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封写法字[潘利平]这么写法

面对20位女生的贴心祝福,围观男生无比羡慕嫉妒恨。
女司机:粉丝会说你还是很厉害。我觉得会很掉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从这一点来说,统一为好。只讲自己的话,不懂对方的话,无法交流。反对统一的理由往往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政治的
  李长声 / 文
  图样图森破,奇妙奇天烈。
  听说前一句是英语的音译,我给配上后一句,是“字译”,即照搬了日本的汉字,意思是大大的奇妙。前若天真,后必奇妙,太天真则太奇妙。
  汉字文化圈早已不存在,中国的四海之外,这地球上只有日本还使用汉字。对于汉字,日本人颇有文化胸怀,甚至就当作自家的文字,从不像朝鲜半岛人总抱着抵触情绪。以前在一所大学教中文,给90后的学生见识一下中国报纸,她们惊呼全都是汉字啊,比“脖子扭几扭”可爱极了。日本人会说喜不喜欢汉字,因为他们不单有汉字,还有平假名、片假名以及罗马字,而我们中国人若不用汉字,还能写出什么呢。女生有讨厌“蛋”的,因为有虫子;也有讨厌“”(莓)的,因为像有毒。这算是卡哇伊呢,还是矫情?日本人觉得他们对于汉字比我们中国人更具有细部的观察,更多些深思。
  我喜欢日文书,汉字与假名搭配,清疏有致,不像中文书布满汉字,好似万里长城用方砖砌得严严实实,又好似漫山遍野的青纱帐密不透风,可以跟鬼子周旋。日本人之所以是日本人,因为说日语。当我们谈日本汉字时,我们是在谈日本人,谈日本文化。走上东京街头,只要不开口,从外貌不大看得出谁是中国人。难怪电视剧总让日本兵“哈伊”“巴嘎”,说些中式日本话。现而今银座正无限地接近北京王府井,国人皆备有一副国嗓儿,高谈阔论,几乎令日本人又有被占领的感觉。
  经济起飞了,文化就跟在经济的屁股后头飞出去,就日本来看,真像是这么回事。虽说经济停滞二十年,但所谓“和制汉语”不断被我们拿来,例如职场、人气、完败。汉字被日本人拿去,不论是音读还是训读,都变成了日语。和制不是为汉语而制,制造的是日语。我们照样搬了来,用人家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翻译,我叫作“字译”。以汉字的本家自居,顺手拿回来,认祖归宗,甚至还有点不屑,或许这正是日本文化叫苦之处。
  汉字传了进来
  音译还是字译,有时颇为难。教中文时,教学生姓名的读法,碰到一女生,名字用假名,问她汉字怎么写,她回答:起名就没用汉字。我认为这时候应该学日本,干脆用拼音。例如宇多田光当歌手,觉得汉字硬,特意改用了假名,似不妨用拼音来翻译,虽然我们对拼音还没有软硬之感,否则随便还人家本来面目,未免太霸道。有的和制汉语照搬过来意思并不通,例如“人间蒸发”,日语的“人间”也有人的意思,指抽象意义的人,也有人可能注意到用在中文里不大通,改为“从人间蒸发”。日本使用的汉语早变成“和制汉语”,例如“晚酌”,我们中国人一见就感到雅,“谓犹存唐代遗风,非现今中国所有”(周作人语),然而,日本人说它的意思无非在家吃晚饭时喝酒,何雅之有。对日语望文生义,自作多情,常造成我们对日本的误解。
  战败后日本向美国一边倒,多用英语造词,可英美人听“和制英语”也一头雾水。日本人的汉字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只剩下音译外国语的本事。“俱乐部”本来是他们自鸣得意的译语,可以和中国音译的“可口可乐”媲美,但中国拿来还用着,他们反倒常用片假名了(クラブ)。“螨”字是日本人制造的,现今中国已无人不识,但日本放弃它,改用了假名。虽然有电脑、手机替人写汉字,汉字的趋势也不容乐观,甚至更使人只知其音,不记其形,令一些忧国之士起而宣扬汉字之美。
  汉字诞生在中国。今秋(2016年)东京富士美术馆举办海外文化交流特别展“汉字三千年”,就是说,汉字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楔形文字和埃及文明的象形文字晚了些时候。日本本没有文字,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近邻的中国早就发达了文字,想不拿来都不行,不过,恐怕最初是那些从大陆渡海而来的人给带来的。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200多年前的1784年在博多湾的志贺岛(福冈县),一农民修整水田时搬开大石头发现这颗印,样式与汉武帝赐给滇国王的金印相同,镌刻“汉委奴国王”五个字,这是日本列岛上所见最古的汉字。用汉字“委”和“奴”表记国名的发音,这就是后来日本人使用的万叶假名方式。有这样的说法:中国人最初见到日本人,听他们自称“哇”(ワ),就写作“委(倭)”,奈良时代(710―784)日本人提高了汉语水平,觉得倭这个字不好,选“和”字取代,再冠以“大”字就更加神气了。
  据两部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十六年,王仁从百济携《论语》和《千字文》渡海而来,皇太子跟他学习,无不通达。这个王仁被奉为舞文弄墨的始祖。应神朝大约在4世纪末5世纪初,日本人开始自主地使用汉字,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据《隋书》记载,600年倭国遣使赴隋朝贡。大陆人东渡不绝于途,每个人本身就是个中国文化。
  从朝鲜半岛渡来好些知识人,如602年百济僧观勒带来历书和天文地理、遁甲方术的书籍;610年高句丽派来僧昙征,精通五经,带来了良纸的制造技术;612年从百济来的味摩之教授他在吴地学习的伎乐;625年高句丽僧慧灌到日本传布佛教宗派之一的三论宗。713年元明女皇诏令用好字把郡乡的名称都改用两个汉字,于是“车”这个地方改称“群马”,再后来就有了群马县,那里现在也好吃马肉,而且吃生的,仅次于熊本县。后世的姓氏以及明治年间的译语也好用两个字。
  日本多山,日本人自古有自己的叫法,传来了汉字,形音义俱全,于是山这个字就有了两种读法。按固有语言读,叫训读,模仿中国发音叫音读,日语仿佛天然具有了双重构造。或许训读也使他们有一种汉字为我所用的感觉。一字多音,让学习日语的人怵头。例如“首相を相手に相する”,“相”字读三个音。这些音的背后却藏着中国的历史。例如“行”,音读有几种,读为“ギョウ”,叫吴音,传来得最早(比吴音更早的,统称古音),或许从三国时代的吴楚之地传来的;读为“コウ”,叫汉音,遣唐使们听长安人这么说话,认真学了回来;读为“アン”,叫唐音,是宋、元、明、清各朝代传入日本的,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发音。这就使北方人觉得南方人发音像日语,学起来不难。
  此外,这个“行”还有几种训读。“人”有两种音读,ニン是吴音,ジン是汉音。“男”,吴音读ナン,汉音读ダン;“女”,吴音读ニョ,汉音读ジョ。中国地域广大,历史多变,给日本人带来麻烦,却也怪他们似乎不大有中国人那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破不立的心思,而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要新的,也不丢旧的,兼收并蓄。我们说猪就是家猪、野猪,豚豕彘只剩在成语里,而日语还保持着猪和豚,前者是野猪,后者是家猪。
  模加改造
  当今天皇说过:“据《续日本记》记载,桓武天皇的生母是百济武宁王的子孙,所以我觉得与韩国有缘。”日本叫日本,天皇叫天皇,肇始于这位桓武天皇在位的时候。682年他敕命从唐朝留学归来的石积等人编篡《新字》,现已不存,估计是日本最早的字书。他赐爵位给147个大唐人、百济人、高丽人,足见老外之多。还曾下诏:“明经之徒,不可习吴音。发声诵读,既致讹谬。熟习汉音。”(原文即汉文)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到山河襟带的京都,号称平安京,从此至10世纪初,唐风文化风靡贵族阶层。平安朝廷把长安的发音定为中国标准语,即汉音是“正音”。《日本书纪》是比着《汉书》《唐书》撰写的正史,万叶假名主要用汉音,而《古事记》基于奈良时代的文献,用传统的吴音。
  702年山上忆良奉使遣唐,《万叶集》里有一首他在大唐写的和歌,意思是赶快回国吧,海边的松树也翘望着呢。还用汉语写文章,有《沉疴自哀文》,其中引用了《游仙窟》。或许就是他最先把此书带回日本,紫式部学它写出源氏的风流故事《源氏物语》也说不定。除了国派的遣唐使团队,也有自费赴唐的,和尚惠萼至少往复过三次。844年应诸人之请,惠萼在苏州南禅寺费时一个月把白居易亲自校订的《白氏文集》抄了回来;白居易卒于846年。
  汉字传到日本,形、音、义以及用法都发生了变化,亦即日本化。例如D,本是笑的异体字,日本从“鸟鸣花D”添加了(花)开的意思。鲇,被训读为アユ,用来指溪流中的香鱼。传说神功皇后远征新罗,垂钓以占卜吉凶,钓上来アユ,鱼+占,就拿鲇字来表示它。庙会上常见盐烤香鱼,从头吃到尾,只剩下一根竹扦子。
  日本人善于模仿,再加以改造,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们也自造汉字、汉语。中国汉字有八九成是形声字,但日本造的字,叫作国字,多是用会意。例如虾,中国本来是y,即使变成虾,还是形声字,而日本拿来y(r),音读カ,训读エビ,又按照虾的形象找来“海老”这两个汉字表记“エビ”。进而把海老跟长寿联系起来,过年的吃食中就有了红彤彤的大虾。多了一个字,不如虾简洁,于是用耆老的耆造了个会意似的B字,却遭到冷落。江户时代又造个字,如今也常见。地名有北海道的谷,人名有女模特原友里、男演员泽康仁,要是引进到中国,就得仿姥姥的姥,变为形声字。
  日本多雪,用“雪”作偏旁造了十几个字,例如“鳕”。江户年间学者以中国为规范,对这个字加以排斥,却被汉字本家拿了来。烤鳕鱼片大概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较早尝到的日本味儿。清代引进这个字,说是日本异字,《辞海》收此字就不再提,况且被简化。日本造的是会意字,或说下雪时节这种鱼有汛,或说它的肉白似雪,有人曾作诗“鳕鱼作獭保颐前阉涑尚紊郑寥粞R话闶悄澄锘蚰掣拍钤谥泄暮鹤掷镎也坏较嗟钡淖郑坏靡讯熘彩庇欣猓纭傲搿保纠粗泄行紊郑亲栽炝艘桓龌嵋庾帧g”,显示一下学有所成。江户以及明治时代的作家有游戏之心,用汉字写日语词,例如把“でたらめ”写成“出鳕目”,意思是荒唐。国字在日本人使用的汉字中不到百分之一,现今2136个常用汉字当中有十个字纯属国字。
  胜过造字千百倍,是创造了假名。
  《万叶集》里有一首山上忆良写的和歌,这么一溜汉字:阿麻社迦留比奈尔伊都等世周麻比都都美夜故能提夫利和周良延尔家利。原来他只是用汉字的音,念出来就是日本话,好比我们写“巴嘎”,说给日本人听,他们就听出是日本话的混蛋。这首和歌的意思是在地方上住了五年,连都城的风习都忘了。置汉字的意思于不顾,只利用它的音来表记日语,叫“万叶假名”。万叶指《万叶集》,这部现存最古老的歌集中多用这法子“录音”,所以这么叫。假名,就是假的字,而原装进口的汉字叫真名(真字),很显得谦虚,却也是日本文化“造假”之始,后来造出平假名、片假名就真是“假”的了,所以万叶假名也叫真假名。一字一音,例如天写作“阿米”(あめ)、春写作“波流”(はる)、心写作“许己吕”(こころ)、怀念写作“名津蚊为”(なつかし)。《万叶集》里把山写作“也末”、“八万”、“夜麻”、“野麻”,读若やま,并没有定规。甚至玩文字游戏,例如“十六”,却读作しし(四四),来自小九九口诀的四四一十六。万叶假名的方法并非日本发明,中国翻译佛经早就使用了。中国史书把当时日本列岛上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用汉字写其音,日本人照猫画虎就有了万叶假名。女王叫“卑弥呼”,名从主人。有人禀奏倭人把国名改为日本了,武则天说:愿意叫啥就叫啥嘛。雅马哈,大名鼎鼎,本来是创业者的姓――山叶,音译雅马哈,本人也不敢认了吧。飙车团伙把“请关照”写成“夜露死苦”(よろしく),挺有传统文化的。
  解构再结构汉字的字形产生草书,以至有唐朝张旭的狂草。平安时代遣唐使带回来很多当世的书法范本,日本也出现书法家,9世纪初叶有“三笔”:嵯峨天皇、空海、橘逸势。到了平安中期,藤原行成(972―1027)使“和样之书”大成,所书《白氏诗卷》(录白居易诗八首)被誉为巅峰之作,竟至于世间“无人不持行成法帖”。日前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藤原行成之书 其流行与传称》,原题用“传称”一词,国民辞书《广辞苑》里却不见,不知是高估了观众的汉字水平,抑或“传承”之误。日本到处有“月极停车场”,游客或以为是月极家族的产业,其实“月极”本该写“月Q”,按月决算也。最猛烈批判语言改革的福田恒存说过:同音字替换,例如用“模”替换“摸”,是破坏国语的诱导。
  假名与汉字
  《白氏诗卷》的笔法有楷、行、草三体,变幻多姿。平安时代人们写万叶假名也越写越草,缺胳膊少腿,这种草体的万叶假名叫草假名。平安贵族男女谈恋爱不是唱山歌,而是互相写和歌,万叶假名自当用女性也易学易用的汉字。把常用的草假名加以整理,进一步规范,产生平假名,例如“也”字形成“や”。去年(2015)在平安京遗址发现了一枚9世纪后半的木简,写的是一首和歌,有几个字体已无限地接近平假名。我们从草体字里得到简体字,仍然是汉字。平假名的平,平易也,不会汉字的人也能用。日本自夸识字率超高,但过去妇女儿童认识的是假名,并非汉字。
  平假名也叫女假名、女手,起初主要是女性用,她们使平假名更为洗练,用它写出了《蜻蛉日记》《枕草子》《源氏物语》等作品,滥觞了日本文学。贵族男人们基本用汉字以及万叶假名作文章、记日记,所以万叶假名又叫男假名、男手。写和歌男女都是用假名文字。纪贯之用假名为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集》作序,他还用假名写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日记文学《土佐日记》,却假托为女人。
  书法有草书,也有楷书。抄经要恭谨,不能笔走龙蛇。菩萨,这两个字现在写起来也有点麻烦,大唐的和尚抄经,不知是偷懒还是欲速,干脆只留下两个草字头,刷刷地写作艹艹。日本和尚也有样学样,这样用汉字的碎片创造的假名写法就叫片假名。江户时代以前片假名使用的范围有限,主要用于佛教、注释之类的书籍。三大随笔之一的《方丈记》作于1212年,用的是片假名。
  假名具有模糊性,例如绣球花,日本叫紫阳花,写出这三个汉字,好像那花就是紫色的,用假名写作アジサイ,犹如村上春树小说里的人物多崎作,不带颜色了。我记日本人名,只听发音很难记得住,非在心里过一下汉字不可。
  1993年美智子皇后正要过59岁生日,突然说不出话来,好像是日本媒体抹黑她所致。得的是失声症,听说这种病症为日本所独有。大脑哪里出故障,不认识假名了,但汉字还认得,能点头摇头地反应。
  16世纪火枪传入日本,葡萄牙人登陆传教,日本人学来罗马字,又多了一种表记方式,甚至用罗马字把《平家物语》翻译成口语出版。拿来了未必就行之有效,譬如梵文就只有在墓地里看见。“卒塔婆”,立在坟墓后面或旁边的细长木板,上面写的是梵文五个字:空风火水土。
  1945年也渐行渐远。那一年8月,麦克阿瑟将军叼着大烟斗走下飞机,日本被占领,旋即被恣意改革。天皇降格为人,主权在民,放弃战争,解散财阀,男女同权,农地改革,等等,还有文字改革。井上厦写过一个小说,叫《东京七玫瑰》。国破国语在,但汉字被视为诸恶之源,七个向美国大兵卖春的女郎挺身而起,阻止美国占领军以及日本官僚推行日语罗马字化乃至变成英语国家的企图。占领军霍尔中尉扬言:“你们不是曾强迫朝鲜半岛的人放弃母语朝鲜语,使用日语吗?在印度、中国、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的小学里把日语作为必修课吗?不是要把大东亚共荣圈的标准语定为日语吗?对别人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别人要干同样的事就暴跳如雷,岂非咄咄怪事。”
  这个霍尔中尉实有其人,在盟军总司令部的民间情报教育局语言科任职。1945年6月他在加利福尼亚担任日本占领教育计划主任时就提出废除汉字、使用片假名的计划,未被采纳。来到一败涂地的日本,又开始兜售罗马字化。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团被盟军总司令部请来,受到和式招待,悠哉游哉地调研20多天,并参考霍尔的意见,提出了报告。共六章,第二章是国语改革,选择有三:一是减少汉字数量,二是汉字全废,只用假名,三是采用罗马字。使节团认为最好是全废汉字这种书写语言,采用罗马字,音标文字系统大大有益于民主主义的市民精神以及与国际接轨,而且当下是说干就干的大好时机,过了这个村,几代也不会再有这个店。
  可不是,借日本人齐刷刷投降之机,当时把天皇废了也就废了,汉字说废也就废了,从此就入欧。当初创造汉字这劳什子把鬼神都吓哭了,对于只会用几十个字母的欧美人来说难于上青天。那么多国家欺负过中国,中国人最记恨日本,恐怕也不无它使用汉字之故。连不识字的阿Q看见那些汉字也要把日本认作小D。“这小D,是一个穷小子,又瘦又乏,在阿Q的眼睛里,位置是在王胡之下的,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所以阿Q这一气,更与平常不同”(鲁迅语)。
  人算不如天算
  限制乃至废除汉字其实是日本人自己始作俑。江户年间新井白石等人惊讶西洋文字就那么几个,批评日语的汉字太多,是为国语改良论之始。国学家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都主张假名优于汉字。1866年前岛密向幕府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呈递“汉字废止之议”,主张像西洋那样采用表音文字――平假名。此公后来当明治政府的邮政大臣,令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切手”(邮票)就是他制造的。制造了“科学”“知识”“定义”等译语的西周主张用洋字写国语,森有礼更扬言把国语改为英语,他当过日本第一任文部大臣,被国粹主义者刺杀。
  1860年福泽谕吉在旧金山买了一册清人子卿编的《华英通语》,回国后用片假名注音,出版《增订华英通语》,就成了他的第一本出版物。这位在万元大钞上露脸的启蒙思想家的意见是先把汉字数量限制为二千或三千再说。19世纪末舆论倾向于限制汉字。皇军并不像我们的抗日神剧演的那么有文化,从穷乡僻壤征用的大头兵认不得枪械名称,所以政府、军部、媒体三者联手对汉字加以限制,战败后汉字改革又加上国语学家。某报发表社论《废掉汉字哟》,被称作小说之神的志贺直哉提出用“世界最美的语言”法语取代日语。20多年后文学家丸谷才一叱责志贺直哉的“这一丑态”:“想到他是用日语写作的代表性文学家这一因素,我们就会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贫困与程度之低深感羞愧。”不过,也有人支持志贺,如1990年代当过东京大学校长的莲实重彦。创办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梅棹忠夫一辈子鼓吹废除汉字。
  1946年政府提出了方案,减少汉字使用量,规定1850个汉字为“当用汉字”,猫啦熊啦都不用了,犬还用,因为有狂犬病。识字水平都一样,人人能读报,实现了平等。“当用汉字”只用于学校教育和报刊,作家的写作不在此限,书里多用汉字显得有学识。本打算先减少汉字使用量,逐步地,最后废除汉字,但人算不如天算,时代未必按某些人的意志进步,1981年“当用汉字”改称“常用汉字”,增加到1945个。这些汉字是“法令、公用文书、报纸、杂志、广播等在一般社会生活中表达现代国语时使用汉字的基准”,就是说,不具强制性,也可以使用“常用汉字表”以外的汉字。随着信息化社会进展,2010年修改“常用汉字表”,增加到2136字,熊本县的熊啦,鹿儿岛县的鹿啦,都收了进去。
  常用汉字是文部省制定的,另外还有“人名用汉字”,由管理户籍的法务省制定。户籍法规定,给孩子起名“必须用常用平易的文字”。1976年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如翔》畅销,很多人就想用“翔”字给孩子起名,但衙门不受理,因为“人名用汉字表”里没有这个字。1981年人名用汉字增加54个字,有辽、莉、翔等,从此30多年来“翔”字一直高居给男孩子起名用字的前十位。2004年又增加“狼”字,居然有好些父母想叫儿子太狼什么的,但愿他们不会养个白眼狼。给孩子起名“腥”,莫非以为是星月同辉么?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从这一点来说,统一为好。只讲自己的话,不懂对方的话,无法交流。反对统一的理由往往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政治的。正字与别字俱在,繁体与简体并存,对于被一统而简化的一代如我者来说,匪夷所思。德富苏峰和德富芦花两兄弟反目,一个就拿掉“富”字头上的点,但到了中国不得不给他按上葱花似的宝顶。
  “吉”,有把下一横写长的,似乎武家写作“士”,农民写成“土”。“@”或“选保碧遄质且桓雠素⑹髋裕鐾癖纯且谎挠;ǎ蛱遄衷蛳裨谘鐾;ǖ纳⒙洌咀哦院鹤值幕孟肽酥镣耄胄茨母鼍托茨母觥W杂墒亲杂闪耍赐饺辉黾恿嘶炻矣肼榉常皇撬等毡救俗钆赂颂砺榉趁矗空庵侄嘌裕蛑笔堑布芪荩灿形ト毡敬车募蛩孛馈2还饫从锟赡苡惺贝校奔蜃挚赡苡邢肝⒌牟钜欤纭i”和“岩”,我们只当作繁简之分,但日语的用法似有所不同,前者是岩之大者,后者乃小者。“桧”与“u”,用这种木材做的浴池是温泉旅馆的招徕,见“u”油然生和风,而“桧”字总让我想起秦桧,不禁要感叹“取醉他乡客”。
  作者为旅日学者
  凭又镜暮门笥衙牵行还刈吧踅狻薄U飧雒掷醋蕴赵魉档摹昂枚潦椋磺笊踅狻薄K裕馐歉龃蠹乙豢槎潦榈牡胤健2磺笊踅猓且恢肿慷蝗海彩且恢窒猩⒊眩吧踅狻痹蚬刈⒌毕拢刈⑸缁幔刈⑷诵浴3涎蠹乙黄鹄炊潦椋黄鹄此伎肌U饣蛐硎且桓龃渴襞既坏腻忮耍颐歉M谡饫镥忮艘槐竞檬椤!吧踅狻币劳小安凭又尽惫诤牛恐芰苋崭隆(
  《甚解》专栏责任编辑:臧博
  读者诸君有何批评建议,请致信:.cn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端财经杂志。严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持客...
1306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拼音字母写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