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的红色帝国国

  今天的中共,与八十年代的“红色帝国”前苏联相比,谁的综合国力强,谁的发展潜力更大(在这里,不考虑日CCCP解体这一改变世界格局和进程的历史大事件)?    
楼主发言:3次 发图: | 更多
  前苏联的综合国力强,俺们的发展潜力更大。
  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发展路线,  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不敢回顾,不敢总结,不敢团结一心打倒敌人。  于是自爆了。
  中国人一定强!
  苏联的军事,科技比现在的中国强
  @轻舟又过 1楼
21:10:06  前苏联的综合国力强,俺们的发展潜力更大。  -----------------------------  中国的绝对综合国力远强玩当时的苏联,但是相对当时与现时世界的实力对比远不如苏联
  关键是苏联的机制不行,中国已经对这个机制进行改造了,这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火皇2011 6楼
22: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这逗比是人吗
  @火皇2011 6楼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中国现在就能造出远比当年苏联更多的航母、战舰、潜艇、飞机、大炮和坦克,那有什么意义呢?根本就不符合广积粮、缓称王的既定国策,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火皇2011 11楼
23:55  @火皇2011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coolkeair 10楼
23:04:25  中国现在就能造出远比当年苏联更多的航母、战舰、潜艇、飞机、大炮和坦克,那有什么意义呢?根本就不符合广积粮、缓称王的既定国策,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  ……  -----------------------------  极左分子怎么连中文都听不懂了!!!!  
  @逍遥叁人
00:15:21  @火皇2011 11楼
23:55   @火皇2011 6楼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  应该是广积粮,筑高墙,缓称王吧。不筑高墙,军事羸弱,就是大宋朝,创造再多的财富也没有用,钱财是身外之物。  
  @火皇2011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coolkeair
23:04:25  中国现在就能造出远比当年苏联更多的航母、战舰、潜艇、飞机、大炮和坦克,那有什么意义呢?根本就不符合广积粮、缓称王的既定国策,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  @火皇2011 10楼
23:55:36  傻逼大粪有这样比的????大粪会用电脑,孔子不会用,难道大粪比孔子还强?  -----------------------------  傻逼一个,你再舔苏联的屁股,苏联也死了僵了20多年了。
  @轻舟又过
21:10:06  前苏联的综合国力强,俺们的发展潜力更大。  -----------------------------  @chf楼
19:33:43  中国的绝对综合国力远强玩当时的苏联,但是相对当时与现时世界的实力对比远不如苏联  -----------------------------  对的,纵向绝对实力肯定远胜当年苏联,但横向相对实力远不及当年苏联。当年苏联的盟友及世界影响力占据半边天,美国占另一半。中国对比苏联就像现在对比西汉一样。
  中国可以生产比前苏更多的洲际导弹和航母,但是不结盟,好虎驾不住一群狼啊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火皇2011 6楼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人家有干爹,你也可以找一个。
  @杨胡山人+7楼++22:47  关键是苏联的机制不行,中国已经对这个机制进行改造了,这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美帝的骗局用了一次,用第二次就不太灵  
  @火皇2011
22:43:00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哈哈哈,说到点子上了  
  苏联多强都没用,因为他的结构存在问题。国内经济是跛脚的。所以从苏联建国到解体,苏联一直是个虚胖的国家,或者说纸老虎。现在也还是一样。缩在家里自己玩呢,基本没事,老想着和人抢老大,当然必死无疑。  中国是一个发展非常均衡的国家。1949年是小孩子,现在也仅仅是青年,他的块头还会更大,更结实。  所以无需为中国现在在对外上的一些让步而轻视他。他只是在等待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那一天而已。
  @火皇2011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coolkeair
23:04:25  中国现在就能造出远比当年苏联更多的航母、战舰、潜艇、飞机、大炮和坦克,那有什么意义呢?根本就不符合广积粮、缓称王的既定国策,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  @火皇2011 10楼
23:55:36  傻逼大粪有这样比的????大粪会用电脑,孔子不会用,难道大粪比孔子还强?  -----------------------------  你是否试图让中国像苏联一样制造大量核武器与美国搞军备竞赛,然后让中国像苏联一样在军备竞赛中解体?呸!你还没这个资格!
  @魔蛙 17楼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比什么不好,偏偏比军事,如果苏联差美国10年,那么中国差美国20-50年。  空军:  F22的验证机YF22首飞是1990年,中国四代验证机J20首飞时间2011年。  美国50年代的B52,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品。  海军: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上世纪50年代下水,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时间为为2012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经历2战洗礼,其经验远胜中国。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世纪80年代进入海军,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品,甚至没有日常值班的战略核潜艇。  陆军:  陆军相对来说差距较小。但(武装)直升机仍然有30年以上的差别,80年代进口的黑鹰仍然是中国陆军航空兵的重要投送工具。
  好比两个人,体重差不多,但一个是胖子,一个是肌肉男,实事求是的说,今日的中国和鼎盛时的苏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不是因为经济,而是气场和民族自信。  
  苏联的GDP从没超过美国的四分之一,靠卖油赚前
  @魔蛙 17楼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除了核弹和部分军工,中国甩苏联!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AMOVE 23楼
00:31:33  比什么不好,偏偏比军事,如果苏联差美国10年,那么中国差美国20-50年。  空军:  F22的验证机YF22首飞是1990年,中国四代验证机J20首飞时间2011年。  美国50年代的B52,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品。  海军: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上世纪50年代下水,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时间为为2012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经历2战洗礼,其经验远胜中国。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世纪80年代进入海军,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  -----------------------------  你理解有问题,怎么不和火星人比?
  我擦嘞,难道没有人注意那张中国地图是什么意思么?是一张中国分裂的地图啊,楼主啥意思啊
  就军事来说,解体后的俄毛都比我们强,且具有很多我们到现在都不具有技术。  苏联是和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鼎盛时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美帝加上西方各国都比不上。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显然没有鼎盛时期的苏联强。  
  @杨胡山人
+7楼++22:47  关键是苏联的机制不行,中国已经对这个机制进行改造了,这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  @寡人交友不慎 19楼
22:38:28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美帝的骗局用了一次,用第二次就不太灵  -----------------------------  是登月好莱坞吗?
  @coolkeair 9楼
23:04  @火皇2011 6楼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中国现在就能造出远比当年苏联更多的航母、战舰、潜艇、飞机、大炮和坦克,那有什么意义呢?根本就不符合广积粮、缓称王的既定国策,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  广积粮,缓称王,那要看时代环境。在诸雄并起的时期,对方无暇顾及时,不去惹火。但现在中国崛起,美国已经感觉到了危机,并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这就需要中国自己有实力保卫自己!  
  强不强我不知道,至少国民不用排队买日用品了,物品不再短缺。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AMOVE 23楼
00:31:33  比什么不好,偏偏比军事,如果苏联差美国10年,那么中国差美国20-50年。  空军:  F22的验证机YF22首飞是1990年,中国四代验证机J20首飞时间2011年。  美国50年代的B52,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品。  海军: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上世纪50年代下水,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时间为为2012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经历2战洗礼,其经验远胜中国。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世纪80年代进入海军,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  -----------------------------  看到这类多少多少年的算法,就觉得搞笑。  你觉得08年前中国高铁差别人多少年?至少几十年吧?那现在呢?多少多少年的差距怎么几年内就嗝屁了?
  不是一个年代没有可比性。  
00:31:33  比什么不好,偏偏比军事,如果苏联差美国10年,那么中国差美国20-50年。  空军:  F22的验证机YF22首飞是1990年,中国四代验证机J20首飞时间2011年。  美国50年代的B52,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品。  海军: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上世纪50年代下水,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时间为为2012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经历2战洗礼,其经验远胜中国。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世纪80年代进入海军,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  -----------------------------  @iasias 33楼
08:23:04  看到这类多少多少年的算法,就觉得搞笑。  你觉得08年前中国高铁差别人多少年?至少几十年吧?那现在呢?多少多少年的差距怎么几年内就嗝屁了?  -----------------------------  在刘志军的带领下,中国高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点不可否认。  但是,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完全是两个概念。  前者可以通过商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中国高铁的成功,更多是引进德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先进技术基础上,仿制(山寨)以及再创新的成功。土建、车辆、信号以及行车组织管理等等诸多方面直接借鉴西方先进的技术。  而军事方面几乎不存在这个方便,先进的军事技术都是严格保密的。中国的军事工业对美国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从设计、材料、工艺、技术工人的素质,更有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远远在美国之后。
  @红场猎手 3楼
17:38  中国人一定强!  ------------------------------  我观察目前的国人,素质太差,到哪都是道德败坏,社会罪恶强,所以希望总人口大减。当然,其他国家也一样。
  @红场猎手
17:38  中国人一定强!  ------------------------------  @超级神气的蜗牛 36楼
15:46:03  我观察目前的国人,素质太差,到哪都是道德败坏,社会罪恶强,所以希望总人口大减。当然,其他国家也一样。  -----------------------------  您能先死给我们看一下不?
  @红场猎手   苏联强,军事几乎和美国平分秋色,福利超好,几乎和美国一样,但是经济稍差,相当于80%,但是轻工业水平有差距。有差距但不耽误消费,数量足够。  苏联当年民用机队两千多架,超过今天一倍。
  USSR的强大是无法想象的,从第一个上天,到数量惊人的核武器,都是让美国都震惊的,单就GDP的总量,全盛时期的USSR超过了美国的60%,我们现在才58点多
  苏联人太少。gdp总量靠人海战术肯定不行。
  @旗舰111 28楼
01:39:33  我擦嘞,难道没有人注意那张中国地图是什么意思么?是一张中国分裂的地图啊,楼主啥意思啊  -----------------------------  白色的台湾是尚未统一,绿色的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是直辖市,浅色的内蒙古、宁夏,广西,新疆,西藏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是按中国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划区分的,可以去查一下
  @红场猎手 问题就是美帝的骗局用了一次,用第二次就不太灵
  苏联主要是军事霸权,经济国富日本当时已经超过苏联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AMOVE 23楼
00:31:33  比什么不好,偏偏比军事,如果苏联差美国10年,那么中国差美国20-50年。  空军:  F22的验证机YF22首飞是1990年,中国四代验证机J20首飞时间2011年。  美国50年代的B52,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品。  海军: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上世纪50年代下水,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时间为为2012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经历2战洗礼,其经验远胜中国。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世纪80年代......  -----------------------------  F-35也还在试飞呢,你怎么不提?  只生产不足200架就被迫停产的玩意就别拿来现了。
18:24:00  @魔蛙 17楼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AMOVE 23楼
  —————————————————  怎么不提苏联被技术封锁那么久,是独立研发出苏27的呢?中国的战斗机技术大量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才发展得那么快。而且F35是美国第二款四代战斗机,不是第一代。  
  如果单从科技水平来说,还不如当年的苏联。苏联当年造出来的核潜艇、核动力巡洋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等等,现在的中国也鼓捣不出来。96式坦克现在也干不过T-72。航天的水平也不如前苏联,现在中国的航天器还没有离开地球的圈子,而当年苏联的航天器早就飞到火星了。
  @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20:03:00  如果单从科技水平来说,还不如当年的苏联。苏联当年造出来的核潜艇、核动力巡洋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等等,现在的中国也鼓捣不出来。96式坦克现在也干不过T-72。航天的水平也不如前苏联,现在中国的航天器还没有离开地球的圈子,而当年苏联的航天器早就飞到火星了。  —————————————————  只是发动机技术不如苏联,其它的苏联有的中国都有,中国的甚至更好,苏联那时候的技术毕竟已经落后二十几年了,科技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中国的军事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核动力巡洋舰已经过时了,T72只是动力比96强点,其它的远不如96,96是三代的炮塔,二代的车身,信息化水平还是不错的,而T72是机械化时代的坦克。  
  @火皇2011 6楼
22:43: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你配给苏联舔脚~~~
  @红场猎手
21:08:00  今天的中共,与八十年代的“红色帝国”前苏联相比,谁的综合国力强,谁的发展潜力更大(在这里,不考虑日CCCP解体这一改变世界格局和进程的历史大事件)?  -----------------------  一群有点文化,但讨论问题只有街头大爷大妈水平的人,在这里瞎BB。  凡是比较,必然要先提标准,设定分类指标权重之类的细则,比如到底什么是综合国力,包括哪些指标,高低标准确定,占比多少,分门别类比较或者打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是瞎BB是什么?
  不说别的,前苏1W多颗核弹蛋不是闹着玩的
  @classfield 46楼
20:13  @老大哥正在看着你
20:03:00  如果单从科技水平来说,还不如当年的苏联。苏联当年造出来的核潜艇、核动力巡洋舰、大功率涡扇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等等,现在的中国也鼓捣不出来。96式坦克现在也干不过T-72。航天的水平也不如前苏联,现在中国的航天器还没有离开地球的圈子,而当年苏联的航天器早就飞到火星了。  —————————————————  只是发动机技术不如苏联,其它的苏联有的........  ------------------------------  不只发动机,运20是出来了,但是和安124以至225没发比啊。  核潜艇,比如奥斯卡级,北风之神级,台风级,亚森级,等等。  撒旦导弹。  核动力巡洋舰以及舰艇发动机。  其实辽宁号并不如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中国还没有能力制造核动力航母。  s400导弹。白杨导弹。重型火箭。火箭发动机。  等等。
  图95,图22ms,图160,苏联还是牛啊!
  前苏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利用美国入侵越南失败而占有相当的优势,当年入侵阿富汗的失误以及改革时机的错失导致了八十年代开始的被动,直到苏东解体。可见战略的失误是多么的可怕。
  @红场猎手   苏联还有优秀的运输直升机,米八,武装直升机,这些都是中国弱势的地方。
  @红场猎手   上世纪60-80年代, 苏联平均每年生产150架民用飞机,300架 直升机,600架军用飞机和390架武装直升 机。占世界航空市场的20-30%的份额。 上世纪70年代,苏联民航拥有2000架中型 以上的民用飞机和几千家直升机;1985年 ,苏联民航年运送旅客1.13亿人次;客运 周转量1880亿客千米,运货300万吨;到 解体前的1990年,苏联民航拥有1400架中 型以上飞机,从业人数40万,客运周转量2 438亿客千米,年运送旅客1.4亿人次。 到苏联解体前后,民用飞机的产量: 1990年:64架客机(6架伊尔-62M、7架 伊尔-81、1架伊尔-96、35架图-154M、15 架雅克-42D)和100架运输机(6架安-124 、40架伊尔-76、35架安-32、19架图-154 A,剩余是安-38、图204、安-74若干架)
  @红场猎手 我操,楼主想把中国的五个自治区分出去?其心可诛!
18:24:00  @魔蛙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classfield 44楼
19:55:13  @AMOVE
23楼   —————————————————  怎么不提苏联被技术封锁那么久,是独立研发出苏27的呢?中国的战斗机技术大量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才发展得那么快。而且F35是美国第二款四代战斗机,不是第一代。  -----------------------------  中国没被技术封锁?  当初核弹和喷气式发动机,哪个没有西方技术的影子?Tu-4更是直接抄过来的。
00:31:33  比什么不好,偏偏比军事,如果苏联差美国10年,那么中国差美国20-50年。  空军:  F22的验证机YF22首飞是1990年,中国四代验证机J20首飞时间2011年。  美国50年代的B52,中国至今尚无同类产品。  海军: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上世纪50年代下水,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时间为为2012年。美国海军(航空兵)经历2战洗礼,其经验远胜中国。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世纪80年代......  -----------------------------  @魔蛙 43楼
18:24:52  F-35也还在试飞呢,你怎么不提?  只生产不足200架就被迫停产的玩意就别拿来现了。  -----------------------------  论空战性能,4代机标杆F22碾压目前地球上任何一款战机(包括试飞的F35,T50,J20)。4S标准中,除了电子技术的差距,J20隐身性和超巡能量是远不及F22的。  虚心一点,不要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你正面前对的这个家伙,CPU是英特尔/AMD,操作系统是微软,中国需要追赶的路还很长。
  顶!!!  《“铁扇公主”与“孙悟空”的故事新传》转载  话说三十多年前,“铁扇公主”张开资本的大嘴迎接了“孙悟空”的到来......  话说二十多年前,“铁扇公主”消化了鬼子还有熊魔王,之后意满志得回过头来准备要消化“孙悟空”......  话说十多年前,“铁扇公主”搞了个惊熔风暴袭卷东南亚猪,她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喜悦,正要迎接“孙悟空”崩溃的到来,以至于从那时起“她”的家丁们天天制造“孙悟空”崩溃论,那样不绝于耳、那样层出不穷、好不欢乐!!......  话说五六年前,“铁扇公主”资本的肚子渐渐地开始感到不适、渐渐地开始感到翻滚、渐渐地开始感到疼痛、剧烈的疼痛......  话说三四年前,“铁扇公主”捂着资本的肚子小小地弯了下腰来,说:悟空,我们合作,合作!搞个G2怎样......  悟空斩钉截铁地说:C2!只有C2  “铁扇公主”转过身子暗地里说:呵呵,老娘忍着!  话说两三年前,“铁扇公主”终于忍不住火气大发了,放进了狒狒与鬼子两个手下,企图把“孙悟空”从“肚子里”弄出来,谁知道不用两个回合那狒狒与鬼子就落慌而逃败下阵来......  话说一年前,着实没办法的“铁扇公主”终于邀请悟空谈谈,说:悟空,你说!你说要咋的嘛?!  悟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铁扇公主”喃喃道:哦!C2、C2!待老娘想想,想想!!......  话说“铁扇公主”想了好几个月之后,觉得划不来,要被坑!要被坑!!于是,一气之下就捅了人妖的蜂窝,还折腾了二毛几个来回......  期间!莫名其妙的一个飞机不见了,一个飞机掉下去了......  话说“铁扇公主”大火之余,大毛跑来跟悟空做了笔大大笔的买卖,之后,欧猪各猪也忙着要跟悟空合作要搞钱钱结算什么的,然后、然后“铁扇公主”的火气就消了......  话说“铁扇公主”肚子又疼的实在不行,于是,又来忽悠悟空了。“铁扇公主”:悟空你!你搭便车!搭便车!!谁也没要你负责......  悟空:谁搭谁便车啊!是你一直在搭世界的便车!这,大家都可以做证的。  “铁扇公主”:无语了  悟空:欢迎各路英雄豪杰前来搭乘东方的便车!我们无限欢迎!欢迎啊!  “铁扇公主”:汗!哭.....  你,你就出来跟我一起去灭了那伙“爱死”“爱死”的好不好吗?姑奶奶,我求你了!!  悟空:我们尊重...、我们希望...、我们欢迎...  “铁扇公主”:汗!哭.....  专家:铁娘,汝莫汗!那是假象......;铁娘,汝莫汗!那猴子就要崩溃......  GZ:悟空请等等你的人民......  JY:铁娘,汝莫哭!待儿把这杯民主的烈酒灌将进去,那猴儿自然就融化了。  “铁扇公主”:我的孩儿啊,老娘这回可是输大了啊!!你们可要使劲哦,娘看好你们。那,霉刀!  专家、GZ、JY拿到霉刀就乐呵呵地往青楼方向奔去了......
  中国有J20,苏联有吗?中国有银河超级计算机,苏联有吗?中国有高铁,苏联有吗?中国有几万公里高速公路,苏联有吗?中国能生产30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苏联只能生产显像管显示器。  所以经济上,中国完爆全盛时期的苏联。  军事和科技上,中国还在大踏步发展,苏联永远停滞不前,中国完爆苏联只是时间问题。
  那苏联差多了,苏联将6成多快7成资源都用在军事上了,到85年后全国物资贫乏到现在朝鲜的情况,有钱买不到商品,饿死人的事常发生,现在中国是先富强,再富军,这几年各种具备战斗力的武器才陆续出来,过20年应该和美国不相上下了
  @二十万吨级战列舰 60楼
20:12  中国有J20,苏联有吗?中国有银河超级计算机,苏联有吗?中国有高铁,苏联有吗?中国有几万公里高速公路,苏联有吗?中国能生产30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苏联只能生产显像管显示器。  所以经济上,中国完爆全盛时期的苏联。  军事和科技上,中国还在大踏步发展,苏联永远停滞不前,中国完爆苏联只是时间问题。  ------------------------------  苏联的大飞机,航发,火箭发,中国有吗?还有台风级潜艇。  苏联的自己的几千架飞机,直升机,中国有吗?  苏联也有大型计算机,而且芯片自主呀!  苏联是没高铁,但是铁路网也不错,公路也行。  靠你说的经济完爆苏联,唉,还差得很远呢!
  @行立88 61楼
20:44  那苏联差多了,苏联将6成多快7成资源都用在军事上了,到85年后全国物资贫乏到现在朝鲜的情况,有钱买不到商品,饿死人的事常发生,现在中国是先富强,再富军,这几年各种具备战斗力的武器才陆续出来,过20年应该和美国不相上下了  ------------------------------  唉瞎扯淡呢?是供应混乱过,离饿死差一百年呢?你看到的都是瞎扯淡。  中国在运输机,轰炸机,战斗力赶上美国还差很多呢,发动机几乎没机会,有就不错了!  潜艇航母更是差太远,驱逐舰也远不如美国。20年根本不够。
  这有相对和绝对之分。绝对国力来说肯定比苏强,相对国力来说就比苏差。还有影响力来说比苏差了  
  @火皇2011
22:43  给苏联舔脚都不呸,一个连菲律宾印尼都不放在眼里的狗废物也敢跟苏联比??  ------------------------------  @mhpyld 7楼
22:51:28  这逗比是人吗  -----------------------------  多明显的问题,有必要问么,这逗比狗都不如……
  @真相历史2015
20:47:00  @二十万吨级战列舰 60楼
20:12   中国有J20,苏联有吗?中国有银河超级计算机,苏联有吗?中国有高铁,苏联有吗?中国有几万公里高速公路,苏联有吗?中国能生产30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苏联只能生产显像管显示器。   所以经济上,中国完爆全盛时期的苏联。   军事和科技上,中国还在大踏步发展,苏联永远停滞不前,中国完爆苏联只是时间问题。   ---------  —————————————————  按经济产值和工业总量中国早已经远超苏联了,你可以百度下看看,网上有的,苏联的GDP大概是4万亿美元左右吧。  
00:13:00  怎么不提苏联被技术封锁那么久,是独立研发出苏27的呢?中国的战斗机技术大量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才发展得那么快。而且F35是美国第二款四代战斗机,不是第一代。   -----------------------------   中国没被技术封锁?   当初核弹和喷气式发动机,哪个没有西方技术的影子?Tu-4更是直接抄过来的。  —————————————————  苏27和“幼狮”项目说明中国没有被完全封锁,还是有国家愿意提供样品和技术的,俄罗斯甚至提供了整条生产线,因此中国很多武器都是仿制的,这是后发优势,苏联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00:13:00  怎么不提苏联被技术封锁那么久,是独立研发出苏27的呢?中国的战斗机技术大量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才发展得那么快。而且F35是美国第二款四代战斗机,不是第一代。  -----------------------------  @classfield 67楼
05:30:23  中国没被技术封锁?  当初核弹和喷气式发动机,哪个没有西方技术的影子?Tu-4更是直接抄过来的。  —————————————————  苏27和“幼狮”项目说明中国没有被完全封锁,还是有国家愿意提供样品和技术的,俄罗斯甚至提供了整条生产线,因此中国很多武器都是仿制的,这是后发优势,苏联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  中国有苏27,  苏联也有B-29、原子弹、喷气式发动机啊。  大萧条时代苏联对西方大采购又怎么说?  79年至今的中国可以说是苏联发展的加速加强版。
  @classfield 66楼
05:26  @真相历史2015
20:47:00  @二十万吨级战列舰 60楼
20:12  中国有J20,苏联有吗?中国有银河超级计算机,苏联有吗?中国有高铁,苏联有吗?中国有几万公里高速公路,苏联有吗?中国能生产30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苏联只能生产显像管显示器。  所以经济上,中国完爆全盛时期的苏联。  军事和科技上,中国还在大踏步发展,苏联永远停滞不前,中国完爆苏联只是时间问题。  ---------  ........  ------------------------------  gdp这东西太虚了,苏联出口是高精尖,虽然比欧美差点,我们是靠小商品和衬衫,实力不同。  再说还有贬值因素。
  应该是中国强,其实整个苏联时期它只能算一个军事强国,讲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除军事领域外)等综合国力苏联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落后国家。  
  @一壹了郤 70楼
06:06  应该是中国强,其实整个苏联时期它只能算一个军事强国,讲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除军事领域外)等综合国力苏联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落后国家。  ------------------------------  你了解苏联多少?多少人中就有一个医生,一个教师?一个工程师,一个博士?一个大学生,发表多少实在的论文,一个科技人员?等等等。苏联的科技水平是极高的。  苏联轻工在世界上比今天的要好一些。  苏联轿车普及率,耐用品,冰箱,电视,洗衣机等比今天的还高!  肉蛋奶,鱼类蔬菜等水平也比今天高!  你了解苏联太少了,太相信那些造谣了!  苏联福利水平比今天要高很多!可以随便查查资料。  苏联要是落后国家,世界就没有先进国家!  苏联城市人口在80年代就达到了65%,现在才勉强达到,苏联是固定城市人,我们有两亿农民工,国家正在千方百计使这些农民工成为市民!  差距大了!
  @二十万吨级战列舰
20:12  中国有J20,苏联有吗?中国有银河超级计算机,苏联有吗?中国有高铁,苏联有吗?中国有几万公里高速公路,苏联有吗?中国能生产30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苏联只能生产显像管显示器。  所以经济上,中国完爆全盛时期的苏联。  军事和科技上,中国还在大踏步发展,苏联永远停滞不前,中国完爆苏联只是时间问题。  ------------------------------  @真相历史2015 62楼
20:47:48  苏联的大飞机,航发,火箭发,中国有吗?还有台风级潜艇。  苏联的自己的几千架飞机,直升机,中国有吗?  苏联也有大型计算机,而且芯片自主呀!  苏联是没高铁,但是铁路网也不错,公路也行。  靠你说的经济完爆苏联,唉,还差得很远呢!  -----------------------------  大飞机,航发,火箭发,台风级潜艇,中国迟早会有的,而且更加先进。苏联永远停留在解体的那一刻。以后的新东西算到俄罗斯头上,不是苏联的。
  我估计这些质疑苏联经济水平的人的福利绝对没有达到苏联80年代的水平。
  要知道所有农民工加上部分随迁家属,加上所有城市人,中国也没有达到65%的城市人口,也加上包括华西村这样的准城市。
  和中国不同的是,苏联农村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庄或者农场人口,少数是中国这样的自然村,这点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这些农场很容易就形成小城镇,即便不是城镇,实际上也和一个小城镇功能类似了。  无论啥时期中国必须有70%左右的城市人口是中国必然要面对的发展困境。
  正因为中国没有像苏联那样发展,所以美国人把JY派来了。苏联解体的过程不就是西方民主化的过程吗?  
  苏联在1985年城市化率是65%,俄罗斯是73%,俄罗斯占全苏总人口51.7%,爱沙尼亚是71%,拉脱维亚71%,乌兹别克42%,吉尔吉斯40%,塔吉克34%。  但是这些地区主要是牧区。
                              
            
                    
                    
                    
                    
  大家比较一下肉蛋奶吧,这就是基本的差距,今天的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呢。
  日,经互会成员国在民主德国签订了《电子计算机标准化系统》(德文:Einheitliches System Elektronischer Rechenmaschinen,ESER)条约。此后,凡符合这一标准的计算机一般都以“ES”外加一个四位数命名。例如,民主德国Robotron公司生产的ES 1834型个人计算机就可与当时的IBM个人计算机相媲美!  苏联在同期研发的大型机叫ES EVM(ЕС ЭВМ),是仿照IBM System/360设计的。这一型号的计算机于1972年投产。其操作系统OS ES也是仿IBM OS/360的。  ES EVM的硬件和软件先后在莫斯科、亚美尼亚埃里温电子计算机科研中心(НИЦЭВТ)和白俄罗斯明斯克电子计算机科研院(НИИ ЭВМ)三地开发。其硬件设备由明斯克计算机生产集团(Мин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ой техники(МПО ВТ))生产。  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也有ES EVM计算机的生产线。  ES EVM计算机于1995年停产。  ES EVM计算机前后总共生产了15000台。  在个人计算机领域,苏联符合ESER标准的计算机叫ES PEVM。它是仿IBM个人计算机的,同样由白俄罗斯明斯克电子计算机科研院研发,明斯克计算机生产集团生产。  SM EVM(СМ ЭВМ)是苏联在70、80年代生产的一系列小型机的通称。它们于1975年投产。其操作系统主要是MOS,类似于UNIX。  SM-4(СМ-4)由莫斯科电子计算机研发学院在70年代后半期研制,在业界十分出名。其标准配置包括128或256千字节的核心内存、磁带打孔机、两张2.5兆字节的可移动磁盘和两张RK-05F的固定磁盘、两个TU-10驱动器和匈牙利维迪通公司生产的VDT-340终端(与VT-52不兼容)。  SM-1420(СМ-1420)是SM-4(CM-4)的后续产品,在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也有生产线。其标准配置包括256千字节MOS内存,两张RK-06磁盘,两个TU-10驱动器,CM-6315滚筒式打印机或DZM-180点阵式打印机、Mera VT-52或VTA-2000-15(BTA 2000-15)VT-100兼容终端。部分SM-1420甚至由英国厂商生产。  Elektronika BK系列是一个16位的PDP-11兼容的苏联 开发的家用电脑,由NPO科学中心,主导的苏联微电脑设计团队的负责人。这也是更强大的UKNC和DVK显微镜负责。在1985年首次发布,他们的К1801ВМ1(苏联LSI-11兼容CPU)的基础上,唯一的“官方” 苏联的家用电脑设计大规模生产。  他们最初售价为600-650 卢布左右。这是昂贵的,但稍微负担得起的,所以他们成为苏联最流行 的家用计算机模型之一,尽管许多问题。后来,当该价格优势黯然失色,更便宜的ZX频谱克隆,其强大的CPU和简单的程序设计,容易使他们流行的演示机。BK(БК)是一个俄罗斯的缩写,它代表“БытовойКомпьютер” -国内(或家中)的计算机上。它还用作收银很短的时间,例如,在国家通用存储。  维克多.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Глушков),日-日,家乡顿河畔罗斯托夫,逝世于莫斯科。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控制论研究院院长,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副院长,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国院士(1975年),保加利亚科学院外国院士(1974年),波兰科学院外国院士(1977年)。德国利奥波第国际科学院院士(1975年)——此科学院的知名院士还有歌德,爱因斯坦,马克斯 ? 普朗克和居里夫人等。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荣誉博士(1975年)。波兰控制论协会会员。  多次当选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程序委员会的成员和主席,并在纽约,爱丁堡,斯德哥尔摩,卢布尔雅那(前南斯拉夫)组织举办代表大会,主要负责电子计算机在自然科学,机器,语言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人工智能创建方面的应用。因主持代表大会的学术水平极高,格卢什科夫收到过美国副总统,瑞典国王的感谢信,也因此获得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的银色勋章。1971年,格鲁式科夫被联合国任命为计算机技术专家。  格卢什科夫曾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百科全书写过关于控制论的文章。作为客座教授曾到访过波兰,匈牙利,东德,西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古巴,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印度,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和芬兰。
  苏联计算机的应用如下表:  1953年 科学应用(MESM) 数学用表(BESM)  1954年 第一个公用性计算机服务站 (STRELA)  1956年 语言翻译实现 1957 经济计算(M-Z)  1958年 医疗应用(STRELA)  1961年 过程控制 1964年 银行(UARL)  1966年 下棋程序(M-220)  1967年 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NSK-22) 下表为苏联(70年代当时)使用的主要计算机型号:  1951年 ENIAC 式计算机  1952年 第一台逻辑结构计算机(BESM)  1953年 第一台连续生产线计算机(STRELA)  1960年 晶体管计算机(RAZDAN,DNEPR,MINSK)  1966年 大功率计算机(BESM-6)  1969年 带有显示的对话型计算机(MIR-2)  1970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NAIRI-2,M-3000)  1971年 多时系统(AIST-0,SIRENA,BESM-6)  1971年 超小型机(ELECTRONIKA,M-6000)  1972年 ES EVM或Ryad计算机(,,1050)  第二代计算机有:  苏联型号 对应美国型号  BESM-6 CDC 3600  MINSK-32 GE 400  M-220,BESM IBM 7040  MIR-2 无  第三代计算机有:  苏联型号 对应美国型号  NAIRI-3 无  ES EVM IBM300  1020 30  1030 40  1040 50  1050 60  1060 70  ES 1010 NITRA 15  ELECTRONIKA DEC PDP-8  M-6000 HP-2116B  (苏联自产民用电脑和网络等话题稍后在3.3中继续讨论)  3.2 苏联的现代化通讯与光导纤维通讯  “信息技术中的光导纤维通讯,苏联与西方的差距就更大了”  “电信系统陈旧不堪。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  获得的主要荣誉:  1967年,在格卢什科夫带头下,苏联成立了第一个控制论研究所(隶属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科学院),1969年,他建立了数字机器理论,计算机系统构造,1975年又建立了计算宏观递归轴承组织结构。因此,他三次被授予列宁勋章(,1975年),被授予一枚十月革命勋章(1973年),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9年),并数次获得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年)  其它荣誉还包括: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1973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劳动旗帜勋章(1976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银色勋章(1974年)。  1996年,在格鲁式科夫逝世14年后,为表彰他在科技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组织Computer Society授予了他Computer Pioneer奖章。  (来源:puter.org/ana/award)  主要科研成就:  1、建立苏联第一个控制论研究所,并开设了一系列控制论和计算机技术的教研室和科系。 格卢什科夫是500多本著作的作者,其中30本为个人专著。最出名与最重要的的著作为:“数字机器的联合”(1961),“机器的抽象理论”(1961),“控制论入门”(1964),“自动控制系统入门”(1974),“代数,语言,编程”(1974),“计算机的自动设计”(1975),“无纸信息的主要理论”(1982)-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美国及多个欧洲国家出版。  2、 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格卢什科夫把希尔伯特第五问题作为他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并顺利将之解决。他于1955年12月在莫斯科大学成功通过学术委员会答辩(导师是著名数学家А.Г库洛什),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代数学家。  3、 编写了一系列数字机器理论的著作,并因此获得列宁奖金与Computer Pioneer奖章。   4、 1959年带头研制出“基辅”(系列)大型计算机,此计算机上使用的仪器成为现代计算机屏幕的原型。  带头研制出“第聂伯”(系列)大型计算机,此计算机在1970年代被用来控制莫斯科郊外星城中航天管理中心的巨型信息显示屏,后被用作控制和实施苏联-美国“阿波罗-联盟”对接计划。  带头研制出“世界”系列大型计算机。这一系列计算机曾被用作解决工程计算问题(早在年),更成为了现代个人电脑的原型:在这一系列的电脑上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智能化概念。  5、1964年,格卢什科夫在苏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经济管理系统方案。1969年开始,格卢什科夫成为全国自动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师和带头人,他为自动管理系统创立了信息库管理系统理论,建立了企业自动管理系统和国防自动管理系统等等。  (来源:http://www.ogas.kiev.ua)。  6、 建立计算宏观递归轴承组织结构(也因此获得&Computer Pioneer&奖章)。此技术被应用到乌克兰控制论研究所年建造的一系列超级电脑中,如今这些电脑已联合进Grid系统。  7、 编写了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著作。   (人们没有忘记格卢什科夫,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留有纪念牌)  当然,光有勤劳的格卢什科夫是不足以说明苏联在这些方面的整体水平的。所以作者又准备一份杨廷郊编译自《DAMATION》的资料给大家:  苏联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十年:50年代,以第一代计算机为特点,主要应用在最迫切的科学技术问题计算上。在计算机设计,软件发展和基础应用理论方面进行了开发性工作。60年代,苏联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为计算机的普遍生产垫定了基础,有了元件生产,计算工业的各分支开始形成。70年代,广泛发展第三代计算机,并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各主要的组织中,计算机应用发展到正规服务的水平,数据库也正在计算机化。80年代,将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网。公共计算机应用将大幅度发展。  苏联计算机的发展依靠具有明确目标的若干长期国家计划。这些计划有(已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有):  第一个计划是计算机生产。从1971年开始,计算机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做了单独地的经济核算。1970年花在制造计算机上的总费用达7亿1千万卢布。1971——1975年间,生产计划为1970年水平的2.6倍。据称,实际比率将大于这个数字。这一发展时期主要生产ES EVM(或Ryad)计算机。这些机器是由七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生产的。在ESEVM的设计和生产准备中,有2万人参加。生产中涉及7万人。  第二个计划是制造和管理的计算机化的自动化。这些应用所使用的系统称之为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为主要的计算机应用领域,这些系统可分成:自动过程控制系统(APCS),工厂自动管理系统(PAMS),分片自动管理系统(BAMS),区域自动管理系统(RAMS)。后三项相当于英国的管理信息系统。PAM只限于一个企业。BAM限于几个片的指挥机关,RAM管某个行政区,如一个市。  苏联自动控制系统的计划始于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即从1968年到1970年,大约有400多个系统在工业的30多个部门中投入运行,总费用100亿卢布,基础研究的费用尚不包括在内。
  苏共二十四大上宣布,在年间,实现了大约2000个自动控制系统,这包括65个全国性的,15个加盟共和国BAMS性的,1000多个PAMS性的和670个过程控制系统。1974年有614个新系统投入运行。  另一个计划是:建立全国性的用于国民经济核算、计划和管理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自动系统,全国性的自动管理系统(SAMS)。SAMS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年,全面设计和制定标准和步骤,建立一个联合自动通讯网(UACM)。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国数据通讯系统,任何计算机和适当终端都可与其联络。第二阶段是建立大量的多道存取计算机公用设施。据估计,要求约1万多个多道存取计算机公用设施。  表了创新和先进的技术。但遗憾的是,没有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推广,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时便携通话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配套网络安装费用太过昂贵,而不是有人认为的,是苏联ZF出于安全原因不允许:库普里扬诺维奇对自己的发明估过价,单价约为300-400苏联卢布,当时这样一笔钱可以买到一台优质电视或一辆摩托车。昂贵的价格使便携移动电话无法普及,即使是条件较好的苏联家庭,使用这样的通讯工具也需要一大笔开销。(类似的,80年代初美国商务移动电话的价格为美元,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用得起,到90年差不多才有百万用户。)  那么苏联是不是因此就放弃了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呢?文章作者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苏联ZF在当时选择了更加实际的方案来满足人们的移动通讯需要。同样是1958年,苏联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阿尔泰”系统的用户终端(其实就是话机)和基站由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所负责研制,天线系统由莫斯科国立特种工程设计院负责开发(那里也是苏联电话的诞生地)。为“阿尔泰”系统做出贡献的还有列宁格勒人,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的生产企业。苏联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们为研制当时全球独一无二的自动移动通讯产品而共同奋斗——新系统必须是完全意义上的电话设备,可在汽车上配备使用,通话质量要达到正常座机的水准,即话音可双向同时传递。要求仅需拨号就可开始“阿尔泰”系统与系统之间,“阿尔泰”系统与任意座机之间的通话,要像正常座机一样,不能有串线,不能出现调度错误杂音。  (“阿尔泰 AC-3”)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夕,“阿尔泰”系统又进行了另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升级。在“奥斯坦基诺”电视塔上建立了系统基站,一系列新型用户端面世(诸如“阿尔泰AC-2”、“阿尔泰AC-3”及其升级型号),系统信息保密功能得到加强以满足必要的使用环境。此时“阿尔泰”系统已广泛地运用于苏联社会的各个领域:党政机关,联合企业和城市服务部门——如公共交通系统(电车、有轨电车之上),能源供应系统,道路系统,城市急救系统,公安系统和电信广播系统等等。  莫斯科奥运会期间,“阿尔泰-3M”系统被频繁使用,并证明了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近乎所有的赛事报道都是通过“阿尔泰”系统来完成的。苏联的通讯工作者们与苏联运动员们一起成为了奥运会上的胜利者,尽管没有得到任何奥运奖章,但许多人都获得了苏联国家奖金。  (“阿尔泰”系统如今仍在沃罗涅日运行,并入了更加现代的“КаРаТ”系统,号码为+7 (ХХХ,最大号码容量600个,实际有效容量200个)  (1979年推出的“阿尔泰 AC-3M”系统)  “阿尔泰”系统之后,苏联新一代的移动通讯系统于80年代初开始研制,1985年后受“改革”影响遭遇经费问题,80年代末尽管研制完成并准备推广,但最终因经济政治局势动荡而被放弃。目前仅能知道,沃罗涅日通讯科学研究所和其它相关企业将新系统定名为“Волемот”,即参与项目的科研工作者所在地的简写:Во-沃罗涅日,ле-列宁格勒,мо-马洛杰维奇,т-捷尔诺波尔。新系统是完全意义上的无线通信——大量使用基站,全信号覆盖,从一个基站覆盖区进入另一个覆盖区时可保证无信号丢失现象。运动过程中可保证通话不中断,不被干扰。用户在一个苏联城市注册移动通讯号码后,在其它苏联城市中也可使用。新系统的基站使用330兆赫频率,每个基站的信号能覆盖数十平方公里范围,能为农村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在别墅度假的居民和旅行者提供通讯服务。  当然,苏联在自己最后的时刻还是建立起了完全意义的无线通讯:日,离解体仅有三个半月时,列宁格勒”Дельта Телеком”开始运作,而在此一年半之前,苏联完成了这套系统的配套安装工作。  苏联光纤的应用:  1977年起,苏联邮电部先后建立了下列几条光纤通信实验线路:  1977年,在莫斯科市内的两个电话局之间的地下管道内铺设了一条管线通信实验线路,传输12路脉冲编码调制电话信号,整条线路的传输损耗为35db。  1980年1月在高尔基事铺设了一条光纤通信实验线路,该线路设有两个中继站,光缆平均损耗为15db/公里,传输30路脉冲编码调制电话信号,传输速率2.048mb/秒。  1981年11月铺设了连接莫斯科市内两个电话局的光纤通信实验线路,传输熟虑为8.448mb/秒,可同时开通120路电话,其间有三个无人维护中继站,光缆平均损耗为15.3db/公里。  1982年铺设了连接高尔基市内长途电话局和市内电话局的光纤通讯实验线路,传输速率为2.048mb/秒,线路长度为1公里。光缆平均损耗为12.5db/公里。  1983年莫斯科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报导了用多模光纤进行数据传输的光纤通信线路,传输距离达8公里,带宽达6.5mhz。  在苏联,高尔基市最早将光纤通信线路投入运行。此外,下列各条线路也已并网运行:  1980年在列宁格勒市内电话网两个自动电话局间铺设了传输速率为8.5mb/秒(120路)的实验光纤通信线路,全场2公里。每个自动电话局安装了NKM-30、NHM-120数字脉冲编码调制通信设备,1982年投入实验运行。(含有四根突变型光缆,光缆损耗为5db/公里,带宽为40mhz.公里。8.5mb/秒的光纤通信线路在苏联市话网中已并网运行。)  1983年列宁格勒市内电话局建立了传输速率为34mb/秒(480路音频)的实验光纤通信线路,全场2.5公里,铺设在两个自动电话据之间,在每个自动电话局内安装有NKM-30和NKM-120数字脉冲编码调制设备和传输速率为34mb/秒的光纤通信系统终端设备。线路上铺设了三段渐变型光纤制成的光缆,损耗为1db/公里,带宽为500mhz.公里,用激光二极管作光源,雪崩光电二极管作探测器。  1984年高尔基市另一条光纤通信线路NKM-120投入运行。  1984年,苏联第一条通过地下光缆传输电视图像的线路投入运行,全场2.5公里。信号不受雷电干扰的影响,也不受城市通信和电动运输工具磁场的影响,图像质量较好。  1985年,苏联已完成NKM-480和NKM-1920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实验工作,并且已进行了30公里无中继光纤传输系统的实验。光纤通信线路已在莫斯科,基希涅夫,列宁格勒,高尔基市,明斯克和其它城市开通,还计划延伸到乡村地区。被广泛使用的光缆通信线路的中继段的长度大致相当于居住中心之间的距离。  有线电视也将成为光纤的一大使用对象。自1984年以来,莫斯科一直在建立有线电视线路,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在塔林建立一套光缆传输电视信号系统。  1986年,М.Н.别洛伏洛夫提出了副载频为70mhz的调频波传输电视信号的9公里光纤通信线路方案。使用标准无线电中继线路设备传输信号。9公里长光纤电视信号的测试结果表明光纤通信线路可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图像。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证明:现在用苏联的原件,标准调频设备0.85μm波段可建立10公里内的无中继光通信线路;将来使用1.3μm波段可建立几十公里长的无中继光纤通信线路。  苏联一直密切关注光纤通信线路在计算机成套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通过光纤的计算机通信可使系统增加另外的一些功能,例如使速度加快,并传递机密信息等。1984年,在列宁格勒建立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已达到几十mbit/秒,使传输时间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从而使系统效率大为提高。  苏联已在市内网络中铺设了工作于0.85-09.0μm波段的渐变型光缆、在长途干线中铺设了工作于1.3-1.55μm单模光缆进行数据传输。苏联科学院院士А.П.亚历山大罗夫说:“光纤将更广泛地进入电站、电视以及其它通信形式中。光纤在光缆电视、视频电话及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魔蛙 16楼
21:15:43  当然中国强。  苏联穷兵黩武了半天,主力战机苏27比美国同型落后10年问世。  预计中国J-20和F-35差不多同期,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用2%GDP投入军工的基础上。  除了多码原子弹以外,苏联一无是处。  -----------------------------  别吹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合格的发动机,还J20。。。。扯蛋吧
  其实早在1984年底,全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师范院校的所有数学物理系内,就全部建成了微机专用教室,其中76所院校建有全校规模的微机实验室(引自俄罗斯联邦教育部资料)。  1988年,杂志《Юный техник》的一期读者问答中,介绍了苏联互联局域网运作的状况:  来自莫斯科州读者维克多.彼得罗夫问:我听说,科学家正幻想着建立全球计算机网络,到那时所有的计算机都将联通起来,并入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制。那如今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这一构想呢?  《Юный техник》杂志编者答道:谈论全球网络的具体建成时间在目前来说还为时尚早,但国与国之间,甚至大陆间的电子计算机信息桥实验已经在进行。在我们国家,这样的工作由全苏自动化应用科学研究所负责着:在那儿,计算中心的电脑可自由连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计算机网络,也可自由连入奥地利和芬兰的计算机网络。  而前不久,还进行过苏联——古巴,苏联——美国间的电脑信息交换实验。计算机间的连接在卫星设备协助下得以建立,大大提高了技术信息和贸易信息的传递速率。  由此证明,经互会国家间,甚至苏联和西方国家间早已存在互联网。那么苏联军用级别的互联网更是早就该完成了。另外,1990年底欧盟才推出第一个民用级的IE,那岂不是说西方之前也没有互联网?(笑)  1990年夏天,苏联计算机网络РЕЛКОМ (即Russi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现在Рунета的原型)投入运行,其核心部分位于莫斯科库尔恰托夫核动力研究院。  日,苏联电脑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电脑建立了连接。同年9月19日,РЕЛКОМ的程序控制合作社《Демос》(隶属于莫斯科库尔恰托夫核动力研究院)为苏联注册顶级域名.su。1990年底,已联通三十多个组织机构的РЕЛКОМ与EUnet(即欧洲局域网,但实际上EUnet/Relcom在相关国际机构正式注册运行的时间是1992年)建立连接。  ——-  提到苏联的民用计算机和游戏机,突然想起已有人专门撰文论述过。所以作者不再打算“长篇大论”讲废话,直接贴出几张实物照片以展示苏联在这方面的情况。总体来说,苏联后期在民用计算机和游戏机的生产上多是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的计算机架构,独立进行研制,独立生产全部元件(包括微处理器)。这反映出苏联在微电路方面确实与西方国家存在差距,不过根本没传说中那么恶劣。  苏联基于Apple II+架构研制的“玛瑙-4”型8位元国产电脑,研制设计,1984年进入批量生产,主要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苏联基于“东芝Т1100 Plus”架构研制的首款Электроника МС 1504便携电脑(即笔记本电脑的前身,МС1504是苏联第一款便携电脑,网上流传的Электроника 901是1504的后续型号,91年投产),采用国产处理器КР1834ВМ86(兼容i80C86),86年开始研制,80年代末投产)  (苏联造鼠标,来自网站“20世纪展览馆”:http://20th.su)  苏联自产游戏机的名称与微型计算机相同,也称为Электроника,一般以ИМ-XX,МГ-XX为编号加以区别,游戏内容与Game & Watch的相似:  (Электроника ИМ-02,游戏内容:《兔子快跑!》,1986年生产)  作者在1993年4月《Деловой мир》杂志的第22页上和教授Станковская Ирина Кантовна(任教于莫斯科高等国际商务学院,该院1988年由苏联意大利联合成立,隶属于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大学,相当于一个系)那里找到了有趣的数据:  据估计,到了苏联末期,60%的机械制造,75%的科研实验及其经费开支与军事相关。军事工业使用着20%的国家能源,全国劳动力中少则有600万人,多则有1200万人在国营企业中从事着与军事相关联的工作。苏联大部分的军工企业位于俄罗斯境内,约有70%。一般认为,当时全苏境内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制造企业有1700家,而在某些材料中,这一数字还会大得多。  苏联军工联合体涵盖了多个工业部门,如采掘,冶金,运输,所有类型的机械制造,所有类型的通讯,建筑以及航空航天。拥有920个科研机构和多个渠道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验证机的设计和实验。是一个高度纵向一体化的研发生产体系,原因是苏联军方不希望原料供应、组件的生产受到外界影响。  苏联军工企业在当时本国的民用品生产方面也占有不小的比例,为30%。具体而言,军工企业制造了苏联全部的电视机,全部的缝纫机,全部的钟表,97%的电冰箱和录音机,70%的吸尘器和洗衣机,以及60%多的摩托车。【以上数字出自93年4月《Деловой мир》杂志第22页,由俄国家国防委员会主席提供】然而,这样的数据在苏联解体后便大为缩水,俄军工企业的民用品生产在92至96年间出现了大幅萎缩(Станковская Ирина Кантовна讲义里的数据):  表格1 军工联合体企业的民用品生产( 单位:千 )
品种 94 1995   电视机 1 .7   录音机 8 653.7 204.6   录像机 319.5 160.4 52.8 11.3   电冰箱和冰柜 45.9 686.2   摩托车 472.2 403.9 129.9 47.2   吸尘器 0 896.8 256.3   录像带 3 101.6 13   表格2 军工联合体企业消费品生产比例浮动对照表  (均以上一年为100%基准进行浮动)
品种 1993г. 1994г. 1995г. 1996г.   1 电视机 103,7 50,6 43,5 28,8   2 广播接收设备 72,7 31,9 102,9 44,0   3 录音机 77,8 32,9 39,6 32,5   4 录像机 50,0 26,3 31,0 10,8   5 电冰箱与冰柜 105,7 58,7 48,4 17,3   6 洗衣机 83,8 43,7 68,0 56,3   7 照相机 53,0 51,9 67,0 73,2   8 摩托车、低座双轮摩托 9,8 282,6 45,4 55,7   9 旋耕机、电动耕耘机 132,7 93,0 74,6 63,6   10 针织机 46,9 45,1 60,6 14,0   11 成人用自行车 71,7 52,2 66,5 56,3   12 儿童自行车 73,7 25,4 70,1 72,7   13 电动吸尘器 77,5 30,7 41,1 76,2   14 电水壶 50,1 47,6 61,6 54,1   15 电熨斗 101,8 22,2 62,4 47,2   16 电动搅拌机 119,7 28,8 69,6 36,8   17 电动咖啡碾磨机 103,3 52,1 32,4 67,2   18 电动茶炊 44,1 18,5 37,3 46,7   19 微波炉 69,5 34,5 68,0 17,4   20 电池 84,2 14,1 19,7 26,7   21 钟表 81,4 40,5 72,1 30,1   22 小包装合成洗涤剂 69,3 80,7 34,3 43,3   23 涂料 52,8 61,5 64,7 88,1   24 家具 86,5 47,3 59,1 43,7   25 玩具和新年装饰品 71,8 45,1 53,2 45,8   26 珠宝首饰 72,5 90,7 106,6 83,4   27 铝制冲压餐厨具 62,0 25,4 79,5 37,2   28 搪瓷钢餐厨具 110,0 8,9 34,3 90,6   29 轿车,轻型汽车维修用零备件 161,0 60,8 109,5 56,6   30 药品 145,0 24,1 22,4 42,7   31 化妆品——香水 79,3 94,4 99,3 27,5   32 体育用品 119,0 119,0 71,2 119,7   表格3军工联合体企业基础工业设备(民用品)生产比例浮动对照表  (均以上一年为100%基准进行浮动)
品种 95 1996   1 电脑设备及其零备件 67.9 42.0 79.7 40.1   2 石油钻井设备、地质勘探设备及其零备件 140.0 51.0 123.2 100.8   3 轻工业生产设备及其零备件 81.8 31.0 79.6 29.7   4 纺织工业生产设备及其零备件 73.8 44.7 157.8 48.8   5 化纤生产设备及其零备件 68.7 54.1 115.2 61.4   6 农业综合体加工部门使用的生产设备及其零备件 72.0 69.9 62.4 39.4   7 商业企业,公共食堂,公共饮食用设备及其零备件 106.0 73.0 96.3 67.7   8 医疗设备及其零备件 93.6 59.3 94.1 73.0   9 农业栽培机械 119.0 16.8 178.2 86.4   10 金属切削机床 93.8 39.1 110.1 55.1   11 木材加工机床 166.9 66.6 22.6 28.3   12 挖掘机 56.5 73.6 129.7 63.0   13 铁路干线用货运车厢 64.4 48.8 67.2 71.2   14 拖拉机 46.0 30.6 86.0 113.2   15 汽车 65.4 66.7 49.0 63.4   16 燃气灶具 128.4 16.4 92.4 29.8   17 涂料 110.3 34.3 72.2 90.1   18 通用叉车 64.3 34.4 83.8 49.6
  还想起了被诬陷数十年之久的可怜的苏联电视机工业 (以下数据出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温有奎的文章《苏联电视技术的历史与沿革》,1990年):  1981年,苏联有86%的居民可以看到电视节目,一百户家庭中有85台电视机。1985年,苏联电视的收视率为93%,每一般户家庭中有电视机92台。1989年,苏联有电视机9500万台,其中彩电1800多万台。  日纽约时报报道,能源和通信委员会的电信和财政子委员会的白宫主席马克对苏联测试高清晰度设备的理论提出了质疑。马克说,他愿意请求拨款给美国情报机构调查苏联HDTV(高清电视)研究成果和测试现状。现在西欧计划采用一个新的标准——D2MAC。苏联人认为这是一个有误会,事实上,如果没有HDTV计划,D2MAC可能是一个替代物。(即苏联没有自己的高清电视计划,就会使用西欧标准)。苏联不打算对D2MAC进行投资。理由是,今天苏联电视工业的生产量是每年六百万台彩电。苏联最近每年有三百万对结婚夫妇,婚前通常先要购买床,冰箱和一台电视机。即使苏联把彩电生产加快每年一千万台,替换已购买的电视机仍然需要花费十年时间。而十年时间高清电视在日本和其它国家将会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D2MAC并不是那么便宜,因此苏联的技术政策是进入HDTV而不是D2MAC。苏联计划1990年用于HDTV 8千万美元。  苏联居民的电视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它真的生产不出一台像样的电视机么?  的确,苏联电视机工业是要比美国日本落后,产品质量更差,但要说苏联电视机随时会爆炸,那就是别有用心了:80年代苏联电视机(彩电+黑白电视)的年产量就达到了千万台,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网上有则数据称,1985年苏联电视的起火爆炸事件是5490起,那么大家自己可估算下残次品率是多少。作者个人是认为,远远(或者说根本)达不到随时会爆炸的程度,且还未考虑已有电视机老化质量下降,人为使用不当,放置环境不当等等因素。  最后讲讲,苏联在新能源研究,新动力系统运用方面的情况:  众所周知,可控核聚变是新能源研究中的尖端领域。“落后”的苏联首创托卡马克(T-3和之后的T-7,T-15)并一直享誉世界,在1989年更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劲的(当时独步欧亚大陆第一,功率超过美国同类装置)12束120 ТВт输出激光核聚变装置“火花-5”( Искра-5):  苏联全自产的电动车组ЭР-200在1974年研制成功:由10辆车组成,2辆无动力车头,8辆动车(其中4辆带受电弓),车头由铝合金制成,车头自重48.6吨,动车自重57吨,长26米,全车带有封闭车体和风挡,设空调装置和封闭型卫生间。  1975年,在汉斯卡亚—别洛列琴斯卡亚的线路实验中达到210公里/小时的最高运行速度。  1976年,在“十月”铁路(莫斯科-列宁格勒线路)上投入实验运行。  1984年3月ЭР-200正式投入运行。84年9月27日苏联《真理报》报道:ЭР-200使莫斯科—列宁格勒的运行时间减少了20分钟,由4小时59分钟减少到4小时39分钟。列车运行速度140公里/小时,在个别区段达160公里/小时(到后来有两个区间实际上达到了200公里/小时)。为了争取这20分钟,苏联铁路工作者付出巨大劳动。在超负荷干线的条件下,维修了180公里线路;更换了20公里承力索以加强电气化铁路;包括电气集中在内;铺设了150多付新道岔。为保证ЭР-200的运行,苏联交通部主要运行管理部门要求周末铺画10月分的运行图。  苏联的高铁计划是:减少限速区间和停站,延长运行速度为200公里/小时的区段,使列车编组扩大到14辆,并使莫斯科-列宁格勒全程运行时间缩短到4小时以内。计划修建高速客运专线—— 中央—南方干线。方案是:白天为座车,行车6-8小时(莫斯科—克里米亚地区),夜间为卧车,行车10-12小时(莫斯科—高加索地区)。
  苏联的部门研究所有几百所、科研人员大约有70余万,力量不算小。  1982年苏共26届五中全会决定提高农业部门干部和专家的工资,平均增加30%,使之接近工程技术人员。  苏联科技人员的收入与政府官员相比无太大的差距,有的甚至超过政府官员。80年代初苏联若干职务月薪的大致水平为:  全国职工平均 180卢布(1985年为189卢布)  全苏科学院院长 1500卢布  大学校长 1200卢布  院士所长 卢布  苏共总书记 900卢布  苏共中央书记 700—800卢布  政府部长和州委书记 500—600卢布  大型企业经理 400—600卢布  大学教授 600卢布(上限)  博士高级研究员 350卢布以上  局长 350卢布  副博士高级研究员 350卢布  研究所长 300卢布  研究所副所长 270卢布  处长 250卢布  研究人员(工龄10年以上) 250卢布  研究人员(工龄10年以下) 210—230卢布  工程师、设计师、工艺师 187—211卢布  无学位科技人员 155—190卢布  产业工人 145—203卢布  中学教师 130—200卢布  科员 140卢布  职工工资下限 70卢布  在职务津贴方面,政府部长每月不超过350卢布,科学院院士为300—500卢布,教授和博士为本人月薪的50%,大学系主任为本人月薪的35%,副系主任为30%,研究室主任为20%。  在退休金方面,普通职员拿原职务工资的40%,院士和通讯院士为240卢布,教授和博士为160卢布,副教授副博士为80卢布。  在家庭开支方面,居民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城市为8.7%,农村为1.6%;三室住房的房租、水、电、气4项共占收入的13—17%;食品开支占收入的30—35%。  除了工资、津贴而外,苏联政府还为科学院院士们提供了其他优越的物质条件,包括优厚的酬金、特酬金、奖金、稿费、养老金、特许外汇、特需商店、专用食堂、专用交通工具、高级住宅和别墅、子女入学的特殊照顾、去世后优厚的抚恤金等。  为了表彰科技人员的卓越贡献,苏联政府还设置了各种奖金和荣誉称号。  1957年,决定设置“列宁奖”(其前身为“斯大林奖”),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25项,每项奖1万卢布。  1967年开始颁发“苏联国家奖”,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50项,每项奖金5000卢布。  各加盟共和国也设置了相应的奖金,此外科技人员还可获得“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苏联科学院将6%的工资基金用于颁奖,设置了“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和奖金”、“巴甫洛夫金质奖章和奖金”和“齐奥尔科夫斯基金质奖章和奖金”。  国家发现和发明委员会设置了一些专项奖,如“鼓励奖”(每项20—200卢布)、“合理化建议奖”(每项10—5000卢布)、“发现作者奖”(每项不超过5000卢布)、“发明作者奖”(每项不超过2万卢布)。获“发明作者奖”者中贡献重大者,还被授予“苏联功勋发明家”称号,无学位者可因此取得学位,并可享受补加居住面积。  苏联科技人员享有较高的政治待遇,特别是从50年代起开始实行企业领导专家化,以及60年代中期以来苏共中央多次作出决议提拔专家担任各级领导。  苏共很重视在科技人员中发展党员,其比例也在不断上升。1967年知识分子中已有21.7%是党员,而大学毕业生中有27%是党员。苏联科学院有43%的研究人员是党员。1922年党员中知识分子仅占0.6%,而到了1981年苏共党员总数为1748万,其中43.8%是知识分子和军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当选为苏共党代会代表或进入中央委员会:  1961年苏共22大代表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2.4%。  1966年苏共23大代表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5.5%,其中有46名院士和通讯院士。选出的195名中央委员中有一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  1971年苏共24大代表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8%,其中有96名院士和通讯院士,363名博士和副博士。结果有20名院士和通讯院士、20多名博士教授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  1976年苏共25大上,有19名院士、6名通讯院士进入中央委员会。  1981年苏共26大代表中,院士和通讯院士有118名,博士和副博士有498名,“高知”合计占代表总数的12.3%。  最近,关国地理杂志作了一个调查统计,按照各国的人口比例 (以1千人为统计单位)和拥有工程师以上的科技人员的数量列出世界 “十大”科技强国。欧洲小国瑞士名列榜首,平均每1千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苏联排名第二,每1千人中有39.6名;日本是第三名,平均每1千人中有35.3名;依次芬兰、法国、民主  苏联建国以来,一直重视科技的发展,不断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增加科研人员。目 前,苏联科研机构有三大系统组成,苏联科学院、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及部门科研机构。 苏联科学院现有250个科研机构,近5万名科研人员,其中院士、通讯院士780名,博士 4,971名,副博士23,203名。高研人员占50%以上,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38岁。苏联科学院 下设16个分院。苏联还建立了有关专业科学院,如农业科学院、医学科学院、艺术科学院, 教育科学院及俄罗斯联邦公用事业研究院。苏联每个加盟共和国设立一个科学院,属于加盟 共和国一级的科研机构共有370个,研究人员达5万名。苏联还建立了一些多部门的地区性的 科研中心,如西伯利亚分院等。这类研究中心现全苏共有17个。  教学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共有890所。这些学校共设有1,500个科研机构,有 44万名研究人员,占全国科研人员的1/3。 苏联为了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建立了一大批科研机构。目前约 有3,000多个,约有3·5万名科研人员和50万名技术人员。 除了上述三大研科系统外,苏联还建立了一些科技团体,吸收大量会员,以推动科技 发展。  苏联建国以来,科技队伍发展很快。1940年全苏科学工作者为9,83万人,而到1983年超 过了140万人,增加了13倍。现全苏科学工作者的人数占世界科学工作者总人数的1/4。他们 所提供的科研成果占全世界科研成果总数的1/3。这里顺便要说一下,苏联科研队伍之所以 能迅速增加,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它的教育事业发展得很快。教学年度内高等院校在 校学生数为80万人,而到教学年度则达530万人,增加了5·6倍。苏联每年拨出大 量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980年用于这一目的的费用为375亿卢布(其中300亿卢布直接来 自国家预算拨款),这占当年国民收入的8%。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帝国 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