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嵌合体 一个人身上迷失在沙漠里,你身上的五样东西一一丢掉,你会先丢掉什么呢?

如果你一个人迷失在沙漠里,你身上的五样东西一一丢掉,你会先丢掉什么呢?_百度知道
如果你一个人迷失在沙漠里,你身上的五样东西一一丢掉,你会先丢掉什么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赢”销天下案例--“而立之年”如何正视自己
第一章 量体裁衣,要“立”先要了解自己,并正确给自己定位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
  这时你做了什么?有了车子、买了房子,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还是你成了车奴或者房奴?在三十岁以后你又要做什么,还有以前那如虎的冲劲吗?
  是啊,“三十而立”的标准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了,可当代人为何迟迟不立?其实,三十岁这个门槛,悲观的看,既不具有年轻的优势,也没有资历和经验的优势;但乐观的看,既有年轻的心态和精力,又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承前启后。所以,处于而立之年的我们应积极乐观的对待每一天,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评估自己,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利用自己的优点覆盖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勇于“三十而励”,才能使自己真正地“立”起来!
  001学会与自己做朋友才不会寂寞
  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生活不是事事如愿的,我们应该从不完美中体会另一种快乐。在人生的路上,就算只有我们一个人时,也应当想办法好好活着,包括爱情在内,都不能依赖,这在人生中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成长。做人就要学会和自己相处,有时自己和自己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双重人格产生,唯有当自己更平和地对待自己,把自己当做朋友,你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也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学会与自己做朋友,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能积极地去面对,而不是自己抱着自己的伤痛天天闷闷不乐。弗朗克将军,毕业于闻名世界的西点军校。他在一次军事学习中,不慎被手榴弹炸伤了左小腿,医生不得不把他小腿给截掉,等着退伍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更让令人伤心的是他失去了昔日在棒球场上的勇猛劲头。从此,在球赛里弗朗克只能用棒击球,而由别人替他跑垒。
  英年残疾,几乎使弗朗克痛欲生,他想用自己的勇气改变这一残酷的现实,他相信自己,并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一天,在他将球击出后,他推开了替他跑垒的队友,忍着伤痛,自己一瘸一拐地跑了起来。当跑到第一垒和第二垒中间时,他看到对方球员已接到球向守第二垒的人扔过去,他闭上眼睛,头朝前地滑入了第三垒。当裁判员喊出“安全”的口令时,弗朗克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几个月后,他向上级请战,带领一个中队到一个地形十分复杂的地方演习,并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时,他知道尽管自己身上有着不可弥补的生理缺陷,但他再也用担心被调离自己所热爱的军队了。后来,弗朗克还升为四星将军,而且还能跑步。听到他创造的奇迹后,一些新闻记者都来采访,他说:“失去一条腿,教会了我一个真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陷的限制是可大可小的,这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关键是应该注意发挥你所具有的长处,而不是老记着自己的缺陷。要心中有自己,自己跟自己做朋友。”
  生活中,当我们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与其把目光放在无法挽回又让人沮丧的部分,何不把焦点放在“生活里还有值得感谢的”或“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部分。
  通常,我们会想着怎样才能与别人愉快相处,会反问自己为什么和别人做朋友很难。其实,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成为自己的朋友。只有成为自己的朋友,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与别人相处。试试下面的办法,你会喜欢上自己: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你的背景,你的过去。如果你学会了微笑着接受现实,你会感觉轻松很多。
  不要拿自己与其他人对比。自己成功与否由自己的生活目标决定。如果你已经拥有自己需要的一切,与他人比较就是毫无意义的。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对自己提出苛刻和过分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原谅自己小小的过失,过错。
  敢于正视自己。假如自己平凡,就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平凡;假如自己卓越,也要敢于直面对自己的卓越。
  始终真诚地对待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诚实和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真诚地对待自己,不要为了虚荣,自欺欺人。
  跟自己做朋友,永远都会有朋友。和自己做朋友,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以及空间的限制。和自己做朋友是一种状态,只要心中有自己,面对自己的那份心灵,你就是在和自己相处、和自己对话。可以在烈日下闭目遐想,也可以置身于繁华的闹市,可以在急速行走中回味生活,当然也可以在闭目养神中享受清闲。
  002自知者明,你要从内心里认同并了解自己
  作为一个人,必须先要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唯有能够自我肯定的人,才有自信心来努力提升自我。然而,许多人对自己的了解,都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根本就做不到将自己一清二楚地分析清楚。因此,对自己的了解,只能够说是达到某种了解的程度,而不能说是真正的了解。你了解了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身体、长处、缺点,了解了自己的学识、才智、心理、思想、品德、修养,这些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拥有的特征。然而,正确合理地理解自己,需要有自知之明,需要用理性的思想和真实的态度来审视自己,度量自己,像芸芸众生的凡人那样,有一颗平凡和善的心。身处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之中,理性地看待诸事万物,做到心静如水,少些冲动与盲从,多些冷静与理智。
  一个人能否做到正确深入地了解自己,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决定着他生活的质量,以及人生所具有的价值。有一杆秤,主人对它很器重,它自己也渐渐骄傲起来,吹嘘自己可以知道世间一切东西的重量。有一天,一只被它称过的土豆实在忍不住了问它:“你知道自己的重量吗?”秤回答不上来,哑口无言。有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并不困难,但做到自知就不容易了。所以不说“人贵有知人之智”,而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当你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后,才会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正如尼采所说过的:“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对自己的了解,本身也是一种自我生命能力的体现。所以,理解自己,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其实,我们理解自己的途径是很多的,可以通过现实的展现,进行分析、审视、解剖、度量、判断,以便更确切,更真实,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其实,一个能够正确合理地理解自己的人,才敢于正视现实,面对人生的挫折或厄运不会唉声叹气,失魂落魄,他会善待别人,也会善待自己。一个能够正确合理地理解自己的人,身处的地位不管有多么低微,他也不会卑躬屈膝,垂头丧气,他会不声不响,自尊自强,坦然地寻找自己的出路。一个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人,即使身处高位时,不会盛气凌人,狂妄自大,他会谦虚谨慎,以礼待人,合理地把握好接物待人的尺度。
  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敢于解剖自己,舒展自己,能在现实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善于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并能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此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所以,我们只有认同和了解自己,才能活得无怨无悔。当你从内心里认同及了解自己时,你就拥有了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也就有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
  003三十没“立”不算笨,别和自己闹矛盾
  当朋友遇到烦心的事时,我们往往会劝慰的说:别和自己过不去;不要和自己闹矛盾。不过,我们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真正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却往往又要和自己过不去。其实,别和自己闹矛盾,是一种心态。如果我们都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谁也不愿意和自己闹矛盾。不和自己闹矛盾,我们有很多理由可以活得洒脱。
  生活的苦恼总是有的,它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以为自己想得到的更多。人有时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所以感到失望与不满。然后,就自己折磨自己,说自己“太笨”或“没能力”等,这样经常和与自己较劲。
  一位先哲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这句饱含着人生哲理的话,就是要告诫我们,在世事面前,要战胜自我,千万别和自己闹矛盾。据说,古时有两个秀才结伴赴京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黑乎乎的棺材,两个秀才心中都“咯噔”了一下。一名秀才,转念一想:棺材,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兆头,看来今年我鸿运当头,一定高中。他心里十分高兴,情绪高涨地走进考场。结果文思奔涌,一举高中。而另一名秀才,一见棺材,心凉了半截,心想: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棺材,不吉利的兆头,于是心情一落千丈,他硬着头皮走进考场,可“黑乎乎的棺材”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同一个画面与情景,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进而导致不同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跟秀才一样不同的命运,可见一个人的信念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和看法是多么重要。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所难以预料的。不过,虽然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却可以安排现在的生活,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美国权威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指出,人生的种种不快其实都源于自己,是你自己在困扰着自己。如果你想让自己减少困扰,不再总是自我否定,就要理性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将自己以往所产生的消极感受转变成为积极、健康的,并且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使自己重新获得生活旅途中的快乐与坦然。
  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经说过:“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这一心理学的定义要求我们在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不断调整自己对的信念,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你即将遭遇的一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还有一位哲人也说过:“人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情绪的自我调节,直接影响着对待生活的态度,常常被自己鼓舞,维持好的情绪,将使人乐观向上,健康大度;相反,情绪不佳,则会悲观消极意志消沉,甚至导致疾病。
  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强,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愿望不切实际。要相信自己具有做种种事情的才能,但并不是强求自己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要时常肯定自己,尽力发展自己能够发展的东西,剩下的,就安心的顺其天意。只要尽心尽力,只要积极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心中自然就会保存一份悠然自得。所以,什么时候也不要跟自己闹矛盾,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的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着追求。
  004困难是暂时的,不要把自己局限起来
  大象从小就被拴在很粗的木桩上,开始时它也挣扎着想逃脱,但力气不够,时间久了,于是大象脑子里便形成坚固的观念:木桩是坚固无法动摇的。长大后,即使再把它拴在很细的木桩上,大象也不挣脱了,它认为自己无法挣脱——给自己设了限。
  给自己设限是一种个性压抑,被压抑的个性又是对个人潜能的一种压抑,压抑的状态很多:羞怯、腼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无法与别人相处等。其特征是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自我,因而显得停止、退缩、禁锢、束缚。个性一旦被压抑过久,则可能偏离正轨,使前进受阻。比如见了生人就害羞,惧怕新的陌生的环境,经常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以及面部抽搐、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这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说明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你对事情过于谨慎和“考虑”的太多,以至牢牢了禁锢自己个性的发挥和表现。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这是个陌生的国度,对她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充满着恐慌的环境。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学习,她只得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实在让人受不了,即便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更糟糕的是,她没有一个可以聊天的朋友,因为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
  塞尔玛实在难以忍受如此烦闷的环境,她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可她父母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也改变了她全部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心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于是,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并且,开始与当地人交朋友,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陶器送给了她。从此,她观看沙漠的日落;寻找几万年前留下的海螺壳……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往返的奇景。
  曾有人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所以,你要勇敢地走出去,积极的与人交往,而不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子里,不是把自己圈起来,压抑自己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是的,我们不大容易改变环境,但却可以改变自己,自己可以创造生命中的阳光。
  自我设限往往是在反复的挫折以后产生的。当你身处失意的逆境时,就要进行有效地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尽快从失意的泥沼中解脱出来,忘记过去的伤痛,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未来。因此,必须破除自我设限的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事实上,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和条件的不断改变,原来的限制可能就会变成一扇虚掩的门。
  005选择自己爱做的事,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
  美国的西方石油公司前董事长哈默博士,年近九旬还能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他的经验是:要尽量活动和工作,如果你能全力以赴地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你就会永远年轻。享受忙碌就是享受生活,创造快乐。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会觉得快乐无比,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职业时,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且他也很有可能在所喜欢的领域里发挥最大的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莎士比亚就是一个极有力的例证。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在他五十二年的生命中,共为人类留下了37部戏剧,其中十几部作品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莎士比亚诞生在英格兰中部美丽的埃文河畔,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七岁的时候,父亲把威廉送到一所文法学校去上学,可他却不用功,老是被老师用教鞭提醒着去读书。他不喜欢那些古板的祈祷文,却喜欢阅读古罗马作家用拉丁文写的历史故事,还喜欢一个人在郊外的田野里漫游,听秋虫鸣叫。尤其是每年的五月节小城斯特拉福热闹非凡,这时戏剧班子从伦敦来到这里举行各种表演,这是一年中威廉最快乐的日子。他不但每场必到,并且戏剧班子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痴迷地观看着每一场精彩的演出,直到戏班离开斯特拉福城为止。威廉对戏剧的如此着迷,使母亲玛丽.阿登忧心忡忡,她怕有一天自己独生子会抛下她跟着戏班远走高飞。
  在14岁时,威廉便离开了学校,到父亲的铺子里帮工,但他仍然迷恋着戏班子和戏剧。几年以后,他结婚了,为了能够挣钱养家,他决定到伦敦去闯一闯。在伦敦,他几乎什么活计都干:写歌词、替人家购物、在码头做搬运工……但他最向往的还是剧场。每有空闲,莎士比亚就到泰晤士河边的几家剧场附近转悠,猜想着剧中人的模样和故事情节。每逢演出季节,莎士比亚都会看着剧场上空飘扬的五前颜六色的旗帜,心想:我一定要让我写的剧本在这里上演!后来,他在一家剧院找到一份工作,替客人看管衣帽,照料有钱的观众上下马车,还在后台打杂。这下莎士比亚可以真正接近戏剧了。从此,一有空闲,他就躲在后台静静地观看演员们的排练,这里成了他的戏剧学校。也就是在后台这个地方,孕育了一位名垂青史的戏剧大师。
  莎士比亚开始试着写戏。夜里,剧场散了以后,他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在昏暗的烛光下写起来。廉价的包装纸成了他记录灵感的最好稿纸。1592年新年,对于莎士比亚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他的剧本《亨利六世》在伦敦最大的三家剧场之一——玫瑰剧场上演,并一炮打响,卖座收入竟达到整个演出季节的高峰,剧场老板看中了他,与他签订了提供剧本的长期合同。此后,莎士比亚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他的作品在英国一次又一次地引起轰动,就连女王也对他大加赞赏,决定授予他爵士称号和族徽。族徽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奖赏,上面刻着长枪,老鹰、头盔和一句“并非无权”的名言。但是,莎士比亚并没有自我满足,他开始向自己挑战,决心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很快《理查三世》、《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哈姆雷特》等相继上演。悲剧《哈姆雷特》的轰动效应,更使莎士比亚登上了艺术的顶峰。不过,虽然莎士比亚赚了许多钱,但他仍然只喜爱戏剧。他把国王的赏赐和自己所赚的钱集中起来,投资建筑著名的环球剧场,而没有用来经商,做别的生意。所说以,莎士比亚的一生是为戏剧而活着的,戏剧是他的灵魂,也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
  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大小是和兴趣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欢做的事,你的内心便会充满愉悦和快乐。如果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干上了自己不喜欢的经商职业,那么,即使他付出再大的努力和再多的劳动,也不会比取得的艺术成就大。对于他不喜欢的职业,他不会有耐心和热情去奋斗。正因为他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长大以后又得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戏剧创作,才使他有极大的热忱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人类留下许多不朽的艺术财富。所以,千万别逼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那样会是一场徒劳。试着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就离成功更近。
  006三十岁不应是迷失的年龄,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大多数人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段,由于年轻而缺少丰富的人生经验,加上来自社会激烈竞争以及多种原因,使得他们往往不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于是便在别人的指点和要求下迷失了自我。不仅如此,还有每天我们听到各种评论,也常常说你不能这样做或你哪儿做的又不对……总之,我们总是在别人的评价中打转,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而不断改变自身,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变得什么都不是。因为自己不可能做到完美,结果迷失了自我。前途一片迷茫,不知如何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因为迷失和淹没在各种目标中,心里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种种焦虑,甚至不快,所以活得很累。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应把自己的思绪进行必要的调节。在这种混乱的生活状态中,人的内心渐渐失去平衡,变得没有条理,生活的目的也跟着盲目起来。因此,人如果总是这样就没有幸福可言,并会失去最主要的东西,丢掉眼前的一些机会,变成“为明天而明天”的生活痛苦者。其实,世上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而且正因为人的不同才表现出每个人风格迥异的才华和气质。从古代的文人骚客到如今的政商名人,无一不是拥有独自的闪亮点而吸引着我们。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的自我,不迎合世俗的眼光,才赢得世人的欣赏。所以,要保持自我,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有完整的人格,才能不偏离人生的方向。
  曾有两个学生一同拜奕秋为师,学习下棋。在求学之中,有一个学生非常聪明,但他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今天想学下棋,明天又想学画画,不时地有新想法冒出来;而另一个学生虽然不太聪明,但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奕秋讲解棋道。一次上课时,有一群天鹅从他们头上飞过,那个聪明的学生虽然看着也像是在那里听,但心里却想着拿了箭去射天鹅,梦想着有一天要做一名出色的弓箭手;而那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却在专心学棋,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浑然不觉。若干年后,那位专心致志的学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位聪明的学生却一事无成。其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但不是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因为在通常状况下,这几件事情都不会做得很好。不过,如果每次能专心地只做好一件事,精力便能够集中,也必定有所收益。等这件事做完后,再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每一件事都能够做得很好。
  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人们对生活的迷失都是所要或所想的太多,而一时达不到目标造成的。这种想法使很多人不能将精力专注于一项事业,他们总是目标很多,因此错过了许多近在眼前的景色,丢掉了一些可以马上把握的机会。所以,我们一次只有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精疲力竭。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找到正确的方向,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每个人都有智慧,每天花一点儿时间问下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遥远而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你行动的累赘,而那些离你最近的事物才是你的快乐所,如此便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也只有如此才能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007凡事顺其自然,不要走极端
  曾有一则脑筋急转弯: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也打不开,为什么?答案: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实际上,生活中我们也会犯一些如只知拉门进屋,不知推门也能进去的错误。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有时遇事爱钻牛角尖,有时候周围的环境变了,我们却还在固执一端,认死理,结果闹出大笑话来。所以,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不必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它,因为那样做很可能得不偿失。所以,聪明人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其自然能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使事业有成;而愚者往往是一条胡同走下去,不管前面是墙壁还是泥坑,都义无反顾,给人一种“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但到头来不是撞在南墙上,便是陷进淤泥中,累了自己也苦了自己。
  楚国有一人搭船过江,一不小心把身上的宝剑掉进江里去了。同船的人都劝他赶快下水去捞,可他却不慌不忙的从身上拿出一把小刀,在剑落水的地方放心刻了一个记号。大家都奇怪地问道:“这是做什么用呀?”他说:“我的剑就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我在这个地方做个记号,等船靠岸时,我就从有记号的地方跳进河里,把剑捞上来!”船靠岸了,他就这样跳下去找剑了,结果可想而知。这虽然是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却是一种极端刻板的、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有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就像那个楚国人,环境的大船已经变了,而我们却还在那里原地不动,这样就会犯不该犯的错误。虽然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或没有过错误的观点或立场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若是重复不断,循环往复地做蠢事,却是不应该获得原谅的。
  老百姓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那些一贯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儿”的人,只会使面前的路越走越走不通,这样的人总是固执地“迷信”自己,顽固地“自信”,对其他人的话充耳不闻,但又生怕别人不重视自己,得不到他人的承认。于是,在顽固的“自信力”的支持下,便义无反顾地沿着错误道路走下去,过激的言行不但没有扭转错误方向,反而加快了失败的到来。所以,不管身居何种地位,经受过怎样的挫折,都应该永葆一颗平常之心。
  人生在世,会遇见许多的人和事,人间万象也不可能都迎合自己的一厢情愿。因此,困难面前,有的人可以从容应对,但有人却一筹莫展,急躁,焦虑,这些消极心理会阻碍进取的动力,导致恶性循环。对此,虽说亲朋好友给一些抚慰,然而真正要摆脱不良心情,则要依赖于自身的心理调整。所谓知己者强,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制订的目标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顺其自然,才能顺利地发展。
  008不做别人的影子,只做真实的自己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我们又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且,我们总是犯同一个错误,认为别人需要看到强大、能干、成熟的自己,却忘记了什么是真实的自我。由于我们太渴望自己表现得像想象的那样了,结果把我们真实的自我变成了滑稽可笑的模仿者,变成了卡通似的人物,如此真是活得有些悲哀。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戏剧,在这出戏里我们不是做自己而是在演自己。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为了某一个目标或是想飞黄腾达,便甘愿出卖了自己的真心,说着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着一些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事情。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往往会戴一顶面具,让别人看不清我们的脸,也看不清我们的心灵。在面具的掩护之下,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中,这时伪装的滋味真的很难受,但却没有勇气彻底的摘掉面具,因为有太多的牵绊。于是,在太多的社会磨练中,我们从一颗有棱有角的石头变得圆滑了,人生的道路也顺利了很多,可是当我们停下脚步反省的时候,却悲哀的发现,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面目全非,我成了别人。
  张爽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她设计的作品总是与众不同,有点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充满了个性。同事们都认为很好的创意,可总经理却总是看不上眼,并始终强调一句话:“我们要满足客户的意愿,并是单纯的个人创意。”这令张爽十分苦恼。由于张爽的形象不错,总经理就把她调过来当自己的助理,平时出去见客户的时候总是带着她。张爽对这种安排十分的不情愿,但总经理说:“做我的助理可以让你了解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到时你的作品也会更实用。”
  张爽最讨厌喝酒,也不喜欢看到男人酒气冲天的模样,但是为了应酬,她必须忍着。更让张爽感到恶心的是,在夜总会里,很多客户邀请和她跳舞,面对客户的要求张爽只能委屈自己,张爽觉得自己主像一个在舞池里的小丑。在和客户接触的日子里,整天忙忙碌碌的张爽终于了解到了客户对作品的要求和品味。于是张爽向总经理提出要求,重新回到设计工作岗位上去。就这样,在张爽按照客户的意思设计出了一幅广告作品,总经理对之很满意,但是每一个同事都对她的设计表示不满意,以前那种欣赏的目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屑。失去判断能力的张爽,只好求助于以前的大学教授。教授给了她一行批语:一幅俗不可耐的作品。教授说,艺术的本质是真实,尤其是心灵的真实,而你的作品却充满了虚伪。现在有两条路供你选择,一条是继续虚伪下去,另一条是做另外一个梵高。张爽终于醒悟,向总经理递交了辞职书。那一刻,张爽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不做别人的影子,做真实的自己。有一首古诗云:“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觑破关头邪念息,一生出处自安恬。”我们不可能一路的左右逢源,也不可能一味的八面玲珑。在世俗圈子里痴心表演,人会活得不真实、不轻松、不自在。我们要活得自在逍遥,只有自然地做真实的自己,既不去“痴心做”,也不去“冷眼观”,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觑破关头”,屏除邪念,保持心境安然舒畅。
  做真实的自己首先要保持内心的真实,保持内心的真实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虚荣的心理,要有一种坚强的力量,抵抗别人左右你思想和行为的力量。如果我是美玉,我就不做磨盘,既毁了自己也帮不了别人;如果我是磨石,我就做快乐的磨盘,不停地旋转,磨出丰收的喜悦;我无法改变自己,我只能改变自己的观念,把自己放在更有利的地方。塑造自己,先点燃自己的心灯,然后才能照人远行,如果每个人都有一盏心灯,那么将只有光明并无黑暗!每个人都可以塑造独特的自己,我就是我,不论好与坏,世间不会有第二个我。
  009而立之际,学会自我定位很重要
  美国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对现在无知和对过去无知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对自我无知到何种程度的无知是不可原谅的。”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就是准确、客观,也可以说是对自我的认识要准确、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看待自身的优点和弱点,给自己一个公正的概念,必要时更多地看自己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充满愉悦的感觉,忧虑、烦恼和痛苦就会远离你。作为万灵之长的人,就智力而言并无很大差异,但其自身经历、经验、先天特质以及客观机遇等则具有很大差异和差距。明智的选择是准确、客观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做非分之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获得好感,总是去迎合别人,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上,经常不断地改变自己,甚至委屈自己,结果并没有如愿。因为别人并没有因为他这样做了就会给他打高分,就会尊重他。相反,却会觉得“有你不多,少你不少”。其实,你只要找回自我,把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便不难找到获取成功的支点。
  有一位年轻的女歌手,嗓音圆滑,歌声优美,但刚开始在酒吧演唱时却常常被人喝“倒彩”。原来,由于她的嘴大,牙齿长又往外暴出,因此唱歌的时她总是刻意地想用嘴唇去掩盖暴出的长牙,这样反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她的嘴上,不欣赏她的歌声,反而取笑她的那张大嘴。女歌手为此非常痛苦,想放弃演唱,却又欲罢不能,正在她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个朋友建议她:专注地唱歌,唱出自己的特色出来,不要顾及自己的嘴。于是,她在后来的演唱中便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歌喉,以圆滑动听的优美嗓音赢得了掌声和成功。殊不知,成功之后她那张大嘴和牙齿也被追星族视为美的标志。
  很多人的生活像浮萍一般,不是因为到处流浪,而是因为他在精神上,没有自己的定位。学会自我定位,尤其是精神上的,决定了人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凡见风使舵的人,一律都是没有自我的人,或者自我尚未形成。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这样因为没有自我定位而痛苦不断的人。自我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自我心像:我是否喜欢自己、肯定自己、信任自己、重视自己?
  认清自己:我是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全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目标明确:我是否已经很清楚、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动机强烈:我是否在脑中已看到我成功时的情形,以加强我成功的欲望?
  计划周详:我是否能够制定周详而具体的计划,并随时评估所执行的成果?
  行动积极:我是否决定了就马上去做,毫不迟疑,从不找借口拖延?
  态度热忱:我是否充满热忱,而且能感染四周的人,把他们带动起来?
  专业进修:我是否努力吸收专业技术和知识,永不满足?
  人际关系:我是否注意并改进人际关系,以加强和谐的效果?
  积极肯定:我是否以积极肯定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事物?
  意志坚定:我是否意志坚定,绝不向困难、挫折低头?我是否绝不放弃?
第二章 保持冷静客观,三十岁的时候应用理性来告别冲动
更新时间 17:22:20& 字数:12430
 虽然,“三十而立”的标准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为什么好多人都说“三十难立”,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女人,几乎一无所有啊!那么,这一标准适用于高强竞争与快节奏的今天吗?
  客观规律是无情的,有时候甚至显得很残酷。无视或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只有具备理性头脑,用所掌握的分析工具及懂得的客观规律去分析事物中的利弊得失,比如自己在三十岁前都学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聪明的你应善于运用客观规律为己所用,才能使事物的发展达到预期的结果。
  虽然三十岁的人群已经经历了很多事情,但其冲动的性格往往并没有多少削减。要知道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也是最具破坏性。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三十岁后应该怎么给自己定位,路应该怎么走?三十岁之后自己的价值应该怎么去更好的去体现?只有学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才能更好地走对今后的路!
  010做事该有分寸,发脾气不超过底线
  从心理学来讲,当事情不遂人愿时,心头自然会恼火,而这种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就是所谓的发脾气,这是很自然的事。可见,发脾气是件人类不可避免的活动。当生活压力大,心中压抑时,可以适当的发发脾气,这样可以使身体放松,排除体内的毒素。但发脾气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发的合适有利于身体和谐,但发的不好,影响的就不只是身体和谐,甚至是社会的和谐。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因此,发脾气不可超过底线,应悠着点。
  伊凡四世,在沙皇俄国的开国史上占有非常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富有才智、英明能干,但他却生长在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自幼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并且,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冲动,残忍,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所谓的“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外号由此而来。那天,太子伊万的妻子叶莲娜在自由村一间有暖气的房间里,坐在一条长凳上,因为天气太热了,她只穿着一件薄裙,可按当时的观念,宫中妇女穿衣服至少得3件才算着装整齐。恰巧沙皇从这间房路过,他见儿媳衣着有失体统,便怒气冲冲地跑过去,毫不顾惜叶莲娜已有身孕,举手就是一顿痛打。结果,导致叶莲娜流产。太子伊万回来后,跑到父皇面前大发雷霆。沙皇伊凡岂能忍下这口气,他大骂儿子是“可耻的叛徒”,并气急败坏地举起铁手杖,朝儿子乱刺。一阵暴打之后,太子的太阳穴上刺了一个洞,鲜血直冒,一下子栽倒在地。
  这时,伊凡惊呆了。他拿着那沾满血迹的手杖愣在一旁,似乎这一切都是别人干的。忽然,他醒悟过来,猛地伏在儿子身上嚎啕大哭,但儿子已经两眼翻白,鲜血不停地从那深深的伤口里涌出。他掏出手帕捂住伤口想止血,却怎么也止不住,由于失血过多而当场身亡。他惊慌失措,绝望地惨叫:“天啦?我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我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发脾气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个底线,因为过分的发脾气会助长你原始的兽性,若毫不控制的就发脾气,那样给人带来的是烦感,朋友也会离你而去。对待自己,要懂得通过适当的发脾气来放松调整自己,掌握好平衡,要无害于别人,有张有驰,有理有节。
  011这个年纪应该学会控制冲动情绪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一种人有教养和成熟的表现。一个待人彬彬有礼的人,必然得到他人的尊敬。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待别人都能做到彬彬有礼,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不会因为冲动的情绪造成与他人的不和或不良的后果。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总是为小事而大动干戈,闹得鸡犬不宁,既破坏了和谐的工作环境,也破坏了了大家的团结。
  心理学家认为,冲动是一种行为缺陷,它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突然爆发,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研究发现,冲动是靠激情推动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的能动调节作用,因而常表现为感情用事、粗鲁莽撞,既不对行为的目的作清醒的思考,也不对实施行为的可能性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更不对行为的不良后果作理性的评估和认识,而是忘乎所以,不管青红皂白。结果,往往是追悔莫及,甚至酿成大错、终生遗憾。
  说起冲动的情绪,是不会凭空产生的,通常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景下才会出现。此时冲动者的意识和思维处于难以控制的状态,没有认真分析外界刺激的原因,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语言举止很难受到中枢神经的力调节和控制,结果语言出格、行为失当,以至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此外,当胸中长期郁积着怨恨和愤懑无法排遣或是在外界出现微不足道的刺激的情景下也容易发生冲动,此时外界的刺激只是个导火线,同样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一个人如果我行我素惯了,容不得半点冒犯而偏偏遇到抵触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冲动,在这种情况下稍受抵触便容易走极端,或硬上蛮干,谁也阻拦不了。结果,常常弄得尴尬万分、狼狈不堪。
  据心理学研究得出,冲动是可以控制的,以下是矫正冲动的三点措施:
  如果冲上去是由外界强烈刺激引起的,那么就要立即转移注意力,或者回想其他事情,或者迅速离开情景场地,隔断外界刺激与冲动的联系。如冲动仍难以平息,则可以通过在空房内叫喊、捶击被褥或打球等适当的途径予以释放,以解除内心的紧张感。
  理智,是可以驾驭和主宰冲动情绪和冲动行为的,只有用理智来衡量并支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才能更好地控制冲动。因此,在冲动时一定要认清行为的目的、考虑行为是否得当和可行,尤其要清醒地预见到行为的消极后果,这样冲动就能得以缓解并消失。
  心胸宽广也就冲动的克星。如果一个人能想大事、做大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不耿耿于怀,不要为了一点虚名或蝇头小利而不顾一切,冒失行事;处事不惊、不一意孤行;乐于接纳不同意见,改变我行我素、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性格;不要动不动暴跳如雷、火冒三丈,遇事能心平气和,就可以避免冲动的情感发生。因而,从长远来说,要克服容易冲动的不良习惯,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逐步养成心胸宽广、淡泊名利、处事不惊、乐于接纳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
  012轻松一些,尽可能地减少焦虑不安
  曾有一位朋友,这样诉说他的忧虑:在早晨起床,他刚想打开窗子透透空气,突然想起报纸上公布的城市空气污染的严重状况,而呼吸进这样的空气可能致癌;他端起一杯咖啡,在张口要喝时,却突然记起健康专家的忠告,喝过量的含兴奋剂的饮料会引发心脏病;于是他走下楼梯,然而一个月前邻居不慎摔死在楼梯上的情景又突然出现眼前。就这样,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的危险使他的心中充满焦虑与恐惧,满怀都是不安的情绪。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焦虑无处不在的伴随着人们:经济方面的忧虑、对自己面子和名誉的顾虑以及对生老病死的焦虑、对人际关系好坏的担心、对工作顺利与否的担忧等等,真是数也数不清。这种焦虑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人们事先敏锐地察觉了即将发生的危机,而对此做出的一种生理性的防御。
  实际上,我们正是经历且适应了这种焦虑,从而使自己的活动范围得以不断扩展,使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很多健康的人有时也会出现由一些琐事引起的焦虑,不过,轻松的心情却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克服焦虑,所以,聪明的你可以从下面的建议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
  多活动四肢可消除不安: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这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几下,以松弛肌肉,缓解压力。你还可以做扩胸运动或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提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如此反复数次,焦虑的情绪会有所缓解。
  充足的睡眠可缓解压力:对于被焦虑症困扰的人来说,拥有一个好的睡眠很难,因为紧张常使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然而,睡眠越少情绪越容易紧绷,因此多休息,保证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症状的一剂灵丹妙药。
  保持乐观态:每当缺乏信心时,你不妨回忆一下过去的辉煌,或想象自己成功后的景象。将很快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还可以幻想自己躺在洒满阳光的沙滩上,清凉的海风徐徐吹拂你的面颊。试试这样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移注意力也可缓解焦虑:当你对眼前的工作心烦意乱时,可以暂时转移一下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
  事实上,要想克服一些琐事引起的烦恼,只要把看问题的角度和重心转移一下,就可以让你有一个新的、开心点儿的看法。即使是那种让人不堪忍受的焦虑,只要假以时日,便自然会烟消云散。然而病态的焦虑,与以上情况不同,它会令患者更加不堪忍受,而且会反复发作,难以克服。患者不但常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还会陷入无法适应环境的窘境。
  陷入病态焦虑的人,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显得漫不经心,还总觉得会有些什么令人恐怖的事发生,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高度紧张,坐立不安,平静不下来。由于强烈的焦虑,还使患者出现以下身体方面的症状: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能一起出现。这些由身心方面高度紧张引发的、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障碍的症状,统称为焦虑障碍。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应该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关的治疗,会使你摆脱焦虑的痛苦,享受灿烂的阳光。
  013多用理性思考,直觉有时会犯错误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人的任何行为都存在着非理性因素。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我们具有不努力追求最优化的非理性倾向,即“本我功能”,也就是使用“松散”的决策程序,遵循我们的“动物精神”;另一方面具有追求最优化的理性倾向,这方面的人格是“理性的”自我,是在决策前使用“严格的”决策程序的那部分自我,即“超我功能”。正是这种又重的内在心理冲突,使得我们在进行决策时,并不是去精确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或一件事情的对错,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或者在心理上影响比较大的线索来判断,这种方式被称为直觉决策。因而,凭直觉做出的事情并非正确。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曾经发表了一个著名的冰淇淋实验:有两杯冰淇淋,冰淇淋A是8盎司,但是装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满;冰淇淋B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支付更多的钱呢?如果理智地分析,看起来比较“多”的那一杯应该更值钱。但是实验的结果出人意料,大多数人评价的标准似乎并非冰淇淋本身的价值,而是用了另外一个标准:冰淇淋装得是不是比较“满”,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花2.26美元买7盎司的冰淇淋,却不愿意用1.66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
  这个实验表明,人们在进行决策时,有时不会去计算一个物品本身的,或者真正的价值,而是不理智地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标准去做出判断。显而易见,由此做出的判断显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甚至带有较大的错误性,而决策者自己却全然不知,并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十分完美的。这就是直觉犯下的错误,绝大多数人是习惯于用眼睛看得到的标准来进行判断的,而真正的智慧总是属于大脑。
  如今,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揭示出,人们进行直觉决策时偏离理性的原因与性质,也指出了这种偏离是有章可循和可以预料的。也就是说,直觉决策的行为决策既有其负面的效应,也有其合理性,即使不符合严格的理性要求,也并不是随意或错误的。因此,只要我们认识到直觉决策的特点和规律,就一定能够因势利导,善加利用,使决策获得更好的结果。
  014开启智慧,不要抱有侥幸的心态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漫长的生活中似乎难免一些突发的负面事件。但是,与其说这些突发事件完全由偶然因素所控制,作为个人只有逆来顺受,倒不如说由于平时过于忽视去揣摩事物变化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而坐失了干预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防范某些负面事件发生的最佳时机,以及至于事到临头,才不得不用“天不助我”等说法聊以自慰。其实,变化与发展,是一切事物最本质的特性。一个人在确定目标时,也必须考虑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意识地去认识、预期、把握这种变化的趋势,以便及时、主动地对目标和个人行为做出必要的调整,顺应变化,避免目标设定出现失误。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只小兔子迷了路,意外地从冰面上由河的北岸走到河的南岸,并带着南岸没有的食物,平安返回。于是,小兔子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说不定明天还还可以从冰上行走,我可不愿放过这样的机会。”就这样,小兔子一直抱着侥幸的心态,也一直侥幸地从冰上行走。一直待到春暖花开,河面上的冰开始融化,不再那么坚固了。有一天晚上,小兔子还与往常一样往冰面上走去,结果不慎陷入冰河,丢了性命。当你发现前面有一个目标正中心意,而且有坦途相通,你也许会上“小兔子”那样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于是喜不自禁地立即出发。但是,你是否有把握而没有看错,也许那个目标只是一个假象;你是否敢肯定那路途中没有陷阱,也许那坦途只是一层伪装!因此,若是由于年轻人的单纯与天真有其可爱的一面,不必受到责备;但是轻信与草率却会百分之百地让你品尝侥幸的苦果,因此不可原谅。
  其实,怀疑与审慎是两种非常可贵的理智心态,并且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培养。所以,聪明的你一定不要凭着自己年轻、有充足的时间从失败中证明错误,而不要求自己尽可能地优化思维。如果任凭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于有缺陷的状态,那么在一次失误之后还有可能在相似的情境下再次失误。等到你已经不再年轻的时候,还在为自己的思想幼稚、行为鲁莽犯错,那岂不是最悲哀的事情?所以,理智的你,请记住:凡事都要从最坏处着想,从最好处努力。客观地看待现实中的风险,认真地分析,在向目标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任何变故、干扰、打击、失误?以及现有方案的可靠程度如何、防范风险的能力又如何?等等。这些都是个人在总体目标初步选定之后、付诸行动之前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一旦分析到有值得担心或怀疑的地方,就必须设法查明或证实,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制定相应的对策。不要嫌这个过程麻烦,宁可有惊无险,也不要因小失大。要知道那些稳操胜券者,并不是占据有利条件最多的人,而是有充分的能力抵御各种可能的风险的人。
  015冷静客观,莫在风险面前失去理智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临收益的时候规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偏爱风险。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卡尼曼和行为学家特沃斯基就论证了这一些。他们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影响人们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揭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机制,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们来看两个问题:问题1:有两个方案供你选择,A方案是肯定能赢1000元,B方案则是50%的可能赢2000元,5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问题2:有两个方案供你选择,A方案是肯定损失1000元,B方案是50%的可能性损失2000元,50%可能性没有损失。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呢?对于问题1,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方案A,而对于问题2则相反,大部分人选择方案B。这说明人们在面临收益时倾向于规避风险,面临损失时则倾向于冒险。可是,聪明的你,如果运用数学知识理智地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你会发现它们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你可以假定自己现在先赢了2000元,那么肯定能够赢1000元,也就是从赢来的2000元钱中肯定损失1000元;而50%赢2000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损失钱;那么50%什么也拿不到,就相当于50%的可能性损失2000元。这时你会明白,不同的表述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参照点——是收益、还是损失,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在面临收益的时候规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偏爱风险,是因为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损失1元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1元钱的快乐。这恰好解释了人在冒险时表现出的行为的前后矛盾,即使同一个人,他既可以为了保护既得利益而谨慎行事,会为了保证利润而放弃成功的投资;同时,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竭力避免损失,抱着赢利的希望,抓住已经失败的投资不放。这就是人在风险面前的矛盾心理。所以,我们在面对无所不在的风险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理智的分析一下,既不要收益面前畏首畏尾,以至于坐失良机,也不要在损失面前破罐破摔,以至于无可挽回。
  016三十岁的你应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的,每一件事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你不站在高处,常常用低浅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事情,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很多事情,只要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便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其愁苦自怨,倒不如换个角度,变换一下心情。正面乐观的思想会给我们带来的积极的效果,负面悲观的思想带来消极的效果。换一种思维,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重复,有时会觉得路已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地的天地,再不可能有更大的成就,实际上,路的旁边还是有路的,只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认识太偏面了,所以最后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一头走到黑的心态,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林肯曾说,一个人只要想快乐,就可以得到快乐。悲观的看待事物只会更悲观,乐观的把悲观的事情往好的方面的想,那么看似悲观的也变的乐观。比强生意亏了,没什么大不了,人在商海行,有风有浪,,有赚就有赔,这才叫生意,吃一堑长一智嘛,明天依然等我们去闯;晚上被人抢包,“奉献”了几百元。虽然你很恼火,但是你再也不用为了那几百去担心小偷惦记了,何况只是金钱的损失,并没有身体受伤和生命危险;若失恋了,那就有重新回到光棍的行列,又有了更多的择友余地,而且让自己更加成熟。总之,生活有时候会有很多东西会给我们带来烦恼,也带来快乐与幸福,这时我们要做就是学会如何对付它们,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使我们透过事物的一个独特的角度,发现内在的东西。想想小时候,父母对我们严加管束,于是对父母也心生怨气。殊不知,正由于父母的这片苦心和管教,怕我们不学好,不成器,我们才没有走上邪路。朋友相处,出现矛盾,如果我们站在他的角度出发,也许很快、很容易就会消除彼此的隔阂和误会,增进彼此的了解,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但如果我们只局限于发生争执的问题上,矛盾恐怕只会越来越深。其实,生命里时常会有失去阳光的日子,就像种子被埋在土里一样,从发芽到出土前会面临诸多的艰难,但它知道阳光就在自己的头顶上,所以仍执着地向上生长。因此,面对许多的不如意,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但却可以改变自己心情,因为美丽的生活是需要用心去发现的。换个角度生活,选择积极,勇往直前,不拘泥于过去的是非得失,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迎接而来的将是一片灿烂和希望。
  有时距离成功的路咫尺之遥,但就是那关键的一步,使你始终无法跨越过去,这时就需要你舍得放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使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更明智。这时心里会更明白,放弃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浪费和缺少毅力,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往往会更容易得到更珍贵的东西。其实,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有时,在你眼中的好事,别人也许会认为是坏事;同样,有时,别人认为的好事,在你的眼中也许也是坏事。在你认为遭遇不幸的同时,换个角度去想想,也许会认为自己是很幸运的。
  017正视环境的限制,冷静分析成败原因
  人在世上生活,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中,也就是处在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之中。你可以调动、搬迁,脱离原先所处的环境,但变化之后,你仍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改善环境,但却不可能超脱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像我们每个人不可能超脱地球的引力一样,所以,对于你所处的环境不论好坏,首先要适应。
  其实,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其优劣不仅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生命,而且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态度。有个男人,可以说整天都是无恶不作,成了监狱里的常客。妻子由于无法忍受他的恶行,最终离开了他,并留给他一对双胞胎兄弟。双胞胎之一的哥哥,完全被父亲的品行影响了,他跟父亲一样有很重的毒瘾,并且以拐卖儿童为生,最后,由于犯了杀人罪而坐牢。但其弟弟却和父亲完全不一样,他有着一份正当的职业,通过自己清清白白的努力,开了一家公司,而且还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可爱的儿子。生活行为也很好,他从来不喝酒,更不会吸毒。面对这截然不同的两兄弟,记者进行了采访,想了解他们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没想到兄弟俩竟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有那样一个爹,我有什么办法?”
  同样的环境,造就出两个不同的人,这说明环境不是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一个人的态度。
  当现实生活受到限制的时候,首先要承认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和经济文化发展这些根本性的因素所构成的大环境,这人是无法超越的。不过,环境的两重性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决定了一条出路:环境的局限是可以突破的。虽然我们不能做环境、尤其是大环境不许可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环境影响,这时我们可以明智地选择接受,而不能抗拒或突破。通常,人与环境的关系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消极适应、不适应和积极适应:
  消极适应:是指对生活、工作环境不满意而又无可奈何。这种人往往满足于现状,能够听天由命,任其自然,一般不会引起情绪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自慰,有自己的一套处事经验。因此,这种适应类型的人似乎让人感到适应能力较强,但它却是消极保守的,不能积极采取对策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因而这种人对于环境的局限只能接受而不能突破,所皮也就难以有什么自我发展。
  不适应: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人,情绪往往不稳定,常常受压抑。当出现不公平事情,个人不得志或出现调动、迁居、失恋、丧失亲人等事件时,心中很难接受和适应这种现实。因此,若是这种适应危机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身心疾病或精神疾病,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非常不利。
  积极适应:积极适应是最佳的一种适应状态,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论是比较满意还是不满意,都能积极地生活和工作,并坚持走自己的路。此外,积极适应还包括改造性适应,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境不利时,他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刻苦奋斗,冷静地分析现实条件,突破环境与条件的局限,跳出失败的困惑,并创造有利的条件让自己有所发展和成就。
  018而立之年应保持稳健的处事作风,欲速则不达
  古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在砍柴之前,先把刀磨快了,这样看起来虽然耽误了工夫,但在砍的时候由于刀口锋利,所以效率高,反而节省了时间。《孙子兵法》中有“后发而先至”的说法,就是指的通过事先的调查研究,摸清路线,后敌人出发,却能够先于敌人到达目的地。一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解决方案,但最佳方案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我们不只是拿出方案,还要在诸多方案中对比选择,挑出一个最佳方案,便能让事情做起来事半功倍。
  有一个阿拉伯商人,用马拉着一车货物到到欧洲去卖,带去的货物不几天都卖完了。于是,他喜滋滋地给家人买了些礼物,便驾车往家赶。他归心似箭,日夜兼程,深更半夜才投店休息,店主在帮他把马牵出马棚时,发现马的左后蹄上的铁掌上少了一枚钉子,就提醒说一定要钉好马掌再走。但商人说:“再有六天就到家了,我可不想为一颗小钉耽误时间。”说完就赶车上路了。两天后,商人路过一个小镇,被一个钉马掌的伙计叫住:“哎呀,马掌快掉了,赶快过来,让我给它钉上吧,过了这个镇可不容易再找到钉马掌的了。”可商人却说:“再有四天我就到家了。我可不想为一个马掌耽误功夫。”说着马不停蹄的又走了。离开小镇没多远,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马掌掉了。商人想:“掉就掉了吧,我可没时间再返回小镇了。”走了一段路后,那匹马的左后腿开始一瘸一拐起来。有个牧马人对他说:“让马养好脚再走吧,否则马会走得更慢的。”可商人却说:“不必了。再有两天我就要到家了,马养伤多浪费时间呀。”说完驾车又走了。但到了夜里,那匹马倒下了。商人只得丢下马和车子,自己扛着东西走回家去。结果,马车走两天的路程他走了三四天,不但到家的时间反而更晚了,还失去了马车与帮自己拉货的马。
  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能按个人的意愿行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有时仅仅依靠“雷厉风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其复杂的状态,单凭直觉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有时候接触到的甚至是假象,因而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与准确,要不断地思考,再对照实际做出正确的决策,以确保行动万无一失。这就是“谋定而后动”的积极心态,这个心态还标志着一种理性和成熟,比如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要静下心来想一想,采取稳健的处事作风,风险便会减少很多。
  稳健行事与积极进取似乎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没有稳健的积极就是轻率,没有积极的稳健就是怯懦,所以,最好我们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心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催促赶快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急,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殊不知,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好,或路子没走对,反而会耽误时间。因此,在我们无法十分清楚地判断出决策行为利弊的情况下,要积极准备替代方案,以及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要冷静地思考,慎重地决策,全面地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耐心地处理,尽量避免一些偏差,提高办事的效率。如果条件暂时不成熟,一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二是耐心等待时机,三是对不具备可能性的事就改换目标或路径。
  019理智处置愤怒情绪,平衡情绪化心态
  心理学家认为,愤怒像一种心理上的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其危害绝不在生理病毒之下。英国著名作家培根曾经这样说过:“愤怒,就像是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如果你不注意培养自己忍耐、心平气和的性情,一旦遇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就会把你最好的人缘全都炸毁。可见,愤怒对人的身心有百害而无一利,是生活中的一个误区,必须尽早告别。
  众所周知的马可利总统,可是个脾气大得不得了的人,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小事情,往往也会大发脾气,扯发、捶胸、顿足、狂叫,甚至还会摔东西。可是,你也许不相信,他却是个善于操纵脾气的人,任何人都很难能激怒他。有一回,他委任一个人出任税务局长,遭到议员们群起反对。这些议员们还组成一个小集团,当面质问他凭借什么理由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且其中有一个脾气很大的家伙,他一见到马可利总统的面,不由分说地破口大骂,而且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了。这么一搞,其他的政敌以为一定会使得马可利暴跳如雷,有一场好戏可看了!但是,出乎意料,马可利总统却微笑地默然不语,任凭那位议员大发脾气。看到总统这般和颜悦色,那位议员发脾气的议员反而觉得难为情起来,觉得自己身为议员实在也太失礼仪了。等他发完脾气之后,马可利便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委任某人为税务局长”的理由,那位议员竟然奇迹似的不断地点头称是,认为总统的决定完全正确。
  可以说马可利总统是非常理智的,他利用了那议员的愤怒情绪和自己的冷静,把他征服了,是一个大政治家风度,所以我们要学马可利总统:别人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来嘲笑我们的时候,装作没有听到;别人发怒的时候,保持冷静;别人用狡猾的手段来激怒我们的时候,如同置身事外,对于这些卑劣的手段,毫无感觉。如此适时的“忍气吞声”,便会产生巧妙无穷的效果。
  在不愉快的状态下,人往往很容易发火,产生愤怒情绪,从轻微的烦躁不安到严重的咆哮发怒,乱摔东西,甚至丧失理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惰性反应,变成一种侵袭人际关系的“癌症”。不善于“制怒”的人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冲动,不考虑时间、场合、对象,胡乱地发泄愤怒而给自己惹来不少麻烦,轻则得罪同事、家人,重则导致丢饭碗、离婚等不良后果,这样的人耐受愤怒情绪的能力很差,倾向于以“见诸行动”的方式来暂时缓解内心的压力,可是这样的“见诸行动”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它常常会导致更加困难的处境,招致对手的报复反击。
  据统计,情绪低落、容易生气的人患癌症和神经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心理学家认为,愤怒情绪是思维的结果。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越想越气,与其生气,不如把它抛在脑后,确立了这种自我意识,就能逐步实现控制愤怒,明白了愤怒的危害,就是要学会自我控制:
  写“愤怒日记”:爱发脾气的人,平时可以强制自己写“愤怒日记”,真实地记下发怒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记录,就会发现这一行为本身犹如警钟长鸣,它将促使自己少动怒,最后不动怒。
  推迟动怒时间:每当动怒之时,你可以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如果碰到某一具体情况总是动怒,那么就让自己先克制15秒钟,然后照常发火,下一次克制30秒钟,以后不断延长间隔时间。这样,一旦意识到可以推迟动怒,你便学会了自我控制,推迟也就意味着控制。经过多次练习,会最终完全消除愤怒。有研究发现,最初的10秒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熬过了这10秒钟,愤怒便会逐渐消失。
  培养忍耐力:控制自己动怒,平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忍耐力,锻炼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当自己认识到愤怒不是人的唯一本性时,便不会再理会别人的言行,大胆地选择精神愉快,而不是愤怒。所谓“气大伤身”,发怒就像“双刃剑”,既伤别人也会伤及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在制怒上也非常合适。
   
第三章 用乐观的心态度过三十岁的分水岭,你会比别人活的更幸福(1)
更新时间 17:22:27& 字数:7899
 三十岁是人生一道分水岭,仿佛在人生的跑道上踏上一条新的起跑线,一个人的一生初见倪端但有未定格,还充满悬念,还可以尽情挥洒!然而,面对现实中的很多东西,三十岁的人已没有二十多岁时的豪气干劲,也没有四十岁的人那种处世的圆熟与老到。这时,青春即将过期,而事业未成,更多的时候是焦虑、恐慌与无奈……
  一般来说,三十岁左右的人,事业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爱情也不期而至;排在后面的还有婚姻。于是,成家与立业仿佛密不可分,又仿佛矛盾丛生……。这时,拥有乐观的心态是你成为立业的关键,它能帮你积极地肯定自我,紧紧地抓住现在。让昨天的不快和失落化为云烟,留下经验教训做你今天快乐的基石。豁达的心境能使你将明日的忧心忡忡拒之门外,只让美好的向往为今日的快乐增添色彩。人只有在快乐中才会有完整的自我,拥有乐观才能有幸福的将来。
  020为什么三十岁的现代人容易失去自我
  威廉.莎士比亚曾经感叹说:“世界是个大舞台,世间的男男女女无非演员而已。他们要么粉墨登场抑或悄然而去,每个人终其一生竟可以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说的没错,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角色规则的训练和教育的,在一生中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如孩子的角色、学生的角色、男女的角色、职工和领导的角色,等等。也正是这些角色,才使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以适当的行为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如果人们能够真正相信他们的角色,认为应当完善地扮演,那么一个人的行为就是真实的,他的自我和角色就是统一的。但是,当一个人不相信和不认为应当扮演某个角色,只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扮演某个角色时,那么,期内心就会产生自我和角色分裂,这时往往会迷失自己,或失去自我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楚国人从猎人那里买了一批动物皮毛。夜里,他把野猪皮披在身上,一出门正好撞见前来偷鸡的狐狸。狐狸一见吓得大叫一声,晕倒在地上束手就擒。便楚国人却以为狐狸是被自己吓死的。过了几天,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野猪,窜到附近的地里糟蹋庄稼。于是,楚人又披上一张老虎皮,埋伏在草丛之中,同时派人手执利刃守候在大路上。野猪在草丛中看到了披着虎皮的楚人,急忙折身往大路上奔去,结果就被守候在大路上的人抓获了。对此,楚人兴奋异常,以为天下所有野兽都怕自己。于是,这天他又披了一张狐狸皮到旷野去,与一只老虎迎头相遇。楚人见老虎见了他不逃,就大声地呵斥起来。那老虎听见狐狸会说人话,也着实吓了一跳,便没有发作,但后来发现它只是站在那里怒气冲冲地喊叫,却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就大吼一声猛扑上去,把楚人给吃掉了。这位可怜的楚人,所犯的致命错误就是角色错位,他以前几两次野兽是害怕他,而是怕他所扮演的角色,以至迷失了真的自我,在老虎面前发威,不料成了虎口之食。
  我们知道,演员在戏中扮演的都是戏中人物,只有回到后台,脱下戏服,卸下妆彩,才能回归真正的自我,才是真正没有被异化的一个角色,一个真实的自我。心理学家津巴多设计了一个“监狱实验”,参加者的多是些志愿者,他让他们中的一半扮演“看守”,另一半扮演“犯人”。所有的参与者仅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全进入了角色,“看守”变得十分粗鲁,还主动想出许多酷刑和体罚方法;而“犯人”则垮了下来,变得无动于衷或甘愿受惩罚,还有的几个开始了积极的反抗,结果“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也产生了混淆”,于是实验不得不提前终止。令不意想不到的是,所有参与者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可以说,现代人需要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也就很容易失去自我,并且很多时候角色的扮演恰恰是违心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和角色矛盾,避免自我的迷失呢?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后台”,明白自己后台角色与前台角色的不同,并重视后台角色的意义,才能确保自己的本色不变。其实,人生需要“后台”作为心灵的休息地,这个角色可以不必有出息,也可以不必有形象,还可以暴露弱点,因为它是心灵的解放所。有此“后台”,人才可以在休息之后,重拾勇气,走到前台去扮演好需要扮演的角色。
  021乐观比悲观好,笑声带来积极的心态
  我们知道挫折能令人感到沮丧,可是有些人很快便重新振作,而有些人则从此却心灰意冷,甚至变得抑郁无助。这就是乐观与悲观的区别。发展心理学家发现,悲观的小孩子觉得受挫是因为自己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差,而乐观的小孩子则认为受挫是因为一些外在、不稳定或特殊因素造成;乐观的小孩子抑郁程度会随时间下降,而悲观的小孩子抑郁程度则会随时间上升。更重要的是,乐观的态度可以可靠地预测抑郁程度的变化。
  笑是人类特有的表情,笑声中,一切都显露本色。你笑邪恶,它们远你而去;你笑善良,它们发扬光大;你笑自己的失败,它们将化为梦的云彩;你笑自己的成功,它们回复本来面目;要用你的笑容感染别人,虽然你的目的自私,但这确是成功之道,因为皱起眉头会让别人弃你而去。因此,笑声可以带来积极乐观的心态。
  你也许听说过,位于巴黎繁华的市中心的科尼克亚购物中心,以出售上等的法国葡萄酒而享誉海内外。当时,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这家装饰一新的大商场马上就要重新营业了。但是,让购物中心经理犯难的是,导购小姐工作服的款式还没有定下来。虽然有几家服装公司送来了样品,并且都设计得简洁美观而富有特色,但他还是感觉到缺了点什么,为此他不得不打电话向他的老朋友——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丹诺.布鲁尔征求意见,这位年过八旬的老时装设计师听明白朋友的意思之后,说:“其实穿什么衣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带微笑。”没错,一个面带微笑的人比任何鲜明的服饰都更绚丽。现在,科尼克亚已发展成为巴黎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同时它也是巴黎为数不多的几家没有统一员工制服的购物中心。在这里你可看到穿芭蕾舞裙的导购小组,也可以看到蹬溜冰鞋的售货员,然而她们的服务和微笑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的。
  更有趣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还可以预测国家领导人,在民主选举中能否获胜。据心理学家塞格兰,分析了22次美国总统竞选时,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接受提名参选时的演讲词。他发现如果候选人的演讲内容比对手悲观,这位参选人在参选期间拉票时就比对手松懈,而落选的机会亦高达82%。由此可见,无论对身心健康还是事业成就来说,乐观的心态都比悲观心态要好。“笑是百药之长”,如果消极情绪能引起体内的消极化学反应的话,那么,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引起积极的化学反应。爱、希望、信仰、笑、信赖、对生的渴望等等,则具有医疗价值。
  世上种种到头来都会成为过去。昔日修建金字塔的人早已作古,埋在冰冷的石头下面,而金字塔有朝一日,也会埋在沙土下面。只有快乐的微笑能够永远不朽,它的价值是千百万,但却不要花费一分钱。因此,乐观的你,请记住苏格兰诗人威廉.夏普的诗句吧:
  如果一种方式无法使你快乐,那么,试试看另外一种
  快乐这种事没有深奥的哲理,只要健康幽默的人都能拥有
  许多人追求幸福之不可得,就像个粗心大意的人
  不停地找着戴在头上的帽子
  022学会淡然恬静,让自己从容地面对生活
  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萨特,在他的话剧《苍蝇》中借众神之神宙斯之口说:“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类是自由的。”在自然之“我”与精神之“我”这对关系中,应该强调后者:物质生活清贫,精神生活却应富有。不管外界有多少有形无形的枷锁,精神意志却是自由的。主观的追求能从根本上决定一生的命运。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整天考虑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必然活得累。而追求淡然恬静的人,自然是荣辱毁誉无牵挂,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人。
  过去有一户穷铁匠,生活虽富裕,但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开心。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个大富翁,家有良田万顷,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富翁的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快乐的歌声,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便拿出家里所有的金条,从墙头上扔过去。第二天,铁匠夫妻打扫院子时发现从天而降的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妻子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丈夫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妻子又建议说:“那就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丈夫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叫贼偷去。”正如富翁所言,从此这对穷夫妻再也吃饭不香,觉睡不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俩的欢笑和歌声了。这时,富翁对老婆说:“你看,他们不再说笑,不再唱歌了吧。”而富翁却因为家里再也没有了金条,不用再担心被盗,心情竟然变得轻松起来,他们夫妻倒能每天都有好心情唱歌了。
  卢梭说:“在所有的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于放弃自己的义务。”其实,人的自我精神的自由而非行为的不自由。正是出于义务和责任需要,精神的自由虽受客观制约,但它相对行为自由拥有更大的天地,更辽阔遥远的时空。
  其实,淡然恬静的生活,就蕴藏在自由的心态中。这种自由不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而是精神不受“自我”之外任何因素的控制。自由就是顺心尽兴。做人心性不可太盛,不贪心也不亏心;顺和而不违心,不同流合污。人要生存,要生活,就要有一定的物质保证,以满足起码的生存需求。适当的物质追求也是天经地义的,即使功名利禄,只要是付出所得,似乎也应受之无愧。但是,如果对于这些名利的需求,变成无止境的追求,并以此作为人格追求,价值追求,那么,必然会失去积极的心态和平静的生活。
  023让自己学会适应现实,也许问题会更容易解决
  歌曲之王舒伯特曾经说过:“只有那些能安详忍受命运之否泰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是的,当我们处于无可改变的不如意境遇的时候,只有勇敢面对,并且从容地由不如意中去发掘新的道路,才是求得快乐宁静的最好办法。
  有个人,从农村搭乘一辆货车回城里,车到中途,却忽然抛锚,那时正值夏天,午后的天气火辣辣的,闷热难当。在赤日炎炎的公路上无法前进,真是让人万分着急。可是,他看到当时的情形,就知道急也没有用处,反正得慢慢等车子修复才可以走。于是,他就独自步行到附近的一条河里游泳去了。这条河边清静凉爽,风景宜人,在河水中畅游之后,暑气全消。等他游泳兴尽回来,车子也已修好待发。之后,他逢人便说:“真是一次最愉快的旅行!”
  看了这件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换了自己,在这种情形之下,可能只好站在烈日之下,一面抱怨,一面着急吧,那么,这也一定是一次最痛苦、最烦恼的旅行。
  人一生所处的环境和遭遇,常有不如意的时候,问题在一个人怎样面对拂逆和不顺,在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还不如因势利导,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在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才不会走极端。
  适应,其实是一种接受。由于我们老爱依恋昔日的安逸,怀念过去的清静,当客观现实发生变化时,我们却不愿意直面这种现实,接受这种变化。不愿接受,其实就是不愿失去曾经拥有的。然而,生活由不得你,时光由不得你,因此我们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接受生活中种种不愿接受的变化。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认同,情感上容纳;接受,就是走出“怀旧”情结。所以,我们只有及早消除负面情绪,勇于面向未来,才能重振旗鼓,才能重新上路。
  适应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生活中,有好多人常常面对各种变化畏缩胆怯,不愿意去适应,去接受,于是他们或在厄运面前一蹶不振,使人生蒙上了阴影,或在机遇面前错过了大好良机。其实,他们应该明白,适应是人生别无选择的课题,是必须接受的现实,与其被动地适应,不如主动地适应。因此,能否懂得“适应”和是否善于“适应”,正是检验人们的才智、勇气的试金石,只有那些懂得和善于“适应”者,其人生才能臻于圆满。所以,随遇而安,要求我们暂时顺应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为了以后尝试用新的办法,去解决新的问题。能够忍受一时的痛苦,才能有最终的快乐。
  024让自己用豁达的心态对待已经造成的损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承认既定事实,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这是应对任何不幸后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聪明的人应该豁达地对待已以造成的损失。比如说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你该怎么办呢?如果这时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越挣扎,就被它咬得越紧。那么,在这危机之刻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一旦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这只脚,当你发现自己的行动背离了既定的方向,必须立即停止,不要延误,更不要心存侥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把手伸进鳄鱼嘴里”,因为他们无法放弃已经失去价值的事物。这是由于他们大多不了解经济学中“沉没成本”的概念。沉没成本是指因为交易不成而无法得到收益的成本,如果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通往渑池的路很窄,有一辆载满瓦瓮的车由于陷进了泥坑,堵塞了交通。此时,正值天寒,冰封路滑,进退不得,拖延到黄昏。后面积聚数千车辆人众,但是都无可奈何。这时,一位叫刘颇的商人从队伍的后面扬鞭而至,看到瓦瓮的主人仍然在做着近乎无谓的努力,企图拉出在泥坑里越陷越深的车。刘颇上前询问车的主人:“你车上载的瓦瓮一共值多少钱?”主人回答说:“七八千。”刘颇听后,便马上吩咐从人取来银两,付给瓦瓮的主人,然后命人把瓦瓮全部推到山崖下面。就这样,车辆空载以后马上便可以前进了,道路也就立刻畅通起来。
  假如一件事情从一开始就错了,却还一味的听任损失继续是不可原谅的,如果是因为缺乏经济学的知识,也还说得过去。但如果在了解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却因为不愿面对损失而饮鸩止渴,多半是一些心态不成熟之人的表现。
  有很多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件事,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并不值得,或者会付出比预想多得多的代价,或者有更好的选择,但此时沉没成本已经很大。思前想后,只能将错就错地走下去,从而带来更大的损失,这便是更不可理喻的行为。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你花了十块钱买了一张电影票,准备去电影院看电影,不想临出门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你该怎么办?如果执意要去看这场电影,不仅要来回打车,增加额外的支出,而且还可能面临着被大雨淋透、发烧感冒的风险,这样还要发生吃药打针的成本费用。因此,这时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将买电影票的钱列入沉没成本,放弃去看这场电影,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值。
  也许,在一张电影票的问题上,很多人可以清醒地进行选择,但在其他更加复杂的事情上,却容易在沉没成本的误区里泥足深陷,这便是明智的失误。实际上,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能够真正地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之处。我们虽然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应该知道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025战胜虚荣的心态,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人皆有自尊,但是扭曲的自尊就是虚荣。这是一种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心态,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关。如果个体的需要超过了自己的担负能力,就会设法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尊的满足。在虚荣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往往不顾现实条件,最后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有个在曾经叱咤风云的商人,因为一次生意的决策失误而负债累累。但他却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败,从而贬低他,所以尽力使自己保持原来的排场。于是,他还是穿名牌,戴金表。为了能够东山再起,还常常请朋友到家里吃饭,以便搞好关系,借些钱来周转眼下的窘境。为了不让朋友怀疑,他租用了豪华轿车去一个个地接朋友,并请了临时工来冒充佣人。朋友到齐后,他端上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打开了柜中最后一瓶美酒。酒足饭饱之后,所有的朋友都对商人着力的夸奖一番,说他大方、待人热情,然后告辞离去,谁也没有提出要帮他的忙。因为在朋友的心里,商人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并不需要任何帮助。然而,酒散人离之后,他只能慢慢回味朋友们的夸奖,而不知道明天的早饭在哪里。
  这位商人的自尊就是扭曲的,因而虚荣者的内心其实是空虚的,他们表面的虚荣与内心的空虚总是不断地斗争。没有满足虚荣心之前,因为自己的现状不如他人而痛苦,但满足虚荣心之后,又唯恐自己真相败露而受折磨。因此,虚荣者的心灵总会是痛苦的,完全不会有幸福可言。不过,虚荣的心态并不是不可以克服。克服虚荣,首先应该提高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分清自尊和虚荣的界限,以诚实、正直的心态却做人,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而丧失人格。只有做到自尊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人格。
  虚荣的心态,首先表现为逞强好胜。事实上,我们没必要为了面子而让别人觉得自己显得处处比别人强,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每个人都有缺陷,不要试图每一样优势都在人上。
  做人没有必要横向地去跟他人比较,这样会促使虚荣越发强烈,如果一定要比就跟自己的过去比,看看各方面有没有进步。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正确看待他人的优越条件,不要影响自己的进步,而应该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自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聪明的人,敢于承认不如人,也敢于对自己不会做的事说不,所以他们自然能赢得一份适意的人生。
  曾有个名叫欧哈瑞的卡车推销员,工作中酷爱与顾客争论。客户挑剔他的车子,他就会涨红脸大声强辩,这样他虽然赢得不少辩论,但对他自己的工作却毫无用处,而且有着负面作用,因为这样使他一辆卡车也推销不出去。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就从各个方面反省自己,克制自己,避免跟客户发生口角。不久,欧哈瑞已经成为怀特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这时他深有感悟地说说:“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特卡车?不,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怀特的卡车送给我都不要。’我会说:‘老兄,何赛的卡车确实好,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这样他就没有争论的余地,当我们不再谈何赛的车子后,他便开始关注怀特卡车了。”是的,一味的逞强好胜,对事情的发展起不了任何作用,只能产生负面效应。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都潜藏着爱面子的消极心态,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因为怕丢面子而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百般掩饰,就不知在自己极力回避错误的同时,面子也就遗失殆尽了。
  “打肿脸充胖子”,这是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旧有许多人保持着“胖子”的心理,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是在尽力维护所谓的“面子”。因为,在传统伦理观念中“面子”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中国社会对人的约束主要就是廉耻和脸面,因此就一切以“面子”为重。但是,养成死要面子的心态却不是件好事,要知道死守面子、唯面子为尊的价值观念和行事思想对我们做人行事有很大的束缚。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可以使虚荣心没有抬头机会。做人就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的美,而不是图虚名。其实,一个人追求真实,就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炫耀自己,就不会徒有虚名。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长处,又看到不足,时刻把实现理想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很多人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就是因为有自己的理想。
第三章 用乐观的心态度过三十岁的分水岭,你会比别人活的更幸福(1)
更新时间 17:22:31& 字数:5845
 026心存美好的期盼,乐观对待不幸的事件
  有人说:“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者,则常享丰筵。”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悲观的人常常感到日子苦涩难当,而乐观的人则感到生活快乐又美好。因此,不论是幸运或不幸的事,人们心中习惯性的想法往往占有决定性的影响地位。以前,有一位不幸的人。他每天总是在吃早餐时对家人说:“今天看来又是不愉快的一天。”虽然他的本意并非如此,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因为他的口中尽管这么如此念着,实际上在心中却也期待着会有好运来临。然而,事实上一切情况却都糟透了,虽然这种情况发生实在让人感到惊讶,不过,心中若常常预存不幸的想法,事情都将变成不利的情况。因此,在每一天的开始,就心存美好的期盼,只有这样,许多事物才将可能有美好的发展。
  某天清晨,在一列火车的卧车中,有几个男士正挤在洗手间里刮胡子。经过了一夜疲困的旅途,隔日清晨通常会有不少人在这个狭窄的地方作一番洗漱,此时的人们多半神情漠然,彼此谁也不愿意交谈。这时,有一个面带微笑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却没有人理会他的招呼。之后,他开始刮胡子,还自若地哼起歌来,神情显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嵌合体 一个人身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