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152手推车加农炮 炮弹一生能打几发炮弹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加农炮是指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常用于前敌部队的攻坚战中。、、高射炮、航空炮、和也属加农炮类型。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16世纪时,欧洲人称之为加农炮。其名来自拉丁文Canna,意为&管子&。
研制时间 14世纪
拉丁文 Canna
类 反坦克炮、坦克炮等
加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对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多用直接瞄淮射击;对远距离目标,则用间接瞄准射击。主要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等部件组成。主要特点是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远(如152—155毫米加农炮的最大射程可达22—35公里)。按其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内)、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和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和结构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运载式(安装在坦克、飞机、舰艇上)四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使用弹种有杀伤榴弹、爆破榴弹、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碎甲弹、燃烧弹等。它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20世纪 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身管长、弹道低伸的火炮。海岸炮、坦克炮、反坦克炮和航空机关炮都具有加农炮弹道低伸的特性。20世纪70年代,有些国家新研制的榴弹炮也具有弹道低伸的特性,射程增大到能遂行同口径加农炮的射击任务。这些国家没有再研制新型加农炮。有的还用新研制的榴弹炮更换已装备的加农炮。加农炮原文由拉丁文Canna的音译而来,原文即管子的意思,英文叫Cannon(也是音译),也是“空心圆筒”的意思。在火药的发明之后,加农炮的发展引起了攻城战的重大变革。加农炮是由一位德国僧侣于公元第14世纪发明的,早期的加农炮利用火药发射石块或铁球。加农炮迫使大部分的防御工事要重新设计,因为围绕大部分城市的直立高墙很容易被直接射击的方式破坏。这就是君士坦丁堡城墙的命运,一千多年以来它们已对抗过无数次的攻城战。加农炮很快地在战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拿破仑时代,法国士兵对加农炮的保养最好,因此常常能在战斗中占得先机。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
现代战争运用
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世纪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加农炮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装载到坦克、飞机、舰艇上载运式4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之类。加农炮炮管长度一般为40~70倍口径,所以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例如,美国175 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却只有29公里。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加农炮是一种更先进的火炮部队,能够炮轰邻近方格上的敌人部队,削弱它的实力。加农炮没有任何的近距离攻击或防御力,所以一定要派兵守护。此外,加农炮所使用的车轮也使其无法进入高山或丛林中,除非这些地形上具有道路。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铁以及硝才能生产加农炮。榴弹炮:身管较短、弹道较弯曲的火炮。榴弹炮的初速较小;射角较大,弹丸的落角也大,杀伤和爆破效果好采用多级变装药,能获得不同的初速,便于在较大纵深内实施火力机动。它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主要用于歼灭、压制暴露的和隐蔽的(遮蔽物后面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工程设施、桥梁、交通枢纽等,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展到炮身长为口径的30~44倍,初速达827米/秒,最大射角达75°,发射制式榴弹,最大射程达24500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最大射程达3万米。由于榴弹炮的性能有了显著提高,能遂行同口径加农炮的任务,因而有些国家已用榴弹炮代替加农炮
现代加农炮
59-1式加农炮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是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型,1970年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目前我军的主力加农炮。该炮采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反后坐装置由上下配置改为在炮身上方左右配置;摇架由框式改为筒式;增加射击支承座盘,将多孔式炮口制退器改为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增加架尾滚轮;取消炮身推拉器和行军时的前车。该炮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杀爆燃榴弹、A型远程杀爆榴弹、B型远程杀爆榴弹、底部排气增程弹、反坦克子母弹、箭式榴霰弹、烟雾弹、照明弹。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中国炮兵的主力当家炮,装备炮兵师及以后各集团军属炮兵。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配用有杀爆燃弹(射程30公里),远程杀爆弹(32公里),底排增程弹(38公里),反坦克子母弹(25公里)等弹药。
美国M-2式加农炮
美国制造,也称M-2式加农炮。40年代初定型生产的155毫米牵引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装备部队,是美军战时最主要的远程重型火炮,用以装备军及集团军炮兵部队之加农炮营(约3-5个)。每营炮12门。战后装备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丹麦、希腊、意大利、日本、约旦、南朝鲜、巴基斯坦、土耳其、前南等国及中国台湾国民党军。本炮射程远、威力大,但重量太大、机动性差。履带车牵引。早已停产,为M-107式取代。加农炮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变装药号数少,适用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18世纪,欧洲的加农炮炮身长一般为口径的22~26 倍。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具有加农炮弹道特性的专用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80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到迅速发展。炮身长为口径的30~52倍,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达30000米。20世纪50~60年代,加农炮发展到炮身长为口径的40~61倍,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000米。
59式130毫米加农炮
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仿制成功59式130毫米加农炮。火炮采用单筒身管,装多孔式制退器;手动横楔式炮闩;变后坐制退机,液体气压式复进机,两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均为杆后坐形式;炮架由摇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组成,大架装有炮身推拉器,行军时,解脱反后坐装置,将炮身后拉,以缩短火炮行军长度;瞄准部分分为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组成,高低机为单齿弧外啮合式,平衡机为气压式,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周视瞄准镜、直接瞄准镜与照明具组成。全重8.5吨,炮班8人,六轮卡车牵引,射速 6-8发/分。最大射程27千米。此后结合了122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结构设计,使得59式的全重减轻了2.1吨,射速提高到8-10 发/分。命名为59-1式。该炮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表现出来的性能非常优越,火力猛、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参战官兵的赞誉。进入80年代,我军又为130毫米加农炮研制了底排弹、底凹弹、子母弹等多种新弹种,最大射程增加到38千米。
核子加农炮
概述《命令与征服:将军》(Command & Conquer : General)(台译:《终极动员令:将军》)与其资料片绝命时刻(Zero : Hour)(台译:绝命时刻)(又名:零点行动)中中国阵营(在绝命时刻中中国坦克将军除外)的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战术武器,可以发射中子弹头或核子弹头。价格及点数:普通中国将军与中国步兵将军需要1个将军点数与1星将军等级拥有生产能力;价格1600。普通中国将军,中国步兵将军与中国核武将军需要1个将军点数与1星将军使其在生产之初就成为老兵阶级。普通步兵将军,中国步兵将军与中国核武将军皆可从核弹发射井中以2500的价格得到中子弹头的升级。中国核武将军可以通过思想强化中心以2000的价格得到同位素稳定化的升级。作用及特点核子弹头:对敌方的建筑,载具和步兵造成核子爆炸与核子辐射的伤害,核子爆炸对于建筑,载具和步兵(无论有没有升级防护服)皆造成严重伤害;核子辐射对于没有升级防护服的步兵和轻型载具造成严重伤害中子弹头:对于敌方的载具以中子杀伤其中的驾驶员造成瘫痪性攻击;对于步兵和进驻了步兵的建筑(无论是市民建筑,针刺飞弹阵地,碉堡和防御碉堡,火力基地)造成直接杀伤。不留下辐射。对于建筑与载具不造成实质性伤害。同位素稳定化:使其在遭到攻击并摧毁时不渗透辐射与爆炸。
古代加农炮
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开始发展。14世纪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重型加农炮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称为射石炮的巨型炮。这种炮的炮管较短,最早是用青铜或铁浇踌而成,有时也用紫铜和制造。这种早期的射石巨型炮,口径600多毫米,由于它发射的石弹重达135公斤(300磅),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火药。火药常常塞满整个炮管,石弹则突出在炮管的外面,因此发射谈不上什么精确度,而且初速也极低。为了提高炮的效能,不得不将炮放到离城墙很近的地方,这样石弹才能轰击到目标。英法期间,战场几乎成了火炮的试验场。法军在战争期间,建立了常备炮兵部队和攻城炮队。
公元1450年左右,在欧洲铁弹开始取代了石弹,使炮弹的威力有所提高。根据记载,15世纪中叶之前已在第戎炼出了铸铁块,显然这是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不太成功的一项孤立的技术成果。都铎王朝初期,这种铸铁新技术传到了英国,从而为苏塞克斯的炼铁业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前,苏塞克斯的炼铁业一直在欧洲的枪炮制造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铸铁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而不是它的性能优于别的金属,无论黄铜或者是青铜,虽然价格昂贵,但质地坚韧,不易爆裂。整个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三种火炮:即长炮、加农炮(现代的原型)和。
16世纪前期,人N·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发射时射程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6中叶,欧洲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
17世纪西班牙制铸造青铜舰炮
17世纪,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瑞典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方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1697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了。
19世纪中叶前
在炮的制造上,除了海军重炮外,青铜炮和炮始终以优势压倒了铸铁炮。但是,青铜炮的炮管比较软,在多次发射圆形炮弹时,炮弹以不正圆的方式穿过炮管,容易使它变形,因此青铜不适宜制造重型炮。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帖子主题:59-1式130加农炮传奇 还参加过巴以冲突
共&6376&个阅读者&
军号:695890 工分:9949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59-1式130加农炮传奇 还参加过巴以冲突
文章提交者:杀倭灭日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据统计,二战期间,由火炮造成的伤亡超过战场全部伤亡的60%,火炮由此成为不折不扣的“头号杀手”,所以炮兵一向被人称为“战争之神”。在现代战争中,虽然空对地攻击能力不断强化,弹道导弹也已广泛使用,但火炮仍是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在中国陆军,炮兵是其中最大的兵种,火炮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使解放军对炮兵力量的建设从未停歇。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必须提及,那就是解放军空中力量相对薄弱,对地攻击能力不强,对陆军的火力支援有限,所以炮兵一直是解放军陆军最主要的火力支援和火力打击力量。仔细观察解放军现役炮兵队伍,有一款加农炮历经50多年的风云雄风依旧,并且在多场战争中扮演了出色的纵深打击能力,它就是59系列加农炮。急需“炮王”强化纵深打击能力解放军以步兵起家,最初的武器多为轻武器,火炮很少,更不要说是自行火炮了。1949年取得内战胜利时,解放军拥有的火炮数量仍然有限,而且口径小、性能差、型号杂,口径有20多个、型号70多种,来自9个国家,当时口径最大、性能最好的是美制Ml型155毫米榴弹炮,全军只有35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解放军决定大力发展炮兵武器。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大量进口火炮.到1953年底解放军半数火炮已改为苏制火炮。1955年底,中国进口和接收的苏制火炮达1,1万门。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火炮生产能力,并得到苏联“老大哥”的大力支持,在很短时间内便仿制出一系列大中口径的地面火炮,品种多为弹道弯曲的榴弹炮,而弹道平直、射程更远的加农炮则只有59式一款。在59式火炮的开发过程中,苏联一款名炮-M-46加农炮是主要设计蓝本。说到M-46,不能不提到当年纳粹德国克虏伯公司发展的K44加农炮。据俄罗斯《武器》杂志披露,在苏德战争末期,为克制如潮水般涌来的苏军坦克和重炮群,纳粹德军急切需要一种兼顾反坦克和野战双重功能的加农炮,克虏伯公司为此研制出了128毫米口径的K44加农炮,其采用54.8倍口径身管,全长达7.023米,战斗全重10.16吨,最大炮口初速达920米/秒,用于反坦克用途时可贯穿1 000米处23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板,而进行间接射击时发射28.3千克的高爆炮弹,最大射程达24千米。由于采用可360度旋转的炮架,炮架具有轮车结构,射击时车轮能从地面升起,再加上炮架装有四个驻锄,使得炮架在射击时极为稳定,这些优点深深影响了战后的苏联火炮设计师,并陆续运用到海军和陆军用加农炮的开发中。1947年开始,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今叶卡特琳堡)的苏联第9炮兵工厂全面量产M-46,配属给集团军所属炮兵师。该炮在1954年国际劳动节庆典上首次公开,用于取代过时的M-毫米火炮和100毫米BS-3野战/反坦克炮。上世纪50年代,包括苏、美在内的各大陆军强国均强调所谓“同级对等”原则,即要求己方不同编制部队所用火炮必须在打击能力上达到或超越对方同级火炮,这种意识是基于当时的战线都是有形的,双方前沿阵地之间的地带为缓冲带(或“非接触区”),缓冲带后面是一线,再后面还有二线乃至三线。就兵力部署而言,以师为基本单位作战的双方陆军在火炮配置上也必须考虑到不同战线上的作战纵深因素,“你配备的火炮要完成你的任务纵深的作战才算是合格的”。具体到“同级对等”原则的运用,苏军配备M-46加农炮的目的就是从集团军炮兵旅(编制48门)或方面军炮兵师(编制72门)所处的二线阵地直接打击敌方纵深区域的高价值目标,因此也更具威慑力。放眼中国,经历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的铁血考验,中国军队对大中口径火炮的需求可谓“饥渴难耐”,作为中国实力最强的地面武器生产厂,原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炮所的兵器工业部下属齐齐哈尔第127厂被确定为发展军属火炮的定点厂家,全面负责苏联相关造炮技术的转移与定型生产。1954年,该厂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率先拿出师属54式122毫米榴弹炮。该炮系苏联M-30式榴弹炮的翻版,主要满足一线部队的火力压制需求,在后来的1958年金门炮战以及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崭露头角。当然,解放军并不满足于54式榴弹炮的成功,他们需要一种堪与苏联红军媲美的军属远程火炮来强化纵深打击能力。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出于赢得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了对华军事技术援助的力度与广度,并主动提出对华转让包括M-46加农炮、AK-47突击步枪在内的苏军现役装备生产技术。对于130毫米加农炮,中国军队早就领教过它们的威力。从1950年开始,中国海军陆续从驻旅顺苏军手中接收了一批130毫米M-36式岸防加农炮,它们的构造与M-46加农炮有相通之处,弹道颇为低伸,便于在海岸射击,不被遮挡,另外岸炮不用考虑配装和减重等问题(可以用支架等),所以炮架可以造得比较笨重,能使射击非常稳定,打击精度也比较有保障。在1958年爆发的金门炮战中,解放军通过鹰厦铁路向厦门前线调来了原先用于保卫北京门户的主力130毫米岸防铁道炮团,它们成为封锁国民党军通过料罗湾、金门码头进行补给的利器,被前线官兵赞誉为“炮王”。正所谓“实战出真知”,解放军对陆军用130毫米炮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传奇兵器的诞生1958年,兵器工业部正式向齐齐哈尔第127厂下达试制130毫米加农炮的任务。据该厂总工程师周燕生回忆,从原来制造122毫米师属榴弹炮到现在生产口径加大8毫米的军属130毫米加农炮,绝非口径放大那么简单,整个火炮结构、尺寸和重量数据均大幅增加,工厂在技术和设备能力上均需进行相应提高。周工程师举了一个例子,像130毫米加农炮的身管长度要从54式榴弹炮的2.67米增加到6.85米,而当时厂内所有机床设备如珩磨机、拉线机等的长度仅能达到加工54式榴弹炮管的尺寸,而从国外订购新机床根本来不及。但在以克别索夫为首的苏联专家组的帮助下,全厂上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愣是啃下一根根“技术硬骨头”。周燕生说,当年厂里的工人和技术员将机床上装有珩磨头、拉线刀等传动套件的床尾部分拉开一段距离,然后移装在地面上,土法改造成加长的“断腰机床”,从而满足加农炮超长身管的加工要求。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非常关注第127厂的试制工作,亲自协调鞍钢制造出130毫米炮所需的钢坯来,并安排北京工业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配合第127厂试制。当年,中国兵工战线的科研和生产条件极为艰苦,在仿制130毫米加农炮的过程中,许多人每天要紧张工作到后半夜,像火炮总装车间的工程师和技工们总要在天亮前完成炮械总装,然后送往靶场试射,因为当时厂里严格遵循苏联模式,为了保密,火炮不准在白天运输。在冰天雪地的严冬,火炮做行军试验时,试验人员在大卡车上偎缩在老羊皮大衣里,目不转睛地观察火炮在田野上狂奔颠簸中的动作,不时跳下车来检查刹车等运动机构的情况;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专家们站在烘烤难耐的炮位,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时刻监视火炮射击前后的状态。经过职工们的不懈努力,第127厂按计划于1959年8月成批生产出130毫米加农炮,并送到北京参加阅兵。此后,该炮被正式定型为59式加农炮。59式加农炮基本沿袭了M-46加农炮的总体构造。炮身是火炮的主要部分,它赋予弹丸给定的飞行方向,使其做前进和旋转运动(炮身内有膛线),59式加农炮采用单筒身管,装有手动横楔式炮闩,变后坐制退机和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均为杆后坐形式。炮架由摇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组成,大架上装有炮身推拉器,行军时,解脱反后坐装置,将炮管与复进机向后拉,以缩短火炮行军长度,炮尾架侧还有两支大型驻锄,也能起一定的反后坐作用。与M-46所装的俗称“胡椒瓶”的多孔式炮口制退器不同,59式采用了工艺更为简便的多室式炮口制退器,它通过抽取火药气体的能量来减少火炮后坐部分的后坐力。另外,59式加农炮的瞄准部分分为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高低机为单齿弧外啮合式,平衡机为气压式,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周视瞄准镜、直接瞄准镜与照明具组成。59式加农炮的炮口初速达930米/秒(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27.15千米,而在执行反坦克任务时,59式加农炮的直射距离约为l 100米,穿甲厚度达230毫米。该炮的方向射界为正负50度,高低射界为-2.5~+45度,最大射速5~6发/分,身管长7.6米,炮全长11.73米(行军状态),炮全重7.7~8.45吨(战斗/行军),编制炮手达9人,机动方式为履带及轮式车辆牵引。在整个上世纪60年代,59式加农炮成为解放军军属火炮里的“常青树”,其地位无与伦比。特别是随着中国基础加工工业能力的提升,研制成功了高强度薄壁钢材,从而增强了炮管强度并减轻了火炮重量,掌握了高膛压、高初速、远射程火炮的身管自紧技术,使炮管膛压提高近一倍,寿命延长数倍,使得后续生产的59式火炮的战术性能进一步提高。从1964年开始,中国承担起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提供抗美斗争物资的国际义务,59式加农炮成为越南军民战斗的利器,它以突出的精确性和威力在越战期间成为美军和南越军队最惧怕的炮兵武器。尽管59式加农炮的射程比美国投入使用的175毫米M107自行加农炮少了5千米,但因为操作简单,文化程度很低的越南士兵和游击队员都能顺利操作。在1968年著名的溪山争夺战中,埋伏在老挝山洞阵地里的北越炮兵用59式加农炮封锁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老村高地,为此美国空军曾出动大批战机扫荡北越炮兵基地,由于美国人没想到对手有射程如此远的火炮,结果大部分炸弹都扔错了地方。不过,北越方面对59式加农炮也不是没有意见,他们希望中国方面能进一步降低火炮自重,以方便在丛林和山峦密布的“胡志明小道”上运输机动。与此同时,解放军自己也提出相似的看法,于是在1970年定型了59-1式加农炮,它改用国产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反后坐装置由上下配置改为在炮身上方左右配置,摇架则由框式改为筒式,增加射击支承座盘,取消炮身推拉器,使得加农炮的全重由8.45吨降到6.3吨,射速提高到8-10发/分,因此广受部队好评,第127厂还因此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这是兵器工业系统所获的两个金奖之一。80年代后,中国又在59-1式加农炮的炮架前部加装了辅助推进装置(APU),它由一个中等功率发动机和液压传动系统组成,具有传动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运转可靠、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最大时速达15千米/小时,最大爬坡度为18度,行军战斗转换时间仅需两分钟,有效提高了火炮的快速反应时间。与此同时,中国还为59-1式加农炮开发出9种弹药,其中杀伤爆破弹的最大射程27.5千米,杀伤半径26米;远程杀伤爆破弹采用枣形弹体,最大射程32千米;底部排气增程弹则采用底凹技术,最大射程增至38千米,甚至与当时最流行的45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不相上下;反坦克子母弹内有反装甲子弹药35颗,最大射程25千米,炮弹发射后飞抵目标上空预定高度时,弹体内的时间引信点燃抛射药将子弹药抛撒开,子弹药击中目标时引爆成形装药,产生高温高速金属流击穿装甲,同时子弹药弹体炸裂的高速破片还能杀伤有生力量,烟幕弹内装24颗黄磷发烟剂子弹药,最大射程26千米,当弹头飞至目标区上空后,在时间引信的作用下,黄磷发烟剂子弹药被抛射出母弹,呈锥形散布飞向目标,可产生200秒时间的大面积烟幕屏障。直到今天,59-1式加农炮仍然是中国炮兵的主力当家炮,装备炮兵师及各集团军属炮兵。有意思的是,正当130毫米加农炮家族“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时候,中国兵工战线还自主搞起了口径更大的152毫米加农炮。据专家回忆,中国发展152毫米加农炮的步伐并不比130毫米加农炮慢多少,但整个过程却几起几落,先后历经三次下马、四次上马,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步,直至80年代末才定型83式152毫米加农炮。因定型时正赶上国内一边倒地开发155毫米口径加榴炮之风,结果仅有少量列装部队。虽然只是“流星划过”,但该炮所体现出的中国兵工人的创新精神却值得大力弘扬。该炮全重10吨左右,有赖于中国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如瑞典的钢包精炼炉成套设备、奥地利的1400吨精锻机等),83式加农炮的工艺水平提高了很大一个档次,其身管采用低镍合金钢,进行过自紧处理,装有单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炮闩为半自动立楔式,并配有闩柄保险机构;采用气胎式车轮,座盘为分离式,行军时平放在大架尾部平面上,大架并架时自行紧固;采用独立轮转式前车机构及倒车杠杆。与59系列加农炮相比,83式加农炮的初速更高,达到955米/秒,这也是实现远射程的前提,该炮的最大射程达到30千米,这已经超出了中国以往火炮的射程。更重要的是,第127厂总设计师周燕生率先在83式加农炮身上引入炮身回转结构,炮身可回转180度进行牵引,使原炮近12米的长度降到9米,改善了机动性。据报道,83式加农炮曾小规模地投入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以最大射程30千米、弹重48千克的威力迅速打哑了越军所有炮兵火力,获得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历经考验威名远扬多年来,“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这句名言在解放军中广为流传,59系列加农炮经过不断的战火洗礼也日臻成熟。1975年越南取得抗美救国战争胜利后,却恩将仇报地将中国列为“头号假想敌”,不断在国内掀起排华浪潮,并积极在边境蚕食中国领土。日凌晨,中国对越南的无理挑拨奋起还击,以59、59-1为代表的军属炮兵火力顷刻间将越军构筑的前沿工事所吞没,在随后十余天的战斗中,130毫米加农炮一直是解放军攻坚克难的法宝,尤其在夺取谅山的战斗中,解放军多个59-1式加农炮团死死封锁住奇穷河渡口,令困在城内的越南王牌第3“金星”师突不出去,而外围的越军也无法过河支援。但1979年的惩戒之战没能使越南高层迷途知返,他们仍继续以各种方式在中越边境实施挑衅,抢占边界上的制高点。1984年,中越两国围绕老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当年7月12日,越军按照苏联顾问制定的“BM-84”战役计划(又称“北光计划”)向解放军控制的老山、八里河东山一线展开数万兵力,并投入130毫米M-46、59式加农炮,122毫米D-30榴弹炮、160毫米重迫击炮等180余门,企图拿下这片具有战略意义的山地。但早有准备的解放军发挥“炮兵沙文主'义”的威力,除了用122毫米加榴炮、130毫米火箭炮死死压制住冲上己方阵地前沿的越军一线进攻部队外,还集中大批59-1式加农炮猛烈轰击离战线约14千米外的越南清水口,使越军后续部队不能补充前沿,而前沿部队又退不回去。经过中越双方多达47个炮兵营的对轰,最终无论火炮性能还是后勤支援都远胜对手的解放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越军不仅没有拿下老山,反而在阵地前横尸3 000多具,绝大部分是被解放军炮兵打死的,一时间,“向炮兵致敬”成为响彻整个前线的口号。59系列加农炮的成名还不止干国内。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国家决定由无偿对外军援改为有偿军贸,第127厂生产的59-1式加农炮系统以物美价廉的优势率先进入军贸市场,并被外国军队大量采购。南亚某国在平息内部叛军的过程中,主要依靠59-1式加农炮的远射程威力,将叛军各部队封锁分割开,把他们“焖死”、“困死”,针对叛军构筑的自杀飞机机场则进行不间断炮轰,迫使其不敢降落。有趣的是,叛军火炮发射时,其炮口火光一般呈暗红色,烟色呈黑青色带黄,烟中带有大量的土石,而政府军开炮时却会产生形似闪电的火光,烟色浓度也非常均匀,后经缴获敌人的军火发现,双方炮击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情况,是因为叛军没有那么多专业兵工厂制造的炮弹,只好自己土法生产火药,结果许多炮弹药筒内添加大量杂质。另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杂志披露,在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的1982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曾将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数门M-46、59-1式加农炮推进到离以色列边境10千米的地方,对其加利利平原进行炮击,这种危险性很大的渗透攻击行动之所以成功,固然依赖于目标情报的获取,但59-1式的远射程与高精确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以至于善于师“敌”长技的犹太人十分推崇使他们吃足苦头的59-1式,甚至将缴获的59-1式加农炮加以改进使用。当然,59系列加农炮走出国门也遇到一些离奇的事。1982年末,一国陆军突然通知中方,他们在使用59-1式加农炮时出现身管膛线脱落现象,直接影响作战,要求查找原因。此事涉及中国军品声誉,中方对此高度重视,兵器工业部直接责成生产火炮的第127厂全权处理此事。经过对产品质量情况的认真复查,厂方对考察组从现场带回的身管残片和本厂制造过程的各道工序进行严格清查对比,认定身管材质、加工工艺、机床设备与质检过程完全达标,身管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再通过查找历年试验和使用的历史资料,厂方发现多年前出厂的152毫米榴弹炮射击时也曾出现类似问题,当时结论是膛内炮油清理不净造成。于是,工程师找到当时保存下来的炮管,发现膛线脱落的“症状”与外军说的情况完全相同。当对方一位将领率领的代表团到厂查证时,中方将其带到靶场进行射击验证,试验中,无论是中方人员向膛内放置油块,还是对方自己送入油块,射击后膛线脱落现象顿时出现,对方只能接受中方结论,问题出在对方炮兵勤务操作不当上。1988年,又有一国提出想采购第127厂停产多年的59式加农炮,并且要求先生产10门做性能寿命试验,然后送到靶场进行为期半年的实弹试验及分解复检,合格后再下更大的订单。众所周知,恢复一条停工的生产线绝非易事,而只生产10门火炮后停下来等待半年多的考验来确定是否复产订货更是极不合理的苛求。但出于“以客为尊”的考虑,第127厂请回当年参与生产的老技工和技术人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10门样炮制造完成后,客户在自己温度高达五六十度的沙漠靶场进行了超出额定寿命的1000发炮弹射击以及散布精度试验,在对方高级将领在场的情况下,发发炮弹在目标区域爆炸,中国火炮赢得热烈掌声,订货合同顺利执行。另据香港《军事家》报道,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还把59-1式130毫米加农炮与321型通用自行火炮底盘结合起来,研制成130毫米自行加农炮,其结构与中国军队自用的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相同,只是换装l门130毫米炮。炮塔为全封闭式焊接结构,可360度旋转,车内载弹38发,另有1挺12.7毫米机枪。该炮火力与59-1式牵引加农炮相当,并使用同样的弹药,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国陆军正逐步以155毫米作为未来军属炮兵火炮的口径,再加上新推出的PLZ-05式自行加榴炮能够满足远程打击的需求,因此59系列加农炮功成身退的日子可能不再遥远,不过它依然能在外贸市场上继续傲视群雄,为国争光!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59-1式130加农炮传奇 还参加过巴以冲突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78846 工分:188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5470 头衔:炽天使 工分:103326
左箭头-小图标
越南人的体会应该比较深。79的时候这炮可没少立功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06807 工分:32966
左箭头-小图标
感谢楼主介绍得这么详细,我一直喜欢这炮。不过,现在世界流行的大长径比的野战火炮都叫榴弹炮了,加农炮的名字很少被人提起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95419 工分:7001
左箭头-小图标
130口径的炮弹还有大把,过去前苏连解体,我们淘破烂买进了大量的130弹药。现在这种口径比122炮要好,我觉得轻型大口径炮用这个口径比155要好。起码射程会比轻型155的远,甚至可以和45倍口径的155炮相媲美。舰炮现在也有了130口径的新型号,这样说来,130口径不会成为历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6762 工分:2868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南亚某国在平息内部叛军的过程中,主要依靠59-1式加农炮的远射程威力,将叛军各部队封锁分割开,把他们“焖死”、“困死”,针对叛军构筑的自杀飞机机场则进行不间断炮轰,迫使其不敢降落。有趣的是,叛军火炮发射时,其炮口火光一般呈暗红色,烟色呈黑青色带黄,烟中带有大量的土石,而政府军开炮时却会产生形似闪电的火光,烟色浓度也非常均匀,后经缴获敌人的军火发现,双方炮击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情况不就是斯里兰卡吗,对付猛虎组织有什么好遮掩,巴解通过的应该是沙特的渠道转手搞到59-1不过没有空中实力的掩护,还是要被干掉,后面我们也不会从武器上支持这样的烂泥扶不上墙不过现在出口到土耳其国防军的卫士2,,自行榴弹炮对他们打击库尔德分裂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12563 工分:2598
左箭头-小图标
生产重量更轻,机动性更好的122口径的卡车炮,才是未来装备的主要方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327 工分:126777
左箭头-小图标
越南人的130火炮是苏联的m46,不是中国的59式130,中国的59式130生产量并不大,一是因为从苏联进口了不少,数量能满足需要。二是炮兵嫌太重了,8吨多,一个炮班撤收很麻烦。中国大批量生产59-1式130火炮是在80年代初,主要是原来进口是苏联武器寿命到了,包括59式坦克也是的,从79年到83年每年都生产1000辆左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32099 工分:1498
左箭头-小图标
早淘汰了,新的都用不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95419 工分:7001
左箭头-小图标
这炮炮如果改成777那种类型的火炮,就可以在射程上压制777,而威力并不逊色。结合现在的火炮技术,对这一型号火炮进行脱胎换骨的改进,必能大放光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29379 工分:357
左箭头-小图标
炮兵是战争之神。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1条记录]&分页:
&对59-1式130加农炮传奇 还参加过巴以冲突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二战152加农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