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荣窗下兰,密密匝匝的意思堂前柳中的密密匝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年轻人,你们的相知没有深厚的根基”——叶嘉莹讲陶渊明(七)
我的图书馆
“年轻人,你们的相知没有深厚的根基”——叶嘉莹讲陶渊明(七)
从今天开始,叶先生将依次为我们讲解陶渊明《拟古九首》。今天讲第一首。它描述了一个关于薄情和背叛的故事。叶先生借题发挥,告诉你爱情需要感情基础,社会需要诚信为本。“年轻人,你们的相知没有深厚的根基”& & & & 文/叶嘉莹今天我们正式来讲陶渊明的《拟古》诗。在陶渊明以前,所谓的“拟古”就是模拟《古诗十九首》,陶渊明不是。元朝有一个人叫刘履,写过《选诗补注》,“选”就是《昭明文选》,这本书就是给《昭明文选》的诗作了补注。《昭明文选》里边有陶渊明的诗,他说“凡靖节退休后所作之诗,”凡是陶渊明辞官不做以后所写的诗,“类多悼国伤时托讽之词”,都是哀悼晋朝的灭亡,哀伤那个时代的祸乱,很多都是托讽。托就是寄托一个东西,写一个什么鸟啊,写一个什么花啊,等等,例如“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都是托一个物来表现内心的一种意思。“然不欲显斥”,但是他不愿意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故以拟古、杂诗等目名其题云”,所以就管它叫做“拟古”、管它叫做“杂诗”。所以陶渊明的拟古跟晋宋之间别人的拟古是不同的,别人的拟古是作诗的练习,就是完全模拟《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的诗虽然名字也是拟古,可是它不是一个练习的作品,不是死板的模仿的作品,他只是用《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写他自己内心的、说不出来的悲慨。他不像陆机,陆机他们那是死板的模仿,是一种作诗的练习;陶渊明是用《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写内心的难言之慨。明朝的许学夷有个《诗源辨体》,后边也说了,说“士衡诸公”,士衡就是陆机。说像陆机这些个人拟古,“皆各有所拟”,他们说拟古就真的是模拟,他说“拟行行重行行”、“拟青青河畔草”等等,每一首都是在模仿,真是“各有所拟”,“靖节拟古,何尝有所拟哉!”说陶靖节的拟古哪里是死板的模仿!后面明朝黄文焕的《陶诗析义》说,“此诗九首”,就是《拟古》九首,“专感革运”,它所感慨的都是国运的改革,就是东晋的败亡、刘裕的篡夺,这是最明显的。我们说这首诗是好诗还是坏诗,不是因为它感慨东晋的灭亡就是好诗,不是。是在你的文章、你的诗歌、你的艺术怎么样好,不是说你感慨东晋灭亡就是好诗。感慨晋朝的诗可以有很多,说爱国的诗都是好诗,那喊口号的爱国的诗很多,难道都是好诗?不见得。所以清朝陈祚明的《采菽堂古诗选》说,陶渊明的诗是“情思迴曲”,真是低迴反复,委婉曲折,“辞旨缠绵”,这个真是,“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他的感情、他的诗句真是纡迴的、低迴的、宛转的,那真是缠绵。清朝温汝能的《陶诗汇评》说“《拟古》九首,大抵遭逢易代,感时事之多变,叹交情之不终,抚时度世,实所难言,追昔伤今,惟发诸慨。”所以它里边有很多的感慨。我们来看《拟古》的第一首: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写的是两个很好的朋友中间离别了,离别以后,出去的那个碰到另外一个人,交了另外的一个朋友。虽然陶渊明距离我们已经千百年以上了,可是现在我们社会上还常常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你应该怎么样面对呢?陶渊明的诗写得好,我们刚才说了,不止是你“能感之”,你还要“能写之”,这个拟古你要从多方面来看。《古诗十九首》喜欢用叠字,这是从《诗经》就开始的,我们说这个“关关雎鸠”,“关关”就是叠字;我们说“桃之夭夭”,“夭夭”也是叠字;我们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都是叠字。这是从《诗经》开始的最简单最质朴的一种形容词,不用花红柳绿的很多形容,就是两个重叠的字。所以《古诗十九首》写“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都是叠字。所以从这个风格来说,从用字上面来说,陶渊明是拟古,“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所以风格上它是拟古。可是只是说古人用叠字你也用叠字那就好了吗?关于叠字其实有很大的讲究,当然大家都说用叠字用得最好的是我们女性的作者,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串的叠字。比李清照用得还要好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作家,就是贺双卿。当然我们没有时间讲这个了,总而言之,这个叠字就看你怎么样用,怎么样用才用得好。陶渊明的《拟古》不止是叠字用得好,还有它的形象,“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他所用的“荣荣”的、“密密”的是什么?是兰花和柳树。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所用的很多语言的符号,都已经被古人用过了,所以你一看见这些个符号就会想起很多的文化传统来。兰花,我们说兰花是花中的君子,而且我们还说“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说兰花生长在没有人的山谷之中,不会由于没有人欣赏它它就不芬芳,因为它的本质是芬芳的,所以兰花是代表这样一种美好的品质。而这个兰花怎么样?“荣荣”,长得如此茂盛,这么茂盛的兰花,有这么美好的品质,它长在什么地方?长在邻家的院子?长在植物园里?长在山里面?不是啊,它说这个兰花就长在我家的窗下。这么茂盛、这么美好的、品质高洁的兰花就在我的窗下,写得这么亲密,写得这么美好。“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兰花有兰花的高贵品质,而柳呢?你看那柳丝的绵长,柳条的摇曳生姿,柳永说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所以柳表现的是缠绵,所以他用来形容柳的词的“密密”,那么缠绵、那么细密,那这是哪里的柳树?河边的柳树吗?不是。那“密密”的是“堂前柳”,是就在我家堂前的柳树,写得真是好。“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而这代表什么?代表我跟你,当你在这里跟我住在一起的时候,宕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窗下的兰花如此的繁荣茂密,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堂前的柳树这样的繁密缠绵,“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这是我们的环境,这也是我们的感情啊!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刚刚出版不久的,就是台湾小说家白先勇的《树犹如此》。这个“树犹如此”处处是文化的语码,它有一个出处,出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里边说晋朝的桓温,就是我们说过的桓玄的父亲,他曾经带兵出征经过汉南,那里长满了柳树,长得很高大。等他打了好几年仗,再回到这里来的时候,柳树都已经摇落了,所以他说:“昔年种柳,依依汉南”,当年这里的柳树,在汉水的南边,表现得这么依依;“今看摇落,凄怆江潭”,现在我再看这个柳树,在江边却表现得这么凄凉;所以他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连没有感情的柳树都衰老了,何况我们有情的人呢?白先勇的《树犹如此》写得很好,他写的是他跟他一个男朋友的故事。说白先勇在南加州买了一处房子,房子的西面有一片空地,他说我们怎么样呢?他就跟他的朋友商量,他说种一种高大的柏树,这个柏树长起来一直向上窜,可以长得非常高。他就跟这个朋友一起种了三棵这种柏树,长得非常高大茂盛。有一年莫名其妙地这三棵柏树中间最高的那一棵,忽然间叶子就变黄了。他本来以为是天气干旱,可是没想到后来一直黄下来,中间的那棵就死掉了,两边的那两棵一点也没有黄,还是长得很茂盛。而在那一年,他的朋友就得了病,后来就死去了。所以他说现在在我家的西面,就留下这一片空白,是一棵树的空白,也应该是白先勇感情上的一片空白,所以说“树犹如此”。“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说当年我们在一起有这么美好的感情。用的是叠字,都是写的一些植物的形象,可是这个语言的符码就给我们很多的联想。如此美好的兰花,如此美好的柳树,就是我们当年的感情。可是人都是有别离的,不是生离就是死别,白先勇当然写的是死别,那“树犹如此”,现在真正来到面前的考验不是死别,死别你已经通过了你的考验,死了就再也没有考试能够加在你身上了。人们常说盖棺才论定,你整个的品格是在棺材盖上来以后才决定,你只要一天的棺材没有盖上,你遇到什么样的考试,你在人生的旅途上会经过什么样的考试?那个考试来到你面前,你通得过还是通不过?你不知道,没有一个人敢讲。古人说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我前几天还跟朋友谈起来,我看了汪精卫的诗词,写得真的是好。假如他当年就死了,那真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被逮口占》四首之三),可是后来他跟日本人合作,做了汉奸。不管他是怎么样,总之在垂老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记录。就是说你的人生的考验,要到你的棺材盖上了你才通过你的考试,只要你的棺材没盖上,你不知道哪天还有考试,你也不知道你通得过通不过这样的考试。有这样的“荣荣窗下兰”,有这样的“密密堂前柳”,有这样美好的感情,说一个人走了,“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我刚刚跟你离别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你会走这么长时间。多少生离的朋友,甚至于夫妇,尤其是我们海峡两岸之间,有多少的夫妻兄弟不是都在我们国家的战乱、政治的变化之中分隔了几十年吗?那几十年你说怎么样呢?“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陶渊明并没有责备,就是人的感情啊,既然是我们当年虽然是“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感情,可是你既然走了,“出门万里客”,我们两个分别得这么遥远,你的这个喜怒哀乐我都不知道,我的喜怒哀乐你也不知道,我的寒温冷暖你不知道,你的寒温冷暖我也不知道,完全隔绝了。而我就在出门万里的时候,“中道逢嘉友”,我碰到另外的一个好朋友。你怎么样?说“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而这个好朋友就吸引了我,“未言心先醉”,我跟他一句话都没有说,我一见到他就为之倾倒了。你说一见倾心,说倾盖如故,说一见就让你动心的人吗?“未言”,我们不用交谈,我的心就为你沉醉了,“不在接杯酒”,我们没有对面喝一杯酒,我们只是一见面去就为他倾倒了,所以这个人就在外面有了新朋友。而且陶渊明说的非常温柔敦厚,不是说你背叛,不是说你不应该,你是碰到一个你真的欣赏的、一见倾心的人,“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而那个留下来的人呢,“兰枯柳亦衰”,当年“荣荣”的那些个兰花现在枯死了,当年那茂密的柳树也衰老了,“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所以我们当年多少的盟誓都辜负了,都背叛了。我在温哥华讲过女性的词人,在北宋的初期,女性没有人大胆地去写词,因为词都是写爱情的,女子是没有资格谈爱情的,女子结婚就是为了尽一个传宗接代、侍养公婆的责任。所以那些写爱情的词,没有一个良家妇女大胆地去写。一直到李清照这些个人,就是因为她两个家庭看重女子的教育,所以她才得到这个机会发展她的写作天才。女子一般是不敢写的,什么时候才写?在她的人生之中有了最悲哀、最痛苦的事情发生了,不得已才写出来词。南宋时候有一个有名的诗人叫戴石屏,他家里已经有了妻子,“出门万里客”,一个富贵人家看上他了,要把女儿嫁给他,他就隐瞒了他结了婚的事情,跟这个女孩子结婚了,可是他毕竟在家里有妻子的,所以过了几年他怀念他的家了,就告诉了现在的妻子。他的岳父知道了大怒,本来要责罚他,可是他的妻子就谅解了他,说你既然是家里有妻子,你应该回去,就给了他很多钱送他走了。临走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词,说“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戴复古妻《祝英台近》),说我真是欣赏你的才华,我又悲哀自己真是薄命,可是我没有办法把你留下来,所以我现在要写一首跟你送别的词,“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我多少次拿来花笺要写,都把纸团碎了,因为我不忍写下来这么悲哀的词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路边的这个杨柳依依,千丝万缕,都比不上我的一分的悲哀和忧愁。想到我们结婚的时候,是“捉月盟言”,你指天誓日,说生生世世不相负,“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你当年指天誓日跟我说的那些话,就像梦一样。那你现在走后“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你如果再回到这个地方,如果还记得我,就怎么样?“把杯酒、浇奴坟土”。“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我们当年是“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可是你走了,“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这个还不同,因为戴石屏的这个妻子是因为她家里原来有妻子,他跟这个女子结婚了,从他家里的妻子来说,是他改变了,是这个戴石屏变节了,那现在他的第二个妻子让他回去,总而言之,不管是第一个妻子还是第二个妻子,这不幸的永远是女子。我们现在呢,说这个陶渊明写的这个,他说“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你在中道碰见一个,你觉得这个人更吸引你,你对他更是倾倒,对他更是欣赏,所以我在家里边就“兰枯柳亦衰”,兰花也干死了,柳树也衰败了,“遂令此言负”,就让从前的,就是“捉月盟言”,那不是梦中语啊!你所有跟我说的那些个永远不相背负的话完全都背叛了。所以“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这个“谢”不是感谢。就是我们常常说,比如我们说有人让你做一件事情,你“谢曰”,你就是说对不起了,就是这种意思,Excuse的这样一个意思。他说“多谢诸少年”,他说我对现在的那些个年轻人说,“相知不忠厚”,为什么?为什么让这件事情发生了呢?你为什么“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呢?“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你们这些个年轻人,你们的相知没有深厚的根基,而你说,前面所写的那么美好的句子,同时也就是不忠厚,因为他说“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是两个人一见面,一句话都没有说呢,你就为他陶醉了,连一杯酒都没有喝。说到古今的爱情故事,为什么《麦迪森之桥》(《廊桥遗梦》)的那个电影我始终不能欣赏?因为我不以为一个摄影师跟他见到的两个人都会有海枯石烂的感情,我不相信这样的事情,因为它没有根基。“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没有根基。可是梁山伯祝英台这个戏使我感动,因为他们两个人有三年的同学,真是志同道合,这个感情,所以梁祝的感情让我感动,因为他们是有一个感情基础啊!所以是“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而现在的很多人都是如此的。动心或动情,这都是应该有的,但是我认为,就是陶渊明所说的,你应该有一个节制,应该有一个礼法,也许这样才是更好的一件事情。而现在的年轻人从来都不给感情一个伸展、酝酿的机会,不给它这样的生命,所以短促,所以你看那个,很多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个女孩子没有结婚就有了孩子,但是他的父亲是谁她根本不知道,她认识的男孩子太多了,她没有一个感情的生命,培养的、成长的时间都没有,就是所以“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意”是情意,“气”是精神,如果真是有一个精神上的结合,你为他付出生命都是值得的,所以“意气倾人命”。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有感情的基础,所以梁山伯说“将来有命终相见,无命今生不相逢,只有向草桥镇上认新坟”;祝英台说“认新坟,认新坟,碑上留名刻两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生不成双死不分”。就是“意气”是“倾人命”的,所以这个梁山伯就为祝英台死了,祝英台也为梁山伯死了。“意气倾人命”,这种真正的感情的精神,你为它付出生命都是值得的,“离隔复何有”,离别算什么?离别有什么关系?如果真是有死生相许、性命相交的感情,不会因为离别就改变了,所以陶渊明所写的这个《拟古》的第一首诗,就是写了这样一种感情。那陶渊明为什么写这种感情?我们说《拟古》这九首诗大概都是写当时的这个朝代更替的,都是写的这样这种感情。就是当这个东晋灭亡、刘宋新朝成立,有多少人变节了?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花了很多时间讲那个东晋的背景的缘故。孔子在《论语》上曾经讲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说大家应该维系一个基本的道德,一种基本的感情的原则,所以齐景公感叹说“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信如”,信是果然,如是假如,果然假如“君不君”,做国君的不像一个国君,做臣子的不像一个臣子,做父亲的不像一个父亲,做儿子的不像一个儿子,那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就算你有粮食,你能安安稳稳地吃它吗?《论语》上还记载说有人问孔子,说立国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是“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还有就是“民信之矣”,要老百姓对你相信、拥护你。这个人接着就问,说必不得已的时候,这三个条件取消哪一个?孔子说军队是不重要的,粮食还是重要的;说如果必不得已这两者还要去一个呢?孔子说就把“食”去掉。孔子最后就说了,“自古皆有死,”每个人都是会死的,可是“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一个立国的根本。孔子还说,“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这个诚信是一个做人的根本,所以陶渊明说“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只有诚信是最重要的。(汪梦川整理) 作者介绍: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在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并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访问讲学。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陆曾在多所院校讲学,并被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聘为客座教授,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谿词说》、《唐宋词十七讲》等数十种。栏目主持人谢琰,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章黄国学主编。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容斋三笔·卷三原文|翻译_古诗文网
容斋三笔·卷三
东坡和陶【原文】《集·归园田居》六诗,其末“种苗在东臬”一篇,乃江文通①杂体三十篇之一,明言②学陶征君《田居》,盖陶之三章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③锄归。”故文通云:“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正拟其意也。今陶集误编入,东坡据而和④之。又“东方有一士”诗十六句,复重载于《拟古》九篇中,坡公遂亦两和之,皆随意即成,不复细考耳。陶之首章云:“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坡和云:“有客扣我门,系马庭前柳。庭空鸟雀噪,门闭客立久。主人枕书卧,梦我平生友。忽闻剥啄声,惊散一杯酒。倒裳起谢⑤客,梦觉两愧负。”二者金石合奏,如出一手,何止子由所谓遂与比辙者哉!
【注释】①江文通:即,字文通,南朝文学家。其诗文典丽工整,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别赋》。两个著名的成语“妙笔生花”和“江郎才尽”,都出于江淹之笔。②明言:明确说明。③荷:负荷,肩负。④和:和诗。⑤谢:道歉。
【译文】《陶渊明集》中《归园田居》共六首诗,其中最后“种苗在东臬”一篇,是江淹的杂体诗三十篇中的一篇,江淹明确地说这首诗是学陶征君《归园田居》的,陶渊明这组诗第三章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以江文通诗说:“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正是模拟陶诗诗意。现在的《陶渊明集》把这首诗误编进去了,而苏东坡以陶集为依据和了这首诗。又如“东方有一士”诗十六句,又重复载在《拟古》诗九篇当中,苏东坡也就在两个地方写了和诗,全是随意写成,没有细心考订。陶渊明《归园田居》首章写道:“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东坡和道:“有客扣我门,系马庭前柳。庭空鸟雀噪,门闭客立久。主人枕书卧,梦我平生友。忽闻剥啄声,惊散一杯酒。倒裳起谢客,梦觉两愧负。”这两首诗可算得上是金石合奏,好像出自一个人的手笔,哪像东坡之弟苏子由所说的仅仅止于和辙同韵而已呢!
陈季常【原文】,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①,然其妻柳氏绝②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坡又尝醉中与季常书云:“一绝乞③秀英君。”想是其妾小字。黄鲁直元赪中有与季常简④曰:“审柳夫人时须医药,今已安平否?公墓年来想渐求清净之乐,姬媵⑤无新进矣,柳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贴云:“承谕⑥老境情味,法当如此,所苦⑦既不妨游观山川,自可损⑧药石,调护起居饮食而已。河东夫人亦能哀怜老大⑨,一任放不解事⑩邪?”则柳氏之妒名,固彰著于外,是以二公皆言之云。
【注释】①喜畜声妓:喜欢蓄养歌舞乐妓。②绝:非常。③一绝:一首绝句。乞:请求。④简:书简,书信。⑤姬媵:姬妾。⑥承谕:承蒙您高谕我。⑦所苦:苦闷的时候。⑧损:减少。⑨哀怜老大:体谅您年纪太大。⑩一任放不解事:任凭您放荡不羁,不解世事。
【译文】陈慥,字季常,是陈公弼的儿子,隐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的岐亭山,自称是“龙丘先生”,又起名叫“方山子”。他喜欢结交宾客,爱好蓄养乐妓,然而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苏东坡有诗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的就是柳氏。苏东坡又曾在醉中给陈季常写信说:“寄一首绝句求得到秀英君。”想来秀英君可能是陈季常妾的小字。在北宋哲宗元赪年间有写给陈季常的书简,说:“详知柳夫人不断用药,现在已安康平复了吗?您晚年想逐渐寻求清静的生活乐趣,美妾没有新的增加,那么柳夫人还有什么烦恼以至于生病呢?”又有一贴写道:“承蒙您告诉老境的情趣,做法应当像您说的那样,苦闷时不妨游览一下山川风光,自然可以起到减少药石、调护起居饮食的作用。河东夫人也还能够哀怜您年龄老大,任随您放荡不通世故吗?”可见柳氏的妒名,早就彰著于外了,所以、黄庭坚二公都谈到了这事。
文用谥字【原文】先王谥①以尊名,节以壹惠,故谓为易名。然则谥之为义,正训名②也。司马长卿③《谕蜀文》曰:“身死无名,谥为至愚。”颜注云:“终以愚死,后叶④传称,故谓之谥。”卿子厚《招海贾文》曰:“君不返兮谥为愚。”二人所用,其意则同。唯王子渊《箫赋》曰:“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⑤恩。”李善谓:“谥者号也,言得谥为箫而常施用之。”以器物名为谥,其语可谓奇矣。
【注释】①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文中后几个“谥”都是“叫做”的意思。②训名:父亲或者师长所命之名。如同今天所说的学名。③司马长卿:即,字长卿,汉代著名大赋家。④后叶:后世。⑤渥:浓,厚。
【译文】先王死后谥一个尊贵的名字,多节省用一个字而实惠,所以称作换名。可见“谥”作为一个词的词义,是起名的意思。汉司马相如的《谕蜀文》说:“到死也没有出名,死后便起名叫做‘至愚’。”注释说:“到死都很愚笨,后世便这样传着称呼他,所以也就是起名了。”唐《招海贾文》说:“君一去不返死在那里,给你起名叫‘至愚’。”这里两个人所用“谥”字的意思相同。只有王子渊的《箫赋》说:“有幸起名叫‘洞箫’,承蒙圣主优渥的恩泽。”李善说:“谥,就是号的意思,是说死后起名为洞箫而经常使用它。”用器物的名字做谥号,这话可算是很奇了。
高唐神女赋【原文】《高唐》、《神女》二赋,其为寓言托兴①甚明。予尝即其词而味其旨②,盖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③,真得诗人风化之本。前赋云:“楚襄王望高唐之上有云气,问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所谓朝云者也。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愿荐枕席④。王因幸之⑤。’”后赋云:“襄王即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⑥,复命玉赋之。”若如所言,则是王父子皆与此女荒淫,殆近于聚麀之丑矣。然其赋虽篇首极道神女之美丽,至其中则云:“淡清静其愔嫕兮⑦,性沈详而不烦⑧。意似近而若远兮,若将来而复旋⑨。褰余帱⑩而请御兮,愿尽心之倦倦。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乎相难。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愿假须臾,神女称遽。暗然而冥,忽不知处。”然则神女但与怀王交御,虽见梦于襄,而未尝及乱也。玉之意可谓正矣。今人诗词,顾以襄王藉口,考其实则非是。,音疋零反,敛容怒色也。柳子厚《谪龙说》有“奇女尔怒”之语,正用此也。
【注释】①托兴:拖物兴寓,有所寄托。②即其词而味其旨:读里面的词句玩味作者的旨意。③发乎情,止乎礼义:从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线。④愿荐枕席:愿意和您共度枕席之欢。⑤王因幸之:王因而临幸那个女子。⑥遇:遇到。⑦淡清静其愔嫕兮:恬淡清静而和善。⑧性沈详而不烦:性情沉静安详而不焦躁。⑨若将来而复旋:好像是要翩翩到来却又忽然转回。⑩褰余帱:撩开我的车帷。怀贞亮之洁清兮:怀有贤贞明亮的纯洁节操。迁延引身:我退却避开。愿假须臾,神女称遽:我心中唯愿留住这短暂的美好时光,神女却骤然离开。暗然而冥:眼前忽然一片黑暗。敛容怒色:收敛笑容,表现出愤怒的神色。
【译文】战国作家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很清楚是两篇有所寄托的寓言。我曾读里面的词句玩味作者的意图,可以说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前一篇赋写道:“楚襄王望见云梦高唐台上面有云气,就问宋玉说:‘这是什么气呀?’宋玉回答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朝云。过去先王(指襄王父怀王)曾经巡游高唐,梦见了一位美女子,女子说,我是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上的神女,愿意和您共度枕席之欢。先王于是就宠幸了那个女子。’”后一篇则写道:“楚襄王命宋玉赋了高唐的浪漫故事,当晚他就寝后,便在梦中与那位神女相遇了,梦后又命宋玉赋这件事。”若真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则说明楚怀王和楚襄王父子二人都和这位女子yín乱了,这几乎和群兽交配一样丑陋。然而赋的开头虽然极力描写神女的美丽,但到了中间却写道:“(这女子)恬淡清静而和善,性情沉静安详而不躁。她好像离我很近又好像很遥远,好像是要翩翩到来却又忽然转回。她用纤手撩开我的车帷请求共载,我多想向她奉献真诚的心怀。她怀有贤贞明亮的纯洁节操,终究与我相为难。她收敛笑容微露怒色自保尊严,曾使得我不可能对她有所冒犯。欢情未能接合,她却要告辞离去。我退却避开,不敢亲昵偎依。但心中唯愿留住这短暂的美好时光,神女却骤然离开。忽然眼前一片黑暗,忽不知她已飘向何处。”可见神女只与楚怀王进行了交媾,虽然也在梦境中见到楚襄王,却未尝涉及yín乱。宋玉表达的意旨可算是很纯正了。现在人的诗词,反以楚襄王的事为借口,考察宋玉作品的意图而非议它的不纯。,音疋零反,收敛笑容表现怒色的意思。唐代柳宗元的《谪龙说》中有“奇特的女子收敛笑容怒视你”的话,正是用的这个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荣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