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哪里有年兽出自哪里

“年兽”到底是个什么兽
日 09:41:20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赵鲁
  年兽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叫“年”。“年兽”一年四季都在深山(一说深海)之中,每逢新旧岁之交,动物冬眠,缺乏食物,“年兽”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年“年兽”出来为非作歹,却依次被红衣服、火光、燃烧竹子的“噼啪”声吓跑,于是人们知道了“年兽”的弱点,怕红色、怕火光、怕声音。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放鞭炮、贴红联、挂红灯,“年兽”就再也没有出现。人们庆幸赶走“年兽”,于是敲锣打鼓,互相庆贺,这便是“过年”的由来。
  问:类似的传说大同小异,但是这些传说从何而来?倘若自古有之,在哪些典籍文献上有记载?
  答:实际上“年兽”一说并不存在于古代典籍,出处来源已难以考证,据推测直到近代才出现在民间故事及各种媒体中,并广泛流传。
  《尔雅·释天》记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说明“年”字是从周朝开始的。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年”字甲骨文“上禾下人”,取禾谷成熟、人负禾之义,就是说的五谷成熟。在有关“年”的典籍记载中,“年”的义项也多为“丰收”“成熟”,与鬼怪猛兽并不相关。
  如《说文·禾部》:“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年。”这里的“年”有丰收的意思。又如《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至今“年成”等词语还保留着这个含义。由此进一步衍生出谷物成熟的周期,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那个“年”。
  这些记载都与动物无关,更不见以“年兽”为关键字的相关的记载。
  至于年兽怕声音、怕火光的弱点可能源自于放鞭炮驱逐山臊(山魈)。南北朝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神异经》又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着火中,烞熚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
  这是放鞭炮驱逐山魈的说法。山魈的记载始见于《山海经》,韦昭注:“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也。或言独足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
  在现代语境下,山魈已经用来特指一种原产自非洲的大型灵长类动物(学名:Mandrillus sphinx),中文别名“鬼狒狒”。不过,自古以来山魈跟中华文明产生交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种非洲猴子狰狞的外貌,动物学家才将“山魈”这一有着传说色彩的名字赋予了它。
  由于找不到确切文献记载,因此推论年兽有可能只是现代中国文化作者结合除夕放鞭炮驱邪的风俗望文生义编造出的一个所谓上古传说;另一种可能为:这些神话是某地的乡土传说,所以在正式的古代文献找不到,不过之后被文人的生花妙笔所传播。但这些推论远不是定论,还是有可能被未来新出现的资料或观点所修正甚至否定。
( 网站编辑:崔伟 )十二年兽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被称为“十二年兽”。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应用在历法上,也即常说的:、、、、、、、、、、、。十二年兽与相配,用来记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如子年生的人属鼠,丑年生的人属牛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十二年兽文化起源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中所载“建造以命岁”,“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他在《》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他在《·释支干》中讲“ 十二肖像于、、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居民模仿巴比伦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十二年兽历史记载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为最早。《诗经··》里有 :“吉日,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前后,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名著。《论衡·》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个问题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做出了种种解释。
十二年兽学者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等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仪式中的主角是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时代已娴熟自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巳”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我们一直所说的“年兽”,其实是位来自非洲的朋友
说起“过年”这事儿,估计朋友们都听过“年兽”的传说,可你知道这传说源自何时吗?又是出自于哪一部典籍文献呢?其实呀,古代的典籍中并没有这种名为“年兽”的怪物,“年”的甲骨文是“上禾下人”,是禾谷成熟、人负禾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五谷成熟。
比如《谷梁传·桓公三年》中就有“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这样的记载,现如今,“年成”等一些词语都还保留着这个意思,后来由它进一步衍生出谷物成熟的周期,也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那个“年”。再比如《尔雅·释天》中所说的“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里的“岁”指得是木星(岁星),“祀”指得是祭祀的周期,而“年”则就是温带地区谷物一熟。
而反观年兽,则毫无任何文献记载的支持。更加诡异的是,另外一个故事特征和其完全如出一辙的“夕兽”,也同样没有文献的支持。如果你去搜“夕”的来源,你就会发现它和“年”一样,也都是每逢过年就出来伤人,于是大家就用红色的东西以及鞭炮来驱赶它,甚至还说“除夕”其实就是为了“除掉夕兽”。所以如此看来的话,这年兽和夕兽一样,恐怕都是人们新近才杜撰出来的。
那么说到杜撰的话,肯定得有一个原型,总不可能凭空就出现吧?就算没有以“年”或者以“夕”为名字的怪兽,但民间传统会不会是在驱赶什么其他的东西呢?比如说某种野生动物?
那么会有野生动物专挑冬季来骚扰人类吗?答案是很能有的,因为冬季食物匮乏,有些动物很可能会离开它正常的栖息地,从而跑到人类的地盘来找寻食物。当然了,这里我们首先要把那些到冬天就迁徙的、不越冬的以及冬眠的排除开来,所以这样一来的话,那些候鸟、昆虫、两栖类、爬行类、狗熊等等肯定就不是被驱赶的动物了。
我们再来看,它害怕红色。说到这红色,大家脑海中第一印象是啥动物?是不是西班牙斗牛中的牛?其实斗牛士用红布来挑衅斗牛,只是给观众看的。牛对于红色其实并不比别的颜色敏感,这主要是因为二元视觉主要是集中在黄色和蓝色区域,它完全无法看到我们所理解的红色。那么这样一来的话,被驱赶的这种动物很有可能是三色视力。
另外它还会被响声所吓跑,这又说明至少它的听力不会太差,所以很多无脊椎动物又被排除掉了。
最后,如果它真的能对人类造成威胁的话,那也应该是在山林中,因为如果是在平原的话,早就被扩张农田的人类围剿光了;此外体型应该也不算太小,因为如果是老鼠这样的小型害兽,一般都是直接扑杀,而不是进行驱赶。
通过以上这么一分析,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就只有一种动物了,那就是灵长类动物。准确的来说,是古代中国各地山间的野生猴类以及猿类,前者主要以猕猴为主,后者主要就是长臂猿,虽说现如今它们的身影在山林中不多见,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诸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在古代文献中有一个共同的泛指名字,山魈。
唐朝戴孚的《广异记·斑子》有过这样的记载:“山魈者,岭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者好施脂粉,於大树中做窠。《永嘉记》:“安国县有山鬼,形如人而一脚,仅长一尺许,好盗伐木人盐。”,这其中的“独足”和“反踵”可能反映了灵长类像人但肢体比例又不协调的特征,“好施脂粉”则可能指的是猕猴粉红色的面部,至于“长一尺许”和今天猕猴的体型相差不多,这一系列的特征都表明山魈的原型确实是灵长类动物。
至于说它会危害人类,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如鸠,青色,亦曰治乌。巢大如五斗器,饰以土垩,赤白相见,状如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烧人庐舍,俗言山魈。”,章炳麟在《噀伧文》中说得更是干脆:“毋作山魈,鼠窃狗偷。”
至于它和爆竹的关系,南朝梁代宗懔的 《荆楚岁时记》则是给出了更为明确的记录,“(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刘禹锡 的《畲田行》里也说:“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不过现代的山魈已经用来特指Mandrillus sphinx,这是一种原产自非洲的大型灵长类动物,肯定跟我们这里说的不是一回事儿。当时在给它们命名的时候,一是由于它们狰狞的外貌,二是由于这些动物学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素养,所以它们才会有“山魈”这个如此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就这样,我们每年贴春联,放鞭炮所要驱赶的年兽,实际上是这样一位非洲朋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国之经典 名家点校 装帧精美 版本科学 装订结实 不易开裂
精美盒装 收纳方便 保护图书 文白对照 原文精校 译文精准 通俗易懂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兽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