲戚聊天有什么技巧?
也许不同的人面对的亲戚文化不太一样,春节时期,在乡下游走较多。我的经验是:他!们!很!讨!厌!我!一!直!看!手!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1. 一天上网超过2小时等于不务正业;2. 网络上全都是影响学习、工作的东西,毫无益处!3. 长辈开口,年轻人没留心听听,等于十分不讲礼貌;4. 见到长辈,要先开口问好;5. 凡比自己年长的,要主动让座。……etc.所以,如果想当一个讲礼貌的孩纸,让爸妈不觉得难堪,出门之前,要1. 找爸妈温习一下今天可能要见的人,七大姑八大姨分别都是怎么称呼的;(人太多真的好难记T-T)2. 见人主动问候,上前握手;3. 无论看见谁都笑,不能因为不认识就无视;4. 只要自己坐着,但凡见到人就让座;5. 谁开口说话就笑着看谁,时不时点点头;最重要的,是“多喝热水”,聊到没话的时候,可以趁机“抱歉,我去加杯水啊”,或“我去个洗手间”,然后逃脱,游走~------其他的答案都写的特别好,要想聊好,关心别人是关键。不过,由于长年宅居,聊天能力退化,如果做不到擅长聊天,给人留一个懂礼、斯文的印象也是很不错哒。然后,由于这里是果壳,所以,可能要贴一张使徒子的漫画via 节操很萌哒,乃们一定要把她找回来!
问他孩子期末考试成绩。问他孩子计划考什么大学问他孩子出国不出国问他孩子大学能不能毕业问他孩子读研不读研问他孩子找工作没有问他孩子谈恋爱了没有问他孩子买房子了没有问他孩子结婚了没有问他孩子生小孩了没有
和不太熟的亲戚(尤其是长辈)聊天,最忌讳的就是只说自己擅长的话题了,尤其是如果这个话题人家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恭喜你,冷场光环+讨人厌光环开启成功。不熟又要去敷衍一下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装逼的机会。(骚瑞这词显得太粗俗啦,可是道理你懂的。)比如看见人家有个新烤箱,请假装关心他的厨艺并适当表现出很佩服的样纸;知道他有个名牌大学的儿子,请别怕肉麻地赞美那个高材生(哪怕他寒假跟同学跑老远去旅游不陪爹妈过春节)……反正就是创造一切条件给对方发挥的机会。
绘画小组管理员
不要在餐桌上拿出手机!!再无聊都不要!!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科生
带个很会聊的过去~~~然后当个没有存在感的孩子(怎么有种蛋蛋的忧桑)
不要有压力,你碰到一个同学,肯定也好奇他这阵子没见在忙什么。亲戚朋友跟你都认识的人,相互问问近况也正常。特别是比你年纪大的长辈,小时候就见过你,很长时间没见你,现在猛然看你长大了,其实也是很惊喜的。
生命科学本科在读
我们这边的大人都自己聊天,一般叫我们晚辈自己玩去……然后一桌三四个或以上晚辈就各自掏出手机了囧
历史教育 研究生
有小孩的就跟小孩一起玩游戏,反正跟同辈的玩或者聊天,他们儿子女儿不在家就一定带上老妈老爸,让他们来然后适时插话。千万不要硬聊,否则会有阴影!
果壳问答运营经理,科技传播硕士
有孩子的就问对方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有宠物的就问对方的宠物怎么样怎么样,没孩子没宠物的就跟他们聊食品安全。实在没话聊的,就找一个你自己擅长的话题滔滔不绝,对方如果感兴趣你们就聊上了,不感兴趣他会自己想办法和你结束谈话的。
不要聊专业的东西,比如你的工作内幕具体怎么样,你工作里遇到的什么事,人家不会有耐心听的。大体的说说工作不错,比较顺心这样就可以了。再多问问人家的近况,孩子、工作什么的,不要问题太多,万一问到人家不想说的就尴尬了,也都是点到为止。
可以问问题 为了防止由于不了解而尴尬 可以选择回避现实问题。 比如问 他们以前是怎么过年的 一旦开始了 就很容易发散到各种话题了。 如果不想说话哪就微笑吧。。。
我覺得吧,微笑+呵呵是萬能處方
探讨一下朝鲜核问题~
好坏哦,万一人家很淳朴很有心招待自己,这不是敷衍人家,伤害人家感情吗...
亲戚而已,把他们当做和自己联系稍近一些的、更可能对你有用的人来对待就好。如果你觉得这个亲戚对你或你的家庭有帮助,那就多多尊重、多多联系;如果这个亲戚是那种借钱不还、白吃白喝的人,那就不冷不热地对他,保持最低限度的、对陌生人的尊重就好。
木有错!你木有看错!问他月收入!!!
从小除了听话和学习外大概其他方面让亲戚讨厌的小孩儿真的不知道怎么和亲戚聊天,又被爸妈吐槽了,说让别人以为我在装x,其实我没有啊----,只是不知道怎么聊,好痛苦。
媒体人,旅行控
初三去拜年,昨晚下楼抽烟跟门卫新来的一位大爷海聊半小时,功力不减当年,甚感欣慰。
走完亲戚就发现,人真TMD不是好东西。
我的原则,尽可能不去不太熟的亲戚家,即使去了,停留时间不要太长,其实最好跟家长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聊,脸带职业化温和微笑,有问必答,但是不多说,其实也没啥可说的。
我一般是敬茶然后站(坐)在那发呆,总之就一句话“微笑点头嗯”就OK了
关心关心人家的近况嘛,我觉得哪怕不熟亲戚之间也能聊很开啊~
随便东拉西扯,然后借口WC跑掉
没必要勉强我自己吧,实在没有共同话题啊!他们喜欢怎样看就怎样看,我不是很介意啦,没必要装得很投契
生物信息学硕士
宅表示直接躲在卧室假装不在。
生物工程 在读本科
见到长辈不好主动握手的吧,不是应该人家不伸手你不该伸手的嘛~考证于度娘:握手的顺序主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再相迎握手。
点头,微笑,就成了
从来不去不熟的亲戚家拜年什么的= =那哪叫亲戚啊,简直就是陌生人啊不过要是见父母的朋友什么的还是会表现的乖乖的,但是人家也不会说太多,反而大人还会说什么 我们聊会你们去玩吧之类的,囧
俗话说的好,沉默是金,偶尔开口是点石成金
我觉得大家面对“亲戚”的态度都好积极啊……我个人对走亲戚的态度极端消息。从小家里就不常跟亲友走动,加上亲戚又不多,所以我的观念里就只有“父母=亲人”,“亲戚=其他人”这样的概念。大部分走亲戚都是逢年过节被父母硬拖着没办法,进了门该叫的人叫过了就躲在角落里戳手机,至于别人会不会讨厌,我才不在乎,反正跟你们不熟。顺便说一句,那种平时八百年不联系一到有求于你时就热络得跟什么一样的亲戚最!讨!厌!了!
都是聊我以前的糗事(哭)啊
和他们以前的生活啊,过年啊
总之是大人说 小孩听
酵父·光哥
既然跟他们不熟那还在乎他们对你自己的看法?虚个冇啊。
去聊伊朗 去聊伊拉克 去聊。。。
相信我 你的人生不会留下遗憾的
跟亲戚串门聊天怎么还需要技巧啊? 呃!!是不太熟的亲戚哦,他她它谁啊?我为啥要去串门啊?为啥要陪聊?没事可做了么?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已收藏本页面
前两天有个认识十多年的朋友,(男的,不是很熟)突然发信息给我,问我借二十块钱,说是玩红包输了,我怕是骗子,就多聊了几句,确定是本人后,就给他发了二十块钱,他说下午回家支付宝给我,结果没给,第二天上午又问我要二十,说下午给我,到现在发信息不回我了,一个大男人,几十块钱至于吗?真是搞不懂,这些要钱不要脸的红包狗。
回复 9楼:对于这样的人除了避而远之之外应该提醒认识的朋友,比如发个朋友圈啊之类的,顺带提醒他始终欠着你四十块钱呢,哪怕是一分钱扔掉也不愿意给骗子的。古人有云:借了四十块钱不还不是死了就是赶死的路上。我觉得古人说的对[捂脸]
回复 162楼:这些都是你网友还是朋友!?网友骗你正常,朋友!!!不太好吧!以后还怎么玩啊!!!
十多年了?不至于20元就这样吧!?这么久了,给你了吗!?
初三快毕业的那一年,一同学整天说父母没给生活费、生活费丢了、给了弟弟妹妹了、等借口向全班同学借了好多钱,没有还,然后毕业后就不见人了,第二年就听说嫁给同村的男的了
正常,有个女的50块还把我拉黑了。还有个女的让我帮她买东西,八十多没给我。还有个女的买了我的东西没给钱,90,不理我了
真有这样的人?
现在不要脸的人太多了
40块钱的事儿至于吗 加我我给你
谁叫你胸大
回复 133楼:人家说了是找她借的,你就没借过钱给别人?
哈哈,都说不要脸才能赚到钱
楼主乃善良之人,善良的人都会有好报
有这事?借二十块给我,压保证金五十给你,每天给你还一块钱。你说我赚了还是亏了?
卤煮太好骗
你是兔兔吗
楼主,求回粉
一般情况我我喜欢说~~~~干的漂亮~~~~多送你几个字~~长的漂亮
回复 100楼:来来来,给我40,他死了我出500
胸大无脑吧
想不通为啥给他钱,是否对他有意思
楼主胸可以的
[哈哈][哈哈][哈哈]
给我来两块呗
说不在乎40块的,来给我发发呢!!
想引起你的关注
我就是为看看你而来,真像……
回复 9楼:8楼什么逻辑,没搞懂
表示楼主委屈,这不是钱的事,这事发空间朋友圈都不合适,发这才是对的。
喊你发就发呀??哪拿你人用用也给?
回复 1楼:武汉的老乡
回复 9楼:为了40块就不要脸,说他是狗真是。。。侮辱狗了,居然还有人自找代入感,好奇葩
可以认识一下吗?我不是急性子,不急着你回复~
我想知道楼主胸有多大
粉你为啥不通过
回复 63楼:长沙哪里的?约不咯?
__省__市__街道__小区__单元__室
双峰哪里的啊
求楼主qq号
楼主少安毋躁,这里边的人就是素质低
楼主大照好漂亮
换一种思维,这是要你对他加深印象呢?毕竟你们认识了10多年,花40元认清个人不容易。最近网上红包狗真的挺多,楼主也别太往心里去
楼主厉害、花四十块钱认清一个人!赚了
他只是为了让你对他加深印象……
我马上还你,等着……
花四十认识一个人……楼主大赚了,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我给你100,你也是在长沙吗
再次遇到你,算是缘分吗,粉一个怎么样
回复 100楼:就你们这种没一点辨识能力,就会瞎比比的渣渣,你确定你值40?别逗了孩子,洗洗睡吧!
回复 8楼:来来来,给我40,你死了我不出500
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是这个渣逼
40看清一个人。赚了。TMD我用了300
谢谢大家的评论,这么久了,我一点也不生气啦,只是当时没法相信他会为了几十块钱骗人而已。
美女支持你,现在借钱不环还有理了?
那还不赶快去耕地又想偷懒吗!等会不要怪我用鞭抽你
回复89L:我擦,终于体会到对牛弹琴了。你赢了。
回复88L:才4块钱而已,很值的
回复 81楼:我有必要认清全中国的人吗?我只须认清身边的朋友谁是真君子,谁是伪小人就行了。
你借给我肯定会还你
再加一句“可笑”
信不信由你?!
有这种人吗?
楼主摔跟头了吗
回复28楼:很划算吗,如果4块钱可以认清一个人不是更划算吗,让你认清全中国的人你敢吗
不值当啊,美女,生气会长皱纹的!
这不是钱的事,是彼此的信任问题,你有情绪很正常,不过因为这种事生气,不值啊,你就当他日了狗了
肯定是想要你记住他
喷子,都不要脸要过红包
8,10,12楼是一路货色
这种损友,
红包是干啥的?
是你的幼稚引来了红包狗。你要注意,千万别把鲜花插在牛粪上。
真是没必要
回复 38楼:求回粉
楼主身材挺好
楼主,不对,房东粉个吧
楼主粉个吧
逗你玩呢,然后
为啥不粉我,一定要我没朋友吗?。
回复 58楼:我也有过,借别人两万,说两个月还我,现在找不到人了。
回复 61楼:呵呵,当时很生气,现在不生气了
就当江湖救急!问一美女借几十块,可怜可怜他吧。
美女,你好美阿,我看见你就想搞你,睡你。
美女,你还好了我借一朋友6000千一有5六年了,到先在都没有换。
回复 38楼:支持楼主
小女人胸好挺啊
好大一条沟
顶50 楼。。。
咋不回粉呢。。
你的神回复
你真大方,我收到最大的红包才13.8元
楼主借我20块 晚上还你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借钱不还是那么理所当然的,钱少可以不还,那钱多不还到时候就是另一种说法了
是好事,如果没有这事,他某天找个借口找你借个几百或更的,你不一定会拒绝的,那样损失更大
明白楼白表达的,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被骗的感觉不爽
回复 36楼:看看
爽快的美女啊!
大罩很像我一朋友 别说土 可以给你发照片 真心的像
楼主好丰满
回复 27楼:你没有做错,就当是个教训就好啦!
不是钱多少的事,而是这种欺骗太令人气愤
起码的诚信都没有,朋友都没嘚做,支持楼主
用40块钱认清一个人,很划算的。
回复 23楼:加了神经病三字,表示看不懂了
要多少红包,我给你
支持楼主因为她太漂亮了
张嘴就要红包的确很烦人,不给说你不是男人,给少了说你小气,关键是有的人你根本不认识,只在网上聊几句而已。
楼主沒看懂8楼的意思吧?
好深!楼主我表示流鼻血了……
支持楼主,并不是钱的是
楼主好漂亮!
谁要是感觉40块钱不是事,请发给我,我在乎,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楼主好美啊
支持楼主,不值得为渣男生气,很多人这样的
四十你就算给他吧,以后他在你面前就什么都不是,
楼主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那个男的做法气愤吧
回复 12楼:好吧,我错了
回复 10楼:我发贴出来就知道会被人这样说,关键我和他不是很熟,当初给他也想过是不是骗人的,但我还是给了啊,只是当发现被骗了很生气。
真不该为40块钱发帖骂人,就那么在乎那40块??
回复 8楼:首先我不欠他的,其次,别骗我说什么时候给,直接说给他几十块不就行了?再有,我又没骂你,你为什么要骂我?难道你也是这样的人?
就为了40块至于发糗百再骂人吗?你不想想如果他还你了,以后你们关系好了,他死了你还要出500吧!神经病!
40块?我去
楼主微信多少?加我,我给你红包,就因为你漂亮
楼主好漂亮
加个微信,我给你发
我没玩过 别笑我!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QQ空间的分享
我的图书馆
QQ空间的分享
&的修身进德嘉言录第一部分 1、忍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有时看似凶恶的行为,细细推究却是救人的善心。有时看似济世利行,却反而害了对方。古今圣贤都重视忍辱,但也有奋身卫护,或舍生取义的。“忍”,乃成圣作贤第一切要功夫,但关乎大局群众利益事,当争不争者,转入消极,却是过恶。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变大。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 △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忍是阴德。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是修持,无论是作事都达不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人,是不能担当任务和成就什么的。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忍是身之宝,不忍祸之殃。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神和气汤。 △欺人是祸饶人福,忍字可以走天下。 △忍是一种阴德,可以增加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担心,而且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为你送来了福报。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说你两句好,你就笑;说你不好,就拉长脸不高兴。这样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你这不是被人玩的傀儡是什么?你若真的是强汉,就不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跑! △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脸上,任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若知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则过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则我心无愧矣,安用计较为?故学道之人当达物我两空,安心如地,一任牛马犬羊践踏,不生一念瞋恨之心,是名忍辱。 △学道历千魔而不退,遇辱坚百忍以自持。 △贵在忍,记住百忍便成金。见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表现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风,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法国有句谚语:一旦知道一切,就会宽恕一切。 △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怀恨,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恨”就象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我们所恨的人。 △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无所作为了。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涵养怒中气,提防口中言,谦恭原益己,轻薄易招愆。△“瞋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赞谤由人,不必计较。谤可消业,何须烦恼? △设有人谤我、毁我,自惭无道,概不计较。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 △试观世界上伟大的圣贤,哪一个不是从讥讽毁谤中成就出来的?讥讽毁谤打不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人,恰恰是讥讽毁谤,方显出伟大的人格和圣贤的节操。 △所有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他们常常把一些委屈置之脑后,他们吃了亏也不懊丧后悔,因为吃了亏的人能够得到海阔天空,得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以及更多的精力去面对其他的大问题。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含容终有益,任意易生灾。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远。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地培一点子种孙收。 △忍片时,风恬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凡事付之一笑,于人无所不容。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个中吸尽乾坤。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忍者众妙之门,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辱我、骂我、毁我、负我,本来无我。让他,容他,忍他,恕他,不要理他。 △我心与一切众生之心,无二无别;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时,与我受苦恼时之苦,亦无二无别。每一念此,不觉欲泪,一腔怨心、怒心、恨心、毒心皆油然而化悲心矣。 △满腔欢喜,笑开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老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 △某君临终时对其子立遗言:“无他言,汝等只要学吃亏。” △吃亏人,常在世。 △周兴安说:“我在数十年的实践体验中,深深感觉到: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纠纷与灾祸,很多从好占便宜与不肯吃亏中来。处事能吃亏,是大便宜,大安乐。守住自己的本份,绝不妄想占别人丝毫的便宜,从大处远处着想,遇到和发生利害冲突关头,常作退一步想,不与计较,省却不少烦恼。 遇到别人无礼相加或言语相侵,不加报复,不与争执。他占了便宜,欣然自得;我吃了亏,不予挂心,心安理得,更免却不少是非。” △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则一切诸忍都易做到。其实侮辱之来,如合理的,正是为我痛下针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债应偿,有甚可恨? △“要爱你的仇敌”,所憎恨的只是他恶行,而不是他本身。他的不好行为必然基于身不由己,因为他有一个幕后指挥者——魔鬼(坏心理、坏习惯……),他是无知的,他是善良的,或许,他会因你的宽恕而觉醒过来,从而明白自己的不对。 △原谅别人已经认识到的过失,是一种美德。 △宽恕是不是懦弱的表现呢?不是的,为什么?因为凡是能够宽恕他人过错的人,都是明理、开朗的人。他们不会与人斤斤计较过去,或争是非斗意气,反会原谅别人。他们说:犯错误大都是不明真理者所为,他们已经染下了恶习难以自拨,他们的心是枯燥的、乏味的、心灵是贫穷痛苦的。如果我们看见一个非常贫穷痛苦的人,是可怜他还是痛恨他呢?正因为我们看见了他心灵的贫穷,所以我们宽恕他。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骂人骂不得吗?如果骂你一回就断你一分我执,骂你一回就断你一分习气,骂你说你就是接引你,只要用得恰当,一切烦恼都成妙用,何必断呢? 气怎么不能生呢?在关键时刻,往往生一下,对人对己对国家民族都有好处,为什么不可生一下气?强凌弱,众暴寡,你不生气;民族国家受到侵略,你不生气,你还能叫做人么?反之,如果出发点不干净,出于自私自利,什么善事完全都可以成为坏事。古今圣贤都特别重视忍辱,但,若不为自身谋禄位争地盘,如文王一怒而天下安,身心挺安然自在,这正是大机大用啊!2、慎言与自省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我们应该慎言。不该说而说固然不好,该说的不说也不对。比如历代祖师大作狮吼,他们如果缄口默言岂不是大损失?又如发现一个间谍或坏人不去检举,因而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对事物的正知正见是重要的。 △慎言语。虽有奔骥,难追片言之失。 △“驷不及舌”,可不畏哉! △言行,立身之基也。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蝟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夸夸其谈是软弱的标志,而那些能够做出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守口如瓶的。 △三缄其口为宜!世上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谨言为修行之要。 △高行,慎言,可以防身。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人说一句谎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谎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悠悠之谈,宜绝于智者之口。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 △不可乘兴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因强出头。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于智者。 △要讲别人之前,先和这个(指心)商量一下。 △寡言择交,可以免忧患,可以无悔尤。 △好说、好张罗、好结交、好游,实为修行人一大障碍,应沉默杜潜,则其益无量。 △事到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于一切世事非干己事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若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师乎。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心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伤人之语,深于矛戟,万不可出言刺伤人心。 △反省是禅。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圣贤而可百世为师,功于“吾日三省吾身”。 △迷途知返,得道不远。 △见已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只是“怨”“尤”两字,全不反躬自问。真正学问,常是自责自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去检点别人?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矣。 △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从内心约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倘使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一天无过可改,就是一天没有进步。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更有长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作恶的人只要能深省痛改,就会变成好人。业障固然不能全消,但至少从今以后不做坏事,走向光明了。 △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反省是智慧的果实,反省是进德的阶梯,反省是修学中重要的功课。3、为人与处世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凡事以预立为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敬畏天地、神明、圣人之言,为万善之本。 △识时务者为俊杰。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心事宜明,才华须藏。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扬善不扬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不妄语。 △君子应该象竹子一样直。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很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要设法恢复当初的信念,立下贯彻到底的决心。相对的,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很容易踌躇满志,而招来意料不到的祸患,所以应该急流勇退,以为全身之道。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接人要中和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湛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态度鲜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仪容固宜有度;谦虚恭让,语言尤宜有章。 △为人骨宜刚、气宜柔、志立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要养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隐恶扬善,处处替人着想;正直故,急公好义,言所当言。 △做人须以谦冲为怀,如果一意包揽善行令誉,就会有树大招风、名高谤来的危险。 △一个人假使拥有完名美节,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与毁谤。因此,要多多少少分些给别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样的,恶劣的名声,也不能全往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担一些。能抱着这样的处世态度,才可以修心养性。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如能以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 △勿寻人小过而必究,勿乘人患难而相攻。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份都不好。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求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动,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分;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君子不受命运的捉弄。一个知天命的人,绝对不会站到有危险的墙边。如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己思虑不周而致,不能归咎于天命!君子安贫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处之泰然,上天对于这种乐观的人,根本无从摆弄,这就是所谓的“安心立命”。 △恶事向自己,好事让别人。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己温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难。 △我所欲,当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当念人亦不欲,更当避免以利人。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人。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声名显著,守之以敛藏;利养丰饶,守之以俭朴;瞻仰人多,守之以谦下;朋侪嫉妒,守之以和忍。 △当追逐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先。当进德修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出自己的地位身份之外。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份内应达到的标准。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气度宽宏的人无论遭遇到的命运为善为恶,皆能适度以应之。成功不以为喜,失败不以为悲,外界的毁誉褒贬,一不介怀,只是为所当为,为所可为而已。 △在毁誉荣辱之前,不但不为之动心,且把着这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4、涵养与识见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能纯熟。 △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若学温和,则于急怒时习之;若学止语,则于喧闹时习之;若学恭敬,则于傲慢时习之;若学良善,则于狠戾时习之。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慌,才是真正英雄。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习气害元气。忿怒生时要忍得过,嗜欲生时要耐得过。 △戒豪饮,豪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忧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志存忍辱,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深戒绮语。处事必忠,视人如己。 △得意不喜,失意不瞋,得意失意不动心。 △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万般补养皆虚伪,唯有操心是要规。 △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 △“无是无非又一天”,心灵的平静与身体的健康划等号。 △情忧不在多,一夕能白头。 △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忧害志。 △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博厚悠久之道,宽大受福之基。 △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免于无形。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满招损,谦受益。 △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俭,美德也,过俭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施道;让,懿德也,过让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不得。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不要说可以诱发他人引起不良思想行为的话。 △不责小人过,不揭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不见其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自己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有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求肉体上愉快,则日趋鄙俗。求精神上愉快,则自然高明。 △宁受智毁骂,不用愚称赞。 △大丈夫论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改过与自强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凡夫之人,举足动步无非是罪,又复过去生中,皆曾造作无量恶业,追逐行者,如影随形,若不忏悔,罪恶日深。 △今人有过,便甘自弃,以为不可复入圣人境域。不知盗贼也许改恶从善,何害其为有过哉!只看归宿处成个甚人?以前都饶得过。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人能一旦洗涤旧恶,虽昔为寇盗,今日亦不害为君子。 △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 △自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作福更宜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在复萌,而小过转为大非。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于善也,无小而不举;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 △有一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彼强辩以饰非者,果何为耶? △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如矣。 △人无羞耻心,岂非类禽兽?知羞耻为改过之要机。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癡,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发愿改过,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怡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见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灭罪消之象也。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圣人为天下无怨无悔,小人为自己常忧常愁。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 △凡人与圣人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不失时机地发现自己。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 △我们不否定言的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5、积德、惜福与感恩 △贫莫贫于未闻道,富莫富于蓄道德。 △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居家有二语: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成人之恶,罪莫大焉。导人为善,德莫大焉。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妄势为德。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厚则福益厚矣。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为恶恐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近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行,远之惟恐不速。 △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时,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人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以一言辩明;以至勿讦人阴私,勿谈人闺阁,其功俱无量。 △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益厚。 △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须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轻用而多取,我宁寡取而俭用,非以俭用为贤,俭用犹可以养廉。 △钱财不可不惜,然也不可苛刻。我能宽一分则人受一分之惠。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惜财惜福,缘为惜德。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餐常思农夫苦,日用难忘众生恩。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从。 △一个人要懂得感谢才会同情他人。感谢自己得到众生许多好处:我们不种田有饭吃,不织布有衣服穿,不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人,却有房子住,这些都是应该感谢的,不知道感谢的人,他就只会自私自利。 △每天的提醒——爱因斯坦:“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吃饭的学问:吃饭不要乱讲话,要用心地吃,感恩地吃。因为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还要带着忏悔心吃,吃时不要打妄想,不要执着,不要挑剔,每一餐都这样观想,带着这种心态去修行,由始至终。 △一位学生的感受:初次亲历和尚们用斋时的认真,我真是大受感动。和尚们吃得很少,也很粗淡,但极认真。表情是那样虔诚,带着感激,感激农民们的辛苦,感激大自然的赐予。想想学校食堂的情景和大学生们就餐时的行为,我觉得这次到寺庙没白来: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6、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从一个角度去看,而应保持多角度乃至圆的观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贵,不等于叫你不要随缘,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这样的高度,不贪羡,不追求,但随缘。有这样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只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功名,为了钱。 △有人问我是否要钱,或希望受到重视等等。我说,如果这些是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话,我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因为求之不得而失望。 △知足者常乐。 △平安即是幸,知足即是福。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满足,是至高无上的财富。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利益。安祥,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畏惧,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无欲则静,静则明。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犯。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欲被乐心引在苦处。达人以心拂处为乐,终以苦心换得乐来。 △厚味多殃,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 △士能寡欲,安于清淡,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知足,绝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求进取而消极的意思,而是告诫我们不要驰逐于色声等五欲,不要玩物丧志,而要省欲除奢,俭以养廉。这样的人才会有作为,才能进取,才能对人类社会有大的贡献。△世间知足、安贫守贱的人,前推古代鲁国的贤人黔娄。他不把爵位视为荣耀,对于别人的厚赠,也拒绝接受。当他死时,甚至衣不蔽体,可谓贫乏至极!他并非不知道这种人生观会招致何种后果,但他依道而行,活得心安理得,对物质生活匮乏。并没有丝毫的怨尤。其后接近千载,很难找出堪与伦比的人。他和孔子一样,抱着“朝闻道,夕可见’的态度,心满意足的了其一生,为后世留下典范。 △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生活的人,是可怜而渺小的人。 △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人的生活富足不重要,内心的安祥才重要。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人贪恋世间的财色之乐,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锋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却有割舌之患。 △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 △财有五种危险:大火烧、大水淹、贼偷夺、恶子毁、官没收。五事一至,变迁立见,一但寿尽,难带丝毫。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不淫不乱。 △财富的获得,是一个人的机缘,没有机缘的人,想尽办法也还得不到手。若是不该你得的东西,即使到手也还会落空。 △大厦千间,夜眠几尺?家财万贯,日食几何? △贪多业也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清高的人格,是能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我们的道念就增强一分。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约有富贵贫贱两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心却未己矣。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死生生,昏昏昧昧,如醉如梦,经百千劫而了无出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应如是矣。 △从世间的诱惑当中,我们要有力量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一个人伟大与否,倒不是看他的钱财多少和地位高下,而是看他有没有自制的力量。能够自制的人,才是修行可能成功的人,为什么修行者讲持戒?这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有自制的力量。 △名为招祸之本,欲乃丧志之媒。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世人贪得,都务强求,不知一钱之所获,尚有命焉,而况富贵功名之大。 △朝里官多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了,官大钱多能几时,落得自己白头早。 △贫者犹多富者少,布衣蔬食可暖饱。王侯衣锦味珍馐,未到百年亦衰老。 △功名的事,本来有定,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有志于道德,功名不足论也。 △做官难免冒禄贪功,既做好事,也难免公中有私。善中有恶,罪福影响不漏丝毫。贪有限之荣名,受累生之恶果,殃及于子孙,可不畏哉!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为光宠。忠正之士,不以穷达易志操。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忘名利,甘淡薄,世间心轻微,道念自然浓厚。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 △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名利和地位随时变化不定,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把握的。所谓“春日方逢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都是古人。 △世人单为“体面”二字,坏却平生。 △五代橫超法师坚辞御赐紫衣(这是一般人们所深愿追求而很难得到的啊!)唯恐污染了一生的高洁。这样的凛然高风,真可凉却那些奔兢于豪门望族的热衷,而觉醒那些追求于虚名浮利的醉眼。 △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丑好。世人都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名利争执不休,殊不知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丢,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举世好奉承,奉承非佳意。不知奉承者。以尔为玩戏。 △好谀乃人生大病。人知好利之害,而不知好名之害尤甚。所以不知者,利之害粗而易见,至于名。非大贤大智,不能免也。思立名,则故为诡异之行;思保名,则曲为遮掩之计;终身役役于名而不暇,而暇治心乎?一老宿言:“举世无有不好名者。”因发长叹。座中一人揖而曰:“诚如尊翁,不好名者惟公一人耳。”老宿欣然大悦解颐,不知本人已被卖矣。名关之难破如是哉!△己心恬淡静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吾独醒,”做到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从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才是真正自由人。 △所谓权势、物质、虚荣,既不真实,也不永恒,它只能构成对生命的煎熬、污染和惩罚。你必须控制它,让自己生活在合理的欲望中。也就是说,人们肚子饿了有东西吃,冷了有衣服穿,有房子可以遮风蔽雨,就已经足够了! △富贵的,一世宠荣,到死反增了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的,一世清苦,到死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人诚想念至此,当急回贪恋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恩爱一缚,牵入罪门。对家室亲眷,尽心不挂心。 △芙蓉白面,不过是带肉骷髅;美艳红妆,尽是那杀人利刃。 △夫妻一场应看空,大限来时各西东。夫妻本是同林鸟,可怜死后不相逢。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观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 △酒色声名四面墙,多少英雄在内厢,若有世人跳得出,便是神仙不老方。 △若能断酒性不狂,少欲保身寿则长。 △酒乱性,又轻狂,耗散精神坏灵光。养身宜戒损已药,修身须除败事汤。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儿女如过客,暂时来相见,来时固不拒,去时亦无恋。来去两无心,此中有时限,情浓何太痴,请君自量忖。 △子以三因缘生:一、父母先世负子债。二、子先世负父母债。三、怨家对头或因缘深者来做子。 △田园身外物,儿女眼前冤。 △父母子女是债,欠债还债,无债不来。男女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劝父母,莫系怀,儿孙八字自带来。贫贱今生受孽报,富贵前生修积来。任你一切安排好,难逆因果一丝毫。 △有等愚痴人,愿做儿孙犊,不肯积福田,舍财如割肉。子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莫为儿孙计,及早修些福。积德并行善,子孙万代昌。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窦燕山,今日还存否?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上为父母,中为己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却平生事。立上等品,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个安乐窝。 △人们都要爱恋骨肉,贪财如命,这样在世俗上这一边情重了,如何谈得上修行?要知道,从来妻子骨肉缘尽则散,散后都不相识。如果恶缘相聚,眷属就是冤家,不知不觉暗受其害,想到此,不由人心不淡。财产等物转眼成空,当然更应看破了。 △时间是无头无尾无影无踪的,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财富,拥有多高的学问与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人生直做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人命如朝露,虚浮无定期。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时时思及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常防死日,道念自生。 △人常常忧死虑病,亦可以消幻业而长道心。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身难得,人命只在呼吸间,一失人身,万古难复。 △凡是追求快乐而变成盲目的人,以及对官能的享受贪得无厌的人,必定脆弱而很少有志气的。这种人有如中了魔,也象在风中摇摆不定的草一样,永远得不到安静的时候。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斯为贵人。纵而不节,是为愚人。??△天理与人欲并存,天理就在人欲中流行。在人欲中能掌握天理,方是悟道之人。同是饮食男女之欲,便有君子、小人、禽兽之分。君子对此等欲望并不克制,但求“合礼”,不会拼命追求,而能淡然处之。因此从心态到神色举止,都表现出一种淡泰舒缓的气象,饮食男女之欲全由他来支配,可多可少可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小人则重视饮食男女之欲,心劳日拙,一天到晚都在为物质享受不够而烦恼不堪(人欲是无止境的)。禽兽类人由于纵欲过度,已经全被饮食男女之欲支配了身心,是以凄凄惶惶,不可终日。△说世间有苦难,并不是否认人生有乐趣,如家庭之乐,五欲之乐,色身之乐,心灵之乐等等都是乐。可是,所有的乐都包含在“苦中”!这苦,并非通常所谓的苦难,而是“无常即是苦”。因为生活中快乐的感觉和快乐的境遇,是无常的、不永恒的,迟早要改变的。它改变的时候,就产生了痛苦、烦恼、不乐。 △人生的苦真多哇!有的人经济困难生活艰辛,有的虽然日子好过,却又有年老的苦,如耳聋、眼花、牙掉、行动不便;有肉躯之苦,如内在生理不调而生病,或外在肉体受伤及先天残缺的苦;有自然界给予我们水火、雷电、寒暑、风雨、旱涝、瘟疫之苦,及蛇蝎疯犬、蚊叮虫咬之苦;人事界则有刀兵盗贼、侮辱侵害、威逼压迫、讥骂嘲讽、怨毁仇杀、冤枉诽谤、拘禁刑罚之苦;还有求名求利或其它物质上的享受而求之不得的苦。再者,冤憎会、爱别离、攀比自愧,也是一番说不出口的苦滋味。即使你福气好,一辈子称心如意,最后仍然有个“死”的苦,真是“八苦”交煎啊!所谓“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所有人类的头上,都压迫着“生老病死’的大山,老和病,一直不停地从各方面侵袭而来。虽然,我们随时都会和它“碰面”,但完全不能预知“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这正是人生的真相。我们沉迷于忙碌的生活,而忽略了这个真相——人生“无常”。 △一切行无常,生者皆有苦,生——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老——揽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身似临崖树,心同念水龟。病——忽染沉疴疾,因成卧病人,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死——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滥用感情,那会招受多少烦恼?把感情用在不当之处,这不是一个学道人的行为。学道并不是不重感情,而是要净化感情,要转化自己的私情私爱去爱国、爱人群以及爱自己未来的前途。儿女情长,那是社会上一般未成熟男女的幼稚行为。我们修行人的感情已经经受了一番磨炼与净化,应该是成熟的。感情如果能净化,不滥用,就自然能化成大慈悲、大仁爱和大道德。 △对人类而言,感情的需求本来是自然的事情,只是感情如果处理不当,用情过多,反被多情所害。我们不能离开感情而生活,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过与不及都不恰当,应当过着中道的感情生活,把私情私爱升化成道情法爱,把占有强求的感情,净化成为奉献、成全的慈悲,去慈爱万众生灵。 △看破、放下不是消极的,教人家看破、放下,不是叫你不认真,不是教你不负责,不是教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看破放下以后,才能真正做到这些。比如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但都不必起贪爱心,要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并不是叫你什么都不要管,而是要你虽知一切法,但心不随境转。比如见一美好东西,虽见而心不爱著;见一丑恶的东西,虽见而心不厌憎,这就是心不随境转。 △色是你的身体,你投生人道,认为你的身体是你;来生投生做狗,又认为狗的身体是你;狗死了身体烂了,但你没有烂,又投生做猪,那时你又认为猪的身体是你了。就因为你放不下这身体,处处执着一个“我”,才随着对身体的“我执”而轮回六道。 再讲心。投生为人,见到钞票就起欢喜心;投生为狗,你的心又喜欢骨头、大便。做人,掉到海里就起恐惧心;做鱼,掉到海里就起欢喜心,这便是六道轮回心。 人心看水是水,天心看水是琉璃,饿鬼心看水是脓血,地狱心看水是火,这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人都喜欢出名,要好名誉,这叫名闻障碍。做人希望人家称你是好人,做狗希望人家称你是好狗,不能开智慧放下假名,就不得自在。 △能看破,才能放下;能放下,就得自在。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随缘是不生烦恼,不紧张也不兴奋。因为兴奋过后,情绪一定会低落,不如清净心与平等心能如如不动。不能随缘的毛病出在“我执”。 △“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转增意味”这几句使我脑际立刻浮现一个辉煌的剧院,名伶的演出,使之全场爆满,一曲终了,掌声有如轰雷,此时固然达到风流得意之顶峰,但紧接而来的,却是人散之后,台阶寂寂,果皮纸屑遍地凌乱的景象。 反观那寺庵的僧尼,他们虽然是终年与泥塑、木雕的形像为伍,听金钟、石磬、木鱼单调的音响。可是细察他们,见人莫不脸带笑容,举止亲切自然,予人怡然自得的印象。这股意味,那里是繁华的都市所能寻到觅得? “真味本是淡,淡味方能长。” △弘一大师很随缘。他出身富贵,少壮即功成名就。但自从出家以后,生活却非常平淡。吃的方面——咸的也好,淡的也好,花生米也好,青菜也好。住的方面——破席也好,木板床也好,榻榻米也好。用的方面——三衣一钵,草鞋、破巾,样样都好。在他来讲,生活得很愉快,心境开朗,海阔天空,逍遥自在。△勿谓佛教只重理智,不讲感情,须知大破除后才有大建立。佛法对追求出世间法——了生死苦,予众生乐,圆成佛道是彻底的积极!对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是彻底的消极!此大积极、大情怀、大慈悲岂同于世俗之“看破红尘,消极逃世?”佛法说明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和道德行为的轨则,教导我们怎样止恶行善、离苦得乐、弃假求真。佛法,实是世界上最圆满的真理,佛理太伟大,不学太可惜。 7、因缘果报从许多事情看,一个人作恶作善,不但佛菩萨和天地鬼神都知道,并且多少年也不会消失,好象有个档案袋,详细记下善与恶,随着业识一世一世地流转,且不可说因缘果报是迷信,正象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信者,万善之母;疑者,众恶之根。 △物成有败日,人生有死时,善人得好报。恶人有怨对。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击人得击。 △多行不义必自毙。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作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作善降福,作不善降殃。善人前恶先熟,不能先报其善;恶人前善先熟,不能先报其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天道循环理最真,谁人常富更常贫。今朝受饿吞饥者,半是当年悭吝人。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善恶报应,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竞争,须知总有下场时。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毒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岂知头上有青天。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善恶因果是贯通三世而渐次受报的。今生的作善作恶,未必即生受报;今生的祸福苦乐,多半是往世的业报。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懂得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就会对有些好人得恶报、坏人得好死的现象解得通了。 △善恶之因,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则终必大明乎心性。 △人生之所以有贫富、贵贱,有苦乐劳逸,有荣辱寿夭,是因为前世所为有善恶,故以祸福报之也。 △人之所以倒霉,自有倒霉之因;人之所以幸福,自有幸福之缘。 △今世因循不悔,他生欲忏无期。冤仇迭报不差移,曾见谁人逃避。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善恶若无罪福根,圣贤岂肯信服他。 △做事须循天理,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种的!衰后怨孽,都是盛时作的。 △举念时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爽,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作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行善之人有善缘,作恶之人天不容。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福莫大于心善。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积德之人如治家之子,不见其益,然日积月累,自成陶朱之业。丧德之人如败家之子,不见其损,然日侵月削,便无立锥之地。 △贪了牲畜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沾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白雪,当必潜消。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施暗箭,祸延子孙。 △积财不如积德。 △心地作善,福归自己;若行恶习,祸非人替。 △命相吉凶,皆宿世之心所造。宿世若善事,行则在胎自具贵相,出胎自值良时。宿世若造恶业,则与此相反,此命相不可不信也。然命相有定,心则无定,祸福之机,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相可以随心转变,是命相不可尽信也。 △佛法讲命是不定的,是可以改变的。要随时修好因,培好命,切忌修恶因转成坏运。 △一念常惺,才避得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安分守命,趋吉避凶。 △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能自己作主宰。 △妙药难治冤业病,行短天教一世贫。 △富贵定要守本份,贫穷不必枉思量。 △受诸苦恼者,业由前生造,今世又不修,来生还招报。 △宇宙(亦世界),是无限的时间与无量的空间的合称,“宇宙之谜”困惑了多少人?时至今日,还有多少哲学家、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个谜?只有因果律揭示了这个谜底:整个世界、亦即整个宇宙是什么呢?是一业力之网,是从业力而生,是因业力而立的。 何谓业力?凡是身所作的事,口所说的话,心所想的念,都叫做“业”,由业所产生的作用就叫做“业力”。业力的连锁作用,便叫做因果。 世界上一切事物,没有一种不是受因果律所支配的,有如是因,便有如是果,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般的准确。自因自果,自做自受,恰如其分,毫厘不爽!简单的因果,世人还能够明白,复杂的因果,就难以索解了。种下的因,如无相应的果。那一定是有别的因混合了进去的原故,单一的因变成复杂的因罢了。 要知道,世间人事的复杂万变,是和人心的复杂万变息息相应的,业因既然万别,则果报亦万变,之所以有六道轮回中极其复杂错综、千差万别、万有不齐、苦乐悬殊的境象,就因为其中贯串着万有因果律的缘故。一切众生都在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一期生死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短暂的片段。 因果律不是宿命论也不是定命论,唯有重大的业力不能转变而被称为定业之外,人是可以凭后天的努力来改善先天之业因的,这就是随心转业和随心造业的道理。明白这一道理的人,便知愚者可智,智者可愚;寿者可夭,夭者可寿;富贵贫贱,一一都可自做主宰。如果知道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相貌随汝心田转的道理,一切寿富康宁之权,就都能够由自己做主了。 △凡是祸福没有不是从自己求得的,这就是圣贤话,如果说祸福是天掌握、天注定的,这就是世俗浅识的人言论了,故说“相随心转”,“天定者胜人,而人定者亦能胜天”。 △“天作孽犹可违”,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说,自己前世所作的业报是可以由自己去违反、改造它的。你只要努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这是自己所作的福。哪里会自己不享受呢?要知道,普通平凡的人是有命数的,但大善的人,命数就拘不了他;大恶的人,命数也是拘不了他的,因此,光是相信因果报应,光是认命还不够,还应该“立命”,也就是利用难得之人身,努力改造宿命,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啊! 我因为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从此以后,一天到晚心地里都在约束自己,便觉得与从前不同了。从前只是悠悠地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励的景象,虽在暗室陋屋里,也是恐怕得罪天地鬼神,遇到别人憎恨或毁谤我,自能安然容忍了。 你的命不知道怎样?即使眼前丰衣足食的,也要常作贫穷想。即使时运亨通顺利的,也要常作拂意逆境想。即使别人对我敬爱的,也要常作谦和不骄傲想;即使门第高名望重的,也要常作卑微低下想;即使学问优良的,也要常作浅陋想。从前种种比如昨日死,以后种种比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道啊。 天天要认识自己的不是,要改过自新。天下聪明俊秀者不少,为什么德不加修、业不加广呢?只是因为“因循”二字耽搁了一生;此“立命”学说,乃是很精、很深、很真的道理,请您熟读而实行之,切不可贻误了自己。 凡是有益于人的是善,有利于己的是恶。有益于人,就是打人骂人都是善。有利于己,就是礼人敬人都是恶。所以人们行善,利人的都是公,公就是真。利己就是私,私就是假。 凡是行善,纯是济世利人之心的就是端正,假使有一毫沽名钓誉的媚世之心,那就是曲。完全是爱人之心的就是端正,有一毫玩世不恭侮弄人心的就是曲。 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人,那是似善而非实善。现行所作的虽似不善,但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实质却是善的。其它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慈之慈,都是应该考虑抉择的。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说一个人的成功,要经过许久许久的努力,要一步步地攀登,事业的成功来自不易,而堕落犯罪却如山崩,转眼即毁。 △人未证果,一言一行均当留心,不可轻发,无论境遇的顺逆,必须深信因果报应不差。 △奉劝一切世人,法性本来空寂,时时反省为要。因果丝毫不爽,每日动念行为,自做还是自受,检点功过多少,谁也替你不了。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若有人想害我,则要想,大概我过去害过他,我不能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 △直心直受直福,巧计巧来祸因。 △报应迟速时未到,昭彰早晚祸福临。 △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青天。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瞋。欺心折尽千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 △阴功须向生前积,孽债休教身后还。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轮回路险,须知亲近不相逢。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之中,神目如电。 △心体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犹生厉鬼。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天地在上,神鬼难欺。我的过恶,虽在隐微之中,天地鬼神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失现福,怎么可以不惧怕呢? △应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无可逃避。 △你以为做坏事没有人知道吗?哪里不知?凡心即佛心,一念妄动诸佛皆知,佛以太空为身,所以尽太空是佛身,是佛眼,即使你躲在黑暗室、地下洞做坏事,都未离佛身,逃不过佛眼! △白日青天不可欺,举心动念已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天助还靠自助。 △天道无私,常与善人。△“因果”是真正的不二价,修善决定有乐境,造恶必定受痛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弘一大师说:“冥冥之中自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又说:“我们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乃至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故作妄为。” △菩萨的法身与我们的本性是平等一体的,菩萨又是大慈大悲的。由于是一体,所以我有所感,彼有所应,我们对佛菩萨的感应事迹应该深信不疑。难获感应的人是由于:一、善根福报不够;二、修行功夫浅;三、本性被贪瞋痴烦恼业识所障;四、心不够恳切至诚。如果其本性与菩萨的本体不相应,各占一定的空间,菩萨怎么能随缘应现呢? △一月映千江,千江同一月。佛菩萨证得广大无边的真如法性,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能分身十方,普现一切大众前。正如电学上,由电线圈所组成的感应接受频率,若能与某电台的发射频率相同,这感应圈便能接受到空中传来的信息。当我们修行入深,俗念澄清,形成与佛菩萨相同的频率,感应神通自然现前,不足为奇。 △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混浊,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众生心垢若除,菩萨时时在前。 △有感即应,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求佛菩萨未获感应救护时,须知自己业障深重,益自惭愧,勿生怨望,勿生疑虑,应信我人言行善恶,因果报应,自做自受,深自惭愧、忏悔、发奋。 △一个虔诚善信的人,本来就有善神的护持,只要信念坚强,若遇到特发的变故,虽不临时祈祷,也会逢凶化吉。因为祈祷的功能,是由坚强的信念产生,所以,凡是信念坚强的人,也就等于时刻都处在祈祷的功能之中。 △有福方登贤圣地,无缘难入涅槃门。 △释迦如来深知佛法中净土一门,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竟,于法自在。如来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佛是果觉,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来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 △一信如来金口诚言,决无欺诳。二信因果不昧,决定相随。 △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决无虚愿。以学佛之因,必感见佛与成佛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无虚弃,果无浪得。往生传载高僧列传,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 △台北有一信徒开刀,她的胆道在开刀后装入了一根管子,常常很痛苦。这位信徒拜了几十年的佛,她却从未起过“佛菩萨怎么不保佑我”的念头,没有埋怨过一句,她无法礼拜时,就站着流泪说:“佛陀,弟子就是缺乏虔诚,业障才会如此深重”。合掌后,再拜。医生告诉她不可以再拜了,但她仍然又拜,一点不在乎死亡。死,对她来讲非常的平淡。她认为:死方是生的开始,而生,是死的开端,生与死只是一念分别,没有两样。
第二部分8、佛与佛性 △佛是人生的最高阶段——觉悟了的人,是理智悲心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是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如来,是佛的通称。 △“佛性”二字本来不可言状,它包含万象的一切事事物物。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塞天地,亘古今,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一切的一切,无不包容在其广大的怀抱中。说它有,却无形无相;说它空,却又能随缘显现万有、支配一切。故而佛具有五眼六通,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凡夫通过修行,克服了自身的束缚,明了自己的本性,亦即开悟,亦即明心见性。见性后,狠除习气,就能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待至功深力足,法净心空,更能自由往返于六道去普渡众生。比如观世音菩萨,可同时听闻到全天下所有的呼救苦难声,而分身无数,遍一切刹,随缘应现各种形象去寻声救苦,其灵应事迹是不胜枚举的。又如我国的高僧,往往起初连“之”“无”也不识,到后来修行功深,一旦豁然开悟,讲经说法,头头是道;赋诗作画,超然出尘,更有了知过去、预测未来。肉身不败等灵迹,六祖惠能就是明证。悟道有浅深,境界有高下,但无有高过佛者。故说佛是全智。 佛又是大悲的人。我们的理智与情感到了高潮的时候,理智总处于低潮,比如人恋爱和打架时情感高涨,那时的理智总是非常弱的。而我们在专心思考一道数学难题时,情感则处于最低潮,我们的理智与情感此起彼伏,互相矛盾,而佛呢,却将这二者融合成一体。至极的理智与至极的情感合而为一,即悲智双运。佛视众生如同自己,无厌倦,无分别的同体大悲,不分怨亲、心无所缘的无缘大慈,甚至不分动物植物,慈悲所庇,如阳光普照。佛的大慈大悲建立在众生平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无我基础上,我是众生的一分子。众生是全体的大我,度人所以为自度、利人所以为利己。而况人不是孤立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相互联系者的,犹如无数盏灯照满了空间,但光与光之间互不相碍,是相融相摄的。我与人的界限实属假定,如果认假作真,就会走上堕落退化。 佛知道一切众生性体皆同,故见众生苦,即是自己受苦,有一众生未证佛性,则性体仍然有亏也。明了会归同一真心之佛性,则必发心要度之成佛。佛本能地觉得众生之不成佛,是自己的不够圆满,故自然而然地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去普度众生,故说佛是大悲的人。 佛的能力是无限的,但却不是万能的,比方说吧,太阳的热能是广大无限的,但我们能吸收与利用多少太阳能,则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与条件来决定。佛就象我们的老师一样,把怎样成佛的知识教给我们,而学生的吸收与接受多少,则主要还是要靠学生本人的努力。 △佛性,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比仿,说是一物即不中,它言语不能到,思想不能及,任凭你横说竖说,妙语如珠,也只是半提,而不能全张,只可隐隐微微烘云托月地说个梗概,由你自语。这涅槃妙心虽然无法描绘,但可开一线,略露风光,旁敲侧击,方便权说,俾颖悟者有个入处, 请看历代过来人对于佛、佛性,证悟自性的体验(即开悟)之方便说: 一、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它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佛性因“不变”故,色法现时,身生不随之而生,身死不随之而灭,本来如如。因“空寂’故,凡夫染于有漏恶法不随之而垢,圣人熏于无漏善法不因之而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因“圆满”故,众生迷而不见其减,诸佛证之亦不见其增,净裸裸,赤洒洒。 二、佛性是无形无相、不属有无,无有边际,不可测度的,它超越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古人将之比为色里胶青、水中盐味,虽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现今世界飞跃前进,全靠自动化,而自动化又靠热能。无有热能,即无动力,无有动力,一切都是静止的、死的。同样,我人之所以能思想、工作、发明创造等等,也靠体内的动力。而这动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虽无形无相,但确实在起一切作用,犹如电虽不以目见,而一切照明、发动等都是它在起作用。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如水与波是一体之两面的道理一样。 现代科学家都承认能量不灭,而能量最大者,莫过于性能,因其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塞天地,亘古今、至大至坚、至小至微,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能摧一切,一切不能摧它,故无法衡量,无可比度。投生六道,受罪享福的是它;了生脱死,逍遥化外的也是它。它,不可耳闻,不可目睹,不可知,不可识,但可以慧照,可以妙观,可以领悟,可以神会。(此即禅宗之明心见性、净土宗之念佛三昧)。 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境,是体验到宇宙无双乾坤唯一人之境,亦即法身体得之境。举凡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无不是佛性之显现;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无不是佛性之妙用。一切事事物物,天上天下尽法界所有,无不影现其中。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溪之声、风之音,都是自己的声音;松之青、蕾之紫,皆是自己的彩色。 佛性就是一切众生的本源,同时又是佛所证的圆觉。但不可过重己灵,因为众生个个皆是如此,平等平等。 四、历代祖师大德如是说: △一念万年,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心镜明,照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一心一切法,一切法一心,乃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不尽在自性含融之中。 △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此语,可谓见道已至极圆融。浩然之气者,即遍满法界之性体也,性体既满法界,万物则皆在我包罗之中,无一而不备,可见其悟入之浩大,与真体内充之力量矣。 △万象丛中独露身。 △溪声山色,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是最上真乘。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扑竹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香岩禅师听扑竹声而悟道)。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哪能晓?”性是如此地绝对清净与超越。它离一切相对的名相及概念,因为是不可说,不可唱的绝对境,所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自身亲证才能达到。 9、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释迦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目睹明星开悟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显现。”△一切众生无不具有佛性,灵明空寂与佛何殊!但以无始劫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佛性未曾生死,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 △涅槃之体非本无今有。若涅槃体本无今有者,则非无漏常住之法。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槃,便谓为无。菩萨摩诃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己,便得见之。 △是佛性中,分别众生自有三种:一者不证见佛性,名为凡夫。二者能证见佛性,名为圣人。三者证至此理究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香蕉快点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