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横扫大话西游之仙女奇缘的仙女峰现在变成什么了?

三峡的仙女峰,现在还在吗,我听讲,三峡没有建水库前是那么美丽,不知道现在什么地方最好看,我想去看看_百度知道
三峡的仙女峰,现在还在吗,我听讲,三峡没有建水库前是那么美丽,不知道现在什么地方最好看,我想去看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采纳率:6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读了《日月峰》这篇短文后,我们要学习小仙女的什么精神?_百度知道
读了《日月峰》这篇短文后,我们要学习小仙女的什么精神?
读了《日月峰》这篇短文后,我们要学习小仙女的什么精神?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可慌了神。应对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被老师当众批评。上学期英语课前不作什么安排新学期,新气象,一切都是新的,可这学期不一样了,每天都要有一个同学在课前用英语讲一个故事。这一次又是从我(学号1号)开始,我再不好好准备。世界是变化着的。那天课前,老师问我准备好了吗?那还用说,颜面全无!现在我也慢慢准时了。变化是要去适应的!上学期我是数学课代表,只要管管收作业、发作业、布置作业,我早已吸取了前两门课的经验,还等着挨骂吗,这次演讲很成功,我比变化快了一步,是按学号顺序,第一个是我。这学期一开始我就准备了一篇作文,读了好几遍,认为这一次老师一定夸。送作业时间必须在第一节课前,这一学期,我依然是数学课代表,可老师的要求变了,照例,又是从我开始,还要查谁没交作业,要在上数学课前去抱本子,一开始,我因为还不习惯那么早送作业和抱本子,好几次迟送作业、忘抱本子,一切都在变化。上学期语文课前,都有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作文,生活也是变化着的。面对变化,可是老师改了主意,每人介绍一句名言,结果可想而知,我因为准备匆忙,被老师责怪了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西藏的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 10:22:10
  西藏有文字的历史为1300多年,再以前的历史主要靠传说和以后的补记。
  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原来是一片汪洋。对此,西藏有很生动的民间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卷起波浪,搏击着长满松柏、铁杉和棕榈的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森林之上,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森里里长满各种奇花异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在湖边饮水;杜鹃、画眉和百灵鸟,在树梢头跳来跳去,欢乐地唱着动听的歌曲;兔子无忧无虑地在嫩绿茂盛的草地上奔跑&&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和谐安定的图景呀!
  有一天,海里突然来了一头巨大的五头毒龙,把森林捣得乱七八糟,又搅起万丈海浪,摧毁了花草树木。生活在这里的飞禽走兽,都预感到灾难临头了。他们往东边逃,东边森林倾倒、草地淹没;他们又拥到西边,西边也是狂涛恶浪,打得谁也喘不过气来,正当飞禽走兽们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她们来到了海边,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风平浪静,生活在这里的鹿、羚、猴、兔、鸟,对仙女顶礼膜拜,感谢她们救命之恩。众空行母想告辞回归天庭,怎奈众生苦苦哀求,要求她们留在此间为众生谋利。于是五仙女发慈悲之心,同意留下来与众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令大海退去,于是,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即: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边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家园;那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她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当地人民都亲热地称之为&神女峰&。
  这个民间传说,反映了西藏高原过去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才逐步变成陆洲和高原的事实。
  近代的科学家们对此也作了许多假说,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人们进行地质考察的时候,各种假说才得到科学的证明。
  1976年在昌都地区的达马拉山脚发现了恐龙的化石,达马拉山坡上,挖掘出恐龙的腰椎、牙齿和肋骨化石。科学的测定说明这种恐龙生活在六、七千万年前。恐龙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要求,说明当时这里是一个如此的环境:大海已退远,留下来的是湖泊和水流;这里气候炎热、湿润,植物茂盛、食物众多,河滨和山丘互相偎依&&
  可是,过了几千万年,这种优越的条件消失了,大海没有了,湖泊也干涸了,海底被地球的魔力抬得越来越高。于是,恐龙无法生存,终于死亡了,它们的尸骸成为沉淀物,在地壳变动中被埋进沙土里,随着年代的久远,变成化石,成为后代人进行科学研究的证据。
  喜马拉雅山脉的希夏邦马峰及聂拉木县的土隆考察,先后采集了两条鱼龙化石的标本。这种嘴巴又尖又长,身长达十米的鱼龙,被命名为&喜马拉雅鱼龙&,它是一亿八千万年前无边大海里的霸王。喜马拉雅鱼龙,是栖息海底,捕食软体动物维持生活的动物。鱼龙化石的发现又一次印证了人们关于喜马拉雅山区沧海变桑田的传说。
  但是,高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相当缓慢地变化着,只是近几百万年的地壳变动,才使高原隆起急剧上升。最近几年对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的测定证明,高原还在不停地上升着,这个上升速度在地球历史上是惊人的,但也不过一年上升1、2公分罢了。
  藏族是怎么来的?多少年来有种种说法。
  有说是从印度传来的,是释迦的后裔;有说藏族是从马来半岛迁移来的,所以藏族人相貌与马来种接近;有的却说羌族是藏族的前身;还有说黄帝入中原之前建都昆仑,入中原时留下一支,就是现在的藏族;也有说藏族的语言属藏缅语系,可以推想是从缅甸来的等等。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里记载的猕猴变人的有趣的传说。
  &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藏族民间广为传播,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还班上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之上。那猕猴住过的洞穴,民间传说就在泽当附近的贡布山上,而&泽当&也因是&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离泽当五、六里地的撒拉村,是藏族传说中的第一块青稞地。此后,每逢播种时节,人们都要来到这里来抓一把&神土&,以求祖先保佑得丰收。
  这些故事传说,反映了西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很早便有原始居民生活着,他们在鸟兽群集、果木丛生的河谷山林之中,过着采集的生活,食万种野果,披树叶为衣。经过相当长的岁月的劳动实践,学会了制作弓、矢、斧、镞、甲、盾等工具,形成了部落。
  从二十年来在林芝、墨脱、定日和昌都卡若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发现与传说是相吻合的。它说明,西藏高原很早便有人类活动。后来,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的羌人,向西南迁徙,与西藏原来的土著居民融合而发展成为&博&&-藏族。松赞干布建立起强大的吐番王朝后,用武力统一了以西藏为中心,包括川、青、甘、滇边缘的各部落,经过长期的融合,发展成了统一的藏族。
  西藏地区在七世纪前只有吐蕃等一些分散的部落,处于分裂的状态。相传公元前237年的一天,吐蕃部落的牧人在雅隆河谷发现了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他的言语举止与本地土著人不同。放牧人回去报告,部落长者就派了12个聪明人前去盘问,青年人用手指指天,于是大家认为他是从天上来的,是&天神之子&,非常高兴,就让青年人骑在他们的脖子上带回部落,一致拥立他为首领,尊称他为&聂赤赞普&(藏语&聂&是&脖&的意思,&赤&是宝座,&赞普&是&英武之王&,也就是&用脖子当宝座的英武之王&)。然后为他建了一座叫雍布拉康的王宫,这样&聂赤赞普&成了吐蕃部落第一个首领,雍布拉康也就成了西藏第一座王宫。以后,大家就把吐蕃部落首领叫作&赞普&。雍布拉康也被看做是西藏文明的起源。
  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中国的中心地带,汉王朝在东晋以后历经&十六国、南北朝、隋朝,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除隋朝37年短暂的统一)宣告结束,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唐王朝;而在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吐蕃部落传到第32代时,13岁的松赞干布当上了赞普,最终统一了各分散部落,建立起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藏王朝&&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的父亲是吐蕃部落第31代赞普,叫朗日松赞,他年富力强、思想锐敏、励精图治、有雄心壮志,是吐蕃王朝的奠基者。朗日松赞在世时就开始和唐朝建立联系,内地的医学、历算等文化和技术开始传入吐蕃。由于朗日松赞对有权有功的新贵族封赐领地和奴隶,引起原有贵族不满,他们用毒药把朗日松赞毒死,13岁的王子松赞干布就是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当上了赞普的。松赞干布虽年少登基,但雄才大略,先后战胜内外强敌。到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认为拉&萨(逻些)这一区域更有利于发展,于是带着吐蕃王室全部贵族和成千上万的兵马,从甲马地区开拔,浩浩荡荡来到拉&萨。从此,&拉&&萨成为西藏古代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交通中心,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关系良好,特别是从松赞干布开始的使唐求亲,文成公主、金成公主先后进藏,藏汉通过王室间的通婚、会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建立了密切联系,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多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其间互相也有矛盾甚至战争,但主流是友好。公元823年在大昭寺前立下的著名的&长庆会盟碑&,又称&拉&萨甥舅会盟碑&,就是唐蕃共崇旧好的标志),200多年里,唐使入蕃51次,蕃使入唐91次。在当时交通工具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如此频繁来往,真是十分难得可贵,由此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历史基础。
  到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内部分裂,境内平民、奴隶大起义,公元877年,起义军攻占了琼结(这里有包括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合葬墓在内的藏墓21座,现保存完好的有16座),掘了吐蕃藏王陵墓,吐蕃王朝彻底瓦解。之后,西藏地区进入了长达400年左右的割据状态。而在吐蕃王朝瓦解后30年,唐王朝也瓦解,进入五代十国割据状态。不过,这种割据状态没有影响汉藏之间的联系和来往。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双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更多、依赖更深。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各部落在中国北方崛起,要取代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意识到要统一西藏,必须利用当地宗教势力,他了解到当时后藏萨迦的萨迦派在西藏各派中影响最大,便邀请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到凉州会面(萨迦班智达23岁去印度留学,精通大小五明,是西藏第一位班智达,即大学者)。1244年,63岁的萨迦班智达带自己11岁的侄子八思巴到凉州(甘肃武威)觐见了阔端,双方议定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阔端授予萨迦班智达统治卫藏13万户的权力(&万户&是指万户左右组成的一个治理单位,1268年,元朝中央政府任命藏区13个大万户,也就是西藏地方13个统治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盟&。随后,萨迦班智达发表致藏区各僧俗首领的信,说明西藏归顺蒙古是大势所趋。7年后萨迦班智达圆寂(萨迦班智达圆寂后,就埋在凉州的白塔寺里,现在凉州白塔寺成为西藏归属祖国的重要物证)。八思巴继为萨迦派教主。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后班师路过六盘山,召见了八思巴,发现八思巴学识极为渊博,于是拜他为帝师。1260年忽必烈灭南宋,建立了元朝,又封八思巴为国师,请他负责创建蒙文,分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行政事务,并在西藏设置了宣政院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从此,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八思巴对西藏与祖国的统一、西藏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四世纪后期,明朝政府承袭元朝治理西藏的体制,西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十七世纪以后,清朝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治理。1721年建立了噶伦管理政务制度,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1792年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这29条对西藏的活佛转世,驻藏大臣与达赖具有同等地位,西藏的地方行政、财政、军事、外事等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的治理达到了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清朝末期,英国两次武装侵入西藏,妄图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都未得逞。
  辛亥革命后,虽然中国政局动荡,但中华民国成立(日)当年,就设立了蒙藏事务局,由国务总理直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日)的第二年,也很快设立了蒙藏委员会,主管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务。由于英国的挑唆,加上内战不断,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度不够正常,发生了&热振事件&、&驱汉事件&等。尽管如此,英国分裂中国,窃取西藏的阴谋,还是遭到了包括大部分西藏上层人士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早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日,新华社发表就《决不容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领土&西藏》的社论;9月7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西藏》的署名文章;9月8日,18岁就参加红军长征的藏族干部天宝(木尔加&桑吉悦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揭露西藏地方当局制造&驱汉事件&的阴谋,指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10月1日,在青海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称:&西北已获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凡有血气,同声鼓舞。今后人民之康乐可期,国家之复兴有望。西藏解放,指日可待。&
  新中国成立后,日,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日,西藏发生武装叛乱,3月20日,解放军开始平定武装叛乱,3月28日,周恩来发布国务院令,解散支持叛乱的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3月28日这一天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起点。到1961年底,西藏民主改革基本结束,日,西藏自治区宣告成立,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首任主席。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就是西藏的历史沿革。
  西藏的历史沿革清楚地表明,从元代开始,西藏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元代到现在的700多年里,西藏从未脱离中国中央政府的主权管辖。即使在中国国力最衰弱的时候,西藏都没有从中国分裂出去,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
(苏大伟)
  附一:唐太宗五难婚使故事
  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此后,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来长安朝贡,欲效吐谷浑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为妻,唐太宗没有允许。使者回到吐蕃谎称:&初到长安,唐朝十分优待,允许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浑国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离间我们的关系,遂罢通婚之议。&松赞干布闻之甚怒,与羊同等部落连合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击党项及白兰两个部落之后,屯兵20万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之西,遣使送金银币帛至长安,声称是娶公主的聘礼。由使者传话威胁说:&若大国不嫁公主,当即进攻内地。&这种以重兵逼嫁,胁迫成婚的无礼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对。不久,松赞干布果然率兵进攻了松州。唐太宗当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率兵5万分四路合击,斩首干余级,松赞干布大败,引兵遁逃,遣使谢罪,复求婚约,唐太宗这次才答应通婚的要求。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的大相禄东赞送上黄金5000两,珠宝数百件到长安聘婚,唐太宗这次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相传唐太宗在答应之前曾经&五难婚使&。
  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要求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要求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要求使臣认出头梢。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唐太宗要求使臣们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认出者文成公主。使臣们谁也没见过文成公主,这题太难了。聪明的噶尔东赞了解到他的邻居老妈妈的女儿在宫里当文成公主的侍女,于是他通过老妈妈,了解到有关文成公主的一些生活情况。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香,香味独特,蜜蜂喜欢这种香味。在辩认那天,噶尔东赞手里抓了一只蜜蜂,手一松开蜜蜂就飞到文成公主头上。于是终认出了文成公主。
  噶尔东赞就这样地一一解决了五个难题,唐太宗十分高兴,允许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为她准备了很多嫁妆,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和松赞干布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和文化。西藏过去无完整的历法,以麦收的季节(约为夏历三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文成公主入藏后推行夏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历史文化的纪年和著录。文成公主带去的宫廷乐队,丰富和繁荣了藏族的民间音乐、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带去的许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从此藏民掌握了汉族的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了汉族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大发展了藏族的农业生产力。文成公主带去的各种植物种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实,改变了藏民的食品结构,丰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种。文成公主信佛,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大力提倡佛教,还特地在拉萨修了大昭寺,这对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响之大,的确难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导下,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此后唐朝又不断送去蚕种,帮助发展养蚕事业。送去酒曲,派人帮助发展酿酒事业。还有碾磨、造纸、造墨等等,也派专人传授。文成公主本人还亲自传授了刺绣、纺织的技术。
  文成公主在吐善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礼遇并深得吐蕃人民爱戴,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二人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病故。
  附二:汉藏甥舅亲谊故事
  公元704年,吐蕃第四代赞普赤德祖赞继位后,也派官员到长安去请求联姻,经过长期的努力,唐中宗皇帝终于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他。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这次联姻,是继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之后的一次藏汉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关于藏汉之间的甥舅关系,有许多有意思的传说。一说是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囊妃抱去抚养,并不承认是金城公主的孩子。为此两位公主发生了争执。到了王子周岁庆宴的时候,赤德祖赞将那囊家的人和来自内地的汉族亲友都请了来,说:&孩子一岁了,还没有舅舅,今天就让他自己认认舅舅吧。&说着亲了亲王子,在他手里放了一杯满盏的酒,说:&孩子,要想得到真正的母亲,就得先认出真正的舅舅,去认吧。&这样一来。那囊家的人和汉族的吃宴亲友们一下紧张起来。那囊家的人深深懂得这一点:今天的王子是将来的王,失去王子就会动摇他们的权力和威望。于是,有的拿着给孩子的斗篷,有的拿着五颜六色的玩具,举向王子:&到舅舅怀中来!到舅舅怀中来!&七嘴八舌,嚷成一团。汉族的亲友这边也不冷清,他们看着公主忧伤的面孔,也忍不住伸出双手叫着孩子:&来!来!来!舅舅怀里来!王子举起酒杯斜睨着那囊氏的亲友们,说:&我赤松德赞是汉家的好外甥,那囊家的人怎能当舅舅!&说着把酒杯放在汉族亲友手中,投在汉族&舅舅&怀中。金城公主见了,高兴得满面滚着热泪,她把王子紧紧抱在怀里,叫着:&孩子!孩子!&
  这个汉族的外甥就是吐蕃王朝的第五位赞普赤松德赞。
  关于甥舅关系可以见诸文字的是赤德祖赞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奏章,里面写道:&外甥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和同为一家&,这样的话,后来刻进了唐蕃会盟碑里面。
  在那段时间,唐蕃一方面互派使者献供,不断和谈调解,一方面派兵争夺边界,多次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到唐穆宗继位后,经双方多次接触,为长期和解,决定&刻日月于巨石&,写甥舅会盟碑。据历史记载,从公元706年到822年,吐蕃和唐朝之间的会盟达8次之多。公元823年所立的唐蕃会盟碑,记载的是第八次会盟的盟文。
  公元821年,第八代赞普赤热巴巾派使臣论纳罗向唐请盟,当年9月会盟于长安西郊。公元822年在拉萨设盟台,吐蕃最高僧官本参布参加会盟并诵誓约。公元823年立碑,唐朝使臣太仆寺少卿杜载等参加落成典礼。此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2厘米。碑阳及两侧以汉藏两种文字刻载着盟誓全文,以及唐蕃会盟使臣的姓名、职位。碑阴以藏文刻载着唐蕃友好关系史及长庆元年在长安、逻些(拉萨)两地盟誓的意义。
  历史记载,此碑立后,唐蕃之间的纷争,从此宣告结束。【图文】喜马拉雅山生态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喜马拉雅山生态破
&&喜马拉雅山生态破坏
大小:2.4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造梦西游3仙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