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入侵"英语课堂板书设计 "板书"该取消了吗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多媒体背景下语文课堂板书个案管窥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多媒体背景下的板书依然是语文课堂的“眼”。许多人将板书形象地比喻为“白描”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把“白描”有效地融入到多媒体的“洪音彩画”之中,让它们相得益彰,就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逾越的课题。  中国论文网 /9/view-2309520.htm  一、让板书在“洪音彩画”的多媒体中“白描”理解的重点    《题西林壁》(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哲理诗,根据教学要求,明确诗人对庐山不同的观察方位是理解古诗意境的基础。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多媒体展示了庐山前后左右的多幅照片后,在孩子们的诵读声中做了如下板书:   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这个板书根据教学要求,首先从诗人对庐山不同的观察方位入手,在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的引导下,将诗中六个方位词,根据自身所表达的含义,在简笔画的“山”形中,分别板书于不同位置。板书与多媒体相辅相成,凸显诗的画面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它不仅奠定了理解古诗意境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诵读。最后明理部分的一问一答与两个成语的归纳性板书,则是作为突破难点,拓展思路的桥梁,让学生在对视频中山景的回味里,更进一步地感受了诗句的内涵与冲击力。    二、让板书在“洪音彩画”的多媒体中“白描”文本的精彩    《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根据学情与多媒体课件准备情况,有位老师对这一课的板书采取了以多媒体视频播放双龙洞美景为媒,以文本的描写顺序为线,穿缀图示说明,品味优美词句的设计思路。板书如下:   板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在声画中深入挖掘文本描述的精彩点是这个板书的特点,按板书的顺序,它着重突出了以下两方面:   1.两线合一,明晰顺序,图影文紧紧相随。本课的行文中有两条线,一是游览路线,二是水流路线,一人一溪,人随水动。教学中,在多媒体视频背景引导下,板书以简笔画形式,首先将进山的路线标出,让视频的表现力通过板书刻画出来,学生通过板书的图示、视频的实物、文本的解读相互融合,达到“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的教学目的。   2.品味词句,写意画境,体悟文本表达。感受溶洞的奇观需要细嚼慢咽的品读,课文――景――特色,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就要抓住重点的词句。在相应景点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搜集到的相关图片,深刻体会作者游览途中快乐、愉悦、惊险、赞叹的心境,并把握板书相关的词语。这一部分的板书不仅仅是预设生成,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精神,将体现文本内涵的好词佳句以师生合作的形式随机板书下来,凸显课堂的灵动。   三、让板书在“洪音彩画”的多媒体中“白描”思维的亮色   《飞向蓝天的恐龙》(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在这一课中,“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显然,多媒体视频和图片给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但众多生动的恐龙形象只是满足了孩子们的视觉感官,围绕“演化”调动思维,才是理解的途径。一位老师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板书:   板书是思维的钥匙。建构于多媒体烘托之下的板书,对增强文本的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个板书首先根据文本和多媒体视频对恐龙的介绍,从恐龙的种类中拣选出“其中一支(猎食性)?”引导学生思考“演变”的条件:为什么是这一支?(视频中对此有所涉猎)。然后,结合文本与多媒体图片的播放,从这一支恐龙的行为和体态(括号中的答案可以从文本中找出)入手,板书“?”提示:有这样行为和体态的恐龙与变成鸟有什么关系?还可以进一步思索:什么样的恐龙会变成什么类型的鸟?使学生在意犹未尽的想像里尽情延伸思维的线条。    四、让板书在“洪音彩画”的多媒体中“白描”情感的真挚    听一位老师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这一课中,细读文本,感受父母情深是教学的要点。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这位教师利用PPT课件,先后出示了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相关语段,反复引领学生朗读、体会,让学生在“父母”对“我”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感受爱的不同方式。最后,老师在《儿行千里》的歌声里板书了一个醒目的“爱”字,并即兴在这个字的两边加上了两个大大的感叹号,师生共同沉浸在对父母感恩的乐曲里。其板书如下:   板书是师生情感抒发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板书具有标志性价值,它既具有引导理解课文的功能,还应该担负着一定的课堂学习的生成功能。本板书在多媒体的配合引导下,根据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化,用“爱”字达成了最后的情感升华。两个即兴的感叹号,实是点击学生心灵的神来之笔。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有时会伴随着教和学的过程而有突然而至的情感迸发,它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最为真挚的动人之处,是师生相互感染,引起共鸣的最佳时机。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将师生的情感以适当的符号即刻呈现出来,这恰恰不是多媒体所能即时反映和调控的,而板书却适时成就了课堂点睛之笔的精彩!   多媒体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板书就是“洪音彩画”中闪现的精灵,它要做的就是留住瞬间,让“白描”的笔画镌刻于学生的心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成长的一个指向远方的路标。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小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参考文献:
上篇论文: 下篇论文:
&&&&&&&&&&&&&&&&&&&&&&&&&&&&&&&&&&&&&&&&&&&&&&&&&&&&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400-675-1600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强化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教学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只有合理、恰当、适量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运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中国论文网 /9/view-2316529.htm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启发式为主体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媒体的综合体现。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的能力,也因为如此,应用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的课堂。一改传统的“教师――黑板――课本――学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得更轻松、愉快。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传授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而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更好地展现教师的才艺和想象,教师在备课方面有好的方法、好的设计,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做到的通过多媒体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新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更是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的运用和掌握离不开教师,如何在教学课堂上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它恰到好处地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发挥辅助作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果应用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下面我就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追求华丽美感。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一些教师认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包含所有的媒体元素,才是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总要生搬硬套一些多余的声音、动画、图片元素,却忽视了课件的无用元素对教学的干扰,致使一些课件背景繁杂,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件添加背景音乐,扰乱了学生的思维;课件换景切换炫目,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结果是喧宾夺主,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却适得其反。   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课件设计制作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展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个多媒体课件是为了教学而准备的,一定要以教学设计为前提,使用它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让它成为我们教学环节的辅助,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让它成为教学活动的累赘。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能指导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查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教学评价、信息反馈。分析设计方案是否优化,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对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地调控。   二、制作呆板单调,课本翻版电子板书   受到教师本身素质修养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文字简单地制作成演示文稿,把屏幕当成了电子黑板,其实际应用也只是限于“电子板书”,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等优势得不到体现。学生上课就会像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教师,使双边的活动更少。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对其他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人灌”变成“机灌”,这些只是简单应用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实这离多媒体教学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一个懂得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会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用粉笔、黑板无法展示的内容,给课堂内容最大程度的支撑和补充,从而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体现出来。   三、依赖媒体教学,代替教师以辅代主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模拟现实,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一味地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使教师能够把教学中的难点分散开或者变得形象和直观,但它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授课活动。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那么就会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与情感交流。   多媒体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利用教学媒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目标是中心任务,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辅助作用,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多媒体课堂别“冷凉”了传统板书(转)--LLR1223的blog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多媒体课堂别“冷凉”了传统板书(转)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呈现粉笔与语言解释不清的教学信息,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们通常发现这样的课堂情境:上课老师凭借鼠标,一会儿展示精美的文字图片;一会儿插播一段动画录像,而学生们个个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盯着那投影幕布……老师就是不写一个粉笔字。是不是有了多媒体,我们就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用课件代替传统板书呢?笔者针对此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反复实践、探索,最后深深体会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方面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一、传统板书具有信息传递的持久性
  诚然,运用课件能够实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画面所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和持久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一堂课下来,学生看到了许多却没有什么印象,所形成的记忆零散而不系统。而传统板书,是随着师生的思维从课始到课终逐渐展开的,经过一定的逻辑过程而建构的学习脉络,不但能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体现知识体系,而且能长时间为学生传递整堂课的信息,还有利于那些开小差的学生,一看黑板就知道老师现在讲到什么地方了,顺利重新进入学习。我在《运动和力》的多媒体复习课中,在黑板上逐渐写下板书,该板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楚,知识系统化,促进了学生知识活用。
  二、传统板书具有形象直观性
  多媒体课堂,教师把讲课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听到的同时还能看到。例如,我在上新课《浮力》时,采用实验和多媒体展示,并随着思绪逐渐在黑板上形成板书。板书形如一个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气体)中,形象直观。学生把听与看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有助于联想理解与联想记忆。
  三、传统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预设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牵着师生的鼻子走,很难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即使教师有能力在课堂上针对突发事件临时修改课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表示间隔较远的联系。而黑板这时有了用武之地,使教师处理多媒体课堂生成的教学信息得心应手。黑板随写随看随擦,内容增删方便;随圈随点随画,信息提示灵活。这样老师既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突出了重点,又顺应了学生思维,减少了思维障碍,降低了思维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传统板书具有较强示范性
  学生的解题书写、作图、制表等方面的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它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作用。物理教师亲手在黑板上书写解题过程或绘制示意图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示范信息。如我在教学生画杠杆力臂时,在一个班采用PPT课件分步展示,结果学生在自己作图时却无从下手,而在另一个班采用三角板逐渐演示画出,学生目睹了老师作图的全过程,自己动手时胸有成竹,消除了作图时摸不着头绪的烦恼。
  五、传统板书具有亲切感
  一节物理课的重点和难点及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流畅漂亮的书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搭配合理的色彩,比起千篇一律的电脑方块字,更让人倍感亲切,赏心悦目,兴趣盎然。
  无论我们的教学手段多么先进,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多么精美,教学方法多么得体,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板书。因此,我们在多媒体课件得宠的今天,别冷凉了传统板书。合理地使用传统板书,能使多媒体课堂更具生气与活力。正如王松泉先生所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宝华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发表评论:
正在载入... http://blog.wledu.org/user1/llr1223/index.html郎生林的BLOG
&我的日志分类
My Article Sort
NEW article
&&多媒体课堂别“冷凉”了传统板书
19:31:23 &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呈现粉笔与语言解释不清的教学信息,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们通常发现这样的课堂情境:上课老师凭借鼠标,一会儿展示精美的文字图片;一会儿插播一段动画录像,而学生们个个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盯着那投影幕布&&老师就是不写一个粉笔字。是不是有了多媒体,我们就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用课件代替传统板书呢?笔者针对此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反复实践、探索,最后深深体会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方面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一、传统板书具有信息传递的持久性
诚然,运用课件能够实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画面所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和持久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一堂课下来,学生看到了许多却没有什么印象,所形成的记忆零散而不系统。而传统板书,是随着师生的思维从课始到课终逐渐展开的,经过一定的逻辑过程而建构的学习脉络,不但能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体现知识体系,而且能长时间为学生传递整堂课的信息,还有利于那些开小差的学生,一看黑板就知道老师现在讲到什么地方了,顺利重新进入学习。我在《运动和力》的多媒体复习课中,在黑板上逐渐写下板书,该板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楚,知识系统化,促进了学生知识活用。
二、传统板书具有形象直观性
多媒体课堂,教师把讲课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听到的同时还能看到。例如,我在上新课《浮力》时,采用实验和多媒体展示,并随着思绪逐渐在黑板上形成板书。板书形如一个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气体)中,形象直观。学生把听与看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有助于联想理解与联想记忆。
三、传统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预设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牵着师生的鼻子走,很难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即使教师有能力在课堂上针对突发事件临时修改课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表示间隔较远的联系。而黑板这时有了用武之地,使教师处理多媒体课堂生成的教学信息得心应手。黑板随写随看随擦,内容增删方便;随圈随点随画,信息提示灵活。这样老师既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突出了重点,又顺应了学生思维,减少了思维障碍,降低了思维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传统板书具有较强示范性
学生的解题书写、作图、制表等方面的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它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作用。物理教师亲手在黑板上书写解题过程或绘制示意图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传递着示范信息。如我在教学生画杠杆力臂时,在一个班采用PPT课件分步展示,结果学生在自己作图时却无从下手,而在另一个班采用三角板逐渐演示画出,学生目睹了老师作图的全过程,自己动手时胸有成竹,消除了作图时摸不着头绪的烦恼。
五、传统板书具有亲切感
一节物理课的重点和难点及思维过程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流畅漂亮的书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搭配合理的色彩,比起千篇一律的电脑方块字,更让人倍感亲切,赏心悦目,兴趣盎然。
无论我们的教学手段多么先进,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多么精美,教学方法多么得体,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板书。因此,我们在多媒体课件得宠的今天,别冷凉了传统板书。合理地使用传统板书,能使多媒体课堂更具生气与活力。正如王松泉先生所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堂板书竞争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