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多少六个人认识全世界叫常婷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她的大学生活里除了老师和同学,还有一群群让她牵挂的小朋友
籍常婷:我的青春叫支教
籍常婷和学生在一起。
  ■&本报记者&赵优  大学时光充盈而又短暂。对于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三女生籍常婷来说,她的大学生活里除了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还有一群群让她牵挂的小朋友。  短头发、圆圆脸,笑起来阳光而温暖。籍常婷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成长为海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从参与者到组织者,这3年来唯一不变的,是她在支教中最真诚的付出。“如果孩子们能够因为我们的影响而发生好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籍常婷说。  带着凉席去支教  刚进大学那年,籍常婷就加入了海南大学苍鹰支教队,“我是很向往当一名老师的,而且希望以新的方式做志愿活动。”从那时起,每周二下午,籍常婷就和支教队的小伙伴们一起为海口市苍西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吃过午饭马上集合,骑着单车穿行在海南的烈日下,被汗水浸湿的衣衫粘在身上,遇到午后的暴雨更是难以招架……而这些,对于籍常婷来说都不算什么:一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辛苦已经被抛到脑后。轮滑、舞蹈、象棋、书法、足球、趣味英语等丰富多彩的兴趣选修课让孩子们十分兴奋。  苍西小学的学生大都是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其中一个叫小哲的孩子引起了籍常婷的注意——不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只是默默地在一旁注视。可她也发现,性格腼腆孤僻的小哲学习能力很强。于是,在趣味英语课上,籍常婷总是提问坐在边角的小哲,每每回答对了问题,籍常婷总是报以最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学年结束后的苍西小学文艺汇演上,小哲从家里带来了饼干和糖果,一句话也不说便默默地塞到这位老师手中。这无声却又温暖的举动一直停留在籍常婷的记忆中。  如果说支教苍西小学辛苦的话,那么儋州暑期支教可谓艰苦了。儋州东成镇书村学校很小,除了两栋教学楼舍以外,就只有一个篮球场了,并且部分校舍已经有外来务工人员入住。教室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学生们却坐得整整齐齐地迎接新老师,这让籍常婷和同伴们心酸又感动。没有电,那就从村里拉电,没有床铺,队员们就带着凉席去,没有厨具,大家合伙买米买锅。“家访时我们发现好多孩子的家长都在务工或是务农,小孩子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籍常婷告诉记者,手工课、英语课、羽毛球等兴趣班承载了孩子们的暑期时光。  “怎么快速长到18岁?”  每周,籍常婷都和苍鹰支教队的队员们前往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分为启明组和启智组,为残障儿童带去折纸、吉他等趣味服务。“智力障碍的孩子很有礼貌,但是欢迎我们的时候会把我们的手都握疼,按照‘尊重,关爱,沟通’的宗旨,我们也在克服与孩子们交流中的困难。”籍常婷说。  小雪虽然有视力障碍,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支教小组的QQ群里,小雪常常发些天气预报提醒老师们注意天气变化。有一天,籍常婷接到小雪的电话:“老师,我怎么才能快速长到18岁?”这个提问让籍常婷有些诧异——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女生又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原来,小雪在南京盲校读书时的老师患白血病,需要骨髓配型。小雪知道,只有长到18岁才有配型资格。“我的残疾证上如果把年龄改了,是不是就可以去配型了?”小雪认真思考的想法让籍常婷哭笑不得。可随后小雪的一句话差点让她泪目:我想像你们一样,成为可以帮助别人的人。在籍常婷心里,所有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在志愿活动中,籍常婷从参与者成长为组织者,但她最怀念的还是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光: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孩子们坐直了身,仰头看着黑板,认真地跟她读着英语单词……“孩子们对我的认可和信任,以及他们一点一滴的改变,是我最大的成就感。”籍常婷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最诡异的十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