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祖籍肯尼亚公开声称全民突击

我的美丽,可以让敌人放松警惕
视频地址复制
Flash地址复制
Html地址复制
离线看更方便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优酷 全民突击决战眼镜蛇版本宣传片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24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10417
互联网ICP备案:沪ICP备号-3
沪ICP证:沪B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转 3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美式卡特思维正是中国反制美手段!
最近,美防长卡特大放厥词,甚至把与中国的关系与美苏关系相提并论,并声称与中国进行新冷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回应是:中国对冷战不感兴趣,不会出演美国自编自导的“好莱坞大片”。对此,占豪在以前的文章中进行了详细评书。
中国之所以有底气说不会出演美国自编自导的“好莱坞大片”,是因为当前世界虽然处于新一轮秩序重组时期,无论世界经济还是国际局势都处于动荡状态,但由于恐怖的核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太可能打起来,世界各国都有和平发展的愿望,所以中国在军力能够自保的情况下,有能力保证自己不出演,同时也有能力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而不是相反。
更何况,卡特之言论实际上只是代表美国的极右翼精英和军队精英的观点,并不代表美国整个国家和美国整个政坛。美国政坛虽然在遏制中国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但并没有愿望与中国打一场热战,也没有完全准备好现在就和中国打一场冷战,所以现在卡特之言论是不具备现实基础的。
当然,局面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假如美国彻底把俄罗斯遏制住,并且引发了欧俄新冷战和构建出了美日韩联盟,那就真有可能出现全球新冷战了。这一趋势当前显然并未形成,只是中国需要高度警惕。
卡特的言论,其实是源于最近一年多在美军方流行起来的战略思想——“第三次抵消”战略。在日举行的里根国防论坛上,即将离任的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在发表演讲时宣布将制定一个五角大楼倡议,发展新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概念,以应对美国军事优势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威胁。他强调,当五角大楼发现自己严重受制于财政困境之际,美国的潜在对手部署先进武器的能力却逐渐加强,并对美国形成挑战。据哈格尔称,新的倡议将寻求创新突破,最终“发展为改变格局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从而令美国在越来越具挑战性的安全环境中保持世界主导军事大国的地位。
什么是“第三次抵消”战略?这还得从第一次和第二次抵消战略说起。历史上美国曾搞过两次抵消战略,第一次是19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是美国依靠自己大规模的核武器来抵消苏联在传统部队方面所拥有的巨大数量优势。这次抵消战略后来引发了美苏的核竞赛。美国的“第二次抵消”是在1970年代中期,经过核竞赛后,苏联的核力量已经与美国接近,这使得美国的核威慑能力受到了削弱。与此同时,由于越战结束美军缩减了规模,常规部队也比苏联要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采取了”第二次抵消“战略,美国转而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对苏联优势的抵消。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五角大楼就开始了一系列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并最终取得显着成效。到上世纪90年代,美军在信息化、战场情报、侦察能力、隐形飞机等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这是自1990年代美国能行使全球霸权的战略基础,并且一直受益到现在。记得当时美国打伊拉克战争时所体现出的现代化战争能力让我们军界大为震惊,自此中国军事开始进入了快速变革的新时期。
然而,随着世界其它国家综合国力、科技实力的提升,美军”第二次抵消“战略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甚至已经接近难以维持其全球霸权了。譬如,就工业制造能力方面,美国整体已经明显不如中国,这也意味着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大的战争潜力,假如美军未来在高精尖军事领域再被中国赶上,那美国的霸权也就真的要终结了。
譬如,中国的东风21D和东风26的出现,已经可以让美国航母对中国的战略威胁大大降低,甚至未来这还可能成为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战略包袱,再加上中俄在核潜艇方面的发展、超高音速武器方面的发展等,都让美国越来越感觉到焦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五角大楼才开始搞所谓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试图用军事技术的快速提升来获得对中国、俄罗斯的绝对战略优势以取得不对称的战略竞争力。在占豪(微信号:占豪)看来,用更直白的语言说,就是美国军方试图”第三次抵消“战略来对付中俄,然后用新冷战彻底封闭中俄以维系其全球霸权。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第三次抵消“战略在美国的新冷战战略布局中具有第一动力原点的战略地位。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最终无法抵消掉中俄的力量,则不但新冷战没有半分希望,美国的全球霸权也将终结。因此,美国现在极其重视其军事科技的研发,其目的就是要在军事科技领域与中国和俄罗斯及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形成代差,即在军事科技领域整体至少领先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代和两代。美国想达到的战略目标逻辑有点像三体文明对地球人的军事科技优势那样,即美国以所拥有的军事科技优势来获得对全世界的绝对军事控制能力。
当然,美军方之所以有这样的逻辑,是因为前面两次“抵消”战略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当再次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美军当然就想再次如法炮制。但是,很显然,美军方的思维是有些“刻舟求剑”了。在占豪(微信号:占豪)看来,美军前两次的“抵消战略”之所以都能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三点:一是苏联经济上远远弱于美国;二是苏联在科技领域和科技研发应用机制上远弱于美国;三是当时没有互联网,知识技术传播效率很低。
由于经济上远远弱于美国,苏联不得不采取计划经济的手段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以求与美国的对抗平衡,这在初期当然没问题,但到了后期由于苏联官僚主义和机制僵化,经济短板所带来的竞争劣势逐渐体现。在科技方面,苏联本来就比美国要弱,更何况美苏占领德国后,德国的科技人才基本被美国包圆了,再加上日本在科技方面的人才力量也被美国网络,二战后美国是集三大强国人才于一身,当然要远由于苏联。再加上,当时因为没有互联网,技术信息的传递效率非常低、非常困难,这大大抑制了苏联在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的能力。
然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中国虽然GDP还赶不上美国,但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和实力事实上比中美两国GDP的差别要小,美国之所以还能发挥比中国大很多的影响力,原因是美国享有规则制定权。但哪怕在这方面,中国也已经有了突破的能力,亚投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上合组织平台、金砖国家平台等都是新的制定新规则的平台。
中国拥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加上中国教育在过去数十年培养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在资金供给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方面都获得了巨大进步。相比美国军事科技领域的人才老龄化,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人才普遍年轻化,非常有活力。再加上中国国家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世界因互联网所进行的高效技术交流以及中国同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化的融合性机制,美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以隐形飞机为例,美国F22当时从首飞到服役是用了8年多时间,中国的J20在日首飞,预计2016年到2017年即可服役,用时6年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科技领域现在是加速追赶中,美国别说抵消,就是现在的领先优势恐怕也坚持不了太久。在占豪看来,中国整体在科技领域追上美国大约还需要20年左右,但现在中国在局部领域已经和美国站在了世界的第一梯队,这意味着在一些高精尖领域美国已经不具备太多的领先优势。譬如,高超音速飞行器和中段反导技术,中国甚至对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在激光技术领域也不弱于美国。所以,虽然中国整体还落后美国很多,但美国想继续保持一代或两代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困难。
对美国来说,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降低自己的战略目标,变霸权为全球领导者,把优势尽量长时间地化作全球领导力以维系大年世界规则,以现在美国的实力美国完全做得到长期领导世界;二是美国采取“第三次抵消”战略,开始进行疯狂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实现对中俄等国军事科技的代差领先。但是,很显然,第二条路恐怕要一厢情愿了。
对中国来说,其实美国选择第二条路对中国是有非常大的战略好处的。由于美国要维持全球霸权必须在军事科技领域领先中国一个到两个代差,美国必然会大幅增加其军事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是,现在中国的军事科技研发能力已经非常强并且正在更快速地进步,此时美国要想实现对中国代差的领先投入的巨资规模完全不可想象。
投入巨资,对美国现在的经济来说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这种负担如果可以快速实现产业化,并且使得相关军事和军事技术民用衍生产品有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那么美国可以从经济上对世界剪羊毛,从而获得更多经济方面的利益补偿。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军事科技在飞速发展,只要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以更快的速度追赶,那么美军巨大的军事科技投入将难以化作大量产品,也没有时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剪羊毛。如此,就意味着美国的军事科技投入不再是利益产出的“黄金牛”,而是变成了不断失血的巨大“伤口”。为了领先不断投入,投入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被中国追上后又不得不再次追加更多投入以求对中国进行“抵消”······如此恶性循环,美军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不是把别人给抵消了,而是把自己给抵消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是一个拥有巨大战略漏洞的战略,中国只要抓住这一战略漏洞并狠狠地戳下去,美国的霸权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崩溃,并且可以起到以非常小的代价换来巨大的战略利益的效果。
如何更快速地做到这一点?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军事研发投入,让美国陷入自己制造的军事科技竞赛的漩涡之中,让其自己把自己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境地·····从这一逻辑我们也可以看出,习总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的时代意义了。
杨燕南:美将以“第三次抵消战略”抵消中国军事发展
近日,美“第三次抵消战略”重要推手之一的美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在英国参加国际防备与安全论坛时表示,美国正在寻求通过“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升美军作战能力。
沃克表示,五角大楼希望将2016年作为新“抵消战略”理论的试验年,为实现美国未来25年的主导地位奠定基础。今年3月,沃克宣布将在2017年投入120~150亿美元用于支持“第三次抵消战略”。
1:三次“抵消战略”发展一脉相承
“抵消战略”是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专有术语,是指用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或用突破性技术的新能力抵消对手现有的优势军事能力,是一种战胜或削弱另一方优势的战略。至今,美国曾先后提出过三次“抵消战略”。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面对苏联在中欧具有压倒性的常规军事优势,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利用美国在核技术、轰炸机和远程导弹领域内的优势地位来抵消苏联的优势。
在这一时期,美国充分利用核武器技术优势,成功抵消了苏军庞大的常规地面部队的数量优势,改变了苏联希望在战场上实现的“以兵换兵”的游戏规则。
日,F-35C“雷电II”隐身舰载战斗机在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CVN-68)上频繁起降,该舰所属的FA-18C“大黄蜂”战机也起飞,配合F-35C的测试飞行。
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由时任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和副国务卿威廉·佩里提出了以先进的微电子和信息技术对抗占有数量优势以常规部队为核心的第二个“抵消战略”。
一方面,美国在以全球定位系统,情报、精确制导、侦察与监视平台和信息网络为主的信息领域投入巨资,使这些系统与装备成为己方常规部队的“力量倍增器”,并启动了新一轮的军事革命。
另一方面,美国还通过一系列出口、贸易管制来维持其技术霸权地位。事实证明,以质量对数量的第二个“抵消战略”在阻止苏联吞并西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第二次抵消战略”被认为成功加速了苏联的战略衰退。
“第三次抵消战略”始于2014年。随着中俄等国军事实力不断提升,美国认为自身的军事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为夺取在新一轮大国军事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于2014年推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重点发展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优势的“第三次抵消战略”。
8月5日,时任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演讲,提出美国需要制定“第三次抵消战略”以维持其技术优势;9月,时任国防部长的哈格尔宣布美国将制定新的“抵消战略”;10月20日,美国政府对外宣布正式启动《超越抵消:美国如何保持其军事优势?》项目;一周后,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公开发布了《迈向新抵消战略:利用美国的长期优势恢复美国全球力量投送能力》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新“抵消战略”的基本内涵、整体构想与具体措施。
在美国军方和智库的共同努力下,“第三次抵消战略”正式列入议程。美国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仍然是保持技术优势,即通过谋求利用技术创新来维持美国未来的军事优势。
美军三次“抵消战略”思想一脉相承,都是在战争结束初期,国力相对下降,大国挑战加剧的背景下,谋求以技术创新来支撑并拉大军事优势的长期竞争战略。但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抵消战略”的特点在于:
一是战略对手不同。前两次都是明确针对苏联,旨在赢得美苏争霸;而“第三次抵消战略”名义上针对所有可能对美构成威胁挑战的大国,实际上主要瞄准中国。
二是更加强调主动战略预置。虽然三次“抵消战略”都带有战略预置性,但前两次战略提出时,美苏军力对比美并不占优势甚至略处下风,不得不被动扭转局面。而“第三次抵消战略”却是在美国军力明显优于对手的背景下提出的,更凸显其着眼于未来长期竞争以确保绝对优势地位的前瞻性和危机感。
三是运用的技术形态层次更高。如果说前两次“抵消战略”的实质是核技术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那么“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实质则是谋求凭借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优势制胜。
四是前两次“抵消战略”,美谋求对对手全面超越,而“第三次抵消战略”更聚焦于对对手相对优势实施精确对冲,利用非对称手段使对手的“长板不长,短板更短”。
2:意在保持军事竞争中的绝对优势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运用非对称手段抵消对手优势,增加对手军力发展成本,特别是全面破解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以确保美在大国军事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为此,“第三次抵消战略”具有与前两次不同的新内容。
第一,从国防管理上寻求创新突破。从战略体系角度看,“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家战略框架下,统筹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国防创新发展战略。在国防预算持续削减的背景下,更加注重战略规划与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军工企业改革创新,确保国防工业基础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利用最优秀的思想和尖端技术推进国防部的创新。
具体包括:改进国防部使用多年的“计划、项目、预算和执行系统”;制定包括机器人、自主系统、小型化、大数据和3D打印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长期研发计划;推出“更优购买力计划3.0版”,优化采办流程;在武器装备研发、采办和运用的过程中,注重模块化和开放式系统架构,通过军民一体化方式推动对新武器和新技术的研制等。
第二,研发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第三次抵消战略”核心是发展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主要抵消对象是中国和俄罗斯,手段是综合集成创新。发展颠覆性先进技术武器,带动作战理论、部队组织形态和国防管理创新,将新军事革命引向深入。
驱动此轮“抵消战略”的5个关键技术领域包括: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机协作、人类作战行动辅助系统、先进有人/无人作战编组、针对网络(攻击)和电子战环境进行加固的网络赋能自主武器等。
为此,“第三次抵消战略”将在以下领域进行突破创新:一是技术创新突破。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定向能武器、电磁轨道炮、士兵效能改造、自动化无人武器系统、智能武器、高超音速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发展。
二是组织形态创新突破。以新技术、新作战概念与新作战样式牵引编制体制优化,建设一支更加精干、高效的联合部队,以科技装备创新发展催生更多的新型作战力量。三是作战概念创新突破。突出信息主导理论创新,推出“作战云”概念、“水下作战”概念以及“全球监视和打击”概念等。
2014年9月,一架EA-18G咆哮者舰载电子战飞机从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起飞
第三,构建多维一体的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报告认为,新“抵消战略”需要改变传统的“简单粗暴”式威慑战略,应实现“拒止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的多维一体的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即具备能够使对手知难而退和对其实施非对称报复性打击的能力。
而实现这种威慑效果的力量不是当前部署在敌人周边的美军部队,而是由能够通过海上平台和远程空中平台投送的全球性投送力量来承担,这是部署形态由静态“前沿存在”向动态“前沿存在”的转变。
为此,“第三次抵消战略”将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一是新的威慑思路。即改变以往基于直接攻击威胁、通过传统的联合作战行动实现目标的常规威慑战略,更多强调“拒止式威慑”和“惩罚式威慑”。
一方面,明确对手和目标。美国量身订制,将战胜潜在对手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作为其明确目标,将恢复和保持美国的常规力量投送能力作为威慑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劝阻”战略向“拒止式”加“惩罚式”威慑战略转变。为提升常规威慑力,选择发展使对手知难而退的能力,以及通过威胁对手进行非对称报复性打击,增加对手发动战争的预期代价。
二是新的联盟作战思路。新“抵消战略”强调的是对盟国的保护。一方面,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美国亚太军事盟友必须在维持稳定的军事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打造美军自己的全球监视和打击力量。
第三方面,与核战略相配合。五角大楼宣布将全面改革核力量,改进核战略配合新“抵消战略”,形成了一个新型复合式威慑战略,或将成为未来美国国防战略的重心。
第四,构建基于“全球监视—打击网络”的作战能力体系。美军认为,潜在对手正在部署自己的侦察和打击网络,挑战美国的力量投送方式。
为应对潜在对手侦察和打击网络威胁,美国必须利用在无人作战、远程空中作战、隐形空中作战、水下作战、复杂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将地理上分散的多种平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适用于各种威胁环境的“全球监视—打击网络”,以破击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为美军的力量投送消除障碍和创造条件。
为最终形成新的、基于全球监视与打击网络的作战能力体系,美制定了近期和中期实施计划,涵盖太空作战、水下作战、空中作战、无人机作战、导弹攻击与防御等领域共计13项具体措施,并提出配套的国防预算分配调整方案,削减部分项目以集中投入全球监视和打击网络建设。
3:遏华与变革双重涵义的“抵消战略”
“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大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提出的,主要针对中国日益发展的军事能力,特别是所谓的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而美国尽管目前整体军事技术优势仍然显着,但在海洋、天空、外层空间、网络空间的优势地位已不再稳固,前景不容乐观。
而中国一直在进行大规模军事投入,大力发展反舰、防空、太空反制、网络、电子战和特种作战能力,不断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削弱美军传统优势。因此,推进“第三次抵消战略”具有遏华与变革技术的双重涵义。
“第三次抵消战略”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军事战略的进一步升华。此轮“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对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可能面临的威胁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美国国防部已经看出对手的军事技术进步要比他们之前判断的更快,美国正在逐步丧失对技术领先的绝对把握和信心。
哈格尔日在里根国防论坛上表示,美国及盟国的10年全球反恐战争,给了俄罗斯、中国及其他国家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各方投入巨资在飞机、潜艇、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水下和电子战方面发展的多种能力,极大削弱了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
日,正值英国进行战略防务与安全评审之际,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在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发表演讲,指出美国的潜在敌手正不断以传统或非传统方式用高精尖武器武装自己,呼吁北约及盟国参与美第三次“抵消战略”
因此,需要有一个更高层面的宏观防务战略来指导美军的建设和作战,以维持和促进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美国应该对它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量身订制,把战胜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作为其更为具体的目标——特别是战胜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
今年3月1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在一年一度的麦卡利斯同仁公司以及瑞士信贷银行主办的2017年防务项目会议上说,美国军方旨在通过其“第三次抵消战略”应对由潜在对手俄罗斯以及中国所造成的威胁。可见,美国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
“第三次抵消战略”明确了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美军发展方向和建设重心。其所提出的建设全球监视和打击网络,实质上是通过对一些武器项目的调整,优化国防资源的分配,改变美军力量的构成。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能否实现预期效果,将主要取决于美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国防工业支撑能力和国内政治因素,以及美潜在对手的相对实力和战略博弈等因素。
其有利因素包括:在政治方面,创新驱动始终是美战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两党对于本轮“抵消战略”基本达成一致。在技术创新方面,美拥有最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强大的军民一体化国防工业基础,为“第三次抵消战略”和《国防创新倡议备忘录》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综合国力方面,相比前两次“抵消战略”,“第三次抵消战略”是美在综合国力明显优于对手的情况下推出的,总体上更具优势。(国防参考)
付征南: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针对中俄
近年来,美军高调提出第三轮“抵消战略”,力求通过发展一系列“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和创新性战法,以保持和拓展技术“代差”优势。通过梳理美军历次“抵消战略”的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厘清其不同时期发挥关键引领作用的三大关键机构,我们更能看清“抵消战略”的基本特点,进而认识其实质。
“国防先期研究项目局”——
第一轮“抵消战略”的创新引擎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军以“新面貌”国防改革为标志,以“大规模报复战略”为牵引,发起了所谓第一轮“抵消战略”,其核心是通过优先发展核武器和相关力量投送平台,来抵消苏军的人力数量优势。然而,苏联核力量的迅速发展,逐步打破了美国的核技术垄断地位,再加上苏联1957年10月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技术突袭”,从而导致第一轮“抵消战略”陷入僵局。
为重振技术“代差”优势,美国国防部于1958年2月组建了一个全新机构——“国防先期研究项目局”(DARPA),其任务是以未来战争形态为牵引,研究分析某些具有重大颠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高新技术群,从而为解决中、远期国家安全问题提供高技术储备。作为美国国防部的核心研发机构,DARPA拥有各类工作人员200余人,每年经费约为30亿美元。这一机构主要采取“小核心、大外围”的运作模式,依托相关项目经理和主管,从军工企业、学术界与其他政府部门网罗各类顶级技术专家和一流专业学者从事科研工作,因此也被誉为“五角大楼的大脑”。
正如着名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言,“预测未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创造未来”。组建以来,DARPA在很多学科技术领域都处于最前沿,为美军研发了大量高端武器装备,并逐步把发展成熟的军事技术推广到民用领域。DARPA的许多技术设计理念都体现出了“一代半”的前瞻思维,也就是在谋划当前战争技术方案的同时,也要为下一场战争谋篇布局,因此其研究计划比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提前数十年,某些当时被认为失败的项目也为10年、20年甚至30年后该领域的重大进展奠定了基础。例如,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DARPA相继开发的ARPA网(后来的Internet)、隐形技术、GPS和无人机等极具颠覆性意义且几经周转反复的尖端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在冷战后的历次战争中大放异彩,引领了全球技术创新浪潮。
2015年3月,DARPA出台的《国家安全突破性技术》依然延续了“一代半”的理念,在加紧研发不依赖GPS的新型导航系统、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信息化战争尖端技术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研究人体机能改良、基因编码、合成生物学等未来战争的前沿技术。正如《五角大楼大脑》一书作者安妮·雅各布森评论的那样:DARPA创造了未来,工业、医疗、社会和文化都因其前沿技术而实现了转型……因此它只要向你透露一丁点的奇思妙想,就会让你拥有重生再造般的力量。
然而,这种单纯依靠技术创新来维持领先地位的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新技术一旦在战场高调应用,就会引起其他国家竞相效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美苏技术差距的逐步缩小、核均势格局的基本确立,则宣告第一轮“抵消战略”的全面终结,而这也就为第二轮“抵消战略”某一核心机构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净评估办公室”——
第二轮“抵消战略”的核心智囊
1973年,为全面扭转“苏攻美守”的战略颓势,美国国防部委托战略思想家安德鲁·马歇尔组建“五角大楼的内部智库”——“净评估办公室”(ONA),而马歇尔也将其独创的净评估理论全面融入对苏军事竞赛战略。
净评估理论的精髓,是把对手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全部国家实力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重点是利用敌人“盲目跟风”的心理弱点,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关键短板弱项,对其实施虚实结合的战略诱导或战略欺骗,进而扰乱其军力发展的方向和节奏,诱使其“军事-经济”结构畸形发展,最终实现“不战而胜”的目的。
在ONA的运筹帷幄之下,净评估理论逐步成为美军第二轮“抵消战略”的核心思维。也正是在净评估理论的指引下,美军于1984年以定向能等极具超前性的新概念武器为诱饵,高调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诱使苏联与之进行对称性的太空军备竞赛,最终苏联因承受不起重大战争成本和作战风险而单方面退出军备竞赛,进而放弃了战略博弈的主动权。这一举动产生了巨大的“涟漪”效应,引发“军事-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全面联动,进而成为摧垮苏联的第一颗“多米诺骨牌”。美国现任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1984年曾向国会递交一份报告,一针见血地戳穿了“星球大战计划”的骗局,因为“实验室根本生产不出来激光和其他相关装置,整个国防体系就更不可能制造出相应的武器系统……因此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角度来说,导弹防御计划毫无前景。”此后的历史发展正如撒切尔所言,虚无缥缈的“星球大战计划”于1994年全面下马,最终让美国“不费一枪一弹就赢得了冷战”,也宣告了净评估理论的全面胜利。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今年3月9日纪念海湾战争25周年的讲话,也许是对ONA历史贡献的最佳诠释,因为“第二轮‘抵消战略’向苏联决策者输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自身的战争考量,使其陈旧的作战模式日趋过时,而他们在作战模式方面的投资,则会因自身经济状况而变得不具可行性,因此这也就强化了美国与北约的常规威慑力,进而对冷战的结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净评估理论已经无缝融入了美军“抵消战略”的文化思维,成为当前所谓“成本强加”和“劝阻拒止”战略的理论内核。
美军第三轮“抵消战略”尽管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想象力的颠覆性技术,但其制胜机理仍然像当年一样,是虚实并存,既有前瞻性的主导技术,也暗含了某些类似“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
“战略能力办公室”——
第三轮“抵消战略”的关键推手
回顾历史,马歇尔的净评估理论主要是冷战时期针对苏联单一威胁而量身定做的战略竞争方案。当前,战争形态呈现出混合化和跨域化新趋势,美军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同时应对新兴大国崛起、中小国家挑战以及“伊斯兰国”和网络攻击等跨地区、跨领域和跨频谱的“混合战争”等多种威胁。与此同时,DARPA的技术发展周期过长,难以扭转美军传统技术优势持续衰减的颓势,种种新挑战,为第三轮“抵消战略”另一个关键部门的组建创造了条件。
2012年,美国国防部组建了“战略能力办公室”(SCO)。报道称,SCO的主管是曾在牛津大学受训、曾在国防部任职的物理学家威廉·罗珀,这个办公室最重要的宗旨之一就是速度,其任务重心并不是像DARPA聚焦未来10到15年的技术项目,而是在“国防支出自动削减”的背景下,力求通过不断加大军民融合力度,有效推进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和无人机等民用尖端技术的军事转化进程,从而顺应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每2年更新一次的“摩尔定律”,牢牢掌控全球军事竞争的方向。正如美国海军学会网站评论的那样,“自成立以来,SCO已从业余爱好者的小店发展成了重要的国防组织”。
从美军2017财年预算情况来看,SCO经费约为9.02亿美元,研发重点包括微电子导航系统、“蜂群式”无人作战平台、母舰式“武库机”和电磁轨道炮等颠覆性技术和武器平台,力求通过赋予商用技术和传统武器平台以新角色以及“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能力,使其可在短期时间内实现快速部署,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元威胁。其中,“武库机”的概念最具划时代的创新意义。所谓的“武库机”是对B-52等传统大型作战平台进行模块化改造,使其成为多功能的“母舰式”平台,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搭载传感器、微型无人机等各类负载器件,从而延长平台使用寿命,降低技术升级成本,加大对手技术追赶难度。
在此背景下,美军新一轮抵消战略已呈现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其目的是要在充分发挥DARPA高端技术开发方面的前瞻优势,以及ONA的战略先导作用的同时,重点依托SCO,研发一系列低投高效并可快速部署的新概念武器,从而以“远近兼顾、高低搭配、虚实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战略诱导方式,“令潜在敌人感到不知所措”。
美刊:美启动第三次“抵消战略” 中国成假想敌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4日发表该刊总编辑扎卡里·凯克的文章《通缉:为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找一个敌人》。
文章称,上个月在里根国防论坛发布的受到大张旗鼓宣传的讲话中,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宣布了五角大楼的一项新动议,旨在发展“扭转乾坤”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以上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的“新面貌”战略、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抵消战略”为模板,第三次“抵消战略”谋求利用技术创新在未来保住美国军事上的霸主地位。
尽管首次亮相就声势浩大,但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许多细节依然没有得到充实。考虑到这一点,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海上力量和兵力投送小组委员会就这项战略举行了首次听证会,而该委员会主席兰迪·福布斯承诺将会就此举行多场听证会。这次听证会题为《海上和空中力量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作用》,会上有四位有过五角大楼工作背景的防务智囊团的着名成员进行了说明。
文章称,在与会者中引发激烈辩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是,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应该关注五角大楼应对的所有挑战,还是应将范围缩小,重点关注它所面临的少数最严重的威胁——如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
这场辩论的一方是安德鲁·亨特,他目前效力于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不久前刚刚从五角大楼离职。亨特说,“第三次‘抵消战略’必须与范围更广泛的国家战略融为一体”。“下一个‘抵消战略’的重点必须放在具备适用于广泛用途的能力上,应对从高端到低端的各种冲突。”
因此,亨特多次告诫不要利用“抵消战略”来选择具体的平台。相反,他主张“抵消战略”应该只确定应具备的能力和作战理念。
文章称,然而,其他人对此持有异议,其中包括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马蒂纳热。马蒂纳热说:“第三次‘抵消战略’不是一项全面的国防战略,更不是国家安全战略。”它应对的不是国家所面临的每一项威胁,而是应该更有重点地关注恢复和保持美国的常规力量投送能力,这是一个超级大国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威慑力的基础。
马蒂纳热的说法有其道理。前两次的“抵消战略”旨在战胜非常具体的挑战:即冷战时期苏联在欧洲的常规力量优势,支撑这一优势的是苏联所保持的武装力量的强大兵力。
文章称,与其努力与苏联人拼兵力上的优势,艾森豪威尔使用了核武器——在这方面美国当时占据优势——来抵消苏联常规力量上的优势。当苏联后来在核力量方面与美国不分伯仲时,华盛顿又开始谋求通过另一条新途径来战胜苏联常规力量上的优势。这就产生了上世纪70年代的“抵消战略”,它再次利用了美国技术上的非凡能力来抵消莫斯科在数量上的优势。
美国并没有试图找到一种普适型的“抵消战略”来应对美国及其盟国所面临的每一个可能的威胁,如果它这样做了,必定会遭到失败。在对付越共或伊朗革命时,核武器毫无用处,但是事实证明它们在阻止苏联吞并西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文章称,考虑到五角大楼面对的问题已经比70年代大为增多,采取普适型的“抵消战略”只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美国应该对它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量身订制,把战胜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作为其更为具体的目标——特别是战胜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
美刊:美启动第三次“抵消战略” 图谋如何战胜中国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4日发表该刊总编辑扎卡里·凯克的文章《通缉:为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找一个敌人》。
文章称,上个月在里根国防论坛发布的受到大张旗鼓宣传的讲话中,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宣布了五角大楼的一项新动议,旨在发展“扭转乾坤”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以上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的“新面貌”战略、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抵消战略”为模板,第三次“抵消战略”谋求利用技术创新在未来保住美国军事上的霸主地位。
尽管首次亮相就声势浩大,但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许多细节依然没有得到充实。考虑到这一点,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海上力量和兵力投送小组委员会就这项战略举行了首次听证会,而该委员会主席兰迪·福布斯承诺将会就此举行多场听证会。这次听证会题为《海上和空中力量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作用》,会上有四位有过五角大楼工作背景的防务智囊团的着名成员进行了说明。
文章称,在与会者中引发激烈辩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是,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应该关注五角大楼应对的所有挑战,还是应将范围缩小,重点关注它所面临的少数最严重的威胁——如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
这场辩论的一方是安德鲁·亨特,他目前效力于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不久前刚刚从五角大楼离职。亨特说,“第三次‘抵消战略’必须与范围更广泛的国家战略融为一体”。“下一个‘抵消战略’的重点必须放在具备适用于广泛用途的能力上,应对从高端到低端的各种冲突。”
因此,亨特多次告诫不要利用“抵消战略”来选择具体的平台。相反,他主张“抵消战略”应该只确定应具备的能力和作战理念。
文章称,然而,其他人对此持有异议,其中包括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马蒂纳热。马蒂纳热说:“第三次‘抵消战略’不是一项全面的国防战略,更不是国家安全战略。”它应对的不是国家所面临的每一项威胁,而是应该更有重点地关注恢复和保持美国的常规力量投送能力,这是一个超级大国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威慑力的基础。
马蒂纳热的说法有其道理。前两次的“抵消战略”旨在战胜非常具体的挑战:即冷战时期苏联在欧洲的常规力量优势,支撑这一优势的是苏联所保持的武装力量的强大兵力。
文章称,与其努力与苏联人拼兵力上的优势,艾森豪威尔使用了核武器——在这方面美国当时占据优势——来抵消苏联常规力量上的优势。当苏联后来在核力量方面与美国不分伯仲时,华盛顿又开始谋求通过另一条新途径来战胜苏联常规力量上的优势。这就产生了上世纪70年代的“抵消战略”,它再次利用了美国技术上的非凡能力来抵消莫斯科在数量上的优势。
美国并没有试图找到一种普适型的“抵消战略”来应对美国及其盟国所面临的每一个可能的威胁,如果它这样做了,必定会遭到失败。在对付越共或伊朗革命时,核武器毫无用处,但是事实证明它们在阻止苏联吞并西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文章称,考虑到五角大楼面对的问题已经比70年代大为增多,采取普适型的“抵消战略”只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美国应该对它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量身订制,把战胜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作为其更为具体的目标——特别是战胜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
这张11月14日拍摄的照片显示,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华盛顿五角大楼举行的记者会上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24日宣布国防部长哈格尔辞职。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美称韩国在中美玩平衡术越来越难
不时激怒中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25日报道,原题:《韩国紧紧倚靠美国的同时,将经济繁荣寄希望于中国》。文章称,韩国是美国在亚洲最亲密的盟友之一,但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中国迫使这个国家的决策者在外交上搞平衡。由于这两个大国谋求扩大各自的影响,韩国的“平衡术”越来越难操作。
报道说,让首尔犹豫不决的最新问题是,美国提出要在韩国部署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说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导弹部队是要防备拥有核武器的朝鲜。然而,韩国尚未公开支持这个方案,它很清楚,北京会反对。
首尔的一位高级官员承认,导弹问题是造成局势紧张的一个关键。这位官员说:“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但是我们不能削弱与美国的安全关系。”
报道称,自冷战初期以来,韩国就是美国坚定的伙伴。首尔的官员们对于中国的某些政策仍然很警惕,尤其是它支持朝鲜,还有在东海有争议地区采取的动作。
然而,他们承认,与中国越来越密切的经贸关系有碍于他们制订一个能够兼顾新老朋友的政策路线。
报道说,韩国是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之一,快要超过经济体量大得多的日本。据中国提供的数据,到9月底,韩国企业向在华工厂注资3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三分之一。
随着韩国制造商迁移以降低成本以及扎根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两国贸易迅速增加。去年,在韩国56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对华出口占四分之一,对美出口占11%,而上世纪80年代后者比例曾高达40%左右。
两国的文化联系也在增强。目前,在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与在美国留学的韩国学生人数相当。
朴瑾惠总统自2013年初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她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她的前任执政时很别扭,其中一个原因是北京认为韩国优先考虑的是与美国的安全联盟。
11月10日,中韩领导人在北京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韩新关系的基础。将于明年完成的这项协议是中国的一招妙棋,它想要证明自己在该地区有盟友。
报道称,同样参加峰会的奥巴马总统敦促在一项更广泛的亚太贸易协议上取得进展。韩国表示有意参与,但是未参与美国推动的会谈,其中一个原因是会谈将中国排除在外。
韩国没有完全避免激怒中国。一年前,它将自己在东海的防空识别区扩大到与中国有争议的地区。这是针对北京采取类似做法而做出的反应。
首尔最近说它将向菲律宾捐赠一艘海岸防御船,后者是美国的另一个盟友,且与中国在南中国海存在领土争端。
3月份,韩国同意以4.2亿美元的价格向菲律宾出售12架FA-50战斗机,而且正在试图向菲律宾出售两艘护卫舰。
奥巴马访拉美巩固自家“后院”!欲抵消中国影响
美国总统奥巴马8日抵达牙买加,展开为期一天的访问,这是美国总统时隔30年首次访问这个加勒比国家。奥巴马定于9日启程前往巴拿马参加美洲峰会。奥巴马此次拉美行被许多媒体视作是为巩固“后院”,挽回逐渐丧失的影响力。美国彭博社感叹道,对美国来说,防止这个庞大市场被世界各地的竞争者占据已是当务之急。
据《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奥巴马8日晚抵达牙买加首都金斯敦。2008年奥巴马首次当选总统时,包括牙买加在内的加勒比地区曾集体为“黑人的胜利”欢呼。但由于近年来缺少来自奥巴马的关注,牙买加对他的热情转淡。奥巴马此访显然是为扭转这一趋势,以恢复人气。当然,奥巴马此访还带着商议“能源安全问题”的重任,他9日晚将与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以及其他加勒比共同体领导人会面。商讨向加勒比国家提供石油,取代廉价的委内瑞拉石油。
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8日称,奥巴马赴会中途停留牙买加“充满疑点”。该报援引美国官方的话称,奥巴马是想在美洲峰会之前“预热”与加勒比共同体的关系,以便在能源和安全等问题上加强合作。但拉美通讯社认为,美国所谓的加强能源合作,意在破坏2005年在委内瑞拉已故总统查韦斯的倡议下成立的“加勒比石油计划”。美联社称,奥巴马的拉美之行还与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有关,他希望此访利用与拉美国家的“共同需求”应对中国影响力。
结束牙买加的访问后,奥巴马9日晚些时候将赶赴巴拿马参加美洲峰会,在那里他或将与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上演“里程碑式”会面。美国《休斯敦纪事报》认为,奥巴马的拉美行将受到古美关系改善的考验。美国政府能否如预期将古巴从“支恐”黑名单上清除至关重要,后者令古巴在全球金融业务中受到严重制约,并成为妨碍美古关系的关键之一,而美古关系又制约着美国和拉美国家间的关系。
美国彭博社则评论称,2012年的美洲峰会上,拉美各国首脑因美国对古巴的制裁齐声指责和孤立奥巴马,这一次,奥巴马也许想扭转局面,他可能会借美古融冰在峰会上赢得拉美。美官员也承认,美古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缓和美国与其他拉美国家的关系,加强美国与拉美在贸易、能源、气候变化和人权等问题上的合作。《纽约时报》8日援引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兹的话称,冷战后美国一直对古巴实施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等敌视政策,这其实是把自己从整个美洲中孤立出来,这种政策毫无效果且不利于美国自身利益。奥巴马此行希望消除美国与拉美关系中的绊脚石,因为他展现了与古巴等所有美洲国家加强关系的开放姿态。
不过,奥巴马3月9日签署行政令扩大对委内瑞拉制裁一事可能给峰会蒙上阴影。美国《国际财经时报》8日称,整个拉美地区一致反对美国扩大对委内瑞拉制裁的行政令。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3月26日发表严厉声明,对美国此举表示强烈反对,就连与美国较亲密的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也在声明上签了字。该报分析称,奥巴马刚刚表态称对古巴的制裁政策失败,又将古巴脖子上的绳索套到委内瑞拉的头上,引起拉美各国普遍担心。这对试图与拉美改善关系的美国来说并不是好时机。
也许是意识到这一点,在美洲峰会召开之前,美国7日突然派出国务院顾问香农访问委内瑞拉,安抚这个最近与其摩擦不断的拉美近邻。香农到访前,委总统马杜罗刚刚宣布提拔两名3月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的官员。据法新社报道,委内瑞拉外长罗德里格斯8日与香农会谈后表示,他向香农重申要求奥巴马撤销将委内瑞拉视为威胁的行政命令。白宫此前一天为缓解两国间关系解释说,美国不认为委内瑞拉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行政命令中的语言描述只是一种“公文格式”。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拉美国家中有较明显的反美传统,许多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比较糟糕。奥巴马此次访问加勒比国家、参加美洲峰会,客观上反映了想跟近邻改善关系的愿望,但能否持久改善,还是一个问号。美国提供资金支持、市场管道等公共产品的能力越来越弱,这也使拉美国家对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日媒:中国开始重视海军 着眼抵消美国亚太战略
【战略网综合】中国政府于5月26日时隔两年发表了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白皮书形式向世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军事战略,同时让美国看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和力量。考虑到在南海问题上与美国的摩擦,中国开始改变偏重陆军,提出重视海军的战略。白皮书明确表示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应对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此外还对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变化表示了担忧。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解放军战略规划部王晋大校5月26日的在国防部记者会上表示,“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看,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趋势明显,海战场的范围不断扩大,仅仅立足近海防御已不能有效维护国家海上方向安全”。为国防白皮书强调将海军基本战略由传统的“近海防御”转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做了解释。王晋的观点被认为着眼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报道认为,这相当于在事实上宣布,主要指西太平洋的“远海”对于中国的国防安全来说极其重要。中国开始暗示在西太平洋与美军发生对立的可能性。
据报道,对于美军试图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监视活动,中国猛烈反对。不过中国海军也正在向夏威夷海域频繁派遣监视船,持续监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动向。中国政府5月26日还宣布,在南沙群岛的赤瓜礁和华阳礁建设了旨在确保船舶安全航行的灯塔。摩擦仍没有平息的迹象。
报道称,对日本,白皮书明确指称“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国家发展走向引起地区国家高度关注”,显示出对安倍政权的警惕感。
报道称,白皮书将在中国军队内部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白皮书指出“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在中国军队,陆军在传统上一直拥有强大影响力。
【战略网综合】定期或不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做法。从总体上说,国防白皮书的功能在于:宣示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渲染某种威胁,达成政治目的;展示国防实力,实施军事威慑;增加军事透明,建立相互信任;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国防教育。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国防部发布”微博、微信将于26日正式开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6日10时举行《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届时“国防部发布”微博将全程微直播。
《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将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发布的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也是第二次以专题型白皮书对外发布。首部专题型白皮书是2013年4月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
这也是国防部第三次在国新办就国防白皮书举行发布会,前两次分别是《2010年中国的国防》和2013年《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
记者据三次出席发布会的成员分析,由于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是固定的,预计发言人杨宇军大校将出席26日的发布会。其余人员的变化则能看出白皮书内容方面的侧重不同。2010年白皮书军方人员涉及总参、总政、总后以及总装四总部。2013年军方人员只有总参和总政两部门。而今年出席的两名人士分别是总参作战部张玉国大校和解放军战略规划部王晋大校。
这将是2011年解放军战略规划部成立以来,其官员首次面对国内外媒体。解放军战略规划部是主管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的职能部门,隶属总参谋部,主要职能是研究重大战略问题、组织拟制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和改革方案等。而总参作战部和战略规划部这两个重量级军方部门官员同时出现也较为罕见。由此分析,此次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将可能和中国军事战略、军事力量建设、使命职责、未来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和白皮书同日面世的“国防部发布”是2008年国防部新闻事务局成立以来在新平台发声的又一举措。日,国防部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2011年4月,国防部正式建立例行记者会制度;2014年7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首次向外国记者开放。据介绍,“国防部发布”的主要职责是“权威发布国防政策、军队建设、军事交流与合作等相关信息。情牵军队,心系国防”。
截至目前,《解放军报》开通的法人微博“军报记者”是军队刊物里最早“触网”的代表之一,2011年8月开通,现在“粉丝”已达到800余万。日,“中国海军发布”微博开通,是军队大单位在互联网开通的首个官方微博。
新华网北京5月26日电 中国的军事战略
(2015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言一、国家安全形势二、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三、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四、军事力量建设发展五、军事斗争准备六、军事安全合作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中国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保障。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军队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紧紧围绕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一、国家安全形势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将有新的发展,各种国际力量围绕权力和权益再分配的斗争趋于激烈,恐怖主义活动日益活跃,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等热点复杂多变,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仍是一些地区的常态,世界依然面临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威胁。
中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总体有利。国家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
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其地区军事存在和军事同盟体系。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国家发展走向引起地区国家高度关注。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一些陆地领土争端也依然存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也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台湾问题事关国家统一和长远发展,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近年来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但影响台海局势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东突”“藏独”分裂势力危害严重,特别是“东突”暴力恐怖活动威胁升级,反华势力图谋制造“颜色革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更多挑战。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国际和地区局势动荡、恐怖主义、海盗活动、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等都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
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世界主要国家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加紧推进军事转型,重塑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对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军事安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二、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
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队以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总纲,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始终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要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要求,更加注重运用军事力量和手段营造有利战略态势,为实现和平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确保能打仗、打胜仗;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新要求,高度关注应对新型安全领域挑战,努力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适应国家战略利益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有效维护海外利益安全;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积极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使军队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力量。
中国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军队主要担负以下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扞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三、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确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并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1993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基点。2004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决定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根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坚持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注重深远经略,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坚决遏制和打赢战争。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扞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创新基本作战思想。根据各个方向安全威胁和军队能力建设实际,坚持灵活机动、自主作战的原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优化军事战略布局。根据中国地缘战略环境、面临安全威胁和军队战略任务,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应对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威胁,维护共同安全;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坚持以下原则: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态势,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斗争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综合安全威胁;保持维权维稳平衡,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努力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积极运筹谋划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集中优势力量,综合运用战法手段;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妥善应对、措置裕如;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战斗精神培育,严格部队组织纪律性,纯洁巩固部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鼓舞军心士气;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坚持把人民战争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拓展人民战争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战争动员以人力动员为主向以科技动员为主转变;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促进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架构。
四、军事力量建设发展
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不断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发展
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任务需要,组织作战力量分类建设,构建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作战力量体系,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
第二炮兵按照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增强导弹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武警部队按照多能一体、有效维稳的战略要求,发展执勤安保、处突维稳、反恐突击、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空中支援力量,完善以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为主体的力量体系,提高以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
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
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参与海洋国际合作,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太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有关国家发展太空力量和手段,太空武器化初显端倪。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太空武器化和太空军备竞赛,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合作。密切跟踪掌握太空态势,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太空安全。
网络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柱和国家安全新领域。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国家都在发展网络空间军事力量。中国是黑客攻击最大的受害国之一,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面临严峻威胁,网络空间对军事安全影响逐步上升。加快网络空间力量建设,提高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支援国家网络空间斗争和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建设完善核力量体系,提高战略预警、指挥控制、导弹突防、快速反应和生存防护能力,慑止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军事力量建设举措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推进现代后勤建设。深化后勤政策制度和后勤保障力量改革,优化战略后勤布势,创新保障模式,发展新型保障手段,充实战备物资储备,集成建设后勤信息系统,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精心组织供应保障,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
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
抓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完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群体。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着眼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加强作战问题研究,深入探索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创新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发展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理论,形成与打赢未来战争相适应的先进军事理论体系。
强化战略管理。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坚持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强化规划编制统筹协调,健全规划编制体系,构建规划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战略资源统筹监管,强化重大项目过程监管和风险控制。健全完善战略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和配套标准规范。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加快重点建设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基础领域、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行业标准军民通用,探索完善依托国家教育体系培养军队人才、依托国防工业体系发展武器装备、依托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方法路子。广泛开展军民合建共用基础设施,推动军地海洋、太空、空域、测绘、导航、气象、频谱等资源合理开发和合作使用,促进军地资源互通互补互用。
完善军地统筹建设运行模式。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健全军地有关部门管理职责,完善军民通用标准体系,探索构建政府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军地统筹建设立法工作进程,逐步形成军地统筹、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推进军事力量与各领域力量综合运用,建立完善军地联合应对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行动机制。
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增加军兵种预备役力量和担负支援保障任务力量的比重,创新后备力量编组运用模式。增强国防动员科技含量,搞好信息资源征用保障动员准备,强化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建成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应急应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
五、军事斗争准备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坚持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真抓实备、常备不懈,全面提高军队威慑和实战能力。
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逐步构建作战要素无缝链接、作战平台自主协同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着力解决制约体系作战能力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加强侦察预警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发展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完善综合保障体系。按照权威、精干、灵便、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中国地缘战略环境复杂,各战略方向、各安全领域都存在不同威胁和挑战,必须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协调发展,保持战略全局平衡和稳定。统筹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做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应对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准备。适应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作战样式发展变化,进一步优化战场布局,加强战略预置。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全面提高日常战备水平,保持高度戒备态势,周密组织边海空防战备巡逻和执勤。陆军部队构建各战略方向衔接、多兵种联合、作战保障配套的战备力量体系布局,保持迅即能动和有效应对的良好状态。海军部队组织和实施常态化战备巡逻,在相关海域保持军事存在。空军部队坚持平战一体、全域反应、全疆到达的原则,保持灵敏高效的战备状态。第二炮兵平时保持适度戒备状态,按照平战结合、常备不懈、随时能战的原则,构建要素集成、功能完备、灵敏高效的作战值班体系。
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坚持把实战化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严格按纲施训,加强战法训法创新,完善军事训练标准和法规体系,加快大型综合性训练基地建设,构建实战化训练环境。深入开展基于实战需求的模拟实景训练、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训练、符合实战标准的实兵对抗训练,加强首长机关指挥训练和诸军兵种联合训练,加大在复杂电磁环境、复杂陌生地域、复杂气象条件下训练力度。建立健全训练监察督察制度,努力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
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遂行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新时期军队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和提升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纳入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筹划和实施,抓好应急指挥机制、应急力量建设、专业人才培养、适用装备保障以及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与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协调运行,坚持统一组织指挥、科学使用兵力、快速高效行动和严守政策规定。
六、军事安全合作
中国军队坚持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安全观,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全方位发展对外军事关系。深化中俄两军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交流合作,逐步构建全面多元、可持续的机制架构,推动两军关系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构建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关系,加强防务领域对话、交流与合作,完善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增进互信、防范风险、管控危机。按照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军事关系。提升与欧洲国家军事关系水平,发展与非洲、拉美、南太平洋国家的传统友好军事关系。深化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东盟地区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会、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等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举办香山论坛等多边活动,推动建立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的安全和合作新架构。
推进务实性军事合作。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军队开展务实合作。适应形势变化,不断探索合作的新领域、新内容、新模式,共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挑战。与外军在防务政策、军兵种建设、院校教育、后勤建设等领域广泛开展对话交流,增进了解互信,相互学习借鉴。加强与有关国家军队在人员培训、军事物资援助、装备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相互支持,提高各自防卫作战能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军兵种的双边多边联演联训,推动演训科目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拓展,提高联合行动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坚持合作应对海上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履行安理会授权,致力于和平解决冲突,促进发展和重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积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派遣专业救援力量赴受灾国救援减灾,提供救援物资与医疗救助,加强救援减灾国际交流,提高遂行任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忠实履行国际义务,根据需要继续开展亚丁湾等海域的护航行动,加强与多国护航力量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广泛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推动建立突发情况通报、军事危险预防、危机冲突管控等机制。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军队将加大参与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力度,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的更多文章:
( 07:14:02)( 12:46:23)( 02:00:00)( 01:50:00)( 01:40:00)( 01:30:00)( 01:20:00)( 01:10:00)( 01:00:00)( 01:50: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巴马女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