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growth hacking 翻译

数据驱动的Growth Hacking正确姿势解析!
近两年,精益创业、Growth Hacking这些概念和方法论在国内越来越普及,而大多数人却只停留在从流量的角度去理解Growth Hacking,比如利用一些传播手段来获取大量的新增用户,这确实很好,但Growth Hacking远远不止这些。就像我们只看到了Facebook的病毒式传播,却没有看到他们为用户的激活和长期留存所做的大量努力,而后者也是Growth Hacking的一部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站在用户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理解Growth Hacking,只有大量的新增,却没有有效的核心行为转化和良好的留存,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增长。如果有机会深入观察用户的行为,你会发现只有少量的访客了最终成为了产品的忠实用户, 更多的只是过客。 – 《精益数据分析》要实践真正的Growth Hacking,必须以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去对产品的各个部分进行实验、调优,以达到真正的用户增长。所幸,McClure早在2007年就提出一个有效的数据模型,它在这些年彻底改变了众多企业看待数据的方式,并帮助大量的产品实现了用户增长。它就是AARRR 模型(也称海盗指标):AARRR 模型引领人们从虚荣指标(有多少人看过我的页面、我的累计用户达到了多少)到思考整个用户的生命周期,提供了一个最有效的分解用户生命周期的方式,并告诉我们各个部分如何改善。一旦你深入到了用户生命周期各个部分的细节中去,你就能像一个黑客一样去设定你的增长策略,以达到真正的Growth。说到AARRR 模型,其实也存在大量错误的理解 ,在模型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些被经常使用的「虚荣指标」,这些虚荣指标掩饰了你产品中紧迫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夸张的、没有意义的数据,这通常会将你带入歧途,而很多人却天真的以为这就是所谓的数据驱动。好在,在这些「虚荣指标」之外,同时也存在一些「可行动指标」,而这些指标可以向你展示现在有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并告诉你可以做些什么以改进你的产品。使用「可行动指标」的时候,需要外科手术般的精度,而「虚荣指标」用起来就简单了,它们是为懒汉准备的。你选择使用哪一种,决定了你将成为一个高手还是一个弱鸡。OK,就让我们逐个部分的来搞清楚究竟是什么是虚荣指标,什么是可行动指标,以及如何通过可行动指标来帮助你践行Growth Hacking吧。1. 获取 - 对比不同渠道的价值比如你已经推出了你的app并准备作一些推广,然后你花钱在两个不同的渠道上做了推广活动,你还去研究如何提高在AppStore的排名,还找人撰写软文发到媒体上为你的应用引流,你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下载量。当然,越多的人下载你的应用,下载量就会变得越好。可问题是,「下载量」是最靠不住的虚荣指标指标之一,下载应用是一个超级低成本的事情。一味的推广并不能支撑你的成功,不像删除一个应用那么简单。当你看获取指标的时候,你需要关注哪个渠道给你提供了最好的投资回报 。如果你只关注下载量,你可能看到类似于下面的一张图,它貌似说明了你推广的成功:但在这张图中,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得知:下载你应用的那些用户到底有没有去使用你产品。有一些人会去对比不同渠道的下载量,觉得这就是可执行指标。但这同样没有用,即使你发现一个渠道得到了2倍于另一个渠道的下载量,你还是无法知道那些额外的用户实际是怎么使用你的产品的。若要改进你的获取指标,除了对比渠道,你还要关注那些真正使用了你产品的用户。可执行指标:不同渠道从下载到注册的转化率如果你从用户打开你的产品到完成注册都进行了跟踪,那么可以把这些跟踪结果按渠道拆分,你就会精确的知道你的推广怎么样。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一个应用,但只有一部分用户是真正感兴趣,并进行了注册,这些用户才你是想密切关注的。要这样做,只需设置一个从启动应用到注册的两步漏斗,然后对比不同渠道的转化率:你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从A 渠道来的75%的用户和从 B 渠道来的63%的用户只是下载了你的应用,但并没有注册。这包含一个坏消息,也包含一个好消息。如果你只是跟踪了下载或者打开应用,你可能会看到仅一个月的A 渠道推广,就得到了超过90,000的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事实上它会引起人的误解。所以坏消息是:绝大多数用户连试都没试你的应用,75%的投入打水漂了。而好消息是:在B 渠道,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更好的结果:这个渠道有更多的用户完成了从下载到注册的转化。现在你有工作要做了(所谓可执行指标,就是能告诉你可以做点什么):• 快速频繁迭代你的启动页与注册流程以提升整体注册转化率。这没有固定的成功公式,就像一句话说的:「做大量的测试和 A/B 测试,做大量的猜测并快速的迭代」。• 持续不断的检查你的转化率,当你发现迭代优化的收益变小的时候,就先暂停一下。• 加倍投入那些低成本、高转化率的渠道。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完全放弃那些低质量的渠道,因为广告也有收益递减:你花费20,000也可能得不到与之前花费5,000相同的结果。但只要保持对转化率的关注,你就可以把产品推进到正确的方向上,不用过多的担心。把尽可能多的用户带到你真正的产品里面,这就是在AARRR 模块中的获取部分你要做的所有努力。没错,登录和注册的提升并不能完全表示你的产品会变得更好,但是它们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指标。正确的使用,它们可以让你引领尽可能多的用户进入激活阶段。2.激活-为了更快的Aha!Moment而改进你的漏斗下面的话你可能经常听到:「我们服务过数百万的客户」&「我们的用户之间发送了数亿条消息」&「我们处理了1亿张照片」这样的指标,都是累计的价值,它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产品现在的规模,也可能会让人们相信你产品的能力。但对你自己来说,这些数字稍微看看就是了,它对你理解真正的问题毫无用处。那些在你的产品上花的时间比平均用户多的多的小部分用户,会把你的累计或整体数据拉得相当高,「处理了1亿张照片」,是的,但那些大量的、压根就没有上传过照片的用户呢?换言之,那些大量的、根本就没有激活的用户呢?我们来明确一下,打开应用不是激活,注册也不是激活,这些都只能代表用户在尝试你的产品,而只有当用户在发现并认可了产品的价值,并决定继续使用的时候,才代表这个用户激活了(Aha! 这玩意儿不错,正是我想要的)。所以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大量未激活用户的问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的问题才是你的机会,如果你自己也只是关注那些巨大的虚荣数字的时候,你不会接近这些问题和机会。你需要明白是:• 有多少用户没有正确的激活• 用户在哪些地方迷路了• 哪些流程是你需要去改善的可执行指标:转化漏斗和拆分测试从注册到激活的过程像是一次冒险,用户会在其中流失掉,而且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解决激活问题的最好的方式是创建一个包含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漏斗,跟踪每一步转化率,然后当你看到用户在哪个地方流失的时候进一步的深入进去。我们假设你创建了一个社区应用,里面有不同的兴趣小组,在小组中可以对相关的主题进行交流。你发现,一旦用户开始参与交流,他们就基本认可了产品的价值,趋向于留下来。但是,你也发现有一些人明显没有触达这个点(参与交流),而且他们流失掉了。要理解为什么用户没有激活以及如何修复这个问题,只需创建一个漏斗,把漏斗的转化时间调至一天(特别是移动应用,你最好能让你的用户尽可能快的激活,是以小时以天计,而不是几周几月)。在这个漏斗中,你将跟踪用户从注册之后,是如何一步步到达「评论话题」(参与交流)的:在漏斗中,两个现象已经很明显了:• 80%的用户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小组• 绝大多数加入小组的用户,都会评论话题,他们激活了一旦用户加入了一个小组,大多数情况下就会发表至少一个评论并有一个不错的长期留存,问题是有相当多的用户根本就没有加入小组。在你看到这个漏斗之前你很难发现这个问题,当你开心看着评论话题的总量时,你没有看到那80%的用户根本都没有到达这个点。好的一面是,这也向你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80%的用户在从注册到加入一个小组的过程中流失掉了,你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去提高这个数字 。而且从你知道加入一个小组关系到用户的留存和满意度后,你就有了一个基本清晰的、数据驱动的途径去把你的产品真正的做的更好。显然这种方式比虚荣指标更有价值,而且可能会让你感觉更好。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你从注册到加入小组的流程和体验多构建几个新的版本,然后分离测试它们以观察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不要担心把事件变得更复杂,如果它可以帮助新用户触达你的产品核心价值。Twitter这样做过,他们发现促使用户完成他们的Profile并且根据账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能引导用户触达Aha!moment。拆分测试你不同的想法,不断的做,直到你拥有一个坚如磐石的引导流程,能让用户以闪电般的速度触达Aha!moment。不久,你的情况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你会开始感到兴奋,一切都是让人惊喜的,直到你想起来一个词:流失。3. 留存-使用用户分群来识别留住用户的Feature用户流失是产品的头号公敌,如果没有强大的激活和留存,用户流失会削减你的用户规模,而且从长远来看,它会逐渐毁掉你的产品。最流行的衡量留存的方法是 DAU和MAU–日活跃用户数和月活跃用户数,衡量每天或每月有多少用户在你的应用上活跃。这听起来是 OK 的。但是,它存在一些问题:• 这太容易夸大这些数字的意义,定义「活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企业通常会选择让他们 DAU 最大化的定义。• 如果你的业务正在增长,新用户注册量会扭曲这些数字,从而妨碍你看到这些用户实际上有多少回来了。• 即使前两个问题不存在,「活跃用户」的最简单的定义也不能让你找到识别提高留存方法的点在哪里。比如你做了一个视频分享平台,近期通过各种手段做了大肆宣传,你的DAU会突然爆炸式的增长:看起来非常棒不是吗?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把实际拍过视频的人数加进来会发生什么:当暴涨的下载量似乎证明你已经成功了,但你的播放视频人数会告诉你一个不同的故事。当你的下载量仍然在逐步增加,你的实际播放视频的人数反而在增少。一方面你成功了:用户在下载你的应用,另一方面你也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些事情正在变得非常糟糕。如果没有干预,你将会在这里结束:可执行指标:用户分群分析要真正在你的应用中构建良好的用户留存,你需要分析你的用户行为。一些用户被你的应用吸引而且频繁的使用你的应用;而另一些用户下载之后根本看不到价值,然后把它删掉。为了获得更多的前者,而非后者,你需要从你的超级用户(比其它用户更多更频繁的使用你的产品)中学习。问题来了,是什么东西粘住了用户?这不能用直觉来回答。Facebook和Linkedin不用直觉去创造用户粘性,而是用严谨的分析和实验。这里可能是你开始看留存图的样子–在某一天注册了一批用户,然后有多少在后续一个月的每一天中回访了:这是7日的留存:然后这是只看1日后的留存(次日留存)你会发现这个例子中的次日留存把问题反映的最明显:有大概一半多一点的用户在初次使用你的应用后就不再回来了。在你开始担心30天或90天留存这些东西之前,你需要先弄清楚怎么能让用户在第二天回来。这同样没有固定的成功公式,你必须通过「用户分群」来针对不同的可能性做实验。在我们这个例子中,你将会看到,当你对比「所有新增用户」与「关注过一个人的用户」的次日留存时会发现什么:次日留存有了30%多的跳跃,非常棒是吗?但是如果这些用户都是在第2天、第3天才开始流失呢?有一件关于移动应用的事实:用户会非常快的流失,实际上平均下来,移动应用70%的用户会在一天后流失,但那些非常优秀的应用的这个值只有30%。但是,在安装应用后的第3天开始,再往后,流失速率会趋于稳定:所有应用会以同样的流失速率失去他们的用户。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你如何在用户安装之后立刻留住用户,如果你能在一开始粘住他们,你基本就能保留他们一段时间。这是我们例子中「所有用户」与「关注过一个人的用户」在7天里的留存情况对比:在30天后,「关注过一个人的用户」的留存率是17.5%,「所有用户」的是10.9%。这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显著,但在长期留存上,即便是一个小凸起,对你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更为重要的是,你已经识别出了一个提高留存的因素,现在你可以寻找更多。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你现在可以把「关注一个人」不是「注册」设为起点。也就是说,你之前分析的是「注册」之后的留存情况,而下一步,你可以分析「关注一个人」之后的留存情况。这就是在你重新设计了引导流程以促进用户关注他人之后,接下来你应该努力提升什么。然后,你可以看到其它因素是怎样促进留存的,比如,你可以比较「播放了三个视频的用户」与「全部用户」,比较两个用户群在「关注了一个人」后的留存情况。当你搞清楚了哪些行为导致你的用户继续回来使用你的产品之后,你就需要把这些行为的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在早期粘住你的用户,他们就会很难离开你的产品。正确的使用 AARRR 模型,并不是换了一组更好的数字,而是完全不同的数字。这些数字向你展示着人们如何使用你的产品,是什么让他们离开,是什么让他们离下来,是什么让他们大呼过瘾。换句话说,有什么不是数字呢。本文为沈豫龙Alan,诸葛io产品经理原创投稿鸟哥笔记,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作者信息。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如何用Growth Hacking思维10倍提升营销效果?
不同于以品牌代理+媒介投放起家的P&G宝洁等传统品牌每年花费几十亿美元来做广告打造品牌,我们身边有太多新的价值数十亿,数百亿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比如Facebook、airbnb,微信等通过导入用户社交关系链、接入其他平台API等方式,在获得数以千万计的用户过程中,并未花上一分钱。
那么问题来了,新兴互联网公司到底有何大招?
答案是,Growth Hacking。
相较于把Growth Hacking看成一组技术驱动的营销工具,我更愿意把Growth Hacking看成一种技术驱动用户增长,又与行为经济学结合的产品思维。
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我从2012年开始在珠海组织跨界创新沙龙活动TEDxZhuhai,13年1月的TEDx沙龙只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大概有100人通过填写线上报名表的方式报名。而13年10月的TEDx沙龙,还是只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我们的沙龙有超过1200人报名,来自广东省的10多座城市。
造成TEDx沙龙宣传效果前后差不多10倍以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却是我们在观众报名表中的一处小小改动。我们在观众报名问卷中加了一项“你愿意如何支持TEDxZhuhai这样的公益活动?”,同时给了4个备选项“资金,嘉宾,转发宣传,其他”。
通过这一问题,我们提醒了观众他们的简单分享行为可以给我们TEDx活动带来的巨大帮助,激发了已报名观众的支持热情,80%以上的观众表示愿意帮助宣传,观众的转发使TEDx沙龙的微博转发超500次,最后报名1200多人,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一次还不错的Growth Hacking。
Growth hacking最早在2010年由创业企业营销顾问Sean Ellis 提出,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 “Growth hacking 是科技创业公司研发的技术,基于创意,分析思维和社会洞察 ,以帮助企业销售产品同时获得更多品牌曝光.
Growth hacking其实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IT技术与市场营销的结合,创造帮助企业持续获取新用户的产品功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新用户。其实这点也是魅族营销副总裁李楠兄之前和我分享过的“创业企业要学会用产品做营销”,如何将品牌的营销信息与产品设计中的用户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Growth Hack4步方法论:
确定要提升的用户指标->假设有助于提升指标的所有功能优化->测试并记录各种产品组合效果->找到对提升指标最有效的优化并加以实施
Growth Hacking常见指标以及对应产品功能改进:
1.转化率=注册用户/浏览用户
-简化注册流程
-接入其他平台用户API
-突出注册好处。限时免费等。
2.活跃用户比=1定周期有登录的用户/总用户
-UGC周报(例,知乎周报)
-用户提醒邮件(例,亚马逊特惠邮件提醒)
3.跳出率=只浏览了1个页面就不看的用户/总浏览用户。
-改进内容的易读性、趣味性
-提供浏览相关文章的链接
4.推荐率=有向身边朋友推荐过品牌的用户数/总用户数。
-明确提醒用户,可以通过推荐支持品牌发展。
-CGC用户推荐计划,奖励推荐行为。(例,uber的老用户推荐优惠码)
5.社交媒体提及数
-提供文章的“ 分享”按钮
-策划营销事件
微信通过新用户激活时,提供邀请好友+导入通讯录+导入qq好友这3个具体的产品功能设计,让用户在加入微信时看到的内容不至于一片空白,而在改善用户社交体验的同时,通过导入用户社交关系链,0成本引入了数以亿计的新用户,完成了初期用户快速积累,直到现在易信、来往等同类产品也难以超越。
同时,我们可以从google指数看出Growth hacking是如何逐渐流行起来的,在Growth Hacking一词在2010年被提出后,在13年左右开始爆红,整个硅谷大家都在讨论这一概念,创业企业纷纷开始招募这一职位,《福布斯》、《卫报》等媒体也从正反两面表达了这一技术驱动的新的营销方向的赞赏与担心。
我相信未来3-5年内,越来越多国内的IT公司会以产品经理的思维,重构自家产品的交互体验和功能设计,建立自己的Growth Hacker团队,以获得持续性的用户增长。
本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福布斯中文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PingWest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7位病人将因他赠送的这份无价的生命礼物而重获新生。
汇了钱之后,小高以被拐卖为由,将警察带到了老何家。
  Growth Hacking?这是什么东西?在于许多创业者对话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看到他们这样的反应。
  如何你不懂Growth Hacking为何物,那么这篇文章非常适合你。在这篇文章中,我会详细讲解Growth Hacking的概念,以及初创企业应该如何使用它,从而迅速的获得可持续的增长。
  Growth hacking并不是新鲜事物
  虽然Growth Hacking这个词相对来讲出现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这个词最早是由Sean Ellis在2010年提出的,那时美国的许多互联网初创企业,例如Facebook,都在专注于一些类似的实验,他们希望找到一些让企业获得持续性增长的方式。
  这就是Growth Hacking的定义:用实验的方式找到获得增长的方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都在寻求用最小的代价获得增长的方式。很多亚洲企业的确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增长方式,例如Luxola,他们将创意、反常规的策略以及数据分析结合在一起,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决策,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总的来说,Growth Hacking在亚洲企业中正在逐渐流行。
  Growth Hacking是一种优秀的营销方式
  Growth Hacking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技巧,它能够使用数据观点将创意和产品工程结合在一起。
  擅长此道的人总是能够找到独特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分销渠道与在线工具结合在一起,从而大幅提高自己产品的曝光度,从而获得快速的增长。Growth Hacking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缜密的实验程序。负责进行Growth Hacking的人要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找到能够带来增长的策略,然后进行尝试和实验,进而根据测试结果来决定是继续使用这种策略,还是进行调整和改变。
  这个在实验中不断调整,继续成功的策略、放弃失败的策略的过程,被人们称为“Growth Engine(增长引擎)”。
  Luxola公司的CMO Adrien特别强调了数据和分析的重要性,他表示:“数据就是企业的燃料。你可用的数据越多,你的结果就越好,因为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消费者。”
  Growth Hacking的阶段
  熟悉Growth Hacking的人都会对以下目的非常了解,而这些目标会出现在Growth Hacking的不同阶段:
  1 获取(Acquisition)
  2 激活(Activation)
  3 粘性(Retention)
  4 推荐(Referral)
  5 营收(Revenue)
  无论在哪一个阶段,你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稳定的让消费者迅速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获取用户: 许多初创企业都有着优秀的产品,然而他们却无法获得足够多的用户。在这个情况下,一个高效的用户获取战略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你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获得新用户;你需要找到一些方式,用最低的代价为你的网页或应用带来流量,例如论坛营销和内容营销等。
  激活: 在你成功将访客吸引到你的网页上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做?在这个阶段内,你的目标就是将这些访客变成活跃用户。你可以针对你的UX进行优化,然后对注册程序也进行优化,引导访客完成特定的任务,例如完成一次消费。在访客完成了某个特定任务之后,他就成功被转化为你的消费者了。
  粘性: Alex Schulz是Facebook负责增长的副总裁,他表示:“对于获得增长来说,用户粘性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在你将某个访客变成客户之后,你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是让他不断的使用你的产品或是服务。你已经知道他们需要或是喜欢你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不想失去他们。
  要知道,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用户的5-7倍之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留住这些用户?简单说来,就是你需要给他们一个成为你长期用户的理由。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电子邮件营销、游戏化、再营销等,你也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做的非常非常优秀,让他们无法放弃你。
  推荐: 在推荐阶段,你的目的是要将用户或是消费者成为你的品牌宣传大使。你要让你现有的消费者感到非常满意,让他们愿意帮你进行宣传,将你的产品或是服务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并且邀请其一起使用你的产品。要完成这个目的,最好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通过激励手段,如果用户帮你进行分享和宣传,你就为其提供奖励。另一种方式就是把产品做好,让人们自发的帮你宣传。
  Referral SaaSaquatch认为:“在营销人员眼中,用户推荐营销是活的新用户最有效的方式,甚至超过了事件营销和邮件营销。”在众多企业之中,最深谙此道的,可以说是Dropbox,他们有着最成功的推荐项目。他们通过鼓励用户邀请好友的方式,在15个月内活的了3900%的用户增长。
  Growth Hacking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应收阶段,也是初创企业最看重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你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挣钱”。这个阶段就是货币化行为收效的阶段,例如销售和订阅。在营收阶段之前,前几个阶段都是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和互动的阶段,前几个阶段都不会涉及金钱,也都是在为盈利最准备。
  有一件事情你特别需要理解,那就是消费者的终身价值。如果你了解到了这个价值,你就能知道自己在获取消费者的时候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同时还能保持盈利。Mixpanel公司的Aliisa曾经表示:“当你知道谁是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消费者之后,你就会知道要专注在哪些人身上,以及将开发经历专注在哪些事情上。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最终的指标就是钱,你需要围绕着这个指标来优化你的产品和营销手段。”
  Growth Hacking需要哪些技巧?
  有些人说,负责Growth Hacking的人,其实就是一种新形式的营销副总裁。从某些角度来说,这种理解是正确的。然而,一个负责Growth Hacking的人,需要某些特别的思考方式,才能给企业在多个渠道内带来增长。负责Growth Hacking的人不一定非要懂得编程,但是如果会编程,将会非常有利。
  Growth Hacking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他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才能为企业带来快速而且可持续的增长。Growth Hacking的关键,和许多其他工作一样,是要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人有多种不同的技巧,例如营销、开发和数据分析等,当然还要有创意和驱动力。
  天作之合:Growth Hacking与初创企业
  Growth Hacking不仅能够给大企业带来增长,也能够为初创企业带来增长。在预算较少的其狂下,如何推广企业理念、获取新用户、留存现有用户以及如何获取长期的成功,初创企业总是在挣扎。
  而这恰恰是Growth Hacking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初创企业快速获得增长,加速初创企业追求长期成功的速度。这就是每一个初创企业梦寐以求的东西。可以说,Growth Hacking和初创企业是一对天作之合。
  接下来怎么办?
  许多初创企业都低估了在正式发布产品和服务之前举办用户获取活动的重要性。要知道,举办这样的活动至少能够给你带来以下两个好处:
  ?对产品进行市场调研:人们真的需要这样的产品吗?
  ?给产品预热,在产品正式上线之前获取早期用户及关注者。
  (请在微信搜索“经理人分享日志”或“manashare”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iPhone应用“经理人分享”,与45万职业人一起,畅享一份阅读、思考、实践的快乐。)
  作者:Christian
  文章来源:快鲤鱼
  知识点: 指标分销渠道营销人内容营销事件营销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聚焦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管理变革。
280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rowth hacking 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