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 什么意思

查看: 794|回复: 0
兴办实业致力教育的办厂状元张 謇
主题帖子积分
翰林院修撰 银青光禄大夫
从六品下通直郎, 积分 227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8 积分
从六品下通直郎, 积分 227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8 积分
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恩科状元。字季直,号啬翁,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一个富农兼小商人家庭。他5岁入乡间私塾, 15岁开始进入科举试场。初上考场,县、州两试居然顺利通过,但州试威绩欠佳,取在百名以外。后参加院试被取中第26名附学生员,获得了秀才称号。1870年(同治九年),17岁的张謇第一次参加科试,又取中一等第16名。
& && &张謇的勤奋和聪隽,逐渐得刭一些地方官员的赏识。1874年,原通州知州孙云锦调任江宁发审局,念张謇家贫,便邀他任发审局书记。张謇有此机会,在南京这个人才荟萃的东南文化中心,结识了许多国内知名学者。在经史、诗文、书法等方面,获益匪浅,学业迅速进步.眼界也逐渐开阔。不知不觉中,他已由一个孤陋寡闻的乡村秀才,成长为初出茅庐的青年文士。
& && &1875年(光绪元年),张謇经人介绍,结识了淮系庆军统领吴长庆,吴见他文字优长,遂有意延揽。次年,张謇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幕。吴长庆对他优礼有加,在自己住宅后面筑茅庐5间,作为张謇读书和起草文书的处所。4年的幕府生括闲适而平静,张謇除处理一些日常文字事务外,继续习作古文。其间,他曾多次应试,虽然科试、会考成绩优异,但是乡试仍不中,连举人的名号都迟迟难以求得。
& && &1880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行。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庆军六营移驻山东登州,守御海疆。次年,袁世凯至登州投奔庆军,与张謇相识,时张謇28岁,袁22岁。
& &&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吴长庆奉命率兵赴朝,张謇则协助“理画前敌军事”,手书口说,日以继夜,初次显示出在紧急事变中镇静应对和勤苦干练的良好素质。庆军在朝鲜驻扎有一年多时问。张謇作为吴长庆的主要幕僚,曾参与庆军历次重大决策。撰写了《壬午东征事略》、《乘时规复流虬策》、《朝鲜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为军机大臣翁同龢所賞识。1884年,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不久病故。张謇借助庆军建功立业的梦想随着长庆之死破灭了,并因此结束了长达8年的游幕生涯,回到故乡,重新专意于科举考试。
& &&&1885年,张謇由上海乘船北上,赶赴京师参加顺天乡试,以第二名考中举人。清代南方士人取中“北榜”即顺天乡试第二名的很少,只是顺治、乾隆年间各有一人,习惯上称作“南元”,就是参加顺天乡试的南方士人的魁首。主试官潘祖荫、翁同龢对他“期许甚至”。但是,张謇的科举生涯也并非从此一帆风顺,他在1886年、1889年、1890年、1892年先后四次参加礼部会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能不使年已40的张謇心灰意冷,并且对空洞陈腐的八股制艺感到厌倦,连考试用具都扔掉了。
& && &张謇不同于一般单纯醉心于功名利禄的科场士人。10年游幕生涯的实际锻炼,使他成为一个务实、进取、事业心很强的人才。在几度进京会试以外,张謇开始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他一方面热心于教书与著述,先后主持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明瀛州书院,并兼修地方志;另一方面,他还在通海地区“经营乡里”,办理花布减捐,提倡改良和发展蚕桑事业,筹办滨海渔团,提议平粜放赈和建立社仓。
& && &1894年,慈禧太后60寿辰,举行恩科会试。张謇仅尊父命,勉强参加,连考试用具都是从友人那儿借的,发榜之前也不听录。谁知礼部会试竟然取中第60名贡士,复试又取中第10名,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主考官翁同龢早就有心提拔这位乡里的后起之秀,阅卷之后,立即写下评语:“文气甚志,字亦雅,非常手也。”其他官员也赞同把这份卷子列为第一。光绪皇帝御太和殿传胪,张謇经过26个春秋的坎坷曲折,终于在已逾不惑之年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并援例授翰林院修撰。
& && &就在张謇考中状元后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清军在海战和陆战方面均节节失利。张謇对李鸿章妥协政策不满,上《推原祸始防患未来请去北洋折》,悲愤陈言:“试问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一旦有事但能漫为大言……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稍有人理,能无痛心?”但正当战事处于紧要关头,张謇突然接到父亲病亡的捎息,只得循例离职回籍守制。
& &&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任命张謇总办通海团练,张謇鉴于过去办团练借筹款苛扰乡民的积弊,不采用募捐的办法,而是自己典当了24箱书籍,凑银千元,补助通海团练。不久,《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张謇得知和约十款的主要内容,不胜愤耻。遂后,通海团练撤防。张謇愤于政府“昏愦,丧权辱国,于是离开仕途.转而致力于实业与教育。
& &&&《马关条约》规定准许日本人在中国内地设工厂,稍有见地的中国人都感到亟需自己设厂,发展工商业,以抵制日本侵略。1896年2月,张之洞奏派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筹办工厂。张謇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介寒±,最初不敢应命,思考再三,在民旅危机的刺激和中外资本主义的影响下,终于突破了传统观念,转而投身于长期被视为末业的商人队伍,走上状元办厂的道路。
& && &张謇兴办的第一个工厂是通州大生纱厂。从起步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但由于招股困难,只得改为官商合办,以堆放在上海已经三年无人过问的“官机”4万余锭,折价50万两作为官股;另由商集资50万两。然而,一般民间投资者仍然犹豫观望,害怕“官股”专权和营私舞弊,50万两商股根本无法募集。1897年8月,由张之洞出面,确定将折价50万两的“官机”对半平分,由盛宣怀与张謇“合领合办”,官股25万两,商股25万两,改为“绅领商办”,较易为当地商人所接受。直到1898年,基建工程才正式开始,材料、运输、雇工等费用,开支很大,张謇手头6万多两现金很快就花得一干二净,只好到处求援。但是应者寥寥。纱厂经费窘到极点,连张謇到上海集资的旅费都是靠卖字筹措的。1899年,张謇等人终于在危难中坚持将机器全部装置完毕,试车成功。先前就有人不以为然地嘲讽:“厂囱虽高,何时出烟?”试机后又有人说:“引擎虽动,何时出纱?”张謇不为所动,辞去商务局总理职务,专意办厂。开工后,需用棉花日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张謇到处求援碰壁,“惟有忍气待时,坚志赴事,更无他策。”幸好这几年机纱价格看涨,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多。大生卖纱收花之余还略有积累,总算初步站稳了脚跟。经过5年多的艰苦创业,一座新型纱厂终于矗立在经济落后的长江北岸。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传统市场及远离上海外商纱厂竞争等有利条件,大生纱厂开工后不久便大发利市,产销两旺,利润逐年增加。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1907年,又在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县)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00万两,纱锭2.6万枚。到宣统三年(1911)为止,大生一、二两厂资本总额近200万两,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
& && &从年,张謇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先后刨办了十几个企业,即通海垦牧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广生油厂、大兴面厂、阜生蚕桑公司、翰墨林印刷局、资生铁厂、资生冶厂、颐生罐头公司、颐生酿造公司、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外江三轮公司、泽生水利公司、大隆皂厂、懋生房地产公司、染织考工所、大中通运公司、船闸公司等。1908年以后,张謇又陆续投资创办银行、船运、堆栈等十几十企业,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生企业
系统,促进了整个通海地区经济的革新与发展。
& && &1911年以前,张謇在外地参加投资创办的企业也为数不少,如上海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镇江开成铅笔厂、吴淞江浙渔业公司、海州海赣垦牧公司、海州赣丰饼油公司、徐州耀徐玻璃公司、景德镇江西盐业公司、江苏省铁路公司等等,活动范围相当广泛。
& && &张謇在致力扩展企业的过程中。深感人才的重要性,主张大办新式学堂,普及国民教育。张謇尤其重视师范教育,认为培养人才须先从培养师资人手。为此,他于1902年首先开办通州师范学校,这是国内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最初设讲习科,后增设本科(4年)、速成科(2年),并附设实验小学。又陆续创办农、工、测绘、土木、蚕桑等科,还建立了工科教室、农学教室、农场、博物苑、测候所等。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十几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显著,以后各自扩充为专科学校(1924年合并为南通大学)。同一时期,张謇还兴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这在当时也是开风气之先的事。1904年,张謇又设通州五属学务赴,统筹办理本地区兴学事宜。并陆续创办一些中学和小学。
& && &张謇还十分注意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陆续创办了商船、铁路、纺织、医学、农学等学校。为了培养刺绣工艺人才,张謇创办了女红传习所,聘请当时著名的刺绣专家沈寿担任所长,并亲自记录整理了沈寿的刺绣经验,编成《雪宦绣谱》。
& && &张謇也重视高等教育,1905年,他建议在上海制局附近创建工科大学,次年又筹建设计南洋大学,此外,张謇还参与或协助创立了复旦学院、吴凇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等大学和专科学校。
& && &张謇对社会文化事业也颇为关心,于1905年在通州建立博物苑,这是国内第一座博物馆.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气象台、公园和医院等。他聘请欧阳予倩来南通,主办“伶工学社”,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所戏剧学校。他还特别建造了“更俗剧场”,梅兰芳曾与欧阳予倩在此同台演出,一时盛况空前,传为佳话。张謇特地在“更俗剧场”中造了“梅欧阁”,以为纪念,并为“梅欧阁”写了一幅楹联:“南派北派会通处,庐陵宛陵今古人”。
& && &虽然张謇在实业和教育方面颇有创新精神,但在政治上却起步较晚。戊戌维新期间,张謇曾列名强学会。但与康有为等人的见解不甚相同。他对义和团运动也持敌视态度,曾劝说刘坤一等筹划“东南互保”。直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张謇才深感清政府再也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因此发表《变法平议》一文,提出系统的、然而是温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案。
& && &1895年,张謇应日本驻江宁领事之邀,参观日本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张謇在日本70天,着重考察了各地的教育与实业,感触颇多。他参观日本的玻璃厂时,见到“日本凡工业品运往各国,出口时海关不征税,转运则以铁道就工厂,又不给则以补助之,国家劝工之勤如是。”不胜羡慕。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他更感慨地说:“国家以全力圈之,何施不可?”反观中国,他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从初建之日起便“有排抑之人,有玩弄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挠乱之人。消弭捍幸,艰苦尤甚。”形成鲜明对比。考察使他认识到发展实业和教育必须以改良政府为前提。他深感日本的立宪制度远胜于清朝的专制制度,得出结论说:“日行专制而强,中行专制而弱。”回国后第二年遂自费刻印日本宪法,分送显要人士,甚至秘密送人清宫12本。希望由此触动清朝统治者。同年,又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魏光焘起草《拟请立宪奏稿》,力主依照外国颁宪法、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
& && &这时,全国范围的立宪运动已经逐步展开了。在日益高涨的立宪呼声中,1906年,清廷谕令“仿行宪政”,张謇亟起响应,与郑孝胥等联络江苏、浙江、福建的立宪派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任副会长。1909年,江苏谘议局成立,张謇当选为议长。次年他发起16省谘议局代表去北京联合请愿,要求清政府迅速召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把立宪运动推向高潮。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这就完全暴露了统治者借立宪为名来加强专制的阴谋,举国哗然。张謇目睹这一情况,也不得不指责清政府“举措乖张”,使。全国为之解体”。立宪运动的破产,使张謇大失所望,1911年6月张謇去北京,中途特意去彰德和袁世觊会面,密商如何应付时局的变化。
& && &日武昌起义爆发,张謇赶到南京,劝说江宁将军铁良、两江总督张人骏尽快出兵援鄂,镇压起义。不一月,14省纷纷宣布独立,张謇见清朝太势已去。乃发表若干文章,拥护共和。同年11月,江苏谘议局改为临时议会,张謇当选为议长。12月,担任江苏两淮盐政总理。
& && &1911年底,南北议和在上海举行,张謇先后发起建立中华民国联合会和统一党,共同对孙中山施加压力。当他获悉南方同意以清帝退位为条件而改选衰世凯为临时总统时,连忙密电告袁:“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积极为袁世凯谋划奔走,帮助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 && && && &1913年10月,张謇出任北洋政府熊希龄为首的所谓“第一流人才内阁”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他在任内曾制订20多种法令,以谋改良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面临的是“财政竭蹶,无可措手”,所能做的只是“日在官署画诺纸尾”而已。1915年8月,袁世凯不惜丧权辱国以求复辟帝制,张謇终于对他失望,遂辞职南归。
& && &张謇回到南通,继续从事以实业和教育为中心的“地方自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张謇经营的企业获得较大发展,到1924年,大生巳增加到4个厂,资本总额770多万两,纱锭共15万枚,布机共1580余台。此外,张謇还着重兴办了金融业(淮海银行),扩充了交通运输业(大达轮船公司),并且又增设了其他大小不等的一批企业和事业。这些年是张謇一生事业的鼎盛时期。
& && &可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加剧,加上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民生凋弊,百业衰退,张謇所办企业多有亏损,1925年,大生一、二两个厂因负债1000余万元,被上海,金城等4家银行接管。
& && &企业的破产,使张謇晚景凄凉,日趋消沉,思想也日益堕落,终于成了一个顽固老朽。“五四”运动时,他反对罢课、罢工、罢市斗争,抵制新文化运动,反对白话文,反对男女平等,提倡尊孔。以后他对共产主义学说的传播尤其反对和恐惧。
& && &日,这个在清末民初风云一时的人物怀着悲凉的心绪病逝于南通,是年73岁。其主要著作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了解历史帝国
联系历史帝国
Powered by《快乐考生》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课时作业+真题实战演练:第七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打包6份)&&人民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二模块 第七单元 第17讲[命题视角透析]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是高考的长效热点。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高考命题要求学生既要看到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促进作用,又要看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高考试题一般从通史的角度综合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2.高考试题往往要求考生区分不同阶段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要求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等阶段特征及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进步社会思想、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联系。[真题实战演练]1.(2013?北京卷)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解析:材料反映出洋纱行销甚广,南方各省几乎没有不使用洋纱的地区,故D项分析正确。A项洋纱洋布并不是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项完全曲解了材料,C项内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D2.(2013?四川卷)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走向成熟并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综合三者,可知答案为D。答案:D3.(2013?重庆卷)如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42年中国已被压迫开放,但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与年相比,呈下降趋势,根源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项正确。A、C、D三项虽然会影响到英国制造品的输华值,但不是根本原因。本题选B项。答案:B4.(2013?福建卷)下表是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表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解析:年,自然经济并未最终解体,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就已兴起,排除B;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对年工厂数量的变化无直接影响,由此排除D。答案:C5.(2013?江苏卷)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年份[来源:www.shulihua.net][来源:www.shulihua.net]船只吨位[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其中千吨以上轮船[来源:www.shulihua.net][来源:www.shulihua.net]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解析:全面抗战始于1937年,故A项与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受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侵略,故B项不正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故D项与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状况,故选C项。答案:C6.(2012?全国卷)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解析:筹办洋务,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符合这两点的只有李鸿章,由此判断B正确。A、C不符合第二点。D袁世凯不是洋务派。答案:B7.(2012?新课标全国卷)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析:A.身为状元,弃官而办实业,说明是毅然冲破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符合题干主旨,正确。B.投入民族工商业竞争,既不能说明张謇的状元身份,也无法印证张謇的那句话:“捐弃所恃,舍身喂虎”,排除。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张謇那句话并不是说要冒险追求利润,不合题意,排除。答案:A8.(2012?安徽卷)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材料中说明商人只是可以从钱庄中借钱,不能体现钱庄是洋行的附庸,排除A项;B项商人从上海购洋货不是中外贸易;C项材料无法体现。答案:D9.(2012?江苏卷)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表明①正确。洋务企业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④错误。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具体实践,故③正确,②单纯从材料不能反映出来,且洋务派军事工业的产品仍然落后于西方,故②有误。答案:A10.(2012?江苏卷)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解析:“上海犹鱼,内地犹水”“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反映出要想发展好上海,首先要帮助内地发展经济,就是“先实池以水”然后才能保障上海“求鱼之生长”。B、C、D不是题干材料的主题,不符合题意。答案:A11.(2012?浙江卷)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1942年、1944年的数据表明A不可选;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图表中可见1941年、1942年的工厂数量与此前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因此,B可选;图表中未提及沿海工业发展状况,C不可选;大后方工业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沦陷区的工业内迁,而非抵制日本经济侵略,图表中也无此表述,D不可选。答案:B12.(2011?广东卷)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题目反映的是关于清末“新政”奖励工商业的情况,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故A错误;爵位制度自封建王朝建立就存在,故C项错误;题意的“创举”只反映爵奖工商,不能反映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项错误。答案:B13.(2011?海南卷)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举办洋务的目的,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作自强之气”,可以得出洋务派兴办轮船等企业的目的是抵御外侮、求富求强。故选B项。答案:B14.(2011?山东卷)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 B.31 C.73 D.193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先天不足,工业部门的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统计表中属于重工业的矿冶业是72家,属于轻工业的食品工业是100家,由此判断属于轻工业的纺织业应为193家。故选择D项。答案:D15.(2011?四川卷)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主动开放口岸的重要性,并不是想收回通商口岸,据此判断A项符合题意。1898年8月正值百日维新期间,B、C、D三项均是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观意图,故均可排除。答案:A16.(2011?江苏卷)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 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同升和帽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产品销售肯定对抵制洋货有一定作用,体现①;博士帽是西洋的东西,中国人戴博士帽说明其生活方式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体现②;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从广告中不能体现,故排除③④,因此选B项。答案:B17.(2012?天津卷)阅读材料,参看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天津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变化。第(1)题结合材料一天津发展成为中转枢纽和军事要地,可知A区在金朝时期形成,根据材料二开埠通商等信息,可知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租界,即B区,从材料三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可知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了C区;第(2)题天津开埠通商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此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第(3)题1902年八国联军退出后清政府接管天津,仅仅20多年天津进一步发展,城区不断扩大。答案:(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18.(2012?山东卷)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解析:第(1)题应从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与学习、任职(洋务学堂学习、教授军事,为军事服务解决内忧外患)相联系加以说明。第(2)题首先应明确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仅是标,在此基础上,严复提出“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其核心是标本兼治。第(3)题原因应从国际、国内的不利环境,政治、经济、思想等制约因素来考虑。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9.(2013?浙江卷)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2)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析:第(1)问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第(2)问给出答题思路――“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从危害和积极影响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答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总结的概括。答案:(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0.(2013?山东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表科目专业备注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 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学农 科农学、林学等工 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 科医学、药学――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据上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办学思想的表现要根据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从“中体”和“西用”两个角度分别举例说明。其影响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经济上可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等角度作答,政治上可选取积极和消极任一角度分析。答案: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1.(2013?广东卷)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与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对此加以分析。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准确作答即可。第(2)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体现出的二人的主张,再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说明二人主张的不同。答案:(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qq.com(#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